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范文

2023-12-29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范文第1篇

國務院決定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摸清我國各類單位基本情況,了解

二、三產業發展規模布局及各主要生產要素構成,查實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產業和小微企業發展狀況。開展這次經濟普查,對于黨和政府更好地把握改革發展全局,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協同性、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緩解中小企業發展困境、拓展消費市場、發展節能環保和健康產業、發展科技服務業,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時點為2013年12月31日,時期為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普查登記將于2014年1月至3月全面展開。你單位作為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對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的規定,應配合當地普查機構和普查工作人員做好以下工作:

一、普查登記前按本告知書背面格式要求整理好相關數據,供登記時使用。

二、普查登記時提供《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和《組織機構代碼證》或其他有關證照,以便普查人員開展證照圖像信息采集工作。

三、普查登記后按當地普查機構要求妥善保存本告知書,并配合普查工作人員進行數據檢查與核實工作。

普查數據是認識國情、把握國力、制定國策的重要依據,搞準、搞實普查數據是各級普查機構和廣大普查對象共同的責任。請你單位依法如實獨立提供相關數據,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各級普查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在普查中所知悉的你單位信息嚴格保密,相關數據將嚴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作為相關部門和單位實施處罰的依據。如有違反《統計法》和《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而損害你單位利益情況,請及時向國務院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或地方普查機構舉報。舉報電話:010-68512113。

衷心感謝你單位對經濟普查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祝你單位在新的一年取得良好業績!

戚家山街道第三次經濟普查辦公室:聯系電話0574--86786038 傳真號碼0574—86786038; 0574—86786039 郵箱地址:sanjp123456@163.com

(*回傳的文件共四份:《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已填寫完整的告知書 注:表底單位負責人、單位統計人員簽字勿忘!

企業法人(含視同法人)單位填寫

2013年末從業人員數 人,其中:女性 人; 2013年營業收入 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 元; 2013年營業稅金及附加 元,其中: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元; 2013年末資產總計 元,實收資本 元; 工業企業還應填寫:

2013年煤炭(含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以及泥煤、型煤等,不包括焦炭、下腳煤和石煤)消費量 噸。

非企業法人(含視同法人)單位填寫

事業、機關、社團、民辦非企業、基金會、村(居)委會等

2013年末從業人員數 人,其中:女性 人; 2013年單位支出(費用) 元; 2013年末資產 元。

產業活動單位(不含視同法人)填寫

分部、分廠、分店等

2013年末從業人員數 人,其中:女性 人; 經營性單位:經營性收入 元; 非經營性單位:支出(費用) 元。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范文第2篇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調查了解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及布局,進一步查實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小微企業的發展狀況,摸清我國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全面更新覆蓋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基本單位名錄庫、基礎信息數據庫和統計電子地理信息系統,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

普查的對象是在我國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普查標準時點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時期資料為2013年年度資料。

經濟普查是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是巨大的社會動員活動。從2012年11月開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300萬普查人員的辛勤努力下,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順利完成了機構組建、宣傳動員、方案研制、普查試點、人員培訓、小區劃分、單位核查、現場采集數據、數據集中審核、質量抽查、匯總評估等各項工作?,F在已進入主要數據發布和后期資料開發應用階段。

這次經濟普查的主要特點

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形成強大合力。國務院下發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成立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和全國電視電話會議。李克強總理專門作出重要指示,張高麗副總理親赴普查登記現場進行指導。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地方各級政府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普查機構,積極組織普查。各部門充分發揮各自職能,通力協作配合,提供多方保障,確保了普查的順利實施。

系統設計,嚴密實施,務求科學規范。按照國務院領導同志“科學、求是、可行”的要求,國務院經濟普查辦公室認真借鑒歷次普查經驗,廣泛吸收各方意見,反復研究論證,經過多項認真試點,制定了《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方案》及13項技術規范和業務流程。在此基礎上開展全覆蓋業務培訓,進行地毯式單位比對和現場核查,全力以赴做好現場登記和個體戶抽樣調查,利用信息手段實時監控普查數據采集和上報工作,嚴格分級分專業審核數據。

創新手段,即采即報,切實提高信息化水平。一是首次采用PDA進行現場登記,以及對普查對象空間定位、拍攝證照、采集和上傳數據;二是近100萬家規模以上企業首次利用互聯網填報普查表并直接報送國家數據中心;三是首次實現普查數據生產過程的電子化、網絡化,確保了普查數據真實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

強化監督,公開透明,努力提升公信力。一是開展嚴密的事后質量抽查。從各地抽調330多人,組成3 1個抽查組,利用半個多月時間,完成對全國1 0 5個樣本縣(市、區),3 0 6個普查區(小區),1 2 7 8 8個單位的核查和回訪;二是創新監督方式。邀請30多名地方媒體記者,通過互聯網公開招聘3 1名社會人士作為義務督察員,全程參加事后質量抽查。

總體來看,此次普查充分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普查全過程公開透明,數據質量和工作效率都比較高,摸清了我國第二、三產業家底,真實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達到了預期目標。事后質量抽查結果表明,這次普查的調查單位凈漏報率為0.8‰,數據填報綜合差錯率為3.3‰。

經濟普查的主要成果

單位情況。2013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1 0 8 5 . 7萬個,比2 0 0 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下同)增加375.8萬個,增長52.9%;產業活動單位1303.5萬個,增加4 1 7 . 1萬個,增長47.1%;有證照個體經營戶3279.1萬個,增加405.4萬個,增長14.1%。

