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范文

2023-10-05

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范文第1篇

徐州工程學院經濟學院財經類專業圍繞學院建設蘇北一流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總體目標, 在實踐教學工作中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嘗試, 積極探索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在加強理論教學的同時,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逐步建立起適應新時期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需要的教學模式。

1.1 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克服傳統教學的不足之處, 采用案例教學、模擬教學、開放式教學、多媒體教學、聯合授課等教學方法和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 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提高了學習效率。比如:部分專業和課程運用了現代多媒體、因特網和幻燈片等現代教學技術和工具, 開展互動式教學, 大大地豐富了本課程教學資源, 實現了課程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科學整合, 并通過多種在線交流方式達到全方位交流溝通的效果。

1.2 應用和實踐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和資格證考試等方式, 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2006年暑期財經類專業組隊參加由勞動人事部主辦的“首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大賽”, 獲得全國第八名的好成績, 順利進入“全國十強”, 名列我省參賽隊第一名, 40名參賽選手中有14名獲高級電子商務師資格, 25名獲初級電子商務師資格, 成功授予“全國百家網點”稱號。2007年3月, 電子商務教研室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條碼知識競賽”, 共有39名同學獲獎, 為我校贏得“中國條碼推進工程先進高校”牌匾和“2007全國大學生條碼自動識別知識競賽優秀組織獎”獲獎證書。經濟學院還多次組織全校大學生股票模擬大賽, 對激發學生的實踐熱情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1.3 加強畢業設計教學環節

首先, 通過畢業設計使學生畢業論文質量明顯提高。以04級畢業論文為例, 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優良的達80.2%, 實驗能力達優良的占84.7%, 計算機應用能力達優良的占61.5%, 技術經濟分析能力達優良的占66.7%, 說明學生在完成畢業論文的過程中較好地達到了綜合訓練的目的。其次, 為激發學生對專業實踐的興趣和動力, 在教學計劃中明確提出了要求學生在畢業前至少取得一種以上規定的職業資格證書 (如報關員、國際商務師、跟單員等) , 并將其列入了教學計劃, 計入獎勵學分。

1.4 規范實踐教學管理環節

精心安排、周密布置, 規范實驗教學、課程設計、教學實習、畢業論文指導等實踐教學組織的各個環節。特別對校外的實習安排, 實行雙向管理方式, 由學校和實習單位共同指導, 增強學生實習的針對性, 使之成為真正的有用之才。經過努力, 目前我校財經類專業學生得到社會 (市場) 認可度普遍提高, 畢業生受到社會廣泛歡迎。據統計, 經濟學院各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持續保持在99%以上, 在全校名列前茅。

1.5 積極開拓校外實習基地

緊密圍繞地方經濟發展, 狠抓實踐教學改革, 積極開拓校外實習基地, 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明顯增強, 實踐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在此過程中, 各校外實習教學基地也積極為我們提供實習場所, 配備指導教師, 大力支持我們的實踐教學工作, 主動出謀劃策, 為我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作出貢獻。中國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徐州建筑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被評為徐州工程學院校外優秀實習教學基地。

2 問題與不足

目前, 財經類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 在實踐中仍存在若干問題與不足。

2.1 教育理念相對滯后

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針對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成果獎勵和扶持力度不夠。部分師生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強化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 一定程度上還停留在表面, 缺乏深層次認識。為加速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而提出的符合本校特點的具體的辦學理念, 并沒有完全貫徹到實踐教學的具體行為中, 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本科教育的影響。

2.2 實踐教學內容和安排不合理

在實踐教學內容方面, 對理論內容進行驗證的實踐教學環節仍占較大比例, 而有利于培養應用能力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實習、訓練等實踐教學比例偏少。在實踐教學安排方面, 應用型本科教育應以能力培養為主線, 但現在實踐教學還只是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 采取“先理論, 后實踐”的順序。

2.3 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建設滯后

首先, 師資力量有待提高。目前能夠適應實踐實訓的教師總體上比重不高, 部分年輕教師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的專門訓練, 難以勝任相關的實踐指導工作。其次, 兼職實踐教師比例少。因人事管理制度和經費的制約, 兼職教師比例少, 滿足不了實踐教學的需求。再次, 引進教師的觀念陳舊。引進實踐教學教師時, 過分強調學歷、職稱條件, 無形中弱化了對實踐經驗和技術水平的要求, 引進的教師達不到“雙師”標準。

2.4 實踐教學資源不足

原劑合作廣度、深度不夠力明顯近幾年我校連續擴招, 致使在校學生規模劇增, 積累多年的辦學資源存量被占用, 出現生均占用實驗室面積以及使用實驗設備量嚴重不足, 學生實習實訓嚴重縮水, 實踐教學有所削弱, 有的采取裁減、以講代練, 甚至停開。另外, 校外實習基地較少, 校企合作廣度、深度不夠。建有合作關系的企業偏少, 通常被限定在一定的區域、層面或時間范圍內, 職業范圍不能覆蓋所有專業, 合作關系大多停留在企業接納學生實習實訓、學校為企業提供畢業生的層面, 校企合作辦學的許多功能沒得到開發。合作關系松散, 承擔義務的意識較弱, 合作形式偶然性多, 缺少長期合作基礎。

2.5 教學評價機制缺位

現行的教學評價機制在考評學生的綜合能力、學校的實踐教學條件和實踐教學的效果等方面, 不能滿足實踐教學改革的需要, 不能強化和鼓勵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 更不能激發實踐教學環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相反存在著某些制約傾向。

3 對策與建議

對我校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改革, 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 加快轉變教育理念

