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特殊學校音樂論文題目范文

2023-09-23

特殊學校音樂論文題目范文第1篇

專業是以社會分工為存在前提的,專業的開設無疑是滿足職業或就業的需要?!耙魳繁硌荨笔歉咝1究贫纹毡樵O置的一個專業,旨在滿足畢業生作為一個歌手、樂手或指揮的職業需要。但近十年來,音樂表演專業的許多畢業生未能從事本專業而去從事其他職業,甚至處于待業狀態。2014年7月1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布了《近兩年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音樂表演”專業就是其中15個就業率較低的專業之一。這不僅在于社會需要音樂表演人才的崗位已飽和,還說明音樂表演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較低。要提高音樂表演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就必須控制專業建設規模,調整其課程設置及教學實施,修改這一專業的頂層設計和定位,重現認識其專業屬性,改變其人才培養模式。但更重要的是,要以課程改革作為立足點和著眼點,通過專業課程改革,使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獲得更強的音樂表演技能得到綜合素質的培養,最終以“一專多能”獲得職業競爭力。

一、低就業率與音樂表演專業的建設及課程設置

普通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偏低,職場競爭力過弱,原因在于專業建設的超規模。1998年,“音樂表演”(050403)首次作為一個“專業”列入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以下簡稱《目錄》),被設立在“文學門類”(05)之下,成為“藝術學”(0504)下屬一個專業,從而真正具有“合法”地位。此后的十多年,音樂表演專業發展迅猛,成為高校音樂系(學院)規模居首位的專業。根據《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大全(2005年版)》的統計可知,我國開設音樂表演專業的高校共126所,其中專業音樂學院9所,綜合類藝術院校6所,師范類大學48所,其他綜合大學63所。這還是2005年的統計數字。尤其是在2012年9月教育部頒布新版《目錄》之后,“音樂表演”專業(130201)位于“音樂與舞蹈學”(1302)的專業之首,開辦此專業的高校已多達一百七十余所。這種超規模發展使得每年的畢業生數量龐大,與就業需求極不匹配,成為導致就業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造成這種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許多人看來,搞音樂就是“吹拉彈唱”,以致“音樂表演”幾乎成為“音樂”或“音樂學科”(science of music)的代名詞。于是在高等教育“面向社會”和“教育產業化”的背景下,很多院校都將熱門和掙錢的音樂表演專業作為發展建設重點。從制度層面上看,其原因有三:其一,音樂表演專業在2012版《目錄》中名列“音樂學”(musi-cology,130202)和“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130203)之前,地位較以前得到提升,成為“音樂與舞蹈學”的第一專業。這種調整顯露出管理層從就業需要調整專業順序的意圖,從而給外界一種信號:音樂系科主要是培養“音樂表演”人才的,且招生規模大,于是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學生報考。其二,2012版《目錄》并未列入“音樂教育”專業,只在“教育學”(0401)下列入了“藝術教育”專業(040105),并注明“可授教育學或藝術學學士學位”。這就表明,音樂教育專業并未取得“合法”地位,而只能置于藝術教育之下;其中,師范院校中的音樂教育畢業生授“教育學學士學位”,音樂學院、藝術學院或綜合大學中的音樂教育畢業生則授“藝術學學士學位”。這就使原來招生最多、規模最大的音樂教育專業的地位明顯下降,許多考生不再報考。其三,一些非專業性的普通高校,因辦學條件所限僅開辦音樂表演一個音樂類專業,而將其他專業掛靠到音樂表演上。這也使其地位愈發突出。當然,從社會學角度看,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即近年來歌手的“明星效應”使得一些青年學生希望通過學習“聲樂表演”,實現“明星夢”。從上述原因看,要想提高音樂表演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首先就要控制其發展建設規模。

