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業產業化經營范文

2023-09-24

農業產業化經營范文第1篇

近年來,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在慈溪綠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征用土地30余畝,新建農業產品生產加工倉儲基地。購置農產品果蔬生產流水線、水產品生產流水線、全自動稱重裝盤機、分揀機等新型生產設備,并配套新建大型土建冷庫一座?;刈越ǔ梢詠?,先后為寧波海通食品、寧波卡依之食品、慈溪大越食品、余姚銀樹食品等眾多食品生產企業提供農業產品代加工服務,產品種類包括:速凍綠花菜、速凍毛豆、速凍蠶豆、速度玉米、速凍青刀豆、活凍南美白對蝦、條凍小黃魚等等。此外還為省內外農業產品種植養殖基地、農業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大宗農產品交易所及部分食品進出口企業提供低溫倉儲服務,產品包括:蘋果、葡萄、板粟、綠花菜、青刀豆、肉類制品等等。

此外公司常年與慈溪、舟山等長三角沿海地區的水產品養殖、捕

撈基地合作,養殖面積達2600余畝,帶動農戶約2000余戶。對合作的養殖基地,公司實行保價收購,在確保企業生產加工原料正常供應的同時,也使農戶的利益得到保障。2013年收購各類水產品約2400噸。

公司在運行的過程中總結經驗教訓,在以后的工作中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推廣和完善產銷合同制,實行契約化管理。通過經濟合同明確雙方的責權利,規范各自的行為,穩定購銷關系。二是向農戶推薦高產易養的優良種苗,通過傳授科學的養殖方法,以達到高產增收的目的。

農業產業化經營范文第2篇

摘要:闡述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存在的風險,介紹盈虧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兩種項目風險分析方法,通過實例分析得出項日風險承受能力及敏感性因素,并提出使項目投資取得更好效益的建議。

關鍵詞:產業化經營 風險分析 盈虧平衡分析 敏感性分析

文獻標識碼:A

我國從1988年開始實施大規模農業綜合開發,在著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同時,推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改革,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對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繁榮起到了重要作用。農業綜合開發具有措施多樣性、效益綜合性、目的多元性的特點,它包括土地治理項目、產業化經營項目和部門項目。其中,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包括經濟林及設施農業種植、畜牧水產養殖等種植養殖基地項目,農產品加工項目,以及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項目。

1產業化經營項目風險概述

項目風險是指由于投資受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其實際投資和預期結果或預期收益發生偏離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如果控制不好,就會由潛在的風險轉變為現實的損失。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風險包括4個方面。

1)自然資源風險。農業生產是自然生產與社會生產的統一,對土地、水源、氣候等自然資源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對于種植業而言,蟲害等自然災害會對作物的生長及產量造成重大影響:養殖業亦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極端天氣一方面易造成飼料等短缺,另一方面也對飼養動物的發育不利:加工業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原材料價格的風險所致。

2)市場風險。農產品生產具有周期性與季節性,有些鮮活農產品不易儲藏或儲藏困難,應及時銷售。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的市場風險構成因素包括宏觀的經濟環境變化風險、項目對宏觀經濟環境的依賴程度、所處行業的穩定性、現有的競爭對手如何等。

3)管理風險。項目管理風險是指在項日運作管理中,由于管理者能力不足、企業凝聚力差等原岡而導致的損失。管理風險主要包括企業家的能力和經驗、管理團隊層的整體素質、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員工的素質等。

4)財務風險。農業項目投資實施周期長,很多項目的資金投入期會因受季節和氣候等方面的影響而有所間斷,對自然資源的預測及調控能力比較有限,因此項目效益往往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

2項目風險分析方法

產業化經營項目風險分析的依據是項目單位編寫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可行性研究報告得到項目建設必要性及可行性的論證、項目財務報表估算,進行財務評價,在此基礎上進行項目風險分析。目前有2種風險分析方法:盈虧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2.1盈虧平衡分析

盈虧平衡分析是在完全競爭或壟斷競爭的市場條件下,研究項目產品生產成本、產銷量與盈利平衡關系的方法。它主要分析項目投產后收人和支出平衡時所必須達到的最低生產水平和銷售水平,是一種靜態分析方法。盈虧平衡點越低,項目盈利的可能性就越大,對不確定性因素變化所帶來的風險承受能力就越強。

盈虧平衡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建立成本與產量、營業收入與產量之間的函數關系,通過對這2個函數進行分析,找出盈虧平衡點。

根據年產量的盈虧點公式:

BEPo=F/P-V-T(1)

得出盈虧平衡點的生產能力利用率:

BEPr=F/(P-V-T)XQX100%(2)

式中:P為單位售價;Q為產銷量;F為固定成本總額;V為單位變動成本;T為單位產品銷售稅金。

從而得出經營安全率:

BEPs=1-BEPy(3)

平衡點的生產能力利用率一般不應大于75.OO%;生產經營安全率一般不應小于25.00%。

盈虧平衡分析的優點是簡便、直觀,缺點在于它是一種靜態分析法,即沒有考慮資本的時間價值。

2.2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通過研究項目主要不確定性因素發生變化時,項目經濟效果發生的相應變化,找出其敏感因素,確定其敏感程度,以便對不確定性因素實施控制,提高項目決策的科學性。

敏感性分析的步驟為:1)選定需要分析的不確定性因素,如產品產量、產品售價、經營成本、主要資源價格、固定資產投資等;2)確定進行敏感性分析的經濟評價指標,如財務凈現值、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劃等;3)計算因不確定因素變動引起的評價指標的變動值;4)計算敏感度系數,并對敏感性因素進行排序。

敏感度系數的汁算公式為:

β=?A/AF(4)

式中:β為評價指標A對于不確定因素F的敏感度系數;AA為不確定因素F發生AF變化率時,評價指標A的相應變化率;AF為不確定因素F的變化率,%。

敏感性分析有助于確定在決策過程中及各方案實施過程中需要重點研究與控制的因素,其缺點是難以確定多個敏感因素同時對分析指標的影響程度。

3實證分析

3.1項目簡介

本文選取的項目為遼寧省C市3000萬株苦參育苗及200hm2苦參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新建項目,該項目為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試點項目,總投資為1800.00萬元,建設期為1.0a。