按地區分:2 0 1 3年末,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中,東部地區601.9萬個,占55.4%;中部地區214.1萬個,占19.7%;西部地區197.4萬個,占18.2%;東北地區72.2萬個,占6.7%。有證照個體經營戶中,東部地區1311.4萬個,占40%;中部地區762.5萬個,占23.3%;西部地區915.4萬個,占27.9%;東北地區289.7萬個,占8.8%。

按行業分:2 0 1 3年末,在法人單位中前三個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單位281.1萬個,占25.9%;制造業2 2 5 . 3萬個,占20.7%;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1 5 2萬個,占14%。有證照個體經營戶中前三個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1642.7萬個,占50.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878.6萬個,占26.8%;住宿和餐飲業240.8萬個,占7.3%。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20 13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企業法人單位820.8萬個,比2008年末增加324.9萬個,增長65.5% 。其中,國有企業11.3萬個,占1.4%;私營企業560.4萬個,占68.3%;港、澳、臺商投資企業9.7萬個,占1.2%;外商投資企業10.6萬個,占1.3%。

從業人員情況。2013年末,全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35602.3萬人,比2008年末增加8290.8萬人,增長30.4%。其中女性12580.5萬人,占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的35.3%。有證照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9013.4萬人,比2008年末增加818萬人,增長10%。

按地區分:2 0 1 3年末,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東部地區19224.5萬人,占54%;中部地區7428.8萬人,占2 0 . 9 % ;西部地區6 5 6 7 . 2萬人,占18.4%;東北地區2381.8萬人,占6 . 7 % 。有證照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中,東部地區3926.1萬人,占4 3 . 6 % ;中部地區2095.7萬人,占23.3%;西部地區2305.6萬人,占25.6%;東北地區686萬人,占7.6%。

按行業分: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前三個行業是:制造業1 2 5 1 5 . 1萬人,占3 5 . 2 % ;建筑業5320.6萬人,占14.9%;批發和零售業3315萬人,占9 . 3 % 。有證照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中前三個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4166.6萬人,占46.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674.5萬人,占18.6%;住宿和餐飲業1069.4萬人,占11.9%。

企業資產情況。2 013年末,全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資產總計466.8萬億元,比2008年末增加259萬億元,增長124.6%。

服務業情況。2013年末,從事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811.3萬個,占全部法人單位比重為7 4 . 7 % ,比2008年提高5.7個百分點;從業人員16326.6萬人,占全部法人單位從業人員比重為45.9%,比2008年提高3.5個百分點。

小微企業情況。2 013年末,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小微企業法人單位785萬個,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9 5 . 6 % ;從業人員14730.4萬人,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50.4%。

戰略性新 興產業情況。2013年末,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中有戰略性新興產業活動的企業法人單位16.6萬個,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2 % ;從業人員2362.3萬人,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8.1%。

主要經濟結構變化情況。從法人單位看,第二產業占25.3%,比2008年末下降了5.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74.7%,提高了5.7個百分點。從從業人員看,第二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占全部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的5 4 . 1 % ,比2008年末下降了3.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占45.9%,提高了3.5個百分點。

以上發布的是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主要匯總數據,經濟普查獲得了海量的基礎數據,下一步要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精神,依法向社會公開發布更多的普查數據結果,最大限度地發揮普查數據的社會效用。一是多種形式發布普查數據。國家統計局將利用網絡、報刊、年鑒和可視化等形式,陸續向社會公布更多的普查匯總數據。二是深度開發普查資料。普查資料是一筆寶貴的社會財富,是政府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和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的重要依據。我們將創新開發利用方式,積極組織有關部門、研究機構、大專院校等,通過課題招標、聯合攻關等多種形式,加大對普查資料的開發,為我國科學制訂“十三五”發展規劃、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翔實的統計數據支撐。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范文第3篇

近年來, 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呈快速增長趨勢, 平均年增長10%以上, 其增長速度處于較高水平, 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不斷提升。截止到2014年, 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達到5991.43億元, 占成都市地區生產總值的59.6%, 其總量排在四川省各市州的第一位。

1.非公有制呈快速增長趨勢。近年, 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每年增長速度都超過10%, 2011年最快達到18.9%。成都市與四川省比較看, 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增長指數每年都高于四川省, 2011年增速高于四川省3.9個百分點, 為幾年中相處水平最大的一年。2014年相差最小也有0.3個百分點的差距 (注:全文數據來自成都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2011—2015四川省民營經濟統計年鑒, 2015年四川省和成都市社會經濟發展統計公報數) 。

2.非公有制經濟規模不斷壯大。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總量不斷增加, 從2010年的5551.33億元到2014年達到10056.59億元, 五年中總量增加了80%。從非公有制經濟對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看, 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不斷上升, 從2010年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55.5%, 到2014年這一比重達到59.6%, 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已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成都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成就

