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時政論文范文

2023-03-17

時政論文范文第1篇

城市電視臺處于我國電視傳播體制中最基層位置,它的資源和業務水平與中央臺及省級臺存在較大差距,但我國有90%以上的電視臺,十幾萬的電視從業人員,集中在這一位置。[2]城市電視臺,尤其是市級電視臺的誕生,得益于1983年3月31日~4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廣播電視工作第十一次會議所提出的我國“四級辦廣播、四級混合覆蓋”這一策略。這是我國電視發展史中最為重要的一次策略調整,電視事業從此得到飛躍性發展,規模與速度前所未有。

城市電視臺作為黨和國家的喉舌,依附于各級黨委和政府,是各級黨委和政府進行輿論宣傳的機關。行業屬性上,它是獨立核算、經濟自主的企業型的事業單位。因此,城市電視臺要以“新聞立臺”,而能夠擔負起支撐電視臺持續發展的新聞類別,必須是時政新聞。

一、城市電視臺時政新聞的發展瓶頸

1.新聞價值的提煉受約束。

時政新聞容易存在內容概念化、形式程式化問題??朔@些問題的關鍵在于對它的新聞價值進行挖掘和提煉,即挖掘新聞中具有的重要性、時效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要素。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時政報道多服務于宣傳價值而非新聞價值,服務主體為黨政機關。時政新聞作為世界各國媒介永遠關注的話題,本身存在新聞價值,但由于管理體制的差異,就如何報道這個問題上的規定不同。地方的執政者在控制新聞輿論上,往往沒有與時俱進,導致時政新聞報道束手束腳、無所作為。

2.報道程式化,難以吸引觀眾。

時政新聞本身具有題材重大,能夠吸引觀眾注意的特性。但事實上,雖然領導視察、會議報道時常出現在電視畫面上,但并沒有很受歡迎,有的讀者甚至覺得時政新聞缺乏看頭。[3]究其原因,在于時政新聞報道程式化,多為長串名單、人頭畫面、套話空話,傳播偏于抽象化、靜態化、概念化,形象單調,缺乏生氣和活力。新聞中充斥著數字和口號,缺少政策解讀,沒有將政策對老百姓帶來的變化和影響進行分析,無法引發關注的興趣。

3.本身的能力與資源受限。

和其他電視臺相比,城市電視臺能力與資源受限,是它在發展過程中最為不利的因素。城市電視臺沒有中央電視臺的人力與財力,省級臺上星的優勢也不具備,對于時政新聞的看點籌劃與運作能力較為薄弱,同時受限于地域、經濟要素。

二、城市電視臺時政新聞的變革策略

1.整合時政新聞,深化其中的價值。

整合時政新聞,指的是在政治活動報道的基礎上,挖掘和該新聞相關聯的衍生新聞進行報道。這些衍生新聞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濃厚的人情味,一般為老百姓比較關注以及感興趣的點。這需要記者提高新聞敏感度并站在受眾的立場上,從乏味刻板的公文中挖掘新鮮點,改變時政新聞以往的模式,使之成為受眾喜聞樂見的新聞。

2.充分利用獨特的權威價值,影響主流受眾。

首先,時政新聞具有權威性,處于主流地位,因此,具有受眾資源優勢。據調查顯示,電視新聞的觀眾年齡在45歲以上的占60%,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占60%以上。[4]其中,中年觀眾群是時政新聞的寶貴資源,他們囊括了社會的中高端人群,在家庭中具有決策權,職業穩定,對節目的忠誠度也較為穩定。其次,時政新聞應當遵循“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三貼近原則,在發揮政府喉舌作用的同時,加強服務性。同時,應做好社會的輿論監督報道,對政府的利好行為進行及時的宣傳報道。

3.創新報道方式。

以往的時政新聞往往缺乏個性,顯得教條化,且篇幅長??蛇m當地以百姓視角為切入點,賦予時政新聞以感情,體現人文關懷,從而創新報道方式。

注釋:

[1]甘惜芬:《新聞學大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李彬:《全球新聞傳播史》[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3]趙玉明:《中國廣播電視事業通史》[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

[4]鄭西帆:《城市電視臺生存發展之路》[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5

(內蒙古赤峰廣播電視臺)

時政論文范文第2篇

內容提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廣播電視新聞也取得了更大成就,與此同時,一些新型新聞媒體也相繼出現,這極大地豐富了我國新聞傳播的形式,提高了新聞報道的效率??梢?,信息技術的發展一方面為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契機,但另一方面也對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若要促進廣播電視新聞穩定快速發展,就必須明確其現狀與趨勢,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方案。本文首先分析了廣播電視新聞存在的問題,又進一步闡述了廣播電視新聞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指出了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廣播電視新聞;現狀;趨勢