3.2財務分析

項目實施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年產苦參苗3000萬株,年產苦參3000t,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710.00萬元,其固定成本309.10萬元,變動成本691.58萬元,利潤總額714.00萬元。該項目免交企業所得稅、營業稅金及附加,凈利潤714.00萬元,投資利潤率39.67%,財務內部收益率47.40%,稅后財務凈現值3477.74萬元,稅后投資回收期3.2a,財務上可行。該項目可帶動種植戶200余戶,戶均增收2000元,增加就業人數50人。

3.3風險分析

3.3.1盈虧平衡分析盈虧平衡點的生產能力利用率為:

BEPY=F/(P-V-T)XQx100%=27.89%(5)

經營安全率為:

BEPs=l-BEPy.=72.11%(6)

該項目固定成本所占比重較小,平衡點的生產能力利用率遠小于75.00%.經營安全率大于25.OO%當生產能力達到設計能力的27.89%時,項曰可保本:高于27.890/0時,項目可獲得盈利。項目盈利可能性較大,對不確定因素變化所帶來的風險承受力較強。但對項目進行估算時,假設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及銷售收入在達產期每年數據相同,未考慮種植條件變化、價格變化、需求變化等引起的風險。

3.3.2敏感性分析1)該項目在財務評價基礎上,選取不確定因素為銷售收入A、經營成本B和建設投資C;2)確定敏感性分析的評價指標為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財務凈現值(FNPV)及投資回收期(Pt);3)該項目以敏感性因素在+5%和±10%范圍波動進行敏感性分析;4)計算敏感度系數β。敏感性分析結果見表1,敏感度系數分析結果見表2。

由表1和表2可知,各因素的變化都不同程度地影響項目的財務指標。其中,各評價指標對銷售收入的反應最為敏感,財務凈現值對銷售收入的敏感度系數最高、為3.97%,財務內部收益率敏感度系數為3.01%,投資回收期敏感度系數為1.29%。

銷售收入是影響項目收益的最大因素,銷售收入的較小增長能給項目帶來較大收益,銷售收入的降低造成項目收益較大幅度減少。項目營運期應及時關注產品市場需求,關注競爭者和替代品相關信息,運用營銷策略保證銷售收入實現,防范市場風險及財務風險。

經營成本的變動對各項財務指標的影響居中,敏感度系數較低,說明該項目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經營成本的變動對項目效益影響相對較小,項目估算時間較長,影響成本變動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項目組應及時制定預案應對通貨膨脹、自然災害等導致的成本問題:同時提高項目組組織管理水平,提高員工素質和效率,節約運營成本。

項目建設投資1478.00萬元,建設期1.0a,建設投資變動對項目效益影響程度最小,如財務凈現值敏感度系數為0.38%,建設期短,風險容易控制并可采取合理措施規避。

總體來說,該項目以±5%和+10%為波動范圍,各因素波動在合理范圍內,未出現內部收益率低于0或高于100%及財務凈現值為負值的情況,敏感度系數較低,項目面臨不確定情況時能及時進行風險應對,承受風險能力較強。

4項目投資的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為使項目投資取得更好的效益,提出如下建議。

1)建立完善的產業化服務體系。政府應通過科技政策與法律、法規,規范、引導企業的農業產業化經營行為,以防其陷入誤區;發布、傳播科技信息,減少企業進行產業化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與信息風險。

2)建立項目風險檢測預警機制。項目領導小組應提高環境辨識意識,及時關注政策變動及市場變化,結合企業內部組織管理因素,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加強項目實施人員風險意識。

3)購買農業保險。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以農業生產為基礎,對自然環境依賴性強,水源、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變化可能造成項目損失嚴重,因此項目可通過購買農業保險進行風險轉移。

4)加強項目組織管理。管理者應進行科學決策,保證項目按計劃實施。項目運營過程中,加強員工的組織管理能力培養,對項目涉及的農戶進行生產培訓,確保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5)注意協調項目企業與當地農民之間的利益關系。項目執行過程中,嚴格實行可研報告中承諾的分紅制度,當地政府負責監督,使項目與合作社結成聯系緊密、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以達到雙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黃海軍.談農業投資項目的風險分析方法[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03(6):29.

[2]孔榮,李艷玲,涉農企業投資風險的計量與分析[J].財經論叢,2006(5):64-68.

[3]馬詠梅.農業項目投資決策的財務與風險分析[J].安徽科技,2006(7):28-30.

[4]唐炎釗.國外風險投資綜合評估理論與方法概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8):129-131.

RiskAnalysisof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ManagementProject

LIPei,BAIDonghui

農業產業化經營范文第3篇

一、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全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始終把發展壯大龍頭企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重點圍繞五大主導產業,培育發展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了我市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推動了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一方經濟,致富了一方百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突出表現在:

(一)龍頭企業不斷涌現,規模不斷擴大。龍頭企業以一產為基礎,加快二三產的發展,隊伍不斷擴大,并已形成了較為明顯的特色。目前,我市擁有各類農業龍頭企業178家,其中銷售收入超過3000萬元農業龍頭企業的17家,超過1億元的6家。2004年全年農業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2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15%。其中南通市級以上5家農業龍頭企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0.2億元,比去年增長16.3%;實現利稅4381萬元,比去年增長29%;出口創匯644.2萬美元,比去年增長10.5%。我市龍頭企業涉及種植、養殖、畜牧、水產等多種行業,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178家龍頭企業中水產加工企業60家,占33.7%;種植加工企業85家,占47.8%;畜牧加工企業28家,占15.7%;其它加工企業5家,占2.8%。