強化思想認識, 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得到教師和學生的高度重視。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學習, 使全體師生形成一致的思想、理念和行動。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強調能力教育, 推行自主學習, 注重“從做中學”, 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驗。樹立融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的觀念, 鼓勵學生個性發展, 樹立教學層次多樣化、培養途徑多樣化的觀念。既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又造就學生堅實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使學生在基礎理論、科學素養、創新能力、適應社會變革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3.2 大膽改變教學模式

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 大膽調整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 爭取最大限度地強化實踐教學的課時比重和課程結構。國外許多應用型大學都要求大學生的畢業設計必須在工廠、企業進行, 畢業設計題目也都是工廠、企業的實際課題, 這些實踐教學模式值得我們學習。同時我們應加大對實踐教學環節必要的財政投入, 逐步健全實踐教學環節必備的教學設備與設施, 以滿足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推廣應用和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實施。

3.3 加強建設實踐教學場所

一是要建立校內實踐教學場所。校內實踐教學場所主要是指實驗室、訓練中心、小班實習企業等, 各實驗室除了正常上課外, 課余時間全部開放, 支持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和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等, 還要支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科技創新活動, 進行自己喜愛的小發明、小制作或小論文實驗, 也可以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二是要加強建設校外實習基地。鼓勵、資助校外實習 (實訓) 基地建設工作, 使校外實習基地真正成為我們培養學生走向社會的起點和搖籃。三是實現校企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 擴展校企之間、高校與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 加強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基地和實驗室建設。

3.4 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要培養一流的人才, 必須有一流的教師。實踐教學隊伍, 應該是由實驗專家與學者、實驗技術能手和實驗管理人員組成的群體。學校要制訂相關政策, 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實踐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首先, 加強政策引導, 使各類各級教師積極參與到實踐教學的改革中去;其次, 有計劃地引進具有較高職稱、豐富實踐經驗的優秀專家充實教師隊伍, 同時強化對在職在崗教師實踐教學環節的培訓和培養, 逐步建立起一支能夠勝任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師資隊伍再次, 還應聘請校外有工作經驗的人員以及實踐基地有豐富經驗的技術骨干作為兼職實習指導教師。

3.5 建立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通過建立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引導和促進實踐教學改革, 加強實踐教學宏觀調控。包括實踐教學條件評價、實踐教學過程評價、實踐教學效果評價等。通過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對學生整個實踐教學環節進行考評、控制、反饋, 有利于提高學生實驗質量, 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整合與提高。對學生參加實驗、實習的各個環節的效果提出嚴格的要求, 加強學生綜合實驗能力的考評, 確定考評內容與方法, 提高考評成績的學分比重, 通過口試、筆試、操作考試及實驗論文等多種形式的考試方法考評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 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同時建立健全教師實踐教學的專項考核機制, 明確考核標準和考核辦法, 落實崗位職責, 鼓勵創新和改革, 提高實踐教學工作績效。

摘要:本文對徐州工程學院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 提出了通過加快轉變教育理念, 大膽改變教學模式, 加強實踐教學場所和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等對策進行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

關鍵詞: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

參考文獻

[1] 李勇軍, 李立明, 尹新.構建新型實踐教學體系的幾點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07 (9) .

[2] 孟繁兵.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的思考[J].德州學院學報, 2007 (5) .

[3] 洪林, 王愛軍.國內外應用型大學實踐教學體系比較[J].鹽城工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6 (1) .

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范文第2篇

1 傳統實驗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教學觀念, 存在“重理論, 輕實踐”的現象, 對實驗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夠。這嚴重制約著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實驗項目按照理論課程的需要而設置, 各自獨立, 缺乏系統性, 并且實驗內容陳舊, 演示性、驗證性實驗過多, 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較少[1]。近年來隨著高校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 實驗室資源緊張, 很多學校進一步削減實驗學時, 使得本來就薄弱的實驗教學環節顯得更加薄弱。

2 立足人才培養目標, 構建全新的實驗教學體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是以工程學科為主體, 理工科相互支撐, 文、理、工、管、藝、法等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以培養“集品德、能力、專長為一體,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為人才培養目標。結合這一目標, 學校確立了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的人才培養體系, 以實驗教學內容與體系改革和實驗室開放為突破口, 最大限度利用實驗室資源。通過對實驗教學內容的調整與整合, 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 建立與各專業培養目標相符合的實驗教學內容與體系, 適應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一系列實踐教學改革, 構建了多層次、模塊化、開放的實驗教學體系[2]。

2.1 以生為本、因材施教, 實施多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

學校為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從“知識、能力、創新”著手, 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構建了基礎實驗、專業實驗、創新實驗3個層次, 演示性、操作性、驗證性、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6種類型的實驗教學體系。

(1) 基礎實驗, 主要是包括演示性、操作性、驗證性3種類型實驗, 著重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加深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理解[3]。學校要求教師根據課程特點, 刪除陳舊的實驗內容, 增設能反映當前本學科前沿成就的啟發性實驗, 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2) 專業實驗, 主要是綜合性、設計性實驗, 屬于提高層次的實驗。工科教育的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能夠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 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學校通過設立實驗教學內容與體系改革專項資金, 以立項的方式對各專業的實驗課進行改革, 增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 改變以往以演示性、驗證性實驗為主的局面。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設計完成實驗, 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 為學生以后的創新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 創新實驗, 特點是與教師的科研項目相結合, 使學生盡早介入教師的科研, 促進教學和科研的結合。要求學生主動的去查閱相關文獻資料, 和指導教師一塊討論實驗方案并獨立完成實驗, 旨在強化學生觀察、分析及參與科學研究的能力。