低就業率的另一個原因在于音樂表演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實施不合理,以致人才培養質量不高,在就業中缺乏競爭力。目前,我國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課程設置大致上可分為三類:1.通識教育課程:即國家規定的公共課程,如政治、英語、計算機、大學語文等。這些課程的教學一般由院?;A部(共同課教研室)組織實施;2.音樂基礎課程: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課程,如樂理、視唱練耳、和聲、曲式與作品分析、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音樂賞析、音樂美學等課程。其中,樂理、視唱練耳、和聲、曲式與作品分析等課程的教學,一般由作曲系去承擔;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音樂美學等課程的教學則交由音樂學系承擔;3.專業方向課程:多為一對一專業主課或個別課,此類教學由表演類系承擔。選修課程分限選修課程和任選修課程。前者是學生必須選擇的課程,實為選修課。后者則是學生自主選擇學修的課程,一般為拓展知識、技能的課程,故也稱“拓展性課程”。這些課程的教學通常分散在不同系科。

很顯然,這種各司其職、各管一攤的課程設置與教學實施模式是很有好處的。如可使音樂表演專業的課程(尤其是音樂基礎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得到基于學理的分類,進而更具專業性和指向性;也可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節省其教學資源。但這也存在許多弊端,最主要就是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為大多數學生只重視專業方向課程,而不太重視音樂基礎課程等其他類型課程的學習,最終未能獲得應有的綜合素質。同時,專業方向課程的教學大多也僅在告訴學生“怎樣表演”,很少有去探討“為什么要這樣表演”,也未能更多地去教授歌唱、演奏、指揮技巧之外的東西。這種課程設置和教學實施模式就像是一個制造工業產品的“流水線”,不同的系科就像是不同的“車間”,每天生成不同的“零件”,但最后卻沒有一個“組裝車間”。更令人遺憾的是,絕大部分學生自己并沒有組裝的能力,因為他們心中并沒有一件“成品”的樣子和圖紙。這無疑是現代音樂教育的弊端。因此筆者認為,音樂表演專業應有一個綜合性的“組裝車間”,這就是一至兩門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以此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培養和提高,進而具有其就業競爭力。

二、低就業率與音樂表演專業的頂層設計及定位

音樂表演專業畢業生低就業率與本專業的頂層設計及定位也密切相關。根據1998版《目錄》中表述:(一)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并具備音樂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專業文藝團體、藝術院校等相關部門、機構從事表演、教學及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保ǘ┧璧闹R和技能:“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音樂表演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本專業嚴格的技能訓練,具有較高的指揮或演唱(奏)的能力?!辈浑y發現,這主要是如何作為一個歌手、樂手或指揮的知識和技能,而對音樂教育和音樂研究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未有具體規定。(三)人才培養的標準:“1.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2.掌握音樂作品的分析方法;3.具有演繹不同風格及體裁的音樂作品的能力;4.了解黨和國家的文藝方針、政策和法規:5.了解本專業及相關學科的發展動態;6.掌握文獻、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學研究能力?!边@無疑也都是就音樂表演而制定的。關于音樂教學和音樂研究所需的知識與能力,仍未有具體說明。(四)課程設置:一般設有表演、音樂技術理論、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重奏(唱)合奏(唱)等課程。顯然,其課程設置也未能對音樂教學和音樂研究有專門考慮。綜上,1998年版《目錄》中對于音樂表演專業的頂層設計和定位雖然確定了培養“從事表演、教學及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但關于這種“高級專門人才”所需知識和技能及相關課程的表述,卻都是圍繞培養歌手、樂手或指揮而規定的。這就意味著,其對于學生的“一專多能”和綜合素質并無更多的考慮。因此,按照這種頂層設計和定位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只能選擇作為一個歌手、樂手或指揮作為就業目標,一旦這些崗位飽和了,他們就必將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

