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風電投資決策論文范文

2023-09-24

風電投資決策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會計謹慎性 投資決策 投資價值管理 投資風險 資源配置 管理機制

通過投資決策的背景材料分析,支持開展對外投資。經濟實體開展多元化經營,經濟實力雄厚,持續的高現金流入,說明經濟實體經營穩健,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較小。在此前提下,持續的高現金流入導致經濟實體擁有較多富余資金,這使經濟實體具備了對外投資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又由于經濟實體在實業方面發展較為充分,所以涉足證券投資成為經濟實體較為現實的選擇,而且使用留存收益進行證券投資,形成了必要的抗證券市場風險的能力。從背景資料分析,應該開展證券投資。

立足經濟實體投資目標,理性評價各種投資機會。充分了解可能面臨的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法律風險等各類風險,制定相應的投資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投資資產支持證券的業務處理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和風險控制系統。在充分了解金融資產證券化得交易結構、資產池資產狀況、信用增級情況、信用評級情況等信息的基礎上作出投資決策,分析資產支持證券的風險特征并運用相應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技術控制相關風險。根據資產池資產的客戶、地域和行業特征,將其納入統一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集中度的管理。實行內部限額管理,根據風險偏好,資本實力、風險管理能力和金融資產證券化的風險特征,設定并定期審查,更新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限額、風險限額、止損限額等,同時制定對超限額情況的監控和處理程序。負責資產支持證券投資的部門應當與負責風險管理的部門保持相對獨立,在負責資產支持證券投資的部門內部,前臺與后臺應當嚴格分離。商業銀行投資資產支持證券投資的部門內部,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計算資本充足率。

除應收賬款保理、應收票據貼現、票據背書轉讓、金融資產證券化等金融資產轉移的表現形式外,經濟實體將持有的股權投資、債券投資、基金投資等金融資產出售給其他經濟實體,也是金融資產轉移的常見表現形式。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實體應當在收取該金融資產現金流量的合同權利終止時,最終確認該金融資產,實際收到的金額與該金融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對于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還應當調整原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計入投資收益;對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還應當將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損益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額對應處置部分的金額轉出,并計入投資收益。將自有富余資金投資于證券市場,主要是為了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同時應考慮不同投資機會的不同風險。根據財務部門收集的資料,經濟實體可以考慮的投資機會主要包括國債、經濟實體債和股票三種證券。顯然,國債基本上無償還風險,收入穩定,經濟實體若全部投資無風險的國債,雖可穩定獲得回報,但收益低,當存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購買力風險大;若全部投放在股票上,雖然可能獲得很高的回報,且能降低購買力風險,但伴隨有很大不確定性,風險最大。所以,較為合適的思路是,將各種投資機會進行組合,既能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又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一、會計謹慎性與經濟實體投資決策研究

會計謹慎性是“會計計量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原則”。會計謹慎性不僅是財務報告信息質量的一個重要特征,而且也是一項有效的經濟實體治理機制(Ball and Shivakumar,2006)。謹慎性通常定義為對利潤和損失的確認有著不對稱的可驗證性(Watts,2003),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一個具體類型,是近十多年來會計研究領域的熱點。Lafond and Watts(2008)認為經濟實體內外部的股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財務報表謹慎性產生的原因。謹慎性能減少管理者操縱會計數據的動機和能力,減少信息不對稱及其產生的凈損失,從而增加經濟實體和權益的價值。而非效率投資會降低經濟實體價值,作為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對稱情況下代理成本的典型表現形式,也一直是國內外財務和會計學學者關注焦點。Jensen and Meckling (1976)的代理理論指出,管理層、股東和債權人之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利益沖突,但這些沖突是可以通過契約的方式進行協調,降低代理成本。而契約正是導致謹慎性的主要因素之一(Watts,2003)。令人遺憾的是,盡管非效率投資在宏觀和微觀層次上都普遍存在,但如何減少非效率投資還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學者對非效率投資的表現形式和產生原因有著不同的理解和闡述,該如何提高投資效率也自然各持己見。本文根據信息不對稱和代理理論,提出了會計謹慎性與非效率投資(投資過度或不足)、會計謹慎性與投資決策監控及會計謹慎性與風險轉移之間關系的重要理論假設,用經驗數據辨識了會計謹慎性對經濟實體投資行為在不同經濟實體治理環境、經營環境下的監控效果及差異。以我國2000-2009年A股上市經濟實體為樣本,運用描述性統計、均值檢驗、相關性檢驗統計分析和多元邏輯回歸、混合線性回歸、固定效應及隨機效應模型等計量分析方法對提出的理論假設進行了檢驗。主要研究發現是:(1)會計謹慎性已成為我國上市經濟實體財務報告的基本特征,并且國有控股經濟實體的會計謹慎性程度要低于非國有控股經濟實體;(2)不管是資本投資還是包括金融資產的總體投資,非效率投資是普遍存在的,過度投資和投資不足并存,相對于非國有控股經濟實體,國有控股經濟實體的資本投資比例更高,而總體投資比例更低;(3)會計謹慎性影響投資的類型,謹慎性與金融資產投資負相關;(4)在國有控股經濟實體,會計謹慎性顯著地與過度投資或投資不足負相關,而在非國有控股經濟實體,謹慎性主要是發揮了抑制過度投資的作用;(5)會計謹慎性對管理層投資決策有監控作用,謹慎性越強的經濟實體未來盈利能力越高,而資產減值比例和規模會更低,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后這種相關性更加顯著;(6)對處于財務困境的經濟實體,會計謹慎性能減輕轉移風險導致的經濟實體價值波動的加劇,對國有控股經濟實體而言這種抵減效果更加顯著;(7)債務軟約束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相對于非國有控股經濟實體,銀行長期借款是導致國有控股經濟實體過度投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短期借款有抑制過度投資的作用;(8)流通股比例的提高能抑制管理者為股東利益而進行轉移風險的投資動機,表明流通股比例的增加有利于增強經濟實體治理。本研究的發現為理解會計信息的經濟后果提供了新的經驗證據,以會計謹慎性與經濟實體投資決策為視角,本文發現產權性質的差異造成了謹慎性對經濟實體投資決策監管效率的差異,為已有關于提高投資效率的研究分歧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理論上,深化了會計信息經濟后果的研究,同時拓寬了代理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在會計領域的應用。發現對投資監控和會計準則的修訂有積極的參考價值。

