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業技術的發展范文

2023-09-23

農業技術的發展范文第1篇

摘 要:基于皖南H鎮的經驗,探討了基層農技服務“壘大戶”現象及其生成邏輯。研究表明,近年來隨著地方政府推動規模經營的發展,基層農技部門在服務對象、服務渠道和服務項目上都主要傾斜于新興的規模經營主體,而不斷弱化對廣大小規模農戶的服務,使其在農技服務中逐漸被邊緣化。這一現象的產生是地方政府、基層農技部門和規模經營主體分別基于政治邏輯、行政邏輯和逐利邏輯共同推動的結果。在廣大小規模農戶仍然構成我國農業經營主體基本面的前提下,基層農技服務“壘大戶”亟待糾正。為此,需要從農業發展觀、農技服務定位和小規模農戶組織建設等方面入手加以解決。

關鍵詞:農技推廣;壘大戶;規模經營主體;小規模農戶;地方自主性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各級政府的引導,我國農村的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取得了快速發展。截至2014年6月底,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達38億畝,占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288%,是2008年底的33倍。雖然普通農戶仍是主要流轉主體,但也產生了大量規模經營主體(下文簡稱“大戶”)。截至2012年底,經營土地面積10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有270多萬戶,農業合作社30多萬家,各類產業化經營組織超過30萬個[1]。由此,在農村形成了小規模農戶與規模經營主體并立的局面,盡管小規模農戶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經營面積上仍占據多數,但規模經營主體也已經占據相當比例,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在這一新形勢下,如何兼顧小規模農戶和規模經營主體的不同需求而不致有所偏廢,不僅對基層農技部門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是值得學者思索的重要現實問題。

有關基層農技服務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尤其集中在對以下問題: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問題與對策[2-3]、基層農技服務人員的行為及其影響因素[4]、農技推廣效率及其制約因素[5]、農戶的技術需求[6-7]等。這些極大地豐富和推進了對基層農技服務的研究,但是它們基本都是在將農業經營主體視為同質群體的前提下做出的,因此,無法注意到基層農技部門在應對已經分化了的農業經營主體的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隨著規模經營主體的大量興起,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到規模經營主體的技術需求及現有農技服務與這一需求的差距。陳潔等通過對安徽省種糧大戶的調查發現,種糧大戶對農技推廣服務在內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現實中的社會化服務水平并不高,尤其是在倉儲、運輸、市場信息發布、氣候及病蟲害信息發布等方面的服務比較欠缺[8]。其他更多的學者則主要從宏觀層面探討了規模經營主體興起后農技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的必要性、作用和政策選擇等[9-11]。此外,還有學者從農民分化的角度探討了不同農業經營主體的差異化需求及依此進一步優化農技服務的建議[12-13]。

這些研究忽視了地方政府與基層農技部門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作為具有自主性和主動性的地方政府和基層農技部門[14],他們也會因應形勢的變化對基層農技服務做出主動的調整。尤其是在地方政府積極主動地推動規模經營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基層農技部門自然會根據地方農業發展的需要對基層農技服務做出相應的調整。對此,學術界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研究。

近年來,筆者通過多地的實地調研發現:隨著規模經營主體的興起,尤其是在地方政府推動規模經營的背景下,基層農技部門在服務過程中普遍出現了過度傾斜于規模經營主體而偏廢小規模農戶的問題,筆者將這一現象稱之為基層農技服務“壘大戶”(“壘大戶”的本意是指信貸資金向大城市、大企業、大項目和某些行業過度集中的現象,有些學者將此概念運用于對反貧困項目、家庭農場的研究[15-16])。在實踐中,這種傾向已有多方面的展現,并使廣大小規模農戶逐漸被邊緣化。而這一現象的出現是地方政府、基層農技部門和規模經營主體分別基于各自利益共同推動的結果。盡管筆者的以上判斷是基于多地調查得出的,但為了便于分析和表述,本文主要選取筆者詳細調查的皖南H鎮根據學術慣例,本文對省級以下地名和所有當事人的姓名均做了技術處理。2010年以來,筆者所在研究團隊每年至少都會有一批學生或老師到H鎮進行調研,筆者也在2012年和2014年分赴該鎮進行了總共為期4個月的專題調研。的實踐作為經驗表述對象,從相關主體自主性的角度來探討基層農技服務“壘大戶”的運行機制和生成邏輯。

二、基層農技服務“壘大戶”現象

皖南H鎮位于長江南岸的沿江平原與丘陵山區的交錯地帶,是江南典型的“魚米之鄉”。該鎮下轄13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約3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近3萬人,農戶9 000戶。全鎮總面積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約58萬畝、山地5萬畝、水面 16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接近1萬元。H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也是所在縣唯一的純農業型鄉鎮。2007年之前當地的農業經營主體基本都是小規模農戶。2007年以來,H鎮政府采取各種措施積極發展規模經營,使H鎮迅速產生了大批規模經營主體。截至2014年7月筆者調查結束時,H鎮統計在冊的規模經營主體共有67戶,總經營面積高達26 32895畝,占到全鎮耕地總面積的近45%。隨著規模經營主體的崛起,在H鎮形成了小規模農戶和規模經營主體雙足鼎立的局面。從經營面積來看,前者占到總面積的55%,后者為45%;從數量來看,規模經營主體只有100戶左右,但小規模農戶至少有4 000戶。

盡管自20世紀80年代國家開始引導規模經營以來,各級政府都要求基層農技服務應重點支持規模經營主體,但是由于長期以來我國規模經營發展相對緩慢,基層農技服務并沒有發生巨大變革。從皖南H鎮來看,只是隨著近年來規模經營主體的發展壯大,當地基層農技服務才開始發生重大調整,即基層農技部門在服務對象、服務渠道和服務項目上都全面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從而導致了基層農技服務的“壘大戶”。

(一)服務對象上的大戶為主

在規模經營主體興起之前,小規模農戶是當地農業經營的唯一主體,是縣鄉農技部門的主要服務對象。隨著規模經營主體的不斷壯大,當地農技部門很快將主要服務對象指向規模經營主體。訪談中,縣農技推廣中心和H鎮農技站負責人都表示,近幾年及以后當地農技服務的定位就是“以大戶為主,兼顧散戶”。他們所指的大戶正是近年來興起的規模經營主體,而散戶就是廣大小規模農戶?!耙源髴魹橹鳌?,是指農技部門的工作重心要圍繞規模經營主體而展開,并主動為他們提供各方面的服務。而“兼顧散戶”是指在主要服務于大戶的同時也要顧及對小規模農戶的服務。從基層農技部門的目標上已經可以清晰看出,規模經營主體已經替代小規模農戶成為了基層農技部門的主要服務對象。由于小規模農戶還廣泛存在,所以當地農技部門在服務目標上也要兼顧小規模農戶,但是實踐中這種兼顧也很難做到。調查中,H鎮的小規模農戶普遍反映,“以前縣里和鎮里的農技人員還往小戶田里跑,現在都是往大戶那里跑,你不找他,他也不找你”,甚至有農戶極端地說“小戶沒有農技服務”。該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也承認,“我們人力物力財力有限,管不了那么多,將重心轉向大戶后,小戶就忽視了一些”。從縣鄉兩級農技部門來看,規模經營主體興起前后,它們的人財物等方面不但沒有加強,反而還有所下降以縣農技推廣中心的人事為例,2007年以前該中心共有44人,當年減少到37人,而到2014年就僅有21人了。。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將主要精力投入對規模經營主體的服務后,勢必會減弱對小規模農戶的服務。

