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范文

2023-10-03

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范文第1篇

一、關于過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中國共產黨貴州省委的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監督和幫助下,認真履行全省各族人民賦予的職責,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經濟保持持續較快增長,改革開放繼續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進展順利,扶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經濟社會進入了加快發展的新階段。(一)經濟發展步伐加快,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九五”計劃順利完成,“十五”計劃開局良好。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從1997年的793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1180億元,年均增長8.7%,高于同期全國和西部地區平均水平,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速度快、效益好、最穩定的時期。1999年提前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財政總收入從1997年的106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203億元,年均增長13.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從57.9億元增加到114億元,年均增長14.5%;財政支出從113.8億元增加到314.7億元,年均增長22.6%,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增幅之大都是歷史上少有的。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07億元,比前五年增長1.5倍以上,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50%以上,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因素。全部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2002年底分別達到1553億元和1404億元,比1997年底增長1.2倍和84.3%;金融產品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對地方經濟的支持力度明顯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三次產業排序在1999年實現了“二一三”向“二三一”的歷史性轉變。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4%;實現了農村人口糧食基本自給的歷史性跨越,糧食、烤煙、油菜等主要農產品向優質化方向推進,2002年畜牧養殖業占整個農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8.3%,比1997年提高近4個百分點,鄉鎮企業對全省經濟的貢獻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起步良好;農民非農收入大幅度增加,五年累計勞務輸出482萬人次,務工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21%。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1%;電力工業累計完成發電量2067億度,比前五年增長91.4%,對相關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帶動作用;“兩煙一酒”結構調整取得進展,煙草行業整體實現扭虧為盈,茅臺酒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經營效益不斷提高;以鋁、磷化工為重點的優勢產業總體實力進一步增強;特色食品和制藥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在電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領域,實施了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技術改造力度進一步加大,累計完成技改投資461億元,比前五年增長近1.4倍,年均增長17.2%。在投資的拉動下,建筑業保持高速增長。第三產業年均增長10.6%,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快的時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年提高;旅游業總收入增長2倍以上,房地產、信息服務、教育培訓等新興產業迅速發展,服務性消費的供給能力明顯增強。積極扶持經濟強縣建設,區域經濟日趨活躍。(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成效顯著,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明顯改善。五年來,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之大、項目之多、效果之明顯是前所未有的。交通建設邁上新的臺階。公路和內河航運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88億元,比前五年增長5倍。貴新、凱麻、貴畢、玉銅等高速或高等級公路相繼建成通車,水黃、關興、遵崇、清(鎮)鎮(寧)等高速或高等級公路開工建設,“一橫一縱四聯線”高等級公路主骨架加快形成,西南公路出海通道貴州段全線貫通;完成了1.5萬公里公路改造,公路技術等級和通達深度明顯提高,高級、次高級公路里程由4474公里增加到1萬多公里,新增公路通車里程5659公里,基本實現了縣縣通油路,全面實現了鄉鄉通公路,75%的行政村通機動車。完成了烏江航運建設工程,實施了西南水運出海通道中線起步工程貴州段和赤水河航運建設等項目,內河航運條件得到改善。株六復線、內昆鐵路和水柏鐵路建成通車,完成了盤西鐵路電氣化改造和六盤水鐵路樞紐等重點項目,渝懷鐵路貴州段開工建設,黔桂鐵路擴能改造項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銅仁大興機場建成通航,啟用安順黃果樹機場和興義、黎平機場建設進展順利。實施“西電東送”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電力行業累計完成建設投資338億元,比前五年增長1.9倍,新增裝機容量292.1萬千瓦。第一批“四水四火”電源點項目全部開工,在建裝機容量超過前五十年的總和;第二批后續電源點項目中,構皮灘水電站已獲國家批準立項,其余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建成省內超高壓骨干電網,“黔電送粵”輸電通道建設進展順利。電煤基地建設步伐加快。2002年完成了向廣東送電100萬千瓦的任務。生態和水利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實施了一批生態建設重點工程,完成退耕還林260萬畝、人工造林1502萬畝、封山育林1787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00萬畝,森林覆蓋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水

利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建成一批骨干水利工程,開工建設王二河水庫、玉舍供水工程、遵義灌區一期工程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完成了一批病險水庫治理和縣城防洪工程項目。城鎮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加大了城鎮供水、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2002年城鎮供水普及率達到85.8%,比1997年提高15.8個百分點;日處理污水能力達到24.1萬噸,污水處理率比1997年提高13%;完成城鎮道路建設和改造500公里;城鎮綠化率達到16.8%。城鎮化水平達到25%,比1997年提高7個百分點;區域中心城市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城市功能不斷完善。通信設施建設快速發展。通信行業累計完成投資170多億元,通信光纜長度達到5.2萬公里,比1997年增長了2.8倍;電話用戶總數達到527.6萬戶,增長了7.3倍,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14.03部;互聯網用戶迅速增長。(三)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以國有企業改革為中心的各項改革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取得積極進展,共完成68戶國有大中型企業公司制改造,部分企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已有13戶企業成功上市,共募集資金70多億元;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通過采取債轉股、兼并破產、技改貼息等政策措施,基本實現了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改革脫困三年目標,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五年降低了7.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凈利潤從1997年的0.7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18.5億元。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邁出新的步伐。非公有制經濟在工業增加值中的比重從1997年的22.5%提高到2002年的29.6%。市場體系建設邁出新的步伐,市場配置資源的領域不斷擴大。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價格由市場決定,市場調節價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農副產品收購總額和生產資料銷售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分別達到94%、86.8%和88%。市場網絡逐步完善,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市場和中介組織加快發展?,F代流通方式開始興起。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轉變政府職能步伐加快,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能力得到增強。完成了全省政府機構改革,省政府機構由58個精簡為44個,行政編制精簡了48%。清理并廢除了一批行政審批事項。省和部分市、州、地組建了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促進了政企分開。以建立公共財政為目標,財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金融改革穩步推進,金融組織機構逐步完善;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新的進展,市場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教育、科技、衛生、住房、糧食流通以及旅游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加大。對內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以東西合作為契機,以跨區域資產重組為重點,在電子、化工、煤炭等行業引進了一批省外優強企業,盤活了大量存量資產,五年累計引進省外資金137.5億元,比前五年增長近2倍;抓住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機遇,在電子、商貿領域實現了引進世界500強企業的突破;在環保、生態、衛生、教育、農業、扶貧等領域,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7.3億美元,比前五年增長1倍以上。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31.7億美元,比前五年增長9.3%。(四)扶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如期完成“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啟動實施新階段扶貧開發。五年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01.5億元,48個國定貧困縣整體越過溫飽線,農村貧困人口從1997年的789萬人減少到2002年的300萬人左右,基本解決大多數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在已穩定解決溫飽的農村,建成了一批小康村鎮,三分之一以上農戶生活水平達到小康。全省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農民人均政策內減負率達到44%。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299元增加到1490元,年均實際增長4.1%。努力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累計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0萬畝,解決了550萬人的飲水困難;建成農村沼氣池23萬口;第一期農網改造全面完成,行政村通電率達到96%,入戶率達到90%;建成1.4萬座廣播電視收轉站,行政村通電話率達到42%,農村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通過調資和實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措施,提高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和離退休人員收入水平;通過實行“以獎代補”、“兩保一掛”以及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等政策,基本保證了財政困難縣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基本工資發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4442元增加到5930元,年均實際增長6%。(五)積極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兩個確保”和“低保”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五年累計促進城鎮就業5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市場就業機制開始形成。以養老、失業和醫療保險為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兩個確保”實現100%,“三條保障線”各項政策全面落實。1999年到2002年,累計投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3億元以上,覆蓋人口34.1萬人,基本做到“應保盡保”。認真做好救災救濟工作,建立了救災物資儲備制度,提高了緊急救助能力。(六)大力實施科教興黔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明顯加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五年累計投入預算內教育經費183.1億元,比前五年增長近1.3倍。“兩基”攻堅全面展開,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工程和“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累計新建農村中小學2547所,改造815所學校危房。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基本確立。全面普及初等義務教育,42個縣(市、區)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普九”人口覆蓋率從1997年的13.6%提高到2002年的47.7%。青壯年人口中的非文盲率達到94.1%,比1997年提高了4.6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繼續加強,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3%左右提高到9%左右。2002年,博士學位授予點實現了零的突破,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生總數比1997年增長了3倍以上。全省符合條件的普通高校全部與商業銀行開

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和新材料三個重點領域構建擁有核心技術的高新技術產業群;依托三大軍工基地,實施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力爭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步伐,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爭五年左右使我省信息化程度達到全國中等水平。高度重視資源的節約、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積極發展循環經濟。三是加快發展服務業。把旅游業作為服務業發展的龍頭,加強統籌規劃,理順管理體制,加快景區開發,改善基礎設施,完善配套服務,加大宣傳促銷力度,盡快把旅游業培育成支柱產業。突出重點,優化結構,拓寬領域,改造提高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力爭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四是加快推進城鎮化。堅持把發展小城鎮作為大戰略,逐步把縣域經濟發展轉到農村經濟與城鎮經濟并重的軌道上來。以科學規劃為龍頭、以100個小城鎮為重點、以改善城鎮基礎設施為著力點、以強化城鎮管理為手段,全面提高小城鎮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積極推進城鎮基礎設施投資主體多元化、建設經營市場化,基本完善縣城供排水以及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力爭城鎮化水平提高到30%以上。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積極推廣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市場融資的城市建設模式。抓住國家支持建設“南貴昆經濟區”的機遇,支持貴陽等區域中心城市加快發展;圍繞交通大通道和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規劃和發展配套產業;建設好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各展所長的經濟區和產業帶。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在政策、資金、項目、人才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三)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體制創新和對內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一是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著力提高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和控制力,支持和幫助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發展。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取消所有制界限,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實行公平待遇,平等競爭;依法保護私有財產權,依法加強監督和管理,使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明顯提高。二是繼續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逐步建立責任、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除極少數必須由國有經濟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繼續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在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基本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選擇優勢行業和企業,發展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在國有經濟不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采取產權出售、股權轉讓等形式,拓寬國有經濟退出通道,加快退出步伐,基本完成現有資源枯竭礦山和重點行業扭虧無望企業的關閉破產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三是建立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加強和完善政府調控機制。按照建立統

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目標,加快發展資本、產權、土地、技術、勞動力等要素市場。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建立和完善政府、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深化財政、稅收、金融、價格、投融資等體制改革,推進政企、政事、政社分開,切實解決政府越位、缺位、錯位的問題,進一步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增強政府對經濟發展的調控能力。四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建立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規范分配秩序,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獨立于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制度,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是繼續實施開放帶動戰略,進一步擴大開放。堅持把改善投資軟環境作為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的關鍵環節,進一步優化法制環境、信用環境和服務環境。加快形成比較完善的投資軟環境評價和監督機制,加快建立與市場經濟和國際慣例相適應的政策、法規和行政服務體系。繼續以東部沿海地區為重點,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抓住我國將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機遇,著力擴大與東南亞各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積極采取新的招商引資方式,加大力度引進跨國集團和大公司,利用外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國有企業改組改造,擴大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大力調整出口商品結構,推進出口市場、出口主體、出口方式多元化;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和勞務輸出。力爭使利用外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進出口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有大幅度提高。(四)加快穩定脫貧奔小康步伐,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大力推進新階段扶貧開發,穩定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繼續抓好麻山、瑤山地區的扶貧開發,重點推進雷公山、月亮山等極貧地區的扶貧攻堅,高度重視烏蒙山、武陵山等地區的脫貧問題。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積極扶持貧困地區種養業和優勢產業發展,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繼續做好深圳、寧波、青島、大連等四城市對口幫扶和社會定點扶貧工作。逐步解決返貧問題,鞏固脫貧成果。一手抓扶貧,一手抓促強,不斷完善建設經濟強縣的有關政策措施,啟動實施第二輪經濟強縣建設工作,支持經濟條件較好的地方進一步加快發展,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把改善創業環境和增加就業崗位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責,通過加快

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范文第2篇

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面對極為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春夏連旱、旱澇急轉等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堅定信心,頑強拼搏,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三個突破、八個提高”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全省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達到11583.8億元,增長1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萬億元,總額達到11020億元,增長25.6%。財政總收入1645億元,增長34.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53.4億元,增長3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57.7億元,增長1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892元,分別增長13%和19.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受宏觀環境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5.2%,高于4%的調控目標。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工業主導地位不斷強化。堅定不移實施工業三年強攻計劃,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11億元,增長19.1%;全部工業占生產總值比重達48.4%,提高3.0個百分點。重大產業項目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實施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487個,產業項目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58.8%。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增加值1568億元,增長21.6%;全省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產業增加到5個,其中有色行業突破4000億元,制造業競爭力明顯提升。培育壯大龍頭骨干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總數達12家,江銅集團突破1000億元。促進工業園區集約發展,全省工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1.3萬億元,新增過百億園區12個,總數達46個。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區域創新能力由全國第22位上升到第18位,科技支撐引領作用得到更好發揮。

