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糧食安全檢查工作總結范文

2023-09-30

糧食安全檢查工作總結范文第1篇

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大清查

實物檢查方法

一、概述

糧食庫存實物檢查采取現場檢查方式,由檢查人員對納入檢查范圍的全部糧食貨位的數量、品種和性質逐貨位檢查,并與糧食庫存分倉保管賬、保管總賬相互印證。

實物檢查常用的方法有測量計算法和稱重法,檢查時根據貨位的堆裝方式具體確定。

糧食在儲存期間,受儲存條件和儲糧作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水分、雜質和容重等質量指標以及散裝糧食的糧堆密度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檢查時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對糧食庫存實物數量認定帶來的影響。同時,正確區分檢查方法自身誤差與糧食實際數量變化、應記糧食損耗與歷史未處理糧食損耗等區別,盡可能準確地認定每個貨位的糧食實際數量。

(一)糧食庫存實物檢查方法適用范圍 1.測量計算法

測量計算法是根據糧堆體積和糧堆平均密度計算糧食數量的方法,適用于形狀規則的散裝糧堆和非定量包裝糧貨位的數量檢查,便于對糧食數量進行快速估算,但不是法定的計量方法,

-1- 檢查結果只用于對單個貨位糧食數量的賬實相符情況進行判斷,不能作為修改糧食庫存保管賬的依據。

2.稱重法

稱重法包括抽包檢斤法和直接稱重法,兩者都屬于法定計量方法。由于稱重法工作量大,時間長,動用人力、物力大,費用高,大清查中只在特定情形下使用。抽包檢斤法適用于定量包裝糧的數量檢查。直接稱重法適用于貨位形狀不規則、不具備測量條件的少量散裝糧或非定量包裝糧的數量檢查,以及檢查發現有重大問題需要稱重復核的情況。

(二)影響糧食庫存實物檢查結果的主要因素 1.糧食損耗的影響

糧食損耗指糧食在儲存期間發生的數量消耗,包括保管自然損耗和水分減量等。

(1)應記糧食損耗。糧食實物檢查過程中,通常按糧食儲存時間估算保管自然損耗,按糧食儲存期間水分含量變化估算水分減量,兩者統稱為“應記糧食損耗”,與糧食損耗的實際數量存在一定差異,只用于測量計算單個貨位糧食數量時,檢驗測量計算數量與糧食分倉保管賬數量之間的差數是否合理,不作為日常糧食購銷、倉儲管理實際工作中的定耗依據。

(2)實記糧食損耗。糧食儲存期間發生了損耗,經過檢斤后,核定了損耗與實際數量,稱為“實記糧食損耗”,是糧食倉儲購銷業務結算時進行損益處理的依據。“實記糧食損耗”分兩類情

-2- 況,一是采用稱重法檢查糧食數量時核出的損耗,二是糧食在檢查前已出庫,出庫檢斤時核出的實際損耗數量,但在相應的統計賬和會計賬中都尚未核銷,通常也稱為“歷史未處理損耗”。

(3)超耗。糧食實際損耗數量超過了正常應發生或政策規定的合理額度,稱為“超耗”,成因較為復雜,除糧食儲存期間保管不善外,可能存在保管賬記錄不實、儲糧事故損失、違規動用庫存等方面的問題,應進一步核實。

2.糧食損失的影響

糧食損失分為因災損失和人為損失。因災損失指糧食在儲存期間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數量損失,如火災、水災等自然災害損失。人為損失指糧食在儲存期間因保管不當發生儲糧安全事故造成的數量損失,如糧食霉變、嚴重蟲蝕等損失。按照糧食庫存管理的有關規定,政策性糧食損失數量由相關主管部門審核認定,政策性糧食已經投保的,因災損失數量可按照保險公司理賠情況認定。人為損失要查清原因和責任。

3.糧堆形態的影響

采用測量計算法檢查糧食實物數量時,糧堆形狀是否規則直接影響糧堆體積的測量結果,在檢查前應盡可能將形狀不規則的貨位整理成可測量形態,以提高工作效率。

4.標準倉的影響

采用測量計算法檢查糧食實物數量時,利用標準倉(垛、囤)(以下簡稱“標準倉”)確定的修正系數直接影響被查倉糧堆平均

-3- 密度的測算結果。在自查階段應根據儲糧實際情況合理確定標準倉,并對相關糧食入倉原始憑證和糧堆測量數據進行整理,妥善保管,便于后續檢查時核對。

二、檢查前的準備工作

(一)檢查人員的準備工作

1.了解糧食庫存情況。通過查閱賬務資料、詢問有關人員等方式,掌握糧食庫存的數量、品種、性質及分布情況,特別是了解有無外租倉儲糧、委托儲糧、受托儲糧、異地儲糧、在途糧食、政策性借糧以及歷史未處理損失損耗等情況,做到檢查前心中有數。

2.了解糧食儲存期間質量變化情況。核對糧食質量檢驗記錄,分析庫存糧食水分、雜質、容重等質量指標變化情況,供測算應記糧食損耗時參考。

3.了解糧食儲存期間數量變化情況。了解與糧食庫存相關的收購、驗收、銷售、儲備糧輪換、集并、移庫等業務的詳細情況,特別是了解檢查時點到實際查庫日庫存變化的情況。糧食收購入庫后是否經過干燥、整理、倒倉、通風等倉儲作業,以及相關業務發生的時間、數量,涉及到的倉房貨位等。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各類可能對糧食數量形成影響的因素。

4.確定檢查工作順序,落實人員分工。要根據貨位分布情況,合理確定檢查順序,明確檢查人員和配合人員的分工。采用稱重法檢查糧食實物數量的,要提前安排好糧食出、入倉流程。

-4-

(二)被檢查企業(庫點)的準備工作

1.準備與檢查當日糧食庫存實際情況一致的貨位明細表和貨位分布平面圖。貨位明細表中應標明全部糧食貨位的編號,儲存地點,倉儲設施類別,糧食性質、品種、數量、收獲,糧堆形狀、尺寸、體積,糧食入庫驗收及近期質量檢測結果,入倉方式,保管人員等方面的信息。貨位分布平面圖應注明全部糧食貨位的位置和編號。貨位明細表和分布平面圖由被檢查企業(庫點)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公章后,交檢查人員。

2.準備相關賬務、庫存管理資料和自查材料。賬務資料包括糧食分倉保管賬、保管總賬,庫存統計報表,反映糧食出入庫業務的輔助賬、表、原始憑證等。庫存管理資料包括測溫、測濕、蟲害等糧情檢測記錄以及通風、烘干、熏蒸等作業記錄。自查材料包括自查的原始記錄、工作底稿、匯總表格以及自查報告等,尤其是利用測量計算法時標準倉確定的依據和修正系數的判定方法。

3.準備檢查器具。采用測量計算法檢查的,應提前準備好丈量糧堆體積及測量糧食密度所需器具,包括鋼卷尺或激光測距儀、計算器、容重器、特制大容器、臺秤、深層扦樣器等,所選器具應符合國家計量標準的有關規定。

4.糧食稱重的準備。采用稱重法檢查的,應做好以下準備:一是合理制定方案,科學安排出倉、過秤、入倉流程,落實各環節負責人員,盡可能減少搬運量、搬運距離和過渡性臨時貨位。