當今社會,國家之間、行業之間的競爭都越來越激烈,廣播電視新聞行業也逐漸革新自身的發展模式,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得到觀眾的認可和支持,進而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但就目前的整體情況來看,我國廣播電視新聞還存在諸多問題,人才素質不能滿足需要,組織結構和傳播渠道有待優化,這無疑對我國廣播電視新聞的進一步發展有重要影響。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廣播電視新聞也受到一定的沖擊,如何在新的社會背景下革新發展模式,是廣播電視新聞行業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而若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革計劃,就必須明確廣播電視新聞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一、廣播電視新聞的現狀

廣播電視新聞主要包括電視新聞與廣播新聞兩類,二者都是傳播國內外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可見,兩者雖然傳播媒介不同,但傳播目的相同。電視新聞和廣播新聞都具有明顯的特點,二者在傳輸方式、信息符號和運載手段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性。從1884年德國人尼普柯夫將影像分解成單個像點的轉盤后,各國的廣播電視新聞就逐漸發展,1980年,我國召開了第十次廣播會議,明確了廣播電視新聞事業的奮斗目標和基本任務,從此以后,我國廣播電視新聞從業者不懈努力,在應用領域、技術領域、理論領域都進行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績。當今社會,廣播電視新聞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人們了解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黨和國家宣傳相關政策的重要工具,通過廣播電視新聞觀眾可以接觸到最新的時政信息,并深入解讀各項方針政策,進而調整自身的生活規劃。我國經濟區飛速發展,國際地位也隨之提升,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也日益受到國家的重視,政府逐漸加大了對廣播電視新聞的投資力度,調查數據表明,目前,我國有一百多家廣播電視新聞頻道,新聞聽眾達到兩億人,這表明我國廣播電視新聞得到快速發展,且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社會形勢的不斷變化,我國廣播電視新聞也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這可以更好地滿足關眾的需求,但由于缺乏統一的管理體制和標準,導致廣播電視新聞行業存在無序現象,這無疑對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極為不利。所以,若要滿足觀眾的需求,推動廣播電視新聞行業進一步發展,提升新聞內容的質量,革新新聞傳播媒介和渠道,受到關眾的認可和喜愛,就必須及時改革廣播新聞管理體系。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新聞傳播媒介相繼出現,這就導致廣播電視新聞的競爭日益激烈,若要提升其發展動力,就必須增強廣播電視新聞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目前,我國廣播電視新聞從業人員數量不足,且配置不合理,這嚴重阻礙了我國廣播電視新聞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廣播電視新聞行業必須定期組織從業人員進行培訓,以講座和座談等形式,幫助他們及時掌握最新的廣播電視新聞知識和傳播技術,并對學習和培訓結果進行考核評價,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督促他們積極參與培訓,并逐步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從而為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傊?,廣播電視新聞經過長期的發展和變革,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為我國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目前,我國廣播電視新聞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對人們的生產生活依然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新的社會形勢影響下,行業內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若要推動廣播電視新聞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進行模式革新。

二、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趨勢

廣播電視新聞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傳播媒介向觀眾傳遞有價值的信息,所以,新聞信息的內容與特點是廣播電視新聞發展的根本,廣播電視新聞的內容要具備真實性特點,傳播方式則要根據時代發展要求及時采用信息技術,以實現傳統媒介向新媒介的轉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廣播電視新聞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人們也獲取了更多表達意見與觀點的渠道,開始通過廣播電視新聞了解時政內容,發表自身觀點,解決實際問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需求的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的社會功能將進一步提高和深化,它的功能將更加多樣與豐富。廣播電視新聞可以憑借其傳播范圍深入反映社會各個層面的變遷,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監督和糾正社會上的不良現象,督促人們堅守社會倫理道德,保護弱勢群體,弘揚社會真善美,進而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此外,我國廣播電視新聞的產業結構也將逐漸調整,以便促使廣播電視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和其他行業相比,廣播電視新聞行業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它以內容為核心,以技術為支撐,因此,若要擴大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范圍,就必須豐富其功能和形式,并結合社會發展要求和觀眾需求,優化產業資源,調整產業結構,打造更加及時、便捷的信息傳播平臺,幫助觀眾隨時隨地獲取有價值的新聞信息。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廣播電視新聞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其中也暴露出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方面,廣播電視新聞從業人員素質相對較低,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受互聯網的影響,新聞內容的真實性逐漸下降,這導致廣播電視新聞的公信力受到影響,這些問題無疑將嚴重制約廣播電視新聞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廣播電視新聞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根據新聞內容了解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并在此基礎上及時調整職業和人生規劃。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對廣播電視新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應對這一時代挑戰,把握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趨勢,調整產業結構,增強觀眾的吸引力,是當前廣播電視新聞發展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雪艷.淺析廣播電視新聞的現狀與趨勢[J].西部廣播電視,2014(14):142—143.

[2]張云.廣播電視新聞的現狀和趨勢[J].中國傳媒科技,2013(8):101—102.

[3]韓楊.淺析廣播電視新聞策劃的創新思維[J].中國報業,2014(6):65—66.

