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時政論文范文

2023-09-16

時政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融媒體;時政新聞;創新

隨著當前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新媒體技術、軟件等應運而生,也極大地帶動了新聞傳播行業,在此情況之下,傳統時政新聞受到了極大地沖擊,如何在保障時政新聞傳播效果和社會作用的情況之下,提高人們關注度,成為當前時政新聞發展過程中的主要議題。因此加強對于媒體融合視域下時政新聞的創新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 融媒體環境下時政新聞面臨的挑戰

時政新聞主要指的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者正在發生的事實報道,涉及黨政、國家或者地區方針以及政策活動等,因此時政新聞往往與人民的實際生活以及切身利益有著緊密的關系。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作為一種更為靈活、高效的信息傳播形式異軍突起,對時政新聞的傳播以及發展產生了極大地影響和挑戰。在傳統主流媒體下的時政新聞具有一套固定的模式。而新媒體的發展,正與之相反,有著較高的靈活性和互動性,因此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青睞,極大地降低了人們對于傳統媒體的關注度,自然也就影響了時政新聞的傳播。在此情況之下,時政新聞急需創新轉型,但是在融媒體環境之下,如何在保障時政新聞傳播性的同時,避免其本身的社會作用以及自身特點被掩蓋,成為了當前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

2. 融媒體背景下時政新聞存在的問題

2.1 傳播渠道單一

傳播渠道單一,是當下時政新聞的主要問題。傳統時政新聞傳播的途徑大多為電視、廣播、報紙等。而在融媒體時代,人們工作生活的節奏,以及瀏覽信息的速度都在不斷提高,相比之下,傳統媒體所需要消耗更多的時間,人們更喜歡碎片化的、短時間的新媒體信息傳播模式,因此,傳統媒體單一的傳播方式,使得時政新聞的關注度急劇下降。

2.2 缺乏高效互動

與傳統媒體傳播方式相比,新媒體的主要優勢在于有著極強的互動性,而且這種互動性是多元化的、豐富的,不僅能夠實現受眾之間的互動,而且還能夠實現受眾與新聞發布者之間的有效互動,具有一定雙向性。而時政新聞所在的傳統媒體,其傳播過程只是新聞發布者向受眾的單向輸出,不僅缺乏趣味性,而且新聞發布方也難以了解受眾的實際需求,使得新聞傳播受阻。

2.3 新聞形式陳舊

傳統時政新聞的形式相對較為固定,雖然能夠客觀全面的將當下時政新聞信息準確的傳達給觀眾,但是缺乏趣味性,而且很多時政新聞存在報道深度不足的情況,降低了觀眾對于時政新聞的興趣和關注度。

3. 融媒體環境下時政新聞創新傳播的有效策略

3.1 創新傳播理念

這是一個依靠創新求生存的時代,時代在變,過去不合時宜,現在卻勢在必行;過去不可逾越,現在則需要突破。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從來就沒有不變的新媒體,廣播出來后,相對于報紙,廣播是新媒體;電視出來后,相對于廣播,電視是新媒體;客戶端、微博、微信出來后,相對于電視,客戶端、微博、微信也是新媒體。這么多年,新聞宣傳的平臺一直在變,這么多平臺各有各的優勢和劣勢,但大家一直都是同時存在。變是常態,要有能力順應變化,以不變應萬變。

創新傳播理念是前提,適者生存,適者就是創新者。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內容為王,把握時度效,既要有鐵的事實、好的道理,還得有耳目一新、引人入勝的表達,切實增強新聞輿論的吸引力、感染力。變化的是傳播平臺,不變的是需求、內容、價值、精神,傳播的本質仍是講好故事。無論是正面宣傳,還是輿論監督報道,“客觀、真實、全面”地報道事實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時政新聞是一座“金礦”,多數時政記者卻只浮于表面,淺嘗輒止。傳統媒體的時政記者,有著新媒體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那就是在現場。新媒體的采編人員,無法跟傳統媒體的記者一樣,可以出現在所有重要的會議和領導活動現場。因此,只要操作得當,傳統媒體的獨家時政報道,依然會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層出不窮。

要轉換視角、挖掘新聞點。重要活動、重要會議、重大決策包含著最重要的新聞、最集中的信息、最權威的聲音。對此,時政記者絕不能僅僅是報道會議程序和領導講話,而是要挖掘其中的新聞點,最主要的是換一種視角或者另外一種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

關注細節、以小見大。對時政新聞來說,除了領導活動報道和會議報道,還有一個重要的類別,就是主題報道,也就是常說的自上而下的“規定動作”。這類報道主題先行,往往通篇都是宏觀層面的成果展示,在報道里只見森林不見樹木。在新媒體語境下,“講故事”才是最受歡迎的,有細節的報道才能引起讀者的關注和興趣。

3.2 開拓傳播渠道

在當前融媒體環境之下,除了傳統媒體之外,各種新媒體平臺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極大的關注度,基于新媒體平臺的可移動性、傳播的高效性、范圍的廣闊性,以及互動的全面性等特點,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因此,為進一步提高時政新聞的傳播效率,擴大傳播范圍,就需要積極應用新媒體平臺,拓展多元化傳播渠道,例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

為迎合行業發展,以及時政新聞傳播需求,當前我國大多數傳統時政新聞節目已經在各大新媒體平臺中建立了官方賬號,實現時政新聞的多級傳播。例如,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官方賬號,將時政新聞以文字稿件的形式進行發布,推送給廣大網友,還可以通過將電視時政新聞進行重新剪輯和編輯,形成新聞短視頻,發布在視頻網站當中,擴大時政新聞的傳播范圍。此外,還可以在地鐵、公交車等公共場所中,進行時政新聞節目輪播。多元化的新聞傳播渠道,能夠進一步擴大受眾面,以及傳播范圍,滿足不同類型觀眾的實際需求,有助于新聞信息的進一步傳播。

3.3 豐富互動形式

互動性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主要差異,雖然傳統新聞媒體也會以短信、電話或者街頭采訪等方式與觀眾進行互動交流,但是存在較大的時間差,難以保障新聞信息的時效性,而實效性是新聞的主要特點以及要求。新媒體平臺在互聯網的幫助之下,有著極強的互動性以及時效性,在新聞發布的同時,觀眾不僅能夠進行實時評論,還能夠與新聞發布方以及其他受眾進行即時討論,不僅提高了時政新聞的討論度和熱度,同時,還能夠幫助新聞發布方了解受眾的實際感受以及對于新聞信息的觀點和態度,有助于對新聞的形式以及內容進行優化和調整,提高新聞質量。

例如,在國慶70年時,我國舉辦了盛大的閱兵儀式,并在電視、微博等多個媒體平臺中共同進行直播,不僅使得居家人員能夠在電視上觀看閱兵典禮,而且也讓很多外出的國民能夠通過新媒體平臺以及互聯網觀看到閱兵儀式。通過新媒體平臺和互聯網觀看典禮的群眾,還能夠通過發送彈幕評論的方式,進行實時互動和評論。

3.4 創新新聞模式

在當前融媒體環境之下,受到互聯網以及新媒體的影響,觀眾的興趣和口味都發生了一定變化,傳統單一的時政新聞模式難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和興趣,這就要求時政新聞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創新新聞模式,以此增強傳播效果。

以《新聞聯播》為例,作為我國最為重要的老牌時政新聞節目,在新媒體平臺剛興起的階段,也面臨著觀眾的大量流失,以及收視率的下降,給節目的發展以及國家時政新聞的傳播帶來了極大地挑戰。在此情況之下,中央廣播電視臺結合當下新媒體特點,以及觀眾需求,開發了《主播說聯播》欄目,對當日新聞要點以及熱點內容等進行點評,并制作成為短視頻,發布在各大新媒體平臺當中。風趣幽默的語言,以及簡短的視頻,極大的迎合了觀眾需求,提高了觀眾對于時政新聞的關注度以及興趣,同時時政新聞的受眾面也從居家觀看電視新聞的群眾,擴展到了網民當中,呈現出了年輕化趨勢。當然除了短視頻之外,還可以將時政新聞編輯為文字圖表的形式進行發布,或者借助直播平臺,進行簡短的直播和互動,豐富時政新聞呈現形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基于新媒體傳播效率高、互動性強等特點,結合時政新聞的傳播需求,提出了利用新媒體平臺,開拓傳播渠道,加強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同時優化新聞傳播內容,創新新聞模式等建議。相信隨著對時政新聞的深入挖掘,以及各種媒體形式的合理利用,我國時政新聞傳播效果以及社會作用都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薛唯佳,鄭素俠.從央視《主播說聯播》看時政新聞的新形象與新傳播策略[J].新聞愛好者,2021(04):92-93.

