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衍生金融工具風險探討論文范文

2023-10-10

衍生金融工具風險探討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針對我國商業銀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發展現狀,我國商業銀行業務起步晚,范圍相對狹窄,缺乏風險管理機制和有效的制度規范,與巴塞爾委員會和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文章在參考國外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管理的理論和組織結構的基礎上,提出具體針對性的對策,以期對我國商業銀行的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管理有所借鑒。

關鍵詞:風險管理;衍生金融工具;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作為社會經濟的特殊部門,一直受到世界各國政府和金融監管當局的高度重視,伴隨著銀行業的日益發展,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桿性被利用的越來越充分,銀行業也越來越脆弱,發展到現在,銀行業要承擔極大的金融衍生工具風險,隨著金融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危機對經濟的影響越加明顯,這給各國金融監管當局帶來了新的課題,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分析和論述如何加強和完善我國有效的商業銀行監督。

一、我國商業銀行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會計核算表內核算與表外核算不一致

將衍生金融工具完全放到表內進行核算是一個具有顛覆意義的突破,在國內沒有相應的會計準則或者核算指引的情況下,很多商業銀行還只是逐步地在進行這方面的工作。將衍生金融工具納入表內核算,在合約簽約日的賬務處理并不復雜,尤其是象遠期、互換合約,在合約簽訂日的公允價值都是零。在簽訂日的表內確認實際上都是零確認,在形式上跟傳統的表外核算并沒有區別。表內核算衍生金融工具的難點實際上是在整個合約的存續期間,也就是要定時甚至逐日地對衍生金融合約進行估值,并且及時地把估值結果反映到損益表中去。

(二)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風險管理執行力度較弱

我國商業銀行的內控還不能完全適應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需要,不能適應銀行審慎經營和銀行業監管的需要,銀行內部缺乏一個統一完整的內部控制法規制度及操作規則。崗位輪換制度沒有得到普遍推行,未能很好地造就業務的多面手和綜合管理人才,也難以避免因為崗位人員老化而產生的各種弊端。

(三)基礎金融衍生市場相對來說不夠完善

相比西方國家,在傳統的基礎金融工具交易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之后,才誕生了衍生金融工具市場,我國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是在基礎金融工具市場還不發達的情況下產生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國應發展與完善市場環境,使實體經濟能有效地承擔風險的發生,從而是衍生金融工具與基礎金融工具市場相匹配。

二、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問題成因分析

(一)銀行資金構成和經營特點帶來的風險

銀行經營的負債性決定了其資金構成的債務性。銀行負債償還的不確定性要求銀行必須留有一定的周轉資金。如果周轉金不足,就有可能給銀行經營帶來沖擊。從銀行負債來看,主要包括各種存款、出售金融資產借入資金、向中央銀行或同業借款以及辦理業務中的臨時占用資金等四個方面。其中存款占主要部分,而存款償付的不確定性使銀行隨時面臨客戶提取存款沖擊。如果銀行不能滿足存款客戶取款的要求,就導致銀行信譽下降,發生擠兌風潮,造成銀行資金緊張甚至面臨停業倒閉的危險。

(二)銀行資產規模及期限結構帶來的風險

銀行的資產業務主要是放款與投資。銀行根據負債情況進行放款和投資,如果不合理,造成短存長貸或超規模貸款與投資,都可能造成資金短缺,使銀行周轉不靈,發生經營困難。

(三)經濟管理體制

在不同的經濟管理體制下,承擔企業經營風險的主體不同,銀行的風險程度也大有差別。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與市場經濟的建立,企業逐步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并允許企業破產或倒閉,經營的風險性明顯增大,而承擔風險的主體由財政變為企業,但企業自身承擔風險的能力有限,當出現長期虧損時,借入的資金便會逐步被占用,一旦破產或倒閉,就難以收回,造成資金損失。

三、完善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有效對策

(一)加強風險管理,建立健全內部風險防范機制

重視風險管理體系標準的建設。以系統論、控制論和信息論為指導,以國際管理標準的“過程模式”為框架,將質量管理體系的精髓導入銀行內部控制;完善風險管理機制,全力打造風險管理環境和風險管理執行工具,使風險的監測評價、信息交流和反饋都在一個運轉良好的運行機制中得到實現;著重加強風險預警工作,把風險的監測管理從單一向全面、從靜態到動態、從事后向事前轉變,從行業、區域、產品、客戶等多個維度進行標準化的評級和預警,從而達到實現深層次挖掘風險成因、準確捕捉風險變化、及時制定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和全面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保證資本充足率,適度限制衍生金融品的發展,加強資產負債組合管理

資本充足率是一個用來衡量銀行資本與資產風險預防程度相對而言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標,對于資本充足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修改《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的決定中作了如下規定:“商業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是指商業銀行持有的符合本辦法規定的核心資本與商業銀行風險加權資產之間的比率”。