-5- 二是提前校準衡器。三是準備運輸車輛、輸送裝卸設備及包裝物品。四是提前對移動貨位所需空倉或場地進行清理消毒,準備鋪墊苫蓋等材料。五是確保儲糧設施安全、到位,避免移動貨位對儲糧設施造成損壞,保證新貨位形成后糧情檢測、通風和防潮等設備工作正常。

5.指定配合檢查的倉儲、檢驗、統計、會計等工作人員。

(三)核對糧食庫存保管賬務資料

由檢查人員和被檢查企業(庫點)倉儲管理人員共同核對糧食庫存保管賬務資料,一是核對保管總賬記載的糧食數量、品種、性質與分倉保管賬、貨位明細表的合計情況是否一致,有無貨位遺漏或重復統計問題;二是核對貨位分布圖中標注的貨位數量是否準確,貨位編號與分倉保管賬是否一致;三是核實是否有糧食正在出入庫、保管賬尚未登記的情況。

三、測量計算法檢查糧食數量

(一)測量糧堆體積

測量糧堆的外型尺寸,根據糧堆幾何形狀計算糧堆體積。測量計算中需注意以下問題:

1.要扣除糧堆中設施占用的空間,如地上籠通風道、倉房入口處工作間等。對埋藏在糧堆內部不便直接丈量的設施,可根據倉房設計圖紙中標注的尺寸計算體積。

2.要注意糧堆形狀是否規則,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使測量計算結果與糧堆實際體積接近。對于地坪沉降的糧倉,可結合質

-6- 量扦樣工作多點測量。

3.計算席茓囤下部圓柱體糧食體積時需扣除囤壁厚度,上部錐體體積根據錐高和坡度儀測量的坡角進行計算,同時要考慮囤帽與其下方糧堆形狀、尺寸差異對測量計算結果的影響。

4.驗證貨位內存糧的真實性。對席茓囤,可利用手持式扦樣器探測存糧的真實性。對包裝糧,必要時可進行局部拆垛檢查。

(二)計算糧堆平均密度

糧堆中不同部位的密實程度有較大差異,利用常規方法很難直接測定糧堆平均密度。檢查時通常從糧堆中提取部分樣品,用儀器(容重器或特制大容器)測量糧食在自然散落狀態下的密度,利用標準倉確定修正系數進行校正,獲得與糧堆實際狀態接近的平均密度。

1.測量糧食密度

(1)容重器法測量糧食容重。對玉米、小麥等以容重定等的糧食,可按照國家標準規定的方法,用容重器測定糧食的容重。

(2)特制大容器法測量單位體積糧食重量。對于稻谷、大豆等不設容重指標的糧食,可利用特制大容器測量密度。特制大容器要提前制作,內部空間為正方形,上緣水平,為提高效率、便于攜帶,內部凈空間以0.25~1米3為宜。測量時,先將容器放置在衡器(臺秤、電子秤等)上稱量皮重,再勻緩倒入糧食樣品,盡可能不發生震動。裝滿后用直尺刮平容器上緣,清理衡器表面散落的糧食后稱重。容器內糧食凈重與容器體積的比值即為

-7- 自然散落狀態下的糧食密度,也稱單位體積糧食重量。

(3)取樣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利用容重器測量小麥、玉米容重的,應盡量結合質量扦樣提取樣品。利用特制大容器測量單位體積糧食重量的,也應參照質量扦樣布點方式,在糧堆表面均勻布設多個取樣點,各取樣點距倉墻間隔不少于1.5米,并避開雜質聚集區,每個取樣點在糧面以下不少于50厘米位置提取等量樣品。

2.確定修正系數

利用標準倉確定修正系數,用修正系數對儀器方法測定的糧食密度進行校正,計算糧堆平均密度。具體步驟如下:

(1)選擇標準倉。標準倉是指與被查倉儲糧品種相同,儲存條件類似,糧食數量和糧堆體積已知的倉房,盡可能滿足以下條件:入倉時間在一年以內,儲存期間未發生過貨位移動,糧堆形狀比較規則,入倉后糧食水分含量無明顯變化。

(2)計算標準倉糧堆平均密度。標準倉的糧食數量以保管賬記載的數量為準,糧堆體積應現場測量。

標準倉糧堆平均密度(kg/m3)=標準倉保管賬數量(kg)/標準倉糧堆體積(m3) (3)計算修正系數。標準倉糧堆平均密度與標準倉糧食容重(或單位體積糧食重量)的比值即為修正系數。

利用容重器測量標準倉糧食容重的:

修正系數=標準倉糧堆平均密度(kg/m3)/標準倉糧食容重(g/l)

-8- 利用特制大容器測量標準倉單位體積糧食重量的: 修正系數=標準倉糧堆平均密度(kg/m3)/標準倉單位體積糧食重量(kg/m3) (4)校正修正系數。影響糧堆密度的因素很多,同類條件下,糧食容重、儲存年限、裝糧高度及震動源等影響較大。質量等級高的糧食籽粒飽滿、內部結構緊密,糧堆密度大于質量等級低的糧食。儲存時間長的糧食,糧堆內部逐漸密實,糧堆密度大于儲存時間短的糧食。裝糧高的貨位,糧堆密度大于裝糧低的貨位。位于公路、鐵路、機場以及大型震動源附近的糧倉,糧食受震動的影響逐漸壓緊,糧堆密度較高;機械通風倉糧堆密度大于非機械通風倉。通常情況下,糧堆密度大的,修正系數也偏大。

綜合考慮以上因素,修正系數取值范圍:稻谷、小麥、大豆正常范圍為1.01~1.03,玉米正常范圍為1.01~1.05。對裝糧高度10米以上的,位于公路、鐵路、機場以及大型震動源附近的,糧食超期儲存的,儲存期間使用離心機有效通風等情況,可適當放寬修正系數取值范圍,稻谷、小麥、大豆最高不得超過1.05;玉米最高不得超過1.07。

3.計算被查倉糧堆平均密度

被查倉糧堆平均密度(kg/m3)=被查倉糧食容重(或單位體積糧食重量)(g/l或kg/m3)×校正后修正系數

(三)計算被查倉糧食數量 1.計算被查倉糧食測量計算數

-9- 測量計算數(kg)=被查倉糧堆平均密度(kg/m3)×被查倉糧堆體積(m3) 2.計算應記糧食損耗 (1)計算保管自然損耗

保管自然損耗=入庫糧食重量(kg)×自然損耗率

不同儲存年限的保管自然損耗率為:儲存半年以內的,損耗率不超過0.1%,半年以上一年以內不超過0.15%,一年以上不超過0.2%。

(2)計算水分減量

水分減量(kg)=被查倉保管賬數量(kg)×(入庫水分%-實測水分%)/(1-實測水分%) 上式中入庫水分和實測水分指被查倉糧食平均水分,入庫水分以糧食入倉時質量檢測記錄為準,實測水分可以引用距檢查日期最近一次的糧食質量檢測數據。

(3)計算應記糧食損耗

應記糧食損耗(kg)=保管自然損耗(kg)+水分減量(kg) 3.計算被查倉糧食檢查計算數

檢查計算數(kg)=測量計算數(kg)+應記糧食損耗(kg)

(四)賬實相符情況判斷及認定糧食實際數量

1.計算被查倉糧食檢查計算數與保管賬數量的差數和差率 差數(kg)=保管賬數量(kg)-檢查計算數(kg) 差率(%)=差數(kg)/保管賬數量(kg)×100%

