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民間金融發展分析論文

2022-05-03

本論文主題涵蓋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民間金融發展分析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摘要:本文以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溫州主要的三次金融改革為線索,運用新制度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分析了民間金融產生與發展歷程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并對今后的金融改革提出相關的建議。

民間金融發展分析論文 篇1: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與民間金融發展的問題分析

摘要:民間金融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得不提出的是民間金融還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是從中小企業的角度出發,提出了中小企業融資的困境,民間金融機構對其的重要性,繼而提出如何改革民間金融的具體建議,包括:民間金融的合法化、建立中小銀行、建立配套的法律制度和存款保險制度。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民間金融 改革

近年來,中小企業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也愈加的重要,但是其融資難的問題是阻礙其發展得主要絆腳石,應運而生的民間融資機構給其帶來了曙光。本文是在以對中小企業為主的基礎上,對民間金融機構重要性做了分析,而對于它現有的缺陷也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希望民間融資機構在未來的發展中能更加規范化,現代化,競爭力更強,引導農村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一、民間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作用分析

一直以來,民間金融作為一種非正規的金融組織而存在,是中小企業融資重要途徑之一。盡管如此,我國中小企業仍然面臨著融資困難。

1.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著哪些困境:

一是內部融資不足。內部融資主要方式是留存收益,由于資金來源于公司內部,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優勢,因此成為企業獲取發展資金的重要途徑之一。相比于其他市場經濟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我國中小企業內部融資明顯不足。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中小企業所擁有的資金中來自企業自身利潤的資金一般要占一半以上,來自銀行的資金不超過20%,其余則是通過證券市場和民間渠道獲得。而在我國,即便是在東南沿海民營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企業內部融資比例卻很低。

困境二是外部融資渠道狹窄。外部融資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種方式。在我國,最主要的直接融資的方式是股票融資。但是,根據現行《公司法》規定,公司上市的股本總額不得少于5000萬人民幣,這無疑將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拒之門外。同樣,中小企業因為規模小,風險大,發行額度小而難以進入債券市場。所以,中小企業能夠通過股票債券的方式融資的數量是少之又少的,基本上不到1%。直接融資受限,必然使得中小企業轉向間接融資,主要為銀行貸款,然而因為規模小,波動性流動性大等原因,銀行往往在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時候采取了十分謹慎的態度。加上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有“急、頻、少”的特點,銀行往往寧愿選擇向大企業而放棄小企業融資,這無疑使得中小企業外部融資十分困難。

2.中小企業的資金缺口和對資金的嚴重需求催生了民間金融的產生與發展,這種資金缺口正好被民間金融所填充,并對中小企業發展起到了巨大推進作用。目前民間融資對中小企業的發展作出的貢獻有以下幾方面:

(一)為部分中小企業提供了額外的融資渠道。在民間存在著一些具有發展潛力和較好市場預期的企業,但卻缺乏資金,又無法取得銀行貸款支持,在這樣的情況下,民間融資就為他們提供了資金融通的渠道,得以使企業發展壯大。

(二)合理配置社會資源,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通過民間融資機構這樣的組織,充分吸收農村閑散資金,聚少成多,集中投資于需要資金支持的企業,從而大大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這不僅能增長個人的收入,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還為農村經濟進步作了貢獻。

(三)彌補了國家金融服務的不足。對于獨中小民營企業來說,民間借貸手續方便,時效性強,是滿足其“少、頻、急”的資金需求的重要方式。這種優勢使得民間融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是其他融資機構無法取代的,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國家金融服務的空缺。

(四)據據中央財經大學李建軍教授負責組織的中國地下金融調查結果的統計數據顯示,沒有哪個地區的中小企業從未從非正規金融渠道獲取過資金支持,而且全國各省中小企業的資金中有超過1/3的資金來源于民間金融機構。由此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民間融資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是無處不在,十分重要的。