[4]吳瑞霞.論廣播電視新聞的現狀及趨勢[J].西部廣播電視,2015(3):97.

[5]陳慶愛.淺析縣級廣播電視臺如何加強新聞策劃[J].新聞傳播,2012(7):148.

[6]張磊.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節目面臨的挑戰和機遇[J].新聞研究導刊,2016(11):158.

(作者單位:駐馬店廣播電視臺)

時政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時政素材是高中政治課程的重要教學資源,它既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又能夠彌補教科書素材的滯后性。然而,目前時政素材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并不理想。文章以《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的教學為例,探究了時政素材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中的運用原則,以期充分發揮時政素材的應用功能,構建生動、和諧、高效的課堂。

[關鍵詞]時政素材;高中政治;運用原則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時代感,因此思想政治教學既要與時俱進,又要具有時代性。眾所周知,時政素材是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素材,它具有直觀性、時效性、可操作性以及可開發性這四大特征,將其運用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的教學中,不僅能夠彌補課本素材的滯后性,還增進教學內容的時效性,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輕輕松松地完成教學重難點的學習,促使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然而,時政素材的運用并非盲目,必須要遵循以下六個原則。

一、 教育性原則

將時政素材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能起到一個輔助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作用。因此,在選擇時政素材時,要堅持教育性原則,確保出現于課堂中的時政素材,能夠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夠塑造高尚的品格。如《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這一框題的學習重點是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而為了強化學生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了中國、日本以及美國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中奪冠的情景,這不僅能夠激起學生觀看奧運會的激情,還能夠使學生體會到多樣的世界文化。

二、 生活性原則

高中生處于一個身心發展的特殊階段,在新時期,他們不能僅僅將目光停留在自身的生理變化上,還要注意身邊事物的變化,促使自己的思想、觀念具有時代性。因此,教師在選擇時政素材時,要堅持生活性原則。新課改背景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所以在選擇時政素材時,要結合學生日常的實際生活,充分考慮學生的關注點。如《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這一框題的知識目標之一就是“感應文化多樣性: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因此筆者選用了“春節,合家圍坐一起吃團圓飯”“端午節,我們要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我們要吃月餅,賞月”這些貼近生活的傳統節日及其習俗,課堂上通過“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以“民族節日”為中心,體悟我國文化的多樣性。

三、知識性原則

時政素材并不能隨意選取,而是要結合教材知識點、教學需求、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進行優選和重組,以強化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鍛煉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在選擇時政素材時,要堅持知識性原則,而知識性的時政素材,既能夠幫助學生輕松學習課本知識,還能夠成為學生的知識儲備,豐富、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使學生輕松應付開放類試題。如為了讓學生了解各個國家慶祝節日的方式存在差異性,筆者播放了“紐約時代廣場慶祝圣誕”和“北京地壇廟會慶祝春節”的視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使學生能親眼看到慶祝方式的差異,并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體會到文化的差異性。另外,這兩個短視頻自身就蘊含著知識?!凹~約時代廣場慶祝圣誕”的視頻會讓學生憶起圣誕老人,感悟圣誕老人勤勉、公正的思想品質;“北京地壇廟會慶祝春節”的視頻會讓學生體會到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等等。時政素材堅持知識性原則,不僅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還有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觀。

四、時效性原則

教育的本質就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時代性的人才,因此在選擇時政素材時,堅持時效性原則,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還能夠彌補課本素材的滯后性,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完成由知學到好學再到樂學的轉變,實現構建高效課堂的目標。通過研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這一框題發現,該框題的教學素材存在滯后性,因此筆者選用了“2017年文化遺產日活動”這一時政素材,解決了教科書中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提升了分析能力、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加深對文化遺產的內涵、意義以及作用的認知。

五、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一方面是指時政素材要適應高中生的身心發展,另一方面是指要注重時政素材自身的真實性。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不能單一注重傳授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所以教師選擇時政素材時,不能再單一關注正面時政素材,還要選擇一些具有警示作用的反面素材。課堂上通過對比正反面素材,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妒澜缥幕亩鄻有浴分饕峭ㄟ^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引導學生認識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進而使學生體會到“文化是國家的,也是世界的”。無論是民族節日還是文化遺產,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具有多樣性,因此在選擇素材時,不能夠隨意,應結合課本知識進行選擇。如筆者選擇了中國的春節、西方國家的圣誕節,使學生認識到中西方在民族風俗、宗教信仰以及倫理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性,而通過對比的方式,也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了文化的差異性,加深了對該框題知識的理解。

