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爬行綱教案修改范文

2022-06-23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爬行綱教案修改范文》的相關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第一篇:爬行綱教案修改范文

爬行綱教案

第五章 爬行綱(Reptilia) 爬行動物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由于它們對陸地生活的適應,在軀體結構和機能等各方面都比兩棲類有更多的進步„„„。

第一節 爬行動物軀體結構的基本特征1.外形

(以石龍子為例)體分頭、頸、軀干、尾(細長)和四肢(平衡發展)五部分,指趾端具爪;體表被角質鱗片,有的具有盾片。

2.內部軀體結構

皮膚

表皮的角質層增厚,因缺乏腺體而干燥,能更有效的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由于角質化程度較高,故爬行類有蛻皮現象。真皮內富含色素細胞,故大多數爬行類,有鮮艷的體色,有保護、警戒和吸收輻射熱的作用。 骨骼

由中軸骨骼和附肢骨骼組成;頭骨具單枕髁和顳窩;頸椎出現寰椎和樞椎的分化,使頭部更為靈活;胸椎的肋骨與胸骨圍成胸廓;薦椎數目增多,與腰帶的連接更牢固;帶骨和五趾型附肢更加完善,并與中軸骨聯系密切,適于陸地爬行。 中軸骨骼;

頭骨

高而隆起,腦顱擴大,出現眶間隔。枕部有由基枕骨、側枕骨共同形成的單個枕髁,更利于頭部左右擺動。

顳窩

腦顱兩側眼窩后方有明顯的凹陷稱為顳窩。顳窩的有無、數目和位置是爬行動物分類和進化的重要依據;爬行類及其衍生類群的顳窩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無顳窩類 原始類群,如古爬行動物杯龍類和現代的龜鱉類。 上顳窩類 每側僅一個上顳窩。如化石的魚龍類。

合顳窩類 每側僅一個合并顳窩。如化石的盤龍類以及合顳窩的后裔現代哺乳類。

雙顳窩類 每側各有兩個顳窩。如現存的大多數爬行類如鱷類、蛇類與蜥蜴類以及古雙顳窩類的后裔現代鳥類。

頭骨另一特點出現了次生腭。次生腭把原來的口腔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呼吸和嗅覺的通路,下部為后來的口腔。 脊柱

分化為頸椎、軀干椎、薦椎和尾椎

頸椎(由寰椎、樞椎和普通頸椎多枚構成) 軀干椎(有胸椎、腰椎多枚) 薦椎(有發達的橫突與腰帶相聯) 尾椎(數目不等) 椎體多為前凹型(少有后凹型及低等種類的雙凹型)軀干椎上都連有發達的肋骨,肋骨與胸骨相連并和胸椎一起構成胸廓。有更好地保護內臟器官和增強呼吸機能的作用。前兩枚頸椎待化為寰椎和樞椎;寰椎以下部的關節面與頭骨的單枕髁相關節,樞推向前伸出齒突(實際上是寰椎的推體),插入寰椎孔。從而保證頭部能仰視和由由轉動。使頭部感官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帶骨

肩帶骨化良好,骨塊數目較多。腰帶包括髂骨、坐骨和恥骨。髂骨和薦椎相連左、右恥骨和坐骨在腹中線聯合,構成閉鎖式骨盆,成為支持后肢的堅強支架。

附肢骨

前、后肢為五趾型附肢,具有支持及運動功能。但是爬行類的肩帶和腰帶分別通過肱骨和股骨與軀干的長軸成直角關節,這種低效力的角度使軀干不能完全由四肢支持,運動只能腹部貼地爬行。 肌肉

軀干肌更為復雜化。爬行類首次出現了羊膜動物特有的肋間肌與皮膚肌。肋間肌可調節肋骨的升降,在完成呼吸動作中起重要作用。皮膚肌有控制鱗片等活動的功能。在蛇類的皮膚肌、肋骨和腹鱗一起可完成爬行運動。

1 消化系統

爬行類具備陸棲動物消化系統的特征。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腸→回腸→結腸→直腸→肛門 消化腺: 肝臟

胰臟

口腔與咽 口腔和咽因次生腭的出現,有了明顯的分界??谇坏纳舷骂M一般(龜鱉類除外)都著生著牙齒;牙齒分為三種類型;

(1)端生齒 著生在頜骨的頂面。低等種類如喙頭蜥和某些蛇類的齒。 (2)側生齒 著生在頜骨的內側緣。多數蜥蜴和蛇類的齒。 (3)槽生齒 著生在頜骨的齒槽內,最為牢固。如鱷類的齒。大多數爬行類的牙齒沒有分化,稱為同型齒,有捕捉和防止食物滑脫的機能。但古爬行類中的某些獸齒類齒已有分化,屬于異型齒??谇幌侔l達,具有濕潤食物、利于吞咽的作用。具有發達的肌肉質舌,有的爬行類的舌特化為捕食器和感覺器。 盲腸

爬行類的小腸和大腸交界處,具有雛形的盲腸,是脊椎動物中首次出現的與消化植物纖維有關的器官。植食性的龜類盲腸發達。爬行類的大腸和泄殖腔具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對于在陸生環境下減少體內水分散失具有重要意義。 呼吸系統

爬行類皮膚喪失了呼吸功能。其肺呼吸進一步完善化,肺內壁的間隔增多,氣體交換的面積大為增加。爬行類具有喉頭并首次出現了支氣管的分化。呼吸動作除繼承了兩棲類口底運動呼吸外,還發展了羊膜動物所特有的呼吸方式,即借胸廓的擴張與縮小及腹壁肌肉運動造成的胸腹式呼吸。此外水棲的爬行類的咽壁和泄殖腔壁富有毛細血管,在水中有輔助呼吸作用。 循環系統