2.2 模塊化的實驗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學校通過一系列實驗教學內容改革, 形成了課內實驗、獨立設課實驗和集中綜合性實驗三個模塊組成的實驗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1) 課內實驗是促進學生深化理論知識、掌握實驗基本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實驗教學環節, 由演示性、驗證性、操作性、綜合性和設計性等多層次的實驗構成, 旨在鞏固知識、驗證理論、培養觀察和動手能力。

(2) 獨立設課實驗是以一門或幾門課程為基點, 融實驗理論、實驗知識和實驗技能為一體, 在強化基本訓練的基礎上, 開出一定比例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 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思想、方法、技能以及綜合應用能力。獨立設課實驗具備系統的實驗理論和實驗內容, 科學、合理的實驗教學大綱及實施計劃, 有實驗教材或講義和完善的實驗考核制度。

(3) 集中綜合性實驗是以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為主, 根據專業培養需要, 集中時間進行綜合強化訓練, 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 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學生以后參與科技創新活動以及畢業設計 (論文) 等打下良好的基礎。

2.3 實驗室面向學生全面開放

學校注重營造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環境, 積極實施實驗室開放, 并按照“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形式多樣、講究實效”的原則, 在實驗室開放的時間、形式、內容和方法上, 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啟發教學, 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此, 學校制定了《實驗室開放指南》, 介紹了各實驗室基本情況, 開放的時間、內容和形式, 學生可以根據興趣進行選擇和預約實驗。

(1) 實驗室向學生開放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確定開放內容, 對于低年級學生, 以訓練基本技能和掌握基本法方法為主;對于高年級學生, 重在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 實驗室向學生開放采用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加以啟發指導的教學模式。開放時間分為全天候開放、預約式開放、階段式開放 (周六、周日、假期) 等, 開放的形式有認知開放型、教學實驗項目開放型、自選自擬實驗項目開放型、學生參與科技活動開放型、學生參與科研開放型、計算機應用開放型等。

(1) 認知開放型:學生參觀實驗室或大型儀器設備使用的演示或培訓, 使學生了解學校實驗室建設情況, 儀器設備狀況及其功能, 掌握基本操作技術技能。

(2) 教學實驗項目開放型:包括時間和內容兩個方面。時間上, 學生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選擇進行開放式教學實驗項目, 允許同一個實驗項目多次進行, 直到獲得滿意的結果。內容上, 除必做實驗項目外, 為學生提供選做項目, 學生可以進行選擇。

(3) 自選自擬實驗項目開放型:為鼓勵學生進行創新設計, 設立培養計劃以外的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供學生自選;同時, 鼓勵學生自擬實驗項目到實驗室進行實驗。

(4) 學生參與科技活動開放型:指實驗室根據各類競賽和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的實際需要, 或學生個人及興趣小組開展小發明、小制作等的實驗活動。

(5) 學生參與科研開放型:實驗室發布科研項目中的開放研究項目, 主要吸引高年級優秀學生進入實驗室參與科學研究活動。

(6) 計算機應用開放型:鼓勵學生在實驗室利用計算機進行軟件應用和開發、課件制作、網頁設計、網站建設等。

(7) 人文素質與能力培養開放型:結合學生社團、興趣愛好者協會或課外學習小組等的活動內容, 在實驗室、大學生創新基地進行第二課堂、創新活動、創業活動等素質與能力培養的活動。

2.4 加強實驗教學質量保障與考核評價體系建設

為支持和鼓勵實驗教學內容與體系改革, 學校加大實驗儀器設備的投入, 設立實驗教學改革和實驗開放專項基金, 鼓勵教師進行實驗教學改革。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及實驗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保障實驗教學工作科學、規范進行。

(1) 完善實驗教學及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

完善的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制度是實驗教學及實驗室日常管理順利進行的保障, 特別是實驗室的全面開放, 對實驗室日常管理和儀器設備維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學校制定了《實驗室開放管理規定》、《實驗教學工作條例》等十余個規章制度, 對實驗教學過程進行嚴格、規范管理。

(2) 加強實驗教學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 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教學水平高、綜合素質好的實驗教學隊伍, 是搞好實驗教學內容與體系改革, 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關鍵。為此, 學校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積極創造條件, 提高任課教師, 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制定激勵機制, 吸引教師參與到實驗教學改革, 并對實驗教學改革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和實驗人員, 進行表彰, 樹立典型, 促進隊伍建設。

(3) 改革實驗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以往學生實驗成績主要是依據學生的實驗報告情況, 這就造成學生不認真實驗, 課后抄襲情況嚴重, 達不到實驗教學的目的。我校改革以往的考核模式, 充分體現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水平。學校從學生平時的表現、實驗理論、實驗操作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實驗課成績??己诵问椒掷碚摽荚?、實際操作及教師提問等多種方式。最終, 教師通過綜合學生平時的表現得出學生的總評成績, 這種考核辦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結語

實驗教學內容與體系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涉及實驗室資源的優化配置、實驗室管理等多方面的問題[5]。我校多層次、模塊化、開放的實驗教學體系, 充分體現了我校“以教育思想觀念轉變為先導, 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根本目標, 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改革指導思想。學校將在已取得的實驗教學改革成果的基礎上, 繼續實踐和探索。

摘要:實驗教學是理工科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 本文介紹了通過實驗教學內容與體系的改革, 構建了適合本校的多層次、模塊化、開放的實驗教學體系。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學校的實驗室資源, 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 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實驗教學體系,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室開放

參考文獻

[1] 程永揚, 王為, 等.構件立體化的創新實驗教學體系與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8, 27 (7) :102~104.

[2] 樓勝華, 戴文戰, 等.基于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的高校實驗教學體系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 2008 (3) :109~113.

