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范文

2024-04-07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范文第1篇

1) 篇名 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篇名),不應含有非公知公認的字符。——2號黑體

2) 署名 應真實可信,并提供每位作者的工作單位、所在省市名、郵編。具體格式為:

作者1(官方單位名稱1, 省1 市1 郵編1) 作者2(官方單位名稱2, 省2 市2 郵編2)

在作者隸屬多個機構的情況下,可按順序依次寫出,機構之間以“;”分隔。——5號黑體

12,3請勿采用這種格式:作者1,作者2 (1單位名稱等等;2單位名稱等等)

3) 摘要 應能客觀地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信息,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應寫成盡可能多地提供定量和定性信息的報道性文摘(300字左右),也可寫成指示性文摘(100字左右)或報道-批示性文摘(200字左右),其中不應含有參考文獻和非公知公認的字符。英文摘要一般與中文摘要內容相對應。

摘要應包括4個層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研究結論。

摘要不分段,獨立成篇,意義完整;信息具體:使用科學性文字和具體數據,不使用文學性修飾詞;不使用圖、表、參考文獻、復雜的公式和復雜的化學式。——小5號宋 4) 關鍵詞 應反映文章主題概念,一般可選取3~8個。關鍵詞之間用“;”分隔。其中的符號和縮略語應先加以說明。——小5號宋

5)第一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何年大學本科畢業,學位(如果是在讀,請注明),職稱,現主要從事何工作。同時再附上電子郵箱,作者手機號,座機號(如果有的話,以便聯系)。——小5號宋

2文章的標題層次

2.1層次標題序號

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碼。例如,

一級標題使用1, 2, 3 „;——4號黑體字

二級標題使用1.1, 1.2, 1.3, „;——5號黑體字

三級標題使用:1.1.1,1.1.2,2.1.1,2.1.2————5號黑體字 層次標題以下,還可使用1), 2), 3), „。這時,退2字起排。

再以下,使用a), b), c), „。這時,退2字起排。

引言部分不寫編號和標題。該段為引言,主要討論研究背景,說明為什么進行此項研究(說明目前的有關方面的研究現狀及作者要作的工作).不計入章節編號。其后為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即作者所作的工作,要突出作者的觀點或者創新點。論文篇幅一般不超過4頁。

3 圖的編排

由于版心的限制,圖的寬度不能超過16cm。圖的高度可以是5~21cm。

圖(圖版)要精選,切忌與行文互相重復。在確定圖幅大小后(既不能太大,否則所占版面太多是收費更高;也不能也小,否則圖中的線條、數字等看不清),縱坐標與橫坐標的格式采用坐標名稱加所用的物理單位組成,例如:長度/m; 時間/s。所用字體及字號為8磅方正書宋:坐標上的刻度數字也是8磅方正書宋。數字采用與刻度線對齊,對縱坐標來說各個數字的個位對齊。如果有圖例,所用字號字體同樣為8磅方正書宋。

不要用彩圖,不要有背景色。

作為圖版的照片應圖像清晰、層次分明,并附有圖版說明;一般只收黑白照片或素描稿。

線條粗細:輪廓線、曲線等圖中的主要部分用0.75磅,尺寸線、指引線等輔助部分用0.5磅。

1 4 表的編排

表格一律采用三線表,表項應具全(包括表序、表題、欄頭、欄目和表注)。第一行為欄頭,包括物理量的名稱及所用單位,格式為:名稱/單位。

5 文中公式

文中涉及到公式時,公式編號采用(1),(2)„„連續編號。對文中所有公式中的符號均要給出中文含義及所用單位。同一個符號在全文中只能代表一個含義,上文解釋之后,下文再出現時就不必解釋了。注意字母大小寫所代表的不同含義!字母大小寫要區分清楚!請根據公式從左到右符號出現的順序逐一給出每個符號的含義及所用單位。公式符號的解釋在每個公式下面給出,不要把所有符號放在文后再解釋。也就是說公式符號的解釋要隨公式走。即公式(1)中出現的符號請從左至右逐個在公式(1)下面給出解釋。

6參考文獻

作者直接參閱過的公開發表在報刊上的文章、公開出版的圖書和在其他媒體上公開的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予以標注。在正文中標參考文獻序號時,請用不同顏色標出(例如正文用黑色文字,參考文獻序號就以黃色標出),以方便檢查參考文獻是否標注齊全。文獻的責任者一律采用姓前名后書寫(外國人名應縮寫);責任者超過3人的只寫前3位,后加“等”。著錄格式如下:

文獻類別 連續出版物 專著(或譯著) 論文集 學位論文 專利文獻 技術標準 報紙文章 在線文獻(電子公告) 著 錄 格 式

[序號]作者. 文題 [J]. 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頁碼~終止頁碼.[序號]作者. 書名 [M]. 譯者.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序號]作者. 文題 [A]. 編者. 文集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序號]作者. 文題 [D]. 所在城市:保存單位, 年. 申請者. 專利名 [P]. 國名及專利號, 發布日期. 技術標準代號,技術標準名稱 [S]. [序號]作者. 文題 [N]. 報紙名, 出版日期 (版次). [序號]作者. 文題 [EB/OL].http://„, 日期. 7 英文摘要

1)文題——內容與中文標題相應。長度一般不超過100個字母。詞首字母大寫,虛詞都用小寫。第一個詞不用冠詞。

2)拉丁字母拼寫的作者姓名——拉丁字母拼寫的作者姓名內容和順序均與中文相同。中國作者姓名應按漢語拼音寫法,將所有作者的拼音都要給出。

3)第一作者單位的英文——應寫正式全稱,不用縮寫。城市名和郵政編碼后,要加國名。只給第一作者單位的英文,第二作者以后的單位都不需要。4)摘要——字數為100~150單詞。其內容應與中文摘要的內容相應。其中縮略語應加以說明。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①第一句話不應與文題重復;②盡量使用簡單句;③盡量使動詞靠近主語;④不用第一人稱作主語;⑤以重要的事實開頭,而不以輔助從句開頭;⑥在有動作主體的情況下,使用主動語態,不使用被動語態。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范文第2篇