2012版《目錄》中關于“音樂表演”專業頂層設計及定位的表述已有了變化:(一)關于培養目標的表述為:“本專業培養具備音樂表演(演唱、演奏)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專業文藝表演團體、文化館站、中小學從事音樂表演、教學的應用型人才,并為本專業的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憋@然,這里將原來的“高級專門人才”改為“應用型人才”,拓寬了人才就業范圍并去掉了“音樂研究”的表述。(二)在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方面也有了新變化:“本專業學生按聲樂演唱,鍵盤、民族樂器、管弦樂器演奏以及指揮等不同專業方向,主要學習與音樂表演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音樂表演專業方向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其相應專業方向所規定的在音樂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边@不僅強調了音樂表演專業各方向的特殊性,而且還闡明了按照方向制定技能標準的必要性。(三)所需知識和技能的標準表述為:“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1.掌握音樂表演學科以及音樂學、作曲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2.掌握一門及以上的音樂演奏或演唱技術;3.具有獨立研習、分析音樂作品,并在表演中進行二度創作的基本能力;4.熟悉黨和國家對文藝領域的方針政策和法規;5.了解相關音樂表演的理論前沿、發展動態以及行業需求:6.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笨梢?,2005版較之1998年版更具專業指向性,也更具體。(四)課程設置:“核心課程:按不同專業方向,分為聲樂演唱,鍵盤、民族樂器、管弦樂器演奏以及指揮,以及重唱、合唱或重奏、合奏:鋼琴、樂理、視唱練耳;中國傳統音樂理論、論文寫作、和聲、復調、曲式。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校并到相關文藝團體和社會參加音樂表演實踐以及田野采風等?!边@無疑也比1998版更具體和細致。雖然有了很多變化,2012版《目錄》中關于音樂表演專業頂層設計和定位的表述,仍是以培養歌手、樂手、指揮人才為著眼點的。

綜上所述,1998版和2012版《目錄》中音樂表演專業頂層設計及定位,均不利于人才綜合素質和一專多能的培養,以致在高校學生越來越多、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失去其指導意義。

三、低就業率與音樂表演專業的屬性及培養模式

無疑,音樂表演的專業屬性既具有學科屬性,又具有職業屬性。而低就業率與人們對音樂表演專業屬性的認知不無關系。

關于學科屬性,既可以理解為基于音樂學科(音樂學)的學科屬性,還可以理解為基于藝術表演(表演學)的學科屬性,其厘定直接關乎音樂表演專業的課程設置。如果說音樂表演專業更具有基于音樂學科的屬性,那么其課程設置就應以音樂學科為主。反之,其課程就應以“藝術表演”課程為主。以聲樂表演為例,除歌劇表演外的一般聲樂表演與戲劇表演不同,旨在音樂表現,也就是表達音樂作品的內涵,而表演(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及其藝術表現意義則次之。這就意味著,聲樂表演更主要具有基于音樂學的學科屬性,次之才是基于表演學的學科屬性。因此,作為一個專業,其課程必然要以音樂類課程為主、舞臺表演類課程為輔。就目前情況而言,高校聲樂表演專業課程基本上是以音樂類課程為主的,但除形體課、歌劇課外,其他舞臺表演類課程(如表演基礎、表演理論、戲劇小品和舞蹈課等)基本沒有開設。這樣,一個直接的影響就是,聲樂表演專業畢業生大多都不能從事歌劇和音樂劇表演。這就影響了他們的就業。

音樂表演的職業屬性則是一個與從業領域或行業密切相關的問題。從理論上說,與音樂表演專業的對口職業領域是演藝,作為一個歌手、樂手或指揮,或從事與之相關的其他工作。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對于大多數畢業生而言,演藝之路已十分狹窄,因為我國文藝演出團體大多已人滿為患。更重要的是,這些演出團體對音樂表演人才的業務水平定得過高,本科畢業生(尤其是聲樂畢業生)大多都難以達到其基本從業標準。于是,畢業生們只能到教育領域謀職,或從事普通中小學音樂教學,或從事社會音樂培訓(如受聘琴行和音樂培訓機構)。當然,還有一部分畢業生可能會到各級文化宮、文化館(站)從事群眾性文藝工作、文化工作:或受聘于事業單位和企業,組織企事業文化活動??傊?,對于大多數畢業生而言,成為專業演唱(奏)員的可能性不大,從事研究工作則是他們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之后的事情。自謀職業、待業或失業是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畢業生的常態。

要提高其畢業生的就業率,擴大就業途徑,還必須改變其人才培養模式,變“學院派精英教育模式”為“社會性使用教育模式”。如果我們還像過去一樣,在延續音樂表演專業學院派精英教育模式的同時,又保持超規模的發展態勢,那么其畢業生就業率低就成為必然。也就是說,要使畢業生保持一定的就業率,除使其建設規模受限、招生人數有度外,還要選擇一種社會性實用教育模式。所謂“學院式精英培養模式”,即以舞臺表演作為職業目標,培養從事專業音樂表演的歌唱家、演奏家和指揮家,其課程設置及教學實施必然是以音樂表演技能和技巧為主的。這種模式只適合于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專業性音樂學院,對于大多地方音樂院?;蚨€城市的普通高校而言,既無必要,也無可能。因此,我們只能在重現認識音樂表演專業性質,并重新進行頂層設計和定位的基礎上,采用“社會性實用教育模式”,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一專多能”,進而在就業中具有競爭力。

