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淺談反思性教學范文

2023-10-06

淺談反思性教學范文第1篇

關鍵詞:教學反思,觀念,方法,過程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重要途徑。一個教師要想在專業方面迅速成長, 必須學會教學反思。美國一位學者曾說:“假如一個人掌握了反思的力量, 那么他就會加速成功的速度?!边@句話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學會反思, 將使你更快地走向成功。中國有一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笨梢姺此紝τ谝粋€人的自身修養是多么重要。教師同樣要重視反思的力量。因為“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加速劑”。下面我從三方面談談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的涵義

教學反思, 或稱為“反思性教學”, 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 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行為依據, 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 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 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 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 從而努力提高教學實踐的合理性, 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很多, 范圍很廣, 如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 反思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 即我們可以反思生活, 可以反思教育。更多的是對教學活動的反思, 因為一線教師天天進行教學。通過教學反思, 可以使教師將理論與實踐、思想與行動聯系起來, 實現理論性知識和實踐性經驗的融合, 強化教師的問題意識和教育科研能力, 從而促使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化, 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二、反思促進成長

教育家波斯納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 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彼岢隽私處煶砷L的公式:“經驗+反思=教師的成長?!贝蠓矁炐愕慕處煻际窃趯嵺`、反思、總結這條途徑中成長的。

三、教學反思的方法

教學反思要求教師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靈, 要求教師經常、反復地反思, 要求教師選擇多種教研方法反思。

1.教學后記反思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寫教育日記、隨筆和記錄, 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 是無價之寶, 是教學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教師應依據教師職責和新課改的要求, 堅持對教育教學進行回顧與思考、反省與檢點, 并通過文字形式把它記錄下來。對每堂課的整個過程回憶再現, 思所得, 發揚長處, 發揮優勢;思所失, 汲取教訓, 彌補不足;思所疑, 加深研究, 解惑釋疑;思所難, 突破難點, 化難為易;思創新, 揚長避短, 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 應積累實踐經驗, 加深對教學典型事例的思考記憶, 持之以恒, 必能把經驗“點”連成“線”, 最后鋪成“面”, 形成教學“體系”, 這是教師專業化成長過程中的寶貴“財富”。

2.觀摩公開課

通過觀摩別人的公開課, 分析別人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并反觀自己的教學行為, 是教學反思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聽名教師或專家講課, 觀看優質課例, 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比較, 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 制定自己新的發展點。特別是同事之間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 自由度較大, 通過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 寫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 課后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和分析, 改進教學策略, 這在無形中會促進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如有次我聽了一節省優質課比賽的課《我的母親》, 上課老師用那詩意而飽含深情的語言, 一步步推進學生與聽課教師的情感, 在一個女學生聲淚俱下的訴說中, 配上滿文軍的《懂你》背景音樂, 感動了所有學生、聽課老師與評委, 獲得了一等獎。當晚回來后我輾轉反思, 為什么這位老師的課能夠達到如此好的教學效果, 是她的詩意語言, 是情感醞釀教學法, 是獨特而巧妙的教學構思, 是平時積淀的深厚教學基本功, 還是老師嫻熟而老道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第二天我參加了上課老師與聽課專家的評課, 明確了反思的正確性, 后來我不斷讀書學習, 不斷總結平時教學中積累的點滴經驗, 豐富了課堂教學語言, 增強了課堂教學魅力, 獲得了同年級老師的好評, 所帶班級歷次考試都考出了優秀的成績, 這是我善于反思得來的。

3.借鑒他人意見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教師應該通過與同事、同行的交流, 對教學設計的依據、基本教學過程、富有創意的素材或問題等進行交流, 找出理念上的差距, 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 從而提升教學水平。

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課堂教學實踐, 教師專業知識的增長、教學能力的提高, 乃至教育智慧的生成, 都是教學實踐的結晶。在實踐過程中, 通過寫教學反思, 教師對他人或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理性分析與反思, 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肯定、批判, 去粗求精, 去偽存真, 不斷豐富和補充教學實踐知識。通過教學反思, 教師將理論與實踐、思想與行動聯系起來, 實現理論性知識和實踐性經驗的融合, 強化教師的問題意識和教育科研能力, 從而促使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化, 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教學反思是教師從事教學研究的基本手段, 教師在實踐中掌握了這種手段, 無疑會獲得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工具。

總之, 我們要堅信一點, 那就是:反思使人進步。學會教學反思, 無疑會為課堂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因為“教學+反思+糾正+優化=專業成長”。反思, 促進了我的專業成長, 在漫漫教學旅途中, 擁有了“教學反思”這位朋友, 我成長并快樂著, 感覺真好。

參考文獻

[1]邱道學.讓語文課響亮起來.中學語文教學.