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穩固。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出現多年少有的好形勢。糧食總產410.56億斤,創歷史新高。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通過土地開發復墾新增耕地17.6萬畝,改造中低產田80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40萬畝。水利建設力度加大,修復重點水毀工程1.1萬余處,新增灌溉面積60多萬畝,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210萬畝。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全省規模以上加工型龍頭企業達2800家,472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500億元,直接帶動370萬農戶戶均增收2200元。

服務業加快發展。市場流通體系不斷完善,消費市場繁榮活躍,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859.4億元,農村消費品零售額598.2億元,分別增長18%和17.4%。金融業健康發展,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4322億元,增長20.3%;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類業務余額超過1萬億元,其中銀行貸款余額9302億元;企業直接融資237.5億元;政策性保險保費收入5.56億元。旅游產業發展迅速,全省旅游接待1.6億人次,增長47.8%;旅游總收入1105.93億元,增長35.2%。會展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成功舉辦了“泛珠會”、“贛臺會”、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大會等大型展會。服務外包、文化創意、中介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取得新進展。

(二)加快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建設,城鄉面貌發生新的變化。

城鎮化穩步推進。城鄉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完成市、縣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全面完成省、市、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城鎮承載能力增強,11個設區市中心城區實施500萬元以上城市建設項目1065個,新增建成區面積55平方公里。全省新增城鎮人口80萬,城鎮化率達到45.7%。城鄉人居環境繼續改善,設區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7.5%,國家園林城市達到7個,11個設區市和28個縣(市)被評為省級園林城市??h域經濟實力增強,財政總收入超1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40個,南昌縣超45億元。省級重點示范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新農村建設深入推進,農村面貌有了新的改觀。

1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德興至南昌、永修至武寧、瑞金至尋烏、上饒至武夷山、南昌至奉新、隘嶺至瑞金6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新增通車里程554公里,總里程3642公里。全省在建鐵路里程1200公里。南昌昌北國際機場擴建工程竣工通航。景德鎮500千伏洪源變電、貴溪電廠三期等一批電力項目建成投運。環鄱陽湖天然氣管網建設基本完成。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立項工作有序推進,峽江水利樞紐、浯溪口水利樞紐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山口巖水利樞紐工程基本完成。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一批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成使用。

(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深入推進,生態優勢鞏固提升。

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成效顯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實施方案確定的405個重大項目已啟動建設300多個,累計完成投資近5000億元。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新增造林面積389萬畝。全省81個縣(市)新建配套污水處理管網1240公里,第二批30個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啟動建設。在3萬個自然村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建成鄉鎮垃圾填埋場2350個。積極開展市、縣、鄉、村四級生態示范創建活動,創建國家級生態鎮40個、生態村9個。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扎實開展,20個工業園區成為首批省級生態工業園區。

生態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钝蛾柡^綜合治理規劃》獲得國家批復,“五河一湖”水污染治理等環境綜合整治深入推進,全面清理了“五河”源頭及其干流、鄱陽湖濱湖和東江源頭污染企業。強化項目節能環保審查,嚴把“兩高一資”項目準入關。投入1.35億元對“五河”和東江源地區進行生態補償試點,開展了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補償試點。實施了鄱陽湖南岸片血吸蟲病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

節能減排扎實推進。啟動實施了“千萬噸標煤工業節能工程”和“百千萬企業節能行動”,拆除了112家企業落后設備。完成13臺12.5萬千瓦機組關閉工作。在南昌、新余、萍鄉等市開展了低碳城市、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等一系列改革試點。全省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80.6%,11個設區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全部在二級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1%,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3%,有效控制了氮氧化物排放。

(四)深入推進改革開放,體制機制活力明顯增強。

重點領域改革繼續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成果不斷鞏固,省建工集團股權多元化改革基本完成,江中集團、江鎢控股集團等改組改制有序推進。非工口七個系統1771戶國有企業完成改制,安置在職職工34.6萬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扎實推進,全省1790個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累計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央項目1200個,4所公立醫院開展了取消藥品加成試點,啟動了12所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林權制度配套改革不斷完善,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穩步推進,3萬多職工得到妥善安置。財稅體制改革步伐加快,在13個縣(市、區)推行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試點,所有設區市啟動了公務卡改革;清理財政專戶8846個,撤并率達51.2%,財政資金安全管理得到加強。

擴大開放取得新進展。全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0.59億美元,增長18.8%。實際引進省外單項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2579億元,增長33.8%。外貿出口增勢強勁,出口總額突破200億美元,達到218.81億美元,增長63.1%。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分別達到37.3%和17.6%。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實現營業額15.85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2.8億美元,分別增長51.9%和31.5%。在中西部地區率先建成并上線運行電子口岸實體平臺,開通了九江港至韓國仁川港直達始發貨運班輪、上饒至寧波鐵海聯運“五定班列”,大幅加密了贛臺航班,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批國家級出口加工區,新增國際友好城市5對。

非公有制經濟持續發展。全省非公經濟完成增加值6393.2億元、上繳稅金941.13億元,分別增長13.6%和33%。民間投資增長35.8%,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87.9%。全省私營企業總數達到19.4萬戶,個體工商戶115.37萬戶,分別增長14.2%和15.2%。

(五)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民生工程66件實事全面完成。全省城鎮新增就業52.66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5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85.8%。新增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2.6億元,扶持帶動就業36.1萬人次。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所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初步建成,保障了城鄉低保對象和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城鎮醫保政策標準全省統一。新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32.6萬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16萬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8萬戶。啟動了新一輪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完成深山區、庫區、地

2 質災害頻發區貧困群眾移民搬遷50829人,8個民族鄉群眾收入和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解決了220萬農村居民和30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財政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實現中央下達我省15.1%的目標,教育總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校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98.33%,普通本??圃谛I?2.9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75.7萬人。醫療衛生保障能力增強,提高了城鎮居民醫保、城鎮職工醫保和新農合標準,對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實行免費救治,啟動了困難尿毒癥患者免費血透救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全面覆蓋縣、鄉、村,群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成功舉辦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計生工作實現“一升三降”目標。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切實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面推行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集中開展了一系列嚴打整治專項行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大力弘揚社會正氣,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英雄模范褒獎辦法》。其他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

一年來,政府自身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深入推進。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實施意見》,依法行政納入市縣政府考核評價體系。向省人大常委會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0件,出臺省政府規章8件,完成了112件省政府規章以及現行有效規范性文件的清理。組織開展了全省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加強了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執法行為進一步規范。服務效能明顯提升?;拘纬闪耸?、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體系,方便了企業和群眾辦事。建成覆蓋全省的網上審批系統,全年完成網上審批90多萬項,對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進行了清理,審批效率明顯提高。在全省開展了發展提升年活動,設立1.3萬個監測點對各職能部門實行效能實時監測,深入開展“百千萬”內設機構測評,效能建設取得新成效。行政監督不斷強化。全省行政權力網上運行暨統一電子監察平臺開通運行,風險崗位廉能管理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力度加大,主動公開政府信息97萬多條,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得到提高。扎實推進公共資源陽光交易,啟動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網上交易,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站)共承接交易項目3.5萬多項,成交金額1900多億元,公共資源交易更加公開透明。廉政建設力度加大。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反腐倡廉的各項決策部署,懲防體系不斷完善,認真開展工程領域、公務用車、“小金庫”等專項治理,嚴肅查處了一批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依紀依法查辦了一批違紀違法腐敗案件。

各位代表,一年來的成績和進步來之不易,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同心同德、開拓奮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和歷任老領導、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贛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駐贛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江西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內外友好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全省經濟總量偏小,城鄉居民收入偏低,發展不足仍然是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產業層次整體不高,發展不平衡,統籌發展還有大量工作要做。資源和環境約束增強,生產成本上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還很繁重。改善民生方面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仍然較多,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面臨許多新課題。一些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意識還不強,執行能力和工作作風還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政府領導科學發展的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2年的工作任務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我們既面臨嚴峻挑戰,也面臨難得機遇。從不利因素看,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在短期內難以消除,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明顯抬頭,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國內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比較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和物價上漲雙重壓力并存,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節能減排形勢嚴峻。我省經濟也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能源資源約束增強、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等問題,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難度加大。從有利條件看,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沒有改變,國內外產業轉移步伐加快,有利于擴大開放。今年中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總基調是穩中求進,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有利于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我省近幾年3萬多億固定資產投入集聚的巨大能量

3 正加速釋放,國家支持中西部地區和革命老區發展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先行先試的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顯現,有利于培育發展新優勢??傮w看,我國經濟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省正處在可以大有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搶抓機遇,開拓進取、攻堅克難,全力推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2012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奮斗目標,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龍頭,堅持把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優生態、惠民生、促和諧更好結合起來,增強發展動力,調整經濟結構,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生態環境,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16%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外貿出口力爭增長5%以上,城鎮化率提高1.7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2%,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1%,氮氧化物排放量實現零增長。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突出“核心是發展”,強力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充分發揮省會城市要素集聚、經濟帶動、城市輻射、改革示范作用,鼓勵支持南昌創新體制機制,拓展發展空間,壯大經濟規模,努力培育一批千億產業集群、百億企業方陣,著力打造帶動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充分利用152公里長江岸線資源,推進九江沿江開放開發,抓緊修編和完善沿江開發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重點抓好沿江“十大產業工程”和“十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努力使之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新引擎。加快昌九工業走廊發展,把南昌核心增長極和九江沿江產業帶緊密聯系起來,昂起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產業經濟發展的“龍頭”,向南延伸連接吉泰走廊,并與贛南中央蘇區振興相銜接,兩翼沿滬昆線展開,著力構筑“龍頭昂起、兩翼齊飛、蘇區振興、綠色崛起”的區域發展格局。鼓勵支持其他設區市打造區域重要經濟增長極,構建多極支撐、多元發展格局。進一步強化與長珠閩地區的產業對接合作,加強與海西經濟區、武漢都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等區域的聯系互動,主動融入國家區域發展大格局。

強化“特色是生態”,著力提升生態文明水平。圍繞建設秀美江西,深化和拓展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造林235萬畝以上。提高工業園區生態建設水平,全面開工建設第三批37個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新增200個集鎮、2萬個自然村實施垃圾無害化處理。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啟動實施重點工業企業污染源治理工程,繼續開展環境保護專項整治行動,抓好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強化環境監測、預警和應急能力建設。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實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嚴把項目準入能評環評關,抓好工業、交通、建筑和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著力實施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抓好脫硫脫硝設施建設和運行。

圍繞“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路子”,積極開展先行先試。大力發展低碳與生態經濟,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抓緊出臺全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及實施細則,建立有利于促進主體功能區形成的績效考評體系,引導各地科學發展。積極探索市場化生態補償模式,啟動濕地生態補償試點,力爭林權、水權、碳匯、排污權等資源環境產權交易試點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先導示范區建設,支持共青城建設成為經濟文明與生態文明、社會文明有機統一的示范區,支持新余加快建設新能源科技示范城,鼓勵基礎條件較好的其他縣(市、區)創建示范區。

(二)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突出抓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深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及延伸規劃,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綠色照明、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出臺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引導資金管理辦法,抓緊建立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完善用地用電、環評審批、銀企合作、財稅支持等政策措施。加大重大項目協調推進力度,著力抓好景德鎮直升機、南昌航空城、上饒太陽能科技產品擴建、

4 吉安通訊終端和LED產品、宜春鋰電新能源、萍鄉高科技陶瓷,以及贛州鎢和稀土、鷹潭銅、新余鎳材料精深加工等14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建設。

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重點推進有色、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江銅集團10萬噸銅板帶、江鈴汽車30萬臺整車、九江千萬噸油品質量提升和千萬噸優質鋼鐵基地等200個重大項目建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支持龍頭優勢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合資合作、改造上市等多種途徑做大做強,力爭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達到16家,過500億元企業3家。大力支持中小微型企業成長,加快發展一批有獨特競爭力的“專、優、特、精”中小微型企業。

著力打造特色工業園區。完善園區產業協作配套,促進園區項目集聚、產業集群、形成特色。依托比較優勢培育特色產業基地,重點推進2-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特色基地、2個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或配套基地建設,加快推進銅、有機硅、新能源汽車及配套產業等國家級產業基地建設。組織具備條件的產業基地申報國家級產業示范基地,支持有條件的園區擴區升級。切實為工業園區發展提供良好的產業孵化、技術支持等服務,努力解決用工難、融資難等問題,著力提高工業園區單位面積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力爭新增10個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工業園區。

切實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著力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實施好鄱陽湖科考、民用直升機、手機視頻、納米纖維等重大科技專項,著力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能力。建設10個生態科技示范基地。積極創建國家級鎢和稀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積極引進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研發團隊。深入推進質量興省戰略,加快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

