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區農業工作要點范文

2024-03-09

區農業工作要點范文第1篇

根據文件要求,為切實做好迎接全市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績效考核的準備工作,現將我局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商品工作情況自評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建立部門協調機制

按照區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的安排和部署,我局主要負責建立健全侵權假冒商品無害化處理機制。為切實做好該項工作,我局于年初組織召開了專題會議,及時成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一名副局長具體分工負責抓落實,確定具體負責科室和聯絡人,確保此項工作落到實處。同時為確保信息渠道暢通,更好的掌握各相關部門假冒偽劣商品的收繳情況,并指導假冒偽劣商品環境無害化銷毀工作,我局還分別與質監、農林、食藥監和文廣新等部門建立了信息互通平臺,形成了聯動機制,各相關部門之間定期通報假冒偽劣商品的收繳和銷毀工作情況。

二、科學指導假冒偽劣商品環境無害化銷毀工作

假冒偽劣商品環境無害化銷毀工作具有“種類繁多、涉及面廣、處置難度大”等幾方面的特點,今年以來,為更好地做好此項工作,我局在進一步加強與收繳部門信息互通的基礎上,還通過現場查看,對具有環境無害化銷毀能力的單位進行例行監督檢查。此外,我局還加強了對假冒偽劣商品環境無害化銷毀工作的后期監督工作,確保每一批次銷毀工作均能嚴格按照環保要求進行處置,全年未出現一起因假冒偽劣商品銷毀而引發的次生環境污染事故和糾紛。

三、健全聯動機制,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

區農業工作要點范文第2篇

全部按期辦結,且辦結率和滿意率都達100?,F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建立健全信訪工作領導責任制

農業局領導班子十分重視來信來訪工作,建立了“一把手”全面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科室各負其責的信訪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了上下聯動的責任體系。并按照職責分工,明確具體責任,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齊抓共管局面,有效地保證了信訪工作責任制的全面實施。一是主要領導親自抓信訪工作。局黨組書、局長朱良水同志多次主持召開信訪工作協調會,部署信訪工作,閱批群眾來信,接待群眾來訪,并親自調查研究,親自督促檢查。二是辦公室負責管理信訪工作。辦公室對群眾來信來訪具體負責,積極協調,妥善處理,并經常督促各科室具體工作人員,深入基層,到農民家里,聽取群眾意見,協調多方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如,杭州農茂食品有限公司等三位承包戶舉報的硫酸鉀型復合肥肥害事件。經我局、蕭山區農業局和杭州市農業局關執法人員共同現場踏看、取樣,并邀請省、市土壤肥料和栽培專家進行現場鑒定后,多次召集肥料廠商、經營商、種植大戶協商,為農戶追回損失10萬元。我們組織有關工作人員與相關生產廠商和經營商進行協調處理,及時解決了農戶上訪問題。三是層層落實責任,抓好信訪工作。農業局負責涉及農、林、水、畜、等多方面的信訪工作,我們都能自覺按照職能分工,認真落實歸口業務,努力做好信訪工作,做到了問題不上交、矛盾不推諉。

二、整體聯動,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當前,“三農”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熱點、難點問題多,信訪工作面臨的矛盾較為集中,困難也很大,僅靠一個部門是難以做到的。為此,我們對內充分發揮各業務的作用,對外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共同做好農民群眾的信訪工作。

一是建立部門內部工作聯動機制。我們建立了信訪首問負責制,對首問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如涉及本科室(單位)業務范圍的信訪問題,一定要熱情接待,全程處理;如是不涉及本科室(單位)業務范圍的信訪問題,則必須負責將其轉到對應的街道及有關部門去處理。

二是建立部門之間信訪工作聯動機制。對外,我們積極爭取相關部門對農民群眾信訪工作的支持,切實解決一些涉及面廣的重大、疑難、群體信訪案件。如,東江圍墾承包大戶XXX等24位農戶來訪,東江圍墾有近378畝農作物遭受“飛雁牌”過磷酸鈣肥害事件,要求農業主管部門幫助協商解決。為此,我們會同XX區農業局、XX街道農業科、富民綠色農業公司、XX墾種場、各種植大戶、肥料經銷商等相關人員多次進行現場調查、鑒定、協商補償等,最終補償給受害農民救災款每畝200元,總計7.56萬元。及時處理了農民反映的問題,避免了他們重復上訪,維護了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