淺談反思性教學范文第2篇

一、什么是教學反思

反思在西方哲學中通常指精神的自我活動與內省的方法。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吾日三省五身”、“慎獨”等也顯現出“反思”的意味, 并成為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的日常生活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人類進入了“技術時代”, 技術理性如同一把雙刃劍既促進了人類的發展, 又帶來了諸如環境惡化, 人性淡漠等一系列惡果, 技術理性的負面影響引發了人們對自身的反思, 以此, 反思也逐漸從哲學的殿堂走向平民化。成為日常生活, 甚至是一種人們日常的必需的思維和能力?,F在, 人們通常把反思或反省視為自己的思想, 自己的心理感受等的思考。那么, 我們可以怎樣理解“反思”?一種理解可以是“反思”即“思考”, 更具體地說, 是“慎思”、“考慮”、“細想”以及“沉思”等。另一種理解可以是“批判性評價”、“質疑”、“于熟悉中的震驚”。兩種理解都反映了反思作為實踐者對個人實踐中問題的自我意識, 是實踐者一種基本的生活方式, 是一種來自行動者內部的解放力量, 體現出實踐者的主觀能動性。教育教學中, 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的觀察和思考, 是教師所倡導的理論與所用的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教學反思或反思性教學就是一種屬于教師的反思性實踐, 是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 矯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良行為, 學會教學, 促進教學能力發展的途徑和方法。

二、教學反思有什么作用

1. 教學反思有助于改變教師角色, 提升教師專業地位。

反思性實踐可以使教師走出被動的境地, 增強教師的自主意識, 完成從一個“技術熟練者”到“反思性實踐者”的轉變, 反思性實踐者作為教師的一種新形象, 具備了如下角色的特性:

(1) 學習者

反思型教師首先是一個學習者。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教育教學的理念、策略、方法, 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和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 都需要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及他人經驗來幫助解決。

(2) 研究者

反思型教師還應該是一個研究者。針對來源于教育教學實踐的各種問題, 在行動中為了更好地行動而進行研究。

概括地說, 作為反思性實踐者的教師應當具有這樣的特征:視育人為已任, 對學生發展懷有深切關注和強烈的責任感, 對教學持探究立場, 做自身教育實踐的研究者, 溝通兒童與課程, 把學科知識轉化為適宜兒童的學習活動, 富有臨場智慧, 隨時捕捉教育契機并采取適當的行動。

2. 教學反思有助于營造反思文化, 帶動學校教育改革。

反思性實踐要在一個真誠、信任、民主、開放的交流環境中才能蓬勃發展, 同時也只有倡導反思性教學才能營造這樣一種學校的反思文化。在這種文化中, 人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不帶顧慮地剖析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通過開放、協作的方式與他人共享專業發展所需要的更多信息。

任何教育改革成敗與否的試金石就是學生是否受益。在一個倡導反思的組織文化中, 在反思性實踐者的引導下, 學習者也能感受到反思的活力, 更加適應于民主社會。

三、教師反思的內容是什么

(1) 教學觀念反思

教師反思一方面強化教師正確的、合理的教學觀念, 另一方面, 幫助教師及時審視、發現、糾正那些認識上的偏差。

(2) 教學實踐反思

對教學實踐活動的反思包括對課程目標的反思、教學內容的反思、教學方式方法的反思和教學效果反思等方面。

(3) 對問題的反思

教學歸根結底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教師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在課堂師生互動中, 學生的問題是教師反思的首要問題。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哪些難題?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意味著什么?學生對這個問題會怎么想?什么樣的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是否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進步予以積極而恰當的評價等等。這系列的問題都是教師反思教學中無法回避的。教師通過自己的反思更好的了解學生、認識學生、研究學生、積累相關經驗, 總結出更為適切的教育教學方法。