曾用刊名: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主辦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 ISSN:1002-0209 CN:11-1514/C 出版地:北京市 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郵發代號:2-98 創刊時間:1956

論文發表和投稿請聯系:

論文輔助老師 1550116010 (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有真實合作關系) 論文發表出書、專利、圖書掛名、項目立項請聯系我! 出版信息

專輯名稱:社會科學II 專題名稱:教育綜合 出版文獻量:5082 篇 總下載次數:2329705 次 總被引次數:67565 次 評價信息

(2016版)復合影響因子:1.657 (2016版)綜合影響因子:0.897 該刊被以下數據庫收錄:

CSSCI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4—2015)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北論文編輯老師 766085044 (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有真實合作關系) 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期刊榮譽: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范文第3篇

為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教研〔2018〕1號)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實施細則。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

第一條 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研究生導師的首要職責,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第二條 總體要求。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負有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前沿引導、科研方法指導和學術規范教導等責任。導師應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遵循研究生

— 1 —

教育規律,創新研究生指導方式,潛心研究生培養,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研究生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強化研究生導師基本素質要求

第三條 政治素質過硬。導師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嚴格執行國家教育政策,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自覺維護祖國統

一、民族團結,具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將思想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統一,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實踐者;認真學習并執行學校有關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規與規定,履行《北京交通大學章程》中的基本義務。

第四條 師德師風高尚。導師應模范遵守《北京交通大學教師行為規范》,為人師表,愛崗敬業,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引導學生,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承者和社會進步的積極推動者;謹遵學術規范,恪守學術道德,自覺維護公平正義和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科學選才,規范招生,正確行使導師權力,確保招生錄取公平公正;有責任心和使命感,盡職盡責,確保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及時給予研究生啟發和指導;有仁愛之心,以德育人,以文化人。

第五條 業務素質精湛。導師應具有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執著的學術追求,關注社會需求,推動知識文化傳承發展;熟悉國家招生政策,勝任考試招生工作。秉承先進教育理念,重視課程前沿引領,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按時參加校、院組織的— 2 —

研究生導師交流、研討、培訓;親自審核、修改研究生發表的科研成果和學位論文,杜絕抄襲剽竊、實驗作假、數據作假等學術不端行為;不斷提升指導能力,著力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之間的平衡,助力研究生成長成才。

三、明確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

第六條 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導師應引導研究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第七條 培養研究生學術創新能力。導師應在研究生入學后,按照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培養的理念,依據學科培養方案,與研究生一起制訂培養計劃,統籌安排實踐與科研活動,強化學術指導,及時研究和解決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導師應定期與研究生溝通交流,實行學術例會制度,至少每兩周1次;根據本學科的發展動態和科研工作需要,指導研究生選擇研究方向和確定研究課題,制訂相關的論文工作計劃;結合研究生的實習情況或實習單位的需求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選擇研究方向;指導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研究和寫作,定期檢查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進展情況,指導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開題、中期檢查、預答辯等工作;協調好課題任務與研究生培養之間的關系,營造和諧的學術環境,注重對研究生獨立從事科研工作和創新意識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引導研究生跟蹤學科前沿,直面學術問題,開拓學術視野,在學術

— 3 —

研究上開展創新性工作。

第八條 培養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導師應鼓勵和支持研究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短期訪學等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和專業實踐活動,促進研究生與國內外同行、專家的交流與溝通;指導研究生發表各類研究成果,培養研究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支持和指導研究生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第九條 增強研究生社會責任感。導師應鼓勵研究生將個人的發展進步與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需要相結合,為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支持和鼓勵研究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在服務人民與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培養研究生的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積極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成為世界文明進步的積極推動者。

第十條 指導研究生恪守學術道德規范。導師在為人、作風、學術道德等方面應以身作則,在科研、教學及日?;顒又卸沤^學術不端行為,培養研究生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自覺遵守科研誠信與學術道德,自覺維護學術事業的神圣性、純潔性與嚴肅性,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學術道德規范;在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強化學術規范訓練,加強職業倫理教育,提升學術道德涵養;培養研究生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導師應認真審閱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擬發表的學術論文和其它研究成果,注重研究成果的學術水平和創新性,杜絕研究生抄襲、剽竊、編造數據、謊報成果等學術不端行為,履行必要的簽字手續,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對研究生的各種考核工作。

— 4 —

第十一條 優化研究生培養條件。導師應根據不同學科、類別的研究生培養要求,積極為研究生的學習和成長創造條件,為研究生開展科學研究提供有利條件。積極創設良好的學術交流平臺,增加研究生參與社會實踐和學術交流的機會,鼓勵研究生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根據實際情況,為研究生提供相應的經費支持。在保證學業和科研的前提下,鼓勵并指導研究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學術交流,如助管、助教、助研等研究生“三助”工作以及社會調查、掛職鍛煉和志愿服務等。做好研究生校外實踐的安全教育,杜絕實踐過程中的安全事故。加強研究生日常管理,嚴格考勤考核,獎勤罰懶,不安排研究生從事與學業和研究無關的任務。根據研究生從事科研工作的實際情況及學校相關規定,按時支付研究生的助研津貼。規范實驗室管理工作,保障研究生實驗安全。培育團隊文化,打造品牌指導團隊。