[2]常書香.民生表達,時政新聞也很“美”——融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報道創新研究[J].中國地市報人,2020(12):69-71.

[3]以媒體融合促進對外傳播能力建設[J].姜飛,彭錦.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9(08)

[4]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理論困境和實踐路徑[J].陳接峰.新聞戰線.2019(15

時政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初中政治課教學現在面臨著教學內容抽象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教師教學難,學生理解困難,對政治學習缺乏興趣。為推進素質教育,針對政治本身的考試的特點,初中政治教學模式要有新變化,以適應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分析能力的要求。

關鍵詞:初中政治;時政教學;課堂;應用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一段時間的社會轉型期,在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也有許多矛盾和問題需要解決。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幫助他們了解當下的社會熱點,把握時代的特征,正確認識重要的國家和社會情況。

生動、有效的政治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客觀地了解國內外的事件,而且能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判斷能力和思想認識水平。

一、時政教學的特點

1.新穎性

在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現任政治地位往往被忽視。而目前的政治教學不僅突破了傳統的政治教學模式,并且就現時的思想政治作了說明,還結合了時政,可見其新穎性。

2.實驗性

如上所述,“政治教學方法”是“新方法”“沒有前輩”,屬于政治上的應用與實驗教學過程。但是這個實驗沒有風險,是實際的,因為它不涉及任何風險因素和不健康的內容,只需要關注學生的反應和接受程度。

3.時代性

時政是與時代高度相關的政治,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是時代性和靈活性高度統一的政治產物。因此,受很多教師和學生關注。

二、初中政治課堂中時政熱點的應用

(1)學生身邊的時政例子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首先介紹當前的政治內容,對于扭轉學生“政治課枯燥乏味”的觀點將有很大幫助,必將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關注政治研究。

(2)學生想評論的東西,也許不是學生體驗的內容,而是與學生的生活相關的內容,如國家在學費、教學等方面的改革政策。一旦教師注重對這些內容的介紹,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討論、評審。如果教師講課內容能結合當前的時政要點,必然會使學生發表更多“倡議”,對學生接受政治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3)鼓勵學生接觸生活中的現實政治,鼓勵學生看新聞,閱讀新聞報道。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專門給學生時間表達他們對當前政治的理解,對表現較好的學生應給予及時的鼓勵。將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政治教學相結合,注重學生的政治話題,將學生引入課堂,加強學生政治理論與社會生活互為關聯、互相影響的體驗與感受。構建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用思想政治課教學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這些學生認可的,真正的,簡單的時政要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4)訓練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政治因為時代感和內容豐富多變,所以也是可以拉近學生距離感的理論。思想政治不僅是一門知識,也是一種道德教育的手段。增加政治教學中辯證和綜合分析的時間,將會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幫助學生塑造積極的品質。隨著教學的進一步推進,教師講述的政治話題會越來越引起學生的思考。這表明學生有積極的政治教學反饋。因此,文化和政治教學熱情是相互影響、相互連接的。通過政治熱點評論,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態度,使學生具備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的精神。例如,可通過對市場的分析,用制作假雞蛋作切入點,延伸到假的政治,刺激他們的興趣,使學生加入討論。

現在的初中時政教學普遍采用教師在黑板上板書一些重要事件作為檢查內容,讓學生記憶。組織考試時,題目更多的是選擇和填空題,最后根據學生考試成績作出教學評價。這種教育形式完全是一種應試教學,可以想象的是,考試之后,學生將忘記所有的知識點,仍然不關心時事。死記硬背和被動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無法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甚至可能導致學生產生錯誤的思想認識,學習時習慣于死記硬背。時政學習將變成一種負擔,而不是一種樂趣。長此以往,學生將會對時政學習產生厭惡感,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綜上所述,政治教學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其創新教學模式應該是大多數政治教師力求達到的目標。教師應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分析我國面臨的政治、經濟形勢及國際形勢,正確認識和分析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提高他們的政治鑒別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張會坤.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時政教學[J].學周刊·C,2013(2):163.

2 張富軍.談如何在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J].金色年華:下,2011(10).

(作者單位:南京樹人國際學校宿遷分校)

時政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社會進步,政治領域不斷出現新詞,新詞也反映了社會發展的現狀、當今的中國時代特色及國情。本文主要對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的時政新詞英譯進行研究,分析時政新詞的特點,提出相應的翻譯原則和策略,以求取得最佳的對外宣傳效果。

【關鍵詞】政府工作報告;翻譯原則;翻譯策略

隨著社會進步,社會各領域頻繁出現新詞,政治領域也不例外。為了更好地宣傳中國的進步,讓有意向了解中國的外國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國的進步與發展,每個時期出現的時政新詞都必須進行得當地翻譯,傳播到世界各國。目前,國內對于時政新詞的翻譯也有一定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但是,時政文件的翻譯,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對外宣傳我國的國內政策以及我國政府對于國內外社會問題的態度立場等。這類文件的翻譯具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一、時政新詞的特點

《語言文字學常用詞典》中對新詞的定義為:“新詞指新詞語、新造詞,是為指稱新事物、新現象和表達新概念等而創造出來的詞語。它是相對的、具有發展性的概念。此時為新,彼時為舊,每個時代都會有當時的新詞語?!逼渲?,2016年政府中作報告中出現的時政新詞包括幾下幾點特點:

詞語簡短精干,內涵豐富。例如:2016政府工作報告之“12345術語”,也就是“‘一帶一路’戰略、‘雙隨機、一公開’監督、三嚴三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等詞語,都較為簡短,但是卻蘊涵著不同層面的意思。

善用修辭手法。使用修辭手法形容當今的中國國情及現狀,既貼切又容易讓群眾接受。例如:“中等收入陷阱”、“相機調控”、“僵尸企業”、“工匠精神”等。

同一詞語重復出現。2016年政府報告中許多詞語重復出現,如“發展”一詞在文件中不同的句子中出現頻繁。除此之外,一句話中,單個字詞也多次出現。例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中,“去”字出現了三次?!氨妱?、眾包、眾扶、眾籌平臺”中,“眾”字出現了四次等。

中國特色發展的詞匯較多。政府報告中時政新詞的出現恰恰正是中國社會發展的表現,其中必然有很多中國特色的詞匯出現。例如:“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通水”、“十三五”、“中國制造+互聯網”等。

二、時政新詞的翻譯策略

時政新詞翻譯需要一定的原則指導,才能更加有跡可循。首先,政治性原則。翻譯政府工作報告文件需要表明中國政府相應的政治立場和態度。再者,準確性原則。任何文本的翻譯都要達到較高的準確性,政府文件中出現的新詞也必須得到準確無誤地翻譯,傳達準確的意思。此外,可接受性原則。根據薩皮爾沃爾夫假說:“語言決定思維,不同的語言決定了不同的思維”,所以,在翻譯這類詞語的同時,也必須符合目標語讀者的思維習慣和表達習慣,使讀者更易于接受這類詞語的翻譯。

在一定的翻譯原則指導下,時政新詞的翻譯還需要相應的翻譯策略。

第一,直譯。對于時政新詞中一些詞語有相應的英文,可以直接翻譯。如:“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可直接翻譯為“Inclusive and green finance”;“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可翻譯為“Coordinated reform of medical services,medical insurance,and the medicine industry”等。

第二,直譯加注釋。一些詞語不可以直接翻譯表達其中文意義,需要增加注釋進行解釋,以便目標與讀者更好地理解。如:“‘一帶一路’戰略”其實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如果只翻譯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有些不知道這項國家政策的目標與讀者可能不能明白“一帶一路”的確切意思,因此,應該采用直譯加注釋的翻譯策略將其翻譯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更為精準明白。

第三,意譯。時政新詞的翻譯主要是用目標語表達中國政府的正確意向。在正確理解新詞意義的基礎上,可以使用意譯的翻譯方法把主要含義準確地表達出來。如:政府報告中,“相機調控”是強調政府要根據市場情況和各項調節措施的特點,靈活機動地決定和選擇政策措施,所以說相機調控很重要的就是要“預調、微調”,因此,將“相機調控”翻譯為“well-timed regulation”,表現出合適時機的調整。

第四,增詞。有些時政新詞需要增加詞語才能表達相應的原文意思。如:“工匠精神”的譯文為“a craftsmanship spirit of striving for the best”,增加相關詞匯將“工匠精神”的精神內涵也表達出來了。

三、結語

政府工作報告的翻譯,也是中國政府對外宣傳的一種方式。其中,每個時期,中國所出現的一些時政新詞的翻譯,也是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重視。通過時政新詞的翻譯,目標語讀者更好地了解中國近期的國情及發展狀況,也能更好地宣傳中國的國家形象及國際地位。因此,運用相應的翻譯原則和策略來翻譯時政新詞,能夠準確無誤地傳播我國政府的國家政策及計劃。

【參考文獻】

[1] 蔡富有, 郭龍生. 語言文字學常用詞典[M]. 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2] Carroll, D.W. Psychology of Language[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0:365.