(4) 教師自身成長與發展問題的反思

淺談反思性教學范文第3篇

反思性教學蓬勃興起以來, 國內外學者對于反思性教學提出了不同的教學模型, 其中比較典型的有西方的埃拜 (J.W.Eby) 模型、愛德華茲-布朗托 (D.Brunton) 模型、考爾德希德 (J.Calderhead) 模型和拉博斯凱 (V.K.Laboskey) 模型、布魯巴切爾 (J.W.Brubacher) 模型以及我國王洪禮教授提出的三思再反思思維模式以及六三六教學模式。這些理論模式的提出為反思性教學的發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礎, 而其中的布魯巴切爾模型對于我國的高職高專學生英語語法課程教學模式的運行具有積極意義。

布魯巴切爾等人主要從時間緯度入手來分析反思性教學, 其認為反思性教學實踐可分為實踐反思 (reflection for practice) 、實踐中反思 (reflection in practice) 、對實踐反思 (reflection on practice) 三個階段。具體來講, 反思過程中的“前”反思, 又叫實踐反思, 即以上一實踐周期的教學經驗以及所發現的問題為基礎, 對本周期所要實施的教學計劃以及教學目的是否可行進行深入思考, 并作必要的修正。反思中的“中”反思, 又叫實踐過程中反思, 即在本周期的實踐環節中, 不斷發現問題, 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并通過對教學方案及計劃的調整。反思中的“后”反思又叫對實踐的反思, 側重對實踐結果歸因總結, 借助實踐研究, 結果分析, 完善教學策略。而后反思的結果成為下次前反思的前提之一。布魯巴切爾模型的特點是強調“中”反思, 前中后三個過程環環相扣, 周而復始。

反思性教學在高職高專英語語法中的應用

1. 高職高專英語語法教學現狀與不足

高職高專的學生的培養往往側重于聽、說等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以及等級考試的過級。殊不知英語語法是高職高專英語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 缺少這一堅實的基礎, 聽、說能力的發展空間將十分有限。由于高職高專學生本身語法知識的薄弱, 近年來對英語等級考試過級能力多度強調及現今絕大多數教師在語法課堂傳授上往往以滿堂灌和大量的習題分析為主要教學手段, 這近乎純理論的語法課枯燥乏味,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學生無心學, 老師班套教”的局面, 讓學生誤認為英語語法學習無足重輕。事實上學好英語語法, 掌握英語的語言規律, 其對促進英語語言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 語法知識的匱乏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努力提高同學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 英語教學中的語法教學也是為培養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服務的, 它是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語言運用的過程中通過鞏固和提高對詞法和句法的理解,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語法把抽象、呆板的英語語法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實用的交際能力, 并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來幫助學生掌握比較系統和完整的英語語法知識, 并運用語法規律去指導語言實踐, 使其認識到語法知識的指導性和應用性, 是現今高職高專學生英語語法教學面臨的一個艱巨的挑戰。

2. 布魯巴切爾模型對于高職高專英語語法教學的影響

布魯巴切爾模型中的前反思是以上一周期的反思為基礎, 對行將實施的目的、計劃等的合理性進行思考、修正。高職高專學生英語語法底子薄, 生源復雜, 從普高生到中專生以及三校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如何開展語法教學, 從哪方面尋找切入點, 在實施本周期的語法教學實踐之前, 應根據所授班級的英語水平, 明確教學目的, 制定完整合理的教學方案并對教學內容細節的設定進行細致的考慮, 盡量使其達到預期效果。

“中反思”的過程發生在教學實踐實施的過程中, 由于基礎水平、性格特征、努力程度的差異, 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情況層出不窮, 原定的教學方案實施起來面臨壓力, 此時則要靈活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例如, 此次原定的教學計劃是英語虛擬語氣的講解, 通過“前反思”對教學計劃的指導, 決定采用CAI教學, 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課堂能動性;然而即將上課前, 學校卻意外停電。如何靈活機動的調整教學策略, 既使整個教學過程不受影響, 又能不落俗套, 讓學生覺得語法課生動易懂?善于抓住課堂中有利的因素, 以及積極培養創新的思維, 以保證教學進程的順利進行?此時, 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的教師, 應該根據當時實際情況做出必要調整, 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感興趣的事, 通過虛擬語氣的表述, 展開討論“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only had one ticket for 2008 Olympic Game?”之類的話題, 使學生通過句型實踐, 巧妙地使用語法規則, 掌握語言規律。