三、認真負責,穩妥處理群眾來信來訪

對群眾來信,我們著重把好三個關:一是呈報閱批關。重要信件同時呈報領導閱批,盡快落實,特別是聯名信,由局領導直接包案。二是案件處結關。初信抓“快辦”,做到一次性處結,避免重信和上訪,重復信抓“細辦”,找準癥結,分析信訪人員提出的要求是否有合理成分,做到有理有據,明確答復。三是答復口徑關。有些來信反映的問題比較復雜敏感,我們在答復時注意把握分寸,前后連貫,口徑統一,實行專人負責、專人專辦、跟蹤管理,一經形成明確意見,必須不折不扣貫徹落實。

對群眾來訪,我們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熱心接待。對上訪人員做到一把椅子讓座、一杯清茶暖心、一腔熱情接待,仔細聽取其反映的問題,做好詳細記錄。二是耐心解答。對上訪人員反映的問題和要求,接待人員根據現行農業農村工作的有關政策,耐心解答所提出的問題,區別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做說服教育工作,疏導上訪人員心態。三是細心辦理。對上訪人員提出的問題,能辦理的及時協調處理,一時不能辦理的,做好宣傳解釋。

今年的來信來訪,大多涉及城市化過程中水利排灌的問題、畜禽養殖污染問題和劣質種子、肥害糾紛問題,由于直接關系到新區城市化推進的矛盾,信訪工作量大面廣,情況錯綜復雜,牽涉工作精力較多。盡管如此,但我們對農民群眾的信訪案(事)件均十分慎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能按政策落實的盡量做好轉辦和督辦工作,不能按政策落實的也盡量做好思想說服工作,以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區農業工作要點范文第3篇

四是做精品牌產品。品牌農產品是農民增收的亮點、農業產業化的支點、農產品搶占市場的賣點。要進一步推進品牌戰略,盤活長凝大蒜、后溝果品等傳統品牌資源,鞏固蔬菜、紅棗品牌,重點發展一批優勢農產品品牌,如什貼小米、華玉香椿、涂河鮮棗、涂河肉羊、涂河大蒜、懷仁四眼井醋,提高農業競爭力,實現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轉變;要通過技術培訓、園區示范等方式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規范、控制和提高產品質量;要繼續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力度,特別是在綠色食品認證上實現大的突破,重點引導和扶持豐元棗業、老醋坊、仙棗公司、德御農貿等4家企業申報綠色食品認證,使全區綠色認證企業總數達到8家。無公害認證方面,蔬菜新增產地認證20萬畝,補認證西葫蘆、茄子、白蘿卜等品種;果品認證杏、梨等面積1000畝,繼續推進5萬畝無公害果品基地建設;畜牧上認證“博瑞”乳品和“澤榆”豬肉。圍繞市場準入制度,一是要全面完成12種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規程的制定,并在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實施。二是打無公害“品牌”,要充分發揮蔬菜協會等農民合作組織及營銷大戶的作用,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特別是在西紅柿、青椒、蔥頭等我區的主導產品上要闖響“魏榆”品牌。三是今年我區無公害蔬菜要實行市場準入,同時要加大對現有“魏榆”、“北田”等品牌的宣傳力度,力爭再創出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知名品牌。

五是完善農業服務體系。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網絡、技術服務、市場營銷、標準監測、執法五大體系。

信息網絡體系。繼續完善10個鄉鎮信息服務站建設,加大“一站通”的應用力度。要加快網絡延伸的步伐,在龍頭企業、示范園區、中介組織、批發市場、經營大戶中建立信息服務站,~年要在華玉香椿、豐元棗業、老醋坊等龍頭企業中建立10個信息服務站,在農戶中繼續推廣電腦、電視、電話(三電合一)網絡500戶,全區網絡延伸總量累計達到2000戶。培訓農村信息員,運用現代信息手段,搞好市場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傳遞,及時發布企業和農民急需的政策、技術、品種及農產品供求信息。

技術服務和標準監測體系。進一步健全農技推廣體系,農業綜合服務體系健全率達到80%,科技貢獻率達到50%,農技培訓達到20萬人次。繼續開展種植遙感監測工作。依托現有技術力量、硬件設備組建我區綜合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服務我區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保證“綠色通道”暢通無阻。建設疫情監測網絡體系,建立區疫情測報站和5個鄉鎮疫情測報點,完善烏金山、修文、北田、長凝四個中心獸醫站,重點建設張慶中心站。建設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做好雜交改良技術推廣工作。