(三)加強表外業務的風險管理和信息披露

商業銀行自身應建立表外業務報表制度,提高表外業務信息透明度,表外業務的風險在于其極強的隱蔽性,信息透明度很低,以致銀行監管當局無法加以有效地監督、控制和防范,我國商業銀行業目前有著蓬勃發展的勢頭,按統一標準建立表外業務會計準則和報告制度已極為必要,為此,應建立嚴格的表外業務經營狀況報表報送制度,以便各商業銀行決策者及時了解表外業務經營項目分布狀況、經營規模以及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對表外業務經營中可能帶來的風險實施有效的監督控制。

(四)完善商業銀行內部經營控制制度

從企業風險形成的內因出發,大多源于企業內部經營控制制度不夠完善,對關鍵部門和關鍵崗位缺乏嚴格的職權控制,相互牽制的力度沒有到位,給企業風險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條件。企業要確定內部管理體制和管理目標,明確內部經營控制制度設計和風險管理建設方向,明確規定企業各級機構職責和具體崗位職能。在此基礎上,設計起草內部經營控制制度和風險管理流程體系。企業管理層要有計劃地組織全體員工在對本企業風險管理的完善程度和執行情況進行評估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完善內部經營控制制度、加大內部經營控制力度、消除風險隱患的建議。

參考文獻:

1、張雋,朱明明.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6(5).

2、馬立軍.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3、朱振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J].中國科技信息,2005(8).

4、卜華,王先鶴.資產證券化的反思——從雷曼兄弟公司破產說起[J].財會月刊,2009(6).

5、陳秧秧.金融工具國際會計準則準定的回顧與展望[J].財會通訊,2008(7).

6、葛建新,徐經長.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新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7、胡開珍.新會計準則對上市銀行的影響[J].財會研究,2007(8).

8、霍艷麗.新金融工具準則對上市銀行市場預期表現影響的實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

9、賈建軍,張文賢.新企業會計準則運用對境內上市商業銀行的影響[J].財會月刊,2007(1).

(作者單位:東北農業大學)

衍生金融工具風險探討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 在財務分析與會計分析并重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了二者的不同以及互補的應用,對企業如何正確運用這二種分析方法加以探討。

【關鍵詞】 財務分析 會計分析

財務分析與會計分析兩者都是企業為加強經濟管理,保障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保證會計信息準確性而采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一個企業,兩者必須都能夠得到應用,才能真正發揮其分析管理得失的職能作用。然而,現實中存在著將兩者混為一談、相互替代的做法,存在著只有財務分析、會計核算而沒有會計分析或者重視會計分析而輕視財務分析的觀念。產生這樣的做法和觀念的根本原因,是對兩者的作用和同時存在于經濟管理過程中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不足。筆者試就企業應當堅持財務分析與會計分析并重的必要性及如何運用談點淺見,以供商榷。

1. 堅持財務分析與會計分析并重的必要性

1.1兩者作者不同,要求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必須同時給予充分的重視和應用

財務分析,亦稱財務報表分析,是運用財務報表的有關數據對企業過去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未來前景進行的分析評價。不論是靜態的資產負債表,還是動態的損益表與現金流量表,它們所提供的有關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都是歷史性的描述。財務分析也可以說是為了解一個企業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的真實面目,從晦澀的會計程序中將會計數據背后的經濟涵義挖掘出來,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決策基礎的一種技術方法。

會計分析,是在既定的會計準則之下,對已通過會計核算方法加工處理的會計數據進行的一種梳理,借以發現會計政策、會計方法選擇的恰當性與失當性,以作出更為合理的選擇的一種技術方法。由于會計系統只是有選擇地反映經濟活動,而且它對一項經濟活動的確認會有一段時間的滯后,再加上會計準則自身的不完善性以及管理者有選擇會計方法的自由,使得會計數據、財務報告不可避免地會有許多不恰當的地方??梢?,若只通過一種方法分析是難以揭示多方面問題的,難以全面改善經營管理。

1.2兩者分析有差別,要求企業必須做到兼顧使用,相得益彰

財務分析與會計分析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具體表現在:

1.2.1分析的側重點不同。財務分析側重于企業經營風險和收益性;會計分析側重于會計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1.2.2分析的主體不同。從分析的實踐來看,財務分析的主體除了企業自身財務人員外,還包括與企業存在利害關系的一切外部主體;會計分析的主體多數情況下是企業會計人員,當然企業外部人員也可以對企業進行會計分析。

1.2.3分析的方法不同。財務發析在分析影響財務狀況的總體指標的同時,還要進行內部某一層次指標的分析,并根據分析的結論提出改善經營管理活動的具體措施。會計分析主要根據人為假設,分析個別會計數據及它們之間的聯系,一般情況下不會根據分析結論而對財務會計報告提供者提出相應具體要求。

1.2.4影響分析質量的因素不同。財務分析主要受到企業外部市場環境和分析者自身素質的影響,會計分析主要受要會計準則、公允揭示的要求及分析者的職業判斷能力的影響。

兩者之間存在的差別決定了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這種相互影響和作用伴隨著人們對財務、會計信息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而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因此,現實生活中正確進行財務分析與會計分析,對財務報告作出正確評估和判斷,為決策者提供正確的決策依據,是避免失誤、防范經營風險的重要舉措,兩者必須得到同等對待。