在“后反思”過程中, 教師對實踐結果歸因、總結、肯定成績, 找出差距。對教學活動中出現的意外情況的處理進行歸納總結, 反思所調整的計劃的應變性和適用性, 為下一周期教學實踐的開展提供新的經驗。根據“中”反思中所出現的例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CAI教學形象易懂, 但是由于其教學計劃的實施具有一定的依賴性, 規避突發事件的風險能力較弱。因此在決定CAI教學時應制定比較詳備的計劃, 能有效地避免潛在因素所帶來的風險。

3. 布魯巴切爾模型對英語語法教學的促進作用及存在的不足

布魯巴切爾模型從教學實踐實施的三個時間緯度, 通過對實踐前教學、實踐中教學、以及實踐后教學全面反思, 有利于教師明確語法教學目的, 合理編排教學步驟、在語法教學實踐中及時發現新問題, 調整語法教學策略, 以及教學活動完成后適時總結、回顧, 借助于反思, 不斷的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 積極有效地結合教學工具, 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 在一定程度上對英語語法教學實踐的開展具有積極影響。

但是布魯巴切爾模型中, 片面地強調了教師反思意識的培養。殊不知許多的高職高專學生在英語語法學習上處在一種迷惘、被動的狀態, 從來不去思考教師所灌輸的英法知識實際使用性以及其在閱讀和寫作上的融會貫通性, 也很少思考自己應該采用何種方式與策略使自己語法學習更有效, 只是一味地記筆記、照搬硬套。因此反思性教學不僅要強調教師的“教”, 還要培養學生的“學”;不僅教師要“學會教學”, 更要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反思性思維的實踐, 積極安排好預習、聽講、復習等各階段的學習工作, 更全面地掌握語法概念, 更靈活地運用語法知識。

曾子曾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意識的培養對于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的教師而言, 在自我發展同時能夠經常反思課堂教學, 關心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 注意教學領域的新發現和新進展, 精益求精, 充分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尤其現今對語法教學比較淡漠的環境下, 通過反思性教學, 及時發現新問題, 促進語法教學和課程改革, 為英語語法教學開創新天地;積極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能夠促使其對與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的總結和回顧, 在英語語法學習中, 能引導其對語法知識構造的基本概念進行反思, 善于將理論性的語法知識運用于實踐, 并在實踐過程中歸納總結不足, 加強對這一知識概念的透徹把握, 從而使反思性教學對高職高專英語語法教學產生積極影響。因此, 反思性教學不僅對于教師, 而且對于學生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

[2]楊玉英等.智能基本功的測查與訓練,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9

[3]楊四耕.略論反思性教學評價標準的建立, 中國教育學刊, 2001 (4)

淺談反思性教學范文第4篇

小學教師教學反思中現存的主要問題.教學反思的形式層面.格式比較單一,有模式化的傾向。

教學反思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對廣大教師來說,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實踐中該如何操作,怎樣寫教學反思,不少教師深感困惑而無從下手。

這種情況下,介紹或給出一些教學反思的案例,讓教師大致明確其格式或樣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觀我們的現實卻不難發現:眾多教師寫出的教學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轍,有教師將其總結概括為“先寫不足之處,然后寫獲得啟示,最后寫怎樣運用”,而這種格式的套用對于其教學是沒有任何益處的。

為應付檢查,流于形式。

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還存在這樣的傾向:即不少教師把寫教學反思看作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是浪費時間,往往為了應付學校領導檢查才勉強胡亂應付完成。這樣,教學反思的撰寫就成了為反思而反思,

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學反思的實際價值根本沒有得到切實的體現。誠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教學反思的內容層面.全面而不深刻。

通過查閱眾多的反思案例,不難發現,比較成形的教學反思一般都在內容方面較為全面,大都從成功之處、不足之處、今后改進等角度進行論述,可以說是面面俱到,但多為蜻蜓點水,一代而過,雖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給人的感覺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談的幾乎大同小異,沒什么區別。

零散而不系統。

目前,教學反思在內容方面或多或少還存在著反思的內容比較分散,零碎,沒有形成合力,不連貫,缺乏系統性等現象。一些老師常常是這次反思某一問題,下次反思就又換成了另一問題,有東一鱗西一爪的感覺,結果是每個問題都泛泛而談,缺乏深度和對問題的較為連貫的、成體系的深入思考和認識。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很明顯,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也微乎其微,進而也致使不少教師對這一方法的實效性產生了懷疑,而這反過來也嚴重影響了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積極性和熱情,形成了惡性循環。

