<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病蟲害防治生態經濟論文范文

2023-09-21

病蟲害防治生態經濟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防治;生態防治技術

1 林業病蟲害生態防治概述

生態防治技術主要是指利用自然環境中的生物或其代謝產物作為控制病蟲害蔓延的防治措施[1]。由于受環境變化的影響,林業病蟲害逐漸增加,加大了林區的受災面積,同時也增加了控制難度,所以針對林業病蟲害,要采取相應的生態防治措施,通過對生物科技以及林業科技的應用,建立完善的防治體系,以提高防治效果。通過生態防治,可避免危害的進一步擴大,并通過這種措施來確保林木健康生長,提高林木質量,進而實現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生物的多樣性。生態防治技術對于防治林木病蟲害意義重大,已成為最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之一。對當下病蟲害發生面積大與趨勢日益嚴重的現象,只有實施生態防治,才可取得長效持久的效果,同時可對自然環境起到有效保護作用,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 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存在的問題

2.1 技術手段較為落后

檢測技術存在滯后性與不準確性,缺乏對新型害蟲的檢測技術與應對措施,同時在對病蟲害進行防治過程中,主要實施高濃度的農業噴灑防治措施,因此林業病蟲害防治難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嚴重影響和污染了環境。

2.2 林業病蟲害種類繁多,受災面積較大

近些年來,北方林業病蟲害發生情況較重,給林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害蟲種類隨著環境改變及基因突變的因素影響也越來越多,且使林區受災面積增大,更加難以控制與防御。

2.3 林業質量檢測與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許多林區的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模式,大都處于懈怠、人浮于事狀態,沒有做到盡職盡責,這也是導致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之一。

3 林業病蟲害及生態防治技術探究

3.1 積極研發與推廣新型防治技術

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下我國北方病蟲害防治技術還很落后,基于此,就需要鼓勵企業、個人或各大高校對此問題進行探究與研發,同時要對防治林業病蟲害的有效技術給予一定的財政扶持。

3.2 實施有效的生物防治

對林業病蟲害天敵的引入是一項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林業病蟲害有許多的天敵,而很多昆蟲與鳥獸,一般都有補食害蟲的習慣,因此可按照林木種植的具體情況及主要病蟲害問題來引入相關的林業病蟲害天敵,且利用天敵昆蟲防治病蟲害,可避免使用化學藥劑對天敵昆蟲造成殺傷作用。同時要在造林過程中營造混交林,以保持天敵昆蟲種群數量相對平衡。所以在建立林業病蟲害生態防治體系時,要引入病蟲害天敵,可達到控制病蟲害的密度,且保護林業資源的目的。

3.3 加強與深化微生物技術的應用

在林業病蟲害中,微生物技術發揮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這是由于有些病毒與真菌可有效感染林業病蟲害,大幅度地降低病蟲存活率,致使防治效果顯著。如各類僵菌、霉菌等,可改變有些病蟲害的習性,從而使病蟲害生存率降低。還有就是球桿菌、芽孢桿菌等細菌,可寄存于病蟲害身體中,對病蟲害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使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得到較好的效果[2]。

3.4 加強林區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

做好任何事物,都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有利于事業的成功。因此強化林區管理人員工作素質的提升,以及對林區管理人員的管理方法與林區保護的相關工作進行培訓是非常必要的,可使相關管理人員了解與掌握害蟲的習性與形態特征,才能及時發現災情及上報,有利于病蟲害的及時防控。

4 小結

總之,對林業病蟲害進行生態防治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诖?,不僅要建立完善的林業病蟲害生態防治體系,也要不斷強化從業人員生態環保的自我意識,并做好各項檢查工作,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 1 ] 徐振耀.淺談我國森林病蟲害發生的特點、原因與防治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8):215.

[ 2 ] 潘明哲. 林業病蟲害生態防治技術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6(16):42-43.