執法體系。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檢查,一年至少是2次。質檢站要對農產品的生產實行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過程監控。農業綜合執法隊伍要加緊籌建,選拔精通業務、熟悉法律、作風優良、廉潔公正的人員充實執法隊伍,盡快建成我區完善高效的農業綜合執法體系,切實做好農資打假等各項工作,為“三農”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市場營銷體系。市場體系建設要從市場建設、經紀人隊伍、專業合作組織入手。一是要強化市場載體建設,建一個大型的綜合農業批發市場——榆次串串紅農產品綜合市場,發揮其的帶動、提升、輻射等功能,促進產業基地建設。另外,張慶鄉演武要培育禽蛋交易市場。二是加強農民經紀人隊伍的建設,組建各業協會,重點在銷售上要打品牌,進行一些初加工,打上“魏榆”等品牌銷售,引導農民闖市場,保護農民利益,保護商家權益,促進共同協調發展。經管辦、供銷社要引導農民經紀人、協會、合作組織規范運行和提高級次,使農民在生產安排、技術指導、信息提供、銷售等方面得到服務,著力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六是積極推進重點工程建設?!?我區共確定農業重點工程15項,總投資10億元,今年投資2億元,包括溫室大棚工程、紅棗工程、農業綜合開發工程、萬頭奶牛建設工程、人畜吃水工程、旱作農業示范工程、萬畝造地工程以及什貼小米、香椿加工項目?!晷陆厥掖笈?萬畝;加強土地整理,合理開發土地,積極解決畜牧業小區建設用地,加快萬頭奶牛建設工程的步伐;抓緊實施好東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863”節水項目、金貝植物園等工程。

(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農村城鎮化

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核心內容和重要標志。要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角度把握和定位城鎮建設,與提升產業化、促進非農化結合起來,統籌運作,加快建設具有不同產業特色和人文內涵的城鎮化體系。重點抓好烏金山鎮、修文鎮的集鎮建設,兩個鄉鎮要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要求,引入經營城市的理念積極籌集資金,分步推進集鎮建設。同時,確定郭家堡、張慶、修文、烏金山、東陽5個鄉鎮為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示范鄉鎮,確定王湖、郭家堡、南關、聶村、大東關、北胡、小峪口、聶店、懷仁、演武、張慶、郭村、東郝、東長壽、東陽、車輞、彭村、莊子、楊方、西墕20個村為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示范村,全面推進我區農業和農村現代化試點建設。要創新思路,引導農民在廣泛參與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創業致富,充分發揮小城鎮的集聚功能。要認真研究小城鎮的產業規劃,充分依托區域優勢,創辦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服務性企業,為農民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我區108經濟走廊一線的東陽商旅型經濟帶、修文民營經濟園、張慶醋業園區,已經具備了集群經濟的產業基礎,要力爭實現率先發展,帶動輻射周邊農村共同繁榮。其它鄉鎮都要考慮區域資源優勢、傳統產業基礎,靠發展優勢產業群體走出一條各具特色的城鎮建設路子。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首先要搞好規劃,要立足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以資源可利用和環境可承載來進行規劃定位,確定建設速度。今年我區計劃投資1000萬元用于鄉鎮道路、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要加大農村公共事業的支持,提高農民受教育年限和文化素質,繼續開展“

綠色證書”培訓,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加強農村“兩委”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確保農村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和農村社會的繁榮穩定。

(三)加快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促進農民非農化

加快進城入鎮務工就業和跨區域勞務輸出已經成為農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我區還有14000余名農村剩余勞動力需要轉移。要認真總結去年實施“陽光工程”的經驗,組織安排好今年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完成今年勞動力轉移引導性培訓6000人、“陽光工程” 培訓400人、轉移3000人的任務。大力發展農村

二、三產業,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按照“走出一人,帶動一戶”的思路,努力挖掘增收潛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要提高和規范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培訓基地,加大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力度,把技能培訓和就業轉移緊密結合起來,以一職中、晉中旅游學校為定點培訓單位,實施“定單”輸出,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業。各鄉鎮勞動服務站、區陽光工程辦要加強與勞動保障局、市區職介中心的合作,及時了解和掌握不同產業、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甚至是國際勞動力市場的需求,鼓勵、扶持、指導各類勞務中介組織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聯合開發本地勞動力資源,提高勞動力素質,拓展在市外、省外、境外的就業能力,形成多形式、多層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就業服務體系。

二○○五年三月九日

主題詞:農業 農村 工作要點

報 送: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

中共xx區委農村工作委員會 二○○五年三月九日發

區農業工作要點范文第4篇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執行中央、省委、市委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按照“科學建章、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全員守法”的要求,不斷推進城市管理法制化、規范化、長效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城市管理法治環境。

二、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管理體系

1、加強城市管理立法工作。準確把握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快《福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和《福州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等法規規章的立法及修訂工作。(責任單位:局法規處及相關業務處室,市環衛處、市渣土處)