心臟除具有兩個心房外,心室出現了不完全的室間隔(鱷類的室間隔完全),僅在左、右體動脈弓的基部留有一潘氏孔相通連,靜脈竇退化,動脈園錐消失。

動脈 由心室發出三條獨立的血管:肺動脈弓、左體動脈弓和右體動脈弓。每條動脈弓的基部都有半月瓣有防止血液逆流作用。肺動脈弓從含有缺氧血的心室右側發出,很快又分成左、右肺動脈進入左、右肺;右體動脈弓從含有多氧血的心室左側發出,隨即分出頸動脈進人頭部和鎖骨下動脈到達前肢,然后繞過心臟的右側轉向背側;左體動脈弓從含有混合血的心室中部發出,繞過心臟的左側也轉向背側,與右體動脈弓匯合成背大動脈。背大動脈向后延伸,沿途分出到內臟和后肢。

靜脈

類似于兩棲類,包括一對前大靜脈,一條后大靜脈,一條肝門靜脈和一對趨于退化的腎門靜脈,此外還保留了腹靜脈。其前大靜脈和后大靜脈分別收集軀體前部和內臟以及體軀后部的靜脈血,經靜脈竇入右心房??傊?,爬行類由于心室間隔的出現,心臟內的多氧血和缺氧血已基本上被分開,再加上分別由心室不同部位發出的三條血管對血液的分配作用,使其血液循環雖然仍然是不完全的雙循環,但混血程度要比兩棲類輕得多。

排泄系統

爬行類動物首次出現屬于后腎的腎臟。

腎臟

其結構主要由腎單位和集合管組成。其腎單位的數目比屬于背腎的兩棲類大為增加。其泌尿功能的增強,是具有較高代謝水平的一種適應。此外,腎小管的其它部分還能重新吸收水分,這對陸上生活的保水有重大意義。

輸尿管(后腎管) 從腎門發出向后延伸,將尿液送至泄殖腔。后腎管在雄體兼有輸精作用。泄殖腔也有重吸收水分的作用。最后尿液經泄殖腔孔排出。 爬行動物尿液中的含氮廢物是以尿酸形式排出的。因而通過排尿失水也很少(尿酸是難溶于水的粘稠含氮廢物,易沉淀,沉淀時的水可被重吸收)。此外,在多鹽或干燥環境中的某些爬行類還發展了腎外排泄器官—鹽腺,由此排出體內多余的鹽分。

2 生殖系統

爬行類的生殖系統與兩棲類相似。

雄體

睪丸(一對)→副睪(貯存精液)→輸精管(背腎管)→輸尿管匯合→泄殖腔

雄體有交配器——陰莖

雌體

卵巢(一對)→輸卵管→泄殖腔

輸卵管前端以喇叭口開口于卵巢附近的體腔,后端通入泄殖腔,輸卵管的中部有分泌蛋白的腺體,下部具殼腺,分泌革質(蛇、蜥蜴)或石灰質(龜鱉)的卵殼。

雌雄個體交配后,雌體在陸地上產出大型的羊膜卵。某些毒蛇和蜥蜴具有卵胎生現象。即受精卵在雌性輸卵管內發育,營養依靠卵內貯存的卵黃,直至發育為幼體時產出,這種生殖方式顯然進一步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神經和感官

腦;大腦 半球增大,表層出現了新腦皮。神經活動開始向大腦集中。大腦體積的增大,似是紋狀體的增大,并移向腦底,使側腦室變窄。

間腦 小,但其頂部的松果體很發達,在某些種類旁松果體還發展成為頂眼(有感覺用)。 中腦

發達,背面的一對視葉仍是高級中樞。 小腦

較兩棲類發達。腦的彎曲也較兩棲類明顯。 延腦

出現了作為高等脊椎動物特征的頸彎曲。

脊髓

長達尾端。由于前后肢的進一步發達,脊髓有了明顯的頸胸膨大和腰薦膨大,在兩個膨大處發出了脊神經的背叢和腰叢。腦神經 12對,但蛇與蜥蜴的第 Ⅸ 對腦神經尚未完全從第 X 對腦神經中分化出來。

感覺器官;

嗅覺器官 爬行類由于次生腭的出現,使鼻腔延長,嗅覺感受面比兩棲類大為擴展。此外,蛇類和蜥蜴類具有發達的犁鼻器(位于鼻腔下方,開口于口腔頂壁,不與鼻腔相通的1對盲囊狀結構),其內壁具有嗅粘膜,是一種化學感受器,蛇類和蜥蜴類的舌伸出口外,以收集化學物質,然后插進犁鼻器內,進而產生嗅覺。

視覺器官

爬行動物的眼具有上、下眼瞼、瞬膜和淚腺。在視覺調節方面,不僅可以通過睫狀肌(橫紋肌)調節晶狀體距視網膜的位置來調節視力,還可以通過改變晶狀體的曲度來調節視力。因此,爬行類的視覺調節比兩棲類完善而適于陸生。其次,有些爬行動物還具有頂眼(如楔齒蜥、蜥蜴),其結構與眼球相似,但來源于旁松果體,以區別于七鰓鰻的松果眼。另外,爬行動物的眼球壁具有特殊的錐狀突(營養作用)及鞏膜骨(被后來的鳥類繼承)。