1.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主體地位不斷凸顯。改革開放以后, 特別是黨的“十五大”召開和九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確立了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地位以后, 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 從圖1中可以看出, 改革開放初期, 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僅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6%;到1980年, 這一比重上升到10%;到1992年, 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后, 非公有制經濟占比上升到20%;2000年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上升到30%以上, 2006年上升到50%, 到2014年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上升到59.6%, 已接近地區生產經濟總值的六成。因此, 從這一變動可以看出, 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升, 已處于主導地位,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2.非公有制經濟涉足領域不斷拓寬。從行業擁有的營業收入、企業數、從業人數、企業資產等幾個指標看, 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主要分布在批發業、商務服務業、零售業、房地產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餐飲業、娛樂業、專業技術服務業、建筑裝飾和其他建筑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道路運輸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家具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食品制造業、貨幣金融服務業、金屬制品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住宿業等。從所屬的行業看, 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業、傳統服務業, 高端制造業和高新技術行業、現代服務業和公用事業領域還相對較少。非公有制企業從業領域由早期的建筑、農產品加工等主要行業, 逐步延伸到儀表儀器、生物醫藥、納米技術、現代農業、新型材料、水處理技術等領域。

非公有制經濟自身存在著靈活性和適應性的特點, 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從傳統產業逐漸拓展到國民經濟更多的領域, 涉足領域拓寬到儀器儀表、生物醫藥、納米技術、現代農業、新型材料、水處理技術、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金融、水利、環保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行業領域, 涵蓋了三大產業中的絕大部分行業。非公有制經濟尤其是個體私營經濟的很多領域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非公有制經濟在挖掘、保護、傳承、改造民間特色傳統工藝, 建設特色產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3.非公有制企業對社會經濟貢獻持續增強。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在實現自身健康快速發展、創造大量社會財富的同時, 已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快速發展、增加社會就業、提高居民收入、拓寬稅收來源的重要力量。隨著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提升, 非公有制經濟對全市經濟貢獻率不斷上升, 盡管少數年份略微有所下降 (2009年、2012年) , 但是2008年至2013年始終保持在60%以上, 其中2008年非公經濟對全市經濟貢獻率為63.5%, 2011年達到69%。截止到2013年底, 非公有制經濟對全市經濟貢獻率達68.5%, 拉動GDP增長6.98個百分點。除此之外, 非公有制經濟為成都市稅收和就業也產生了巨大貢獻。

三、成都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非公有制經濟綜合競爭能力亟待提升。比較起來, 成都市非公經濟發展的實力和水平依然較低, 與廣東、浙江等非公經濟相對發達的省區相比差距依然非常大。從企業分類標準看, 成都市民營企業大多數屬于中小微企業, 大型企業集團數明顯偏少。從當前產業結構來看, 民營經濟仍主要分布在傳統產業, 而在現代服務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其他領域投入嚴重不足、比重相對偏低, 仍未形成突出的競爭優勢。非公有制經濟品牌支撐軟弱、產業聚集能力差。民營企業還未能在全國范圍內構建起品牌影響力, 產業聚集能力差。

2.非公有制企業創新能力還需加強。調查顯示, 當前成都市非公有制企業在產業選擇上多以勞動密集型或混合型產業為主, 大多數企業都是傳統企業, 技術水平普遍較低, 技術密集型企業占9.2%, 資本密集型企業僅占5.3%;另一方面, 我市的科技研發投入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我市非公有制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一是自主創新動力不足;二是資金不足;三是品牌帶動創新的能力不足;四是缺乏戰略合作伙伴和技術標準, 難以通過國家認證。

3.融資難問題制約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壯大。非公有制企業融資成本高、融資渠道狹窄而導致資金短缺, 是突出問題。由于在生產經營、擴大產能、研發創新、市場轉型、品牌塑造等方面受資金約束, 非公有制企業擴張和轉型發展受阻。調查顯示, 成都市71.4%以上的非公有制企業都有資金需求, 其中認為有很大資金缺口、繼續融資的比例超過14.3%;認為資金缺口較小、需要融資的比例為57.1%以上。七成以上人認為非公有制企業從銀行獲取貸款較為困難。另一方面, 雖然在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發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由于國家允許民營資本進入金融行業的時間較短, 省級相關部門對設立該類新型金融機構要求較高, 審批較嚴。我市新型金融機構數量較少、整體實力較弱, 與我市經濟發展水平對新型金融機構的服務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4.非公有制企業市場準入仍有一定障礙。2005年國務院出臺了“非公經濟36條”, 提出要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成都市也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門檻, 非公有資本被允許進入金融、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等原國有壟斷行業和領域, 打開了非公有制企業進入壟斷行業的大門。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民企仍遭遇玻璃門、彈簧門現象。調查顯示, 37%的非公有制企業認為進入電信、廣電、郵政、金融等行業準入上仍遇到“玻璃門”現象。根據第三次經濟普查發現, 我市從事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的民營企業數僅有600余家, 僅占非公有制企業總數的0.09%;從事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僅占0.15%;從事教育、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行業的分別僅占0.17%、3.5%、2.7%和2.6%。

5.吸引人才難、招工用工艱。非公有制企業是我市用人需求主體, 來自成都市勞動力市場的數據顯示, 我市的勞動力總體上需求略小于供給, 供求基本達到平衡, 但是一方面隨著國內物價上漲, 普工、部分非技能性崗位工種工資上漲, 國內沿海企業由于“用工荒”到我市爭搶人才等原因, 我市非公有制企業“用工荒”現象凸顯, 工資成本上升成為壓在非公有制企業身上的難題。另一方面技術等級崗位勞動者就業崗位技能要求與勞動者技能結構不匹配導致部分企業“招工難”、部分求職者“就業難”的結構性矛盾仍突出, 高素質技能人才的供求矛盾更為突出, 我市各技術等級崗位均處于需求人數大于求職人數的狀況。