(三)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城鎮化,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切實抓好農業發展。毫不放松糧食生產,力爭糧食總產穩定在410億斤以上。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生產,著力打響“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認真做好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和永久性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深入實施造地增糧富民工程,建設160萬畝高標準農田。繼續抓好鄱陽湖二期防洪工程、“五河”重點段治理、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水利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力爭全省新增規模以上加工型龍頭企業300家,主要農產品深加工率達到33%。著力抓好5個國家級、30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贛西苗木花卉走廊,大力發展高產油茶、速生豐產林、森林旅游等林業經濟。

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新選擇8000個左右村點,推進新農村建設,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園。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為基礎的特色產業,力爭60%以上的新農村建設點形成“一村一品”,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抓好村鎮規劃布局,加快推進村鎮聯動和村落連片整治建設,完善公共服務設施,著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按照“地域相近、產業相同、利益共享、規模適度、群眾自愿”的原則,建設農村新型社區,創新農村民主管理機制,促進鄉風文明。

加快推進城鎮化。強化規劃引領作用,進一步完善全省城鎮空間布局。以產業集群和人口集聚為重點,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堅持改造舊城與建設新城相結合,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城市管理模式,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大力開展園林城市、生態城市、森林城市和文明城鎮創建,提高城市發展質量和品位。繼續抓好省級重點示范鎮建設。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逐步實現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逐步放開省域內戶口遷移政策,把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村人口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實施擴權強縣、興鄉強鎮試點改革,深化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激發縣域經濟發展的活力,力爭財政總收入超1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50個。

(四)大力推進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

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業。重點抓好南昌雨潤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贛西萬商紅物流中心、贛中吉安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華東國際汽車綜合貿易中心等商貿物流項目建設,力爭當年完成投資80億元。繼續組織企業開展江西商品全國行活動,進一步拓展省外市場。支持景德鎮實施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選擇10個縣(市、區)開展城鎮新區商業建設試點。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開展農家店聯合采購、統一配送試點,擴大農超對接和直供直銷規模,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新型商業模式。完善鼓勵消費政策,加強市場監管,努力保持物價基本穩定,改善城鄉消費環境。

5 加快發展金融保險業。積極做大金融規模,鼓勵國內外各類金融機構來贛設立分支機構、第二總部和后臺服務中心,支持地方金融機構發展壯大,有序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優化信貸結構,防范金融風險,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建設項目、低碳綠色產業、小微型企業和“三農”的信貸支持力度,力爭全年新增貸款1400億元。積極擴大直接融資,培育上市資源,支持省內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境外上市融資。進一步擴大保險業的覆蓋范圍,支持農業保險、出口信用保險、責任保險等加快發展。

加快發展旅游產業。努力建設紅色旅游強省、生態旅游名省、旅游產業大省。提升旅游基礎設施配套功能,重點推進全省紅色旅游二期、上饒市旅游集散中心、明月山旅游基礎設施二期、中信廬山西海啟動區、武功山旅游綜合開發、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等旅游項目建設。大力支持龍虎山、景德鎮、婺源等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支持井岡山、鄱陽湖、黃崗山等申報世界遺產。深入發展紅色旅游,推進中央蘇區紅色旅游整體開發。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溫泉度假旅游,支持婺源建設國家鄉村旅游度假實驗區。推進精品旅游線路整合,加快旅游區域橫向聯合。加強市場開發,著力打響“江西風景獨好”形象品牌。力爭旅游接待超過1.9億人次,總收入超過1300億元。

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堅持“分類指導、市場驅動、創新發展、開放合作”的原則,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知識產權、檢驗檢測、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技術、地理信息、電子商務、生物技術等領域的高技術服務。大力推進寬帶互聯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智慧工程、“三網融合”等建設,提高經濟社會信息化服務水平。積極發展會展經濟、總部經濟、服務外包等其他新興服務業。

(五)大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抓好重大交通項目建設。開工建設九景衢、岳陽至吉安等鐵路,續建向莆、衡茶吉、杭南長等6個項目。開工建設昌樟高速改擴建、昌九高速(通遠段)改擴建、尋烏至全南、宜春至萬載等6條高速公路,續建撫吉、廈坪至睦村等5個項目,建成吉安至蓮花、奉新至銅鼓等6條高速公路,力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4000公里。力爭開工建設上饒三清山機場、改擴建贛州黃金機場和井岡山機場,續建宜春明月山機場。開工建設贛江永泰航電樞紐、南昌集裝箱碼頭擴能等項目,續建南昌至湖口二級航道整治、石虎塘航電樞紐工程等項目。

抓好重大能源項目建設。開工建設華能安源電廠2臺66萬千瓦機組、黃金埠電廠二期2臺100萬千瓦機組、撫州電廠2臺100萬千瓦機組、神華國華九江煤炭儲備(中轉)發電一體化、井岡山水電等項目;續建洪屏抽水蓄能電站,繼續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建成“上大壓小”國電九江電廠、貴溪電廠各一臺60萬千瓦機組和一批生物質發電、風力發電等項目。力爭全省新增電力裝機130萬千瓦,統調電力裝機超過1500萬千瓦。加快推進省天然氣管網一期支線、二期工程和城市天然氣管網工程建設,力爭管道天然氣利用量達到10億立方米。

抓好重點水利設施項目建設。繼續推進峽江水利樞紐、浯溪口水利樞紐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力爭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盡早獲得國家批復并開工建設,繼續做好新余白梅水利樞紐工程、廖坊水利樞紐灌區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六)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鞏固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推進江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鳳凰光學集團等股權多元化改革,推進江西鋼鐵集團重組,抓好非工口七個系統國有企業改革的掃尾工作,積極開展廠辦大集體企業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基本藥物制度實現行政村衛生室全覆蓋,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落實鄉村醫生補助和保障政策。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進一步完善林業產權制度,健全采伐管理、林權交易、抵押貸款、森林保險、科技服務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力爭年底前完成國有林場改革。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穩步推進財政預算決算公開,加強政府性融資平臺管理,創新稅收征管和金融服務模式。積極推進省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繼續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入推進其他各項改革。

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更加注重招商選資,突出產業鏈招商。重點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主動對接海內外產業轉移,瞄準國內外有實力的大公司、大企業、大集團,開展有針對性的定向產業招商。力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6億美元,引進省外單項投資5000

6 萬元以上項目資金3000億元。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深度開發傳統市場,著力擴大新興市場,積極拓展東盟等自由貿易區市場,支持幫扶重點出口企業擴大出口。支持上饒茶葉出口基地建設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優化外貿出口商品結構,提升外貿出口效益和水平。積極穩妥實施“走出去”,力爭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增長15%。加強開放平臺建設,繼續推進安全高效的口岸大通關體系建設,加快井岡山出口加工區建設,積極推進設立九江保稅港區申報工作。

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進一步完善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支持有創業愿望的各類人才發展實體經濟,積極引導各類資本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濃厚氛圍,激發全民創業的積極性,促進符合產業政策的實體經濟快速發展。放寬市場準入,減少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的限制,為各類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環境。加大對小微型企業的指導和支持服務力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保護非公經濟合法權益,促進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七)大力推進民生工程,為人民群眾多辦實事好事。

深入實施民生工程?;I集財政性資金500億元,集中辦好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70件實事。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力爭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免費培訓省內工業園區員工30萬人,新增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8億元。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提高全省最低工資標準,建立健全職工工資、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低保標準的正常調整機制。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城市低保、農村低保、城鎮“三無”特困群眾月平均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350元、170元和400元,農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每年2640元和2160元。增強醫療保障能力,提高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資助困難企業職工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繼續實行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免費救治,全面實施困難尿毒癥患者免費血透救治和重度聾兒實施人工耳蝸植入康復救治,為20萬殘疾人提供康復救助與服務。大力推進血防工程。設立省級婦女兒童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實施一批新的婦女兒童民生項目。提高城鄉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始終不渝地把改善民生作為政府的重大責任,千方百計讓人民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

扎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調控房地產市場的各項政策措施,促進房地產業規范有序健康發展。實行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公租住房“三房合

一、租售并舉”,以公租住房為重點,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確保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3.1萬套,力爭30萬套,建成18.22萬套以上,完成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8萬戶。完善保障性住房資格認定制度,真正做到公開公平公正。通過不懈努力,切實履行好政府對人民群眾“住有所居”的莊嚴承諾。

大力推進中央蘇區振興和扶貧開發。爭取國家出臺支持中央蘇區加快發展的政策,加快編制中央蘇區振興規劃,對中央蘇區發展振興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給予特殊支持。省財政新增安排3億元,統籌相關扶貧資金,連續10年支持中央蘇區縣和連片特困縣發展,力爭2-3年內取得明顯進展。啟動實施國家和省級連片特困地區25個縣的扶貧攻堅,扶持3400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組織好省直單位定點扶貧,積極開展行業扶貧,鼓勵支持社會扶貧。繼續做好深山庫區移民扶貧搬遷工作,大力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建設,完成地質災害避災移民搬遷6萬人。支持民族鄉經濟社會發展。切實做好援疆工作和其他對口支援工作。

(八)大力推進社會事業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大力推進均衡化義務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更加重視職業教育,著力提升高等教育,辦好特殊教育。重點抓好40個城鎮新區教育園區、400所幼兒園、2000個標準化中小學校、40個中職示范學校、2-3所高水平大學或特色大學建設。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組織實施教育改革試點項目,基本化解公辦高校債務。進一步強化教育投入保障,確保財政教育支出占當年財政支出比重達到16%。

抓好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把加強文化建設與促發展、惠民生更好地結合起來,建設文化強省。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基礎文化設施提升工程和基層文物保護工程,加快推進村(場)廣播電視工程和農家書屋建設,創新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大力繁榮文化市場,鼓勵各類藝術團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7 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文化館(站)等繼續向群眾免費開放,實施“數字圖書館推廣計劃”。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抓好江西出版產業基地、江西新華發行集團文化城、南昌華夏藝術谷、景德鎮陶瓷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基地、萍鄉安源錦繡城、中國共青動漫城等文化產業基地建設,加快推進文化傳媒、出版發行、創意陶瓷、動漫、演藝等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積極發展公共體育事業,大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辦好江西省第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

抓好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加強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免費為城鄉居民提供11項公共衛生服務。抓好重大疾病防治和婦幼保健工作,提高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大力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加強食品藥品監管,保障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切實做好人口計生工作,繼續完善和落實各項計劃生育獎勵政策,擴大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試點,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總體要求,加快構建政府、企業、社區組織、社會團體和公民聯動協作的社會管理機制,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建立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深入細致排查化解社會矛盾,妥善解決群眾合法合理訴求。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和社會誠信建設,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完善社會公共安全體系,推進視頻監控系統聯網建設及運用,加強虛擬社會現實化管理,抓好社會管理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政府部門監管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完善雙擁工作機制,加強國防教育,支持國防后備力量建設。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2012年的目標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將以改革創新精神,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更好地履行政府職責。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嚴格按法定程序、法定權限行使職權。加強制度建設,區分輕重緩急,加快推進重點領域政府立法。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機制,提高考核實效性。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堅持精簡高效,推進效能政府建設。以轉變作風、提高效能為重點,全面開展集中整治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突出問題活動。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抓好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結果的落實。完善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大力推進和規范網上審批,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堅持務實為民,推進服務政府建設。深入基層了解實情,深入群眾體察民情,真心實意為基層和群眾排憂解難。進一步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體系,規范服務中心運行模式,提高“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服務”水平,力爭實現“進一道門、辦全部事”。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為人民群眾提供更便利的政務信息服務。堅持標本兼治,推進廉潔政府建設。進一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從源頭上預防腐敗。深入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強化權力制約和監督。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遵守廉政準則,切實做到清正廉潔。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依法依紀嚴懲腐敗分子。積極開展專項治理,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讓人民群眾更加滿意。

各位代表,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信心、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推進科學發展、加快綠色崛起,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附件:《政府工作報告》注釋

1.三個突破、八個提高: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工作目標。“三個突破”即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萬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150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力爭突破1000億元。“八個提高”即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產業項目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主要農產品深加工比重,提高城鎮化率,提高節能減排水平。

2.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主攻10個優勢高新技術產業,培育100個創新型企業,實施100項重大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項目,建設10個國家級研發平臺,打造10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特色基地,組建100個優勢科技創新團隊。

8 3.泛珠會:第七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 4.贛臺會:第九屆贛臺經貿合作研討會。

5.“兩高一資”項目:高耗能、高污染和消耗資源性項目。

6.五定班列:在主要城市、港口、口岸間鐵路干線上組織開行的“定點(裝車地點)、定線(固定運行線)、定車次、定時(固定到發時間)、定價(運輸價格)”的快速貨物列車,包括集裝箱“五定”班列和普通貨物“五定”班列兩種形式。

7.一升三降:出生政策符合率上升和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人口性別比降低。出生政策符合率是指一年中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出生人數占出生總人數的比例。