第十二條 注重對研究生人文關懷。導師應全面關心研究生生活和身心健康,加強與研究生的交流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機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學業、心理、情感和就業想法等狀況,保護研究生合法權益。定期與研究生交流思想,不斷提升研究生敢于面對困難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加強對研究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了解研究生成長環境和過程,在關心幫助研究生的過程中做好教育和引導工作,加強校規校紀教育。積極配合做好研究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指導研究生處理好理想、事業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引導研究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結合,服從和服務于國家需求。

— 5 —

四、健全研究生導師評價考核與激勵機制

第十三條 完善評價考核機制。堅持立德樹人,把教書育人作為研究生導師評價的核心內容,突出教育教學業績評價,將人才培養中心任務落到實處。把立德樹人納入教學評估和學科評估指標體系,加強對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落實情況的評價;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科特色,加強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考核。

第十四條 建立表彰獎勵機制。學校將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評價考核結果,作為人才引進、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績效分配、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鑒定、引導、激勵和教育功能。強化示范引領,對立德樹人成績突出的導師進行表彰,宣傳推廣優秀導師、優秀團隊的成功經驗。

第十五條 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制定和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安排專項經費用于導師隊伍建設,加強導師培訓,定期組織交流、研討,提升導師學術研究水平和研究生指導能力;尊重和保障導師自主性,維護和規范導師在招生、培養、資助、學術評價等環節中的權利,導師對研究生各類榮譽稱號和獎學金評選、學生提前攻讀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以及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候選人申報等,具有建議及推薦權;積極聽取導師意見,營造良好校園文化環境,提升導師工作滿意度。

五、強化研究生導師監督與問責機制

第十六條 學校將加強督導檢查,把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落實情況納入教學督導范疇。對于未能履行導師立德樹人職責、難以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違反學術道德、因有悖師德或責任心— 6 —

缺失等導致重大問題或事故的研究生導師,學校視情節輕重給予通報、暫停招生、取消導師資格等處理措施。

第十七條 學校定期對研究生導師進行招生資格審核,并將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作為遴選、考核研究生導師的必要條件與重要指標。

第十八條

對有違反師德行為的研究生導師,實行一票否決,并按照《北京交通大學師德“一票否決”實施細則》對研究生導師進行處理。

第十九條 對博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抽檢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的,由學校和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對該論文的專家評議結果復核后,確實屬于存在質量問題的,按照《北京交通大學學位論文質量后評估實施辦法》對研究生導師進行處理。

第二十條

對被認定為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研究生導師,根據學校學術道德委員會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性質、情節及產生后果的嚴重性等認定結論,在人事處理的基礎上,按照《北京交通大學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和《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指導教師學術不端行為處理細則》對研究生導師進行處理。

第二十一條 如指導的研究生被認定為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按照《北京交通大學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和《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指導教師學術不端行為處理細則》對研究生導師進行處理。

六、其他

第二十二條 研究生導師調離我校的,應從其辦理調離手續后停止其招生。若調離者擬繼續擔任我校研究生導師的,須經學

— 7 —

校人事處聘為兼職教授。調離工作后不再聘任的導師,所指導的尚未畢業的研究生需更換導師,更換的導師應為人事部門認定的本學科在崗教師。

第二十三條 研究生導師在招生資格審核時,年齡原則上應至少滿足按基礎學制培養一屆研究生的要求。

第二十四條 研究生導師的退休年齡與國家和學校規定的相應職稱的退休年齡相同。對于已達到退休年齡的導師,確屬學科建設需要的,應由學校人事處辦理延聘手續。已辦理退休手續不再延聘的導師,所指導的尚未畢業的研究生需更換導師,更換的導師應為人事部門認定的本學科在崗教師,原導師可作為兼職導師繼續完成研究生指導工作。對于院士退休后的研究生培養工作,學校另行規定。

第二十五條 本意見由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原《北京交通大學關于研究生指導教師崗位職責與工作規范的指導意見(試行)(?!钒l〔2016〕 6號)廢止。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范文第4篇

1 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提升大學學報質量方面的運用

1.1 利用網絡進行選題策劃

一個好的學術性刊物首先要有一個好的選題策劃。常規的選題策劃方法一般都是借重圖書館, 通過紙質數據來篩選有關的資料。這種方式既耗時間, 有沒有效率, 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 而且就算找到資料了也沒有比對的數據, 往往會造成選題空洞或者策劃困難。但是, 通過網絡信息來進行選題策劃卻完全沒有上述的問題。首先, 網絡數據量很大, 只要運用得當, 基本上可以找到任何自己想要的數據和資料。其次, 網絡具有即時性, 一般而言, 搜尋任何資料的速度都遠遠快于通過紙質資料查找的速度。最后, 選題策劃完成之后, 還可以通過網絡數據查看其他相關的策劃資料, 能夠通過對比發現策劃方案的不足, 從而能夠及時的進行修改和完善, 提高選題策劃的質量。

1.2 利用網絡擴大稿件來源

有了網絡以后, 不必拘泥于以往的傳統投稿、收稿途徑和方式。大學學報的編輯難免要在編輯和校對上花費大量的工作時間, 這樣就沒有什么時間去與這個專業的專家進行深入的接觸, 因而刊物的文章質量也就難以得到保障。但是, 通過網絡卻可以使刊物的編輯能夠大量的接觸各個學科的專家和學者, 通過網絡來投稿和收稿, 也能擴大稿件的來源, 編輯的選擇面更大, 刊物的質量也較容易得到保障。此外, 由于各個行業的專家信息基本上都可以從網上獲取, 大學學報的編輯也可以通過網絡與之取得聯系, 不定期的向其約稿, 以提升刊物的水準。

