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全國十強南美白對蝦苗

2023-03-15

第一篇:全國十強南美白對蝦苗

南美白對蝦[范文模版]

南美白對蝦附肢的分離與結構研究

南美白對蝦( Penaeus vannamei),學名凡納濱對蝦,又稱白肢蝦、白對蝦,屬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甲殼綱(Crustacea)、十足目( Decapoda)、游泳亞目( Natantia)、對蝦科( Penaeidae)、對蝦屬(Penaeus)。由于其生長快,抗病能力強,屬廣溫廣鹽性熱帶蝦類,南美白對蝦已成為當今世界養殖產量最高的三大蝦類之一,也是我國南方的主要養殖蝦種。

對蝦的附肢共19 對,各部的附肢均由基肢、內肢和外肢構成,基本上為雙肢型。了解對蝦附肢的結構分化、機能分工與水生生活的適應性是甲殼動物實驗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1 材料與方法

于市場選取個體較大、附肢完整的南美白對蝦2只,使用手術剪及鑷子對附肢進行分離,用相機拍攝完整分離的附肢,并使用軟件處理拍攝的附肢圖片。

2 結果與分析

2. 1 對蝦附肢的分離。對蝦的附肢較多,且殼薄。部分附肢如: 第一小顎、第二小顎相隔較近,又較為透明,難以發現并分離。在分離附肢時應遵循一定的步驟和方法。

在分離附肢時需要用眼科剪和鑷子結合分離。如遇到較堅硬的附肢或附肢的鰓著生在體壁上時,可用眼科剪沿附肢基部邊緣把附肢和身體分開,這樣能保證附肢及鰓的完整性; 用鑷子拔附肢時也需注意從附肢的基部拔,并視附肢具體情況選用粗頭或尖頭鑷。在附肢分離的順序上應由后向前,即從尾部的尾肢開始,逐一向腹部、胸部、頭部分離。尾肢和腹部附肢相距較遠,且附肢較大,易于分離。胸部附肢中大顎、第一小顎、第二小顎、第一顎足緊貼在一起,附肢中的一部分被包被在鰓蓋中,所以把頭部的游離鰓蓋用眼科剪剪掉,這樣能更容易觀察到附肢,分離時需要先仔細辨別哪些結構是屬于哪個附肢的,特別是附肢上的鰓。

2. 2 對蝦附肢結構的分化

2. 2. 1 頭部附肢。頭部附肢包括小觸角、大觸角、大顎及2對小顎。小觸角頂端有2 條觸鞭。觸角基部生出1 個片葉狀的內側附肢( 圖1) 。大觸角端部由較堅硬的葉片狀外肢( 又稱鱗片) 和1 條細長的內肢( 又稱觸鞭) 組成,基 1 部有原肢2 節。

大顎透明較薄,葉片狀分2 節,特化為臼齒突,參與形成咀嚼器,具有磨碎食物作用( 圖2) 。第一小顎較薄小、透明,形似“山”字,端部齒狀。第二小顎,透明且薄,外肢寬大葉片狀,內肢較小,端部齒狀( 圖3) 。

2. 2. 2 胸部附肢。胸部附肢包括3 對顎足和5 對步足。第一顎足較薄而透明,外肢較大片狀,內肢細長,分5 節,端部齒狀( 圖4) 。第二顎足外肢羽毛狀,內緣有毛; 內肢分5節,末端齒狀,附肢著生有關節鰓和肢鰓( 圖5) 。第三顎足外肢羽毛狀,較內肢短,內肢細長分5 節( 圖6) 。5 對步足結構相似,外肢退化消失,內肢分5 節,由端部到基部分別為指節、掌節、腕節、長節、坐座節,原肢兩節。前3 對步足末端鉗狀,后2 對步足末端爪狀( 圖7) 。

2. 2. 3 腹部附肢。腹部附肢共5 對,又稱為游泳足,形態基本相似。內外肢為較薄的漿狀,適于游泳,外肢大于內肢,原肢較薄,內含大量肌肉以執行運動功能。其中,雌蝦第一腹肢內肢退化細小,雄蝦第一腹肢內肢特化為交接器( 圖8) 。

2. 2. 4 尾肢。尾肢較堅硬,內外肢皆片狀,外肢較內肢稍大( 圖9) 。

3 討論

對蝦的附肢共19 對,各附肢均由基肢、內肢和外肢構成,基本上為雙肢型。由于各對附肢在功能上的不同,其形狀與構造也各不相同。如口器附肢包括大顎、小顎、第一顎足,主要在于抱持和咀嚼食物,其基肢發達; 胸部附肢為捕食及爬行器官,內肢發達; 腹部附肢功能在于游泳,其內、外肢均發達。

第二篇:南美白對蝦計劃書

建南美白對蝦計劃書 班級: 09生物教育 組員:李虎(97號)

王楊滿(84號)

南美白對蝦Penaeus vanamei,原產于中、南美太平洋沿岸水域,是迄今為止世界養殖產量最高的三種優良蝦種之一(另兩種為中國對蝦和斑節對蝦)。南美白對蝦與中國對蝦酷似,成蝦最大體長可達23厘米,外形特征為:額角短,不超出第一觸角柄的第二節,第一觸角內外鞭等長,皆短小;大觸須青灰色,心臟暗黑色,步足白堊色;頭胸甲短,與腹軀之比為1:3;雌蝦不具納精囊。其自然棲息區的生活條件為泥質海底,水深0-72米,水南美白對蝦是世界上公認的優良溫25-32℃,鹽度28‰-34‰,PH值為 8.0±0.3。養殖品種之一,具有生長快、抗病力強、環境適應性好及肉味鮮美、出肉率高豐富的營,深受國內外市場和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養,口味鮮美,經濟好等特點,中國已經引進了多數基地飼養了。 我們現在要在海南省建一個南美白對蝦養殖場。

一、 根據南美白對蝦的生活條件、交通等因素建池,南美白對蝦適宜的生活條件是水深0-72米,水溫25-32℃,鹽度28‰-34‰,PH值為 8.0±0.3,這些正適合海南,海南??诿捞m區處于海南省會,??谌丝诙?,經濟較發達,人們的生活水平高,對物質要求多,交通方便,即可通向內地,廣州,廣西等市場,也可支持海南省本地人們問的需要,所以在海南??诿捞m區靠海近的地方選一處較平坦的地方建養殖池。蝦池建設必須兼顧經濟、實用、安全和操作方便等因素。南美白對蝦養殖池面積一般為10-15畝,長方形,池深2.5-3米,砂質底,用加厚塑料薄膜鋪池底防滲,并在薄膜上加蓋約30厘米細砂壓固和營造蝦生長的底棲環境,配增氧機0.75千瓦/畝。增氧機除了保證蝦塘有充足的溶氧量以及施肥、施藥后可攪拌均勻的作用外,還能使池水以一定的流速形成環流而使污物集中在池的中央,盡可能多的為蝦生長創造潔凈的棲息場所。放苗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50-70公斤/畝或漂白粉8公斤/畝消毒蝦池。

二、 種苗的選擇,與運輸。中國在湛江、廈門等地區有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場,由于考慮到蝦苗的成活率,蝦苗的質量等建議在湛江引苗,挑選蝦苗時應當具以下特點: 1.活力的判別南美白對蝦的蝦苗在池塘中長到體長0.6cm~0.7cm時開始出現苗層的分化,健壯苗種大多分布在水體中上層,而體質弱一點的則集中在水體下層??疵绲臅r候,要用手抄網從育苗池底部打一批苗起來,先放到水瓢中,用手攪動形成水流,活力好的蝦苗應逆流而行,水停止流動時聚在一起的蝦苗應迅速從水瓢中間游開,均勻分散在水瓢中,然后將蝦苗倒入燒杯中,觀察蝦苗攝食腸道的飽滿情況,更重要的是查看有無病弱苗,那種身體發白、游動無力、歪頭的蝦苗屬于將被淘汰的苗,而活力好的苗則體色透明無斑點、游泳足不紅、身體不掛臟、游泳時身體平直且活潑、逆水性強。 2.均勻度的判別在辨別蝦苗的均勻度時,應將蝦苗用池水稀釋,否則密度過大而看不到小苗就會影響辨別。整體上均勻的苗是好苗,證明整個育苗池投喂均勻,蝦苗長勢好。 另外,看苗時還要了解育苗過程中的水溫、池水淡化的幅度以及所用親蝦的情況,育苗的水溫高于31℃時稱為高溫苗,蝦苗的體質較弱;池水淡化的幅度以每天0.001為最理想;一般來說,來自原產地的親蝦產出的苗種則體質較來自臺灣的好,而且代數越低質量越好,但價格相應較貴。上述因素要綜合考慮,最終選擇好自己需要的苗種。 在有就是考慮運輸了,從湛江到??谧羁熘灰粌蓚€小時就可以了,而打包裝的用水量和裝苗量關系到蝦苗的成活率每袋可以裝13萬尾~15萬尾。包裝時在袋內裝入1/3

