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房山區2020年搬遷計劃

2023-07-01

無論是我們生活還是工作中,計劃總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幫助我們認清前進的方向,能讓我們更順利的實現目標,那么你會擬寫計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房山區2020年搬遷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第一篇:房山區2020年搬遷計劃

白于山區扶貧移民搬遷規劃(2011—2015年)

關于印發《白于山區扶貧移民搬遷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陜政發〔2011〕13號、2011年3月17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白于山區扶貧移民搬遷規劃(2011—2015年)》已經2010年第21次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白于山區是我省主要貧困地區之一,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落后,社會發育程度低,群眾生產生活困難。實施白于山區貧困群眾移民搬遷,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全局、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決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改善農村民生的現實選擇,是解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和根本措施,各有關地區和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認真抓好組織實施,從根本上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解決他們的生存發展問題,為建設西部強省、構建和諧陜西作出積極貢獻。

白于山區扶貧移民搬遷規劃(2011—2015年)

為了切實實施好白于山區貧困群眾搬遷工程,促進貧困群眾持續較快增收,推動城鄉統籌發展,針對白于山區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以白于山區貧困群眾為主要對象,以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基礎設施為突破口,將移民搬遷與小城鎮建設、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通過城鎮吸納、工農業園區承載、小城鎮和中心村集中安置等多種形式,切實搞好貧困群眾移民搬遷工程,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群眾的生存發展問題,在全省率先探索出貧困山區統籌城鄉發展、實現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城鄉統籌,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快速發展。

2.堅持政府主導,群眾自愿。各級政府要加強領導,夯實責任,強化措施,全力推動。同時,要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積極動員群眾參與項目建設、管理和監督等工作。

3.堅持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新農村建設規劃等,一次規劃,分年實施。

4.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社會、文化、自然等因素,合理確定安置規模和類型。堅持區別對待的政策,優惠政策優先向貧困戶傾斜。 5.堅持整村組搬遷,相對集中安置。項目村貧困戶全部納入搬遷范圍,相對集中安置,鼓勵有條件的農民進城落戶。

6.堅持整合資源,聯合共建。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盡其力,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各部門的項目資金,確保移民新村建一個、成一個,使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二、目標任務和實施范圍

(一)搬遷任務。2011-2020年共搬遷安置39.2萬人,“十二五”期間搬遷安置6.23萬戶、26.8萬人,其中榆林市20萬人,延安市6.8萬人,具體為定邊縣9萬人、靖邊縣5.7萬人、橫山縣3萬人、子洲縣2.3萬人、吳起縣1.25萬人、志丹縣3.25萬人、安塞縣0.59萬人、子長縣1.74萬人。平均每年搬遷安置5.37萬人,其中榆林市每年4萬人,延安市每年1.37萬人。

(二)實施范圍。白于山區移民搬遷項目共涉及8個縣90個鄉鎮,其中榆林市47個鄉鎮,延安市43個鄉鎮。

定邊縣19個鄉鎮:賀圈、紅柳溝、磚井、安邊、郝灘、白灣子、油房莊、紀畔、王盤山、姬塬、武峁子、楊井、學莊、黃灣、新安邊、張崾先、白馬崾先、樊學、馮地坑;

靖邊縣17個鄉鎮:東坑、天賜灣、五里灣、席麻灣、大路溝、龍洲、高家溝、新城、青陽岔、小河、鎮靖、寧條梁、周河、楊米澗、王渠則、喬溝灣、中山澗;

橫山縣6個鄉鎮:高鎮、韓岔、南塔、雙城、艾好峁、石窯溝;

子洲縣5個鄉鎮:馬岔、槐樹岔、水地灣、高坪、李孝河;

吳起縣12個鄉鎮:周灣、長城、五谷城、薛岔、白豹、長官廟、廟溝、王洼子、鐵邊城、新寨、吳倉堡、吳起;

志丹縣12個鄉鎮:永寧、吳堡、杏河、雙河、金丁、旦

八、義正、張渠、紙坊、候市、保安、順寧;

安塞縣9個鄉鎮:化子坪、鐮刀灣、王家灣、西河口、沿河灣、招安、真武洞、磚窯灣、高橋;

子長縣10個鄉鎮:史家畔、欒家坪、馬家砭、澗峪岔、熱寺灣、余家坪、李家岔、南溝岔、寺灣、安定。

(三)具體目標。通過實施移民搬遷項目,努力實現白于山區貧困群眾住房有保障、增收有渠道、產業有發展、環境有改善的目標。一是貧困戶有安全、經濟、實用住房,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0平方米左右。二是每戶有1—2人掌握實用技術,每村有1—2個主導產業,現代農業園區安置的群眾每戶有1.5-2畝設施農業大棚。三是交通、電力、通信、能源、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完善,達到或超過當地城鎮水平。四是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群眾享受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五是群眾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搬遷到城鎮的群眾收入力爭達到當地城鎮居民平均水平,搬遷到中心村或園區群眾的收入水平力爭高于當地農民收入平均水平。

三、安置方式、安置地選址和建設內容

(一)安置方式。

1.進城落戶定居及縣城、小城鎮集中安置。對有條件進城的搬遷戶,鼓勵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進城落戶定居,轉換農民身份。利用發展縣城及小城鎮建設,引導農民進入縣城、小城鎮集鎮居住。進城落戶及縣城、小集鎮計劃安置7.98萬人,占總安置數的30%,主要從事