(收稿日期:2018-03-23)

病蟲害防治生態經濟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植物病蟲害防治,是農業、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工作之一。良好的實踐方法,可以提升資源利用率,促進區域產業發展。生物技術是一門應用性學科知識,它與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相連?;诖?,該文結合生物技術的相關理論,著重對其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作用以及實踐方法進行分析,以達到明晰技術要點,促進社會產業優化的目的。

關鍵詞:生物技術  植物病蟲害防治  作用與措施

植物病蟲害防治,是農業、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工作之一。良好的實踐方法,可以提升資源利用率,促進區域產業發展。為了適應當前產業發展的需要,就要不斷地結合新技術進行防治策略的開發與研究。

1  生物技術應用于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作用

隨著生物技術研究程度逐步加深,它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作用逐步被凸顯出來。筆者將其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1 提升植物自身防御能力

生物技術,是以生物學為基礎,結合化工、機械、電子等現代化工程技術,充分運用生物學的相關成就,自覺定向的進行生物或其他功能改造,以實現促進產業發展,減少產業發展中阻力的學科形式[1]?;蚬こ淌巧锛夹g中的首要工程因素。部分植物種植生長期間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與自身免疫能力弱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為此,生物技術往往是通過各類植物基因提取等方式,對其中的組織因素進行科學搭配與調節,以實現預防病蟲害的效果。同時,生物技術在提升植物自身預防能力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細胞工程、微生物研發等方式,增加植物成長中的病蟲抵抗能力。例如,植物成長期間,種植人員可通過植物細胞組合研究,對植物本身抵抗能力較弱的部分進行人為性抑制,增加植物本身的問題應對效果,這也是生物技術應用于植物病蟲害防治中作用的體現。

1.2 降低病蟲害侵蝕強度

生物技術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在于它有效地降低了植物生長中病蟲害侵蝕強度。一方面,生物技術研究中,通過微生物發酵工程、生化工程等,在植物生長的外部環境中形成一個生物鏈式的保護體[2]。一旦外部病蟲害入侵,周圍菌類生物體系、生化發酵形成的保護菌層,就可以按照具體要求,及時將侵犯性害蟲排除在外;另一方面,植株成長期間所需的氮、磷、鉀等資源,可通過生物技術的后續合成實現效果,生物技術可通過系統生產中生物資源的合成,實現病蟲害產生環境的綜合利用,以達到植物病蟲害資源的科學治理效果。

即,生物技術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實現了充分利用病蟲害產生的機體環境,實現資源綜合防護與科學探究的效果,它巧妙地利用生物環境進行問題解決,進而體現了生物技術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應用的作用。

1.3 促進綠色產業開發

綠色產業開發,是指生物技術可通過生物反應、微生物研究等方式,實現植物種植中病蟲害階段防治工作的有序性調節。即,生物研究技術能夠依據各類植物階段發病的特點,實行病蟲害產生期、高發期的具體狀況的研究,從而通過化工藥物合成、生物鏈預防等方式,降低植物生長期間受到病蟲害干擾的幾率。比如,水稻中的病蟲防治等,都是生物技術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作用的體現。

2  生物技術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

2.1 基因技術的應用

生物技術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基因技術主要是通過CP和RP基因兩個部分進行分析。

(1)CP基因研究,是指對植物本身的病毒免疫性進行誘導分析,以提升植物對病毒基因的抵抗能力。當前,CP基因對于植物病毒的預防應用,主要是作用于植物本身的蛋白植物基因中,通過植物本身蛋白質的變化,對生物技術情況進行研究與解析。

(2)RP基因技術,主要是指通過復制和重新組建病毒編碼的方式,加強植物對成長中基因組合規律的識別能力,從而減少植物成長中對病毒的攜帶比。比如,某類植物種植期間采用生物技術進行病蟲害防治時,研究人員就從常見的植物病毒中提取病毒基因組織,然后通過階段性培養、分析、以及重組等方式,對正常植物基因與病毒干擾基因之間的差別加以區分,最后進行病毒基因組合編碼分析并應用復合酶在植物生長關鍵階段進行成長輔助抗體組合,以實現降低病毒基因與植物正?;蛳嗷ソY合的幾率。

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植物生長期間采用基因防治方法減少病蟲害的幾率,要遠遠高于普通化學噴灑的防治效果,它是一種高品質的植物病蟲害防治策略。

2.2 酶工程技術的應用

酶工程技術,是當前生物技術中較具典型的生物工程手段,酶工程與基因工程相比,屬于細化型、深入型的生物研究形式。它主要是通過蛋白酶抑制劑的作用,輔助式進行植物病蟲害防治。第一,酶工程直接進行蛋白質無菌研究,對害蟲的內部消化系統進行破壞,以殺死植物蟲害;第二,增加植物生長中周圍蛋白酶的利用,通過客觀環境中蛋白酶的產生,消滅植物成長中的害蟲。

