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畜禽養殖現狀范文

2024-04-19

畜禽養殖現狀范文第1篇

殖產業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小規模肉牛養殖業;現代畜牧業;現狀;問題;對策

現代畜牧業是用現代發展理念指導、用現代設施裝備、用現代科技改造、用現代經營管理方式發展起來的基礎設施完善、營銷體系健全、管理科學、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的畜牧業。建設現代畜牧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

農村建設的需要。

1 現代化畜牧業的基本要求

現代畜牧業是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畜牧業。核心是科學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約化,目標是產業化?,F代畜牧業又是技術密集、科技含量高、可控性強、工程化程度高的畜牧業,是按國內外大市場要求配置生產要素的畜牧業,是商品經濟的畜牧業,包括產前、產中、產后的一體化過程[1],現代畜牧業是專業化、規?;?、集約化、標準化的畜牧業。

現代畜牧業的重要標志就是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機組合,即生產、加工、銷售的配套成龍,現代畜牧業的主要特征:布局區域化、養殖規?;?、養殖環境生態化、生產標準化、發展專業化、經營產業化、服務社會化;由于受資源、資本、技術等因素的影響呈現出各種不同的發展模式,因此發展現代畜牧業,必須提升安全理念、技術理念、規模理念、產業理念和市場理念,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畜牧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畜牧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畜牧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畜牧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畜牧業,以培養新型農民發展畜牧業

[2]。

2 適度規模養殖是畜牧業的必由之路

適度規模養殖是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以期提高畜牧經濟效益的一種發展模式。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畜牧業發展必須遵循市場規律,整合資源,實現資源、資金、技術(人才)、市場和生產、加工、銷售等諸多因素的有機組裝,才能解決“小生產大市場”的矛盾,有效抵御市場風險,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在我國現行的政策制度下,小型規?;N養結合模式,與農戶手中的資源相匹配,農戶手中擁有的土地資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來種植飼草和飼料作物。他們手中還擁有棚圈等飼養設施,部分農戶還擁有基礎母羊、母牛等生產資料,可以采取自繁自養的方式進行養殖活動,有些農戶家庭中還有剩余勞動力,可以投入到畜牧業生產當中,這些資源要素農戶都能夠自主支配。我國的小規?;馀o曫B從事的也是社會化商品生產,不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采用的也是良種、良料、良法等現代技術,不是傳統的土方法,這是適合中國國情的規模 化,是中國特色的現代肉牛產業。我國肉牛養殖產業仍以母牛分散養殖和肉牛相對集中育肥方式為主體,農牧戶分散飼養在活牛牛源和牛肉產品供給中仍占絕對主導地位。農牧戶小規模分散飼養一是可以充分利用農家現有的各種精粗和青綠飼料,從而減少飼料浪費,解決目前養殖的最大難題———環境污染,提供大量有機肥,不僅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而且改良了土壤,減少了污染,促進了農業生產、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小規模養殖也為數以萬計的農村整(半)勞動力和下崗職工提供就業機會,增加收入,解決千家萬戶農民的致富問題。

小規模肉牛養殖的特點是飼養成本低、規?;?、小型化、飼料來源豐富,經營主體是農戶。小規模家庭養殖可促進資源合理利用,增加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渠道,實現農民增收,還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的小規?;馀pB殖一般是戶養牛10~20 頭。如楊浩珍等[3]對豐都縣148 戶不同肉牛養殖規模的生產經營狀況及投資收益進行調查分析,表明每戶肉牛養殖規模以9~10 頭為宜, 其投資收益率最高,為57%;徐恢仲等[4]綜合戶均年收入及投資收益率、勞動力資源、農戶文化程度等各因素來考慮,建議在農村目前所擁有的自然及社會經濟條件下,肉牛養殖規模以5~6 頭為宜。