-10- 2.判斷賬實相符情況,認定糧食實際數量

標準倉房內散存的糧食,檢查計算數與保管賬數量的差率在±2%以內的,或露天囤、包打圍、非定量包裝及其他不規則貨位中存放的糧食,檢查計算數與保管賬數量的差率在±3%以內的,認定為賬實相符。被查倉糧食分倉保管賬數量(注意:不是檢查計算數)即作為該倉在檢查當日的糧食實際數量。差率超標的,要認真查明原因,復核保管賬數量。

四、抽包檢斤法檢查定量包裝糧數量

(一)抽包檢斤并確認是否屬于定量包裝糧 1.抽包

抽包前要仔細檢查包裝袋的完好情況,抽取的包裝不應有散口、破損現象,抽包位置應盡量選擇貨位表面兩層包以下。按規定,抽包比例不小于貨位中包裝總量的5%,為提高效率,檢查中遇特大型貨位,可按每個貨位10~20包抽包檢斤。糧食包裝物單件重量按稱重取平均值的方法確定(一般抽5~10條稱重)。

2.計算單包糧食稱量平均凈重

單包糧食稱量平均凈重(kg/包)=[抽包糧食毛重(kg)-包裝物重量(kg)]/抽包包數(包) 3.認定是否屬于定量包裝糧

單包糧食稱量平均凈重與包裝定量的差率在±0.5%以內的,認定貨位中的糧食全部為定量包裝糧。差率超標的,需按照非定量包裝糧檢查糧食數量。

-11- 差率(%)=[包裝定量(kg/包)-單包糧食稱量平均凈重(kg/包)]/包裝定量(kg/包)×100%

(二)點包計算貨位中的糧食實際數量

對認定為定量包裝糧的貨位,包裝定量數量(注意:不是單包糧食稱量平均凈重)與貨位中實際包數的乘積即為被查貨位在檢查當日的糧食實際數量。清點糧食包數時應注意糧垛碼放是否規則,內部是否設有人工通風道,是否有空心、缺包、夾包等現象,必要時可進行局部拆垛檢查,確保清點數量準確。

糧食實際數量(kg)=包裝定量數量(kg/包)×實際包數(包)

五、直接稱重法檢查糧食數量

對數量較少且體積不便測量的散裝糧食或非定量包裝糧,必要時可利用直接稱重法檢查糧食數量。對非定量包裝糧,可先脫包后稱重,也可采用先過秤檢斤然后統一扣除包裝物重量的方法計算糧食凈重。對散裝糧,可利用移動式稱重設備檢斤,也可用車輛裝載通過地中衡檢斤。為避免卸糧不凈造成誤差,應采取每車回皮的方法,即先對重車過秤檢斤,卸載后再對空車過秤檢斤,二者重量差即為車輛裝載的糧食數量。為防止人為因素干擾檢查結果,檢斤前要周密布置作業環節,原始貨位處、過磅處、檢斤后形成的新貨位處應安排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單位人員同時在場,每個環節詳細記錄,過磅碼單一式三份,分別留底,便于核對。

(一)過秤檢查貨位中糧食實際數量

貨位中全部糧食過秤檢斤后,檢斤糧食凈重為被查貨位檢查

-12- 當日糧食實際數量。

(二)驗證賬實差數的合理性

對直接稱重法核定的賬實差數,也要與應記糧食損耗進行比較,驗證是否屬于超耗,具體驗證方法以及賬實差數的填報處理方式參見“抽包檢斤法檢查定量包裝糧數量”的相關內容。

糧食安全檢查工作總結范文第2篇

一、做好了糧油庫存檢查工作。今年

3、4月份,我局根據市局轉發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四部門《關于開展今年全省糧食庫存檢查工作的通知》(韶糧2013]24號)要求,認真做好糧食庫存檢查工作布置,成立了檢查工作小組。按照《糧食庫存實物檢查辦法》、《糧食庫存檢查辦法》、《糧食質量、原糧衛生和儲糧安全檢查辦法》具體操作要求,對國有糧食企業庫存的糧食數量、質量、儲糧安全和賬務管理進行了一次細致檢查工作。檢查結果,我縣國有糧食企業糧食庫存數量真實、質量完好、儲存安全、賬賬相符、賬實相符、管理規范,通過開展糧食庫存專項檢查和糧油安全普查工作,進一步提升了我縣糧食庫存管理水平。

二、積極做好《條例》宣傳工作。今年是《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九周年,我局圍繞“科學節糧減損,保障糧食安全”主題,采取發放宣傳資料、懸掛宣傳橫幅等形式,開展《條例》宣傳工作,擴大了社會影響力,提高社會認知度,營造了糧食經營者守法經營、誠信經營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圍。

三、開展了糧油質量監管工作,糧食質量是關系人們身心健康,為此我局按照《條例》有關規定,加強了儲存環節和政策性用糧、購銷活動中糧食質量的監督檢查。

(一)督促了糧食收購企業在收購環節應當執行國家糧食質量標準,按質論價,做好入庫糧食質量檢測。把好糧食入庫質量關,并按照“五分開”的要求,堆放好糧食。

(二)督促國有糧食企業在糧食出庫前,做好出庫糧食質量檢驗,確保出庫糧食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堅決杜絕不符合質量要求糧食流入口糧市場,并按照國家運輸技術規范,不得使用被污染的運輸工具包裝物,防止糧食受污染。

(三)加強了儲存環節糧食質量監管。督促了國有糧食企業按照《糧油儲藏技術規范》要求,保證所使用倉儲配套設施符合安全儲糧要求,要積極開展做好安全儲糧基礎性工作,采取環流熏蒸、機械通風、“雙低”科學保糧措施,有效延緩了糧食質量變化速度,經檢驗,現所有庫存糧食質量、品質合格率達100%,宜存率達100%

(四)加強了軍糧質量管理,落實執行了軍糧質量檢驗實行“一批一檢一報告”制度,確保了所供軍糧質量符合有關標準,軍糧品質也得到官兵們的認可。

四、開展了全社會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

(一)開展了糧食收購市場監督檢查,夏糧收購期間,我局組織人員出動了16人次對糧食收購企業收購點進行監督檢查,通過詢問和查閱相關資料,著重檢查糧食收購企業是否執行國家糧食收購政策,是否公示了糧食收購品種、價格、質量標準,使用稱量器具是經質監部門校對,是否及時向售糧者支付售糧款,有無損害農民和其他糧食生產者的利益行為。從檢查情況來看,我縣糧食收購能嚴格執行國家糧食收購政策,執行了糧食收購公示制度,沒有出顯有損害售糧戶利益的行為。

(二)加強了對糧食經營者糧食庫存量和收購、儲存環節糧食質量以及原糧衛生,使用糧食倉儲設施設備是符合國家技術規范,糧食經營者有關資料憑證等方面檢查。督促了糧食經營者必須保持一定數量,糧食庫存要安全、衛生使用符合有關要求的倉儲設施設備,并繼續做好糧食經營臺賬記錄和保管工作。要守法、誠信開展經營活動,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共同維護好我縣糧食市場秩序。