聽覺器官

爬行類的聽覺器官與兩棲類比較并出現了進步性變化。首先,由于鼓膜的內陷,出現了雛形的外耳道。其內耳司聽覺感受的瓶狀囊加長(鱷類的瓶狀囊已有卷曲)。蛇類由于適應于定居生活,其鼓膜、中耳腔等均退化,不能接受空氣傳出的聲波,但內耳能敏銳地接受地面傳來的振動。 紅外線感受器

部分爬行類特有的一種極靈敏的紅外感覺器官(故亦稱熱能感受器),它能感知0.001℃的溫度差變化,并迅速作出反應。如蝰科、蝮亞科毒蛇位于眼與鼻孔之間的頰窩,以及蟒科蛇類上頜前緣的唇窩,都是這類感覺器官。紅外線感受器對蛇的捕食、避敵等都有著重要作用。

第二節

爬行綱的主要特征

1.體表具有堅韌防止水分蒸發和損傷的鱗被、盾片或骨板,皮膚角質化程度深,缺乏腺體,能夠阻止體內水分的大量散失。

2.骨骼的骨化程度較高;頭骨具單枕髁和顳窩;頸椎出現寰椎和樞椎的分化,使頭部更為靈活;薦椎數目增多,與腰帶的連接更牢固;帶骨和五趾型附肢更加完善,并與支持身體的中軸骨聯系得密切,趾端具爪,適于陸地爬行。

3 3.肺比兩棲類更為發達,呼吸面積增大;有了氣管和支氣管的分化,并出現了胸廓,加強了呼吸的效能。4.爬行類與兩棲類相比具更有效的循環系統和較高的血壓。心臟為二心房一心室,但心室內有隔膜,已接近完全雙循環,循環的機能和效率大大提高。

5.腎臟為后腎結構,具有高級排泄機能,能有效地保存水而產少量的尿,排泄物為低溶解度的尿酸。 6.爬行類比兩棲類具有更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端腦出現了新腦皮,提高了對外界環境的應變能力,產生了兩棲類所沒有的各種復雜行為。

7.出現了交配器官,行體內受精,提高了受精率。8.出現了具豐富卵黃和保護性卵殼的羊膜卵,以維持在干旱陸地上的胚胎發育,使生殖過程完全擺脫了對水的依賴,獲得了完全陸地生活的能力。 ☆ 羊膜卵的結構及在脊椎動物演化上的重要意義 1. 羊膜卵的結構:

卵殼(卵膜)石灰質或革質,通氣良好而不透水的硬殼,防止卵內水分蒸發,避免機械損傷、防止病原體侵入等作用。

卵黃囊 與胚胎腸腔相通的一個大囊,內貯有豐富的卵黃,為發育期間的胚胎供給營養物質。

羊膜

包于胚體外,形成封閉的羊膜腔,腔內充滿羊水,使胚胎懸浮于自身創造的一個水域環境中進行發育,能有效地防止干燥和各種外界損傷。

尿囊

由胚胎消化道后端突出形成的囊,胚胎代謝廢物均排入其內,在尿囊壁膜上血管豐富,加之與絨毛膜緊貼,故可充當呼吸與排泄器官。

絨毛膜

向外緊貼殼膜內面,內壁則與尿囊緊貼,依靠壁上豐富的毛細血管,胚胎可通過多孔的殼膜界進行氣體交換。

2. 羊膜卵出現的生物學意義;羊膜卵使胚胎得以在恒定的液體環境中發育,完全脫離了水的束縛,解決了在陸地繁殖問題,是脊椎動物從水生到陸生進化中的一個重大飛躍,為陸生脊椎動物征服陸地提供了空前的機會。

第三節 爬行綱的分類概況

現存的爬行綱動物約有6550多種,分4個目。我國除喙頭蜥目外,其余3個目(龜鱉目、有鱗目、鱷目)均有分布,約有380多種。

目1. 喙頭蜥目(Rhynchocephalia)

最古老的爬行動物類群之一?,F存唯一代表是楔齒蜥(喙頭蜥)。僅分布于新西蘭。在動物學上有活化石之稱。其特征為;椎體雙凹型,有脊索殘存,幼體具犁骨齒,成體端生齒,雄性無交配器,頂眼發達,無鼓膜、鼓室。頭前端似鳥喙,尾似鱷。以昆蟲、蠕蟲為食,夜行性。

目2. 龜鱉目(Chelonia)爬行類中最為特化的類群。身體寬短,軀干背腹扁平,背腹具骨甲,甲由表層的表皮角質盾片和內層的真皮骨板構成。部分種類無角質盾片而覆以革皮。椎骨、肋骨大都與甲板愈合,多數種類的頸尾和四肢能不同程度地縮進甲殼內。無顳窩、無胸骨。無牙齒而具堅硬的角質鞘,舌無伸縮性,具眼瞼與瞬膜。四肢短而有力,具爪或呈漿狀。泄殖腔孔縱裂。多數水棲,少數陸棲。如烏龜、水龜、海龜、玳瑁、中華鱉等。

烏龜(龜科) 又名金龜。陸棲生活,體型較小。骨甲上被以角質盾片。頸、尾和四肢可縮入殼內。四肢粗壯,不呈槳狀,指(趾)間具蹼。背甲有三條縱棱,腹面具暗褐色斑塊,腹板可入藥稱龜板。全國均有分布。