的過濾海水和1ppm~5ppm的抗菌素,2/3充足氧氣,然后將袋口扎緊放置在泡沫箱中。如果蝦苗活力很好且大小均勻,則可多裝一點,有人曾最高裝過20萬尾/袋,成活率也還不錯。為了防止運輸途中封閉的泡沫箱內溫度上升,還應采取措施進行溫度控制,所以運輸時要特別注意。

三、 蝦苗的生活壞境,水質,氣候、溫度,疾病的防害等等 蝦池的水質要求;水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南美白對蝦生長和生存,養蝦就是養水。如果能有效地管理水質,使蝦的生活環境良好,則其健康、生長迅速。水環境污染物質超過對蝦忍耐程度,輕者會引起生長不佳與慢性中毒,而導致生理機能減低,活動行為異常,嚴重者會引起急性中毒而死亡。因此,水質管理在養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水質的好壞,受水源、氣候、水中生物、殘餌及生物排泄物影響。這些影響有時不僅是單一作用,而且綜合地相互作用,所以,對每一個影響因素必須加以注意控制,使水質安定,促使對蝦生長。

1、調節鹽度:南美白對蝦是廣鹽性,在養殖期間鹽度保持在10~20‰生長最佳。若放苗后20~30天,把鹽度降低到10左右,生長最快,放苗(p20)后生長3個月可達到25g/尾左右。體重增重最快是鹽度13~15。如果長期養在高鹽度的池中,會影響其蛻殼,成長慢,要養殖4個月以上才能達到25g/尾左右。養殖時間長,餌料消耗多,且底質、水質受污染,蝦易感染病害,成活率低。但是如果能控制好放養密度、水質、殘餌,在高鹽度飼養下,抗病性較高,養成的蝦體色較美,肉質較好。

2、南美白對蝦對ph適應范圍是7.5~9.5,幼蝦ph為8.0~9.2,中蝦ph為7.5~8.8。蝦池水質ph值因藻類進行光合作用,大量消耗二氧化碳,導致水中重碳酸鹽類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及氫氧根離子,消耗酸性物,使ph值升高。一般是14~16時是一天當中ph值最高的時間。ph值降低是由于藻類、水生動物的呼吸作用,藻類老化或者因蝦的排泄物及殘餌過多,導致池底有機物的腐敗而降低。ph值降低會使蝦血液ph值亦下降,減少血液運輸氧的功能,造成呼吸困難,因此,在溶氧量不低時,也易引起浮頭,造成損失。

3、透明度與水色:透明度是蝦池水中理化因子的綜合反映,更與水中浮游生物種類和數量有關。較理想的透明度是養殖前期為30~40cm,中后期為40~60cm,蝦池的水色是受浮游生物種數和數量左右,良好的水色應是黃褐色、黃綠色,其他顏色均是非正常,應引起注意。池中的浮游植物是蝦池溶氧的主要來源,而且可吸收nh

3、no2-及co2,減少其毒性。浮游生物可以直接或間接作為蝦的餌料;尤其是養殖前期,可以遲投或少投餌料。良好的水色,對蝦池養蝦比較理想。池中有一定浮游生物量,會降低透明度,起遮陰作用,減少蝦的活動(尤其南美白對蝦喜歡有隱避物),有利減少能量消耗。據資料的報道,有一定水色蓄熱比清水為佳,散熱的速度比清水慢,因此,有一定水色的蝦池,水溫要比清水的蝦池高0.5~2℃,在低溫期時,有利于對蝦生長。

如果蝦池水色澄清,南美白對蝦有不安之感,而且紅藻會大量繁殖。有此情況,可在蝦池內施加肥料或魚粉、魚漿,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24小時后可使浮游生物量增加一倍以上。通常新池會有肥料不足,水質變清現象,舊池很少有此現象。若有此現象出現,可能是有機物質沒有充分氧化所造成,最好加石灰中和,并增氧促使氧化作用。

4、控制水質的措施:群眾在養蝦中常說“養蝦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餌”,“養蝦先養水”,因而說明養蝦中水質是頭等重要的。如何保持良好的水質是一個復雜問題,這里提出幾種有效措施供參考。 (1)、根據蝦池條件,可承受能力,放養適宜密度的蝦苗。 (2)合理、科學地投餌,準確控制投餌量,根據具體情況決定種類;不致于敗壞水質。 (3)、保持良好的水色,使池水有一定的浮游植物量,白天有增氧作用,能降低二

氧化碳、氨氮、硫化氫對蝦類毒害的功效。 (4)、科學換水,換水是改善水質最有效措施之一。養蝦前期主要是添水;中、后期要換水,目前不少海區由于海區富營養化、病原生物增加,因此要避開這些海水入池內。實踐證明:為了維持池塘水環境的穩定,一般不采用大排大灌法。日換水量10%~30%左右為宜。 (5(、增氧:一般3畝左右安置一臺增氧機。放苗一個月以內,通常在陰雨天及加水后開機2~3小時;以后每天夜間開機4~6小時。陰雨天可適當延長開機時間。 (6)水質改良:根據具體情況或定期在池中施藥物、殺死水中的細菌或改良水質、底質。如消毒劑、漂白粉、石灰、沸石粉、硝化細菌類、光和細菌等 飼養南美白對蝦不是一帆風順,也有危險, 1.病害風險加大。近年來氣候異常多變,而南美白對蝦養殖又要經歷梅雨和臺風兩個季節,造成疾病頻發,5月~6月與9月~10月為發病高峰期。再則,池塘經過數年養殖,病菌的交叉感染與內源污染進一步加劇,使南美白對蝦發病、死亡率逐年上升,病害危害加大,尤其是對于南美白對蝦的白斑病毒、桃拉病毒等病毒性的疾病,目前還沒有特效的防治藥物,一旦發病將很難控制,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制約了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的發展。

2.市場風險增大。由于歐盟、日本等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標準門檻,增加檢測項目,改變檢測方法,特別是去年因受國際綠色貿易壁壘的制約,導致南美白對蝦出口受阻,使廣州、福建、山東等地前來收蝦的客商大減,價格下滑。據調查,去年平均蝦價每千克僅16元,比上年下跌7元。再則,本市及周邊地區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呈急劇上升之勢,如上虞市養殖面積從2001年的1400畝發展到2007年的56000畝,產量由2001年的500噸增加到2007年的25000噸,加上南美白對蝦一般集中在8月~10月上市銷售,易產生貨多壓價的情況,影響市場銷售與經濟效益。

3.加工技術落后。南美白對蝦加工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缺少精深加工產品。南美白對蝦加工仍以冷凍、裝箱銷售為主,產品附加值低,銷售渠道狹窄,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強。 4.養殖基礎薄弱。隨著養殖業的發展,部分蝦塘逐漸呈老化狀態,水土流失嚴重,塘底淤泥增厚,各種細菌病菌增加,配套設施陣舊,養殖條件日趨惡化。此外,由于蝦塘屬高密度放養,夏天增氧能耗大,許多養殖戶因電力設施落后或電力設備容量不足,在高溫用電旺季,經常斷電、跳閘,使蝦塘缺氧、泛池現象時有發生,造成嚴重損失。 等等,還有在海南臺風是經常見得,臺風的破壞力也是很大的,還有飼料、水質、細菌、疾病等。所以水池要處理。消毒。等