(二)企業投入不斷加大,新增長點不斷涌現。2004年全市許多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大膽投入,通過“辦實體、抓龍頭,建基地、壯龍身,聯農戶、擺龍尾”,培育發展了一批一頭連市場、一頭連基地和農戶的龍頭企業,帶動了更多的農民受惠得益。全年新增龍頭企業投入6.06億元,申報項目75只,項目投入量在**縣(市)中名列前茅。**恒昌隆公司、**方源快凍公司、**北上海有機食品公司、**田田食品公司等一大批新的農業龍頭企業,先后在我市落地生根,并迅速發展壯大,有效地帶動促進了農民增收。如一期投入1200萬元的恒昌隆食品公司,在創辦之初就搶抓市場良機(本文權屬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請登陸查看),邊建設、邊收購、邊生產、邊銷售,當年即加工速凍蔬菜4700噸,帶動種植9000畝蔬菜面積。志良田田食品公司去年投入1000多萬元,做到當年投入,當年見效,目前產品供不應求,今年銷售可望突破億元。全市在新發展了一批農業龍頭企業的同時,還有新安吉云肉制品公司、南通呂鮮水產公司等一批原有農業龍頭企業,不甘平庸、爭創一流的發展意識強,通過不斷加大技改投入,積極拓展市場空間,企業規模和檔次不斷,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企業效益穩步提升。如南通呂鮮水產公司,新增技改投入300多萬元,發展海產品精深加工,積極拓展醉糟系列水產品市場,目前企業已擁有13個商標、10多項產品外包裝文化專利,在南通、海門、如東、啟東設立了四個專營門市,并打入了上海、南通等26家大專場,發展勢頭較好。

(三)科技創新不斷,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萍紕撔履芰κ驱堫^企業發展的關鍵,也是衡量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主要標志。龍頭企業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通過不懈努力,加快了新產品開發速度,促進農產品檔次升級,增強了龍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新科技的應用與新項目的開發是企業走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去年我市重點龍頭企業雙林公司不滿足于龍蝦資源的簡單加工,而是在產品的濃度開發上下功夫,對農業資源進行充分的綜合利用,以工業化產品的生產促進農副業的發展。該公司與省農科所合作研究成功了從花生根、騰中提取白藜蘆醇,市場前景十分看好。和合蔬菜公司為了能使蔬菜質量穩步提高,符合國際出口標準,提高菜農收入,該公司明確一個指導思想:品種上注重發展名優特,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從而提高產品競爭力,在經濟效益發展的同時,注意社會效益,積極引進一些無公害蔬菜品種發展生態農業。示范園內一半的面積力爭通過幾年的重點培肥期,大量施用廄肥,充分改善土壤的肥力因子——水、肥、氣、熱得以協調,發展無公害蔬菜栽培,使整個園區最終向生態農業方向發展。營銷上,在鞏固老客戶在基礎上,培養更多的農民經紀人,尋找更多的新市場,特別是國際市場,改變產品單一的格局。海復北上海有機食品公司,該公司仙人掌種植技術等方面,積極同南京大學有關研究生聯合,研制成功了一種啤酒添加劑,填補了國內一項技術空白,目前正同青島啤酒等廠家洽談長期供銷合作事項。

(四)機制不斷完善,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一批龍頭企業強化了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一些龍頭企業通過與基地農戶簽訂合同,制訂收購保護價,為農民提供技術、資金、物資等服務,保護了農民的利益,帶動了基地化生產、城鎮化發展以及三產的興起、地方財力的增加。全市龍頭企業積極探索和采取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合機制,通過訂單農業、合同契約、保護價收購、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保障農民的利益,增加農民的收入,實現了農戶和龍頭企業的雙贏?;亟ㄔO是龍頭企業的原料依托之本、發展之源。南通雙林公司以鄉鎮為區域,在當設立龍蝦的捕捉、收購、販運。去年,公司與86位經紀人訂立了協議收購龍蝦6500噸,相當于農民可以從中得到3575多萬元的收益。為維護農民利益,公司每天在收購點公布收購價格,防止經紀人從中漁利而傷害農民。公司平時實行隨行就市價格,如市場價過低時執行保護價敞開收購,同時對經紀人收購大戶采取一定的返利政策。和合蔬菜公司目前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已增到3萬畝左右,建成13個優質蔬菜生產基地,形成了一個科技示范區,3個工程示范區,節水灌溉面積達1200畝。大棚蔬菜年畝收入達8000-10000元,裸地蔬菜年畝均收入4000-5000元。由浙江寧波兩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共同投資800萬元興辦的民主鎮菜業制品有限公司,創辦時間不長,就先后與民主鎮8個村建立了協作關系,為每村墊付了榨菜種子、肥料廠5000元,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并以保護價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組織收購農產品2000多噸,帶動農戶5000多戶、種植面積5000多畝,發展較快。寅陽方源快凍食品有限公司創辦第一年,就與2000多農戶簽訂了收購合同,基地種植面積擴大到5000畝以上,促進了企業發展、農戶增收。

近年來,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雖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市的農業龍頭企業也有了較快的發展,為促進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對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龍頭企業發展存在著不少薄弱環節,與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龍頭企業整體規模偏小,綜合實力不強。在國內、國際市場競爭中,主導產品、支柱產業不夠突出,優勢不明顯,還沒有完全形成產前、產中、產后完整的產業體系,發展基礎和競爭實力還不強。二是龍頭企業產品檔次偏低,研發能力弱;普通產品偏多,名牌產品偏少。龍頭企業技術創新投入不足,產品優勢不明顯,產業化經營的外向度還不高,目前我市龍頭企業與國外大企業、大集團合資合作的數量不多,難以融入國際大企業、大集團的產業鏈中,抵御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三是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還不夠緊密。發展龍頭企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本文權屬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請登陸查看)的之一,就是幫助和帶動農民增收,讓農民合理分享農產品加工、流通增值中的利潤。我市的龍頭企業雖然在這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涌現出許多好的典型,但多數龍頭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還不夠緊密,多數是農產品合同契約型,服務型、保護型不多,合作返利型的更少。另外,還存在著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缺乏有效的中介組織等問題。四是政策扶持不夠到位。有關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對我市龍頭企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從落實的情況來看,在企業的用水、用電、稅收、交通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或多或少還存在著不到位現象,特別是資金短缺已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生產和進一步發展壯大。

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我市農業龍頭企業,提高綜合競爭力,增強抗風險能力,發揮好龍頭帶頭作用,為我市農民收入“倍增工程”作貢獻,是今后農村經濟工作中一項長期而重大的任務。