1.3 利用網絡進行審稿

目前, 由于高校研究生畢業以及教師評職稱等都需要大量的學術論文發表, 大學學報編輯的審稿任務相當繁重。僅僅依靠編輯平時的知識積累, 不可能在各個專業都達到審稿的程度。如果只是簡單的校對文章的語法、標點和錯別字, 達不到審稿的目的, 刊物的質量也很難保證。此外, 學術造假等問題僅僅依靠編輯的審閱是很難發現的。因此, 可以利用網絡, 與相關的數據庫進行文字比對, 通過專業軟件的評估可以再很大程度上杜絕學術造假的現象。同時, 大學學報的編輯也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邀請一些相關的專家參與審稿, 從專業性上保證稿件的質量。

1.4 利用計算機進行校對

大學學報的編輯數量往往是有限的, 平時的工作壓力就比較重, 而校對的工作如果也完全交給編輯來做, 編輯難免會因為精力的局限性在校對時出現遺漏或者其他差錯, 校對的質量很難讓人滿意。但是, 目前已經有了計算機輔助校對軟件, 雖然這種軟件還不能完全代替人工校對, 但對于減輕編輯的校對壓力, 縮短校對時間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尤其是對于一些專業期刊和英文期刊, 利用計算機進行校對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加強大學學報管理中的運用

2.1 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管理作者數據

一般的大學學報都有一個自己的作者數據庫,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能夠更好的了解作者的相關情況, 為具體的刊物物色相關作者提供數據支持。但是, 數據庫的管理是很繁瑣的, 如果建立的是紙質檔案, 查找和更新都很費力, 管理起來也很麻煩。但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就會使這種管理工作變得輕松而且高效, 補充或者變更作者數據也會比較簡單。

2.2 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管理稿件數據庫

稿件一般都是要建立相關檔案進行保存的, 以防需要查詢和核查時找不到原稿。利用網絡技術可以便利而且安全的記錄相關數據。一般而言, 稿件數據庫需要記錄來稿的作者信息 (包括作者的姓名、聯系地址和郵編) 、日期字數、主要記錄來稿情況。在將這些數據建立成數據庫之后, 就可以通過相關的查詢軟件對其進行管理, 這樣的數據庫資料查詢起來非常便捷, 而且數據不易丟失, 安全性更高。

2.3 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管理審稿人數據庫

基于管理便利的考慮, 可以建立審稿人數據庫。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立一個包括審稿人相關信息的數據庫, 具體應該包括審稿人姓名、聯系方式、研究領域、代表成果、工作單位、審稿費用等內容。審稿人數據庫建立之后, 通過相關的查詢軟件就可以很簡單的對相關數據進行查詢, 在有稿件需要審稿的時候, 很簡單就可以找到相關的審稿人, 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保證稿件質量。

2.4 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財務數據管理

財務管理也是大學學報一個頗耗時間, 而且難見效率的工作。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可以對各項經費的收支情況進行綜合的系統管理, 通過聯網之后, 能夠避免許多財務管理的差錯, 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

3 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 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逐步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大學學報的編輯和管理工作相當繁重, 而且比較容易出現差錯。在網絡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 我們有必要也有能力運用好這些技術來提高大學學報的質量, 簡化大學學報的管理, 提升工作效率。

摘要:網絡技術已經成為許多行業辦公的基礎。對于大學學報來說, 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也是現代無紙化辦公和網絡化辦公的需要。就目前而言, 大學學報普遍都已經配備了計算機和網絡設施等硬件設備, 并且一般都有中國教育科研網接入了互聯網絡。但是傳統的編輯模式在大學學報的應用還是占了很大的比重,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優勢沒有完全體現出來。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大學學報的運用能夠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刊物的整體檔次與品味。因此, 研究大學學報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運用有很強大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學學報,計算機網絡技術,運用

參考文獻

[1] 吳志猛.網絡技術對高校學報編輯工作的影響及要求[J].學報編輯論叢, 2008.

[2] 吳志猛.高校學報離網絡出版還有多遠[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1 (1) .

[3] 邱云華.網絡時代對科技期刊編輯素質的新要求[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 2004 (3) .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范文第5篇

摘要 高校社科學報“特色論”是高校社科學報的“特色本質論”“特色結構論”“特色方法論”和“特色意義論”的總和。從本質內涵看,“特色”是一個比較性概念,內含著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統一,核心是凸顯“差異性優勢”;從構成要素看,學報“特色”的形成是主體要素、內容要素和形式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從方法手段看,主要有“特色欄目”“特約主持人制”和“名家對話”等“特色化”實踐形式;從意義價值看,特色辦刊對高校社科學報發展本身和整個人文社會科學都有積極作用。要深入理解高校社科學報特色問題,須從本質內涵、構成要素、方法手段及意義價值等層面進行多維度反思。

關鍵詞 高校社科學報 特色 特色論 特色化

趙強,蘇州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主要從事編輯學、城市哲學研究。

當前,高校社科學報的特色問題已成為學界和業界探討的熱點。針對高校社科學報的特色問題,雖然學界和業界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但總的看來并沒有形成一致看法。究其原因在于對特色本身缺乏反思,從而導致特色問題在本體論和方法論、理念和實踐層面的混亂。筆者認為,高校社科學報“特色論”是針對高校社科學報特色的本質內涵、構成要素、方法手段及價值意義的論述,“特色本質論”“特色結構論”“特色方法論”“特色意義論”是高校社科學報特色論的多重維度,要深入理解高校社科學報特色問題,須進行多維度反思。

一、作為本質內涵的“特色論”