黃喉水龜(龜科) 又稱綠毛龜。生活于湖泊、河流等處。頭兩側具有黃色縱斑。雜食性。卵生。體表常附生剛毛藻。分布于長江以南,可供觀賞。

象龜(龜科) 體大型,背甲隆起,體長可達1米以上,重量達250公斤。是最大的陸生龜類。分布于南太平洋群島。

棱皮龜(棱皮龜科)大型海龜。背中上有7 條縱棱,外被柔軟平滑的革皮,無角質盾片。前肢長于后肢,均呈槳狀。是龜鱉目中最大的動物,體長達2米多,重達800公斤,生殖時到海岸沙灘產卵。我國東南沿海有分布,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4 海龜(海龜科) 體型較大,長達1米以上。背甲表面有角質盾片,無縱棱。四肢呈槳狀,指(趾)合并,具爪。頭和附肢不能縮入殼內。盾片呈鑲嵌排列。吻短,下頜鉤狀,邊緣有鋸齒狀缺刻。以海藻、蝦、小魚等為食。其肉可食。晚間爬至海濱沙灘產卵,年可產300—500枚。分布于我國的東南沿海。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玳瑁(海龜科) 體小于海龜,體長60—80厘米。背甲13枚,呈覆瓦狀排列。緣板邊緣成鋸齒狀。吻略長,上頜鉤曲。背腹甲可作工藝品和藥用。我國東南沿海有分布。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中華鱉(鱉科) 俗稱“甲魚”,淡水中生活。體小型。骨板外被以柔軟的革皮。背甲無緣板,頭頸可全部縮入甲內。吻延長呈管狀。指(趾)間有蹼,內側3指(趾),具爪。廣布了全國各地,為名貴的食品和補品,現已開展人工飼養。

黿 (鱉科)俗稱癩頭黿,水棲,體大型,重量可超過100公斤。吻短,其長度小于眼徑的一半。指(趾)端有寬蹼。在我國分布于長江以南地區,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目3. 有鱗目(Squamata)現存爬行類中種類最多的一個目。約有6950多種,29個科。該目的主要特征是:體細長,被角質鱗片,椎體前凹型,方骨與顱骨間有可動關節,端生或側生齒。泄殖孔橫裂,雄性具成對交配器官等。

本目分包括蜥蜴亞目和蛇亞目,常見的動物如壁虎、蜥蜴、蟒蛇、眼鏡蛇、蝮蛇。 蜥蜴亞目(Lacertilia)

身體分部明顯,多數種類尾有自截現象。多數有附肢,少數退化,但有帶骨和胸骨,眼發達,具能活動的眼臉。鼓膜明顯。下頜骨以骨縫相連,口擴張幅度不大。一般具膀胱,多數無毒。

無蹼壁虎(Gekko swinhonis)(壁虎科)

俗稱“爬墻虎”。體小型,被粒狀鱗。椎體雙凹型。無活動眼臉,瞳孔垂直狀。指(趾)端??h膨大的吸盤狀指墊,趾(指)間無蹼。生活于住宅內外,夜間活動,捕食蚊、蠅等昆蟲。分布于我國北方。

多疣壁虎(G. japonicus)(壁虎科) 指(趾)間有蹼跡,枕部疣鱗較多、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

大壁虎(Gekko gecko)(壁虎科) 俗稱“蛤蚧”。全長30厘米左右,為本科最大的一種。產于我國廣西、云南、廣東、福建,臺灣等華南地區。是著名的中藥。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石龍子(Eumeces chinensis) (石龍子科) 體中小型。體較肥壯,被覆瓦狀的圓鱗,鱗下有骨板。頭頂具大型對稱的盾片。側生齒。四肢發達,尾粗長易斷。營陸地或地下生活。分布于我國華中、華東。

避役(Chamaeleon vulgaris)(避役科) 俗稱“變色龍”,體中小型,四肢長,指(趾)合并成內外兩組,適于握枝。尾有纏卷性。舌極發達,適于粘捉昆蟲。真皮內色素細胞豐富,體色極易改變。兩眼可單獨活動。遇敵害時可由肺氣囊充氣使身體脹大,并很快改變體色,以示警戒。主要分布于非洲的馬達加斯加。 巨蜥(Varanus slavatar)(巨蜥科) 體大型,可達2米以上。頭頂無對稱性大型盾片。尾長而側扁。舌長,有分叉。四肢粗壯,適于爬行。分布于我國的云南、廣西、廣東及海南島的山區溪流附近,既會游泳又能爬樹。以魚、蛙等為食。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蛇亞目(Ophidia) 爬行類的持化類群。體圓筒狀,四肢退化,無肩帶和胸骨,少數種類有殘留的腰帶和后肢殘余。無活動的眼瞼,無鼓膜、鼓室。舌末端分叉。方骨可動,與下頜骨前端以韌帶相連,故開口巨大(約130o),可吞食大型食物。成對的腎和生殖腺呈前后排列。左肺小或缺失。成體無膀胱。多數卵生,少數卵胎生。有毒或無毒。營陸棲、樹棲、水棲等多種生活方式。如蟒蛇、烏梢蛇、眼鏡蛇、蝮蛇、響尾蛇等。

蛇與蜥蜴類的軟骨性硬骨——方骨(quadrate)游離,并與下頜的關節骨形成關節。由于方骨周圍缺乏膜性硬骨的束縛,因而具有可動性,使口能張得更大。某些毒蛇的方骨具有更大的活動性,并與顱底的一些骨塊形成可動關節,加上左右下頜前端以韌帶聯結,因而能吞食較大的捕獲物。