時政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人文學科來源于社會,也必將回歸社會中去。因此,初中政治教學不能僅限于課堂,它應成為學生樹立社會理想和培養家國情懷的指引者。當今時代,信息快速傳播,社會的每一個細胞都處在劇烈運動中,作為時代生力軍的學生怎能充耳不聞,作為弘揚主旋律、宣傳先進思想的政治教學尤其不能如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聯系實際,鼓勵學生關注時事,將政治教育與時政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關鍵詞:政治教學;時事;時政教育

從初中政治課程設置來看,初中政治教學側重于思想教育,主要作用在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社會的劇烈變遷和信息的紛繁復雜等一系列客觀現實要求我們必須重新確立初中政治教學的目標,從而使學生正確選擇有益信息,規避有害信息?;ヂ摼W和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信息的快速、大范圍傳播成為可能,各種思潮鋪天蓋地涌來,初中政治教學在發揮思想教育作用時應充分聯系這些實際,用事實說話,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另外,學生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環境,要想使一個學生獲得全面發展,教師就必須進行時政教育,指引學生積極關注社會,幫助他們了解身邊發生的一切。所謂“知,而后才能行”,學生只有充分了解社會狀況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一、課堂教學應及時聯系時事政治

教師是學生最好也是最易忽略的學習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深刻地影響著講臺下的學生。有時候,教師的講課內容甚至不及本人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對學生的影響大,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很容易被教育者忽視的。因此,初中政治教師在備好課的同時還應積極完善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層次,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如上所述,學生應充分了解社會時事,為此,教師在政治教學過程應穿插適時有效的時事,拓展教學內容,深化教學主旨。教師的時事素材哪里來?這就要求教師們平時應注意搜集相關信息,主動關注社會動態,并通過課堂平臺將它們及時傳遞給學生,實現初中政治教育成果的最優化、最大化。

二、時政點睛課堂,教學內容“以情動人”

初中政治教學偏重思想教育是不爭的事實,思想教育說到底是師生之間情感的對話和交流。一般看來,政治教學應以理性內容為主,但由于初中政治的階段性和特殊性,初中政治教學往往不能太過理性,那樣會“嚇跑”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通過心與心的對話構筑起師生之間親密的“伙伴關系”,這樣的教學方式值得初中政治教師嘗試和探索。另外,初中政治與時政的結合應體現在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當中。雖然初中學生對時事的理解不那么完整,甚至都不知所云,但教師卻不能放松對他們時政意識的教育。政治教育與時政教育的結合重在向學生傳播一種時事意識,鼓勵學生積極關注社會、了解國家大事,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而時政教育的內容,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選擇具有針對性的素材,以便更好地服務課堂教學。比如,在講到民族政策時,教師可以聯系一些民族事件加以說明。這些意圖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和國家社會穩定的事件是典型的無視民族政策、無視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惡劣行徑,教師可以此為案例為學生講解民族政策中維護祖國統一的內容。針對民族政策中維護民族多樣性的內容,教師可以聯系各民族弘揚不同特色文化的相關時事,為學生講解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特殊性是維護民族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時政焦點引領,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素質教育的主體在學生,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有利于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也有利于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學改革的實踐充分證明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是大勢所趨。初中政治教學是傳播思想的陣地,更應該順應這個潮流。教師要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為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搭建良好平臺。

初中政治教學的課堂該以何種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我們不妨列舉幾個范例。比如,教師可以組織課堂辯論活動,辯論的主題可以圍繞最新的時事展開。學生前期的準備過程無疑是一個難得的自我學習機會,他們會去搜集最新的時事動態,并針對主題閱讀、理解、分析和討論相關社會事件,無形中擴大了知識面,拓寬了看待問題的視野。

四、社會熱點激發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優秀的教師通常會主動與這個“老師”搞好關系,向他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今時今日的學生有著時代的特殊性,他們的性格里也刻著這個時代深深的印記:參與意識強、表現欲望突出。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予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鼓勵他們評論、分析時事。比如,教師可以定期設置一堂專門評論分析時事的課,每期都鼓勵不同學生上臺發言,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將他們的觀點引用到課堂教學中來,這樣的教學方式更能受到學生的歡迎。至于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辦法還有很多,而競賽是其中最具普遍性的一種教學方式。具體來說,競賽的實質是教師鼓勵學生之間較量學識,而競賽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相應學科進行選擇。針對初中政治教學和時政教育的關系,競賽內容可以選取社會時事、國內國際最新動態等。通過這樣的競賽,學生不僅能對書本知識融會貫通,還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強化了自身的時政意識。

總而言之,初中政治教學不能孤立于社會環境。了解、分析社會環境情況,理清紛繁復雜的信息,首先需要學生充分關注社會時事,這也是教師將政治教育與時政教育相結合的前提。初中政治教學不單是一項理論工程,也應是一項富有時代特色、肩負社會責任的接地氣的工程。在如此大變革的時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早已過時,學生應積極關注社會、了解社會,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王明理.探究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效率[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1,(01).

[2]趙月清.對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成效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2,(11).

[3]施紅.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的滲透路徑[J].學苑教育,2012,(03).

時政論文范文第5篇

(一)五大發展理念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四)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五)黨的十九大的新論斷(四個新)

(六)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基本精神——實現高質量發展

(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基本精神——鄉村振興戰略的“七個必須”

(八)2018年全國“兩會”的主要內容——憲法修改

(九)2018年全國“兩會”的主要內容——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熱點突破.實戰演練

一、五大發展理念

(一)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發展 表現:(1)科技創新:互聯網+、人工智能、新四大發明、制造強國 (2)文化創新: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3)思想創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4)制度創新:產權制度(國企混改、三權分置)、分配制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個稅改革) 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問題切入】以“新四大發明”為例

1、移動支付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傳統銀行如何應對挑戰)2.中國標準動車組研制成功3.共享單車與智慧交通(大數據、系統優化)4.網購與實體經濟的發展的關系 【典型例題1】

材料

2016年底,杭州舉行了一場關于實體經濟發展的大討論。在會上有人認為:電商的迅速發展是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它給消費者帶來了方便,卻對實體經濟造成了沖擊。比如,電商靠低價競爭,許多人在網上賣假藥,這樣就把實體經濟搞亂了。因此,要發展實體經濟,就必須限制電商的發展。

運用經濟學的知識,談談你對“要發展實體經濟,就必須限制電商的發展”的看法。(14分) 電商作為流通環節,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它減少了中間環節,大大降低了流通成本;同時使生產與消費更好地對接,提高生產的有效性。(5分)

電商的低價經營,在一定程度上能倒逼實體經濟提升質量、降 低成本,從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3分)

網上銷售存在的假冒偽劣等問題,既需要大力整頓電商經營秩序,促使電商合法經營,還需要加強對生產環節進行監管。(4 分)

電商和實體經濟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把二者發展對立起來的想法和做法是錯誤的。(2分)

【典型例題2】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開始了高鐵技術的自主探索,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與人才儲備。

本世紀初,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我國引入來自日本、德國、法國等國四種型號列車,吸收各國技術之長,研發出“和諧號”動車組,促進了我國高鐵產業的迅速發展。然而,由于標準不統一,車上的零部件不能互換,每種車都要有備用車停在車站;司機的操作也不同,一換車型就得重新學習。