五、加強了糧食行業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一直以來,我局都十分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把安全生產工作作為第一要務來抓,強化安全生產責任,積極開展安全生產宣傳和監督檢查工作。今年,我局根據市糧食《關于開展糧食行業安全生產大檢查“百日行動”專項行動的通知》的要求,制訂了工作方案,并按照《XX縣深入開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動工作方案》的要求,在轄區內開展了糧食行業生產領域查隱患、除隱患、防事故專項行動,著重檢查國有糧食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建設情況,各項安全生產制度建立和執行情況。通過檢查,我縣國有糧食企業能按照相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落實了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了相關職責,并建立和執行安全儲糧管理制度,安全保衛制度,藥品管理制度,危險作業管理制度“三防”制度、等各類生產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好糧食輸送設備,糧食倉房設施,除雜設備、消防設備、糧情檢測設備、安全監控設備、環流熏蒸設備、機械通風設備、防雷設備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由于各項安全生產制度能落實執行,我縣國有糧食企業有效防范和遏止生產事故的發生,確保了儲糧安全和各項生產作業操作安全。

我縣在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著糧食監督檢查體系不夠完善,執法人員編制不足,執法經費短缺,執法人員缺乏系統學習,執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以及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執法主體地位不夠明顯等實際情況。

糧食安全檢查工作總結范文第3篇

根據**市糧食局*糧【2011】79號“轉發關于開展2011年**省糧食安全生產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結合我縣今年的秋季糧油普查工作,我中心組織相關人員對下屬各庫點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檢查,現將檢查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安全生產體系建設情況

經檢查我縣各糧食儲存庫點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機構,相關安全生產制度建設基本健全。

二、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

經檢查,各庫點有專人抓糧食安全生產工作,**庫簽訂了糧食安全生產責任書,中心領導是主要責任人,分管和庫點負責人為糧食安全生產工作第一責任人。

三、儲糧安全情況

目前我縣儲糧糧溫正常,糧情穩定,儲糧處于安全儲存狀態,各庫點能夠嚴格執行《糧油倉儲管理辦法》和《糧油儲藏技術規范》等管理辦法和要求。

四、倉儲設施設備和作業安全情況

我縣糧食中心庫倉儲機械主要為**庫點的糧食輸送機,

1 平時庫領導也十分注意機械操作的安全,倉庫熏蒸操作人員基本上能持證上崗。

五、儲糧化學藥劑安全情況

對于化學藥劑的管理方面,我縣糧食**庫在**庫點專門設有藥劑室,**庫實行統一采購、集中存放、專室儲存、專人管理、雙人雙鎖收發制度、藥劑出入必須經庫有關人員批準。并且做到每月檢查庫存情況,做好出入庫管理。

六、消防和用電安全情況

我縣各庫點配備有滅火器,消防安全責任到人,對庫區電線前幾年已經進行了部分更新,用電相對比較安全。

七、防汛防臺風工作落實情況

對于防汛防臺風工作,我中心密切注意日常天氣預報情況,經常指導各庫點做好防汛防臺風工作。

八、今次檢查存在問題

(1)個別倉庫殘舊(如瓦房倉),儲存條件有待改善; (2)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有待提高; (3)對未完善管理的要進一步提高、整改。

九、整改意見

(1)要求我縣各庫點在2011年11月5日前整改完畢; (2)儲備庫負責人常提醒倉管員除必要的日常糧情檢查外,還要時刻強化安全生產意識,層級落實安全責任人,倉儲設施、熏蒸作業等必須嚴格遵守《糧油儲藏技術規范》

2 的規定。定期對倉庫使用的電器設備、消防器材等進行排查,及時維修和更換存在安全隱患的設備及配件,保證設備設施處于良好狀態,確保生產環境安全以杜絕事故的發生,確保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

糧食安全檢查工作總結范文第4篇

一、活動主題

2018年10月16日是第38個世界糧食日,主題是“努力實現零饑餓”。糧食安全系列宣傳活動主題是“端牢國人飯碗,保障糧食安全”。

二、活動安排

2018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系列宣傳活動包括主會場宣傳、“糧安之星”評選發布和糧食安全大走訪大調研等內容。

三、活動內容

(一)主會場活動

1.活動時間、地點。2018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系列宣傳活動主會場宣傳于2018年10月16日上午在中央大街185號(金谷大廈門前)舉辦。

2.活動形式、內容。通過展板宣傳10個省級“糧安之星”事跡材料,發布“糧安之星”及“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有關內容;會場上展示、宣傳xx省放心糧油企業和xx好糧油產品生產企業、中鹽xx分公司及產品;門前懸掛印有主題宣傳語橫幅;擺放承辦及協辦單位制作的A字板、易拉寶等關于糧食安全活動主題的宣傳材料;有關人員發放宣傳品,宣傳糧食安全方面知識。

3.活動工作分工

主辦單位:省糧食局

承辦單位:省糧食行業協會

協辦單位:省糧油衛生檢驗監測中心、省鹽務局、xx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糧食工程學院、中鹽xx分公司、金谷大廈、xx省放心糧油企業、中國好糧油和xx好糧油企業。

(二)“糧安之星”評選發布

我局商省農委、教育廳、科技廳和省婦聯評選10個糧安之星集體或人物,并在10月16日主會場活動時發布。其中:糧食生產方面2個、人才培養方面1個、糧食科研方面2個、糧食流通方面4個、婦女代表1個,并擇優向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推薦1個糧安之星先進集體或人物。

(三)糧食安全大走訪大調研。

省農委、教育廳、科技廳、婦聯各自組織本部門人員進行調研活動。糧食部門將于10月份在全省各地市范圍內開展調研活動。具體安排如下:

1.主要內容。圍繞科學儲糧、秋糧測產、代烘代儲代銷及政策宣傳等內容,深入村屯、農戶,對糧食問題進行調研摸底,聽取農民對國家糧食政策的意見建議,深入了解糧食安全方面存在的矛盾隱患,宣傳糧食政策,講解糧食收儲、運輸、保管等方面的科技知識。 2.活動形式及分工。以工作小組形式開展活動。省糧食局成立3個走訪調研組:

第一組:調控處牽頭,工業處、信息中心參加;負責xx。

第二組:倉儲處牽頭,財審處、監測中心參加;負責xx。

第三組:監督檢查處牽頭,法規處、交易市場參加;負責xx。

各組可在本組負責的地市中選擇2~3個縣,每縣選擇2~3個村,進行走訪調研活動。每組3~5人(可包含地市縣人員),深入到2~3個村,進行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大走訪大調研活動要與秋糧購銷工作緊密銜接。

四、活動要求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各地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配合好省局各項活動,同時參照省局活動方案,結合本地實際,組織好本轄區各項活動。

(二)拓寬渠道,加強宣傳。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優勢,積極運用網絡、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努力形成全媒體覆蓋格局。

糧食安全檢查工作總結范文第5篇

關鍵詞:糧食危機;糧食安全;現代化農業;農業補貼

“雖有數斗玉,不如一盤粟”。糧食是基本的生存資料,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近年來,世界糧食價格不斷增長,特別是自去年以來,糧價大幅增加,導致世界經濟秩序混亂,部分國家與地區因此發生騷動或暴亂。世界銀行已警告,由于糧食和能源價格飆漲,墨西哥等三十多個國家可能面臨“社會動蕩”。中國是農業大國、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對我國有著特別的意義。