(二)服務渠道上的厚此薄彼

基層農技部門服務于小規模農戶的主要渠道是借助于村級農技服務組織,即鎮農技站通過村農技員、村民小組長和示范戶等層層嵌入在村莊社會的服務主體才將農技服務傳送給廣大小規模農戶[17]。但是稅費改革前后村級農技服務組織出現“線斷網破”問題[18],此后,農技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一直非常凸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規模經營主體,當地農技部門另辟蹊徑,開創了直接對接大戶的服務渠道,即農技部門無需任何中間組織就可直接服務于規模經營主體。比如建立短信平臺和QQ群,通過這些平臺直接將病蟲情報、新品種、新技術、天氣狀況等科技信息發送給規模經營主體。此外,在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上,也直接在一些大戶的土地上進行試驗、示范并進行推廣。這種直接對接服務對象的方式之所以能應用于規模經營主體而無法應用于廣大小規模農戶,主要是因為規模經營主體較之于小規模農戶數量較小,整體素質較高,而廣大小規模農戶不僅數量龐大而且素質參差不齊(比如有的不識字,不會使用手機、QQ的現代通訊方式)。

除了這種專門針對規模經營主體的服務渠道,當地農技部門還將普惠性的服務傾斜于規模經營主體。H鎮農技站每年都要舉辦多次農技培訓班據H鎮農技站站長介紹,2013年H鎮共舉辦各種農技培訓班21次。,這是基層農技部門進行農技推廣的主要方式之一。原來培訓班的參加者主要是各個村的農技員和示范戶,近幾年情況發生了變化,即雖然村里的農技員(多為會計兼職)還是要參加,但是原本各個村的農技示范戶幾乎被全部替換成了規模經營主體。與此類似,農技部門開展的“包村聯戶”工作也是如此。按當地規定,縣鄉每個農技員都需要包1~2個村和10戶示范戶,主動為其提供農技服務并起到輻射帶動作用,農技人員不僅要為聯系戶提供各種信息,而且還要到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并召集他們座談。在H鎮實施中,雖然縣鄉農技員為了照顧面上情況會選擇若干小規模農戶作為聯系戶,但主要的聯系戶都是規模經營主體。正是以這種方式在H鎮實現了農技員對幾乎所有規模經營主體的一對一服務。

以上措施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規模經營主體的需求,但是當地農技部門將普惠性的農技服務過度地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卻不利于小規模農戶。原來的示范戶基本都是村內的種田能手,屬于中堅農民,由于其經營模式與其他小規模農戶類似且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對小規模農戶的帶動作用就非常顯著。但是新興的規模經營主體在種植模式和經營方式等各方面與小規模農戶都有很大差別,因此對小規模農戶的帶動作用就會大打折扣。比如,H鎮的規模經營主體一般選擇稻麥輪作,而小規模農戶主要種植雙季稻;在經營方式上,規模經營主體屬于資本密集型經營,而小規模農戶則屬于勞動密集型生產。而且多數規模經營主體都不是本村或本鎮人,他們與周邊小規模農戶的來往非常少,這些都限制了規模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

(三)服務項目上的過度傾斜

稅費改革以后,大量惠農資金投入農村且主要以項目制的形式出現[19],在農技服務領域也是如此,即很多農技服務都是以項目制的形式進入農村。隨著規模經營主體的崛起,H鎮的農技服務項目也主要向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從H鎮農技項目的實施情況來看,大體有兩個趨勢:第一,相對于小規模農戶,農技項目主要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第二,相對于一般規模經營主體,主要向若干個典型的規模經營主體傾斜。以H鎮2013年實施的“萬畝高產創建項目”為例,由于項目資金有限并為了突出重點,該項目在實施中劃分出百畝攻關區、千畝核心示范區和萬畝示范區三部分。在項目區的選擇上,百畝攻關區就選在該鎮最大的規模經營主體王某的土地上,千畝示范區主要是王某和其他若干規模經營主體的土地,而項目區的其他部分才會涉及其他規模經營主體和廣大小規模農戶。而在資金的投放上,則主要集中在百畝攻關區范圍內,其他兩個區域的資金投入量依次遞減。

作為當地政府樹立的典型,王某幾乎可以享受到H鎮所有的農技服務項目,諸如機插秧工廠化育秧建設項目、高產創建項目、測土配方項目、統防統治項目,不一而足。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以來王某所獲得項目的總資金不低于1 000萬元。當然不是所有的大戶都能像王某那樣得到這么多項目的惠顧。正如折曉葉和陳嬰嬰所指出的,地方政府在項目“打包”運作中的一個傾向便是對“示范”點進行集中投入,以造就出一些“政績亮點”,甚至導致示范點的公共品過度建設,而那些特別需要項目支持的弱勢社區卻得不到項目[20]。這種現象在H鎮的農技服務項目的投放上表現非常明顯。作為縣鄉政府樹立起來的一面“旗幟”王某曾經獲得過“全國種糧大戶”和“省勞動模范”等稱號。,王某獲得了大量項目。但是由于大部分農技服務項目都是稀缺的,因此,農技項目向大戶的傾斜,使廣大小規模農戶無法分享國家的惠農資金,也背離了國家實施項目的初衷。

從以上三個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H鎮的農技服務正在從服務對象、服務渠道和服務項目上逐步將重點轉向大戶。在這個過程中,盡管規模經營主體的服務體系可能還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但是卻造成小規模農戶在基層農技服務中邊緣化。盡管小規模農戶在逐漸減少,但是從總數上看仍然占據絕對多數,他們仍然構成了農業經營主體的基本面。而基層農技服務“壘大戶”將使他們很難接受到來自政府部門的農技服務,這不僅不利于農技服務的均等化,而且將迫使小規模農戶更加依賴于農資零售商。由于農資零售商的逐利性,他們只會向農戶推銷利潤高的農資產品,而不會推銷效果最好或最為適合的農資產品,因此農資零售商不具備為農戶提供基本農技服務的公共職能,盡管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提供了這種職能。所以,小規模農戶在農技服務上過度依賴農資零售商,不僅不利于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而且也不利于其農業生產的正常維系。

三、基層農技服務“壘大戶”的生成邏輯

H鎮基層農技服務“壘大戶”的發生絕不是偶然的,其背后必然有著值得思考的深層次原因。從其發生的時間來看,基層農技服務“壘大戶”是伴隨著當地政府推動規模經營的過程而產生的,因此,需要由此切入來探討其生成邏輯。從筆者調查來看,縣鄉政府、農技部門和規模經營主體構成了規模經營背景下基層農技服務“壘大戶”產生的直接動力。盡管它們各自的出發點和行動邏輯相差很大,但是卻在同一個方向上匯聚成了一股合力。

(一)政治邏輯:政府發展規模經營的需要

基層農技服務的轉向在根本上取決于地方政府發展農業的方向。由于農技部門的三權(人、財、物的管理權)全都歸屬地方政府,因此,基層農技部門的工作方向必須服務于當地政府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這既是地方政府的明確要求,也是農技部門的自覺意識。