二、我市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的對策措施

今年,根據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全年農業與農村經濟的目標和工作重點,結合自身的職責,積極做好組織、引導、協調和服務工作,力爭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抓好龍頭企業工作方面取得以下四個新突破:

一是抓提升,使龍頭企業在發展規模上取得新突破。緊緊圍繞“兩個率先”、實現富民強市的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機遇,切實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著力擴大龍頭企業的發展規模,繼續加大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力度,全力打造龍頭企業產品品牌,積極發展外向型龍頭企業,有效加強企業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力爭使我市的農業龍頭企業無論是在數量、規模上,還是在質量上都有明顯的進展。今年的目標是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利潤、利稅和投入均增長15%以上;北新恒昌隆公司、匯龍金和食品公司、寅陽方源快凍公司、志良田田食品公司等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進入重點龍頭企業的行列。

二是抓項目,使龍頭企業在發展后勁上取得新突破。按照“對上銜接爭取,對下服務指導”的工作方針,積極挖掘和培育農業項目,加大力度爭取農業資金,力爭有更多的農業大項目落戶啟東。在發展環境上有聚合力,為農業項目實施主體提供優質服務,尤其是要切實加強對重大項目的跟蹤服務,經常關心了解項目的建設進展情況,主動幫助基層、企業解決在項目推(本文權屬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請登陸查看)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在方式方法上有創新,堅持農業項目與優勢主導產業培育相結合、與名特優新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相結合、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相結合、與農業資源綜合開發相結合、與農業科技創新相結合。在項目選擇上有重點,重點放在現代農業示范項目、重點龍頭企業培育示范項目、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范項目、生態農業建設示范項目等方面,同時積極幫助龍頭企業挖掘和包裝農業項目,向上爭取各類項目資金。

三是抓創新,使龍頭企業在更高平臺上取得新突破。利用市信息辦設在我委的優勢,積極開展農業信息化工作,以信息化帶動農業產業化。要求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全部建立自己的網站或網頁,有條件的市級龍頭企業也要建立網站或網頁,積極開展網上電子商務。并依托啟東市農業服務信息平臺,定期發布國內外市場的農產品市場行情、供求信息、價格信息以及國家的農業產業政策、投資重點和農業項目申報指南等信息。同時積極支持與鼓勵建立啟東市名優農產品網上虛擬市場,展示我市名優農產品和名牌農產品的精品,開通重點農業企業和龍頭企業的基地、生產、技術和產品介紹,接受網上咨詢和產品定購,并及時將有關信息傳遞給相關的企業。

農業產業化經營范文第4篇

我國農村地區自然災害多發, 農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自然風險, 還面臨著政策、制度等社會風險以及市場、價格等各種經濟風險。弱勢的農民在嚴重的災害面前往往無能為力, 而單靠政府的救助, 能力也非常有限。要減少農業自然災害的損失, 減少政府救濟的壓力, 促進農業現代化, 就迫切需要利用農業保險市場, 專業的手段來轉移和擴散各種風險。我國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高的同時, 人們也更加迫切的需要農業保險。

二、農業保險的基本概念

1. 農業保險的定義

農業保險, 是在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 為農業生產對象即有生命的、直接受農業生產過程作用的動植物, 對損失進行補償和分散減小風險的一種金融工具。

農業保險主要經營在農村, 但與農村保險是不一樣的, 農村保險在我國城鄉二元結構下產生, 根據這一定義, 農業保險實際也是農村保險的一部分。

2. 農業保險的特點

第一, 農業保險高成本與高風險性并存。農業保險保障的是農業風險, 這種風險十分特殊。由于農業是弱質產業, 從播種到收獲、銷售、收入獲取的全過程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 這些風險可能來自自然、市場、社會等各個方面, 而且這些風險既有可能是單一風險, 又有可能是綜合風險, 甚至是巨災風險。

第二, 農業保險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都很嚴重。無論是道德風險還是逆向選擇, 都將影響保險運行的機制, 削弱保險的運行能力。因此, 在保險的制度供給、機制建設和模式選擇方面, 都十分注意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由于生產過程的復雜性和較長的生產周期, 農業信息不對稱的矛盾更加突出。農業保險之所以會產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究其原因, 還是由于農業保險經濟活動中大量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和人們的“行為傾向的機會主義”, 這些現象的時常發生, 才進一步導致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發生。

3. 農業保險的作用

第一, 農業保險可以平衡政府財政支出。

農業保險對于農業具有資金的補償功能, 具體說分為兩個層次, 一是農業保險在緩解國家在財政方面的壓力有很大的功效, 可以利用社會資源減少政府救災支出:二是農業保險可以減損止損, 使被保險人在遭受自然災害時迅速得到損失補償, 由于受災后盡快恢復生產, 其生產消費過程中的稅收增長也使國家財政收入增加, 兩個方面可以形成良性循環。

第二, 農業保險有利于在市場條件下的農業效益倍增。

根據工商企業的對于成本計算的管理規定, 保險費在會計處理上按成本入賬, 因此, 工商企業用于開支保險費的支出, 實際上是由國家的稅收優惠和稅后的價格轉移來承擔的, 真正由企業承擔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而農業生產由于多以農戶形式分散經營, 加上一直以來, 工業和農業產品在價格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使得農戶用于保險方面的支出很難通過價格向社會進行轉移, 由此抑制了農戶收入的提高, 進一步抵制了農業效益的提高。開展農業保險, 有助于改變這種局面。

第三, 農業保險有利于減少農業災害損失。

通過開展農業保險, 利用農業保險中的核保、驗險, 防災防損過程, 可以提高人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并且可以進一步完善相關的防災措施, 逐步提高農民的抵抗災害的能力, 進而減少損失, 降低損失。

第四, 農業保險有利于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進而促進國民經濟平穩發展。

農業保險可以促使和引導農民調整農產品的種類和規模,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促進產業機構升級, 達到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目的。