二、三產業等服務業或現代農業。

2.中心村集中安置。選擇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產業形成一定規模,沿公路或川道地區的村莊,將零星分散的自然村整合歸并,建設中心村集中安置。中心村計劃安置10.7萬人,占安置總數的40%。

3.現代農業園區安置。以榆林現代農業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依托,通過土地置換,對北部風沙灘區的國有農林場進行開發,建農業設施大棚,采取群眾自建、政府補助或政府、公司建設,搬遷戶租用的方式,每戶保證1-2個設施大棚。政府在城鎮或園區建設公租房由搬遷戶租住,或采取搬遷戶建房、政府補助的方式解決住房問題?,F代農業園區計劃安置6.71萬人,占安置總數的25%。 4.五保戶和特殊人群安置。農村五保戶采取集中供養與分散供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安置。對不符合五保供養條件的特困人員在個人自愿的前提下,由政府建免租金周轉房,房屋產權歸集體所有,由當地村委會統一集中安置。五保戶及特殊人群安置1.44萬人,占安置總數的5%。

(二)安置地選址。

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教育、醫療條件較好,具備生產生活條件;有較好的資源條件和開發前景,能為搬遷戶提供可開發的立地條件;符合抗震設防和防災減災要求,無地裂、滑坡,不受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侵襲。

(三)建設內容。

移民搬遷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分為農戶住房建設、新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開發、貧困戶能力建設、生態建設五部分,各項目建設標準按相關行業標準執行。 1.農戶住房建設項目包括在城鎮、中心村、現代農業園區、國有農林場等建設房屋以及舊房改造等。

2.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新村巷道硬化、通村道路、村組道路、人畜飲水、電力、新能源、村容村貌治理、污水垃圾處理等。

3.產業開發項目包括現代農業基地在內的特色產業、設施農業等項目扶持、技術推廣和市場體系建設等。

4.貧困戶能力建設項目包括農民創業及實用技術培訓、雨露計劃、建立實用技術培訓基地等。

5.生態建設項目包括小流域治理、基本農田改造、封山禁牧、草場改良、植樹造林、新村綠化等。

四、投資概算、補助標準及資金籌措

(一)投資概算。“十二五”期間,白于山區移民搬遷規劃概算投資139.77億元。按區域分:榆林市投資117.46億元,占84%;延安市投資22.31億元,占16%。按建設內容分:搬遷戶住房建設投資57.83億元,占41.4%;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5.08億元,占25.1%;產業開發投資27.81億元,占19.9%;搬遷戶能力培訓投資6.85億元,占4.9%;生態建設投資12.2億元,占8.7%。

(二)補助標準。參照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和現行扶貧移民搬遷補助標準,確定白于山區移民建房補助標準。即每搬遷一個貧困人口省上補助財政扶貧資金3800元,每戶宅基地整理費補助1000元,特困戶每戶再補助1萬元,特困戶比例控制在搬遷戶總數的10%以內。每搬遷一人,市、縣財政配套合計不低于1500元。進城落戶的搬遷戶,享受全省農村居民進城落戶相關優惠政策?;A設施配套項目補助標準為每搬遷一個貧困人口省級財政補助2300元。

(三)資金籌措。白于山區移民搬遷計劃總投資139.77億元,其中省上投入財政資金20億元,市級財政投入22.55億元,縣級財政投入38.54億元,部門投入資金35.36億元,群眾自籌23.32億元。2011年,省上和榆林、神木、靖邊以及神華集團各安排4億元,定邊縣安排2億元,橫山縣安排1億元,子洲縣安排0.2億元,延安市及相關縣結合推進城鄉統籌發展項目安排資金5.09億元,從2012年起納入各級財政預算。

五、具體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白于山區移民搬遷政策性強,工作量大,時間跨度長,建設任務重,要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抓好項目規劃實施。省上成立移民搬遷領導小組,負責協調解決移民搬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省級各相關部門安排項目資金時,要優先向白于山區傾斜。市、縣政府作為項目實施的主體,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具體負責項目組織實施。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搬遷進度,鼓勵提前完成搬遷任務。要按照統一規劃、資源整合的原則,實施綜合配套,提高建設水平。

(二)搞好產業開發,加快搬遷戶增收步伐。各有關市、縣要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培育發展移民新村主導產業,優先將信貸資金、實用技術培訓資金等用于發展區域特色產業以及提高農戶自我發展能力等。特別是要加快榆林現代農業基地建設,積極引導農民依法流轉土地,實現集中規模經營,增加搬遷戶收入。

(三)落實優惠政策,促進項目建設。各級政府要制訂白于山區項目建設優惠政策,減輕群眾負擔,為工程建設創造有利條件。相關部門要在宅基地審批、新村規劃、房屋設計、建材供應、子女上學、戶口遷移、社會保障等方面提供方便。同時,要鼓勵移民戶從事