由于對“特色”的泛化使用,學界和業界在談到高校社科學報特色的時候,多數將其作為一種常識來理解,并沒有對特色的本質作進一步的全面的思考。雖然有些學者用“獨特”“風采”“個性”等與“特色”相關的語詞來對“特色”加以解釋,但這種解釋只能給“特色”一個側面說明,形成的是一種模糊的印象,并不能從根本上揭示高校社科學報特色的本質問題?!笆熘⒎钦嬷?,只有揭示特色的本質內涵,才能給高校社科學報特色以全面而深刻的認識。特色應具有以下內涵:(1)特色首先是比較性概念,通過比較,一方面,呈現出該學報和其他學報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有層次上和程度上的表現,或是顯著的和整體性的,因而是根本性的差異;或是不顯著、局部的,因而是基本性的差別(如談的問題雖然相同,但是角度、視域或方法不同,同樣能夠凸顯特色)。另一方面在比較中凸顯優勢。特色不僅是一種事實性差異,更內含一種價值性追求,即通過“特色”,辦刊人力圖最大限度地呈現本學報優于其他學報的一面。特色往往和優勢密切相關。不同的主編和編輯,獨特的視野和能力,學報所依托的該校獨特的專業設置和科研機構及學校所屬區域的特殊文化,這些都是別的學報無法具有的優勢,將這種比較性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就體現了本刊的特色。(2)特色是創新的一種形式,內含學報的不斷發展,深層目的是使學報能夠實現其學術交流和引領學術的功能。當前高校社科學報的現狀是種類多,但是千刊一面,不能有效實現引領學術的目的,而特色就是擺脫這一困境,從而使學報獲得合法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選擇。特色是在不能完全實現專業化條件下展示其生命力的一種努力,是突破重圍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有效選擇,因此說,特色內含著突破重圍、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含義。(3)特色內含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統一。這主要是就特色的形成而言。所謂特色的偶然性,是指形成特色的諸多因素具有偶然性:如形成特色的主觀因素即主編和編輯的知識構成、學術興趣及愛好,以及學校的專業設置和科研機構的組成,甚至學報主辦單位所依托的地區、區域的歷史文化等,相對于高校學報而言都是偶然的。特色的必然性是指特色的形成又受社會科學發展規律和科研管理體制的制約。雖然社會科學研究從綜合不斷走向專業化、分支越來越細化,但現實是當前的學術管理體制決定了專業化不能根本實現,因此轉而走向特色化。從這一點看,特色的產生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二、作為構成要素的“特色論”

特色不僅有豐富的本質內涵,而且有大量展示本質特征的顯性和隱性的內容和資料。高校社科學報的特色不能憑空產生,必須依據一定的特色構成要素。特色的構成要素是特色展示自身的條件和依據,深刻分析特色的構成要素,是深入全面理解學報特色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特色的構成要素不能一概而論,當做進一步具體的分析。(1)構成要素的類型劃分??傮w來看,構成要素可以分為兩類:一個是主體要素,即具有能動性以及和創新思維有關的要素,也即人的要素,主要是編輯,尤其是主編的能力、人格、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另一個是客體要素,即能動性作用的對象,也即是主編、編輯加工作用的對象。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客觀要素可以進一步劃分為隱性的內容要素和顯性的形式要素。顯性形式構成要素包括欄目設置特色、行文風格、版式特色、裝幀設計特色等;隱性內容構成要素包括選題策劃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學科專業特色、地域特色及時代特色。這些顯性形式要素、隱性內容構成要素和人的要素是社科學報特色的主要內容。高校社科學報特色的要素既有主體的作用,又有客體的作用,是主客觀作用的統一。(2)構成要素的系統性。構成要素的系統性是對構成要素之間關系的把握。不同類型的構成要素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關聯的。高校社科學報特色的形成并不是某一個方面要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在多種要素的綜合作用下而凸顯出來的結果。這些要素綜合起來形成了社科學報的差異性優勢。形式要素、內容要素和人的要素之間是密切相關的。欄目設置、行文風格、版式特色、裝幀設計等形成學報形式特色的形式要素無疑受辦刊宗旨、探討的問題、選題策劃、與之密切相關的學科專業特色、地域特色及時代特色等這些內容要素的決定和影響,而這些內容和形式的構成要素又都要經過主編、編輯的加工才能完整呈現出來,從而烙上主體要素能動作用的印跡?!啊x題策劃、欄目設計、學科優勢、編輯意識及其道德追求、價值標準及期刊所推崇的研究方法、行文風格等均是足以體現色彩和風格的要素。而在這諸多要素中,唯有編輯意識是能動的,要使其余的要素都能展現出一種獨特的色彩和風格,都要依靠編輯特別是主編的作為才能成為現實”。[1]可見,學報特色是內容要素、形式要素和人的要素共同綜合作用的結果。

三、作為方法手段的“特色論”

特色化是為了形成特色而采取的手段、方法和途徑。學科拼盤、普遍趨同、低水平重復是當前高校綜合性社科學報存在的突出問題?!暗聦嵣?,真正有價值的跨學科研究的成果根本填不滿眾多的綜合性期刊的版面,絕大多數的綜合性期刊都呈現出學科拼盤的特點”。[2]為扭轉這一現狀,學界和業界都將特色化作為方法和手段。特色化過程也是編輯尤其是主編在差異性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通過一定模式和途徑使綜合性學報的特色性在現實中呈現的過程?!八^‘化’,就是要把對某種問題的解決方法作為一種基本固定的模式來操作,特色化也就是高校社科期刊要在與特色相關的所有要素或部分要素方面盡可能地體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風格,以加深讀者對學報的印象??梢?,特色化是一種辦刊方法”。在特色化的過程中應該貫徹一種“生態過程觀”。高校社科學報的宗旨和定位、編輯主體、編輯客體及針對問題進行原創[3]等特色化鏈條中的環節雖然在形成社科學報特色過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每個環節都不足以孤立形成學報特色,學報特色的形成過程應該是這些環節的聯動,是過程的綜合。