三、我國的農業保險經營模式分析

我國的農業保險開始于20世紀30年代, 歷史比較短暫。在1930年代, 我國曾經出現了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和保險合作互助組等組織形式開辦的農業保險機構, 但由于各種原因, 最后均沒能堅持下來, 以失敗結束。以后,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 形成了以下四種經營模式:

1. 商業性保險公司獨立經營的農業保險

商業性保險企業獨立經營農業保險保險的模式是1982年我國恢復農業保險之后探索的第一種農業保險經營模式。其基本做法是由人保公司直接向農民出售農業保險單, 人保公司實行“低保額、低保費”的自負盈虧模式。從1982年到1990年, 該模式成為了最主要的經營模式。

由于農業保險的長期虧損和內部保險資金的限制, 限制了農業保險的進一步發展, 隨著市場化程度的加深, 經過集團化改革的人保公司, 其自身的市場主體性與農業保險的政策性之間出現了矛盾, 形成了“不敢不辦, 也不敢大辦”的局面。

2. 地方政府和商業性保險公司共同經營農業保險

為了尋求在現行制度下的發展方式, 打破了收不負賠的局面, 人民保險公司1986年后開始在農業保險業務中納入政府, 開展與政府的合作, 經營中體現“風險共擔, 利益均沾”原則的新模式。如廣東采用“風險共擔, 盈余留地方”的模式。這種模式發揮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并通過行政力量來推動農業保險, 解決了難以收取保費的等問題。

3. 農村保險相互會社

農村保險相互會社的具體運作機制為:由農民選舉產生縣級農村保險互助會領導機構, 保險基金由農民、政府和企業共同籌措, 互助會在會計上是獨立核算的組織, 并且免交稅費, 如果有結余則存留在當地, 用于建立地方農業保險基金, 人保公司分支機構負責互助會的業務辦理, 保費三七分賬。

4. 政府部門直接或間接經營農業保險

在我國, 直接經營農業保險的政府部門是民政部。民政部最早于1986年開始在各試點地區試辦農業保險。當時采用的辦法是:以縣為單位成立救災保險互濟會, 互濟會的啟動資金從民政專項救災資金中撥付, 按照每個試點縣100萬的標準進行分配, 條件不一樣的地區在分配時會有所浮動。同時, 一個試點縣以自有財政資金給予農業保險的開展提供一定的補貼, 試點地區的保險分配上, 按照15:75的比例分配上繳保費和自留保費。上繳保費主要用于構成統一的農業保險基金以及再保險體系。這種形式的保障水平不高, 基本上上只能保障災民的簡單生活。民政部的相關試點經營最終由于種種原因, 沒有能夠長期保持下來。

四、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思路和建議

1. 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 按照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 政府在農業產業化與農業保險互動機制的建立過程中, 應該將作用定位在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 為市場提供公共物品, 進行宏觀調控, 調節秩序, 維持收入分配公平等方面。

2. 構建多元化的農業保險體系

基于各地區在產業結構、農產品品種、產業化程度、微觀組織方式、農戶保險意識、農民收入水平、政府財力等方面的差異, 在構建農業保險體系時, 不可能以單一的模式支撐農業保險體系, 必須考慮地區的差異, 在不同地區不斷探索符合當地條件, 多層次和多元化的農業保險發展模式, 逐步確立以政策性支持和市場化導向的多層次和多元化結合的互動機制, 建立以政府農業保險為主導的、商業保險機構為補充的多元化形式的農業保險體系。

3. 商業性保險公司與政策性保險公司加強合作

在實際經營中, 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不應替代商業型保險公司的農業保險業務, 二者應該形成加強合作、相互補充的關系, 這種分工互補關系體現在根據保險標的的經濟屬性和重要性不同, 采取政策性保險和商業性保險相結合等方式。

4. 完善市場服務體系

加強各級政府在建立現代農業所需市場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完善包括農業科研、病蟲害控制、農技培訓、推廣和咨詢、檢驗檢疫、市場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內容的市場服務體系。

5. 完善農村保險服務體系

為農業提供充足的保險和金融支持, 可以有效支持農業產業化和農業保險的發展。具體而言, 應大力發展小額保險, 建立健全農村保險服務體系。

摘要:建立科學的現代農業保險制度, 管理農業風險, 必須得到充分重視。本文從農業保險的基本理論和農業保險的重要性出發, 通過分析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狀況, 結合實際, 為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提出一些思路和構想。

關鍵詞:農業保險,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思路建議

參考文獻

[1]李殿君.保險業九大課題[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4.

[2]劉布春.農業保險的理論與實踐[M].科學出版社, 2010.

農業產業化經營范文第5篇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內涵,經營現狀,對策

1 農業產業化的內涵及意義

1.1 農業產業化的內涵

農業產業化是一個新生概念, 它是伴隨著國內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農民對規?;洜I需要不斷提高而產生的。農業產業化是指借鑒二、三產業發展思路, 以市場為導向, 以經濟效益為中心, 以規?;洜I為途徑, 以產業立體化、土地集約化、效益最大化為目標, 以地方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 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 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ㄔO、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 形成有機結合的農業產業鏈和價值利益聯盟, 最終實現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機制和組織經營形式。

1.2 農業產業化的意義

農業產業化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它順應了我國農業從傳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客觀要求, 是適應市場競爭和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推進農業產業化對于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具有深遠意義。首先, 農業產業化較好地解決了農戶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農業產業化首要解決的問題是農業與市場的接軌, 要求依據市場的需求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通過農產品加工和農產品貿易使農業由分散的個別生產過程轉變為社會生產過程, 提高了農村經濟的組織化程度, 較好地實現了把分散經營的農戶與社會化大市場的有效銜接。其次, 農業產業化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的比較效益和勞動生產率。農業產業化實質上是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 農業產業化通過規模經營和多層次加工, 把生產、加工和銷售融為一體, 并通過對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的重新組合, 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科教一體化經營體系, 既提高了流通效率, 又實現了農產品增值。

2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現狀

2.1.1 龍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 帶動能力不斷增強。

目前, 我國農業產業化組織總數已達到10.4萬個。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472家, 平均固定資產25億元, 平均實現銷售收入8.1億元;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839家。一個以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為核心, 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為骨干, 數萬個中介組織、專業市場、小型龍頭企業為基礎的農業產業化組織群已初步形成。隨著龍頭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 帶動農戶的能力也不斷增強。