重教師而輕學生。

當前教學反思案例所表現出的一種鮮明傾向是:反思的著眼點多集中在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的效果等“教師怎么樣教” 這一層面,對“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的并不多見,而這種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畢竟,教師的教最終應以學生的學

習發展為宗旨和歸宿,忽視對學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義和價值。而且教學作為一種動態的活動過程,其實質是以課程為中介,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發展的過程, 在其中“教”與“學”

本身是統一的,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機的整體。因此,進行教學反思,其關照點天然地就應該包括“教師的教” 和“學生的學” 兩大方面。

原因分析與建議之所以出現上述種種現象和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師自身因素.觀念意識方面:對教學反思的認識不足。

教學反思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師自覺地對已有的教學事件進行的審視、梳理、再認識和再思考的過程。主要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學監控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它需要教師的自覺堅持,主動維持,需要教師思想意識層面的認同,行為實踐層面的落實,而不只是口頭的宣講,或者是胡亂應付;它需要教師在思想觀念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視,才不會將教學反思視為額外的負擔而敷衍了事,湊合完成;才不會使教學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層。

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應具有課堂教學所必需的知識技能,還應該有廣博的理論知識,否則,反思、實踐都只能處于淺層次和低水平的模

仿、重復階段,難于有深入的提高和實質性的飛躍。

而現實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在反思自己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關注“已經做了什么”“效果如何”“下一步怎么做”等等具體的操作層面的問題,即使有些分析也多憑個人的感覺進行,個人經驗性的感性的認識較多,缺乏相應的理論作依據,這種分析個人的主觀認知成分占很大比例,還沒有達到真正反思意義的水平。

思維品質方面:教學反思的深廣度欠缺。

教學反思本質上是一種思維活動過程,盡管思維是看不見,摸不著,仿佛來無蹤去無影的,卻有著自身的特點和品質。

人們一般認為思維具有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四類品質。同樣,教學反思也應該具有這四種品質。但目前我們的教學反思,還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深度、廣度。

教師在總結以往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的基礎上,能從現實生活的感受體會著手,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重新對教學予以了設計和改進,由原來的講解傳授變為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積極體會和感受,活躍了課堂,同時也拉近了教材內容與生活的距離,增進了師生間的交流溝通,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所有這些都與執教者本人的深入思考,仔細琢磨,積極探索是密不可分的。

外部的客觀因素:小學教師工作繁忙、時間緊張。

在我國小學的教學任務普遍都很繁重,教師的日程安排很是緊張,這使教師即使愿意也很難有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教學反思活動。平日里學校行政工作、課外活動、輔導學生、與家長交流、批改作業、

備課等等工作事項已給教師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不少教師深感在上課之外還要進行教學反思,把自己搞得過于緊張,加重了教學負擔,故對寫反思日記也就沒有太高的積極性和意愿。

因此教師不僅要正確看待教學反思,還要加強教育教學相關理論的學習。力求通過自身的學習和親身體驗,在教學實踐中將教學理論轉化為自己的品格和教學風格,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從而在實踐中提升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

淺談反思性教學范文第5篇

關鍵詞: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能力,高等教育,繼續教育

自上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 終身教育思潮開始在全球影響廣泛。終身教育在本質上改變了傳統思維中人一生只接受一次教育、從事一種職業的狀況。它是一項全面性、連續性的教育理念, 本質是“促進人發展的教育”, 強調對人的個性及創造性的正常發展。人生來就有各種各樣的發展潛能, 教育就是要為人的個性提供機會, 把人身心發展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一方面這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 它要求人在一生中不斷更新和擴充原有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消除了一次性教育給人帶來的失敗和苦惱, 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機會和時間在暫時的失敗或成功后重新發展自我和完善自我。而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知識更新周期的不斷縮短, 人們必須不斷的學習, 才能應對新的挑戰, 學習必將成為伴隨人一生的不間斷的活動。

終身教育是傳統教育觀念和理念的一次更新, 它的重點一方面在于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另一方面使教育不再局限于高等教育, 而高等教育也不再是教育和學習的終點, 而成為教育新的起點;繼續教育則是承接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而繼續推進終身教育的新發展。

1. 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終身教育把人們的視野從傳統的教育理念中拓展開來, 擴展了教育的外延, 強調了一個人終生都要接受教育, 參與學習。為了不斷適應高速變化的社會發展, 每一個人必須學會進行終身學習。美國著名未來學者阿爾文·托夫勒曾發表論述:“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 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