3 小規模肉牛養殖場現狀調查

我國肉牛主要養殖模式是農牧戶個體分散模式、農牧戶個體集中模式和中小規模專業化模式的肉牛育肥,其中以專業化中小規模育肥模式占主導,隨著畜產品需求的變化,這種格局在短期內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千家萬戶的小規模肉牛養殖有許多優勢如可以充分利用農家現有的各種飼料資源、勞動力,增加家庭收入等,當然小規模養殖戶如管理不善也有弊端,也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是防疫,其次是食品安全,還有飼養管理不合理等[5]。筆者于2011 年7 月至2012 年7 月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甘浚鎮的星光村、巴吉村、工聯村、祁連村、小泉村、甘浚村、光明村、三光村,龍渠鄉的墩源村、保安村、龍首村、什八名村、下堡村等13 個村進行調研,采用抽樣調查法,隨機走訪農戶進行訪談,用調查問卷交流方式調查;計走訪100余戶小規模肉牛養殖戶,取得99 份調查問卷,其中甘浚鎮47 份,龍渠鄉52 份。在深入農村進行走訪及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當地農戶小規模肉牛養殖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表 小規模肉牛養殖戶飼養母牛,進行自繁自育有明顯的盈虧正平衡,飼料資源是限制當地小規模養殖戶發展的首要限制因素[6];每年一般的小養殖戶來自養牛的收入在3 000~8 000 元,專業戶高達3 萬元,即使是一般的存欄母牛3~4 頭的小規模養殖戶,農民肉牛養殖收入也達其全年總收入的1/3,使農民致富不離村,維持了農村生產關系的穩定,促進農業 的良性發展。在調查中發現,調查區內的小規模養殖均為舍飼飼養方式,勞動力資源為家庭勞力,粗飼料以自產的玉米秸稈為主,精料多是根據生長需要飼喂混合精料或購進原料糧后 自行配制,疫病防治為公共服務方式,糞污以農家肥或沼氣形式處理。小規模肉牛養殖有:一是一般養殖戶,家庭養殖為養牛經濟單位,有專門建造的養牛舍,以飼養母牛1~5 頭, 帶犢牛,培育架子牛并育肥4~6 頭肉牛;二是養殖專業戶,以飼養母牛8~12 頭,屬于自繁自養自育,養殖戶根據自身的勞動力、飼草、資金情況,也購進架子牛進行育肥。小規模 養牛戶的肉牛經營模式是“母牛+犢牛+(+架子牛)育肥牛”的復合經營模式,即養母牛并同時育肥肉牛,主要以母牛帶犢繁育的家庭舍飼模式為主,經營模式普遍為“母牛+犢牛+育肥牛”模式,養殖戶除了將自己犢牛培養育肥或吊架子后用于育肥外,還從外購入架子牛短期育肥。小規模肉牛養殖屬于分散性飼養方式,以家庭為生產和經營單位,總的根源就是投入不足(包括資金、飼料、人力等),如調查結果表明,76.29%的農戶都不打算擴大養牛的規模,而擴大規模最大的阻礙是草料(玉米秸稈)不足[6]。近年來精飼料價格上漲,農戶不愿意花錢買飼料飼喂肉牛,還有后院牛舍占地有限、照顧費勞力等原因,他們不愿擴大 養殖規模。

4 小規模肉牛養殖存在的問題

4.1 養牛處于家庭生產結構中的副業地位,農戶較少重視養??茖W性,市場競爭力較差如筆者在甘州區的甘浚鎮和龍渠鄉調研表明,當地肉牛市場體系落后,缺乏較規范的活牛交易市場,大部分活牛交易都是牛販子直接到農戶家中收購活牛,使養牛戶常因市場判斷不準而蒙受損失,進而挫傷農民養牛的積極性。當地一般的存欄母牛3~4 頭的小規模養殖戶,農民肉牛養殖收入僅達其全年總收入的1/3;農戶仍選擇養牛是當地有豐富的秸稈資源,當地的制種吸納了大量的家庭勞動力,養牛則屬于邊際效益。

4.2 小規模肉牛養殖比較效益不高養殖戶飼養1 頭母牛,培育犢牛需要15 個月[7],飼養成

本在3 890~4 500 元,幾乎無凈收益,當人工費、折舊費、粗飼料費不計算,才有邊際效益。如農戶養育肥牛,1 年飼養出欄10 頭育肥牛需要投資10 萬元左右,凈收益在1 萬元左右,而農民目前外出務工,無需投資1 年也可以收入2 萬元左右;而且肉牛養殖高成本投入,擴大飼養規模明顯增加了勞動強度及風險程度(市場價格風險、疾病風險等),對農民家庭來說難以接受。

4.3 肉牛養殖新技術擴散難,從業人員科技素質不高,影響農民增收在深入農村進行走訪及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當地農戶肉牛養殖的技術來源進行了歸納,大部分農戶是自學養牛技術(占調查的81%),根據父輩傳授下來的經驗養牛,缺乏必要的養殖技術指導,肉牛養殖防疫抗風險性差,飼養管理也非常粗放,存在著肉牛品種混雜、出欄率低、肉質差、安全無保障等問題,因此加強農村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民務農技能和科技素質,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否則,諸如肉牛品種利用、食品安全追溯、新飼養技術、疫病防治等關鍵技術難題很難傳播和推廣,通過宣傳培訓、服務、示范等多種措施,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提高肉牛生產的科技含量。

4.4 小規模養殖組織化程度不高,與規模養殖場(主要是育肥場)之間缺乏利益的有機聯合,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千家萬戶小規模肉牛養殖的組織化程度低、經營粗放、效益較實力弱小,沒有代言人,市場應對能力弱,在產業鏈中處于弱勢地位,更談不上輻射帶動能力。雖然有“公司+協會+基地+養殖戶”、“養殖大戶帶動中小養殖戶”、“村委會+協會+養殖戶”、“合作社+養殖戶”的經濟運行模式,但很難真正建立經濟利益共同體,依然是產業鏈脫節。如在調查發現,甘浚鎮肉牛養殖數量較多的祁連村、小泉村和光明村等已相繼成立了養殖合作社或養殖小區[8],但這些合作社或養殖小區僅是從養殖戶手中購買犢牛、架子牛進行育肥,與村里的養殖戶沒有形成合作關系,更談不上輻射帶動能力。

4.5 加工業滯后制約品牌建設進程

我國有著豐富的牛業品種資源,但牛肉精深加工發展方面動作緩慢,很多仍停留在品種資源的優勢品牌上,缺乏進一步的開發挖掘。如筆者在甘浚鎮調查,當地的肉牛群體以西雜牛為主體,當地稱“河西牛”,目前仍停留在養殖上,沒有發展成牛肉制品深加工層次的品牌[7],導致品牌知名度不高,無力以品牌影響國內外市場。