二、改革民間金融

民間金融對中小企業發展起著不可輕視的支撐力量,為了讓其更好的服務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和農村經濟進步,我們更不能忽視了其因為運行機制不規范和缺少金融監管而潛在的金融風險以及對國家宏觀調控的負面影響。目前由于規模受限,民間金融很難承擔大規模聚集資本的功能,不能從根本上滿足中小企業規模擴張的需求。因此國家有必要對民間金融進行改革,規范其運行機制,并構建一套以民間中小銀行為主體的新型金融機構,從而更加健全中小企業融資體系。

首先要確立其合法地位,這是使得民間金融機構進一步發展必要的基礎。盡管歷史上對民間金融一直是打擊政策,稱其為“地下金融”或者“灰色組織”,但民間金融仍然頑強的存在著,這證明了民間金融存在是一種必然要求。為了適應國內中小企業發展和經濟進步的要求,應當放松對民間金融的壓抑,允許和鼓勵民間金融的生存和發展,確立其合法的身份,這樣才能保證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服務。

然后,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的民間中小銀行。在中小企業發達的日本,其民間既有主要服務于大企業的大銀行,也有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如地方銀行、信用組合、信用公庫、相互銀行等等,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應積極借鑒日本設立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的成功經驗,構建適合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需要、具有我國特色的中小企業民間銀行。將農村信用社,私人錢莊,合會等形式的機構合法化。既保留了民間融資機構本身的優勢,還可以使之規范化的運轉。

同時,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民間金融機構的本質是在獲取利益的同時滿足一切金融需要,其之所以具有優勢和重大意義是因為它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的特殊性。為了防止其合法化之后與商業銀行爭奪大企業業務而不再支持中小企業,要對中小銀行進行業務限制和業務要求。讓其達到成為真正的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合法化、規范化、組織化的民間金融機構。

另外,要建立健全的外部監管模式。民間金融機構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缺陷,為了避免風險,監管當局需將民間金融機構或者中小銀行納入監管之下。為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內部治理結構和風險內控制度,形成有效的風險監管機制;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問題,化解風險;建立風險處理機制,在發生問題時,有效、及時并準確的解決問題。

此外,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嘗試著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雖然這在我國并不廣泛,對中小銀行這樣的抗風險能力小的機構,有了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可以縫好的防范風險和保護投資者利益。民間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向保險公司購買保險或者向大銀行繳納固定的金額,當發生資金問題時才能有保障,不至于破產,這有利于民間金融機構資金的良性循環,增強其競爭實力。

結 論

改革是一個過程,民間金融存在了很長時間,由于它的產生具有自發性,無可避免的會引發出一些問題,本文首先對民間金融的積極作用進行了肯定,也對它自身的問題做出了研究,提出的改革措施可以改善民間金融的不足,但改革還需要更多的實踐,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尋找好的出路。

參考文獻:

⑴ 漆正清.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

⑵ 葉倩,馮丹慧.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融資體系的構建[J]. 商場現代化,2006(30).

⑶劉琪. 國外中小企業的融資政策及借鑒意義[J]. 農村?農業?農民,2005(2).

⑷ 陳柳欽. 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發展問題探討

作者:張麗虹

民間金融發展分析論文 篇2:

改革開放以來溫州民間金融發展歷程分析

摘要:本文以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溫州主要的三次金融改革為線索,運用新制度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分析了民間金融產生與發展歷程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并對今后的金融改革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溫州;民間資本;新制度經濟學;博弈

一、引言

溫州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溫州成為我國民營經濟最發達及市場機制最完善的地區之一。與此同時,產生于民營經濟的溫州民間金融異?;钴S,溫州民間金融制度包括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也伴隨著民營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與變遷。在政府主導的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溫州先后經歷了三次探索性的金融改革,分別是:1980年,在全國統一固定利率的年代,溫州市蒼南縣金鄉信用社在全國率先實行浮動利率改革并且于1987年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溫州正式成為全國第一個進行利率改革的試點城市;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又批準溫州成為全國惟一的金融改革綜合試驗區;最近一次的改革就是2012年3月國務院批準建立溫州金融綜合改革實驗區進行全面金融改革,為全國金融改革提供經驗。而這些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與民間金融有直接的關系??梢哉f溫州金融改革一直走在全國金融改革的前列,是全國金融改革的領軍者。而溫州民間金融制度變遷的歷程也就是中國民間金融制度變遷的縮影。