一、國際糧食危機及其原因

2007年的世界谷物價格大幅上漲。到2007年底,全球糧食儲量降到近20年的最低點,小麥、糙米、大豆和玉米期貨都處于多年來最高點。全球飆升的食品價格導致海地、布基納法索、喀麥隆、埃及、印度尼西亞、象牙海岸、毛里塔尼亞、莫桑比克和塞內加爾先后發生騷動或暴亂。物價高漲加上經濟情況惡化,在主要稻米生產國埃及發起了罷工和示威,于此同時,美洲地區最窮的國家海地民眾也連續五天發起暴動。近年來國際谷物價格走勢如下圖所示。

導致糧食危機的主要因素如下:

第一是近年來由于技術制約所導致的世界糧食供給不足。糧食危機反映出供給與需求之間出現缺口,其原因之一是供給不足。影響供給的因素有很多,技術的制約是糧食產量提高的瓶頸。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墨西哥、印度等主要發展中國家實施了依靠科學技術提高糧食產量的“綠色革命戰略”,通過農業技術的開發和推廣以及配套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幅度提升糧食產量。1950年至1984年,“綠色革命”使然,水稻、玉米和小麥產量持續穩步提高,全球糧食總產量增產2.5倍,有人稱這場“綠色革命”的影響不亞于“工業革命”。進入新世紀以來,農業新技術的發展沒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轉基因技術及太空育種試驗等都沒有取得決定意義的效果。與此同時,全球氣溫變暖、惡劣天氣、自然災害頻繁,直接導致糧食產量減少。

第二是對糧食需求的增加。農業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物質生產部門,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業不僅提供食物,而且還為工業提供原料等生產要素和產品,糧食又是農業中最為基本的。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斷強化,對農業尤其是糧食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一方面,經濟發展了,人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對肉、蛋、奶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據2008年6月6日《河南日報》資料顯示,生產1公斤豬肉需要消耗3公斤糧食,生產1公斤牛肉則需要消耗7公斤糧食。世界糧食消耗從45年前的每天230萬噸增加到現在的每天560萬噸,增幅達149%。另一方面,糧食被轉化為新的能源。當前石油價格飆升,全球不僅在鬧“糧荒”,而且還遭受著“油荒”的困惑。一些國家為了應對石油危機,把大量糧食轉化為生物燃料,如美國、巴西等國家利用玉米制造乙醇、柴油,其消耗量占世界玉米產量的20%。

第三是由于發展中國家的“輕農、。傷農”所致。當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正處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為了追求工業的快速增長,生搬硬套比較優勢原理,不惜犧牲農業發展工業,推行“快速工業路線”,強行讓制造業快速“上軌”。一方面對農業工業實行剪刀差,另一方面占用大量的耕地來發展工業。對農業的輕視導致農業發展緩慢,特別嚴重的是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使得大量農田荒廢。很多國家因此由糧食出口國變為糧食進口國。

第四是國際投機加劇了糧食危機。美國股市低迷和美元疲軟釋放出大量“熱錢”,對大宗商品進行炒作吸引更多逐利資金流入。根據花旗銀行4月初的一份研究報告,今年一季度有700億美元新增資金流入包括石油、金屬和農產品在內的大宗商品市場。今年以來,農產品期貨價格出現飆漲和劇烈波動,涵蓋26種農礦產品的大宗商品指數上漲了20%,而包括了500家成分股的標準普爾指數下跌了7%。出口國菲律賓被迫赴美國市場大宗采購大米,芝加哥糙米期貨價格在4月份不斷刷新紀錄。糧價的飛速上漲,已經改變了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成為影響全球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一些主要糧食出口國開始限制糧食出口,例如越南、印度、俄羅斯、烏克蘭等。

對任何國家而言,糧食安全都不僅是吃飯問題、社會問題,而且是經濟問題、政治問題,不僅關系到人們的生存、社會的發展,而且關系到國家的安全與政局的穩定。此次全球糧食危機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上了一課,也為中國的糧食安全敲響了警鐘。

二、我國糧食安全存在的隱患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國歷來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特別是自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糧食生產做出了一系列意義重大的部署,從2004年到2007年,四個一號文件分別對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及建設現代農業等作出了戰略部署。2007年我國糧食實現了自1985年以來首次連續4年增產,但是糧食安全仍然存在隱患。

(一)糧食產需缺口依然存在

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其中低產田占總面積的2/3以上。目前,我國糧棉油等重要農產品仍然產不足需,供求不平衡的壓力將會更大。我國糧食需求每年將增加80億~100億斤,而在糧食生產方面,資源約束更加突出,特別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耕地的流失進一步加大穩定糧食產量的難度。近些年來,我國糧食增長緩慢。

由上圖可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糧食增長率呈遞減趨勢,說明糧食的增長受到資源有限的約束。與此同時,我國人口的增加及經濟增長對糧食的需求卻是遞增的,這種供給與需求的反向變動必然導致供需缺口的存在。按照美國生態經濟學家萊斯特·布朗1994年估計,2030年我國人口達到16億,糧食總產量將減少20%,需要進口7080億斤,相當于2007年糧食產量的70%,再加10%的缺口,即80%的糧食靠進口。這個數字雖然被高估了,但卻為我國的糧食安全敲響了警鐘。我國農貿產品貿易2004年至2007年連續四年出現逆差,2007年前11個月農產品逆差額為37.8億美元,同比增長3.0倍。我國是大豆凈進口國,每年進口大豆數量超過300萬噸,接近國內產量的兩倍。

(二)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

我國近些年實行了一系列惠農政策,比如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對農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物價上漲,種糧成本增加,政府的補貼力度趕不上農資上漲的幅度,種糧收益低,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不高。隨著經濟與城鎮化的發展,我國出現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民工,每年大概有1.5億到2億農村精壯勞動力離開土地進入城市務工,留守在農村的大部分是老弱勞動力和未成年的孩子,很多地方甚至出現了“空巢村”現象。農業高投入、低收入導致農民寧愿出外打工也不愿意種地,有的土地撂荒,有的粗耕,有的出租。農民收入中農業收入比例急劇下降,根據2007年版中國統計年鑒資料,1990年、2000年及2006年農業收入比例依次為50.2%、37.0%、32.3%,16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我國經濟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而糧食增長率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卻一直遞減。

資料來源:《2007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年版;《1981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1981年版;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在所有經濟指標中,糧食的增長是最慢的,近十年來又是遞減的,這體現了糧食的基礎地位不夠牢固及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

(三)耕地流失嚴重

耕地資源緊缺是我國糧食危機的根源。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占用了大量耕地,導致耕地大量流失。自1998年以來,我國房地產業飛速發展,與之相伴的是耕地面積的逐步遞減。

自1998年以來,土地銷售收入和房屋銷售稅收所得占地方政府財政預算的40%~60%,這是根據中國的土地融資政策得到的。在富裕的沿海省份浙江,宅基地和不動產買賣收入占政府年度預算的60%,全國其他很多地方同樣如此。

“開發區”是濫占耕地的另一大原因。近些年來,“開發區”、“工業園區”和“經濟特區”等在中國遍地開花。根據2004年的數據,全國共有6866個“開發區”,其中將近4500個已經被取消,因為它們毫無用處。最近23年,中國建立了300座大型高爾夫球場、興建高爾夫球場也吞噬了大量的土地,所有這些行為,使得中國非常重要的農耕地面積從1996年的1.3億公頃,減少至2005年的1.22億公頃。據2008年5月17日出版的《經濟日報》報道,國土資源部提供的資料顯示,自1996年至2003年的7年間,我國耕地已由19.5億畝減少到18.5億畝,7年減少了1億畝,平均每年約減少1429萬畝,比兩個海南省的耕地還要多。