六、 適度性原則

堅持適度性原則,不僅要嚴格控制時政素材的質量,還要為時政素材設計一個恰當的呈現方式。時政素材在教學中可以起到一個輔助作用,因此在運用時政素材時,要避免喧賓奪主,否則會適得其反。實踐證明,時政素材并非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符合課堂教學內容的前提下有所取舍;時政素材的呈現方式也不能過于繁雜與單一,否則會影響時政素材與課本知識的融合,進而影響時政素材功能的發揮。例如,在《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這一框題的教學中,一些教師會介紹許多國家的時政事例,希望通過講述、引導,使學生體會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這樣的課堂,教學內容確實豐富多彩,能夠增加學生的見識,卻也增加了學生理解課本知識的難度,因為高中生的歸納能力、總結能力還不是很強,過于紛雜的環境,只會使學生內心產生煩亂的負面情緒,進而適得其反。這些未經過篩選的時政素材,往往會使學生產生“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錯覺,甚至根本找不到著手點,致使時政素材流于形式。因此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要始終堅持適度性的原則,確保時政素材的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單元第三課時,它與時政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將恰當的時政素材運用到該課的教學中,不僅能夠彌補課本內容的滯后性,還能夠豐富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充滿時代感,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因此,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要正確認知時政素材,更要堅持運用時政素材的原則,同時還要盡可能選擇較為新穎的素材,以吸引學生的目光,調動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時政素材的功能,構建高效的政治課堂。

[   參   考   文   獻   ]

[1]  趙雪飛.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思政課《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框題的應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9):150.

[2]  劉晏辰.思想政治課時政教育資源的開發原則與運用策略[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8.

[3]  潘燕華.“時政”助力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有效途徑[J].西藏教育,2018(1):20-22.

[4]  孟祥光.高中思政課教學中強化時政素材運用的研究[D].天水:天水師范學院,2017.

[5]  王玨.時政素材在《文化生活》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 2018.

(責任編輯    袁   妮)

時政論文范文第4篇

1 2007年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在幾個月內很快波及世界,釀成一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中國也受到明顯的影響。這充分說明

(

)

A 美國對世界各國經濟起支配作用

B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c 經濟區域集團化對世界的影響增大

D 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

2 2008年9月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各國股市遭受重創,金融海嘯席卷全球,由此引發了人們對全球化的再思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在這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發達國家受到的損失最大

B、發展中國家處于完全不利地位,面臨最大的經濟風險

c、發展中國家應該盡可能減少對發達國家的金融依賴程度

D、為了維護本國金融安全,不要對發達國家開放金融市場

3 近期一本財經圖書《貨幣戰爭》名列暢銷書榜首,但其中部分觀點倍受爭議。該書作者把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爆發歸結為國際銀行家為獲取暴利而陰謀制造的結果。對此,你認為這場危機爆發的原因應該是

(

)

①股票投機活動猖獗,金融市場極不穩定②政府干預社會財富分配,導致財政不堪重負③聯邦政府權力過大,在經濟活動中沒有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④超越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消費模式,加劇了生產和需求的矛盾

A?、佗?/p>

B?、佗?/p>

c?、冖?/p>

D?、邰?【熱點2】新中國60華誕:1949年是中國命運的拐點,這一年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紀念新中國60華誕,是紀念我們的先烈,也是昭示后人,1949年是歷史長河中的瞬間,卻是最重要的瞬間。我們不能忘記?;卮?~6題。

4 右圖是南京總統府辦公桌上的臺歷,透過歷史的塵埃還能看到上面寫著“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為歷史,它在此定格成為永恒。它的寓意是(

)

A 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B 日軍占領南京,血腥大屠殺的歷史見證

c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南京光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D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推翻了國民黨政權的統治

5 2007年,新華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歷史關節點上——中國共產黨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關鍵詞概括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關節點,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

A 日出東方 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 進京趕考

B 日出東方 力挽狂瀾燈塔指引星火燎原進京趕考

c 力挽狂瀾 進京趕考 日出東方 燈塔指引 星火燎原

D 力挽狂瀾 日出東方 進京趕考 星火燎原 燈塔指引

6 朱德同志稱井岡山是“天下第一山”,這主要是指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

(

)

A 創建了中國第一塊革命根據地

B 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權

c 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

D 開創了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熱點3】改革開放30周年: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正是這30年,中國人才真正告別了傳統,邁入了現代社會,它是中國歷史轉折的里程碑?;卮?—10題。

7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探索表現在

(

)

①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②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④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A?、佗冖邰?/p>

B?、佗冖?/p>

c?、佗冖?/p>

D?、冖邰?/p>

8 30年前從小崗村發軔的中國農村改革,讓中國農民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溫飽甚至是小康。30年后,中國新一輪的農村改革,再次蓄勢待發,中國農村即將翻開新的更加美好的一頁。對下列兩幅圖片的相關信息解讀有誤的是

(

)

A 有利于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農民增收

B 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

c 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成果

D 農民得到了實惠,但不利于工業化建設

9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體共同發起的征集“改革開放30周年10大流行語”揭曉,分別是“下海”、“下崗再就業”、“農民工”、“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上網” ① “北京奧運”、“炒股” ② “雄起”。其中①和②兩條是對其余8條產生決定性影響和準確的概括,它們應該是

(

)