二、三產業等服務行業,拓寬增收渠道,加快移民戶脫貧致富步伐。

(四)強化項目管理,確保資金安全。各市、縣政府要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加強項目指導、督促與檢查工作,計劃任務下達后,要逐級做好項目申報、審批和實施工作。要加強對項目建設的資金監管與審計工作,推行公告、公示和報賬制,建房補助資金由縣上通過“一卡(折)通”直接補助到戶,確保項目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第二篇:XX鎮2020年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方案

為深入推進我鎮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扶持工作,根據省、市、縣有關工作要求,按照上級部門安排和部署,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根據各戶實際情況,制定幫扶措施,讓搬遷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超過脫貧標準,讓搬遷戶收入持續穩定。

二、成立組織機構

組長:XX

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常務副組長:XX

鎮黨委副書記

副組長:XX

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

XX

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成員:XX

鎮財政所長

XX

鎮城鄉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

XX

鎮村鎮建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鎮扶貧辦,XX同志任辦公室主任,XX同志負責日常工作。

三、工作原則

(一)政府為抓手,群眾為主體。

堅持“政府主導、群眾自愿、政策協調、講求實效”的原則,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調動搬遷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因戶制定,合理規劃。

結合搬遷群眾收入水平、安置地經濟實力、資源承載能力和環境條件等因素,科學規劃后續幫扶計劃,通過發展產業、外出就業、低保兜底等政策和工作落實,切實增加收入。

(三)多方籌集資金,整合使用。

通過多種方式整合各類資金資源,緊緊圍繞搬遷群眾脫貧目標,堅持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精準施策,加大對搬遷對象在創業就業、產業發展、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拓寬穩定增收渠道。

四、后續扶持幫扶

(一)進行產業扶持。

對我鎮異地搬遷進行產業扶持,XX村XX計劃養殖小家禽20只。XX村XX計劃養殖小家禽40只;XX計劃養殖小家禽30只;XX計劃養殖小家禽30只;XX計劃養殖小家禽30只;XX計劃養羊1只。

(二)穩步開展就業扶持。

為易地搬遷戶培訓和就業提供完善的政策信息咨詢、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服務。推薦XX村XX到XX務工,人均工資1000以上家庭增收20000元以上;XX到XX務工,人均工資1000元/月以上,家庭增收10000元以上。推薦XX村易地搬遷對象XX到XX務工,人均工資1000元/月以上,家庭增收1萬元以上。推薦XX村XX到XX務工,人均工資2000元/月以上,家庭增收2萬元以上。推薦XX村XX到XX務工,人均工資2000元/月以上,家庭增收2萬元以上。

(三)精準落實教育扶持政策。

嚴格落實教育扶貧相關資助政策,持續做好“雨露計劃”“教育扶貧救助基金”等各類教育補助政策;XX村XX、XX村XX在學校讀書,通過與學校對接,實行貧困戶學生“兩免一補”政策。

(四)精準落實社會保障兜底政策。

對標國家扶貧標準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對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符合低保相關政策的家庭,按程序實施低保政策兜底。對XX村XX兩人納入低保兜底,每人每月領取國家低保金300多元。對XX村XX納入低保兜底,每人每月領取國家低保金270元;XX納入低保兜底,每人每月領取國家低保金290元。對XX納入低保兜底,每月領取國家低保金300元。對XX村XX兩人納入低保兜底,每人每月領取國家低保金300元;對XX兩人納入低保兜底,每人每月領取國家低保金300元;XX兩人納入低保兜底,每人每月領取國家低保金310元。對XX村XX三人納入低保兜底,每人每月領取國家低保金270元;XX兩人納入低保兜底,3人每月領取國家低保金910元。對XX村XX納入低保兜底,每月領取國家低保金290元。對XX村XX三人納入低保兜底,每人每月領取國家低保金275元。

(五)精準落實醫療衛生扶持政策。

在脫貧攻堅期內,將全鎮所有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保障范圍,由鎮財政全額代繳第四檔次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參保費用;在鎮、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或市域內按規定轉診的搬遷貧困戶,實行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服務一單制結算,住院醫療費用個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內;組織醫療機構每年開展兩次以上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免費健康體檢。

五、工作要求

(一)壓緊壓實責任。

各村支部書記要親自安排、親自部署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存在問題要親自督查。各村主任要具體落實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相關工作,確保事事有人抓。

(二)嚴格資金管理。

產業扶持資金必須??顚S?,嚴禁假借易地搬遷戶名義和后續產業發展名義挪作它用。

(三)注重宣傳引導。

充分利用廣播、入戶走訪等媒體,宣傳易地搬遷戶后續扶持政策,推廣工作亮點和成功經驗,調動易地搬遷戶廣泛參與創業培訓、企業招聘、產業發展等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的脫貧攻堅氛圍。

(四)嚴格監督考核。

建立健全XX鎮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發展扶持監督考核機制,對搬遷對象后續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嚴格落實考評和責任追究機制。

第三篇:3077 2020年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實施方案

3077

2020年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實施方案

根據易地扶貧搬遷“建新必須拆舊”的有關政策要求,為確保我縣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作全面按時完成,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嚴格執行農民住房用地“一戶一宅”政策,用好用活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對易地扶貧搬遷戶原居住舊房及時組織拆舊并實行復墾和生態修復,達到增加耕地、保護生態、美化環境、增加收入的目的。

