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

2022-10-02

第一篇: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一論述,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進一步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方面體現了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實踐在不斷深入;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未來目標和方向的把握越來越明確。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只是一個經濟目標,更是一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全面協調發展的目標;不只是衡量國家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目標,更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的目標。生態文明是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生改善的匯聚點,良好的生態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條件。黨的十八大報告將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提出了更具明確政策導向、更具現實針對性、更順應人民意愿的新要求,從而使這一目標要求的內涵更加豐富和完善。建設生態文明,才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文明的全面進步、社會的全面和諧,從而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是改善民生、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時代要求。我們推動改革發展,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人民的需求既包括各種物質文化需求,也包括清新空氣、清潔水源等生態環境需求。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人民群眾對良好的生態環境有了越來越強烈的需求,對環境質量、生存健康的關注日益強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只有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才能回應并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強烈的環境訴求,才能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指數,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目標。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永續發展的戰略抉擇。傳統工業社會的生產方式以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為主要特征,這種生產方式必然導致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因而是不可持續的。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資源、生態、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發達國家工業化進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已集中出現。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粗放式的發展方式,經濟社會的發展將難以為繼。建設生態文明,就是要以生態文明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從根本上突破資源環境的約束,在發展中保護生態,在保護生態中加快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發展需要,又為后代人提供發展的基礎和保障。這是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戰略抉擇,是實現世世代代永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是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的客觀需要。近年來,資源環境問題已成為一個重大國際問題,圍繞能源資源、氣候變化、溫室氣體排放等生態環境問題的博弈日趨激烈,低碳發展、綠色發展正成為各國發展經濟的戰略重點和新一輪國際經濟競爭的制高點。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生態文明,

既有利于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又有利于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維護我國的核心利益和負責任大國形象,為全球的低碳發展、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生態文明建設的立足點是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其核心問題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同時又是人類文明的凝聚和體現。因此,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第一,整體性原則。世界作為一個由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精神共同構成的整體,其各個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堅持整體性原則,就是要把人類及其社會作為世界的一個部分、方面、環節來看待。不僅把中國的社會發展置于整個世界發展的整體中,而且把中國的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用整體的觀點去看待社會發展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發展,用整體的觀點去評價中國的社會發展和進步。

第二,可持續性發展原則。堅持可持續性發展原則,就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充分考慮環境、資源和生態的可承載能力,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社會的永續發展。

第三,平等公正原則。堅持平等公平原則,就是說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在制定發展規劃時,既要實現當代人在利用自然資源以及滿足自身利益上謀求機會平等、責任平等,又要考慮當代人與后代人對自然資源的享有權力上的機會均等。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要求我們從文明進步的高度認識和加強環境保護,并將環境保護作為一個時期內生態文明建設的攻堅方向。

環境保護牽動發展全局

加強環境保護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生態文明是人類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后的新型文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實現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因而環境保護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途徑,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體現。加強環境保護,不斷改善人類生存環境,可以有力提升生態文明意識、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加強環境保護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究其本質,環境問題是經濟結構、生產方式和發展道路問題。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的環境約束趨緊,環境污染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主要制約因素,加強環境保護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保障和促進作用。改變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努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應以環境保護為突破口,把解決環境問題作為著力點,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更有針對性。

加強環境保護是掌握國際競爭主動權的重要途徑。發達國家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把污染嚴重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進口生產過程中產生較大污染的廉價產品,同時又通過綠色貿易壁壘保護本國優勢產業。面對這樣的國際競爭形勢,

我國只有把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加大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力度,加強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才能破除綠色貿易壁壘,更好地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機遇,把握國際競爭主動權,爭取更大的利益。

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加強環境保護

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加強環境保護,就要大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不斷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促進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形成有利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立足我國國情,大力培育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綠色新興戰略產業,構建綠色產業體系。不僅應逐年加大環保投入,而且應采取嚴格的項目環評,實行必要的限制開發、淘汰落后產能等措施。完善綠色發展的法律法規,加強環境保護政策宣傳,倡導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增強人們的生態道德和生態責任感。

推動環保技術創新,突破環境瓶頸。資源環境約束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形成了極大挑戰,而技術進步和創新是突破環境瓶頸的強大動力。應注重環境科技自主創新,加大對節能、清潔能源以及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的研發和投入力度,積極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完善財稅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進行環??萍佳邪l,支持環保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加強同世界各國的環境合作,積極參與可持續發展全球治理。目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共識已經形成,但尚未形成步調一致的全球共同行動。因此,加強國際環境合作、完善全球環境治理應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目標。我國應與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戰;積極參與可持續發展全球治理行動,增強我國在可持續發展全球治理機制中的話語權。這有助于提高我國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生態文明是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一種新的人類文明形態,既包括尊重自然、與自然同存共榮的價值觀,也包括在這種價值觀指導下形成的生產方式、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

近年來,我國工業發展迅速,制造業產值已經和美國不相上下,這是巨大的進步,但也帶來了工業污染物大量排放、自然資源急劇消耗等問題,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日益惡化,人與自然的關系變得很不和諧,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環境問題不僅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更制約著我們下一步的發展。

黨的十八大提出,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一生態文明理念找準了我國社會發展面臨的“癥結”,開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藥方”。

美麗中國,是我們未來的目標和希望。生態文明,是托起美麗中國的強有力的臂

第二篇: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建設(題庫)

《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建設》試題匯總

單選題

1. PM2.5是直徑( D)的細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D小于等于2.5微米

2. 按氣體廢棄物排放后的影響范圍,分為微觀、中型和宏觀三個層次,( B)是指工業生產及汽車排放所 引起的室外周圍空氣的污染。B中型空氣污染 3. 報告首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 D) D十七大

4. 被明確寫入“十二五”規劃并獨立成篇,表明我國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 A)(單選 ) A 綠色發展

5. 不采用基因工程技術,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按照自然規律 和生態原理,以生態食品或自然食品成為國際目前最高的安全級食品。( A) A有機食品

6. 畜禽糞便經過沼氣 發酵,產生的沼氣可向農戶提供清潔的生活用能,用于照明、取暖、燒飯、儲糧 保鮮、孵雞等方面”屬于(B )。

7. 從( B)層面看,生態文明要求轉變傳統工業化生產方式,提倡清潔生產。B生產方式

8. 從“真”的角度來看,就是從實際存在的真相出發,堅持物質第一性,以物質文明建設為基礎,緊緊 抓住經濟建設這個第一要務,加強經濟管理,推進經濟(A )發展,實現經濟富強、發達的目標。 (單選 ) A又好又快

9. 黨的(D)明確提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D十七屆五中全會 10. 黨的( C)提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和目標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主 要任務。C十八大

11. 的發展是當前循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C 低碳經濟)

12. 的工業革命,揭開了人類大規模開發利用化石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序幕。( B) B18世紀

13. 的核心是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B) B綠色發展 14. 低碳經濟 本質是(A )。A可持續發展經濟

15. 低碳經濟的特征是以減少(D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

16. 低碳經濟涉及的行業和領域十分廣泛,主要包括( D)D以上都對

17. 低碳農業,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A高效益)的農業,即所謂的三低一 高農業。

18. 對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資源的(D )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基礎。D 可持續

19. 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在哪個方面徹底轉型?(B)能源結構和經濟結構。 B兩者都是

20. 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提高了農產品形象、價格及競爭力,實現了優質優價, 體現( A)。A優質性

21. 法治”和“法制”不同,( B)是指一個國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 B)則強調一個國家處于依法治理 的狀態。B法制;法治

22. 佛教認為,生命中的行是(A)A生物的行為

23.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 由( A)向( )的歷史性轉變。 A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低出

- 1275. 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和關鍵是( A)。A發展 76. 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和關鍵是(A )。A發展

77. 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所規定的環境質量以維持(A整體生態環境)平衡為原則。 78. 生態文明社會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生態承載力,注重提高生態服務功能,在環境、資源承載力下統 籌協調產業結構布局和(D人口)結構區域分布。 79. 生態文明是關于世界樣態和過程的生態學描述”是從下面那個視角在對生態文明進行界定?(A)世界演化圖景的視角

80. 生態文明是物質、精神、政治、生態 的融合文明” ,是從下面那個視角在對生態文明進行界定?(D )D社會文明的研究視角

81. 生態文明是自然、人、社會價值的生態定位和選擇”是從下面哪個視角在對生態文明進行界定?(B)B、價值論視角

82. 生態文明提倡適度消費,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滿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屬于下面哪個層面?(B)B. 生活方式層面

83. 生態文明要求轉變傳統工業化生產方式,提倡清潔生產”屬于下面哪個層次? D D. 生產方式層面

84.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面臨著哪些矛盾?( D)D以上都是 85. 生態系統保持( A),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適應性,能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自動調節、自動控制。A動 態平衡狀態 86. 生態系統的( A)是指生態系統中,沒有單個獨立存在物,內部各種因素及生態系統之間相互聯系,具 有功能和結構的依賴性。A整體性 87. 生態系統具有( A),在成分互動之前和之外沒有任何系統原理,有的只是系統形成的自然條件,其中 某些互動現象體現為相互關系,于是成了組織力量。A開放性 88. 生態系統具有( C),生態開放原則最終開啟了把物體孤立在自足中、并把環境和異己者排斥在自己原 則之外的封閉觀念。C開放性 89. 生態系統具有( C),在成分互動之前和之外沒有任何系統原理,有的只是系統形成的自然條件,其中某些互動現象體現為相互關系,于是成了組織力量。C自組織性 90. 生態系統中,沒有單個獨立存在物,每一個生物都與其他生物、與環境的其他因素相互聯系和相互作 用的共生、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C生命共同體)。 91. 生態修復的基本形式是( )。D.植物修復 92. 生物量占全球植物的90%以上的是(B )。B森林 93. 是當前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 一個重要趨勢, 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深刻的。 ( A)(單選 ) A全球化

94. 是對污染環境實施修復最為重要的技術之一,是正在發展中的技術,是生態修復的基礎( A) A生 物修復

95. 是行動,即按照自然規律,調整人類的行為。( B) B順應自然

96. 是環境保護領域的基本權利、環境訴訟的基礎,是公民參與原則得以更好貫徹的前提條件。( A) A 公民環境權

97. 是就人與自然的關系而言的文明狀態,著眼于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側重點在環境保 護和經濟形態方面。( A),A狹義的生態文明 98. 是通過影響逆溫現象和霧的形成來影響霧霾的。( B) B溫差

99. 是一種以能源的清潔開發與高效利用為基礎,以低能耗、低排放為基本經濟特征,順應可持續發展理 念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要求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 A) A低碳經濟

100. 是指充分利用光、溫、水、土、氣、熱等環境要素,根據污染物的理性性質,通過機械分離、蒸 發、點解、磁化、冰凍、加熱、凝固等物理和化學反應,使環境中污染物被清除或轉化為無害物質。( B ) B物理與化學修復

101. 是指對違法犯罪的行為,要嚴格追究其法律責任。( D) D違法 必究

102. 是指列入國家廢棄物名錄或是根據國家規定危險廢棄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具有危害性的 廢棄物。( D) D危險固體廢棄物

103. 是指某個人消費某種公共品時,不能同時排除其他人也消費這種物品。( D) D非排他性

104. 是指人口總量適度、人口素質全面提升、人口結構優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統內部各要素之 間的協調平衡發展,并且人口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 ( C)C人口均衡發展

105. 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過程中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 ( D) D生活垃圾

106. 是指隨大氣擴散的污染物通過沉降或降水等途徑進入水體,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 C) C擴散污染源

107. 是指一切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都必須遵照法律的規定辦事。B ) B有法必依

108. 是指在立法方面,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據和遵守。(A) A有法可依

109. 是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的強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種理性的、具有生態智慧的信念。(A)A.生態 精神

110. 水體廢棄物按( A)分為自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A污染成因 111. 說:“實際則物質文明與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進步。” ( A) A孫中山 112. 太陽能、風能發電成本為火力發電的( A),如無強制性規定,根本無法進入市場。A3~10倍

113. 碳水化合物屬于( C)。C有機無毒物 114. 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 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D十八大)

115. 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理念,標志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生態文明法制建設正在積極地開展中。 (單選 )(B ) 150 B十七大

116. 通過畜禽糞便的有機肥生產,將豬糞等養殖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和沼液,可向農田、果園、茶園 等地種植作物提供清潔高效的有機肥料”屬于(B )。B養殖——廢棄物——種植產業鏈

117. 通過健全相關制度,創造資源節約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引導建立資源節約的( D),是建設節 約型社會的根本途徑和有效方式。D以上都是

118. 通過認識和實踐,形成( C)和生態相結合的生態化理論。C經濟學 119. 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途徑包括( D)。D以上都是

120. 完善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公平交易機制,引導資源在部門間和地區間合理流動;發

- 56人合一)的生存 主張、“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知天畏命”的道德態度、“仁愛萬物”的道德情懷、“愛有差等”的道德 原則、“與天地參”的道德理想。

164. 主體功能區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B人口與經濟)合理分布的有效途徑。 165. 主要針對區域性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領域,是一項具有經濟激勵作用、與“污染者付費”原 則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費和破壞者付費”原則的環境經濟政策。(A) A生態補償機制

166. 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變和人類活動影響下受到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工作,恢 復生態系統原本的面貌,比如森林砍伐要再種植,退耕還林,讓動物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中。 (A ) A生態修復

167. 資源和環境是經濟社會(B)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源和環境的支撐。B.可 持續

168. 資源環境問題,究其本質是( D)問題。D以上都對 169. 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包括(D )。D以上都是

170. 作為當代乃至我們長期追求的目標,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國家的普遍關注,成為時代潮流。A.生 態文明

171. 作為社會正義、秩序維護的最后一道屏障, 理應介入環境保護這一重要的社會問題。(B )B刑法

172. 作為一種安全食品的標準,具有統一的綠色食品名稱及商標標志,并逐漸與國際接軌。( B) B綠色食品 多選題

1 1994年我國對資源稅進行調整。其征稅對象為開采應稅礦產品和生產鹽的單位和個人,列入征稅范圍的有( ABCD)。 A原油B天然氣C煤炭D鹽 P42 2 PM2.5中可溶性粒子,如( ABCD)等具有強吸水性,它們與水蒸氣結合在一起,使天空瞬間變得灰蒙蒙,形成霧霾天氣。A硫酸鹽B硝酸鹽C銨鹽D有機酸鹽 3 按污染源釋放的有害物質種類分類, 水體廢氣物的來源可以分為(ABC )。A物理性污染源B化學性污染源C生物性污染源

4 不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甚至造成環境的嚴重污染和退化,則不只與我們發展生產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會危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本身。這是由于:( ABCD)。A自然資源的退化和破壞將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障礙B生態環境污染嚴重將會引起尖銳的矛盾,影響人的生產積極性C現代化的生產裝備需要一個清潔的環境D搞不好生態環境保護也就難于實現現代化生

5 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領域包括( ABCD)等。A煤炭洗選B循環流化床鍋爐C煤的氣化和液化D轉爐煉鋼收塵

6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ABCD)。A配套經濟發展模式不完善B環境資源法律體系尚不健全、環境經濟政策缺乏C生態文明的環境倫理價值觀尚未真正建立D公眾環境保護和參與意識較弱

7 當前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形勢依然嚴峻,“十二五”及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將迎來( ABD)高峰。A總人口B勞動年齡人口C新出生人口D老年人口

8 低碳經濟的核心是( ABCD),它是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經濟形態新出現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A低碳產業B低碳能源C低碳技術D低碳消費 9 低碳經濟的基礎是( BC)。B能源的清潔開發C能源的高效利用 10 低碳飲食,就是對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進行嚴格限制,同時穩步提高( B)和( C)的 攝入量。 B. 蛋白質 C. 維生素

11 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要使人類的財富持續增長,就必須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實行循環經濟,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實現“( ABC)”。 A污染排放最小化 B廢棄物資源化 C廢棄物無害化

12 二次氣溶膠顆粒的形成方式主要可分為( ABC)。A直接由氣體形成氣溶膠粒子B新粒子通過碰撞、聚集形成更大的粒子C通過凝結等方式形成粒徑更大的粒子

13 二次污染物是指在大氣中一次污染物之間或一次污染物與大氣正常成分之間發生化學作用生成的污染物,例如( ABCD)。ASO3 BNO2 C酸類D酮類

14 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途徑, 從資源流動的組織層面來看, 主要是從(ABC )等幾個層面來展開。A企業小循環B區域中循環C社會大循環 15 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途徑,從資源利用的技術層面來看,主要是從哪個層面來展開?(BCD)B資源的高效利用C資源的循環利用D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