1.1 重點培養高等教育體系下的高校學生

在終身教育的背景下, 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首先要確立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指導思想, 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倡導多元化的參與式互動教學。在教學活動中, 具體體現在積極的啟發學生獨立思考, 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鼓勵學生挑戰權威, 對不同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 充分展示和張揚學生的個性, 促進學生獨立意識、批判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同時, 注重學生的多方面發展, 開展各類形式的學生活動, 從學術類、體藝類、財經類、實踐類等多方面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組織、實踐能力。

其次, 應當盡可能多的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和話語權, 便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須的選擇判斷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在日常的學習中, 應以學生為中心靈活安排課程, 制定適合學生自身發展的課程培養計劃, 允許學生跨院系、跨專業、跨年級選修, 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愛好、興趣自主設計主修課程, 從而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

再次, 培養學生的適應、應變能力。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已日益凸顯。一個人的素質遠比他究竟掌握多少知識更為重要, 一個具有良好素質的人能夠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手段獲取新的知識, 從而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 適應新的社會需要。大量的成功實例表明, 在人的成功因素中, 個性特點、意志品質、團隊精神等非智力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一書中指出:發展素質教育, 培養“人格力量”是21世紀教育的中心特征。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以及不斷變化的職業選擇, 當代大學生必須具有較高的適應和應變能力。

1.2 注重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從概念的內涵和發展方面來看, 終身學習是在終身教育理念基礎上的重大發展:它突出學習者的主體性, 要求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發展, 承認各種不同的非正規與非正式學習的重要性, 突出個人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自主學習, 就是學習主體主導自己的學習, 又稱自我表現調節的學習, 一般指學習者自覺確定學習目標, 選擇學習方法, 監督學習過程, 評價學習結果的學習, 簡單地說, 就是學習者自我抉擇、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檢測、自我評價的學習。自主學習是終身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 是實現自我可持續發展的保證。人只有獲得不斷學習的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 讓自身立于不敗之地, 從而受惠終生。信息化時代需要人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惟有自主, 個體才能適應現實的不斷變化。終身教育則將越來越依賴人們進行自導式學習活動的能力。隨著知識更新周期的縮短, 人們也將越來越清楚的認識到, 知識的掌握固然很重要, 但能力的發展則更為重要。因此, 必須為學習者提供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 在這種教學環境中, 學習者處于中心地位, 成為學習的主體, 自覺、主動、積極的在與環境的交互過程中獲取知識, 形成自學能力。隨著人類邁入知識社會和學習化社會, 人們的學習將獲得充分發揮的環境, 尤其在自主學習方面將會得到更大的自由和動力。由此自主學習必然會成為一種主流的學習方式。

2. 高等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世界銀行在2000年發表的《發展中國家的高等教育》報告中指出:“高等教育是現代世界中的‘基礎教育’, 高等教育不再是奢侈品, 而是必需品。”高等教育在知識的創造、積累、傳播和應用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造就高素質專門人才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為終身教育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無論從教育實踐的主體———教師, 還是從教育實踐的客體———學生來看, 高等教育對人的培養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教師的培養和訓練主要是由高等教育系統來承擔的;另一方面, 高等教育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培養了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全面提升素質, 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有序的學習方法, 幫助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 從而促進學生的自身發展, 使學生能夠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戰勝挑戰, 不斷成長。

從個人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來看, 盡管終身教育體系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職前和職后教育形式, 可作為剛結束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的青年學習者來說, 再進行高等教育是將來就職的一項基本門檻, 接受高等教育進行系統的理論知識教育和實踐技能培訓依舊是最明智的選擇, 同時在高等教育中完成心理的健康發育也有利于學習者畢業后更快更好的融入社會。

從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來看, “高等教育的學生主體仍將是中學畢業后直接進入高等院校的傳統全日制大學生。給這些人打下終身學習的基礎是高等教育的一項主要任務, 它不僅對人們的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而且對他們的學習內容也具有重要意義。”面對終身教育的洶涌浪潮, 高等教育所承擔的責任是十分艱巨的。

從高等教育自身來看, 它具有自我變革和自我改造以適應社會發展的使命。隨著終身教育體系的逐步形成, 高等教育也在不斷發展和變化, 教育形式在不斷擴展, 教育內容也在不斷延伸, 教育方法呈現出日趨多樣化, 教育層次則不斷的細化和豐富, 以滿足學習化社會對高等教育的要求, 同時指引其他教育形式的發展。

