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鄉村振興設計范文

2023-09-20

鄉村振興設計范文第1篇

1、建議培育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鄉村振興離不開好的黨支部和好的帶頭人。黨政一把手是鄉村振興第一責任人。要把到農村一線工作鍛煉作為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

2、建議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形成鄉村振興中堅力量,從根本上激發自主發展內驅動力。要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體系為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建立保障。要創新培訓機制,讓一些具有農業相關知識、相關技能的人才走進農村,走近田間地頭,面對面、手把手地教農民朋友技能。

3、建議建立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為紐帶,吸引技能人才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行醫辦學、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

4、建議人才管理職能部門簡政放權,保障和落實基層用人主體自主權。讓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平臺搭建、宏觀管理、公共服務、政策扶持上,給下鄉的“綠色通道”,充分激勵人才的創新原動力,確保鄉村振興高質量推進。

鄉村振興設計范文第2篇

加快轉型振興步伐的五大戰略

一,以工業強市為核心,

1, 工業是立市之本,發展之基。要建立以工業為引領,以農業為基礎,以服務業為支撐

的這樣一個三次產業結構的城市。

2, 工業是一個國家、地區強盛的內在動力。

這是因為工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國際上衡量工業化程度的四個指標:人均生產總值、工業化率、三次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城鎮化率。

二,城鎮化勞動戰略,

城鎮化程度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

所謂城鎮化率一般用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描述,這受城市的布局直接影響。 城鎮化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舉例說明:阜新:正在全面實施“東連西進,南北調整,中部治理“的發展戰略。全面推進五大新城的建設,第一是玉龍新城,第二是沈彰新城,第三是現在皮革新城,第四是溫泉旅游新城,第五是蒙古貞新城,這五大新城的建設是阜新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和突破口。)

三,以開放創新為動力的戰略,

1, 加快發展速度---積極學習引進科學技術,管理理念,政策,引進人才等等。

2, 降低創新成本----做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樣降低了創新成本。

3, 實現后發優勢—少走彎路,多走捷徑,較短的時間內發展起來。

4, 增強創新能力---發展速度提高的同時,要增強創新的能力,發展新的創新。

四,以生態立市為根本的戰略,

以阜新為例

1, 實施青山工程----這是省里的戰略部署,是引領性的工程。例如關閉影響性大的礦山,

治理荒山荒坡,(矸子山,海州露天礦等)

2, 實施碧水工程---例如月亮灣的治理。

3, 藍天工程(治理空氣污染)----控制煙塵、揚塵、機動車尾氣排放等等。

4, 實施五化工程(十二運提出的對城市的需求實四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硬

化。

五,以文化興市為引領的戰略。

以阜新為例

1, 提煉城市精神,阜新的歷史:查海文化、藏傳佛教、煤電之城、塞外明珠、蒙古族文化 2, 繁榮文化事業—這里說指非營利性的。

3, 做強文化產業--

4, 打造文化品牌—打造全國工業遺產旅游示范區,打造國內最具蒙族風情特色的休閑度假

鄉村振興設計范文第3篇

按照“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暨“做實在人、當實心磚”活動要求,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這個主題,結合美麗鄉村建設,3月30日,我帶領局宣傳教育科工作人員到羅屯鎮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梳理如下。

一、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意義的認識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鄉村振興戰略列為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七大戰略”之一,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歷史視角“務農重本、國之大綱”的清醒認識,基于一個擁有13多億人口的泱泱大國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理性判斷,更體現了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義不容辭的初心不忘。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實施鄉村振興,對于解決“三農”問題意義重大。

一是端穩自己飯碗的需要。民以食為天,能不能吃飽飯、吃好飯始終是關系社會穩定的最根本的問題。細數中國歷史上每一次重大變革,無不因為生存危機所致。解決好13多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始終是農業農村發展的首要任務。面對世界“誰來養活中國”的悲觀論調,1984年中國的糧食產量就突破了8000億斤,向世界宣布中國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這充分說明:糧食問題是民生問題、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只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一個國家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掌控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二是補齊現代化短板的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進程中,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過程中,農業現代化這條短腿和農村現代化這個短板還沒有補齊。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農民決不能成為現代化的旁觀者、失落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既是補短板、強弱項的迫切需要,也是由農業現代化向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擴展。唯有如此,我們才算是真正全面建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三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需要。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在“共同”上做足文章,切實縮小區域、城鄉和行業收入差距。當前,農村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較為突出。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現代化的發展不可能消滅農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農民都搬到城里去,農民總體上應當就地城鎮化。我們的目標應是,雖有城鄉之別,而少城鄉之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不斷縮小城鄉差別,把公共資源導入農村,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讓農民也能過上現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城市鄉村共生共榮,這才是切合實際地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之道。

二、美麗鄉村是衡量鄉村是否實現全面振興的重要標準

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了“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的奮斗目標,農村美不美成為衡量鄉村是否實現全面振興的重要標準。為答好鄉村振興戰略這張“試卷”,我們對羅屯鎮鄉村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調研,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鎮美麗鄉村建設風生水起

為響應國家政策,適時提出美麗鄉村提檔升級行動。羅屯鎮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首先,通過開展村容靚化、陣地構筑、典型選塑、片區帶動四項活動,不斷提升農村文明指數和群眾幸福感,極大地改善了群眾們的生活品質。同時,在保持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的同時,該鎮積極申請上級支持,大力開展“五化四美”鄉村建設,重點打造了省級美麗鄉村劉莊村,市級美麗鄉村羅屯村、屈莊村、吳莊村,實施以廣場、供電、排水、坑塘升級、污水處理、垃圾收集、村莊標識等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另外還繼續推進全鎮域環境的綜合提升,對鎮域內坑塘及村周圍閑散地進行節點治理和綠化,通過疏通水系、清淤擴容、洗坡治理、栽種綠化樹木等措施,對村內的廢舊坑塘進行綜合治理,恢復農村坑塘美化環境、調節水源、防澇抗旱、發展經濟等方面的作用。同時,改造村內閑散地,清理多年積存的垃圾,種植花草苗木,硬化道路,將之改造成為園林綠地,為村民提供了集休息、觀賞于一體的休閑場所。截至目前,該鎮34個行政村有21個達到生態文明村標準、13個村達到美麗鄉村標準。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鄉村規劃缺失、房屋設計凌亂。第一,房屋的建筑形式缺少規范,房屋的高矮大小不一,外立面設計得五花八門,外墻磚及屋頂的顏色不統一,房屋外觀要么極其簡單,要么千奇百怪,導致“只見新房不見村”。第二,房屋建設沒有與本村的歷史、文化、習俗、傳統相結合,照搬城市住宅建設模式,導致鄉村不像鄉村,失去了原有的鄉土特色。第三,房屋建設與村莊公共設施的建設沒有形成有機的銜接、和諧的統一,生活空間、生產空間、生態空間雜亂無章,無法滿足當代農民現代化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

二是宣傳力度需要加強。羅屯鎮的美麗鄉村建設,特別是隋海村、劉莊村,除了田園之美、鄉村風情,還精心打造了隋海慘案紀念館、民俗博物館和黨史教育館、農家樂、文化產品體驗店等,周邊村莊知曉多、參觀多,鎮內、縣內人士尤其是縣外人士知曉少,影響力、輻射面都需加強。

三是推動產業興旺的步伐還需加快。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是促進農民穩定增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長遠之策。作為羅屯鎮,有萬畝蓮藕基地,有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有隋海慘案紀念館、民俗博物館和黨史教育館、農家樂、文化產品體驗店等,要緊緊圍繞上述優勢,發展鄉村旅游等產業。

三、對**鎮美麗鄉村進一步提檔升級的建議

下一步在建設過程中,要突出“三生三美三宜”即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宜業、宜居、宜游。

(一)鄉村規劃管理要做到“五個一套”。要實現鄉村振興,實現農村的現代化,使鄉村成為美麗宜居的鄉村,使農民過上美好現代的生活,就必須先解決鄉村規劃問題。一套法規制度。結合羅屯鎮本地實際,制定本地鄉村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管控辦法、規劃導則,明確建設項目的占地規模、建設規模、建設標準、外觀風貌、建設時序、獎懲措施等。一套規劃設計。規劃與設計應符合當地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產業特點、歷史文化傳統等,房屋建設要與公共設施、基礎設施實現有機銜接,正確處理好生態空間、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的關系,實現產業經濟、社會文化、空間環境“三位一體”可持續發展。一套審批程序。要避免不報就建、先建后報、報這建那、報小建大、不按規劃與設計導則建房等問題,就必須建立健全房屋建設、道路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的規劃審批、開工建設的審批程序。一套議事機構。根據目前鄉村治理的實際,成立規劃小組、設計小組、施工監理小組、監督檢查小組等專門小組,制定議事規則和獎懲辦法,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處理有關事項。一套保障體系。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財政資金,作為鄉村規范建設的專項資金。建立責任追究機制,細化鄉村違法建設的處罰措施,同時也要建立人才保障機制。

(二)進一步加快產業振興步伐。指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我們首先融入自然之美,彰顯一村一景、一村一品鄉土色彩,圍繞“生產美”,借助小農水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改善群眾田間作業條件。同時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圍繞“生態美”,利用一些環保治理項目,對廢棄坑塘進行生態治理。對村口、路邊及房前屋后空閑地進行綠化美化,不斷優化百姓的居住環境。圍繞“生活美”,通過開展清潔庭院創建、農村衛生廁所改造、好媳婦好婆婆評選、五好家庭戶等評選活動,積極引導群眾參與美好家園的創建活動。下一步,要堅持“文化為魂”、“一村一韻”,注重孝賢文化、傳統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的挖掘與保護,精心打造旅游品牌,推出“春季賞花踏青、夏季賞荷采蓮、秋季采摘百果、冬季觀雪看民俗”的四季旅游線路,讓游客在親近自然中享受田園之美。

(三)進一步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好酒也怕巷子深。在做好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宣傳的同時,充分發揮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優勢,全方位、多角度宣傳羅屯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好思路好做法,宣傳羅屯鎮“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世外桃源”美景,宣傳木版年畫、太空蓮等旅游產品,吸引城里人遠離喧囂、享受田園之樂,吸引更多游客來羅屯旅游觀光。(從羅屯調研回來后,我們專門為羅屯制作了微信“不負如來不負卿,羅屯十里油菜花等你來”,從油菜花入手,對羅屯美麗鄉村進行了廣泛宣傳,收到了良好效果)。

(篇二)