近年來,各級政府都在積極推動規模經營的發展,并將其作為農業治理的中心工作,H鎮所在縣鄉政府也不例外。筆者在H鎮調查發現,在農業治理目標上,近年來當地縣鄉政府逐漸確立了改造小規模農戶、培育規模經營主體的目標。在這一治理目標下,小規模農戶被視為落后的、需要加以改造的對象,規模經營才是農業發展的方向,也是地方政府積極推動的方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縣鄉兩級政府都采取了各種措施,甚至不惜動用強制半強制的措施擠壓小規模農戶的發展空間以發展規模經營主體。而H鎮作為該縣唯一純農業型鄉鎮,更是縣鄉政府重點打造的典型,不僅縣級政府將各種涉農項目資金和優惠政策重點傾斜于H鎮,而且H鎮政府也比其他鄉鎮更加積極地發展規模經營。這是前述H鎮規模經營主體在短短幾年迅速崛起的原因所在。而縣鄉政府之所以如此積極地推動規模經營的發展,固然有回應農業轉型現實需要的考量,但更根本的原因應該還是為了更好地追求政績[21]。在上級政府將發展規模經營作為重要任務的情況下,在“晉升錦標賽機制”[22]的作用下,下級政府的主要領導為了獲得更好的晉升機會,會更加積極地發展規模經營以在與同級政府的競賽中獲得更加突出的成績。所以,發展規模經營實際上已經成為很多地方政府的政治任務,換句話說,地方政府發展規模經營所遵循的邏輯是政治邏輯。

在這一邏輯的作用下,縣鄉政府將發展規模經營作為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和農業治理的中心工作。為此,就需要各涉農部門服務于政府的發展方向和工作需要,表現在農技服務上就需要基層農技部門重點服務于規模經營主體。H鎮農技站站長的話可以為證:“這幾年大戶越來越多,我們的工作也越來越傾向于大戶,以大戶為主,兼顧散戶。這也是政府給我們提出的要求”。

(二)行政邏輯:農技部門自身利益的考量

縣鄉農技部門之所以在農技服務中過度傾斜大戶,除了當地政府給予了明確要求,農技部門的部門利益也是重要原因。其中的部門利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在農技服務中傾斜于大戶一方面可以大大減少工作中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工作中的行政風險。

1.減少交易成本的考量??h鄉農技部門在服務于小而散的農戶時始終面臨著交易成本過高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后的相當一段時間里,基層農技部門主要是借助于農村基層組織來降低與小規模農戶對接的交易成本。但是稅費改革后,一方面隨著國家大量資源的下鄉,基層農技部門的農技服務任務在大幅增加,另一方面農村基層組織卻在人員、資源、治權和治責等諸方面都在走向弱化[23]。這兩個方面的同步變化大大增加了基層農技部門與小規模農戶打交道的交易成本,這不僅使農技部門在農技服務過程中十分吃力而且往往難見成效。隨著規模經營主體的崛起,縣鄉農技部門出于減少交易成本的考慮自然會更加傾向于服務這些規模經營主體。這樣做不僅可以大大減少農技部門的工作量而且可使其工作成效更加凸顯。還是以上面提到的“萬畝高產創建項目”為例。該縣農技推廣站站長告訴筆者,“百畝攻關區之所以選在大戶而不是小規模農戶田里實施,一是項目好實施,什么事情都好商量,跟一個人好講,要是跟十個人就不好講,讓這十個人都聽你的就更難了;二是如果有什么閃失,補償也好搞”。從中可以看出,基層農技部門之所以將項目資源更多地投入到大戶的田里,主要便是從降低交易成本的出發的。這樣,不僅更容易使項目按照項目本身的各項要求進行實施,而且更容易使項目成為供各方進行參觀的“示范點”。其實這一邏輯在其他農技服務的實施中也普遍存在。

2.降低行政風險的考量。該縣植保站站長告訴筆者,“我們現在之所以抓大戶,他們成為重中之重,是因為他們面積大,一出問題就比較嚴重,影響也大;而小戶只要不出問題就行了,而且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出大問題,有問題也都是局部性的小問題,況且他們也不可能顆粒無收”。這位站長的話道出了他們對行政風險的考量。較之于規模經營主體,小規模農戶的生產管理更加精細化,即使農技服務不到位出大問題的可能性也比較小,盡管可能存在許多小問題。而規模經營主體由于經營面積比較大,一旦由于農技服務不到位產生問題就可能是大范圍的問題,造成不良影響,進而使農技部門被問責。因此,基于降低行政風險的“不出事邏輯”[24]也是基層農技服務“壘大戶”的重要原因。

以上兩個方面都可歸結為基層農技部門基于自身部門利益考量而遵循的“行政邏輯”,前者可看做是積極行政中減少成本、凸顯工作績效的考量,后者可看做其從消極行政角度降低行政風險的考量。

(三)逐利邏輯:規模經營主體的積極爭取

除了縣鄉政府與基層農技部門,規模經營主體也構成了基層農技服務“壘大戶”的重要推動力。由于規模經營主體的經營規模較大,農業技術給其帶來的邊際效益比較明顯,因此,較之于小規模農戶他們不僅自身比較重視農業技術,而且對于基層農技部門提供的農技服務也有更加迫切的需求。所以,筆者在H鎮調查中發現,這些新興的規模經營主體不僅對于農技部門的服務質量要求較高,而且還會積極向其表達自己的服務需求,并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和農技部門為其農業生產提供技術保障。他們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些,一方面是因為農技服務對于他們的切身利益影響較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的行動能力和組織能力比一般農戶要強出許多。更何況,這些規模經營主體大多都是當地的工商企業或富裕群體,本來便與當地政府的往來就比較多,他們向政府表達訴求和爭取利益就非常方便。而相對而言,一般農戶向政府和農技部門表達自己的訴求就比較困難,而且由于組織能力較弱,也很難形成強大的合力來維護和爭取自身的利益。規模經營主體較之于小規模農戶的這種能力不僅體現在一般農技服務中,而且更體現在對農技服務項目的爭取中。較之于小而散的小規模農戶,規模經營主體在獲取項目信息、“跑項目”的能力、與相關部門的關系、運作項目的能力等方面都更具優勢。加之,本來用以增強小規模農戶能力的合作社也大都被一些規模經營主體包裝成自己的謀利工具[25]。所以,導致很多農技服務項目沒有被占據多數的小規模農戶分享,而是為少數規模經營主體所獨享。

因此,筆者認為規模經營主體基于逐利邏輯積極爭取各種合理和不合理的利益也構成了基層農技服務“壘大戶”的重要原因??傊?,正是縣鄉政府、基層農技部門和規模經營主體三者共同推動了基層農技服務“壘大戶”的發生。盡管它們的出發點和所遵循的主要邏輯不盡相同,但是卻在推動基層農技服務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上達成了一致,并且在密切的互動中共同推動了基層農技服務“壘大戶”。

四、結論與啟示

農技服務是保障農業生產正常進行和提高農業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對于農業生產至關重要。然而,隨著規模經營的發展,尤其是在地方政府推動規模經營的背景下,基層農技服務“壘大戶”趨勢凸顯,主要表現在基層農技部門在服務對象、服務渠道和服務項目上都主要傾斜于新興的規模經營主體,而不斷弱化對于廣大小規模農戶的服務。正如筆者在上文所分析,這一現象的產生是地方政府、基層農技部門和規模經營主體分別基于政治邏輯、行政邏輯和逐利邏輯共同推動的結果?;鶎愚r技服務“壘大戶”對于這些利益相關者顯然有著諸多好處,但是這卻是建立在損害無論在數量上還是比例上都占據絕對多數的廣大小規模戶利益基礎上的。眾所周知,在當下和未來較長時間內廣大小規模農戶都將構成我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本面。在此前提下,基層農技部門都應以廣大小規模農戶為主要服務對象。當然,隨著規模經營主體的不斷興起,他們的合理需求也不容忽視并且需要給予滿足,但是增加對規模經營主體的服務絕不應建立在損害小規模農戶利益和弱化對他們服務的基礎上。

基于以上結論,本文得出的政策啟示是:(1)地方政府要樹立正確的農業發展觀,規模經營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能建立在對小規模農戶排斥的基礎上,需要在實踐中探索一條規模經營主體與小規模農戶并行不悖、相互促進的道路;(2)規模經營主體和廣大小規模農戶都是基層農技部門的重要服務對象,都應給予充分重視,而不應有所偏廢,在各級政府都在加強對規模經營主體服務力度的同時,更需要加強對作為基本面但卻不斷被邊緣化的廣大小規模農戶的服務,同時,應防止地方政府和基層農技部門出于自身利益過度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3)還要繼續加強小規模農戶的組織建設,這一方面需要使村級組織成為小規模農戶真正意義的“當家人”,代表他們維護和爭取利益;另一方面需要組建更多真正屬于廣大小規模農戶的真合作社,而不是作為個別人謀利工具的假合作社。

參考文獻:

[1] 萬寶瑞.當前我國農業發展趨勢及其應對[N].人民日報,2014-03-13(7).

