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科技與金融論文范文

2022-05-13

寫論文沒有思路的時候,經常查閱一些論文范文,小編為此精心準備了《科技與金融論文范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憑借技術創新和理念創新、操作高效率和運營低成本以及信息獲取及數據分析優勢,為中國普惠金融與金融扶貧的破題與發展提供了可行之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鄉村銀行總裁尤努斯教授曾明確指出,獲得信貸是最基本的人權。中國金融發展的不平衡,金融“普惠性”遠未實現的現實是中國經濟發展包容性不足問題在金融領域的體現。

第一篇:科技與金融論文范文

金融科技、科技金融與區域研發創新

摘 要:基于2012-2018年中國省際面板數據,實證分析統一框架下金融科技、科技金融與區域研發創新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對區域研發創新效率提升有促進作用,其中金融科技通過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中介作用影響區域研發創新,科技金融通過資本回報率影響區域創新研發;金融科技的提升作用更側重于研發產出和成果轉化階段,并隨著創新流程的深入不斷上升,而科技金融更聚焦于研發投入,并在研發產出階段展現了一定抑制作用;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交互效應對全國和東部地區的創新發展具有積極影響,而對中、西地區的影響不顯著。

關鍵詞: 金融科技;科技金融;區域研發創新;中介效應;調節效應

一、引 言

研發創新作為一種周期性較長、風險性較高、結果不確定性較大的經濟活動對資本需求較大,但由于資本逐利動機的驅使和金融發展的限制,企業始終面臨嚴重的融資困境,所以,挖掘金融服務實體的潛力,對技術研發創新有重大影響[1]。隨著數字經濟和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當前金融發展主要呈現數字化、生態化的特征,并在需求拉動、技術驅動和制度保障下形成了金融科技(Fintech)和科技金融(Techfin)兩種主要發展業態[2]。其中,金融科技是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以及移動互聯為引領的新技術革命對金融領域邊界的拓寬和重構,其參與主體主要為互聯網企業、科技企業等技術性驅動企業,金融科技的應用重塑了傳統金融業務場景,優化了金融生態,極大拓寬了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3]。而科技金融是政府引導下,為促進金融機構及創業投資等各類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內的一種財政科技投入方式的創新,它以實現科技創新鏈條與金融資本鏈條的有機結合為目的,以金融產品及服務模式的創新為手段,是一項向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和金融服務的系統安排[4]。整體來看,兩種金融業態都屬于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并給區域研發創新帶來了新的活力,但市場主導的金融科技立足于科技,而政府主導的科技金融立足于金融,兩種模式顯然是存在差異的。那么,兩者作用于研發創新活動的影響是否也存在差異;兩者對區域研發創新的具體影響路徑是怎樣的;在金融和科技融合的統一框架下,兩者自身之間又存在怎樣的關聯。只有辨明這些問題才能更清晰地闡釋金融發展的創新激勵機理,并深刻理解金融業態與研發創新之間的關系,這對于挖掘金融潛力,推動金融“脫虛向實”,加速我國高質量轉型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一)金融科技與區域創新的關系

金融科技顛覆了傳統金融業態,其區別于傳統金融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技術化”。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驅動下,金融交易模式打破了時空限制,交易成本不斷降低,信息溝通效率也得到了巨大提升[5]。因此,現有研究基于金融生態環境、企業融資約束、風險管理以及要素流動視角等,對金融科技與區域研發創新的關系進行了廣泛探討。有研究認為區域金融科技的發展不僅可以有效促進金融生態中金融市場規模的擴大和效率的提升,還有利于提高區域投資開放度和貿易開放度;在高效、開放的金融生態環境下,金融服務實體的潛力得到了釋放,這為區域研發機構的科學決策提供了技術保障, 并進一步提高了區域創新研發的效率[6]。同時,金融科技所帶來的數字信息技術,不僅打破了傳統金融的邊界約束,降低了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還能加快信貸審批的程序,進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這對于緩解創新型企業融資困境具有重大意義[7];并且金融科技還能為技術企業提供更豐富的融資渠道和方式,這也為企業研發創新的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8]。另外,部分學者基于風險管理視角提出金融科技蘊含的大數據、云計算、分布式賬本技術,有利于更加精準地刻畫企業創新潛在的價值,從而有利于創新流程中風險的識別與管理,保證研發活動得以順利開展[9]。從傳導路徑和結果來看,金融科技的應用打破了創新要素流動的地理限制,提高了區域創新要素的流動配置效率;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其創新溢出的邊際效應呈現遞增的趨勢[10,11]。

(二)科技金融與區域創新的關系

科技金融是促進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與金融服務的系統性、創新性安排,其本質是科創活動與金融政策或工具的融合[12]。因此,科技金融主要通過融資需求、項目篩選、風險轉移和信息歸集等路徑作用于技術創新活動[13]。有研究認為,我國科技金融政策實現了政府財稅補貼和金融信貸資源與企業融資需求的直接對接,銀行類金融機構依靠科技金融的政策扶持,創造了投貸聯動、科技保險、科技信貸、知識產權證券化、股權眾籌等一系列的金融產品,這極大緩解了企業外部融資需求[4]。同時,由于政府在科技金融政策中起到了主導作用,依靠政府的信用背書可以緩解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困境,并降低了金融資本的投資風險,進而有利于引導市場金融資本向區域創新領域流動,緩解區域創新活動的融資難題[14]。另外,科技金融主要通過增加科技創新的財政投入、建立科技創新的風險分散機制、建立科創企業的篩選機制三條路徑影響區域創新效率[15]。但在科技金融對區域創新的實際效果上,科技金融雖然增加了研發創新的投入,但政府的干預抑制了創新效率,所以,科技金融的創新效應實際上不明顯[16]。也有研究認為我國科技金融投入極大推動了區域創新效率,并呈現長久上升趨勢[17]。