中共**縣委、縣人民政府: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當前,我縣農村人居環境狀況很不平衡,臟亂差問題在一些地區還比較突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和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有較大差距,仍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短板。按照縣委批轉的《政協**縣委員會**年工作要點》的安排,**年5月至6月,縣政協提案委組織部分市縣政協委員及相關職能部門,在副主席趙湘驥、原副主席李衛平的帶領下,采取聽匯報、看現場、召開座談會、外出學習考察等方式,對我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工作,傾注大量工作精力和資金,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以創建美麗宜居鄉村為目標,全力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強化領導,精心組織,突出重點,“三大”行動成效明顯,“臟亂差”現象有所改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加強領導,環境整治全面鋪開。一是組班子。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顧問,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縣直各部門、各鄉鎮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縣級領導和部門聯系鄉鎮制度,制定了實施方案,落實了人員經費,構筑了縣、鄉、村(社區)三級環境衛生管理網絡。二是定目標。制定了《**縣農村環境建設工作方案》、《**縣農村“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和《三大行動工作方案》,明確了我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及農村“廁所革命”目標任務,落實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責任。三是造氛圍。結合“四創”工作,縣鄉村分別召開環境整治工作和三大工作宣傳動員會和推進會,印發環境整治工作宣傳手冊,教育干部群眾進一步增強文明意識和環保意識,激發廣大干群參與環境整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夯實基礎,整治工作初見成效。一是全面實施農村環境整治工程。全縣以鄉鎮政府所在地、城鄉結合部、“兩庫一河一江”源頭沿岸、主要交通干線、主要景區景點、重點扶貧村等為重點,兩年來共啟動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財政獎補項目150個,實際開工建設項目131個,落實財政獎補資金1860余萬元,累計完成228個行政村436個自然村的環境整治,項目涵蓋農村飲用水源保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糞便污染治理等方面,通過一系列環境整治工程的實施,農村人居環境大為改觀。二是抓投入,農村環境設施逐步完善。近年來,縣財政投入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及“廁所革命”資金5000余萬元,“兩庫一河”飲用水源保護區垃圾治理資金1200余萬元,新建鄉鎮垃圾中轉站9個,添置垃圾清運車39臺,封閉式垃圾箱655個、移動大容量垃圾桶2000余個,建垃圾池3600余座,新建和維修垃圾轉運場20余個,年清運垃圾13萬余噸,聘請鄉村保潔人員5000余名。規劃建設農村“廁所革命”示范點35個,拆除廢舊雜房、旱廁4萬余棟,新建村級衛生公廁103座,改建戶用廁所1603戶。加大農村集中供水改造力度,全縣完成集中供水行政村323個、分散供水行政村118個,為農村改廁提供了前提條件。三是加大美麗鄉村創建,打造城鄉統籌典范。按照“政府引導、村民主體、財政獎補、示范帶動”的方式,近年來,共創建省級美麗鄉村4個、省級衛生村6個、市級美麗鄉村25個,市級衛生村24個,突出村莊環境整治,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四是落實河庫保潔責任,保護水源環境安全。全面推行河長制管理,開展巡河專項行動,及時清理河道兩岸垃圾,加強入河排污口的監管,開展飲用水源地周邊環境綜合治理,河道水質得到有效改善。五是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治理目標,狠抓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科學指導農民用肥,有效減少因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推進省級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示范村建設,農業生態不斷發展。加大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力度,累計投入財政資金4000萬元,完成糞污治理設施配套建設規模養殖場196家。

(三)嚴格考核,整治責任不斷增強。制定了**縣環境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和考核辦法,為工作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h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依據綜合整治考核辦法,采取日常督查與暗訪相結合的辦法,對整治活動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并將各鄉鎮進展情況及時通報,并實行獎罰,有力促進了各項整治任務的落實。

二、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存在的問題

1、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現象依然突出。一是受不良習慣和落后觀念影響,很多村民隨地亂丟垃圾習以為常,建筑垃圾隨意遺棄。路邊、溝渠、河岸及屋前屋后成了垃圾場,塑料袋、紙屑、果殼等垃圾四處散落,村民蓋房產生的廢棄材料在房前屋后長期亂堆亂放,形成“垃圾圍村”現象。二是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動物糞便和沖洗圈舍的污水隨意排入露天溝渠,農戶生活污水未經處理隨意排放的問題仍然相當普遍。三是農業面源污染嚴重。據調查監測,我縣化肥使用在水稻上超標了0.3倍,在煙草上超標了1.4倍,每年農藥用量達500噸以上,農藥、化肥使用過量,對土壤、水源、空氣及農副產品產生污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等問題。我縣重金屬重度污染耕地面積達10.63萬畝,其中無法修復的耕地有7.43萬畝。農村生產環境的惡化,直接影響著農村人居環境的質量。

2、垃圾收轉運體系建設嚴重滯后。一是配套設施嚴重不足。垃圾箱、垃圾池、垃圾轉運車輛少,滿足不了現實需求,形成面上垃圾長時間堆放不能及時清運。二是垃圾終端無害化處理難解決。由于垃圾終端處理規劃布局滯后,引進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及再建一座垃圾填埋場的可能性已不大,而我縣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已屬超負荷運行,如縣域內所有生活垃圾全部轉運到場處理,預計到2020年將全部填滿所剩庫容,城鄉垃圾面臨就地還是外運處理的兩難局面。

3、廢舊雜房、旱廁拆除難度很大。據調查摸底統計,目前,全縣共有危舊廢棄不用雜房、旱廁、違建房7.8萬余棟(間),面積180余萬平方米,其中殘垣斷壁7126處,面積32萬平方米,廢舊不用雜房、旱廁、豬牛舍4.6萬余間,面積65萬平方米。大量危舊廢棄不用的雜房、旱廁、殘垣斷壁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特別是有的村莊旱廁林立,露天敞開,臭氣熏天,加上村民拆舊意識不強,等待觀望,旱廁拆除難以到位,嚴重制約農村“廁所革命”的開展。

4、資金投入保障難以到位。隨著整治工作的深入,資金需求量不斷增加,現有縣財政按常駐人口10元/人/年的預算投入與實際所需資金差額較大,導致環衛硬件設施不全,保潔員報酬難以兌現。目前,中、省層面專項資金投入有限,市、縣兩級財政投入不足,涉農資金整合難度較大,多渠道投入機制尚未建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資金投入缺口很大。

5、輿論引導和長效管理機制不健全。一是缺乏接地氣的宣傳媒介,對農民群眾的環保需求缺乏有針對性的宣傳,沒有考慮到農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習慣,不夠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鳴作用。二是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夠,參與程度不高,環境整治工作存在上邊熱、下邊涼的現象,認為環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只當旁觀者,不當參與者,既不主動作為,也不支持配合,等靠要思想嚴重。三是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尚未形成,主體不清、責任不明、問責力度不大。我縣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在全市排位一直不理想,雖年度多次開展督查巡查、考核排位,但考核結果的運用多以經濟處罰為主,很少問責干部,導致一些地方領導重視不夠,推進不力,效果不佳。要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就要象抓森林防火一樣,既要從經濟上進行處罰,更要問責執行不力的干部。

三、我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建議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三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隨著整治工作的深入推進,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會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保持工作定力,守正篤實,久久為功。

(一)規劃引領,示范帶動。一是科學規劃,因村施策。堅持“無規劃不建設、無設計不施工”的理念,發揮規劃的先導性作用和基礎性地位,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全面開展縣域村莊布局規劃、村莊整治規劃,并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鼓勵推行多規合一。要在學習先行地區先進經驗基礎上,深入群眾,充分吸取環境整治的意見和建議,制定適合本地鄉村環境整治的工作方案,明確優先建設的重點村和中心村,確定整治重點和時序。要根據各地民俗、經濟水平和農民期盼,科學確定各地區整治目標任務,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決突出問題。二是示范帶動,精準發力。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特別是在起步階段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通過以點帶面,先行先試、示范帶動,促進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整體提升。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平臺,以農村綜合環境整治為重點,實施青山綠水建設工程,突出抓好西河美麗鄉村示范帶和流峰特色小鎮建設,集中打造一批符合國家、省級、市級標準的生態村、生態鎮,輻射帶動全縣各村開展整治工作。深入挖掘農村生活內涵和文化傳承,加大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力度。注重鄉土味道,保護鄉情美景,讓村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二)政府主導,村民主體。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對有關工作的組織領導。要強化縣級黨委和政府主體責任,明確牽頭責任部門,統籌安排年度工作任務,為工作持續開展提供組織和政策保障。要加強對各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指導,建立部門聯動、分工明確的協調推進機制,整合資源,共享信息,形成工作合力。各職能部門要經常開展監督檢查,及時掌握各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有關情況,確保農村突出環境問題得到及時發現和解決。進一步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利用村民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時報道工作動態,宣傳報道好典型、好經驗、激勵先進,曝光問題、鞭策后進,真正把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形成人人關注農村環境的濃厚氛圍。二是充分發揮村民在村莊整治中的主體作用。要動員廣大群眾主動參與,變“要我干”為“我要干”。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加強村組干部學習培訓、組織到外地考察等形式,使農村環境整治政策家喻戶曉,讓村民親身感受村莊整治的變化和好處,激發廣大村民內生動力。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和黨員干部帶頭作用,在主動搞好自家環境整治工作的同時,組織村民投工投勞。如湄潭縣偏巖塘村探索垃圾分類積分制,可在小超市等兌換日用品,將垃圾分類和農民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吸引農民積極參與,很有借鑒意義。

(三)突出重點,扎實推進。一是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做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減量是首要。傳統的“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集中處理方式,雖然直接成本最低,但是運輸成本、生態成本、用地成本、資源利用成本全部加起來的代價很大。對大部分農村來說,只有從源頭減量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次調研組遠赴貴州湄潭、麻江兩縣學習考察,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做好農村垃圾分類,得立足農村實情,多想接地氣的好招。城鄉生產生活環境和垃圾成分不同,比如瓜果皮、剩飯菜等易腐垃圾,城市很頭痛,而農村恰恰可漚肥再次還田。有的地方將農村垃圾分為“可腐”和“不可腐”,最大程度方便村民理解,再通過保潔員的二次分類,少部分來自城市的垃圾如塑料、玻璃、金屬制品、電池等可運回城市回收處理。這樣一方面減少垃圾總量,另一方面也將極大地降低轉運成本。其次建立垃圾收轉運體系是關鍵。按照“五有”標準(有齊全的設施設備、有成熟的治理技術、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長效的資金保障、有完善的監管制度),不斷完善農村垃圾收轉運體系建設,切實滿足保潔和垃圾收集、轉運需要,統籌考慮村莊分布、經濟條件等因素,建立符合農村實際的收集、轉運和處理模式,確保2020年前全縣所有自然村農村生活垃圾清掃清運集中處理全覆蓋,并逐步取締二次污染嚴重的簡易填埋場。第三解決垃圾出口是根本。進入新時代,生態環境要求越來越高。面對垃圾山上不能填、河邊不能倒、村莊不能堆、路邊不能放的局面,我縣農村生活垃圾將無處可藏。解決垃圾終端無害化處理已成當務之急。全縣各相關部門要按照省市統一要求,加強匯報銜接,科學選定垃圾終端無害化處理方式,早日促成項目落地,確保全縣城鄉生活垃圾終端無害化處理實現全覆蓋。

二是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議有條件的建制鎮和規模較大、基礎較好、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村莊要建立集中污水處理設施;

城市周邊村鎮的污水可納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網統一處理;

居住比較分散的村,應建設戶用污水處理設施。我縣農村住房分布較散,特別是一些山區,住戶之間距離很遠,用集中式污水處理很不經濟。建議結合農村生產生活的方式,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處理,解決好農村污水轉化利用和處理問題。自己的污水處理設施建在自家院子里,村民會更加愛護,維護費也大大降低。大力實施以“三清除”(清除垃圾、清除淤泥、清除雜草)、“三攔截”(通過種植濕生樹種,搭配種植水生植物,設置緩流設施,有效攔截氮磷養分、攔截漂浮物、攔截徑流水土)為核心內容的生態化改造技術,與村莊內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形成一體化的農村面源氮磷生態攔截集成系統,達到恢復生態、凈化水質、美化環境的目標。

三是示范推動農村“廁所革命”。小廁所,大民生。廁所問題不僅關系農村環境的改善,也關系到社會文明進步。要堅持以戶改廁為主,建公廁為輔的原則,按照重點區域優先改、整合資源集中改、農村旱廁整村改的要求,盡快編制《**縣農村衛生廁所建設專項規劃》,明確改廁方式、流程、質量標準等,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大力推進傳統旱廁改造,全面完成重點區域農村廢棄不用旱廁拆除工作。加大農村改水力度,為農村“廁所革命”創造條件,解決村民想改不能改的問題。不斷增加有效投入和專項資金補貼,嚴格考核獎補,提高廣大村民改廁積極性,解決村民愿改不急該的問題。因地制宜示范建設無害化公廁,搞好農村公廁的建設和管理,方便群眾和過路行人。加強改廁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銜接,將廁所糞污、畜禽養殖廢棄物一并處理并資源化利用。

四是積極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茖W制定畜牧業發展規劃,依法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推進規?;笄蒺B殖區和居民生活區的科學分離,引導養殖業規?;l展。加快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施,因地制宜發展規?;託夂蛻粲谜託?,有效解決畜禽養殖污染。推進農村清潔生產,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合理處置農藥包裝物、農膜等廢棄物,降低農藥使用量,推進農作物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等綜合利用,大力推廣綠色有機無公害種植養殖技術,全面改善農業生產環境。