[2] 黃季焜,胡瑞法,智華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30年發展與改革:政策評估和建議[J].農業經濟問題,2009(1):4-11.

[3] 黃祖輝,扈映.鄉鎮農技推廣機構職能弱化現象透視[J].中國軟科學,2005(8):63-69.

[4] 胡瑞法,孫頂強,董曉霞.農技推廣人員的下鄉推廣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4(11):29-35.

[5] 焦源,趙玉姝,高強.我國沿海地區農業技術推廣效率及其制約因素[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2-18.

[6] 徐世艷,李仕寶.現階段我國農民的農業技術需求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09(4):42-47.

[7] 張耀鋼,應瑞瑤.農戶技術服務需求的優先序及影響因素分析[J].江蘇社會科學,2007(3):65-71.

[8] 陳潔,劉銳,張建倫.安徽省種糧大戶調查報告[J].中國農村觀察,2009(4):2-12.

[9] 張照新,趙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困境擺脫及其體制機制創新[J].改革,2013(2):78-87.

[10] 杜志雄,王新志.加快家庭農場發展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合作經濟,2013(8):35-39.

[11] 姜長云.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有新思路[J].中國發展觀察,2014(9):61-65.

[12] 趙玉姝,高強,焦源.農戶分化背景下農業技術推廣機制優化研究述評[J].東岳論叢,2013(9):178-183.

[13] 焦源,趙玉姝,高強,等.農戶分化狀態下農民技術獲取路徑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4):97-101.

[14] 托馬斯·海貝勒,舒耕德,楊雪冬.“主動的”地方政治:作為戰略群體的縣鄉干部[M].北京:中央編譯局出版社,2013:1-23.

[15] 朱曉陽.施惠原則、壘大戶與貓鼠共識[J].開放時代,2004(6):24-35.

[16] 鄭風田.家庭農場發展不能壘大戶[J].中國畜牧業,2013(10):30.

[17] 陳輝,趙曉峰,張正新.農業技術推廣的“嵌入性”發展模式[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76-88.

[18] 田先紅,王德福.鄉村農技服務:在改革中沉淪[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78-180.

[19] 周飛舟.財政資金的專項化及其問題[J].社會,2012(1):1-37.

[20] 折曉葉,陳嬰嬰.項目制的分級運作機制和治理邏輯[J].中國社會科學,2011(4):126-148.

[21] 孫新華.土地流轉與農戶家計:兩種流轉模式的比較[J].貴州社會科學,2012(4):77-83.

[22] 周黎安.中國地方官員的晉升錦標賽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2007(7):36-50.

[23] 申端鋒.鄉村治權與分類治理:農民上訪研究的范式轉換[J].開放時代,2010(6):5-23.

[24] 賀雪峰,劉岳.基層治理的“不出事邏輯”[J].學術研究,2010(6):32-37.

[25] 馮小.農民專業合作社制度異化的鄉土邏輯[J].中國農村觀察,2014(2):2-17.

農業技術的發展范文第2篇

1渦輪鉆井技術的應用條件

隨著石油科技的不斷進步, 渦輪鉆井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其應用條件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大方面來考慮:

1.1采用渦輪鉆井技術進行鉆井作業時, 由于其機械鉆速較大, 所以相較來說渦輪鉆井技術需要更大的能量輸入。在應用渦輪鉆井技術時, 必須保證柴油機有足夠大的功率輸出, 從而帶動各部分鉆具進行旋轉鉆進;

1.2為了改善渦輪鉆井技術的鉆井效果, 必須保證渦輪鉆具具有相當好的穩定性。渦輪鉆具的穩定性主要受三方面的影響, 即井眼條件的優劣、扶正器的使用以及與渦輪鉆具相適應的長保徑鉆頭。此外, 由于鉆井液具有顯著的護壁效應, 因此, 在進行渦輪鉆井作業時, 必須選用合適的鉆井液。

2渦輪鉆井技術應用過程中的鉆井參數優選

由于渦輪鉆井技術的機械轉速高, 因此對鉆具設備和零件的性能要求也相對較高。在選擇鉆井參數時, 應當制定較傳統鉆井技術更為嚴格的標準, 從而保證鉆具在鉆進過程中的使用性能。下面從兩個方面來舉例介紹鉆井參數的優選:

2.1渦輪葉片。渦輪葉片是渦輪鉆具的重要組成部分, 葉片設計是否適當直接影響鉆井效果。因此, 在設計渦輪葉片的過程中, 要利用流體力學的相關知識對葉片參數進行計算, 并根據計算結果來優化葉片的結構和尺寸參數。同時, 要根據不同的鉆頭以及不同的鉆井條件來設計相對應的渦輪葉片。

2.2設計減速器渦輪鉆具。由于大轉速會降低渦輪鉆具的使用壽命, 因此減速器渦輪鉆具在近些年來成為熱門的研究方向。將高速渦輪與減速器相連, 同時連接支撐節, 以保證密封效果。

3渦輪鉆井技術的應用現狀及發展

3.1渦輪鉆井技術的應用現狀

目前, 渦輪鉆井技術已相對成熟, 在世界各地的油氣井開采中都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近些年來, 隨著強度更大的金剛石鉆頭、高速牙輪鉆頭在渦輪鉆井過程中的成功應用, 渦輪鉆井技術的適應性變得更強。無論是定向井、水平井還是難度更大的大斜度井的鉆井過程中, 渦輪鉆井技術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以水平井為例, 通過鉆井實踐表明, 采用高硬度金剛石鉆頭進行鉆井作業, 可以在一小時內鉆進12-15m, 與轉盤鉆井技術5m/h的機械轉速相比, 渦輪鉆井技術能夠節約20天左右的鉆井時間, 明顯降低了鉆井成本, 極大地提高了經濟效益。

3.2渦輪鉆井技術的發展探討

渦輪鉆井技術的優勢十分明顯, 因此在未來的油氣井鉆探領域勢必將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 超深井、難開采井是未來油氣井的發展趨勢, 因此渦輪鉆井技術也必須結合實際生產需要進行相應的改良。為了滿足油氣井開發的生產需要, 未來渦輪鉆井技術將有以下幾大發展趨勢:

3.2.1加大大扭矩、低轉速渦輪鉆具的研究力度, 進一步擴展現有渦輪鉆具的尺寸系列, 使之具有更強的使用性和適應性;

3.2.2重視小尺寸渦輪鉆具的研發。目前, 世界上很多國家相繼研發出小尺寸的渦輪鉆具來對開采時間較長的油氣井進行側鉆, 并已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效果。我國石油工作者也應當重視小尺寸渦輪鉆具的研發, 為老油氣井的進一步鉆探提供技術支持;