四、銷路預計經費 在一個地方建造養殖場是不容易的。經濟開銷是很大的,

1、由于蝦的生命力弱小,所以運輸的路徑要寬而平坦,與一些公路交接上,大概修路就得花10~15萬,建造養殖場要挖池,埋沙等等加起來大概也需要40~50萬。蝦苗的選種,運輸、飼料、消毒等也要錢,還有打通經濟市場等等加在一起??偟牡谝淮谓ㄒ粋€南美對蝦養殖場大概需要60~80萬元?,F在南美白對蝦市場價格為34元/千克。計劃每畝養7~12萬蝦,約產量為30000千克,利率為10萬左右,經過幾年所投資的就回來了,當然每年還要除去飼料的費用,每年修理費等等。

另外還要擴展銷路,由于我們地址選在??诿捞m區,??谑呛D鲜〉氖?,又處于海南最北端,所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即可以銷往廣州、廣西、湛江、等地方?,F在交通方便,可以空運,所以也可以銷往內陸,內陸人口多,需求量大,還有就是銷往海南本地,??谝彩且粋€發達的城市,人們的生活高,最近海南有是在推行國際旅游島的口號,更加促進了經濟、旅游業的發展,必然推動餐飲的發展。南美白對蝦必然也會增加需求量。所以這是一個可行的計劃。 參考資料: 湛江水產網 浙江質量網

第三篇:南美白對蝦淡化養殖技術

中國·海南 2006-02-25 11:29:00

字體:【大 中 小】

一、南美白對蝦的生理生態特征

1.分類與形態

南美白對蝦在分類學上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軟甲亞綱,十足目,游泳亞目,對蝦科,對蝦屬,開放型對蝦亞屬。

南美白對蝦的外形及體色酷似中國對蝦,最大體長可達23cm,南美白對蝦正常體色白而透亮。大觸須青灰色,步足常白堊色。全身不具斑紋。但若仔細觀察,會發現南美白對蝦的外殼密布許多細小斑點,尤其在2~5cm之幼蝦身上更為明顯。南美白對蝦的外形是額角短、不超出第一觸角柄的第二節;第一觸角內外鞭大致等長,且較粗短;頭胸甲部較其它蝦種短,與腹節之比約1:3。在蝦類分類上,額角的齒式成為重要的分類依據。南美白對蝦額角上緣有8~9齒,下緣1~2齒,這與刀額新對蝦的上緣有6~10齒而下緣并無齒痕有明顯的不同。

2.種群分布及活動

野生南美白對蝦原產地位于北至墨西哥、南至智利的東太平洋沿岸海域,亦即介于北緯32°~南緯23°之間。白晝多匍匐爬行,夜間活動頻繁,自然情況下,幼體隨海流浮游,仔蝦常聚于河口附近,長至幼蝦后逐漸移棲至近岸淺水區,體長9cm以后向深水域移動,棲息深度達30~70m,棲息海域的常年水溫維持在20°C以上。 3.對海水鹽度的適應

南美白對蝦對海水鹽度的適應范圍很廣。其生存鹽度在0.5~60‰,最適應鹽度范圍為10~30‰。 4.對溫度的需求

南美白對蝦對溫度的耐受范圍較寬,人工養殖 時水溫可在16~35℃(漸變幅度),但最適生長溫度25~32℃,由實驗數據顯示,1g左右的南美白對蝦幼蝦在30℃時生長速度最快,而12~18g的大蝦則在27℃時生長最快。當池水溫 度長 時間處于18℃以下或33℃以上時,則蝦體處于緊迫狀態,抗病力下降,食欲減退或停止攝食,隨時有致死的可能。從商業角度講,養殖南美白對蝦的最低溫度應在23℃以上。 5.對水中溶解氧的要求

水體中的溶解氧是維系水生生物性命的重要因 子。對蝦主要依靠其鰓部進行呼吸運動。南美白對蝦不同體長的個體對低氧的耐受程度稍 有差異,個體愈大,耐低氧能力愈差。通常情況下,南美白對蝦的缺氧窒息點大約在0.5~1.5ppm。當對蝦蛻殼時,對溶解氧的要求更高,否則不能順利蛻殼,甚至死亡。 6.食性

傳統認為蝦類為無所不吃的雜食性生物,而最近的研究證明對蝦在自然界中是偏向肉食性的生物,以小型甲殼類生物為主食,如橈足類、介形類、糠蝦類、漣蟲類等,也攝取多毛類、雙殼貝類及底棲硅藻等,在天然水域,南美白對蝦為夜行性動物。夜間活動頻繁,白天則相對安靜,有時甚至將身體腹部或全身潛藏在泥沙中,亦不主動搜尋進食。在人工養殖條 件下,南美白對蝦白天仍會攝食投喂的飼料,但其攝食行為受飼料的近距離刺激影響頗大 。研究也發現,一日多餐的投喂方式在生長速度方面遠比一日1~2餐的投喂方式要快得多。在營養需求方面,南美白對蝦對飼料中蛋白質量相對較低,在28~32%左右。相對于斑節對蝦蛋白質需求量為35~39%。而日本對蝦更高達43~52%,南美白對蝦的飼料成本會節省很 多。美國夏威夷海洋研究所(01)的研究表明,高蛋白質的食物對提高南美白對蝦 的生長速度及養殖產量非但沒有幫助反而有負面效果。因為對蝦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有一定的限度,超出范圍不僅會增加機體負擔,沒有吸收的部分隨糞便排出,更容易污染池底。

二、養殖池塘的選擇與建造

養殖池塘可以利用現有養魚池塘,也可以重新選點建池,一般要求水質充足,水質好,無污 染,底質好土質為沙質或沙泥質,堅實、應盡量避免在酸性或潛在酸性土壤或爛泥地處建 池,排灌方便。蝦池面積在5~10畝為宜,水深在1m以上,最好在1.5~1.8m,長方形或圓形 均可,池底應平坦少淤泥,每口池塘有完整的注、排水系統。另外, 建池還應考慮保護生態環境、南美白對蝦淡化養殖的污水含有鹽份,不宜直接排入農作物,排水口最好是沒有農作物的地方。交通方便,有電力供應,生活條件和社會治安等因素。

三、放苗前準備工作

1.清塘毒塘:對于新建造的蝦池, 先進水浸泡沖洗1~2次,然后進行消毒;對老塘或魚塘改造成的蝦池則須干塘曝曬、清理 淤泥和雜草特別是消除塘壩上的雜草,以防青蝦、蛇、福壽螺等敵害,再進行消毒。具體 作法:在投苗前15~20天,進水20~30cm,每畝池塘用5~6公斤強氯精或二氧化氯兌水全池 潑灑。2天后排干池水,每畝用生石灰100~150公斤全 池撒施,酸性較大的池塘適當多施,施后進水浸泡2~3天。然后排干再進水20~30cm,每畝用10~15公斤茶子并浸泡后連渣全池潑灑。經過徹底消毒后便可進水肥塘。 2.培養餌料生物:經過徹底清塘后 ,用80目篩網過濾進水,進水50~60cm,施肥培育浮游生物。施肥氮磷比為2~3:1,每次 畝施尿素1.5~2公斤,兩天后視池水的肥度、天氣情況追施第二次(也有用碳酸氫銨25~30 公斤,加過磷酸鈣10~15 公斤;或腐熟的禽畜糞肥100公斤以內),經7~10天,池水透明度在25~30cm,池水呈茶褐色或黃綠色或綠色,此時池塘內已有豐富的餌料生物,可以考慮投苗養殖。

3.池水鹽度的處理:純淡水的池塘 , 在放苗前1~2天每畝應用鹽100~150公斤(使池水鹽度在300ppm)或用海水6~8噸或用鹵水3噸,使水的比重在1.003以下,這樣會大幅度提高養殖成活率。

四、苗種的選擇及放養

1.苗種的選擇,在選擇蝦苗時要嚴 把質 量關,應選擇優質蝦苗。優質蝦苗:體長在0.8cm以上,彈跳靈活,體表無臟物,無損傷,腹節長形且肌肉飽滿,全池個體大小均勻,無畸形,逆水能力強,經檢測無帶病毒。 2.苗種淡化:由于南美白對蝦是在 比重為1.018~1.022之間的海水中孵化培育苗種的,如果直接把苗種移入淡水池塘養殖, 是不會成功的。必須進行苗種的淡化處理。苗種淡化必須逐步進行,不能急于求成,否則 淡化也會失敗。在淡化過程中每天降低比重3~4個單位(1.018~1.014~1 .010~1.006~1.004~1.003~1.002~1.001)直至池水鹽度降到2‰~3‰培育水中穩定三天以上才可移入淡水養殖。淡化過程最好在苗場進行。 3.蝦苗的投放:放苗前必須試水, 提前2~3天從苗場拿回淡化好的蝦苗,用40目網箱放在池塘中觀察,經過兩天的試水,如 果成 活率在90%以上,說明池水比較合適;如果死亡率較高,則應待查明原因,調整好池水后再放苗。放苗應選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進行,切忌在中午太陽暴曬時放苗或在雨天放苗。

