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糧食生產能力調研報告范文

2023-09-24

糧食生產能力調研報告范文第1篇

【摘要】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在于政治和政策正確。在發展和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建立依法治糧、依法管糧的框架體系,建立以最低保障制度為基礎的人文關懷,推進精準扶貧,消除貧困。

【關鍵詞】糧食安全;生產;流通;儲備;政策;計劃;市場

糧食,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是一種極具殺傷力的武器,當下國際政治博弈中,依然被充當戰略物資。西方某大國政要曾經毫不隱諱地說:“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敝袊侨丝诖髧?,也是糧食消費大國,中國人的糧食安全決不能受制于人,換句話說就是“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文章就社會普遍關心的糧食安全問題提出討論,并尋找全球化格局下貿易一體化趨勢加快進程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路徑。

1影響和制約糧食安全的因素

在影響和制約糧食安全的諸多因素中,政治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糧食安全問題,說到底是政治問題。歷朝歷代,凡是有所作為的帝王將相,無不將糧食的生產和積聹當作定國安邦、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來抓。史書留下過“洪范八政,食為政首”“德惟善政,政在養民”的訓誡??酌现螄裁褚宰闶碁榛A,孫中山手訂《建國方略》亦以足民食為首要?!皣悦駷楸?,民以食為天”,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任何時候都是一件比天還要大的事情。

黨中央、國務院向來高度重視糧食工作,建國后通過土改激發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迅速恢復到戰前最好水平,成功地抑制了戰后國民黨統治區的高通貨膨脹,中國人開始走出饑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產量大幅增長,人民開始實現溫飽;近十多年來,糧食持續穩步增產,2015年全國糧食總產達62143.5萬噸,比2014年凈增1440.8萬噸,實現“十二連增”。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毋庸諱言,由于政策失誤和自然災害,曾導致1959-1961年大饑荒,并餓死了人;由于過度集中的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割斷農民與市場的聯系,糧食集市門可羅雀,人們獲取糧食的渠道只有國有糧站(店),市場發展嚴重滯后;由于人為割裂糧食生產與流通、內外貿易、原糧與成品糧等事權,致使糧食供需、儲備、進出口以及質量管理等政出多門;由于背離市場定價原則和規律,人為扭曲糧價,致使糧食購銷價格倒掛,原糧與成品糧價格倒掛,國內糧價與國際糧價倒掛;由于過度強調儲備的重要性,從中央到地方層層建儲備,過量的儲備嚴重掩蓋了糧食市場真實需求,反復發生“多了多、少了少”的循環格局、出現“賣難”“收難”問題,也才有了“轉圈糧”“出庫難”“陳化糧”問題。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多樣、適宜農耕且注重積貯,似乎并不存在糧食安全問題,只存在影響糧食安全的政策問題。只要國家政治清明,吏治整肅,在治國理政中真正以人為本,把民生擺到第一的位置,堅定不移地將保障糧食安全作為農業政策調整的首要戰略目標,充分利用好國際糧食市場資源,建立健全糧食貿易市場體系,遵循糧食工作規律,科學設置糧政管理部門,將糧食生產與流通,糧食內外貿易,原糧與成品糧等事權歸口到一個部門管理;尊重市場規律,真正讓市場來決定糧食價格,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和配置資源的作用,糧食安全是完全能夠掌控的。

2保障糧食安全的基本要求

保障糧食安全最基本的要求是確保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夠買得到維持其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夠的糧食。簡言之,即確保人們吃糧買得到。而保障市場任何時候都有糧賣的首要基礎在于充分發展商品糧食生產,確保有足夠的商品糧投放市場。

進入21世紀,我國糧食生產在強農惠糧政策的支持下,取得“十二連增”的驕人業績,但當下制約糧食豐產增收和質量的因素越來越多,如耕地流轉后非農化、非糧化趨勢加??;土壤肥力下降且重金屬含量超標;地下水資源枯竭、水利設施嚴重老化失修、農業灌溉網破線斷問題突顯;氣候復雜多變,不利農業生產的災害性天氣增加;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漲幅高于、快于糧價增長速度;種糧比較效益偏低,農村青壯年舉家外出務工經商,責任地棄耕拋荒的越來越多;農業勞動力結構發生顯著變化,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滯后,農業科技化進程緩慢;種糧補貼明顯不合理,價格補貼政策已悖離市場經濟規律。而人們最為擔心的還是無人耕地、無人種糧,糧食持續豐產增收難以為繼,在市場需求剛性增長的情況下再次發生糧食生產急劇下滑的局面。

如何消解制約糧食豐產增收的癥結,以確保商品糧產量持續穩定增長和質量不斷改善,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些專家學者開出對癥良方,如政策方面的有:取消農業稅,堅守耕地紅線,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度,耕地流轉制度,支持糧食生產的各項補貼政策,產糧大縣獎勵政策,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推進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加快推進現代種植業發展,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支持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等,茲不一一贅述。

社會轉型期穩定和發展糧食生產的不二法門在于加大科技投入和減少農業農村人口,堅定不移地走農業工業化的道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面對原始落后的農業生產方式,毛澤東主席說“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碑斍?,我國農村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民徹底改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形象,在氣候、土地、水資源、勞動力、農業機械和科學技術等影響糧食產量的諸多要素中,科技已成為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保障糧食優質豐產的關鍵在科技。袁隆平、李振聲、李澄海等專家對水稻、小麥、玉米等種業的科研,為糧食優質高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改良土壤、利用互聯網技術精準施肥給水給藥除蟲害,為糧食優質高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機播機收等全程機械化作業,為減輕糧食生產勞動強度、節省農業勞動力、提高種糧效益創造了條件。要確保糧食安全新戰略目標,實現“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必須加大糧食生產科研投入,提高科技在糧食生產投入中的權重。

至于人們普遍擔心的“無人耕地、無人種糧”的問題,是個偽命題,純屬杞人之憂。農業是弱質產業,種糧比較效益低,一家一戶的生產方式,更是效益極低。農民只要有機會進廠務工、進城經商,農民就不會守住那一畝三分地,政府為什么要硬性要求農民困守一畝三分地上找飯吃?但凡工商發展、社會轉型時,就會有大批農民洗腳上岸,進廠進城另謀生計。蔣夢麟在其自傳體著作《西潮·新潮》中說,1917年秋,他從美國回國返鄉——浙江省余姚縣蔣家村,去探望臥病在床的大伯母時得知:現在世界變了,女人不再紡紗織布,男人不再種田,都到上海進工廠或機械公司做工去了,他們進了新行業,賺錢比以前多,村子里種田的人很缺乏。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鄉鎮企業迅速發展,大批農民進了鄉鎮企業,隨后沿海城市吸納大量農民進廠,種田種糧的農民銳減,李昌平在《我向總理說實話》中說“2000年春節過后的正月初四,湖北省監利的公路上,農民成群結隊外出打工,通往南方的公路上,不管什么車,只要你是向南走的,統統攔下搭乘?!彼麚鷳n農民外出,沒人種田,糧食安全問題不容忽視。近十多年來,離鄉進城的農民更多,種糧者更少,但土地上種出的糧食更多。事實表明糧食產量與種糧人的多少沒有關系。值得思考的是,保障糧食安全,應在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培育種糧大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上下功夫,千方百計減少農業人口,培育職業農民,走農業工業化之路。