比如,花卉種植過程中,各類鮮花很容易出現花朵受侵蝕,或者花蕊部分受破壞的問題產生。此時研究人員就可以通過研究不同花卉生長期間所分泌出來的蛋白酶成分,合成生物防護制劑,在各類花卉蟲害經常發生時期,相應地進行生物防護制劑的噴灑,這就屬于蛋白酶侵入性病蟲防治方式;若研究人員通過花卉種植環境中各類綠色植物環境因素中的蛋白酶進行蟲害防護,則屬于蛋白酶外部防護方法。

2.3 微生物技術的應用

微生物技術在植物病蟲害中的應用,也是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方法。當前微生物技術應用中最主要的技術形式,是通過創建微生物除草劑等方式進行技術運用。微生物除草劑與普通除草劑之間的區別在于,前者是通過微生物病菌組合處理的方式,實現病蟲害的防治,病蟲害處理后并不會對植物、土地等造成負面干擾,而后者則是直接通過系統化學藥品噴灑的方式,對病蟲害進行處理。依據相關學者關于微生物除草、病蟲害防治情況的分析結果可知:微生物資源具有較好的資源處理效果,并且微生物是內部干擾性處理手段,它對植物本身的損傷比也相對較低。而直接的藥物噴灑對植物的損害較大。

微生物技術在植物病蟲害防護中的應用,起到了較好的防護與處理效果,而多元化的資源處理方式,更是較有效的植物病蟲害有效防治策略。

2.4 生物反應器技術的應用

生物反應器,是將生物研究技術與社會科學結合起來,進而創建成系統性的數字化感應操控技術。其一,在植物種植區域中安裝電子防護終端儀器,操控人員可通過定期噴灑生物轉氨酶、生物防護資源等方式實現病蟲害防治;其二,通過生物微波控制的方式,對植物種植區域中的病蟲害資源進行綜合防護和處理。如生物體系中雷達電子設備等,都是生物反應器的代表形式。

即,生物反應器技術在當前植物病蟲害防治的應用,是綠色產業開發理念落實到實處的具體體現,它不僅保障了植物收獲比例,還優化了病蟲害防治的手段。

3  結語

綜上所述,生物技術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作用分析,是社會技術綜合探索的理論歸納。在此基礎上,該文通過提升植物自身防御能力、降低病蟲害侵蝕強度、促進綠色產業開發,明晰生物技術的病蟲害防治作用;同時,通過基因技術的應用、酶工程技術應用、微生物技術應用、生物反應器技術應用,明確技術應用的具體要點。因此,文章研究結果,將為生物探索研究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葉林盛.生物技術在園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探討[J].綠色科技,2019(13):88-89.

[2] 占勝平.生物技術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作用[J].農家參謀,2019(13):117.

病蟲害防治生態經濟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農業技術的創新是提高農業產品產量、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最有效的途徑,是促進我國農業生產力的有力保障。要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機制,完善農業技術推廣保障機制,廣泛培養農業技術推廣帶頭人,將農業技術的科研與創新工作推向更高的平臺。

關鍵詞:農業技術;創新;農業發展

當前農業技術推廣逐漸向著現代化、節約型和創新型的方向發展。農業技術推廣已經成為農業科學技術轉化成農業現實生產力的戰略核心,將農業技術盡快運用到農業體系建設中,已經成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技術有效應用的最有效措施。

1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現狀

隨著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初步形成了跨越多級行政單位、多功能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但是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1.1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

我國農民合作社大多還是沿襲著計劃經濟條件下建立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這種模式大多主導從中央、各級縣(市)到鄉(鎮)的農業推廣體系,其更多的是側重行政區域的直接管理和各功能單位的專業設置,而行政單位的行政干預和功能單位的各自為政都造成了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相互分割,真正落實到農業技術推廣的責任不明確,推廣管理機構人事分離。

1.2 農業技術推廣職能相重疊

農業技術推廣要求技術對口和專業對口,明確要求農業技術推廣的管理一定要具體到田間地頭,明確到每一個村民,強調管理機構必須有明確的職能。當前,我國縣鄉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承擔著繁多的農業扶植項目,需要開展農業救助、行政干預、農資創收、技術推廣等4類職能。由于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職能定位模糊,同一部門機構承擔著多重職能,而且不同職能機構的職能相互交叉,導致農村基層推廣機構的職能重疊,弱化了農業技術推廣的扶持力度。

1.3 農業技術推廣方法不靈活

我國農村土地跨越多種地質地貌,而多變的自然氣候條件造成了農業技術推廣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也給農業技術推廣提出了非常具體的挑戰。但是長期以來,我國農業技術推廣依照采用單一片面的推廣方法,很多推廣方法可能在一個種植帶奏效,但是在其他的種植帶不奏效,不能做到有效的實踐推廣。而長期形成的“行政指揮+田間指導”的行政推廣方法僵化,缺乏有效創新,不能迎合不斷發展的農業技術推廣需要。