二、基于EVA的中國經濟實體集團投資決策及管理機制研究

在國資委對中央經濟實體實施EVA業績考核的背景下,以價值最大化管理目標為指導,研究石油經濟實體集團投資決策的機理,構建基于EVA的投資決策和管理機制,形成著眼長遠的石油資源價值提升具有特別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文獻綜述的基礎上,針對已有研究的不足,從價值、風險、增長這三個維度出發,對中國石油經濟實體集團的投資決策問題進行了深度研究,主要的貢獻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分析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根據石油經濟實體集團投資決策的目標,論證EVA用于投資決策的機理,進而根據投資決策與價值、風險波動的相關性,建立石油經濟實體集團包括價值、風險與增長三個維度在內的EVA投資決策研究框架。第二,構建基于EVA的投資價值管理。以EVA價值驅動因素分析為橋梁,建立包括價值的分析、改善、最終控制、后續價值激勵四個階段在內的價值管理環,整合財務戰略、投資預算與融資策略,不僅滿足投資決策的基本需要,更能實現投資的戰略控制要求。通過財務和非財務的手段來支持這個目標。使用的方法必須體現在戰略制定、預算、報告、激勵機制、薪酬等主要管理過程中,目的是增進業績或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第三,研究基于EVA的投資風險分析。根據生命周期各階段不同的管理需求,將風險分析方法應用到反映真實價值的EVA指標中來量化風險,作出更加靈活、準確的決策:基于實物期權方法測度EVA現金流的波動性,研究最佳投資時機的確定問題;基于風險承受力進行不確定環境約束下資源的分析與配置,解決最優投資組合等戰術性資本預算問題等。第四,效果評價進而指出提高投資決策效率的主要途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五,建立內的價值管理機制,需要借助預算管理信息平臺,結合年度的經營戰略、投資重點及各種可能的環境變化等因素對投資價值的影響,構建經濟實體集團包括運行機制、控制機制、激勵機制、風險管理機制在內的價值管理機制,實現業務流、資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資源流的有機整合。

三、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研究

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給經濟實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種沖擊的目標不僅僅是經濟實體的正常經營活動,更重要的是改變了經濟實體決策者對自身、對環境和未來經濟發展的預期,所以,當經濟實體面臨是否通過并購投資來實現規模的擴大或者危機的應對時,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運行機理就成為決定并購決策成敗的重要因素。本文對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進行了研究。對已經出現的全球并購五大浪潮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經濟實體并購投資一般出于擴大經濟實體生產規模、提高經濟實體管理和經營協同效應、實現經濟實體多元化經營以及滿足經理階層擴張動機等不同考慮,所以,并購中目標經濟實體的選擇戰略、有關目標經濟實體的信息搜集、目標經濟實體的搜尋和篩選、目標經濟實體本身如何決策、目標經濟實體的選擇路徑等都成為并購決策的重要內容。但從決策理論的相關研究可以發現,金融危機環境下的不確定條件已經成為影響決策制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從投資決策的性質、原則、影響因素、流程等方面來看,特定環境下的決策更符合有限理性決策等行為決策方法所適用的范圍。經濟實體并購通常是指一個經濟實體吞并一個或多個經濟實體,或者兩個或多個經濟實體合并成為一個經濟實體的行為,并購投資決策是為了達到并購目標,在信息和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客觀條件,采用一定方法,從若干個備選并購方案中,選擇一個滿意而科學的并購方案所進行的分析、判斷和抉擇的過程。金融危機一方面會抑制經濟實體的并購需求,另一方面,隨著金融危機加深,經濟實體擴張的成本也在逐漸降低,反過來又會刺激經濟實體的并購需求。

金融危機背景下并購投資決策的特征表現為,金融危機環境本身造成并購投資決策的復雜性、并購投資決策過程的長期性、并購投資決策時機的敏感性、并購投資決策的風險性。應根據這些特征構建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實體的并購投資決策體系。從建立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視角來看,并購投資決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經濟實體外部環境因素中,一部分是宏觀環境因素,包含硬環境和軟環境兩類,軟環境主要是經濟環境、政治和法律環境、社會環境;另一部分是微觀環境因素,包括產業發展、技術和市場狀況的影響。在經濟實體內部因素中,經濟實體組織結構、資源狀況、經濟實體文化等幾個方面對并購投資決策都會產生影響?;谙到y理論視角,從主體、客體、方法、制度等方面可以更好地對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從決策主體來看,并購投資決策的做出需要經濟實體高層決策者來完成,但在決策制定以及實施過程離不開經濟實體中層管理人員的支持,所以,高層決策者和中層管理人員都應作為決策的主體。決策客體主要是指目標經濟實體選擇、并購與新建比較、融資與支付等內容。決策方法是指經濟實體在進行決策時所使用的決策技術。決策制度是指經濟實體內部要求所有決策主體共同遵守的、按統一程序辦事的規程。

通過上述分析內容,可以對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運行機制進行論述。從動力機制上看,經濟實體并購決策的作出及執行將會影響經濟實體內部的產權關系,因而對不同利益主體將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所以,經濟實體并購決策的作出是經濟實體內部不同利益主體在各自目標導向前提下行動博弈的結果。從信息保障機制上看,經濟實體在進行并購決策的過程中,應當在明確并購目標的基礎上,對并購對象以及自身進行客觀有效的評估,避免并購超出自己能力范圍,所以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外部信息保障機制和內部信息保障機制。從協調機制上看,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訴求將表現出相當大的差異,投資決策體系內不同主體之間的有效協調機制就成為決定體系運行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實施機制上看,決策目標、決策內容、決策執行與決策評價是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過程,是決策體系的主體構成部分。為了實現對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進行量化評價,通過邀請相關專家對備選評價指標進行篩選,可以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并選用層次分析法作為權重的確定方法,運用該方法確定了每個指標的權重,進而運用模糊數學方法作為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評價方法,可以構建出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評價模型。針對經濟實體并購重組的實際操作過程,結合對該經濟實體所處行業背景及發展情況的分析,通過對該經濟實體的發展歷程、資金實力、競爭風險以及經濟實體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從優勢劣勢對比和發展機遇的角度對該經濟實體的并購動機進行了論述,總結歸納了該經濟實體并購戰略和預期目標,并有針對性地對備選經濟實體以及新建投資方式進行了比較判斷,進而分析了該經濟實體并購重組過程的技術體系、制度體系和組織體系等內容,并對其進行了量化評價。

通過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一是作為經濟實體并購投資決策體系主體的高層決策者和中層管理人員的行為、判斷、預期以及其受金融危機因素影響,都將使系統功能發生改變,進而影響著決策制定的科學水平。二是決策主體對客體的作用、決策主體對決策方法的選擇、決策制度對決策主體行為的制約以及決策客體對決策方法的限定等內容,構成了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的內在聯系。三是出于各自完全不同的價值判斷,在同一并購決策中,不同利益主體可能會作出完全不同的預期,這種預期的差異又會影響主體的動機和目的,最終在其行為中得到體現。四是經濟實體高層決策者與中層管理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和綜合協調可以幫助不同的決策主體調整自身對決策問題的看法,從而在一定限度內保證各個決策主體的利益訴求,從而最終實現決策的制定。充分保障不同決策主體之間的協調和信息溝通渠道的順暢,才能保證決策制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參考文獻:

1.王書紅.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并購投資決策體系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1.6

2.徐全華.會計穩健性與公司投資決策研究.暨南大學博士論文,2011.4

3.許學娜.基于EVA的中國石油企業集團投資決策及管理機制研究.天津大學博士論文,2011.5

(責編:若佳)

風電投資決策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 廣東省正在開展的“三打二建”工作,其核心就是要凈化市場環境,還市場一片凈土。湛江作為粵西重鎮只有在這種大背景下并結合湛江自己的實際情況努力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外商投資環境質量,方能成為外商投資熱土,形成新一輪的競爭優勢,為實現五年崛起的目標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 外商投資企業 投資環境 三打二建

一、改善政治環境的思考

1、進一步維護湛江政局的穩定性,加強政策的連續性。第一,穩定的政局是誘導外商投資企業來湛江進行長期高技術項目投資的重要因素,也是外商投資企業權益的根本保障,更是湛江進行經濟建設的必要前提。在一項問卷調查中,有11%的被調查企業認為湛江政局的穩定性還有待提高,要加大對投資環境破壞者的打擊力度,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入湛江投資者遭到野蠻“禮遇”。第二,湛江市政府及各地縣鄉政府在制定各項發展政策時,一定要加強政策的連續性。雖然各屆政府會有自己的施政方針和目標,但應使這些變化的程度和頻率盡量小。在問卷調查中,有28%的企業都提出了湛江政策連續性有待加強的意見,可見,湛江在這方面還存在著很大不足,需要下大力氣進行調整改善。

2、完善湛江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引進、引導及優惠政策。第一,在對外商投資企業在湛江投資的整體政策上,要加大對中央大力支持更多地利用外資的優惠政策的學習、宣傳和運用。對于這些政策,湛江要加大學習宣傳,并結合國家利用外資政策的調整,加強調查研究,根據需要制定一系列符合國家大政方針、符合湛江市情、符合開放、開發要求的配套政策,并清理廢除不利外資進入的政策規定和帶有地方保護主義性質的政策措施。第二,政府要根據湛江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引進適合該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投資。從整體來看,當前湛江應重點在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能源、新材料、礦產資源深度利用、原材料深加工、機械設備開發、農產品深加工、環保產品開發制造、旅游資源開發、現代物流等領域引進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第三,從湛江的實際情況看,不僅要注重吸收新的外商投資企業前來投資,也要注重已有的外商投資企業和投資項目的增資擴產,尤其要注重已進入湛江市的大型外商投資企業按照國際慣例擴大投資規模的動向。第四,湛江地處沿海,出口運輸成本低,因此,應多吸引出口創匯型的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第五,對外商投資企業的政策定位由實行優惠政策向國民待遇逐漸轉變,但目前對市內部分地區和部分行業的外商投資企業投資依舊實施合理的優惠政策。

二、改善經濟環境的思考

1、促進經濟基礎環境的改善。積極促進地區經濟增長,使居民收入得到穩步提高,并改善居民就業情況,加大湛江對外開放的力度。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是吸引外商投資企業投資不斷進入的最重要的經濟環境。

2、大力改善外商投資企業在湛江投資的融資環境。國際投資實踐表明,外來投資者有相當一部分資金需要在投資當地籌集。為給這些投資者創造條件,可參考以下幾點進行改革。首先,合理調整現有金融機構對外商投資企業貸款的限制;采取傾斜政策,適當增加區域性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數量和規模;設立湛江開發投資基金,在湛江優先進行金融制度與金融工具方面的創新試驗;積極推動市內金融機構向國外延伸金融業務。其次,吸引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公司進入湛江開設分支行,放寬外資銀行在湛江的經營范圍。銀行目前不單限于金融業務,而且是信息、資本、企業的綜合體。

3、加快市場化步伐,建立健全市場體系。要加快建立以湛江為中心,以縣區、集鎮為紐帶,與全國市場結合一體的健全的市場體系。結合廣東的“三打二建”整頓、凈化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強化全社會誠信觀念,大力整肅信用秩序,打擊逃廢債務、不履行合同等違約行為。

4、注重人才的培養,加強技術的消化研發能力。一方面,湛江崛起的關鍵在投資,吸引投資的關鍵靠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提高人才素質,特別是提高科學技術水平是改善投資環境的重要一環。另一方面,加強對外來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及自我技術的研究開發能力。湛江現在已經從國外及國內發達地區引進了很多的先進技術,因此,相關人員要加強對這些先進技術的掌握,將它充分地消化吸收,并且不能只是一味地依賴外來引進技術,而應加強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并將之投入生產。

三、改善基礎設施環境的思考

基礎設施落后、投資環境較差是制約湛江開發的一個重要因素,它不僅是湛江經濟發展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而且對引進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產生了顯著的制約作用。因此,必須在湛江建設較為發達的交通、郵電、供水、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系統,為湛江引進外商投資企業投資奠定必不可少的基礎。

1、加強交通運輸的建設,以公路建設為重點,加強鐵路、空運干線建設。湛江要以增強整體運輸能力為目標,以公路建設為重點,以提高運輸能力為中心,建立多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以城市為中心的綜合運輸網絡體系。

2、改善湛江的通訊能力。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建設功能完善、技術先進、運營高效、安全可靠、覆蓋全省的高速寬帶網。大力發展數據及多媒體通信網和電話網,推進電信、電視、計算機“三網融合”。

3、加強能源供應能力。在氣源、石油的供應方面,要重視開采利用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要積極發展管道運輸,建設全市天然氣環線工程,擴大石油運輸管網的規模和能力。在水源的供應方面,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將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節約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在電源的供應方面,要大力改造電網工程,以提高輸電網負載能力、擴大電網覆蓋面為中心,加大城鄉輸電配電設施建設。城網建設上,要提高供電的可靠性,改善供電薄弱環節,滿足城市用電和居民生活用電,尤其是企業在用電高峰期時電力的保證。農網建設上,要提高電網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滿足全省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和廣大農民群眾生活用電負荷增長的需要。

4、針對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項目采取相應的政策。湛江的基礎設施項目,按照經濟效益大小、投資能否回報等可劃分為3大類:經營性項目、非經營性項目和介于二者之間的準經營性項目。對于不同的項目要采取相應的政策。