6.非公有制經濟區域分布不均衡。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主要集中在成都市高新區、武侯區、青羊區、金牛區、錦江區等區縣。這一分布與成都市城市圈層結構高度一致, 即處于核心圈層的武侯區、高新區、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成華區非公有制經濟規模最大;從核心區往外, 第二圈層的郫縣、溫江區、雙流縣、龍泉驛區、新都區等等規模有所降低;非公有制經濟最少的是第三圈層, 如浦江縣、新津縣、邛崍市、金堂縣、彭州市等。三個圈層之間產業功能性互補聯系不緊密, 制約了成都區域圈層一體化的產業價值鏈形成。

四、成都市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建議

1.改善發展環境。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外環境和內環境都需進一步改善, 特別是市場競爭環境、融資環境、信用環境、技術創新環境、人力資源及人才環境、品牌管理能力等方面均需加大力度改善。

2.加強制度創新。制度方面, 需加大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政策法律保障制度、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技術創新制度、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人才保障制度、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融資保障制度、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政府服務保障制度、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行業準入制度。

摘要:改革開放30多年來, 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到2014年, 非公有制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近六成。但近幾年, 非公有制經濟增速開始放緩, 呈下滑趨勢。利用第三次經普數據分析, 對研究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促進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非公有制經濟,成都市,第三次經濟普查中

參考文獻

[1]何國君.成都市非公有制經濟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分析[J].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5 (01) .

[2]徐芳, 賈彥東.非公有制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基于四川的實證分析[J].財經科學, 2003 (05) .

[3]成都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成都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第一號、第二號、第三號) [Z].2015 (02) .

[4]四川省統計局.四川民營經濟統計年鑒 (2005—2014) [Z].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范文第4篇

經濟普查是指對我國境內的第

二、第三產業的所有經濟活動所進行的一項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全國經濟普查每5年進行一次,分別在逢

3、逢8年的年份實施。2013年開展的是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

二、為什么要搞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

五年開展一次全國經濟普查,是國家為全面詳細了解我國

二、三產業發展狀況而統一組織的一項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是國家為摸清“家底”、掌握國情國力而采取的有效方法。通過普查得到的客觀、真實反映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全貌的信息,能夠為國家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提供翔實的參考依據。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調查了解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及布局,了解我國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進一步查實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小微企業的發展狀況,摸清我國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全面更新覆蓋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基本單位名錄庫、基礎信息數據庫和統計電子地理信息系統。

通過這次普查,可以進一步夯實統計基礎,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

三、經濟普查的對象和范圍是什么?

經濟普查的對象為我國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普查范圍包括第二產業的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第三產業的農、林、牧、漁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為完善基本單位名錄庫,第一產業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也是本次普查的登記對象。

四、第三次經濟普查設置了哪些普查內容,有多少種普查表?

對聯網直報企業、非聯網直報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分別設置普查內容和普查表。

(一)聯網直報企業

普查內容包括單位基本屬性、組織結構情況、從業人員及工資總額、財務狀況、生產經營情況、能源和水消費情況、科技情況和信息化情況等。分設7種普查表。

(二)非聯網直報單位

1.法人單位的普查內容包括單位基本屬性、從業人員、實收資本、資產總計、企業營業收入或非企業支出(費用)、稅金、固定資產支出、煤炭消費量(限工業企業)等。設1張普查表。

2.產業活動單位的普查內容包括單位基本屬性、從業人員、經營性收入或非經營性支出(費用)等。設1張普查表。

(三)個體經營戶

普查內容包括個體經營戶基本屬性和從業人員,設1張普查表。抽樣調查內容包括營業收入、營業支出、付給雇員的報酬、繳納的稅費等,設1張抽樣調查表。

為滿足普查公報和年鑒的需要,將設置若干普查綜合表。

五、普查的標準時點及時間安排?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時期為2013,登記時間為201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普查工作從2013年開始到2015年完成。

六、普查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是:

一是普查準備階段(2013年12月31日以前)。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組建各級普查機構,落實經費和物資保障,制定普查實施方案,進行普查試點,開展普查宣傳,選聘與培訓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劃分普查區域,繪制普查地圖,編制單位核查底冊,做好數據處理環境準備,完成PDA軟件、普查區圖和單位核查底冊的加載等工作。

二是普查登記與數據審核驗收階段(2014年1月至4月)。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普查員使用PDA采集普查數據,對普查單位進行GPS定位、底冊信息核查和相關證照拍照,通過網絡將普查數據報送到指定服務器,普查機構對普查表數據按專業進行審核、檢查和驗收。

三是普查數據匯總和質量抽查階段(2014年4月至6月)。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匯總生成分地區、分行業等分組普查數據,組織開展事后質量抽查和數據質量評估,對主要指標和分地區、分行業數據進行比較分析,評估普查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等。

四是數據發布與資料開發階段(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發布普查公報,編印普查資料,開展普查專題分析研究,全面更新覆蓋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基本單位名錄庫、基礎信息數據庫和統計電子地理信息系統,進行業務技術總結等。

七、普查的組織模式是什么?

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由各級第三次經濟普查機構負責組織實施,各有關部門協助普查。軍隊、武警負責本系統的普查任務。鐵路、銀行、保險、證券、郵政、電信等行業的普查工作,由地方普查機構組織實施。

八、普查的實施方法是什么?