5 以現代畜牧業發展的理念,促進小規模肉牛養殖產業發展的對策

小規模養殖仍是我國肉牛生產中的主力軍,尤其是千家萬戶繁育母牛和飼養架子牛更是肉牛生產的基礎,各級政府加大對農戶飼養繁殖肉牛的支持力度,如母牛養殖進行適度的補貼,建立基礎母牛保險制度,降低養殖風險。在信貸方面對養殖戶發展基礎母牛給予必要的支持,以保護和調動養牛戶飼養母牛的積極性。

5.1 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扶持

為了促進肉牛養殖產業的發展,國家、省、市、區等各級政府對甘浚鎮肉牛產業加大了財政支持力度,相關的政策和資金投入包括鎮畜牧獸醫站人員納入鎮財政全額事業性編制、村級防疫員納入正常補貼、零費用防疫、凍精補貼、零費用配種、秸稈青貯與氨化補貼、牛圈舍修改建設補貼、小區(合作社)養殖補貼、專業戶(規模)養殖補貼等;同時信用合作社也加大了對專業戶、中小規模養殖戶的支持,實行低息貸款甚至是無息貸款。如以調查甘州區甘浚鎮為例,對于合作社新建的肉牛舍和肉牛養殖小區,政府出資為其修筑自來水管道、修路、通電、出資綠化,方便養殖戶用水、用電以及出售架子牛、肉牛,保證了養殖農戶的生產能夠順利進行,確保了畜牧場規劃的合理性,保證了農戶養殖肉牛的經濟效益。

5.2 采用適度規模養殖,發揮飼料和勞動力的資源優勢,增加收入保持小規模養殖戶的適度存欄數量,加大養殖戶基數的發展,適當增加戶均母牛存欄數量,提高母牛的繁殖率。根據農戶可利用的農作物秸稈資源和飼料資源確定合適養殖規模,養殖數量過少會造成資源浪費,養殖數量過大,自身不能夠解決的飼料資源不足,外出采購則會造成成本上升、效益下

降;做好技術力量配置,強化疫病防治,加強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服務,提高基礎母牛繁殖率和犢牛成活率,縮短母牛胎間距,降低幼牛的死亡率。

5.3 加大雜交改良力度,推廣科學飼養模式,提高肉牛生產效率建立和增加家畜改良服務網點,加大改良面積和改良率,充分發揮良種的生產效率,提高肉牛飼料利用率和屠宰

率。遵循肉牛生長發育規律,推廣母牛、犢牛補飼技術和幼年直線育肥技術[9],摒棄“架子牛育肥”方法,充分發揮肉牛前期生長速度快的優勢,給予充足而合理的營養,縮短飼養期,提高飼料利用效率;大力推廣農作物秸稈的青貯、氨化加工處理技術;推廣示范養殖技術和飼草飼料加工配合技術,降低飼養成本;根據不同的飼料資源合理配合日糧,提高飼料報酬。

5.4 引導千家萬戶走向專業戶飼養,建立母牛—肉牛養殖小區,組建不同形式的養殖合作社 王消消等的分析表明存欄母牛8~10 頭的專業養殖戶母牛養殖成本明顯低于養殖戶[7],在養殖小區(合作社)建立母牛—犢牛—育肥牛的養殖經營模式,實行自繁自養自育,穩定育肥牛的牛源,在農戶科學飼養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場戶結合、就地直線育肥的經營模式,擴大飼養規模,發揮育肥牛場在資金、技術、銷售等優勢,帶動廣大農戶肉牛養殖的發展。建立合作社后,做到統一進行市場信息的收集,摸清楚市場行情,并由養牛合作社的代表與牛經紀人談價格出售架子牛和育肥牛,減少中間環節的費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風險,增加了農戶養牛的利益空間。

5.5 強化科技培訓與科技術入戶,讓養牛者享受到科技帶來的實惠,創建能繁母牛、犢牛、架子牛和育肥牛養殖戶(場)的示范場(基地)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大對農戶的培訓,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公共服務,政府通過養殖技術服務體系實施技術培訓和示范,切實幫助養殖戶降低在疾病防治和防疫上的風險,提高養殖戶總體應對風險的能力。根據需要開展培訓,邀請高校的養牛專家對養殖戶實施“走村進社”的冬春養殖技術輪訓,注重養牛實用技術推廣,圍繞提高養殖效益,新技術、新品種、新飼料的應用等開展技術講座;在注重提高養殖戶 養??茖W飼養技術水平的同時,推廣新技術如應用不同時期母牛的補飼技術[9],犢牛補飼技術和早期斷奶技術,犢牛直線育肥技術等,提高母牛養殖綜合效益。

5.6 建立完善防疫體系,確保畜產品安全對村級防疫員根據工作量給予適當補貼,以保證村級防疫工作正常開展,定期開展春防秋防,做好疾病的檢疫和口蹄疫的預防;加強能繁母牛繁殖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嚴格牛群防疫條件,建立消毒制度,開展經常性的環境衛生消毒,提高母牛繁殖率和牛群養殖經濟效益。

5.7 打造區域性肉牛品牌,提高小規模養殖戶飼養品牌牛肉產品的意識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出欄量的增加,品牌將成為核心競爭力。圍繞提高核心競爭力,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加快屠宰加工設備的更新改造,采用國外先進的技術處理辦法,開展深層次加工,增加牛肉制品品種,全力實施肉牛品牌戰略,打造知名品牌。積極挖掘牛肉制品品牌文化和品種樣 式,努力擴大品牌的影響力與市場占有率,實施品牌文化發展戰略[10-13]。

6 參考文獻

[1] 栗林.現代畜牧業發展要素淺析[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8,29(6):93-96.