2.1.2 區域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

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分的推動下, 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推進, 各地逐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跨區域的、專業化和社會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帶, 如黑龍江的奶牛產業帶、吉林的玉米產業帶、山東膠東的蔬菜產業帶、陜西的蘋果產業帶等, 不僅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也進一步優化了區域產業布局。農業產業化經營對充分發揮各地產業優勢的作用逐步顯現。

2.1.3 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增大。

首先, 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貢獻增大。與2005年相比, 農業產業化組織中蔬菜、水果、肉制品、乳制品加工的龍頭企業的比例增加, 其中蔬菜、水果加工龍頭企業在種植業內部的比例增加9個百分點;肉制品加工龍頭企業在畜牧業內部的比例增加了8個百分點;乳制品加工龍頭企業增幅更大, 兩年接近翻了一番。這些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 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其次, 對農民增加收入的貢獻增大。2008年, 通過發展以公司+農戶為主要模式的農業產業化經營, 帶動農戶5900萬戶;平均每戶增收900元, 比2005年增加了300元左右。

2.2 農業產業化經營面臨的主要問題

2.2.1 產品單一, 結構不合理。

我國目前大多數地方仍然是粗放經營的“小農”經營模式, 尤其是在一些不發達地區。市場經濟的特點是價格主要由市場來調節, 這就要求農業的經營策略要從全局考慮, 合理安排生產結構, 能根據市場變化及時改變生產品種和數量, 經得起市場的跌宕起伏。而“小農”經營模式下, 經營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 僅根據眼前市場行情來決定生產, 而且產品單一, 結構不合理。這樣在短期內收益可能會比較明顯, 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生產, 使產品市場很快出現飽和, 引起價格迅速下降, 進而導致收益受損。然而在收益受損后, 經營者又不懂得如何去分析、適應市場, 轉而投入大量資金去經營新的市場上走俏產品, 進而走上了逐利———失利———轉營的怪圈, 嚴重影響了農業市場競爭力和生產者的積極性。

2.2.2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嚴重。

近年來,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 從“腸子經濟”逐漸向“精神經濟”過度, 對農產品的需求也從單純追求數量向質量、安全轉移。但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如阜陽毒奶粉、煙臺氨水粉絲和三聚氰胺等, 對社會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嚴重危害了經濟社會發展。目前, 農產品質量安全已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關鍵在于實行“源頭”管理, 通過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監督控制和源頭農戶的主動參與及緊密協作, 并利用農產品供應鏈的“共生鏈”特性和“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連帶效應形成內在約束機制來解決。畢竟, 外部的技術、法律、行政等層面的監控是第二位的, 而互惠共生關系的建立、供應鏈協同和內在約束才是根本。

2.2.3 農戶市場意識不強。

作為既是農業生產主體又是經營主體的農戶, 分散弱小, 勢單力薄, 缺乏必要的市場經營知識和能力, 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 難以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和正確地分析市場信息。所以, 一方面由于生產的分散和組織化程度低, 使生產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 沒有交易定價權;另一方面由于主體的弱小, 生產經營比較粗放、盲目, 生產產品難以反映市場需求, 供需之間不能進行有效溝通, 經常出現結構性的失衡。當遇到豐產賣難時, 往往不得不首先進行內部競爭競相降價, 沒有能力采取更好的經營手段來保障豐產的成果, 實現豐收。因此, 要有一個龍頭企業來主導, 實現產業化經營。但實際中農戶與企業本身的利益不易調合, 農戶不但存在談判力弱的問題, 踐約能力也很低。隨著市場行情的變化, 農戶或者高價惜售, 或者求售無門, 而農戶的分散使企業和農戶間訴訟成本高昂, 最終造成企業利益受損, 嚴重影響企業產業化合作經營的積極性。

2.2.4 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產業鏈短。

農業發展的關鍵是農產品市場化, 而農產品營銷中的一個最主要的問題是生產的季節性、保質期短與消費需求平穩性之間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發展農產品深加工, 構筑一個鮮活農產品的“三峽水庫”, 來平抑豐產和集中上市時的“洪峰”, 合理調節市場供給。而目前我國大部分農產品深加工水平較低, 產業鏈還不夠完善, 從橫向看, 產品研發能力低, 新開發產品少, 農產品專用程度和品質不能滿足加工業的需求;從縱向看農產品加工深度不夠, 加工轉化和增值率較低。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率只有40%~50%, 其中二次以上深加工僅20%, 而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

3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思路與對策

3.1 健全農業產業組織體系

農業產業組織體系不僅包括微觀層面上的產業組織形式, 例如作為“龍頭”的公司、合作經濟組織、專業生產協會和農場等, 而且包括宏觀層面的產業組織形式, 例如承擔宏觀協調和服務等職能的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等。目前, 我國農業產業一體化的最大制約因素是組織化程度低, 因些必須大力發展和健全農業產業組織體系, 為農產品產業化提供組織保證。一方面, 宏觀層面上政府部門應主動放權, 農民愿意辦、能夠辦的事情盡量交給農民自己去辦, 避免政府包辦一切的做法, 要通過深化改革, 強化政府綜合服務功能, 弱化條塊分割的政府部門管理職能, 以促進農業諸環節的一體化。另一方面, 應提供政策、技術支持和引導, 大力扶持、發展龍頭公司、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專業生產協會等微觀層面上的產業組織, 建構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模式, 提升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 實現集約化經營, 提高其市場競爭與抗風險能力, 實現可持續發展。

3.2 壯大龍頭企業, 發揮龍頭優勢

應加大對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 對具有一定規模、成長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龍頭企業予以重點扶持, 在金融、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一方面, 應把加快龍頭企業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上, 加強與龍頭企業的聯系, 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并提供及時信息服務, 以提高企業對市場波動的預防能力, 降低風險;另一方面, 應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引進新品種、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 開展面向基地和農戶的技術推廣, 做好服務、協調和運用工作, 指導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建立互惠互利的聯結機制, 營造共同發展、利益共享的“和諧創業”局面。另外, 作為龍頭企業應強化品牌意識, 重視品牌效應, 做好宣傳包裝工作, 樹立龍頭企業的形象;應強化質量意識, 建立與國際規則接軌的質量管理體系, 按照國際標準對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環節進行嚴格的管理;應加大市場開拓力度, 做大做強, 提高企業的區域“帶動”和輻射能力。