3. 繼續教育是終身教育發展的推動力

終身教育是繼續教育發展的最高形式, 是21世紀我國建設“學習型社會”這一教育發展目標的關鍵所在, 更是當今世界繼續教育發展的思想理論基礎和必然趨勢。在知識經濟時代, 一個人在大學接受的教育, 畢業后幾年就會過時, 結構失業將會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只有不斷的接受繼續教育, 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水平, 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由此, 在時代的新需求下, 人們必須接受不間斷教育, 學會終身學習, 一個人若想在社會上處于有利的地位, 就必須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 以適應知識的不斷更新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 接受培訓、學習以適應職業的不斷更新和勞動的不斷變革, 提高自身素質, 不斷學習, 將學習延續在人的一生中。

因此, 繼續教育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它成為了學習者終身學習的一座橋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 繼續教育需求層次的高移, 高等教育很難再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而具備種類多樣化的繼續教育則不斷顯現出優勢。在職業流動性的不斷增強下, 從業者需要不斷提升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競爭力, 提高自己的文化層次和內在品質, 及時補充新知識、新理論以適應社會的發展。繼續教育具備的多種形式的崗位培訓、職業技術教育和其它高層次非學歷教育則凸顯其優勢, 例如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的培養方式, 積極探索“外語+專業+技能”的多專業綜合的培養模式, 都能在促進繼續教育的多樣化發展的同時滿足社會對通用人才的需求。

同時, 許多繼續教育機構都依托于高校, 依托于高校優秀的教師隊伍、優越的地理位置、富足的社會資源和較強的資源共享、傳播能力, 以及豐富的教學設施、科研設備、圖書資料等大環境。而終身教育的基本思想是人的一生要持續不斷的接受各種各樣的教育, 這意味著社會要向受教育者提供各種可資選擇的教育方式和各種教育的物質資源和保障。繼續教育則利用依托于高校的這些優勢為社會成員服務, 從而更好的指導他們學習, 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進而推動終身教育的發展。

江澤民曾指出, “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次性的教育已經不能滿足不斷更新知識的需要, 我們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終身學習的教育制度”。未來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的發展立足于大教育體系下, 從終身教育的原則出發發展高等教育、繼續教育, 滿足教育需求的終身化和時代發展的需要。終身教育思想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發展的理論基礎, 終身教育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將為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提供更加廣泛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6.

[2]王立科.試論融入終身教育、學習化社會的高等教育[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 2005, (1) .

淺談反思性教學范文第6篇

一、反思的作用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 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 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覺覺察水平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教學反思是實施新課程教學的一項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 也是提升教師素質和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反思要求教師在每一次授課結束之后, 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總結, 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所思, 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 究分析解決問題的辦法, 使教學設計不斷豐富、完善并有所創新。反思的目的, 在于教學設計的再設計和實現教學設計的創新與升華。反思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第一手資料, 是教師切身的感受, 具體、鮮活、生動、可信、實用, 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作為一項資源儲存起來, 可以為今后改進教學提供依據和借鑒。日積月累, 匯小溪成江河, 長期堅持, 就會在幾年之后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從而提高教學藝術、提高教學效果、提高自身素質。

二、反思的內容

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對教學反思。思之則活, 思活則深, 思深則透, 思透則新, 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 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 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 不斷豐富自我素養, 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逐步完善教學藝術, 以期實現自我價值。

1. 反思教學中的成功之處。

很多教師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某節課的某個環節因為設計合理、到位, 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在這一環節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教師也情緒高漲, 課堂活力四射, 以至于下課后依然沉浸在那種氛圍中, 這就是成功的教學環節。諸如:典型的示例;精彩的設問;幽默的講解;有益的啟示;巧妙的課堂引入;留有懸念的結束語等等精彩的片段。課后及時把這些成功之處記錄下來, 長期積累, 積沙成塔, 教學經驗自然會日益豐富。例如, 比如在牛津9AUnit6 Detective stories的Reading教學中, 由于課文內容繁瑣, 故事結構復雜, 讓學生自主理解有一定困難, 在快速閱讀之后, 我把全班分成四組, 每組由一位學生擔任Detective Lu, 其他學生作為采訪者, 就案件內容向偵探提問, 時間為10分鐘。根據問題和答案的數量最后評出最佳采訪者和最佳偵探, 游戲結束后可憑積分高低領取獎品。在剛一宣布完這一游戲規則后, 底下學生馬上躍躍欲試, 爭著要發言, 連平時幾個一直喜歡躲避老師提問的學生也情緒高漲, 開動腦筋拼命思考著。尤其是在最后10秒爭奪最佳偵探時, 課堂氣氛幾乎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與此同時, 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深深烙在每個學生的腦海里, 在隨后的復述課文環節中, 效果特佳, 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讓學生體會到了什么叫快樂英語的滋味。