[2] 楊興錢.現代畜牧業在現代農業中的重要地位及發展戰略[J].四川畜牧獸醫,2007(7):16-18.

[3] 楊浩珍,吳天梅,黃曉鳳,等.豐都縣肉牛養殖適度規模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0

(23):354-355.

[4] 徐恢仲,廖丹,熊廷奎,等.肉牛養殖經濟效益調查分析與養殖適度規模的探討[J].畜牧市場,2004(8):22-24.

[5] 范光建,張忠宇.皖北農村畜禽散養及小規模養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15):331,335.[6] 杜甘露,何龍,王瓊,等.小規模肉牛養殖場的經濟效益調查分析[J].養殖與飼料,2012

(10):9-13.

[7] 王消消,何龍,杜甘露,等.繁殖母牛養殖效益分析[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2,32

(2):70-73.

[8] 黃潔,趙德兵.因地制宜發掘合作社的優勢產業[J].中國畜牧業,2011

(19):52-54.

[9] 趙德兵,姜軍,王消消,等.繁殖母牛圍產期補飼對犢牛初生重和體尺指標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2012,48(13):66-69.

[10] 楊波,馬劍宏,楊濤,等.涇源縣肉牛養殖業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牛業科學,2012,38(3):71-72.

[11] 馬龍,李聚才,蘇俊喜,等.淺析西夏區肉牛養殖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寧夏農林科技,2011,52(5):69-70.

[12] 韓暢,佘雪梅.寧南縣肉牛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四川畜牧獸醫,2010(8):13,15.

畜禽養殖現狀范文第2篇

農戶散養畜禽防疫以村防疫員實行春、秋兩季集中防疫為主, 適時補針為輔。有的農戶對重大動物疫病防疫認識不到位, 過分擔心過敏反應或存在僥幸心理, 對重大動物疫病防疫采取消極應付, 造成防疫漏洞, 留下疫情隱患。

規模養殖場大多數是駐場獸醫自己防疫, 少數由鎮畜牧獸醫站組織防疫員定期進行防疫。個別養殖場的消毒池、消毒室如同擺設。例如, 消毒池無消毒液, 消毒室成雜物堆放間, 紫外線燈具不通電等。

畜禽規模養殖場防疫監管。畜禽規模養殖場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實行區級農業部門派出一名技術干部掛鉤到鄉鎮, 負責所有規模養殖場;鎮畜牧站再派出相應技術人員到相應養殖場。

2 做好監管工作

監管的主要病種: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藍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羊痘和小反芻獸疫等。監管的主要內容有6點。一是制定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程序。二是制定完善的消毒措施, 包括消毒藥物的選擇、配比濃度、消毒方法和次數。三是做好畜禽存欄、出欄、動物來源、檢疫證明工作。四是統計畜禽飼養期內發病和死亡情況。五是監督對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六是檢查動物免疫記錄、消毒記錄、投入品使用記錄、診療記錄、無害化處理記錄等相關養殖檔案。

3 畜禽規模養殖場的責任和義務

根據《動物防疫法》和國家農業部的相關規定, 建立6個制度3個合法生產告知書上墻公示。6個制度即免疫制度、消毒制度、產地檢疫申報制度、疫情報告制度、動物治療制度、無害化處理制度。3個合法生產告知書即規模養殖場合法生產告知書、獸藥禁用化合物清單、畜禽用藥休藥期制度。確保畜禽動態免疫率達100%, 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100%。

畜禽規模養殖場使用的強種免疫疫苗, 必須從當地畜牧部門領用, 嚴禁從其他渠道采購。

畜禽規模養殖場對畜禽自主防疫的, 提前2 d向鎮畜牧站報告, 派員到場指導、監督實施免疫;非自主防疫的提前1周向鎮畜牧站報告, 組織防疫員對其實施免疫。

對上級農業部門依法組織的監督檢查必須全力配合, 規模養殖場不得拒絕、推卸, 對存在的問題, 限期整改。

畜禽出欄時, 及時向鎮畜牧站申報檢疫, 經檢疫合格并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后方可出售;新購畜禽進場, 做好隔離觀察, 21 d后, 群體健康才能混合飼養。

畜禽若發生異常情況或非正常群發性死亡, 養殖場應立即采取措施, 隔離、封鎖, 為了保護現場, 必須停止畜禽進出活動;同時, 立即向鎮畜牧站報告, 不得越級報告動物疫情。對病死畜禽不得出售、轉移、屠宰和食用, 全部作無害化處理;積極配合疫控中心做出疫情診斷, 服從當地政府和農業部門依法做出的處理處置決定。

4 監管責任人職責

第一, 適時對規模養殖場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進行指導、監督, 每月不低于2次, 并做好指導、監督記錄。第二, 指導養殖場嚴格按動物免疫程序做好動物免疫工作, 按國家規定, 要求強制免疫病種免疫率達100%, 免疫標識佩戴達100%;同時, 做好免疫記錄, 消毒記錄, 完善并規范其他養殖檔案記錄。第三, 指導和監督養殖場購買消毒藥品2~3種, 交替使用, 嚴格消毒, 每周對飼養場所及周邊環境消毒不低于2次, 并完善消毒記錄。第四, 指導和監督養殖場建立隔離飼養制度, 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制度, 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符合技術操作規范;同時, 做好動物診療、無害化處理記錄。第五, 接受規模養殖場疫情報告, 一旦發生疫情要并在最短時間內到達養殖場, 了解、掌握畜禽的發病數量、癥狀、死亡情況并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后, 立即向上級農業主管部門報告, 進行診斷和處置。第六, 協助區動物衛生監督所做好動物防疫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落實工作, 負責實施動物產地檢疫。