整體來看,現有研究成果基本肯定了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對區域研發創新的影響,但結合金融功能理論和創新價值鏈理論來看,現有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作為金融發展的兩種主要發展方向,金融科技立足于科技,科技金融立足于金融,兩者共存在統一框架內,但現有研究只是分別研究了兩者與創新的關系,而忽視了兩者的對比分析。其次,金融科技作為科技跨界金融的產物,而科技金融作為金融在技術的跨界,兩者對區域研發創新的路徑具體是怎樣的,現有文獻都只是從融資約束、信息不對稱等角度討論兩者對創新的作用,并沒有對它們的影響路徑進行合理區分。最后,考慮到創新流程復雜性和我國區域異質性的現實狀況,現有研究缺乏統一框架內對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在不同地區和不同創新階段與研發創新之間關系的對比探討。鑒此,本文基于中國2012-2018年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除西藏外),在構建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指標的基礎上,把金融科技、科技金融放在同一框架內去研究它們與區域研發創新之間的關系,以明確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對區域研發創新的影響路徑差異,以期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金融發展對區域創新的影響,進而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創新的潛力,提高區域創新效率;明確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創新效應的階段差異,以期有利于個性化地制定我國區域創新的金融發展戰略,進而提高創新資源利用效率;明確區域研發創新框架內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之間的聯系,以期有助于辨明金融與科技融合趨勢下我國金融發展的形態特征,進而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要素市場化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三、理論分析與實證假設

區域研發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金融發展的視角探討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與區域研發創新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是對金融功能的拓展分析[18-20]。金融發展主要包括金融產品服務創新、金融中介創新以及市場機制創新三個方面[21],金融發展對區域創新的作用可以分為融資渠道效應和非融資渠道效應,其中融資渠道效應體現在金融資本的高溢價回報上,而非融資渠道效應體現在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13]。因此,本文試圖基于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所蘊含的金融功能特質,并結合區域創新的主要影響因素,對兩者的創新效應及路徑進行分析。

(一)金融科技與區域研發創新

金融科技作為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融合創新,最顯著的作用就是顛覆了傳統金融環境,所以,從金融功能角度分析它與區域研發創新之間的影響,就需要從金融科技特征、金融生態環境與研發創新的關系入手[22]。首先,金融科技信息化的特質表明,它在解決信息溝通難題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它可以通過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對創新主體的信用資質、經營能力、發展空間、市場潛力、風險管理能力進行精準定位,這些信息的公開有助于緩解投資主體與融資主體間的信息不對稱困境,降低金融市場篩選有效信息的時間和成本,投資主體還能根據信息化的計算結果選取優質的創新項目進行投資,這對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資源在研發創新活動的配置效率有重大意義[23]。其次,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可以更科學地預測投資和研發的結果,并能精準識別創新流程中的風險。這對于解決創新不確定性風險、投資收益風險和構建高效的退出機制具有重大意義[24]。最后,去中心化的技術應用不僅簡化了傳統業務流程,降低了創新主體對傳統信貸資源和研、產、銷渠道的依賴性,還打破了市場創新要素流動的地域限制,提高了金融創新要素的流動范圍和效率[10]。通過對金融科技的特征分析不難發現,金融科技影響區域實體部門創新的路徑為:金融科技通過數據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術手段優化了金融生態環境,提高了金融服務創新的范圍和效率,讓投資者和創新主體可以更科學地作出資源配置決策,進而影響實體經濟。換言之,金融科技是技術擴散中的金融協同,金融科技憑借技術優勢提高了創新要素的供需匹配度,降低了研發創新流程的投資風險和成本,并為創新成果的轉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這種技術型手段大大提高了創新決策的科學性和創新市場中金融資源的利用效率,激發了金融服務創新的潛能,進而影響區域創新效率?;诖?,提出研究假設1。

假設1 金融科技有利于提高區域創新效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在金融科技的區域創新效應中具有中介作用。

(二)科技金融與區域研發創新

科技金融作為財政科技投入方式的重大革新,是政府職能、企業需求、金融機構供給的融合產物。在科技金融的影響下,政府財稅補貼和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及創業投資等各類資本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并通過創新金融產品、改進服務模式來實現科技創新鏈條與金融資本鏈條的有機結合。當前科技金融作用于研發創新的途徑主要分為:(1)政府資金建立基金或者母基金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科技企業;(2)創新金融產品,如科技信貸、科技保險、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股權眾籌等融資方式,塑造了多元化科技企業股權融資體系[25]??萍冀鹑诘闹苯幽康木褪菫榧夹g創新提供匹配的資本支持,它依靠政府背書引導金融資本流動,通過財政補貼和金融產品創新等手段提高資本回報溢價率。一方面,滿足了研發創新的資本需求;另一方面,給予金融資本較高的溢價回報率,吸引市場資本進入區域研發創新領域,所以,科技金融實際上是通過調節金融資本要素回報率來影響研發創新活動的[26]。另外,與傳統金融相比,科技金融具有專業化和規?;瘍瀯?,專業的人力投入可以提高投資項目篩選、資金管理、風險管控等決策效率,籌集小、散社會資本到專業投資機構的手中也可以更好地發揮出資本的規模效應,這極大地提高了金融資本的溢價回報[13]。因此,科技金融就是為緩解研發創新融資約束并直接服務于科技進步的一項多方參與的金融政策,它為研發創新活動提供資本支持和專業化、規?;慕鹑诜?,它以金融為手段,通過提高金融資本溢價回報率調動市場資本參與的積極性,進而作用于區域技術創新?;诖?,提出研究假設2。

假設2 科技金融有利于提高區域創新效率,金融資本回報率在科技金融的區域創新效應中具有中介作用。

四、計量模型、變量與數據

(一)計量模型

其中,ω3表示統一的區域創新框架內,科技金融與金融科技的交互變量的系數,其大小、方向反映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對區域創新效應的協同效應。

(二)變量設定

1.被解釋變量。選取區域研發創新效率作為被解釋變量。參考白俊紅等(2015)對兩種方法①的對比分析結果[27],為避免結果受主觀設置生產函數的影響,借鑒余泳澤等(2013)的做法,采用DEA-Malmquist指數法來測算各省的研發創新效率[28]。因此,基于創新價值鏈視角選取投入產出指標。其中,投入指標主要包括資本、人力兩大類要素;產出指標主要包括專利類科研成果的產出和技術應用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因此,選取的投入指標主要為:研發資金投入指標,用各省R&D經費支出表示;科研人員投入指標用各省R&D從業人員表示;在產出指標上用專利申請授權數、新產品銷售收入、新產品出口額來表示。同時,利用所選的投入產出指標通過DEAP 2.1軟件進行測算,得出區域研發創新效率。在分階段回歸時,依照各階段主要特征,選取研發投入強度(rd)、有效專利產出(op)、新產品銷售收入(trans)分別作為研發投入階段、研發產出階段、創新成果轉化階段的度量指標。