1.3不同的分析效果,要求企業財務分析與會計分析相結合

財務分析是以企業財務報告反映的財務指標為主要依據,它可以采用比較分析法說明財務信息之間的數量關系與數量差異,為進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梢圆捎泌厔莘治龇?,以揭示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及其原因、性質,為預測未來提供參考依據;可以采用因素分析法,以分析幾個相關因素對某一財務指標的影響程度,確定加強管理和調整管理指標的重點??傊ㄟ^運用上述財務分析方法,可以確定影響企業經濟學發展的主要經濟指標或因素,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勞動能力和盈利能力。

而通過會計分析可以發現影響企業決策的關鍵因素。企業的行業特點自身的競爭策略決定了其成功的關鍵因素和主要風險,在每個行業、每種情況下,會計分析客觀上要求分析人員必須確定某企業用于控制經營理念的會計測量方法,實施測量方法的政策以及其中包括哪些主要數據信息。這就使得在會計分析中,確定評價企業用于測定關鍵因素、風險的政策和相關數據信息是必須進行的一個環節,是肯定能夠發現影響企業決策的關鍵因素的。

2. 如何正確而有效地應用財務分析和會計分析

隨著互聯網在財務會計中應用愈加廣泛,金融衍生工具飛速發展,這些對傳統的財務分析與會計分析手段提出了巨大挑戰,使得兩者分析方法存在的共同缺陷與不足日漸明顯。主要表現在:

(1)無法滿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復雜,企業財務環境的變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對財務報告提出了與傳統工業經濟條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內容,在信息的質量上強調信息的相關性、一致性與及時性。

(2)無法滿足信息的時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點就在于時效性,現行的財務分析與會計分析多數是事后分析,因此,現行的財務與會計分析體系已跟不上現代社會的發展步伐。

(3)無法反映非貨幣信息

由于現有會計報表主要是反映以貨幣計量的歷史成本數據,在會計報表中絕大多數是有形資產的信息,而對大量無形資產的信息無法體現,從而大大削弱了會計信息決策的有用性,也影響了財務、會計分析的質量。

(4)無法滿足信息的可靠性需求

現有企業會計報表的局限性還表現在會計人員對會計報表信息可靠性的影響。由于轉賬和配比帶有主觀性,加上個別會計報表是提供給企業的投資者和債權人使用的,從企業的管理層到財會人員都希望會計報表能夠反映企業良好的經營業績,會計人員帶著這種心態來編制會計報表,就使得會計報表可能帶有粉飾的色彩。

鑒于存在上述不足,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決策對財務信息的需要,公正披露會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財務、會計分析方法的更新與完善已刻不容緩。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延深分析范圍。從分析企業生產、管理環境人手,變事后分析為事前、事中、事后分析的全程化分析管理。

(2)拓展分析目標。在主張利潤最大化或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進行財務與會計分析的同時,注重分析環保效果最優化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3)增強分析效果。通過雙向信息傳遞,進行對比分析,使信息的提供者與使用者做到知己知彼,減少信息的不對稱現象,提高資本市場的效率,更好地滿足傳遞雙方對信息的不同需求,從而增強信息的可靠性、真實性和相關性。

(4)擴大分析范圍。未來財務會計報告在計價模式上將向多元計價模式發展,由歷史成本計量到公允價值計量,同時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圍上將有很大擴展,將更多反映非貨幣性的信息,像關于企業人力資源、無形資產、數字資產、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因此,要將財務分析與會計分析相協調,將分析范圍擴大至人力資源、無形資產、衍生工具等新領域,以增強分析的創新性。

參考文獻:

[1] 唐予華.知識經濟與會計目標.上海會計,2000(8).

衍生金融工具風險探討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文章以XX航空公司2009年—2014年公布的臨時公告和定期報告中有關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信息和文字信息的披露為例,分析我國企業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問題,并以此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為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和監管提供參考。

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會計監管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股市、匯市以及債券市場中期貨、期權和遠期等衍生金融工具以驚人的速度發展。高收益高風險是其典型特征。社會各界對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控制上,鮮有學者研究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本文以會計信息披露做得較好的以XX航空公司2009-2014年公布的臨時報告和定期報告中有關會計信息,具體分析我國上市企業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心披露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利于其進一步規范。

一、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披露準則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制度主要是2006年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2006年證監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前者是基于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準則以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準則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的,其中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第24號《套期保值》、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這四項準則對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作了詳細的報告。后者第四章臨時報告及第五章信息披露事務管理與金融衍生工具披露相關。主要披露內容:第一,上市公司應當在有關各方面就重大事件簽署意向書或者協議時,即時履行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義務。第二,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交易被中國證監會或者證券交易所認定為異常交易的,上市公司應當及時了解造成證券及衍生品種交易異常波動的影響因素,并及時披露。

二、XX航空公司以及有關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介紹

XX航空公司是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批復同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并獲準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發行完后向香港聯合交易所及倫敦交易所申請上市。主要從事提供國內、港澳臺地區及國際航空客運、貨運及郵運業務。為了避險保值,XX航空公司主要使用了油料、利率、匯率衍生合同等衍生金融工具并采用公允價值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計量和披露。