4.蝦苗投放量 :蝦苗投放密度應視養殖方式、養殖條件而定。在增氧設備、養殖條件好的精養池塘畝放苗量在3-5萬尾,條件不太好的畝放苗量1.5萬尾,精養池塘畝放苗量在1萬尾左右。

五、餌料與投餌

因為餌料是蝦養殖的主要投入之一,所 以餌料管理是成功養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餌料占精養成本的55~60%,大約占半精養成本40%。養蝦生產的目標是獲取最大的利潤,而不總是為獲取最大的產量去飼喂。 1.餌料種類

動物性餌料:雜魚、低值貝類。鮮活餌料的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但使用不當容易造成水質污染及傳播疾病。加上儲運不便及貨源不穩定等特點,一般不提倡使用。

配合飼料,是根據對蝦營養需求, 利用多種原料合理配搭,制成的適合于對蝦生長發展的飼料。配合飼料 的原料來源廣泛,可利用多種原料,它的多種營養成份起著互補的作用,使營養更加全面,提高了飼料的營養價值。目前使用的配合飼料有:粵海牌、恒興牌、海馬牌等對蝦飼料。 2.投餌量

確定合理的投餌量,是養殖管理的關鍵技術之 一,投餌不足,不僅影響對蝦生長,而且會導致對蝦體質抵抗力下降,存活率降低。投餌 過量,不僅浪費飼料,增加成本,而且污染水質與底質,加速池底老化,導致對蝦存活率 下降和疾病蔓延 。一般體重在10g以前,投餌量占體重的8%~12%;體重10~15g,投餌量占體重的4%~8%;體重16g以上,投餌量占體重的3%~4%,每天分2~4次投喂。

投餌量應根據蝦的攝食情況來確定 ,蝦食多可多投,少食則少 投,不食則不投。而攝食情況如何應根據投餌后的檢查,一般采取在蝦池設置小繒網及下塘驗料相結合,前期以3.5-3小時,中期以2.5-2小時,后期以1小時食完為好。 3.投餌方法

確定了合理的投餌量,怎樣才能發揮餌料的最 佳效果呢?一般情況下,對蝦在池塘中的分布是相對均勻的。因此,投餌亦應相對均勻。 但是,隨著對蝦的生長及池底狀況的變化,對蝦的分布亦會相應 變化。例如池中心及排水口處污染嚴重,對蝦數量相對較少,四周底質及水質相對較好,對蝦分布亦相對較多。大潮期前后對蝦相對活躍,有沿邊巡游的習性,池中分布相應減少。

投餌位置:養殖初期最好全 池均勻投,然后逐漸回到池四周距堤壩2米左右清潔區處投餌,隨著對蝦的生長,日間逐漸向深水清潔區投餌,夜間在淺水清潔區投餌,同時投餌應力求均勻,以利于以對蝦攝食。

投餌時間:前期日投喂二次(即早晚各一次),中后期日投喂4次(即6:00、11:00、18:00、23:00)。

餌料使用注意事項:①一個養蝦池 應避免同時滲雜二三個品牌飼料投餌;②水質不 好,對蝦缺氧浮頭時少投或不投;③環境不良,水溫過高(34℃以上)或過低(17℃以下)少投或不投;④對蝦蛻殼時少投;⑤變質飼料絕對不能用;⑥每周可絕食1~2餐。

六、水質管理

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南美白對蝦生長發育,對蝦產量及經濟效益??茖W調節和控制水質是南美白對蝦養成中一個重要技術措施。 1.水質檢測

對蝦養殖生產中常規的水質檢測主要有PH值, 溶解氧和透明度。這些內容將標志著蝦塘中浮游生物的健康現況及適于對蝦生長的水質情 況。溶解氧和PH值應一天測兩次,第一次在早上6~7點鐘,第二次在下午3~4點鐘。測量應 在飼喂區接近池底部進行,PH樣品應在 池邊測試而不應帶回實驗室。測試透明度應在下午3~4點鐘進行,測試時選擇透明度的區域應能代表整個池子情況,不能在由于風的作用或換水使得浮游生物多或少的地方進行。 2.水質控制指標 PH7~8.5 日波動<0.5 氨 氮 0.6mg/1以下

硫化氫 0.01mg/1以下

透明度 30~40cm 溶解氧 5~6mg/1 不低于4mg/1 3.添水與換水

養殖前期應逐漸向池內加水,中、后期視水質情況適當換水,如有下列情況需要換水:

--PH值日波動幅度>0.5或超過7~8.5范圍 --水過于透明(>80cm)或過于渾濁(<30cm) --水的顏色顯著變暗。 --無機懸浮物的數量增加。 --池塘水面出現穩定的泡沫。 --池水氨氮、硫化氫等超標。

添水與換入水口都要裝過濾網(用80目篩網為宜),以防魚卵及福壽螺進入蝦池。

4.水質改良劑的使用

為了保持蝦池水質的良好和穩定,減少應激反應的發生,可以定期使用一些水質改良劑。

①石灰的使用:石灰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池水的緩沖能力,調節PH值和殺菌。 --當池水PH降至7.5以下或大雨過后使用熟石灰5~10公斤/畝。 --PH值日波動大于0.5或養殖前期PH值大于9,后期在于8.5或池水透明度大于80cm,換水接種浮游生物或水面泡沫施用農用石灰10~20公斤/畝。 --蝦池消毒和提高PH值使用生石灰50~200公斤/畝。 ②沸石粉的使用

沸石粉[(Ca,k)1A16Slso O72·24H2O],主要功能是利用其極強的離子吸附性和交 換性以吸附池塘底部的 氨氮、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有毒代謝物質,從而達到凈化底質環境、調節水中的PH值、控制水質的穩定、降低池水有毒物質的濃度及中毒程度等功效。特別中后期使用效果更好。

使用方法:干粉均勻施撒。曬塘 時80~100kg/畝,放養前、中期(1~2個月)每月1~2次,每次用量80~200kg/畝,后期(3~4個月)每10~15天一次,用量80~200kg/畝。 ③有益微生物的使用

有益微生物是人們根據微生態學原理,運用優 勢菌群,對有益微生物菌種或菌株經過鑒別選種,大量培養,干燥等系列加工手段制成的 ,它具有可降低水中及生物體內溶解有機物的含量,防止有害物質如氨和胺的生產,改善 水體和體內環境;提供營養,提高飼料轉化率,促進生長;可產生藥理活性物質和非特異 性免疫調節因子,抑制疾病菌的生長,防治疾病,減少抗菌藥物的使用,從而改善蝦類的 商品性能。目前使用較多的有光合細菌、硝化細菌、芽孢 桿菌、雙歧桿菌、酵母菌等。以光合細菌為例,一般投放蝦苗前2~3天,每畝用5升菌液全池潑灑,最好將光合細菌與細砂混合拌勻后撒在池底,以后每10~15天追施一次。 ④增氧機的使用

增氧機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池水有充足的溶解氧 和創造一個利于對蝦攝食和活動的清潔區,所以安裝位置要以開機后池水能沿同一方向形 成環流為原則,而在生產中使用數量和開機時間,除了達到清潔池底外,還應以水中溶解 氧含量(大于4ppm)來決定。一 般畝產300公斤左右的情況,應以兩畝安裝一部增氧機。開機時間養殖前期每隔2~3天在夜間使用2~6小時,中期每夜使用4~6小時,后期除投餌時停2小時外,都使用。