2.解釋變量。金融科技指標和科技金融指標為主要解釋變量。目前,學者們對金融科技的度量方法主要有:(1)文本挖掘法。以金融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貨幣、數字經濟、量化金融等為關鍵詞,對網絡新聞、政府及企業公告等進行文本數據挖掘,并在結構化分析基礎上得出金融科技發展水平指數[29]。(2)依照金融科技結構功能構建多層次指標體系,然后,利用金融科技企業交易賬戶的底層數據進行測算[10]。由于文本挖掘法的測量可能存在過多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交合信息,所以,通過構建金融科技指標體系來對金融科技進行量化。依照金融功能理論,金融科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資源配置、信息處理、風險管控、支付清算、用戶體驗、金融自由化等方面,因此,從企業、用戶、政府三個市場參與主體出發,參考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課題組的指標體系(見表1),對指標數據進行Bartlett球形檢驗和KMO檢驗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來測算和衡量金融科技水平指標。

科技金融發展水平指標參考徐玉蓮(2017)[26]的做法,把我國科技金融資金來源分為以政府為主體的公共科技金融和以企業、金融機構等為主體的市場科技金融兩大類,依照不同主體對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設置指標體系(見表1)。

通過觀察表2主成分分析結果,考慮到特征值和累計方差貢獻度的影響,金融科技指數選取前三個主成分測算,科技金融指數選取第一個主成分測算。

3.中介變量。 為進一步闡釋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影響區域創新效率的路徑,分別引入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資本回報率作為中介變量,考察兩者對區域創新效率的影響路徑。其中,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指標(fra)利用區域金融投入產出指標,并通過DEA方法測算得到③[30]。資本回報率指標(roic)用科技金融投資績效綜合指數來表示④[31]。

4.控制變量。為了更加客觀、準確地分析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對區域研發創新的影響,還控制了以下變量:(1)經濟發展水平(regdp)。研發創新作為一項經濟活動,與區域經濟發展密切相關,良好的經濟狀況可以為研發創新提供穩定的基礎保障。利用各地區人均GDP取對數來衡量宏觀經濟發展水平。(2)區域開放水平(open)。區域開放度影響區域創新要素的流動性,利用地區外貿依存度來衡量區域開放水平,具體計算為區域進出口總額與區域GDP的比值。(3)市場化水平(market)。無論是創新要素流動還是創新成果轉化都離不開市場的調節,用區域市場化指數來衡量區域市場化水平[32]。(4)教育發展水平(edu)。創新發展對人力資本要素的要求較高,選取區域高等教育人數與總人口比值來衡量區域社會教育水平。(5)城市化水平(urb)。較高的城市化水平為區域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的資源稟賦結構和基礎設施支持,對于提高創新效率具有重要影響,用區域內年末城鎮人口與總人口之比來反映。(6)互聯網發展水平?;ヂ摼W發展對區域創新能力和創新要素的共享具有積極作用,用各省互聯網行業規模與地區GDP的比值衡量(各變量及定義說明見表3)。

(三)數據說明

以2012-2018年全國30個省市(西藏數據缺失嚴重,故剔除)為研究對象,選取區域經濟發展、金融發展等相關數據⑤。為避免極端值影響,用Winsorize對變量進行1%分位及99%分位的縮尾處理;為避免多重共線性問題,進行了方差膨脹因子(VIF)檢驗,結果表明,解釋變量的VIF<10,說明不存在明顯的多重共線性問題。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4。

五、實證結果分析

(一)金融科技、科技金融對區域創新效率影響的效應分析

在進行回歸分析前對模型進行Hausman檢驗,結果顯示,Prob>chi2=0.0001,拒絕了原假設,所以,選取固定效應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5)。其中,模型(1)(4)為金融科技、科技金融對區域創新的直接影響,模型(1)(2)(3)為以金融資源配置效率(fra)為中介變量的金融科技的中介效應分析結果;模型(4)(5)(6)為以資本回報率(roic)為中介變量的科技金融的中介效應分析結果。

表5回歸結果顯示,金融科技(fintech)、科技金融(techfin)都對區域研發創新效率(inv)的提升起到了正向激勵作用。模型(1)(4)顯示fintech影響系數為0.036,科技金融影響系數為1.129,兩者分別在10%、5%水平下顯著。表明金融和科技的融合發展都顯著提升了區域研發創新效率,并且科技金融對區域創新的邊際影響力要大于金融科技,這主要是由兩種金融發展方式的特質所決定的??萍冀鹑诹⒆阌诮鹑?,其布局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利用金融來推動技術創新發展,所以,它直接影響了技術研發創新活動;而金融科技立足科技,它注重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所以,它產生的影響更多集中在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改變市場交易模式、提高金融效率等方面。因此,科技金融對區域創新的直接影響要強于金融科技。同時,觀察中介效應結果發現,模型(1)中fintech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可以進一步進行中介效應分析;模型(2)中fintech系數為0.130;模型(3)中fra系數為0.164,fintech系數為0.028,并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在金融科技的區域創新影響中存在部分中介效應,且中介效應占比約42.86%。同理,由模型(4)(5)(6)結果可知,tencfin的系數和roic的系數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資本回報率在科技金融的區域創新影響中也存在部分中介效應,且中介效應占比為27.67%。因此,金融科技通過提高區域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影響了區域創新效率,科技金融則通過提高資本回報率來影響區域創新效率,假設1、假設2得以證實。

另外,從控制變量回歸結果來看區域經濟水平(regdp)、市場化程度(market)、區域教育水平(edu)、城市化水平(urb)、互聯網水平(internet)都在一定置信水平下展現了積極影響,表明區域經濟發展、市場化程度、教育水平、城市化程度以及互聯網的發展都可以提升區域研發創新效率。但是區域開放水平(open)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區域研發創新效率的提升,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科研基礎和創新競爭力仍舊較弱,自主的研發創新容易受到外部沖擊。