(四)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在當前經濟增長壓力加大,財政增加困難的情況下,確保政府資金投入力度非常重要。應繼續以政府主導、集體補充、村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投入機制,保證整治工作的資金需求。積極爭取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和涉農環保資金,統籌安排、形成合力??茖W合理運用財政補助資金,加強項目管理和資金使用的監督,創新補助方式,提高資金的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進一步規范用活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調動廣大群眾籌資籌勞,通過“以獎促治”、“以獎代補”等措施,運用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五)健全機制,壓實責任。一是健全責任追究機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涉及方方面面,要充分調動社區和村組的工作積極性,健全縣、鎮、村、組四級責任體系,形成人人有任務、個個有壓力的工作格局。按照履職必盡責的要求,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對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的部門、鄉鎮(街道),既要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又要追究主要負責人和分管領導的責任,年度考核不得評先評優。建立全面的考核評價監督制度,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納入年終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采取月督查、季排名、半年一小結、年度一總評的方式,進行全面的考核評價,考核結果與干部使用、整治資金撥付掛鉤,以考核為抓手推動環境改善。二是完善長效管護機制。堅持建管結合,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農村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常態化開展。要制定村規民約,落實農民主體責任,約束不衛生、不文明、不健康行為,提高農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和公共道德意識。積極探索建立農戶付費、村集體補貼、財政補助相結合的管護經費保障制度,完善衛生長效保潔制度和垃圾清運監督制度,明確保潔人員職責,嚴格考核獎懲,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成果持續發揮作用。

(篇三)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和要求,助推我市美麗鄉村建設,根據市政協常委會《**年工作要點》工作安排,5月中旬至6月下旬,市政協成立以彭薏菁主席為組長的調研組,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主題開展調查研究。市政協副主席林達克以及市政協辦公室、經濟委、僑務港澳臺委的部分領導同志和市委黨校、市老干局、市工商聯等部門的政協委員參加了調研活動。

調研組成員深入市委農辦、農業局等單位開展調查研究,聽取各單位情況匯報,召開有關單位座談會,實地察看**大安、南塘等鎮的農業農村生產建設情況,赴梅州平遠縣、興寧市等地學習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經驗。初步了解到我市美麗鄉村建設總體情況,提出了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意見建議?,F將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美麗鄉村建設成效

**現有23個鎮(場、區),343個村委(社區),1133個自然村,總人口180多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4萬人。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高度重視,持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精神,全面準確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目標,聚焦農村村道硬底化建設、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集中供排水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領域,實施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村莊“臟、亂、差”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全力推進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二年來,有520個自然村完成村巷道硬底化,873個自然村實現村村通自來水,1047個自然村建立衛生保潔隊伍,八萬鎮吉水村、南塘鎮后西村、河西鎮汾河村等30多個貧困村啟動了雨污分流和污水處理工程,同時,各鎮、村開展了拆舊補綠、清舊建綠行動,充分利用村內拆舊空地綠化美化,全市環境衛生明顯好轉,農村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被列為“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建立了79個長效農村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其中,創建了水稻高產示范片4個4萬畝,甘薯綠色、高產示范片10個1千畝,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年農民人均收入11966元,貧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600元,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鄉村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研發現,我市在推進美麗鄉村過程中,還面臨許多問題和困難,主要有:

(一)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發生了偏離。當前,市、鎮領導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而農民群眾對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的“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的理解不夠全面,許多群眾簡單地認為是搞好衛生、修條好路而已,村民自覺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未能調動起來,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四不補”等制度落實阻力大。農民群眾主體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市、鎮政府及職能部門反而成了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合力不強,未能掀起轟轟烈烈地新農村建設熱潮。

(二)美麗鄉村建設的內容缺乏系統性。美麗鄉村建設是生活、生態、生產、文化等“多位一體”的系統工程,但當前我市在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道路等生活領域的硬件設施建設得到了高度關注,而對生產、生態、文化等領域建設的關注度尚顯不足。

(三)鄉村建設的設計規劃滯后。建設美麗鄉村,必然要開展改造舊農村,并引入公共設施、村莊道路和民生等項目的建設,但由于缺欠頂層設計規劃,村莊整體創建水平不高,無法達到布局美等目標,而且建設模式也單一化。如對于農村舊房改造,多采用“穿衣戴帽”的方式,過度關注外觀,而忽視了民居的多樣性;

在推進項目落實時,多數會遇到選址用地不符合我市現執行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20年),有的占用耕地,尤其是新增建農村道路時,甚至要占用到基本農田,嚴重制約了建設項目的用地報批和建設。同時,還存在對66個省定貧困村的建設規劃抓得緊,面上村的規劃重視不夠等現象。

(四)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是欠發達地區,財政收入少,長期以來,農村基礎建設投入相對少,農村道路、供排水、教育、衛生、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全市大部分村莊沒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村民生活廢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溝渠、河道、池塘等水體中,極易破壞水體的生態環境,危害人居生存環境;

村莊綠化、道路亮化、村級文化活動場地和教育配套建設等與鄉村振興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美麗鄉村建設壓力大。

(五)鄉土文化氛圍薄弱。**民間文化藝術底蘊豐厚,但鄉村文化的挖掘打造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鄉村文化元素挖掘不夠深入,平臺建設較慢,建設氛圍不夠濃厚,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很多村莊的歷史文化挖掘多流于書面形式,“鄉風民俗”存在于材料和文件之中,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還沒有真正打造出來。

(六)美麗鄉村建設缺欠生態產業支撐。**大部分鄉鎮沒有“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格局,更沒有形成區域發展、規模發展的主導產業,村集體經濟薄弱,無力打造美麗鄉村,部分村連持續維護環境保潔、綠化養護的經濟保障都成問題。目前,一些鄉村整治后又出現衛生問題反彈,一些拆除破危房的空地沒有及時補綠復綠。

三、建設美麗鄉村的意見建議

調研組認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對美麗鄉村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村容整潔,而且要生態宜居,不僅要外在美,還要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統一,是生活、生態、生產、文化等“多位一體”的系統工程。結合**實際,調研組建議:當前,應該在繼續突出扶貧攻堅的同時,更加注重鄉村建設規劃、環境整治、產業發展和文化傳承,按照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的目標,全面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一)注重個性特色,做好鄉村建設規劃。要堅持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原則,與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積極開展村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實施按規劃改造舊農村,科學規劃農村宅基地,以規劃上項目,以規劃布局產業,以規劃提升文化內涵,將新農村建設各個項目劃入建設用地規劃區,確保各個項目用地報批工作和建設順利進行。在制定規劃時,要充分發揮各自然村村民理事會的作用,民主協商列出本自然村的建設項目,納入村級總體規劃。省定貧困村和面上的村均規劃好。

(二)加大宣傳,激發農民群眾自覺參與建設美麗鄉村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多種宣傳媒介,加大思想教育疏導力度,積極引導農民群眾正確認識美麗鄉村建設與自己切身利益的關系,讓美麗鄉村建設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激發農民建設美好家園的內生動力,使實施鄉村振興成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同時,建議由各鎮(場、區)政府組織村民代表到美麗鄉村建設成效好的市內外村莊學習參觀,讓他們身同感受,帶頭行動,營造全民參與的濃烈氛圍。

(三)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生態宜居鄉村。要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的作用,探索建設“財政補助一部分、社會資助一部分、村集體和村民自籌一部分”的籌資機制,加大投入,加強硬件建設,補齊垃圾收運、污水處置設施,梳理電力、通信等各種線路桿線,完善路燈設施,確保村莊亮化;

加強飲水安全鞏固,衛生改廁建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規劃新建設或改造集貿市場,因地制宜改造或修建綜合性文化設施和居民健身場所,強化村莊道路修繕、主要節點綠化,努力打造宜居鄉村。

(四)注重文化傳承,引領鄉村鄉風文明。鄉村文化是美麗鄉村的“靈魂”,要把文化建設充實到美麗鄉村建設之中,深層次挖掘村莊的歷史文化資源,充分利用舊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梳理全市歷史名人、名勝古跡、紅色革命場所分布情況,搞好歷史文化的保護與開發,發揚光大,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傳統村落培育成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的特色文化村,優化美化村莊人居環境;

要制定鄉風文明建設的具體指導意見,充分利用好村里現有的文化陣地,引導廣大農民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振農民精氣神,凝聚正能量,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五)培育發展鄉村產業,支撐美麗鄉村建設。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根據**實際,我們認為,當前重點要做好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基礎性工作和落實產業振興措施。做好土地確權工作,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然后通過探索“土地入股+規模種植”等模式,推動我市農業規?;?、集約化發展,做強做大農業品牌,不斷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與實力。要用工業化、綠色、可持續的理念發展**農業產業,鼓勵支持現有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努力引進果樹(荔枝、龍眼)、海產(魷魚)等農產品精加工企業,暢通農戶產、銷渠道,激勵農民發展農業產業;

要依托資源交通優勢,發展休閑觀光體驗等農旅融合新業態,推進法留山、定光寺、金廂灘、玄武山、麒麟山等旅游景點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催生休閑觀光農業產業,多途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支撐美麗鄉村建設。

鄉村振興設計范文第4篇

打好人才“選拔牌”,任人唯賢“尺度”清。干部人才隊伍是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堅力量,要把好“三關”,把真正愿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留下來。把好“政治關”,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把黨性純潔、信念堅定、明辨是非的干部選出來;把好“能力關”,堅持“任人唯賢、人盡其才”的原則,結合地域實際,對隊伍進行科學搭配、優化組合,發揮人才最大效能;把好“作風關”,堅持“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持之以恒端正干部作風,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氛圍。

打好人才“管理牌”,責權明確“戒尺”嚴。駐派干部不僅需要在改善農村產業布局、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改善群眾生活水平上專研發力,也要成為基層黨建的帶頭人,使基層工作不斷在黨的指引下實現突破、開創新局。同時,駐派干部和村“兩委”班子共同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不僅要守好自己的“責任田”,還需做到遇事共商、問題共解、責任共擔,共謀鄉村發展。此外,要嚴格考勤、請銷假、工作匯報等要求,明確請示報批流程,讓紀律成為規范言行、強化擔當的有力手段。

鄉村振興設計范文第5篇

關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作文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作文 關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作文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調動全縣上下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全面做好“三農”工作,推進崇義鄉村全面振興,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____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切實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精準扶貧為抓手,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志,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舉全縣之力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推進崇義鄉村全面振興。

二、目標任務

充分利用我縣資源稟賦,突出全域旅游的理念,舉全縣之力,分階段、分步驟,圍繞“一條主線”(即以脫貧攻堅為統攬,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五大振興”(即鄉村產業振興、基礎設施振興、生態環境振興、鄉風文明振興、

鄉村治理振興)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現農村產業“強”、生態環境“美”、鄉風文明“淳”、鄉村治理“安”、農民生活“富”。

(一)到 2020 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基本構建,南酸棗、刺葡萄、毛竹、油茶、茶葉、臍橙、蔬菜、生態魚等優勢產業集群不斷壯大,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益有效提升?,F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退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15000 元,年增長率達 10%以上;城鄉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新農村村莊整治建設基本實現全覆蓋,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制度基本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不斷增強,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人心,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移風易俗工作常態化開展,農民精神風貌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全面加強,農村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基本建立。

(二)到 2035 年,鄉村振興取得根本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業供給保障有力,資源利用綠色高效;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

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農村生態和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建成;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現代鄉村治理格局基本形成,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三)到 2050 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實現。

三、基本原則

——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和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健全縣、鄉(鎮)兩級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將“三農”工作列入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補齊“三農”短板。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和綠色發展。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打通城鄉要素自由流動渠道,促進鄉村振興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有機結合,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發展新格局。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揮生態優勢,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堅持規劃引領和分類推進??茖W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和發展趨勢變化,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典型引路。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久久為功,扎實推進。