七、防害及除害

盡管放養蝦苗前進行了清池除害,但養成期仍 會有蛇、青蛙、福壽螺、魚等進入蝦池。因此平時除了做好池壩及蝦池附近的清潔使蛇、 青蛙、福壽螺沒有藏身之處外,發現它們還應進行捕殺。當發現魚類較多時,可使用茶籽 餅毒殺,毒魚時應排1/3池水 ,準確計算池水量,按15~20ppm投放,茶籽餅需經粉碎后用水浸泡后連水帶渣均勻潑入池中,施藥2~3小時魚類死亡,撈出死魚,向池中灌入水。當蝦蛻殼時不要施藥。

八、常見蝦病防治

對蝦養成期病害較多,一旦發病,由于蝦 池面積大,水量多,藥物往往難奏效。所以,應以預防為主,盡量減少疾病的發生。主要 防病措施是:徹底清池消毒;使用經檢疫的健壯蝦苗;合理控制放養 密度;適量投喂優質飼料,避免使用霉變飼料;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良好底質和水環境、養水保水,不盲目大排大灌;疾病流行季節適量投喂藥餌和合理使用消毒劑或底質改良劑。

常見疾病的診斷,防治方法如下: ①病毒病

"桃拉"綜合癥。是危害南美白對蝦的嚴重性 蝦病之一,桃拉病毒主要危害人工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幼苗,發病時間一般出現在蝦苗放養 后的10~40天期間。該病一旦出現可迅速造成40~90%的幼蝦死亡。其癥狀主要表現為體色 變紅,尤其是尾扇頂端呈紅色,軟殼、空腸胃。病蝦通常于池邊成群巡游,嚴重者于水面 漫游,反應 遲鈍,不進食。通常持續10~15天,在此期間對蝦大量死亡。此后癥狀有所緩解,轉入慢性階段,但仍有少數病蝦陸續死亡。部分病蝦的甲殼角質層會出現全身性黑斑化現象。

對于桃拉病素毒,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在暴發初期,采取一些積極應急措施,可以有效地減輕它的危害。主要技術措施包括: A、撈出所有的在水面上漫游的病蝦,以防蝦病迅速擴散。

B、在水質條件充足的情況下,盡量減少換水量,以防環境變化引起對蝦大量蛻殼。

C、對養殖水體進行必要的消毒滅菌。如二氧化氯、碘制劑等,防止細菌的二次感染。

D、投施水環境保護劑,如沸石粉、活菌及光合細菌等。

E、餌料中添加魚肝油或魚油,Vc,抗病毒藥,以增加對蝦食欲及抗病力。 此外,白斑綜合病病毒也是危害比較嚴重的,其防治措施同上。 ②細菌性疾病

主要病原為弧菌或其它運動性細菌(如氣單胞 桿菌)。在通常情況下,致病菌量少一般無妨,但環境條件惡化時,致病菌大量繁殖,對 蝦抵抗力下降而發病。其一般癥狀為附肢變紅,甲殼有潰湯性斑點,鰓部腫脹、斷裂、脫 落,變白變黑, 形成爛鰓,眼球干癟、斷落、身體彎曲。腹部變白,游泳力明顯減弱,攝食減少或停止,蛻殼困難等。生產上常根據其病癥特征而定名。如紅腿病、爛眼病、爛鰓病、白黑斑病等。

防治措施:A、保護良好水質;B、 定期(10天左右)撥灑石灰5~10公斤/畝;C、發病 蝦池全池潑灑含氯消毒劑如萬消靈0.4~0.5ppm,同時投喂氯霉素(0.1%)或呋喃唑硐(0.1~0.15%)或氟呱酸(0.05%)等藥餌,5~7天一個療程。

③固有纖毛蟲病

主要為固有纖毛蟲,常見有聚縮蟲、單縮蟲、 鐘形蟲等,在對蝦養成中、后期由于池水含有大量有機碎屑、水質過肥,或因蝦體感染細 菌病毒等原發性病原生物,而促使它們大量繁殖并附于蝦體,常見于 鰓區、附技、腿及體表全身各處呈灰黑色的絨毛狀。蝦浮游于水面,離群獨游,反應遲鈍,食欲不振至停止吃食,不能蛻殼,如池水溶解氧低于3mg/1時,常因呼吸困難而死。

防治措施:A、養殖中、后期要適量 換水,合理投餌,降低蝦池有機物含量;B、采取增氧措施,保持池水溶解氧不低于5mg/1 ;C、檢查診斷蝦體是 否有細菌或病毒感染,如有應對癥防治;D、茶籽餅全池潑灑,濃度為10~15ppm,促使對蝦蛻殼,蛻殼后換水;E、福爾馬林25ppm全池潑灑;F、纖蟲凈全池潑灑。

九、收獲

對蝦的收獲時間取決 于對蝦個體的大小,養殖環境和市場,一般情況下,對蝦個體達到商品規格,市場價格又好應收蝦,但在養殖環境惡化的情況下,又發病,對蝦個體很小,價格不好也應緊急收蝦。

一般收獲如小批量上市可采用專用定置網或裝籠收捕,大量上市應采用電網收捕。 (作者:符澤雄 陳贊雄 )

第四篇:南美白對蝦生物學特性

南美白對蝦(Penaeus vannamei),又稱白皮蝦、白對蝦、白蝦,原產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以厄瓜多爾沿岸的分布最為集中,是當今世界養蝦類產量最高的三大品種之一,它適宜于熱帶、亞熱帶沿海地區養殖。南美白對蝦與中國對蝦相似(最大個體可達23cm),正常體色為淺青灰色,與國內其他養殖對蝦相比,具有下列優點:繁殖周期長,可以全年進行苗種生產;對水環境因子變化的抗逆能力強,可在海淡水池塘中養殖:離水存活時間長,可以活蝦銷售,產品價格高;生長快,適應性強,抗病能力強,可以進行高密度養殖,成活率一般在70%以上,對飼料營養要求低,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比率占25%~30% 時,即可滿足其正常生長需要;蝦體殼薄、頭小、含肉量大,可達65%以上。 生物學特性:

南美白對蝦在分類學上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游泳亞目、對蝦科、對蝦亞科、對蝦屬,其外形酷似中國對蝦、甲殼薄,體青灰色(或白色),額角稍向下彎,尖端長度不超出第1觸角柄的第2節。頭胸甲較短(故出肉率高)額角側溝短,到胃上刺下即消失。頭胸甲具肝刺、肝脊明顯;第一觸角具雙鞭,長度大致相等,第1至第3對步足的上肢十分發達。第

4、5步足無上肢;腹部第1至第6節具背脊;尾節具中央溝,但無緣側刺;雌蝦不具納精囊,屬開放式類型,所以精莢易脫落,造成獲取受精卵困難。雄蝦第一腹肢的內肢特化為交接器,略呈卷筒狀,表面布有不同形態和大小的溝峰和突起。

一、形態特性

南美白對蝦與中國對蝦和墨吉對蝦相似。成蝦最大體長可達23厘米,甲殼較薄,正常體色為青藍色,全身不具斑紋,步足呈白堊狀,故有白腳蝦或白肢蝦之稱。南美白對蝦額角尖端的長度不超出第1觸角柄的第2節,其齒式為2~9/2~4。頭胸甲較短,與腹部的比例為1:3,出肉率比較高。額角側溝比較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頭胸甲具肝刺及觸角刺,但不具尖刺及鰓甲刺。肝脊明顯。第1觸角具雙鞭,內鞭較外鞭纖細,長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約為第1觸角柄長度的1/3。第1~3對步足的上肢十分發達,第4~5對步足無上肢,第5步具雛形外肢。腹部第4~6節具背脊,尾節具中央溝,但不具緣側刺。

南美白對蝦不具納精囊。已經成熟的個體原納精囊位置處于第4~5對步足間,納精囊的外骨骼呈倒“Q”狀。屬于開放型外生殖器,目前已知的開放型外生殖器的對蝦有5種,即:南美白對蝦、藍對蝦、西方對蝦、白對蝦、史氏對蝦。開放型交接器納精囊比較容易脫落,人工繁殖蝦苗比較困難。雄性第1腹肢的內肢特化為交接器,呈卷筒狀,其表面布有不同形狀和大小的溝縫和突起。

南美白對蝦雌雄個體不論成熟與否,其大觸須近基部處有明顯的折曲,因此不能依此作為判定性別的根據。

二、生活史

南美白對蝦在自然海區長到成蝦后,便離開淺水區,到離岸較遠且水較深的海區生活,一般水深為70米左右。海水溫度為26~28℃,鹽度為34‰,成蝦在此發育為種蝦,然后交配、產卵。而卵孵化為幼體,從無節幼體、蚤狀幼體、糠蝦幼體到仔蝦,均屬于浮游性動物,也同樣在這樣穩定的水域中成長。