2 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對策

在深入了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現狀后,需要側重加強推廣體制機制建設,完善推廣保障機制,廣泛培養技術帶頭人。

2.1 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在農業技術體系建設中,應改變單純的政府主導的推廣模式,將農業技術推廣真正回歸到農村的技術應用和創新推廣上,而政府應該定位于技術主導,做好推廣對接和后勤保障工作,從而打造以政府推廣體系為主導,以農民合作社為骨干,結合農業科研機構、各級農業技術員、農村技術骨干以及涉農企業廣泛參加的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制。在農業技術推廣部門中,推廣機構應該承擔著當地農村農業技術普查、農業創新技術引進、實驗,農田病蟲害防治及災情監測、防控,農產品的質量監測、農資產品投入使用監測等具體工作。最終能夠實現政府出臺農業推廣技術,職能部門制定服務標準,農村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負責具體落實和積極反饋,從而能夠為農村農業發展提供“一條龍”服務。

2.2 完善農業技術推廣保障機制

農業技術推廣需要有完善的保障機制,需要政府根據深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策略制定相關的方針、政策,把握新型農業推廣的市場方向,明確農業技術推廣的前進方向,建立健全從中央到地方,逐級、廣泛地推進市場法制政策體系建設,為農業技術推廣提供切實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強有力的操作指導。在資金支持方面,農村技術推廣保障應該積極開拓技術推廣經費渠道,國家級的農業技術推廣可以由政府公共財政支持,而各級政府應該根據自身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現狀,結合科研機構、專業院校開展有針對性的農業技術攻關,切實加強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

2.3 廣泛培養農業技術推廣帶頭人

在我國現代化農業建設過程中,農村基礎設施基本得到完善,農村配套工程大多已經落實規劃,但是在農業技術推廣上未能做到完善落實,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懂農業技術推廣的帶頭人,缺乏切實可行的示范帶動,使得優秀的農業技術推廣不能在田間地頭落實完善,農村各級行政單位、農民合作社應該積極開展農業推廣技術興趣小組,培養優秀的農民帶頭人,規范發展專業的農業技術推廣協會,倡導由農民組建、農民管理和農民受益的發展方針,政府各主管部門和農民合作社應該培養先進典型,發揮技術帶頭人的典型示范作用。

3 結語

新形勢下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是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政府各職能單位、農民合作社一定要深入研究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現狀,加強開展有針對性的對策研究,逐步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參考文獻

[1] 王洪秋,安載學,方淑琴,張琳,王秀飛,張維東,劉鵬.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05).

[2] 郭潔,胡寶貴.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 2015,(32).

[3] 丁峰.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問題及對策的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 2014,(24).

作者簡介:叢昊燃,本科學歷,吉林省四平沃爾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作物種子研發,新品種新技術開發及推廣研究。

病蟲害防治生態經濟論文范文第4篇

1 使用高效農業藥劑防治各種病源

導致小麥發病的生物害蟲種類很多, 在不同時期, 這些害蟲造成的影響不同, 導致小麥大量減產。如小麥容易患條銹病, 針對這一病癥, 最好使用高效低毒的殺菌劑進行防治, 具體用量可參考:每667 m2使用25%烯唑醇粉劑30~40 g或者懸浮劑40 m L噴霧。能夠有效防治。如小麥出現赤霉病就會導致麥穗腐爛, 這就會直接造成小麥減產, 更嚴重的是, 如果人類或者牲口食用了受害的小麥顆粒會中毒, 導致胎兒畸形, 甚至死亡[1]。針對小麥赤霉病應該及時清除病殘體, 進行作物蟲病檢測檢查, 結合天氣情況實施農藥噴射, 要堅持預防為主, 普及用藥防治覆蓋率。注意時間安排, 趁小麥抽穗的階段用藥, 具體用量可參考:每667 m2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 g或者每667 m2使用70%甲基硫菌靈水分散粒70~100 g, 進行有效防治。此外, 蚜蟲也是影響小麥生長的一大殺手, 干旱和連陰雨都容易使小麥抵抗力降低;同時, 也有利于蚜蟲大量繁殖, 給小麥生長造成直接影響。治理小麥蚜蟲可以采取:每667 m2使用20%的抗蚜威3 000倍液噴霧劑, 20%的吡蟲啉2 500倍液, 或者10%的蚜虱凈60~70 g。在消滅蚜蟲的用藥過程中, 要注意藥物用量的把握, 以免對小麥造成損傷。