8.“百千萬”內設機構測評:在全省各級政府部門和單位中,選擇若干個具有執法權、審批權和管理權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內設處(科、股)室或二級單位作為測評對象,其中省級100個、市級1000個、縣級10000個,對其履行職責、工作效能及服務態度等情況進行測評。

9.“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通過連鎖經營、統一配送的形式,建立和改造現有農村商業網點,逐步形成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商業流通網絡。

10.“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新型商業模式:通過互聯網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企業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廠商通過現代物流渠道將產品快捷安全送抵客戶的一種商業模式。

11.三網融合: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通信網的相互滲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為統一的信息通信網絡。

12.上大壓?。涸诖箅娋W覆蓋范圍內逐步關停單機容量5萬千瓦以下的常規火電機組,運行滿20年、單機10萬千瓦以下的常規火電機組,設計壽命服役期滿、單機20萬千瓦以下的機組,以及未達到環保排放標準的各類機組;同時,新上一批發電效率高、符合環保要求的大機組。

13.沿江“十大產業工程”和“十大基礎設施工程”:“十大產業工程”即1000萬噸油品質量升級改造項目、1000萬噸優質鋼鐵項目、1000萬噸旋窯水泥項目、5.3GW多晶硅鑄錠切片項目、40萬噸鉛鋅冶煉項目、25萬噸多元金屬鎳粒項目、30萬噸鎳鉻合金項目、33萬噸粘膠纖維項目、40萬噸化纖項目、300萬噸理文造紙項目。“十大基礎設施工程”即九江繞城高速、都昌至星子高速、彭澤核電站、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九江電廠兩臺60萬千瓦“上大壓小”機組項目、神華集團6臺100萬千瓦和1000萬噸煤電一體化項目、九江城西港區鐵路專用線工程、湖口金砂灣工業園區鐵路專用線工程、彭湖港區公用碼頭工程、赤碼港區公用碼頭工程。

14.綠色礦山: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礦山,達到資源利用節約集約化、開采方式科學化、生產工藝環?;?、企業管理規范化、閉礦區生態化的有關標準和要求。

15.城鎮“三無”特困群眾: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撫養義務人或撫養義務人無撫養能力的城鎮居民。

16.三房合

一、租售并舉:從2012年開始,全面推行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三房合一”,停止新建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實行統籌建設、并軌運行。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房對象統一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范圍。按照先租后售、租售并舉、自愿購買、有限產權、規范管理的原則,已承租公共租賃住房一定期限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可自愿申請購買其承租的公共租賃住房有限產權。

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范文第3篇

●2011年全省生產總值32000億元,比上年增長9%以上 ●地方財政收入3151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5.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0元,增長13%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3071元,增長15.6%

●城鎮新增就業90萬人 ●為民辦實事十方面任務全面完成

一、全面落實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決議 “十二五”發展開局良好

夏寶龍代省長在省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指出,2011年是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的一年,也是我省克難攻堅、奮力推進轉型發展的一年。省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實施“八八戰略”和“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大力推進“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勝利完成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發展良好開局。

初步預計,全省生產總值32000億元,比上年增長9%以上;地方財政收入3151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5.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3071元,分別增長13%和15.6%;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1.96%;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5.4%;城鎮新增就業9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人口自然增長率4.07‰;為民辦實事十方面任務全面完成。

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面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切實把握工作主動權,部署落實一攬子政策措施,增強了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協調性。著力抓好有效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8%。推進“浙貨萬里行”活動,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4%。積極培育出口品牌,加強重點出口基地和境外貿易促進平臺建設,外貿出口增長19.9%。著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設立10億元省級財政中小企業再擔保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小微企業支持。努力減輕企業負擔,清理取消31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符合轉型升級要求的小微困難企業相關稅費,實行社會保險“五緩四減三補貼”政策。落實穩定物價和調控房地產市場政策措施,物價漲勢得到有效遏制,城市房價逐步合理回落。

“三大國家戰略”全面啟動。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制定實施試點方案和政策意見,編制海洋新興產業發展、重要海島開發利用與保護等規劃。抓好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制訂新區發展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開展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探索新型貿易方式,為國際貿易營造高效便利的環境。

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培育提升農業主導產業,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穩中有升。編制實施省級產業集聚區系列規劃,強化推進機制和保障措施。制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意見,推進146家龍頭骨干企業培育和42個產業集群示范區建設,抓好1010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制定實施服務業重點行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建設40個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加快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重大科技專項和成果轉化工程深入實施。財政科技投入增長18.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增長30%,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35%。

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全面實施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加快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設,推進200個中心鎮改革發展和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啟動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制定實施新一輪支持欠發達地區發展政策,對12個重點欠發達縣給予特別扶持,低收入群眾脫貧增收成效明顯。欠發達及海島地區發展環境穩步改善。

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強化重點領域監管,實施節能降耗十大工程、污染減排六大工程,重點流域、區域、行業和企業污染整治全面加強。強化行業準入和源頭控制,啟動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能源消費總量雙控工作。強化落后產能淘汰,深入實施鉛酸蓄電池全行業排查治理,推進電鍍、制革、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行業整治提升。強化生態環境

保護,八大水系、運河和主要湖庫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2.3個百分點,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社會建設全面加強。加快實施富民惠民十大工程。完善就業政策支持體系。健全養老保險制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標準,全面建立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制度。加快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健全城鄉低保標準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建立孤兒和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0.9萬套。開展13項國家級教育改革試點。完成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年五項重點任務。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化“平安浙江”建設,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狠抓安全生產責任制,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保持“三下降”。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健全防災減災體系。

改革開放扎實推進。著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舉辦首屆世界浙商大會,制定鼓勵民營經濟提升發展、支持浙商創業創新政策,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回歸浙江反哺浙江、合心合力強浙江的氛圍進一步形成。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加快省屬企業改革重組。深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配套改革,開展中農辦農村改革試驗聯系點工作。加強招商選資,深化與央企戰略合作和項目對接,實際利用外資116.7億美元,引進省外項目資金640億元。

政府自身建設邁出新步伐。大力推動政風建設,召開四級政府領導干部大會,對政府公務員倡導“六戒六要”,推動行政機關加強自身建設。開展“雙服務”和“百組”基層調研活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深化工程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從嚴控制行政經費,公務接待、因公出境、公務用車等費用得到有效壓縮。

二、準確把握新形勢新要求 努力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夏寶龍代省長指出,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當前,我省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隨著世界經濟格局大調整大變革,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持續推進,隨著“三大國家戰略”的加快實施,我省具備在發展中搶占先機的有利條件。但更應看到,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歐債危機日趨惡化。國內一些長期矛盾與短期問題交織,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比較突出。我省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多年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素質性矛盾凸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隱患增多。面對日益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面對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格局,我省發展繼續走在前列的壓力不斷加大。形勢逼人,不進則退。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做好應對各種困難挑戰的準備,以等不起的緊迫感和坐不住的責任感,堅定不移走創新發展之路,調動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努力干在轉型升級實處、走在科學發展前列,爭取向全省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八八戰略”和“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扎實推進“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目標,按照“調結構、抓轉型,重投入、興實體,強改革、優環境,惠民生、促和諧”的思路,著力推進“三大國家戰略”、“四大建設”、“五大統籌”,切實增強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普惠性和可持續性,以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建議2012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均為8.5%左右;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2.1%;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左右,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減少2.5%,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今年政府工作要著重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更加注重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相統一,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增強經濟調節預見性、針對性和靈活性。發展和壯大實體經濟,堅定不移推進轉型升級,未雨綢繆防范化解風險,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為浙江更長時期、更高水平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更加注重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相促進,努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堅持以人為本、富民為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推進城鄉、區域發

展,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創造財富與公平分配的協調,著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依法保障公民權益,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更加幸福。

(三)更加注重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相驅動,努力增強發展動力。加快構建創新型省份,深化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弊端,為發展注入不竭的活力源泉。牢固樹立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理念,加快科技強省、教育強省、文化強省和人力資源強省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人才支撐能力,為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保障。

(四)更加注重跳出浙江與發展浙江相協調,努力構筑競爭新優勢。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更大范圍拓展發展空間、吸納優質要素、提升競爭能力。堅持“闖天下”與“強浙江”有機統一,集聚和激發天下浙商巨大能量,推動民營經濟大發展大提升,促進“浙江經濟”與“浙江人經濟”融合發展,開創我省經濟轉型升級新局面。

(五)更加注重市場機制與政府作為相結合,努力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要素、公平開放參與競爭。更加有為有效地履行政府職能,著力弘揚奮勇爭先、干事創業的優良政風,著力構建服務政府、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和廉潔政府,著力推進政務環境、商務環境、法制環境建設,進一步形成抓轉型、促發展的良好氛圍。

建議2012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8.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均為8.5%左右 ●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左右

三、實施“三大國家戰略” 構筑海陸聯動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

夏寶龍代省長指出,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舟山群島新區和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出發作出的戰略部署,是我省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要舉全省之力抓落實,先行先試求突破,促進海洋經濟與山區經濟聯動發展,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努力形成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增長極。

積極創建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圍繞構建“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的發展格局,強化各市縣合作聯動,共促示范區建設邁出更大步伐。扎實推進大宗商品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加強沿海港口資源整合,加快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和國家戰略物資儲運基地。扎實推進現代海洋產業發展,發展海洋新興產業、臨港先進制造業、海洋服務業和現代海洋漁業。扎實推進重要海島高效集約開發。

推進舟山群島新區規劃建設。立足舟山特色優勢,高標準編制新區發展規劃,啟動實施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打造國際物流島,爭取設立舟山保稅港區,加快建設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和大宗商品中轉儲運加工交易中心。著力建設現代海洋產業基地,加快培育現代海洋產業集群。著力構建群島型花園城市,加快建設休閑度假基地,切實提高海島居民生活質量。

加快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推進改革試點三年實施計劃,緊扣關鍵環節積極探索。繼續打造國家級小商品國際貿易區,加快“義烏港”和航空口岸建設。健全監管服務機制,探索建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加強品牌和營銷網絡建設。促進實體市場與網絡市場融合發展。

實施以新型城市化為主導的城鄉一體化戰略。加快發展都市區和城市群,加強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義烏都市區建設,增強省域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促進環杭州灣、溫臺沿海、浙中城市群培育。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大力培育中心鎮和小城市,實施“兩百雙千”工程。積極培育現代新型小城市。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深入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促進山區經濟轉型發展。完善政策措施,激活后發優勢,推動山區加快走上特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跨越的新路子。優化山區開發格局,制定實施山區發展規劃。推動山區人口內聚外遷。增強山區自我發展能力,大力改善山區基礎設施條件。深入實施山海協作工程。加快建設生態特色產業基地。完善扶持機制,加大對欠發達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實施重

點欠發達縣特別扶持計劃,促進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增收。完善生態補償機制,著力構筑生態屏障。

四、積極調整經濟結構 努力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夏寶龍代省長指出,要以調整經濟結構為主攻方向,強化創新驅動、內需拉動、項目帶動,扎實推進“四大建設”,推動經濟在轉型升級的基礎上實現平穩較快發展。

促進投資消費穩定增長。深入實施“三個千億”工程,狠抓一批對發展起支撐帶動作用的重點項目,推動投資結構優化和有效投資增長。加強省級產業集聚區建設,高標準構建產業投資發展平臺。引導支持企業加大產業轉型升級投資,積極面向省外浙商、世界500強、央企和其他優勢企業招商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在建、續建項目,健全綜合交通網、能源保障網、水利設施網和高速信息網。實施促進居民消費的政策,積極鼓勵文化、旅游、健身、養老、家政等服務消費。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抓好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多渠道增加農業投入,完善補貼機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深化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實施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大力興修農田水利。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完善農技推廣等公共服務體系。實施現代種業發展工程。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扶持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大專院校畢業生從事現代農業。

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結合實施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規劃,抓好技術改造“雙千工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千百十培育工程”,力爭在物聯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領域取得重點突破。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加強中小微企業扶持。大力提升塊狀經濟,深化現代產業集群示范區建設。堅決淘汰高耗能、重污染行業落后產能。

加快發展服務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新興高端服務業,推動金融、物流、會展、科技服務、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成為支柱產業。深化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加強電子商務產業扶持。深化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建設,積極培育重點企業和行業品牌。實施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放寬市場準入,完善財稅、投融資、用地、用海等政策措施。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加大科技投入,設立創新強省專項資金,促進科技資源優化配置。建立和鞏固產學研聯盟,推進重大科技專項,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和成果產業化水平。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創新體系。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品牌戰略和標準化戰略。以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統籌推進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節約環保和生態建設。深入開展“811”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行動。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建立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能源消費總量雙控管理機制,加強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強化節地節水節材,深化循環經濟試點省建設,加強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狠抓清潔水源、清潔空氣、清潔土壤專項行動。

五、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 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夏寶龍代省長指出,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深化改革開放,用創新的思維和舉措開辟發展路徑,用足用好改革試點政策,奮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浙江科學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源泉。