A 西部開發 解放思想

B 改革開放 中國特色

c 對外開放 大國崛起

D 人世 市場經濟

10 右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某一歷史時期的經濟結構示意圖,你認為最有可能屬于

(

)

A 過渡時期

B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c 文化大革命時期

D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熱點4】民族團結:今年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周年。1959年3月28日,對歷史來說,不過是短暫的一天;對西藏而言,卻是一個新舊社會的分水嶺。從這一天開始,雪域高原上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民主改革,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從此土崩瓦解,百萬農奴和奴隸翻身解放,挺直腰桿成為自己和國家的主人?;卮?1~12題。

11 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設立西藏自治區。這一舉措的重大意義有

(

)

①開創了我國少數民族區域自治的先例②實現了藏族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的愿望③促進了藏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④保證了祖國的統一和民族團結

A?、佗邰?/p>

B?、佗冖?/p>

c?、冖啖?/p>

D?、佗冖?/p>

12 2008年3月14日,少數不法分子在西藏拉薩制造了打砸搶燒暴力事件,給當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大量的事實清楚地表明,拉薩打砸搶燒暴力事件是達賴集團有組織、有預謀、精心策劃和煽動的。我們和達賴集團的矛盾,本質上屬于(

)

A 民族問題

B 宗教問題

C 人權問題

D 維護祖國統一和分裂祖國的問題

【熱點5】海峽兩岸關系:1949年后,臺灣海峽兩岸長期處于軍事對峙狀態,造成兩岸人員往來和通郵、通航、通商全部中斷,兩岸同胞相隔咫尺海天。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首倡兩岸“三通”,經過30年的努力,直接“三通”終于夢圓,這是兩岸關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掀開了中華民族歷史濃

墨重彩的一頁。

13 根據海協會與?;鶗_北會談達成的協議,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啟動,宣告兩岸“三通”時代的來臨。首倡兩岸“三通”的《告臺灣同胞書》發表的時間和機構是

(

)

A 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

B 1981年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c 1982年外交部

D 1984年中共中央臺灣事務辦公室

【熱點6】大國關系:中美關系三十年的發展總體上保持著健康、積極的發展勢頭,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更應攜起手來,共度時艱,共擔國際責任,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應有貢獻。薩科奇以法國總統和歐盟輪值主席的雙重身份會見達賴這一長期從事分裂祖國活動的政治流亡者,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對中法雙邊關系造成了嚴重損害?;卮?4-i5題。

14 2008年9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紐約就中美關系發表演講時說:“我們堅信,無論誰入主白宮,中美關系都要向前發展,歷史的潮流不會逆轉。”這是因為是

(

)

A 中美關系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和益,也順應時代潮流

B 中美之間的矛盾已經徹底解決

c 中美之間雖有分歧,但無根本利益沖突

D 中美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正在逐漸消失

15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卻遭到了劈滅性的破壞,“一炬毀名園,千古江山留恨跡”。右匿昭示國人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戰爭劫難,這場戰等浩劫指的是

A 鴉片戰爭

B 第二次鴉片戰爭

c 甲午中日戰爭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熱點7】2009年周年大事:五四運動90周年;七屆二中全會、人民解放戰爭勝利、新中國成立60周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1929N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80周年;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1799年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建立等。

16 1919年,著名漫畫家馬星馳在上?!缎侣剤蟆飞习l表題為《民氣一致之效果》的漫畫(下圖)。對該漫畫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 寓意民眾團結的重要性

B 反映了畫家對賣國賊的痛恨

c 褒揚了愛國學生的先鋒隊作用

D 反映了五四運動有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

參考答案及解析

1 D這場由美國金融動蕩帶來的全球性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害。在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地區經濟之間難以完全脫色,全球經濟將不得不面對“環球同此涼熱”的現實。

由“華爾街金藏危機對全球經濟的沖擊”為切入點,考查考生對“經濟全球化”的理解。

2 c在世界經濟和金融形勢面臨嚴峻挑戰的形勢下,各國應合力共渡難關,任何旨在促進個別或少數經濟體增長的保護主義措施都將有害于全球經濟的振興。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將持續多久,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各國的共同努力。

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如何趨利避害,使得全球經濟健康發展,很值得關注。本題主要是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思考“如何從全球性角度合作應對這場危機”的能力。

3 B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深刻、破壞性最大的危機。它根源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在快速發展中也使生產和銷售的矛盾不斷尖銳化 直接導致危機的爆發。

反思歷史,可以從中汲取防范和處理危機的智慧。當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與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多少有點類似。面對經濟危機,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使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和,為資本主義繼續向前發展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

4 D本題以歷史事實的要素(國民政府的覆滅)為考點,要求在理解圖文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準確的識記。其有效信息主要包含在題干的文字說明中,圖示作證明作用。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統治22年的國民政府覆滅。

新中國的建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大慶之年,本題主要是引導考生關注重大歷史事件。

5 A解題的關鍵在于將關鍵詞對應重大的歷史事件。

日出東方:標志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是一支用先進思想武裝的新生政治力量,歷史,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作為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決定力量。