綜上所述,要提高音樂表演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就要控制專業的發展建設規模,改善課程設置,修改頂層設計和定位,同時重現認識音樂表演專業的屬性,改變其人才培養模式。但這一切最終都聚焦于課程改革,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之具備一專多能,進而獲得職業競爭力。其課程改革包括三個方面:1.增加師范類課程(如教育心理性、音樂教學法等),以便畢業生能夠從事音樂教學工作。2.增加實踐性課程(如文化活動組織與管理),以便畢業生能從事更為廣泛的文化工作和文化產業策劃和營銷工作。3.增加專業性課程(歌劇課、舞臺表演課、舞蹈課、合唱、重奏、合奏課等)、適當壓縮史論課程(音樂史、音樂鑒賞、音樂美學等),以便畢業生能以更為精湛的技藝從事專業音樂表演??傊?,進行課程改革是提高音樂表演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的必由之路。

(責任編輯 張萌)

特殊學校音樂論文題目范文第2篇

2、淺談特殊兒童教育保障體系建設的策略

3、淺談特殊教育專業《特殊兒童心理治療》課程設置

4、體育課堂中特殊兒童安全意識的培養

5、小學特殊學校教學中安全教育的問題及對策

6、手拉手共寫友善故事 心連心同追四色夢想

7、兒童福利工作的左膀右臂

8、對現代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社會支持情況分析

9、探析提高特殊兒童對美術興趣的策略

10、小學“留守兒童”的監護環境與學校教育

11、基于設計思維的公共圖書館特殊兒童服務研究

12、論融合教育理念在特殊兒童教育中的應用

13、國內外特殊兒童教育模式的探究

14、現代教育中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教學實效研究

15、論學前教育機構中的特殊兒童教育

16、運用教育智慧 關注特殊兒童健康發展

17、體育教學如何幫助智障學生提高生活適應能力

18、課程領導力:給師生一個綠色的未來

19、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0、淺談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學前特殊教育

21、創新兒童早期干預服務模式“家—?!纭甭搫哟龠M“全人”服務

22、立足鄉土 筑建鳥巢

23、留守兒童,誰來關愛他們

24、特殊兒童的校園安全探討

25、特殊幼兒在幼兒園教育環境中的問題和建議

26、遠程教育中特殊兒童居家活動指南的實施策略探析

27、學校心理報告撰寫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28、淺析繪本閱讀助推特殊兒童能力提升的經驗策略

29、情系留守兒童 助力愛心傳遞

30、農村留守兒童德育教育的實踐研究

31、淺談我國特殊兒童心理學發展現狀

32、特殊兒童青春期教育的探析

33、小學語文融合課堂如何提高特殊兒童語言教學的有效性

34、輔助溝通系統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35、融合教育,如何從“特殊”到“普通”

36、公共圖書館特殊兒童文化服務的實踐研究

37、小學特殊兒童的語文教學

38、如何高效的開展特殊教育實用語文教學

39、如何讓特殊兒童在生活化教育中發展勞動技能來

40、我國特殊教育互動模式的建構與分析

41、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

42、利益相關視角下特殊兒童家長支持需求研究

43、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解析

44、隨班就讀:一個都不能少

45、關于兒童漢語語用技能的研究分析

46、試析特殊兒童現狀分析及教育方法的選擇

47、繪本閱讀對特殊兒童發展的研究反思與展望

48、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49、“全納教育”的實現策略

特殊學校音樂論文題目范文第3篇

關鍵詞:道德教育;和諧發展;教師

在現階段,我們不能僅僅只培養高成績的學生,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這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學校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學校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①,教師重視在教課中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我們才能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學生。