5 存在問題

一是規模養殖場從外地引種極少實行申報審批制度, 我行我素, 引進后不報檢, 不實行隔離觀察飼養, 容易造成疫病傳播、流行的隱患。二是近年來, 各級政府和部門對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抓得緊、抓得實, 極少發生重大動物疫病;少數規模養殖場存在僥幸心理, 對防疫工作忽視其重要性, 出現漏防, 存在安全隱患。三是規模養殖場監管責任人流于形式, 監管不到位, 甚至常年不到場, 養殖情況不清, 存在問題不準。四是對動物防疫條件的審核不嚴, 沒有嚴格按農業部《動物防疫條件審核管理辦法》審核辦證, 監管責任下移到鎮畜牧站。五是少數養殖場只注重飼養管理, 不注重養殖檔案的建立。六是規模養殖場管理制度不健全, 或制度健全而不按制度行事。

6 對策

一是加大對《動物防疫法》的宣傳力度, 嚴格要求規模養殖場引種審批制度, 引種后隔離觀察21 d健康方可混養。二是按動物免疫程序嚴格要求, 防疫做到不漏畜不漏針, 動態防疫密度達100%。三是加強領導, 增強監管責任人責任心, 制定獎懲措施, 嚴格要求, 因監管不到位, 發現問題不及時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 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四是加強對規模養殖場動物防疫條件的審核, 經檢查達不到動物防疫條件的, 一律不予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必須對存在問題進行整改合格后方可辦理。形成上下聯動, 齊抓共管的格局。五是加強免疫和消毒, 注重科學飼養管理, 建立和完善各種養殖檔案。六是加強對規模養殖場的綜合培訓, 掌握科學飼養技術, 法律法規, 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 照章辦事, 遵規守紀, 確保畜禽健康安全。七是切實加強動物投入品的監管, 嚴禁在飼料和飲水中添加國家規定的禁用獸藥及其化合物, 確保動物性食品安全。

摘要:規模養殖場, 是指有固定的飼養場地, 具有一定的飼養管理水平和畜禽疫病防治能力, 飼養畜禽達到一定規模和數量的養殖場。規模養殖場畜禽飼養的數量多、密度大, 如果消毒和防疫不徹底, 一旦因飼養管理不當, 防疫措施不到位, 特別是一些業主不向相關部門報告審批就到外地引進種畜禽, 極易引發畜禽疫病, 特別是傳染病。規模養殖場的動物疫病具有發病急, 傳染快, 死亡率高等特點, 極易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因此, 對規模養殖場進行防疫監管是控制動物疫病發生和流行的關鍵措施之一。

畜禽養殖現狀范文第3篇

張立恒

黃炎坤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鄭州

450046)

1. 肉鴿養殖歷史

家鴿(Aplopelia Bonaparte)是由野生原鴿經過人類長期馴化而來。據《鴿經》(我國已知最早的一部記載鴿子的專著)記載是,我國養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已有3000多年歷史。到了清代,廣州就有人飼養一種“地白”鴿,其實就是肉用鴿。肉鴿在我國作為家禽飼養,源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20世紀80年代以后,肉鴿業在我國發展迅猛,逐步成為特禽業中的熱門產業,現在肉鴿已經成為繼雞、鴨、鵝之后的第四大家禽類型。我國南方和東南沿海地區(如廣東省、上海市)率先開始引進、飼養肉鴿,使我國肉鴿養殖由東到西,從南到北,迅速發展起來。廣東省是肉鴿傳統的消費區域,而且緊鄰香港、澳門兩大肉鴿消費地,是我國肉鴿產業發展最早的省份。1980年廣東省光明農場大寶鴿場建立,是我國最早的肉鴿規模飼養場。目前各地賓館、飯店不斷推出以肉鴿為特色的菜肴,使鴿肉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而且鴿蛋的消費也開始嶄露頭角,成為肉鴿養殖新的增長點。 2.我國肉鴿業發展現狀

2005年以來,我國的肉鴿飼養業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時期,這得益于人們對優質禽肉、禽蛋的快速增長。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國種鴿存欄3000多萬對,年產乳鴿總量達到5億只,計重量20萬噸。部分肉種鴿轉化成為蛋鴿生產,專門化蛋鴿年存欄量1000萬對左右,年產商品鴿蛋6億枚。我國各地種鴿存欄1萬~10萬對的大型企業已達百余家,存欄3000~5000對種鴿的中型企業在各省市農村中已很普遍,肉鴿養殖業已成為我國特種養殖業的支柱產業。

廣東省作為我國肉鴿養殖第一大省,肉鴿存欄量1500萬對,年產乳鴿2.7億只,占到全國的50%。廣州市白云區、花都區、增城市肉鴿存欄都超過100萬對,肉鴿養殖是廣州市最具特色的養殖業,是廣東省肉鴿養殖最集中的地區。廣州市年消費乳鴿量就達到4000萬只。深圳市種鴿存欄37萬對,年產乳鴿607萬只。