16 根據十八大報告,生態文明制度包括( ABCD)等。A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B水資源管理制度C生態補償制度D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17 構建生態補償機制的理論基礎包括( AC)。A公平理論C公共物品理論 18 固態環境污染按其來源不同,主要分為( ABCD)。A工業廢棄物 B農業廢棄物 C礦業廢棄物 D城市垃圾

19 關于環境權的刑事保障,集中在我國刑法“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一節中對( ABCD)等方面犯罪的規定及其落實,還遠遠不能滿足保障公民環境權的需要。A危險廢棄物管理B森林破壞C水生生物保護D瀕危物種保護 20 國土資源包括(ACD)A海洋C礦產D土地

21 過量施用化肥與農藥造成( ABC)。A土壤板結B水體富營養化C抗藥性害蟲種類與數量增加

22 環保公共服務的范圍包括(BCD)。B環境政策服務C環境信息服務D環境教育服務 23 環境財政”重點支持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推動礦山生態恢復與土地整理相結合,實現(BD )開發的良性循環。B.生態治理D.土地資源

24 環境經濟政策具有( ABCD)等優點。A促進環保技術創新B增強市場競爭力C降低環境治理成本D降低行政監控成本

25 環境權作為一項人權已為一系列國際法文件所肯定,如( ABC)都對環境權作了闡述。A《人類環境宣言》B《內羅畢宣言》C《社會進步和發展宣言》

26 積極促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由單純控制人口數量向統籌解決人口問題轉變,要( ABCD)。A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B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C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D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27 堅持(AC )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A、保護環境C、節約資源

28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促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思路與工作方法的轉變,要( ABC)。A創新工作理念B改進工作方法C完善工作體系

29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就是要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 ,( ABD),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 ,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 實現可持續發展。A以環境承載力為基礎B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準則D以綠色科技為動力

- 91072 屬于有機無毒物的有( ABD)。A蛋白質B脂肪D碳水化合物 73 屬于有機有毒物的有( BD)。B多環芳烴D苯酚 74 私人物品具有( AC)。A競爭性C排他性 75 提高生態文明水平,關鍵是在環境保護上取得突破性進展。遵循( ABCD)的基本要求。A代價小 B效益好 C排放低 D可持續

76 通過處理(ACD )同自然環境資源的關系,把生活水平由量的增長到質的增長的轉變, 嚴格控制物質資料再生產和人口的再生產規模, 把人的再生產及人類生活資料的再生產建立在對自然的改造與自然的修復能力平衡的基礎上。 (多選 ) A生產C消費D人的需求

77 通過建立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網絡信息系統,對危險廢物采取集中收集和集中處理,實現生活垃圾的(A B C ),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A減量化 B資源化 C無害化

78 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AD )。 A. 實施農村“以獎促治”政策D. 完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 79 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途徑包括(AB )。A制定生態文明發展的總體規劃B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80 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需要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要( ABCD)。A加快我國的環境立法B在法律法規上落實生態補償機制C完善我國的環境法律法規D完善地方的環境立法

81 推進適應資源節約型 、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體制和機制創新中提到, 污染控制和環境質量改善受制于污染(AC )總體調控。A區域性C流域性 82 危險固體廢棄物通常具有( ABCD)等,對其管理不當會引起人類身體損害和環境的重大污染。A毒性 B傳染性 C放射性污染 D核污染

83 我國( ABCD)已經成為我國國土空間開發的主軸線。A沿海發展軸B長江發展軸C隴海蘭新發展軸D京廣京哈發展軸

84 我國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淡薄表現在方方面面,例如( ABCD)等等。A垃圾投放不分類甚至亂丟亂棄B水資源的浪費使用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D鋪張浪費的餐飲習慣 85 我國已建立的國內環境、災害、氣象信息共享的數據資源的基礎主要有( ABC)。A. 有利于信息共享的社會環境 B.信息共享的軟硬件環境和管理經驗C.環境、災害防方面的信息系統或數據庫

86 無機環境包括( ABC)。A大氣圈B水圈C巖石圈

87 霧霾的危害有(ABCD )。A對居民健康造成重大影響 B影響交通安全 C破壞電力系統 D危害農業生產

88 系統的機制化動態均衡發展規律是宇宙發展演化的根本規律, 包括(ABCD )等。A自然生態和諧發展規律B人類社會和諧生態發展規律C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規律D以上說法都正確

89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CD)。A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和關鍵是發展B建設生態文明要抓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一核心C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建設生態文明的終極價值追求D生態文明是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

90 現有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和標準的相關研究主要分為以下哪些項?(ABCD)A認為除了有形的公共產品之外的、政府為民眾提供的無形的消費服務就是公共服務B認為除了經濟調控,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之外的工作就是公共服務C認為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是同義不同表達D認為政府所有的工作都是公共服務

91 新可再生能源,包括( ABCD)。A小水電B太陽能C風能D海洋能P 92 要建立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 ABCD)。A完備的環境管理和執法監督體系B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體系C健全的環境質量評價體系D完善的環境保護法規政策和科技標準體系 93 要樹立寬廣的世界眼光,統籌國內國際可持續發展的兩個大局,堅持( ABC),自覺承擔國際環境責任,以自身的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A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B各自能力原則C公平原則

94 要樹立新的人口意識,共同為實現(ABC)創造良好的環境。A生育文明B家庭幸福C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95 以下哪些屬于生態系統的特性?( ABCD)A. 整體性B.動態性C.自組織性D.多樣性

96 以下屬于按人類生產方式的變遷來劃分的文明的是(ABD )。A游牧文明B生態文明D工業文明

97 以下屬于生物有機體生存環境的是(ABCD )。A日光B水分C溫度D大氣

98 以下屬于物種種群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的有(ABCD ).A中性作用B競爭作用C抗生作用D捕食作用

99 優化國土布局包括(ABCD)A編制發展規劃B規劃主體功能區C轉變發展布局D合理開發海洋

100 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的基本思路包括(ABCD )。A.集中發展,多極化協同集聚B.集約發展,高效利用國土空間C.因地制宜,不同區域采用不同的開發模式D.人口與GDP相匹配,產業集中和人口集中相同步 101 與全球化有內在的聯系。( BD)B環境惡化D生態破壞

102 運用市場機制淘汰資源低效利用的生產方式中的完善約束機制,可以( ABCD)。A健全相關法律,明確規定資源節約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內容B通過明晰產權,促進市場主體自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C完善信用體系,使誠實守信的市場主體節約交易成本D及時披露企業的資源耗費信息,加強社會監督

103 在傳統工業文明時代,科技指向(ABD )的資源范圍A稀缺 B污染D不可持續 104 在傳統工業文明時代,科技指向(ABD )的資源范圍。A稀缺B污染D不可持續 105 在傳統空氣環境中,人類活動對其影響較弱,大氣中的顆粒物主要來自自然環境,如( ABC)等。A地面揚土B海洋表面吹入大氣液滴C突發性劇烈自然運動

106 在生產方式上,實行雙資源優化組合,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節約利用物質資源,形成在科技進步基礎上的(BD)并重的產業結構。B勞動密集型D資本密集型

107 在實踐中,要求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保護地球上基本生態過程和生命維持系統,保護以下哪些選項的的多樣性?(ABD )

108 正確處理加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要( ABCD)。A在加快發展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B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中加快發展C根據人類對自然界的逐步認識來調節我們制定的目標D通過適應性的變化和調整來達到最佳狀態 109 政府將規劃相關信息( BD),并通過聽證會、討論會、問卷調查等形式讓公民參與到整個建設項目的立項、環境影響測評報告的制作過程中,達到充分行使環境監督的權力。B透明化D公開化

- 131437 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監管不利的問題,對已經運行的項目沒有跟蹤監管,最終造成環境破壞的時候,只是罰款了事,單純的罰款不具備震懾作用,只有法律在項目全過程逐一約束,才是防患于未然的關鍵。√

38 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指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采取法律、 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性措施,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 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39 既要適度調控人口增長,又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統籌處理好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關系。√

40 加強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建立流動人口優質服務體制機制,使流動人口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形成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一盤棋”格局。√

41 價值雖然是由個體生命體現的,但又超越了個體生命,它出現于一種內在性和獨立性的相互作用之中。√

42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 (√) 43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自然規律為基礎,以環境承載力為準則,以綠色科技為動力,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44 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 (對) 45 建設資源節約型、 環境友好型社會, 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保護環境和生態,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平穩較快持續發展。√ 46 健全公民的環境知情權,建立強有力的行政領導,實現環境行政的統一高效管理,積極解決行政主體權限爭議和不作為。√

47 近年頒布的《環境影響評價法》才有較明確的公民參與和監督的規定。√

48 近年來,人口問題開始出現新的轉型,已迎來一個自身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進入了一個承前啟后的轉折階段。√

49 經常會出現,早上或夜間相對濕度較小時,形成霧;白天氣溫上升、濕度上升時,逐漸轉化成霾。×

50 科學發展觀是構建生態和諧社會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實現人類社會自身和人對自然控制的根本指導思想、理論依據和核心靈魂。√

51 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不要以犧牲 后代人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利益的發展。 (對) 52 可再生能源的工業化導致人與自然失衡。(×) 53 歷代思想家對“天人合一”的解釋不同,但其中的要義就是把人和自然看成一個整體,重視“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 √

54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社會生產力持續發展和人們生存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基礎。√ 55 兩型社會”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人”,必須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兩型社會”建設的最終目標。 (對) 56 綠色發展” 被明確寫入“十一五”規劃并獨立成篇,表明我國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57 霾的日變化明顯,空氣相對濕度也大,空氣團較不穩定,其持續時間長。× 58 美麗中國”必然是一個文化強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四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59 美麗中國”體現著中國人民的生活美和當代中國的藝術美。√ 60 美麗中國”體現著自然美、生態美、 環境美。√

61 面對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生態危機的挑戰,更加需要倡導和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態文明,從根本上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62 目前,對新能源及其技術開發和應用的主要制約因素仍是其成本太高,投入太大。√

63 目前我國大多數人對于環境問題的客觀現狀缺乏一個清醒的認識,還有相當一部分的社會公民不愿意主動地去獲取環境知識。√

64 目前我國生態恢復的基本思路是,根據地帶性規律、生態演替及生態位原理選擇適宜的植物,構造種群和生態系統,實行土壤、植被與生物同步分級恢復,以逐步使生態系統恢復到一定的功能水平。√

65 目前我國有關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環境經濟政策如生態稅、生態補償、綠色信貸等亟待加強,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排污權收費等運用廣泛。×

66 農業一體化就是把農業部分生產經營活動納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中。×

67 企業、 生產基地等經濟實體是經濟發展的微觀主體, 是經濟活動的最小細胞。√ 68 氣候變化是發展中出現的環境問題,需要通過發展來解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最佳途徑。 (對) 69 氣體廢棄物從組成形式上看,分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70 清潔生產實質上就是在工業中進行生態化生產。√

71 全球變化尤其氣候變暖是典型的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它關系到全球經濟和人類社會持續發展與平衡穩定的全局。(對) 72 群眾路線是“發動群眾出主意想辦法”,公眾參與則強調公眾的權利及政府對此權利的保護√

73 人口、資源、環境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國情,三者的協調發展是生態文明的主要標志。√

74 人口問題始終是制約我國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因素,離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資源環境的壓力和矛盾就會更加突出。√

75 人類對自然的開發和利用,不僅要考慮有利于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且要考慮有利于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其他物種的繁榮。√

76 人類中心主義是近代以來在科技發展、人道主義思想勃興、啟蒙思想振起的背景下形成的,將人視為自然界的主人,自然界被看成是可以任意政府改造的對象。√ 77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

78 儒家生態觀念中的天人合一, 一般是指人與自然為一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79 森林具有涵養水分、 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供應資源、平衡生態等多方面的作用。√

80 生態安全,不像其他安全那樣,一旦被侵犯會馬上看到后果,生態的破壞往往是個長期的結果。√

81 生態工業的發展理念,是新的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關系,是一種既滿足環境保護和人類健康要求,又最大限度地發展工業生產的最優化模式。√

82 生態工業的指標,是工業生產過程并不是孤立的經濟發展過程,而是和自然界發展

- 1718位和戰略意義,更加自覺地統籌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125 我們要向西方國家學習,借鑒他們的經驗,用立法的方式,嚴格規范我國引進外資項目的關口,細化條例,讓每一種項目的引進都有法可依,以切實維護國家的利益。√ 126 霧和霾都是懸浮在大氣中的粒子,都會使能見度下降,兩者的組成和形成過程相同。×

127 狹義的生態文明,是在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社會文明形態,包括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等方面,強調共生共存、全面的和諧。√ 128 狹義生態文化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所創造的反映人與自然關系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即生態文化是以人為主體,與自然密切相關的文化。× 129 相關法律法規的協調性差嚴重制約了生態文明法制建設的良性發展。√ 130 新能源革命是以不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

131 新能源行業十分倚重政府資金和政策扶持,其自身競爭力往往難以承受市場考驗,而經濟壓力又讓政府補貼不可能長久進行下去。 √ 132 形成霧時空氣相對濕度可達到或者接近100%,且霧隨空氣濕度日常變化而出現早晚有或輕,白天無或重的現象。×

133 循環經濟就是以最少的溫室氣體排放來獲取社會經濟的最大產出。(× )

134 循環型社會的“循環”概念中,包含著自然的物質循環和循環經濟這兩層意思。 (×) 135 沿江沿海地區的一些小的化工廠的排放,不容易引起一些環境污染事件 (×)

136 研究表明:相對濕度在40-70%間有利于霧霾天氣出現,尤以50-60%時出現概率最高。 √

137 要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138 要堅持從源頭預防,把環境保護貫穿于規劃、建設、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139 要堅持以人為本,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40 要實現生態文明轉向,就必須從兩個方面進行變革,首先是倫理價值觀的轉變,改變人們對自然存在的認識;其次是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改變工業文明時期資源浪費型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

141 一般系統論創始人貝塔朗菲指出,系統是“處于相互作用中的要素的復合體”。 √

142 一些比較脆弱的生態系統,其韌性機制較差,一旦瓦解以后就很難恢復。√

143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144 陰陽五行說”以整體觀、聯系觀和動態觀來觀察和解釋世界。(對)

145 由于人類的濫采亂捕和掠奪式的利用,造成了許多物種的單一化和一些生物的滅絕。√

146 由于社會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取決于發展的協調性,因而,應當把人與自然的和諧作為一種根本的和長遠的價值取向。√ 147 由于土壤中的污染物超標,從而引發了糧食中污染物超標。(對) 148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是指將環境保護的重點放在事前防止環境污染和自然破壞之上,同時也要積極治理和恢復現有的環境污染和自然破壞,以保護生態系統的安全和人類的健康及其財產安全.√ 149 在《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八大自訴范圍里有關于環境污染破壞可自訴的相關規定。×

150 在把太陽能轉變為生物能的綠色植物中,森林是種類最多、適應性最強覆蓋面最大、周轉速度最快的可更新資源。×

151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使用公共管網供水以及自備水源向城市排水設施排放污水、廢水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繳納城市污水處理費。 √

152 在十八大上, 胡錦濤在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增強發展協調性、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強文化建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建設生態文明。√

153 在水土流失區域內修建鐵路、公路、水工程,開辦礦山、電力、建材和其他大中型工業企業的,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中,必須有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

154 造成水體水質、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體底泥質量惡化的各種有害物質(或能量)都可叫做水體污染物。√

155 真正的和真實意義上的公平乃是所有法律的精神和靈魂。實在法由它解釋,理性法由它產生。√

156 執法、司法是法治建設的重要環節,是實現以德治國的重要保障。×

157 種植業是農業結構的基礎結構,它的優化處于優先地位,是生態農業的基礎。√ 158 資源法應當是我國公民環境權實現的基本法。 (×) 159 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中國最早提出來的。(×) 160 資源節約型社會就是全社會都采取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 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建立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關系。反過來,良好的環境也會促進生產、 改善生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161 資源節約型社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 它包括資源節約觀念、資源節約型主體、資源節約型制度、資源節約型體制、資源節約型機制、資源節約型體系等。√ 162 資源稅屬于地方稅,資源稅稅負較高,地方所獲收益較明顯× 163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嚴重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 √