3保障糧食安全的先決條件

發展生產,把糧食種出來,為市場提供足夠的商品糧,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先決條件之一。要確保任何人任何時候都買得到糧食,必須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拓寬購銷渠道,發展糧食貿易,搞活糧食流通,讓人們獲得糧食的渠道更加便捷順暢。

只有市場充分發展、市場經濟制度完善健全,糧食安全才有保障。2015年春耕時節,筆者到湖南蘇仙區坳上鎮一個小山村調研,在村口遇到騎電動車的一對夫婦,遂將其攔下,攀談中得知其去城里種花草。放眼村前屋后的梯田尚未翻耕,問為何還不備耕。男的答:“誰還種田?村里十多戶人家,半數務工經商,留下的都不種糧,不是種菜,就是種果。我小孩去年上大學,父母住在城里兄弟家,我倆在城里打零工,每人每天收入200元,兩人1天的工錢買米,大半年都吃不完。如守在家里種這兩畝多田,一季下來,滿打滿算才1500公斤谷,除了自己吃,賺不了幾個錢,別說供孩子上學,人情開支都應付不了。如今市場有得是米賣,只要賺到錢,還愁沒飯吃嗎?”改革開放后,尤其是糧食市場化改革以來的事實表明,在一個市場充分發展、市場經濟制度運行良好的社會,幾乎不存在糧食安全問題。

當下的問題,是要盡快理順原糧市場和成品糧市場、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的關系,將糧食市場的管理權限歸口到各級糧政部門,糾正原糧與成品糧管理機構分設、內外貿分離、實體交易與互聯網期貨交易互不關聯的弊病,形成原糧與成品糧監管的無縫對接,糧食進出口有序(不致出現國內糧食豐收,國外進口也同步增加;國內糧食歉收,出口不減反增的混亂局面),實體交易價與期貨市場價趨同的格局。

要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資源來調控國內糧食供需,善于利用糧食期貨市場來化解可能出現的糧食危機,加快互聯網電子商務建設步伐,促進糧食流通的現代化,實現糧食供給的精準配送。

4衡量糧食安全的另一重要標準

衡量糧食安全的另一重要標準,是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買得起維持其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基本食物。為確保國民任何時候都能夠買得起糧食,而又不傷及農民利益,兼顧農商,傳統的做法是平抑糧價。春秋戰國時范蠡的“平糶法”與李悝的“平糴法”思想深遠地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糧價政策,“谷賤傷農”“糧貴傷民”的觀念深植人心。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謀求社會轉型發展、保障糧食安全,不能囿于傳統的糧價調控政策,應切實加快經濟發展,消除貧困,努力增強國家、家庭以及個人獲得糧食的能力,做好社會保障和精準扶貧工作。

加快經濟發展,創造崗位,促進就業,支持創新發展,鼓勵自主創業。提升國民就業率,提高勞動者工資收入,縮小收入差距,降低恩格爾系數,提高國民生活水平。

加大對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實施精準扶貧措施的力度,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對那些生產生活條件極端惡劣、不宜居、難發展地區的居民,實施移民開發幫扶,努力消除貧困,謀求共同富裕。

史載“路有餓殍”向來與“朱門酒肉臭”同在。阿馬蒂亞·森認為,饑餓并不是現實世界不存在足夠的糧食,是否發生饑荒不在于糧食儲備的多少,而在于政府的政策,在于政府的政策是否能提高人民的“權利”和“能力”。如果一個政府能夠重視對個人的“權利和能力”這種“社會機會”的建設,那么,不但可以避免饑荒,而且在經濟沖擊到來時也有足夠能力應付。一個人避免饑餓的能力依賴于他的所有權以及他所面對的交換權利,而交換權利依賴于市場交換以及社會保障。因此,實施好最低收入困難群體社會保障救助制度,由政府對這部分人群予以基本生活保障,確保他們買得起糧食,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當今世界,不缺糧食。只要有市場、有訂單,地球上能夠生產出足夠的糧食,種糧賣得出,賣糧收入高,人們自然會去種糧食。正如經濟學家張五常所說:“只要糧價足夠高,在公路上都可以種出大米?!北U蠂壹Z食安全要在提高國家和人們的糧食購買力上下功夫。經濟貿易全球化背景下,沒聽說哪個經濟發達國家有糧食安全問題,憂心糧食安全的只有窮國和窮人。我們常說要跳出糧食抓糧食,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國家經濟發展和做好社會保障工作。

5糧食安全躍升到求質階段

品種多樣、營養豐富、綠色無公害,擺脫了饑餓、實現了溫飽、奔往小康路上的中國人,對糧食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挑選購買糧食越來越強調安全健康和個人喜好,糧食安全已從保量躍升到求質的階段。人們關注的已不再是買不買得到、買不買得起的問題,而是買到的糧食好不好,是不是轉基因糧食,鎘之類的重金屬含量是否超標,面粉里有沒有添加增白劑,大米加工生產中是不是采用了工業石蠟拋光。告別了短缺不足的中國糧食安全問題,更多的是質量問題、品種結構問題。

糧食連年豐收、儲備充足、市場平穩,為糧食生產調結構、提質量創造了有利條件??茖W確立基本口糧、飼料用糧和工業用糧種植比率,在確?!肮任锘咀越o、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發展雜糧生產,滿足人們飲食喜好需要;加大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治理,對確實不能改造的土地實行休耕或改種其他經濟作物,以確保糧食中的重金屬含量不超標;科學、嚴謹、積極穩妥地開展轉基因糧種研究,嚴禁生產、銷售和推廣尚無絕對安全的轉基因糧食,加強轉基因糧食科研監管,確保糧食質量安全。