2 根據小麥生長階段特點進行分期管理

一般來講, 小麥生長周期長, 大概可以分為返青拔節期, 抽穗揚花期和灌漿期3個階段。在不同階段, 需要防治的重點不同[2]。為了有效控制病蟲害對小麥的影響, 下面具體介紹在這3個階段應該采取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2.1 返青拔節期

小麥在返青拔節這一時期, 主要防治的有紅蜘蛛、紋枯病和吸漿蟲等, 對這類問題應該防患于未然, 根據多年種植經驗, 在小麥發生病變之前噴射適當含量的藥物, 如:每1 000 m2使用20%井崗霉素可濕性粉劑40 g, 20%紋枯凈可濕性粉劑40 g, 或者23%唑酮乳油40 g。對準小麥基部進行噴霧, 可兼治小麥白粉病、銹病等病害, 將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進行扼殺, 能夠避免小麥承受不必要的損失。有些病蟲適合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藥物處理達到防治效果, 如每10 kg小麥種子用3%立克秀粉劑20 g加水600 g拌種;也可用6%井岡霉素水劑5 000 m L在生長期間噴霧。除了使用農藥進行防治外, 也要注重栽培技術的科學化, 按時對小麥幼苗進行除草, 松土, 澆水等, 這樣有助于小麥吸收養分, 增強自身抵抗病蟲害的能力。一般來說, 2月下旬-3月中旬這短時間是小麥返青期, 最適合除雜草。

2.2 抽穗揚花期

吸漿成蟲是小麥進入抽穗揚花期的主要防治對象, 一定要在吸漿成蟲進入小麥殼之前就噴打藥物, 提前預防, 否則等到吸漿成蟲已經進入小麥開始吸漿后才采取措施就于事無補了。這一時期可以采取的藥物用量可以參考:每1 000 m2用50%辛硫磷乳劑50 m L或者40%氧化樂果40 m L進行噴霧防治。能夠有效防治病蟲害, 保證小麥抽穗。赤霉病主要是由長期的陰雨天氣導致的一種常見的小麥病癥, 應該采取積極預防的措施, 如果在下麥開花期間遇到長時間的雨天, 就要在小麥抽穗和盛花期這段時間噴藥, 一般用40%多菌靈膠懸劑或者12%治萎靈對水噴霧, 揚花期間如果遇到連續幾天的陰雨天氣, 應該在第一次用藥之后7 d內再次用藥, 以免藥效因雨水洗刷而失效[3]。

2.3 灌漿期

很多病蟲害都集中發生在小麥灌漿期, 可以說這一時期的防患工作是否到位, 直接關系到小麥的產量。這一時期主要防治的有麥穗蚜、銹病和白粉病等, 不同時期小麥主要病蟲害防治指標不同, 在除蟲的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小麥品種特征, 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用藥。具體用藥方法:每用1 000 m2小麥使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 g或者30%快殺靈乳油40 m L, 加水后進行噴霧, 能夠有效防治這些病蟲害[4]。

3 全面進行小麥蟲害綜合防治

小麥的生長受很多因素的制約, 如氣候溫差, 土質情況, 栽培方式等, 在其生長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病蟲災害的影響, 就拿上文中提到的病蟲種類來說, 數目和種類已經很龐大, 這嚴重威脅著小麥健康生長和產量收入, 所以, 認真搞好小麥病蟲害預防工作, 確保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 相關農業工作者應該針對具體問題進行研究, 進行實地考察核摸底, 搜集多方面資料, 抓住問題的關鍵, 找到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方式。并將這些方式經過實踐和合理預測進一步優化, 最后將其推廣到小麥種植戶中去, 這將給小麥種植者提供很大幫助, 也會直接提升小麥的種植產量和質量。其次, 加強農業新技術研發進程, 研制新的高效、少污染的農藥, 并不斷普及推廣, 組建病蟲害監測小組, 定期進行實地考察并給小麥種植者講解小麥問題所在[5]。最后, 廣泛交流防治小麥病蟲害經驗, 了解病蟲害發生的時間段特點, 使用適合的藥物進行防治;同時, 要注意用藥的時間和藥量, 防止因用藥對小麥造成傷害。