在本文中,我們認為制度變遷源于制度的不均衡,而制度的不均衡源于制度供給與制度需求的相互作用,進而認為制度變遷是制度供給主體與需求主體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相互博弈的結果,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各博弈方的策略組合會發生變化,原有的制度均衡被打破,并趨向新的均衡,制度變遷隨之而發生。而改革開放以來溫州民間金融制度不斷變遷的原因就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間金融組織、國有商業銀行、中小企業等主體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在自身策略組合的限制下相互博弈的結果。本文將以這三次主要的金融改革為主線,探究溫州民間金融制度的變遷歷程,運用新制度經濟學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從而找到其發展的經驗及不足的地方。為我國今后的金融制度改革提出相應的借鑒與建議。

二、理論基礎

(一)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及制度變遷

按照諾斯的定義,制度均衡是指這樣一種狀態,現存的制度安排的任何改變都不能給任何個人或團體帶來額外的收入。制度的均衡包括制度安排的均衡和制度結構的均衡。前者是指一項制度的供給完全適應需求從而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制度結構均衡是指不同制度安排之間的相互關系處于一種協調和相對靜止的狀態。

制度非均衡是指社會主體對現存制度的一種不滿意、意欲改變而又未改變的狀態。也就是說存在一種可供選擇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結構,社會主體從中得到的凈收益大于從現有制度安排和制度結構中得到的凈收益,因而存在一個新的盈利機會,就會產生潛在的制度供給和制度需求。

因而,影響制度供給和需求的因素也是決定制度均衡與不均衡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要素和產品相對價格的變化、市場規模的變化、技術的變化、偏好的變化、知識積累、制度選擇集合的變化、其他制度安排的變遷及隨機因素的擾動和沖擊等。這些因素的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原有制度安排與結構下的收益總量和收益分配方式,因而相關博弈主體的利益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進而在利益驅動下,相關博弈方的策略組合也相應發生變化,從而使得原來的制度均衡變成非均衡,并趨向新的均衡,從而形成制度變遷。制度變遷就是一個制度的替代、轉換和交換過程。也就是說制度變遷沿著這樣一條軌跡進行:

(二)強制性制度變遷和誘致性制度變遷

林毅夫提出的誘致性制度變遷和強制性制度變遷理論認為:誘致性制度變遷是現行制度安排的變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創造。它是由一個人或一群人,在響應制度不均衡引致的獲利機會時自發倡導、組織和實行的。強制性制度變遷指的是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且強制實行的。誘致性制度變遷必須由某種在原有制度安排下無法得到的獲利機會引起。一種制度安排如果從生產和交易費用考慮,比制度安排集合中的其他制度安排更有效,就有可能誘發制度變遷。強制性制度變遷由政府主導,而政府在不同時期、不同發展背景下其政策目標偏好不同。

(三)路徑依賴理論

在新制度經濟學研究中,道格拉斯?諾思提出了著名的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理論。該理論認為,路徑依賴類似于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制度變遷路徑依賴的原因是,制度變遷過程具有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使制度變遷一旦走上某一路徑,它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后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沿著既定的路徑,制度的變遷可能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迅速優化:也可能順著原來錯誤路徑往下滑,甚至被“鎖定”在某種無效率的狀態下而導致停滯。一旦進入了鎖定狀態,要脫身而出就會變得十分困難。這即是諾思分析的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的兩種極端形式。因此路徑依賴對制度變遷影響重大。

進一步分析,造成制度變遷路徑依賴的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益機制。一種制度形成以后,會形成一個或多個既得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對現存路徑有著強烈的要求并且隨著其發展壯大其具有很大的政治話語權。他們力求鞏固現有體制,阻礙選擇新的路徑,即使新的體制較之現存體制更有效率。如果制度變遷中的路徑依賴一旦形成,它的既定方向就會在以后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長期形成并不斷自我強化的利益機制是溫州民間金融制度變遷的根本原因。