一是全面登記。對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由其主要經營地普查機構負責進行全面登記。二是聯網直報與手持電子終端設備(PDA)采集相結合。對所有普查對象(除軍隊、武警系統和保密單位)由普查員使用手持電子終端設備進行定位、底冊信息核查和相關證照拍照。聯網直報單位普查表通過國家統計聯網直報平臺布置給企業填報,非聯網直報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普查表使用手持電子終端設備采集數據。三是普查與抽樣調查相結合。為取得個體經營戶的經營數據,普查后抽取一定比例的個體經營戶由國家調查隊進行配套抽樣調查。

九、如何從組織確保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順利實施?

經濟普查工作涉及面廣、難度大。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涉及除第一產業外的國民經濟各個行業;普查對象6000多萬個,其中,各類單位1000多萬個,個體經營戶約5000萬個。

為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國務院于去年12月下發文件,成立了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國務院辦公廳、統計局、發展改革委、中央宣傳部、中央編辦、監察部、民政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和質檢總局等部門。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15日,省政府下發《關于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有關工作的通知》,對普查工作做出總體安排,成立由崇勇常務副省長任組長,省委宣傳部、發改委、財政廳和統計局等28個部門組成的省第三次經濟普查領導小組,6月7日正式組建省第三次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目前,全省11個設區市和172個縣(市、區)已經完成了普查機構組建工作。全省鄉級普查機構正在組建中。

十、省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分工是什么?

省統計局負責普查工作的日常組織和協調;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負責規模以下工業普查及個體經營戶抽樣調查工作;省財政廳、省發改委負責協調涉及普查經費和物資保障方面的事項;省委宣傳部負責協調涉及普查宣傳動員方面的事項;省編辦、省民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等部門負責及時提供相關行政記錄,共同參與單位核查和數據評估等工作;省監察廳負責協調處理涉及各級政府及其普查工作人員在普查工作中違法違紀行為的事項;省地理信息局負責協調普查用電子地圖有關事項;省人社廳、省教育廳負責協調普查員選聘工作;省交通廳、省衛生廳、省工信廳、省住建廳、省司法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等部門負責提供歸口管理行業的單位名錄并協助普查組織推動工作;省廣電局、省通信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河北保監局、河北證監局負責做好《實施方案》規定范圍單位的普查組織推動工作。

十一、與前兩次經濟普查相比,第三次經濟普查有什么新特點?

與第二次經濟普查相比,這次普查有以下特點:一是重點突出。以摸清各類單位基本情況,查實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產業和小微企業的底數為主,輔之以其他必要的內容。二是方式優化。清查和普查登記一次完成,普查和抽樣調查相結合,以提高普查效能,減輕基層負擔。三是統一組織。在普查機構的集中領導下,統一設計方案、統一布置培訓、統一實施調查、統一處理數據、統一發布數據。四是手段創新。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采用手持電子終端設備,實現普查數據的采集、報送、處理等手段的自動化、電子化,提高普查的信息化水平。

二、如何保證經濟普查資料不被泄露?

2004年,以國務院令的形式發布了《全國經濟普查條例》。按照《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的有關規定,經濟普查取得的單位和個人資料,嚴格限定用于經濟普查目的,不作為任何單位對經濟普查對象實施處罰的依據。為嚴格保守國家秘密和經濟普查對象的商業秘密,各級經濟普查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要對其在經濟普查中所知悉的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履行保密義務。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十三、什么是PDA?使用PDA進行數據采集有什么優點?

PersionalDigitalAssistant(PDA)又稱為掌上電腦,具有拍照、數據錄入、地圖加載、GPS定位、網絡無線傳輸等多種功能。進行數據采集時,普查員將使用PDA上門定位、拍照、登記數據,并實時將普查數據傳輸到省、國家統計局數據平臺。使用PDA進行數據采集,可以大大提高普查工作效率,提升普查數據質量,增強普查數據的說服力。相比傳統普查模式,普查公報發布時間可以提前一到兩個月。

四、普查紀律都有哪些?

1.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負責人不得干涉經濟普查機構和經濟普查人員依法獨立行使調查、報告、監督的職權,不得自行修改經濟普查資料,不得強令或者授意經濟普查機構、經濟普查人員或者其他機構、人員篡改經濟普查資料或者編造虛假普查數據。

2.各級經濟普查機構和經濟普查人員要嚴格按照《統計法》、《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及相關規定組織開展工作,不得篡改經濟普查資料、編造虛假數據,不得擅自發布經濟普查數據,不得對外提供、泄露經濟普查取得的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位和個人身份的資料,或者將其用于經濟普查以外的目的。

3.經濟普查對象應當按照經濟普查機構和經濟普查人員的要求,及時提供與經濟普查有關的資料,如實、按時填報經濟普查表,不得虛報、瞞報、拒報和遲報經濟普查數據。

4.對違反統計法規和普查紀律的任何單位和個人,視情節輕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相關職能部門依法進行約談、通報、曝光或給與處分。對拒報、虛報、瞞報和遲報經濟普查數據的企業事業組織和個體經營戶依法給予警告和罰款。

十五、普查質量控制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1.地方各級經濟普查機構應當根據國務院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一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經濟普查質量控制辦法和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普查業務流程,明確各級、各部門、各專業的職責任務,規范各環節質量管理的具體標準,對經濟普查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