一、學校領導、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加強學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學校的領導要認識到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學校教師也要重視起學校道德教育。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其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讓學生有一個正確學習的榜樣。所以,教師可以在日常講課中注意灌輸學生正確的道德思想,這樣,學生在耳濡目染的環境里更容易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培養出更多品行優秀的人才。所以,只有學校的領導、教師對加強學校道德教育引起重視,才能更好地對學生加強道德教育,從而促進學校教育的和諧發展。

二、開展加強道德教育的校園文化活動

加強學校道德教育主要是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一個人的思想道德觀念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而是在一個正確的道德氛圍內形成的。因此,學??梢远嚅_展有關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校園文化活動,如,讓學生辦主題與思想道德有關的海報、寫主題與思想道德有關的作文等一系列的校園文化活動,都能讓學生在創造的過程中,更加深入自主地了解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從而,也更有利于加強學校的道德教育。

三、學校重視學生家長的作用

學生的時間除了大部分在學校里,另外一大部分就是在家里,由此可見,一個家庭的環境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學校要想加強學校的道德教育,首先便是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所以,學??梢岳靡徊糠謺r間開展加強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講座,可以邀請學生家長參加,這樣使家長意識到加強孩子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從而使家長更能密切地配合學校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從而進一步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

總之,加強學校道德教育,促進學校教育的和諧發展,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是需要學校、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所以,我們的學校、教師和家長要密切配合,這樣才能更快地促進學校教育的和諧發展,培養出品性優秀的國家棟梁。

參考文獻:

徐冬青.關于學校道德教育重建的思考[J].復旦教育論壇,2011(04).

To Strengthen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Wang Aijie,Sheng Meilan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accord development;teacher

編輯 韓 曉

特殊學校音樂論文題目范文第4篇

教育戲劇的相關研究為特殊教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了一種全新視角,為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了很大可能性。為此,筆者于2019年開始將語文教育戲劇作為本校特色校本課程進行教學研究,積極探尋語文教育戲劇對特殊學生(本文特指視障、聽障、智障等殘疾學生)的教育康復價值,深入推進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育戲劇課程建構,有機融入教育戲劇康復育人新形態,在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同時形成本校特色文化。

一、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育戲劇課程的建構

(一)融合型課程。融合型課程是日常語文課教學中融入教育戲劇的教學習式或戲劇元素,將教育戲劇與語文學科教學融合,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體驗感和趣味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拓展型課程。拓展型課程是在每周語文課程總量中增設1-2節教育戲劇綜合性學習活動課,運用教育劇場的模式進行語文教學實踐活動。

(三)展示型課程。展示型課程采用教育戲劇實踐中的表演藝術模式,開設教育戲劇劇場實踐,以語文學科為載體,整合音樂(唱游)、舞蹈、美術等多學科,根據不同殘疾類別、不同年級特殊學生排練教育戲劇節目,或采取各類特殊學生、普通學生與特殊學生融合方式進行排練劇場節目,發展并促進表達性技能,全面提升特殊學生語言表演藝術素養。

二、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育戲劇課程的實施

(一)推行教育戲劇教學法,構建語文學科教學新樣態

本課題研究采用“融合式教學”策略,鼓勵教師基于提高特殊學生語文素養,找準契合點,在日常語文課教學中有意識地運用教育戲劇教學法,將教育戲劇的教學習式或戲劇元素融入語文教學中,常見的如分角色朗讀、角色扮演、細節表演、教師入戲、畫面定格、坐針氈、集體繪畫等,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教學新樣態。注重教育戲劇與語文學科融合作為一種促進特殊學生語言學習的方式,通過教育戲劇來促進特殊學生口語、聽力、識字、學詞、閱讀、溝通與交往、寫作等能力的訓練,同時在運用教育戲劇習式或戲劇元素中,培養創造力、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二)設教育戲劇課程,構建語文綜合性學習新課型

培智學?!渡钫Z文》課程標準關于“綜合性學習”方面對學生提出“能參與語言活動(例如:講故事、課本劇表演、詩歌誦朗等)”目標要求。本課題組依據培智學校一至九年級《生活語文》課程,每周開設校本教育戲劇綜合性學習課程2節,面向班級全體學生,以課本為主要載體分年級段設計教育戲劇單元、教學內容及實施方式。例如,培智學校四年級第二學期教育戲劇校本課程,本課題組依據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生活語文》四個單元教學內容,分別設計了《我們一起慶元宵》《烏龜和兔子》《幸福一家》《烏鴉喝水》四個教育戲劇單元主題。同時,根據教育戲劇情境的需要,生活語文教師與美術、唱游等教師合作,利用學科課程或課余時間教學生制作戲劇道具、選擇音樂、布置劇場等,以增加教育戲劇劇場氣氛,增強教育戲劇康復育人效果。