三、理論分析

此部分我們以前文提到的溫州三次大的金融改革事件為線索,分析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我國金融改革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各博弈主體如何相互作用從而決定了溫州民間金融制度的變遷歷程。

(一)改革開放之初,浮動利率改革

1.歷史背景

1980年,在全國統一固定利率的年代,溫州市蒼南縣金鄉信用社在全國率先實行浮動利率改革。開啟了三十多年來溫州一直走在中國金融改革前列的序幕。

其歷史背景是:1980年,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徐徐吹來,蒼南縣金鄉個體戶如雨后春筍,資金的需求量直線上升??尚庞蒙缫驗槔坏酱婵?,根本滿足不了群眾的資金需求。于是資金需求者轉向民間借貸,月息高達五六分。為了搶占民間借貸的市場,時任金鄉信用社主任的陳禮銓帶領信用社通過市場考察,在國家基準利率月息6厘基礎上,以信用社名義提高利率,設立信用社專項貸款利率,在小范圍內試驗,去的了很好的效果。到了1980年,金鄉的商品生產發展很快。隨后,經過多方面的努力,該項舉措得到了政府的肯定。

1981年10月,金鄉信用社正式貼出浮動利率公告。浮動利率成了一塊吸鐵石,信用社兩年放出的貸款高達410萬元,而之前26年全社才累計貸款40萬元。這一舉動突破了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限制和思維模式,是溫州人創新精神的充分體現。之后浮動利率改革不斷被推進。

2.理論分析

由此可見,改革開放之初,在長期的計劃經濟的影響下,作為強制性制度供給主體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各方面改革都處于理論與實踐的初步摸索之中。此時,處于經濟實踐當中的主體由于自身潛在利益的激勵,產生了誘致性的制度變遷,率先實行浮動利率制度。所幸的是該項政策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肯定并推進其向前發展。符合當時溫州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進一步推進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這為溫州民營經濟的興起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這也說明政府提供的強制性的制度變遷建立在經濟主體誘致性制度變遷的基礎上往往能產生很好的效果,因為經濟參與主體置身現實經濟實踐活動之中,誘致性的制度變遷是他們對制度需求最直接的反映,其誘致性制度也往往既具有創造性又貼近現實實踐需要。

(二)兩社一會的產生、發展與終結

1.歷史背景

從1985年~2000年,這一階段是溫州民間金融活動形成與發展的主要時期。

最初溫州家庭企業開始起步,民間信用以各種形式的資金供求者的直接借貸為主要形式,以關系型借貸為主。之后,溫州個體工商業快速發展,在民間積累了巨額資金,除作為自有資金外,開始出現大量的暫時閑置資金。與此同時,個體家庭工業迅速擴展,專業市場不斷出現,資金需求規模急劇增加,而正規金融部門對民營經濟的信貸支持嚴重不足。因此資金需求方與資金供給方一拍即合,迅速推動農村民間信用發展,并隨著規模的擴大,陸續出現了間接融資等信用形式。

1984年9月,蒼南人方培林開辦了新中國第一家由私人開辦的金融機構“方興錢莊”。被視為特定歷史條件下民間金融機構的積極探索。此后,全市先后公開掛牌經營的錢莊有4家。1986年11月1日,楊嘉興等人集資31萬元人民幣,創辦了中國最早的股份制合作信用社——溫州鹿城城市信用社。6天后,東風家具廠廠長蘇方中創辦了第一家私人獨資的城市信用社——東風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小步驟的自主創新改革,也在這一階段取得成效。1988年,經省人民銀行批準,溫州設立了16家農村金融服務社。1992年8月,溫州第一家農村合作基金社在蒼南成立。