糧食質量事關糧食安全,必須實施嚴格的監督,從田間生產到餐桌消費實行全程監控,嚴厲打擊糧食種植過程中過度濫用農藥、加工過程中摻雜使假制假售假等行為。

6糧食儲備在糧食安全方面的作用

“備戰備荒”“積谷防饑”,一定的儲備對穩定民眾心理、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國家建立規模適度糧食儲備以應對氣候災害和外敵入侵等非常因素引致的糧食歉收、市場供應不足、糧價大幅波動局面,通過建立一定的儲備來調節市場供需、減少社會因糧食供應不足而發生劇烈震動的危險;糧食經營企業尤為大型國有糧食企業建立合理適度的周轉糧儲備,充分發揮企業儲備銜接產需、平衡供求的“蓄水池”作用,自覺擔負起應盡的社會責任;種糧農戶家庭存足能滿足全年的基本口糧,為“藏糧于民”的糧食安全戰略的實現奉獻力量。

糧食生產的季節性、不穩定性與消費的常年性、連續性和不可替代性要求政府、社會、企業和民眾必須儲備一定數量的糧食。然而,也要看到糧食儲備的成本很高、作用有限,以及過度儲備人為遮蔽真實市場供需、扭曲市場糧價的有害性。西漢文景之后,社會安定、百姓富足,國家糧倉積谷陳陳相因,以致“太倉之粟,紅腐而不可食”;隋初“薄賦輕徭,務農重谷,倉稟有紅腐之積,黎萌無阻饑之慮”,糧食儲備充足的王朝統治者窮兵黷武、驕奢淫逸,致使皇權迅速瓦解,改朝換代。糧食儲備不是越多越好,而要適度,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糧食安全儲備為年消費量的17%~18%,低于17%為不安全狀態,低于14%為緊急狀態。

改革開放40年來,豐裕充足的糧食儲備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發揮了巨大作用。但也要看到現行糧食收儲政策由于一味強調為穩定農民收入、穩定糧價、提高種糧效益服務而人為扭曲市場糧價的負面影響,加上糧食內外貿分離,糧食進出口時常背離市場供需。國內糧食豐收時增加糧食進口,國內糧食歉收時仍在大量組織糧食出口,致使糧市反復出現“多了多、少了少”的局面,國家糧食儲備的調控效率大打折扣,直接導致高倉滿儲和陳糧、陳化糧問題。

7結論與建議

1994年,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在其《誰來養活中國》的著作里斷言“中國必將出現糧食短缺,進而造成世界性的糧食危機”。從此,“糧食安全”成了一個熱詞,“糧食安全問題”成了一個熱點問題。政府官員反復強調,專家學者不斷論證,研究糧食安全問題的專著、???、專欄舉不勝舉,百度搜索“糧食安全”,竟有1000余萬個詞條,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3年關注“糧食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將“糧食安全”納入國家安全戰略,明確要求“健全糧食安全保障體系,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完善糧食儲備制度、流通體系和市場調控機制,健全糧食安全預警制度,保障糧食供給和質量安全?!?/p>

從某種角度來說,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糧食流通市場化形勢下保障糧食安全,急需出臺一部能夠全面調整和規范糧食的生產與流通、分配、儲備與管理、內外貿易、加工運輸、消費以及質量監管和市價監控等方方面面的《糧食法》。法律缺失背景下,提倡“藏糧于民”,勢必再度培植出葉德輝式的囤積居奇、為富不仁的豪民奸商;沒有法律約束,流轉后日益集中的土地非農化、非糧化趨勢必將愈演愈烈,“藏糧于地”亦將成為一句空話;沒有法律規范,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成本勢必越來越高,國家宏觀調控糧食安全的難度也將越來越大,經濟貿易全球化背景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多元化利益訴求多樣化格局下,保障糧食安全在于盡快頒布科學嚴謹、全面客觀、準確規范、權威公正、責權一致、能夠剛性約束糧食生產流通、經營貿易活動的《糧食法》。

俗話說“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在市場充分發展,經濟持續向好的情況下,要堅信國力日益強大的中國完全有能力保障自身糧食安全。

糧食生產能力調研報告范文第2篇

截止2011年,全縣糧食總產由2004年的6萬噸增加到6萬噸;糧食良種覆蓋率由2004年的6%擴大6%;糧食訂單面積由2004年的6萬畝增加到6萬畝。2012年全縣共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6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6萬畝,主要包括玉米6萬畝、谷子6萬畝(雜交谷子6萬畝)、馬鈴薯4.3萬畝;經濟作物面積6萬畝。

隨著統籌城鄉建設和小城鎮建設進程的加快,農業生產也面臨著新任務、新要求,在這種形勢下,我縣立足縣情,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措施,保障糧食的穩產高產。

玉米和谷子是我縣的主要糧食作物,我們通過開展玉米高產創建活動和雜交谷子的推廣實施,來促進帶動全縣的糧食生產。在這兩項工作過程中,通過建立示范片、強化技術指導、大力推廣“一增五改”技術、科學防治病蟲害、合理 1

水肥施用等措施,克服春寒、旱災、雹災、洪澇災害等不利條件,實現了穩產豐收。

一、科學種糧創效益

——玉米產業。玉米是我縣種植業的主導產業,常年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6萬畝左右,約占糧播面積的62%,總產61.34億公斤左右,約占糧食總產量的77%,為了提高玉米單產,帶動全縣春玉米大面積增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我縣以玉米高產創建活動為載體,示范帶動全縣玉米全面平衡增產。

從2008年起,我縣6國家級萬畝玉米高產創建示范縣,在示范方內,我縣重點推廣了“一增五改”關鍵技術(即合理增加種植密度、改種耐密型高產品種、改套種為平播、改粗放用肥為配方施肥、改人工種植為機械作業、改早收為適時晚收,突出抓好適時機播、合理密植、測土配方施肥等關鍵技術),通過各級領導及廣大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示范方取得了預期效果,玉米單產每年遞增5%以上。6通過高產創建活動的開展和示范方的帶動,我縣玉米單產由2009年的438.7公斤提高到2011年的537.14公斤,為我縣玉米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奠定了扎實的技術基礎。

今年我縣繼續建立萬畝玉米高產示范方。為使活動取得進一步的實效,本著早動手、早謀劃的原則,我們及時選定

地塊,確定了6為種植品種。同時加大了技術指導力度,印發了《6縣春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規程》,種植農民人手一份,并于4月上旬對6鎮的63個玉米高產創建示范村進行了技術培訓。針對今年春旱等不利天氣情況,組織農戶開展耙耱保墑,搶墑播種,如期完成了播種工作,目前已進入5—6葉期,正在定苗。