2.地方各級經濟普查機構要設立普查質量管理小組,統一管理、指導和評估各級、各部門、各專業和各階段的質量控制工作,要建立經濟普查數據質量控制崗位責任制,對經濟普查實施中的每個環節實行質量控制和檢查驗收。

3.地方各級經濟普查機構應建立與普查數據用戶、普查對象的相互交流溝通機制,收集、整理、分析普查各階段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加以解決。對帶有共性的質量問題,要及時向上級普查辦公室匯報,防止出現大范圍的系統性誤差。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范文第5篇

一、經濟普查工作中出現難點問題:

1、普查對象面廣量大范圍廣。

近幾年, 我國經濟出現了快速發展, 國民經濟范圍也不斷擴大, 結構復雜, 內容指標多, 統計信息量大, 與經濟關聯度高, 從一定程度上給經濟普查帶來一定難度。特別經歷了2004年和2008年兩次經濟普查結果無論企業數量、人員結構、工資水平、企業總資產和企業利益都有巨大變化, 普查對象范圍更大。加之企業自身利益自保都給普查帶來一定難度。

在普查中, 雖然清查給普查工作點來一定便利, 但是由于普查對象面廣, 普查要全面采用手持電子終端設備即PDA和電子地圖, 進行錄入和拍照。一是有時清查時在A地點, 但在普查時單位搬遷;二是對于行業復雜, 且流動性較大的單位, 困難更大:如經營地難找, 特別是在一些商住混用的公寓內, 要逐門逐戶進行核實;三是在一個商場有幾百戶業主, 且流動性大。尤其是零工市場對于個體經營戶普查填報也有一定難度。

2、社會配合程度低。

由于企業單位和個人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 普查對象配合程度不斷降低, 入戶工作難度加大。

入戶登記難是經濟普查遇到最直接的難題, 調查對象對經濟普查理解和配合程度直接影響調查表填報的可靠程度, 尤其對于涉及到企業的商業秘密, 不論是行政事業單位、企業, 還是個體戶, 普遍存在怕露家底, 怕加稅的思想, 不愿和無法真實填報調查表。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對于個體經營戶由于沒有明白經濟帳, 加之怕加稅所以很難如實填報, 或者瞞報拒報;二是經營者難見, 企業負責人外出, 行蹤不定, 如果他不在, 其雇工難以如實填表;三是經營情況難定, 特別是小企業經營內容變化不定, 行業類別很難界定;四是手持多照法人單位難尋, 有照停業或無經營活動的單位更難找?;诙喾N原因表現出對普查員不信任、不配合、不友好, 甚至有出言不遜、拒之門外的現象。

3、普查員業務素質不高。

這次經濟普查首次使用PDA手持電子終端設備采集數據, 要求普查員的業務素質要高, 計算機操作能力要強。一般需要年輕的人員才能完成普查工作。但在時間緊、任務重、培訓有限、普查指標繁雜等的情況下, 雖然部分人員是從大中專畢業生中選聘的, 但由于普查員素質參差不齊, 很難完全掌握業務知識, 因此不免出現入戶詢問方法的欠缺、數據記錄的遺漏、質量評估的偏差等, 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普查數據質量的準確性。

4、取得高質量的數據難。

從單位普查表 (611表) 報表范圍看:所管轄的第二、三產業全部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填報。它是三經普重點所在。對于“三上企業”基本單位名錄庫的前期工作, 為普查減少了難度。為“四大工程”與三經普無縫對接奠定基層。

但是, 普查表種類繁多, 面大量廣, 專業性特強, 表間關系復雜, 邏輯性強, 對于經歷過普查的“老統計”都感到非常棘手, 對于一般普查員來說更難掌握。

對于企業而言, 完成普查資料填報不是統計人員或一個部門能夠獨立完成的, 需要相關部門提供眾多的基礎資料和行政記錄。由于企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相關資料的準確性與完備程度差異很大, 致使一些企業難以準確填報普查數據。企業配合程度低, 普查員詢問、查找普查對象的基礎數據, 信息量大, 且需通過網絡邏輯審核后報送, 單位不耐煩。無固定經營場所的“皮包”公司, 難以查找、拍照, 影響普查登記, 影響普查的數據質量。

二、提高普查質量, 解決普查中存在問題應采取措施:

把好數據質量關, 是經濟普查成敗的核心任務。根據我區實際情況, 市區范圍大、普查信息多、技術標準高等諸多突出的特點, 為作好第三次經濟普查近20天的收尾工作, 保證數據質量, 需采取以下措施:

1、思想高度重視, 克服畏難情緒, 切實加強普查的組織領導。要嚴格按照普查時間節點的要求, 加快登記進度, 按時做好PDA數據上報工作。

2、是梳理市經普辦下發的單位底冊庫, 區經普辦根據目前登記單位情況, 將尚未參加普查登記的單位, 通過統計、稅務等管理平臺再次發送催報短信;在登記階段聯系不上或者不配合的單位情況, 分類制作執法告知書, 對尚未取得聯系的單位制作登記告知書, 對參加布置工作但尚未完成登記工作的單位和不配合的普查對象制作催報告知書, 對普查對象不配合的, 開展執法檢查。通過嚴格履行執法程序, 確保提高普查登記率。