2013年,我國正式啟動中國標準動車組項目。2017年6月26日,“純中國血統”、時速達350公里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亮相,該動車組實現了牽引、制動、網絡控制等系統的全面自主化,構建的技術標準體系涵蓋了動車組基礎通用、車體、走行裝置等10多個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結合材料,運用對立統一觀點,分析我國高鐵發展歷程對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二者關系有何啟示?(12分)

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矛盾。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2分)堅持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雙輪驅動,在技術引進的同時加以消化、吸收和再 創新,才能促進現代化建設的發展。(3分)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析,“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2分) 在自身技術力量薄弱時,可以通過引進技術增強發展能力。但引進技術必須 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要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落腳點。(5分)

(2)結合材料,從經濟學的角度,談談中國標準動車組研制成功對我國高鐵產業發展的意義。(14分)

統一技術標準,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行效率。(4分)掌握核心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高鐵產業轉型升級。(4分)提升中國高鐵 產品的質量和水平,提升乘客出行舒適度。(3分)提高國際競爭力,

促進中國高鐵更好地走出去。(3分) 【典型例題3】

材料一

企業創新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決定公司發展方向、發 展規模、發展速度的關鍵要素。企業的創新貫穿在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細節中。 而企業家則是經濟活動 的主體,也是創新驅動的開拓者?!蛾P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 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明確,支持企業家創新發展。 激發企業家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依 法保護企業家拓展創新空間,持續推進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將創新創業作為終身追求,增強創新自信。

(1)結合材料一,分析支持企業家創新發展 的經濟意義,并闡述作為一名企業家應如何推動企業創新發展。(14分)

意義:提高產品和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增長。(每點2分,共6分。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給分)

措施 :規劃企業創新發展路徑,明確企業發展方向。 增加科研資金投入,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物質保障。

改革企業分配激勵機制,使收入分配向創新傾斜,調動員工創新積極性。 引進吸收先進技術,增強企業創新發展能力。 重視創新型人才引進、培養,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任意回答4點得8分。其他合理建議可酌情給分)

材料二

公開消息顯示,到目前為止,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針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已超過2000 條。但相關調研發現,一些地方的政策支持還不夠成熟,例如,盲目擴建孵化器等創業載體,缺乏對 地方產業、經濟的精準定位;部分地區資金扶持、銀行貸款等政策操作性不強,加之推廣力 度不夠,落 實打折;服 務比較羊一,難 以滿足多行業、 各層次創業者的需求;政出多門,難以形成合力;政府不當干預造成企業 家合法權益受損 等等。 (2)有觀點認為,解決材料二中的問題取決于政府能否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 請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對此觀點進行評析。(12分)

政府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有利于減少決策失誤,提高財政和信貸等政策的可操作性,推動決策的實施。(2分)

但除此之外,政府還應當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把政策落到實處;(2分)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厘清部門職責,提高行政效率;(2分)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模式;(2分)嚴格依法行政,正確處理與市場的關系。(2分) 同時,企業家要敢于行使監督權,增強依法維權意識。(2分) 【典型例題4】

2017年9月8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指出,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

調查顯示,最近20年來,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企業家從33.9%上升到45.2%,經濟類、管理類專業的企業家從15.4%上升到48.5%,理工類專業的企業家從38.1%下降到23.9%;由“主管部門任命”的企業家從85.8%下降到11.1%,由“董事會任命”的企業家從3.8%上升到38.4%。此外,有44.7%的企業家是“自己創業”,比5年前提高了28.6個百分點。

《意見》指出,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創新體制機制,增強企業家創新活力、創業動力;遵循市場規律和企業家成長規律,完善精準支持政策;樹立和宣傳企業家的先進典型,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強化年輕一代企業家的培育,造就優秀企業家隊伍。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知識,概括我國企業家隊伍的現狀,并說明我國政府應該如何進一步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的環境。(14分)

現狀:我國企業家隊伍整體素質大幅提升(或“文化程度更高” ),(1分)專業化程度更強。(1分)企業家身份的取得更加凸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2分)自主創業的企業家比例提高。(2分)

措施:運用法律手段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營造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2分完善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2分)把市場經濟的長處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起來,為企業家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2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加強培訓,為優秀企業家創造良好成長環境。(2分)

(二)五大發展理念——協調發展

1.區域協調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 粵港澳大灣區 雄安新區

2.城鄉協調發展:鄉村振興戰略 【問題切入】

1、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營商環境、市場與政府 的關系;2.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3.雄安新區:集中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調整優 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探索沿海和內地對 外開放新模式、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

(三)五大發展理念——綠色發展 1.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2.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強化排污者責任 3.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4.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5.向全世界發出中國建設生態文明的莊嚴承諾 【問題切入】

1.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創新和完善生態環保的價格機制對綠色發展的意 義;3.塞罕壩精神4.新環保法、環保費改稅的意義 【典型例題5】

材料

我國1979年確立排污收費制度,對防治環境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實際執行中存在著征 收標準不統

一、征收效率低、缺乏必要的強制手段 等問題。為此,我國制定了《環境保護稅法》,對 納稅人、計稅依據、稅收減免、征收管理等作出了 具體規定。該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環境保護 費從此變成了環境保護稅。

結合材料,從依法治國的角度,分析環保“

費”改“稅”的正確性。(12分) 完善環保法律體系,實現排污收費有法可依。(4分)堅持稅收法定,規范政府行為,避免排污收費的隨意性。(4分)強化法律約束,提高排污者治污減排的自覺性。(4分) 【典型例題6】

塞罕壩歷史上水草豐美、森林茂密、鳥獸繁多。后因開圍放墾,樹 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斷,退變為茫?;脑?。西伯利亞寒風推動 沙地南侵,風沙緊逼北京城。

1962年,塞罕壩林場正式組建。自此,三代塞罕壩人不畏艱難,頂風冒雪,墾荒植樹。他們改進“水土不服”的蘇聯造林機械和植苗鍬,改變傳統的遮蔭育苗法,向一寸一寸的沙土要綠色,開展持久綠色攻堅戰,實現了從一棵松到一片森林,從一片森林到百萬畝林海的巨變。近幾年,林場繼續增林擴綠,把土壤貧瘠和巖石裸露的石質陽 坡作為綠化重點,攻堅造林。塞罕壩走上綠色發展之路,森林旅游、 綠化苗木等綠色產業收入已超過半壁江山,風力資源變成清潔能源,森林碳匯有望上市“變現”。隨著綠色發展提速、產業轉型升級,塞罕壩實現了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的可喜局面。

結合材料,分析塞罕壩人在實現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的過程中,是如何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12分)

順應自然生態規律,充分認識和利用林業生產規律,向沙 土要綠色,開展陽坡造林,發展森林碳匯;

善于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積極創造有利條件,開展風力發電,發展森林旅游、綠化苗木等綠色產業;

發揚不畏艱難的精神,樹立創新意識,改進造林工具,改 變傳統種植技術,發展新興產業。

(四)五大發展理念——開放發展

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目標:推動構建新型國 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聯合國決議) 1.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報告:智慧對接(2018)》

2.全球治理與中國聲音:要完善全球治理,推動建設相互尊重、 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 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3. 金融領域對外開放4.中美貿易戰 【問題切入】

1.如何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2.貿易保護主義為什么是錯的3.我國在國際交往中的基本態度和原則(如何應對貿易保護主義)4.中國主張為何能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 【典型例題7】

2018年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宣布依據 對華301調查報告,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規模達600億美元。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 層論壇2018年會上,多位國際機構負責人、前政要、經濟學家 和世界500強企業CEO紛紛發表看法,認為此舉違背國際貿易規則,搞貿易保護主義沒有出路,單邊主義、貿易戰更是損人不利己。

結合材料,說明貿易保護主義為什么是錯的?并為我國如 何應對提兩條建議。14分

(1)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美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美 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不僅會損害中國的利益,還會損害美國自 身的利益。貿易保護主義違背了世貿組織非歧視性原則和市場準入原則,同時也與平等互利的對外貿易原則不符,既妨礙了國際 市場技術、信息等資源共享,也不利于引入競爭,阻礙了生 產力的共同發展。 (2)嚴格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同時要善于運用規則、利用國 際貿易組織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加強同美國的溝通和協 調,有理有節地進行斗爭。

(五)五大發展理念——共享發展

1.民生建設與公共服務(住房制度改革、健康中 國、智慧養老)

2.扶貧攻堅(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 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 務) 【問題切入】

1.精神扶貧的作用2.養老市場的放開、新型養老模式3.健康產業發展4.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與社會資本的合作 【典型例題8】