三、XX航空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情況分析

根據XX航空公司2009-2014年的定期報告和臨時公告發現,6年間該航空公司關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相關信息的披露主要不同在于2011年前對油料衍生合同、利率衍生合同、匯率衍生合同都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披露,而2011-2014年更多的在于對利率、匯率衍生合同詳細披露。

(一)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主要關注的是衍生金融工具協議簽署披露以及對于市場風險中的利率分析、外匯風險以及價格風險的披露,并關注是否在報表或者附注中專項列出等。第一,衍生金融工具種類:2009-2011:油料衍生工具、利率衍生合同、匯率衍生合同;2011-2014:利率衍生合同、匯率衍生合同。第二,六年間對簽署協議都未披露。第三,六年間風險都在附注中專項列出。第四,六年間都未對損益原因披露。

(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項目包括套期公允價值、金融工具利得和損失、信用風險敞口以及流動分析的到期期限分析。還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條件計量基礎、套期工具表述,被套期風險性質,估值技術和假設、描述性信息風險及流動風險管理方法等。因為考慮到六年間其定量分析極為相似,因此以2014相關資料為例進行分析。第一,確認條件。衍生工具屬于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負債,但是被指定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屬于財務擔保合同的衍生工具、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投資掛鉤并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工具除外。第二,計量基礎。公允價值計量。第三,估值技術。參考熟悉情況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進行的市場交易中使用的價格、參照實質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當前公允價值、現金流量折現法和期權定價模型等。第四,衍生金融資產負債情況。衍生金融資產期末余額1761000,衍生金融負債期末余額7712000。第五,公允損利。衍生金融資產公允變動-1063000元,衍生金融負債公允變動2170000元。第六,信用描述。主要來自貨幣資金和應收款項,信用風險良好。第七,利率風險。利率衍生合同的公允價值是考慮了相關互換協議的條款,并用短期利率定價模型計量,該模型主要輸入的參數包括短期利率預期波動率和遠期LIBOR利率取現。第八,外匯風險。進行了外匯風險描述以及敏感性分析。第九,航空油料價格風險。2014年在其他變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倘若平均航油價格上升或下降5%。第十,敏感分析。假定除匯率以外的其他風險變量不變,人民幣兌換美元、歐元和港幣的匯率變動使人民幣升值1%將導致利潤和股東權益的變動增加情況進行敏感性分析

(三)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情況。在對XX航空公司2009-2014年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定性、定量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分析中發現存在如下幾個問題:第一,關于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只是在表外披露,很容易造成信息使用者忽略這些信息。第二,對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的披露分散在報表的各個章節,不利于報表使用者的閱讀和理解。第三,對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信息披露不夠詳細,只是點到為止。比如,提到所簽訂的合同,但未完整披露所簽訂衍生金融合同的種類、交易目的和理由、期權費或保證金、標的物、簽訂日期等等。除此之外,披露了損益變動情況,但是未對損益變動的原因進行分析。第四,信息披露不及時且不規范,信息使用者不能及時有效地得知企業衍生金融工具使用的相關情況。

四、完善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

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復雜性和更高的風險性,而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的詳細規定。XX航空公司是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做得較好的,現對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所出現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第一,國家應就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出具細則,比如企業該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披露,在哪些地方披露等。細則中應該充分體現會計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相關性等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第二,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應納入表內進行披露。目前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只是停留在表外進行披露,但是很多信息使用者只關注表內項目而忽略了表外事項,更何況,衍生金融工具對企業的成敗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第三,企業應根據重要性原則對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進行披露。比如,衍生金融工具的持有類別和持有目的、衍生金融工具未來價值產生重大影響的信息、衍生金融工具市場風險造成的損益以及風險管理政策等。第四,加強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仡櫸覈苌鹑谑袌龅陌l展,不難看出,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多是市場作用而自發形成的,之后則是政府對市場的整治,再后來便開始了有政府組織發展衍生金融市場體系。政府應該承擔其監管衍生金融市場的責任,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的完善就是較好的入手點。

(作者單位: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1] 莫春蘭.期權合同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案例研究—以東方航空原油期權合同為例.學術論壇.2014

[2] 宋小彩.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商業會計.2011

[3] 馬琳.國際視野中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經濟導刊.2010

[4] 尹航.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中國經貿導刊.2010

衍生金融工具風險探討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隨著金融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金融衍生工具成為商業銀行規避金融風險和進行金融創新的不可或缺的交易媒介。一方面,對于商業銀行而言,金融衍生工具的運用,必須顧及到各項風險的作用,需采取積極的手段進行彌補,否則很難得到理想的結果;另一方面,為了能夠更好的維護客戶的利益,商業銀行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體系上,都要將衍生工具良好的運用,促進日常工作的良性循環,減少不必要的問題出現。在今后的工作中,商業銀行需要對金融衍生工具進一步管理,實現更高的安全性。