2、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立法質量。完善開門立法工作機制,健全法規規章建議稿起草、論證、公開機制。進一步擴大市民有序參與《福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和《福州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的立法途徑,通過座談、征求意見等形式廣泛聽取市民和相關部門的意見。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及時性、參與性。(責任單位:局法規處,各有關單位、部門)

三、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1、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做好下放和取消行政審批項目的對接工作,進一步明確下放和取消行政審批項目的承接主體和法律責任,并做好后續監管工作,避免出現監管真空。同時,進一步推進我局行政服務中心窗口標準化建設。(責任單位:局審批處、市渣土辦,各區【市、縣】有關單位)

2、深完善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繼續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完善裁量基準制度,推廣運用行政指導,加強和改進執法方式。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進一步做好網上執法平臺以及行政服務中心窗口網上審批建設工作。(責任單位:市城管執法支隊,局審批處,局政策法規處,各區【市、縣】有關單位)

四、深化普法教育,提升職工和市民的法制意識

1、深入開展憲法及法律法規學習宣傳。廣泛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及各項法律法規,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持續提高全體工作人員的憲法意識、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推進職工“學法、尊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圍的形成,推進“六五”普法深化。利用有關節日、法律法規頒布紀念日開展法制宣傳活動,促進市民進一步認知城市管理有關法律法規知識,最大程度贏得市民對城市管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責任單位:各單位、各部門)

2、持續深化專業法律知識學習,提高職工履行職責能力。各單位要按照工作職責,開展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學習,進一步提高職工專業法律知識水平,以確保更好地依法履行職責,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圓滿完成工作任務。(各單位、各部門)

3、繼續開展“法律六進”活動。有社會管理職責的單位要積極與共建單位開展法律知識宣傳活動,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強化公益普法,積極發動和組織普法志愿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并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法活動,把法律送到群眾手中。(責任單位:各有關單位)

五、著手研究“四五”依法治市規劃

區農業工作要點范文第5篇

摘 要: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保護水土資源、建設生態農業對于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文全面分析總結了麥積區生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重要問題,提出了今后建設生態農業應堅持的5個原則,歸納了4種適合不同地域的生態農業模式,希望能在今后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和生態農業建設中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麥積區;水土保持;生態農業;模式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基礎。多年來,由于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活動,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地破壞,水資源日趨匱乏,干旱和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嚴重地制約了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長期以來,由于人們違背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盲目毀林開荒,使植被銳減,表土層大量流失,地力下降,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導致了農業生態環境與農村經濟的惡性循環。本文就麥積區農業生態及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態農業模式談一些認識。

1 麥積區生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麥積區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最主要的是結構不合理,能量轉換和養分輸入、輸出效率低,水土流失比較嚴重,農技水平低下等。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單一經營,經濟結構不合理

麥積區農業生產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為,農、林、牧副產值差別較大。2009年麥積區農業總產值103 834.72萬元,農、林、牧和其他產值占總產值的比例分別為78.47 %,6.18 %,14.89 %和0.46 %。土地利用方面,農地55 972 hm2,林地26 166.40 hm2,草地2 994.60 hm2。農、林、牧占地比例分別為65.75 %,34.73 %,3.52 %。這種產值與土地利用的結構,顯然與麥積區的資源現狀不協調。

1.2 農業生產水平低,能量轉換效率不高

多年以來,由于農業生產水平低,生產經營活動粗放,沒有把用地和養地結合起來,重視當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致使農業生態系統及其內部各業生態條件不平衡。主要表現在能量轉換,養分輸入、輸出效率低。不但農田能量轉換效率低,而且農田主要養分支大于收,加之水土流失嚴重,肥力損失較多,致使土壤養分處于虧空狀態,影響了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

1.3 土流失加重,降低了土壤的生產能力

由于麥積區坡地多且坡度大,雨量集中在秋季,土壤疏松,易流失,加上人為的毀林毀草開荒,造成了水土流失。全區年平均侵蝕模數1 563 t/km2。年平均流失表土539.60萬 t。由于水土流失繼續危害著農業生產發展,降低了土壤肥力,致使土壤貧瘠,破壞了土地資源;水土流失,致使溝頭不斷延伸,溝底不斷下切,隨著溝壑面積的不斷加大和溝底的加深,支溝也隨之增多,地面支離破碎,喪失了利用價值;在水土嚴重流失地區,由于溝蝕擴大,山地減少,又將大量泥沙帶入溝底川壩,淤墊農田,增加川壩地的耕作困難。再就是加劇了土壤干旱。以北部梁峁溝壑區最為典型,該區土壤納水量少,土壤干旱,反過來,又促進了土壤水分的蒸發,農業生產受到了很大威脅。淤積塘壩,破壞水利設施;洪水暴漲暴落,毀壞溝河兩岸農田、村莊、道路,給下游帶來艱巨的防洪任務。