江蘇省肉鴿存欄500萬對,僅次于廣東省,在江蘇省肉鴿業協會的帶動下,肉鴿標準化、規?;曫B走在全國前列。上海是傳統的肉鴿養殖、消費地區,肉鴿養殖業是上海城郊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市肉鴿年存欄量150萬對,上海市每年肉鴿消費量約1 500萬只,然而本地只能提供一半左右,其他都靠外地供貨。據2013 年調查統計,上海市出欄肉鴿1萬只以上或具備動物防疫合格證的養鴿場、戶有89 家, 其中大中型肉鴿養殖場(存欄種鴿 5000 對以上)30 家,主要集中在浦東新區、奉賢、嘉定、金山、崇明五區(縣)。

湖南、山東、海南、浙江、河南等省肉種鴿存欄量都達到200萬對以上,并且呈現產銷兩旺的局面。2014年以來乳鴿價格在每只20元以上,養殖效益顯著。其他養殖量較大的省市有河北、湖北、江西、北京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乳鴿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肉鴿業將得到平穩的發展,是特禽養殖業中最具潛力的產業。但目前肉鴿市場還存在良種率不高、品種老化和飼養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同時規?;?、集約化水平還有待提高。

鴿蛋以其獨特的營養、保健功能,是肉鴿養殖新的增長點,在我國南方于東南沿海城市已經形成鴿蛋市場,產品供不應求。目前,肉鴿消費已經不再是餐桌上的奢侈品。在廣東、廣西、海南、安徽、江蘇、上海等省市肉鴿養殖已形成一定的區域性生基地。肉鴿養殖業的崛起和快速發展引起了家禽行業和科研院校的重視,并積極制定、開展肉鴿產業相關的科研計劃與調查,以此來配合和促進中國肉鴿養殖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3. 肉鴿養殖前景分析 3.1肉鴿養殖技術成熟

我國肉鴿養殖業經過近40多年發展與積累,已經摸索出一整套的高產飼養方法和疫病防治技術,成熟的養殖技術為肉鴿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肉鴿飼養業已經逐步形成畜牧業中獨立的產業,在國內家禽飼養中占據重要地位。 3.2 肉鴿產品優勢明顯

肉鴿養殖的主要產品為乳鴿,乳鴿是指25~28日齡上市,供人們食用的商品各。乳鴿一般由親鴿自然哺育長大,而親鴿則是以玉米、豌豆、小麥、高粱等原糧為食,飼料中無任何著色劑、防腐劑和藥物。而且肉鴿的抗病能力強,在乳鴿的生產過程中,較少使用藥物和疫苗。鴿肉、鴿蛋營養豐富,無藥物殘留,迎合

了現代人們的消費需求,刺激了人們的消費欲望,因此市場越來越大。目前廣州、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漢等大城市對乳鴿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當地養殖遠遠不同滿足需要,河南省、山東省的乳鴿外銷增長迅速。

3.3 肉鴿養殖潛力好

港澳地區、廣東省、上海市是傳統的肉鴿養殖、消費區域。近年來,東南沿海省份(福建、浙江、江蘇、海南等地)、湖南、山東省、河南省的肉鴿業發展較快,養殖量增加較快。在廣東、廣西、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省市肉鴿養殖已形成一定的區域性生產基地。“一鴿頂九雞,無鴿不成席”在香港的飲食業中普遍流行,對乳鴿的需求量更是增長迅猛,年需求量已經達到1000萬只,主要靠內地供貨。隨著中國特禽養殖業的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鴿消費已經不再是餐桌上的奢侈品,中小餐廳、飯店對乳鴿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肉鴿業將得到平穩的發展,是特禽養殖業中最具潛力的產業。根據近年來統計,全國肉鴿業發展遞增速度每年以10%~15%速度發展。 3.4 鴿蛋需求旺盛

鴿蛋以其獨特的營養、口感與保健功能,是肉鴿養殖新的增長點。早在2000年前浙江、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就率先開發鴿蛋食譜,至今這些地區已形成龐大的鴿蛋消費市場,而且食用鴿蛋養生在經濟發達地區逐步流行。每年的端午節、中秋節、元旦和春節是鴿蛋的銷售旺季,價格最高時賣到每枚4~5元,因此北方很多養鴿場已形成每到秋季就開始銷售鴿蛋至第二年正月的慣例,甚至有的養鴿場常年以生產鴿蛋為主。由于鴿蛋需求量的增加,特別是元旦、春節期間,肉鴿產量會下降,造成乳鴿市場始終保持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肉鴿養殖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 3.5鴿場對周邊環境影響小

我國肉鴿養殖采用半開放式飼養(南方地區)或全舍飼(北方地區),鴿子排出的糞便較干燥、臭味小,方便加工有機肥,養鴿場基本沒有廢物、廢水及廢氣產生,不會污染環境,是一項比較環保的養殖業。養鴿業是特別適合我國廣大農村發展的現代農業項目,農村具有發展肉鴿養殖的土地優勢與勞動力優勢,適度引導廣大農村農民發展肉鴿養殖,是一項農村勞動力轉移與農民工回鄉創意的好項目,也是我國十三五精準扶貧的很好選擇。

4.肉鴿養殖效益分析

目前市場肉鴿價格為每只20元左右,按每對種鴿年產14只(7對)計算,年產值280元左右,扣除引種年平均費用、工人工資、固定資產(鴿舍、鴿籠、用具)折舊、飼料費用、防病費用、資金利息等費用130元左右,每對肉鴿年可實現利潤150元左右,每對種鴿最低100元純收入是有保證的。肉種鴿普遍采用3層籠養,管理方便,一個勞動力可以管理種鴿1500~2000對。家庭養殖1000對,年純收入10~15萬。