人口的增加,耕地的減少,必然導致人均耕地面積的減少。中國以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0%的人口,目前我國人均耕地只有1.41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

資料來源:陳蘭生:《土地的警告》,《經濟參考報》2008年6月27日

(四)國際壟斷勢力影響我國糧食安全

世界糧食價格的上漲與糧食貿易的壟斷性有關。目前,世界上四大跨國糧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壟斷著世界糧食交易量的80%,在某種程度上擁有定價權。這意味著,任何國家,如果糧食不能自給自足,都難逃被這些糧商魚肉之苦。當代擁有豐富耕地資源的美國,就是以“糧食戰略”作為維系世界霸權的一種手段?,F在的美國有三個糧食巨頭:嘉吉公司、ADM公司、邦吉公司。盡管2008年發生了次貸危機,而這三大糧食巨頭在第一季度仍分別獲取10.3億、5.2億、2.9億美元的豐厚利潤。他們在世界上所向披靡,重要的手段是建立了遍布世界的糧食生產、流通、消費的信息網絡,伸向多數重要國家的跨國公司。美國政府提出了“以糧食為武器的世界戰略”,其稱霸世界不僅依賴核武器和金融,而且擺在第一位的是糧食壟斷,謂之曰:“以糧食為國家根本。”為了壟斷糧價,盛產小麥的美國一直將小麥產量控制在8000萬噸(即16000斤),2007年故意減到7000萬噸,以左右世界糧價。在美國,表面上給農產品定價的是期貨市場,而幕后操縱期貨的則是美國特有的超級糧食經銷商[1]。近幾年由于流動性資金過剩,大量資金進入糧食市場投機,這無疑對因以糧食生產乙醇造成的糧食恐慌雪上加霜。這種糧食投機同石油市場投機如出一轍,乃是攪亂糧食市場的主要因素。對于我國來說,現在市場的開放度已經很大,關于外資企業進入糧食流通企業的WTO過渡期已經結束,必然受國際市場和國外資本進入中國的糧食所影響。近期,美國打算把中國變成其出口農產品的主要對象,也想攪亂中國糧食市場。至今中國已有上述三大糧商的分公司,外加路易達孚公司,中國80%的大豆壓榨能力已被其控制[2]。

三、立足國內,確保糧食安全

我國是人口大國,13億這個數字使得糧食安全在我國顯得尤為重要。確保糧食安全,無論是今天還是未來,都將是我們永恒的話題和使命,糧食安全不僅是經濟問題、社會問題,而且是政治問題。糧價的波動會牽動國民經濟的各個環節,甚至引起國際經濟秩序的混亂,當前豬肉價格的飆升對經濟所造成的影響及國際糧食危機所引起的一些國家的暴動與騷亂就是最好的實證。鑒于此,筆者認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要立足于本國,依靠本國,不斷挖掘本國的糧食產量潛力。

(一)保護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走節約集約用地的道路

“民以食為天,食以地為本”。要充分確保我國當前和未來的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就必須擁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耕地保有量。2006年3月5日,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18億畝耕地是未來五年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紅線”。要守住這根“紅線”,就必須轉變傳統土地利用方式和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節約集約用地。例如,提高城市外部的各種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用地“門檻”,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通過加大對農村居民點的整理復墾,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地遷村并點、治理“空心村”、“退宅還田”有效增加耕地面積等。同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科學編制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專項規劃和基本農田保護專項規劃,通過大力開展土地整理,實施“金土地工程”、“沃土工程”,從而確保耕地得到及時補充,耕地質量穩步提升。通過土地整理、開發和復墾可以有效補充耕地,確保耕地“占一補一”,保證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目標。我們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堅持科學用地和統籌城鄉建設用地,這不僅關系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而且關系國家長遠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

(二)依靠科技發展農業

農業的發展涉及生物學、氣象學、土壤學、遺傳學等各方面的發展。1988年9月2日,鄧小平在論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時突出論述了農業的發展出路:“將來農業問題的出路,最終要由生物工程來解決,要靠尖端科技。”[3]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綠色革命”,在一定階段滿足了人口增長對糧食的需求,避免了和平年代爆發大規模饑荒。面對當前的糧食危機,聯合國機構呼吁“第二次綠色革命”的出現。從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看,發展農業更需要科學技術,需要利用科技提高單產水平。我國提高單產的空間還很大(落后于德國、美國、法國),要把弘揚精耕細作的好傳統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單產水平,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我國農業潛力估計在2020年前還有60%以上,充分利用科技,使科技貢獻率每年提高2個點,糧食產量就可以增加1%~2%。同時,我們還要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利用信息技術武裝農民,隨時了解市場信息和技術信息(包括自然災害預警),打破區域限制與大市場溝通,利用科技發展和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拉長加工鏈和價值鏈,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特別要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下力氣解決農村農業污染問題,這不但關系農民的健康問題,而且關系全社會的利益,也是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關節點。

(三)提高糧食價格,對城市低收入者進行補貼

中央財政近年來每年在農業方面的投入一直在不斷增加,2006年為422億元,2007年的一號文件提出“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繼續高于上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農村的增量要繼續高于上年,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村建設的增量要繼續高于上年。”2007年中央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增加800多億元,對三農總資金投入達到4200多億元。盡管如此,農業收入低還是不爭的事實。農業有由于其需求彈性小導致“谷賤傷農”的情況,各國農業性質都是如此。為了扶植農業的發展,大多數政府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對農業給予不同程度的補貼。我國近年來的惠農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農民收入低、種糧虧本的現象卻很普遍,說明我們的補貼力度不夠,要繼續加大糧食補貼的力度。我們還要改革當前的補貼方式,現在按畝補貼有些散亂,且補不到真正農民身上,較好的辦法是進一步提高糧食收購價,以農民一定的盈利標準為基礎,以此鼓勵農民種植糧食。在農民工大量轉移的背景下,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促進土地的集中經營,實現規模經濟;另一方面可以減少中間環節,便于維持市場秩序;同時還能促進專業化科學種田,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在提高糧價的同時,要對城市低收入者實行糧食補貼。據專家估算,若糧價提高至現在的1倍~2倍,對城市低收入者(假定為1億人)每人每年補貼1000元,國家通過糧食銷售及其相關制品可以回收3000億元~4000億元,算下來國家的補貼每年只有1000億元~2000億元。

(四)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從長遠角度看,糧食安全取決于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取決于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高低。發展現代化農業是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鄧小平提出:“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這是又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又是一個很大的前進,當然這是很長的過程。”[4]這一重要思想體現了我國農業領域生產力特點與生產關系的有機統一。我們要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現代經營形式,依靠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水平,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提高農業的素質、效益與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操縱世界糧食市場的美國“大糧商”[N].參考消息,20080621.

[2]董振國,王春雨.力防“糧袋子”受制于人[J].瞭望,2008,(24).

[3]鄧小平年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303.

[4]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5.