[3] 王志偉, 張田梅.構建多層次、模塊化、開放式的實驗教學體系[J].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8 (5) :162~163.

[4] 李苑玲, 鐘金明.工科院校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08 (1) :105~106.

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范文第3篇

高職高專院校網絡專業的設立在全國范圍內基本上只有5~6年的時間, 畢業生還比較少或第一輪教學過程還都沒有完成, 因此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教學培養模式、教學內容、關鍵能力的養成、課程體系與教材建設、教學方法等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性等辦學的根本問題都處于探索研究, 試驗改革, 摸索規律, 總結提高的過程。而對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將直接關系到民辦高職學院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

當前,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 企業為了更好生存發展, 用精簡人員等方法來提高企業效率, 民辦高職學院的就業問題就特別突出。探討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改革, 是教育工作者實施教育服務人民、穩定社會、創建和諧家園的神圣職責。走產學結合、工學交替、專業特色、課程精品、教學內容符合職業需要之路, 是解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的一項重要議程。

2 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的指導思想

民辦高職網絡專業必須堅持面向社會, 與IT行業發展實際接軌的原則, 在打好專業基礎的前提下, 注重與實際相結合, 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 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既具備必需的理論水平, 又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 動手操作能力, 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和發展潛力。為此, 根據國家關于高職高專“以服務為宗旨, 就業為導向, 走產學研發展的道路”的辦學方向和學校的科學發展觀, 結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要求, 合理安排理論教學, 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 確保培養質量, 使本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能順利成為計算機網絡行業從業人員, 具備從事網絡工程, 網絡管理, 網站建設的從業資格。另外, 通過對社會需求深入地調查研究, 把握網絡行業的發展趨勢, 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 課程體系進行不斷地調整。

3 課程體系的改革

3.1 理論課程體系的改革

在探討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和學習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理論, 借鑒本校其他教學試點專業教改經驗和兄弟院校網絡專業教改經驗的基礎上, 廣泛進行調查研究, 以計算機網絡行業對畢業生基本素質和職業技能的要求為主線構建理論教學體系, 將思想素質, 職業基本素質, 身心素質, 網絡工程設計能力, 網絡工程施工與管理能力, 網絡軟件開發能力, 網絡管理與維護能力, 電工電子應用能力等模塊相互呼應, 突出專業特色, 整合課程, 有機地設置, 開發課程體系, 構筑了富有江西科技職業學院專業特色的“公共基礎課程平臺+專業基礎課程平臺+專業方向課程”三級架構。

電子信息工程分院網絡專業理論課程體系結構分為三級構架, 即:公共基礎課程平臺+專業基礎課程平臺+專業方向課程, 最底層為公共基礎課程, 貫穿三層的是實踐性教學環節, 在第二層, 整合了各專業基礎課程, 有利于專業方向的靈活設置, 以適應業界對人才的需求。

3.2 實踐課程體系的改革

電子信息工程分院在實踐課程體系改革上, 初步建立了“三層次, 四環節, 五板塊”, 模塊式、分階段教學。

按照由淺入深, 不斷深化的教學規律, 構建了實踐教學的三層次四環節的實踐課程體系。實踐教學三層次包括基本技能、專業拓展、綜合創新, 四環節包括實驗、實習實訓、設計和課外實踐。

基本技能層次旨在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 包括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驗證性實驗, 電工電子實習, 專業基礎課的課程設計, 以及社會實踐活動;專業拓展層次旨在拓展學生的專業素養, 包括專業課程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 畢業實習, 以及專業課的課程設計;綜合創新層次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 包括開放性實驗, 企業實訓, 畢業設計, 以及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實驗、實習實訓、設計和課外實踐四個環節基本覆蓋了三個層次。

為了更好的進行實踐環節建設, 我們把實踐環節劃分為5個板塊, 即:課程實驗板塊、課程設計板塊、專業實訓板塊、社會實踐板塊 (含畢業實習) 、畢業設計 (論文) 板塊。

對課程設計和專業實訓明確其針對性和項目性, 重視了各項課程設計和專業實訓之間的聯系, 讓學生按教學順序, 獨立完成具體的小項目, 通過逐步加深學習和實踐, 使學生得到真正的能力鍛煉和提高。

對社會實踐, 充分利用和發揮校外實踐基地的作用, 不斷加強校-企掛鉤、學工結合對培養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作用。目前建立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已正式掛牌運行, 制定了校外實習實訓計劃

對畢業實習采取“集中式”與“分散式”相結合、校外與校內相結合、企業與學校相結合、與畢業設計和就業相結合等多種模式, 抓好程序和目標管理, 保證學生通過實習提高專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4 教學內容的改革

4.1 建立了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

網絡專業的理論教學內容體系擺脫了不適應以就業為導向的“成品型”教育的“科學型”體系束縛, 加大課程整合的力度, 使之與職業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在此基礎上, 搞好整合后課程的教材編寫工作。圍繞職業能力的培養, 根據我院教育的需求建立以能力為模塊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加大力度編寫實踐教學的教材, 完善職業能力的考核體系, 建立實踐質量的評價體系。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內容有機結合, 形成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內容體系。不斷研究教學內容以及網上教育、高職教育的特點, 組織選用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專業教材。積極鼓勵教師積極承擔學校、省市教研課題, 重點針對教學內容體系進行研究, 深化課程體系和知識結構的研究, 優化課程教學大綱, 編寫符合高職教育特色的規劃教材。