【關鍵詞】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工具;風險;思考

商業銀行作為社會經濟的特殊組成部分,一直受到金融監管當局及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伴隨著銀行業的日益發展,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桿性被利用的越來越充分。金融衍生工具建立在基礎產品或基礎變量之上,其價格隨基礎金融產品的價格(或數值)變動的派生金融產品。但是,面對信息快速發展和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工具的運用,并沒有得到良好的規范和約束,各種授權及管理,都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并且直接損害到了用戶的根本利益。為此,應在日后的工作中,對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工具運用的風險進行系統總結,制定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案和措施,積極落實,通過建立工作上的良性循環,加速商業銀行的發展和用戶的利益保證。本文主要對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工具運用及風險管理展開思考。

一、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工具運用風險

1.信用風險

在商業銀行當中,信用風險是當下比較嚴重的風險問題。從客觀的角度來說,信用風險主要指的是,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當中,合約對手違約或者是無力履行合約義務而帶來的風險。信用風險在主觀性表現的比較強,由于大部分的用戶都來自于普通群眾,因此一旦出現信用問題,不僅會導致商業銀行出現較多的爛賬,還會影響日常的運營。最重要的是,倘若因一兩位信用問題用戶,就開始大面積的清理工作,將會導致商業銀行在用戶的心中,形成較差的印象,這將直接導致工作上的惡性循環。例如,曾經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就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國際大炒家索羅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也就是泰銖遠期合約,以此來達到攻擊泰銖與美觀的固定匯率,結果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經過調查分析,發現泰國在1997年的經濟增長率,從6.7%下降到了1.6%左右。為此,今后應對信用風險展開廣泛的處理,否則很難得到理想的效果。

2.市場風險

相對于上述的信用風險而言,市場風險是一種客觀上的風險存在。由于市場風險受到的控制不是很強,因此很多風險的波及范圍相當廣泛,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現階段的情況而言,市場風險主要指的是,由于匯率、利率或金融資產價格等市場波動,導致衍生金融的持有頭寸價值發生不利變動,進而影響到了投資者的財務狀況。從這個角度來說,市場風險造成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商業銀行推出的產品較多,市場風險的作用,是商業銀行難以把握的,倘若因客觀風險導致投資者損失,將會影響后續的合作。本文認為,杠桿率越高、波動性越大,市場風險越大。金融工具本來是用來對沖市場風險的,鎖定遠期的利率、匯率等價格,從而使持有人的現金流固定下來,降低甚至消除風險。但若用于套利,也就是對遠期的價格進行賭博。在這種情況下,杠桿率越高,一定的保證金對應的名義本金越多,市場波動引起的收益或損失就越多。價格波動的可由多種因素引起,由其跟對應的標的相關。比如原油價格受由國際經濟形勢、美元匯率、石油國的政策等因素影響。第二,商業銀行倘若未能夠正確的控制風險或者是識別風險,將會導致市場占有率降低,甚至是面臨破產。

二、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防范對策

1.加強事前、事中、事后金融衍生品的內部風險控制

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工具運用的風險,不能采取單一的控制措施,應從每一項風險的本身出發,從各個環節予以控制,通過多項手段,加強監督和管理,不要采取任何的危險操作,應以保守為主,平穩發展。本文認為,參與交易的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確保獲利和避免滅頂之災的關鍵就是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內部風險控制體系,從而從源頭上控制宏觀風險。商業銀行如何在這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效的達到其目的,就應該從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后監督三個角度來控制金融衍生品的內部風險。第一,事前發布金融衍生工具(期貨合約、期權合約、遠期合同、互換合同)的時候,需對市場展開大量的調查,用客觀事實和數據說話。第二,面對大量的疑問,應采取積極的措施來解決,不要逃避,事件發生過程中,應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盡快的澄清。第三,金融衍生工具運行完畢后,應給市場做出滿意的交代,通過各種有效的渠道,發布正確的信息,第一時間向客戶交代,防止造成誤解和輿論上的壓力。

2.加大政府部門的調控與監督

商業銀行之所以能夠在近幾年快速的發展,原因在于得到了國家和政府的支持。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其社會主義經濟體系明顯,商業銀行可以健全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并且促進國家經濟的更大進步。但是,面對越來越多的干擾因素,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已經表現出了很大的負面作用,甚至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15年以來,歐元仍然處在大幅震蕩階段,歐元兌人民幣匯率已下跌至歷史低位(截至2015年3月18日,中行折算價:EUR/CNY=6.5718),加之歐洲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歐元區貨幣政策仍未明朗,將來或有較大波動。為防范后續風險,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擬采用適當金融衍生工具對中國銀行1億歐元貸款進行風險管理。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從各個方面加大政府部門的調控與監督。本文認為,加強對從事創新金融工具交易的金融機構的監管,規定從事交易的金融機構的最低資本額,確定風險承擔限額,對金融機構進行現場與非現場的定期與不定期的檢查,建立財政部門、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等有關部門之間的金融監管協調機構如金融監管協調委員會,以適應金融業綜合經營發展趨勢的需要。由此可見,政府的監督和管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日后應進一步增加管理力度和管理手段。