1.4 基礎薄弱,投入不足,科技水平低,農村支柱產業沒有形成規模

麥積區支柱產業起步晚,整體水平低,綜合效益差,缺乏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拳頭產品;科技含量低,先進實用的科技成果得不到及時推廣,影響支柱產業建設速度、規模和效益的發揮;生產過程服務不配套,社會化服務嚴重滯后;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差,農業科技普及率低,觀念落后,依靠科技進步、振興經濟意識不足。

2 麥積區生態農業建設依據的原則

根據麥積區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制約麥積區農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必須從綜合治理入手,治理與開發同步,從整體上尋求變惡性循環為良性循環的途徑,即建立麥積區水土保持型生態農業模式,水土保持型生態農業模式的建立,必須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2.1 整體優化原則

生態環境建設應把全區作為一個整體的系統進行規劃,不僅要考慮其自然環境,而且要綜合體現社會經濟環境因素。生態環境建設規劃作為一項公益性的工程,不僅要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而且要通盤考慮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使生態環境建設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相結合,與調整產業結構和改進生產方式相結合,實現區域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多贏。

2.2 可持續發展原則

在生態農業建設中要體現可持續發展原則,不僅要治理、改善生態環境,而且要通過治理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達到生態、經濟、社會三者的可持續協調統一,供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和優良生態環境的需求。

2.3 治理與開發同步原則

在水土流失地區建設生態農業,首要的工作是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同時也要充分利用水土資源,大力發展商品性生產,使農民盡快脫貧致富。因此,在治理措施選擇上,要選用開發性治理措施,把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寓于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發展商品生產之中。這樣,不但水土流失治理了,商品經濟活躍了,還促進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發展,有助于生態經濟的良性循環。

2.4 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原則

麥積區的水土流失區域,植被稀疏、溝坡光禿、生產力低下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這類地區建設生態農業,首要問題是種草種樹,增加植被,提高土地生產能力,要以生物措施為主,治溝要采取壩系、谷坊群等工程措施,在黃土和紅土丘陵侵蝕區,宜采取溝頭防護、土柳谷坊等生物工程措施。這種生物封溝措施既可減水減沙,保持水土,控制溝壑發展,又可充分利用溝壑土地資源,增加經濟效益。

2.5 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分類指導、分區突破原則

生態農業環境建設涉及的內容多,項目復雜,一定要根據麥積區生態農業環境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因地制宜地提出適合麥積區生態環境治理的科學模式,并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生態環境問題分類指導,分區突破,同時采取多種措施,綜合治理。此外,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態農業,還應遵循一般地區建設生態農業的循環再生原則、適應性原則和協調共生原則等。

3 麥積區土壤侵蝕區水土保持型生態農業模式

結合麥積區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中心的生態農業建設,根據梁峁、坡、溝的自然特點,應創建以下4種適合不同類型區的生態農業模式。

3.1 梁峁、坡、溝綜合治理與開發模式

屬于小流域綜合治理立體開發模式,是水土保持型生態農業的基本模式,亦稱坡、水、田、林、路模式,主要布置在丘陵區。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梁峁及25°以上的陡坡地退耕還林,栽植水保林和水源涵養林;緩坡地發展經濟林果,修梯田,建立高效農田;溝頭修溝頭防護工程,溝底、溝坡插柳樹、栽楊樹、種草,溝中修土谷坊和柳谷坊、塘壩,塘壩里養魚、鴨等,使水土資源充分合理利用,實現生態經濟的良性循環。

3.2 農、林、牧協調發展模式

農、林、牧協調發展模式,是水土保持型生態農業比較普遍的模式,是遵循糧草多、畜多、肥多、糧多的良性循環機制,在水土流失地區,通過建設高效農田,提高糧食單產,促進退耕造林種草,發展林業和畜牧業,在糧食、飼草、燃料等生物量增加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牛、羊、豬、雞等畜禽。畜牧業的發展為農業提供充足的有機肥源,有利于培肥、保水,促進糧食增產。這種以林護農、以農興牧、以牧促農,農、林、牧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達到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3.2.1 河谷川道區 渭河及其主要支流的開闊地,依靠科技重點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建成為工業生產和城市居民生活配套服務的供應基地,走農業產業化的路子。