推動民營經濟大發展大提升。要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把省內浙商提升發展與省外浙商反哺發展結合起來,合心合力推動民營經濟新飛躍。認真貫徹國家促進非公經濟發展政策,落實支持浙商創業創新意見,破除影響民間投資的體制障礙。鼓勵企業加大實體經濟投入,堅守實業,做強主業。健全民營企業服務機構和浙商聯絡組織體系。完善減負惠企政策措施。引導企業加快制度、科技、管理創新和商務模式創新。打造浙商總部經濟基地,培育跨省跨國集團。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深化省屬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國有資本優化重組。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加快金融創新發展。著眼于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緊扣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農村金融服務不足問題,實施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和民間財富管理中心建設行動計劃,創建溫州國家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規范發展民間融資。加快建設金融集聚區、金融特色城市和金融創新示范縣(市、區),發展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組織,穩步發展小型社區類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信貸模式,提高小微企業貸款比例。加強民間融資監督管理,切實防范金融風險。

統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配套改革為主要抓手,鼓勵各市圍繞試點主題積極探索。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加快戶籍和農村社區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和退出機制。完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加快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強出口企業引導和服務,培育提升重點出口基地,擴大自主品牌產品和服務貿易出口。推進“大通關”建設。鼓勵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和重要資源進口。創新開發區管理體制和引資機制,推動引進外資結構優化。支持企業跨國收購,“走出去”設立生產基地、研發機構、營銷網絡和經貿合作區。

六、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夏寶龍代省長指出,要圍繞增進民生福祉,加快社會建設和管理創新,不懈探索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辦好順民意、解民憂、保民安的實事好事,切實讓全省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切實推動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對困難群眾、特殊群體就業援助。探索促進農民普遍增收長效機制。健全最低工資標準和養老保險待遇動態調整機制。完善扶貧開發政策,實施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計劃。完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價格補貼政策。

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快養老等社會保險擴面。深化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完善以公共租賃房為重點的城鎮住房保障政策,大力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進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

加快發展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落實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促進教育優質協調發展。加快中小學課程和教學改革。優化中小學布局和師資配備,推進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標準化。大力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加強教師培養和管理,努力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制定實施“健康浙江”發展戰略,推進全民健康行動計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加快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發展公共體育事業。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大力發展婦女、兒童和老齡事業。

大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要堅持先進文化引領,深入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和“十大計劃”,構建全省人民共有精神家園。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實施文化惠民系列工程。加快構建文化產業發展體系,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按照建設“平安浙江”的總體要求,健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長效機制,努力形成以人為本的社會管理新模式。落實完善價格調控措施,強化市場價格監管。健全農產品市場準入和質量可追溯制度,推進食品藥品安全體系建設。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好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完善群眾利益訴求表達、矛盾糾紛調解和權益保障機制,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抓好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努力營造社會安定、生活安寧的良好局面。大力支持駐浙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

夏寶龍代省長指出,民生是為政之本。我們要始終將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堅持不懈抓好各類惠民安民實事。一是在就業方面,引導和幫助30萬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城鎮零就業家庭發現一戶、援助一戶。二是在養老保障方面,新增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0萬,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參照重度殘疾人托養補助標準,對

1.2萬城鄉低保失能老人提供養老服務補貼。三是在醫療保障方面,新增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5萬;全面落實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城鄉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報銷比例達70%以上;實施殘疾幼兒搶救性康復項目。四是在保障性住房方面,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4.1萬套,其中公共租賃住房5萬套。五是在教育文化方面,全面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建設任務,90%以上的鄉鎮(街道)建成等級中心幼兒園,中小學生均營養餐標準由350元提高到750元;送1萬場戲、27萬場電影、100萬冊圖書下鄉。六是在扶貧方面,完成欠發達地區高山遠山、重點庫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偏遠海島異地搬遷6萬人以上;將扶貧標準由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提高到4600元,年內確保70%以上低收入農戶人均純收入超過4000元。七是在新農村建設方面,完成3500個村莊整治,綜合治理農村河道2000公里,建設農村聯網公路1000公里;完成農房改造建設30萬戶,其中困難家庭危房改造4.2萬戶;基本實現村村建郵站。八是在飲用水保障方面,建成81個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自動

監測站,解決200萬農村居民飲用水安全問題。九是在污染防治方面,完成60個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新增城鎮污水配套管網1500公里。十是在公共安全方面,加固病險水庫200座、海塘100公里、主要堤防150公里;實施公路安保工程1500公里;改造提升農貿市場200個;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實現零增長,并力爭有所下降。

七、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提高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夏寶龍代省長指出,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始終緊貼群眾脈搏,將人民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將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評判工作的第一標準。政府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要切實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謀福祉。新的一年,要圍繞確保完成政府各項目標任務,按照“務實、高效、公正、廉潔”的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更充分地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更自覺地規范行政權力運行,更有效地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切實擔當起推動浙江科學發展繼續走在前列的使命和責任。

著力提高行政效能。堅持求真務實精神,大力弘揚優良政風,戒貪圖安逸、要銳意進取,戒消極怠慢、要恪盡職守,戒不學無術、要善學善思,戒坐而論道、要踏實肯干,戒松散狹隘、要團結合作,戒驕浮奢侈、要心懷敬畏。在政府機關掀起“比、學、趕、創”的熱潮,努力建設品行過硬、敢為人先、勇挑重擔、朝氣蓬勃的公務員隊伍。強化效率導向,全面推行服務承諾、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等制度,減少會議文件,切實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增強公仆意識,抓好“雙服務”和“百組”基層調研活動。

積極創新政府管理。進一步完善激勵考評機制,加強政策執行和任務落實情況督查,將績效評估與行政問責、改進管理有機結合。進一步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切實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健全公共財政體系。進一步推動管理重心下移,深化擴權強縣和強鎮擴權改革。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著力完善行政決策機制,加強重要政策實施的跟蹤評估。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促進規范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著力強化行政運行監督,進一步深化政務公開,切實保障公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讓行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范文第4篇

時間:2011年10月31日 地點:貴陽

昨天下午5點集合在鄭州火車站,帶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無限的向往,踏上了開往貴州的火車,幻想著接下來的日子會帶給這生最美好的回憶。這次的考察目的是走向社會,了解祖國大好河川,了解祖國民族傳統文化。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將民族藝術與現代設計結合起來。

到達貴陽火車站已是晚上10點了,了解到貴陽火車站是建于1959年,它連接湘黔、川黔、貴昆、黔桂四大干線的客運一等站,是西南地區鐵路重要交通樞紐,猶如一只展翅雄鷹,扶搖直上藍天,下轄運轉、客運、售票、設備四個車間。貴陽位于中國西南云貴高原東部,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貴州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工業基地及商貿旅游服務中心,被譽為“高原明珠”。貴陽因位于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古代貴陽盛產竹子,以制作樂器“筑”而聞名。貴陽也是一座千百年來具有獨特人文氣息的城市。有人說,一個時代是一片樹林,城市則是這樹林中的大樹。當這片樹林在時代風云中嘩嘩作響時,貴陽,這棵云貴高原上的大樹,也正努力地吮吸著時代的養分,在歲月中枝展葉發。因貴陽森林覆蓋率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最高,又得名“林城”和“避暑之都”。獨特的夜郎文化孕育了貴陽這座依山傍水,四季如春,旖旎無限的魅力之地,作為高原腹部的中心城市,貴陽沿承不息的夜郎文化,繼往開來,在這優秀的文化基礎上,林城貴陽將以一種全新、獨美的面貌傾說這千百年來云貴大地上的事事點滴。

貴陽市位于貴州省中部,云貴高原東側,川黔、貴昆、黔貴三鐵路交點,大西南川、滇、黔、藏四省中距出??谧罱氖?。因地處山地丘陵之間,享有“山國之都”的美譽。又地方述志記有:“郡為貴山之南(山南水北為陽)因得名„„”因此即美名貴陽。

時間:2011年10月1日 地點:貴陽千戶苗寨

早上7點吃過早飯后我們帶著激動的心情向千戶苗寨出發了,經過4個小時的車程終于到達目的地。當心情從城市中的聲色繁華中解脫出來后,變陶醉在自然風景和古老的人文情懷中。乘車翻過群山,在蒼翠的蒼山下散落著一片片白墻青瓦的民居庭院大都整齊、軒昂、端莊、大方,古色古香的風景被發揮至極,使民居成為美觀大方的綜合建筑藝術的典型。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是全國最大的苗族村寨,全寨1200多戶、6000余人,苗族占99%。黎平肇興侗寨有900多戶人家、3800余人,故有“侗鄉第一寨”之稱。全寨有5個家族,每個家族有一座鼓樓,共5座鼓樓、5座花橋、5座侗戲樓,這些極富侗族建筑特點的建筑物至今保存完好。 在幾座美麗的山上,樹木成林,種類繁多,有橡樹、松樹„„數都數不清。在山上不乏許多美麗的月季、大麗菊、雞冠花。山上有一千多戶的苗族人家世代居住在這。

千戶苗寨果不其名,在美麗的山窩窩上,一大片一大片獨特的苗房,足足有一千多戶之多,你別看從山頂的房子到山腳的房子距離好象很近很近,實際上,從山頂走到山腳,要大半天哩!苗寨的房子十分美麗,房子全是用木頭做的,十分獨特。在四角的屋檐下,有幾扇木頭框成的窗戶,玻璃干凈得連里面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走進房里,雖然沒有城里那么舒適、整潔,可也毫不遜色。房子的結構十分巧妙,一間連著一間,讓人感覺十分寬敞。兩腳蹬在木地板上,一陣清脆的“咚咚”聲十分好聽。那冉冉升起的如銀的炊煙,那亙古沉默永不停息的山溪,那隨著夕陽踽踽獨行的老牛,這就是千戶苗寨。

時間:2011年10月2日 地點:貴陽黃果樹瀑布

黃果樹瀑布,位于中國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是珠江水系打邦河的支流白水河九級瀑布群中規模最大的一級瀑布,因當地一種常見的植物“黃果樹”而得名,瀑布高度

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寬101米,其中主瀑頂寬83.3米。黃果樹瀑布屬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蝕裂典型瀑布。黃果樹瀑布不只一個瀑布的存在,以它為核心,在它的上游和下游20千米的河段上,共形成了雄、奇、險、秀風格各異的瀑布18個。1999年被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

瀑布對面建有觀瀑亭,游人可在亭中觀賞洶涌澎湃的河水奔騰直洩犀牛潭。騰起水珠高90多米,在附近形成水簾,盛夏到此,暑氣全消。瀑布后絕壁上凹成一洞,稱“水簾洞”,洞深20多米,洞口常年為瀑布所遮,可在洞內窗口窺見天然水簾之勝境。 黃果樹風景名勝區以黃果樹大瀑布景區為中心,分布有石頭寨景區、天星橋景區、滴水灘瀑布景區、霸陵河峽谷三國古驛道景區、陡坡塘景區、郎宮景區等幾大獨立景區。黃果樹景區內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經省級環保部門測定每立方厘米的空氣含負氧離子2.8萬個以上)、氣候宜人(每年平均氣溫16℃左右)。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設施完善,是休閑、度假、觀光、療養、吸氧“洗肺”,追求謐靜的理想勝地。

時間:2011年10月6日 地點: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的風景將自然的、人文的特質有機融合到一處,透視后的沉重感也許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這座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時,這顆“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實的“小”,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

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后,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古城因此而得名。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邊,縣治總面積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萬,是一個以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縣。

鳳凰古城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它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環抱,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2001年12月17日,鳳凰被國務院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外圍,有風景秀麗的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地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黃絲橋古城,舉世矚目的南方長城等風景旅游區(點),以及民族風情濃郁的山江、苗人谷等苗家村寨。古城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城內石板小街,古代城樓,明清古院;城外沱江蜿蜒,河水清冽,漿聲舟影,山歌互答,好一派寧靜安詳的小城風光。

時間:2011年10月8日 地點:張家界

張家界為中國湖南省的省轄地級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屬武陵山脈腹地,為中國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1982年9月,張家界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國家第二批40處重點風景名勝區之內;1992年,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風景區、天子山風景區三大景區構成的武陵源自然風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地處武陵山脈東段,境內多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桑植縣境西北的斗蓬山海拔1890米為市境最高處。主要河流有澧水、溇水。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5.1℃,7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400毫米。枝柳鐵路縱貫境內,干線公路縱橫過境,有張家界機場。旅游景點有: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桑植縣九天洞、八大公山,永定區茅巖河漂流、天門山,慈利縣五雷山,永定區玉皇洞石窟、普光禪寺等。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紀念地有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賀龍故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省軍

區舊址等。美國好萊塢曾到張家界來拍照取景,這些照片被卡梅隆導演看上,用在了電影《阿凡達》上了。

畢業考察是我們環藝專業大三的必修課程,每年都要外出一次。今年我們去了貴州湖南這兩個城市,這次的游覽開闊的不僅是我們的眼界,更像是打通了我們應有的智慧,我相信這必定是一次有意義的旅程,也是一次收獲頗多的專項考察。它必將影響我們的一生。我們一行隨團游覽了西江千戶苗寨、黃果樹瀑布、青巖古鎮、黔靈山森林公園、鳳凰古鎮、張家界等一些地方。兩周的行程緊湊而充實,我們不僅領略了沿途的美好風光,也對當地的一些少數民族有了更形象的了解。