164 自然創造的財富主要指自然資源和環境質量√

165 自然及其規律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和意志而獨自存在的,但只有人才有意識,才能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

166 自然界的價值包括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

167 自然資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不均衡性。√ 168 遵守法律是社會主義國家保證法被公正、 √

169 作為公共產品的生態產品,由于消費中的非競爭性往往導致“公地的悲劇”,即過度使用,資源耗竭。√

170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人口與資源、環境關系緊張的狀況將長期存在。√

- 21 -

第三篇:生態文明建設與美麗中國(精選)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深刻揭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內涵和本質。生態文明是人類為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建設生態文明,并不是放棄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態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揚棄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費模式,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理念和素質,使人類活動限制在自然環境可承受的范圍內,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建設生態文明,以把握自然規律、尊重自然為前提,以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建立可持續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消費模式以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著眼點,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本質要求。建設生態文明,內容非常豐富。從價值取向看,必須樹立先進的生態倫理觀念。人類是自然重要的組成部分。要尊重自然規律,推動生態文化、生態意識、生態道德等生態文明理念牢固樹立,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要素。從物質基礎看,必須擁有發達的生態經濟。對傳統產業進行生態化改造,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使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在整個經濟結構中占較大比重,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從激勵與約束機制看,必須建立完善的生態制度。把環境公平正義的要求體現到經濟社會決策和管理中,加

大制度創新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政策和體制機制。從必保底線看,必須保障可靠的生態安全。有效防范環境風險,及時妥善處置突發資源環境事件和自然災害,維護生態環境狀況穩定,避免重大生態危機。從根本目的看,必須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這充分表明,在建設生態文明的價值取向、長遠目標、基本原則、主要途徑和保障舉措等方面,我們已經形成完整的認識成果,其核心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生態文明,貴在創新,重在建設,成在持久。生態文明理念及建設實踐具有鮮明的特征:在價值觀念上,強調以平等態度和充分的人文關懷關注和尊重生態環境,使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實現路徑上,走出一條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新道路,倡導和推行自覺自律的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的綠色繁榮;在目標追求上,注重增進公眾的經濟福利和環境權益,促進社會和諧;在時間跨度上,是長期艱巨的建設過程,既要補上工業文明的課,又要走好生態文明的路。

建設生態文明的重點任務主要包括:一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二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三是深化節能減排,加大水、大氣、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強化核與輻

射監管能力,明顯改善環境質量。四是切實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城鄉生態環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五是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六是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構建有利于建設生態文明的政策法規和體制機制。七是加強宣傳教育,在全社會樹立和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八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全球性環境問題。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順應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建設美麗中國,描繪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美好藍圖。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一個具體目標,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順應了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觀念上的更新、消費行為的改變需要政府、企業、媒體、公眾全方位的參與,綠色價值觀引導的綠色政策、綠色生產、綠色消費逐步到位,一個美麗的中國才會如約而至。

第四篇:《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建設》單選題

單選題

a 按氣體廢棄物排放后的影響范圍,分為微觀、中型和宏觀三個層次,( B)是指工業生產及汽車排放所引起的室外周圍空氣的污染。A微觀空氣污染B中型空氣污染C中宏觀空氣污染D宏觀空氣污染P58 b 報告首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 D) A十八屆四中全會B十八屆三中全會C十八大D十七大 P9 b 被明確寫入“十二五”規劃并獨立成篇,表明我國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 A)(單選 ) A綠色發展B循環發展C生態發展D低碳發展

b 不采用基因工程技術,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按照自然規律和生態原理,以生態食品或自然食品成為國際目前最高的安全級食品。( A) A有機食品B綠色食品C無公害農產品D傳統農產品P90 b 報告首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 D) A十八屆四中全會B十八屆三中全會C十八大D十七大 P9 c 從( B)層面看,生態文明要求轉變傳統工業化生產方式,提倡清潔生產。A物質B生產方式C生活方式D以上都是P8 c 從“真”的角度來看,就是從實際存在的真相出發,堅持物質第一性,以物質文明建設為基礎,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第一要務,加強經濟管理,推進經濟(A )發展,實現經濟富強、發達的目標。 (單選 ) A又好又快B協調C全面D可持續

d ( )的工業革命,揭開了人類大規模開發利用化石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序幕。( B) A17世紀B18世紀C19世紀C19世紀P33 d ( )的核心是√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B) A低碳發展B綠色發展C循環發展D生態發展

d ( )的發展是當前循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C 低碳經濟)

d 黨的( C)提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和目標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生態文明t 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A十六大B十七大C十八大D十八屆一中全會P8 d 低碳經濟 本質是(A )。 (單選 ) A可持續發展經濟B低能耗C低排放D低技術 d 低碳經濟的特征是以減少(D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

d (B) 的工業革命,揭開了人類大規模開發利用化石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序幕。 A17世紀B18世紀C19世紀C19世紀P33 d (B)的核心是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A低碳發展B綠色發展C循環發展D生態發展

d (C 低碳經濟)的發展是當前循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d 黨的( )明確提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單選 ) D十七屆五中全會

d 黨的( C)提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和目標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A十六大B十七大C十八大D十八屆一中全會P8 d 低碳經濟 本質是(A )。 (單選 ) A可持續發展經濟B低能耗C低排放D低技術 d 低碳經濟的特征是以減少(D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

d 低碳經濟涉及的行業和領域十分廣泛,主要包括( D)A低碳產品B低碳技術C低碳能源D以上都對

1 d 低碳農業,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A高效益)的農業,即所謂的三低一高農業。

d 對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資源的( )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基礎。 (單選 ) D可持續

f 低碳經濟涉及的行業和領域十分廣泛,主要包括( D)A低碳產品B低碳技術C低碳能源D以上都對

f 低碳農業,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A高效益)的農業,即所謂的三低一高農業。

f 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在哪個方面徹底轉型?(B)能源結構和經濟結構,選B兩者都是

f 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提高了農產品形象、價格及競爭力,實現了優質優價,體現( A)。A優質性B高效性C持續性D先進性P89 f 法治”和“法制”不同,( B)是指一個國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 B)則強調一個國家處于依法治理的狀態。A法治;法制B法制;法治C法律;法治D法制;法律P141 f 佛教認為,生命中的行是(A)A生物的行為 B地、水、風、火 C一種思維活動 D生活的感覺

g "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公民環境權的實現主要依賴于國家環境(B)法治的保障。A立法 B行政 C司法 D執法

g (B) 的工業革命,揭開了人類大規模開發利用化石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序幕。 A17世紀B18世紀C19世紀C19世紀P33 g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由( A)向( )的歷史性轉變。 (單選 ) 27 A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 B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長;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 C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長 D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長;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

g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特別是農村勞動力出現了以( A)為主導、以( A)型遷移為主要形式的規??涨暗牧鲃?。A市場;發展B政策;發展C市場;政策D發展;政策P29 g 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公民環境權的實現主要依賴于國家環境(B)法治的保障。A立法 B行政 C司法 D執法 g 公元1900年至今,大約屬于西方的哪個文明時期?(D ) (單選 ) A古代文明 B中世紀文明 C近代文明 D當代文明

g 構建生態補償機制時,注重支持西部地區特別是重要生態功能區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發展替代產業和特色產業,大力推行清潔生產, 發展( B),發展生態環保型產業, 積極構建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相適應的生產力布局, 推動區域間產業梯度轉移和要素合理流動,促進西部地區加快發展。 (單選 ) A綠色經濟B循環經濟C環保經濟D新型經濟

g 構建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機制體制中,建立健全基層民主管理機制,要( D)。A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B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C充分發揮計劃生育協會等群眾團體的生力軍作用D以上都是P31

2 g 固體廢棄物的( B)是指在管理和工藝上采取措施,從固體廢棄物中回收物質和能量,加速物質和能量的循環。A減量化B資源化C無害化D增量化P56 g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由( A)向( )的歷史性轉變。 (單選 ) 27 A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 B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長;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 C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長 D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長;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

g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特別是農村勞動力出現了以( A)為主導、以( A)型遷移為主要形式的規??涨暗牧鲃?。A市場;發展B政策;發展C市場;政策D發展;政策P29 g公元1900年至今,大約屬于西方的哪個文明時期?(D ) (單選 ) A古代文明 B中世紀文明 C近代文明 D當代文明

g構建生態補償機制時,注重支持西部地區特別是重要生態功能區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發展替代產業和特色產業,大力推行清潔生產, 發展( B),發展生態環保型產業, 積極構建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相適應的生產力布局, 推動區域間產業梯度轉移和要素合理流動,促進西部地區加快發展。 (單選 ) A綠色經濟B循環經濟C環保經濟D新型經濟

g構建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機制體制中,建立健全基層民主管理機制,要( D)。A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B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C充分發揮計劃生育協會等群眾團體的生力軍作用D以上都是P31 g固體廢棄物的( B)是指在管理和工藝上采取措施,從固體廢棄物中回收物質和能量,加速物質和能量的循環。A減量化B資源化C無害化D增量化P56 h (B)的核心是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A低碳發展B綠色發展C循環發展D生態發展

h 核裂變發電(A)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單選)A屬于B不屬于C不確定D以上都是 h 環境法是一個綜合性、邊緣性的法律部門,( D)在其體系之中。A民事法律規范B行政法律規范C刑事法律規范D以上都是P135 h 環境侵權有間接性,而我國( A)規定,只有與訴訟有直接厲害關系的人才有資格提起訴訟。A《民事訴訟法》B《民法》C《憲法》D《行政法》P123 h 環境權的具體主張是由( B)的一位醫生在1960年首先提出來的。 (單選 ) 121 A美國 B德國 C法國 D英國

h 環境權作為一項基本人權,其核心是(C)。A知情權B選擇權C生存權D參與權

h 灰霾的出現與相對濕度呈穩定( B)關系。A正相關線性B負相關線性C正相關曲線D負相關曲線P72 h環境法是一個綜合性、邊緣性的法律部門,( D)在其體系之中。A民事法律規范B行政法律規范C刑事法律規范D以上都是P135 h環境侵權有間接性,而我國( A)規定,只有與訴訟有直接厲害關系的人才有資格提起訴訟。A《民事訴訟法》B《民法》C《憲法》D《行政法》P123 h環境權的具體主張是由( B)的一位醫生在1960年首先提出來的。 (單選 ) 121 A美國 B德國 C法國 D英國

3 h灰霾的出現與相對濕度呈穩定( B)關系。A正相關線性B負相關線性C正相關曲線D負相關曲線P72 j “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的總原則。( C)是將不能回收利用資源化的固體廢棄物,通過物理、化學等手段進行處置,使之達到不損害人體健康、不污染周圍的自然環境的目的。A減量化B資源化C無害化D增量化P56 j 價值在(A )的等級中增加, 而且是不斷地出現在有順序的價值序列中。這個系統是有價值的,能產生 價值,人類評價者也是其產物之一。” (單選 ) A自然演替B自然進化C社會演替D社會進化

j 建立和完善環保立法和獨立執法監察體制體系建設。加快環境保護立法、執法、監督的動態機制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環保獨立執法監察體制體系建設,把人與自然關系納入制度化、(A )軌道。A法制化 B有序化C規范化D民主化 j 建設的核心是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B ) (單選 ) A生態文化 B生態文明 j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要以(A)為目標。A人與自然和諧相處B環境承載力C遵循自然規律D綠色科技P34 j 建設生態文明,要以(B)為準則。(單選)A資源環境承載力B自然生態規律C可持續發展D以上都對

j 建設生態文明的核心是(A )。 (單選 ) A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B發展 C改變消費模式 D經濟增長 P9 j 建設以下(B )文明“包含著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精神追求” (單選 ) A社會主義質文明B社會主義精神文明C社會主義政治文明D以上都不是

j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借鑒國際先進發展理念,著力解決中國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這對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A ),實現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單選 ) A生態承載力B資源環境保障能力C環境容量限度D環境忍耐力

j 健全的生態法律制度體系,既是(B )的標志,也是生態保護的屏障。 (單選 ) A生態文化 B生態文明

j 健全破產制度, 通過市場淘汰資源利用效率低下 的企業,盡快改變過剩產能長期難以 壓縮的局面,促進高效企業發展”屬于(C )。 (單選 ) A完善動力機制B完善協調機制C完善約束機制D完善補充機制

j 將(C)納入政府的工作目標與成績考核指標,各級政府和環保主管部門的環境決策行為、經濟環境行為和環境管理部門的監管工作,聽取群眾意見。A保護生態 B治理環境 C保護環境 D節約資源 j 節能、省料、節水屬于生態工業的( C)。 (單選 ) A辯證觀點 B指標 C目標 D以上都是

j 近年來,人口問題開始出現新的轉型,人民群眾非常注重追求( D)。 (單選 ) A生命質量 B生育質量 C生活質量 D以上都是 26 j 就是生存的文明、健康狀態,就是天地人之間構成客觀的機制化內在自組織調節動態均衡系統,通過公正、公平的參與博弈機制,實現優化發展,避免矛盾的對抗,從而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達到發展過程與結果的統一。( B) (單選 ) A生態文化B生態文明

4 C生態精神D生態和諧

j價值在(A )的等級中增加, 而且是不斷地出現在有順序的價值序列中。這個系統是有價值的,能產生 價值,人類評價者也是其產物之一。” (單選 ) A自然演替B自然進化C社會演替D社會進化

j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的總原則。( C)是將不能回收利用資源化的固體廢棄物,通過物理、化學等手段進行處置,使之達到不損害人體健康、不污染周圍的自然環境的目的。A減量化B資源化C無害化D增量化P56 j建立和完善環保立法和獨立執法監察體制體系建設。加快環境保護立法、執法、監督的動態機制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環保獨立執法監察體制體系建設,把人與自然關系納入制度化、(A )軌道。A法制化 B有序化C規范化D民主化 j建設的核心是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B ) (單選 ) A生態文化 B生態文明

j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要以(A)為目標。A人與自然和諧相處B環境承載力C遵循自然規律D綠色科技P34 j建設生態文明,要以( D)為準則。A資源環境承載力B自然生態規律C可持續發展D以上都對(單選 ) j建設生態文明的核心是(A )。 (單選 ) A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B發展 C改變消費模式 D j建設以下(B )文明“包含著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精神追求” (單選 ) A社會主義質文明B社會主義精神文明C社會主義政治文明D以上都不是

j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借鑒國際先進發展理念,著力解決中國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這對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A ),s實現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單選 ) A生態承載力B資源環境保障能力C環境容量限度D環境忍耐力

j健全的生態法律制度體系,既是(B )的標志,也是生態保護的屏障。 (單選 ) A生態文化 B生態文明

j健全破產制度, 通過市場淘汰資源利用效率低下 的企業,盡快改變過剩產能長期難以 壓縮的局面,促進高效企業發展”屬于(C )。 (單選 ) A完善動力機制B完善協調機制C完善約束機制D完善補充機制

j將(C)納入政府的工作目標與成績考核指標,各級政府和環保主管部門的環境決策行為、j經濟環境行為和環境管理部門的監管工作,聽取群眾意見。A保護生態 B治理環境 C保護環境 D節約資源

j節能、省料、節水屬于生態工業的( C)。 (單選 ) A辯證觀點 B指標 C目標 D以上都是

j近年來,人口問題開始出現新的轉型,人民群眾非常注重追求( D)。 (單選 ) A生命質量 B生育質量 C生活質量 D以上都是 26 j經濟增長要求產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同時也要求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邊角料、中間物料和其他一些物料也能返回到生產過程中或另外加以利用”屬于循環經濟活動的行為準則中的( C)。 (單選 ) A減量化(reduce)原則B再使用(reuse)原則C再循環(recycle)原則 D以上都不是