廣東省某規模養殖企業肉鴿養殖效益分析:每對種鴿年平均生產乳鴿20只,每只乳鴿平均耗料2.15千克(包括產鴿耗料),乳鴿生產成本分析如下: ①飼料:2.15千克×2.6元/千克=5.46元,②保健砂與消毒藥品0.3元,③人工成本1.5元,④管理費用0.6元,⑤水電及低耗品0.1元,合計8.0元/只。 即每只乳鴿直接生產成本為8元(不包括折舊費),以目前全年平均每只16元計每只盈利為8元,除去折舊及其他費用每只1.5元,每生產1只乳鴿的利潤為6.5元,目前平均每對產鴿年產20只乳鴿,每對種鴿平均創造利潤為130元,飼養1萬對種鴿年可獲利130萬元。

畜禽養殖現狀范文第4篇

近年來,隨著在食用、藥膳、保健、藥用、工業行業中被不斷開發利用,美國青蛙產品利用率逐年增加,不僅 “吃”出來的市場無法估量,其綜合利用的需求量更是水漲船高!目前,國內市場批發價20元/公斤,零售價高達25~28元/公斤,國際市場每公斤更是高達40~50元,市場仍然供不應求,因此,人工養殖美蛙已經成為最有效科學致富的途徑。

溫家寶總理曾指出:21世紀是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歷史階段!因此,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政府撥款幾千億元扶持農業產業,使農業更具體要求前所未有的商機。而特種養殖、特色養殖、水產養殖由于效益更高,更有發展前景,因而政府更重視,近期,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出臺大量扶持政策,例如,返鄉農民工初次創業,稅務、工商、衛生等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財政將給予全額補助;同時,可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開展規模種養、新創辦經濟實體的將給予貸款貼息或小額信貸擔保。這些惠農惠民的優惠政策,給廣大創業者發展、走向創富之路提供了極大保障。

同時,對于中小投資創業者來說,發展特種養殖業、養殖美蛙欲了解海納百川美國青蛙養殖詳情,請登陸 或咨詢電話0551-2328111)

有著投資安全保險的巨大創業優勢;投資少、無需大的廠房、設備,資金可大可小,技術相對簡單,遠比

做生意、辦工廠簡單得多;競爭少、易成功。

畜禽養殖現狀范文第5篇

我鎮在總結2010年在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在整治中促發展,在發展中抓治理的思路促進了畜禽養殖業持續健康的發展。

具體工作如下:

一、土地還原。即把畜禽糞污作為肥料直接施入農田,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達到分解有機質的目的。

二、堆肥法。用堆肥法處理畜禽糞污中的固體部分,即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通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將有機物轉變為肥料,同時將畜禽糞污中的病原微生物殺死。

三、畜禽糞便飼料化。由于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礦物質元素、粗脂肪和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且氨基酸的品種比較齊全,所以是用作飼料的好原料。通過將畜禽糞便干燥處理、發酵處理、青貯、膨化制粒等作為飼料應用。

存在主要問題:

一、我鎮畜牧養殖業污染綜合治理工作總體來說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發展不平衡,需要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促進養殖治污任務全面完成。

二、如何鞏固成果,防止死灰復燃,需要在法律法規上進一步明確。

畜禽養殖現狀范文第6篇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國家環??偩值?號令)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定,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削減污染物排放量,促進全縣畜禽養殖業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切實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為抓手,以推進畜禽養殖方式轉變為目的,規范畜禽養殖行為,推廣生態養殖技術,推行“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治理方式,實現畜禽養殖污染物達標排放,促進農村環境與規?;B殖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治理原則

(一)全面整治、突出重點的原則。全面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取締禁養區內的所有養殖場,對畜禽養殖污染進行綜合治理。

(二)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的原則。引導和督促畜禽養殖場綜合利用畜禽糞便,實現糞便、污水無害化處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三)“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畜禽養殖場必須承擔治理責任,開展畜禽糞便、污水及其他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或無害化處理,實現污染物達標排放。

(四)屬地管理、綜合整治的原則。各鎮(場)人民政府落實“屬地管理”責任,負責轄區內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h農業、環保、水利、監察等相關部門協作配合,建立聯動機制,確保污染整治任務落到實處。

三、整治對象

轄區內常年生豬存欄50頭以上的畜禽養殖場,以及達到規定標準的其他類型畜禽養殖單位。(根據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豬當量的折算標準為:1頭肉牛(出欄量)折算為5頭豬;1頭奶牛(存欄量)折算為10頭豬;60只肉雞(出欄量)折算為1頭豬;30只蛋雞(存欄量)折算為1頭豬;以下核算方法相同)

四、整治時間

2012年7月10日至2013年12月31日。

五、目標任務

力爭通過兩年時間,完成全縣畜禽養殖場的污染治理工作,實現達標排放或綜合利用。其中,對已納入2012年全縣總量減排重點項目的規模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項目,必須在2012年11月30日前完成治理,以促進我縣畜牧業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全面協調發展。

(一)禁養區治理目標

將各類型水庫承雨區、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及緩沖區,城市和城鎮居民區,包括文教科研區、醫療區、商業區、工業區、游覽區等人口集中區域列為畜禽養殖禁養區。禁養區內不得新建、改建、擴建各種類型的畜禽養殖場,對現有畜禽養殖場,于2012年12月底前全部關停、搬遷。