小麥是我國主要農作物, 為了保證糧食供應安全, 必須確保小麥產量和質量, 因此小麥病蟲害防治十分必要。這就需要在小麥生長周期內, 投入更多精力對各種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同時, 不斷提高小麥種植者的種植水平, 按照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小麥進行管理, 這樣才能夠有效控制病蟲害對小麥的損害, 提升小麥產量。

摘要:春季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探究過程中, 需要充分考慮麥田生態系統問題, 以防治小麥生長過程中各種病蟲為要點, 采取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措施, 有效控制病蟲對小麥的影響, 從而達到提升小麥總產量的目的。主要介紹小麥生長過程中的蟲害防治措施, 分析進行分期管理、全面綜合防治的要點, 希望對后期春季小麥病蟲害防治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春季,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參考文獻

[1] 趙曉麗.小麥春季抓九防病蟲減少產量高[J].河南農業, 2015 (1) :33.

[2] 郭海鵬, 馮小軍, 衛軍鋒, 等.陜西省春季小麥主要病蟲草發生危害特點及防治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 2013, 59 (5) :263-265.

[3] 孟紅菊, 趙蘭枝, 高林霞.侯馬市春季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 2011 (13) :70-72.

[4] 高慧芳.春季小麥易發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J].新農村 (黑龍江) , 2012 (20) :86.

病蟲害防治生態經濟論文范文第5篇

1 小麥種植技術

1.1 科學的進行小麥選種

小麥的品種比較多, 種植小麥時需要科學的進行品種的選擇, 不同的小麥品種都有自己適合的生長氣候、地理條件等。因此, 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 如雨水、氣候及土壤條件等選擇合適的小麥品種。選擇品種時, 需要保證小麥的種子純度, 這樣才能保障小麥的產量?,F階段, 病蟲害的出現逐漸頻繁, 在選擇小麥種子時需要挑選抗病性及耐病性比較強的。政府及農業部門應鼓勵和支持人們生產優良的小麥, 實現套種, 并對病蟲害比較嚴重的地區要進行重點的防治。

1.2 完善耕作方式

在種植小麥時, 需要實現科學的輪作倒茬。對球苗的發病率進行合理的控制, 減少蟋蟀及土蝗的數量。小麥的耕作時不能在相同的土地中進行多次的種植, 會使小麥產量減少, 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無法實現。小麥耕作時應進行輪作, 并保證輪作的時間安排合理。小麥正常生長中所需的營養是比較固定的, 而土壤中的養分也是固定的, 如果在一塊土地上進行多次耕作就會影響小麥營養物質的吸收。一般情況下, 在一塊土地上連續種植3次小麥后就需要改種其他農作物, 保證小麥的產量。

1.3 科學播種

小麥的科學播種有助于提升小麥的產量, 小麥播種時的數量、溫度、壟深和壟距等會影響小麥播種的質量及效果。因此, 在小麥過程中要促進產量的提升就需要保證播種的溫度, 一般控制在10 ℃以上, 播種的數量約為10粒, 壟深在80 cm, 壟距在70 cm, 通過科學的播種促進小麥產量的提升[2]。

1.4 灌溉和施肥

小麥的生長地區是存在差異的, 在一些降雨比較少的地方就需要對小麥進行灌溉, 促進其生長。小麥如果缺少水分, 會影響小麥中的蛋白質。因此要做好小麥的灌溉工作。雨季時利用雨水進行灌溉, 旱季就需要通過人工灌溉的方式對小麥進行灌溉, 保證小麥籽粒的質量。

小麥種植中, 除了要做好灌溉工作, 還需要科學的施肥。保證底肥施加的科學合理, 就是在小麥種植前施加肥料, 選擇一些遲效性的肥料。在播種小麥種子時還需要施加種肥, 保證種子的發育, 使種子的生長速度加快。小麥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養分, 但土壤能夠給小麥提供的養分是有限的, 就需要在小麥生長的不同階段追肥, 提高小麥的產量, 促進農民增收。

2 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藥劑拌種

從小麥種植開始就需要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藥劑拌種的防治效果是比較明顯的, 很受農民的青睞。通過藥劑拌種能夠有效的防治小麥的病蟲害, 提高小麥種子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同時, 減少種子間病蟲害傳播的概率。對于小麥種植病蟲害的高發地區, 通過藥劑拌種的方式進行種植, 其防治效果會更加明顯。自從使用藥劑拌種, 病蟲害的威脅逐漸減弱。拌種中使用的藥物都有明確的規定, 藥物的殺菌效果好、藥效持久就可以作為拌種的藥物, 可以使用粉銹寧乳油, 抗蟲害的效果比較明顯, 藥效能夠長達3個月。