(二)基于研發創新階段的異質性分析

考慮到區域研發創新是一個復雜多階段的系統。因此,在確定了金融科技、科技金融對區域研發創新效率的整體影響后,為明確兩者對區域研發創新的異質性影響,基于創新價值鏈理論,進一步考察它們對區域創新不同階段的影響(回歸結果見表6)。

表6顯示,在分階段回歸結果(2)(4)(6)中,金融科技(fintech)對研發投入(rd)、研發產出(op)、成果轉化(trans)的影響系數分別為0.037、0.069、0.147,其中在研發產出階段和成果轉化階段都表現出顯著的正向提升作用,這表明金融科技發展對研發專利成果的產出和社會經濟轉化都有正向影響,但在研發投入(rd)階段顯著性不強。結合上文對金融資源配置效率(fra)中介變量的作用分析,可以更進一步明確金融科技對區域創新研發的作用路徑:金融科技并沒有直接為區域研發創新活動提供創新要素投入,而是通過提高金融資源在研發創新流程中的配置效率來激勵研發創新活動的展開,所以假設1得到更進一步證實。從回歸結果(1)(3)(5)可以看出,科技金融(fintech)在研發創新不同階段展現的作用也有差異,在研發投入階段(rd)和成果轉化階段(trans)都表現出顯著的提升作用,尤其是在研發投入階段,科技金融(fintech)的影響系數達到了33.161,這表明科技金融極大提升了研發創新的金融資源投入。但在研發成果轉化階段,科技金融對研發專利產出(op)等產生了抑制作用,這是因為科技金融主要是靠政府引導推動的創新政策,相比市場篩選機制,其仍舊缺乏效率,所以,在區域研發創新中會存在一定比例的投機現象,這種投機行為會降低研發產出質量。另外,對比兩者整體流程效應,金融科技始終對區域研發創新有著正向激勵作用,并隨著流程的不斷深入激勵效應越來越大;而科技金融在研發創新流程中體現了正負相間的關系,并且邊際系數越來越小,表明金融科技、科技金融對區域創新的影響存在階段異質性。

(三)統一框架下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的協同創新效應

為進一步明確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對區域創新的共同作用,引入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交互變量(techfin×fintech),分析統一研發創新框架下不同區域內交互效應對區域創新效率的影響(具體結果見表7)。

表7顯示,在分樣本回歸下,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對區域研發創新績效產生了不同影響:金融科技(fintech)在東、中、西各區域都產生了顯著的正向激勵作用,并且對東部地區的影響系數略大于中、西部,表明金融科技的研發創新激勵效應受區域影響不明顯。但科技金融(techfin)對區域創新影響具有較大差異,具體來看,東部地區的科技金融對研發創新效率表現出正向的激勵效應,而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科技金融表現出抑制作用,區域異質性極大地影響了科技金融與研發創新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分析交互變量系數發現,東部地區交互變量(techfin×fintech)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在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共同作用下,東部地區的創新效率得到了提升;而中部、西部區域的交互變量系數為負,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協同作用并未在中、西部地區體現出來。但從全國范圍來看,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共同促進了區域創新效率的提升。

六、穩健性檢驗

為保證實證結果的可靠性和穩健性,進行穩健性檢驗:考慮到估計結果可能受到內生性問題的影響,采用系統GMM模型引入解釋變量的滯后一期項(techfin(t-1) , fintech(t-1))作為工具變量對方程進行分析;考慮到變量測度指標選擇對估計結果的潛在影響,用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編制的中國省級數字金融指數(fintech1)表示金融科技指標[10],用省級科技系統和金融系統的耦合度來代表科技金融指標(techfin1)[13],重新進行分析;改變區域創新效率的測度方法,用隨機前沿分析法(SFA)重新對區域創新效率(inv1)進行計算。通過回歸檢驗發現(具體結果略),研究結果并未發生重大變化,與前文結論整體一致。

七、結論與啟示

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對區域創新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以上研究顯示:(1)金融科技、科技金融都對區域研發創新效率具有正向激勵作用,其中金融科技通過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影響區域研發創新,科技金融通過提高資本回報率影響區域研發創新。(2)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對創新流程不同階段的作用具有異質性。其中,金融科技在研發投入、研發產出和成果轉化階段都具有促進作用,但其影響更顯著體現在研發產出和成果轉化階段;科技金融在研發投入和成果轉化階段具有正向影響,尤其是研發投入階段的激勵效應十分顯著,但在研發產出階段表現出一定的抑制作用。(3)在統一框架下,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整體的協同效應對區域創新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但在不同區域內存在差異,兩者的交互項與東部創新效率呈正向關系,而與中、西部地區的創新效率呈負相關。

通過以上研究結論可以得到以下政策啟示:(1)重視金融和科技“融合共生”的作用,構建多層次的金融體系。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對區域創新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因此,鼓勵科技與金融資本市場融合,有助于拓寬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為此,可以依托金融科技塑造的良好金融生態,充分發揮科技金融的政策支持,構建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實現政府資源、信貸資源與市場資源的有機結合。具體來說,政府要構建專門服務于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體系,加大對創新企業的扶持力度;金融機構要加強數字技術的應用,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及服務,降低市場化融資門檻。另外,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市場創新要素的流動性,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資本回報率,最終推動區域創新效率提升。(2)提高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與創新系統的契合度,建立個性化匹配機制。研發創新是一個多階段的復雜系統,而金融服務研發創新的基礎就在于滿足研發創新多階段的不同需求。提高金融服務與研發創新不同階段的需求間的契合度,不僅可以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對區域創新的激勵作用,提高金融發展的邊際貢獻,還可以降低研發創新活動中低價值或無價值的低效率投入。為此,可以構建個性化匹配機制,依據不同創新階段和創新主體屬性具體分析,進而為區域研發創新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基礎保障。(3)重視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協同作用,推動區域創新協調發展。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作為兩種金融業態共同影響區域創新發展,兩者的協同作用對區域創新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在關注兩者差異的同時,還要重視兩者間的聯系,一方面,要發揮科技金融對金融科技發展的要素支持作用;另一方面,要發揮金融科技對科技金融的功能優化作用,然后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推動區域創新的協調發展。