二、基本原則

(一)政府主導,群眾參與。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作涉及面廣,情況復雜,工作量大。要堅持縣政府統一領導,縣國土資源局負責業務和技術指導,鄉鎮政府負責具體實施。要加強政策引導,落實激勵措施,充分調動廣大搬遷群眾參與拆舊復墾工作的積極性,促進工作順利開展。

(二)保障民生,統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切實保障農民權益,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作實施過程中,涉及土地權屬調整以及農民拆遷補償的,要公開透明。切實維護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和群眾合法權益,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業現代化和城鄉統籌發展。

(三)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要經過充分調查和論證,結合當地生產生活習慣和土地條件,因地制宜、方便利用,實行宜耕則耕、宜林則林。

(四)統籌安排,先易后難。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點多面廣,工作比較復雜艱難,要考慮分析,統籌安排,先易后難,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優先選擇當地群眾積極性高的拆舊點開展工作,通過示范,先易后難,累積經驗,以點帶面,逐步推進。

(五)保護生態,持續發展。堅持保護生態、綠色發展理念,根據拆舊復墾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正確處理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確保國土資源扶貧開發利民、利國、利生態,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三、總體目標和實施期限

對全縣所有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廢舊房屋進行拆遷騰地,并采取工程技術措施對符合增減掛鉤條件拆后土地進行復墾,并申報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

按照總體規劃,分類實施的要求,根據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進程,搬遷戶在搬入新房后12

個月之內全部完成拆舊復墾任務,項目完工后實施項目驗收。

四、拆舊復墾范圍

(一)凡建檔立卡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原有舊房均屬拆除范圍,做到應拆盡拆,應墾盡墾。

(二)整體搬離原村或搬離原村戶數較多的地方,為方便搬遷戶會原地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原則上一個生產組或自然灣允許保留一處舊房作為生產用房,面積不超過該范圍內應拆舊房總面積的5%。保留的生產用房必須符合安全、使用的條件,必須按照搬遷戶申請,村委會審核、鄉鎮政府審批、縣國土資源局備案的程序辦理。保留的生產用房產權歸村集體所有,范圍內搬遷戶簽訂使用管理協議,共同使用。

(三)鼓勵非貧困戶鄰近廢舊房屋以及空心村拆除,實行成片復墾。

五、拆舊復墾方法

(一)鼓勵農民自行拆除舊房,或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拆除,鄉鎮、村要進行指導和管理,確保拆除安全。

(二)舊房拆除后,根據土地適宜性,適應性要求,復墾為林地、水田、旱地或進行生態修復。復墾工作由縣國土資源局委托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三)復墾后,零星分散的土地由原農戶與本村組簽訂土地承包經營合同后從事農民生產,成片的土地由村統一安排,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農業產業化。

(四)通過拆舊復墾新增耕地節余指標,由縣政府組織在全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平臺進行交易,交易收益用于易地扶貧搬遷還貸、拆舊復墾、基礎設施建設及產業發展。

六、優惠政策

(一)凡卡內貧困戶在規定時間拆除舊房(含樹木、青苗等)的,按其家庭人口每人2500元,一戶最高不超過10000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廢舊材料歸本戶所有。

(二)不論卡內貧困戶還是卡外非貧困戶,凡在規定時間內自行拆除原有舊房并提交復墾了的,拆除房屋按每戶1000元標準付拆舊工資及費用補償。

(三)舊房拆除復墾的土地所有權歸本村組集體所有,經營權歸原戶所有,用于從事農業生產,但不得空閑或建房。

(四)在復墾完成后一年內栽種農作物的,不論卡內貧困戶還是卡外非貧困戶,均實行產業幫扶和獎勵,扶持政策以團政辦發x號文件標準予以幫扶。

七、工作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召開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作會議,布置拆舊復墾工作,明確工作任務,落實主體責任。深入宣傳精準扶貧和增減掛鉤相關政策,提高人民群眾對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的認識,通過走訪、座談、媒體宣傳、參觀典型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二)調查摸底階段。組建工作專班,對全縣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家庭情況、經濟條件、住房現狀、用地情況等。

(三)復墾評估階段。各鄉鎮對各擬拆舊復墾地塊綜合因素進行評估,根據土地適宜性、適應性規劃土地利用方向,成片復墾土地按農業產業發展建成特色產業基地,耕種方便的零星土地可復墾為水田、菜地,村莊內部小地塊可開發為文化廣場等農村公共設施用地,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宜復墾為林地,水庫庫區和濕地公園內的拆舊復墾要以保護生態和美化環境為目的,做到因地制宜,確保土地利用綜合效益最佳。

(四)項目申報階段。組織易地扶貧搬遷增減掛鉤項目申報立項,應報盡報,早報早立項。規劃設計要嚴格執行相關規范,結合地方實際和產業規劃,保證土地高效持續利用。

(五)項目實施階段??h國土資源局與各鄉鎮簽訂易地扶貧搬遷增減掛鉤項目合作代建協議,鄉鎮政府全面負責易地扶貧搬遷拆舊騰地工作、土地復墾以及土地后續利用、管護。堅持先易后難、示范推進,做到易地搬遷一處、拆舊復墾一處、合理利用一處。

(六)項目驗收階段??h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專班,嚴格按照《規劃設計方案》和土地復墾相關標準對項目實施全程監管和竣工初驗,對不合格工程責令限期整改到位,確保項目全面、準時驗收。