蟒蛇(Python molurus)(蟒科) 蛇類中原始的類群。大型,可達6—7米。體被小鱗片。具退化的腰帶和殘余的后肢,即在泄殖腔兩側的一對角質爪。有成對的肺。具唇窩。無毒,以軀體纏繞獵獲物,絞殺致死后吞食。生活于熱帶、亞熱帶低山叢林中,夜間活動,以各種哺乳動物、鳥類等為食。我國分布于華南地區,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5 赤鏈蛇(游蛇科)又稱火赤鏈。頭頂有大型對稱的盾片。上下頜均有齒,無毒。體長可達1.5米。頭黑色,枕部有紅色“A”型斑紋。背部褐色,有60-70多條紅色窄紋。常見于田野、農舍附近,全國均有分布。 烏梢蛇(游蛇科)又名烏蛇。體長2米以上。背部黑褐色,幼體有2-4行鱗棱。以蛙、蜥蜴等為食。主要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其肉可入藥,其皮可制樂器。

眼鏡蛇 (眼鏡蛇科) 劇毒蛇,上下頜均具齒,上頜前部具一對前溝牙。卵胎生。陸棲或樹棲。以嚙齒類為食。體長1米以上。頸部有一對眼鏡狀斑紋,頭及軀干部黑褐色。性兇猛,遇驚時體前部直立,頸部膨扁,“呼呼”作聲。劇毒。在我國分布于華南地區。

眼鏡王蛇(眼鏡蛇科)劇毒蛇,棲息于密林中,外形與眼鏡蛇相似。但體長達2-6米,頭后部有一對大枕鱗。

金環蛇與銀環蛇(眼鏡蛇科) 具有溝牙,前者俗名“金報應”,體表具黑黃相間的環紋;后者則具黑白相間的環紋。分布于我國的華南地區,都是有名的劇毒蛇。

日本蝮(蝰科) 俗稱“草上飛”。體長約0.6米,頭三角形,具頰窩,頸細。頜前一對管狀毒牙,張口時隨上顱骨而直立。全部卵胎生。背灰褐色,兩側各有一行深色圓斑。尾驟然變細。多棲于平原、丘陵或低山區的草叢中。常以伏擊方式毒殺熱血動物。以蛙、鼠、鳥等為主食。遍布全國大部分省區,是分布最廣的一種劇毒蛇。

尖吻蝮(蝰科)俗稱“五步蛇”或“百步蛇”,劇毒蛇。具頰窩,吻端尖并上翹,背部灰褐色,腹面白色。常棲息于落葉較多的崖石上,以鳥類、鼠類等為食。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沿海地區。 中藥中的“白花蛇”即為其去內臟的干制品。

竹葉青(蝰科)指名亞種(T.stjnegeri),具頰窩,體近純綠色,僅側面有黃或白色縱紋。另有一種龜殼竹葉青,俗名烙鐵頭,都是我國南方重要的劇毒蛇。

響尾蛇(蝰科) 個體較大,長度可達2米以上。有頰窩,體表有棱形的黑褐斑。尾末端急劇變細,其上的鱗片特化為角質環。當遇到敵害時,尾部劇烈搖動可以發出“嘎啦” 、“嘎啦”聲,以恐嚇對方。主要分布在北美和南美洲。

草原蝰(蝰科) 無頰窩。體背灰褐色,背中央有一行黑褐色鋸齒狀縱紋,體側有褐色斑點構成的縱紋2—3行。生活在草原、疏林地帶,夜行性,以昆蟲、鼠類和蜥蜴為食。分布于我國新疆,是當地危害牲畜的主要毒蛇。

目4. 鱷目(Crocodilia)爬行類中最高等的類群;體被大型堅甲,由角質盾片和骨板構成。心臟有兩個幾乎完全隔開的心室(僅留一潘氏孔),近完全的雙循環。具有槽生齒和完整的次生顎。小腦發達,出現了蚓部和小腦卷。雙顳窩,四肢健壯,趾間具蹼,尾側扁,恥骨退化,泄殖孔縱裂,雄性具單個交配器,雌性有護卵習性,生活于暖流的江河、湖泊等水域中,以軟體動物、甲殼類、鳥類和哺乳類為食。

揚子鱷(鼉科) 我國特產珍稀爬行動物,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體較小,約2米,體背鱗片6列,前肢五指,無蹼,后肢四趾,具蹼。以魚類、蛙類、鳥類為食。分布于我國長江中下游。

密西西比鱷(鼉科) 又稱短吻鱷或美洲鱷,體長3-4米。體背深褐色,腹面黃色。吻扁而闊,上頜每側有齒17-20枚,下頜17-22枚。體背角質鱗18橫列。趾間有不完全的蹼。分布于北美東南部。

灣鱷(鱷科) 體大型,長7-10米,是鱷類中最大的一種。自吻至眼有一對大型腺體,上頜每側具齒16-19枚,下頜每側14-15枚。生活于海岸、海灣,性兇猛,常襲擊人畜。分布于印度、孟加拉、馬來半島及澳洲北部。我國古代曾經在廣東有記載。

尼羅河鱷(鱷科) 又稱非洲鱷,體最長可達8米。吻闊,略呈三角形。上頜每側有齒16-19枚,下頜14-15枚。軀干背有厚鱗甲6-8列。趾間具蹼。體背橄欖色,腹面淡黃色。性兇猛,產于非洲尼羅河上游。 長吻鱷(食魚鱷科)

又稱印度鱷或恒河鱷。吻細長,末端略膨大,體長可達6米左右。體背橄欖色。上頜每側有齒27-29枚下頜25-26枚。體表鱗甲間有柔軟皮膚,比較靈活。趾間具全蹼。主食魚類,產于印度和緬甸。另外,還有馬來鱷、澳大利亞鱷等。 ? 課后閱讀

1. 田婉淑,江耀明

中國兩棲爬行動物鑒定手冊

科學出版社

1986.