——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和鄉村全面振興。充分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切實發揮農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準確把握鄉村振興的科學內涵,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統籌謀劃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注重協同性、關聯性,整體部署,協調推進。

四、工作重點

(一)大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以質量興農、綠色興農,重點抓好南酸棗、刺葡萄、筍竹、臍橙、油茶五大農業主導產業,鼓勵發展蔬菜、茶葉、生態魚、林下經濟、休閑農業、高山梯田米等農業特色產業,推動農業由增效向提質轉變。

1.做強做優主導產業。立足生態優勢和資源稟賦,以現代農業攻堅戰為契機,以產業集群為抓手,以萬畝基地建設為重點,做強做優南酸棗、刺葡萄、筍竹、臍橙、油茶五大主導產業。以齊云山公司為龍頭,以葫蘆洞國家級南酸棗種質資源庫為核心,建成一個集產、學、研、游為一體的萬畝南酸棗基地,輻射帶動產業規模擴張。以君子谷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為依托,把過埠—上堡沿線 15 公里建成萬畝刺葡萄產業帶,打造集農業種植、精深加工、休閑旅游、智慧服務于一體的刺葡萄現代科技示范園。大力引導林農開展竹

(木)新造、低改,重點推進華森竹業重組竹、紅杉木業高端原生態板式家具、益佳木業等竹木精深加工企業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知名竹(木)基地,加大竹木深加工企業的引進力度,開展竹木工藝品開發,助推鄉村旅游。以龍勾、鉛廠為重點,提升臍橙管理經營水平,積極發展臍橙深加工,結合中央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發展資金項目建設臍橙新技術集成應用示范基地。以齊云山山茶油、厚莫坊山茶油為龍頭,改造低產油茶林,促使油茶在短期內實現高產穩產。2018 年到 2020 年,力爭全縣五大主導產業規模逐年遞增 10%以上?!藏熑螁挝唬嚎h農糧局、縣林業局、縣果茶局、縣委農工部,各鄉(鎮)人民政府〕

2.鼓勵發展特色產業。圍繞“特色、高效、生態”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高效和綠色經濟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積極鼓勵發展蔬菜、茶葉、生態魚、林下經濟、高山梯田米等高效特色農業產業,并依托農業產業資源和優良生態環境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重點加大農業產業招商力度,將長龍-龍勾沿線打造成一個集大棚蔬菜和傳統蔬菜種植合一的萬畝蔬菜基地,推動每個鄉(鎮)因地制宜發展大棚蔬菜。提升上堡萬長山和赤水仙、樂洞龍歸、橫水馨陽嶺 4 個規模茶場,引導品牌整合,著力構建集四大品牌為一體的有機茶基地。加快陽明湖發展特色漁業和外向型漁業,建立生態水產品加工基地,打造一個集產、加、銷為一體的綜合型生態魚

基地。依托豐富的林地資源優勢,以訂單農業為主要形式,打造一批以茯苓、草珊瑚、吳茱萸、七葉一枝花等森林藥材為主要品種的示范基地。以企業為龍頭,以質量為核心,結合山區優勢,重點在上堡、豐州、聶都等鄉鎮打造一批高山大米示范基地。進一步擴大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規模,打造田園綜合體,重點開發一批集觀賞品嘗、采摘體驗、旅游休閑為一體的旅游產品。結合脫貧攻堅,鼓勵多形式、多種類發展養蜂、生豬養殖等其它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貧困戶脫貧。力爭每個鄉(鎮)每年重點建設 3 個以上百畝產業基地,逐步實現全縣 124 個行政村都有一個以上百畝產業基地?!藏熑螁挝唬嚎h農糧局、縣林業局、縣果茶局、縣委農工部、縣旅發委、縣殘聯,各鄉(鎮)人民政府〕

3.落實產業扶貧機制。全面對標省、市考核標準,按照產業扶貧“五個一”機制,全面推動和完善貧困戶產業全覆蓋,行政村產業基地或經營主體、扶貧車間全覆蓋,建立健全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脫貧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目標,動員貧困戶積極發展南酸棗、刺葡萄、臍橙等特色產業,通過擴大規模,加強管理,低產園、低產林改造,發展田間、林間等立體種養,提高綜合效益。積極引導經營主體通過土地、資金、勞力等入股,鼓勵能力較差的貧困戶發展家禽等傳統產業。對于沒有能力發展的貧困戶通過光伏電站、資金土地入股、村級集體經濟分紅等形式獲得收益。2018

年,每個村至少有 1 個扶貧產業基地或龍頭企業,有扶貧車間,有光伏發電項目,貧困戶實現產業全覆蓋?!藏熑螁挝唬嚎h精準辦、縣農糧局、縣林業局、縣果茶局、縣發改委,各鄉(鎮)人民政府〕

4.扶持農業經營主體。選擇一批規模較大、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重點扶持,積極開展“國字號”和“省字頭”推薦申報。規范管理,每年培育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 30 家以上。通過市場化手段對全縣筍竹、油茶、南酸棗、茶葉等加工企業進行整合,提高市場競爭力。大力引進、培育和扶持壯大一批競爭能力強、帶動面廣、有一定規模的龍頭企業,形成大企業帶小企業、主體項目帶配套項目、上下游產業互動的企業集群。積極引導龍頭企業主動與外企、央企及上市、品牌企業對接,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推進“百縣百園”工程,加快葫蘆洞、旗嶺腦兩個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創建省級園區步伐?!藏熑螁挝唬嚎h農糧局、縣林業局、縣果茶局、縣委農工部、縣市監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5.打響崇義農產品品牌。通過開展綠色有機食品示范縣和農產品安全示范縣建設,挖掘和培育本地優勢產業,抓好品牌建設、包裝提升和市場推介。鼓勵品牌建設,重點圍繞刺葡萄、南酸棗等主導產業,重點培育做響干紅刺葡萄酒、齊云山南酸棗糕、高山梯田米、崇義高山茶、齊云山油茶等

品牌和商標,對新獲得省著名商標、有機農產品認證、綠色認證的給予獎勵。鼓勵支持經營主體開展標準化種養,開展“三品一標”認證,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建立健全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服務體系,實現農產品規?;乇O測、檢測正?;?。加強農產品安全檢查,從嚴從快查處違法經營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劇毒農藥等農資產品行為。鼓勵支持縣內筍竹、油茶、南酸棗、刺葡萄、茶葉、高山大米等加工企業和生產基地通過電視、網絡、展覽等各種平臺和途徑,加大產品的宣傳和推介力度,全面提高我縣特色農產品在外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科技推廣運用,加快科技興農步伐。大力培育發展市場營銷隊伍,發展電子商務,全面拓寬我縣特色農產品市場銷售渠道?!藏熑螁挝唬嚎h農糧局、縣林業局、縣果茶局、縣市監局、縣旅發委、縣商務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6.深化農業農村改革。以土地確權數據平臺為基礎,搭建全縣農村土地承包信息管理平臺,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成果綜合利用,推動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健全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體系,建立完善 16 個鄉(鎮)流轉服務中心,探索土地確權不確地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合作社等自治組織推進土地流轉,完善土地入股分紅機制。深化農村宅基地改革,全面完成房地一體的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開展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改革試點,搭建完善產權交易和金融服務平臺、林農互助平臺、“企業+基地”示范平臺等三個服務平臺,促進林權規范、有序流轉。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推進“農合聯”規范化運行,打造集經營性、公益性、政策性一體的綜合型服務平臺?!藏熑螁挝唬嚎h委農工部、縣委改革辦、縣農糧局、縣林業局、縣國土資源局、縣供銷社,各鄉(鎮)人民政府〕

(二)大力推進基礎設施振興,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對標貧困村退出“9 大體系”和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加大資源整合和政策傾斜力度,根據上級資金和縣級財力實際,每 3 年制定一個計劃,整合資金,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實行項目申報制度,加大對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投入,改善貧困地區和深度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1.加快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四好農村路”要求,推動全縣農村公路建、管、護、運一體化發展,統籌安排農村公路建設,不斷完善全縣外通內聯的交通運輸網絡,為偏遠鄉村群眾脫貧致富發揮“交通先行引領”作用。到 2020年,力爭縣、鄉道升級改造率分別達 50%、20%;村道拓寬至5 米(或加錯車道)改造率達 30%;每個鄉(鎮)有一條三級公路,全縣農村公路列養率達 100%、好路率達 80%。全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實現“四個有”即:有目標,每個鄉鎮有 3 條以上按“四好農村路”標準化建設樣板示范路;有機構,成

立養護公司,有專業隊伍專職化管養,實現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分級管理;有資金,縣道養護資金除上級補助外,不足部分由縣財政足額配套,鄉村道由縣鄉兩級財政按要求足額配套養護資金;有監督,建立縣、鄉(鎮)、村三級“路長制”,負責資金籌措,管理轄區內農村公路的建設、養護和路域環境整治。同時,運營好農村公路,大力發展鄉村物流,推進鎮村公交持續健康發展,讓廣大群眾在交通領域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2.完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立完善全縣防洪減災綜合體系、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水資源保護與河湖健康保障體系、水利管理體系,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古亭水、崇義水、揚眉江綜合防洪減災體系,主要支流的重點河段堤防達到規劃標準,重點鄉(鎮)達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重點低洼地區和糧食主產區排澇標準基本達到 5 年一遇以上。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推進城鄉一體化和農村自來水工程建設,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 85%以上。新增與恢復農田有效灌溉面積 4.5 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 1萬畝,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 0.55 以上,重要飲用水源區水質指標達標率 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達標率 95%以上。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節水和農田水利體制機制創新、與投融資體制相適應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開展農田高效節水項目,

重點在上堡鄉先行試點。加強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工作,以申報陽明湖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為重點,逐步將齊云山、長河壩水庫、七星湖、聶都章江源頭申報為省級乃至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到 2020 年,成功建設 3 個以上國家級或省級水利風景區?!藏熑螁挝唬嚎h水利局、縣水保局、縣農糧局、縣發改委、縣旅發委,各鄉(鎮)人民政府〕

3.加強農村信息化項目以及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建設。加大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實施力度,積極引導電信、移動運營商、電商、金融機構等共同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切實加大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完善光纖寬帶和 4G 網絡建設,重點對未覆蓋的自然村進行補盲建設,建設完成 260 個 4G 基站,進一步強化弱覆蓋基站建設,強化 4G 網絡信號在自然村的覆蓋能力。健全市場化運營機制,推動組建信息進村入戶全運營實體。大力發展生產性和生活性信息服務,提升農村社會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推進農業農村信息服務普及。加強農村地區網絡資源共建共享,努力縮小“數字鴻溝”。到 2020年,實現“四個全覆蓋”,全縣各村以及各 25 戶以上的村民小組通訊信號全覆蓋、4G 網絡全覆蓋、光纖寬帶全覆蓋、有線電視全覆蓋。同時,進一步提高農村 D 類供電區域供電可靠性和電壓合格率。完成全部省定貧困村的電網改造,村村通動力電?!藏熑螁挝唬嚎h工信局、縣供電公司、縣網絡公司、電信崇義分公司、移動崇義分公司、聯通崇義分公司,

各鄉(鎮)人民政府〕

4.加強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健康扶貧“四道保障線”,建立科學可控的運行機制,及時將新增貧困人口納入保障范圍,確保貧困患者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和“一卡通”即時結算,自負費用比例控制在 10%以內。探索建立貧困人口門診治療與住院治療同步報銷制度。加強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建設,落實分級診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進村入戶。加強健康扶貧政策落實監管工作,遏制冒名醫療、過度醫療等亂象。均衡配置辦學資源,實施邊遠鄉村薄弱學校改造工程,縣財政出資將邊遠艱苦地區教師津貼發放范圍覆蓋到所有鄉鎮,建立農村從教滿 30 年的獎勵機制,并采取“點對點”方式招聘偏遠村小教師,實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實現教師資源城鄉共享。全面落實資助政策,真正做到資助政策“應享盡享”?!藏熑螁挝唬嚎h教育局、縣衛計委、縣醫保局、縣人社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三)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振興,改變農村落后面貌