5 k (C)可以通過影響大氣污染的光化學反應來影響大氣的污染程度。 (單選 ) A相對濕度B地理位置C日照強度D大氣運動 P73 k (C)可以通過影響大氣污染的光化學反應來影響大氣的污染程度。 (單選 ) A相對濕度B地理位置C日照強度D大氣運動 P73 k 科學的生態和諧社會發展機制系的構建涉及打造( A)GDP增長機制。 (單選 ) A生態經濟B綠色經濟C低碳經濟D環保經濟

k 科學發展觀的( A),就是各方面發展要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有序運行,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的協調和共同發展。A協調發展B以人為本C全面發展D可持續發展P153 k 科學發展觀的( C),就是要著眼于社會發展的全局,著眼于各個組成部分的有機聯系,將不同領域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從總體上規劃和布局,形成社會整體性發展的格局。A協調發展B以人為本C全面發展D統籌兼顧P153 k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A),包括經濟發展、政治發展、文化發展、社會發展、生態發展、人的全面發展等。(單選)A發展B以人為本C全面發展D統籌兼顧

k科學的生態和諧社會發展機制系的構建涉及打造( A)GDP增長機制。 (單選 ) A生態經濟B綠色經濟C低碳經濟D環保經濟 k科學發展觀的( A),就是各方面發展要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有序運行,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的協調和共同發展。A協調發展B以人為本C全面發展D可持續發展P153 k科學發展觀的( C),就是要著眼于社會發展的全局,著眼于各個組成部分的有機聯系,將不同領域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從總體上規劃和布局,形成社會整體性發展的格局。A協調發展B以人為本C全面發展D統籌兼顧P153 l (A)利用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蚯蚓等動物以及水生藻類、陸生植物,甚至酶及分泌物等的代謝活性降解、減輕有機污染物的毒性,改變重金屬的活性或在環境中結合態。(單選)A微生物修復B植物修復C動物修復D酶學修復

l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B)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給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不利影響的國際公約。 l 陸地上最大微生物資源庫是(B )。 (單選 ) A草地B森林C海洋D沙漠

l利用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蚯蚓等動物以及水生藻類、陸生植物,甚至酶及分泌物等的代謝活性降解、減輕有機污染物的毒性,改變重金屬的活性或在環境中結合態。( A) A微生物修復B植物修復C動物修復D酶學修復P51 m 馬克思主義文明觀提到,要實現“和解”的境界,這里所說的“和解”也就是我們今天所指的( )。 (單選 ) A和諧

m 民族文化D)是中國特色城鎮化不能缺失的靈魂。

m馬克思主義文明觀提到,要實現“和解”的境界,這里所說的“和解”也就是我們今天所指的( )。 (單選 ) A和諧

n 1866年,(A )生物學家恩斯特·??藸枺‥rnst Haeckel)提出“生態學”概念,將其界定為討論有機體與外界環境關系的學問。 (單選 ) A德國B英國C美國D法國 n 農業現代化的道路與方向是( A)。 (單選 ) A農業一體化 B農業現代化C農業工業

6 化D以上都是

n 農業一體化的中心是( A)。 (單選 ) A市場B效益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

n 氣體廢棄物的特征有(D )。 (單選 ) A來源廣泛,成分復雜B空間層次性C造成多種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 P58 p PM2.5是直徑(D )的細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 (單選 ) A等于2.5微米 B小于等于2.5毫米 C大于等于2.5微米 D小于等于2.5微米 P71 q 氣體廢棄物的特征有(D )。 (單選 ) A來源廣泛,成分復雜B空間層次性C造成多種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 P58 r 人口的增長,會使城市的人口密度( B),生活污水、垃圾等造成的污染也更為嚴重。A減小B加大C不變D不能確定P26 r 人口問題的本質是(A )問題。 (單選 ) A發展B經濟C文化D政治 P25 r 人與自然共同生息,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共贏,關鍵在于什么?(D ) (單選 ) A社會的發展B環境的改變C人的主動性D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r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B )、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任務。 (單選 ) A、保護土壤資源B、保護水土資源C、保護生態環境D、保護水資源 r 仍然是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D)A人口結構問題 B人口素質問題 C人口分布問題 D人口數量問題

r人口的增長,會使城市的人口密度( B),生活污水、垃圾等造成的污染也更為嚴重。A減小B加大C不變D不能確定P26 r人口問題的本質是( A)問題。 (單選 ) A發展 B經濟 C文化 D政治

r人與自然共同生息,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共贏,關鍵在于什么?(D ) (單選 ) A社會的發展B環境的改變C人的主動性D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r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B )、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任務。 (單選 ) A、保護土壤資源b保護水土資源C、保護生態環境D、保護水資源

r仍然是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D)A人口結構問題 B人口素質問題 C人口分布問題 D人口數量問題

s PM2.5是直徑( D)的細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A等于2.5微米B小于等于2.5毫米C大于等于2.5微米D小于等于2.5微米 P71 s 生態文明是物質、精神、政治、生態 的融合文明” ,是從下面那個視角在對生態文明進行界定?(D ) (單選 ) A世界演化圖景的視角B文化形態的視角C價值論視角D社會文明的研究視角

s 生態文明提倡適度消費,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滿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屬于下面哪個層面?(B)A. 物質層面 B. 生活方式層面 C. 生產方式層面 D. 以上都不是 s (A) 是環境保護領域的基本權利、環境訴訟的基礎,是公民參與原則得以更好貫徹的前提條件。 A公民環境權B憲法權利C知情權D人身權利P138 s (A) 是一種以能源的清潔開發與高效利用為基礎,以低能耗、低排放為基本經濟特征,順應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要求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 A低碳經濟B農業革命C新能源D綠色產品P90 s (A) 說:“實際則物質文明與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進步。” A孫中山B毛澤東C列

7 寧D馬克思P5 s (A),是就人與自然的關系而言的文明狀態,著眼于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側重點在環境保護和經濟形態方面。(單選)A狹義的生態文明B廣義的生態文明C生態文明D以上都是 P6 s (A)是當前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 一個重要趨勢, 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深刻的。(單選 ) A全球化B生態化C私有化D社會化

s (A)是對污染環境實施修復最為重要的技術之一,是正在發展中的技術,是生態修復的基礎。 (單選 ) A生物修復B物理與化學修復C植物修復D技術修復 P51 s (A)是環境保護領域的基本權利、環境訴訟的基礎,是公民參與原則得以更好貫徹的前提條件。 (單選 ) A公民環境權B憲法權利C知情權D人身權利 P138 s (A)是就人與自然的關系而言的文明狀態,著眼于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側重點在環境保護和經濟形態方面。,A狹義的生態文明B廣義的生態文明C生態文明D以上都是P6 s (A)是一種以能源的清潔開發與高效利用為基礎,以低能耗、低排放為基本經濟特征,順應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要求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 (單選 ) A低碳經濟B農業革命C新能源D綠色產品 P90 s (A)是指在立法方面,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據和遵守。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執法必嚴D違法必究P141 s (A)是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的強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種理性的、具有生態智慧的信念。A.生態精神B.生態和諧C.生態文化D.生態文明 s (A)說:“實際則物質文明與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進步。”(單選)A孫中山B毛澤東C列寧D馬克思

s (B ) 是指一切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都必須遵照法律的規定辦事。 (單選 ) 141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執法必嚴 D違法必究

s (B) 是行動,即按照自然規律,調整人類的行為。 A尊重自然B順應自然C保護自然D征服自然P10 s (B) 是通過影響逆溫現象和霧的形成來影響霧霾的。A風速B溫差C氣壓D降水P72 s (B) 是指充分利用光、溫、水、土、氣、熱等環境要素,根據污染物的理性性質,通過機械分離、蒸發、點解、磁化、冰凍、加熱、凝固等物理和化學反應,使環境中污染物被清除或轉化為無害物質。 A生物修復B物理與化學修復C植物修復D技術修復P51 s (B)是行動,即按照自然規律,調整人類的行為。(單選)A尊重自然B順應自然C保護自然D征服自然

s (B)是通過影響逆溫現象和霧的形成來影響霧霾的。(單選)A風速B溫差C氣壓D降水 s (C)是指人口總量適度、人口素質全面提升、人口結構優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協調平衡發展,并且人口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 (單選 ) A人口和諧發展B人口自然發展C人口均衡發展D人合理發展

s (C)是指隨大氣擴散的污染物通過沉降或降水等途徑進入水體,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 A自然污染源B化學性污染源C擴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P61

8 s (D )是指對違法犯罪的行為,要嚴格追究其法律責任。 (單選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執法必嚴 D違法必究 P141 s (D) 是指列入國家廢棄物名錄或是根據國家規定危險廢棄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具有危害性的廢棄物。 A工業固體廢棄物B礦業廢棄物C放射性廢棄物D危險固體廢棄物P55 s (D)是指列入國家廢棄物名錄或是根據國家規定危險廢棄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具有危害性的廢棄物。(單選)A工業固體廢棄物B礦業廢棄物C放射性廢棄物D危險固體廢棄物

s (D)是指某個人消費某種公共品時,不能同時排除其他人也消費這種物品。 A競爭性B非競爭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P127 s (D)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過程中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 (單選 )A工業廢棄物B礦業廢棄物C放射性廢棄物D生活垃圾

s PM2.5是直徑(D )的細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 (單選 ) A等于2.5微米 B小于等于2.5毫米 C大于等于2.5微米 D小于等于2.5微米 P71 s 生產中,在合理使用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之間的生物系統中能量的轉移,重視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使之始終保持在良好的狀態下,體現(C)。A優質性B高效性C持續性D先進性 s 生態補償機制的理論中,《環境法》意義上的公平主要是(D )。 (單選 ) A起點公平B全面公平C過程公平D結果公平 s 生態產業的目標是( B)。 (單選 ) A人與自然協調發展B“自然—社會—經濟”復雜巨系統的動態平衡C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能量轉化與生物生長的規律D以上都不是 s 生態活動必須符合科學的生態觀和生態規律, 對生態資源的開發必須與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相平衡, 追求最好的( D)。 (單選 ) A生態利潤B生態利益C生態收益D生態效益

s 生態旅游業的根本性質是(A)。A.經濟性B.以上都不對C.文化性D.生態性 s 生態旅游于( )年首次提出。 (單選 ) C1983 s 生態農業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的基礎地位主要體現在( C)。A生態農業是生態產業的基礎產業B生態農業不同于工業的根本特點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 s 生態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B土地)。

s 生態文化價值取向具有推進綠色評價 、喚起生態覺醒、 伸張公平正義、 調節行為等(D)功能。 (單選 ) A特定B基本C導向D定向

s 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和關鍵是( A)。A發展B人與自然和諧相處C促進人的全面發展D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P8 s 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所規定的環境質量以維持(A整體生態環境)平衡為原則。

s 生態文明社會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生態承載力,注重提高生態服務功能,在環境、資源承載力下統籌協調產業結構布局和(D人口)結構區域分布。

s 生態文明是關于世界樣態和過程的生態學描述”是從下面那個視角在對生態文明進行界定?( ) (單選 ) A世界演化圖景的視角

9 s 生態文明是物質、精神、政治、生態 的融合文明” ,是從下面那個視角在對生態文明進行界定?(D ) (單選 ) A世界演化圖景的視角B文化形態的視角C價值論視角D社會文明的研究視角

s 生態文明是自然、人、社會價值的生態定位和選擇”是從下面哪個視角在對生態文明進行界定?(B)A、世界演化圖景的視角B、價值論視角C、社會文明的研究視角D、文化形態的視角

s 生態文明提倡適度消費,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滿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屬于下面哪個層面?(B)A. 物質層面 B. 生活方式層面 C. 生產方式層面 D. 以上都不是 s 生態文明要求轉變傳統工業化生產方式,提倡清潔生產”屬于下面哪個層次? D A. 生活方式層面 B. 物質層面 C. 以上都不是 D. 生產方式層面 s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面臨著哪些矛盾?( D) (單選 ) A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緊迫性與觀念滯后的矛盾B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滯后的矛盾C現有發展格局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矛盾D以上都是

s 生態系統保持( A),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適應性,能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自動調節、自動控制。A動態平衡狀態B靜態平衡狀態C失衡狀態D波動狀態P3 s 生態系統的(A )是指生態系統中,沒有單個獨立存在物,內部各種因素及生態系統之間相互聯系,具有功能和結構的依賴性。 (單選 ) A整體性B多樣性C動態性D復雜性 P3 s 生態系統的(A )是指生態系統中,沒有單個獨立存在物,內部各種因素及生態系統之間相互聯系,具有功能和結構的依賴性。 (單選 ) A整體性B多樣性C動態性D復雜性 P3 s 生態系統具有(C ),在成分互動之前和之外沒有任何系統原理,有的只是系統形成的自然條件,其中某些互動現象體現為相互關系,于是成了組織力量。 (單選 ) A開放性B多樣性C自組織性D復雜性 P4 s 生態系統具有(C ),在成分互動之前和之外沒有任何系統原理,有的只是系統形成的自然條件,其中某些互動現象體現為相互關系,于是成了組織力量。 (單選 ) A開放性B多樣性C自組織性D復雜性 P4 s 生態系統中,沒有單個獨立存在物,每一個生物都與其他生物、與環境的其他因素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共生、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C生命共同體)。 s 生態修復的基本形式是( )。D.植物修復 s 生態修復的基本形式是( )。D.植物修復 s 生物量占全球植物的90%以上的是(B )。 (單選 ) A草地B森林C海洋D沙漠 s 水體廢棄物按( A)分為自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A污染成因B污染源釋放的有害物質種類C分布和排放特性D以上都是P60 s生態補償機制的理論中,《環境法》意義上的公平主要是(D )。 (單選 ) A起點公平B全面公平C過程公平D結果公平 s生態產業的目標是( B)。 (單選 ) A人與自然協調發展B“自然—社會—經濟”復雜巨系統的動態平衡C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能量轉化與生物生長的規律D以上都不是 s生態化B)是當前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深刻的。

10 s生態活動必須符合科學的生態觀和生態規律, 對生態資源的開發必須與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相平衡, 追求最好的( D)。 (單選 ) A生態利潤B生態利益C生態收益D生態效益

s生態旅游業的根本性質是(A)。A.經濟性B.以上都不對C.文化性D.生態性 s生態旅游于( )年首次提出。 (單選 ) C1983 s生態農業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的基礎地位主要體現在( C)。A生態農業是生態產業的基礎產業B生態農業不同于工業的根本特點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農業現代化的道路與方向是( A)。 (單選 ) A農業一體化 B農業現代化C農業工業化D以上都是 s生態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B土地)。

s生態文化價值取向具有推進綠色評價 、喚起生態覺醒、 伸張公平正義、 調節行為等(D)功能。 (單選 ) A特定B基本C導向D定向

s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和關鍵是( A)。A發展B人與自然和諧相處C促進人的全面發展D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P8 s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和關鍵是(A )。 (單選 ) A發展 B開放 C觀念轉變 D以上都不是

s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所規定的環境質量以維持(A整體生態環境)平衡為原則。

s生態文明社會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生態承載力,注重提高生態服務功能,在環境、資源承載力下統籌協調產業結構布局和(D人口)結構區域分布。 s生態文明是關于世界樣態和過程的生態學描述”是從下面那個視角在對生態文明進行界定?( ) (單選 ) A世界演化圖景的視角

s生態文明是物質、精神、政治、生態 的融合文明” ,是從下面那個視角在對生態文明進行界定?(D ) (單選 ) A世界演化圖景的視角B文化形態的視角C價值論視角D社會文明的研究視角

s生態文明是自然、人、社會價值的生態定位和選擇”是從下面哪個視角在對生態文明進行界定?(B)A、世界演化圖景的視角B、價值論視角C、社會文明的研究視角D、文化形態的視角

s生態文明提倡適度消費,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滿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屬于下面哪個層面?(B)A. 物質層面 B. 生活方式層面 C. 生產方式層面 D. 以上都不是 s生態文明要求轉變傳統工業化生產方式,提倡清潔生產”屬于下面哪個層次? D A. 生活方式層面 B. 物質層面 C. 以上都不是 D. 生產方式層面

s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面臨著哪些矛盾?( D) (單選 ) A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緊迫性與觀念滯后的矛盾B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滯后的矛盾C現有發展格局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矛盾D以上都是 s生態系統保持( A),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適應性,能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自動調節、自動控制。A動態平衡狀態B靜態平衡狀態C失衡狀態D波動狀態P3 s生態系統的( A)是指生態系統中,沒有單個獨立存在物,內部各種因素及生態系統之間相互聯系,具有功能和結構的依賴性。A整體性B多樣性C動態性D復雜性P3 s生態系統具有( C),生態開放原則最終開啟了把物體孤立在自足中、并把環境和異己者排