3.加強金融衍生工具的信息披露,引入風險價值披露

經過上述兩項措施的執行后,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工具運用和風險管理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各項工作能夠穩步展開。但是,由于現階段的社會正在多元化發展,僅僅依賴上述的兩項措施,還不是很完善。本文認為,商業銀行要想在今后的發展中獲得更大的成就,必須從廣大的客戶角度出發,實現金融衍生工具管理上的更大進步。因此,我們還需要加強金融衍生工具的信息披露。該項工作主要是第三方評價平臺來進行,政府可授予相應的權利,同時利用市場的期待和用戶的需求,建立相應的披露系統和披露的相關工作方式,對金融衍生工具展開系統的調查與分析,以此來獲得更多的保障。

三、總結

本文對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工具運用及風險管理展開思考,從現有的工作來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仍然存在,但已經有了很大的降低,部分工作出現了較大的改善,社會的認可程度提升,用戶的利益得到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需進一步加強管理,實現工作的更大進步。

參考文獻:

[1]楊墨.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工具會計管理和風險防范的探討[J].商業會計,2010,13:14-15.

[2]楊丹丹.探討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J].中國集體經濟,2014,16:71-72.

[3]李艷.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及策略[J].時代金融,2012,09:139.

[4]李勁梓,張鳳英.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工具會計管理和風險防范的分析[J].時代金融,2013,21:170.

衍生金融工具風險探討論文范文第5篇

23、金融衍生工具

通常是指從原生資產(UnderlyingAsserts)派生出來的金融工具。由于許多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在資產負債表上沒有相應科目,因而也被稱為.資產負債表外交易(簡稱表外交易).。根據產品形態,可以分為遠期、期貨、期權和掉期四大類。

24、掉期合約

掉期合約是一種內交易雙方簽訂的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合約。更為準確他 說,掉期合約是當事人之間簽討的在未來某一期間內相互交換他們認為具有相等經濟價值的現金

流(CashFlow)的合約。

25、期權合約

期權的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額的權利金后,就獲得這種權利,即擁有在一定時間內以一定 的價格(執行價格〕出售或購買一定數量的標的物(實物商品、證券或期貨合約)的權利。

26、期貨合約

期貨合約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訂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質 量實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標準化合約。

27、商品期貨

商品期貨是指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期貨合約。商品期貨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主要包括農副 產品、金屬產品、能源產品等幾大類。

28、金融期貨

指以金融工具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金融期貨作為期貨交易中的一種,具有期貨交易的一般 特點,但與商品期貨相比較,其合約標的物不是實物商品,而是傳統的金融商品。

29、利率期貨 利率期貨,指以利率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利率期貨主要包括以長期國債為標的物的長期利 率期貨和以二個月短期存款利率為標的物的短期利率期貨。 30、貨幣期貨 貨幣期貨,指以匯率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貨幣期貨是適應各國從事對外貿易和金融業務的 需要而產生的,目的是借此規避匯率風險。

31、股票指數期貨

股票指數期貨指以股票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股票指數期貨不涉及股票本身的交割,其 價格根據股票指數計算,合約以現金清算形式進行交割。

32、看漲期權 看漲期權,是指期權的購買者擁有在期權合約有效期內按執行價格買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權利。

33、看跌期權

看跌期權是指期權的購買者擁有在期權合約有效期內按執行價格賣出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權 利。

34、歐式期權

歐式期權,是指只有在合約到期日才被允許執行的期權。

35、美式期權

美式期權,是指可以在成交后有效期內任何一大被執行的期權。

36、外匯按金交易

外匯按金交易,是指在金融機構之間及金融機構與投資者之間進行的一種遠期外匯買賣方 式。在交易時,交易者只付出1%~10%的按金(保證金),就可進行100%額度的交易。

37、期貨保證金 在期貨市場上,交易者只需按期貨合約價格的一定比率交納少量資金作為履行期貨合約的財 力擔保,便可參與期貨合約的買賣,這種資金就是期貨保證金。

38、期貨交易的逐日盯市制度

期貨交易的逐日盯市制度,是指結算部門在每日閉市后計算、檢查保證金賬戶余額,通過適 時發出追加保證金通知,使保證金余額維持在一定水平之上,防止負債現象發生的結算制度。其具體執行過程如下:在每一交易日結束之后,交易所結算部門根據全日成交情況計算出當日結算價,據此計算每個會員恃倉的浮動盈虧,調整會員保證金賬戶的可動用余額。若調整后的保證金余額小于維持保證金,交易所便發出通知,要求在下一交易日開市之前追加保證金,若會員單位不能按時追加保證金,交易所將有權強行平倉。

39、期貨建倉、持倉和平倉

期貨交易的全過程可以概括為建倉、持倉、平倉或實物交割。建倉也叫開倉,是指交易者新 買入或新賣出一定數量的期貨合約。建倉之后尚沒有平倉的合約,叫未平倉合約或者未平倉頭寸,也叫持倉。在最后交易日結束之前擇機將買入的期貨合約賣出,或將賣出的期貨合約買回,即通過一筆數量相等、方向相反的期貨交易來沖銷原有的期貨合約,以此了結期貨交易,解除到期進行實物交割的義務,這種買回已賣出合約,或賣出己買入合約的行為就叫平倉。