2.2 返青期病害防治

對于小麥返青期需要對紋枯病、吸漿蟲等病蟲害進行防治。小麥生長過程中, 紋枯病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病害, 在防治中, 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將紋枯凈可濕性粉劑、三哩酮乳油、禾果利可濕性粉劑按與水進行混合[3], 然后對小麥的莖基部進行噴灑, 首次噴灑15 d后再進行下一次噴灑。

2.3 抽穗期病害防治

在小麥的孕穗期直至揚花期需要對銹病、赤霉病、白粉病以及麥蜘蛛進行防治, 對于銹病、白粉病等病害應做到定期觀察, 如果病害達到一定的指標后, 為了防止其大面積的流行就需要通過三哩酮乳油、禾果利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對于赤霉病等, 可以使用50%的避蚜霧可濕性粉劑0.11~0.14 kg/hm2進行防治[4]。

2.4 灌漿期病害防治

灌漿期的小麥既是病蟲害的高發期, 也是小麥生長過程中重點的防治時期, 灌漿期需要對小麥的銹病、白粉病還麥穗蚜等進行防治。銹病及白粉病的防治可以使用上述方法。

2.5 蟲害防治

小麥種植中如果出現蚜蟲, 并且上百株小麥都被蚜蟲七海, 就需要使用啶蟲脒等藥物來進行防治, 如果小麥種植區域容易發生吸漿蟲害, 就需要在小麥抽穗前在地標鋪上辛硫磷毒土, 避免吸漿蟲在該區域內化蛹。小麥抽穗期的蟲害防治可以使用高效的聚酯類農藥, 使用這種農藥能夠對吸漿蟲進行防治, 還能夠避免蚜蟲和食葉害蟲的出現。為了降低黏蟲危害, 在黏蟲幼蟲時就需要利用敵百蟲進行處理, 每天使用1~2次, 在噴灑藥物的過程中需要做到均勻噴灑, 地頭的雜草也需要噴灑, 充分使藥物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避免小麥受到蟲害侵害。

3 結語

當前, 我國的農業發展快速推進, 小麥在農業產業結構中占有十分大的比重, 是保證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糧食作物。因此, 應采用科學的技術手段促進小麥種植產量的提升, 同時優化小麥質量。同時, 從小麥的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上入手, 科學的選種、播種、選擇合適的耕作方式、灌溉施肥, 做好病蟲害防治, 實現小麥的優質高產, 促進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實現。

摘要:我國農作物中, 小麥是主要的糧食作物, 在小麥的生產過程中, 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將直接對小麥的質量及產量。當前, 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是小麥種植的重要內容。為了實現小麥的優質高產, 應根據種植地區的實際情況, 采用科學的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給小麥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使其健康生長。就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麥,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

參考文獻

[1] 張利香.關于小麥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探究[J].農民致富之友, 2014 (18) :108-109.

[2] 曹濟紅, 郭小云.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 2014 (11) :140.

[3] 祝新榮.小麥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 2015 (14) :127-128.

病蟲害防治生態經濟論文范文第6篇

1.1、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 社會的不斷發展, 建筑工程數量不斷增加, 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能耗的消耗, 同時也直接影響了城市的空氣質量。另外加上城市中會有大量的汽車尾氣排放, 從而也會進一步增加自然環境的破壞, 其是城市發展的必然效果, 因此做好城市園林綠化建設非常重要, 在提高城市的景觀同時進一步增加城市的綠化面積, 不斷改善空氣, 提高整體生態環境, 更好的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1.2、調節人類生活環境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 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在園林綠化建設中植物主要的作用是有效調節溫度, 因此也是受到了重視。園林植物會通過葉片進行水分的蒸發, 在降低溫度的同時能夠不斷提高城市的空氣濕度。因此在城市建設中大面積的開展園林綠化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能夠在改變氣候的時候進一步緩解人們的生活環境。

2、病蟲害在城市園林生態系統中影響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 城市園林生態系統在發生著不斷的改變, 因此對于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發生情況也隨著變化。如今人們對于植物保護發展也是越來越受到重視, 會充分的認識到生態生物的特點, 其屬于生態系統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生態系統發育的過程中, 通過不斷的變化, 寄主植物和其它生物及非生物因子之間會建立一個相互約束的條件, 形成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生態系統。對于這個生態系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夠進一步約束各個生態的生長, 主要是害蟲、天敵、環境, 如果外來物種發生了外侵時, 因為之間的環境發生了變化, 也會使得這個穩定系統平衡被打破, 從而使得外來物種成為了生態霸主, 對整個生態系統影響是巨大的。