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持續推進“整潔美麗、和諧宜居”新農村建設行動,實現“五個到位”(“三房一場”拆除到位、村莊整治到位、圩鎮整治到位、農村環境整治到位、農村生態保護到位),到 2020 年,力爭每個鄉鎮建立 1 個以上 3A 旅游景區。

1.推進“三房一場”整治。繼續實施“空心房”拆除獎補政策,著重抓好“三房一場”(土坯房、違建房、負面房屋、畜禽養殖場)整治,全面完成剩余農村“空心房”拆除任務,并嚴格按照“拆除到位、清理到位、復墾到位”要求,使拆除后的房址達到沒有廢棄物堆積、可再利用或復墾的條件。加強土坯房改造,通過政策引領,引導群眾拆舊建新。加大對不可移動文物及有價值土坯房的保護維修力度,保護傳統村落,保留農村文脈。加強農村建房管理,嚴格審批程序,規范農民建房行為,加大超高超大整治?!藏熑螁挝唬嚎h國土資源局、縣城建局、縣委農工部、縣文廣新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2.推進村莊整治建設。全面落實“整潔美麗、和諧宜居”新農村建設行動規劃,突出“七改三網”和“8+4”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努力補齊影響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短板,確保到2020 年實現全縣所有宜居村組“掃一遍”。按照脫貧攻堅的要求,實施貧困村村莊整治再推進,把全縣深度貧困村組和最偏遠、基礎設施最差的村組作為重點對象,進一步加強指導和幫扶,確保村容村貌有根本改觀,12 個省級貧困村如期達到貧困村退出標準。大力開展精美鄉村示范點建設,在繼承和完善“六統四聯創”的基礎上,立足更高標準把“精心規劃、精細設計、精致施工、精美呈現”工程打造成鄉村振興的示范工程,重點實施“一帶兩路”,即過埠-麟潭-上堡

鄉村旅游產業帶,崇余公路沿線和上寡公路沿線,努力把“一帶兩路”打造成人與自然和諧、文化彰顯、富有崇義地方特色的美麗鄉村參觀點。大力開展鄉村旅游建設,依托崇義生態、文化、產業等優勢,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在規劃、基礎設施和服務上提升水平,開發一批具有崇義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讓鄉村旅游成為發展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重點支持上堡客家梯田創建全國鄉村旅游 4A 景點,君子谷創建全國鄉村旅游 3A 景點。鼓勵支持基礎條件好的村落編制鄉村旅游規劃,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實施后,由縣財政給予一定的補助?!藏熑螁挝唬嚎h委農工部、縣水利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扶貧和移民辦、縣旅發委、縣農糧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3.推進圩鎮整治建設。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以獎代補,采取項目申報獎補的形式,加大投入資金用于圩鎮建設,鼓勵市場運作籌集資金、用活各項收費政策以及做活土地開發文章等??茖W規劃編制,按照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經濟發展和吸納人口潛力,合理配置公共資源,有機銜接縣域規劃。高標準建設圩鎮示范街,做好人行道、路沿石、下水溝等市政設施建設,建設文化小廣場,完善圩鎮各項基礎設施。打造特色小鎮,以富氧山水、客家梯田、陽明文化為資源依托,著力開辟圩鎮改造安置,將新規劃建設農民住宅小區管理與圩鎮建設結合起來,做到開發一片,連成一片。建立圩鎮長效管理機制,將城市化發展、社區管理的理念引入

到圩鎮。到 2020 年,把全縣各圩鎮建設成為規劃科學、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新型小城鎮?!藏熑螁挝唬焊鬣l(鎮)人民政府,縣城建局、縣城管局、縣委農工部、縣國土資源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水利局〕

4.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遵循“城鄉一體、購買服務、管干分開”原則,建立村莊、道路、河道環衛管護長效機制。以全國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建設為契機,積極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和資源化綜合利用,實現農村垃圾資源化利用實現全覆蓋。開展農村污水處理,建立健全長效運行機制。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在有條件的村莊建設標準化農村公廁,改造農村戶廁,實行各鄉(鎮)圩鎮都要有公廁。抓好交通沿線村點建筑立面整治提升,引導農民開展民房庭院整治,改善群眾居家環境?!藏熑螁挝唬嚎h委農工部、縣環保局、縣衛計委、縣生態辦、縣城管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5.推進農村生態保護建設。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加快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保障飲水安全。推進低質低效林改造,提高森林質量。實施森林撫育、退耕還林、鄉村風景林等林業生態工程,開展植樹造林,增加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有效保護濕地、野生動植物、水生生物

等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加強水生態治理和保護力度,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務。全面實施“河長制”,進一步建立健全河長制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切實加強水污染防治。推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水產養殖污染整治等工程設施建設,恢復農田生態系統?!藏熑螁挝唬嚎h生態辦、縣環保局、縣農糧局、縣林業局、縣水利局,各鄉(鎮)人民政府〕(四)大力推進鄉風文明振興,繁榮興盛農村文化

從鄉風文明隊伍建設、陣地建設、專項整治、典型選樹、群眾活動五個方面入手,依托農村志愿者和鄉(村)規民約,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推動農村文化發展,夯實農村移風易俗成效,實現農村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群眾文明素質有效提升。

1.加強鄉風文明建設隊伍。不斷加大農村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建設“百村萬人”志愿者隊伍,以農村志愿者傳播文明鄉風。著力培養富有崇義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新鄉賢文化,引導廣大鄉賢關注、支持、參與鄉村振興發展。啟動“百村千人”文化骨干隊伍建設工作,不斷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豐富基層文化生活?!藏熑螁挝唬嚎h文明辦、縣民政局、縣文廣新局、團縣委、縣婦聯,各鄉(鎮)人民政府〕

2.夯實農村鄉風文明建設陣地。以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統一掛牌,建設“文明之家”。

利用農村現有祠堂、開放式村部等場地和設施,建設農村公益性婚慶和治喪場所“文明理事堂”。在行政村醒目位置固定設置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宣傳欄,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等內容。深入挖掘村史村情、文化底蘊和民俗風情,突出崇義特色,整合資源打造村史館。打造鄉風文明示范點、示范區,到 2020 年底,全縣建成 2 個鄉風文明連片示范區?!藏熑螁挝唬嚎h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縣民政局、縣文廣新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3.抓實鄉風文明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加快健全完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充分發揮其積極的教化、規范、引導、評價作用。開展“三沿六區”專項整治行動,推進農村綠色殯葬、文明殯葬建設,完善農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設,遏制辦喪擾民、重殮厚葬等陋習。開展“百善孝為先”、“誠實守信”、“節儉養德”等主題教育,著力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大力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加大風水堪輿類人員教育引導工作,逐步消除封建迷信活動。整合各部門資源綜合施策,加強婚事新辦和勤儉節儉教育,加大餐飲行業制度約束和行業自律教育,加強升學宴的規范引導和制度約束,綜合整治農村紅白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等不良風氣?!藏熑螁挝唬嚎h文明辦、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縣市監局、縣教育局、縣民宗局、縣科協,各鄉(鎮)人民政府〕

4.選樹鄉風文明振興典型。開展尋找“最美農村志愿者”

評選表彰活動,不斷發揮農村志愿者推動鄉村振興的作用。發掘和保護一批有歷史、有文化的村莊,在全縣開展“美麗鄉村風采”展示活動。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信用戶、文明家庭、衛生家庭、身邊好人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收集、整理一批“脫貧致富”貧困戶典型和“脫貧攻堅”扶貧攻堅典型,用脫貧攻堅路上的生動事例激勵全縣貧困戶脫貧信心、鼓舞全縣扶貧干部工作斗志?!藏熑螁挝唬嚎h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縣民政局、縣文廣新局、縣旅發委、縣市監局、團縣委、縣婦聯、縣精準辦,各鄉(鎮)人民政府〕

5.豐富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每年開展“陽明文化旅游節”,以陽明文化為載體,組織編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俗讀本并向群眾免費發放。依托鄉村干部、扶貧干部力量,以群眾樂于參與的方式,圍繞“扶貧、扶志、扶德、扶勤”開展“扶志家訪”活動。以“做一次飯、談一次心、傳播文明鄉風”為主要內容,通過志愿者引導群眾移風易俗,養成文明習慣。廣泛收集、整理全縣農村優秀家風、家訓,每年在全縣所有鄉(鎮)、行政村進行一輪巡回展示。保護好文物古跡、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農業遺跡、灌溉工程遺產,展現農耕文明在新時代的魅力和風采。推動農村體育事業發展,提高農民身體素質。大力推進“七五”普法工作,增強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依托農村中小學校,大力開展“小手拉大手”宣傳活動,帶動家庭參與移風易俗。

加大文藝作品創作力度,創作一批因地制宜、特色鮮明的移風易俗文藝作品,積極反映我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喜人變化?!藏熑螁挝唬嚎h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縣文廣新局、縣民政局、縣司法局、縣教育局、縣體育局、團縣委、縣婦聯、縣精準辦、縣法制辦,各鄉(鎮)人民政府〕

(五)大力推進鄉村治理振興,實現農村長治久安

突出夯實農村基層基礎工作,構建村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確保鄉村社會和諧穩定、充滿活力。

1.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扎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突出政治功能,提升基層組織力,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堅強戰斗堡壘。一是加強組織建設。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改造提升工程。到 2020 年,全縣所有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達到規范化、標準化。扎實推進“黨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持續加大扶持力度,縣財政安排 20 萬元/村專項用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二是加強隊伍建設。積極推進村干部動力、能力、績效“三提升”工程,實行村書記分類管理,建立村干部報酬正常增長機制;分層級全覆蓋輪訓村“兩委”干部,實施村干部學歷提升;拓寬村干部出路,加大從優秀村干部中招聘鄉鎮事業編工作人員力度。加強名譽村書記、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助力脫貧攻堅。加大在優秀青年農民中發展黨員力度,穩妥有序處置

不合格黨員。建立農村黨員定期培訓制度,加強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建設,引導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三是加強廉政建設。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嚴厲整治惠農補貼、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征收等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深入推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重點整治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等突出問題,持續加大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力度。選優配強村務監督委員會,規范工作流程和職責權限,建立完善履職保障機制,提高監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藏熑螁挝唬嚎h委組織部、縣紀委(監委)、縣人社局、縣農糧局、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縣發改委,各鄉(鎮)人民政府〕

2.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大力破解人才瓶頸制約,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引導人才向基層農村流動。一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通過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招聘等多種方式,加大科技、教育、醫療等各類專業人才引進力度。推行鄉村教師“縣管校聘”,實施邊遠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繼續實施“三支一扶”、特崗教師計劃等。加強校地合作,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二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發揮涉農院校、農技推廣機構培訓作用,鼓勵和支持農業企業、農業園區、農民合作社等市場主體建立實訓基地和農民田間學校,支持農技推廣機構對接

跟蹤服務。開展農技推廣人員定向培養工作,積極聯系引導高校、職業院校涉農專業優秀畢業生到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工作。三是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干部、專家學者等,通過下鄉擔任志愿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加大對鄉村人才支持和傾斜力度,保障鄉村津補貼、辦公、交通等基礎工作經費,在職務、職稱晉升上給予政策優惠,增加績效考核獎勵。建立職級晉升機制,加大鄉鎮事業編制招錄和選拔事業編制干部進鄉鎮班子政策的傾斜?!藏熑螁挝唬嚎h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鄉(鎮)黨委〕

3.加強村民自治建設。堅持村民自治為基礎,加強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一是完善落實各項制度。堅持村“兩委”議事規則、村民代表會議等各項制度;健全完善“三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實行分類管理、“四定兩監督”和“雙述雙評”,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作用,引導農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二是推進村級民主管理。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基層協商格局。充分發揮新鄉賢作用,積極為鄉村發展建言獻策。三是推動治理重心下移。把資源、服務、管理逐步下放到基層,每鄉