這就是溫州“兩社一會”的最初探索,其對研究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溫州金融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20世紀八九十年代溫州曾存在過51家城市信用社,34家農村服務社,188家農村合作基金會。這些機構絕大多數是私人所有的民營金融機構,即使有少數是股份制的,在經營管理上,實質仍為私人所有,權利集中于少數人,內部缺少層級審批和相互約束的關系,這是私人民間金融發展初期不可避免的缺陷。但是它們充分體現了民間自發創辦金融的意愿及實踐操作中的不足,表達了金融自由化的原始沖動,也反應了中央、地方政府對區域性民間金融不同的政策意圖。1995年是溫州“兩社一會”發展的巔峰時期,這些金融機構占全市貸款份額的20%。

從1998年至2001年,有關部門將部分城市信用社更名改制,并入農村信用聯社:清理整頓191家農村合作基金會,改善農村金融環境,維護農村金融穩定。截止2001年,“兩社一會”已完全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溫州民間金融依然存在,只是業態方式發生的改變而已。

2.理論分析

由民間金融的起源來看,民間金融產生于民營經濟,其與民營經濟有諸多相互匹配的優勢,也彌補了正規金融對民營經濟先天性支持不足的缺陷。同時,與正規金融機構相比存在著交易成本少的優勢,如信息收集與監督成本小,可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那么,當今天政府試圖為實現民間金融的陽光化及合法化提供強制性的制度安排時,就應該認識到民間金融與民營經濟的這一歷史邏輯關系,并認識到其存在的優勢條件,將合法化,陽光化后的民間金融定位于服務民營中小企業,否則民間金融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也為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提供了有效的方式。

另外,由“兩社一會”的產生到其被政府清理整頓取締,可以看作是政府、國有商業銀行、民間金融機構相互博弈的結果。這一時期,政府始終處于強勢的地位;國有商業銀行屬于舊的均衡制度的既得利益集團:而民營金融機構由于剛剛發展起來,力量薄弱,缺乏政治話語權,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最終,由于我國的金融監管體系不健全,在政府規避風險的政策目標偏好之下,“兩社一會”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民間金融依然存在,只是存在的業態發生了變化,從此被迫由地上走向了地下。但民間金融的活躍性及其數量的巨大性是不容忽視的,并且其對民營經濟的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容否認的。這也為后面的金融改革埋下了伏筆,民間金融宜疏不宜堵。

(三)2002年溫州金融綜合改革

1.歷史背景

2002年,溫州被中國人民銀行列為全國唯一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正式啟動新一輪金融體制改革,方案涉及6個方面的內容,包括:建立小額信貸營銷的“三包一掛鉤”制度,創新國有銀行經營機制;開展城市商業銀行增資擴股工作,引進民間資金:重組和改造農村信用社:繼續推進存貸款利率改革:成立中小企業投資擔保公司:進一步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推動商業銀行產品、服務創新。

中國人民銀行溫州中心支行貨幣信貸與調統科科長劉守謙(2003)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了溫州成為試點區的原因,因為溫州的民間金融在國內來說是最具典型性的,所以央行把溫州作為全國首個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由此可見,2002年溫州金融改革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解決溫州民間金融問題。

2.理論分析

此次溫州金融改革是政府為解決民間借貸問題所做的一次嘗試。但由于民間金融問題在當時還沒有形成共識,不僅面臨國有商業銀行的阻力,并且政府內部也存在重重的阻力,所以改革步履維艱,即還存在所謂路徑依賴問題。

而此時必須要注意到的一個重要的外界條件的變化是,我國于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根據我國政府人世的承諾,在加入WTO五年后,即經歷完入世過渡期后,外資銀行享有國民待遇,獲準在中國金融市場上全面經營人民幣業務。地域限制和客戶限制都將取消。這一外在的沖擊使政府及民間金融組織的博弈策略空間都發生了變化。政府及國有商業銀行必須面臨來自外資銀行的競爭及沖擊,如何增加自身的競爭優勢,爭奪市場份額成為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而數量龐大的民間資本對進入一直處于壟斷狀態金的融領域以獲取壟斷利潤具有了更加強烈的需求,即呼吁給予其“國民待遇”。因此,產生了此次金融改革,雖然就政策層面上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但其客觀上給予了民間資本信心,激發了民間資本的活力,對溫州經濟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另外,若探究本次金融改革沒有實質進展的深層次原因,可歸因于制度結構的非均衡。由上文可知制度均衡包括制度安排均衡和制度結構。制度結構均衡是指不同制度安排之間的相互關系處于一種協調和相對靜止的狀態。而此時各種制度之間具有極大的不協調性,只是進行金融改革必然會面臨巨大的阻力。因此,進行金融改革要考慮整個制度結構的均衡性,及各種制度安排之間的協調性,要有全方位改革的勇氣和魄力,單方面,單層次的改革必然會受到其他方面的牽制和制約。