責任編輯:陳文杰

糧食安全檢查工作總結范文第6篇

摘要 糧食安全問題至關重要,關系著一國的政治經濟穩定。該研究從糧食自給率的概念出發,分析了糧食自給率的影響因素及中國糧食自給率的現狀,闡述了確定糧食自給率需要考慮的方面,并就如何提高糧食自給率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關鍵詞 糧食安全;自給率;糧食供給;進口

“民以食為天”,糧食產業的安全問題、安全策略,關系著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局面。實現糧食安全,有兩種保障模式,一種是依靠國內糧食供給能力,一種是依賴國際糧食市場供給。糧食安全說到底就是一個國家的糧食需求自己能滿足多少,依賴進口的程度有多大的問題[1] 。一般認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糧食自給率在100%以上,就是完全自給;在95%~100%之間,屬于基本自給,中國正是這樣的情況;在90%~95%之間,是可以接受的糧食安全水平;一旦小于90%,糧食供求的風險就會增大[2]。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始終堅持糧食高自給率,毫不動搖。

1 糧食自給率概念及影響因素

1.1 概念

糧食自給率,是指一國或地區一年內糧食總產量占總需求量的百分比。反之,則是糧食貿易依存度,即在一年內一國或地區糧食缺口進口量占總需求量的百分比。

通常認為,糧食自給率達到95%時,即擁有足夠高的糧食安全水平;糧食自給率為90%,即擁有可以接受的糧食安全水平。在當前全球一體化進度愈來愈快、各國間經濟聯系愈來愈緊密的形勢下,一國可以通過進口的形式獲得自己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糧食,但是,當前國際風云變幻,加上國際市場又容易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諸如環境、經濟形勢等,糧食價格和可貿易量不穩定,國際依存度越高,也就意味著糧食的不安全程度越高。

1.2 影響因素 一國糧食自給率的高低既取決于自身的稟賦條件,諸如土地、水資源等,同時,國家工業化程度,交通運輸水平、貿易環境等也會對其產生重要影響[4]。

1.2.1 國內因素。

國內因素包括耕地數量、可轉化為耕地的土地數量以及糧食增產的科技儲備。當前,科技進步毫無疑問地已成為促進糧食產量增長的第一推動力。有一定數量的耕地是實現糧食自給的關鍵,是糧食潛在生產能力的保障。允許耕地在糧食生產與經濟作物生產之間轉換,但不允許永久性退出種植業,一旦出現糧食安全問題,可以迅速進行作物轉換,把耕地用于糧食生產。

1.2.2 國外因素。國外因素包括國際糧食市場的可購入量和程度,一國在外國投資的耕地數量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等。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可以引導國內企業在國外直接投資,建立國外糧食基地,間接提高我國糧食自給率,這樣做既不擠占國內糧食市場份額,又可以彌補國內土地資源的不足,同時也避開了所在國的貿易壁壘,可謂一舉多得。

2 中國糧食自給率狀況分析

中國是農業國家,又是世界人口大國,如果吃飯出了問題,那是天大的問題。因此,長期以來,中國的政策部門對糧食生產和糧食自給率看得很重。

1977~1984年,中國糧食自給率始終在96%~98%的范圍內,1985~1994年從未低于98%,1995年下降到96%,1996年增長為98%,1997~2003年保持在100%,2004年又有所下降,降至95%,2005年為96%[5]。近年來,盡管糧食連年增產,但由于需求大幅增加,特別是人口激增,飼料用糧和工業用糧需求增加較快,中國糧食自給率逐年下滑,2010年已低于90%。在國家強有力政策的支持下,2011年糧食自給率略有提高,但是,2012年自給率再度下降到90%以下[6]。2013年1月29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在“中國縣域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國糧食供求總量趨緊,糧食自給率已經跌破90%。這一消息,再次引發國際社會對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熱議。

盡管針對社會上關于中國糧食自給水平堪憂、糧食安全存在隱憂的說法,有專家指出,單純地從中國糧食自給率降低就說中國糧食安全保障水平下降,是一種錯誤的理解。從國家層面來講,一國的糧食安全取決于兩個能力,一個是生產能力,決定著糧食自給率;一個是進口能力,決定著糧食進口量。一國的糧食安全保障水平要從這兩個角度綜合考慮。但是,提高糧食自給率是實現糧食安全的必要條件,相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糧食自給率,糧食安全水平就會有所不同;同樣,不同的歷史時期,同樣的糧食自給率,糧食安全水平也可能不同。既使如此,不得不說,我國糧食安全面臨嚴峻的挑戰。

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即使保持現有的人均需求不變,糧食產量需要遞年增長才能養活這些人口。與此同時,中國糧食播種面積正在呈下降趨勢,年均下降0.65%,耕地面積年均下降0.7%[7],未來糧食自給率可能會更低,糧食供給可能會出現更大的缺口。

3 中國糧食自給率的確定

3.1 糧食供給分析

3.1.1 農業資源環境分析。

第一,農業耕地資源。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耕地資源逐年遞減,目前已經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并呈逐年下降減少的趨勢[8]。耕地的有機物質含量呈下降趨勢,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耕還湖的要求也將進一步壓縮中國的可用耕地面積。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引發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用地以及非農業建筑用地、交通用地等將進一步壓縮中國的實際耕地面積。隨著人口的增長和老齡化社會的出現,人均耕地面積這一指標也將受到明顯的沖擊和壓縮,

第二,農業用水資源。糧食生產是耗水量巨大的產業。從水資源的總體情況上看,中國的農業用水資源世界排名落后。雖然中國的河川徑流量達到了27 115億m3,占全世界徑流量的5.8%,位于世界第5位,但由于人口基數巨大,且河流地區分布不均勻,造成中國人均水資源匱乏[9]。

第三,自然環境。一是自然災害的逐年加重,二是環境污染的加劇。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降低了當年的糧食產量,并對糧食基礎設施產生了破壞摧毀作用。隨著溫室效應以及全球變暖現象的影響,農業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此外,各種農作物病蟲害不再受制于寒冷天氣,加速滋生繁殖,對農業糧食生產形成了新的威脅。

3.1.2 糧食種植結構分析。

糧食結構性問題同樣可以造成糧食供求失衡,而且通常的糧食結構性失衡會具有一定的慣性。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糧食的結構性問題相對于總量問題日益突出,糧食的結構性問題已經替代了糧食總量問題成為突出矛盾[10]。

影響中國糧食供求平衡的主要糧食品種結構問題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區域結構與糧食品種結構的平衡問題;二是品種結構與品質結構的平衡問題。區域結構與糧食品種結構的平衡問題是互相聯系、互相推動作用的。改革開放以來多次糧食食品供求平衡破壞都是由谷物主銷售區的供求失衡引起的,東南沿海地區作為糧食供求平衡的敏感區域地位突出。在所有糧食品種中,稻谷是糧食供求平衡的風向標,相對于玉米、小麥和大豆等更為敏感。從使用途徑來看,口糧相比其他工業用糧和飼料用糧等更具敏感性和先導性。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糧食谷物的品質結構平衡對糧食供求平衡的影響也不斷加深,糧食供求失衡問題已經發展為某一種谷物的某一種品質糧食的供不應求或供大于求。

3.1.3 農業基礎設施分析。

農業基礎設施對于農業發展至關重要,擁有一套高效發達的基礎設施是保證農業平穩健康發展、農業產能穩步提高、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的前提條件,是建立完善統一市場經濟體制的物質基礎。高品質的農業基礎設施更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發達健全的農業基礎設施有助于降低糧食生命周期中的各環節成本,提高糧食產能,保護糧食生產力,從而有效地保障和提高農民收入。中國目前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區域性明顯,總體不平衡,邊遠山區等欠發達的農業基礎設施仍然落后,個別地方仍處于原始狀態。這些問題嚴重地制約了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1.4 科技與勞動者素質分析。