注釋:

① 目前測算區域研發創新效率的方法主要有參數法(以隨機前沿分析為代表,SFA)和非參數法(以數據包絡分析為代表,DEA)兩大類。

② 借鑒浙江大學《2018金融科技中心指數報告》。

③ 具體來說,就是依照中國金融業發展特點,將金融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貸款總額和區域金融業從業人員作為投入指標,將區域金融業增加值作為產出指標,測算中國30個省份的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④ 即用政府財政科技投入投資績效、商業銀行科技信貸利潤率與科技資本市場投資回報率的加權平均數來衡量,其中政府財政科技投入投資績效等于科技創新利稅與政府財政科技投入的比值,商業銀行科技信貸利潤率等于商業銀行科技信貸利潤與科技信貸總額的比值,科技資本市場投資回報率等于區域內科技型上市公司股票投資回報率與債券投資回報率之和。

⑤ 其中,各變量原始數據主要來自《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WIND金融數據庫、EPS數據庫、《中國金融科技運行報告》;區域創新效率、金融科技、科技金融部分指標的測量則借鑒現有研究方法測算得到。

參考文獻:

[1] 解維敏,方紅星.金融發展、融資約束與企業研發投入[J].金融研究,2011(5):171-183.

[2] 陸岷峰.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相互賦能與共生發展策略研究——基于科技、金融、經濟生態圈視角[J].金融教育研究,2020(1):17-23.

[3] 李春濤,閆續文,宋敏.金融科技與企業創新——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20(1):81-98.

[4] 張玉喜,趙麗麗.中國科技金融投入對科技創新的作用效果[J].科學學研究,2015(2):177-184.

[5] 粟勤,魏星.金融科技的金融包容效應與創新驅動路徑[J].理論探索,2017(5):91-97,103.

[6] 王棟,趙志宏.金融科技發展對區域創新績效的作用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9(2):45-56.

[7] Huang Y,Lin C,Sheng Z,et al.Fintech credit and service quality[R].Working Paper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18.

[8] 唐松,伍旭川,祝佳.數字金融與企業技術創新——結構特征、機制識別與金融監管下的效應差異[J].管理世界,2020(5):52-66,9.

[9] 朱太輝.我國Fintech發展演進的綜合分析框架[J].金融監管研究,2018(1):55-67.

[10] 唐松,賴曉冰,黃銳.金融科技創新如何影響全要素生產率:促進還是抑制?——理論分析框架與區域實踐[J].中國軟科學,2019(7):134-144.

[11] 韓先鋒,宋文飛,李勃昕.互聯網能成為中國區域創新效率提升的新動能嗎? [J].中國工業經濟,2019(7):119-136.

[12] 王海蕓,劉楊.基于波士頓矩陣的科技金融發展分類策略研究[J].科學學研究,2020(6):1018-1027.

[13] 錢水土,張宇.科技金融發展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7(9):1320-1325.

[14] 王宇偉,范從來.科技金融的實現方式選擇[J].南京社會科學,2012(10):28-35.

[15] 馬凌遠,李曉敏.科技金融政策促進了地區創新水平提升嗎?——基于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的準自然實驗[J].中國軟科學,2019(12):30-42.

[16] 蘆鋒,韓尚容.我國科技金融對科技創新的影響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5(6):139-147.

[17] 潘娟,張玉喜.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科技金融投入的創新績效[J].科學學研究,2018(5):831-846.

[18] Laeven L, Levine R, Michalopoulos S.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endogenous growth [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15(1):1-24.

[19] Beck T, Chen T, Lin C,et al. Financial innovation:The bright and the dark side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6(11):28-51.

[20] Sokol M. Financialisation, financial chains and uneven geographical development: Towards a research agenda[J].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2017(39):678-685.

[21] 潘敏,袁歌騁.金融中介創新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J].中國工業經濟,2019(6):117-135.

[22] Jedidia K B, Boujelbene T, Helali K.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new evidence from tunisia[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14,36(5):883-898.

[23] Demertzis M,Merler S. Capital markets union and the fintech opportunity[J].Journal of Financial Regulation,2018(4):157-165.

[24] Gomber P,Kauffman R J, Parker C. On the fintech revolution: interpreting the forces of innovation, disru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financial servic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18(35):220-265.

[25] 李俊霞,溫小霓.中國科技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與影響因素關系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9(1):164-174.

[26] 徐玉蓮,趙文洋,張濤.科技金融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34(11):118-124.

[27] 白俊紅,蔣伏心.協同創新、空間關聯與區域創新績效[J].經濟研究,2015(7):174-187.

[28] 余泳澤,劉大勇.我國區域創新效率的空間外溢效應與價值鏈外溢效應——創新價值鏈視角下的多維空間面板模型研究[J].管理世界,2013(7):6-20,70,187.

[29] Li G,Dai J S,Park E M,et al. A study on the service and trend of fintech security based on text-mining: Focused on the data of Korean online news[J].Journal of Computer Virology and Hacking Techniques,2017,13(4) : 249-255.

[30] 楊友才,王希,孫亞男.金融資源配置效率、TFP增長與中國經濟發展的演進——基于面板數據的PVAR研究[J].管理評論,2019(6):36-48.

[31] 徐玉蓮,王玉冬,林艷.區域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耦合協調度評價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12):116-122.