(四)2012年溫州金融綜合改革

1.歷史背景

2012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批準實施《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要求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體系,使金融服務明顯改進,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能力明顯增強,金融環境明顯優化,同時引導民間融資規范發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為全國金融改革提供經驗。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的十二項主要任務中,(一)規范發展民間融資和(三)發展專業資產管理機構是關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二)加快發展新型金融組織、(五)深化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及(六)創新發展面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探索建立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是關于金融機構建設方面的;(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十一)完善地方金融管理體制,防止出現監管真空,防范系統性風險和區域性風險及(十二)建立金融綜合改革風險防范機制是關于監管方面的。此外還有關于設立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培育發展地方資本市場等內容。

2.理論分析

(1)首先,此次金融改革源于2011年發生的溫州中小企業因資金鏈斷裂產生的企業主“跑路潮”和“跳樓潮”。這一現象引起了社會的恐慌和動蕩不安。從而引起了政府的重視。由此可見,中央政府的政策目標始終偏好于社會穩定及風險規避。而此之前的金融改革,我們可以看到由于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所造成的改革滯后,制度供給不足,也就是上文所說的路徑依賴問題。而此次中小企業倒閉潮危機為打破路徑依賴提供了一個外在的動力,這正符合諾斯的路徑依賴理論。

(2)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中小企業為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而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而資金是一個企業的生命線,在中小企業的地位日益重要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對金融的需求無疑會引起政府的重視,導致其增加制度供給。

(3)而民間資本在這一時期對進入正規金融領域產生了更加強烈的需求。這源于隨著市場競爭機制的不斷完善,許多競爭性領域只能獲得行業平均利潤,而銀行業具有“特許經營權價值”,加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整體經濟下滑,民間資本缺乏有利投資渠道的情況下,這種需求會更加強烈。另外,近年來,我國正在逐步放寬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的政策,我國的市場經濟改革正逐步創造一個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環境,這種有利的政策環境就更加激發了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的制度需求,使其變得越來越強烈。同時,政府也注意到由于長期對民間金融實行金融抑制導致的民間金融異化的問題如高利貸越來越嚴重,有可能引起嚴重的社會危機。

(4)地方政府為推動此次改革的進行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源于民間資本與地方政府制度利益追求的結合。隨著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各地方政府逐漸成為一個有自身效用函數的相對獨立的利益主體,變成了一個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中央政府的“放權讓利”在實際中是將經濟的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分配給了各地方政府,這樣各轄區內國民經濟的真正的剩余索取權者和控制者便成了地方政府。如此一來,地方政府發展地方經濟的積極性就提高了,而尋求強大的金融支持便成了地方政府在追求本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時的首要目標。當地方政府的金融需求在原有的金融體系里得不到滿足時,這就需要非國有的金融機構來滿足這種需求,幫助充分調動當地的金融資源。于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民間資本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地方政府在這里便找到了利益結合點。

在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的制度需求推動下。地方政府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支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該領域,這樣一來,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的制度需求就變成了一種有效需求。逐漸壯大起來的民間資本與具有能夠同中央政府進行談判能力的地方政府聯合起來的力量就顯得更加強大了,這種博弈的力量會促使國家增加對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的制度供給。

作者:孫海英

民間金融發展分析論文 篇3:

中國農村民間金融發展趨勢的回歸分析

摘要:本文以金融增長和我國政策改變的相關關系理論為基礎,建立回歸計量模型,對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發展與經濟政策之間的聯系進行分析,發現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發展對于經濟政策總體來講是呈相關增長的。結合模型分析以及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發展的現狀,提出我國農村民間金融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民間金融;經濟政策;農村發展

農村民間金融是指正規農村金融體系之外所發生的金融交易關系的總和,它包括低層次、無組織的民間借貸關系和較高層次、有組織地通過各類金融機構進行的金融活動及交易關系。

2010年7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將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新36條”分工至各個部委。其中包括允許民間資本興辦金融機構,尤其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農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勵民間資本發起或參與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金融機構,放寬村鎮銀行或社區銀行中法人銀行最低出資比例的限制。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利用產權市場組合民間資本,促進產權合理流動,開展跨地區、跨行業兼并重組。這樣就把農村民間金融作為發展民間金融一股主要力量。

一、指標設計及數據來源

(一)指標的選取

1. 農業GDP。本應該采用“農村國民收人”來衡量“農村經濟增長”這一指標,但由于沒有統計資料,所以我們采用“第一產業的GDP”數據代替。

2. 財政支農。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國農村的經濟增長更加離不開財政的支持,因此財政因素必須考慮。

3. 農業銀行貸款利息??紤]到目前我國農村正規金融主要以存、貸款為主,表現方式較為單一,農業貸款利息越高,農戶在一定程度上越傾向于非正規金融機構貸款。

4. 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可以觀察和研究農產品收購價格總水平的變化情況,以及對農民貨幣收入的影響,作為制定和檢查農產品價格政策的依據。

5. 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直接反映農民生活水平的實際變化情況,更直接的為分析和研究農村居民生活問題提供依據。

6. 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由于私人錢莊等非正式民間金融機構的貸款在農村民間金融中所占比例較小,且很難精確的計算,因此采用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作為民間金融衡量指標。

(二)數據來源

農業銀行貸款利息(AL):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六個月至一年(含一年)小額貸款利率。

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X1):中國統計局公布,在2002年以前使用的是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2002年以后改為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

2005年以后的農業GDP一項,由于國家統計標準出現變化,因此采用第一產業GDP予以替代。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采用《中國金融統計年鑒》中農村信用合作社各地區存款、貸款情況表的貸款余額總量一項。以上數據中農業GDP、財政支農和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以億元為單位,其他指標是比例指標,單位為1。由于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都以億元來表示,故數據的一致性比較好,得到的模型參數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二、我國農村民間金融模型的建立

(一)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理論函數的前提假設

使用多元回歸與相關分析的計量方法,建立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發展與政府政策的函數,對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發展狀況進行分析?;貧w法對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的分析結果是參照以往的一些數據得出當時變動模式,所以,可假定過去時期內政策調整沒有太大的變化,而且,農村民間金融在過去的變動趨勢也適用于將來的情況。

(二)函數模型的建立及參數關系

選取1993-2009年各年數據,運用spss18.0軟件對農業GDP、財政支農、農業銀行貸款利率、農村生產價格指數以及農村消費價格指數進行相關性檢測,結果如下:

結果表明一些自變量之間高度相關,即AGDP(農業GDP)和FS(財政支農)以及X1(農村生產價格指數)和X2(農村消費價格指數),其相關系數達到0.963和0.848,均大于0.8。由于我國是以宏觀經濟調控為主,財政支農的力度越大農業GDP增長越快,同時農業人均GDP和財政支農的計算單位不同,因此,采用農村人均GDP增長率(AA)來代替農業GDP。同時,剔除農業消費價格指數。即進入新變量AA=上一年度人均GDP/本年度人均GDP-100%,刪除變量X2,所得到的新數據如表3。

三、模型的參數估計和檢驗

(一)函數模型的建立及參數估計

運用SPSS18.0軟件,以AA(農業人均GDP增量)、FS(財政支農)、AL(農業銀行貸款利率)、X1(農村生產價格指數)為自變量,以RL(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為因變量的模型進行回歸分析。

假定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的函數模型為:

利用SPSS軟件,用逐步替代的方法估計的結果如下:

a. 因變量: RL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

b. 自變量: AA農村人均GDP增長率

FS財政支農

AL農業銀行貸款利率

X1農村生產價格指數

由以上數據可知,其中各解釋變量前面的系數都符合經濟意義,顯著性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模型整體的R-squared為0.992,Adjusted R-squared也為0.990,這說明模型擬合度很好,可認為多重共線性已經消除。

(二)模型的檢驗

1. 二維方差分析檢驗的結果如下:

a. 預測變量:(常量),X1,FS,AA,AL。

b. 因變量:RL

ANOVA檢驗表顯示F=383.603,且p<0.001,這表明這些變量的組合顯著,說明用這些預測變量結合在一起能夠很好的預測因變量RL。

2. 相關性檢驗(見表6):

表中的相關系數均在0.8以下,說明預測變量之間沒有高度相關性,也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

四、結果分析及建議

由(2)可知,農業人均GDP的增長率、財政支農和農村生產價格指數和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呈正相關關系,農業銀行貸款利率則為負相關關系。其中,財政支農的系數為5.515,即財政支農每增加一億元,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約增加5億元,說明財政支農在農村民間金融的發展中所占比例并不大。這是因為我國已經脫離計劃經濟時代,轉而進入以宏觀調控為主的經濟發展時期;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并不能很正面的解決農村民間金融的壓力。貸款利率的系數為 -766.412,即貸款利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減少約7億元??梢娹r民對利率的調控比較敏感,利率的小幅度調整,會帶來較大幅度農村民間金融的增減,現實也正是如此。農業人均GDP的增長率和農村生產價格指數是比例指標,農業人均GDP的增長率的系數為4341.348,即農業人均GDP每增加一個百分點,信用合作社貸款會增加約43億元,農業人均GDP的增長對農村民間金融的影響較大,農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會促進農村民間金融的發展。農村生產價格指數的系數為23.855,即農村生產價格指數每增加一個單位,合作社貸款增加約23億元,隨著物價指數的升高,化肥、種子等農業原材料價格也會相應升高,農民需要籌借更多的貸款滿足下一年度的種植,而物價指數升高帶來的農產品價格的升高會使農民擁有更多的資金,弱化農村生產價格指數對農村民間金融的影響。最后,根據我國農村民間金融發展回歸模型的分析結果,結合國家現有法律、法規、政策,對我國民間金融的發展提出以下三條具體建議:

(一)財政支農保持穩定的同時,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的扶持力度

財政支農所占比例較小,而且有些小額貸款公司又不可能像農業銀行那樣獲得財政注資,導致占農村民間金融10%左右的小額貸款公司面臨更大的倒閉風險,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人采取不健康甚至極端惡劣手段來強行收回貸款,很容易引發社會問題。所以要在財政支農穩定的情況下,加大對小額貸款公司的扶持力度和監管程度,以避免小額貸款公司的不良發展。

(二)小幅度升高商業銀行利率的同時,放寬民間貸款的擔保

農民在國家利率升高的同時,會自然的傾向于民間貸款。這時,只要采取擴大擔保范圍、創新聯合擔保等擔保方式,就可以在不減少民間貸款利率的基礎上,鼓勵農民采用民間金融的方式融資,通過制度創新引導和規范民間金融的健康發展,從而帶動整個民間金融的發展。

(三)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同時,加強農村法律法規制度建設

農村物質生活水品越高,農民手中擁有的資金越多,對非農產品的消費就越多。這時,就需要國家加強法律、法規制度建設,規范農民更加合法的使用和分配資金。生產價格指數對農村民間金融的影響相對較小,國家只需維持現有的農產品價格即可。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7.26.

[2]王海洋.我國農村非正規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計量經濟分析[J].2008,(12).

[3].Karen C.Barrett,George A.Morgan. SPSS for Intermediate Statistics Use and Interpretation [M],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9.06.

(責任編輯 劉西順)

作者:王吉恒 朱瑞瑩 李艷杰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鐵路乘務管理創新論文下一篇:中國企業經濟管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