5、要依據湛江實際情況合理建設基礎設施。湛江整體還很貧窮,在基礎設施建設中,要考慮到企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雙重需要,優先解決有利于貧困人口生活質量改善的基礎設施建設。此外,不能盲目上大項目、爭高水平,要合理建設發展。

四、改善法制環境的思考

1、努力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依法保護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根據WTO的規則和我國入世的承諾,結合湛江市實際情況及外商投資企業的現狀和要求,抓緊清理、逐步修訂有關外資的法律法規,并建立外商投資企業在湛江投資的專門的法律制度。要出臺外商投資企業管理辦法、開發區管理辦法以及勞動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規范外商投資企業的依法管理,保護外商投資企業在湛江投資的合法權益,促進外商投資企業在湛江投資企業的發展。政策出臺前應充分征求基層意見,提高政策的透明度,政府網站也要及時公布新的法律法規,便于外商投資企業和企業調整經營行為。

2、不斷完善市場經濟的執法機制。在執法操作中,要加快司法和執法隊伍的建設,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要切實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在湛江投資企業的資產、收益及外方的正當權益,保障外商投資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保護知識產權,堅決打擊各種盜版、侵權、偷稅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按照《勞動法》保護工人權益,處理勞資雙方糾紛和關系。努力改善少數經濟案件審理周期過長,判決或仲裁不夠及時以及判決執行拖延等問題。

五、改善自然資源環境的思考

很多學者認為,自然地理環境是不可變因素,因此地區要改善投資環境,應花大力氣在政治、經濟、基礎設施等可變因素上,無須將過多精力放在改善自然資源環境上。然而,一個地區的自然資源中,有很多都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如果亂開采,不僅會大大浪費,而且會帶來整個生態環境的惡化,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地區在引進外商投資企業投資時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湛江引進外商投資企業投資,應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把生態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對于湛江豐富的海洋資源,應合理開采,充分利用,避免浪費,防止污染。

六、改善文化環境的對策建議

改進社會公共衛生以及公民生活習慣中某些臟、亂、差的現象,加強湛江民眾對城市公用設施的自覺愛護和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愛。這些都有利于改善湛江在外來投資者心目中的形象,是吸引外資不可忽視的環境條件。

七、改善社會服務環境的對策建議

1、改善行政機構服務環境。第一,增強服務意識。湛江各地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投資者服務和救助中心,進行政策咨詢解答,積極受理和協調解決投資者投訴,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對損害投資活動的行為要予以嚴厲處罰;大力推行企業定期走訪制、溝通協調制、政策信息反饋制,切實了解投資者的需求,為投資者辦實事、辦好事;改善對外資企業的管理和服務,規范各行政職能部門和各類中介機構的服務,堅決制止對外商投資企業進行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在全面清理各項收費基礎上,明確合理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對依法收費的部門和單位實施規范化的申報監管;進一步規范審批程序,簡化審批手續,公開審批的內容、條件、依據、程序和時限,實行政務公示制和承諾制,實行行政審批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度。第二,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盡快提高招商引資人員素質。第三,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為了消除政府對投資活動的不合理干預,限制其任意行為,需要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實行政策法規公開、崗位職責公開、作業流程公開、收費標準公開、服務時限公開、工作紀律公開等等,特別是監督渠道、監督結果的公開,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機關工作作風,杜絕損害投資行為的發生。第四,提高工作效率。效率就是效益,政府機關的工作效率是一個地方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體現,它不僅關系著政府機關的對外形象,也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投資者的經營效果。全面提升政府機關工作效率,建立一個高效運作的政府,是改善投資環境最重要的措施,各地市必須加大力氣狠抓效率的提高,推行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等,把這些制度落到實處。

2、改善生活醫療環境。生活醫療環境有著豐富的內容。比如,舒適的居住條件,方便、安全的就醫和公共衛生條件,優越的子女入學條件,往來便捷的交通、通訊條件,高檔次的假日休閑條件,等等。湛江除了要采取措施改善省內居民整體生活醫療環境外,還要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建設適合外商居住的公寓,加快建設適合外籍人員子女上學的國際學校,完善國際學術交流,國際化教育培訓和文體娛樂設施,興建國際醫院,并給這些設施配備相應的懂英語、了解外國文化的高素質服務人員。這些設施的收費不能過高,應控制在外商覺得合理的范圍內。

(注:本文系湛江師范學院2008年青年資助項目(QW0716)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付曉東、胡鐵成:區域融資和投資環境評價[M].商務印書館,2004.

[2] 張敦富:投資環境評價與投資決策[M].中國人民出版社,1999.

[3] 張敦富:中國投資環境[M].化學工業出版社,1993.

[4] 郭信昌:投資環境分析、評價、優化[M].中國物價出版社,1993.

[5]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1992—2010.

風電投資決策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長期以來,公司經理人投資決策理論普遍是建立在理性假設之上,然而,現實中卻存在諸多非理性投資行為,本文從闡述前人經典理論入手,重點分析經理人非理性投資行為,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緩解非理性投資行為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經理人;非理性投資;措施

從理論上說,傳統的企業投資理論更多的建立在資本市場完全有效、投資主體完全理性的條件之上,通常都假定市場的投資者是理性決策者,并且是追求效益最大化。但是,隨著投資市場非常態化發展和企業異常的投資行為,現實中企業的非理性投資行為是普遍存在的,對企業的投資決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理論闡述

1.資產定價理論

在完全的市場假設中,人們常用基于資產基本價值的現金流貼現模型,從生產經營活動的角度去分析股東持有資產所獲取的未來收益,進而對資產估價(valuation)。隨著逐漸放開了完全市場這個強假設,在不完全市場條件下資產定價受到越來越多的討論,主要側重于理論角度,整個市場中有關證券組合、定價和套期保值的新方法,使標準的套利定價與期望效用最大化聯系起來。

2.自由現金流代理成本理論

Jensen在1956年提出的自由現金流代理成本理論(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Theory),該理論認為,由于經理人員控制著自由現金流,內部資金越充裕,外部融資對經理人的監督和約束的可能性就越少,經理人有能力和動機將企業資金投人到能夠給自己帶來私人收益(增加報酬、權力、聲望)的非盈利項目,進而導致非效率投資。

3.融資優序理論

融資優序理論是由Myers and Majluf(1984)提出的。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外部投資者會降低購買風險證券的價格,從而會增加外部融資的成本,由于內部融資的成本較低,因此企業首當其沖會選擇內部融資,只有當內部融資不能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時,企業才會轉向外部融資。

二、經理人非理性行為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1.經理人員的非理性心理與投資的非效率