鎮開展 3-5 個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工作。加強農村社區治理創新,整合優化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職責,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在農村普遍建立網上服務站點,逐步形成完善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

〔責任單位:縣民政局、縣委組織部,各鄉(鎮)人民政府〕

4.加強和諧平安鄉村建設。健全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積極構建點線面結合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現農村社會的長治久安。一是優化農村治安環境。加強綜治隊伍建設,配齊配強村級綜治專干、綜治網格員,加強群防群治隊伍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依法加大對農村非法宗教活動和境外滲透活動打擊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繼續整治農村亂建廟宇、濫塑宗教造像。持續開展鄉村治安問題和治安亂點整治行動,重點打擊各類危害鄉村經濟發展、損害群眾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二是完善農村社會治理常態機制。健全完善常態排查機制、訴求受理機制、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完善以綜治中心建設、綜治網格化建設和綜治信息化建設功能和運行機制。健全農村公共安全體系,持續開展農村安全隱患治理。加強農村警務、消防、安全生產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有序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三是推

進鄉村法治建設。深入開展農村法治教育,增強農村基層干部群眾法治觀念和法治素養,引導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加強基層法庭、派出所和司法所規范化建設,建立完善“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加強鄉村公共法律服務站點建設,健全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完善規范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將小矛盾及時化解在基層。繼續推進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建設,全面推動法治鄉村建設。四是加強農村德治建設。堅持德治為先,發揮道德引領、規范、約束的內在作用,增強鄉村自治和法治的道德底蘊,以德治實現善治。強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導農民愛黨愛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開展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醫生、村官、家庭等活動,發揮模范榜樣的示范帶頭作用。傳承提升耕讀傳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家規祖訓,培育和弘揚地方性優秀道德傳統。將道德規范融入鄉規民約,外化為人們的行為自覺?!藏熑螁挝唬嚎h委政法委、縣委宣傳部、縣司法局、縣公安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崇義縣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指揮部,由縣委書記許斌同志任總指揮,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邱凌同志任第一副總指揮,縣委副書記潘金城同志任常務副總指揮,縣領導曾帥、何琳、王豪、劉春香、黃碩、朱志勇、張小蘭等同志任副總指揮,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設在縣

委農工部,由朱志勇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李秀松任常務副主任,肖開朗、邱志堅、張羽、黃學鵬任副主任,并從相關部門抽調一批業務骨干充實指揮部辦公室力量,強化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鄉(鎮)要相應設立鄉村振興戰略辦公室,保障工作經費和工作人員。實行縣領導牽頭“五大振興”,鄉村產業振興由縣委常委、統戰部長劉春香同志牽頭,縣農糧局為牽頭單位;基礎設施振興由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邊建忠同志牽頭,縣發改委為牽頭單位;生態環境振興由縣政府副縣長朱志勇同志牽頭,縣委農工部為牽頭單位;鄉風文明振興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何琳同志牽頭,縣委宣傳部為牽頭單位;鄉村治理振興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王豪同志牽頭,縣委組織部為牽頭單位?!藏熑螁挝唬嚎h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委農工部、縣農糧局、縣發改委、縣人社局、縣編辦、縣直各相關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

(二)強化責任意識。全縣上下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原則體現到各個方面,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由縣發改委編制全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明確推進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部署系列重點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五大振興”牽頭單位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結合實際分別制定具體的三年推進計劃。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實行縣級抓落實、鄉村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各

鄉(鎮)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h直、駐縣各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強化資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給,加強協調配合,匯聚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藏熑螁挝唬嚎h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委農工部、縣農糧局、縣發改委、縣直各相關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

(三)加大資金投入。按照“政府出一點、單位幫扶一點、社會捐贈一點、農戶自籌一點、金融貸款一點”,加大財政對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設立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資金,確保當年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全面整合涉農部門的建設項目資金,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聚集效應,為鄉村振興提供物質保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杠桿作用,優化融資結構,增強融資能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鄉村振興籌資投入機制。推進金融機構與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的合作,拓展支農領域,加大利用國內外金融資金力度,完善“一事一議”和“籌資籌勞”制度,調動農民加大投入,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到鄉村投資創業,發揮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等的積極作用,開展鄉村振興志愿者活動、巾幗行動和百企幫百村行動?!藏熑螁挝唬嚎h財政局、縣金融局、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委統戰部、縣委農工部、縣農糧局、縣發改委、縣精準辦、縣工商聯、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各鄉(鎮)人民政府〕

(四)嚴格督查考核。建立完善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目標考

核責任機制,嚴格實行檢查考核、責任追究和表彰績效獎勵,使目標、權利、責任相統一,推進抓落實的制度化、規范化。對鄉(鎮)的考評要突出考核重點、難點工作,提高考核實效,更好地指導和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對縣直單位的考評,重點考核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效。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列入鄉(鎮)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和縣直部門績效評價,并設立鄉村振興戰略單項獎,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評選,表彰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評為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單位的所在單位全體干部職工可以發一個月工資性獎勵資金。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作文 關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作文村振興戰略在價值、制度及組織三個維度上的創新是新時代的產物。價值維度上的創新是根本方向,制度維度上的創新是重要保證,組織維度上的創新是強勁支撐。這些創新耦合形成鄉村振興發展的不竭動力,將日益推動鄉村振興由藍圖走向現實。

繼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2018 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出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對多年“三農”工作的繼承與創新,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正在形成。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之處可以從價值、制度、組織三個維度來認識,意義重大。

價值維度上的創新

明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文件指出,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明確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明確鄉村振興的長遠目標。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的大戰略,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文件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三個階段性目標任務作了部署。分別是到 2020 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 2035 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 2050 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制度維度上的創新

高起點。與新農村建設不同,鄉村振興戰略首先從國家層面制定戰略規劃?!兑巹潯吠ㄟ^與文件對表對標,分別明確至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 2022 年召開黨的二十大時的目標任務,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包括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等,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在此基礎上,各地區各部門要編制鄉村振興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或方案;加強各類規劃的統籌管理和系統銜接,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

高標準。鄉村振興,法制法規先行。一方面,文件提出抓緊研究制定鄉村振興法,把鄉村振興政策法定化。多年來,特別是 2005 年新農村建設以來,中國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治措施,需要制度化、法制化,同時各地方可以從本地鄉村實際需要出發,制定促進鄉村振興的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為鄉村振興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文件提出研究制定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把黨領導農村工作的傳統、要求、政策等以黨內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這意味黨對“三農”的領導法制化了、制度化了。

高質量。鄉村振興的制度性供給,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旨在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全方位高質量地服務于鄉村振興。其中,若干制度創新值得關注:如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

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上述舉措旨在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辦法,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將所得收益通過支出預算全部用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創新性政策舉措改變了以往增減掛鉤、占補平衡均取之于鄉、用之于城的做法,通過跨省域調節,可以大大提高節余指標的含金量并用以反哺農村。創新培訓機制,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探索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推廣融合發展機制,這些制度創新有助于構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隊伍。

組織維度上的創新

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打造一支新時代“三農”工作干部隊伍。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保證。為此,文件強調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

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h委書記要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按照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要求,打造新時代的“三農”工作干部隊伍。

懲治“微腐敗”,打造強有力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管黨治黨,從基層黨組織抓起。文件提出,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嚴厲整治惠農補貼、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征收等領域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扎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創新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穩妥有序開展不合格黨員處置工作,著力引導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隊伍。文件首提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鼓勵在鄉村地區興辦環境友好型企業,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上述經營主體及農業企業、家庭農場主、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的骨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須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文件指出,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積極促進小

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中國現有兩億多小規模兼業農戶,多數年齡偏大,有的是老人和婦女?,F階段的迫切之舉,是采取針對性措施,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使之分享到現代農業發展紅利。

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和行業組織,帶領中國農業“走出去”。文件提出,積極支持農業走出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和農業企業集團。農業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能夠引導小農戶參與系統內的分工協作,使農民由傳統的農業生產者向具有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投資意識、風險意識的現代產業工人或農業企業家轉變,從而解決土地配置細碎化、生產經營分散化問題,整體提升農業的產業層級和質量效益。農產品行業協會是由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以及相關科研、教學和其他組織、個人參加,為維護和增進全體會員的共同利益,在自愿互利基礎上依法組織起來的非營利性組織。農產品行業協會可以跨地域、跨組織發展,能夠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和水平上提高農民和農業經營者的組織化程度,實現小農戶和農業經營與國內外市場對接,降低市場風險和交易成本,有助于帶領中國農業“走出去”。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作文 關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作文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____總書記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任務。2017 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 2018 年中

鄉村振興設計范文第6篇

關鍵詞:鄉村旅游 鄉村振興 文化旅游 蓮麻村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我國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要堅持鄉村振興戰略。而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一環,在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背景下,鄉村旅游的出現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在以獨特的鄉村民俗、民藝和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鄉村發展衍生出來的農業與旅游一體化的模式,滲透在國家發展的各個方面。故鄉村文化旅游對發展鄉村旅游和響應鄉村振興戰略有著重大的影響。在基于新時代農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本文通過對鄉村振興發展深入了解、鄉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鄉村文化資源充分利用,拓展出了“鄉村文化+旅游”的新模式。將鄉村文化融入鄉村旅游中,有效地傳播當地鄉土氣息和文化,進一步推動鄉村的經濟發展,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

1 研究綜述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我國鄉村經濟在國民經濟總值中占有巨大的比例,而鄉村振興更是越來越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目前中國有關鄉村振興已經有了大量研究成果,截至2020年1月,中國知網上的數據顯示“鄉村振興”主題的文獻共15236篇,這兩年發文數量更是呈現逐步上升的狀態,鄉村的振興發展日益得到大眾的關注與重視。

1.1 我國鄉村振興發展研究

對于我國鄉村振興的發展狀況,一些國內相關領域的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村莊鄉土文化發展問題也成為影響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如安佳(2018)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探究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途徑中提出,要充分認識村莊鄉土文化的重要性,尊重與延續村莊鄉土文化和生活方式,進而尋找發展村莊鄉土文化的新途徑。而索曉霞(2018)的《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鄉土文化價值再認識》則認為在當下我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應注重將傳統的鄉土文化向現代化轉型。這讓人們認識到當代的鄉土文化發展所遇到的挑戰和機遇,重新認識我國鄉土文化價值,進一步使鄉土文化價值在鄉村經濟發展中充分體現出來,為我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此外,陳龍(2018)在《新時代中國特色鄉村振興戰略探究》分析新時代中國特色鄉村振興戰略探究中發現我國存在著很多“鄉村病”,鄉土文化空虛化則是其一。要實現鄉村振興,治理好“鄉村病”,就必須解決當前鄉土文化發展中所遇到的困難。

通過中國知網檢索發現,截至目前,有關民宿為鄉村振興貢獻的相關文獻有14篇,酒產業為鄉村振興貢獻的相關文獻有4篇。經歸納,研究主題可以分為酒文化旅游與鄉村民宿旅游。

1.2 酒文化旅游發展研究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帶動,鄉村酒文化旅游發展得到了更多的關注與重視,通過分析與探索得出,促進酒文化旅游發展可以從很多維度著手進行加強和落實。

葉建平(2018)在《傳統村落微更新與社區復興:粵北石塘的鄉村振興實踐》探討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活化,多維度促進人、文、地、產、景等的發展,以推動鄉村社區全面復興;張文浩(2018)在《鄉村再造的邊界眾籌模式探索——基于揭陽古村酒業案例的分析》提出了深化有共同情感紐帶的地緣認同,借助眾籌對邊的參與和輻射有利于促進本地鄉村的再造與結合的觀點;張青蘭(2019)的《金玉唐酒業:鄉村振興的領銜主演》通過對當地酒業民營企業的分析研究,從產業、文化和生態等的多維度振興,指出當地對特色產業的挖掘,以龐大資源和強大市場影響力領銜鄉村振興。