蝦苗發育到仔蝦后期,便開始向河口、港灣等淺水海域游動,并定居于近岸淺水海域。在近岸淺水海域,富含營養餌料,并且鹽度、溫度及各環境因子變化都較大,有利于幼體的生長發育。在近期經過幾個月的生長發育,就成為成蝦,再次回到環境穩定的深水海域。性腺開始成熟,交配、產卵,完成整個生命交替的循環。

南美白對蝦自然棲息區為泥質海底,水深范圍為1~72米,水溫范圍為25~32℃,鹽度范圍為28‰~34‰,pH值為(8±0.3)。成蝦多生活于離岸較遠的深水水域,幼蝦則喜歡在餌料生物豐富的河口地區覓食生長。南美白對蝦和其他蝦類一樣,白天靜伏池底,晚上則活動頻繁。南美白對蝦蛻皮都在上半夜,即晚上9:00~12:00。兩次蛻皮的時間間隔為20天左右。南美白對蝦性情溫和,實驗條件下很少見到個體間有相互殘食現象發生。

三、環境要求

人工養殖條件下,南美白對蝦對水環境的要求為:

1、水溫要求:南美白對蝦為熱帶蝦種,養殖適溫為25~32℃。在逐漸升溫的情況下,南美白對蝦可忍受43.5℃的高溫。但對低溫的適應性一般,18℃以下停止攝食,9℃時開始出現死亡;

2、鹽度要求:南美白對蝦對鹽度的適應能力很強,其鹽度適應范圍為5‰~45‰,最適鹽度范圍為10‰~25‰。在逐漸淡化的情況下,也可在鹽度為0‰~2‰的淡水中正常生長;

3、pH值:在自然界,南美白對蝦對pH值的適應范圍為7.3~8.6,最適pH為8.0±0.3,pH值低于7或高于9.5時,南美白對蝦的活力下降;

4、溶氧:南美白對蝦抗低氧的能力突出,它可忍耐的最低溶氧值為1.2mg/L。但在養殖過程中要求水體溶氧值大于4.0mg/L、,不得少于2.0mg/L;

5、水色:水色以油綠色或紅棕色為佳;

四、蛻殼與生長

蝦類的生長速度與兩大因素有關:一是蛻殼頻率,即每次蛻殼的間隔時間;二是成長增殖率,即每次蛻完殼后到下次蛻殼前所能增加的體重。

1、水溫。南美白對蝦的幼苗階段,水溫28℃時,需30~40小時蛻殼1次。南美白對蝦的蛻殼與月圓月缺也有關系,農歷初一或十五月缺月圓時,對蝦會大量蛻殼。15克以上的大蝦,在農歷初一或十五前后5日,蛻殼的數量為總數量的45%~73%。

2、環境因子與營養。南美白對蝦蛻殼的主要原因與環境因子和對蝦營養的攝取有關。就環境因子而言,低鹽度及高水溫會增加蛻殼的次數。而養殖環境的變化,或化學藥物的使用,也會造成緊迫而刺激蛻殼。再者,營養供給是否均衡,亦關系到蛻殼順暢與否。對蝦每一次蛻殼都是對生長的一大考驗,最常發生的問題有兩點:一是當蛻殼體弱時被其他對蝦所食;二是蛻殼時氧氣吸收率較低,若稍有不順暢時,則可能造成缺氧并發癥而死亡。

南美白對蝦的生長速度較快。在鹽度20‰~40‰、水溫30~32℃、不投食的情況下,從蝦苗開始到收獲為止,180天內,平均每尾對蝦的體重可以達到40克,體長由1厘米增長到14厘米以上。

南美白對蝦在池塘養殖條件下,卵巢不易成熟。但在自然海域中,頭胸甲長度達到40毫米左右時,便有懷卵個體出現。

一般雌體成熟需要12周以上,平均壽命至少可以超過32個月。

五、食性

傳統認為蝦類為無所不食的腐食性生物,而最新的研究報告則說明對蝦在自然界應是偏向肉食性的動物,以小型甲殼類或橈足類等生物為主食。由夏威夷實驗室所作的結果顯示,南美白對蝦在完全清澈的實驗室中,僅靠人工配合飼料供給的養殖環境的生長量僅是室外人工養殖的50%。因為室外養殖池的底質是壤土,水中富含藻類和微生物,所以,室外養殖池養殖南美白對蝦生長速度比實驗室快。

南美白對蝦對營養要求并不高,在人工配合飼料中,蛋白質含量能達到25%~30%就已足夠,這比其他對蝦優越。在人工配合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高,生長反而差,因為對蝦對蛋白質的吸收有一定能力,超出一定范圍,不但增加體內負擔,也影響環境。據研究,黃豆粉是飼養南美白對蝦的適口性飼料成分,其用量可高達53%~75%。在用黃豆粉比例為53%和68%的飼料飼養南美白對蝦時,其體重增加的速率要比含量只有30%的更好。

在喂食方面,自然界的野生南美白對蝦雖不主動尋找食物,但實踐表明,白天如果投餌,南美白對蝦同樣會攝食,其原因是因為受飼料的近距離刺激。研究也發現,在養殖池中,南美白對蝦的生長速度與投餌次數有關,投餌次數多,對蝦生長快。投餌時,白天投喂25%~35%,夜間投喂65%~75%,這種比例最為理想。

南美白對蝦對飼料的固化效率較高,在正常生長情況下,攝食量約占其體重的5%左右。但是在繁殖期間,特別是在卵巢發育中、后期,攝食量會明顯增大,通常為正常生長時期的3~5倍。南美白對蝦養殖中可以充分利用植物性原料來代替價格比較昂貴的動物性原料,從而大幅度地節省飼料開支,節約養蝦成本。

六、生殖習性

1、繁殖特點。南美白對蝦的繁殖期較長,懷卵親蝦在主要分布區周年可見,但不同分布區的親蝦其繁殖時期的先后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厄瓜多爾北沿海的繁殖高峰期一般出現在4~9月。每年從3月開始,蝦苗便在沿岸一帶大量出現,延續時間可長達8個月左右。分布范圍有時可延展到南部的圣帕勃羅灣,這一時期是當地蝦苗捕撈的黃金季節,而南方的秘魯中部一帶沿海,繁殖高峰一般在12月至翌年4月。

南美白對蝦屬于開放型納精囊類型,其繁殖特點與閉鎖型納精囊類型者有很大的差別。 開放型(例如南美白對蝦):

蛻皮(雌蝦)→成熟→交配(受精)→產卵→孵化 閉鎖型(例如中國對蝦):

蛻皮(雌蝦)→交配→成熟→產卵(受精)→孵化

開放型納精囊類型,精莢容易脫落,育苗比較困難。開放型納精囊類型的產卵過程是先成熟再交配,而閉鎖型納精囊類型是先交配再成熟。所以,兩種類型的蝦交配和產卵形式略有差異。

2、交配。南美白對蝦交配都在日落時,通常發生在雌蝦產卵前幾個小時或者十幾個小時,多數在產卵前2小時之內。交配前的成熟雌蝦并不需要蛻皮。在交配過程中,先出現求偶行為,雄蝦靠近雌蝦,并追逐雌蝦,然后居身于雌蝦下方作同步游泳。然后雌蝦轉身向上,雌雄蝦個體腹面相對,頭尾一致,但偶爾也見到頭尾顛倒的。雄蝦將雌蝦抱住,釋放精莢,并將它粘貼到雌蝦第3~5對步足間的位置上。如果交配不成,雄蝦會立即轉身,并重復上述動作,直到交配成功。雄蝦也可以追逐卵巢未成熟的雌蝦,但是只有成熟雌蝦才能接受交配行為。

新鮮精莢在海水中具有較強的粘性,因此,在交配過程中很容易將它們粘貼在雌蝦身上。在養殖條件下,自然交配成功的幾率仍然很低,原因尚不很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

3、產卵和懷卵量。南美白對蝦成熟卵的顏色為紅色,但產出的卵粒為豆綠色。頭胸部卵巢的分葉呈簇狀分布,僅頭葉大而呈彎指頭,其后葉自心臟位置的前方出發,緊貼胃壁,向前側方延伸。腹部的卵巢一般較。