2. 反思教學中的疏漏之處。

課堂教學如同藝術體操比賽, 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即使是再完美的課堂教學設計也難免有疏漏和失誤之處, 有時候語言表達不到位, 教學方法選擇不恰當, 教學的組織方面有紕漏等, 把這些教學中的“敗筆”記錄下來, 進行回顧, 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及時吸取教訓, 有利于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如在教學牛津7AUnit5Shopping一課時, 在鞏固練習中我設計了學生分散到各個點去購物這一活動。課前, 我自認為這個活動設計的很好,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 我發現課堂一片混亂。學生們興奮太甚以至于忘形, 大家都往玩具店去買東西, 而冷落了其余購物點, 口語操練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課后我反思, 主要原因是我沒有考慮到學生們的喜好, 也沒有強調好活動的秩序。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 變教訓為經驗, 相信今后再有這樣的活動, 我會組織得有條不紊。

3. 反思教學中的創意靈感。

再詳盡的教案也不可能寫出課堂上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細節, 也不可能預見師生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全部。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 師生行為和思維的發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 教師有時會產生一些有益于教學的靈感和獨創性的想法、作法, 學生也會在教師的激勵啟發下, 產生一些智慧的火花, 若不及時記錄, 稍縱即逝, 會造成很大的遺憾。這些都是教學研究的鮮活材料和教學案例。經過整理、提煉、總結, 一定會成為將來課堂教學的閃光點。記得在教牛津8A Unit5 Birdwatchers中Integrated Skills的內容時, 學生聽完錄音并合作完成短文A Report on Zhalong的填空后, 有同學小聲說如果去動物保護區參觀應該很有趣。我突然靈機一動, 何不讓學生體驗一下介紹扎龍, 我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 其中一人扮演導游, 其他三人扮演記者采訪導游。采訪是學生們喜歡的一項活動, 既讓學生體驗了角色表演, 又訓練了語言技能, 鞏固了所聽到的內容。

4. 反思教學中的“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 反思教法是否得當, 環節是否有效, 重點有無突出, 難點有無突破, 練習是否到位等, 及時記下一節課的成功與失敗之處, 還需考慮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 寫出“再教設計”, 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 精益求精, 以達到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自己的教學水平也將會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牛津7AU-nit3有一課是介紹一些節日的, 筆者先是帶領學生們學習單詞, 然后是講解課文, 最后閱讀。第二節課, 在提問的時候, 筆者發現學生大部分對上節課講得知識所記甚少, 根本沒有什么印象。于是, 筆者在課后反思這節課的問題, 開始收集一些常見節日的介紹和圖片、音樂等, 分析這些資料, 然后做出判斷選擇。第二天在另一個班上同一節課的時候, 我先是問學生最喜歡中國的什么節日。學生們有的回答春節, 有的回答國慶節等等。一開始, 課堂氣氛還不是很熱烈, 隨著我問到為什么喜歡這個節日啊?還喜歡什么節日?等問題時課堂氣氛已經變得很熱烈了。接著舉行一個小競賽:你能寫出多少外國國家的節日?我把學生分成八組, 先是每組討論, 然后比賽看哪個組寫出來的最多。學生熱烈地討論起來。幾分鐘后學生上黑板羅列出他們想出的答案。寫完這些, 我帶領全體學生點評, 然后引出了今天要講的新課。第二天我做課前提問的時候, 學生們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超出我想象的好。這讓我重新審視反思的意義。

三、反思的方法

教師應當怎樣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呢?

1. 詳細描述。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教學, 詳細描述他們所看到的情景, 對此進行討論分析。

2. 反思日記。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后, 要求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 并與其他教師共同分析。

3. 實際討論。教師聚集在一起, 首先提出課堂上發生的問題, 然后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 最后得到的方案為所有教師共享。

4. 動研究。為弄明白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的實質, 探索用以改進教學的行動方案, 教師及研究者合作進行調查和實驗研究。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講解范文下一篇:情商與逆商管理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