40、限倉制度 限倉制度,是期貨交易所為了防止市場風險過度集中于少數交易者和防范操縱市場行為,對 會員和客戶的持倉數量進行限制的制度。

41、大戶報告制度 大戶報告制度,是與限倉制度緊密相關的另外一個控制交易風險、防止大戶操縱中場行為的 制度。期貨交易所建立限倉制度后。當會員或客戶投機頭寸達到了交易所規定的數量時,必須向交易所申報。申報的內容包括客戶的開戶情況、交易情況、資金來源。交易動機等等,便于交易所審查大戶是否有過度投機和操縱市場行為以及大戶的交易風險情況。

42、期貨實物交割

實物交割,是指期貨合約的買賣雙方于合約到期時,根據交易所制訂的規則和程序,通過期 貨合約標的物的所有權轉移,將到期未平倉合約進行了結的行為。商品期貨交易一般采用實物交割的方式。

43、期貨現金交割

現金交割,是指到期末平倉期貨合約進行交割時,用結算價格來計算未平倉合約的盈虧,以 現金支付的方式最終了結期貨合約的交割方式。這種交割方式主要用于金融期貨等期貨標的物無法進行實物交割的期貨合約,如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等。近年,國外一些交易所也探索將現金交割的方式用于商品期貨。我國商品期貨市場不允許進行現金交割。

44、利率頂(interestratecaps) 如果貸款利率超過了規定的上限(caprate),利率頂合約的提供者將向合約持有人補償實際 利率與利率上限的差額,從而保證合約持有人實際支付的凈利率不會超過合約規定的上限。

45、利率底(interestratefloors)

(floorrate),利率底合約的提供者將向合約持有人補償實際利率 與利率下限的差額,從而保證合約持有人實際支付的凈利率不會超過合約規定的下限。 揚基債券(Yankee bonds) 在美國債券市場上發行的外國債券,即美國以外的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和國際組織在 美國國內市場發行的、以美圓為計值貨幣的債券。揚基債券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期限長,數額大。

2、美國政府對其控制較嚴,申請手續遠比一般債券繁瑣。 3、發行者以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為主。

衍生金融工具風險探討論文范文第6篇

20世紀60年代以來, 隨著利率, 匯率等市場風險的增大和各國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 在新的金融理論和信息技術的強大支持下, 金融創新日益活躍, 衍生金融工具隨之孕育而生。衍生金融工具的廣泛應用在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的同時, 也向市場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它對會計界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特別是對會計的核心理論的沖擊, 在會計確認、會計計量和報告等方面引發了一系列的財務會計問題。

2 衍生金融工具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含義和特點

所謂衍生金融工具,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定義是這樣的:其價值隨特定利率, 證券價格, 商品價格等指數指標或類似變量的變化而變化;此種金融工具相對于市場條件具有類似反映的其他類型的合約所要求的初始投資少;此種金融工具在未來日期結算。因衍生金融工具在形式上均表現為一種合約, 所以按合約類型的標準分類, 大致可分為四類, 它們是互換, 遠期合約, 期權, 期貨。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2.1.1 虛擬性

這里所說的虛擬性是指證券所具有的獨立于現實之外, 卻能給所有者帶來利益的特征。大多衍生金融工具不構成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資產和負債, 所以在資產負債表里得不到顯示。金融機構通過不斷尋求如此的表外業務來改善其資產負債結構, 提高資產收益率, 從而擴大其業務水平。

2.1.2 高風險性

衍生金融工具本身是為規避金融價格波動風險而產生的, 風險與衍生金融工具密不可分。運作得當的衍生金融工具可以降低基礎工具的風險, 反之, 衍生金融工具則會最大限度地增加企業的風險。跟據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指南》報告,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信貸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更重要的是,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桿性, 交易時只需交付少量保證金即可簽訂大額合約成互換不同的金融工具, 一旦運作不當, 便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2.2 衍生金融工具的時態性是未來的

衍生金融工具是交易雙方通過對利率、匯率、股價等因素變動趨勢的預測, 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按一定條件進行交易或選擇是否交易的合約。與傳統的即期交易相比,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均為將要在未來某個時間完成的交易, 即其時間屬性是未來的。從合約的簽訂到履行, 金融工具的價格將可能發生劇烈的變動。除此之外, 衍生金融工具還具有價值波動性、復雜性等特點。

3 衍生金融工具與基本金融工具相比較的特點

(1) 衍生金融工具和基本金融工具的價值決定方式不同?;窘鹑诠ぞ叩膬r值由標的物本身的價值決定。而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由標的, 金額或條款共同確定, 隨標的變化而變化。

(2) 基本金融工具在取得或發生時, 通常要伴隨等價值資產的流入或流出。對于衍生金融工具求來說, 不要求資產的流入或流出, 或者相對于標的物的價值來說, 流入或流出的資產的價值要小的多。

(3)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時態性是“未來的”。交易的時態性是指交易的時間屬性。與傳統的即期交易相比較,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均為將要在未來某個時間完成的交易, 即其時間屬性是“未來的”。從時間因素看, 任何人購買衍生金融工具, 都是把現時的貨幣收入限定在一段時間內讓渡給別人, 變成未來的貨幣收入, 并希望和要求所購買的衍生金融工具在限定的時間到期時能帶來高于現時付出價款的貨幣收入, 多出的部分作為讓渡衍生金融工具的時間補償。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收益是事先無法確定的, 因而具有很大的風險性。