第五篇:南美白對蝦資深技術員考核

一、填空(每空1分)

1、現在對蝦養殖中最常檢測的水化學指標有( 硬度 )( pH )(溶氧 )( 氨氮 )( 亞硝鹽)其中一天中最波動最大的是( pH)。

(答案必須標準,本題答錯說明實踐不足,符號不對說明讀書不細)

2、魚蝦養殖中最適宜生產的水色是(綠/淺綠/黃綠)色,形成這種水色的主要藻類是( 綠 )藻,這種水質的pH值相對偏( 高/堿 ),在高溫季節的養殖中后期這種水質往往會向(藍/藍綠/黑綠)【之所以說前面判斷為錯誤的原因,恰恰是這個空!硅藻百分之九十的轉變是向綠藻轉變!而另外的百分之十是向裸藻或者甲藻,即褐色水轉變】色水轉變,這主要是由于水體中的( 氮 )營養過剩而導致的。

(本題對實踐經驗有一定要求,后一空較難,但我在后面的選擇9題有提示)

3、臺風是對蝦養殖的災難性天氣,在臺風中水體的( 鹽度)、( 溶氧 )、(PH)等水化指標會大幅降低,而導致對蝦應激不適,體質下降易感病菌,所以往往在臺風過后( 紅體/托拉病毒)病或( 白斑)病會大規模暴發。

(前

3、后2個答案可以相互順序顛倒,本題為海水養殖常識,只鹽度難想到,送分題。)

4、水產上,EM菌除了凈化水質外,內服還可以防止( 腸炎/腸胃 )病,其中對此病有作用的是( 乳酸 )菌。

(本題答對說明能活用產品,至少專門理解過EM菌的知識,送分題。)

5、基因比例為(1:2:1 )的生物遺傳特性決定了對蝦二代苗在養殖過程中大小不一,所以在土塘養殖時常常要進行( 大小分苗輪捕)養殖。

(本題較難,答對說明理論跟實踐結合得不錯,能概括所見,讀書能用,而且所學較深,自身有深造的意愿。)

6、我國沿海地區的紅樹林土質是( 酸性硫酸鹽/硫酸鹽)土壤,其(酸性)很高,可在清塘時反復灌注咸淡水,之后在岸壩和池底撒上( 石灰)來處理。

(本題較為專業,但海水養殖有經驗者或專業者應該答對,前面較深,能答對說明有鉆研精神)

7、養殖后期對蝦白濁,底死的主要原因是( 亞硝氮 )過高。它的作用機理是降低了對蝦血液的( 攜氧 )能力而導致對蝦慢性缺氧,機能下降。如果含量嚴重超標時往往會與水體中的( 氨 )相互增強毒性,而引起對蝦急性中毒,大量死亡?,F在的養殖中一般用( 硝化菌 )菌或( 反硝化)菌可以直接分解它。前者在有氧條件下將它轉化為( 硝酸鹽 );后者在厭氧條件下將它還原成( N2 )。

(本題較深,尤其后五空,能答對第三空者應是看過不少資料的,能答對后兩空者對水體氮營養循環了解較好)

二、選擇題(40分,每題4分。包含多選,錯選失分,每個正確答案都有相應分數)

1、中后期對蝦“頂塘”(對蝦存塘量過大)的表現有( BDFI ) A、水瘦變清 B、水肥變濁 C、攝食快肝胃好 D、攝食快肝胃差 E、攝食慢肝胃差 F、白天蝦跳 G、夜晚蝦跳 H、黑鰓水腫 I、腿黃須紅

BDFI (本題全答對實踐經驗較好或善于推理,有做好技術的潛質)

2、對蝦養殖中常見的增氧劑有(ABEF)

A、雙氧水 B、過碳酸鈉 C、氧化鈣 D、二氧化氯 E、過碳酰胺 F、過氧化鈣 G、過氧化鈉

ABEF(本題過碳酰胺較少見,過氧化鈉應會令pH升高而不能用)

3、會引起對蝦黑鰓的原因有(ACFG)

A、弧菌 B、托拉病毒 C、顫藻 D、黃頭病毒 E、水霉菌 F、Vc G、鐮刀菌

ACFG(本題考察對相似病征的歸納能力)

4、水產養殖中常見的抗應激藥物有(ABDF)

A、小蘇打 B、多糖 C、過碳酸鈉 D、檸檬酸 E、鹽 F、Vc G、生石灰

ABDF(本題考察對應激藥物的知識面)

5、常見水體pH高時毒性增大的水化因子有 (EF)

A、硬度 B、亞硝酸氮 C、鹽度 D、余氯 E、藍藻毒素 F、氨氮 G、硫化氫

EF(本題考察對水化學的基本功底)

6、水產養殖中常見的解毒劑有( BCEF )

A、二氧化氯 B、EDTA C、乙酸 D、氯化鈉 E、甘草 F、綠豆 G、碘

BCEF(本題考察對解毒藥物的知識面)

7、魚蝦養殖中的抗凍措施有(ABCF)

A、鋪白沙 B、塑料大棚 C、管道增氧 D、水車增氧 E、硫酸銅 F、生姜 G、抗生素

ABCF(本題考察對民間用藥的知識面)

8、引起對蝦爬邊(靜伏池壁)的原因有(CEFG ) A、低溫 B、西風 C、亞硝酸高 D、黃鰓 E、倒藻 F、驟雨 G、底臭

CEFG(本題考察實踐經驗以及歸納能力)

9、對蝦養殖后期水體中往往會有(D)富集。

A、銅 B、鈣 C、磷 D、氮 E、鈉 F、鐵 G、鉀

D(本題考察理論,對水體營養循環的走向的理解,送分題)

10、可以用于處理水體氨氮高的有(BDEG)

A、生石灰 B、沸石粉 C、漂白粉 D、二氧化氯 E、PSB F、氯化鈉 G、水葫蘆

BDEG(本題考察對水質處理藥物知識面)

三、 論述題(30分。詳盡論述,如有用藥,請寫成份)

1、對蝦身體發紅的原因、區別及防治:(9分)

原因:(1)缺氧。蝦因為各種原因缺氧,也會出現紅體現象,這種現象一般不帶來爆發性死亡,蝦會游池,反應慢,彈跳力差,放入含氧高的水體中不久就恢復正常。這種情況的防治方法就是一見到水體發紅,第一步就是做好增氧,免得延誤了增氧時機。(2)病毒。某些病毒病會造成蝦身體發紅,比如比較厲害的桃拉病毒。病毒病具有爆發性,傳染快,一般伴隨著嚴重的充血,生產上如果不能鑒別的話可以考慮采用PCR技術擴增后檢測。防的方法就是使用健康的親蝦、健康的蝦苗;治:治的話目前情況下還不如不治,直接做好善后工作,防止感染范圍擴大,及時對養殖池就行消毒處理。(3)細菌性疾病。一些副溶血菌,(假)單胞菌造成對蝦感染。

⑴ 應激性紅體:應激性紅體多發生在高溫多雨季節、環境突變之時。對蝦表現為觸須變紅、尾扇尖部變紅,捕撈、施藥等也會使對蝦觸須及尾扇甚至附肢發紅,這一現象將在短期內隨著水溫、鹽度等因子的穩定而消失。但在應激期間,對蝦的抗病力急劇下降,很容易被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暴發疾病。防治方法:① 要保持水體穩定,常用高濃爽水芽孢、肥水利生素等生物制劑。② 暴雨過后要立即開啟增氧機,打破水體的分層,并且使用生石灰、月桂活性劑、腐殖酸等來穩定水體。③

加水速度不宜太快,排換水量不能太大,每次不超過總量的10%為佳。④ 各種理化因子變化之后要適當使用藥物進行疾病預防,但所選藥物不應刺激性過強,應選一些溫和無刺激的藥物。⑤在飼料中添加維C、多糖等來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增強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同時在較大刺激發生前(如變天前,捕撈前)潑灑中藥抗應激產品。