11 s生態系統中,沒有單個獨立存在物,每一個生物都與其他生物、與環境的其他因素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共生、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C生命共同體)。 s生態修復的基本形式是( )。D.植物修復

s生物量占全球植物的90%以上的是(B )。 (單選 ) A草地B森林C海洋D沙漠 s是當前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 一個重要趨勢, 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深刻的。 ( A)(單選 ) A全球化B生態化C私有化D社會化 s是對污染環境實施修復最為重要的技術之一,是正在發展中的技術,是生態修復的基礎。( A) A生物修復B物理與化學修復C植物修復D技術修復P51 s是行動,即按照自然規律,調整人類的行為。( B) A尊重自然B順應自然C保護自然D征服自然P10 s是環境保護領域的基本權利、環境訴訟的基礎,是公民參與原則得以更好貫徹的前提條件。( A) A公民環境權B憲法權利C知情權D人身權利P138 s是就人與自然的關系而言的文明狀態,著眼于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側重點在環境保護和經濟形態方面。( A),A狹義的生態文明B廣義的生態文明C生態文明D以上都是P6 s是通過影響逆溫現象和霧的形成來影響霧霾的。( B) A風速B溫差C氣壓D降水P72 s是一種以能源的清潔開發與高效利用為基礎,以低能耗、低排放為基本經濟特征,順應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要求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 A) A低碳經濟B農業革命C新能源D綠色產品P90 s是指充分利用光、溫、水、土、氣、熱等環境要素,根據污染物的理性性質,通過機械分離、蒸發、點解、磁化、冰凍、加熱、凝固等物理和化學反應,使環境中污染物被清除或轉化為無害物質。( B ) A生物修復B物理與化學修復C植物修復D技術修復P51 s是指對違法犯罪的行為,要嚴格追究其法律責任。( 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執法必嚴D違法必究P141 s是指列入國家廢棄物名錄或是根據國家規定危險廢棄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具有危害性的廢棄物。( D) A工業固體廢棄物B礦業廢棄物C放射性廢棄物D危險固體廢棄物P55 s是指某個人消費某種公共品時,不能同時排除其他人也消費這種物品。( D) A競爭性B非競爭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P127 s是指人口總量適度、人口素質全面提升、人口結構優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協調平衡發展,并且人口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 ( C)(單選 ) A人口和諧發展B人口自然發展C人口均衡發展D人合理發展

s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過程中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 ( D)(單選 ) 54 A工業廢棄物 B礦業廢棄物 C放射性廢棄物 D生活垃圾

s是指隨大氣擴散的污染物通過沉降或降水等途徑進入水體,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 C) A自然污染源B化學性污染源C擴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P61 s是指一切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都必須遵照法律的規定辦事。 (單選 ) (B ) 141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執法必嚴 D違法必究

12 s是指在立法方面,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據和遵守。(A)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執法必嚴D違法必究P141 s是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的強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種理性的、具有生態智慧的信念。(A)A.生態精神B.生態和諧C.生態文化D.生態文明

s水體廢棄物按( A)分為自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A污染成因B污染源釋放的有害物質種類C分布和排放特性D以上都是P60 s說:“實際則物質文明與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進步。” ( A) A孫中山B毛澤東C列寧D馬克思P5 t 太陽能、風能發電成本為火力發電的( A),如無強制性規定,根本無法進入市場。A3~10倍B0.3~2倍C0.3~10倍D13~30倍P92 t 碳水化合物屬于( C)。A無機無毒物B無機有毒物C有機無毒物D有機有毒物P60 t 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D十八大)

t 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理念,標志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生態文明法制建設正在積極地開展中。 (單選 )(B ) 150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八屆四中全會

t 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理念,標志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生態文明法制建設正在積極地開展中。 (單選 )(B ) 150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八屆四中全會 t 通過畜禽糞便的有機肥生產,將豬糞等養殖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和沼液,可向農田、果園、茶園等地種植作物提供清潔高效的有機肥料”屬于(B )。 (單選 ) A種植——飼料——養殖產業鏈B養殖——廢棄物——種植產業鏈C養殖——廢棄物——養殖產業鏈D生態兼容型種植——養殖產業鏈

t 通過健全相關制度,創造資源節約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引導建立資源節約的( D),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根本途徑和有效方式。 (單選 ) 43 A生產模式 B消費模式 C社會運行模式 D以上都是

t 通過認識和實踐,形成( C)和生態相結合的生態化理論。A倫理學B自然哲學C經濟學D社會學

t 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途徑包括( D)。A制定生態文明發展的總體規劃B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C轉變政府職能D以上都是 P120 t 完善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公平交易機制,引導資源在部門間和地區間合理流動;發揮市場價格信號的作用,引導企業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生產”屬于( B). (單選 ) A完善動力機制B完善協調機制C完善約束機制D完善補充機制 t太陽能、風能發電成本為火力發電的( A),如無強制性規定,根本無法進入市場。A3~10倍B0.3~2倍C0.3~10倍D13~30倍P92 t碳水化合物屬于( C)。A無機無毒物B無機有毒物C有機無毒物D有機有毒物P60 t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D十八大)

t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理念,標志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生態文明法制建設正在積極地

13 開展中。 (單選 )(B ) 150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八屆四中全會

t通過畜禽糞便的有機肥生產,將豬糞等養殖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和沼液,可向農田、果園、茶園等地種植作物提供清潔高效的有機肥料”屬于(B )。 (單選 ) A種植——飼料——養殖產業鏈B養殖——廢棄物——種植產業鏈C養殖——廢棄物——養殖產業鏈D生態兼容型種植——養殖產業鏈

t通過健全相關制度,創造資源節約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引導建立資源節約的( D),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根本途徑和有效方式。 (單選 ) 43 A生產模式 B消費模式 C社會運行模式 D以上都是

t通過認識和實踐,形成( C)和生態相結合的生態化理論。A倫理學B自然哲學C經濟學D社會學

t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途徑包括( D)。A制定生態文明發展的總體規劃B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C轉變政府職能D以上都是 P120 w (A)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條例(草案)》,開始征收資源稅 (單選 ) A1984年B1850年C1985年D1997年

w 完善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公平交易機制,引導資源在部門間和地區間合理流動;發揮市場價格信號的作用,引導企業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生產”屬于( B). (單選 ) A完善動力機制B完善協調機制C完善約束機制D完善補充機制 w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并改善生態環境,我國政府提出了( D)全國森林覆蓋率從目前的20%增加到23%。 (單選 ) A2017年B2020年C2030年D2020年

w 我國( B)出臺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和2008年出臺的《循環經濟促進法》等法律,也都著眼于環境污染的溯源式預防。 (單選 ) A2000年B2002年C2004年D2008年 P136 w 我國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居世界( D),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居世界( )。 (單選 ) A第一;第三B第二;第二C第一;第一D第一;第二 P35 w 我國于( A)年施行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單選 ) A2015B2014C2013D2012 P137 w 我國在法律上承認了環境公益訴訟的可訴性,但是在我國目前的訴訟環節上,生態環境法律訴訟困難重重:(D)。(單選)A難以舉證B難以起訴C難以鑒定評估D以上都是 w 我國在經濟開發中可能存在的錯誤傾向是( D)。A部分沿海地區圍墾大量灘涂B工業化、城鎮化占用大量農田C部分城市建設過于追求奢華D以上都是P16 w 我國資源稅的征稅范圍包括原油、天然氣、煤炭、黑色金屬礦原礦、有色金屬礦原礦、其他非金屬礦原礦和鹽等7個稅目大類,均( A)計征。A按量規定定額稅負B采用累進稅率C采用不變稅率D從價定率P43 w 污染直接受害者大多數是普通民眾,高昂的訴訟費用、律師費、鑒定費用使他們難以支付,地方保護使得訴訟難上加難。這體現生態環境法律訴訟困難中的( B)。A難以舉證B難以起訴C難以鑒定評估D以上都是P137 w 霧和霾的區別在于霾發生時相對濕度(A ),而霧發生時相對濕度( A)。 (單選 ) 69 A不大;接近飽和 B接近飽和;大 C接近飽和;不大 D不大;不確定

w完善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公平交易機制,引導資源在部門間和地區間合理流動;發揮市場

14 價格信號的作用,引導企業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生產”屬于( B). (單選 ) A完善動力機制B完善協調機制C完善約束機制D完善補充機制

w我國( B)出臺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和2008年出臺的《循環經濟促進法》等法律,也都著眼于環境污染的溯源式預防。 (單選 ) 136 A2000年 B2002年 C2004年 D2008年

w我國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居世界( D),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居世界( )。A第一;第三B第二;第二C第一;第一D第一;第二P35 w我國于( A)年施行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A2015 B2014 C2013 D2012 P137 w我國在經濟開發中可能存在的錯誤傾向是( D)。A部分沿海地區圍墾大量灘涂B工業化、城鎮化占用大量農田C部分城市建設過于追求奢華D以上都是P16 w我國資源稅的征稅范圍包括原油、天然氣、煤炭、黑色金屬礦原礦、有色金屬礦原礦、其他非金屬礦原礦和鹽等7個稅目大類,均( A)計征。A按量規定定額稅負B采用累進稅率C采用不變稅率D從價定率P43 w污染直接受害者大多數是普通民眾,高昂的訴訟費用、律師費、鑒定費用使他們難以支付,地方保護使得訴訟難上加難。這體現生態環境法律訴訟困難中的( B)。A難以舉證B難以起訴C難以鑒定評估D以上都是P137 w霧和霾的區別在于霾發生時相對濕度(A ),而霧發生時相對濕度( A)。 (單選 ) 69 A不大;接近飽和 B接近飽和;大 C接近飽和;不大 D不大;不確定

x 畜禽糞便經過沼氣 發酵,產生的沼氣可向農戶提供清潔的生活用能,用于照明、取暖、燒飯、儲糧保鮮、孵雞等方面”屬于( )。A廢棄物——能源或病蟲害防治產業鏈B養殖——廢棄物——種植產業鏈C養殖——廢棄物——養殖產業鏈D生態兼容型種植——養殖產業鏈

x 系統的(C)動態均衡發展規律是宇宙發展演化的根本規律。A規范化B開放化C機制化D辯證化

x 系統機制的健康是(D )基礎。 (單選 ) A生態文化B生態文明C生態精神D生態和諧

x 下列能源中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天然氣)。 x 循環經 濟的原則是(D )。 (單選 ) A資源使用的減量化B再利用C資源化再循環D以上都是

x 循環經濟得到培育發展,實現資源在生產鏈條中多次、反復、循環利用,形成(A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流動。

x 循環經濟的(A)原則要求用盡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來完成既定的生產目標和消費。(單選)A減量化(reduce)B再循環(recycle)C再使用(reuse)D以上都是 P97 x 循環經濟的基本特征是在資源開采環節( )。 (單選 ) A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 P95 x 循環經濟的特征是(D)。A.以上都是B.物質閉路循環C.能量梯次使用D以上都不是P96 x 循環經濟觀不僅要求考慮工程承載能力, 還要考慮(B )。 (單選 ) A經濟承載能力

15 B生態承載能力C國力D居民的承受能力

x 循環經濟是一致建立在( )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 (單選 ) A資源回收和循環再利用

x系統的(C)動態均衡發展規律是宇宙發展演化的根本規律。A規范化B開放化C機制化D辯證化

x系統機制的健康是(D )基礎。 (單選 ) A生態文化B生態文明C生態精神D生態和諧

x下列能源中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天然氣)。

x循環經 濟的原則是(D )。 (單選 ) A資源使用的減量化B再利用C資源化再循環D以上都是

x循環經濟得到培育發展,實現資源在生產鏈條中多次、反復、循環利用,形成(A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流動。

x循環經濟的( A)原則要求用盡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來完成既定的生產目標和消費。A減量化(reduce)B再循環(recycle)C再使用(reuse)D以上都是P97 x循環經濟的基本特征是在資源開采環節( )。 (單選 ) A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

x循環經濟的特征是(A)。A.以上都是B.物質閉路循環C.能量梯次使用D.以上都不是

x循環經濟觀不僅要求考慮工程承載能力, 還要考慮(B )。 (單選 ) A經濟承載能力B生態承載能力C國力D居民的承受能力

y 以下哪項不屬于生態環境問題的特性?( )D.人文性

y 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 A)上,實行雙資源優化組合,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節約利用物質資源,形成在科技進步基礎上的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并重的產業結構。A生產方式B消費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P28 y 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B)上倡導適度消費,建設節約型社會。A生產方式B消費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P28 y 要求產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同時也要求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邊角料、中間物料和其他一些物料也能返回到生產過程中或另外加以利用”屬于循環經濟活動的行為準則中的( C)。 (單選 ) A減量化(reduce)原則B再使用(reuse)原則C再循環(recycle)原則 D以上都不是 P97 y 要求用盡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來完成既定生產目標和消費”屬于循環經濟活動的行為 準則中的(A)原則A減量化原則B再使用原則C再循環原則D以上都不是

y 要求用盡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來完成既定生產目標和消費”屬于循環經濟活動的行為 準則中的(A)原則A減量化原則B再使用原則C再循環原則D以上都不是

y 一般認為,( A)是指這樣一種產品,即每個人對它的消費都不會導致別人對該產品消費的減少。A公共產品B私人產品C消費產品D投資產品 P127 y 一般無機鹽屬于( A)。A無機無毒物B無機有毒物C有機無毒物D有機有毒物P60 P60 y 以財稅、金融和 產業政策等經濟手段為主, 遵循市場經濟運行規律, 促進資源向高效企業集中, 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屬于( D)。 (單選 ) A完善動力機制B完善

16 協調機制C完善約束機制D完善補充機制

y 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完整內涵和精神實質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在經濟社會領域里,處理人與人的社會關系是( C);二是在生態自然領域里,處理人與自然的生態關系是( C)。A以人為本;以人為本B以生態為本;以生態為本C以人為本;以生態為本D以生態為本;以人為本P9 y 以下哪項不屬于生態環境問題的特性?( )D.人文性 y 以下屬于生態旅游規劃內容的是( D)。 (單選 ) A環境教育B科學普及C精神文明建設D以上都是 p109 y 影響大氣能見度,造成灰霾天氣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大氣中的(C )。 (單選 ) A灰塵B廢氣C氣溶膠粒子D污染物 P70 y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在( D)要立產業協調發展理念,堅持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A功能層面B區域層面C城鄉層面D產業層面P39 y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在(B )要樹立均衡發展理念,堅持國土開發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堅持以重點開發促進面上保護,加快構建多中心網絡型國土開發格局。 (單選 ) A陸海層面 B區域層面 C城鄉層面 D產業層面

y 運用市場機制淘汰資源低效利用的生產方式,要完善( C)健全相關法律,明確規定資源節約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內容,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A動力機制B協調機制C約束機制D補充機制P43-44 y 在把太陽能轉變為生物能的綠色植物中,( C )是種類最多、適應性最強、覆蓋面最大、周轉速度最快的可更新資源。 (單選 ) A花B草C森林D海洋

yx循環經濟是一致建立在( )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 (單選 ) A資源回收和循環再利用

y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 A)上,實行雙資源優化組合,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節約利用物質資源,形成在科技進步基礎上的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并重的產業結構。A生產方式B消費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P28 y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 C)上,兼顧公平和效率的統一,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A生產方式B消費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 P28 y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B)上倡導適度消費,建設節約型社會。A生產方式B消費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P28 y要求用盡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來完成既定生產目標和消費”屬于循環經濟活動的行為 準則中的(A)原則A減量化原則B再使用原則C再循環原則D以上都不是 y一般認為,( A)是指這樣一種產品,即每個人對它的消費都不會導致別人對該產品消費的減少。A公共產品B私人產品C消費產品D投資產品 P127 y一般無機鹽屬于( A)。A無機無毒物B無機有毒物C有機無毒物D有機有毒物P60 P60 y以財稅、金融和 產業政策等經濟手段為主, 遵循市場經濟運行規律, 促進資源向高效企業集中, 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屬于( D)。 (單選 ) A完善動力機制B完善協調機制C完善約束機制D完善補充機制

y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完整內涵和精神實質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在經濟社會領域里,處理人與人的社會關系是( C);二是在生態自然領域里,處理人與自然的生態關系是( C)。