因地處山地丘陵之間,享有“山國之都”的美譽。又地方述志記有:“郡為貴山之南(山南水北為陽)因得名„„”因此即美名貴陽。獨特的夜郎文化孕育了貴陽這座依山傍水,四季如春,旖旎無限的魅力之地,作為高原腹部的中心城市,貴陽沿承不息的夜郎文化,繼往開來,在這優秀的文化基礎上,林城貴陽將以一種全新、獨美的面貌傾說這千百年來云貴大地上的事事點滴。

在貴州我們先去的是西江千戶苗寨,并在那里吃了午飯,名叫“千人宴”。苗寨距離省會貴陽市約260km。由十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遠近聞明的銀匠村,苗族銀飾全為手工制作,其工藝具有極高水平。西江千戶苗寨所在地形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見底的白水河穿寨而過,苗寨的主體位于河流東北側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苗族同胞在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在苗寨上游地區開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濃郁的農耕文化與優美的田園風光。由于受耕地資源的限制,生活在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這里的地形特點,在半山建造獨具特色的吊腳樓,上千戶吊腳樓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層巒疊嶂,鱗次櫛比,蔚為壯觀??疾煺撐陌嗉墸核囆g設計2班姓名:張湘苑

之后我們去了貴陽有名的黃果樹瀑布。不得不說那里的瀑布很壯觀,不愧為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白水河流經當地時河床斷落成九級瀑布,黃果樹為其中最大一級。以水勢浩大著稱。瀑布對面建有觀瀑亭,游人可在亭中觀賞洶涌澎湃的河水奔騰直洩犀牛潭。騰起水珠高90多米,在附近形成水簾,盛夏到此,暑氣全消。瀑布后絕壁上凹成一洞,稱“水簾洞”,洞深20多米,洞口常年為瀑布所遮,可在洞內窗口窺見天然水簾之勝境。 黃果樹景區內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設施完善,是休閑、度假、觀光、療養、吸氧“洗肺”,追求謐靜的理想勝地。

在貴陽待了5天左右我們便啟程去了我期待已久的地方鳳凰古城,很早就聽說鳳凰古城的夜景很美,到了夜晚河兩岸燈火輝煌,那美妙的景色令人心醉,當我看到它的那一刻便迷上了它。它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顆“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實的“小”,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古城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城內石板小街,古代城樓,明清古院;城外沱江蜿蜒,河水清冽,漿聲舟影,山歌互答,好一派寧靜安詳的小城風光。古城外圍,有風景秀麗的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地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黃絲橋古城,舉世矚目的南方長城等風景旅游區(點),以及民族風情濃郁的山江、苗人谷等苗家村寨。在這里停留了兩天的時間,直到走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有多留戀和不舍。接著我們就去了張家界,張家界為中國湖南省的省轄地級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屬武陵山脈腹地,為中國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地處武陵山脈東段,境內多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桑植縣境西北的斗蓬山海拔1890米為市境最高處。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等。

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范文第5篇

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面對極為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春夏連旱、旱澇急轉等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堅定信心,頑強拼搏,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三個突破、八個提高”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全省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達到11583.8億元,增長1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萬億元,總額達到11020億元,增長25.6%。財政總收入1645億元,增長34.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53.4億元,增長3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57.7億元,增長1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892元,分別增長13%和19.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受宏觀環境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5.2%,高于4%的調控目標。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工業主導地位不斷強化。堅定不移實施工業三年強攻計劃,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11億元,增長19.1%;全部工業占生產總值比重達48.4%,提高3.0個百分點。重大產業項目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實施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487個,產業項目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58.8%。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增加值1568億元,增長21.6%;全省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產業增加到5個,其中有色行業突破4000億元,制造業競爭力明顯提升。培育壯大龍頭骨干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總數達12家,江銅集團突破1000億元。促進工業園區集約發展,全省工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1.3萬億元,新增過百億園區12個,總數達46個。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區域創新能力由全國第22位上升到第18位,科技支撐引領作用得到更好發揮。

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穩固。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出現多年少有的好形勢。糧食總產410.56億斤,創歷史新高。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通過土地開發復墾新增耕地17.6萬畝,改造中低產田80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40萬畝。水利建設力度加大,修復重點水毀工程1.1萬余處,新增灌溉面積60多萬畝,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210萬畝。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全省規模以上加工型龍頭企業達2800家,472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500億元,直接帶動370萬農戶戶均增收2200元。

服務業加快發展。市場流通體系不斷完善,消費市場繁榮活躍,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859.4億元,農村消費品零售額598.2億元,分別增長18%和17.4%。金融業健康發展,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4322億元,增長20.3%;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類業務余額超過1萬億元,其中銀行貸款余額9302億元;企業直接融資237.5億元;政策性保險保費收入5.56億元。旅游產業發展迅速,全省旅游接待1.6億人次,增長47.8%;旅游總收入1105.93億元,增長35.2%。會展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成功舉辦了“泛珠會”、“贛臺會”、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大會等大型展會。服務外包、文化創意、中介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取得新進展。

(二)加快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建設,城鄉面貌發生新的變化。

城鎮化穩步推進。城鄉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完成市、縣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全面完成省、市、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城鎮承載能力增強,11個設區市中心城區實施500萬元以上城市建設項目1065個,新增建成區面積55平方公里。全省新增城鎮人口80萬,城鎮化率達到45.7%。城鄉人居環境繼續改善,設區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7.5%,國家園林城市達到7個,11個設區市和28個縣(市)被評為省級園林城市??h域經濟實力增強,財政總收入超1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40個,南昌縣超45億元。省級重點示范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新農村建設深入推進,農村面貌有了新的改觀。

1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德興至南昌、永修至武寧、瑞金至尋烏、上饒至武夷山、南昌至奉新、隘嶺至瑞金6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新增通車里程554公里,總里程3642公里。全省在建鐵路里程1200公里。南昌昌北國際機場擴建工程竣工通航。景德鎮500千伏洪源變電、貴溪電廠三期等一批電力項目建成投運。環鄱陽湖天然氣管網建設基本完成。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立項工作有序推進,峽江水利樞紐、浯溪口水利樞紐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山口巖水利樞紐工程基本完成。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一批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成使用。

(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深入推進,生態優勢鞏固提升。

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成效顯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實施方案確定的405個重大項目已啟動建設300多個,累計完成投資近5000億元。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新增造林面積389萬畝。全省81個縣(市)新建配套污水處理管網1240公里,第二批30個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啟動建設。在3萬個自然村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建成鄉鎮垃圾填埋場2350個。積極開展市、縣、鄉、村四級生態示范創建活動,創建國家級生態鎮40個、生態村9個。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扎實開展,20個工業園區成為首批省級生態工業園區。

生態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钝蛾柡^綜合治理規劃》獲得國家批復,“五河一湖”水污染治理等環境綜合整治深入推進,全面清理了“五河”源頭及其干流、鄱陽湖濱湖和東江源頭污染企業。強化項目節能環保審查,嚴把“兩高一資”項目準入關。投入1.35億元對“五河”和東江源地區進行生態補償試點,開展了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補償試點。實施了鄱陽湖南岸片血吸蟲病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

節能減排扎實推進。啟動實施了“千萬噸標煤工業節能工程”和“百千萬企業節能行動”,拆除了112家企業落后設備。完成13臺12.5萬千瓦機組關閉工作。在南昌、新余、萍鄉等市開展了低碳城市、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等一系列改革試點。全省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80.6%,11個設區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全部在二級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1%,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3%,有效控制了氮氧化物排放。

(四)深入推進改革開放,體制機制活力明顯增強。

重點領域改革繼續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成果不斷鞏固,省建工集團股權多元化改革基本完成,江中集團、江鎢控股集團等改組改制有序推進。非工口七個系統1771戶國有企業完成改制,安置在職職工34.6萬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扎實推進,全省1790個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累計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央項目1200個,4所公立醫院開展了取消藥品加成試點,啟動了12所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林權制度配套改革不斷完善,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穩步推進,3萬多職工得到妥善安置。財稅體制改革步伐加快,在13個縣(市、區)推行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試點,所有設區市啟動了公務卡改革;清理財政專戶8846個,撤并率達51.2%,財政資金安全管理得到加強。

擴大開放取得新進展。全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0.59億美元,增長18.8%。實際引進省外單項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2579億元,增長33.8%。外貿出口增勢強勁,出口總額突破200億美元,達到218.81億美元,增長63.1%。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分別達到37.3%和17.6%。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實現營業額15.85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2.8億美元,分別增長51.9%和31.5%。在中西部地區率先建成并上線運行電子口岸實體平臺,開通了九江港至韓國仁川港直達始發貨運班輪、上饒至寧波鐵海聯運“五定班列”,大幅加密了贛臺航班,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批國家級出口加工區,新增國際友好城市5對。

非公有制經濟持續發展。全省非公經濟完成增加值6393.2億元、上繳稅金941.13億元,分別增長13.6%和33%。民間投資增長35.8%,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87.9%。全省私營企業總數達到19.4萬戶,個體工商戶115.37萬戶,分別增長14.2%和15.2%。

(五)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民生工程66件實事全面完成。全省城鎮新增就業52.66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5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85.8%。新增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2.6億元,扶持帶動就業36.1萬人次。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所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初步建成,保障了城鄉低保對象和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城鎮醫保政策標準全省統一。新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32.6萬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16萬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8萬戶。啟動了新一輪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完成深山區、庫區、地

2 質災害頻發區貧困群眾移民搬遷50829人,8個民族鄉群眾收入和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解決了220萬農村居民和30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財政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實現中央下達我省15.1%的目標,教育總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校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98.33%,普通本??圃谛I?2.9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75.7萬人。醫療衛生保障能力增強,提高了城鎮居民醫保、城鎮職工醫保和新農合標準,對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實行免費救治,啟動了困難尿毒癥患者免費血透救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全面覆蓋縣、鄉、村,群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成功舉辦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計生工作實現“一升三降”目標。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切實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面推行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集中開展了一系列嚴打整治專項行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大力弘揚社會正氣,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英雄模范褒獎辦法》。其他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

一年來,政府自身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深入推進。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實施意見》,依法行政納入市縣政府考核評價體系。向省人大常委會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0件,出臺省政府規章8件,完成了112件省政府規章以及現行有效規范性文件的清理。組織開展了全省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加強了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執法行為進一步規范。服務效能明顯提升?;拘纬闪耸?、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體系,方便了企業和群眾辦事。建成覆蓋全省的網上審批系統,全年完成網上審批90多萬項,對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進行了清理,審批效率明顯提高。在全省開展了發展提升年活動,設立1.3萬個監測點對各職能部門實行效能實時監測,深入開展“百千萬”內設機構測評,效能建設取得新成效。行政監督不斷強化。全省行政權力網上運行暨統一電子監察平臺開通運行,風險崗位廉能管理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力度加大,主動公開政府信息97萬多條,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得到提高。扎實推進公共資源陽光交易,啟動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網上交易,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站)共承接交易項目3.5萬多項,成交金額1900多億元,公共資源交易更加公開透明。廉政建設力度加大。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反腐倡廉的各項決策部署,懲防體系不斷完善,認真開展工程領域、公務用車、“小金庫”等專項治理,嚴肅查處了一批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依紀依法查辦了一批違紀違法腐敗案件。

各位代表,一年來的成績和進步來之不易,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同心同德、開拓奮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和歷任老領導、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贛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駐贛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江西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內外友好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全省經濟總量偏小,城鄉居民收入偏低,發展不足仍然是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產業層次整體不高,發展不平衡,統籌發展還有大量工作要做。資源和環境約束增強,生產成本上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還很繁重。改善民生方面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仍然較多,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面臨許多新課題。一些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意識還不強,執行能力和工作作風還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政府領導科學發展的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2年的工作任務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我們既面臨嚴峻挑戰,也面臨難得機遇。從不利因素看,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在短期內難以消除,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明顯抬頭,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國內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比較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和物價上漲雙重壓力并存,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節能減排形勢嚴峻。我省經濟也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能源資源約束增強、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等問題,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難度加大。從有利條件看,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沒有改變,國內外產業轉移步伐加快,有利于擴大開放。今年中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總基調是穩中求進,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有利于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我省近幾年3萬多億固定資產投入集聚的巨大能量