——谷子產業。谷子是我縣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由于其具耐旱特性,在丘陵山區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為了提高種植效益,我縣重點引進了以“6為主的旱作節水高效品種——雜交谷子。在雜交谷子的推廣過程中,我們積極爭取項目,減輕農戶負擔,提高優良谷種的普及率和種植面積,并通過宣傳培訓、配套技術推廣等措施,不斷強化農戶科學種植的能力,為保障谷子豐產增收提供有力支持。為提高示范作用,增加輻射效應,2010年我縣在谷子主產區建立了10個千畝以上的示范片,全縣谷子種植面積達到8.7萬畝,其中雜交谷子種植面積8.4萬畝。這一年,我縣丘陵山區由于遭受干旱、風雹等自然災害,玉米基本絕收,而雜交谷子平均畝產仍達到300公斤左右,農民取得了滿意的效益。2011年推廣面積9萬畝,6最高畝產600公斤,平均畝產410公斤;6最高畝產400公斤,平均畝產240公斤,全縣總產達到6斤。

二、 技術下鄉送服務

一是加強和推進基層農技服務體系改革,利用農業區域站的前沿優勢,強化職能,圍繞為農民群眾解難幫困的工作中心,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基層開展送服務、送實惠、幫技術、建強基層隊伍的“科技下鄉獻真情”活動。二是依托“陽光培訓”工程,開展農業技術大培訓。針對各鄉鎮實際,進行了玉米高產栽培、玉米新品種介紹、張雜谷子高產栽培、測土配方施肥、農業標準化生產及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的宣傳與培訓,并對農民進行現場技術指導,為農民當場解疑答難。2009年以來,我縣每年培訓農村實用人才6余名,普訓農民達6人次以上,全面提高了農民的綜合素質,為我縣農業生產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勁的技術保障。

三、試驗示范強產業

在推進產業建設的同時,我縣還抓好了主要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與推廣工作,每年引進糧菜新品種30多個,玉米良種覆蓋率達到0%。玉米主要引進推廣了6等優良品種,其中6已成為我縣玉米當家品種,占全縣玉米播種面積的6。谷子主要引進了張雜系列谷種;馬鈴薯主要引進了大白花、夏波蒂、冀張薯8號等。2011年,我縣在馬鈴薯主產區6村示范的高起壟栽培冀張薯8號取得了顯著效果。示范田平均畝產達到6斤,比當地農戶常規種植畝均增產6多公斤。通過新品種的引進與示范,有力促進了全縣農作物品種的更新換代。

開展生產試驗和區試試驗是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的重要一環。為了驗證新品種的成熟性和適應性,我縣每年都要有重點有計劃地安排各類試驗。2009年以來,共落實玉米生產試驗和區試試驗6個,落實測土配方施肥6個,肥料校正試驗57個,落實配方肥田間試驗1500多畝。

新品種的引進推廣使我縣的糧食生產呈現出新的面貌,為完善鞏固引進成果,進一步提升玉米生產能力,我們在重點生產區域開展了玉米統防統治工作。2009年以來,在張家堡、東小莊兩個鄉鎮建立綠色防控區,防控面積2.3萬畝,2012年將對6萬畝玉米高產示范區進行統防統治,在保證項目實施效果的同時,為在全縣開展統防統治工作,全面提升糧食生產水平積累經驗。

四、項目建設顯成果

一是認真落實國家惠農政策,提高群眾種田的積極性。自農作物良種補貼政策出臺以來,我縣嚴格落實相關政策,極大地鼓舞了農民的種田熱情。今年共落實玉米補貼面積259334.927畝,小麥補貼面積2023畝,水稻補貼面積5834.3畝。二是依托項目建設,提高糧食生產綜合能力。整合測土配肥、高產創建、鞏固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等各類農業項目資源向糧食產區傾斜,不斷扶持并開展高產示范建設,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整理、土壤改良、節水灌溉)和農業生產投入(農作物種子、肥料、農膜等農用物

資)上 ,全面提高糧食產區的綜合生產能力。通過一系列農業項目建設,讓農民切身感受到了糧食穩產、高產帶來的效益,種植戶看到了只有科學種田才能實現高產,大大提高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

糧食生產能力調研報告范文第3篇

截止2011年,全縣糧食總產由2004年的6萬噸增加到6萬噸;糧食良種覆蓋率由2004年的6%擴大6%;糧食訂單面積由2004年的6萬畝增加到6萬畝。2012年全縣共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6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6萬畝,主要包括玉米6萬畝、谷子6萬畝(雜交谷子6萬畝)、馬鈴薯4.3萬畝;經濟作物面積6萬畝。

隨著統籌城鄉建設和小城鎮建設進程的加快,農業生產也面臨著新任務、新要求,在這種形勢下,我縣立足縣情,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措施,保障糧食的穩產高產。

玉米和谷子是我縣的主要糧食作物,我們通過開展玉米高產創建活動和雜交谷子的推廣實施,來促進帶動全縣的糧食生產。在這兩項工作過程中,通過建立示范片、強化技術指導、大力推廣“一增五改”技術、科學防治病蟲害、合理 1

水肥施用等措施,克服春寒、旱災、雹災、洪澇災害等不利條件,實現了穩產豐收。

一、科學種糧創效益

——玉米產業。玉米是我縣種植業的主導產業,常年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6萬畝左右,約占糧播面積的62%,總產61.34億公斤左右,約占糧食總產量的77%,為了提高玉米單產,帶動全縣春玉米大面積增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我縣以玉米高產創建活動為載體,示范帶動全縣玉米全面平衡增產。

從2008年起,我縣6國家級萬畝玉米高產創建示范縣,在示范方內,我縣重點推廣了“一增五改”關鍵技術(即合理增加種植密度、改種耐密型高產品種、改套種為平播、改粗放用肥為配方施肥、改人工種植為機械作業、改早收為適時晚收,突出抓好適時機播、合理密植、測土配方施肥等關鍵技術),通過各級領導及廣大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示范方取得了預期效果,玉米單產每年遞增5%以上。6通過高產創建活動的開展和示范方的帶動,我縣玉米單產由2009年的438.7公斤提高到2011年的537.14公斤,為我縣玉米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奠定了扎實的技術基礎。

今年我縣繼續建立萬畝玉米高產示范方。為使活動取得進一步的實效,本著早動手、早謀劃的原則,我們及時選定

地塊,確定了6為種植品種。同時加大了技術指導力度,印發了《6縣春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規程》,種植農民人手一份,并于4月上旬對6鎮的63個玉米高產創建示范村進行了技術培訓。針對今年春旱等不利天氣情況,組織農戶開展耙耱保墑,搶墑播種,如期完成了播種工作,目前已進入5—6葉期,正在定苗。