(二)成立教育戲劇社團,挖掘特殊學生語言藝術潛能

教育戲劇社團是語文教育戲劇教學實踐的主陣地。本課題組在聽障、視障、智障等各類特殊學生中吸收有戲劇學習興趣和愛好的學生集中在一起,分類組建教育戲劇社團或融合社團,每周利用活動課或課余時間組織開展教育戲劇實踐探索。

1.增強教育戲劇體驗。讓學生通過教育戲劇工作坊,欣賞電影,學習教育戲劇習式、表演技巧,創編戲劇等體驗。如為劇社視障學員建設盲人電影院,定期組織學員聽(看)電影,語文教師“口述電影”,豐富學員觀劇體驗,培養他們戲劇興趣;聘請愛心教師定期指導視障學員排練“聲音戲劇”,讓視障學生學用聲音替代看見,用耳朵感受教育戲劇的魅力。

2.開展“戲劇社團+”活動。如聾人語文教育戲劇社團與盲人朗誦社團合作,聾人通過手語、身體展現人物形象、表達情感,盲人運用聲音色彩提高語言的藝術表現力、想象力、創造力,通過兩類學生發揮自身優勢合作演繹,給觀眾(聽眾)營造一種集合聲音、手語與戲劇為一體的特殊藝術感受,使語言文字成為立體可觀的、鮮活的、生動的形象。

3.參加特殊藝術展示。每年積極組織各類特殊學生創編教育戲劇劇本、排練教育戲劇節目,參加學校、省市藝術文化展示活動,激勵學生充分展示語言康復成果、語言表演才能。近年,本課題組教育戲劇作品有20多個參加學校、省市級展示獲好評。

(三)開展教育戲劇活動,增強特殊學生特校文化自覺

每學期,本課題組總是想方設法將語文學科實踐活動或學校文化活動與教育戲劇活動直接、間接地結合起來。一是直接結合。如語文學科教研組開展聽障學生“手語課本劇”、視障學生“聲音戲劇”、智障學生“生活戲劇”、特殊幼兒園“繪本劇”等教育戲劇主題展示活動,提高語文學科教學效果,增強特殊學生教育戲劇體驗,“以戲育人”。二是間接結合。如“助殘日”文化展示活動、“六一”節文藝聯合會、特校融合藝術團文藝匯演、健康教育活動、感恩自強教育活動等等,課題組教師聯合全校語文、藝術、美術、德育等課程教師創編教育戲劇作品參加展演。

(四)加強教育戲劇培訓,培養一批特校教育戲劇師資

特殊教育教師積極推行教育戲劇教學法、參與教育戲劇課程教學對特殊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經過努力,本校涌現了一批熱愛教育戲劇的特殊教育教師。2019年至今,洪婷、陳歡、曹陽等教師指導聽障學生教育戲劇《找耳朵》參加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主辦的特殊教育學校藝術匯演獲一等獎、湛江市第二屆中學生校園心理劇大賽獲一等獎,指導視障和智障學生表演的音樂劇《我們都一樣》獲優秀獎,聽障、視障、智障和普通學生融合表演的教育戲劇《桂香囊》參加廣東省暇之美協會主辦的藝術匯演獲優秀展演獎。

【本文系2019年湛江市中小學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特殊學校語文‘教育戲劇’課程開發與研究”(2019ZJZD016)的教學成果】

責任編輯    徐國堅

特殊學校音樂論文題目范文第5篇

2、農村特崗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分析

3、同工同酬,維護幼兒教師生存尊嚴

4、鄉村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5、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殘障兒童成長與教育 的現狀與建議