3 正加速釋放,國家支持中西部地區和革命老區發展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先行先試的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顯現,有利于培育發展新優勢??傮w看,我國經濟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省正處在可以大有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搶抓機遇,開拓進取、攻堅克難,全力推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2012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奮斗目標,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龍頭,堅持把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優生態、惠民生、促和諧更好結合起來,增強發展動力,調整經濟結構,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生態環境,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16%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外貿出口力爭增長5%以上,城鎮化率提高1.7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2%,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1%,氮氧化物排放量實現零增長。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突出“核心是發展”,強力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充分發揮省會城市要素集聚、經濟帶動、城市輻射、改革示范作用,鼓勵支持南昌創新體制機制,拓展發展空間,壯大經濟規模,努力培育一批千億產業集群、百億企業方陣,著力打造帶動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充分利用152公里長江岸線資源,推進九江沿江開放開發,抓緊修編和完善沿江開發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重點抓好沿江“十大產業工程”和“十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努力使之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新引擎。加快昌九工業走廊發展,把南昌核心增長極和九江沿江產業帶緊密聯系起來,昂起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產業經濟發展的“龍頭”,向南延伸連接吉泰走廊,并與贛南中央蘇區振興相銜接,兩翼沿滬昆線展開,著力構筑“龍頭昂起、兩翼齊飛、蘇區振興、綠色崛起”的區域發展格局。鼓勵支持其他設區市打造區域重要經濟增長極,構建多極支撐、多元發展格局。進一步強化與長珠閩地區的產業對接合作,加強與海西經濟區、武漢都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等區域的聯系互動,主動融入國家區域發展大格局。

強化“特色是生態”,著力提升生態文明水平。圍繞建設秀美江西,深化和拓展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造林235萬畝以上。提高工業園區生態建設水平,全面開工建設第三批37個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新增200個集鎮、2萬個自然村實施垃圾無害化處理。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啟動實施重點工業企業污染源治理工程,繼續開展環境保護專項整治行動,抓好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強化環境監測、預警和應急能力建設。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實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嚴把項目準入能評環評關,抓好工業、交通、建筑和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著力實施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抓好脫硫脫硝設施建設和運行。

圍繞“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路子”,積極開展先行先試。大力發展低碳與生態經濟,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抓緊出臺全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及實施細則,建立有利于促進主體功能區形成的績效考評體系,引導各地科學發展。積極探索市場化生態補償模式,啟動濕地生態補償試點,力爭林權、水權、碳匯、排污權等資源環境產權交易試點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先導示范區建設,支持共青城建設成為經濟文明與生態文明、社會文明有機統一的示范區,支持新余加快建設新能源科技示范城,鼓勵基礎條件較好的其他縣(市、區)創建示范區。

(二)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突出抓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深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及延伸規劃,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綠色照明、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出臺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引導資金管理辦法,抓緊建立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完善用地用電、環評審批、銀企合作、財稅支持等政策措施。加大重大項目協調推進力度,著力抓好景德鎮直升機、南昌航空城、上饒太陽能科技產品擴建、

4 吉安通訊終端和LED產品、宜春鋰電新能源、萍鄉高科技陶瓷,以及贛州鎢和稀土、鷹潭銅、新余鎳材料精深加工等14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建設。

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重點推進有色、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江銅集團10萬噸銅板帶、江鈴汽車30萬臺整車、九江千萬噸油品質量提升和千萬噸優質鋼鐵基地等200個重大項目建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支持龍頭優勢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合資合作、改造上市等多種途徑做大做強,力爭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達到16家,過500億元企業3家。大力支持中小微型企業成長,加快發展一批有獨特競爭力的“專、優、特、精”中小微型企業。

著力打造特色工業園區。完善園區產業協作配套,促進園區項目集聚、產業集群、形成特色。依托比較優勢培育特色產業基地,重點推進2-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特色基地、2個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或配套基地建設,加快推進銅、有機硅、新能源汽車及配套產業等國家級產業基地建設。組織具備條件的產業基地申報國家級產業示范基地,支持有條件的園區擴區升級。切實為工業園區發展提供良好的產業孵化、技術支持等服務,努力解決用工難、融資難等問題,著力提高工業園區單位面積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力爭新增10個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工業園區。

切實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著力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實施好鄱陽湖科考、民用直升機、手機視頻、納米纖維等重大科技專項,著力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能力。建設10個生態科技示范基地。積極創建國家級鎢和稀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積極引進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研發團隊。深入推進質量興省戰略,加快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

(三)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城鎮化,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切實抓好農業發展。毫不放松糧食生產,力爭糧食總產穩定在410億斤以上。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生產,著力打響“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認真做好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和永久性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深入實施造地增糧富民工程,建設160萬畝高標準農田。繼續抓好鄱陽湖二期防洪工程、“五河”重點段治理、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水利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力爭全省新增規模以上加工型龍頭企業300家,主要農產品深加工率達到33%。著力抓好5個國家級、30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贛西苗木花卉走廊,大力發展高產油茶、速生豐產林、森林旅游等林業經濟。

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新選擇8000個左右村點,推進新農村建設,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園。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為基礎的特色產業,力爭60%以上的新農村建設點形成“一村一品”,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抓好村鎮規劃布局,加快推進村鎮聯動和村落連片整治建設,完善公共服務設施,著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按照“地域相近、產業相同、利益共享、規模適度、群眾自愿”的原則,建設農村新型社區,創新農村民主管理機制,促進鄉風文明。

加快推進城鎮化。強化規劃引領作用,進一步完善全省城鎮空間布局。以產業集群和人口集聚為重點,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堅持改造舊城與建設新城相結合,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城市管理模式,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大力開展園林城市、生態城市、森林城市和文明城鎮創建,提高城市發展質量和品位。繼續抓好省級重點示范鎮建設。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逐步實現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逐步放開省域內戶口遷移政策,把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村人口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實施擴權強縣、興鄉強鎮試點改革,深化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激發縣域經濟發展的活力,力爭財政總收入超1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50個。

(四)大力推進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

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業。重點抓好南昌雨潤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贛西萬商紅物流中心、贛中吉安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華東國際汽車綜合貿易中心等商貿物流項目建設,力爭當年完成投資80億元。繼續組織企業開展江西商品全國行活動,進一步拓展省外市場。支持景德鎮實施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選擇10個縣(市、區)開展城鎮新區商業建設試點。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開展農家店聯合采購、統一配送試點,擴大農超對接和直供直銷規模,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新型商業模式。完善鼓勵消費政策,加強市場監管,努力保持物價基本穩定,改善城鄉消費環境。

5 加快發展金融保險業。積極做大金融規模,鼓勵國內外各類金融機構來贛設立分支機構、第二總部和后臺服務中心,支持地方金融機構發展壯大,有序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優化信貸結構,防范金融風險,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建設項目、低碳綠色產業、小微型企業和“三農”的信貸支持力度,力爭全年新增貸款1400億元。積極擴大直接融資,培育上市資源,支持省內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境外上市融資。進一步擴大保險業的覆蓋范圍,支持農業保險、出口信用保險、責任保險等加快發展。

加快發展旅游產業。努力建設紅色旅游強省、生態旅游名省、旅游產業大省。提升旅游基礎設施配套功能,重點推進全省紅色旅游二期、上饒市旅游集散中心、明月山旅游基礎設施二期、中信廬山西海啟動區、武功山旅游綜合開發、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等旅游項目建設。大力支持龍虎山、景德鎮、婺源等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支持井岡山、鄱陽湖、黃崗山等申報世界遺產。深入發展紅色旅游,推進中央蘇區紅色旅游整體開發。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溫泉度假旅游,支持婺源建設國家鄉村旅游度假實驗區。推進精品旅游線路整合,加快旅游區域橫向聯合。加強市場開發,著力打響“江西風景獨好”形象品牌。力爭旅游接待超過1.9億人次,總收入超過1300億元。

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堅持“分類指導、市場驅動、創新發展、開放合作”的原則,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知識產權、檢驗檢測、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技術、地理信息、電子商務、生物技術等領域的高技術服務。大力推進寬帶互聯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智慧工程、“三網融合”等建設,提高經濟社會信息化服務水平。積極發展會展經濟、總部經濟、服務外包等其他新興服務業。

(五)大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抓好重大交通項目建設。開工建設九景衢、岳陽至吉安等鐵路,續建向莆、衡茶吉、杭南長等6個項目。開工建設昌樟高速改擴建、昌九高速(通遠段)改擴建、尋烏至全南、宜春至萬載等6條高速公路,續建撫吉、廈坪至睦村等5個項目,建成吉安至蓮花、奉新至銅鼓等6條高速公路,力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4000公里。力爭開工建設上饒三清山機場、改擴建贛州黃金機場和井岡山機場,續建宜春明月山機場。開工建設贛江永泰航電樞紐、南昌集裝箱碼頭擴能等項目,續建南昌至湖口二級航道整治、石虎塘航電樞紐工程等項目。

抓好重大能源項目建設。開工建設華能安源電廠2臺66萬千瓦機組、黃金埠電廠二期2臺100萬千瓦機組、撫州電廠2臺100萬千瓦機組、神華國華九江煤炭儲備(中轉)發電一體化、井岡山水電等項目;續建洪屏抽水蓄能電站,繼續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建成“上大壓小”國電九江電廠、貴溪電廠各一臺60萬千瓦機組和一批生物質發電、風力發電等項目。力爭全省新增電力裝機130萬千瓦,統調電力裝機超過1500萬千瓦。加快推進省天然氣管網一期支線、二期工程和城市天然氣管網工程建設,力爭管道天然氣利用量達到10億立方米。

抓好重點水利設施項目建設。繼續推進峽江水利樞紐、浯溪口水利樞紐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力爭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盡早獲得國家批復并開工建設,繼續做好新余白梅水利樞紐工程、廖坊水利樞紐灌區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六)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鞏固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推進江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鳳凰光學集團等股權多元化改革,推進江西鋼鐵集團重組,抓好非工口七個系統國有企業改革的掃尾工作,積極開展廠辦大集體企業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基本藥物制度實現行政村衛生室全覆蓋,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落實鄉村醫生補助和保障政策。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進一步完善林業產權制度,健全采伐管理、林權交易、抵押貸款、森林保險、科技服務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力爭年底前完成國有林場改革。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穩步推進財政預算決算公開,加強政府性融資平臺管理,創新稅收征管和金融服務模式。積極推進省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繼續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入推進其他各項改革。

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更加注重招商選資,突出產業鏈招商。重點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主動對接海內外產業轉移,瞄準國內外有實力的大公司、大企業、大集團,開展有針對性的定向產業招商。力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6億美元,引進省外單項投資5000

6 萬元以上項目資金3000億元。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深度開發傳統市場,著力擴大新興市場,積極拓展東盟等自由貿易區市場,支持幫扶重點出口企業擴大出口。支持上饒茶葉出口基地建設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優化外貿出口商品結構,提升外貿出口效益和水平。積極穩妥實施“走出去”,力爭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增長15%。加強開放平臺建設,繼續推進安全高效的口岸大通關體系建設,加快井岡山出口加工區建設,積極推進設立九江保稅港區申報工作。

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進一步完善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支持有創業愿望的各類人才發展實體經濟,積極引導各類資本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濃厚氛圍,激發全民創業的積極性,促進符合產業政策的實體經濟快速發展。放寬市場準入,減少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的限制,為各類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環境。加大對小微型企業的指導和支持服務力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保護非公經濟合法權益,促進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七)大力推進民生工程,為人民群眾多辦實事好事。

深入實施民生工程?;I集財政性資金500億元,集中辦好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70件實事。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力爭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免費培訓省內工業園區員工30萬人,新增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8億元。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提高全省最低工資標準,建立健全職工工資、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低保標準的正常調整機制。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城市低保、農村低保、城鎮“三無”特困群眾月平均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350元、170元和400元,農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每年2640元和2160元。增強醫療保障能力,提高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資助困難企業職工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繼續實行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免費救治,全面實施困難尿毒癥患者免費血透救治和重度聾兒實施人工耳蝸植入康復救治,為20萬殘疾人提供康復救助與服務。大力推進血防工程。設立省級婦女兒童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實施一批新的婦女兒童民生項目。提高城鄉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始終不渝地把改善民生作為政府的重大責任,千方百計讓人民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

扎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調控房地產市場的各項政策措施,促進房地產業規范有序健康發展。實行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公租住房“三房合

一、租售并舉”,以公租住房為重點,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確保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3.1萬套,力爭30萬套,建成18.22萬套以上,完成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8萬戶。完善保障性住房資格認定制度,真正做到公開公平公正。通過不懈努力,切實履行好政府對人民群眾“住有所居”的莊嚴承諾。

大力推進中央蘇區振興和扶貧開發。爭取國家出臺支持中央蘇區加快發展的政策,加快編制中央蘇區振興規劃,對中央蘇區發展振興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給予特殊支持。省財政新增安排3億元,統籌相關扶貧資金,連續10年支持中央蘇區縣和連片特困縣發展,力爭2-3年內取得明顯進展。啟動實施國家和省級連片特困地區25個縣的扶貧攻堅,扶持3400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組織好省直單位定點扶貧,積極開展行業扶貧,鼓勵支持社會扶貧。繼續做好深山庫區移民扶貧搬遷工作,大力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建設,完成地質災害避災移民搬遷6萬人。支持民族鄉經濟社會發展。切實做好援疆工作和其他對口支援工作。