——谷子產業。谷子是我縣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由于其具耐旱特性,在丘陵山區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為了提高種植效益,我縣重點引進了以“6為主的旱作節水高效品種——雜交谷子。在雜交谷子的推廣過程中,我們積極爭取項目,減輕農戶負擔,提高優良谷種的普及率和種植面積,并通過宣傳培訓、配套技術推廣等措施,不斷強化農戶科學種植的能力,為保障谷子豐產增收提供有力支持。為提高示范作用,增加輻射效應,2010年我縣在谷子主產區建立了10個千畝以上的示范片,全縣谷子種植面積達到8.7萬畝,其中雜交谷子種植面積8.4萬畝。這一年,我縣丘陵山區由于遭受干旱、風雹等自然災害,玉米基本絕收,而雜交谷子平均畝產仍達到300公斤左右,農民取得了滿意的效益。2011年推廣面積9萬畝,6最高畝產600公斤,平均畝產410公斤;6最高畝產400公斤,平均畝產240公斤,全縣總產達到6斤。

二、 技術下鄉送服務

一是加強和推進基層農技服務體系改革,利用農業區域站的前沿優勢,強化職能,圍繞為農民群眾解難幫困的工作中心,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基層開展送服務、送實惠、幫技術、建強基層隊伍的“科技下鄉獻真情”活動。二是依托“陽光培訓”工程,開展農業技術大培訓。針對各鄉鎮實際,進行了玉米高產栽培、玉米新品種介紹、張雜谷子高產栽培、測土配方施肥、農業標準化生產及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的宣傳與培訓,并對農民進行現場技術指導,為農民當場解疑答難。2009年以來,我縣每年培訓農村實用人才6余名,普訓農民達6人次以上,全面提高了農民的綜合素質,為我縣農業生產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勁的技術保障。

三、試驗示范強產業

在推進產業建設的同時,我縣還抓好了主要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與推廣工作,每年引進糧菜新品種30多個,玉米良種覆蓋率達到0%。玉米主要引進推廣了6等優良品種,其中6已成為我縣玉米當家品種,占全縣玉米播種面積的6。谷子主要引進了張雜系列谷種;馬鈴薯主要引進了大白花、夏波蒂、冀張薯8號等。2011年,我縣在馬鈴薯主產區6村示范的高起壟栽培冀張薯8號取得了顯著效果。示范田平均畝產達到6斤,比當地農戶常規種植畝均增產6多公斤。通過新品種的引進與示范,有力促進了全縣農作物品種的更新換代。

開展生產試驗和區試試驗是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的重要一環。為了驗證新品種的成熟性和適應性,我縣每年都要有重點有計劃地安排各類試驗。2009年以來,共落實玉米生產試驗和區試試驗6個,落實測土配方施肥6個,肥料校正試驗57個,落實配方肥田間試驗1500多畝。

新品種的引進推廣使我縣的糧食生產呈現出新的面貌,為完善鞏固引進成果,進一步提升玉米生產能力,我們在重點生產區域開展了玉米統防統治工作。2009年以來,在張家堡、東小莊兩個鄉鎮建立綠色防控區,防控面積2.3萬畝,2012年將對6萬畝玉米高產示范區進行統防統治,在保證項目實施效果的同時,為在全縣開展統防統治工作,全面提升糧食生產水平積累經驗。

四、項目建設顯成果

一是認真落實國家惠農政策,提高群眾種田的積極性。自農作物良種補貼政策出臺以來,我縣嚴格落實相關政策,極大地鼓舞了農民的種田熱情。今年共落實玉米補貼面積259334.927畝,小麥補貼面積2023畝,水稻補貼面積5834.3畝。二是依托項目建設,提高糧食生產綜合能力。整合測土配肥、高產創建、鞏固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等各類農業項目資源向糧食產區傾斜,不斷扶持并開展高產示范建設,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整理、土壤改良、節水灌溉)和農業生產投入(農作物種子、肥料、農膜等農用物

資)上 ,全面提高糧食產區的綜合生產能力。通過一系列農業項目建設,讓農民切身感受到了糧食穩產、高產帶來的效益,種植戶看到了只有科學種田才能實現高產,大大提高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

糧食生產能力調研報告范文第4篇

調查時間:2009年7月22日

調查地點:XXXXXX

調查對象:所在村莊

調查方法:詢問村民及實地調查

民以食為天,一個國家的糧食生產是整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其重要性可與一個國家的軍事、政治等同而視。今年暑假,我利用課外時間參加了學校的暑假實踐調查活動,對所在村莊的糧食生產現狀進行了細致的調查。

我所在村莊耕地約2000畝,人口2500戶,屬于中小型村莊,主要耕種玉米與小麥。幾十年來,本村耕地經歷了“由衰到盛再到衰”的階段,50年前,由于耕作技術制約,盡管耕地面積廣闊,但沒有高效化肥及現代化的耕作機械的幫助,收成不是太好,農民將收獲的希望寄托在天氣的風調雨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科技實力都有了顯著提高,10年后機械化耕作普及到我所在的村莊,收割機、犁地機、播種機„„越來越多的現代化農業機械雨后春筍般投入了使用,農忙時節不再有全家動員的忙碌場面,也不再有數日的辛苦勞動,然而糧食產量卻有了極大改善,由50年前的畝產量300斤到了現在的900斤,農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一切變化離不開國家對農業生產的開明政策。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宣布,從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農業稅條例,這意味著9億中國農民將依法徹底告別延續了2600年的“皇糧國稅”——農業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和糧食生產,把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將高科技技術應用推廣到農業生產、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全局性工作來抓。6年來,中央財政“三農”投入和“四補貼”資金逐年增加,今年良種補貼等“四補貼”資金由2003年的3億元增加到1230億元,尤其是中央財政3月初就提前預撥了“四補貼”資金1116億元。水利部加大冬春農田水利建設和抗旱水源調度力度。中國氣象局認真做好春季農業生產氣象服務。各地也紛紛出臺扶持糧食生產的配套政策措施,千方百計加大投入,為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有報道分析,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糧食生產的總體發展趨勢是:產量增加,面積減少,比重下降。全國糧食產量連續邁上40000萬噸(1984年40731萬噸)、45000萬噸(1993年45649萬噸)和50000萬噸(1996年50454萬噸)三大臺階。糧食播種面積,1980年為117234千公頃(17.59億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80.1,1990年為113466千公頃(17.02億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76.5,10年間面積減少3768千公頃(5600多萬畝),比重下降3.6個百分點;2000年為108463千公

頃(16.27億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69.3,10年間面積又減少5000千公頃(7500萬畝),比重下降7.2個百分點。