能否把農業科學技術轉化為農業生產力,是一個國家農業產能興衰成敗的關鍵。中國面對人多地少,工業化、城鎮化逐步壓縮農業用地的國情,提高單位耕地糧食產量成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在科學技術推動農業產能發展的過程中,作物品種研發技術,耕種栽培技術、種植環境改良技術和減災防災技術成為了關鍵技術。此外隨著電子信息技術、通信技術、自動化遙感技術在農業基礎設施中的廣泛應用,將對農業生產力起到綜合提升的作用。以轉基因技術、病蟲防治技術、雜交玉米雜交水稻技術、地膜覆蓋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等新興農業高新技術為代表的農業科技,將對農業產能起到越來越大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農業生產的勞動者是農業活動的直接主觀執行者,也是農業科學新技術的使用者,是農業生產中的關鍵一環。農業勞動者的文化素質和科技素質直接關系著農業決策和農業科學技術的使用。

3.2 糧食需求分析

3.2.1 人口口糧需求分析。

人口數量的增長和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通常會對糧食需求總量產生新的影響,是影響糧食結構需求和總量需求的最根本因素,也同樣是制約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的關鍵因素。進入2000年后,由于人口變動帶動需求變動,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再次遭遇了糧食供不應求的局面,缺口只能通過糧食貿易以及糧食庫存來彌補。根據人口基數進行推算,2020年中國人口數將接近15億,而2030年人口數將有可能達到16億,以這種人口增長趨勢,再加上由于受限于糧食生產資源緊張、耕地面積縮小、農業用水資源不穩定等條件,要使中國糧食產量同步跟上人口增長難度較大,糧食供求雙方在長期看還將存在比較明顯的缺口。

3.2.2 工業用糧需求分析。

隨著“綠色能源”、“糧食能源”概念的興起,加之傳統的釀酒等糧食占用產業,工業用糧逐漸成為糧食消費大戶。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我國2010年用于釀酒產業的糧食消耗量高達530億kg,這相對于20世紀90年代提高了約2倍。而飼料加工業也加入了糧食消費的大戶,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農產品已經淡出人民餐桌上的主流角色,家禽畜牧的消費量逐年放大,致使飼料消費逐年擴大。2010年飼料用糧比2005年增長20%以上,約占國內糧食消費增加量的2/3以上。到2030年我國飼料糧需求量將達到4.41億t,占糧食總需求量的56.5%[11]。而制藥、溶劑等行業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增長迅速,年均增長率達到5%,也成為糧食食品的消費大戶。綠色能源等概念的興起,也將在世界范圍內極大的帶動糧食食品需求,這對于我國將來的糧食需求是一個空前的挑戰。

3.2.3 人民收入水平增長引致的額外需求分析。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購買力逐年增強,促進了糧食需求總量的增長,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直接增長和間接增長兩部分。直接增長指的是人均口糧消費,這部分增長速度較為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的情況;而間接消費增長主要指人均非口糧的消費增長,如飼料增長,釀酒業用糧的增長等等,這部分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帶動的主要糧食消費。

另外,中國糧食自給率的確定還要考慮糧食市場、糧食儲備兩個重要方面。

4 政策與建議

4.1 加強國內生產能力

4.1.1 保護耕地和農業水資源。

耕地資源和水資源是農業最重要的物質基礎。當前中國耕地有機含量逐年下降,耕地的復種率居高不下,造成中國的土地可持續發展問題成為當務之急。應從觀念、政策制度、耕地法律和保護耕地的社會教育4個方面把握。對于水資源保護,一要保護水的源頭;二要利用工程進行有效的水源調動;三要水資源環境綜合治理。要合理適度地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堅持發展節水型農業,科學改造灌溉技術并加強用水成本管理。要積極慎重地發展污水處理、凈化水灌溉,加強農業水利工程建設。

4.1.2 強化科技興農。

從農業科技體制、農業科技投資、政策引導、提高農業人口科技素質4方面展開。農業科技體制的建立應以市場為導向,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農業科研課題的選題立項和成果驗收必須以市場為基點。農業科技投資應以政府投資為主體,強調投資的多層次、多渠道,強化政府的政策引導功能,加強人力資源開發,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并從政策上鼓勵從事農業科技研究,打造優秀的農業科研隊伍。

4.1.3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要在短時間內重點及時解決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環節,預防這部分基礎設施限制農業產能,威脅國家糧食安全。要加大合理投入,提升投資效率,統籌管理。要避免因農業基礎設施超前建設引發的設施閑置、浪費現象,應強調農業基礎設施與農業產能配套協調發展。

4.2 提高糧食轉化效率

提高糧食轉化效率包括提高畜牧業和用糧工業的生產效率,減少對糧食的需求。有研究表明,中國飼料轉化率每提高 10%,相當于多生產2 000萬t糧食[12]。加大科研投入,加快飼料工業和畜牧業科學發展,加強畜禽防疫體系建設,推進禽畜養殖規?;?,加快飼料轉化率高的禽業發展,提高禽蛋在農畜產品中的比例。加強對非常規飼料的開發研究,加速秸稈養畜產業化發展,發展節糧型養殖業,不斷加大非糧食產品對糧食的替代作用。

4.3 引導消費結構調整 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谷物仍在國民糧食消費結構中占主要位置。肉類的糧食轉換率低,若國民將糧食消費結構轉向肉類,必使糧食消耗增加,造成糧食自給率下降。另外,由于中國水土資源緊張,水稻增產和進口的潛力都比較小,要適當引導居民減少對水稻的消費,增加對小麥、玉米、馬鈴薯等產品的消費。引導國民多消費果鮮、蔬菜等,減少對直接糧食的消費,這對于維持中國的糧食自給率都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曉梅. 我國糧食安全戰略與糧食進口規模[J].宏觀經濟研究,2009(9):16-18.

[2] 中國網.發改委:未來中國人仍能養活自己 糧食安全基礎牢固[EB/OL].(2013-02)http://news.china.com.cn/txt/2013-02/03/content_27871892.htm.

[3] 張麗婭.中國糧食自給率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06.

[4] 朱澤.中國糧食安全狀況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1997(5):26-33.

[5] 柯炳生.我國糧食自給率與糧食貿易問題[J].AO農業展望,2007(4):3-6.

[6] 證券時報網. 中國要對糧食自給率下降做好準備[EB/OL].(2012-12)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mspl/20121206/025913911916.shtml.

[7] 劉文元.無糧食危機中國也要提高自己率[N].中國證券報,2008-04-10(5).

[8] 許經勇,黃煥文.有關我國糧食安全的幾個問題研究[J].財經研究,2004,30(5):122-129.

[9] 百度百科.地表水[EB/OL].(2014-10)http://baike.baidu.com/view/334769.htm.

[10] 趙子軍.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J].經濟縱橫,2008(12):28-30.

[11] 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節約飼料用糧,確保糧食安全[EB/OL].(2012-02)http://www.feedtrade.com.cn/livestock/forecast/2012-02-29/2006096.html.

[12] 陳葉軍. 中國農大校長解讀中央一號文件,解讀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思路[EB/OL].(2009-02)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8751722.html.

上一篇:廉潔風險排查工作報告范文下一篇:綠之韻獎金制度最新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