3.2.3盡可能提高渦輪鉆具的使用壽命。前文中已經指出, 渦輪鉆井的高轉速導致包括鉆頭軸承在內的很多零件承受了更大的扭矩和旋轉載荷, 大大降低了其使用壽命。因此, 科研工作者應當加強對這些零部件使用壽命的研究, 提高易損壞零部件的使用壽命, 從而有效降低鉆井成本, 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3.2.4進一步完善渦輪鉆具的鉆井工藝。要加強對渦輪鉆具配套工具的研究, 以改善渦輪鉆具在鉆井過程中的工作條件, 從而降低渦輪鉆具的使用成本。

4結語

渦輪鉆井技術能夠有效提高機械轉速、縮短鉆井時間、降低鉆井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因此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蒲腥藛T和石油工作者要根據實踐經驗和實際生產需要進一步對渦輪鉆井技術的不足之處進行改良, 以提高渦輪鉆具的使用壽命, 改善渦輪鉆具的工作條件, 增強其適應性。

摘要:渦輪鉆井技術起源于上世紀五十年代, 并以其機械鉆速大等優點在近幾十年來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本文首先對渦輪鉆井技術的應用條件進行了介紹, 然后分析了渦輪鉆井技術應用過程中的鉆井參數優選, 最后探討了渦輪鉆井技術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

關鍵詞:渦輪鉆井,應用條件,鉆井參數優選,發展展望

參考文獻

[1] 全家正, 李霜, 趙明敏等.渦輪鉆井技術在川西地區的應用[J].天然氣勘探與開發, 2011, 34 (4) :78-80.

農業技術的發展范文第3篇

一、烏蘇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

烏蘇市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立足本地實際,圍繞龍頭企業調整種植結構,已經形成區域種植規模。四棵樹鎮成立了萬畝綠色水稻基地,通過水稻協會,加強新品種的引進,提高加工技術、設備的完善,解決過去粗放式管理生產方式,把1.3萬畝基地變為商品基地、超市農業,農民不用出鎮便可變產品為商品。八十四戶鄉建立的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經營格局,依托郊區的地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進而轉化為經濟優勢。烏蘇引進全疆最大淀粉生產企業—-新疆天玉生物淀粉科技有限公司。企業建成年產淀粉6萬噸,直接消耗玉米9萬噸。玉米生產用地達13萬畝,每畝玉米農民可增收200元。

2006年,我市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726元,比上年增加了318元,種植業效益繼續提高,現代畜牧業健康發展,龍頭企業不斷壯大,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

二、存在差距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差距

與全國相比較,烏蘇的農業產業化在經營水平上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

1、產業化經營組織整體競爭力弱。與全國農產品大型企業相比,烏蘇農業產業化競爭力不僅體現在單項產品、單個市場主體競爭力弱,而且體現在龍頭企業規模和實力、科技和產品質量、品牌與價格以及經營方式在內的整個產業化體系的綜合競爭力也較弱。

2、農產品生產、加工產業鏈短。從橫向看,產品研發能力低,新開發產品少,全國玉米開發有100多個品種,烏蘇只有幾個品種。烏蘇農產品專用程度和品質不能滿足加工業的需求,直接影響了農產品加工的質量和加工品種的開發。從縱向看,產品加工深度不夠,加工轉化和增值率低。

3、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較低。目前,烏蘇農戶經營規模小、分散化程度高,投資能力弱,經營手段和經營方式落后。我國發達地區形成了較完備的合作社,合作社依法從事生產、加工、銷售活動,合作社已經成為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一個主要模式。而烏蘇農村各類中介組織發展緩慢,有一半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沒有產權關系、松散型的自我技術服務性團體。

(二)制約烏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原因

在上述差距的背后反映出烏蘇農業產業化經營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制約因素,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就很難取得長足進步。

1、政策扶持力度不夠。這是多數龍頭企業也是農民向政府呼吁最強烈的一個問題。目前的高稅(費)率、低回報,很難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資金進入,“農產品的質量標準不統一;檢

驗檢疫費用高。此外還存在商檢部門、技術質量監督部門和衛生防疫部門重復檢查、重復收費的問題。”此外,“農產品在流通環節中產品運輸關卡多,收費多,急需建立農產品的綠色通道。運一車電視機和一車蔬菜,價值和利潤相差懸殊,但過路費一樣,十分不利于農產品的流通,加大了企業的成本。”雖然一些地方開通了“綠色通道”,但基本是區域性、季節性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整體上利潤水平不高,但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成本卻居高不下,經營環境較差。

2、農民受益無保障。烏蘇多數地方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利益分配機制,與農民致富的迫切要求不相適應,農民利益得不到保障,違背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根本目的。全國政協常委任玉嶺認為,國家對產業化的支持政策和資金扶植多數為企業所得,農民得不到這種支持和好處及利益。而且,在以“公司加農戶”為模式的運作中,實際上是把農民單方面拋向了市場,多數農民尤其是落后地區的農民信息閉塞,素質較低,抗風險能力弱,在產業化經營中沒有主動權,多數農產品的價格實際上由公司而定,價格差(農產品的低廉與農藥、化肥的高價)、不公平競爭等情況讓他們只能是“啞巴吃黃連”,受欺現象難以避免。

3、組織起來障礙多。強有力的中介組織的缺失是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中至關重要的瓶頸問題之一。中介組織是將松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實現規?;洜I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農業產業化經營較為成功的國家,中介組織往往由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組織擔當。專業合作組織是一種農民互助合作性質的經濟組織,許多國家往往采用低稅、免稅或政府補貼等政策加以扶持。目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尚處于起步階段,合作的規模較小,生產經營水平較低,國家也并沒有相應的扶持政策。有關人士建議,國家扶持龍頭企業的政策應同樣賦予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目前,在既缺少專業性的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又缺少可代表農民說話的農民協會組織的情況下,各級政府往往成了企業與農民間的中介,然而政府行為畢竟不是市場行為,這樣下去并不利于農業產業化的真正長遠發展。

4、軟環境建設力量薄弱。軟環境,主要是相對硬件設施而言的包括科技投入、文化教育等,對于發展農業產業化的作用絲毫不亞于任何一種“硬環境”。市場再好、銷路再暢、產量再高,如果同時伴隨的是高成本、高浪費,最終仍然無法獲得效益最大化?;A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是提高全民素質的根本,對于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重要主體農民來說意義就更非同尋常,農民素質的低下將從根本上制約農業產業化的更大進步。技術開發滯后,是制約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又一瓶頸。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旭認為,“以數量為主導的傳統農業增長方式已不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只有低成本、高質量、安全可靠的產品才具有競爭力,農產品品質需由科技來提高”。由于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創新體制和機制不完善,科研成果遠遠滿足不了實際需求。如我國保鮮業整體落后,農產品采后價值的損失嚴重。據統計,腐爛變質使25%的已采蔬菜、水果白白損失。

三、關于進一步推進烏蘇農業產業化深入發展的幾點建議

目前,農業產業化經營正經歷著由量的擴張到質的提高,從自發性發展向優勢產業集聚,從勞動密集向勞動密集、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轉變,從以初加工為主向精深加工轉變,從利益聯結相對松散向更加緊密發展。為適應這一新的發展趨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

一步推進烏蘇農業產業化深入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新貢獻。

1、政府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培育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以資本運營和優勢品牌為紐帶,整合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開展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與合作,推進優勢產品向優勢企業集中、優勢企業向優勢產業和優勢區域集聚,抓緊建立一批龍頭企業集群示范基地。要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實施名牌戰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綜合效益。