在研究企業財務決策行為時,傳統的投資理論都以經理人員和市場投資者的完全理性為前提,與現實情況有很大的脫離。

經理人員的“嫉妒”心理對企業的投資決策產生影響的原因是,當總部向各分部分撥資金時,各分部(子公司)的經理通常有過度投資的傾向,以便于讓自己與其他經理人員區分開。這樣做的后果使得資源利用不當,沒有發揮出更大的效果,這就是由嫉妒產生的報復行為。一旦投資的項目產生的損失不斷增大時,經理人員往往選擇繼續追加項目投資,回避已有的損失,更喜歡繼續冒風險。

2.從眾行為與投資的非效率

在投資領域里普遍存在著從眾行為。企業投資決策的從眾行為造成投資的低效率,導致大量的資本沉淀在生產能力過剩而盈利不足的領域,加劇了金融風險,減弱了經濟增長吸納勞動的能力,制約著經濟與社會的持續協調發展。

3.非理性的資本市場與非效率投資

“市場時機”(Market Timing)模型指出,在證券市場投資者非理性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的股價往往會被錯誤定價,而理性的經理人員會利用投資者情緒波動的有利時機,發行股票進行更多的融資,一些經理人還會利用目前的誤價為企業現有的股東牟利,進而扭曲公司的投資行為Stein(1996)。

三、緩解經理人非理性行為的一些措施

1.完善投資管理制度

規范的管理制度是企業的任何管理活動都應該具有的。同樣的,完善的投資制度可以保證企業的投資決策活動資決的科學合理性。從科學合理的角度看,投資管理制度規范了決策的流程、設定了投資項目的評價標準、規定了投資項目的風險評估和控制機制等,從而最大限度的規范了決策者的行為,確保決策者對投資項目進行判斷和選擇科學性,從而避免了投資決策中管理者非理性行為的發生。

2.對決策項目定期進行風險評估

因為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決策者由于過度自信、損失規避、嫉妒心理等非理性因素的影響,即便經理者已經意識到了風險的存在,也可能會出于不愿承認自己的失敗而升級自己的承諾,從而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威脅。因此,企業應當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定期對投資項目進行風險評估,識別投資項目可能面臨的風險,公正客觀的評價投資項目是否能夠實現預期的投資目標,使管理者可以清醒的意識到投資風險的存在,從而及時制止自身的非理性行為,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3.建立有效的管理者獎懲(激勵和懲罰)機制

對經理階層進行有效的激勵需要保證管理者可以從投資項目的成功當中獲得更多的回報。只有這樣,在進行投資決策時,設定較為明確的投資成功的激勵措施和投資失敗的懲罰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將投資決策的風險同管理者的利益相聯系,從而避免管理者采取非理性行為而導致投資失敗的可能性。

四、小結

行為公司金融理論為我們理解和研究企業非效率投資問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對我國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資行為治理具有重要啟示。要遏制和防范資本市場非理性對企業投資決策行為的扭曲,應優化證券市場投資者結構,大力培育理性投資者,加大資本市場信息披露體系建設,減少投資者非理性沖動,防止資本市場出現“非理性繁榮”。同時,要改革現有的經理人績效考核和股票期權實施辦法,完善投資決策機制,強化財務審計和責任追究制度,從動力機制和壓力傳遞機制上實現經理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的長期協調、融合。

參考文獻:

[1]盛虎.經理人心理偏差導致企業非理性投資行為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0.

[2]李永壯.管理者非理性行為對企業投資影響研究[J].南開學報,2014,(4):37-40

作者簡介:

姜珂(1987-),女,漢族,河南輝縣市人,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3級研究生,會計專業;田野(1990-),男,漢族, 河南新鄉人,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4級研究生,會計專業。

風電投資決策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 當前世界金融形勢撲朔迷離,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依然存在。隨著我國經濟開放的不斷深入,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面臨的金融風險與日俱增。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防范金融風險”提到了2012年宏觀經濟政策的突出位置。本文對企業目前金融風險的形成和特征進行了詳細闡述,對企業如何控制金融風險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 企業金融風險 成因 特點 控制

企業的生產經營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而金融業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同時又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各種風險因素顯著增加。雖然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增速仍居高位,但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明顯增多,下行不可避免。歐債違約風險繼續困擾全球市場,繼希臘債務危機過后,意大利與西班牙已經接過歐債違約風險的接力棒,其GDP分別位列歐元區的第三、四位,經濟規模及債務數額如此之大,完全超出歐盟及IMF的救助資金范圍。同時,全球失業率高位徘徊、“通脹”壓力的風險依然存在,世界經濟形勢難以樂觀。在當前這種經濟形勢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面臨的金融風險與日俱增,像期貨商品交易的市場風險、外貿結算的匯率風險、債務契約的信用風險、證券資產管理的收益率風險等等。如何規避企業經營中所遇到的上述風險,成為許多企業,特別是一些參與國際產業循環和分工的大中型企業所面臨的嚴峻課題。

1. 企業金融風險的形成及控制現狀

金融風險是指金融交易過程中,因各種不確定因素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金融風險可以分為市場風險、制度風險、機構風險等。企業金融風險,是指企業在從事金融活動時,由于匯率、利率和證券價格等基礎金融變量在一定時間內發生非預期的變化,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企業金融風險可分為:外匯風險、籌資和融資風險、利率風險等。從風險的構成要素來看,企業金融風險的風險因素是企業從事金融活動;風險事件是匯率、利率和證券價格等基礎金融變量發生非預期的變化;風險結果是企業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即實際收益少于預期收益或實際成本超過預期成本的可能性。

1.1企業金融風險主要是由經濟原因引起。企業要生產經營必然要發生籌資、融資活動,而金融活動主要是以金融資產買賣的形式進行,其中,作為一般購買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和用于再生產的貨幣資本共同構成全社會的貨幣流通量,它們都不停地做循環周轉的運動,是最重要的金融資產。而證券則是現代金融的重要工具和金融資產的主要表現形式。過去的幾十年,在國際資本市場的不斷擴展中,證券化已成為一種趨勢,銀行的存貸款業務正改變過去那種定期和固定的債權債務形式,而代之以可在二級市場上自由買賣、轉讓的有價證券形式。同時,作為金融市場一體化的必然要求,資產證券化還越來越成為現代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 由于資產證券化和貨幣化交易方式廣泛地存在于現代企業的市場化經營活動中,導致企業經營和運作必須面對一系列的不確定性風險。其中最常見的不確定性風險來源,是企業經營活動中采用在交易所交易的原材料、產成品、有價證券,以及可以用上述交易方式進行比照交易以獲取收益的經營活動。這些經營活動所帶來的企業經營風險通常源自金融市場風險,因此產生企業金融風險。同時,自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崩潰以來,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為浮動匯率制所代替,國際商品交易的結算過程中就會產生匯率風險。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需要參與國際金融市場,再加上人民幣升值,企業在原材料采購和產品交付時就面臨著極大的匯率風險,這同樣形成企業的金融風險。