然而農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有一些方面沒能夠被足夠重視,當前面臨許多困難,產生了許多問題。

1 、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地表水局部污染比較明顯,屬于有機污染類型,空氣污染繼續加重,塵類顆粒物是本地空氣的主要污染源。

2 、農業設施相對落后。有些偏遠山區仍然采用手拉肩扛的運輸方式,使用鐮、轆轤等古老的生產方式進行作業,與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比遠遠落后,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

3、耕地面積占用。隨著城市化腳步加快,城市面積的增大,越來越多的農村成為市區,耕地變為城市,面積逐漸減少。

4、自然災害時有發生。水澇災害一直是困擾南方的一大問題,今年東北的特大旱災嚴重影響了糧食產量。其他諸如冰雹、沙塵,寒流等,都使農業生產不同程度地受到損害。

我國的糧食問題具有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等特點,是一項龐大系統工程。要使這個問題獲得全面、持久的解決,就需要整個國家的人民做出共同努力。

1、控制人口的增長。能控制人口,又能提高糧食產量,糧食供應就會得到保障,人民的營養狀況也會得到改善。

2、依靠科學技術的提高與推廣,開展新的綠色革命,提高農業生產率;重視解決農村貧困問題及治理和保護生態環境等。為了不斷增產糧食,保證人類有充足的糧食供應,一方面要為農業生產開拓新路,大力開展生物科學的研究,利用遺傳工程培育新的優良品種,大幅度提高農畜產品產量;一方面要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護現有的土地資源,水資源和生物資源,注意保護生態環境。

3、提高現有耕地的單位面積產量。中國肥沃而便于耕種的土地,現在差不多都已開墾。剩下的可耕地數量已不多。不僅如此,由于人口增長,工業發展,城市擴建,房屋和交通占地等原因,耕地面積還在不斷縮小。因此,為了增加糧食生產,就必須提高現有耕地的單位面積產量。

4、盡量改變落后的社會制度和生產關系,把發展農業技術,努力增產糧食同支持和援助貧困國家、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緊密結合在一起。把確保國家和家庭糧食安全置于國家發展政策的首要地位,使社會的所有部門、各行各業都能保護和促進農業增產。

糧食生產能力調研報告范文第5篇

摘要:運用公共管理學原理分析糧食安全、糧食生產中水土資源的公共性,針對水土資源價值未完全實現以及各經濟主體資源保護的成本收益不對等造成的糧食安全和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外部性問題,提出在對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價值進行評估的基礎上完善糧食補貼制度和資源產權制度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糧食安全 水土資源保護 行動邏輯

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是指投入到糧食作物種植和生產中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是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糧食安全水平的基礎。根據公共性的概念,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是一種公共性產品,但目前我國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面臨著數量緊缺,質量退化和水土資源空間分布不匹配的問題,加之糧食生產所涉及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種糧農民的權益不清晰、不對等,嚴重影響了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進而威脅到我國的糧食安全。以資源價值為基礎,完善資源價值實現途徑和明晰不同經濟主體產權是確保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本文在分析糧食生產中水土資源的公共性和外部性的基礎上,從完善價值實現途徑的角度提出促進糧食生產中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政策建議。

一、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公共性分析

公共管理學根據效用、消費和受益的經濟特性,賦予公共產品三大特征,即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費的排他性和受益的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是指產品效用為整個社會的成員所共享,而不能將其分割為若干部分歸屬于某些個人享用;消費的非競爭性是指某一個人對此產品的效用不能排斥、妨礙其它人對其的同時享用,也不會因此而減少其他人享用該種產品的數量或質量;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在技術上沒有辦法將拒絕為物品和服務付款的人排出在受益的范圍之外。能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為純公共產品,同時不滿足這三個條件的產品則是私人產品。如果一種產品同時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但在消費上具有競爭性,則這種產品可以成為“擁擠性公共產品”。如果一種產品同時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費的非競爭性,但在技術上能夠排他,這種產品稱為“價格排他性的公共產品”。

糧食安全的最終目標是確保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他們所需要的基本食品。糧食安全指的是一個國家的食物安全保障,是通過供應充足的滿足公眾消費需求的糧食來實現的,其效用具有整體性,是國內每一個公民都可以享有的,因此糧食安全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糧食安全的受益性是不可排他的。在不同的消費水平下,我國糧食需求與現實的糧食生產能力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人口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糧食安全的實現難度越來越大,糧食安全具有競爭性。綜合以上可以看出,糧食安全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費的競爭性,屬于擁擠性公共物品。

本文對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有效管理是針對水土資源保障糧食安全的效用而言的。從糧食安全的角度分析,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的效用不在于生產了多少糧食或者水土資源利用的效益是多少,而更重要的是作為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為一個國家提供了糧食安全保障,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的消費具有一定的競爭性,人口需求不斷提高增加了水土資源利用的壓力。因此,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是一種特殊的公共資源,是一種“擁擠性公共物品”。

二、糧食生產中水土資源利用的外部性分析

外部性是指某一經濟主體的活動對與其他經濟主體產生的一種未能由市場交易或價格體系反映出來的影響。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利用的外部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不同經濟行為主體在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利用保護中承擔的成本和效益不對等,二是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價值沒有完全實現。

(一)糧食生產各經濟主體行為邏輯分析

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利用保護主要涉及三大經濟主體,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種糧農民。不同主體所肩負的保護任務和獲取的利益不同,并存在成本和收益不對等的現象,這必然影響到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利用和保護效率,影響糧食安全。因此有必要對主要經濟主體利用和保護資源的成本收益進行分析。

1、中央政府資源利用保護成本和收益分析

中央政府利用保護水土資源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投資和補貼兩大部分,例如國家直接投資的水利建設資金,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資金、為促進農民種糧積極性而支付的種子、農業機械、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補貼和直接補貼等。間接成本指中央政府保護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而損失機會成本,如因將水土資源投入糧食生產而制約非農產業發展所引起的財政收入減少和資源利用收益損失等。中央政府保護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獲得的顯性收益主要是以糧食產品為原料的行業發展對國民經濟形成的貢獻率,隱性收益主要表現為糧食安全對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的保障作用。

我國人多地少,隨著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糧食安全的需求水平不斷提高。為了確保社會安定和國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我國政府一直將保護糧食安全,保護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作為重要工作任務。從中央政府提出的保護18億畝耕地紅線、加大農田水利投資力度等措施就可看出中央政府保護水土資源的意愿和決心。