[32] 王小魯,樊綱.中國分省份市場化指數報告(2018)[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寧曉青)

作者:侯世英 宋良榮

第二篇:金融科技促進普惠金融與金融扶貧發展

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憑借技術創新和理念創新、操作高效率和運營低成本以及信息獲取及數據分析優勢,為中國普惠金融與金融扶貧的破題與發展提供了可行之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鄉村銀行總裁尤努斯教授曾明確指出,獲得信貸是最基本的人權。中國金融發展的不平衡,金融“普惠性”遠未實現的現實是中國經濟發展包容性不足問題在金融領域的體現。解決包容性不足問題,“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目標已經成為十八大以來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普惠金融,促進金融扶貧”,既是提高經濟增長包容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實現經濟增長包容性的應有之義。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發展則是為完善現有金融體系、促進金融扶貧,提升金融普惠性,實現“獲得信貸”的重要工具。

我國普惠金融和金融扶貧現狀

經過我國金融業的不懈努力,我國許多企業和個人都已獲得了充分甚至有時是過度的金融服務,但同時也有很多普通居民目前僅能獲得有限的金融服務,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弱勢群體甚至還得不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務。農戶由于抵押物不足、融資額度小、信息獲取成本高、風險高等特點,傳統金融機構不愿向此類客戶貸款,存在著需求不能滿足的情況。中國農村家庭正規信貸的可得性為27.6%,低于40.5%的全國平均水平。在未能獲得銀行貸款的農村家庭中,有62.7%的農村家庭雖然需要資金但是沒有向銀行申請;有9.8%的家庭雖然向銀行提出貸款申請,但卻被拒絕。由此可見,我國普惠金融和金融扶貧事業發展與促進仍然任重道遠。

近年來,隨著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阿里、京東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結合自身優勢紛紛涉足“三農”的跳躍式發展,為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的普惠性和金融扶貧的有效性提供了佐證(阿里巴巴的農村淘寶戰略卓有成效,已經在全國29個省份300余個縣開業;同為電商巨頭的京東提出了解決農業問題的“3F戰略”,目前京東鄉村推廣員人數已達到27萬人,覆蓋27萬個行政村,京東縣級服務中心超過1500家,京東幫服務店布局超過1500家)。作為傳統大型商業銀行的典型代表,中國銀行在總結多年扶貧經驗的基礎上,今年也正式向社會推出“互聯網+公益”扶貧工作新模式,發揮商業銀行整合社會資源的優勢,利用公益理念、“互聯網+”思維,借助市場力量、政府支持、金融技術,開發了“公益中行”精準扶貧平臺,幫助更多的貧困戶走上自力更生之路,實現脫貧致富。

發展普惠金融,促進金融扶貧,不僅要打破長期以來實行的禁止非金融機構之間發生信用關系的桎梏,放開民間信用,更是要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之所以難以發展,客觀上存在著成本高和結構化信息不易獲取等難以逾越的技術障礙。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恰恰提供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渠道和手段。通過改變交易的基礎設施,金融科技與互聯網使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人們可以更加方便、快捷、低成本地進行交易;同時,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還突出了個體特有的需求,有效實現了所謂“私人定制化”;另外,大數據、云計算、社交網絡、搜索引擎等現代金融科技手段的運用,極大地豐富了金融業獲取大眾有效信息的渠道。

金融科技促進金融扶貧和普惠金融存在的問題

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促進我國農村地區普惠金融和金融扶貧工作開展無疑是合理途徑和發展趨勢,然而其有效性是需要前提條件和基礎的。目前,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在服務和促進我國金融扶貧和農村普惠金融開展方面還存在諸如服務對象、基礎設施、金融監管、人才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和不足。

在金融服務對象方面。農民等在地理上受到排斥的人群不僅存在金融知識不足、接受能力差等問題制約,而且也存在著對象本身的信息片面和不足問題。金融服務交易和資金安全性是弱勢群體尤為關注的因素,相較于城市人群而言,農村地區居民金融知識和認知能力尤顯不足,風險識別和防范能力較弱。同時,當前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金融服務的質量參差不齊,詐騙事件層出不窮,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農戶對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的不信任感,觀念上存在著對這種新型金融服務形式的抵觸情緒。同時,也正是這種金融知識和觀念認知上的不足,對農村地區的金融信息和數據獲取和整理更為困難。盡管農村金融服務需求確實存在,但過于分散和片面,需要積累大量的數據和信息,而這種數據和信息積累是漫長的過程。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交易主要依靠客戶提供的身份證明、財產證明、繳費記錄、熟人評價等信息評價客戶的信用。在農村地區,這些信息不僅更易造假,同時更加片面,容易給信用評價提供錯誤依據,無法全面了解客戶的信息。

在金融服務基礎設施方面。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無論在質量還是數量上均存在較大差距。雖然近年中國農村地區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投人較大,網民數量急劇增加,電腦與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呈現較大幅度提升,但與農村居民的龐大基數相比,這一比率仍然較低。至于,農村地區金融信息服務的軟件基礎設施上更不容樂觀,目前政府間合作不強,未能實現征信系統的對接,各自形成信息孤島,信用信息評價體系缺乏整體規劃,農戶信用信息缺乏統一的共享平臺。目前,雖然我國在中央層面上已經出臺了《征信業管理條例》等法規,但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的地方性法律和規章卻很少,大部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缺乏可落地和可操作的法規章程,導致中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進程緩慢,也進一步阻礙了農村信用環境的改善。

在金融監管方面。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監管構建尚未建立,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并存在缺失?!洞龠M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指導意見》的出臺為實施具體監管、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指明方向;《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正式發布為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提升互聯網金融效率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實施為維護互聯網金融穩定,優化互聯網金融生態環境提供了手段和方法。但是,我國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監管領域系統性和實質性的法律規范和制度仍然欠缺,當前監管辦法和手段的實施效果也有待觀察。至于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在服務“三農”過程中更是由于涉及的對象較多,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部門協調、政策沖突、措施重疊等問題,有待進一步明確和完善。

在金融服務的人才建設方面。促進農村地區金融扶貧和普惠金融發展的人才培養和教育嚴重不足,導致大量信息資源無法得到有效開發。由于農村地區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加之農村地區金融教育和信用體系建設缺乏持續的資金、人才和技術投入,他們對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從事金融服務的理解和認知能力普遍不足。某些農村地區互聯網金融平臺缺乏金融合規意識,甚至存在著利用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概念從事“偽創新”,創新缺乏實用性,業務流程不健全,創新脫離實際經濟場景,無法解決金融痛點,阻礙了利用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促進金融扶貧和普惠金融發展的力度和廣度。