17 A以人為本;以人為本B以生態為本;以生態為本C以人為本;以生態為本D以生態為本;以人為本P9 y以下哪項不屬于生態環境問題的特性?( )D.人文性

y以下屬于生態旅游規劃內容的是( D)。 (單選 ) A環境教育B科學普及C精神文明建設D以上都是

y以下屬于生態旅游規劃內容的是(A )。 A環境教育 B科學普及

y影響大氣能見度,造成灰霾天氣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大氣中的( C)。A灰塵B廢氣C氣溶膠粒子D污染物P70 y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在( D)要立產業協調發展理念,堅持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A功能層面B區域層面C城鄉層面D產業層面P39 y運用市場機制淘汰資源低效利用的生產方式,要完善( A)。技術創新對于資源高效利用起決定性作用,應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鼓勵、支持力度,推動創新型企業發展,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 (單選 ) A動力機制B協調機制C約束機制D補充機制 y運用市場機制淘汰資源低效利用的生產方式,要完善( C)健全相關法律,明確規定資源節約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內容,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A動力機制B協調機制C約束機制D補充機制P43-44 z 主要針對區域性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領域,是一項具有經濟激勵作用、與“污染者付費”原則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費和破壞者付費”原則的環境經濟政策。(A) A生態補償機制B循環經濟C綠色產品D可持續發展P126 z 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變和人類活動影響下受到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工作,恢復生態系統原本的面貌,比如森林砍伐要再種植,退耕還林,讓動物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中。 (單選 )(A ) 50 A生態修復 B環境保護 C節約資源 D和諧社會 z (A) 指自然界本身的地球化學異常釋放有害物質或造成有害影響的場所。 A自然污染源B化學性污染源C擴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P60 z (A)在日本東京舉行了有13個國家參加的“公害問題國際座談會”,會后發表的《東京宣言》將公民環境權作為一種基本人權,在法律體系中確定下來。 (單選 )A1970年 B1972年 C1980年 D1990年 P122 z (A)主要由粗顆粒組成,粒徑大,質量濃度高,數濃度低,受排放強度控制,對霧霾的貢獻有限。(單選)A一次氣溶膠顆粒B二次氣溶膠顆粒C一次污染D二次污染

z (A)主要針對區域性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領域,是一項具有經濟激勵作用、與“污染者付費”原則并存、基于“受益者付 A生態補償機制B循環經濟C綠色產品D可持續發展

z (A)作為當代乃至我們長期追求的目標,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國家的普遍關注,成為時代潮流。A.生態文明

z (A生態修復)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變和人類活動影響下受到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工作,恢復生態系統原本的面貌,比如森林砍伐要再種植,退耕還林,讓動物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中。

z (B),指個人或群體之間調整行為以適應他人或環境的過程。 (單選 ) A尊重自然B順應自然C保護自然D征服自然 P10

18 z (B)作為一種安全食品的標準,具有統一的綠色食品名稱及商標標志,并逐漸與國際接軌。(單選)A有機食品B綠色食品C無公害農產品D傳統農產品

z (C)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持續繁榮、全面發展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態。,A社會文明B文化文明C生態文明D可持續發展P6 z 在把太陽能轉變為生物能的綠色植物中,( C )是種類最多、適應性最強、覆蓋面最大、周轉速度最快的可更新資源。 (單選 ) A花B草C森林D海洋

z 在城鎮,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提高統籌層次,構建以( B)為基礎、( B)為依托、( B)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A居家養老;機構照料;社區服務B居家養老;社區服務;機構照料C社區服務;居家養老;機構照料D社區服務;機構照料;居家養老P30 z 在控制放養密度前提下,利用開放式種植空間,散養一些對作物無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產動物,有條件地構筑“稻鴨共育”、“稻蟹共生”、放山雞等種養兼容型產業鏈”屬于(D )。 (單選 ) A種植——飼料——養殖產業鏈B養殖——廢棄物——種植產業鏈C養殖——廢棄物——養殖產業鏈D生態兼容型種植——養殖產業鏈 z 在人口、資源、環境三者的互動關系中,( A)居首。A人口B資源C環境D不確定P26 z 在我國,屬于二次能源的有(D )。 (單選 ) A海洋能B小水電C地熱能D氫能 P90 z 早在2005年召開的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 A)就使用了“生態文明”這一術語。A胡錦濤B江澤民C習近平D溫家寶P150 z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中都有很多生態倫理思想,主要包括(C天人合一)的生存主張、“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知天畏命”的道德態度、“仁愛萬物”的道德情懷、“愛有差等”的道德 原則、“與天地參”的道德理想。

z 主體功能區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B人口與經濟)合理分布的有效途徑。

z 主要針對區域性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領域,是一項具有經濟激勵作用、與“污染者付費”原則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費和破壞者付費”原則的環境經濟政策。(A) A生態補償機制B循環經濟C綠色產品D可持續發展P126 z 資源和環境是經濟社會(B)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源和環境的支撐。B.可持續

z 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包括( D)。 (單選 ) A自然資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不均衡性B許多自然資源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C自然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但其生產潛力卻可不斷擴大和提高D以上都是 P53 z 作為社會正義、秩序維護的最后一道屏障, 理應介入環境保護這一重要的社會問題。(B ) (單選 ) A立法B刑法C司法D執法 z 作為一種安全食品的標準,具有統一的綠色食品名稱及商標標志,并逐漸與國際接軌。( B) A有機食品B綠色食品C無公害農產品D傳統農產品P90 z在把太陽能轉變為生物能的綠色植物中,( C )是種類最多、適應性最強、覆蓋面最大、周轉速度最快的可更新資源。 (單選 ) A花B草C森林D海洋 z在城鎮,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提高統籌層次,構建以( B)為基礎、( B)為依托、( B)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A居家養老;機構照料;社區服務B居家養老;社區服務;機構照料C社區服務;居家養老;機構照料D社區服務;機構照料;居家養老P30

19 z在控制放養密度前提下,利用開放式種植空間,散養一些對作物無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產動物,有條件地構筑“稻鴨共育”、“稻蟹共生”、放山雞等種養兼容型產業鏈”屬于(D )。 (單選 ) A種植——飼料——養殖產業鏈B養殖——廢棄物——種植產業鏈C養殖——廢棄物——養殖產業鏈D生態兼容型種植——養殖產業鏈

z在人口、資源、環境三者的互動關系中,( A)居首。A人口B資源C環境D不確定P26 z在我國,屬于二次能源的有( D)。A海洋能B小水電C地熱能D氫能P91 z早在2005年召開的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 A)就使用了“生態文明”這一術語。A胡錦濤B江澤民C習近平D溫家寶P150 z指個人或群體之間調整行為以適應他人或環境的過程。( B),A尊重自然B順應自然C保護自然D征服自然P10 z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持續繁榮、全面發展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態。( C),A社會文明B文化文明C生態文明D可持續發展P6 z指自然界本身的地球化學異常釋放有害物質或造成有害影響的場所。( A) A自然污染源B化學性污染源C擴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P60 z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中都有很多生態倫理思想,主要包括(C天人合一)的生存主張、“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知天畏命”的道德態度、“仁愛萬物”的道德情懷、“愛有差等”的道德 原則、“與天地參”的道德理想。

z主體功能區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B人口與經濟)合理分布的有效途徑。

z主要針對區域性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領域,是一項具有經濟激勵作用、與“污染者付費”原則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費和破壞者付費”原則的環境經濟政策。(A) A生態補償機制B循環經濟C綠色產品D可持續發展P126 z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變和人類活動影響下受到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工作,恢復生態系統原本的面貌,比如森林砍伐要再種植,退耕還林,讓動物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中。 (單選 )(A ) 50 A生態修復 B環境保護 C節約資源 D和諧社會 z資源和環境是經濟社會(B)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源和環境的支撐。B.可持續 z資源環境問題,究其本質是( D)問題。A發展方式B經濟結構C消費模式D以上都對P20 z資源環境問題,究其本質是( D)問題。A發展方式B經濟結構C消費模式D以上都對P20 z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包括(D )。 (單選 ) 53 A自然資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不均衡性 B許多自然資源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C自然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但其生產潛力卻可不斷擴大和提高 D以上都是

z作為當代乃至我們長期追求的目標,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國家的普遍關注,成為時代潮流。A.生態文明

z作為社會正義、秩序維護的最后一道屏障, 理應介入環境保護這一重要的社會問題。(B ) (單選 ) A立法B刑法C司法D執法

z作為一種安全食品的標準,具有統一的綠色食品名稱及商標標志,并逐漸與國際接軌。( B) A有機食品B綠色食品C無公害 農產品D傳統農產品P90

第五篇: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建設試題匯總

生態文明

單選題 1. 2. 3. 4. 5. 6. 7. 8. 9. PM2.5是直徑( D)的細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A等于2.5微米B小于等于2.5毫米C大于等于2.5微米D小于等于2.5微米 P71 按氣體廢棄物排放后的影響范圍,分為微觀、中型和宏觀三個層次,( B)是指工業生產及汽車排放所引起的室外周圍空氣的污染。A微觀空氣污染B中型空氣污染C中宏觀空氣污染D宏觀空氣污染P58 報告首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 D) A十八屆四中全會B十八屆三中全會C十八大D十七大 P9 被明確寫入“十二五”規劃并獨立成篇,表明我國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 A)(單選 ) A綠色發展B循環發展C生態發展D低碳發展

不采用基因工程技術,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按照自然規律和生態原理,以生態食品或自然食品成為國際目前最高的安全級食品。( A) A有機食品B綠色食品C無公害農產品D傳統農產品P90 畜禽糞便經過沼氣 發酵,產生的沼氣可向農戶提供清潔的生活用能,用于照明、取暖、燒飯、儲糧保鮮、孵雞等方面”屬于( )。A廢棄物——能源或病蟲害防治產業鏈B養殖——廢棄物——種植產業鏈C養殖——廢棄物——養殖產業鏈D生態兼容型種植——養殖產業鏈 從( B)層面看,生態文明要求轉變傳統工業化生產方式,提倡清潔生產。A物質B生產方式C生活方式D以上都是P8 從“真”的角度來看,就是從實際存在的真相出發,堅持物質第一性,以物質文明建設為基礎,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第一要務,加強經濟管理,推進經濟(A )發展,實現經濟富強、發達的目標。 (單選 ) A又好又快B協調C全面D可持續 黨的( )明確提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單選 ) D十七屆五中全會 十八屆一中全會P8 11. 的發展是當前循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C 低碳經濟)

12. 的工業革命,揭開了人類大規模開發利用化石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序幕。( B) A17世紀B18世紀C19世紀C19世紀P33 13. 的核心是√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B) A低碳發展B綠色發展C循環發展D生態發展 14. 低碳經濟 本質是(A )。 (單選 ) A可持續發展經濟B低能耗C低排放D低技術 15. 低碳經濟的特征是以減少(D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

16. 低碳經濟涉及的行業和領域十分廣泛,主要包括( D)A低碳產品B低碳技術C低碳能源D以上都對

17. 低碳農業,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A高效益)的農業,即所謂的三低一高農業。 18. 對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資源的( )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基礎。 (單選 ) D可持續 19. 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在哪個方面徹底轉型?(B)能源結構和經濟結構,選B兩者都是

20. 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提高了農產品形象、價格及競爭力,實現了優質優價,體現( A)。A優質性B高效性C持續性D先進性P89 21. 法治”和“法制”不同,( B)是指一個國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 B)則強調一個國家處于依法治理的狀態。A法治;法制B法制;法治C法律;法治D法制;法律P141 22. 佛教認為,生命中的行是(A)A生物的行為 B地、水、風、火 C一種思維活動 D生活的感覺

23.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由( A)向( )的歷史性轉變。 (單選 ) 27 A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 B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長;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 C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長 D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長;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

2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特別是農村勞動力出現了以( A)為主導、以( A)型遷移為主要形式的規??涨暗牧鲃?。A市場;發展B政策;發展C市場;政策D發展;政策P29 25. 公元1900年至今,大約屬于西方的哪個文明時期?(D ) (單選 ) A古代文明 B中世紀文明 C近代文明 D當代文明

26. 構建生態補償機制時,注重支持西部地區特別是重要生態功能區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發展替代產業和特色產業,大力推行清潔生產, 發展( B),發展生態環保型產業, 積極構建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相適應的生產力布局, 推動區域間產業梯度轉移和要素合理流動,促進西部地區加快發展。 (單選 ) A綠色經濟B循環經濟C環保經濟D新型經濟

27. 構建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機制體制中,建立健全基層民主管理機制,要( D)。A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B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C充分發揮計劃生育協會等群眾團體的生力軍作用D以上都是P31 28. 固體廢棄物的( B)是指在管理和工藝上采取措施,從固體廢棄物中回收物質和能量,加速物質和能量的循環。A減量化B資源化C無害化D增量化P56 29. 環境法是一個綜合性、邊緣性的法律部門,( D)在其體系之中。A民事法律規范B行政法律規范C刑事法律規范D以上都是P135 30. 環境侵權有間接性,而我國( A)規定,只有與訴訟有直接厲害關系的人才有資格提起訴訟。A《民事訴訟法》B《民法》C《憲法》D《行政法》P123

1 10. 黨的( C)提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和目標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A十六大B十七大C十八大D

31. 環境權的具體主張是由( B)的一位醫生在1960年首先提出來的。 (單選 ) 121 A美國 B德國 C法國 D英國 32. 灰霾的出現與相對濕度呈穩定( B)關系。A正相關線性B負相關線性C正相關曲線D負相關曲線P72 33. 價值在(A )的等級中增加, 而且是不斷地出現在有順序的價值序列中。這個系統是有價值的,能產生 價值,人類評價者也是其產物之一。”

(單選 ) A自然演替B自然進化C社會演替D社會進化

34. 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的總原則。( C)是將不能回收利用資源化的固體廢棄物,通過物理、化學等手段進行處置,使之達到不損害人體健康、不污染周圍的自然環境的目的。A減量化B資源化C無害化D增量化P56 35. 建立和完善環保立法和獨立執法監察體制體系建設。加快環境保護立法、執法、監督的動態機制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環保獨立執法監察體制體系建設,把人與自然關系納入制度化、(A )軌道。A法制化 B有序化C規范化D民主化 36. 建設的核心是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B ) (單選 ) A生態文化 B生態文明

37.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要以(A)為目標。A人與自然和諧相處B環境承載力C遵循自然規律D綠色科技P34 38.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要以(B)為基礎。A人與自然和諧相處B環境承載力C遵循自然規律D綠色科技P34 39.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要以(C)為準則。A人與自然和諧相處B環境承載力C遵循自然規律D綠色科技P34 40.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要以(D)為動力。A人與自然和諧相處B環境承載力C遵循自然規律D綠色科技P34 41. 建設生態文明,要以( D)為準則。A資源環境承載力B自然生態規律C可持續發展D以上都對(單選 ) 42. 建設生態文明的核心是(A )。 (單選 ) A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B發展 C改變消費模式 D經濟增長要求產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同時也要求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邊角料、中間物料和其他一些物料也能返回到生產過程中或另外加以利用”屬于循環經濟活動的行為準則中的( C)。 (單選 ) A減量化(reduce)原則B再使用(reuse)原則C再循環(recycle)原則 D以上都不是以下屬于生態旅游規劃內容的是( D)。 (單選 ) A環境教育B科學普及C精神文明建設D以上都是

43. 建設以下(B )文明“包含著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精神追求” (單選 ) A社會主義質文明B社會主義精神文明C社會主義政治文明D以上都不是

44.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借鑒國際先進發展理念,著力解決中國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這對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A ),實現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單選 ) A生態承載力B資源環境保障能力C環境容量限度D環境忍耐力

45. 健全的生態法律制度體系,既是(B )的標志,也是生態保護的屏障。 (單選 ) A生態文化 B生態文明

46. 健全破產制度, 通過市場淘汰資源利用效率低下 的企業,盡快改變過剩產能長期難以 壓縮的局面,促進高效企業發展”屬于(C )。 (單選 ) A完善動力機制B完善協調機制C完善約束機制D完善補充機制

47. 將(C)納入政府的工作目標與成績考核指標,各級政府和環保主管部門的環境決策行為、經濟環境行為和環境管理部門的監管工作,聽取群眾意見。A保護生態 B治理環境 C保護環境 D節約資源

48. 節能、省料、節水屬于生態工業的( C)。 (單選 ) A辯證觀點 B指標 C目標 D以上都是

49. 近年來,人口問題開始出現新的轉型,人民群眾非常注重追求( D)。 (單選 ) A生命質量 B生育質量 C生活質量 D以上都是 26 50. 就是生存的文明、健康狀態,就是天地人之間構成客觀的機制化內在自組織調節動態均衡系統,通過公正、公平的參與博弈機制,實現優化發展,避免矛盾的對抗,從而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達到發展過程與結果的統一。( B) (單選 ) A生態文化B生態文明C生態精神D生態和諧