為了深入貫徹《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戰略要求,主動探索養老服務的“互聯網+”創新,雖然“互聯網+養老”產業面臨發展機遇,但 互聯網養老的現狀并不樂觀?;ヂ摼W生產商和服務商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年輕人 身上,產品設計也缺少對老年人的人文關懷,看似方便的滑屏、翻屏、搜索、返回對老年人都是頗具難度的“技術活”;互聯網運用多停留在“血壓、血糖、血氧、心電”等生理數據的采集階段,而對老年人文化娛樂、旅游、醫療、教育、資產管理、用品等個性化服務領域則鮮有涉及;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但是養老設 施建設投入不足,導致網絡惠民紅利未能充分發揮,陷入光有平臺、無人服務的境 地。

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分析應如何破解“互聯網+養老”遇到的困境。(14分)

推動智能健康產品創新,鼓勵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穿戴產品的融 合創新,特別是基于老年人需求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和產品的創新。積極探索智慧化養老服務新模式,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整合社會各類服務資源,延伸養老服務的產業鏈,建立信息化、智能化和多層次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政府需要加大財政投入,同時充分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 業,提高養老產業供給能力,充分挖掘互聯網優化市場資源配置的潛 力。 【典型例題9】

貧困地區之所以落后,雖然客觀上與歷史和地理等因素關系密 切,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人的意識、觀念、思維等方面的落后。而從近年來扶貧的實踐來看,各級黨委、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不只是在物質上扶貧,也在精神上、思想上不斷加大扶貧力度,給廣大貧困地區的群眾灌輸新知識、新觀念、新意識,幫助他們驅趕愚昧、落后這些“鬼”。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對經濟的作用的知識,分析精神扶貧能幫助貧困地區群眾驅趕愚昧、落后的原因。10分

經濟決定文化,文化對經濟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愚昧、落后的文化阻礙經濟的發展,科學、先進文化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意識、觀念、思維等方面的落后是貧困地區貧窮的一個重要 原因,精神扶貧能夠轉變人們的觀念,增強貧困群眾的脫貧意志和 創新能力,為貧困地區群眾的脫貧活動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促進經濟發展。 【典型例題10】

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大舉措。大健康產業,是典型的新興產業、朝陽產業、民生產業,是覆蓋全生命周 期和全方位服務身心健康的產業,發展空間和就業潛力都十分巨大。發展大健康產業,就是要大力發展涵蓋以“醫”為支撐的醫藥醫 療產業、以“養”為支持的養老養生保健產業、以“健”為支撐的 康體運動產業、以“管”為支撐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突出養生、 醫療、醫藥、養老、運動、藥食材等重要產業支撐,是我國經濟、 社會發展的又一強大推動力。

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說明當前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對調整我國經濟結構的意義。10分 提升傳統產業,推動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健康需求,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 質量,拉動消費,優化需求結構。增加就業崗位,改善就業結構。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考察的知識:

1.供給與需求平衡及結構優化對經濟發展的意義 2.我國供求現狀

3.供給、需求、價格的互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4.供給的關鍵詞:技術、質量、品牌、成本、結構;工匠精神及企業家精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5.需求的關鍵詞:消費對象、消費質量和水平、消費方式、消費觀念(綠 色消費) 6.供給側改革中的市場與宏調控。 【問題切入】

1.金融領域的供給側(去杠桿、移動支付、金融監管、金融對外開放)。2.數字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經濟轉型的意義。3.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徐工掌門人談“大國重器”的堅守與轉型:中國制造業機遇來了)4.云制造、人工智能5.新零售、盒馬鮮生6.電信提速降費7.知識付費 【典型例題11】

“去杠桿”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和宏觀經濟結構調整,部分企 業面臨盈利下降、債務高企的困境。截至2017年一季度,我國非金融 企業的杠桿率為165.3%,處于國際較高水平;資產負債率接近60%,債務風險上升。與之對應的是,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到1.58萬億,不 良貸款率連續21個季度攀升。為此,國務院出臺意見,支持發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暫時困難的優質 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所謂“債轉股”是指將銀行與企業間的債權 關系轉為股權關系。與上世紀末政策性債轉股不同,本輪債轉股非常強 調市場化原則,政府不強制企業、銀行及其他機構參與債轉股,不搞拉 郎配,債轉股對象的選擇、轉股的價格等由市場主體自主協商確定。

結合材料并運用所學經濟知識,分析本輪市場化債轉股的積極意義。(12分

尊重債轉股雙方的自主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 作用,提高資金配置的效率;(3分)有效降低企業杠桿率,減輕企業債務風險,助力企業走出經營困 境;(3分)降低銀行不良貸款率,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保障國家金融安全;(3分)落實“去杠桿”任務,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經濟轉型升 級。(3分) 【典型例題12】

近日,由商務印刷館出版、中國社科院語言所所修訂的《新華字典》App正式上線。 《新華字典》 App的免費版每天只能查2個字,想要 完整體驗需花費40元購買,被不少網友吐槽“比紙介版還貴”。圍繞 “該不該收費”展開爭論更是沸沸揚揚。 運用所學知識,圍繞“該不該收費”,談談你的觀點

應該收費:出版社屬于文化產業,文化產品耗費一般人類勞動,收費體現對編者勞動的尊重和對知識的尊重,有利于保護知識產 權,激勵創新,經濟效益有利于轉化為服務社會的持久動力。

不該收費:提供的標準化中文用法,是國家應該為社會提供的 公共知識產品,保障是公民最基本的文化權益。免費使用有利于擴 大公共知識的傳播范圍,提高全社會中文使用的標準化水平,其產 生的文化和社會效益遠遠大于收費帶來的經濟效益。 【典型例題13】 “痛客”就是提出痛點的人,而痛點則是目前尚未被滿足而又被廣泛渴望的需求,它是產生創意、催生創業的先決條件。比如,交通堵打車難是痛點,打車軟件便應運而生;餐館多難甄別是痛點,點評網站便應時而現;看病難是痛點,網絡約號便應運而生…… “痛客計劃”,是以解決痛點為導向,匯聚以痛客為代表的社會智力資源,并與資本要素等多方面進行整合的計劃。貴陽市實施“痛客計劃”,旨在讓有想法的人和有辦法的人聯手,其操作步驟是:痛客從需求端出發,提出痛點和懸賞金額——痛客平臺大數據系統進行能力匹配,找尋痛點的潛在解決者——將痛點推送給潛在解決者——有能力的潛在解決者提交解決方案——篩選并確定最優解決方案。

貴陽將對痛點提供者提供知識產權保護,第一個提出某個痛點方案的人,將擁有知識產權。痛客提出痛點的商業價值,由市場來評定。政府將提供 一個平臺,讓投資者、創客和痛客進行磋商。

(1)結合材料,從經濟生活角度,說明 “痛客計劃”的制定 和實施是如何尊重和發揮市場作用的。(12分)

痛客根據市場需求提出痛點;(3分)通過價格信號 傳遞痛點信息,并通過潛在解決者之間的競爭,促進智力資源與資 本要素聯手形成痛點方案;(3分)通過市場來評定痛點方案的 商業價值,實現智力資源向現實生產力轉化;(3分)通過加強 對痛點方案知識產權的保護,形成良好的市場秩序。(3分)

(2)結合材料,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在制定和實施“痛客計劃”中應發揮怎樣的作用。(12分)

搭建平臺,完善大數據系統,提高為痛客服務的能力;完善評價激勵機制,激發痛客的創新活力;加強宣傳引導,

形成人們敢于發現痛點、樂于成為痛客的良好氛圍;嚴格保護痛 客的知識產權,創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法治環境。(每點3分)

三、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1.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核心內容——依法治國 本質特征——執法為民 價值追求——公平正義 重要要求——服務大局 根本保證——黨的領導 2.法治的基本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3.關注法治新事件:憲法修改、監察法、新環保法 4.聚焦法治與德治:關系與要求

四、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1.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 族精神的銜接2.優秀傳統文化與加強個人修養3.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自覺、文化自信4.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 【問題切入】