通過與基本金融工具的比較, 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特征: (1) 衍生金融工具和基本金融工具都屬于金融工具的范疇, 都具有經濟合約的特性。 (2) 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由標的, 名義金額和支付條款共同決定。

4 衍生金融工具對現行會計理論的影響

4.1 對會計基本概念的影響

現行會計理論中資產的定義為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負債的定義為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 履行該義務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這兩個定義立足于“過去的交易或事項”, 且該交易或事項的發生會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變化。而衍生金融工具合約簽訂后, 確實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權利或義務, 并在未來產生經濟利益或資源的流入或流出。然而這種權利或義務是否得到履行, 在契約生效時并不能預料。并非在過去發生, 而是來自未來發生的交易或事項, 同時金額又難以確定, 所以衍生金融工具所帶來的權利或義務不符合現行會計的確認標準, 因而不應在確認范圍之內。但是, 衍生金融工具在合約簽訂時, 作為一項經濟業務, 其會計確認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因此, 要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有關情況, 就必須對現行會計理論中的“資產”、“負債”等會計要素進行重新的界定。傳統的資產和負債定義的基礎是穩定的、基于過去事項的會計環境。這種會計環境在世界經濟發生重大變化, 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和迅猛發展后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事后算賬”的會計已不能滿足現有的大量衍生金融工具普遍存在的需要。

4.2 衍生金融工具對會計計量的影響

現行財務會計是以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基礎, 即以交易發生時的原始成本作為記錄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的依據, 確認后一般不再變動。歷史成本具有中立性, 可核性和易于取得的優點。而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動不像現行會計反映的交易行為那樣在一個時點完成, 它從合約的簽訂到對沖, 再到交割或換回原有資產, 要經歷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 衍生金融工具的價格處于不斷變動的狀態, 合約不經履行, 成本無法計算。在此情況下, 如果仍按歷史成本入賬, 且入賬成本不變, 就不能反映出衍生金融工具真正的價值及其變動, 也就違背了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原則。另, 衍生金融工具的價格波動比較劇烈, 在持有過程中, 其價值變化相當大。但衍生金融工具本身并不存在一個獨立的交易, 按歷史成本原則, 這種價格變動是不能反映出來的但結果卻客觀存在。當這種變動相當大時就會導致信息的失真, 甚至產生誤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將使人們進一步認識一個更為根本的會計計量觀念—公允價值。IASC將其定義為:“公允價值是指熟悉情況并自愿的雙方, 在公平交易的基礎上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結算的金額。”公允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現行計量屬性的范疇, 它正昭示著一種新的計量觀念的誕生。

4.3 衍生金融工具對會計確認標準的影響

在會計確認環節上, 現行會計理論的核心觀念為權責發生制, 同時要求被確認的項目要具有可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和可靠性。按照權責發生制, 企業不是在收到或付出現金時記錄業務對企業所產生的影響。而衍生金融工具的發生都預示著將來的一系列的財務變動。雖然在簽訂合約時確立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但并未實際發生交易。因此, 按照權責發生制, 現行財務會計不能反映未來發生的活動, 也就不能及時提示衍生金融工具的價格變動情況, 使得信息的使用者無法分析企業操作衍生金融工具的效益, 也掩蓋了其潛在的風險。這樣我們可以用一種全新的處理方法, 即在遠期外匯合同簽訂時, 立即將其確認一項應收遠期合同款或應付遠期合同款。若后實際發生匯率變動, 則隨時對已入帳的應收款或應付款進行調整。如果采用此處理方法, 就打破了傳統的會計確定標準—權責發生制。

4.4 衍生金融工具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現行的財務報表在揭示會計信息方面具有許多局限性, 財務報表只能是貨幣化的數量信息, 對非貨幣化的會計信息無法反映, 衍生金融工具作為表外業務不能納入會計報表系統;現行財務報表具有固定的格式、固定的項目及填列方法, 而對于企業這種特殊的經濟業務卻無法反映;現行財務報表反映的是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來揭示會計信息, 對于物價上漲或經濟環境發生變動情況下的會計信息無法反映。由此可見, 現行財務報表已經無法適應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 從中難以了解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及其風險狀況、這顯然與充分揭示的原則相違背, 必須予以改進。那么要解決衍生金融工具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必須從格式、內容、形式等方面加以改進, 以適應衍生金融工具對財務報表的沖擊。

衍生金融工具對會計理論的影響是巨大的, 特別是對會計核算的確認、計量、報告等處理問題產生較大的影響, 這就為會計工作者處理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核算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為今后研究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核算問題提出了嶄新的課題。

摘要:此文通過對衍生金融工具本質及特點的解析, 以及和基本金融工具的區別深入探討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對現行會計理論各方面帶來的沖擊和影響。

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基本金融工具,會計要素,會計確認標準,會計計量,財務報表

參考文獻

[1] 方秀麗.關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問題[J].金融會計, 2002, 2.

上一篇:電子商務博客模式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分析中國經濟問題思考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