當前,特色化實踐的形式主要有“特色欄目”“特約主持人制”和“名家對話”等類型?!疤厣珯谀俊笔歉咝I缈茖W報以問題意識為導向,以本校學科與科研優勢或地域特點與歷史傳統為基礎,開設的具有時代特色和學術針對性的穩定而持久的欄目。特色欄目將差異性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而使問題意識和創新理念得以凸顯?!疤丶s主持人制”是高校學報特色化的又一創新形式。特約欄目主持人是某一學科或某一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和學者,作為優勢欄目的組織者、策劃者和實施者,特約主持人能夠充分發揮其分管學科的專業性與前沿性的巨大優勢?!疤丶s主持人制”的引入,可以實現學術資源共享和辦刊優勢互補,是高校社科學報特色化辦刊的有效探索。[4]“名家對話”是又一種高校學報凸顯特色的形式和方法。這種方式易于處理那些有爭議、懸而未決或存在模糊認識的問題。名家對話這種特色化辦刊形式為爭議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對話交流的平臺,充分發揮了商談在學術形成機制中的特殊優勢?!懊覍υ挕狈蠈W術發展規律,必將得到進一步發展。當然,這幾種特色化形式可以綜合體現出來。這幾種特色化的實踐形式成為眾多高校學報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其深層原因在于,它們從學科綜合到問題導向、從完全依靠編輯到廣泛吸納學者、從封閉辦刊到開放辦刊的辦刊實踐,在神與形、主與客、內與外三個層面實現了新的有機統一。三個層面的有機統一適應了當前高校社科學報亟待變革的要求,對提升高校社科學報的學術引領功能,推動高校社科學報的可持續發展有特殊意義。

有一點需要強調,“特色”和“特色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疤厣敝饕獋戎亍疤匦浴?。因為特色主要由主編創新能力、知識結構和興趣愛好等主體因素決定,因此特色具有不可復制性;而“特色化”主要強調“化”,在操作層面解決特色問題,是一種可以操作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呈現一定的環節和技巧。放棄特色這一神而專注形式的“庸俗特色化”是“去特色”的首因。當前,一些高校學報不顧特色條件和科研現實,一味地搞特色欄目就是“庸俗特色化”的典型表現。

四、作為意義價值的“特色論”

這里的“作為意義價值的特色論”是指有關高校社科學報特色辦刊對期刊發展乃至整個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意義和作用的觀點和看法,根據對特色辦刊的作用和意義的認可程度,可以大致分為三類:“激進特色價值觀”“保守特色價值觀”和“溫和特色價值觀”?!凹みM特色價值觀”極力鼓吹“特色”對高校社科學報發展的根本作用,主張把“特色”提升為辦刊的最高理念,甚至把“特色”上升到決定高校社科學報生死存亡的高度,認為特色不僅對高校社科學報發展而且對人文社會科學的進步都有根本意義?!疤厣摗薄疤厣嬲摗焙汀疤厣`魂論”等都屬于此觀點?!氨J靥厣珒r值觀”極力反對抬高“特色”對辦刊的意義,認為“激進特色價值論”所鼓吹的“特色”未必是特色,而且特色辦刊并不符合社科研究規律。換句話說,人文社科研究根本就不需要所謂特色化,“特色”有悖辦刊宗旨和學術使命,一味追求特色是編輯界作風浮躁的表現。業界部分編輯持此種觀點。而“溫和特色價值觀”既不完全贊成特色價值生命論,也不完全贊成特色否定論,既不像激進主義那么樂觀,也不像保守主義那么悲觀,而持一種“夾縫生存論”觀點,把特色辦刊作為一種無奈選擇看待。這種“溫和特色價值論”首先認定專業化辦刊從根本上符合當前人文社科研究從綜合向專業細分發展這一規律,但是現存的期刊管理體制、學術評價機制乃至當前的教育體制卻使專業化辦刊短期內無法實現。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高校社科學報才選擇了“特色”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和路徑。

筆者基本認同“溫和特色價值觀”的觀點,但是不完全等同。筆者認為,在當前的高校社科學報管理體制、學術評價機制及教育體制沒有根本轉型的條件下,特色化辦刊雖說是無奈的選擇,但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發展方式。從內容上看,特色辦刊加深了對某一問題的深入理解,推動了新思想的持久爭鳴與交流,在學術研究上產生了標新立異的效果;同其他辦刊理念相比較而言,特色辦刊旨在通過一種話語權的塑造來謀求高校社科學報存在的合法性基礎。其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術的交流,推動綜合性學報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總體來看,特色辦刊對學報本身和整個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都有積極意義。雖說由于體制原因專業化辦刊短期內不能實現,但即使體制的束縛解決了,高校社科學報走上了專業化發展之路,相信特色發展依然需要,并且其功能和重要性也不會因為高校社科學報實現了專業化轉型而有所削弱。

參考文獻:

[1] 朱劍.枘鑿之惑:特色化與高校學報發展[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5).

[2] 朱劍. 學術風氣、學術評價與學術期刊[J]. 蘇州大學學報,2011(2).

[3] 韓璞庚. 學術期刊的編輯理念與刊物特色[J].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4).