星火燎原:標志是“第一個紅色根據地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對全國農村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啟發和鼓舞作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力挽狂瀾:標志是“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經過14年的艱苦努力,付出了無數鮮血與生命的代價,終于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路線,自己選擇自己的領導人。遵義會議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燈塔指引:標志是“中共七大”。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使黨在思想上、政治上達到了高度統一,是黨走向成熟的標志。

進京趕考:中國革命勝利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毛主席在離開西柏坡進京時。將這一行程比作“進京趕考”。

本題主要是考查考生對中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的整體感知以及重大歷史事件的微觀把握。

6 D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來到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本題主要是考查考生對“工農武裝割據”道路——井岡山道路的理解,毛澤東在井岡山地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7 A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包括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本題主要是考查考生對現化化內涵的理解?,F代化一般主要指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變遷。一個現代化社會,不僅是經濟高度發達,其政治、文化也應該是高度發達的,同時要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8 D“三農問題”是農村問題、農民問題、農業問題的總稱。“三農問題”的解決有利于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所謂的“三農問題”,其實就是農民問題,而中國的問題根本上是農民問題。本題主要是引導考生關注民生問題。

9 B 中國過去30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本題主要考查了考生對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改革開放)的把握,并借助時代的流行語感受30年來的滄桑巨變。

10 D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除了公有制經濟,還存在大量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

本題要求準確把握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間接考查了對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這個概念的準確理解。

11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重要內容。新中國共成立了五個自治區,滿足了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的愿望,實現了民族平等,也保證了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

本題考查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建立和發展的理解。1965年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來,西藏人民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積極參與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實現了西藏社會的跨越式發展,深刻地改變了西藏的貧窮落后面貌。

12 D以達賴為首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的西藏地方政權早已被西藏人民自己建立的民主政權所代替,西藏的命運和前途再也不可能由達賴喇嘛和迭賴集團來決定,而只能由包括西藏人民在內的全中國人民來決定。這是西藏不容否定和動搖的客觀政治現實。

本題主要是考查對“西藏打砸搶燒事件”本質的認識。眾所周知,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認為西藏有獨立的根據,也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承認達賴的所謂“流亡政府”。

13 A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并建議海峽兩岸實行通航、通郵、通商和探親旅游。

本題主要是引導考生關注海峽兩岸ll三通”的啟動,兩岸“三通”的實現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凡是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凡是有利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事情,不管面臨多少困難,遇到多少阻力,花費多少時間,終究都會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得到實現。

14 A中美關系的穩定、健康發展不僅有利于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歧決定了兩國關系仍將處于競爭與合作的曲折發展進程中。

中美關系是中國最重要的雙邊關系,本題主要是引導考生要從長遠、全局的角度來看待中美兩國之間的關系。

15 B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慘遭英法聯軍的洗劫和焚毀。從文化角度看,圓明園的毀滅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空前慘劇;從歷史的進程看,這一落后挨打的慘禍震驚了有識的中國人。

2009年是中法建交45周年,回顧這45年走過的進程,中法關系總體上是好的,本題重在引導考生關注目前處于風雨飄搖中的中法關系。

16 c漫畫《民氣一致之效果》構圖簡單,寓意明顯:廣大人民集中力量,一起朝著三個賣國賊吹氣,人民的“氣力”集中在一起,把三個賣國賊吹得人仰馬翻、四腳朝天,畫家對賣國賊的痛恨、對人民團結力量的贊嘆躍然于畫上。

本題主要是考查對五四精神的理解,提高考生歷史與現實聯系的意識。

世界上第一部國家編定頒布的藥典

《唐本草》亦稱《唐新修本草》,有時簡稱《新修本草》,是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編修成功的,由唐朝政府頒行,這是國家頒定藥典的創始。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藥典,而外國最早的藥典——牛倫藥典是1546年由牛倫堡政府刊行的,比《唐本草》晚九個世紀,所以《唐本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

《新修本草》原指三部分文獻,即《本草》、《藥圖》、《圖經》三部分。據多數文獻記載以上三部分共五十四卷:《本草》二十卷,《本草目錄》一卷、《藥圖》二十五卷、《藥圖目錄》一卷、《圖經》七卷?!侗静荨凡糠质侵v藥物的性味、產地、采制、作用和主治等內容,《藥圖》是描繪藥物的形態,《圖經》是《藥圖》的說明文?!秷D經》和《藥圖》早已失傳,無可考見。僅有《本草》這一部分,宋朝以后雖也不再流傳,如今只有殘卷本,但其內容絕大部分保留在后世本草中,仍為人們所重視,所以我們現在所說的《新修本草》實際就單純指《本草》這一部分內容而言。

時政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時政熱點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效融入是本課程教學的必然要求和生命力所在。本文對時政熱點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意義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從教師、學生、課堂教學環節等層面對如何融入提出了有效策略。

