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元素化學論文提綱

2022-09-18

論文題目:莊河口表層沉積物碳氮元素化學特征及其對有機質來源指示意義

摘要:處于河海交匯的河口地區是孕育不同來源有機質的優良場所,也是探討有機質產生,運移和轉化機制的理想地帶。C/N和δ13C是被廣泛采用的用來研討有機碳來源的重要指標,正構烷烴作為穩定性極強的生物標志物,也是指示有機質來源的良好標志物。本文以小河流域莊河河口為研究區,分別在河口匯合處,河流東西側不同方位進行樣品采集,并根據表層沉積物粒度,總有機碳(TOC)和總氮(TN)的數值來研究表層沉積物中有機質的分布情況;同時利用C/N,δ13C和正構烷烴此類碳氮元素和生物標志物結合的方法來更為精確的探討莊河口表層沉積物有機質的來源情況,結論如下:(1)莊河河口表層沉積物粉砂含量最高,其次為砂和黏土,其平均值分別為59.42%,24.32%和15.8%。莊河河口有機碳的分布范圍為0.46%-1.7%,有機氮的分布范圍為0.04%-0.16%,TN分布情況與TOC呈現高度一致性。通過將不同粒徑組分的沉積物與TOC,TN進行線性相關擬合發現細粒沉積物對有機質吸附作用更強,有機質含量更高。(2)莊河河口表層沉積物的C/N值分布在8.86-15.36之間,平均值為11.98,可以明顯看出研究區有機質的來源指示為海源和陸源的混合輸入且以海源為主,陸源次之的分布格局。研究區沉積物δ13C分布在-21.2‰—-24.4‰,分布范圍較窄,反映了該地區有機質來源為海源和陸源的混合輸入。利用沉積物δ13C值借助二端元分析方法測得莊河表層沉積物有機質海源貢獻率平均值為62.22%,陸源貢獻率平均值為37.78%,因此可以得出莊河有機質來源以海源為主。(3)莊河河口表層沉積物中正構烷烴的含量在722-8706 ng/g,短鏈烷烴(C11-C23)的含量為433-5532 ng/g,長鏈烷烴(C25-35)的含量為243-2529 ng/g。研究區烷烴的碳數分布在C10-C35之間,色譜峰類型圖顯示大多為雙峰模式,指示有機質的混合來源??侰PI值均值為1.46。沉積物Pmar-aq平均值為0.73,顯示研究區有機質來源為淡水植物和海洋浮游生物混合來源;AI值均值為0.31,由此可見研究區有機質的陸生高等植物來源以草本植物為主;ΣT/ΣM值介于0.47-1.09之間;TAR介于0.22-1.11之間,反映出較弱的陸源影響。

關鍵詞:莊河;表層沉積物;碳氮元素;有機質來源

學科專業:自然地理學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國內外研究進展

1.2 追溯有機質來源的方法進展

1.2.1 碳氮比值

1.2.2 穩定同位素

1.2.3 生物標志物

1.3 選題依據和研究內容

1.3.1 選題依據

1.3.2 研究內容

1.3.3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圖

1.3.4 本文創新點

2 樣品采集和實驗分析

2.1 研究區概況

2.1.1 地形地貌及地質構造

2.1.2 氣候植被和土壤

2.1.3 水文及水動力條件

2.1.4 人類活動

2.2 樣地設置及樣品采集

2.3 實驗過程與方法

2.3.1 沉積物粒度測定

2.3.2 沉積物有機碳有機氮測定

2.3.3 沉積物同位素測定

2.3.4 沉積物正構烷烴測定

3 河口表層沉積物有機質分布特征

3.1 沉積物粒度空間分布特征

3.2 TOC和TN空間分布特征

3.3 C/N和δ~(13)C空間分布特征

3.3.1 C/N空間分布特征

3.3.2 δ~(13)C空間分布特征

3.4 正構烷烴空間分布特征

4 河口表層沉積物有機質來源分析

4.1 C/N對沉積物來源的指示

4.2 穩定碳同位素對沉積物來源的指示

4.3 正構烷烴對沉積物來源的指示

4.3.1 CPI對沉積物有機質來源的指示

4.3.2 Pmar-aq對沉積物來源的指示

4.3.3 AI對沉積物有機質來源的指示

4.3.4 ΣT/ΣM、TAR對沉積有機質來源的指示

5 結論與不足

5.1 結論

5.2 研究中的不足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音樂類的教育教學論文提綱下一篇:情景教學計算機教學論文提綱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