為體現網絡專業“方便學生學習、滿足個性發展需求、服務于學生的成長”的原則和實現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 我們在教學內容中體現了培養職業技能型網絡人才的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 網絡專業學生素養從四大模塊來進行建構:大學生基本素養、管理知識與通用管理能力素養、網絡業務知識與技能素養。按這四大模塊開設相應的課程知識技能體系: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技術基礎課四大課程模塊。

為適應江西省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趨勢, 網絡行業員工培訓的需要, 以及體現我院信息化教育的特色, 我校網絡學科專業建設得到行業內企業家和專家的鼎力支持, 教研室有關教師對網絡行業做了大量的研究, 走訪了大量計算機軟件硬件公司的企業家、技術人員, 針對當前我國計算機技術行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狀況提出了對網絡改造的思路, 自主策劃編著多種教材。

4.2 將職業資格證書納入教學內容體系

網絡專業教學內容體系中深入考慮職業技術教育的需要, 加大集中實踐環節教學和職業教育的課程的教學。如增加實踐環節教學時數和強化形成性考核的組織管理, 開設通識課程、創造能力訓練課程等, 以完善職業能力拓展為目標“職業技能型”網絡服務人才培養模式。

我們建設了不同類型網絡實踐基地, 建有網絡實驗室。在整個實踐教學計劃中安排了軍事訓練1周, 課程設計4周, 畢業實習8周, 畢業設計8周, 保證實踐實操能力培養的需要。網絡專業實踐教學大綱和教材是由網絡專家和教授編寫, 經過長期從事網絡專業教學的專家教授審定通過才實施。

另外我們在教學專業計劃課程中嵌套了網絡技術資格等相關證書考證所覆蓋的課程, 實現了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溝通。依照人才培養框架和執業資格制度的要求, 研究專業教育評估制度與專業人員執業資格制度的銜接辦法, 充分發揮專業人才培養的導向作用。根據對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規定, 按照“先培訓、后上崗”、“先培訓、后就業”的原則, 在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和培訓中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 加強學歷證書與職業培訓的溝通。引導學生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能培訓, 實施“多證并舉, 一技之長”的模式。我們在教學專業計劃課程中設計了證書課程和網絡技術資格證書考證課程, 實現了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溝通。

5 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近年來, 我國民辦高職學院的設立可形象比喻成“雨后春筍, 拔地而起”, 我院作為民辦高職學院, 與國家出資的公辦學校同行, 義不容辭地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的,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 掌握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具有實際應用網絡從事企事業單位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組建、調試、運行管理、維護, 以及網絡應用軟件開發的高等技術應用性網絡人才。但在探索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大道上, 也仍存在一些問題, 同時也積累了一些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經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5.1 存在的問題

(1) 辦學經費籌措途徑單一, 亟待國家政策扶助;

(2) 師資隊伍流動頻繁, 職稱結構有待改善, 雙師型教師期待加強;

(3) 教學經費投入有限, 均衡投入難以滿足專業實踐需要;

(4) 校企合作深入較難, 企業人才培養轉嫁學校。

5.2 解決的對策

(1) 大力推行職業認證就業準入制度, 實現“先培訓、后上崗”、“先培訓、后就業”, 達到學校、學生和企業三方受益。承接企業員工培訓和工程項目, 也為學校辦學提供經費保障。

(2) 積極做好和南昌航空大學合作辦學的工作, 引進高層次的管理人才, 穩定管理隊伍, 學習和運用南航的管理經驗, 規范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以專職教師為主, 兼職教授為輔, 穩定專職骨干教師隊伍, 積極落實“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改善專職教師的職稱、學歷、年齡、能力結構。制定引進人才的優惠政策。加大對專職教師的培訓、考核力度, 引入激勵機制, 鼓勵教師積極開展科研和教學研究工作, 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

(3) 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 實行“訂單”式教育與“2+1”模式, 必須建立學校與企業雙贏互動的新機制, 使企業全面介入職業教育的全過程, 并依照“訂單”方式優先錄用合作專業的畢業生。充分利用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等可利用教育資源, 樹立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培養責任, 對學生實施學校、企業雙主體教育的新理念。進一步加強專業的實用性及符合市場需要, 與企業聯合建立了內容豐富的培訓和實驗基地, 實現校企合作辦學。企業生產實際、項目建設與校內的實驗實訓室形成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

(4) 以校實訓基地建設為重點, 優先改善特色專業、精品課程的實踐教學環境。在經費允許的條件下, 逐步擴大實踐教學面的投入。

摘要:全球金融危機已波及各行各業, 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需求更是優中選優。如何在專業教學和教學管理上探討一種適合當前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符合人才培養規格的理論, 是解決民辦高職學院學生就業和創和諧社會的一劑良藥。

關鍵詞:人才需求,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改革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

[2]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2006.

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范文第4篇

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加強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實行強有力的環保措施。財政部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向環保事業傾斜。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提出“環保GDP將要和城市GDP掛鉤”, “城市環境的好與否, 將和省市領導的政績有直接的聯系”。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是“綠色北京, 綠色奧運”, 綠色就代表好的環境。今后3年, 中國將從各方籌集一萬億元資金用于環境保護。環保產業將成為拉動內需的主力軍[1]。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也是與環境有關。因此, 環境工程專業的前景看好。

1 環境工程專業的就業現狀

環境工程專業的就業現狀是“叫好不叫座”。根據教育部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調查, 社會對環境工程畢業生的需求在過去五年里呈低速增長的趨勢, 80%以上的政府環保部門明確表示今后3年內不需要環境工程畢業生。省部屬事業單位如:環境監測中心、環保研究院所、各類專業研究設計單位等大多編制處于飽和狀態, 且專業研究設計單位又處于由事業向企業的轉型過程, 絕大多數表示今后3年不準備接受環境工程畢業生[2]。多年以來, “就業難”一直困擾著環境工程專業的大中專學生, 就連名牌大學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有這樣的困難。每年大量的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絕大部分學生不得不擠身于其它行業, 從事與本專業無關的工作。