對策建議

本著提高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參與度和認知度,針對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在促進我國普惠金融和農村金融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第一,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理念、技術和手段,深化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強化農村地區金融科技和金融服務的啟蒙教育。以金融科技和互聯網技術為手段,以有效增加農村金融資源供給為主線,以促進農村地區普惠金融和金融扶貧工作發展為目標,深入推進農村金融組織創新、機制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加強金融服務支撐體系建設,推動金融資源向“三農”、小微企業和基層傾斜。同時,各地政府和監管部門應制訂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工作計劃,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途徑普及金融知識,宣傳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政策,總結當地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發展案例,通過樹典型、搭平臺等形式促進農民正確認識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為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地區的發展鋪平道路。

第二,加大農村地區征信體系和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方式進一步擴大其投資規模,盡快實現網絡、基站等基礎設施在廣大農村地區的全覆蓋。各地政府和金融部門必要時可通過財政補貼方式降低農民使用網絡和手機的成本,鼓勵貧困農戶使用網絡和手機,為推進農村地區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提供有利的硬件條件。同時,加快農村征信體系建設,開展農村信用體系標準化建設的宣傳和引導,鼓勵各地盡快制定農村信用體系行政規章或地方性法規,建設適應互聯網金融和大數據征信業務開展的信息共享機制和平臺,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打造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為農村客戶提供信息、資金、產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務。

第三,轉變普惠金融和金融扶貧工作方式,完善農村地區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針對我國普惠金融事業和農村金融扶貧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在中央層面上,建立更加有效的“一行三會”聯席會議制度,必要時可將公安、工信部等單位納人聯席會議,強化對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的全方位監管,為實現跨產品、跨市場、跨機構的全方位多維度監管提供組織保障。各級地方政府,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技術和理念,深化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革,推動本地金融機構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定位。地方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要逐步淡出行政管理,強化服務職能。 同時,針對當前我國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和制度的不完善現狀,各地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門應因地制宜地制定地方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管理法規,以規范和促進本地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發展。

第四,規范發展普惠金融和農村新型金融組織,創新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各地政府積極利用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理念和技術,探索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發展的有效途徑,穩妥開展新型農村金融互助合作機構和農村小額信貸組織發展,持續向農村貧困人群提供融資服務。同時,引導本地金融機構采用金融科技新技術和新理念,針對小微企業、貧困農戶等特殊群體,量身定制和開發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強對弱勢群體的金融扶持力度,實施精準扶貧。

第五,提升金融機構科技運用水平,降低農村居民融資成本。各地政府和監管部門要鼓勵和督促各類金融機構規范收費、合理定價,提高金融服務收費信息透明度,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和大數據征信在利率市場化定價方面的優勢和特點,加強對金融機構利率的引導,抑制融資成本不合理上升。規范和引導金融機構,采用金融科技和互聯網技術手段,合理下放貸款審批權限,提高貸款審批效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投融資研究中心)

作者:黃國平

第三篇: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研究

摘 要:首先針對科技金融和科技創新的基本內涵進行了研究,依托現有的研究成果,采取文獻綜合法并集合了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實際展開了科技金融和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研究,并研究了一套可以定量分析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數學模型,希望可以用來指導促進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的融合發展。

關鍵詞:科技金融;科技創新;融合發展;數學模型

合理引導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的融合發展,推進科技金融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轉化以及產業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也是實現創新驅動的重要保障。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屬于國家首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目前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融合發展方面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實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為下一步促進該創新示范區的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深度研究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的融合發展具有典型現實意義。

1 基本理論研究

1.1 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

科技金融屬于一般意義上的產業金融范疇,一般是指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通常來說,經濟的發展依靠科技來推動,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金融的推動,而科技產業往往是高風險產業,融資需求比較大,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更多表現為科技企業尋求融資的過程??萍冀鹑诘谋举|在于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科技創新以實現社會發展,同時必須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要識別并且控制住科技創新帶來的風險,更多科技創新帶來的需求活力需要構建科技和金融結合的生態氛圍。

所以,科技金融的發展同科技創新的發展擁有緊密的關系。近些年也開始針對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的融合發展進行了研究。不過大部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政策措施方面,是以宏觀視角來分析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的融合。當然也有部分研究重點集中在實證研究方面,這些研究成果主要圍繞各個省的面板數據來構建時空模型,并通過模型來對科技金融投入與科技創新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比如張玉喜等人就通過研究2004年~2012年中國30個省(市、區)的數據建立了靜態和動態面板數據模型來進行實證研究,指出短期內科技金融的投入與科技創新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長期的金融投入對科技創新的作用則不是很明顯。汪發元等人的研究同樣結合相似方法針對長江經濟帶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探索了科技創新、金融投入在區域出口貿易技術水平方面的共同作用。

1.2 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融合機理研究

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屬于兩個系統,這兩個系統相互作用和聯系會產生協同放大效應,用物理學上的概念來說即耦合,結合上文的分析,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之間存在動態耦合關系,主要表現為科技創新是一項高風險的社會活動,這項活動的實現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從而滿足科學發現、技術開發、成果轉化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等系列需求,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金融在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以及服務等方面實現創新,尋求金融與科技的雙向互動,進而滿足科技創新過程中的各項金融需求,從而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

在科技創新的不同階段都有不一樣的不確定性,資金的投入會存在比較高的分線,投資回報率不確定,尤其是在科技開發研究的初期,資金投入非常大,但看不到投資回報,很難吸引到社會資本,但是在科技創新初期的外部正效應很強,因此各國通常會采取政策性的金融介入來為科技創新提供資金。盡管政策性金融并不以盈利為目的,但是卻需要進行資金投入效率的評價,保證其可持續性,也就是持續性地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引領社會資本進入。

在科技創新活動持續中,投資回報率就會逐步明朗,會帶來更加有效率的投資機會,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就可以通過投資科技創新來獲取高額回報,進而擴大資本,這是一種正向效應,會吸引到更多的金融機構參與到科技創新的投資當中,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同時,也帶來財富聚集效應,為金融產業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所以科技金融和科技創新之間在技術輸入、風險管控、信息溝通、資金流動等互動和交換當中是緊密耦合在一起的,形成的也是一個區域性的創新系統,其耦合關系是動態的雙向反饋來實現螺旋上升,最終促進區域經濟的創新發展。