51. 科學的生態和諧社會發展機制系的構建涉及打造( A)GDP增長機制。 (單選 ) A生態經濟B綠色經濟C低碳經濟D環保經濟

52. 科學發展觀的( A),就是各方面發展要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有序運行,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的協調和共同發展。A協調發展B以人為本C全面發展D可持續發展P153 53. 科學發展觀的( C),就是要著眼于社會發展的全局,著眼于各個組成部分的有機聯系,將不同領域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從總體上規劃和布局,形成社會整體性發展的格局。A協調發展B以人為本C全面發展D統籌兼顧P153 54. 利用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蚯蚓等動物以及水生藻類、陸生植物,甚至酶及分泌物等的代謝活性降解、減輕有機污染物的毒性,改變重金屬的活性或在環境中結合態。( A) A微生物修復B植物修復C動物修復D酶學修復P51 55.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B)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給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不利影響的國際公約。

56. 陸地上最大微生物資源庫是(B )。 (單選 ) A草地B森林C海洋D沙漠

57. 馬克思主義文明觀提到,要實現“和解”的境界,這里所說的“和解”也就是我們今天所指的( )。 (單選 ) A和諧 58. 民族文化D)是中國特色城鎮化不能缺失的靈魂。

59. 農業一體化的中心是( A)。 (單選 ) A市場B效益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

60. 氣體廢棄物的特征有( D)。 A來源廣泛,成分復雜B空間層次性C造成多種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P58 61. 人口的增長,會使城市的人口密度( B),生活污水、垃圾等造成的污染也更為嚴重。A減小B加大C不變D不能確定P26

62. 人口問題的本質是( A)問題。 (單選 ) A發展 B經濟 C文化 D政治

63. 人與自然共同生息,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共贏,關鍵在于什么?(D ) (單選 ) A社會的發展B環境的改變C人的主動性D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64.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B )、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任務。 (單選 ) A、保護土壤資源B、保護水土資源C、保護生態環境D、保護水資源 65. 仍然是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D)A人口結構問題 B人口素質問題 C人口分布問題 D人口數量問題 66. 生態補償機制的理論中,《環境法》意義上的公平主要是(D )。 (單選 ) A起點公平B全面公平C過程公平D結果公平

67. 生態產業的目標是( B)。 (單選 ) A人與自然協調發展B“自然—社會—經濟”復雜巨系統的動態平衡C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能量轉化與生物生長的規律D以上都不是

68. 生態化B)是當前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深刻的。

69. 生態活動必須符合科學的生態觀和生態規律, 對生態資源的開發必須與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相平衡, 追求最好的( D)。 (單選 ) A生態利潤B生態利益C生態收益D生態效益

70. 生態旅游業的根本性質是(A)。A.經濟性B.以上都不對C.文化性D.生態性 71. 生態旅游于( )年首次提出。 (單選 ) C1983 72. 生態農業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的基礎地位主要體現在( C)。A生態農業是生態產業的基礎產業B生態農業不同于工業的根本特點C兩者都是D兩者都不是農業現代化的道路與方向是( A)。 (單選 ) A農業一體化 B農業現代化C農業工業化D以上都是從“真”的角度來看,就是從實際存在的真相出發,堅持物質第一性,以物質文明建設為基礎,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第一要務,加強經濟管理,推進經濟( A)發展,實現經濟富強、發達的目標。 (單選 ) A又好又快B協調C全面D可持續 73. 生態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B土地)。

74. 生態文化價值取向具有推進綠色評價 、喚起生態覺醒、 伸張公平正義、 調節行為等(D)功能。 (單選 ) A特定B基本C導向D定向 75. 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和關鍵是( A)。A發展B人與自然和諧相處C促進人的全面發展D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P8 76. 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和關鍵是(A )。 (單選 ) A發展 B開放 C觀念轉變 D以上都不是 77. 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所規定的環境質量以維持(A整體生態環境)平衡為原則。

78. 生態文明社會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生態承載力,注重提高生態服務功能,在環境、資源承載力下統籌協調產業結構布局和(D人口)結構區域分布。

79. 生態文明是關于世界樣態和過程的生態學描述”是從下面那個視角在對生態文明進行界定?( ) (單選 ) A世界演化圖景的視角 80. 生態文明是物質、精神、政治、生態 的融合文明” ,是從下面那個視角在對生態文明進行界定?(D ) (單選 ) A世界演化圖景的視角B文化形態的視角C價值論視角D社會文明的研究視角

81. 生態文明是自然、人、社會價值的生態定位和選擇”是從下面哪個視角在對生態文明進行界定?(B)A、世界演化圖景的視角B、價值論視角C、社會文明的研究視角D、文化形態的視角

82. 生態文明提倡適度消費,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滿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屬于下面哪個層面?(B)A. 物質層面 B. 生活方式層面 C. 生產方式層面 D. 以上都不是

83. 生態文明要求轉變傳統工業化生產方式,提倡清潔生產”屬于下面哪個層次? D A. 生活方式層面 B. 物質層面 C. 以上都不是 D. 生產方式層面

84.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面臨著哪些矛盾?( D) (單選 ) A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緊迫性與觀念滯后的矛盾B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滯后的矛盾C現有發展格局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矛盾D以上都是

85. 生態系統保持( A),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適應性,能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自動調節、自動控制。A動態平衡狀態B靜態平衡狀態C失衡狀態D波動狀態P3 86. 生態系統的( A)是指生態系統中,沒有單個獨立存在物,內部各種因素及生態系統之間相互聯系,具有功能和結構的依賴性。A整體性B多樣性C動態性D復雜性P3 87. 生態系統具有( A),在成分互動之前和之外沒有任何系統原理,有的只是系統形成的自然條件,其中某些互動現象體現為相互關系,于是成了組織力量。 (單選 ) A開放性 B多樣性 C自組織性 D復雜性

88. 生態系統具有( C),生態開放原則最終開啟了把物體孤立在自足中、并把環境和異己者排斥在自己原則之外的封閉觀念。A整體性B多樣性C開放性D復雜性P4 89. 生態系統具有( C),在成分互動之前和之外沒有任何系統原理,有的只是系統形成的自然條件,其中某些互動現象體現為相互關系,于是成了組織力量。A開放性B多樣性C自組織性D復雜性P4 90. 生態系統中,沒有單個獨立存在物,每一個生物都與其他生物、與環境的其他因素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共生、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C生命共同體)。

91. 生態修復的基本形式是( )。D.植物修復

92. 生物量占全球植物的90%以上的是(B )。 (單選 ) A草地B森林C海洋D沙漠

93. 是當前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 一個重要趨勢, 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深刻的。 ( A)(單選 ) A全球化B生態化C私有化D社會化 94. 是對污染環境實施修復最為重要的技術之一,是正在發展中的技術,是生態修復的基礎。( A) A生物修復B物理與化學修復C植物修復D技術修復P51 95. 是行動,即按照自然規律,調整人類的行為。( B) A尊重自然B順應自然C保護自然D征服自然P10 96. 是環境保護領域的基本權利、環境訴訟的基礎,是公民參與原則得以更好貫徹的前提條件。( A) A公民環境權B憲法權利C知情權D人身權利P138 97. 是就人與自然的關系而言的文明狀態,著眼于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側重點在環境保護和經濟形態方面。( A),A狹義的生態文明B廣義的生態文明C生態文明D以上都是P6 98. 是通過影響逆溫現象和霧的形成來影響霧霾的。( B) A風速B溫差C氣壓D降水P72 99. 是一種以能源的清潔開發與高效利用為基礎,以低能耗、低排放為基本經濟特征,順應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要求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 A) A低碳經濟B農業革命C新能源D綠色產品P90 100. 是指充分利用光、溫、水、土、氣、熱等環境要素,根據污染物的理性性質,通過機械分離、蒸發、點解、磁化、冰凍、加熱、凝固等物理和化學反應,使環境中污染物被清除或轉化為無害物質。( B ) A生物修復B物理與化學修復C植物修復D技術修復P51 101. 是指對違法犯罪的行為,要嚴格追究其法律責任。( 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執法必嚴D違法必究P141 102. 是指列入國家廢棄物名錄或是根據國家規定危險廢棄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具有危害性的廢棄物。( D) A工業固體廢棄物B礦業廢棄物C放射性廢棄物D危險固體廢棄物P55 103. 是指某個人消費某種公共品時,不能同時排除其他人也消費這種物品。( D) A競爭性B非競爭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P127 104. 是指人口總量適度、人口素質全面提升、人口結構優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協調平衡發展,并且人口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 ( C)(單選 ) A人口和諧發展B人口自然發展C人口均衡發展D人合理發展 105. 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過程中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 ( D)(單選 ) 54 A工業廢棄物 B礦業廢棄物 C放射性廢棄物 D生活垃圾

106. 是指隨大氣擴散的污染物通過沉降或降水等途徑進入水體,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 C) A自然污染源B化學性污染源C擴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P61 107. 是指一切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都必須遵照法律的規定辦事。 (單選 ) (B ) 141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執法必嚴 D違法必究

108. 是指在立法方面,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據和遵守。(A)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執法必嚴D違法必究P141 109. 是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的強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種理性的、具有生態智慧的信念。(A)A.生態精神B.生態和諧C.生態文化D.生態文明 110. 水體廢棄物按( A)分為自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A污染成因B污染源釋放的有害物質種類C分布和排放特性D以上都是P60 111. 說:“實際則物質文明與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進步。” ( A) A孫中山B毛澤東C列寧D馬克思P5 112. 太陽能、風能發電成本為火力發電的( A),如無強制性規定,根本無法進入市場。A3~10倍B0.3~2倍C0.3~10倍D13~30倍P92 113. 碳水化合物屬于( C)。A無機無毒物B無機有毒物C有機無毒物D有機有毒物P60 114. 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D十八大)

115. 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理念,標志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生態文明法制建設正在積極地開展中。 (單選 )(B ) 150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八屆四中全會

116. 通過畜禽糞便的有機肥生產,將豬糞等養殖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和沼液,可向農田、果園、茶園等地種植作物提供清潔高效的有機肥料”屬于(B )。 (單選 ) A種植——飼料——養殖產業鏈B養殖——廢棄物——種植產業鏈C養殖——廢棄物——養殖產業鏈D生態兼容型種植——養殖產業鏈

117. 通過健全相關制度,創造資源節約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引導建立資源節約的( D),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根本途徑和有效方式。 (單選 ) 43 A生產模式 B消費模式 C社會運行模式 D以上都是

118. 通過認識和實踐,形成( C)和生態相結合的生態化理論。A倫理學B自然哲學C經濟學D社會學

119. 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途徑包括( D)。A制定生態文明發展的總體規劃B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C轉變政府職能D以上都是 P120 120. 完善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公平交易機制,引導資源在部門間和地區間合理流動;發揮市場價格信號的作用,引導企業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生產”屬于( B). (單選 ) A完善動力機制B完善協調機制C完善約束機制D完善補充機制

121. 我國( B)出臺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和2008年出臺的《循環經濟促進法》等法律,也都著眼于環境污染的溯源式預防。 (單選 ) 136 A2000年 B2002年 C2004年 D2008年

122. 我國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居世界( D),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居世界( )。A第一;第三B第二;第二C第一;第一D第一;第二P35

123. 我國于( A)年施行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A2015 B2014 C2013 D2012 P137 124. 我國在經濟開發中可能存在的錯誤傾向是( D)。A部分沿海地區圍墾大量灘涂B工業化、城鎮化占用大量農田C部分城市建設過于追求奢華D以上都是P16 125. 我國資源稅的征稅范圍包括原油、天然氣、煤炭、黑色金屬礦原礦、有色金屬礦原礦、其他非金屬礦原礦和鹽等7個稅目大類,均( A)計征。A按量規定定額稅負B采用累進稅率C采用不變稅率D從價定率P43 126. 污染直接受害者大多數是普通民眾,高昂的訴訟費用、律師費、鑒定費用使他們難以支付,地方保護使得訴訟難上加難。這體現生態環境法律訴訟困難中的( B)。A難以舉證B難以起訴C難以鑒定評估D以上都是P137 127. 霧和霾的區別在于霾發生時相對濕度(A ),而霧發生時相對濕度( A)。 (單選 ) 69 A不大;接近飽和 B接近飽和;大 C接近飽和;不大

D不大;不確定

128. 系統的(C)動態均衡發展規律是宇宙發展演化的根本規律。A規范化B開放化C機制化D辯證化 129. 系統機制的健康是(D )基礎。 (單選 ) A生態文化B生態文明C生態精神D生態和諧 130. 下列能源中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天然氣)。

131. 循環經 濟的原則是(D )。 (單選 ) A資源使用的減量化B再利用C資源化再循環D以上都是

132. 循環經濟得到培育發展,實現資源在生產鏈條中多次、反復、循環利用,形成(A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流動。

133. 循環經濟的( A)原則要求用盡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來完成既定的生產目標和消費。A減量化(reduce)B再循環(recycle)C再使用(reuse)D以上都是P97 134. 循環經濟的基本特征是在資源開采環節( )。 (單選 ) A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 135. 循環經濟的特征是(A)。A.以上都是B.物質閉路循環C.能量梯次使用D.以上都不是

136. 循環經濟觀不僅要求考慮工程承載能力, 還要考慮(B )。 (單選 ) A經濟承載能力B生態承載能力C國力D居民的承受能力 137. 循環經濟是一致建立在( )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 (單選 ) A資源回收和循環再利用

138. 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 A)上,實行雙資源優化組合,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節約利用物質資源,形成在科技進步基礎上的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并重的產業結構。A生產方式B消費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P28 139. 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 C)上,兼顧公平和效率的統一,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A生產方式B消費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 P28 140. 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A )上,實行雙資源優化組合,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節約利用物質資源,形成在科技進步基礎上的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并重的產業結構。 (單選 ) A 28 A生產方式 B消費方式 C分配方式 D以上都是

141. 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B)上倡導適度消費,建設節約型社會。A生產方式B消費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P28 142. 要求用盡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來完成既定生產目標和消費”屬于循環經濟活動的行為 準則中的(A)原則A減量化原則B再使用原則C再循環原則D以上都不是

143. 一般認為,( A)是指這樣一種產品,即每個人對它的消費都不會導致別人對該產品消費的減少。A公共產品B私人產品C消費產品D投資產品 P127 144. 一般無機鹽屬于( A)。A無機無毒物B無機有毒物C有機無毒物D有機有毒物P60 P60 145. 以財稅、金融和 產業政策等經濟手段為主, 遵循市場經濟運行規律, 促進資源向高效企業集中, 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屬于( D)。 (單選 ) A完善動力機制B完善協調機制C完善約束機制D完善補充機制

146. 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完整內涵和精神實質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在經濟社會領域里,處理人與人的社會關系是( C);二是在生態自然領域里,處理人與自然的生態關系是( C)。A以人為本;以人為本B以生態為本;以生態為本C以人為本;以生態為本D以生態為本;以人為本P9 147. 以下哪項不屬于生態環境問題的特性?( )D.人文性

148. 以下屬于生態旅游規劃內容的是(A )。 A環境教育 B科學普及

149. 影響大氣能見度,造成灰霾天氣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大氣中的( C)。A灰塵B廢氣C氣溶膠粒子D污染物P70 150.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在( D)要立產業協調發展理念,堅持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A功能層面B區域層面C城鄉層面D產業層面P39 151.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在(B )要樹立均衡發展理念,堅持國土開發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堅持以重點開發促進面上保護,加快構建多中心網絡型國土開發格局。 (單選 ) A陸海層面 B區域層面 C城鄉層面 D產業層面

152. 運用市場機制淘汰資源低效利用的生產方式,要完善( A)。技術創新對于資源高效利用起決定性作用,應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鼓勵、支持力度,推動創新型企業發展,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 (單選 ) A動力機制B協調機制C約束機制D補充機制

153. 運用市場機制淘汰資源低效利用的生產方式,要完善( C)健全相關法律,明確規定資源節約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內容,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

嚴、違法必究。A動力機制B協調機制C約束機制D補充機制P43-44 154. 在把太陽能轉變為生物能的綠色植物中,( C )是種類最多、適應性最強、覆蓋面最大、周轉速度最快的可更新資源。 (單選 ) A花B草C森林D海洋