2、地方政府資源保護成本和收益分析

地方政府是具體的水土資源保護者,其保護成本包括為了執行中央政策而支付的水土資源保護資金,也包括為了實現糧食生產目標而限制水土資源配置到報酬率較高的行業和部門所帶來的地方財政收入減少的成本。地方政府水土資源保護收益主要是地方糧食安全和貫徹上級政策所帶來的榮譽收益。由于我國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時空分配不均勻,各地方政府保護資源的成本收益情況差距較大。地方政府付出全部的努力促進水土資源保護,但不能排除別的地方政府享有糧食安全和資源保護所帶來的收益。在我國,糧食主產區的地方政府肩負著對外提供糧食的任務,為糧食調入地區額外承擔了資源保護的責任而沒有得到任何利益補償。中央政府通過編制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強制各省保持一定的基本農田面積,尤其是糧食主產區耕地保護面積和基本農田保護率指標較高,對于糧食主產區的地方政府而言,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指標遠高于本地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需求,而且還制約了可配置到其他行業和部門的土地資源數量,這造成了糧食主產區地方政府糧食生產和水土資源保護積極性不高,動力不足。在一定條件下,主產區地方政府可能會理性地促進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非農化,具有將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調配到工業和第三產業生產部門的動機。

3、種糧農民保護資源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種糧農民是利用和保護水土資源的具體實施者。種糧農民付出了糧食生產資金,獲得的收益全部為私人收益,因此理論上種糧農民保護和持續利用資源的積極性較高。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利用具有經濟功能、社會保障功能和生態服務功能。社會保障功能表現為:一方面為國家提供糧食安全,另一方面為種糧農民提供社會保障;同時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利用對于生物多樣性的維持與保護、大氣凈化、環境凈化等具有生態服務功能。而目前,我國糧食生產的經濟效益較低,而且糧食生產帶來的社會保障功能和生態效益為整個社會所享有,不完全體現在水土資源使用者和保護者身上。此時社會的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水土資源利用產生了正外部性。同時隨著我國目前城市化進程和農業結構調整進程加快,種糧比較效益較低,在比較利益的驅動下,加之水土資源具有多宜性,使得大量用于糧食生產的土地資源轉移為其他用途,水土資源的利用具有很高的機會成本。種糧比較經濟效益與水土資源巨大的機會成本之間的差距必然影響種糧農民的積極性。

(二)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價值實現情況

糧食生產中水土資源的功能賦予了水土資源一定的價值,使其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服務價值。經濟價值是指糧食生產所獲得糧食產品帶來的經濟效益,可以直接用貨幣來衡量,這部分價值通過種糧農民出售糧食產品得到實現;生態價值指以水土資源為主體構成的生態系統具有的生態價值,包括保護生物多樣性、物質循環和景觀美學等方面的價值;社會價值主要包括提供養老、就業保障和糧食安全等方面的價值。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各項價值實現程度不一致。目前糧食安全價值和生態價值被其他社會成員無償享用,同時由于尚未明確和完善養老和就業保障價值的數量和管理制度,當糧食生產中的土地資源產權流轉時,種糧農民也失去養老和就業保障的基礎,水土資源的就業和養老保障價值無法實現。資源價值的不完全實現造成了種糧農民水土資源利用的短期行為,不重視對水土資源的保護性利用,盲目施用過量的農藥和化肥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結,不僅造成水土資源的質量下降,甚至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和食物質量下降,或者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轉換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用途,造成糧食生產水平下降。

糧食生產存在經濟行為主體收益權利不對等和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價值未完全實現的問題,造成了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利用的外部性。不同經濟主體的活動對他人或社會的影響有好有壞,有利有弊,因而外部性又可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但無論存在正外部性還是負外部性,都會影響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因此為了促進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根本的方法是消除利用外部性,使資源利用保護成本與收益對等,提高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利用效率。

三、政策建議

糧食是私人產品,糧食生產是私人行為,而糧食生產和糧食本身是糧食安全的保障,糧食安全和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具有公共產品的特征,因此我國的糧食安全是非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公共經濟理論提出非政府提供公共產品通常有四種方式,分別是:政府與私人公司提供簽訂協議和合同、政府授權私人公司經營、政府私人生產進行資助、政府參股和政府提供法律保護。無論采取哪種方式,政府和私人的利益、權利和相應的責任都應明確。糧食生產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是糧食安全的基礎,目前水土資源利用保護的外部性制約了我國糧食安全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政府應根據社會公平、國家安全、經濟有效和生態安全的原則,合理采取法律、技術、行政和價值手段管理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其中價值手段具有高效、主動的特點。目前我國正在實行的與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利用最為密切的政策包括糧食直接補貼政策和資源產權政策,均涉及到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價值實現和合理配置的問題,本文重點對糧食補貼和資源產權兩個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一)完善糧食直接補貼政策

糧食生產中水土資源價值評估目的在于促進水土資源合理利用和配置,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糧食生產發展。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價值評估為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完善糧食生產成本和制定糧食生產直接補貼標準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同時通過價值評估樹立的資源有價觀念促進了人們自發地保護糧食生產資源,促進了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糧食生產資源價值評估的目的與糧食直接補貼的目標相吻合,利用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價值為糧食直接補貼政策提供了兩方面的依據:一是為糧食直接補貼具體方式的選擇提供了理論依據,使糧食直接補貼成為實現水土資源價值的手段;二是為糧食直接補貼的具體標準提供了參考。

糧食安全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其實質是應該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而真正發揮作用的是由種糧農民私人生產的糧食產品,這為政府提供糧食補貼提供了理論依據。糧食生產資源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幾乎作為一種正外部性被全社會所共享。為了促進糧食生產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建議將糧食生產資源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劃入糧食生產直接補貼的范疇,這種補貼方式將資源價值量化,不僅為水土資源的管理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同時也促進社會各方面對資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建立保證糧食生產綜合生產能力的長效機制。

目前我國糧食直接補貼對象明確為種糧農民,由于糧食安全和糧食生產中水土資源的公共性,糧食直接補貼由政府提供。結合糧食生產涉及到的社會經濟主體,以及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價值類型,糧食直接補貼可以細化為直接經濟補貼,種糧農民就業和養老保障補貼、糧食安全補貼和環境補貼,并提出補貼標準和方式的建議。

糧食直接經濟補貼:種糧農民通過出售糧食獲得了部分的資源經濟價值,但糧食生產經濟效益遠遠低于社會平均利潤率,而糧食生產成本中沒有完全考慮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的價值,造成了糧食生產成本的缺失,種糧農民沒有獲得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全部的經濟價值,個人邊際成本高于社會邊際成本。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經濟價值與糧食生產產值之間的差距即為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尚未實現的經濟價值。在評估各地區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的經濟價格的基礎上,根據各地區單位糧食產量中的虛擬水土含量,可得到單位糧食產量中水土資源的經濟價格,從中扣除當年糧食價格并乘以糧食單產得到糧食直接經濟補貼標準。