1.創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讓傳統文化“活起來”2.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3.開展崇高理想信念、中國夢宣傳教育4.文化建設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5.紅船精神與黨建(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6.國際傳播能力 【典型例題14】 2017年底,《國家寶藏》火爆熒屏和網絡。該節目把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通過劇場形式演繹文物的“前世”,講述圍繞文物所展開的軼事,還為文物尋找到“今生”的關聯人,讓國寶的今生守護人講述他們與國寶的故事,不僅見物,而且 見人、見情。有評論指出:精心謀劃打開歷史、打開傳統的獨特 方式,讓沉默的國寶說話,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就從我們眼前 漸次“活”起來,一石、一絲、一畫、一瓷——鋪陳的是傳奇,

激蕩的是國魂。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說明讓文物“活”起來對傳 承中華文明的作用。

(10分) 能展現文物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引發人們對文物和文化的關注熱情,增強人們保護文物、傳承文化的意識。(3分)能發掘文物的時代內涵和現實價值,有利于增強文化自覺和文 化自信,提高公民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和歸屬感。(4分)創新文化傳播方式,更好地展現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 深,增強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3分) 【典型例題15】

黃旭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潛艇之父。少年時期,他親眼目睹在日寇的鐵蹄下,祖國山河破碎,棄醫從工,科學救國。上世紀50年代,他投身核潛艇研制。從而立之年開始,他潛心核潛艇事 業長達60年,將人生與祖國命運綁在一起,用畢生的學識和擔當,

承擔起泱泱大國的命運與未來,將熾熱的“中國心”鐫刻在民族的 百年戰艦史冊。2014年,黃旭華當選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7年,他 被評選為敬業奉獻類全國道德模范。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中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的知識,說明我們應如何以自己所學造福社會。(10分)

不斷加強科學文化修養,豐富科學文化知識,提高造福社會的本領,以自己所學服務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3分)加強自省、自律,提高思想道德修養,不斷改造主觀世界,

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自己所學助力中國夢。(3分)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樹立崇高理想,同時腳踏 實地,不尚空談,重在行動,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 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4分) 【典型例題16】

1921年,中國共產黨一大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勝利閉幕,會議莊嚴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也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紅船精神”源于歷史,它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吮吸著中華文化的豐富營養而成長壯大,又跨越時空,貫穿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始終,昭示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2017年10月31日,總書記帶領新當選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到南湖瞻仰紅船。90多年間,秀水泱泱,紅船依舊;時代變遷,精神永恒。在新時代,“紅船精神”被注入新的內涵、得到新的闡釋,它永遠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新時代的青年應該做“紅船精神”的弘揚者和踐行者,推動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駛向光輝的明天。 (1)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知識,說明新時代的青年應如何弘揚和踐行“紅船精神”。(12分)

弘揚和踐行紅船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規劃人生道路。(3分)準確把握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自覺投身到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去。(3分)弘揚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3分)弘揚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永不懈怠,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3分) (2)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分析“紅船精神”為什么能歷久彌新、價值永恒。 紅船精神是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產生著深遠持久的影響。(3分)紅船精神昭示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3分)紅船精神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結合,能夠順應時代變遷,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2分)中國共產黨人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豐富和發展了“紅船精神”,它永遠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2分) 【典型例題17】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首播,節目以“和詩以歌”的藝術形式,邀請經典傳唱人用流行音樂演繹經典詩詞,力壓同天播出的各大一線衛視春晚,占據當晚同時段實時收視第一位置,成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節目。網上好評如潮!

網評一 詩言志,歌詠言。時代在變,潮流在變,但經典的內涵從未改變。如何讓經典流行?這個節目在詩詞與音樂之間找到了答案。 孤獨了300年的清代大詩人袁枚的《苔》,被鄉村教師梁俊和來自貴州山里的孩子們用天籟之聲動情演繹,一夜爆紅。“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詩詞對生命的禮贊也讓網友感動。

網評二 一首詩何以唱哭人?因為它依然有著強大的現實意義:普通人可以偉大。 (1)請你從文化生活的角度,闡釋網評一中所說的“答案”。(10分) 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經典詩詞作為優秀的傳統文化,其內涵經得起時代發展的考驗,得以流傳至今,能引起人的共鳴。(4分) 對待優秀傳統文化,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文化發展的實質是創新。節目用現代音樂、流行唱法演繹經典詩詞,并通過大眾傳媒來傳播,實現了形式創新、傳播手段創新,讓經典得以流行。(4分)

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應該發展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大眾文化,包括經典的和流行的、傳統的和時尚的。經典的詩詞通過與流行音樂結合,讓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經典的可以流行,傳統的也可以時尚。(2分)

(2)結合你對小詩《苔》的理解,請從價值觀的角度,說明普通人何以偉大?(12分) 苔,雖“白日不到”,“花如米小”,也不甘平庸,盡情綻放。作為普通人,主客觀條件往往都不優越,但要不負青春,積極向上,努力實現人生價值,成就偉大。(3分)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成就偉大。作為普通人,社會給我們提供的客觀條件有限,但我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條件,并努力創造條件來實現人生價值。(3分)要在砥礪自我中實現人生價值,成就偉大。作為普通人,我們的主觀條件也不優越,但我們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堅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3分)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成就偉大。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雖然我們平凡,只要我們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盡己所能,也能在平凡的事業中成就偉大。(3分)(若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持的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等,可酌情給分,但給分不得超過3分)

五、黨的十九大的新論斷(四個新)

1.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2.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新思想3.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新特點

4.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 【問題切入】

1.黨應如何完成新時代的歷史使命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主義4.新時代主要矛盾的依據5.如何解決好新時代的主要矛盾6.如何認識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個階段 【典型例題18】

在參觀南湖革命紀念館時,習近平說,在浙江工作期間,我曾經把“紅船精神”概括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風險精神。我們要結合時代特點大理弘揚“紅船精神”。參觀結束時,習近平同志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指正。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習近平同志強調,“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

96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同時,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 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1)分析黨及全體黨員干部怎樣才能不忘初心,贏得民心、贏得時代,善作善成,一往無前。12分

牢記使命,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化對執政和建 設規律的認識,著力提高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制定正確的路 線方針政策。發揮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的作用,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動新時代的新發展。以人民為中心,帶領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 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 (2)說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過程,是如何做 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

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既立足實踐、回答實踐提出的新問題,

又回到實踐、指導新的實踐開展。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這一思想是我們黨堅持以馬列主義等科 學理論為指導,在新的探索中產生的。堅持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在新的實踐中堅持和發展 理論,把理論的普遍性與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相結合,進行 理論探索與創新,形成了這一思想。 【典型例題19】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人民盼環保、求生態的強烈愿望,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愿景、重點任務、制度體系。 根據中央有關部署,國務院陸續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2015年開始實施。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綠色發展觀念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大會首次把“美麗”寫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新的高度。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在生態文明建設 中是如何發揮領導作用的。12分

制定目標和規劃,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強黨對生態文明 建設的領導;通過支持立法、加強執法監管和環保督查,提高對環保工作的領導能力;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滿足人民群眾的良好生態需求,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六、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基本精神——實現高質量發展(2017年12月28-29,北京) 1.工作基調:穩中求進

2.基本特征: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3.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發展之間的矛盾 4.工作要求:緊扣主要矛盾變化,推動高質量發展

5.改革主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質量、效率、動力變革 6.三大戰役: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 7.八大重點:

(1)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4)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5)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6)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7)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8)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主要觀點】

1.定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2.原則:分類指導、因城施策

3.措施: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 【問題切入】

1.“房住不炒”定位的正確性2.“租購同權”的意義3.住房制度改革的經濟意義(對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意義) 【典型例題20】

材料一

住房問題自古以來是民生的重大問題,關系千家萬戶的基本生活保 障。近年來,“房子、房價”是全社會持續關注的熱點,牽動著十幾億人的神經。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 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1)結合材料和經濟學知識,分析住房制度改革對房地產行業健康 發展的意義。12分 保障居民對住房的合理需求。抑制投機性行為,緩解商品房價格過快上漲的趨勢提高存量住房的利用率,減少資源的閑置和浪費。把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有機結合,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材料二 2017年3月,住建部有關負責人提出“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 共服務方面與買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被不少媒體概括為“租 購同權”。2017年7月中旬,《廣州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工作方案》出臺,提出“賦予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學等公共服 務權益,保障租購同權”。“租購同權”,第一次出現在我國地 方政府的正式文件中。 (2)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說明“租購同權”的正確性。

保障了租房居民的合法權益,有利于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實現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向租房者提供公共服務,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具體 體現,提升了政府社會建設的能力。 “租購同權” 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與買房居民享有 同等待遇,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利。