6、選才用人出巧招擘畫教育新圖景

7、鄉村教師職業壓力的歸因與緩解

8、“十四五”時期我國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主要形勢與重點任務

9、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析

10、重慶鄉村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現狀與提升策略

11、“好校長”成長記:行走戈壁荒原

12、以奮斗者的姿態書寫新時代美好教育

13、縣級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困惑及對策

14、全面推動全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15、中小學教師工作家庭促進對工作投入的影響: 社會支持的調節作用

16、心理學視角下提升師范生主觀幸福感綜述

17、以精神論輸贏 以道德比高下

18、多元智能理論視域下的特殊需要兒童積極教育探索

19、聾校骨干教師與普通教師教研現狀的比較

20、把優質教育搬到老百姓家門口

21、寫穩“奮進筆” 當好“答卷入” 奮力譜寫玉溪教育現代化新篇章

22、芬蘭中小學校的組織管理(二)

23、淺析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提升路徑

24、淺談提升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有效策略

25、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綜述

26、ERG理論視角下新生代鄉村教師職業幸福感提升路徑

27、“框架”理論視域下教師自我心像的形成過程與優化策略

28、教師必須不斷加強師德教育和師德修養

29、高師師范新生教師職業認同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30、幼兒園教師職業價值觀與幸福感現狀及其關系研究

31、政協委員:城鄉教師均衡發展中國教育才有希望

32、特教改革背景下教師能力發展新思路

33、論中職教師的積極期待

34、中國版本圖書館月度CIP數據精選

35、淺談中小學特殊教育教師的心理素質與提高

36、隨班就讀教師職業幸福感初探

37、高職教師主觀幸福感增進策略的研究①

38、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創教育發展新局面

39、河西教育:探求發展真義

40、“疫情”中如何提升心理幸福感

41、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42、“全國教書育人楷?!眴⑹句?/p>

43、開放大學師資隊伍狀態與教師成長實現路徑

44、“一票否決”能否遏止師德滑坡?

45、研究生學歷幼兒園教師職業認同狀況探析

46、2017,教師隊伍建設將實現新突破

47、普惠、編制、立法,為了孩子們幸福的童年

48、國內教師心理資本研究進展與趨勢

49、積極心理學在區域中小學、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應用

特殊學校音樂論文題目范文第6篇

摘要:筆者運用文獻資料法和數理統計法,通過對我國近30年來公開發表的特教學校體育文獻進行梳理、概括和總結,認為當前學者在特教學校體育現狀調查、教學設施調查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特教學校學生課外體育、康復體育等方面仍存在較大的研究空間。

關鍵詞:特教學校體育 研究 綜述

自有人類以來,就有殘疾人。殘疾,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種社會代價。特殊體育教育是國民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體育事業和全民健身事業的一部分。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對特殊教育事業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特殊體育教育的研究。

本文研究對象包括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數據庫中有關“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學術期刊論文和研究生學位論文以及有關學術專著、教材,時間區間為1984至2013年,以“殘疾人學校體育”和“特殊學校體育”兩個關鍵詞搜索,并除去新聞、通訊報道,最后得到154篇學術型文獻。文獻數量按發表年份分布如下(見附表)。

一、研究的內容

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關于現狀與對策的研究

這部分的文獻數量最多,尤其以分省市的現狀調查最為常見。例如,艾萍(2001)抽樣調查了八所學校體育教師的學歷、職稱、教研現狀、運動競賽開展現狀、硬件設施等,并給出鼓勵組織教師進修、多投入經費等建議。周坤(2005)碩士畢業論文對安徽省特殊學校體育教學、課外體育、體育師資及聾生體育參與開展了現狀調查,發現安徽省特教學校存在教師數量嚴重短缺、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組織形式單一等問題,并提出了相應解決方案。劉美奮(2006)對我國特教學校體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認為采取以下措施是十分必要的:(1)建立特殊體育教育課程新體系;(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3)加大經費投入力度;(4)深入開展科學研究。朱衛東(2005)對江蘇省殘疾人體育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得出教材不適應、學生喜歡體育課、教師敬業、設施陳舊等結論。張夢娣(2007)碩士畢業論文對河北省特教學校體育現狀與對策開展了研究。張志剛(2008)對長春市特教學校體育教學進行了現狀及對策研究。王亮(2012)對魯西南地區特教學校體育教學環境進行了現狀與對策研究。王世芳(2013)對云南省特教學校體育教育現狀與對策進行了研究。歐佩(2013)對湖南省特教學校學生體育行為進行了研究。這期間分省市的調查研究較多,基本全部以問卷的方式開展調查,包括劉美奮(2005)《山東省特教學校體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何敏學(2008)《特殊教育的學校體育現狀與對策》、王洲(2007)碩士畢業論文《陜西省特教學校體育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等等。以區域性為調查范圍的包括周艷茹(2005)《京、津、滬地區盲校體育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丁劍翹(2005)《晉北地區特教學校聾啞學生體育活動現狀調查》、張秀玲(2008)《中原城市群特教學校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現狀調查與分析》等。調查顯示,全國大部分縣市以上基本都建立了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也基本都得以開展,但其中也同時存在頗多值得研究的問題。