這種“前景看好, 現實堪憂”的狀況讓不少在校環境專業學子憂心忡忡, 因此, 如何培養學生, 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增強就業能力, 是一個值得高校管理層和業內人士思考和探討的課題。我們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取得了一些成效。我校環境工程近5年來就業率都在98%以上, 得到了社會和企業的一致肯定, 解放日報、光明日報、上海教育電視臺等都相繼進行了報道。特別是2009年全球經融危機下, 學生的就業率達到了100%。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進行了環境工程專業教學體系的改革。

2 環境工程專業教學體系的改革

2.1 制定有利于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計劃

如圖1所示, 我校環境工程本科專業的培養計劃分為通識、學科基礎和專業三大部分, 每一部分分為不同的類, 每一類設置有不同的模塊可供學生選擇。有三個明顯的特點。

(1) 厚基礎、寬專業。根據我校的學科群劃分, 環境工程屬于動力機械環境材料學科基礎課程教學平臺。因此, 在學科基礎課程中, 將動力、機械、環境、材料等學科的相關基礎課程分成了6個模塊, 學生在各個模塊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 各專業互認學分, 這樣所培養學生的知識結構具有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 使學生理論扎實、知識面寬、素質高, 很容易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

(2) 沒有必修和選修課程之分。每一模塊除了規定學分外, 沒有必修和選修課程之分, 每學期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 根據自身情況可在模塊間自由選擇。這樣, 學生在課程選擇上具有了很大的自主權, 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 每一模塊所設置的課程學分與要求的學分達到2∶1, 學生選擇課程的的范圍非常大, 大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3) 強化實踐。在三個大類的課程中, 都開設有實踐教學環節, 比如通識教育中開設了實踐創新類學分, 該學分沒有專門對應的課程, 學生可通過參加各種社會實踐、科研學術活動來獲得學分;學在專業課程中有一半的課程都有對應的課程設計、實驗、實習, 這對培養應用型和創新性人才奠定了基礎。

(4) “文理”滲透。環境事業是一個涉及廣泛的領域。環境問題的解決不僅僅需要“精專”人才, 而且還需要培養思想家、政治家、社會學家以及環境和政治決策的積極參與者和問題解決者。隨著社會對環境工程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在突出專業應用性特色的同時, 還應突出應用型人才對綜合知識復合能力培養的要求, 增加人文、管理、營銷等選修課程, 滿足社會對不同環境人才的需求。比如英國雷丁大學的環境科學專業課程包括了經濟、管理、人文科學、語言學、文學評論、專案管理、環境分析等, 充分反映了英國向全面性人才培養方向的發展[3]。因此, 必須提倡“文理滲透”, 多引入人文和社會科學的課程, 借助多種學科知識全方位設置環境科學專業課程, 確定合理的課程比例來完善環境工程專業課程。比如, 我們在通識中規定了6個學分的人文素養類課程。

2.2 拓展考核方法, 提高綜合素質

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高??荚囍贫热源嬖?ldquo;重知識, 輕能力, 重記憶, 輕創新”的現象, 與教育部倡導的創新教育存在很大差距, 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大學生創新意識不強, 突出表現為求知欲不強、動手能力低、創造能力低等, 這既不適應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目標, 也很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因此, 考試方法應根據考試科目的特點, 采取多樣化, 如閉卷、開卷相結合;口試、筆試與技能操作相結合, 論文、設計、制作、撰寫調研報告與答辯相結合等。既著重考核學生思維方法、考思路、考見解等, 以檢驗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 又注重考核學生的應用技能, 操作技能和水平。比如有些課程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撰寫讀書報告, 然后制成PPT上臺演講, 臺上和臺下學生可以就某一個問題進行探討, 成績由臺下學生來評定, 這種考核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培養了學生查找資料、撰寫規范的學術論文以及清楚地表達思想等能力。還有些課程公式多, 我們就采取一頁紙開卷的方式, 可以讓學生節省大量機械記憶的時間, 把精力放在課程內容的理解和知識的運用上。能夠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長時間積累許多專業知識和信息學習他人的經驗及創新的模式, 提高自己真實能力。

2.3 教學與科研和技能訓練有機結合培養創新人才

反觀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需求“錯位”, 大學生在人才市場投出簡歷一摞又一摞, 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大學生大多為知識型, 缺乏技術和實踐經驗。從深層次看, 暴露出了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模式與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已經完全脫節;高校在教學內容上重視科學教育而輕視技術教育;在教學方式上強調全面的理論教育而忽視實踐操作能力。改變傳統教學格局, 適應新時期社會、經濟和國防建設的發展需要, 培養創造型人才、應用型人才, 以“教學與科學研究互動”的教學模式, 實現教學、科研、實踐三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 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迫在眉睫。工科專業課教學與科研和實踐結合非常緊密, 我們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為目的, 嘗試了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實施教學與科研互動?;诠た茖I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對如何促進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實現二者真正融合進行了探索和嘗試,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年都有1/3以上的學生申請到學院、學校、上海市、全國的大學生創新基金或者參加教師和科研項目, 這些學生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學術論文、申請并獲得國家專利, 這為他們的就業增加了很大的競爭性。

3 結語

高等理科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創新性人才, 本科教學以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為主, 同時選拔部分優秀學生向研究型人才發展, 按“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模式培養理科復合型人才。我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育的總目標是培養復合型人才, 尤以強調培養相對意義上的多層次、多規格的復合型環境工程創新人才, 并將人才知識結構定位為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因此, 學生理論扎實、知識面寬、素質高、創新意識和獨立工作能力強, 很容易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 連續5年就業率平均達到98%。

摘要:文章針對當前我國環境工程專業就業形勢, 結合上海理工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特點, 從制定培養計劃、多種考核方式及創新性人才的培養三個方面, 探討了本科教學體系的改革。所培養的學生具有理論扎實、知識面寬、素質高、創新意識和獨立工作能力強, 很容易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

關鍵詞:教學改革,環境工程,就業

參考文獻

[1] 章軻.環保部今后3年籌1萬億元投環保[N].第一財經日報, 2008-11-13.