1.2由于金融風險本身具有復雜性、隱蔽性,我國企業金融風險控制方面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我國資本市場信息透明度不高,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和重大事件信息的失真較為嚴重,使得金融風險缺乏有效監督,公眾和政府對市場運作的真實情況無法準確掌握。其次,企業對金融風險的控制多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深刻的認識。企業金融風險控制基本上都是公司財務部門的職責范圍,沒有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不能夠及時有效地實施風險識別、風險評估以及風險控制程序。再次,由于沒有一套成體系的評估與量化標準,雖然認識到了風險的存在, 但是對于風險帶來的損失的可能性估計不夠。缺少對風險的量化管理,沒有運用有效技術來識別、評估和監測風險,金融風險的防范缺乏連續性和專業性。由于企業金融風險管理成本高,且我國企業的金融風險控制水平較低,造成許多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 企業金融風險的特點

企業在從事金融活動過程中將會面臨許多風險,每一種風險的特點不同,對企業的影響也各不相同。同時,由于企業自身的實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的不同,產生的效益和造成的損失也各不相同。但企業的金融風險,從其產生、發展的過程中,又形成許多相同的特點,把握企業的金融風險的特點,建立完善的制度及科學的控制體系,就能及時預防和減少企業的金融風險帶來的損失和危害,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1企業的金融風險具有不確定性。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是金融風險產生的必要條件,只要有金融活動,就必然有不確定性。匯率的升降、利率的變化、證券價格的波動,都與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政府的經濟政策具有不確定性,政策力度的大小具有不確定性,國際市場的變化也具有不確定性,企業的金融風險造成的后果也有不確定性。

2.2企業的金融風險具有可預測性。經濟的發展雖然具有不確定性,但經濟的發展可以預測,同樣企業金融風險也可以預測。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可通過對經濟形勢的判斷,來完成企業的金融風險的評估預測,對企業金融資產實行風險管理,進行系統的風險識別、分析、監測,從而規避風險實現風險管理,減少企業損失。

2.3企業的金融風險具有可控性。盡管金融風險是客觀的,但是金融風險是可控的。企業因生產經營擁有金融資產,必然存在企業金融風險,而我國目前企業金融資產的流動性不高,金融資產經營性風險,企業通過正確有效的金融防范和預警體系,對企業金融資產進行事前識別、預測,并根據企業自身金融資產的具體情況進行結構調正、分散、轉移,是完全可以避免和控制的。

3. 企業金融風險的控制

3.1企業必須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從思想上重視企業面臨的金融風險

企業發生金融風險,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自身發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忽視企業金融風險,就會使企業逐漸喪失市場競爭力,甚至破產、倒閉。因此,企業應充分重視金融風險,將風險管理上升到公司戰略的高度。當前全球面臨嚴俊的經濟形勢,但挑戰與機遇并存,機遇總是青睞那些有準備、有實力的企業。

3.2企業必須從制度上和機構上加強管理,對金融風險形成定期報告制度

企業要有明確的金融風險控制目標,要從成本和效率兩個方面綜合考慮,制定符合企業自身條件的風險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同時,設立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其成員不僅要符合相關資質要求,并且必須擁有足夠的權限介入公司的關鍵生產經營活動與投資決策的過程,能夠獨立、全面、高效地開展風險調查工作。其次,風險管理部門必須能夠充分識別企業面臨的金融風險。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比較成熟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使監管部門與投資者能及時了解公司的重大事項;但是沒有形成金融風險定期報告制度。因此,應該盡快建立與完善金融風險專項披露制度:企業必須定期向監管部門或利益相關人報告持倉規模、資金使用、盈虧情況、風險敞口評價、未來價格趨勢、敏感性分析等情況;必須在重大事項(重大虧損、浮虧超過止損限額、被強行平倉或發生法律糾紛等)發生后及時報告相關情況,并對采取的應急處理措施及處理結果建立專門報告制度。

3.3企業必須建立科學系統的金融風險評估系統,及時進行風險評估

企業風險控制系統要科學、合理的構建,企業風險控制系統應涉及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監控等各環節。必須賦予該系統操作人員擁有足夠的權限介入公司的關鍵生產經營活動與投資決策的過程,能夠獨立、全面、高效地開展風險調查工作。

3.4企業要對金融風險實行預警機制

為使企業金融風險的防范具有連續性和專業性,企業應通過運用金融風險定量評估系統量化和監測金融風險,一旦發現金融風險,立即發出預警信號,以引起公司管理層與投資決策部門的重視,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控制企業金融風險,減少企業經濟損失。

3.5企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國際國內的金融政策和變化

企業隨時了解國際、國內金融政策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外貿企業,這里面比較重要的是國際“銀根變化”。所謂的“銀根變化”就是指從美聯儲到中國人民銀行銀根的緊與松,包括存款準備金,貸款利率,以及居民存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這些都很可能會根據國家的宏觀政策來不斷的進行調控。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各國之間結合的更加緊密,輕微的政策調整都可能影響到企業的利益,尤其是出口企業的利益,外貿政策的調整將對出口產品價格以及出口成本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就需要企業在一個時期內,將國際國內的銀根方面的變化貫穿到自己的生產決策中。

3.6企業應充分利用公共資源,加強銀企合作

控制企業金融風險,需要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公共信息和金融政策資源。在信息資源方面,企業要時刻關注國家統計局、央行、證監委、行業協會等部門發布的信息,及時調整企業的金融資產方向,規避風險。在金融政策資源方面,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對走出去的企業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是企業加快開拓國際市場、防范金融風險的堅強后盾。同時,商業銀行有很多好的產品可以提供企業來選擇作為規避風險的工具。每一家銀行都有產品的研究和開發部門,他們會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地推出很實用的產品。企業的經理應當經常和銀行的財務經理進行交流和溝通,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量身為企業設定資金管理的模式,從而有效規避金融風險。企業應加強與金融業的合作,實體企業與金融企業對投資對象的關注點有所不同:前者往往注重與標的企業進行戰略合作以提升自身價值,對短期財務收益看得相對較輕;而后者則恰恰相反,更注重目標企業的財務回報。如這兩類企業加強合作,可以起到取長補短、規避風險,在利益上各取所需的效果。

3.7企業要不斷創新發展模式,采取組合式風險管理

企業的發展方向,要與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式相結合,要和中央制定的轉方式、調結構相結合,必須改革和創新發展模式,選擇多樣化、風險分散化的經營戰略,不僅要經營好國內業務,還要積極開拓國際業務,走國際化、規范化、市場化、多元化的道路。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企業應當抓住機遇,通過跨國并購、股權置換、海外上市、項目融資等方式大力拓展國際市場,加速國際化步伐,在控制企業金融風險的同時,使企業自身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 黃達《貨幣銀行學》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2] 陳雨露《國際金融》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

[3]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數據庫:上海證券報 證券時報.