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基本精神——鄉村振興戰略的“七個必須” 【主要觀點】

1.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2.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3.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4.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5.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6.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7.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問題切入】

1.產業興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產業融合發展、互聯網+智慧農業、新型職業農民、三權分置2.城鄉融合發展:破除城鄉二元結構3.生態宜居:農村環境整治、綠色農業4.治理體系:三治合一5.鄉風文明:傳統文化與鄉愁、鄉賢、農村精神文明建 設6.典型地區的典型經驗:梁家河村、戰旗村、武漢“三 鄉工程”、桐鄉的“三治合一”和美麗經濟 【典型例題21】 武漢市大規模推進以“鼓勵市民下鄉休閑養老,引導在外能人回鄉 創業,發動工商企業到農村投資興業,帶動‘三農’發展”為主要內容 的“三鄉工程” 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了新路子。

2017年初,在“三鄉工程”帶動下,許多市民到農村長期租用閑置 農房和農地,或用于假期休閑,或用于退休養老,甚至有學者在農村開辦文化書院;不少已走出鄉村的能人又回到家鄉創辦實業,帶領當地農 民創業致富;一批優秀企業到農村投資,發展特色產業、休閑農業,創 建生態農業園。“三鄉工程”既帶動了周邊餐飲業發展和農副產品銷售,又吸納了眾多農民特別是貧困戶就業,還打造了一批特色美麗鄉村。

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經濟知識分析武漢市實施“三鄉工程”對于農 村產業興旺的意義。10分

促使資本、技術、人才等資源向農村聚集,盤活了農村土地、農房等資源,為農村產業發展奠 定了物質基礎。

能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優化農村產業 結構。 變式:武漢的“三鄉工程”對農民增收的意義?

盤活了農村土地、農房等資源,能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推動農產品結構升級,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能 增加農民的經營性收入。促進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能 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 【典型例題22】

李存余在海北村經營一家規?;B雞場,每年收益約有40萬元。老李的兒子在市里開發區一家企業工作,年收入5萬元左右。過去,老李曾 為兒子出色的學業、穩定的工作感到驕傲,但隨著年歲增長,老李希望 子承父業的心情日益強烈,但兒子說什么也不肯回來務農:“賺錢又怎 樣?我可不想變成大眾眼里的土豪。” 兒子說,光是養雞場里那股雞糞 的味道,就讓他這輩子再也不想回去搞養殖。

從實現人生價值的角度,談談你是否認同農民的兒子不愿當農民這種 選擇。10分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作為個人的選擇,不愿意當農民的想法應當予以包容和尊重。要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糾正長期以來對農民的偏見,讓青年 人充分認識農民和農業的價值,愿意投身到農業和農村發展中去。要大力改善農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搭建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吸引 優秀人才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 【典型例題23】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扎實推進農業的供給側改革,農業生產邁上新臺階。5年來,糧食產量每年都在1.2萬億斤以上,2017年糧食總產達到12358億斤;農民收入累計增長超過50%,每年邁上一個千元臺階,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3000元:農產品質量和品牌進一步優化,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連續5年穩定在96%以上;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占比達95%,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6%,5年提高近10個百分點。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結合材料一,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的發展特點,并結合經濟生活的知識說明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14分

總結:糧食產量穩定增長,農民收入快速增長;2分農產品結構優化,質量升級2分農業科技進步,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2分

意義: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發展,2分

實現共同富裕,2分 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2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2分 【典型例題24】 材料二 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的振興。某地緊緊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契機,依托山水歷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文化底蘊,推出“民俗之旅”特色旅游項目,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村民收入增加。同時,加大投入,將原來雜亂無章的民居統一改造成青磚青瓦、具有傳統建筑特色的農家大院、民俗一條街,實現了傳統鄉村文化與經濟的良性循環,也加深了村民對傳統鄉村文化價值的認識。

結合材料二和所學文化生活知識,說明該地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是如何重塑鄉村文化自信的。10分

抓住有利時機,充分挖掘、繼承優秀傳統鄉村文化資源。3分發展文化產業,增加村民收入。2分加大對民居等傳統建筑的保護和改造,為鄉村文化傳承和重塑鄉村文化自信提供必要的物質載體。3分加大經濟投入,實現鄉村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喚起鄉村的文化活力,增強對鄉村文化的自信。 【典型例題25】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黨中央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最為緊迫的戰略任務。

材料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戰略目標的重要任務之一。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全國糧食產量連續5年保持在1.2萬億斤以上,減玉米、增大豆、擴飼草、調生豬、提牛奶等成效明顯;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連續5年穩定在96%以上;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超過65%,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6%;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和農膜回收率均達到60%以上;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進入“快車道”,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蓬勃發展。

材料二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目前我國“實體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基本過去,但情況會有反復”。一方面,實體企業經營狀況總體好轉趨穩,營收規模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實體企業仍然存在技術突破難、人才引進難、獲取資金難、產業鏈延伸困難、稅收負擔重、經營成本上升等問題。

(1)結合材料一,運用經濟知識,概括我國當前農業發展的特點,并就如何進一步實現鄉村產業興旺提出合理化建議。(14分) 特點 ( 6 分):我國農業基礎地位不斷鞏固,糧食產量穩定,農產品結構優化(2分); 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提升、附加值提高 (2分)工業反哺農業,綠色生態農業、休閑農業、“互 聯網+” 農業、產業融合取得重大發展(2分) 建議 (8分):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濟制度,窮實農業生產能力基礎,確保國家糧食 安全(3分);繼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質量興農戰略,依靠創新驅動,促進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新產業新動能不斷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 牌化(3分);完善鄉村市場體系和鄉村基礎設施,提高鄉村資源的利用率(2分)

(2)結合材料二,運用“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的知識,闡釋“實體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基本過去,但情況會有反復”這一判斷的合理性。(12分)

從當前實體經濟發展的成績 ,得出“實體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基本 過去” 的判斷,抓 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堅持了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 ( 4 分);同時,若不能有效解決實體 經濟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情況也會有反復” 的判斷,看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會在一定條 件下相互轉化 ,堅持了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 4分;既要反對只看到實體經濟整體向好 趨勢或只看到遇到的問題 ,又要反對均衡地看待實體經濟發 展的成績和困難 ,堅持兩點 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 4 分)。 【典型例題26】

2018年2月4日,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發布。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進入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材料一

《意見》指出: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必須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

材料二

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湖北省農村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實施“三鄉”工程,促進城鄉資源要素流動融合。并通過典型案例總結出12種類型,供各地學習借鑒:對“市民下鄉”,要大力推廣養老康養型、民宿文化型、農事體驗型、創意創業型;對“能人回鄉”,要大力推廣回歸創業型、帶領致富型、鄉賢治理型、公益捐助型;對“企業興鄉”要大力推廣投資開發型、龍頭帶動型、村企共建型、對口扶貧型。

(1)結合材料一,談談作為一個村民,應怎樣參與到鄉村治理過程中去?(12分)

積極參與村民自治。通過自己選舉當家人、村民會議、村民自治章程、村務公開等形式實現自己的權利,管理好村里的事務。(3分)積極參與民主決策,通過各種渠道為黨和政府的鄉村治理工作建言獻策。(3分)積極參與民主監督,通過各種途徑監督黨和政府的鄉村治理工作。(3分)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堅持黨的領導,支持政府工作,遵守法律、規則和程序,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

一、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做到有序參與。(3分)

(2)結合材料二,分析實施“三鄉”工程的經濟學依據。(14分) 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市民下鄉”,通過養老、休閑等消費,拉動農村經濟發展。(4分)勞動者是生產過程的主體,在生產力發展中起主導作用。“能人回鄉”,通過高素質勞動者創業、帶領,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答“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亦可給分)。(4分)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企業興鄉”,可以推動農業規?;?、產業化經營,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現代化。(4分)城鄉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實施“三鄉”工程,有利于打破城鄉二元格局,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尤其是城鎮人才、資金向農村流動,從而促進農村發展。(2分)

八、2018年全國“兩會”的主要內容——憲法修改 【主要觀點】

1.憲法的地位: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 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它規定國家各項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務,

規定國家機關的組織與活動的基本原則,保障公民基本權利。

2.修改憲法的原因和意義:

(1)憲法只有不斷適應新形勢、吸納新經驗、確認新成果、作出新規范,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2)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修改憲法有利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修改憲 法有利于完善黨的執政方式,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全面推進依 法治國。修改憲法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社 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問題切入】