[2] 呂錫武.環境工程專業發展回顧和培養模式轉變[C].全國高等學校環境工程本科實踐教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2005, 12:10~12.

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范文第5篇

(陜西寶雞職業技術學院中醫藥系陜西寶雞721013)【摘要】健康是人類每時每刻都關心的問題,衛生事業的發展、衛生從業人員的培養是當今社會亟待緩解的問題。而時下我國職業護理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和缺陷。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護理人員是每個高職護理院校職責和愿望。優化課程、加強技能培訓和實踐操作能力是每個高職護理院校努力的方向?!娟P鍵詞】高職院校;護理課程;改革【中國分類號】R47-4

高職院校護理人才的培養目標。時下,社會對專業護理人員需求量不斷增加,對護理人員業務能力要求也有所提高,各相關院校急需培養大批新型專業護理人才。針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來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培養護理人才:1.1 高職院校護理人才的知識培養 :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是教育的主要功能和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對于高職院校的護理學生而言,通過在校幾年的學習應掌握以下基本知識水平:①了解相關政治法律、公共關系、社會文化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和理論。②了解信息技術應用的基本知識。③系統而熟練的掌握和應用護理學知識、理論、技術和方法。④了解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和應對技巧。1.2 高職院校護理人才的能力培養: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識基礎上通過長期鍛煉和培訓而形成的。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能力。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在畢業時應該具有的能力包括:①良好的人際關系溝通、交流、建立能力和應變能力。②為病人做健康護理和保健服務的能力。③觀察、判斷、評估、處理常見疾病的能力。④為健康咨詢提供講解、教授、服務的能力。⑤具有一定的英語聽取和寫作能力。⑥具有不斷學習、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⑦具有對所進行的工作進行評估的能力。⑧具有不斷進步、不斷創新的能力。1.3 高職院校護理人才的素質培養:素質是每個人、各行各業都應該具備的,有知識、有能力不一定就有良好的素質。素質是一個人知識、能力、技術的升華,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不僅是人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黨和國家的要求,是文明社會的需要。護理工作是一項光榮的職業,護理人員作為\"白衣天使\"更需要具備較高的素質修養:①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持以人為本、醫者仁心的護理理念。②具有誠信、正直、敬業、奉獻的精神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③對待工作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對待病人始終飽含熱情。2

護理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護理教育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2.1 課程內容設置陳舊,與現代護理學科的發展不相適應。我國護理專業課程以課本為核心,高職院校專業課程內容體系為醫學本科的簡化、壓縮版,公共基礎課與學校的其他專業相同,沒有專業特色,偏重專業基礎課程,教材中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缺乏,缺少人文和社會課程,沒有突出護理的內容和特色;2.2 傳統教學方法手段單一,不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課堂為主題,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束縛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展開,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削弱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減少了學生對臨床案例的了解。2.3 課程結構不合理,偏重理論而輕視實踐。根據對部分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教學課程的調查與分析顯示,基礎學科課程比例偏大,設置過分強調學科化、系統化,專業實踐、人文社科類課程設置較少,缺乏職業教育的特色。相關資料顯示,美國的社科類課程比例達到了約36%,而我國的這類課程僅占到約6%-13%?,F行高職專業教學中也還是重知識重理論,學生接觸臨床過遲過少,實踐操作能力較差。2.4

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得不到全面落實和體現。

一直以來素質教育是我國對教育行業的期望和要求,但是從護理專業來看,課程一直卻是內容陳舊、缺乏專業特色,教學過程也過于偏重理論,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造成學生應對突發事件處理能力差,思想靈活性差,思想局限性大。3 護理課程體系改革的對策;3.1 優化課程:第三輪課程改革按照高職院校護理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及素質能力的要求,將課程基本構成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部分。必修課由專業基礎課程群、公共課程

群和專業課程群組組成。選修課分為限選修課和任選修課。新增加了護理技能培訓和人文學科知識培訓。體現\"以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3.2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充分利用實訓室的功能,使學生擁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對于病人角色的需求可以采取學生分組,互為病人,進行仿真練習的方法,使學生在接觸到護理實踐的同時,了解病人的感受,體會人性化護理的含義。3.3 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在如今這個信息化的社會環境下,大多工作都離不開網絡的參與和幫助。建立信息化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還可以增加學生接觸信息的渠道。改革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技術、CAI課件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直觀的把學習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3.4 改變主題,把重點放在學生自己身上:以往的教學中,都是以課堂為主題,學生聽老師的講解,被動接受老師的灌輸,造成學生不能獨立思考,沒有自己的想法,思想得不到創新。調整和搭建護理課程的整體構架\"必須把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 \"注重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的教學方法,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給學生創造發展自我的空間。3.5 提高校本教材建設水平:注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校本教材的建設,在體現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啟發性的基礎上突出專業技能。根據職校學生的年齡特點,減少教材中的文字敘述,以圖、表、文、題并茂的形式展現知識點,從根本上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需要。參考文獻[1]蔡華,董紅. 醫學信息學 《 三年高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J]. 2008年6月第21卷第六期.[2]羅岷. 《 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我國成人大專護理專業課程改革的研究》[D].2009-03-01[3]許虹.中醫教育 《中醫藥院校護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與探索》[J].2006,25(4).[4]羅仕蓉,楊天瓊,王銳霞等. 重慶醫學 《高職高專護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與探索》[J] 2011年8月第40卷第24期.