6 2. 胡淑琴等

中國動物圖譜 兩棲類—爬行類(第2版) 科學出版社

1987. 3. 四川生物研究所

經濟兩棲爬行動物

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78. 4. 潘寶平著

趣味動物學

中國人事出版社

1995 爬行綱練習題

一、選擇題

1.下列哪一項是爬行類鱷目的特征?( ) A.上顳窩 B.合顳窩 C.雙顳窩 D.無顳窩

2.爬行動物的方骨一般可活動的是下列哪一個目?( ) A.鱷目 B.有鱗目 C.喙頭目 D.龜鱉目 3.爬行動物循環系統中不具下述中的哪一項?( ) A.左體動脈弓 B.右體動脈弓 C.靜脈竇 D.動脈園錐 4.爬行動物大腦半球表層出現( ) A.上皮細胞 B.分散的神經細胞 C.原腦皮 D.新腦皮 5 .爬行動物的受精方式為( ) A.體外受精 B.體內受精 C.體內及體外受精D.大多為體內受精 6.鱷魚的牙齒為( ) A. 端生齒 B.側生齒 C.槽生齒 D.角質鞘 7.不屬于毒蛇的是( ) A.蝮蛇 B.蝰蛇 C.蟒蛇 D.金環蛇 8.玳瑁在分類上屬于( ) A.鱉科 B.蜥蜴科 C.龜科 D.海龜科 9.有“活化石”之稱的動物是( ) A.巨蜥 B.北草蜥 C.喙頭蜥 D.而斑麻蜥 10.具有頰窩的蛇是( ) A.蟒蛇 B.眼鏡蛇 C.草原蝰 D.尖吻蝮

二、填空題

11.爬行動物皮膚的兩個主要特點是____和____。 12.毒蛇和無毒蛇的根本區別是毒蛇有____和____。 13.爬行類動物繁殖的特點是____和____。

14.頰窩是爬行動物____的一種____感受器官,又稱____。 15.從爬行動物開始____成為高級脊椎動物的主要排泄器官。

16.____是某些爬行類在多鹽或干燥環境中的腎外排泄器官,由此可排出體內多余的____。 17. 爬行動物大,小腸交界處的____是脊椎動物首次出現的。

18.蛇亞目中較為低等、但個體最大的動物是____它還保留著____痕跡。

19.蝰蛇科的種類上、下頜均有____;眼鏡蛇科僅上頜具有____;游蛇科的少數種類具有___。

20.___目是現存爬行類機體最為進步的類群,其著名代表____是我國____保護動物。

三、繪圖與填圖題

21.分別填出爬行類肩帶與腰帶主要結構名稱。 22. 填出爬行動物心臟及主要血管名稱。 23.填出羊膜卵的各部名稱。

7

四、簡答題

24. 舉出鱷目在爬行動物中最為進步的機體結構特征。 25. 簡述爬行類在減少體內水分散失上的結構與生理特點。 26.何謂羊膜卵?羊膜卵出現的生物學意義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 2.B 3.D 4.D 5.B 6.C 7. C 8.D 9.C 10.D

二、填空題

ll. 具角質鱗片、干燥 缺乏腺體 12. 毒牙 毒腺

13.體內受精 產大型的羊膜卵

14.蝰科、蝮亞科毒蛇 熱能 紅外線感受器 15.后腎

16.鹽腺 鹽分 17.盲腸

18.蟒 退化的后肢

19.管狀毒牙 前溝牙 后溝牙 20.鱷 揚子鱷 I級

三、繪圖與填圖題

21.肩帶:圖左側順序為 上胸骨 胸骨 肋骨 圖右側順序為 鎖骨 上肩胛骨 肩胛骨 上烏喙骨 烏喙骨

腰帶:因由上至下順序為 恥骨 髖臼 坐骨 髂骨

22.圖左順序為:右體動脈弓 鎖骨下動脈 前腔靜脈 后腔靜脈 心室

圖右側順序為:頸總動脈 左體動脈弓 肺動脈 肺靜脈 左心房 23. ①羊膜 ②胚胎 ③卵膜 ④絨毛膜 ⑤尿囊 ⑥卵黃囊

四、簡答題

24.真正的大腦皮層,小腦發達,開始出現蚓部及小腦卷;心室分隔趨于完整,接近完全雙循環;牙 8 齒為槽生齒,完整的次生鱷,具橫隔將胸腔與腹腔分隔開。

25.皮膚覆有角質鱗或角質板,干燥而缺乏腺體,皮膚失去了呼吸功能,大腸及泄殖腔均具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以尿酸形式排出含氮廢物;海產及干旱地區生活的種類具鹽腺,其分泌的鹽分,可減少尿中的鹽分含量,而有助于尿中水分重吸收。

26.羊膜卵系指羊膜動物的卵。其卵外包革質膜或石灰質硬殼,在胚胎發育中有羊膜腔、卵黃囊、尿囊、絨毛膜等結構出現,使胚胎懸浮于液體環境中,可防止干燥及機械損傷。

羊膜卵出現的生物學意義:是脊推動物從水生到陸生一個重大的適應,羊膜動物的早期發育徹底擺脫了水環境的束縛。確保脊椎動物真正能在陸地進行繁殖,為脊椎動物向干旱區擴展并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創造了必要條件。

第二篇:《奇妙的爬行》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動物的特點并體會其美感,使學生能夠大膽想象、創作,并充滿畫面。通過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畫一畫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驗細微之間蘊涵的美,培養學生細致認真的作畫習慣,同時培養學生對未來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學情分析:

由于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教師應充分體現引導者的作用,發揮學生年齡特點,因此我通過生動的語言,活潑的教態,貼近學生。并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吸引學生。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爬行動物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審美能力和想象創作能力以及跨學科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表現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