3.2.2 淺山干旱區 以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為重點,下大力氣通過興修梯田、改造中低產田,推廣旱作農業技術,提高各種耐旱糧食作物為主的生產水平,建成糧油商品基地。林業開發以搞好水保防護林、速生用材林建設和優質水果、干果為主的經濟林建設為主。初步形成以優質蘋果、香酥梨、桃為主的鮮果和仁用杏、核桃為主的干果果品生產格局。畜牧業以發展優質商品牲畜為主,建成豬、牛、羊、雞、兔等為主的畜牧業商品基地。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及資源加工為主的鄉鎮企業,使這一區域形成以糧油生產為基礎,林果業、畜牧業和鄉鎮加工業為支柱的經濟格局。

3.2.3 高寒陰濕區 依靠科技改進種植技術,大力推廣良種,提高糧食單產,加速一百萬畝(約66 666.67 hm2)速生用材林建設,保護林草資源,大力推進草場和畜種改良,加快發展畜牧規模養殖,提高商品率,建成以牛、小尾寒羊為主的畜牧業基地和中草藥為主的藥材種植基地,形成農、林、牧、藥材綜合發展的經濟格局。

3.3 “種、養、加、能源一體化”模式

林區和林緣區的草場、畜牧場可開發成一個生態型綜合性農工聯合企業,如集約經營高產草場,為牛羊(禽)提供飼料,建立肉、奶等產品綜合加工廠實現增值,糞肥及加工剩余物制作肥料用于草場施肥,工廠的能源要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形成“種、養、加、能源一體化”生產,形成生產、生態良性循環,有很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也是較為典型的生態農業模式。把牧草加工或直接飼喂牛羊,肉、奶等送到食品加工廠和罐頭廠,血、皮等送到飼料加工廠和皮革加工廠,畜糞進入沼氣池,沼氣一部分用于發電,一部分直接作為燃料,沼氣池的殘渣污泥先送到沉淀池分開固體和液體,污泥可供提取維生素B12的原料或作肥料;沼液可作肥料或送到氧化塘,清洗畜舍的臟水也送到氧化塘,其營養豐富,可生產水藻用來養魚;氧化塘水面的浮渣可作為鴨、鵝的部分飼料,塘泥又是草場的好肥料。這樣一個良性循環,使農場的有機廢物得到充分綜合利用,而動植物產品及加工產品又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3.4 “四位一體”庭院生態經濟模式

麥積區的農村一般土地豐富,農戶院落大,有發展庭院經濟的優勢。在庭院內將種植業、養殖業及沼氣能源結合起來,能獲得較佳的生態效益及經濟效益,是本區適宜的庭院經濟模式,有相當的普遍性。最基本的模式是“養豬(養雞、鴨等)—沼氣池—種菜”,可改進為蔬菜用塑料大棚種植,養豬、沼氣池在大棚內,并且增加養雞、雞糞喂豬等內容。所謂“四位一體”是以農戶為單元,利用麥積區充足的太陽能,以沼氣為紐帶,集種植、養殖、能源為一體,有很強的生命力,是一種物質良性循環的生產模式,也是一種農村能源開發模式。這種模式的實施比較簡單易行,投資成本可高可低,規??纱罂尚?,可根據農戶具體情況而定。沼氣池、廁所、豬舍和日光溫室“四結合”這樣,以太陽能為動力,以沼氣池為紐帶,以溫室立體種植為手段,通過種、養、能源的有機結合,形成生態良性循環,取得顯著經濟效益?!?/p>

(責任編輯 劉錦輝)

區農業工作要點范文第6篇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自古享有“絲綢之府”的美譽,向來不缺因絲興業、因蠶致富的企業家,吳江市家和蠶業專業合作社總經理楊祖根便是佼佼者之一。他用科技賦予蠶新的內涵,在蠶桑產業多元化發展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有效的實踐,在新鮮活體的蠶蛹上培育出蠶蛹蟲草并開發很多衍生產品,演繹了一場蠶之“蝶變”,實現了蠶的“華麗轉身”。因為他的這一創新,蘇州正在誕生一個與蠶相關的新興產業——蠶蛹蟲草。

他的創新舉措早前被CCTV-7每日農經欄目“蠶桑產業如何破繭”作為吳江經驗向全國分享;他主導起草的江蘇省首個蠶蛹蟲草地方標準于2019年8月1日頒布實施。楊祖根不僅取得了蠶蛹蟲草行業的話語權,開啟了用標準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此外,他的論文《開發蠶蛹蟲草,助力蠶桑產業多元化》在《廣東蠶業》雜志第九期成功發表;他的創新創業故事還入選了《中國農村合作經濟管理學會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農人發展研究》典型案例。楊祖根本人也被常熟理工學院聘請為大學生創業導師。