酒文化旅游的發展同樣面臨著諸多問題,如在地方“人情”的綁架泛濫顯示出來的社會資源的治理不當和社區管理方式存在不足。劉升(2019)在《社會治理社會化:鄉村振興背景下鄉風文明的實現路徑——以糖村治理濫辦“人情酒”為例》分析了當地通過對泛濫的“人情酒”的有效控制,指出加強社會資源的治理才能更好地為鄉村振興提供可行路徑。

1.3 民宿旅游發展研究

近兩年,隨著各旅游區的發展,國內對“民宿”的研究逐漸成熟。其研究方向主要以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戰略為背景,探討民宿對全域旅游、區域經濟、民族特色等方面的促進影響。

田菊會(2018)在《精準扶貧背景下的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提出鄉村振興的戰略研究,構建出美麗鄉村建設的實現路徑,實現鄉村振興目標;馬歷(2019)的《基于鄉村多功能理論的貧困村域演變特征與振興路徑探討——以海南省什寒村為例》立足鄉村振興,闡釋鄉村多功能轉變,探討振興路徑;龍彬(2019)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閑置空間活化利用研究——以重慶萬盛農村閑置中小學為例》提出統籌規劃策略、分類閑置空間等多種路徑活化利用農村閑置空間以促進鄉村振興;陳春(2018)的《鄉村振興視角下欠發達地區宅基地管理改革研究——以重慶為例》以農村土地利用問題是國內鄉村振興的主要制約因素為基礎,研究并提出改革。

隨著民宿數量大幅度上升,經營者與消費者逐漸將目光放在民宿的質量、特色主題等方面上,同時對民宿的研究也上升到另一個層面,這給民宿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帶來一定借鑒意義。如熊清華(2019)在《鄉村振興視域中的鄉村民宿生活美學探析》中探析鄉村民宿生活美學,角度新穎剖析鄉村民宿,指出民宿是物質空間,也是地域文化傳播的精神空間;倪毅(2019)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特色小鎮帶動思路與路徑研究——以開化桐村鎮為例》研究指出要創新設計理念和發展模式,并針對某地區提出具體建議,提升吸引力,培育壯大民宿經濟;孫小莉(2019)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民宿創新發展研究》搜索鄉村民宿發展新途徑,為民宿發展提供創新思路,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在未來,各旅游村落應適當發展符合自身特色民宿,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基于本文以蓮麻村作為鄉村文化旅游的研究對象,筆者梳理了近幾年有關蓮麻村的相關文獻。通過對文獻的內容分析,有關蓮麻村的研究主要是從品牌定位、視覺設計、村莊振興及規劃三個方面展開的。

1.4 蓮麻村發展研究

隨著蓮麻村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具有蓮麻特色的旅游項目不斷得到開發,安虹鋼(2019)在《廣州市“特色小鎮”品牌定位與互聯網營銷策略研究——以從化區蓮麻“生態小鎮”為例》提出蓮麻村必須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項目,落實品牌營銷策略,這樣才能成為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小鎮;楊澤鑫(2019)在《地域性文化在旅游產品中的可視化生態應用——蓮麻村為例》通過對地域文化旅游產品的研究,提出蓮麻村旅游產品的可視化生態應用。隨著鄉村振興戰略被提出,鄉村文化振興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徐進勇(2018)在《大都市遠郊衰敗型村莊振興探索——以廣州市蓮麻村村莊規劃為例》通過對蓮麻村生態資源及文化產業等的分析,認為蓮麻村可從鄉村文化復興、產業再造和城鄉協同治理三個方面構建村莊的振興路徑。在美麗鄉村建設的背景下,趙翠斐(2019)在《精準扶貧與美麗鄉村背景下蓮麻村的發展研究》中通過對蓮麻村實地調研,從特色文化產業、未來旅游規劃、經濟發展等方面給蓮麻村提出未來發展規劃和建設等建議。

現階段以鐘金宇、姚傲雪等為代表關于蓮麻村的視覺形象研究較為詳細。姚傲雪(2018)在《從化區村落品牌VI設計實踐與探索——以蓮麻村為例》提出蓮麻村的旅游業發展與品牌視覺形象設計密不可分,VI設計在其品牌發展歷程中占據重要地位;鐘金宇(2018)在《鄉土文化在美麗鄉村視覺形象提升中的應用——以蓮麻村為例》強調鄉土文化在美麗鄉村視覺形象建設中的重要性,并論述了鄉土文化在美麗鄉村視覺形象提升中的應用策略;鐘金宇(2019)在《基于“情感化設計”理念的品牌視覺形象設計探究——以從化特色小鎮為例》分析了情感化設計和品牌視覺形象之間的相關性,結合情感化設計理念,對從化特色小鎮的視覺形象設計進行探究。

通過以上的研究表明,構建蓮麻特色小鎮,蓮麻村的發展離不開品牌視覺形象設計。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專屬蓮麻特色項目,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走上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產業再造等振興之路。

2 蓮麻村旅游發展概況

蓮麻村是廣州市最北邊的一個村莊,經過一系列的微轉型,憑借其優渥的生態環境條件,開發建設了地方文化產業,打造了一張特色名片,獲得“全國文明村”“國家美麗宜居村示范”等榮譽稱號。蓮麻村為建設環境舒適的文化旅游小鎮,進行環境治理工作,對亟需完善的工程項目進行了重點整治,整治面積約6公頃,惠及全村人民。

2.1 蓮麻村的主要產業及產業的規模

蓮麻村發展鄉村文化旅游,至今已形成三大產業:酒文化、特色民宿、紅色文化。三大產業別具一格,又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其中,有酒文化濃厚的“酒鬼街”、酒作坊和蓮麻特色的民宿,而民宿、客棧往往結合酒業,二者共同發展;而記載紅色歷史的“黃沙坑”,是學習、繼承、弘揚紅色精神的基地,是蓮麻核心文化之一。數據更新至2018年12月31日,蓮麻村運作民宿有26家,其中包括經濟型民宿以及特色觀賞型民宿;經營的酒館有28家,可提供餐位1524個,已營業的酒鋪有30家。三大產業的發展,不僅豐富了鄉村的旅游建設,而且取得了可觀的經濟利潤,從根源上優化蓮麻村的經濟結構。

2.2 蓮麻村發展鄉村文化旅游增加經濟收入

鄉村文化旅游業的建設,大幅提高蓮麻村的經濟收入水平。據統計,2018年,在特色鎮建設中,330戶村民通過就業增加收入,年收入16824萬元,平均每戶增加2570萬元;47戶村民通過創業(跑)增加收入。居民小區、酒吧、酒樓、農村電子商務等,年收入49176萬元,平均每戶增加12610萬元;59戶村民通過制茶、制作豆制品、仙草、養蜂制蜜等項目增加收入。例如通過配售,年收入189萬元,平均每戶增加4740萬元。

3 鄉村文化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蓮麻村發展鄉村文化旅游,其發展在三個方面使當地逐步走上振興之路,三大產業分別是:紅色文化、酒文化、特色民宿。這三大產業別具一格,又相互聯系,相輔相成。

3.1 紅色文化抗大旗,歷史賦能蓮麻

3.1.1 歷史與發展現狀

(1)蓮麻村紅色文化發展歷史

作為粵北抗日戰爭的老區和重要戰場的呂田鎮,黃沙革命紀念遺址的建立是為了紀念曾在這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自1942年以來的不斷發展,黃沙坑越來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關注,現黃沙坑已成為吸引眾多游客的紅色革命遺址,以此使得蓮麻村成為具有紅色因子的村落,豐富了蓮麻村的紅色文化底蘊。

(2)蓮麻村紅色文化發展現狀

從2016年從化區的呂田鎮蓮麻村黃沙坑革命遺址紀念館免費向公眾開放到2017年村民的修整,蓮麻村的紅色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宣傳和發展?,F如今,“蓮麻村”建設有東江縱隊軍事展覽館、黃沙坑革命紀念館。蓮麻村有著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黃沙坑革命基地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學習強國的潮流下,蓮麻村紅色基地大概每天都會接待前來學習的團體,最多的一天有超過20個團。

3.1.2 紅色文化助力經濟發展

黃沙坑紅色基地的開放帶動周邊飯店與小攤的發展。紀念館旁邊建有“黃沙坑飯店”和售賣當地特產的小攤,攤主們表示是利用空閑時間來售賣自己家里制作的具有當地特色的食品,這成為居民的收入來源之一,也促進了當地的產業結構。

當地的旅游觀光車司機、紅色基地的講解員等這些紅色基地的工作人員都由當地居民擔任,村民們能夠主動向村委會提出申請這些崗位,審核通過后對該居民進行培訓。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當地的就業崗位,減少中青年人口外流,因此,蓮麻村當地的就業環境也大大得到了改善,使當地的勞動力得到了有效調配,推動了鄉村振興。

3.1.3 建議與對策探究

“蓮麻村紅旅事業對當地經濟有著不可取代的推動作用”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在調研過程中會發現存在幾點不足,結合當地的調查情況和相關文獻,對蓮麻村紅色文化的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做好頂層設計,落實民生工作

任何一項事業的長久發展離不開干部和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

在現實生活中,勞動人民普遍是“短視”的,這一點絕非有詆毀勞動人民之意。而發展項目落地運行離不開勞動人民的接納與支持;因此需要干部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兼顧“遠見”與“短視”兩種視角,踏實做好紅旅事業。

(2)提倡以紅色為主導的“色彩旅游”

紅色旅游的發展離不開紅色因素,而且還要借助其他的旅游資源,避免使紅色旅游的發展形式單一。

蓮麻村位于國際大都市廣州市內,車水馬龍、嘈雜的都市生活與恬靜舒適、山清水秀的鄉村生活分別作為“斥力與動力”,將城市中的人引向鄉村。以某種角度來說,生態環境是該地旅游得以發展起來的根本原因。

在受訪的游客中,較大部分表示最吸引自己的是蓮麻村的生態環境??蓢L試建立“紅+綠(生態旅游)”的發展模式,兼顧寓教于游、娛樂性、趣味性和參與性,吸引游客,激發農村的經濟活力。依托青山綠水把紅色教育凸顯得極具個性化,形成獨特品牌。

(3)深度挖掘紅色資源,促進紅色文化融入酒業

鄉村戰略的實施離不開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將其所蘊涵的核心價值挖掘出來,使紅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堅定人們對紅色文化的自然情感[1]。

雖說蓮麻村紅色基地配套設施齊全,但其紅色資源依然停留在淺層的展示上;游客們更多是走馬觀花式的粗略觀看,很難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這在很大程度上會降低重游率。應深度挖掘當地紅色資源,將較為抽象的紅色革命精神借助戲劇、手工藝品等加以呈現。

酒業為蓮麻村的三大經濟支柱之一,在每年的國慶節都會舉辦熱鬧非凡的“酒鬼節”,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梢钥紤]將蓮麻村的紅旅事業與酒業結合,通過“酒鬼節”使酒的銷售達到宣傳弘揚的目的。

3.2 “酒香不怕村落深”,酒產業激活蓮麻

3.2.1 歷史與發展現狀

(1)蓮麻村酒文化發展歷史

蓮麻村地理位置獨特,山、水、空氣優勢使得在同樣的原材料和技術支持下,蓮麻村釀出來的酒突顯出了不一樣的特色,幾百年的釀酒文化早已融進了村民的生活。

近幾年來,蓮麻村充分發揮自身獨特的地理優勢,改造、發展蓮麻村特色酒文化產業,用青山綠水打造出良好的口碑。當前,蓮麻村已經開業且良好經營的酒鋪有30家,而正在經營的酒館有28家,提供餐位有1524個,其中包括核心區23家,餐位數有1270個,和非核心區5家,餐位數有254個。酒吧、餐館和酒廠的開業極大地促進了村民的就業和收入。