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的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價值在于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轉化,有利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發展,有利于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作為首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如何在“一帶一路”以及示范區建設契機下譜寫新的篇章,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的有效融合非常關鍵??萍紕撔乱约翱萍汲晒D化需要金融的支持,當然也為金融體系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拓展了空間,世界上歷次產業革命與科技創新由緊密關系,并且均成于科技金融,實踐已經證明,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緊密結合是社會變革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

2 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融合發展

2.1 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發展狀況

十年來,合蕪蚌充分發揮了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以及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綜合實力取得明顯進步,在2008年示范區生產總值僅僅只有2900.9億,到了2018年,已經增加到12816.1億元,年均增長率12.1%,在全省GDP中占比提升到42.7%。示范區研發經費從50億提升到350億,研究機構增加至2500多個,院士工作站100個左右,研發人員13萬人,全省60%左右的高新技術企業都在示范區,總數有3080個,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5.2件。作為首批國家促進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有效融合的創新示范區,合蕪蚌在十來年的建設當中取得了比較優異的成就,逐步形成了以財政投入引導,銀行信貸為主體,創業投資、資本市場融資為支撐,以融資擔保、科技保險、征信管理、產權交易等為手段的科技金融體系,構建了產業投資、雙創孵化的政府雙引導基金模式,構建了一個金融基金生態圈。

從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融合政策上看,重點也是采取的政策引領社會資本支撐的模式,與國內外的其他模式相比在細節上也存在明顯不同,比如說與美國相比,美國采取的方式是類似中介的方式,科技金融以中小商業銀行為助力,在成熟的科技金融體系下支持科技創新。日本作為東亞圈子當中的一員,其科技金融體系與國內的情況比較相似,主要傾向于政策主導,在主要的銀行制度之下,圍繞政策性的金融機構以及信用擔保機構來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德國主要是突出市場需求的引導作用,在需求的引導下,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進行科學研究,然后再有政府出臺政策來引導研究成果的轉化。從國內來看。比如說上海,近些年出臺了很多激勵和促進金融資源與科技企業有效融合的政策性文件,為科技企業打造一個可以便捷融資的政策環境,比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等。為了保證政策的有效落實,上海也建立一套信息服務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完善了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配套服務體系,同時也在積極引進外資,并同外資合作建立合作銀行機構用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其融資模式創新了美國硅谷銀行的經營模式,即債權+股權的雙重融資模式,進一步還打造出科技金融α模式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2.2 實證研究

結合耦合協同,各個子系統之間的協同要素相互滲透促使融合系統,從無序進化為有序,其中協同要素之間的融合度可以使用耦合度來進行表述,因此本文采取文獻綜合法,借鑒相關研究成果構建了一個融合度指標評價模型。具體來看,假設uij是融合系統從無序到有序的功效系數,那么可以得到如下模型。

由此融合度在0~1之間,值越大子系統之間的良性互動越好,值越小則說明系統還處于無序狀態。進一步假設H為融合度指標,來判定科技金融和科技創新的融合程度,則有如下模型。

該模型中D表示子系統的協調指數,a和b代表待定系數。根據模型可以定義當H的值在0~0.5范圍內時,融合系統失序,說明科技金融和科技創新之間的相互作用不顯著,當H值在0.5~0.7,說明融合系統的融合程度為中度,科技金融和科技創新進入良性互動階段。當H值在0.7~0.8之間,則說明融合系統的良性互動進入發展階段,當H值在0.8~1之間,則說明融合系統的融合程度進入高級狀態,良性互動達到最優。

根據熵值法的計算方法,取得指標權重,并就此確定相關指標與權重,具體包括一級指標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金融發展水平,二級指標則包括研發能力、成果轉化能力、產業化能力、技術擴散能力(為科技創新能力下屬指標);政策性科技金融、信貸科技金融、科技資本市場、風險資本市場(均屬于科技金融下屬指標)。三級指標方面,在研發能力方面包括人員發明專利授權書,國外文獻庫收錄的科技論文數量;成果轉化能力方面包括新產品產值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新產品銷售收入在主營業務的收入比重;產業化能力方面主要為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技術擴散方面主要是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金融方面主要的三級指標為財政撥款在總財政支出的比重,銀行信貸金額,科技型上是公司總市值,科技型上是公司數量,風險投資資本總額,風險投資機構數量。

由此結合相關的時空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綜合融合度方面政策性科技金融和科技創新是一個動態的演化過程,總體水平是逐步提升的,但也存在一定的波動性,主要在2008到2012年之間,因為2008年要應對金融危機,我國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在科技金融方面呈現出擴張態勢,財政投入加大但與科技創新互動規律脫節,導致出現融合程度的波動,2013年以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得到高度重視,并且國家也在尋求構建創新型國家,因此科技創新體系得到完善,政策性金融開始發力有序地支持了科技創新,但總體指數并不是很高,大約在06~0.7之間。信貸科技金融方面,長期以來都是失序狀態,在近些年才開始逐步變得有序,主要是因為市場化的科研成果篩選和檢定的難度大,成本高,影響銀行信貸的投資回報率,所以銀行信貸業務通常都抱有謹慎態度,近些年在各項政策的引導下,科技信貸體系逐步完善,融合程度逐步提升??萍假Y本市場投資方面總體呈上升趨勢,資本市場的活躍度在2013年左右達到一個高峰,后續增長逐步放緩,因為此時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資本對投資持謹慎態度,但同樣也因為政策性的引導,社會資本的投資愿望都比較強烈。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科技金融對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當然反過來科技創新也為科技金融拓展了市場空間,是雙贏的局面,而要營造出雙贏的局面就必須要促進科技金融和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并是二者融合后的系統從無序轉變為有序的良性互動,共同致力于經濟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古力亞提·加帕爾.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融合發展研究與思考[J].科技展望,2016,26(24):251-251.

[2]趙思雨,韓兆洲.行業跨越與融合:金融科技創新與發展研究[J].廣東經濟,2017,(15):48-54.

[3]束蘭根.科技金融融合模式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研究[J].新金融,2015,(6):22-26.

[4]汪發元,鄭軍,周中林,等.科技創新、金融發展對區域出口貿易技術水平的影響 ——基于長江經濟帶2001-2016年數據的時空模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35(18):66-73.

作者:任向英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小學生數學論文范文下一篇:寫企業會計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