(二)非禁養區整治目標

(1)在非禁養區要科學規劃,適度發展畜禽養殖場,抓好現代畜牧養殖小區規劃與建設。

(2)對現有的各類畜禽養殖場必須進行污染治理,嚴格按照“環評”和“三同時”制度要求,完善污染治理措施,確保正常運作,實現糞污達標排放和綜合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和諧發展。

六、整治措施

(一)嚴格落實環評和“三同時”制度

1、嚴把建設項目關口。從2012年6月20日起,凡新建、改建、擴建的畜禽養殖場,在項目建設前,需到環保部門辦理環評審批手續。發改、農業、國土等部門不得為未辦理“環境影響評價”的企業辦理項目備案、規劃選址、用地預審等許可手續。項目建成后,須向環保部門申請項目竣工環境保護“三同時”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運營。

2、限期補辦環評手續。對于目前已建成但未辦理環評手續的畜禽養殖項目,必須在2012年7月31日前到縣環保局補辦環評手續,并按照環評文件及批復要求,落實各項環保防治措施, 2012年11月30日前完成環評驗收。

(二)分類治理畜禽養殖場

1、對于生豬存欄100頭以下(含100頭)的小型養殖場,采取種養結合、簡易處理、資源綜合利用的辦法,按照雨污分流的要求進行基建改造,依據養殖規模采取“沼氣池+人工濕地”的生態處理模式,對養殖廢水進行綜合處理后達標排放。

2、對于生豬存欄100頭以上的畜禽養殖場,必須嚴格按照《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實現干濕分離,干法清糞,并采用工業污水治理模式或“沼氣池+氧化塘”方式,污水經過“厭氧+好氧”深度處理后達標排放,實現糞便污水的無害化。畜禽養殖場必須保證污染治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切實提高設施運行效率。

3、鼓勵具備條件的畜禽養殖場推廣“生物墊床”零排放養殖技術或申報大中型沼氣工程、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工程項目,向上爭取政策支持。

七、整治步驟

按照“注重實效、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的原則,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2013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全縣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工作。

(一)宣傳發動階段(2012年6月)

制定全縣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成立組織領導機構,對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進行全面動員部署;采取多種方式,深入宣傳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切實增強畜禽養殖場業主參與污染治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營造規范整治濃厚氛圍。

(二)綜合整治階段(2012年7月—2013年9月) 各地、各有關部門按照方案要求,積極采用過程控制與末端治理相結合的方式,大力推廣雨污、糞尿、凈污“三分離”技術,采用干清糞工藝,實現糞尿干濕分離,按期建設沼氣池、人工濕地、氧化塘等污染處理設施,完成畜禽廢渣儲存設施和場所的配套建設改造工程,實現糞尿的無害化處理。

(三)檢查驗收階段(2013年10月—12月) 由縣人民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對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情況進行專項檢查,認真組織考核驗收,并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

八、職責分工

(一)鎮(場)人民政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現有規模以上畜禽養殖場進行摸排調查、統計上報;結合本地功能區劃,劃定本地禁養區,制定禁養區畜禽養殖場限期搬遷或取締計劃和本轄區養殖場污染治理計劃;做好政策法規宣傳,督促非禁養區養殖場進行綜合治理。

(二)縣農業局:督導畜禽養殖場依照《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的要求規范養殖行為,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技術,發展生態養殖;抓好治理技術推廣和運用,指導畜禽養殖場發展生態農業,就地消納養殖糞便污水。對搬遷關閉的養殖企業,取消備案和補助、獎勵資金。

(三)縣環保局:組織實施畜禽污染治理,抓好新、改、擴建畜禽養殖場環境影響評價的審批、污染防治“三同時”制度的監督檢查和污染防治設施竣工驗收。受理畜禽養殖場污染投訴,嚴查不按規定落實關停、搬遷及治理措施等環境違法行為。

(四)縣監察局:加大督查力度,對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中存在的濫用職權、失職瀆職、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等違紀行為進行查處,對未完成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任務的相關政府及部門,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五)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指導各鎮完善農村環境整治規劃和功能區劃,確定禁養區范圍。

(六)縣國土資源局:負責辦理新、改、擴建畜禽養殖場土地審批和使用手續。在辦理畜禽養殖場土地使用手續時,應將農業、環保部門的審批文件作為前置條件。

(七)畜禽養殖場:作為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實施主體,應按所在地功能區劃要求,積極配合有關職能部門工作,嚴格落實各項治理措施。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從全縣大局出發,按照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加強對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層層明確目標任務,落實治理工作責任,確保治理工作取得實效。各鎮(場)于2012年7月15日前將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對象及治理方案報縣環保局和縣農業局備案。

(二)強化指導,做好服務。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借鑒外地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程建設經驗,探索適合當地產業發展、符合生態化養殖要求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和生態養殖模式。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設,總結經驗,以點帶面,加快推廣,鼓勵和引導廣大養殖場積極參與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畜牧業生態化、標準化建設。對措施得力,治理成效顯著的,爭取以獎代補。

(三)強化監督,確保實效??h紀檢、環保、農業等部門要加強對全縣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掌握工作進度情況,對發現工作不落實、整治不到位的單位和部門,予以通報批評,對污染環境、群眾反映強烈和完不成減排任務的,要嚴格追究責任。

上一篇:學術成果總結范文下一篇:相思成災歌詞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