八、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h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和各鄉鎮人民政府鄉鎮長為成員的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國土資源局,由x同志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要成立項目領導小組,組建專班,把易地扶貧搬遷拆遷工作壓緊壓實,做到鄉鎮有督辦人、村村有負責人、戶戶有聯系人。

(二)明確任務。各鄉鎮要組織工作專班進村入戶調查,對轄區內易地搬遷戶廢舊房屋進行摸底、登記造冊,與戶主簽訂拆遷補償協議,組織有資質的工程施工單位實施土地復墾,并落實土地后續利用和管護。

(三)部門聯動。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是一項系統工程,縣直各部門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h國土資源局負責拆遷復墾工程(即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申報、驗收;縣投資公司要積極組織項目???,相關資金審核撥發,確保工作順利進開展;縣農民局和縣林業局具體落實工程后續利用上的產業支持。

(四)資金保障。要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并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安排項目建設資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與增減掛鉤相結合,利用扶貧政策、補償措施和產業優待政策等激勵易地搬遷拆舊騰地,采取土地流轉或專業合作社等方式發展特色農業,實現居住環境改善、生態恢復和農民增收三贏。

(五)監督考核。建立監督考核機制,對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程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縣易遷辦、縣國土資源局、縣財政局要將此項工作列入重點監督檢查內容,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督查。同時,將各鄉鎮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作納入績效目標進行考核,縣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作領導小組和縣紀檢監察局要全程參與、督查和考核,要對工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玩忽職守等行為問責。

(六)廣泛宣傳。要采取多種措施、加大宣傳力度,及時掌握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作情況,總結推廣好做法、好經驗,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程建設的良好氣氛。

第四篇:榆林市白于山區移民搬遷調研報告

近日,市發展研究中心隨省政府研究室深入定邊、靖邊等縣對白于山區移民搬遷工作進行了調研,并與市扶貧辦進行了座談。通過調研,對該項工作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并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供有關方面參考。

一、移民搬遷的必要性和有利因素

白于山區是陜西省三大貧困區之一,也是全國十八個重點貧困區域之一。區域海拔高度在1300-1900米之間,屬溫帶干旱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7.9℃,日照時間為2743小時,無霜期130天。榆林市境內白于山區總面積9191平方公里,占全市總土地面積21.1%,包括定邊、靖邊、橫山、子洲4個縣、47個鄉鎮、579個行政村、3620個自然村,總人口47.1萬人。該區域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白于山區屬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地表支離破碎,溝壑縱橫,溝道密度為3-6公里/平方公里;植被稀疏,林草覆蓋率僅為24.6%;水土流失嚴重,年侵蝕模數1.5萬噸左右,自然災害頻繁。二是水資源較為匱乏。該地區是資源性嚴重缺水區域,年平均降雨量僅為316.7毫米,主要集中在

7、

8、9三個月,年平均蒸發量2491毫米,是降水量的7.9倍;而且地表水資源缺乏且多為高氟水和苦咸水,地下水位一般在300米以上,人畜飲水困難。三是生產生活條件較為落后。該區域90%以上的耕地為山旱地,保蓄能力差,農業生產水平低;交通不便,電力、通訊設施落后,居住條件較為簡陋。四是貧困人口較多。按照目前1600元的新標準計算,全市白于山區現有貧困人口涉及4個縣、47個鄉鎮、436個村,數量達13.4 萬,貧困面為28%。五是社會事業發展較為滯后。教育、衛生、文體廣電等基礎設施落后,孩子上學難,農民看病難,廣大群眾文化生活單調;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能力弱。

這些問題已影響到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進行白于山區群眾移民搬遷已到了非常必要和緊迫的時候。當前,對白于山區群眾進行移民搬遷面臨一系列大好機遇。在主觀條件方面,一是中央高度重視貧困地區移民搬遷工作。黨中央、國務院把貧困區域整體搬遷作為現階段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這是白于山區移民搬遷最大的政策機遇;二是省上決心大。省長親自抓這項工作的落實,并明確省上設立22個億的白于山區移民搬遷和神府煤礦采空塌陷區群眾安置專項基金,這對白于山區群眾來講是千載難逢的現實機遇;三是市縣鄉三級積極性高。市上已將白于山區移民搬遷納入“十二五”規劃,下決心用五年時間將居住在白于山區的20萬貧困人口全部搬遷,縣上也制定了規劃,鄉鎮一級積極配合,這為移民搬遷提供了堅強的后盾;四是群眾搬遷的愿望強烈。通過調查,90%以上的群眾表示愿意搬遷,即使是油區的群眾,他們也認為從子孫后代長遠利益出發,進行搬遷是遲早的事,這為移民搬遷提供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在客觀條件方面,一是經濟社會的后盾堅強。“十一五”期間,陜西經濟社會發展較快,年均增速達14.9%;榆林經濟社會也持續高位運行,年均增速達19.5%;靖邊縣進入全國百強縣,定邊縣進入西部百強縣,這為白于山區移民搬遷提供了可靠的經濟保障。二是接收移民的土地廣闊。我市土地廣闊,國營農場、林場面積較大,安置移民空間大。三是有成功的移民搬遷經驗。近年來,扶貧、以工代賑等移民搬遷工程的實施,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機制,有很多好的經驗和典型做法。其中定邊、靖邊兩縣實施的移民工程,得到了省上的肯定。