⑵ 細菌性紅體:由弧菌引起的對蝦“硬殼性紅體疾病”,癥狀為:病蝦體色略紅,頭胸甲可見微小白斑,有時伴有褐斑、白濁等現象,殼硬而肉質結實,腿部深紅,觸須暗紅且常有殘缺斷裂。該病與桃拉病有很大區別,首先是染病對蝦規格不同,絕大部分為體質較弱的小蝦;其次是病蝦甲殼較硬,有別于桃拉病的軟殼;再次是病蝦呈急性傳染,通常在苗種放養后的半個月至兩個月期間易發,在天氣變化大時易發。病蝦常貼于塘邊游動,不攝食,死蝦主要集中在塘邊與料臺。預防主要是平常多用活菌制劑(如EM菌、芽孢、PSB等)來調水,不加未經處理的水。治療首先潑灑二氧化氯消毒;同時內服多糖 + 維C + 環丙沙星(3~5克/公斤料);夜間潑灑過氧化鈣或長效增氧劑增氧。

⑶ 病毒性紅體:即桃拉綜合癥。該病在放養后的10~40天多發。其癥狀主要表現為體色變紅,尤其是尾扇頂端呈紅色糜爛,軟殼,空胃。病蝦在水面漫游,反應遲鈍,不進食。通常持續10~15天,在此期間對蝦大量死亡。此后癥狀有所緩解,轉入慢性階段,但仍有少數病蝦陸續死亡,部分病蝦的甲殼出現黑斑。此病暫無有效的治療辦法。

應激4分、細菌3分,病毒性2分。

2、對蝦游池的原因及處理:(10分)

(1)餌料不足。投喂飼料不足或者浮游生物餌料不足,可能造成對蝦游池。處理方法就是適量投餌,培養浮游餌料;(2)環境尤其是天氣突變,水體缺氧,對蝦會游池。處理方法就是使用物理或者(和)化學方法增氧,開動增氧機或者使用增氧劑增氧都可以。(3)水底環境惡化。例如水底亞硝酸氮高,硫化氫過高,會造成蝦游池。處理方法就是改底。(4)病蝦。某些疾病?也會爆發蝦游池。處理方法就是對癥下藥。(5)生物鐘。對蝦由于長期進化適應海洋潮汐規律,所以,會有伴隨潮汐規律而周期性行游池的行為。無需過多處理,可以適當加入VC或鈣劑,防應激或協助蛻殼。

⑴ 饑餓性游池:飼料投喂不足,有部分蝦沿池壁來回游動,時游時停尋找食物。多見于高位池。⑵ 缺氧性游池:底質惡化、缺氧造成游池,表現為蝦頭部向上快速狂游??蓾姙⒃鲅鮿?粉劑或水劑),同時開啟增氧機,第二天停止投料并調水改底或在午夜12點施用長效增氧劑(片劑或過氧化鈣)。⑶ 習慣性游池:逢初一或十五,潮漲潮落時,對蝦會隨潮汐變化的規律而活動頻繁。這種游池不很強烈,但攝食量會明顯減少,1~2天就恢復正常??赏V雇读?,潑灑補鈣產品促進對蝦同步蛻殼。⑷ 應激性游池:因環境(天氣、水質)突變或感染病癥,對蝦強烈不適而引起??蓾姙⒕SC和中藥抗應激藥物。⑸ 中毒性游池:主要是引進污染水源或藥物中毒所致。表現為反應遲鈍、跳躍、游邊、狂游、漫游、漂游、打轉等,且攝食量減少或停食,鰓絲腫大甚至腐爛,肝胰臟腫大,組織受損潰爛,身體畸變。處理方法為先解毒,隨后潑灑中藥類抗應激藥物,內服多糖,多維,中藥等增強抵抗力。然后再處理水質⑹ 疾病性游池:引起游池的常見疾病有:紅體、白斑、黃頭、紅腿、纖毛蟲附著等。病蝦常會在水面緩慢游動、反應遲鈍、空胃。

總共5種(應激中毒可歸結一起),一種2分。

3、亞硝酸產生的原因。及預防處理措施:(11分)

(1)亞硝酸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水體溶氧低,亞硝酸鹽不能及時氧化為硝酸鹽,而水體浮游動植物無法直接利用亞硝酸鹽,從而造成亞硝酸鹽積累。

(2)預防處理方法:A.適量投喂人工飼料。投喂過多人工飼料,造成殘餌殘留水體,有機質豐富,化學耗氧量急劇增加,一旦水體溶氧跟不上,就會導致亞硝酸增加。B.人工增氧。人工增氧方式多種多樣,只要有助于提高水體溶氧的無副作用方式都是有效的。C.改底。養殖水體亞硝酸偏高,主要還是由于水體底層缺氧造成,改底有助于降低底層氧債。D.肥水。肥水的目的就是依靠大量浮游藻類來增加水體溶氧,使得亞硝酸鹽氧化為硝酸鹽。E.換水。通過適量換一些溶氧高的水,有助于減低水體亞硝酸鹽。F.排污。呵呵,差點忘記這個了,高位池的話一定要及時排污。土池的話就換水。

原因:⑴ 餌料污染增加:養殖中后期對蝦排泄物增多,有機物、污染物增加的速度超過藻類和細菌的凈化速度。⑵ 池塘水位增高:池底缺少光照,光合作用不足,碳營養不足,引起氮營養相對過剩、亞硝酸鹽含量升高。⑶ 倒藻水質突變后引起亞硝酸鹽含量升高。⑷ 天氣突變,尤其是東風來臨時:氣壓突然變化,溶氧急劇降低,藻類耗氧加劇,池底污染物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

處理方法:⑴ 氧化(直接)降解法——一般亞硝酸鹽含量在0.2毫克/升以下時使用氧化劑(如二氧化氯、臭氧,過氧化鈣等)可將亞硝酸鹽氧化為毒性較小的物質 ⑵ 還原(直接)降解法——亞硝酸鹽在酸性條件下可被還原為無害的氮氣。建議使用還原劑(如月桂活性劑、維C)來降解。⑶ 肥水(直接)降解法——此法較常使用。通過促進藻類生長,來降低亞硝酸鹽的濃度。水體亞硝酸鹽偏高時,說明氮肥比較充足,不要再使用氮肥,可追加磷肥,達到“以磷促氮”的目的,也可使用含碳較高的肥水產品來 “以碳排氮”。⑷ 細菌(直接)分解法——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可直接利用亞硝酸鹽。硝化菌在有氧條件下能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反硝化菌在厭氧條件下能將亞硝酸鹽還原成氮氣。因為它們是自養菌,生長繁殖速度慢,要20小時以上才能繁殖一代,所以降解效果有時不理想;另外,如果池塘中的溶氧不足,反硝化作用會更容易發生,可能會把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使亞硝酸鹽含量在短期內上升。所以使用硝化菌時配合使用過氧化鈣或長效增氧劑效果會更佳。⑸ 細菌(間接)分解法——一些微生物(主要有光合細菌、芽孢桿菌、EM菌、乳酸菌、放線菌等)沒有降解亞硝酸鹽的功能,但它們可修復水體微生態環境,改良水質和底質,間接增加水體溶氧,保證硝化、反硝化的正常進行??勺鳛榉乐箒喯跛猁}含量偏高的一種日常管理措施。但當水體亞硝酸鹽濃度高于0.5毫克/升時,不宜立即使用上述微生物,特別是芽孢桿菌,因為這樣會在短時間內導致亞硝酸鹽濃度上升。⑹ 其它控制法——采用各種增氧途徑來提高硝化菌的效率;適當換水;降低水位和控料;使用底質改良劑;潑灑紅糖、食鹽、氯化鈣、硫代硫酸鈉等,但它們僅起到緩解、控制作用。由于氯離子有降低亞硝酸鹽毒性的作用,亞硝酸鹽在淡水中的毒性比海水中的強。

最后補充一點啊,關于以上種種疾病的防治,總體而言,既要控制好養殖水環境,合理密養,還要選擇優質蝦苗,加強營養,提高對蝦抵抗力,同時做好日常防治消毒措施等等。別叫我寫藥啊,我都不知道有幾個藥啊,反正就是些什么芽孢、乳酸菌、蛭弧菌、VC、多糖等等。

一般在校生50可算及格,應屆生50分可算及格,往屆生55分可算及格,有1年經驗者60分可算及格,2年經驗65分算及格,3年經驗70分可算及格!請對號入座!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事跡下一篇:全國交通安全宣傳方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