3.3 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 搞活農產品流通

當前, 我國有相當一部分農產品銷售不暢, 價格下跌, 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這一問題的解決, 一方面固然有賴于農產品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另一方面則更有待于農產品市場的拓展和農產品流通的搞活。農產品不是簡單市場關系, 是一個涉及多方面利益的復雜社會關系, 也是一項涉及經濟社會穩定的民生工程。應從公益性角度出發, 統籌規劃, 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應加大流通環節基礎設施的投入, 加強流通和零售公益性網絡建設, 發展冷鏈物流系統;清理流通領域中的各種行政性收費, 降低稅負, 大幅度降低流通成本。同時, 應大力培育和發展農產品經紀人, 提升其經營水平和職業素質, 使之真正成為農民與市場的橋梁與紐帶, 成為疏通農產品流通渠道、促進農產品流通、優化農村生產要素配置、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傳播科技信息、推廣應用新技術、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最重要的中介力量。另外, 應大力發展無形市場, 適應信息化、網絡化趨勢, 加快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 推進網上交易, 適度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

3.4 加強政策扶持, 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農業產業化經營涉及一、二、三產業和城鄉之間、條塊之間的關系, 涉及計劃、農業、稅務、財政、銀行、工商等各個部門。因此, 各部門應密切協同, 研究制定有利于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措施。應加強制度建設, 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扶持、協調、監督;應完善合同契約制度, 嚴格合同管理, 以約束經營主體的經營行為;應努力改善市場競爭環境, 依照市場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 嚴厲打擊農產品供給的假冒偽劣、短斤少兩、哄抬物價、謀取暴利的行為, 徹底解決制止產銷過程中的亂收費、亂罰款現象;應規劃生產, 從宏觀層面通過計劃來促進產消之間的平衡, 可根據全國各地理區位特征、消費特點, 對農產品生產基地進行統一規劃, 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 實行區域化布局, 可在相應城市和基地之間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 實行“訂單式”、契約化、專業化生產, 從生產地點、種植面積、品種、均衡上市等方面實行宏觀計劃指導, 以保證供需總量、結構和地區間的平衡, 促進產銷之間溝通;應建立健全服務機構, 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各種服務。

參考文獻

[1]徐廣全, 淺談農業產業化[J].安徽農學通報, 2008 (16) .

[2]李璐, 農業產業化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5.

[3]陳紅娟, 試論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對策[J].當代經濟, 2011 (09) .

農業產業化經營范文第6篇

十二五以來, 承德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總量正在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長, 2015 年將達到400 億元, 農業產業化經營率今年達到66.5%, 經營率位列河北省第三。今年, 全市共實施投資千萬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項目177 個,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 億元。

1.1 原料基地規模穩步擴大

特色優勢產業不斷發展, 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原料基地。到2014 年底, 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9.22 萬hm2、總產量達到524 萬t, 中藥材人工栽培面積達到3.19 萬hm2、總產量8.46 萬t, 均居全省第一;馬鈴薯總產量達150 萬t, 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55 萬t、15 萬t和20 萬t, 水產品產量達到4.02萬t, 糧食總產量始終保持在130 萬t以上。

1.2 農業品牌影響力不斷提高

立足生態、資源、區位、文化優勢, 著力打造“綠色、有機、優質、安全”農產品品牌, 不斷強化“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工作, 全市綠色食品企業達到47 家、產品81 個, 無公害農產品認定企業57 家、產品225個, 無公害畜產品認定企業121 家, 產品26 個?!奥堵丁?、“頸復康”、“緣天然”、“森源”、“潤隆”、“華都”、“三融”、“隆泉”等一大批品牌在京津及全國其他地區擁有極高的知名度。

1.3 龍頭企業建設初步發展

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357家, 形成了以露露股份、怡達食品、山莊集團、京北緣天然公司4 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為核心, 48 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為骨干, 305 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為基礎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2014 年, 357 家市級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10 億元, 利稅33.9 億元, 帶動農戶58 萬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25 家, 其中銷售收入超10 億元企業3 家 (露露股份27 億、山莊集團20 億元、華都食品19 億元) 。

1.4 農產品加工科技含量顯著提高

注重提升農科教結合、政產學研企協作水平, 先后與中科院、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北京林大、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農林科學院等多家高校院所和科研單位建立了穩定的產、學、研、企協作關系, “十二五”期間共成功轉化農業科技成果100 余項, 科技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1.5 農產品加工能力不斷增加

全市農產品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57 家, 實現產值210 億元。主要農產品分為肉類、菌菜、果品、乳品、中藥材等五大類, 其中, 肉類加工業, 肉生豬年屠宰加工能力150 萬頭, 禽類年屠宰加工能力達1.6 億只;菌菜加工業, 年加工能力20 萬t;果品加工業, 年加工能力100 萬t;乳制品加工業, 年加工能力13 萬t;中藥材加工業, 年加工各類中藥材1 萬t。

1.6 農業園區建設長足發展

全市面積在66.67hm2以上各類特色農業園區有72 個, 其中, 糧食生產型園區1 個, 為隆化縣綠色水稻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農業品生產型園區57 個, 產品主要涉及蔬菜、食用菌、中藥材、果品、畜牧、奶業養殖加工、牧草、胡蘿卜、馬鈴薯等優勢特色產業;品種技術展示示范型園區5 個, 主要展示蔬菜、馬鈴薯、玉米、奶牛以及牧草新品種;休閑觀光型園區6 個, 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1 個省級示范區5 個。

2 承德市農業產業化經營中面臨的問題

承德市農業產業化經歷幾屆政府的悉心經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但同全省其他市、周邊各市相比, 仍面臨很多問題, 主要是:

2.1 龍頭帶動力弱, 市場意識淡薄

由于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匱乏, 多數產品沒有自主知識產權, 初加工產品多, 產品附加值低, 產業鏈條短, 市場競爭力弱。企業的加工水平和技術裝備與國內外先進水平比有較大差距。

2.2 組織性程度低, 競爭力弱

承德市農業產業化競爭力弱, 不僅體現在單項產品、單個市場主體上, 而且體現在龍頭企業規模和實力、科技和產品質量、品牌與價格以及經營方式在內的整個產業化體系的綜合競爭力上。承德市農業品牌中除露露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外, 山楂、板栗、肉雞、馬鈴薯、設施菜、中藥材等產業雖有一定知名度, 但在全省、全國還沒有叫響品牌??傮w來看, 產品加工深度不夠, 加工轉化和增值率低, 缺乏有競爭力的名牌產品, 品牌效應尚未形成。

2.3 利益連接機制不完善

一方面, 龍頭企業扶持生產的機制沒有健全, 加工、運銷企業不能自覺地扶持生產, 不能自覺地為生產環節提供資金、技術等各項服務, 不能自覺地讓利于農;另一方面, 龍頭企業與農戶雙方普遍沒有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互助協作、聯動發展的關系, 因而不能做到同甘共苦, 不能形成長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

2.4 品牌優勢未能發揮

承德作為京津水源涵養區, 具有較高的產區優勢, 農產品質量好, 品質高, 但區域公用品牌未能發揮作用。目前, 全市農產品共注冊商標2 200 余件, 其中河北省著名商標46 件, 中國馳名商標5 件, 與邯鄲等城市相比, 具有較大差距。

2.5 農民組織化程度較低

目前, 承德市大多數專業合作組織規模較小, 服務內容單一, 主要限于技術、信息咨詢和市場銷售服務, 而真正進行深加工、精加工, 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則很少, 缺乏適應和開拓市場的能力, 在市場競爭中大部分合作組織生存較困難, 因而很難做到積極有效的帶動廣大農戶, 服務農民。

3 推進承德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策略

3.1 積極培育龍頭企業集群化發展

圍繞主導產品規?;l展, 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建立與農戶、與合作組織的利益聯結機制。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要著力在四個方面實現突破。即:擴大開放引龍頭, 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到承德辦企興業;“二次”創業增龍頭, 引導本地礦業、風電、房地產開發等非農企業投入農業產業化建設;擴能提升強龍頭, 盡快做大做強一批市場競爭力強、帶動農民增收明顯的大企業、大集團;強化素質壯龍頭, 培樹一批熟悉市場經濟規律和具有現代管理水平的企業家隊伍。鼓勵條件成熟的農業企業在內外主板、創業板、新三板、股權交易市場上市。

3.2 推進“一環六帶”主導產業帶建設

推進“一環六帶”農業產業產業帶建設, 即:以平泉為核心的環八縣食用菌產業帶, 實現產值突破100 億元;以興隆、寬城為核心的果品產業帶實現產值200 億元;肉類產業帶, 實現產值20 億元, 中藥材產業帶, 實現產值50 億元;蔬菜產業帶實現產值100 億元;馬鈴薯產業帶實現產值50 億元;奶牛產業帶實現產值40億元, 促進特色產業由一產向二三產業的的轉型升級。

3.3 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

完成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1 個, 省級以上農業園區6 個, 繼續做好規模大、標準高、產業帶動能力較強的新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 做好特色產業的基地建設。

3.4 積極實施品牌戰略。

一是加快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龍頭企業和基地步伐。二是鼓勵龍頭企業積極爭創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河北著名商標, 河北名牌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識產品。三是加強品牌營銷。鼓勵在京津等地開辦銷售本地綠色有機農產品專賣連鎖店。四是注重農業產業文化挖掘, 提升附加值。重點培育壯大中華菌文化、有機奶文化、板栗文化、山楂文化、活性炭文化等承德農業文化品牌。五是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 推動農業與工業、服務業互動融合發展, 引領傳統農業走“接二連三”的現代化多元產業發展之路。

3.5 加強市場體系建設

一是做好與京津市場對接。二是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作用。在規范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同時, 積極探索同行業的合作社聯合, 條件成熟時成立食用菌、果品、蔬菜、畜牧等輻射全市乃至周邊地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三是培育壯大農產品流通企業。加強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力度, 建成全市通用的農產品公共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四是大力發展經紀人隊伍。圍繞農產品流通政策、運銷貯藏加工技術、質量安全知識與法規等內容開展農產品經紀人培訓, 培育壯大農產品經紀人隊伍。

3.6 建立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建立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要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主導作用。要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全市“三農”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來抓。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領導, 加強組織和推動。要制定詳實、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鼓勵創新政府和中介的服務形式, 引導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 實現中介服務多元化;同時要以市場為導向, 明確服務內容, 實現公共服務一體化;其次要出臺規范社會化服務管理辦法、細則或法規, 健全評價、監督和約束機制, 實現服務管理規范化。

摘要:近年來, 承德市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 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 與先進地區相比, 在農業產業化經營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承德農業產業化現狀、承德農業產業化經營存在的問題及承德農業產業化需要, 提出從培育龍頭企業集群化發展、推進“一環六帶”主導產業帶建設等七個方面加大推進力度的農業產業化發展策略。

關鍵詞:承德,農業產業化經營,策略

參考文獻

[1]楊旭金.對加快推進武定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思考[J].云南農業, 2010 (2) :45.

[2]尚龍江.現代循環農業產業化的實踐與思考[J].農村工作通訊, 2010 (2) :40~41.

[3]陳劍.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模式及路徑選擇[J].農業經濟, 2010 (1) :22~23.

[4]馬彥令.遼寧省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經驗探討[J].農業經濟, 2010 (1) :24~25.

[5]郭梅枝.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J].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 2008.

[6]李劍閣:中國新農村建設調查[J]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2009 (5) .

[7]趙德余.我國農業產業化組織形成的動因與線索[J].農業經濟導刊, 2004 (10) ..

上一篇:十四五規劃建議范文下一篇:酸的和甜的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