[4] 廖智宏. 高校文科學報特色欄目與欄目主持人論[J]. 出版廣角,2010(8).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范文第6篇

摘要:博物館作為視覺藝術中非營利性機構,它是屬于藝術行政研究領域,因此在管理中既要考慮其內在文化的展示,又要加強其外在的宣傳創益與可持續發展。本文以廣西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為例,著眼點在于將可持續發展理念介入生態博物館管理的各個環節,從而形成以廣西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為先的最新可持續性管理模式的創新。

關鍵詞:生態博物館;可持續;模式創新

1博物館概念闡釋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場所,并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參照國際上一般使用的分類法,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將中國博物館劃分為歷史類,如故宮博物館、藝術類如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科學與技術類如廣西科技館、綜合類如陜西自然博物館四種類型。

2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概述

2.1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簡介

生態(社區)博物館是一種通過村落、街區建筑格局、整體風貌、生產生活等傳統文化和生態環境綜合保護和展示,整體再現人類文明發展軌跡的新型博物館。廣西第一批生態博物館,在近幾年逐步形成包括壯族、瑤族、苗族、侗族、京族、毛南族、仫佬族等在內的生態博物館群。博物館中擁有各個民族的婚娶、飲食、服飾等最原始、最原生態的生活習俗。結合博物館的分類情況,筆者認為廣西系列民族生態博物館屬于集歷史性與藝術性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2.2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簡介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地處湘、桂、黔三省區交界地,是全國5個侗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個縣,同時又是廣西生態文物最多的縣,境內共有各類生態文物達591種,其中被列入國家保護單位的有2處,被列入省級保護單位的有1處,被列入縣級保護單位的有11處。

3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持續性發展管理

3.1持續性發展概念

持續性發展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以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其包括環境與生態要素、社會要素和經濟要素三部分。

3.2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持續性發展管理

3.2.1對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環境與生態要素的管理

環境與生態要素,指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損害。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的開發建立必然涉及到對三江地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只有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來進行開發研究,才是最持續性發展的途徑。

3.2.1.1現狀

1)計劃性開發造成環保意識的淡化。2003年底廣西啟動民族生態博物館建設,相繼建成南丹縣白褲瑤民族生態博物館、三江侗族自治縣侗族生態博物館、靖西舊州壯族生態博物館和賀州市客家生態博物館。 在生態博物館建設過程中,于2005年啟動民族生態博物館“1+10工程”,計劃共建設10座各具特色的地方民族生態博物館。有效的實施計劃讓“計劃意識>環保意識”,在如實有效的實現計劃內建設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舍棄了環保意識,淡化了環保思想。

2)現代科技的融入對環境造成威脅。每一個生態博物館的建立在保持原生態的基礎之上多多少少摻雜現代科技的因素,比如電力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電力輻射以及電路老化等問題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后患威脅。如:2009年11月13日在廣西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即獨峒景區內因電氣故障發生一起特大火災,共燒毀吊腳木樓196座296戶,鼓樓3座,戲臺1座,造成1121人受災,5人罹難。破壞強度如同強震。

3.2.1.2管理辦法

1)體制建設,硬性規定保持原生態面貌。俗話說“無規矩不能成方圓”,每一個博物館的建立,硬性的規章制度是不可缺的,著重加強在保持原生態方面的制度,特別注意將現代技術融入到博物館進行比例控制,從而保持展示物品的原生態特點,達到持續性發展。

2)對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意識灌輸。博物館的管理人員在管理好展示物品保持其原生態的同時,也應該對博物館內部的安全做好防范意識,包括展示物品的受損程度的保護,以及電力、空氣濕度等對博物館造成的威脅。對博物館管理人員安全意識的周期性、集中性灌輸是加強博物館安全系數的關鍵做法,安全系數增加能夠有效的保證環境的原生態面貌。

3)成立博物館管理委員會。針對十一個生態博物館成立一個統一管理委員會,明確讓相關行業管理部門把職能轉向強化行業管理、規劃監督、業務指導和部門協調,明確文化部門統籌保護、建設、開發和指導活動,協調各職能部門的整合力量,通過對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旅游資源的整體開發與包裝,獲取投資回收,走可持續發展的開發與保護之路。

3.2.2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社會要素的管理

社會要素,指仍然要滿足人類自身的需要。評判一個博物館的成功與否,在于我們對未知世界永恒的探索中,能否與公眾分享我們對大自然的感受與認識,激發人們對土地的情感、理性與責任,在繼承和弘揚人類的先進文化中,促進本地社會的和諧發展。三江地區通過建立生態博物館這一特殊機構,可以提高當地人們的文化素質,培養他們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喚起他們保護民族文化的自覺性,有利于人們共同價值觀念的建立,從而促進三江地區的和諧穩定發展。

3.2.2.1現狀

1)無法滿足多元化的社會需求。博物館還面臨著一些社會活動集團的壓力,它們要求博物館更全面地滿足它們的要求,換句話說,在多元社會中更充分地表現它們的歷史。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面臨同樣的問題,前往觀賞的游客認為三江侗族有那么多的民族風情習俗,有那么多彩的侗族節日,有那么豐富的侗族歌舞,為什么在觀看完之后印象不深刻呢。專屬民族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多元擴充的可能性,因此無法合理滿足多元化的社會需求。

2)博物館內部要求變革為其發展帶來壓力。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內部的管理程式化,造成內部人員管理的木訥與尷尬。因此變革的呼聲也此起彼伏。社會性壓力雖然尚未成為頭條新聞,但它們確實是博物館管理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

3.2.2.2管理辦法

1)創新創意元素加入。在博物館中加入創新元素是保持其持續性發展的一個良好的途徑,但博物館創新元素融入要與保持生態原貌之間尋找平衡點。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取得更大的社會效益。三江侗族博物館中對外開放的展覽包括《三江民族風俗展》、《鼓樓風雨橋模展》 及《三江民俗攝影美術展》等。分單元進行展出乃是現代博物館一貫的模式,是不是借鑒故宮的做法,將三江侗族的音樂、服飾、民俗等文化融入到硬件設施的建設當中,從而形成軟硬結合的創新侗族博物館。從而滿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2)對博物館內部人員管理制度進行改革。首先對人員進行嚴格考察聘任制度,考核的知識要求方面可以涉及:a.對三江侗族有相關的了解與認識;b.專業上對口最好是學博物館管理相關專業;c.針對民族生態博物館與日常博物館之間的差別等方面。其次是對其素質要求:a.熱愛博物館工作,具有高度的責任心;b.道德感強等方面。