風電投資決策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內部風險控制是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運用魚刺圖分析法對房地產企業風險進行識別與分析,提出其內部風險控制的基本框架、流程和方法,并針對房地產企業內部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提出政策建議,為房地產企業完善內部風險控制方法提供依據,也為企業優化內部管理及提升盈利點提供重要支撐。

【關鍵詞】HX房產企業;風險控制;管理流程;魚刺圖

1 內部風險控制的含義

風險管理旨在識別影響主體的潛在風險以使其在該主體的風險容量之內,并為主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房地產風險控制就是對房地產經營中的各種風險進行規避和掌控從而達到損失最小、利益最大之目的。[1]內部風險控制是企業為提高經營效率、保護資產、提高企業數據的準確性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戰略風險

房地產企業的戰略風險主要是指戰略決策所帶來的風險,與企業自身的投資決策、企業對于政策的了解以及企業對于政策的適應性等因素關系密切。對于房地產企業而言具有投資額大,投資周期長、受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大等特點,因此房地產企業必須在宏觀經濟形勢結合企業自身情況下制定準確的戰略決策。

1.2 項目管理風險

項目管理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項目管理與執行風險和人力資源風險。項目管理制度不完善,項目管理人員執行不到位以及項目質量、進度、資金、合同履行等脫離管控都會給項目帶來風險;同時由于房地產行業具有投資大、周期時間長、風險大等特點,因此具有決策性、技術性、專業性等的有關知識人才對企業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這些人員在實踐經驗、專業知識等方面的不確定性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程度上的風險。

1.3 財務風險

房地產企業內部財務風險具有以下特點:開發及建設期時間長,資金的周轉時間較長,資金回籠速度較慢造成的現金流斷裂、成本增加以及墊資造成的現金流緊缺易造成企業內部資金上的風險;現金流量在每個階段分布不均衡、不規律且資金的流向較為復雜,對開發商以及業主的應收賬款無法及時回收以及對分包商的預付賬款管理不到位造成財務信息缺乏真實性、可靠性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

2 內部風險控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方法

2.1 基本框架

房地產企業風險管理框架有助于提高房地產企業管理人員處理企業不確定性的能力,從而來提高企業創造財富價值能力的框架。在我國房地產內部風險控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內部環境、設定目標并識別事項、評估風險、應對風險及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與改正缺陷等。[2]

2.2 基本方法

2.2.1 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是對企業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風險性質的過程。本文運用魚刺圖法進行風險分析。

魚刺圖又稱因果圖,分為問題整理型、原因型和對策型三種,是一種發現問題“根本原因”并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方法,其原理是關聯分析導致系統發生事故的原因與結果,在系統中則是通過展示文字和線段的因果關系來描述危險因素與事故后果的邏輯關系。采用魚刺圖法對企業內部風險進行分析能夠將事故原因簡潔化,條理化,使房地產風險評價人員能夠準確找出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

魚刺圖分析法由因和果兩方面因素組成,依據房地產企業經營策略和所處市場環境的特點,考察實際情況并查詢相關資料,通過對人員、財務、法律和管理風險等主要因素進行分析,深入研究,用魚刺圖建立房地產企業內部風險評價體系。其主要優點有:①能清楚直觀的展示房地產企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能夠細化分析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②無需建立煩瑣的數學求解模型,更不必進行復雜的數據分析,對于企業管理人員來說便于掌握和推廣,極具實用性。③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能夠直接集中于問題的實質內容,而不是問題的過去或不同人員的片面觀點,從而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員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效率。

2.2.2 加強房地產業務流程控制

依據房地產業務流程進行業務管理,管理責任重大對整個項目影響也很大,因此要盡可能的減少管理上的失誤,加強企業領導和員工的管理意識。主要強調兩個方面的管理:一是質量管理方面出現問題導致的風險;二是進度管理方面出現問題導致的風險。

3 HX企業內部風險控制的主要問題

3.1 內部控制環境缺失

房產企業內控制度不完善、不全面,制度不能夠覆蓋企業的各個部門;企業內部機構設置繁雜、職能交叉重疊,職責定位分工不明確,難以實現組織精細化管控;房地產企業總體缺少內部監督部門及會計控制部門,即使有也缺乏獨立性。

3.2 內部控制滯后

首先,內部控制缺乏執行力。很多企業認為有了制度就等于有了保障等于有了控制,而實際上內部控制更注重的是執行結果,它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目標而必須付出的行動。其次,很多企業目前對內部控制的含義理解比較片面。多數企業都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流程層面控制活動的內部控制,而對信息交流與溝通、內部環境、風險評估等要素的關注度不夠。

4 HX企業內部風險控制

4.1 建立內部控制制度

①完善企業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完善企業內部風險控制體系,應注意企業內部風險控制環境的建設,包括經營管理的理念、企業的文化理念,制定和分配責任的方法、人力資源管理政策實施等。只有建立良好的房地產企業內部環境才能確保內部風險控制制度的落實。②建立內部會計與監督機制。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要真實記錄在財務會計系統中并為了便于管理要對經濟業務進行適當的分類。此外,對發生重大的經濟業務要進行詳細的描述,在衡量經濟業務的價值時要準確無誤的記錄貨幣價值,在編輯財務報告時要合理地描述經濟業務,區分審計等職能。建立并完善房地產企業內部監督部門并給予監督部門相應的權利。[3]

4.2 強化內部控制結構

①改善房地產企業的治理結構。房地產行業內部控制系統的基礎是優化、健全企業的治理結構,并且要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和決策機制,加強內部審計等監督部門的獨立性并賦予相應的權利行使監督權,強化責任追究制度。②企業應增加有效的內部控制活動。房地產企業要根據自己公司的實際情況并依據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定本公司的相應的會計制度。主要包括的內部控制活動有:一是要明確各個經營任務的流程;二是要安排好各部門的職責;三是要對企業的資產加以使用和記錄;四是要加強考核企業員工的績效情況;五是對企業會計信息及憑證要加強保護、愛惜;六是財務清查要加強清查;七是要嚴格規定會計系統中財務人員的操作權限。③房地產企業必要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內部控制環境是實施內部風險控制的內在基礎,內部控制環境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內部風險控制的效果。同時,房地產企業還要以國家大局利益為前提,以消費者至上為服務宗旨,最后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4.3 建立內部財務風險控制信息系統

任何企業的經營管理都離不開內部財務風險控制特別是房地產這種高風險性行業,企業內部財務風險控制主要依靠信息之間的溝通聯系,因此企業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溝通程序,以便從該程序中獲取信息并及時傳遞。

5 結語

針對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激烈競爭等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運用魚刺圖分析法對房地產企業內部風險控制進行識別和分析,構建房地產企業內部風險模型并對其進行定性分析,確定了內部風險控制的流程和框架、風險控制操作過程及風險控制配套政策和措施;同時,針對房地產企業內部風險控制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完善風險控制機制,建立內部財務風險控制的信息系統等,對增強房地產企業內部風險控制的有效性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朱佩軍. 我國房地產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中國商貿,2014(33):59-60.