艱辛創業

楊祖根1978年高中畢業便進入了當地鄉鎮企業。隨著新一輪鄉鎮企業的洗牌,1999年楊祖根選擇了辭職創業?,F實的市場經濟浪潮很殘酷,楊祖根先后辦過針織廠、蠶絲制品廠,創業過程可謂一路坎坷。最終,他憑借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以及不斷學習思考得來的智慧和永不言棄的毅力,成功把家和蠶絲制品廠從一個家庭作坊發展成能夠在吳江蠶絲產業占有一席之地的企業。2005年,楊祖根還在吳江率先發起了蠶絲被首個行業自律倡議,這一舉措推動了吳江蠶絲被產業質量提升和品牌建設的進程。

如果說當初辭職創業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企業管理理念、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話,那么涉足農業純粹是為了讓村里的傳統蠶絲產品賣出去,賣個好價格,開拓出一個更大的市場。也是一種機緣巧合,楊祖根2017年參加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看到了其他地方農民合作社的產品,隨即萌生了成立合作社的想法,并得到市農辦領導的支持,于是緊鑼密鼓地開始籌備。2008年10月,楊祖根聯合420名成員,在林港村發起成立了吳江市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

然而,理想與現實總是有差距的,從合作社成立一開始楊祖根就面臨著各類挑戰。首先,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機,到2008年年底危機效應日益顯現,蠶絲產業首當其沖,整個外貿行業一片蕭條。其次,做品牌建設是個長期戰略需要前期先投資,風險也很難預計。其三,擁有400多人的合作社,每一個決策都要經過理事會或者代表大會討論,要徹底說服和統一理事會成員思想談何容易?此外,發展過程中要創新的成本也很高。壓力之大,前所未有,楊祖根面對這“四座大山”,沒有退縮,相反,他提出了積極調整合作社經營策略,即做好蠶絲被主業,拓展國內市場;每年拿出銷售額的3%做品牌建設,把自己的“水鄉緣”商標免費給合作社使用;每年拿出銷售額的5%—10%搞新產品開發;并承諾每年以市場最高價格收購成員蠶繭,另外再補貼2元/每公斤。為了兌現這些承諾,楊祖根已經足足堅持了13年。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合作社終于走出困境,并走上了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

創新之路

2008年的金融危機至今讓楊祖根記憶猶新,那個時候家和蠶業的“水鄉緣”蠶絲被在業內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楊祖根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想利用科技創新在蠶桑多元化發展上做一些探索,于是打起了蠶蛹的主意。眾所周知,蠶蛹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頗高,民間和國外很早就有吃蠶蛹的習慣。作為蠶桑絲綢產業鏈的附加產品,以前往往只能作為飼料和肥料使用,不能物盡所用。這讓楊祖根再次看到了商機。在一次科技局產學研對接活動中,楊祖根得知上海市農科院在培育北冬蟲夏草,他便主動上門求教,并大膽提出了在新鮮活體蠶蛹上培育蟲草的想法。這個想法引起了專家的興趣,但在合作方式上存在分歧,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最后上海專家被楊祖根辦事認真的風格所打動,終于達成產學研合作意向。在專家的指導下,蠶蛹蟲草在實驗室小批量得以培育成功,這給楊祖根增添了不少信心。

經過一番精心準備,楊祖根改造了20平方米的培育車間,添置了一些簡單的設備,自己動手制作了菌種稀釋箱,興致勃勃開始了工廠化蠶蛹蟲草的培育。然而從實驗室到工廠化的培育過程并不那么簡單,好多的工藝參數需要重新實驗和調整,活體蠶蛹的創口容易感染,員工和環境細菌的把控更是防不勝防。特別是在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的情況下,采用生態的方法培育更是難上加難。一個星期后,整個培育車間臭氣熏天、蒼蠅亂飛,最后顆粒無收、全軍覆沒,楊祖根投入的十幾萬元也打了水漂。不服輸的楊祖根再次跟專家一起仔細分析了失敗的原因,發現問題主要在于實驗室培育成功了,對環境和員工的滅菌要求放松了,操作細節不規范,而細菌看不到,摸不著,無孔不入。

2009年春蠶上市季節,楊祖根繼續堅持工廠化培育實驗,這一次他認真吸取之前的教訓,不敢存半點懈怠僥幸之心,提前對培育車間環境用生石灰和紫外線進行兩次消毒滅菌,對員工進出實行全程消毒,并在菌種稀釋比例、接種部位、注射劑量、溫濕度控制、光照時間和強度等等都作了詳細的統一。經過四十多天的精心呵護,蠶蛹蟲草終于培育成功。楊祖根立即將產品送農業部檢測中心檢測,結果是各項指標都比預期的還要好。