3、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了解爬行動物的習性,并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創作表現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畫面。

教學難點:如何抓住爬行動物的特點大膽進行表現,并充滿畫面。

教學材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和螞蟻、烏龜、螃蟹等各種爬行動物的頭飾。 學具準備:油畫棒、彩泥、小刀、牙簽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爬行實物展示:

導言:“今天老師的小別墅里請來了一些神秘的小客人,你猜猜都有誰?”可以讓學生盡情的猜,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當學生猜不到時,他們的好奇心會更加強烈,這時教師再讓學生打開小窗戶看一看都有誰?“原來是勤勞的小螞蟻家族、漂亮的蝸牛小姐、胖乎乎的老虎蟲兄弟和慢吞吞的烏龜大叔,還有威武的螃蟹大將軍”,這時學生一定會很驚訝,這些小動物怎么會出現在課堂上呢?從而調動起他們繼續學習的熱情。

2、觀察特點:

“這些小客人可真可愛,它們在做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注意觀察它們的動作、特點”。培養學生細致認真的觀察態度。再請學生說說觀察到的每個小動物的特點,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模仿爬行動物:

我準備了學生剛剛觀察過的幾種爬行動物的頭飾,請愿意表演的學生戴上頭飾進行模仿。通過表演,加深了學生對這些爬行動物的喜愛,為學生創作奠定基礎。

4、講故事:

提出問題:“同學們,你知道這些爬行動物的故事嗎?”學生積極發言,教師適當補充提示,根據故事進行初步的思想教育:“小烏龜雖然爬的很慢,但是它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終于取得了勝利;小螞蟻團結一致戰勝了兇猛的大蝗蟲,這些精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而蝸牛為了炫耀自己的成績整天把獎杯背在身上,久而久之身體與獎杯長在了一起,成為了嚴重的負擔,這告誡我們取得了成績不要驕傲,而應該再接再厲取得更好的成績。”這就使學生更加喜歡這些可愛的爬行動物,還從它們身上學到了很多道理,學生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行動了,這時自然的揭示課題并板書。

二、講授新課:

1、知識的延伸:

大自然中有許多爬行的動物,你還知道其它爬行的動物嗎?誰愿意將你課前收集到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資料,想不想看?比比看誰聽的最認真、看的最仔細,看后老師要考考你。(播放影片)

2、游戲:

老師這有一些小動物的圖片,我實在分不清哪些是爬行的動物,誰來幫老師選一選?(學生操作)誰能具體的說說它們的外形、色彩?你自己選擇一個你最想描述的。

三、做作業:

這些爬行的動物太可愛了,想想看,你能用哪些方法和材料表現這些爬行的動物?

這時學生已經躍躍欲試了,提出作業要求:“同學們,這些小動物向前爬的樣子可真有趣,你就用最喜歡的方法和材料表現出它們奮力向前爬的樣子吧!”

四、小小藝術展:

老師看到同學們的作品都太漂亮了,你們想不想看?那好,老師放一段音樂,同學們互相參觀,互相介紹,然后說說你最喜歡的作品。

五、情感教育:

“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家,這些小動物也有自己的家,如果他們失去自己的親人也會很傷心,所以我們要愛護小動物,保護小動物。”恰當的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小動物的可愛、大自然的美麗,達到教學目的。

六、課后延伸:

在自然界中,其實還是有很多的爬行,除了動物界當中的爬行,昆蟲的爬行,同時引導學生去思考其他的爬行,如幼兒的爬行、交通工具的爬行的等等,課后展開想象,完成作業。

第三篇:爬行類初中生物教案

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

(1)理解蜥蜴與陸上生活相適應的外部形態、內部結構、生殖發育的特點。

(2)理解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3)知道古代爬行動物的繁盛和絕滅。

2.能力方面

(1)學生通過進行觀察、分析、類比方法的訓練,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2)使學生了解自然科學的學習方法。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過對爬行動物知識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形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通過對爬行類和兩棲類外部形態、內部結構的比較,以及對占代爬行類中獸齒類牙齒的了解,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進化論的觀點。

重點難點

1.蜥蜴的形態結構和生殖發育特點為本節的重點。因為:

(1)蜥蜴的形態結構和生殖發育特點是理解晰踢適應陸生生活的前提;

(2)這部分知識是學生理解爬行動物的特征的基礎;

(3)是理解爬行類是真正陸生脊椎動物的基礎;

(4)為學習鳥類和哺乳類奠定基礎;

(5)可使學生樹立生物與環境相互適應的觀點和進化論的觀點。 2.爬行動物與哺乳動物有親緣關系為本節難點。因為學生對古代爬行動物了解不多,對獸齒類這個過渡類型更是陌生,不易接受。所以把這個知識點劃為難點。 教具準備

1.爬行動物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和生殖的錄像;

2.龜、揚子鱷習性的錄像或掛圖;

3.獸齒類掛圖;

4.模擬古代爬行動物生活的錄像;

5.龜、蜥蜴標本。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設計思路: 出示標本引出課題

第四篇:大體育教案 運炸彈(負重爬行)

文檔僅供參考

大體育教案 運炸彈(負重爬行)

活動目標:

1、學習負重爬行的方法(姿勢、動作),并能在狹窄的通道里控制身體、迅速爬行。

2、引導幼兒感受爬行運動帶來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勇敢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