3)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實行“按崗定酬”+“能者多勞,勞者多得”。博物館、文物館等一并屬于國家的事業單位,事業單位的工資系統按崗定酬,這樣的工資系統容易讓人生懶惰之心,因此針對這樣的“死板”制度,進行靈活改動,對人員施行聘用制度,在按崗定酬的基礎上施行能勞者多得的辦法。加強人們的積極性與參與感。

3.2.3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經濟要素的管理

經濟要素,指必須在經濟上有利可圖。 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的建立在經濟效益上的考慮是全面的,通過“館村結合”的方式能夠清晰的體會到當地政府在針對旅游創收方面的良苦用心,因此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管理中經濟要素的涉及是必不可少的。

3.2.3.1現狀

1)市場化的介入造成混亂。博物館是具有非經營性質的機構,大多數的博物館是從政府中撥款進行維持。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隨著博物館建立者中政府、專家、村民三方管理團體的自上而下、上行下效等政策的實行,村民在能夠看到物質性的利益才會親力親為的去為博物館的發展貢獻力量。如此,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的非經營性逐漸淡化,隨之而來的是“市場機制”的介入。直接將門票、工藝品銷售等融入到博物館的發展過程中,還發展生態旅游等活動,從而造成人們意念中博物館非經營性與市場化之間的矛盾與不平衡。

2)公共資金的缺乏造成經濟上的不景氣。民族生態博物館隨著建立的數量之多,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所能夠利用的公共資金的支持隨之減少,因此在公共資金方面的缺乏造成經濟上的不景氣,這也是之前提到的市場機制介入的最直接的原因。

3.2.3.2管理方法

1)將生態旅游納入生態博物館中緩沖市場機制帶來的惡果。社會資金供給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建立起來,然而在發展過程當中卻面臨經費不足的尷尬,因此發展與生存舉步維艱。從實際出發,將生態博物館的建設納入旅游開發之中,探索一條有特色的民族生態博物館之路,一方面生態旅游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市場歪念創收的苗頭;另一方面又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經濟上的填補??芍^是“雙贏”。這也是博物館現在正在進行并完善的措施。

2)發動當地群眾進行公共資金的融會。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的建立是在當地人支持與鼓勵下進行的,因此進行融資來建設相關的博物館也是不錯的途徑。同時在游客高峰期間放寬對群眾經營的政策,讓當地個體的群眾能夠借助博物館取得經濟效益。

3.2.4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民族文化要素的管理

廣西生態博物館的建立是各個民族文化展示的一個平臺。因此民族文化是緊緊貼切博物館的建立,同時也是博物館的一個價值觀念和獨特性的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因此可持續性發展管理中民族文化要素是最為值得考慮的。

3.2.4.1現狀

1)無形文化遺產面臨消亡。伴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昔日相對與世隔絕的侗民族地區正面臨著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一些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特別是無形文化遺產諸如民間語言、工藝美術、風俗禮儀等正面臨著消亡的嚴重危機。

2)博物館中列展民族文化要素體現效果不明顯。三江侗族民族生態博物館的建立在節假日會迎來游客量的高峰期,館中所能夠陳列的以及實地的村落都是游客可以欣賞的地方,然而有部分游客認為館中陳列的不管是物質非物質文化體現的效果不明顯。

3.2.4.2管理方法

1)發展民族生態博物館主題化模式。民族生態博物館講求的是“民族”文化的原生態展現與保護,其中,主體化模式應遵從的原則為:a.民族:“最炫侗族民族風”;b.生態:“最現侗族生態源”;c.文化:“最展侗族文化情”,只有文化上的持續性發展,最原生態的展現,博物館才能得到持續性的發展。

2)樹立文化品牌。乍看樹立文化品牌像是多此一舉,因為本身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就是一個少數民族文化品牌的代言。但是隨著市場機制的嵌入,將博物館的衍生產品打造成品牌進行產業化運作也是傳達侗族文化,保護侗族文化遺產一個不錯的路徑。

4結語

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生態博物館的建立維護了少數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成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途徑,同時也加強了人們對于這份“獨屬性”文化的深入認識與探析。然而在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文化內涵的挖掘上還任重道遠,只有采取更為創新的管理方式才能夠讓民族生態博物館的發展欣欣向榮,一直保持活力展現最獨特的民族風范。

參考文獻:

[1] 凱文·穆爾.博物館管理[M].

[2] 羅赤,李海濤,張娟.我國博物館建設現狀與趨勢[M].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3] 李巖,李強.當代藝術下的視覺藝術管理[J].沈陽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6.

[4] “六元要素”與“五化手法”創新打造博物館展覽模式[J].

[5] 孔旭紅,孫宏實.從封閉走向開放——博物館業切入旅游場的設想[J].經濟大觀.

[6] 成堃宜,李裕民.“生態博物館”的生存尷尬[N].法制生活報,20050720.

[7] 毛里奇奧·馬吉.關于中國的報告——對中國生態博物館的建議[J].博物館理論.

[8] 尹華平.廣西凸現生態博物館群[N].廣西日報,20050311.

[9] 王京傳,康紅光.貴州——生態博物館建設的現狀與對策[N].中國旅游報,20040202.

[10] 肖星,陳玲.基于生態博物館的民族文化景觀旅游開發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2).

[11] 牛志男.生態博物館——保護與開發的博弈[J].時事觀察.

作者簡介:徐娜(1988—),女,山東淄博人,在讀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化藝術管理。

上一篇:南方航空企業文化范文下一篇:女工委員工作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