(二)關于特殊學校體育的教學研究,包括師資隊伍、課程、教學現狀的研究

趙志榮(2005)以問卷形式調查了河南省53所特教學校,得出了教師隊伍呈現年輕化、中級職稱是主導力量的結論。陳丹(2007)通過對中美特殊教育體育師資人才培養模式的對比,認為我國應當加強融合教育,增添實踐課程。王保軍(2008)分析了我國特教學校體育教師師資隊伍,提出了特教學校體育教師師資隊伍應當走專業化策略,即政府重視、崗前培訓、拓寬渠道、雙證書制等策略。吳艷丹(2013)以福建省為例對我國特教學校體育師資現狀與人才培養路徑進行了探析。在課程研究方面,羅巧娣(2007)以慈溪市的實踐為例認為在新課程標準下聾啞學生的體育教育模式及方法可進行雙重選擇。蘭繼軍(2008)對在特教學校體育課程中增加奧林匹克內容開展了討論。趙國武(2013)認為在體育教育本科專業中開設殘疾人體育課程是有必要性的,并且對設置方式進行了研究。在教學現狀方面,譚麗清(2005)通過對湖南省學校體育的現狀進行調查,得出師資人數少、科研水平低、場地簡陋、器材匱乏等結論。何敏學(2007)對特教學校體育的特點進行了探討,認為身心缺陷的補償是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個別指導是教學組織的重要原則。

(三)關于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改革以及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所涉及的其他方面內容

何敏學(2005)圍繞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發展,就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研究、體育課程、體育師資培養、物資條件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議。洪邦輝(2010)以“陽光體育”為背景,以貴州民族地區特教學校體育為研究對象,從觀念、融資、綱要、法律等方面剖析了改革路向。其他主題的研究涉及特教學校學生通過體育進行運動康復,如張京華(2000)分析了幾種運動康復方法對不同殘疾類型學生的積極作用;賽事效應的研究,如楊軍(2008)探討了北京殘奧會“超越、融合、共享”對中國特教學校體育發展的啟迪;支持系統的研究,如吳燕丹(2008)討論了在和諧視野下進行學校特殊體育教育支持系統的設計和開發;社會適應的研究,如孫濤(2012)以魯西南地區聾啞學生為例,研究了體育鍛煉與聾啞學生社會適應能力間的關系。

總體而言,我國特殊教育學校體育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研究成果偏向于理論研究和現狀調查,尤以分省市的問卷調查居多,實驗性研究匱乏,不能為不同殘疾人學生制定適合他們的鍛煉方式,無法提供有操作價值的實際經驗。因此,研究的空間還很大。

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在研究方法上,近30年的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的居多,數據分析中,多數采用頻數與百分比等簡單統計工具,而在其他社會科學領域中廣泛得以應用的深度測量和構建模型等工具在特教學校體育文獻中很少,由于對調查數據的挖掘深度不足,大大制約了研究的深入。

殘疾人在生活中存在身體康復的需要以及易于產生心理問題,因此,在特教學校體育研究中開展與醫學界、心理學界的橫向研究是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中國殘疾人體育協會.殘疾人體育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殘疾人體育行為特征與干預研究”(項目編號:12CTY015)。

作者簡介:

姚道迪(1989- ),男,安徽六安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殘疾人體育。

(責編 張敬亞)

上一篇:碳金融方面的論文題目范文下一篇:艾米麗的玫瑰論文題目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