二、移民搬遷進展情況

從1998年實施移民搬遷以來,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省扶貧政策,全力開展白于山區扶貧攻堅,截止2010年底,全市白于山區累計有3.5萬貧困人口有組織進行了移民搬遷,這些貧困人口告別了飲水困難、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的貧困區域。但依然有一大批群眾居住在各方面條件較為落后的白于山區。

為了改變白于山區貧困群眾的生存條件,省委、省政府立足全局、著眼長遠,決定對該區域貧困群眾進行移民搬遷。2010年8月13日,省長趙正永到榆林白于山區調研期間指出,要切實做好白于山區扶貧開發工作,下決心、大規模推進貧困村整體搬遷。2011年3月省政府第21次常務會議通過了全省2011年至2015年白于山區扶貧移民搬遷規劃,具體涉及我市4個縣、47個鄉鎮(定邊縣19個、靖邊縣17個、橫山縣6個、子洲縣5個);需搬遷20萬人(定邊縣9萬人、靖邊縣5.7萬人、橫山縣3萬人、子洲縣2.3萬人),每年4萬人;省上按人每人補助建房費3800元、基礎設施費2300元,每戶補助宅基地費1000元,每個村按不超10%比例特困戶每戶補助1萬元,市縣按人各配套移民戶建房補助資金2000元。

為了貫徹落實省上有關精神,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我市就白于山區大規模移民搬遷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成立了搬遷機構。市上于2010年8月份成立了白于山區移民搬遷協調領導小組,涉及的四個縣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二是制定了搬遷規劃。市上出臺了白于山區移民五年搬遷規劃,制定了2011白于山區移民搬遷工作方案,四個縣也出臺了規劃和實施方案。三是分解了搬遷任務。根據五年規劃,市政府與四個縣政府簽訂了2011年搬遷責任書,將全年9866戶44587人搬遷任務分解到了各縣,其中定邊縣20000人,靖邊縣12798人,橫山縣6700人,子洲縣5089人,四個縣也將搬遷任務落實到了有關鄉鎮。四是確定了搬遷資金。今年,我市白于山區移民搬遷計劃總投資22.1億元。其中省上投入2.98億元,市上配套4億元,縣級及部門整合9.2億元,群眾自籌5.92億元。五是啟動了搬遷工作。2011年3月24日,省政府在靖邊縣舉行了白于山區移民搬遷啟動儀式,標志著我市白于山區移民搬遷項目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之后,市政府先后三次召開會議,就推進該項工作涉及的具體問題進行了研究,各縣也積極開展了此項工作。截至7月底,我市2011年白于山區扶貧移民計劃編報完成,項目規劃設計方案也已完成,42個搬遷項目全部進入土地、林地申報審批階段,其中20個項目已正式開工建設,涉及3331戶、15490人,分別占搬遷任務的47.6%、34.4%、34.7%。第二批土地、林地上報審批工作也在進行之中。已落實省級補助資金2.98億元,市級配套4億元,縣級配套5.2億元。

三、存在問題

白于山區群眾大規模、整建制移民搬遷,史無前例,工程浩大,任務艱巨,雖然移民搬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土地供給嚴重不足。白于山區移民搬遷是一項規模宏大的扶貧工程,需要大量的土地,以我市每年4萬人搬遷任務計算,除去在城鎮安置外,其中在農村有土安置的約0.7萬戶,每戶以0.4畝宅基地,需要土地2800畝,加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用地,

每年初步概算需土地在1萬畝以上。2011年,省上給我市分配的總體用地指標為1.5萬畝,移民搬遷的用地指標更少。

(二)移民搬遷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復雜。需市上審批的集體土地報批手續就有8項,包括:用地申請、立項條件、土地勘測定界、選址意見書和可研報告等;需省市審批的林業手續也有12項,包括:申請文件、申請表、立項文件、林地所屬證明、征用林地協議書、可行性報告、植被恢復措施和環評報告等。如這些手續按正常報批,一年之內都很難完成審批,嚴重制約著移民搬遷工程的實施。同時,由于省上移民計劃下達較晚,也直接影響土地、林地申報審批工作。

(三)群眾自籌資金較為困難。實施白于山區大規模移民搬遷政策出臺后,省市縣三級雖然加大了補助力度,但需要群眾自籌的資金數量還很大,就拿2011年我市白于山區移民來說,根據省上下達的任務,共要搬遷群眾9866戶44587人,需群眾自籌資金5.92億元,人均13277元。而居住在白于山區的這些群眾大部分屬于貧困人口,讓他們人均自籌上萬元的資金難度較大,實行異地搬遷和縣城及小城鎮安置的移民需要投入更大。

(四)缺乏相關配套政策。移民搬遷涉及眾多老百姓的長遠利益,搬遷工程浩大,時間跨度長,涉及許多政策的配套和相關法律的銜接,如各種政策性補貼的享受時限,戶籍的遷出管理、林地的置換、移民就業、醫療和社保等,沒有明確的政策規定。在實施大規模移民搬遷的同時政府相關的配套政策滯后,老百姓難以吃上政策定心丸,將影響項目的順利實施。