2、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龍頭企業要堅持為農民服務的方向,通過規范合同內容、明確責任程序、開展誠信教育等方式,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訂單履約率。通過開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為農戶提供種養技術、市場信息、生產資料和產品銷售等多種服務,提高龍頭企業的服務能力。鼓勵龍頭企業設立風險資金,采取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緊密、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無論采取哪一種利益聯結方式,都要堅持自愿,遵循平等互利、風險共擔的原則,充分考慮農業產業特點、市場發育狀況、企業經營能力和農民的認識程度等因素。在農戶與企業的關系中,龍頭企業處于優勢地位,國家支持龍頭企業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龍頭企業的發展絕不能損害農民利益,否則就不具備龍頭企業資格。

3、大力發展中介服務組織。要著力解決目前中介服務組織發育滯后的突出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多種形式促進發展。引導農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則,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辦民管民受益。鼓勵專業合作組織開展跨區域經營,壯大自身實力,增強服務功能。支持龍頭企業、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村能人以及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創辦或領辦各類中介服務組織,培育扶持專業大戶和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認真總結推廣“龍頭企業加合作組織加農戶”的經驗。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防止行政化傾向,不斷增強服務功能,完善自律機制,切實維護企業和農戶的合法權益。

4、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龍頭企業要成為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主體,加快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研發一批、儲備一批、應用一批,改進加工工藝、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提升產品檔次。要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自建研發機構,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聯合攻關,重點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要加強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注重國際先進技術的引進和轉化。要加強與農技推廣服務部門的合作,成為農業科技入戶和培訓農民的有效載體。

農業技術的發展范文第4篇

一、江州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和主要成果 (略)

二、發展現代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

(一)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每年的水災、旱災均給江州農業生產造成較大損失,盡管近些年加大了農業投入,興建了一大批農田水利等基礎工程,但仍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業生產基地絕大部分還達不到旱澇保收的程度,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比較脆弱。

(二)要素制約依然突出。一是土地資源相對缺乏。江州人均耕地僅0.57畝,低于全國人均1.455畝,也低于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認定的0.79畝的警戒線。二是農業投入資金緊缺。與工業企業相比,農業企業固定資產量少,可抵押的資產也少,且抵押率低,融資渠道不暢,貸款供需差距較大。三是農業勞動力素質偏低。盡管近年來實施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已取得明顯成效,但農民素質的提高還不能跟上現代農業發展的步伐。同時,農村人力資本的溢出效應明顯,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到

二、三產業,現代農業發展面臨農戶兼業化、勞動年齡偏大和農業專業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制約。

(三)產業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農業部認定的國家級龍頭企業在江州還是空白,省級也僅有2家,與發達地區相比,農業龍頭企業無論在數量、規模,還是檔次、水平上,都有較大差距。農產品精深加工不多,初級加工產品所占比重高,產品科技含量、檔次不高,產品同化程度較高,市場競爭力較低。農業龍頭企業的缺乏制約了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另外,產業化組織和農戶的利益聯結還不夠緊密,不能保證種養加、貿工農一體化生產的需要。

(四)標準化生產水平偏低。目前絕大多數農產品生產和加工還缺乏統一的生產環境標準、統一的生產技術規范和統一的產品質量標準。面對不斷嚴格的市場準入規則,現有的農產品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等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尚待建立健全,質量監管手段尚顯落后,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高,部分農民依標生產意識不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有待加強。

(五)農產品市場仍顯狹窄。農產品走出江州的不多,主要銷售市場仍在縣內,市場狹窄。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水平較低,區域布局不平衡。市場流通模式仍處于現貨交易的原始集散階段,現代物流模式剛剛起步。農產品進超市、配送中心銷售、網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發展緩慢,對農產品銷售有一定制約。農村經紀人、營銷隊伍規模偏小,組織化程度不高,惡性競爭、盲目購銷等問題時有發生,市場開拓具有很大的無序性。

三、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推進結構調整,以科學布局構建現代農業。一是逐步推進農業結構立體調整。按照特色、高效、生態、精品農業的要求和業已實施的《江州特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重點鞏固和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蜂產品、茶葉、蔬菜、干鮮果、竹業、名優水產、蠶桑等特色優勢農產品,突出規模調大、品種調優和質量調高。做大山核桃、板栗、香榧炒貨產業,做強蔬菜、竹筍加工出口業以及竹制品加工產業,發展區域性特色農業。二是積極開發休閑觀光農業等新興產業。把農業文化功能的開發與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及旅游文化的開發有機結合、融為一體。三是抓好糧食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兩區”建設。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制定并實施糧食功能區建設規劃,力爭建成一批省、市、縣級糧食生產功能區,確保糧食安全。立足資源區位條件和產業發展基礎,在特色優勢產業相對集中連片的區域,集中力量建設1個相對集中連片面積2萬畝以上的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建設若干個突出某一主導產業,布局集中連片的省級主導產業示范區及產品特色鮮明、品牌效應突出的省級特色農業精品園。

(二)培育龍頭企業,以產業化方式經營現代農業。圍繞優質糧食、蔬菜、雜果的深加工,進一步樹立工業的理念,大力培育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針對江州農產品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的現狀,一是致力打造“大龍頭”。選擇一批具有較大規模和發展實力的農業企業,采取聯合重組、增資擴股、科企聯姻等形式,進一步提升整體素質,做大做強。二是積極振興“小龍頭”。對特色明顯、與農民增收關系密切、有發展潛力的小規模加工企業,著力提高產品檔次和市場競爭能力,提高發展水平和帶動作用。三是加快培育“新龍頭”。著力引進各種資本投入農業開發,創辦農業企業,發展生產基地,促進畜禽、果蔬、油茶等產業的深度加工和開發。同時,進一步深化合作社規范化建設,通過重點扶持、典型示范、強化服務等各種措施,加快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吸納更多的農戶參與到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中來。

(三)健全服務體系,以農業組織化促進現代農業。一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現代農業發展基金和農信擔保公司。完善金融機構對現代農業發展的融資載體,以解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投融資的難題。二是加大對農業保險的扶持力度。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覆蓋面,減少農業災害損失。三是完善以公益服務為核心的農技推廣服務組織體系。建立科技信息服務網絡,為基層和農民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務。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繼續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促使科技成果轉化,增加農民收入。四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實施方案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農產品監管和質量追溯范圍;完善生產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生產銷售檔案、投入品使用管理檔案,加強標識標簽、產地準出證明、二維碼耳標和產地產品檢測監控管理;進一步穩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加大對農產品生產者的質量安全知識培訓,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測技能。

(四)推廣農業科技,以科技引領現代農業。一是加快推進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積極培育發展各類科技示范園區、示范村、示范戶,充分發揮園區的科技載體示范作用,大規模引進、試驗、推廣國內外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設施,為江州農業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二是開展農業科技培訓。以實施“新型農民創業培訓工程”為切入點,加強新型農民的科技培訓。培訓方式上,建立以職業學校為中心,以鄉鎮農民文化技術站為基礎,以民辦培訓機構、用工企業和中介服務組織培訓為補充的多層次、多形式、優勢互補的農民教育培訓網絡。三是加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力度。重點抓好優良品種、節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作物栽培與管理等的推廣。鼓勵農業科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在縣、鄉、村中廣泛建立新品種和科研課題試驗基地,加快新技術成果向生產的轉化。