隨后,楊祖根帶著蠶蛹蟲草產品和檢測報告進京,在農業部的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亮相,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同年,衛生部把蠶蛹蟲草納入新資源食品。這讓楊祖根更增加了信心。后來通過各種展會、各級媒體推薦,靠傳統的口碑式營銷,逐漸擴大了影響力。蠶蛹蟲草在人們的觀念中從不懂到被接受再到買,慢慢走向市場,成功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經過長時間的不斷優化和完善,楊祖根和他的團隊總結出了一整套技術工藝,質量日趨穩定,并且在國內第一個提出了“蠶蛹蟲草”這個名字,與北冬蟲夏草、蛹蟲草等進行區別。2013年9月11日,楊祖根的創新創業故事在CCTV-7《每日農經》播出。2014年,“蠶花香”蠶蛹蟲草在第12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被評為金獎。2018年,“思絲相印”蠶絲面膜在第16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被評為金獎。

詩和遠方

小有成就的楊祖根并沒有因此止步,他想走的是一條現代農業發展之路。2017年5月,楊祖根成立了蘇州家和蠶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探索蠶蛹蟲草產業化的運營機制。在合作社粗放型生產的基礎上,公司對蠶蛹蟲草工廠化培育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創新,并且不斷優化完善,成為國內率先提出蠶蛹蟲草工廠化培育并掌握核心技術和付諸實踐的單位,并且2017年啟動了與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常熟理工學院在蠶蛹蟲草綜合開發的合作,組成了聯合科研攻關小組,成立了產品研發中心,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研為引摯,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蠶蛹蟲草下游產品。根據三方在蠶蛹蟲草綜合開發的中長期戰略合作發展規劃,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擴大蠶蛹蟲草的種植,統一將蟲草菌種供應給合作社和農戶,統一對社員進行技術培訓,統一技術和質量標準;等蠶蛹蟲草培植成功后,再由公司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銷售。以“生物公司+中心”開發自主本土品牌的蠶蛹蟲草深加工產品,分工明確,利益共享。在蘇州建立一個完整的蠶蛹蟲草生產產業鏈,形成一個蠶桑多元化發展的新業態,使傳統產業向生物產業轉變,實現產業升級,使其在現代創匯農業和高效農業上發揮作用,打造一個富民、惠民的產業,帶動更多的農民創業致富。

在此基礎上,為了總結蠶蛹蟲草工廠化培育的先進技術,規范蠶蛹蟲草工廠化生產,推動江蘇省標準化工作,帶動更多的蠶農掌握這項技術,2015年,他參與起草了蘇州市農業地方標準《蠶蛹蟲草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并首次在吳江市家和蠶業專業合作社推廣應用。這一舉措有效降低了投入風險,穩定了產品質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7年,楊祖根又主導承擔了江蘇省農業地方標準《蠶蛹蟲草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起草、制定工作,把蠶蛹工廠化培育技術的應用真正落實到實處。并于2019年7月1日頒布,同年8月1日實施,蠶蛹蟲草工廠化培育標準化生產受眾面向全省推廣,不僅惠及全國蠶桑產業,實行成果行業共享,更是用標準指導農民創業,帶動農民致富,減少農民的技術風險。這對于江蘇乃至全國的蠶桑產業多元化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家和蠶業在楊祖根的帶領下,以科技求創新,向生態要效益,努力把一條蠶做到極致,演繹著蠶之“蝶變”。依托科技創新,先后開發出蠶蛹蟲草、蠶蛹蟲草膠囊、蠶蛹蟲草片劑、蠶蛹蟲草濃縮液、蠶蛹蟲草養生茶、蠶絲面膜等一系列產品并投放市場,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蠶業生態產業鏈,成為合作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為合作社帶來財富的同時,在本地形成了一個新的業態,開創出一條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為全省乃至全國的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引領。

回顧家和蠶業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楊祖根深深地認識到農業離不開科技創新,更離不開自己對蠶業的那份獨特的情感和堅守。有人說新產品開發是寂寞的,那么農業新產品開發則更寂寞,甚至可以說是痛苦的,因為一旦失敗就要重新等上一季或一年。只有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才能堅守初心,就像蠶的一生,作繭自縛固然寂寞,織錦成帛才是追求。

上一篇:情人節情詩情書范文下一篇:清明上河圖教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