(八)大力推進社會事業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大力推進均衡化義務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更加重視職業教育,著力提升高等教育,辦好特殊教育。重點抓好40個城鎮新區教育園區、400所幼兒園、2000個標準化中小學校、40個中職示范學校、2-3所高水平大學或特色大學建設。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組織實施教育改革試點項目,基本化解公辦高校債務。進一步強化教育投入保障,確保財政教育支出占當年財政支出比重達到16%。

抓好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把加強文化建設與促發展、惠民生更好地結合起來,建設文化強省。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基礎文化設施提升工程和基層文物保護工程,加快推進村(場)廣播電視工程和農家書屋建設,創新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大力繁榮文化市場,鼓勵各類藝術團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7 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文化館(站)等繼續向群眾免費開放,實施“數字圖書館推廣計劃”。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抓好江西出版產業基地、江西新華發行集團文化城、南昌華夏藝術谷、景德鎮陶瓷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基地、萍鄉安源錦繡城、中國共青動漫城等文化產業基地建設,加快推進文化傳媒、出版發行、創意陶瓷、動漫、演藝等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積極發展公共體育事業,大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辦好江西省第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

抓好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加強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免費為城鄉居民提供11項公共衛生服務。抓好重大疾病防治和婦幼保健工作,提高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大力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加強食品藥品監管,保障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切實做好人口計生工作,繼續完善和落實各項計劃生育獎勵政策,擴大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試點,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總體要求,加快構建政府、企業、社區組織、社會團體和公民聯動協作的社會管理機制,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建立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深入細致排查化解社會矛盾,妥善解決群眾合法合理訴求。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和社會誠信建設,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完善社會公共安全體系,推進視頻監控系統聯網建設及運用,加強虛擬社會現實化管理,抓好社會管理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政府部門監管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完善雙擁工作機制,加強國防教育,支持國防后備力量建設。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2012年的目標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將以改革創新精神,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更好地履行政府職責。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嚴格按法定程序、法定權限行使職權。加強制度建設,區分輕重緩急,加快推進重點領域政府立法。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機制,提高考核實效性。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堅持精簡高效,推進效能政府建設。以轉變作風、提高效能為重點,全面開展集中整治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突出問題活動。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抓好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結果的落實。完善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大力推進和規范網上審批,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堅持務實為民,推進服務政府建設。深入基層了解實情,深入群眾體察民情,真心實意為基層和群眾排憂解難。進一步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體系,規范服務中心運行模式,提高“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服務”水平,力爭實現“進一道門、辦全部事”。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為人民群眾提供更便利的政務信息服務。堅持標本兼治,推進廉潔政府建設。進一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從源頭上預防腐敗。深入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強化權力制約和監督。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遵守廉政準則,切實做到清正廉潔。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依法依紀嚴懲腐敗分子。積極開展專項治理,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讓人民群眾更加滿意。

各位代表,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信心、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推進科學發展、加快綠色崛起,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附件:《政府工作報告》注釋

1.三個突破、八個提高: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工作目標。“三個突破”即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萬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150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力爭突破1000億元。“八個提高”即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產業項目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主要農產品深加工比重,提高城鎮化率,提高節能減排水平。

2.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主攻10個優勢高新技術產業,培育100個創新型企業,實施100項重大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項目,建設10個國家級研發平臺,打造10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特色基地,組建100個優勢科技創新團隊。

8 3.泛珠會:第七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 4.贛臺會:第九屆贛臺經貿合作研討會。

5.“兩高一資”項目:高耗能、高污染和消耗資源性項目。

6.五定班列:在主要城市、港口、口岸間鐵路干線上組織開行的“定點(裝車地點)、定線(固定運行線)、定車次、定時(固定到發時間)、定價(運輸價格)”的快速貨物列車,包括集裝箱“五定”班列和普通貨物“五定”班列兩種形式。

7.一升三降:出生政策符合率上升和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人口性別比降低。出生政策符合率是指一年中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出生人數占出生總人數的比例。

8.“百千萬”內設機構測評:在全省各級政府部門和單位中,選擇若干個具有執法權、審批權和管理權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內設處(科、股)室或二級單位作為測評對象,其中省級100個、市級1000個、縣級10000個,對其履行職責、工作效能及服務態度等情況進行測評。

9.“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通過連鎖經營、統一配送的形式,建立和改造現有農村商業網點,逐步形成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商業流通網絡。

10.“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新型商業模式:通過互聯網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企業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廠商通過現代物流渠道將產品快捷安全送抵客戶的一種商業模式。

11.三網融合: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通信網的相互滲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為統一的信息通信網絡。

12.上大壓?。涸诖箅娋W覆蓋范圍內逐步關停單機容量5萬千瓦以下的常規火電機組,運行滿20年、單機10萬千瓦以下的常規火電機組,設計壽命服役期滿、單機20萬千瓦以下的機組,以及未達到環保排放標準的各類機組;同時,新上一批發電效率高、符合環保要求的大機組。

13.沿江“十大產業工程”和“十大基礎設施工程”:“十大產業工程”即1000萬噸油品質量升級改造項目、1000萬噸優質鋼鐵項目、1000萬噸旋窯水泥項目、5.3GW多晶硅鑄錠切片項目、40萬噸鉛鋅冶煉項目、25萬噸多元金屬鎳粒項目、30萬噸鎳鉻合金項目、33萬噸粘膠纖維項目、40萬噸化纖項目、300萬噸理文造紙項目。“十大基礎設施工程”即九江繞城高速、都昌至星子高速、彭澤核電站、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九江電廠兩臺60萬千瓦“上大壓小”機組項目、神華集團6臺100萬千瓦和1000萬噸煤電一體化項目、九江城西港區鐵路專用線工程、湖口金砂灣工業園區鐵路專用線工程、彭湖港區公用碼頭工程、赤碼港區公用碼頭工程。

14.綠色礦山: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礦山,達到資源利用節約集約化、開采方式科學化、生產工藝環?;?、企業管理規范化、閉礦區生態化的有關標準和要求。

15.城鎮“三無”特困群眾: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撫養義務人或撫養義務人無撫養能力的城鎮居民。

16.三房合

一、租售并舉:從2012年開始,全面推行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三房合一”,停止新建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實行統籌建設、并軌運行。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房對象統一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范圍。按照先租后售、租售并舉、自愿購買、有限產權、規范管理的原則,已承租公共租賃住房一定期限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可自愿申請購買其承租的公共租賃住房有限產權。

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范文第6篇

**人民法庭轄**鎮、孝南開發區、朱湖農場、東山頭養殖場,轄區人口近10萬。法庭現有干警3名,其中審判員2名。今年,全庭干警始終牢記司法為民的宗旨和“公正與效率”主題,自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勤奮工作,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為轄區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突出貢獻,被區委政法委表彰為政法工作先進單位。我們的做法是:

一、倡廉興學,造就一支過硬的法官隊伍

法庭建設,干警素質是關鍵。一支公正、廉潔、高效的法官隊伍是一切工作的基礎,為此我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保壘作用,面對紛繁復雜的現實環境,從抓思想教育入手,加強內部管理,努力提高干警素質,注重調動全體干警的積極性。造就了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熟練、清正廉潔、作風過硬的法官隊伍,為圓滿完成各項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素質的提高自然不是一日之功,我庭始終把強素質當作一項根本性的工作來抓。堅持學習制度、學習有計劃、有目標、有重點。把政治理論學習和專業知識學習相結合,既注重打牢干警的政治基礎,又努力提高干警的專業素質,采取自學與集中輔導相結合的辦法和點名、登記、抽查、評比等措施,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等媒體手段,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全體干警自覺苦練基本功。法庭整體素質和辦案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全年所辦案件無一起發回重審、再審,無一例纏訴,無一件冤案錯案。目前,干警全部取得了法學本科文憑,其中一人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

“廉潔、團結、奉獻”,我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下發的“約法三章”,最高人民法

院下發的“法院干警工作手冊”等規定不僅人手一冊,還牢記于心,警示教育更是常抓不懈,黨支部注重引導干警正確認識四個關系:一是廉政與樹立形象的關系,強調法院形象重要性,激勵大家增強工作責任感、集體榮譽感,自覺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二是廉政與艱苦奮斗的關系,教育大家以苦為樂,以廉為榮,自覺在艱苦環境中磨煉,陶冶情操,扎根基層,無私奉獻;三是廉政與勤政的關系,明確廉政必須勤政,勤政才能更好地為民服務,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四是廉政與公正司法的關系,明確公正辦案是法院廉政的重點,是司法為民的中心環節,教育深入扎實,效果非常明顯,形成了法庭干警人人講政治,廉政自律,講團結服從大局,講奉獻不計得失的良好局面。一次庭長**興無帶領干警赴陜西執行一起財產權屬糾紛案件,在有人盯哨,住地窗戶玻璃被砸、恐嚇電話不斷的情況下,辦案人員頂住了壓力,做了大量的調查取證工作,終于將全部38萬元標的款執行到位交給了當事人。事后當事人幾次堅持要請辛苦了的干警吃飯,以示謝意,都被拒絕了,后當事人又買了名煙名酒,送到**興無庭長家中,也被拒絕。這樣的事不勝枚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了嚴于律己的排頭兵,法庭干警廉潔、奉獻蔚然成風,據不完全統計,近年法庭干警拒吃請1000余人次,拒收現金禮品上萬元。

二、嚴格執法,公道正派贏得民心

**法庭始終堅持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把人民滿意作為工作的標準,始終落實“四個一樣”的便于措施,即生人熟人一樣親切;訴訟與咨詢一樣熱情接待;忙時閉時一樣認真負責;案件難易一樣重視。干警個個嚴格執法,敢挑重

擔,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用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理解和贊譽。

在受理上海一家公司訴轄區一家企業合同糾紛案中,被告是當地的骨干企業,利稅大戶,還沒開庭,各種干涉阻力就出現了,地方政府也出面了,甚至有人向辦案干警發出威脅,原告心也不安,但法庭干警沒有受外界所干撓,庭長**興無頂住壓力,親自主審此案,他快立、快審、快執,及時采取保全措施,依法凍結被告存款,一個多月便將10萬元標的款執行到位,拿到標的款的當事人,一連說了幾個沒想到:“沒想到案件辦得這么快,沒想到**法庭如此公道,沒想到法庭干警如此廉潔。”

法院工作有其特殊性,社會環境也在不斷變化,我庭能與時俱進,不斷總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提高辦案質量,**法庭對案件一月一報結一歸檔,一月一評查一整改,實行辦案倒時制、回訪制、案件跟蹤監督制,法律文書展評制等方法,對執行工作他們打破常規,采取突擊執行、限時執行、交叉執行、指定執行等方法,有力地促進了辦案效率和案件質量的提高。

三、熱情服務,為轄區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我庭始終將人民利益牢記于心,以維護一方穩定為己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化解人民內部矛盾與糾紛,積極創造穩定、和諧、有序、文明的社會環境,變等案上門為主動服務,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開展法律宣傳咨詢活動,2010年為廠長、經理、村民舉辦法制講座12期,參加400余人,與企業和基層調解組織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聯系及時通報情況,以便調解糾紛,及時為企業負責人提出司法建議,釋疑解惑涉法問題,幫助提高管理水平。

我庭還將職責重心放在運用審判職能化解民間糾紛、維護轄區穩定上,承辦案件堅持以調解為主、調判結合的原則,抓住訴前調解、庭審前調解、審理中調解、執行中和解四個環節,充分依靠基層組織,發揮他們人熟地熟的優勢,樹立“熱心、耐心、細心、誠心”的思想,力所能及地為群眾排憂解難,善于敏銳地察覺并高度重視案件中存在的不安定因素和可能激化矛盾的苗頭,不懼難,細分析,找出焦點和癥結,及時采取對策,千方百計緩和矛盾,從而圓滿解決糾紛。2010年就為貧困當事人依法減免訴訟費100件次近萬元。為維護轄區穩定、促進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我庭受理的一起鄰里宅基地糾紛案中,雙方當事人是堂兄弟,為房間一條通路鬧了多年摩擦,村委會、鎮政府、親戚朋友多次做工作都沒有徹底解決好,一次又鬧起來的堂哥懷揣菜刀,楊言要和堂弟拼個魚死網破,雖然案子剛受理,法庭從電話中了解情況后,庭長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立即帶領干警趕赴現場,分別勸開二人做工作,給二人講法律、講政策、講親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害,同時走訪群眾,收集證據,勘驗現場,秉公調解,經過耐心教育,在法庭工作人員的主持下,雙方終于達成調解協議,最終使兄弟倆的手握到了一起。累到半夜的干警們雖然沒吃上晚飯,但看到兄弟倆能化干戈為玉帛,心里都很滿足。

上一篇:畫室的助教工作內容范文下一篇:基層黨組織整改清單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