1.憲法修改的原因和意義2.憲法修改與黨的領導(與時俱進、如何發揮領導核心作用)3.憲法修改過程中是如何做到黨的領導、依法治國、人民當家作主統一的 【典型例題27】

從1954年我國第一部憲法誕生至今,我國憲法一直處在探索實踐 和不斷完善過程中。1982年憲法公布施行后,根據我國改革開放 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與發展,分別于1988年、1993年、 1999年、2004年進行了4次修改。每一次都是先由中共中央在黨 內外廣泛征求意見并修改的基礎上,再向全國人大提出憲法修改 建議,由全國人大表決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 了更好發揮憲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 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大作用,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2018年3月,十三 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憲法。

(1)結合材料,運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有關知識,談談為什么憲法修改能更好地維護憲法權威性。10分

正確的價值觀,憲法的修改過程中貫徹科學立法、民主立 法、依法立法的要求,維護憲法權威性。立足于社會實踐,遵循法律發展規律。憲法的修改反映了新時 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符合憲法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憲法的修改充分體現了人民意志,維護了人民利益。

(2)結合材料,運用所學政治生活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在我國憲法的不斷完善過程中是如何與時俱進、提高執政能力的。12分

遵循法律發展規律,把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取得的重大 理論創新上升為憲法規定,使我國憲法緊跟時代步伐;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黨內外共識,確保憲法反映人民意志;堅持依法執政,支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履行職能,使黨的主張通過 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

【典型例題28】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根據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勢新實踐,有必要對我國憲法作出適當的修改。 材料一 憲法規定了嚴格的修改程序。我國憲法修改實踐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逐漸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符合憲法精神的政治慣例。根據黨中央對憲法修改的部署,2017年11月13日,黨中央發出征求對修改憲法部分內容意見的通知。2017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2018年1月18日至1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2018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2018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各代表團依照會議日程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2018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經投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材料二 憲法文化作為法律文化的一部分,是一個民族在特定的文化土壤里經過長期發展而形成的。在中國古代的典籍中,出現過“憲”、“憲法”等詞語。如《國語•晉語》中“尚善罰奸,國之憲法”,《韓非子•憲法》中“法者,憲令著于官府,刑罰必于民心”,《中庸》中“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等。但中國古代的“憲法”僅指一般的法律,不是現代意義的憲法。19世紀80年代,中國近代的改良主義思想家認為“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并為民主憲政的發展做出了探索。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比較深刻地反映了社會主義憲法精神的要求。習近平指出,憲法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要加強憲法學習宣傳教育,增強憲法自信自覺,普及憲法知識,培育我們自己的憲法文化。

(1)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說明材料一蘊含的道理及其重要意義。(10分) 道理2分:我國嚴格依法按程序修改憲法,分析說明 ( 8 分):堅持黨對憲法修改的領導,符合憲法規定和政治慣例,有利于把堅 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貫穿于憲法修改全過程,確保憲法修改的正確政治方向 2分;遵循依法按程序立法的要求,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發揮憲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規范、引領、推動、保障作用2分堅持科學立法,憲法部分修改,與時俱進、完善發展,符合憲法發展規律,符合時代發展和實踐需要,保持了憲法的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2分;堅持民主立法,充分發揚民主, 廣泛凝聚共識,有利于人民擁護憲法,弘揚憲法精神,保證憲法實施。2分

(2)結合材料二,運用文化生活知識,闡述憲法文化是需要不斷變化發展的。(10分) 憲法文化隨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從而在實踐中保持憲法的生機與活力,增強文 化自覺與文化自信。3 分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決定著文化的發展 方向,順應社會生活變遷的憲法文化,將推進社會法治化的發展 (4 分);繼承傳統、與時 俱進的憲法文化潛移默化提升公民的法、治素養,增強公民的法治觀念 3分。

九、2018年全國“兩會”的主要內容——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1.目標: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

2.意義:有利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高機構的運行效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好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 3.對監察委員會的認識

(1)產生: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 責,并接受監督。

(2)主要任務:整合職能,集中反腐敗資源力量; 擴大監察范圍,明確監察對象; 推 動黨內監督與國家監察的有機統一 【問題切入】

1.機構改革的意義2.從系統優化的角度分析黨和國家機構改革。3.機構改革與黨的領導4.監察體制改革的意義 【典型例題29】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積極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各方面機構職 能不斷優化、逐步規范,實現了從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機構職能體系向社 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機構職能體系的重大轉變。目前,黨和國家機 構職能體系在優化方面存在許多不足?!稕Q定》提出,要以加強黨的全 面領導為統領,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以推進黨和 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改革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提高效率效能,積極構建系統完備、科 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 結合材料,從系統優化的角度,對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進行分析。

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注重事物內部結構的 有序性和優化趨向,堅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看問題。

本次改革把黨和國家機構進行統籌考慮,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 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 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制度保障。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談談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意義。12分。 健全了反腐敗領導體制,加強了黨對反腐敗斗爭的統一領導;

推動了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的有機統一,建立起集中統

一、權威高 效的監察體系;

實現了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有利于公職人員 依法履職,廉潔從政,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和減少工作失誤;

有利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從制度上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 【典型例題30】 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國家大局的重大事項,我國從2016年1月開始進行了實質性改革進程。 2016年1月

總書記在中紀委會議上提出:要堅持黨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擴大檢查范圍,整合監察力量,健全

國家監察組織架構,形成全面覆蓋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國家監察體系。

2016年11月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的方案》,部署在三省市設立各級監察委員會,先行先試、探索實踐

2016年12月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在試點地區設立監察委員會,行使監察職權。

20178年10月18日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組織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2017年11月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草案)》在全國人大網向社會公布,公開征求意見。

(1)依據材料,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12分

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不熟國家檢監察委體制改革。3分堅持依法治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決定監察委體制改革的試點,制定《監察法》,在法制軌道上推進改革。3分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檢察改革試點及其制定《監察法》由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制決定,《監察法》草案征求人民群眾意見。3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3分

(2)結合材料,運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知識,說明全面推開改革試點的省市應怎樣對待先行先試三省市的探索經驗。12分

時政論文范文第6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3年12月10日上午在北京開幕。這次會議將分析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總結2013年經濟工作,提出2014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02.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

北京時間12月2日1時3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三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嫦娥三號將首次實現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為我國探月工程開啟新的征程。

03.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日前出臺《關于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中有關問題的規定》,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日前出臺《關于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中有關問題的規定》,對安全生產事故的調查處理進行補充規定。新規定要求,因事故造成的失蹤人員,自事故發生之日起30日后(交通事故、火災事故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后),按照死亡人員進行統計,并重新確定事故等級。

04.全國首個老齡智能科技產業園在江蘇常熟高新區揭牌成立

近日,全國首個老齡智能科技產業園在江蘇常熟高新區揭牌成立。該產業園包括三個板塊:集全國老齡信息數據中心、全國老齡健康管理中心、產品研發中心、總部辦公等功能為一體的核心區;以綠色、生態的老年生活用品、醫藥、保健食品企業及高科技、智能化的醫療器械企業等老齡產業為內容的配套區;以及針對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的都市老年人口,提供智能化養老服務的智能化實驗基地。

05.2014年起將每年的10月31日設為“世界城市日”。

第六十八屆聯合國大會第二委員會2013年12月6日通過有關人類住區問題的決議,決定自2014年起將每年的10月31日設為“世界城市日”。這是中國首次在聯合國推動設立的國際日,獲得了聯合國全體會員國的支持。

06.中國珠算項目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12月4日在阿塞拜疆巴庫通過決議,正式將中國珠算項目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此前已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7.比特幣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為保護社會公眾的財產權益,保障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防范洗錢風險,人民銀行、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日前聯合印發了《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認定比特幣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08.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因病醫治無效

南非當地時間12月5日,總統祖馬宣布,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因病醫治無效,于當地時間5日20時50分去世,享年95歲。世界各國政要第一時間發表聲明對曼德拉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09.新疆首條沙漠高速公路——國道216線五彩灣至大黃山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新疆首條沙漠高速公路——國道216線五彩灣至大黃山高速公路2013年12月7日全線通車,目前公路沿線附屬工程全部完工。

10.世界最大直徑單管雙層公路隧道——揚州瘦西湖隧道順利貫通

上一篇:建設論文范文下一篇:經管本科畢業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