關鍵詞 時政熱點 道德與法治教學 融入 策略

Strategies for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urrent Political Hot Spots into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FAN Xinlan

(Xinjiang Teacher’s College, Urumqi, Xinjiang 830043)

1時政熱點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1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而初中階段是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塑造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將時政熱點有效融入,既能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把社會大課堂與思政小課堂結合起來,把實現個人價值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又幫助學生把握時代發展趨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2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教學的價值在于促進學生的社會化成長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生獲得知識,增長能力,升華情感。時政熱點能夠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大事,增強初中學生的公民意識和國家意識,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力,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1.3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教學組織形式,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中心環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時政熱點是學生及時了解、準確把握國內外重大時事的窗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發展、關心國家大事,思考身邊重大社會現象的良好習慣。時事熱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思想的綜合性、直接的現實性、資源的豐富性等特征,能夠彌補教材相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滯后的不足,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層次的社會大課堂的鮮活事例,使學生了解國內國際形勢的發展,開闊學生的眼界,寓事于理,以理育人,使學生與同頻共振,時代同步。

2時政熱點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問題

2.1教師對時政熱點的關注度和運用度不夠充分,對學生缺乏有效地引導

思政課教師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不斷更新思想觀念、樹立全球視野,與社會同在,與時代同在,順應時代前進潮流,準確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常講常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

目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時,有些道德與法治教師對時政熱點的關注度不夠充分,僅是在中考復習中體現而在日常教學中運用得較少。還有些教師在運用時政熱點時,只注重進行知識性分析,忽略了時政材料中所蘊含的道德情感和思想價值。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學生在理解上會有一定的難度。由于教師缺乏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有些學生對所學內容多停留在背誦層面上,缺乏主動學習的興趣,也使得該課程對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功能不能充分體現。

2.2在課堂教學各環節中融入時政熱點的理解及方法不深入

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習的過程要使學生樂于接受、愿意接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學才能從本質上算真正完成。運用時政教學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時政熱點作為課程資源,必須為教學目標服務,不能脫離教學內容而單獨存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時政熱點的選擇上仍存在著誤區,時政資源的選取過于泛化,有時候“喧賓奪主”。時政熱點資源的選擇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有時候僅僅考慮是否能吸引學生眼球而不是為教學目標服務。在時政熱點資源的選擇范圍上不全面,挖掘不夠充分。在教學方法主要是形式相對單一,僅采取新聞播報、口頭講述等方式,缺乏創新。

3時政熱點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效融入策略

3.1教師首先要關注時政熱點,胸懷天下

恒心——養成持續主動關注時政熱點的良好習慣。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創造性。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放眼世界,胸懷天下,要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關注國內國際時事,將時政熱點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有效融入。同時,教師應具有家國情懷,使命擔當,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關注國計民生,關注社會,關注時代,增強對時政熱點的敏感性和敏銳性,把瀏覽時政熱點作為日常教學的常規性工作,做到時時有新聞,處處有時事,在備課時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把準教材,吃透教材,深化教材知識體系,充分挖掘時政資源的價值,尋找貼近教材的時政熱點,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積極思考時政熱點與教材、學生實際的結合點,養成持續主動關注時事熱點的良好習慣,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合作者。例如,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涌現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組組數據,為我們講好思政課提供了豐富的案例,教師如果平時都不關注相關時政熱點,就很難把這些精神的內涵講透、講明、講進學生的心底。

精心——合理有效地選擇時政熱點。時政熱點內容龐雜,涉及范圍廣泛,而中學生接受能力比較有限,教師要精心地將時政熱點巧妙、合理、有效的融入教學中。選取的事例要有典型性,即能深入體現出本課知識點所蘊含的主題,且能夠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深化學生認識。時政資源的選取要適切。在時政熱點的選擇時應當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是否契合教學內容,是否通過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加強價值觀教育,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二是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實際認知、思維特點,能夠引起學生的關注,卻又不偏離主題。時政熱點不但要注重時效性、針對性,而且在引用過程中要適度適時。案例較多雖然會豐富教學內容,但也有可能華而不實,容易使學生只關注現象,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不能只單純地讓學生知道時政熱點的事件本身,要具有對時政知識的理解能力和變通能力,要用時政熱點問題來鏈接相關的教材知識點,能夠以時政熱點為主線,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把教材中相關的知識點聚散為整。

3.2雙管齊下,提升學生的時政素養與思辨能力

激發動力,培養學生的時政素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其對于時政熱點的主動了解與吸收,會大大提高學習的參與能力、綜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師要抓住契機,將學生學習時政新聞變為常態化,提高時事播報活動和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課下積極收集時事材料,小組合作制作“聚焦時政·熱點播報”課件,利用課前三分鐘,常態性安排“時政新聞播報”,并由師生共同運用所學知識對播報內容進行簡要述評。也可以進行每周金點播報,聚焦一則時政熱點、通過新聞綜述、相關拓展、我的感悟,思考問答等環節進行。教學中還可利用學校宣傳平臺進行午間新聞播報,編寫時政教育手抄報,進行時事政治教育競賽,鼓勵學生參加時政漫畫比賽,班級設置時政園地主題墻等,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觀察和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引導學生養成關注時政的良好素養與習慣。