(五)建立農產品市場,以市場需求拉動現代農業。一是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建設一批特點鮮明、輻射面廣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新建市場要堅持起點高、特色突出的原則,采取優惠互利的措施吸引客商入駐市場,推動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和流通。二是積極在周邊大城市建立銷售網點。同時,加強同國內進出口企業、外資公司的聯系,逐步形成“生產與流通相連,本地與外地相通,國內與國際接軌”的流通大格局,提高江州農產品的競爭地位。三是支持和培育專業化的農產品運銷企業和物流配送企業。以縣城、中心城鎮為重點,積極培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符合現代流通要求的流通方式,大力發展倉儲式商場、專賣店等新型流通業態。四是培育壯大農產品經紀隊伍。通過資格認證,造就一大批持證的農產品經紀人;通過激勵機制,引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為農產品經紀隊伍的主力軍;組建農產品經紀人協會,倡導信息共享、組團作戰,形成龍頭連大戶、大戶帶小戶的良好格局。

農業技術的發展范文第5篇

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高新技術為基礎,從事一種或多種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的企業集合。目前,高新技術產業統計范圍包括科技、財政、稅務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確定的高技術行業企業、省以上有關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產品(項目)企業等三類企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資興市建設新型工業產業基地的關鍵。

一、資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一)總體呈現平穩較快增長。一是總量保持較快增長。2010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完成總產值44.96億元,比上年增長78.3%;實現增加值12.44億元,增長79.3%;實現銷售收入44.42億元,增長82.9%;實現利稅4.97億元,增長46.5%。2011年1-9月,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完成總產值58.01億元,同比增長60.4%;實現增加值17.6億元,增長 60.9%;實現銷售收入57.32億元,增長58.8%;實現利稅5.55億元,增長45.7%。二是企業數量不斷增加。2010年末,全市規模工業中有高新技術產業企業17家,比上年末新增6家。2011年9月末,全市規模工業中有高新技術產業企業20家,比上年末新增3家。

(二)高新技術產業比重穩步提高。2010年,全市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2.81%,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2011年1-9月,全市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8.11%,同比提高0.71個百分點。

(三)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一是科技經費投入穩步增長。2010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共投入R&D經費1.25億元,比上年增長13.7%。2011年1-9月,全市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共投入R&D經費1.62億元,同比增長134.1%。二是專利申請數量不斷增加。2010年,全市專利申請80件,比上年增長42.9%,其中發明專利9件,增長12.5%;授權專利18件,增長28.6%。2011年1-9月,全市專利申請69件,同比增長97.1%,其中發明專利9件,同比增長200%。三是創建高新技術企業的意識不斷增強。2009年,全市完成高新技術企業認定4家,實現科技廳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零的突破。2011年將有4家企業完成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其中杉杉新材料已順利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華康新材料、展泰有色、華信有色等3家企業正處于公示期。四是科技項目爭取實現重大突破。“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大型礦產基地生態恢復技術與示范”正式落戶資興市,這是“十二五”開局之年郴州首次獲得國家級科技支撐項目,項目國撥資金4000余萬元。項目將圍繞東江湖生態保護和資興市有色金屬新材料進行研究,克服可持續發展中的技術難關,并在資興市建立示范基地。

(四)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升級。按高新技術領域分,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形成了以新材料、電子信息為主,生物與新醫藥技術為輔的格局。2011年1-9月,全市新材料領域實現產值29.17億元,電子信息技術領域實現產值9.05億元,生物與新醫藥技術領域實現產值12.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4.5%、145.3%和83.6%。高技術行業是資興市高新技術產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1-9月,全市規模工業高技術行業企業8家,實現增加值3.2億元,同比增長151.3%,增速比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平均水平高90.4個百分點。高技術行業增加值占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18.2%,同比提高6.6個百分點。今年成功引進了宏軟電子科技、鴻冠電子2家企業落戶資興市,填補了資興市高科技軟件開發項目的空白??偼顿Y2.6億元的資興科創電子科技園項目于9月份奠基,成為香港科慧集團公司繼在東莞市之后在大陸投資的第二個科技產業園區。

二、資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高新技術產業比重仍不高。2010年,全市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12.81%,分別比全省、郴州市低19個、3.21個百分點。2011年1-9月,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8.11%,接近郴州市的平均水平,但仍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原因一是工業結構的影響。資興市屬資源型城市,資源依賴型的采礦業和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比重偏高,制造業比重偏低。2010年,資興市采礦業和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兩類企業實現的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43.3%,分別比全省、郴州市高30個、8.4個百分點,而這兩類企業難以納入高新技術產業統計范圍。二是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太少。2011年9月末,全市納入高新技術產業統計范圍的規模工業企業20家,僅占規模工業企業數的12.8%。今年新投產納入規模工業統計的企業11家,也只有4家為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企業。

(二)缺乏大企業支撐。從企業規???,2011年9月末20家高新技術產業企業中,中型企業5家,僅占25.0%。從完成的產值情況看,2011年1-9月中型企業完成產值15.76億元,僅占27.2%。資興市目前還沒有1家上規模、上檔次的大型高新技術企業,大多數小型企業還從事一般性的高新技術的生產和貿易,進行著較低層次的重復性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資興市高新技術產業增長的速度。

(三)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不足。目前資興市還沒有重點產業的創新平臺和綜合性創新平臺,嚴重制約了園區和產業的發展。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只對本企業的科研創新進行服務,不具備帶動產業鏈條發展的創新服務能力,出現了條塊分割、企業分割等問題,科技資源利用率不高、資源共享程度低,不能帶動全市園區和重點產業鏈條的整體升級和發展。

(四)推進自主創新的軟環境不優。資興市目前只有郴州市級技術研發中心4個,還沒有省級、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部分高新技術企業雖然擁有一批專業技術人才,但缺乏能夠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的行業領軍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產出不多。近幾年來,資興市出臺了一些引進特殊人才的政策規定,但在執行上未完全落實,還未真正引進到一定數量的特殊人才,仍處人才難引、難留的現實困境??萍既椊涃M投入增幅不大,其中直接用于推進自主創新工作的經費更少。

三、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對策建議

(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資興市是資源型城市,目前資源依賴型的采礦業和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比重仍偏高,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按照創新驅動、重點突破、市場主導、引領發展的要求,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加大引資、引技、引智力度,大力發展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加大江北工業園、資五產業園的建設力度,合理規劃產業布局,把江北工業園和資五產業園打造為新興產業板塊,盡快形成產業特色鮮明、自主創新能力強的新興產業高地。

(二)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政府對科技的引導性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引導資金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研發中心建設。深入各企業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材料,把科技含量高、技術創新能力強的企業納入高新技術企業和中小企業創新培育對象。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研發投入的內在動力。認真落實好財稅、金融、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引導和支持科技企業開展關鍵共性技術及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鼓勵其創造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進一步加大產學研結合工作力度,支持企業獨立建立或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技術研發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

(三)加大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力度,突破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的瓶頸制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是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必備條件。加大對企業知識產權相關知識的培訓力度,增強企業的創新意識和知識產權意識,增強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能力。繼續抓好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工作。從企業角度來看,成功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幫助企業對外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知名度,對內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發展后勁,使企業“名利雙收”。從全市來看,增加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是加快推進資興新型工業化、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全市尚有一部分規模較大的企業未取得高新企業資格認證,要加大對這些企業申報、認定的扶持力度,積極動員、認真組織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高新企業,不符合條件的要指導其對傳統產業進行工藝改造,逐步淘汰落后、傳統生產工藝,引進現代生產技術,提高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