3、發揮督導員的作用, 督導員深入街道開展工作。督促普查進度和檢查報表質量, 做到不重補漏。

4、樹立質量意識, 加強數據審核, 高度重視普查源頭數據質量。要以經濟總量為重點, 加強普查數據均值、極值審核, 既要看大數, 又要看結構, 實事求是, 認真做好數據評估工作。

5、繼續查遺補漏, 加大查找力度, 全面完善單位查找工作。要集中進行梳理篩選, 做好基礎工作, 確保應統盡統。

6、扎實做好個體戶普查, 掌握轄區內個體經營戶的數量、結構和規模, 為政府的宏觀決策提供了客觀的依據和相對完整的第一手資料。

7、專業形成合力, 指導到位, 落實到位。要盡快組織專業人員全力介入普查表質量審核工作, 建立普查數據質量責任制度, 認真做好普查表的分類審核, 確保普查數據質量。

因此, 入戶登記、信息采集、數據審核是保障數據質量關鍵所在, 也是搞好經濟普查重要環節, 是搞準經濟普查必經之路。

摘要:我國第三次經濟普查已經進入攻堅階段, 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向前推進。為進一步規范做好入戶登記、信息采集、數據審核環節, 以確保普查數據登記質量和效率。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范文第6篇

1第三次林業有害生物普查結果分析

2014—2015年, 潛山縣開展了第三次林業有害生物普查, 共進行標準地調查186個, 采集了對潛山縣產生危害的有害生物標本377種762盒, 其中完整生活史標本28種81盒, 拍攝圖片7 474張49.42 GB, 攝影411.03 min 44.22 GB[1,2,3,4]?,F將第三次林業有害生物普查結果分析如下。

1.1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發展特點

1.1.1歷史性林業有害生物在局部危害仍很嚴重。馬尾松毛蟲、剛竹毒蛾、栗癭蜂、板栗疫病、栗實象、櫟實剪枝象在局部地區危害仍很嚴重。其中馬尾松毛蟲、剛竹毒蛾在常災區局地呈周期性發生, 2015年馬尾松毛蟲累計發生7 066.67公頃次, 剛竹毒蛾發生66.67 hm2;栗實象對局部板栗果實危害嚴重, 達到“十栗九象”的程度。

1.1.2部分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隨著氣候變暖, 生態環境變化, 竹梢凸唇斑蚜、樟脊冠網蝽、杜鵑冠網蝽、懸鈴木方翅網蝽、松褐天牛、黃緣阿扁葉蜂、細紋新須螨等害蟲在2005年之前只在局部林分內有分布, 但未產生危害。近年來, 上述害蟲在局部林分中發生并產生危害, 尤其是黃緣阿扁葉蜂、細紋新須螨對天柱山和金紫山主景區松林危害嚴重, 年均發生面積2 000 hm2以上, 并造成局地松木衰弱死亡;松褐天牛在2013年、2014年、2015年連年對黃鋪鎮、王河鎮等鄉鎮局部松林危害嚴重, 并造成松木死亡;竹梢凸唇斑蚜對部分淡竹林危害嚴重, 同時并發小煤炱煤污病, 影響竹林生長;樟脊冠網蝽、杜鵑冠網蝽對園林樹木危害嚴重, 影響園林樹木生長, 影響園林景觀。

1.1.3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包圍壓力逐年增加。隨著經濟的發展, 物流日益頻繁, 松材線蟲病等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對潛山縣已經形成包圍態勢, 且包圍壓力逐年增加, 加拿大一枝黃花在這次普查中也有發現。

1.2重要種類風險分析與評估

2015年, 潛山縣馬尾松毛蟲發生面積7 066.67公頃次, 并首次發現外來有害生物加拿大一枝黃花入侵黃鋪鎮古井村鴨包組。根據《安徽省第三次林業有害生物普查技術方案》規定, 對這2種林業有害生物進行風險分析與評估。

1.2.1馬尾松毛蟲。潛山縣松林面積66 820.7 hm2, 2015年馬尾松毛蟲累計發生7 066.67公頃次, 按照馬尾松毛蟲的特點, 查《林業危險性有害生物 (病、蟲) 風險分析指標體系》得到:

1.2.2加拿大一枝黃花。潛山縣加拿大一枝黃花適生面積13.92萬hm2 (四旁、旱地、苗圃、園林、林地等, 發生面積0.1hm2) , 按照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特點, 查《林業有害植物風險分析指標體系》得到:

2潛山縣林業生物災害未來發生趨勢預測

隨著潛山縣林業的發展, 有害生物寄主數量和分布范圍相應擴大。同時隨著潛山縣經濟的發展, 物流更加頻繁, 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風險不斷增加。此外, 潛山縣現有森林中松林比重較大, 占有林地的77.38%, 林相單一, 有利于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近年來, 暖冬現象越來越明顯, 越冬基數增大, 加重了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危害。

綜合上述分析, 未來5~10年, 潛山縣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危害總體呈加重趨勢。一是一些次要害蟲將在局部地區突發成災, 上升為主要害蟲, 并可能在局部地區暴發成災;二是有害生物種類增多, 危害程度加重;三是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風險逐年增加, 尤其是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等特別危險性有害生物對潛山縣已呈包圍態勢, 對潛山縣松林產生了極大的威脅;四是經濟林病蟲害將造成較大危害, 油茶、楊樹、竹類、板栗等林木有害生物種類逐年增多。