(五)搬遷后實現增收難度大。白于山區群眾原來居住的地方山大溝深,土地廣闊,土地情結較重,實行異地移民搬遷后,搬入地土地面積較少,根據定靖兩縣來看,一般為人均2畝土地,農民離開原來的環境后,由于耕地減少,將會出現一大批剩余勞動力,如何提高有限土地的產出率,合理轉移勞動力,將直接影響農民增收,如解決不好,可能會因搬遷戶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環境不適應等原因,導致出現搬遷致貧、搬遷返貧和移民回流等問題,甚至也可能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

四、幾點建議

實施好白于山區移民搬遷,實現的將是群眾得實惠、政府得民心和生態得改善的“三贏局面”。筆者通過調研,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在確保移民搬得出方面。

1、積極爭取用地指標。一是由市政府出面,聯合延安市政府共同省政府爭取將移民搬遷項目建設用地計劃單列、單批,不再受項目所在縣用地計劃限制,以解決土地供應不足問題。二是爭取省扶貧辦、國土資源廳、林業廳等部門和單位出臺簡化扶貧移民建設用地審批手續文件,加快審批進度。

2、多渠道籌措移民資金。一是管好、用好省市縣已明確的補助資金,并落實農民自籌資金。二是按照“政府統籌、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一規劃、項目捆綁、各記其功”的原則,做好支農資金的整合工作,利用好世行五期扶貧、扶貧貼息貸款、扶貧互助項目資金,加大支持移民搬遷力度。三是支持以縣為單位出臺農民搬遷安置建房貸款貼息政策,引導銀行信貸資金向移民區傾斜。四是制定優惠政策,采取市場化的辦法,吸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與移民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開發,減少農民投入,使企業與移民結為共同體,實現

“雙贏”。五是學習陜南模式,成立由市縣財政部門和市屬國有企業共同出資的移民搬遷公司,公司的資金主要用于各縣移民搬遷工程資金的周轉。六是引入市場機制,鼓勵多元投資,對進城入鎮落戶的農民,把安置移民小區建設與商品房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允許用土地出讓金等增值收入來彌補搬遷安置房建設資金,并積極探索提供購房按揭貸款政策。七是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移民搬遷,嚴格落實在白于山區從事資源開發的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促使這些企業在資源開發過程中,積極參與當地移民搬遷。

3、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充分發揮縣鄉兩級政府和市扶貧等部門的作用,全面發動群眾,加快項目實施進度,提高工程建設質量,確保項目能按計劃完成,群眾能如期搬入新居。同時,制定相應的措施和辦法,解決好少數移民戶過渡時期的生產生活困難。

(二)在確保移民穩得住方面。

1、對就近搬遷的農民,保證他們對原來土地的承包權不變,讓他們不離開賴以生存的土地;對異地搬遷的農民,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實現人均2畝以上的高標準農田,并保證他們對原來土地的承包權5年內不變;對搬入城鎮的農民,鼓勵他們進入二三產業,并保證他們對原來土地的承包權5年內不變。

2、加強移民區道路、安全飲水、能源沼氣、電力等基礎建設,改善農民基本生產生活和當地生態環境,把移民區建成具有示范作用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3、切實加快移民點科技、教育、醫療、文體、社保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農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民養老保險、農村災害救助、農民工權益維護、新農合等制度,真正使移民勞有所得,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防止移民返遷。

(三)在確保移民能致富方面。

1、制定符合當地發展的產業扶持中長期規劃,大力扶持設施蔬菜、草畜、林果等產業發展,拓寬搬遷群眾增收渠道。

2、積極利用“雨露計劃”這一資源,大力組織實施移民實用技術培訓,增強移民的就業和創業技能,并組織移民有序外出務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3、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依托科技進步,著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從事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的農業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同時,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吸引移民剩余勞動力就業。

(榆林市發展研究中心張志進)

第五篇:坪山區義務教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

(2018-2020)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結合坪山實際,制定《坪山區義務教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義務教育綜合改革,推動義務教育階段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不斷創新,實施素質教育,夯實質量基礎,激發教育活力,打造更高標準的教育坪山質量,建設深圳東部教育高地,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目標任務

通過標準引領、科學管理、內涵發展、條件保障,力爭用三年時間,形成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制度機制,形成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隊伍,形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模式。學校管理水平、學生學業質量、綜合素質發展水平等質量指標持續提升,區域教育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一)學生學業成績。各學段學生學業水平測試優良率、合格率明顯提高,低分率明顯下降,校際之間學業質量差距顯著縮小。學業水平測試成績:

三、四年級合格率高于90%,低分率低于5%;

五、六年級合格率高于85%,低分率低于8%;

七、八年級合格率高于75%,低分率低于10%。九年級中考主要指標高于市平均水平;體育中考達到市先進水平。

(二)學生綜合素養。學生綜合素養明顯提升,每個學生至少掌握2項體育運功技能和1項藝術特長。

(三)學校品牌特色。每所學校發展2個以上特色品牌項目;全區培育5個以上市內外有影響的特色品牌項目;涌現5所以上在市內外有影響的優質名校。

三、六大行動

(一)教育質量管理行動

1.優化管理體制。按照管辦評分離的要求,建立區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區教科研中心主抓、各學校主體實施、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主評的教育質量管理機制。探索和推行集團化辦學(聯盟)模式,建立完善現代學校制度。