1、灌滿水的大號可樂瓶若干(炮彈)。

2、陽光隧道4條,平衡木4條,小溝4條。

活動流程

小動物們做運動——老鼠襲擊,偷娃娃——動物們練本領(運炮彈)——動物們運炮彈營救娃娃——慶功會——娃娃送回家、炮彈運回去。

活動過程

1、小動物們做運動。

(1)教師啟發:今天的天氣真好,小動物們,讓我們跟著音樂動起來吧。

(2)幼兒邊聽音樂,自由做動作,教師可讓一幼兒上前示范,教師和其他幼兒可跟學。

2、老鼠襲擊,偷娃娃。

教師啟發:家里的娃娃都被可惡的老鼠偷到前方老鼠洞里去了,怎么辦呢?現在這里有什么?對,要想辦法把炮彈運過去,速度要快。

3、動物們練本領(運炮彈)

(1)幼兒每人尋找一杖炮彈和一座山洞,探索怎樣拖著炮彈從通道里爬出去。

(2)請方法好,速度快的幼兒示范、交流。

(3)增加難度,幼兒拖著炮彈爬出通道后,還要走過獨木橋,跨過小溝。教師從中指導那些方法錯誤、速度較慢的幼兒。幼兒自由合作,選擇材料擺設各種形狀的路,在上面練習走。

文檔僅供參考

文檔僅供參考

4、動物們運炮彈營救娃娃

教師啟發:“動物們出發去救老鼠,前面有一段很長道路,要想辦法用積平衡木、陽光隧道、小溝鋪成一條路走過去。”

5、慶功會。

戰斗結束,開慶功大會,幼兒聽著音樂,帶著娃娃,找好朋友跳“快樂邀請舞”。

6、娃娃送回家、炮彈運回去

文檔僅供參考

文檔僅供參考

愛心手語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手語關愛聾啞人,體驗愛與被愛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過手的不同動作可以表達多種情感,感知他們他們的非言語交往和表達方式。

活動準備: 電腦一臺、課件 活動過程:

一、看手語圖片,引入活動T: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學習一樣新的本領,看,圖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對了,這個阿姨是在做手勢,你知道這手勢是做給誰看的?小結:聾啞人和我們一樣也需要交流,他們聽不到、也說不出來,只好用手勢做手語和別人交流。

二、初步認識手語你們會做手語嗎?老師做幾個讓你們猜一猜。(教師示范:你、我、他、哭)今天老師還幫你們請來了一位小熊教授,請他來教你們做手語。播放小熊FLASH學習:你好、早上好、我愛你、等等

三、講述故事,有幫助聾啞人的想法教師配樂講述:出現小女孩的圖片(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來。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著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候,因為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在她們貧窮的家里,一塊小小的年糕就是無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的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于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以為媽媽太累睡著了,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是這時她發現,媽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恐懼,拉過媽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的手里還緊緊地撰著一塊年糕......她拼命地哭著,卻發不出一點聲音......)T:如果你遇到這個小女孩,想不想幫助她?你想怎么幫助她?可她是個聾啞人,聽不到你們說的話,對了,我們可以文檔僅供參考

文檔僅供參考

用手語來和她交流,誰先來?(幼兒用自己想出的手語動作將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

小結: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好孩子,有了你們的幫助,小女孩就不會太傷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幫助,一天天長大起來,她用心學習,終于出現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出示《千手觀音》的圖片T:她們都是聾啞人,什么都聽不到,但她們卻跳得這么好,她們真棒。觀看錄像《千手觀音》小結:他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才有了今天的精彩,他們感謝大家,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手語歌《感恩的心》讓我們和客人老師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謝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文檔僅供參考

第五篇: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教案

第五節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學習目標:

1. 能說出常見的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2. 明確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3. 通過學習樹立愛護動物的意識,了解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學習重點、難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

一、兩棲動物

1、常見的兩棲動物都有哪些?

2、閱讀P25-26頁,及觀察P25頁圖,找到青蛙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青蛙身體分為、、三部分。頭部前端有一對,是進出肺的通道??谥杏?,沒有牙齒。有一對眼睛,眼睛后方有一對,可以感知。體內有肺與有關,皮膚內有豐富

3、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4、兩棲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食用:藥用:生態保護:

加大保護力度,禁止對它們濫捕亂殺

二、爬行動物

1、常見的爬行動物有哪些?

2、爬行動物適應陸生生活的原因

蜥蜴身體分為、、、四部分。頭后面有,可靈活轉動;四肢短小不能跳躍,但四肢能迅速爬行。

3、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4、爬行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食用:藥用:生態保護:

危害:

三、隨堂檢測

1、下列動物中是兩棲動物的是()

A、蟾蜍B、海龜C、鱷魚D、企鵝

2、青蛙的幼體和成體的呼吸器官分別是()

A、鰓;肺和皮膚B、肺;皮膚和肺

C、鰓;皮膚D、鰓;氣管

3、與蝌蚪相比,只有成蛙才具有的結構是()

A、鰓B、后肢C、尾巴D、肺

4、青蛙前肢和后肢的主要作用分別是()

A、前肢游泳,后肢支撐身體

B、前肢游泳,后肢跳躍

C、前肢支撐身體,后肢跳躍、游泳

D、前肢支撐身體,后肢跳躍

5、蜥蜴的皮膚干燥又粗糙,表面覆蓋著角質鱗片,這樣的皮膚有利于()

A、爬行B、吸收營養

C、輔助呼吸D、減少體內水分蒸發

6、判斷:

(1)有的兩棲動物終生生活在水中。()

(2)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離不開水,爬行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擺脫了對水環境的依賴。()

(3)蛇沒有四肢,但它屬于爬行動物。()

7、知識拓展

魚的腮、青蛙的肺和皮膚、蜥蜴的肺都能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它們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評語近人看后感范文下一篇:汽車零部件工業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