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范文第6篇

一、機械制造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我國已經逐漸成為全球制造行業的大國、強國。制造業是我國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也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制造行業的興衰成敗能夠直接對我國的綜合競爭力產生影響, 對我國在全球制造行業上的影響力產生影響。機械制造技術是機械工程當中的核心組成部分, 特別是在現代化社會背景下, 越來越多的新型技術被研發出來, 并且廣泛的應用到各行業領域當中。制造行業也是如此, 越來越多的先進制造技術不斷更新和發展, 新的生產模式也相繼推出, 與傳統模式相比, 其無論是在技術的革新或者是在人員的配備上, 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種大環境背景下, 教育部頒布了新的普通高校專業目錄中, 將傳統的“機械制造工藝及設備”這一專業改為“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1]。對于機械制造行業來說, 未來的整體發展趨勢也是信息化、自動化。因此, 在教育階段, 就將其朝著這一方向發展, 不僅能夠為社會上的機械制造企業輸送專業過硬的技術性人才, 而且還能夠為學生的實際能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 課程建設是教學的基本部分, 學生通過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操作的了解, 利用相對應的課程體系來對自己的學習和實際訓練情況進行實時有效的監督, 才能夠保證自己的學習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2]。

二、機械制造專業課程體系的內涵分析

機械制造專業課程體系的內涵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比如“重基礎”、“寬口徑”等。“重基礎”主要是指學生在接觸機械制造專業課程的時候, 要重視科學基礎, 比如一些高等數學、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等這些知識的學習和強化, 只有這些基礎知識掌握了解, 才能夠為學生的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 “寬口徑”主要是指在實踐當中, 由現代工程在實施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系列措施, 主要由知識自身的綜合性特征和技術的交叉性特征來決定。根據當前的現代化制造技術領域來進行分析不難看出, 學科的交叉是先進制造技術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之一。與此同時, 先進制造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 并不是只單純的指某一個技術, 而主要是針對綜合的系統技術。其自身是傳統制造技術與技術科學、管理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等各個領域相互之間協作而出的結果, 是這些技術的一種最終的表達形式[3]。它具有非常多的特征, 比如綜合性、系統性、先進性、以及創新性等等, 與此同時, 與實際情況相結合, 滿足與時俱進的根本目的, 將其發展成為電子、機械、信息、材料和管理等于一體的交叉性學科。

三、機械制造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措施

1、專業理論課程體系的改革措施

機械制造專業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學科, 在實際接觸過程中, 學生只有把握好良好的專業理論知識, 才能夠在實踐當中, 將這些理論知識科學合理的應用其中。這樣不僅能夠為學生的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且還能夠盡可能避免學生在操作中出現一些事故或者是意外。專業理論課程當中的內容主要包括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兩種形式, 在對理論課進行設置的時候, 應當遵循“適度、適應”的標準。在設置中, 不能夠單純的追求學科知識的廣博, 但是也不能夠太過于單一, 應當在有限的理論課程教育中, 將學習的優勢發揮到最大[4]。機械類各專業的理論課程當中包括機械設計模塊、機械制造模塊以及基本技能模塊等, 這些教學模式以及課程體系都需要進行改革和創新, 以滿足專業教學和發展需求。

2、專業技能課程體系的改革措施

由于機械制造專業是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學科, 實踐對學生的技能提升以及知識水平把握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機械制造專業技能課程當中主要是對學生基本專業技能和素質進行培養和鍛煉, 包括一些基本技能課、專業技能課、集中實踐或者是畢業以及實訓等等。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在具體的開展過程中,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的技能要求可以制定不同的要求。比如鉗工技能實訓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夠對鉗工的基本技能有一定了解和掌握。而在鉗工實習的時候, 則要求學生對熱加工的整體方法、特點以及具體的作用進行掌握和了解。在對機加工技能開展實訓的過程中, 主要是針對學生能夠對車床有深入的了解, 并且清楚的意識到如何操作機床。與此同時, 還要對一些機床精度的檢測、數控編程與操作、編程的具體方式、機械零件課程的設計等等, 這些都是在專業技能課程當中需要學生掌握清楚的知識內容。只有保證學生將這些實踐操作技能知識掌握清楚, 才能夠為學生日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結束語

機械制造專業在課程體系的改革上, 要與時俱進, 將計算機技術科學合理的應用其中, 利用現代化的方式來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和創新。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而且能夠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結合, 從而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

摘要:機械制造專業是一門傳統專業, 并且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專業。本文針對機械制造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和研究, 結合機械制造專業的特點以及優勢, 分析課程體系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為機械制造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措施方法。

關鍵詞:機械制作,課程體系,改革,分析

參考文獻

[1] 王德發.現代機械制造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機械職業教育.2010.

[2] 劉迎春等.應用型本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10.03.

[3] 劉煥峰, 劉自然.適應先進制造技術發展深化機械類專業教學改革[J].鄭州工業高等??茖W校學報.2010.

[4] 張強.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改革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1.10.

[5] 鄒鵬.機械制造專業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方案研究[J].科協論壇 (下半月) .2013 (12) .

上一篇:中學英語教師讀書心得范文下一篇:最有效激勵員工的方法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