3、園林綠化與園林病蟲害防治的結合

3.1、園林綠地施工

從目前的園林綠化管理中可以知道, 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和綠地施工有很大的聯系, 有效的結合園林綠化和病蟲害防治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 不僅需要做好管理工作, 同時也必須要嚴格的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施工工藝的控制, 根據植物苗木的生長規律做好種植控制, 同時需要定期的進行殺菌消毒, 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 從而能夠更好的控制傳染。

3.2、園林植物的后期管理

在園林工程建設中后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其其能夠提供很好的養分給植物, 并且通過修建能夠有效的控制病害, 確保其能夠正常生長。對園林進行清理能夠有效的確保通風環境, 合理控制病蟲防害。對于園林植物后期管理工作需要結合實際情況, 針對植物的類型以及氣候條件等多方面進行管理計劃控制, 并加強監測控制, 落實相關準備工作, 并做好防治措施, 從而能夠更好的確保植物的正常生長。

3.3、苗圃地管理

園林植物苗木生長最為關鍵是苗圃, 加強對該部分的管理工作能夠更好的確保其有效生長, 并不斷提高植物苗木的質量。在進行苗圃地管理的時候需要工作人員加強病蟲害的動態化監測, 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植物病蟲害控制, 從而能夠有效的控制傳染, 提供很好的環境。

4、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措施

4.1、加強作業人員技術培訓, 增強綜合治理意識

想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下, 做好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 首先應加強作業人員技術培養, 增強綜合治理意識。管理者可以定期組織專業知識培訓講座, 要求園林病蟲害防治作業人員參加, 從而提高其職業素能。完善檢疫制度, 盡可能避免檢疫漏洞的出現。如果在檢疫過程中, 發現有外來病蟲害流入當地, 一定要徹底消滅。最后, 在培育的過程中, 及時清除森林中的折木、風倒木、枯木、瀕死樹木以及病危嚴重的樹木, 對培育基地的空氣環境、衛生環境進行監督以及控制, 防治病蟲害危險的發生以及對樹木后續成長的影響。

4.2、園林病蟲害物理防治

目前在園林病蟲害物理防治中主要是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和方法進行防治, 主要是如光、熱、電、溫度、濕度、放射能、聲波等。而最多使用的方法有人工捕殺害蟲、清除病株、病部及殘枝敗葉、性引誘劑、食物誘劑或光源誘殺等。對于這些方法主要是針對病蟲量很小的時候, 同時也能夠進行害蟲預測。對于物理防治方法目前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主要是利用滅蠅燈消滅園林水域周圍的蚊蠅, 其取得了很多的效果, 同時也不會對人們的正常生活產生影響。

4.3、園林病蟲害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了物種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 以1種或1類生物抑制另1種或另1類生物。對于這種方法主要是有效的防治園林植物, 主要是以蟲治蟲、以菌治蟲和以鳥治蟲3類, 應用范圍是蟲害密度比較小的時候, 使用這些方法最大的優勢是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因此會常常應用于城市人群密集的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 防治對人們造成傷害。

4.4、非農藥制劑防治

(1) 用草木灰0.5kg兌水2.5kg浸泡24h, 用其濾液噴灑花木, 主要是防治梅花、月季花、石榴樹上的蚜蟲; (2) 用濃度為0.1%的小蘇打液噴灑花木, 可防治月季花、菊花、鳳仙花、木芙蓉、瓜葉菊上的白粉病, 防治率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3) 經常撒草木灰主要的作用是能夠降低植物的發病率, 目前主要是芍藥、郁金香等, 同時也能夠確保植物的健康生長。

總之, 園林植保工作是園林綠化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也要實行可持續控制, 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 園林綠化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園林綠化主要的作用是有效改善生態系統, 為人們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 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重點關注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 并結合園林的具體情況進行控制, 嚴格的遵循相關原則進行病蟲防治, 從而能夠更好的確保園林植物的生長, 確保園林建設質量?;诖吮疚姆治隽藞@林綠化與園林病蟲害防治, 以期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

參考文獻

[1] 楊鵬, 黃國麗.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 2016, (16) :137.

[2] 盧志春.園林綠化中苗木病蟲害的防治措施淺析[J].南方農業, 2016, 10 (21) :114-115.[2017-08-04].

上一篇:科學證據認證刑事訴訟論文范文下一篇:國際大眾傳播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