農業技術的發展范文第6篇

關鍵詞: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體系、電子商務模式、冷鏈運輸

一、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我國農業信息化水平遠遠低于稅務、海關、郵電、交通、化工等行業,加上一家一戶的農業小規模生產經營方式,自然風險與市場風險同在。目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應用基本上處于剛剛起步的初期階段。

有數據顯示,通過電子商務流通的農產品只有1%左右。1%是什么概念?服裝電子商務目前占整個服裝零售業的17%;而3C產品電商占總零售約為15%;相比較而言,農產品是電商行業幾乎最后一個大市場,增長潛力巨大。農業和其他工業產品不同,產業周期漫長,標準化很低,信任度不夠,流通和保質不易;電子商務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這也造成了農業電子商務的步履蹣跚。

二、農業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

1、 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不健全

目前,生鮮電商的平臺有順豐優選、易果。但有意思的是,所有這些平臺,進口食品的品類都超過了40%。這和中國農產品的非標準化是息息相關的。很顯然,既然物流成本高昂,當然高客單價才能獲利,而高客單價意味著高端人群,而打動高端人群的最直接的就是進口食品。

2、物流配送成本高昂,供應鏈不完善

關于農業電子商務電商的物流提貨成本,能夠發現,假設客單價是100元,25%到40%的成本是物流成本,相比較服裝電商5元左右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高昂讓農產品電商相比較傳統的超市分銷模式變得缺少競爭力。農產品物流成本的高昂和中國冷鏈的不完善也有很大的關系,可以看以下的數據,日本有冷藏車32萬臺,約400人/輛;美國有冷藏車60萬臺,約500人/輛;中國有冷藏車約4萬臺,按照美日標準,中國至少應300萬輛;由于冷鏈的不完善,造成中國農產品流通不出去,即使流通出去,也賣不出好價錢。據統計,中國果蔬損耗率25%~30%/年,年損失800億,可解決2億人的溫飽問題。

3、 農業電商平臺不完善,缺乏信任

電子商務的本質是通過互聯網獲得目標客戶,并實現銷售、獲得收入,除了目前主流的淘寶(天貓)、京東、1號店等平臺,目前還包括了微博、微信、移動

互聯網等各類進行電子商務的渠道和方式;但電子商務無法解決線下的各種問題。消費者如何對廣告宣傳產生信任感?是否真的有機?是否真的沒用化學物質保鮮儲存?如淘寶網給其他的電商產品有相對比較強的控制力來解決信任度的問題;包括如果買到假貨可以由淘寶先賠錢等。但農產品淘寶很難解決信任問題。目前淘寶做的“特色中國”頻道,實際上是按照地域特色把銷售食品的店鋪重新做了一次排列組合,即導購。但任何一個地標特產,都有無數店在賣,消費者很難鑒別哪個是真的,哪個是高品質的。淘寶的評價體系在農產品的信任體系的建立完全不夠。

4、涉農網站內容與農民信息需求脫節

我國涉農網站呈現以下特點:第一,網站集中度不均衡。并沒有真正深入到基層農業第一線。在我國目前1500多家農業網站中,各級政府主辦的網站占有很大比例,約為40%左右,但農業基層站點數量不多,尤其是鄉一級網站,還不到4%;第二,網上信息重復現象嚴重,實用性差。特別是政府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的網站過分強調信息服務功能,而相對忽視網站的商務功能的拓展,相當一部分網站以信息撮合功能為主,支付等功能很不完善;第三,信息發布、傳輸滯后。涉農網站大多分布在經濟發達地區,多由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資興建并進行更新維護,更新周期長;第四,網站內容缺乏行業和區域特色,時效性和服務性不足,而且利用程度低。缺乏農產品季節性、區域性特征,不解決本地農民的實際需要,信息的價值和傳輸效率與農民需求和實際運用脫節;第五,涉農網站建設水平低,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用戶定位不夠明確,缺少專業水準和特色,網上信息不夠開放

三、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

1、建立健全農產品電子商務法律法規體系

隨著信息網絡的發展,電子商務呈現出爆炸式發展的趨勢,但由于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起步較晚,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產品電子商務還處于初級階段,虛假交易、網絡詐騙、黑客侵襲等現象時常發生,這就急需政府部門加強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的建設。針對電子商務交易、信用、物流、供應鏈協同、融資服務等環節,制訂一批具有前瞻性、可行性、開放性、兼容性的法規、規范、標準,維護電子商務交易秩序,防范交易風險。

2、大力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標準化進程

地域的限制決定了依靠傳統市場模式無法實現建立全國統一的農產品大市場。對此,可利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用電子信息聚集貿易主體和交易信息,提高空間集聚效率,在統一的交易規則下實現農產品交易,建立全國統一的農產品大市場,實現農產品資源科學合理配置,并建立科學的農產品定價體系。

3、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各級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扶持、規范和引導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首先,加強財政支持。建立全國性的電子商務體系,鼓勵縣鄉政府建立大型農產品網站,為農戶提供專業化的信息網絡平臺。同時,鼓勵企業參與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政府應該大力吸納通信運營商以及科技企業的資金支持合作,幫助企業開發農村

市場。其次提供技術保障。鼓勵科研院所、技術服務機構和農業電子商業協會開展針對電子商務知識的普及和推廣,積極開展成果轉化、咨詢培訓等工作,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創新發展。再次,正確引導輿論。

4、完善物流體系,大力發展冷鏈運輸

物流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農產品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體系,就是要改變傳統物流分散的狀態,從整個社會的角度對農產品物流實行系統的組織和管理。首先建立跨地區物流配送組織和載體,即配送中心,連接生產和銷售。其次建立地區內、城區內配送網絡。地區內、城市內的配送網絡是單層次的平面網絡,在城區內,由配送中心完成采購訂貨、驗收入庫、儲存保管、分揀、加工、補貨、配貨、配裝等一系列的配送活動,為農產品銷售提供支持。再次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在連接城鄉市場中的作用。大力發展冷鏈運輸,使一些易腐爛的農產品得到保鮮。

5、選擇適合的電子商務切入模式 根據各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特點,采用適應本地區發展的農業電子商務切入模式。經濟發達地區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實現接洽、合同和貨款支付的電子化交易,除物流之外,商流、信息流、資金流都在網上進行,以真正體現電子商務的優勢。不發達地區可以采用通過農業信息網的信息發布平臺在網上發布供銷信息,網下完成交易的初級電子商務模式。發展完善C2B、O2O電商模式。

6、開展農業信息化知識培訓,大力培養信息人才 采取各種措施培養新一代“電農”。農民的素質,是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關鍵,也是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從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長遠目標出發,制定詳細的規劃,采取具體措施,有步驟、分階段,踏踏實實地提高農民的文化知識水平和農業技術水平。在此基礎上,對農民進行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培訓,教育農民使用和掌握檢索網絡信息和網上交易的方法和技術,提高農民的信息素質和技術水平,改善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的社會基礎。

7、農產品的標準化和品牌化建設

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標準化。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農產品質量標準、信息分類標準體系。今后一方面要大力推進農產品名牌戰略, 加快實施農產品包裝化、商標化銷售策略。另一方面, 政府或行業協調機構應該盡快制定并出臺我國農產品標準體系。

四、總結

電子商務有利于推動農業的生產和銷售,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是新農村建設的助力器。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先進的商務模式,能很好的解決農產品貿易中因信息不對成、交易成本高而效率低、受地理限制等引起的種種問題。我們應根據我國的現實狀況飛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推行適合我國國情的農產品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沈陽理工大學,王敏、金敏力, 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 2006(7)

2、陜西國際商貿學院,鞏敏煥,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分析

上一篇:幼師配班工作總結范文下一篇:封建社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