3存在的問題

3.1防治基礎設施薄弱

一是防治科技支撐力度不足, 防治方法與手段落后, 防治效果不佳。二是沒有專業防治隊伍, 防治作業時, 僅僅依靠3個農民森防員進行林間作業指導和機械維修。三是防治設備陳舊落后, 沒有必備的檢疫檢驗工具, 缺少檢疫執法和防治作業交通工具, 應急防治設施建設和物資儲備基本處于空白。四是潛山縣監測、檢疫專職人員少, 不能滿足潛山縣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事業發展的需要, 不能滿足現代林業發展需要。

3.2森防經費投入不足

一是基層森防工作運行經費普遍短缺, 檢疫執法和監測預警等專項經費無法落實, 且基層森防站的有毒有害保健津貼、林間調查外業補助都無法落實。二是投資結構不合理。目前, 國家、省財政沒有預防資金, 只有防治救災經費, 預防工作難開展。三是國家、省財政投入偏少, 投入渠道多以縣林業局自籌為主。四是投入總量缺口大。以2015年為例, 2015年潛山縣累計發生林業生物災害面積8 585.3公頃次, 實際防治經費需求75.21萬元, 與2015年國家財政投入潛山縣防治資金34萬元相比, 不到實際需求的1/2。

3.3仍以化學被動防治為主

雖然潛山縣近年來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營林措施上采取了措施, 但與總防治作業面積相比, 所占比例很小, 化學防治對天敵傷害極大, 對環境擾動很大。

3.4森林抵御災害能力弱

受人類活動、自然災害的影響, 潛山縣原有森林植被破碎化嚴重, 雖經多年的恢復和改造, 但林分結構單一, 混交林面積僅占森林總面積的6%, 森林健康狀況較差。森林經營粗放, 大面積中幼齡純林林分破碎, 系統內生物多樣性低下, 抵御有害生物能力較差。

4防治對策

4.1多種措施并舉

將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貫穿于營林工作始終, 將培育健康森林作為營林主要目標:科學劃分立地類型, 實施標準化造林;加強種子繁育和苗木培育工作;因地制宜, 喬灌草結合, 合理搭配;以地帶性植被為主, 建立多類型植被;加大現有林扶育力度, 增強森林抗逆能力;提高低產林改造強度, 改善現有林木采伐方式, 提高森林生態系統活力;對天然林減少人為干擾, 保護原生植被;加強檢疫執法, 防止林業有害生物擴散和外來有害生物入侵。

4.2多渠道籌措經費

一是建立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基金。在林業工程建設中, 將林業生物災害防治措施納入規劃設計, 將防治經費列入項目預算。在項目施工前, 將防治經費劃入省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基金。二是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投入, 加強森防隊伍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 提高林業生物災害防治能力水平。三是積極開展森林保險, 通過保險投入森林生物災害治理。四是對于檢疫性有害生物或暴發性大面積生物災害治理, 由政府投入治理。五是按照“誰受益, 誰補償”和森林分類經營的原則, 對受益對象明確的森林生物災害治理, 由受益者投入, 受益對象不明確及公益林生物災害, 由政府投入治理。

4.3積極推廣生物防治措施

積極開展封山育林, 改善林分健康狀況。注重保護鳥類, 大力推廣寄生性天敵昆蟲、捕食性、線蟲、螨類在防治中的應用, 推廣使用病毒類和信息素類制劑, 限制使用對生態干擾大、殺蟲譜廣的干擾素和毒素型生物制劑。在防治經費上, 對生物防治予以傾斜。

4.4科學開展普查工作

一是縣級普查中專業人員不足, 建議縣級森防檢疫機構要克服人員不足的困難, 合理安排工作時間, 最大限度擠出更多時間開展普查工作。二是地方政府財政要安排專項普查資金, 用于普查工作的設備購置與外業補助。三是要切實落實國辦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見》 (〔2014〕26號) 中的“每5年組織開展一次普查”的要求, 并據此建立基于GIS的林業有害生物時空動態分析模型, 開展林業生物災害精細化預報。四是普查中, 要積極引進先進技術, 以提高普查質量, 降低普查外業勞動強度。尤其是在大尺度空間外業調查上, 積極運用我國現有高分數據資源, 或者引入Google Earth遙感數據, 融合Arc GIS與ENVI技術, 進行基于GIS的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范圍與危害強度監測調查, 以降低外業踏查勞動強度與勞動量, 從而快速獲取高質量的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狀況數據。在標準地調查上, 引入3D激光掃描測量技術, 提高林業有害生物標準地調查質量, 降低外業工作強度, 縮短外業工作時間以提高標準地調查成效[10,11,12,13,14,15,16]。

摘要:第三次林業有害生物普查結果表明, 潛山縣近年來歷史性林業有害生物在局部危害仍很嚴重, 部分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 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包圍壓力逐年增加, 松材線蟲病等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對潛山縣已經形成包圍態勢, 且包圍壓力逐年增加, 加拿大一枝黃花在這次普查中也有發現。針對這一現狀, 在潛山縣林業生物災害的防治上, 要加強防治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增加森防經費投入, 培育健康森林以提高森林抵御災害能力, 積極推廣生物防治措施減低防治對環境的干擾, 運用先進技術建立林業有害生物連續普查體系。

上一篇:電視節目創新的類型范文下一篇:大數據行業調研報告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