正面思考,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初中學生辨別是非能力不強,且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生活經驗、理解能力等因素限制,對時政熱點的理解往往難以做到全面客觀,有時浮于表面,無法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甚至個別學生受到不良輿論引導,產生錯誤的思想認知。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搜集材料時應注意篩選出代表性較強、傳播正能量、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起到正面、積極效果的最新時政素材,且有助于學生正確看待、辯證認識、明辨是非,理性分析,弘揚真善美。教師應選取學生關注的重大國際國內時政熱點,運用視頻、圖片、漫畫、故事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創設情境深化學生的體驗和認知。例如選取國家的重大會議、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國家法律法規、實施戰略、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等。教師要選取時政熱點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時政材料的來源和信度進行核實,從而保證時政信息的科學性和真實性,權威性。教學中還可以舉辦時事辯論會、創新討論組,引導學生對事件緣由進行綜合分析,做出相應的評判,及時糾正錯誤的、不科學的評論,提高學生辨別信息真偽、處理時政信息的能力。

3.3課堂教學各環節將時政熱點的有效融入

課首以時政熱點導入,激發興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以時政熱點為話題,運用時政視頻、時政圖片、時政事例等多種形式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整節課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八年級下冊《堅持依憲治國》導入時,教師可播放視頻片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提出問題:“民主法治”彩車方陣中,有一部法律很醒目,你發現它是哪一部法律?小結過渡:是《憲法》,為什么在我國的眾多法律中,要把憲法放在如此醒目的位置呢?從而引出本課課題。例如,講《高揚民族精神》一框時,可以播放《人民戰役》的視頻片段導入,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中以時政熱點探究,培養能力。講授新課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思政課理論性和思想性極強,將時政熱點融入新課講授環節,可以啟發學生智慧,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討論、小組探究,圍繞時政熱點的主題合作討論,分組匯報觀點,教師引導評價,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探究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深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教師還可以時政熱點為情境、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分析,達成教學目標。以八年級上冊《網絡改變世界》為例,教師在第一目《網絡豐富日常生活》時可以選取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相關內容。截止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手機網民規模達8.97億,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3%。即時通信、搜索引擎、網絡新聞、網絡購物、網絡支付、在線教育、網絡娛樂等應用的用戶規模都呈現增長態勢,呈現問題:(1)請結合材料和生活經驗,談談我們借助網絡能做些什么?(2)網絡的快速發展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在講解第二目《網絡推動社會進步》時,教師可以出示材料:2020年4月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三大媒體和網絡直播平臺開通了公益扶貧直播服務,幫助農民解決生活貧困。其中“小朱配琦”組合連麥為湖北農產品帶貨,1億粉絲沖入直播間下單,4000萬元的湖北農產品被秒光;人民日報新媒體“為鄂下單”公益直播單場引導成交金額超過2億元。之后提出問題:為什么三大央媒攜手網絡直播公益帶貨能助農扶貧?以此為例分析網絡為經濟發展是如何注入新活力的。接著,可以用“5G+8K/4K/VR”創新應用,2020年央視春晚融合傳播刷新紀錄事例等鏈接,分析網絡如何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這樣做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愿望,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

課尾以時政熱點強化,總結提升。結課與導入相互對應,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標志。教師根據本節課內容,巧妙地將以時政熱點融入結課中,不僅能使學生得到及時的強化與鞏固,還能畫龍點睛、開闊視野、回味無窮。例如,教師可以選擇時政熱點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布置相關時政實踐活動,提高和增強學生的時政意識;可以選取時政熱點提升情感,升華主題;選取時政熱點留下疑問,誘發學生的求知欲,為下節課做好鋪墊。例如,九年級第四課《夯實法治基礎》一框,結課時教師可布置作業,請同學們在課后查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的資料,并制作一份“我看民法典”的手抄報,可以包含《民法典》的內容簡介、立法意義、民法典編纂過程等,提高利用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

4結語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國際環境日趨錯綜復雜,隨著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同世界各國的聯系更趨緊密、相互影響更趨深刻,黨和國家工作任務發展變化也較快,我國仍處在成長上升期,發展的內生動力依然強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不可阻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有思想、有溫度、有故事、有力度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將教學內容與時政熱點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與生動實踐充分互動,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既體現了本課程鮮明的時代性,又能夠增強學生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打開了一扇課堂通向現實之窗,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有意義、有意思。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勤于積累,培養學生關注時政熱點的習慣,結合教學實踐不斷探索,敏于發現,善于捕捉,增強道德與法治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作為學為人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修訂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

[2]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3]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cac.gov.cn, 2020-04-28.

上一篇:社會論文下一篇:保險感悟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