【2】王思遙. 我國當地產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基于財務資源配置視角[J].生產力研究,2015(3):152-156.

【3】趙斯昕,丁日佳. 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框架構建[J].中國礦業,2010,19(8):41-44.

風電投資決策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我們都知道機會成本在企業投資決策當中指的是將一定的經濟資源投放在某種產品或項目之上,使其產生最大程度上的收益。那么,機會成本在企業的現金管理和應收賬款管理中具體是怎樣運用的呢,本文將詳細闡述其概念和機會成本在企業投資決策中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機會成本;收益;現金管理;投資決策;運用

機會成本是經濟學原理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企業日常經營的過程中,想要做好一項項目或是進行正常財務運轉,合理有效地利用企業內的現有資源是必不可少的一種經營手段,以實現企業錢生錢的最終目的。因此,企業在項目投資面前,需要周全考慮到未來收益與時下的投資金額的之間關系是否呈大于的趨勢,或者說未來收益率不能夠小于銀行的貸款利率和平均收益率。這就需要我們運用經濟學的觀點,合理計算機會成本給企業帶來的最佳的投資方案,以減少不必要的資源利用上的缺失,為企業投資收益實現最大化。

一、機會成本概述

(一)機會成本概念

機會成本是經濟學原理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它又被稱為選擇性的唯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根據《簡明帕氏新經濟學辭典》的定義,“機會成本就是對大多數有價值的、被舍棄的選擇或機會的評價或估價。它是為了獲得選擇出來的對象能體現更高的價值所做的放棄或犧牲?!崩?,一名服裝設計師在設計服裝的過程當中突然之間想要外出旅游,他決定放棄這次設計服裝的機會,從而選擇旅游來放松自己,這對于他來說就構成了投資收益和旅游放松之間的機會的成本。

(二)機會成本產生的前提

1.經濟資源的有限性

在西方經濟學中,由于經濟資源的有限性才延伸出機會成本這一概念。社會的一項資源是有限且稀缺的,選擇用它生產特定種類的產品時,同時也放棄了用同樣數量的資源來生產其他產品來獲得經濟效益的機會。

2.經濟資源的多用性

機會成本是對不能利用的機會所需付出的潛在成本進行衡量。只有當經濟資源具有多用性時才可以進行比較和選擇過程,否則當經濟資源只能用于一種用途時,機會成本便無從談起。

二、投資決策概念

投資決策是指投資者為了實現其預期的投資目標,運用—定的科學理論、方法和手段,通過一定的程序對投資的必要性所進行的分析、判斷和方案選擇。企業投資決策是公司三大金融決策(籌資決策,投資決策,股利決策)中最為關鍵的決策。

三、機會成本對于企業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意義

(一)機會成本在投資決策中是必不可缺的關鍵因素之一

力求機會成本最大程度地減小,是進行一切投資活動的重要標準。機會成本為如何做出合理且效益最大化的選擇提供了易于衡量、可比性強、確鑿有力的依據。如同經濟學權威之作——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在書中所指出的那樣:“人們做出決定的依據離不開機會成本”。

(二)機會成本僅僅存在于做出投資決策前的分析過程中

機會成本只存在于確定投資決策前的分析過程中。一旦決策被選定時,就意味著已經放棄了用于該項決策的經濟資源的其他用途可獲得的收益。決策一經做出不得改變時,就意味著已然變為了沉沒成本。同時,在決策過程中與之伴隨的經濟成本也完全消失了。

(三)機會成本體現投資決策的多樣性

投資決策是在各個備選方案中挑選出最優方案,放棄另外一些次優方案。所放棄的次優方案的經濟效益衍生出了機會成本這一理論。機會成本的存在就是對投資選擇多樣性最好的詮釋。

(四)機會成本并非絕對第一考慮成本

機會成本是主觀預測的隱形成本,會被人的認知能力和有關項目的信息獲得水平等因素所限制。機會成本必須與其他影響決策的因素結合使用、綜合考慮后才能選擇出最優方案。它是做出正確投資決策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四、結論

由于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誕生,來源于古典經濟學靜態要素成本的資本成本徹底完成了向動態成本(邊際成本、機會成本等)的轉變,因此機會成本實質上是資本成本。資本成本的高低取決于企業要求的最低期望收益率的高低,投資的機會成本=項目最低期望收益率+風險報酬率 。機會成本體現著一個治理機制和決策機制健全的公司在進行企業投資決策分析時對風險機會水平報酬的充分考慮和尊重 。

資本成本是從西方國家引進的財務學概念,而資金成本卻是中國早期經濟改革時期出現的適應特定時代特征的產物,是企業管理層單憑會計成本決定的投資成本,屬于會計學概念。

與風險程度相匹配的資本成本應該取代資金成本成為投融資理論中的核心概念,然而我國不少企業將兩者混淆,在過度考慮資金成本的同時無法意識到機會成本的重要性,從而可能導致企業過度投資失誤、甚至危害企業前景。機會成本雖然不是實際支付的現金流,但是它能直接影響比會計利潤更能檢驗企業經營質量的經濟利潤,有助于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只有充分考慮和尊重投融資決策中的機會成本,方能在每一次投資決策中將經濟收益發揮到最大,方能盡快全面充分地接受與國際接軌的現代財務管理中的資本成本這一概念。

參考文獻:

[1]吳賀坤:《關于期權理論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研究》,上海:上海經濟出版社,2010年第2版,第15頁;

[2]荊新、王化成、劉俊彥:《財務管理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5版,第32頁;

[4]陳勇:《利用經濟信息創造經濟效益》,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3頁;

[5](美)彼得·紐曼(Peter Newman):《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詞典》,美國: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3版,第280頁.

上一篇:碳排放權經濟論文范文下一篇:新反壟斷法研究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