種糧農民就業和養老保障補貼:補貼標準是根據區域內單位糧食生產面積就業和養老價值乘以一定糧食種植面積需要的標準用工數,可通過為農民建立養老和就業保險的方式支付補貼。

糧食安全補貼:區域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所承擔的糧食安全價值不同,為了平衡地方政府承擔糧食生產的責任和因此損失的機會成本,糧食調入地區應承擔起糧食調出地區的糧食安全補貼。糧食安全補貼為計算出的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的糧食安全價值,根據糧食總產量計算單位產量的糧食安全價值,如果長期無力解決本地區糧食自給問題,需要向外地調入糧食,那么除了根據糧食市場經濟價格支付購買價格外,還應該額外向調入地支付糧食安全補貼。這個補貼值是調出地單位產量糧食安全價值乘以糧食外調量。

環境補貼:糧食生產系統的存在為人類提供了生態服務,農民為生態服務的存在提供了勞動,但這部分價值卻沒有體現,被全社會成員無償占有。從糧食安全的公共性來看,政府應代表全社會成員對這部分價值進行補貼。環境補貼的標準是單位糧食播種面積的平均生態價值與糧食播種面積的乘積。由于生態價值數量巨大,糧食播種面積不固定,因此建議中央政府以生態價值評估結果為依據,根據各地區長期糧食生產情況和自然情況統籌發放。

根據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價值建立糧食直接補貼制度,不僅為糧食直接補貼提供了較為合理的標準和依據,體現出區域糧食生產差異,而且細化了糧食生產相關主體的責任,確保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價值實現,促進糧食生產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二)完善糧食生產中的水土資源產權制度

1、土地資源產權改革建議

從糧食安全的角度而言,糧食生產中的土地資源是公共資源,它屬于公眾和社會。但由于每個社會成員不具備管理和控制資源的能力,國家擁有資源的所有權。但實際生產中,農民根據市場的變化,隨意改變自己的私人選擇,政府和農民成為資源產權制度的主體。鑒于糧食生產中的土地資源的特殊性,建議建立政府公共產權與農民交易產權的雙重結構。農民和村集體是資源的直接使用者和管理者,授予其收益權、使用權和經營權,并依法獲得資源利用的經濟收益。同時在資源轉讓時,補償其因資源流轉而損失的就業和養老價值。資源的所有權歸政府所有,因此其有責任制定出資源利用的相應規則,如資源的使用權、排污權等權利的獲得與費用。直接的資源利用收益如經濟收益應有明確的產權界定。這種產權界定保護產權主體利益,同時明確各主體間的責任,能夠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克服資源利用的短期行為。

2、水權政策建議

糧食生產中的水資源表現出公權性質,水資源所有權應歸國家或集體所有。但針對糧食產品來說,水資源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質,具有明顯的競爭性和排他性。目前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實行取水許可制度,水資源使用權主體分離。生產者獲得水資源使用權后,利用水資源生產獲得收益是水資源收益權的實現形式。水資源收益權轉讓其實質是水資源市場流轉的過程。長期以來我國實行水資源無償使用制度,生產者無需交納水費,無法體現水資源的稀缺性和市場價值。糧食生產中的水資源具有經濟功能、社會保障功能和生態功能。糧食生產者通過利用水資源獲得收益,糧食生產者應根據計算出的水資源的經濟價格向所有者支付相應費用,交納的水費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用于水利工程設施的建設和維護。目前我國糧食生產區域差異較為明顯,不同地區水資源承擔的社會保障和生態服務功能不同,其中生態和社會保障功能的最終受益者是全部社會成員,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通過支付水利工程建設資金等形式承擔這部分價值,同時,糧食調入區政府除了承擔本區域的價值外,還應適當支付糧食調出區的價值。

參考文獻:

①張向達,趙建國. 公共經濟學.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1

②石少龍.2003年糧食安全研究綜述. 農業經濟問題,2004(9):4—11

③劉笑平,雷定安.論外部性理論的內涵及意義.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9(3):72—75

④丁聲俊. 糧農補貼的世界經濟現象及借鑒. 糧食問題研究,1996(2):9—13

⑤范少冉. 耕地保有量外部性探討.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5(4):25—29

⑥錢忠好. 耕地保護的行動邏輯及其經濟分析.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6(1):32—37

(白瑋,1980年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城鎮和土地利用規劃)

糧食生產能力調研報告范文第6篇

為了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確保各級專項儲備糧安全儲存,提高安全生產緊急搶險工作能力,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根據上級的指示,結合我庫實際特制訂應急方案,糧食儲備庫安全生產應急方案。

一、 領導機構及職責

1領導機構。成立安全生產應急領導小組,庫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應急搶險隊,儲檢科長任隊長,其余員工為隊員。

2、主要職責。(1)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領導部門的有關規定,加強對各級專項儲備糧安全管理及安全生產的監督檢查,完善安全生產工作制度,落實、備足安全生產應急物資,層層落實工作職責,確保各級專儲糧的安全儲存。(2)在安全生產工作中,一旦遇到對儲備糧安全保管造成威脅時,根據造成事故的性質,立即組織職工開展救災搶險,并按規定及時向上級領導部門及有關搶險部門報告,把損失降至最低限度,

二、 采取措施

1、加強對各級專儲糧的安全檢查,根據糧食的質量、品質

情況做好防蟲、防結露的檢查登記工作,隨時掌握糧情變化情況,規劃方案《糧食儲備庫安全生產應急方案》。

2、對消防器材要勤檢查(消防加壓泵的運轉情況、滅火器

有效期)及消防栓的有效使用情況。

3、對電器設備、線路加強檢查(抽水泵、大功率通風機、

環流熏蒸機等)一旦發現線路有問題,立即通知專業人員維修、更換。

4、加強對外來人員的管理,嚴禁在庫區禁煙區內吸咽,違

者進行罰款,造成事故者,扭送公安機關進行處理。

5、嚴格執行儲糧化學藥劑的管理制度,嚴格實行“六雙”

管理,完善審批、領用手續,做到帳實相符。如發現有遺失、被盜的情況,保護好現場,并及時上報主管部門及公安機關。

6、加強安全保衛工作,實行24小時巡值,建立交接班制度,嚴格做到有檢查、有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報告。

7、要求司機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嚴禁酒后駕車、開英雄快車,確保行車安全、人身安全。

北海國家糧食儲備庫

上一篇:連鎖藥店門店培訓試題范文下一篇:木材加工企業質量管理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