2.優化教學管理。修訂區、?!督虒W常規》,強化常規管理。嚴格規范教學行為,落實各教學環節,開展教學常規檢查評比。優化教學管理制度機制,創新教學管理方法手段,注重教學管理

2 的科學性、實效性,提升教學管理現代化水平。

3.優化德育管理。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融入學校德育課程,修訂區、?!兜掠R帯?,培養德育骨干教師,建設德育基地,加強德育常規檢查。

(二)學生素養培養行動

1.夯實文化基礎。開齊開足國家課程(含實驗),配齊配足專業人員,落實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重視閱讀、藝術、創客(含STREAM)等課程,改革教法學法,提升學業成就。

2.促進自主發展。開展養成教育,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習習慣。倡導健康生活,提升自我管理,塑造健全人格,促進身心健康。

3.主動參與社會。開展公民素養教育,培養現代公民意識。組織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加強國際理解教育和跨文化交流,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三)教師專業發展行動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弘揚高尚師德,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堅持教書育人相統一,強化師德師風。發掘師德典型,講好坪山師德故事。

2.創新教師培訓模式。深化基礎性、提升性、拓展性培訓,

3 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手段,采取線上線下結合、市區校級融合、教研訓賽一體等疊加式教師培訓方式,豐富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手段,拓寬教師視野,建設教師培訓基地,引進優質培訓項目,促進區內外優質培訓資源共建共享。

3.加快名師培育培養。完善名師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暢通教師專業成長、成才渠道。實施名師、名校(園)長走校送教制度,實現區內名師資源交流共享。探索名師校際柔性交流辦法,盤活區域名師資源。

4.重視青年教師成長。制定青年教師三年成長規劃,建立專業成長檔案。建設青年教師成長制度,促進青年教師持續成長。搭建“青藍工程”、“崗位研修”、“成長共同體”等成長平臺,整體提升青年教師專業素養。

(四)課堂教學改革行動

1.切實更新教學觀念。定位新時代教師角色,構建新型師生關系,轉變教與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2.大力推動課改實踐。精心組織教學設計,科學制定學習目標,有效整合教學資源,靈活運用教學手段,促進學生樂學善學,優化課堂教學評價。

3.充分利用課改成果。建立課改成果培育機制,孵化課改精品項目。建立課改成果總結機制,提煉優秀課改成果。建立課改

4 成果推廣機制,擴大優秀成果影響力。

(五)教育科研提升行動

1.提高科研管理的指導性。發揮區域科研管理功能,優化和系統運作管理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成立坪山教育科研學術委員會,整體提升區域科研管理水平。

2.增強特色品牌的引領性。高質量深化課程改革,優化學校課程整體規劃,創新國家課程實施方式,突顯學校特色課程,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構建學校的特色和品牌。

3.提升專項研究的前瞻性。推進重點專題項目研究,以國家級立項課題為龍頭,以省市區三級課題為載體,以“坪山教學改革重大項目”為突破口,探尋教書育人之策、課堂變革之道、教師提升之制、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之法,引領區域教育高位發展。

(六)家校社區合作行動

1.建設家長學校。實現“家長學校”全覆蓋,引導家長樹立正確育兒觀,開發優質家庭教育資源,組建家長教育師資隊伍,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2.擴大家長參與。健全“家長委員會”、家長義工等機制,鼓勵家長參與“家長開放日”、家?;拥然顒?。

3.爭取社區支持。完善學校家庭社區相結合的育人網絡,充分利用社區資源,輔助學校開展育人活動。

四、保障機制

(一)健全機構,統籌管理 1.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彭堯

副組長:張洲、戢煥兵、王蓓蓓

2.成立工作小組

組長:戢煥兵

執行組長:李顯明

成員:督導室、辦公室、人事科、基教科、教服中心等相關科室負責人;安國強、林俊紅、邢向釗、溫安武、何瑩娟、黎金濤、黃德深等校長代表

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教科研中心,由鐘煥斌負責日常工作。 3.制定實施方案。教育局各業務部門、各學校在文件發布后一個月內制定詳細實施方案,報領導小組審定后組織實施。

(二)優先發展,資金保障。以財政投入為主體,健全經費保障長效機制,按項目和專項給予資金支持。

(三)完善政策,充實人力。制定教師專業崗位職責及評價機制,配足各類專業教師,保障人力資源購買服務的數量和品質。根據全市統一部署,配套區域人才引進和培養辦法,推動提高教師待遇。完善區、校獎教獎學辦法,鼓勵名師名校長脫穎而出。

(四)幫扶民辦,促進均衡。深化公辦學校幫扶民辦學校質量提升和共同發展行動,鼓勵民辦學校委托公辦學校幫扶教學管理,構建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模式,促進公民辦學校共同發展和進步。

(五)強化督導,科學評價。建立評估指標體系,完善督導評估制度,階段性開展專項督導。強化督導結果運用,及時修正行動計劃,確保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坪山義務教育質量整體顯著提升。

本文件解釋權歸區教育局,自發布之日起實行。

附件:《坪山區義務教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任務分解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高中遲到檢討書3000字下一篇:較量無聲觀后感1000字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