(2)蓮麻村酒文化旅游特點

2018年,“美麗蓮麻·酒溢飄香”的主題酒文化節順利在蓮麻村開展。通過設立酒坊文化長廊,蓮麻村白酒的獨特魅力得以完美展現,進而提高了酒的知名度,釋放出了蓮麻酒文化的發展潛力。該酒文化節還設有隆重的開壇典禮,聘請知名品酒師對酒進行點評,酒的憑證得到肯定,進一步促進蓮麻村酒文化旅游的發展。

3.2.2 酒文化助力經濟發展

蓮麻村酒文化旅游是一種集一、二、三產業于一體的獨具特色的專項旅游[2],由前些年蓮麻村得到開發之后正式形成,很好地將酒的生產、酒的釀造和酒的銷售有機地結合,形成了一類極具競爭力的旅游產品。

(1)擴大當地的知名度

近幾年蓮麻村的經濟增長大大得益于酒文化知名度的提高和當地酒文化旅游的發展。古色古香的酒坊旅游、融合原始元素的酒家酒鋪、獨具特色釀酒文化、純正香醇的蓮麻白酒。一張獨特的白酒名片的打造,使蓮麻村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從而吸引了更多社會公眾的關注,促進了消費者群眾的增加,拉動了當地經濟增長。

(2)優化當地產業結構

蓮麻村酒家、酒坊、酒鋪的建立提供了就業崗位,大力改善了蓮麻村當地的就業環境。釀酒作坊和銷售平臺的建立,打開了當地酒的銷路,更多的村民將發展目光轉移到酒文化旅游上。使當地的勞動力得到了有效調配,協調了當地的人力資源,極大地帶動了蓮麻村經濟的增長,推動了鄉村振興。

(3)促進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酒文化旅游日益發展的同時,相關產業鏈也得到了延長。一方面,蓮麻村的電商平臺建立,實現了農業和互聯網的融合。另一方面,服務業的發展也在酒文化旅游的推動下日益完善。蓮麻村產業鏈的延長,促進了當地酒文化旅游發展。在產品做精、服務做優、產業鏈做長做好文章,酒文化旅游成為地方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3.2.3 建議與對策探究

(1)廣泛宣傳提高消費者對酒文化的認知

利用蓮麻村現有的白酒特色,開展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打造出具有差異化且不失蓮麻特色的酒坊文化體驗活動。如,設計完善酒坊參觀瀏覽路線,營造更加良好的酒文化氛圍,成就獨具特色的蓮麻村酒文化。通過宣傳當地酒文化特色,提高游客的旅游體驗感和認同感,完善酒文化旅游服務,以優質的蓮麻酒文化旅游拉動蓮麻經濟增長。

(2)豐富蓮麻村酒文化旅游內涵

在歷史積淀的文化資源基礎上,更好地通過利用社會、人文等方面的創意元素,實現蓮麻村酒文化產業和其他支柱產業的融合,將一些物質載體、故事和社會生活元素融入到酒文化中,賦予蓮麻村新的文化性及強大的生命力,體現蓮麻文化的價值和內涵,從而更好地滿足鄉村旅游者對酒文化旅游的精神需求,使蓮麻村酒產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3.3 古香古色客家屋,特色民宿助蓮麻

3.3.1 歷史與發展現狀

在蓮麻村,許多地方還保留著古老的圍屋,圍屋大門牌匾上寫著廣玉帝、楚開帝和元康的名字。這些都是客家傳統的一輪、兩輪甚至三輪的圍龍屋。蓮麻村客家圍屋大多以四角樓的形式存在,俗稱“四門回廊”。在20世紀60年代初,蓮麻村對圍屋進行翻造和維修,統一了圍屋的建筑風格。

隨著蓮麻村的不斷建設,在其客家圍屋的原有特色基礎上,蓮麻村的獨特建筑風格得以傳承。2016年,華夏學院租了這座被圍困的房子,并將其改造成了華夏蓮舍的一座住宅,成為蓮麻小鎮的亮點。華夏蓮舍保留泥磚、瓷磚等原有的建筑風格,又融入了現代元素,配備先進設施,提供了現代化便利。特色民宿已成為蓮麻村一個知名地標,增加當地居民就業機會,拉動當地經濟增長,提升了蓮麻村的文化旅游競爭力。

3.3.2 民宿文化助力經濟發展

(1)優化產業結構,形成顯著特色

蓮麻村發展鄉村民宿旅游,提供崗位,增加鄉村就業率,有效實現鄉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業產業轉移[3];蓮麻村在開發之前,原是一個較為荒蕪的地方,主要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缺少大型輕、重工業的發展以提供適當、適合的崗位,鄉村存在諸多剩余勞動力。旅游業發展為此帶來契機,在條件充足的情況下,村民開拓創業,或者為其打工,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營造更好的就業環境,優化鄉村勞動力、產業相關聯等模式。鄉村民俗經營者將當地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提高了原有自然資源的利用率,增加經營、租金、股份收益等收入[4]。蓮麻民宿在發展過程中摸索符合自身的經營模式,形成自身的特點,逐漸優化形成品牌,構建蓮麻村特色形象,避免了“千鎮一面”的局面。

(2)延伸鄉村產業鏈,促進多樣化經濟增長

改善過去鄉村以種植為收入的單一模式,使鄉村收入多樣化,從而增加鄉村集體收入,促進鄉村振興。過去蓮麻村發展農業,很大程度依賴當地氣候、季度收成,收入不穩定;民宿的發展改善單一的收入模式,村民不僅可以依靠農業收成,多樣化產業也帶來可觀的收入。鄉村民宿發展延伸產業鏈,帶動當地特色產品和傳統農副產品的出售,鄉村通過增加銷售額以增加鄉村收入。同時,鄉村民宿發展帶動餐飲、購物、娛樂、游覽、交通、體驗等產業鏈,為當地居民提供增加收入的途徑和方式,從而帶動鄉村經濟。以充足的客源作為前提,民宿發展、升級、完善以滿足游客需求,于是帶動餐館、交通等產業鏈的開發和優化,使村民收入多樣化,拉動了蓮麻村經濟的增長[5]。

(3)協調城鄉人才資源,鄉村發展未來可期

發展鄉村民宿旅游,有效吸引外出的求職者歸鄉創業,大力增加人均收入、鄉村收入;有力協調城鄉人才資源,為鄉村發展帶來寶貴的人力資源,增加了鄉村振興的機遇和潛能。鄉村民宿的發展,加大民宿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帶動培訓機構的發展、完善,培養相關的人才,為蓮麻村的經濟建設打造人才市場,有效助力蓮麻村振興,更好開拓蓮麻村,促進當地經濟增長。

3.3.3 建議與對策探究

當下的中國,民宿旅游大熱的背后,民宿的專業化問題也逐漸突出,在綜合考察當地情況和研讀文獻后,我們提出以下幾點發展建議。

(1)特色為本,突出民宿旅游特色

民宿,應該要保留其原有綠色生態和民俗文化特色。真正意義上的民宿,應該讓游客與當地的居民融合到一起,這是一種體驗性的旅游休閑產品。蓮麻村發展民宿,要利用好當地特色民俗文化,在保留其原真性的基礎上壯大民宿的發展。

(2)增加參與體驗,打造民宿旅游品牌

民宿發展應讓游客享有更加真實的體驗感與融入感,比如吃、住、工作和娛樂。相似的情況有中國臺灣的“生態之旅”,通過夜晚看蛙鼓鳴、螢火蟲等活動,為游客營造了回歸童年的氛圍,給予游客別致的自然體驗。蓮麻村還可以從城市游客的消費需求出發,充分開發獨具農村生態活動特色的產品,以滿足更多廣大群眾的需求,開辟更大的市場。

4 “蓮麻村”發展存在的不足

雖然蓮麻村自2016年作為首批試點特色小鎮開始發展以來,取得許多可喜的成果;但縱觀蓮麻村整體發展現狀,仍然存在不可忽略的不足。

旅游資源較為分散,未能很好地發揮整體作用。酒業、民宿業、紅旅事業是蓮麻村的三大經濟支柱。調研發現,當地游客的旅游目標大致可分成三種:參觀游覽當地特色民宿,感受蓮麻民宿居住體驗;以參觀當地酒業為主要目標,在當地民宿寄宿;以學習當地紅色革命遺址為主要目標,在當地民宿寄宿。從此可以看出,酒業與民宿業、紅旅事業與民宿業之間有著較大的黏性,但紅旅事業與酒業或者說三大經濟支柱之間的黏性較低。

開發整合旅游資源是為了增長旅游相關產業鏈,增加游客量,提高游客體驗感。以系統論的觀點,運用旅游開發中“由點及線帶面”的宏觀統籌思想,且針對紅旅事業對于普通游客吸引力不強這一現象,可在后續發展中突出聯系三方資源,整體推動蓮麻村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5 “蓮麻模式”的啟示

5.1 設計特色旅游產品,提升鄉村整體形象

從進入蓮麻村的旅途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售賣產品的小店。店內售賣的產品種類繁多,像富有蓮麻村特色的明信片、民宿雕塑以及一些民間工藝品等,做工精美,但缺乏創新性,大部分的旅游產品在其他的地域文化產品中均有相似。故在蓮麻村旅游產品設計中,應有所創新,打造蓮麻村自身旅游產品品牌。鄉村在開發旅游產品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當地鄉村的風土人情、歷史遺跡、風俗習慣以及時代的發展變化,同時適當變換設計思維和方法等來設計、創新出獨具鄉村特色的旅游產品。既追求產品自身品質,又鞏固其與鄉村、時代的內在聯系。一個好的旅游產品能夠吸引游客前來購買,給鄉村帶來經濟收入,也能起到宣傳自身本土文化的作用,更能提升鄉村的整體形象[6]。

5.2 結合鄉村特色文化,形成特色旅游路線

從蓮麻村的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中可以看出,蓮麻村是將鄉村當地存有的紅色革命遺址發展和周邊的綠色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形成了“紅+綠”的特色旅游線。我國的紅色文化旅游在鄉村旅游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但如果僅僅是以紅色革命遺址作為游客游玩參觀之處,那么將會大大削減游客的興致。因此,在鄉村旅游發展中,可適當將紅色旅游與自然山水、山體林相景觀以及其他固有的特色文化旅游景點結合起來,形成獨特的旅游線,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也可提高游客們的重游率。也可策劃一些原鄉生態文化節事活動以及紅色革命遺址免費開放活動,如徒步節、紅色革命打卡等,以吸引人氣,提高當地旅游品牌知名度。特色旅游路線既可以寓教于游,又添加了眾多娛樂性、趣味性,直接推動了鄉村產業發展以及提高了鄉村經濟活力[7]。

5.3 鄉村產業集群化形成統一整體,打造多元化的鄉村旅游

蓮麻村的酒業、民宿業以及旅游業等鄉村產業形成了統一整體,使當地特色文化、紅色文化以及原鄉生態文化共同結合,打造了多元化的鄉村旅游。從日本的鄉村旅游發展來看,日本通過將休閑農業、養殖業、觀光果園等鄉村產業集群化形成統一整體,各產業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推動發展,最終達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標。通過推進鄉村產業集群化來改造傳統農業,實現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可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發展。

參考文獻

黃三生,凡宇,熊火根.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路徑探析[J].價格月刊,2018(09).

林富強,晶晶,于立芝.煙臺葡萄酒文化旅游發展探析[J].釀酒科技,2018(03).

周建標.發展鄉村民宿旅游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選擇——以福建省為例[J].經濟視角,2018(06).

官長春,江金榮,黃海棠.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民宿精準扶貧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35(09).

游上,史策.發展民宿旅游助力鄉村振興[J].人民論壇,2018(13).

沈晰琦.文化創意視角下鄉村旅游開發的策略[D].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7.

徐進勇,李滔.大都市遠郊衰敗型村莊振興探索——以廣州市蓮麻村村莊規劃為例[J].規劃師,2018,34(05).

上一篇:銀行內部管理工作總結范文下一篇:二十年后的我作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