155. 在城鎮,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提高統籌層次,構建以( B)為基礎、( B)為依托、( B)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A居家養老;機構照料;社區服務B居家養老;社區服務;機構照料C社區服務;居家養老;機構照料D社區服務;機構照料;居家養老P30 156. 在控制放養密度前提下,利用開放式種植空間,散養一些對作物無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產動物,有條件地構筑“稻鴨共育”、“稻蟹共生”、放山雞等種養兼容型產業鏈”屬于(D )。 (單選 ) A種植——飼料——養殖產業鏈B養殖——廢棄物——種植產業鏈C養殖——廢棄物——養殖產業鏈D生態兼容型種植——養殖產業鏈

157. 在人口、資源、環境三者的互動關系中,( A)居首。A人口B資源C環境D不確定P26 158. 在我國,屬于二次能源的有( D)。A海洋能B小水電C地熱能D氫能P91 159. 早在2005年召開的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 A)就使用了“生態文明”這一術語。A胡錦濤B江澤民C習近平D溫家寶P150 160. 指個人或群體之間調整行為以適應他人或環境的過程。( B),A尊重自然B順應自然C保護自然D征服自然P10 161. 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持續繁榮、全面發展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態。( C),A社會文明B文化文明C生態文明D可持續發展P6 162. 指自然界本身的地球化學異常釋放有害物質或造成有害影響的場所。( A) A自然污染源B化學性污染源C擴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P60 163.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中都有很多生態倫理思想,主要包括(C天人合一)的生存主張、“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知天畏命”的道德態度、“仁愛萬物”的道德情懷、“愛有差等”的道德 原則、“與天地參”的道德理想。 164. 主體功能區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B人口與經濟)合理分布的有效途徑。

165. 主要針對區域性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領域,是一項具有經濟激勵作用、與“污染者付費”原則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費和破壞者付費”原則的環境經濟政策。(A) A生態補償機制B循環經濟C綠色產品D可持續發展P126 166. 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變和人類活動影響下受到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工作,恢復生態系統原本的面貌,比如森林砍伐要再種植,退耕還林,讓動物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中。 (單選 )(A ) 50 A生態修復 B環境保護 C節約資源 D和諧社會 167. 資源和環境是經濟社會(B)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源和環境的支撐。B.可持續 168. 資源環境問題,究其本質是( D)問題。A發展方式B經濟結構C消費模式D以上都對P20 169. 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包括(D )。 (單選 ) 53 A自然資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不均衡性 B許多自然資源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C自然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但其生產潛力卻可不斷擴大和提高 D以上都是

170. 作為當代乃至我們長期追求的目標,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國家的普遍關注,成為時代潮流。A.生態文明

171. 作為社會正義、秩序維護的最后一道屏障, 理應介入環境保護這一重要的社會問題。(B ) (單選 ) A立法B刑法C司法D執法 172. 作為一種安全食品的標準,具有統一的綠色食品名稱及商標標志,并逐漸與國際接軌。( B) A有機食品B綠色食品C無公害農產品D傳統農產品P90 1. 2. 3. 4. 5. 6. 7. 8. 9. C從( B生產方式)層面看,生態文明要求轉變傳統工業化生產方式,提倡清潔生產。 (單選 ) D(B18世紀)的工業革命,揭開了人類大規模開發利用化石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序幕。 (單選 ) F“法治”和“法制”不同,(B法制;法治)是指一個國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 )則強調一個國家處于依法治理的狀態。 (單選 ) G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特別是農村勞動力出現了以(A市場;發展)為主導、以( )型遷移為主要形式的規??涨暗牧鲃?。 (單選 ) J“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的總原則。(A減量化)是通過適宜的手段減少固體廢棄物的數量和容積。 (單選 ) K科學發展觀的( A協調發展),就是各方面發展要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有序運行,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的協調和共同發展。 (單選 ) Q氣體廢棄物的特征有( D)。 (單選 ) A來源廣泛,成分復雜B空間層次性C造成多種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

S (A狹義的生態文明),是就人與自然的關系而言的文明狀態,著眼于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側重點在環境保護和經濟形態方面。 (單選 ) S D危險固體廢棄物)是指列入國家廢棄物名錄或是根據國家規定危險廢棄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具有危害性的廢棄物。 (單選 ) 求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 (單選 ) 11. S(A孫中山)說:“實際則物質文明與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進步。” (單選 ) 12. S(C擴散污染源)是指隨大氣擴散的污染物通過沉降或降水等途徑進入水體,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

13. S(D危險固體廢棄物)是指列入國家廢棄物名錄或是根據國家規定危險廢棄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具有危害性的廢棄物。 (單選 ) 14. S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和關鍵是( A發展)。 (單選 ) 10. S(A低碳經濟)是一種以能源的清潔開發與高效利用為基礎,以低能耗、低排放為基本經濟特征,順應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要

15. S生態系統具有(C自組織性),在成分互動之前和之外沒有任何系統原理,有的只是系統形成的自然條件,其中某些互動現象體現為相互關系,于是成了組織力量。 (單選 ) 16. T( B十七大)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理念,標志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生態文明法制建設正在積極地開展中。 (單選 ) 17. T碳水化合物屬于( C有機無毒物)。 (單選 ) 18. W我國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居世界( D第一;第二),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居世界( )。 (單選 )

19. W我國在經濟開發中可能存在的錯誤傾向是( D)。 (單選 ) A部分沿海地區圍墾大量灘涂B工業化、城鎮化占用大量農田C部分城市建設過于追求奢華D以上都是

20. X循環經濟的(A減量化(reduce))原則要求用盡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來完成既定的生產目標和消費。 (單選 ) 21. Y1866年,(A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藸?Ernst Haeckel)提出“生態學”概念,將其界定為討論有機體與外界環境關系的學問。 (單選 ) 22. Y一般無機鹽屬于( A無機無毒物)。 (單選 )

23. Y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完整內涵和精神實質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在經濟社會領域里,處理人與人的社會關系是( C以人為本;以生態為本);二是在生態自然領域里,處理人與自然的生態關系是( )。 (單選 )

24. Y運用市場機制淘汰資源低效利用的生產方式,要完善(C約束機制)健全相關法律,明確規定資源節約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內容,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單選 ) 25. Z在人口、資源、環境三者的互動關系中,(A人口)居首。 (單選 )

26. C 27. 城市群、發展軸與經濟區的耦合,將形成以“城市群為核心、(發展軸)為主線、經濟區合作為重點”的國土空間開發組織模式。

28. D 29. 低碳經濟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會帶來許多重大投資機會,高能效的(電力)、交通、建筑、工業和綠色基礎設施建設這五個方面將會產生重大投資機會。

30. 地球上的物質和能量交換產生生物,生物又對地球上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起反作用,這樣便產生豐富多彩的(生物圈),形成生態系統不斷發展的過程。

31. F 32. 非固態環境污染,包括( )廢棄物污染和水體廢棄物污染,其成分復雜,污染頻發,治理難度大,直接威脅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氣體

33.34. G 35. 固體廢棄物的(B)是指在管理和工藝上采取措施,從固體廢棄物中回收物質和能量,加速物質和能量的循環。 B資源化

36. 公共產品自身很難排除他人染指其產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在公共產品使用過程中容易產生兩個問題:公地的悲劇和(搭便車)問題。 37. 公民(環境權)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壞的環境中生存及利用環境資源的權利。 38. 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公民環境權的實現主要依賴于國家環境( )法治的保障。B行政 39. 根據是否具有競爭性和( ),經濟學上將物品劃分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排他性

40. H 41. 灰霾的出現與相對濕度呈穩定( )關系。B負相關線性

42. 環境權的具體主張是由( )的一位醫生在1960年首先提出來的。B德國 43. 環境權作為一項基本人權,其核心是( )。C生存權

44. 環境質量和自然資源具有(),應實行生態資源的有償使用。經濟價值

45. J

46. 近年來,人口問題開始出現新的轉型,人民群眾非常注重追求( )。 47. A生命質量B生育質量C生活質量D以上都是 48. 建設生態文明,要以(B )為準則。B自然生態規律 49.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要以(D )為動力。D綠色科技

50. “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的總原則。( )是將不能回收利用資源化的固體廢棄物,通過物理、化學等手段進行處臵,使之達到不損害人體健康、不污染周圍的自然環境的目的。C無害化

51.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 ),包括經濟發展、政治發展、文化發展、社會發展、生態發展、人的全面發展等。A發展

52. L 53. 綠色農業的發展目標概括地講是“三個確保、一個提高”,即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確保生態環境安全;確保生物資源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

54. P 55. PM2.5是直徑(D)的細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 D小于等于2.5微米

56. Q 57. 氣體廢棄物的特征有(D )。A來源廣泛,成分復雜B空間層次性C造成多種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

58. R 59. 人口( )是指人口總量適度、人口素質全面提升、人口結構優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協調平衡發展,并且人口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均衡發展

60. 人口均衡、()、環境友好緊密聯系,構成了生態文明系統的三大要素。資源節約

61.62. S 63. 生態文明( )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證,它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規范和監督、約束力量。制度建設 64. 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和關鍵是( )。A發展

65. 生態系統具有(C ),生態開放原則最終開啟了把物體孤立在自足中、并把環境和異己者排斥在自己原則之外的封閉觀念。 C開放性 66. 生態系統的( )是指生態系統中,沒有單個獨立存在物,內部各種因素及生態系統之間相互聯系,具有功能和結構的依賴性。A整體性 67. 所謂( )是指對生態系統停止人為干擾,以減輕負荷壓力,依靠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與自組織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進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態系統的這種自我恢復能力,輔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或使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生態修復

68. 生產中,在合理使用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之間的生物系統中能量的轉移,重視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使之始終保持在良好的狀態下,體現( )。C持續性

69. T 70. 太陽能、風能發電成本為火力發電的(A ),如無強制性規定,根本無法進入市場。A 3~10倍 71. 碳水化合物屬于( )。C有機無毒物

72. W 73. 我國于(A2015 )年施行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A2015

74. 我國( )出臺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和2008年出臺的《循環經濟促進法》等法律,也都著眼于環境污染的溯源式預防。B2002年 75. 我國環境立法理念開始轉變,從“末端治理”轉向“源頭預防” 76. 霧和霾的區別在于霾發生時相對濕度( ),而霧發生時相對濕度( )。 77. A不大;接近飽和

78.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并改善生態環境,我國政府提出了( )全國森林覆蓋率從目前的20%增加到23%。B2020年

79. 污染直接受害者大多數是普通民眾,高昂的訴訟費用、律師費、鑒定費用使他們難以支付,地方保護使得訴訟難上加難。這體現生態環境法律訴訟困難中的( D)。A難以舉證B難以起訴C難以鑒定評估D以上都是 80.

81. X 82. Y 83.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在( )要樹立均衡發展理念,堅持國土開發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堅持以重點開發促進面上保護,加快構建多中心網絡型國土開發格局。B區域層面

84. 運用市場機制淘汰資源低效利用的生產方式,要完善( )健全相關法律,明確規定資源節約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內容,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C約束機制

85. 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 )上,兼顧公平和效率的統一,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C分配方式 86. 一般認為,( )是指這樣一種產品,即每個人對它的消費都不會導致別人對該產品消費的減少。A公共產品 87.一般無機鹽屬于( )。A無機無毒物

88. 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完整內涵和精神實質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在經濟社會領域里,處理人與人的社會關系是( );二是在生態自然領域里,處理人與自然的生態關系是( )。C以人為本;以生態為本

89. Z 90. 早在2005年,召開的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胡錦濤就使用了“生態文明”這一術語。 91. 在西方,“文明”一詞來源于拉丁文“civil”、“civilis”,原意指在城市享有合法權利的公民。

92. ( ) 93. 《》是環保的基本法。環境保護法

94. ( )是指對違法犯罪的行為,要嚴格追究其法律責任。D違法必究

95. ( )是環境保護領域的基本權利、環境訴訟的基礎,是公民參與原則得以更好貫徹的前提條件。A公民環境權 96. ( )是指隨大氣擴散的污染物通過沉降或降水等途徑進入水體,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C擴散污染源 97. ( ),指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存在狀態。生態

98. ( )是環境保護領域的基本權利、環境訴訟的基礎,是公民參與原則得以更好貫徹的前提條件。 99. ( D)是指某個人消費某種公共品時,不能同時排除其他人也消費這種物品。D非排他性

100. ()是指人們在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同時,不斷克服改造過程中的負面效應,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

101. (A ),是就人與自然的關系而言的文明狀態,著眼于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側重點在環境保護和經濟形態方面。A狹義的生態文明

102. (D )是指列入國家廢棄物名錄或是根據國家規定危險廢棄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具有危害性的廢棄物。 D危險固體廢棄物 103. (B)是通過影響逆溫現象和霧的形成來影響霧霾的。 A風速B溫差C氣壓D降水

104. ()就是在物質的循環、再生、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是一種建立在資源回收和循環再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

105. ()型社會是指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采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性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資源節約

106. ( A)不采用基因工程技術,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按照自然規律和生態原理,以生態食品或自然食品成為國際目前最高的安全級食品。A有機食品

107. ( A)主要針對區域性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領域,是一項具有經濟激勵作用、與“污染者付費”原則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費和破壞者付費”原則的環境經濟政策。A生態補償機制

108. ( )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變和人類活動影響下受到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工作,恢復生態系統原本的面貌,比如森林砍伐要再種植,退耕還林,讓動物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中。A生態修復 109. ( )報告首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D十七大

110. ()型社會,就是全社會都采取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建立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關系。 環境友好 1. 2. 多選題

B不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甚至造成環境的嚴重污染和退化,則不只與我們發展生產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會危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本身。這是由于:(ABCD )。 (多選 )A自然資源的退化和破壞將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障礙B生態環境污染嚴重將會引起尖銳的矛盾,影響人的生產積極性C現代化的生產裝備需要一個清潔的環境D搞不好生態環境保護也就難于實現現代化生產 3. 4. 5. 6. 7. 8. 9. 關于環境權的刑事保障,集中在我國刑法“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一節中對( ABCD)等方面犯罪的規定及其落實,還遠遠不能滿足保障公民環境權的需要。 (多選 ) A危險廢棄物管理B森林破壞C水生生物保護D瀕危物種保護

G過量施用化肥與農藥造成( ABC)。 (多選 ) A土壤板結B水體富營養化C抗藥性害蟲種類與數量增加

H環境權作為一項人權已為一系列國際法文件所肯定,如(ABC )都對環境權作了闡述。 (多選 ) A人類環境宣言》B《內羅畢宣言》C《社會進步和發展宣言》

J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促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思路與工作方法的轉變,要(ABC )。 (多選 ) A創新工作理念B改進工作方法C完善工作體系

M“美麗中國”意味著(ABCD )。 (多選 )A山要綠起來B民要富起來C家要美起來D國要強起來 Q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涵蓋了( ABCD)等多個方面。 (多選 ) A經濟B政治C文化D可持續發展

S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僅體現在生產力的發展上,而且體現在( ABCD)等社會文明的諸多方面。 (多選 ) A公平公正B共同富裕C道德進步D社會和諧

10. S生態保護的主要目標包括(ABCD )。 (多選 ) A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B城鄉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C重金屬污染得到有效控制D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水平得到提升

11. S生態文明的核心要素是( ABCD)。 (多選 ) A公正B高效C和諧D人文發展 12. S生態文明的核心要素是( ABCD)。 (多選 ) A公正B高效C和諧D人文發展 13. S屬于二次能源的有(CD )。 (多選 ) C燃料電池D氫能

14. S屬于有機無毒物的有( ABD)。 (多選 ) A蛋白質B脂肪D碳水化合物

15. T提高生態文明水平,關鍵是在環境保護上取得突破性進展。遵循(ABCD )的基本要求。 (多選 ) A代價小B效益好C排放低D可持續 16. W危險固體廢棄物通常具有( ABCD)等,對其管理不當會引起人類身體損害和環境的重大污染。 (多選 ) A毒性B傳染性C放射性污染D核污染

17. Z正確處理加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要(ABCD )。 (多選 ) A在加快發展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B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中加快發展C根據人類對自然界的逐步認識來調節我們制定的目標D通過適應性的變化和調整來達到最佳狀態

18. Z自然資源主要包括(ABCD )。 (多選 ) A土地資源B水資源C礦產資源D生物資源

19. Z走好低碳發展之路,要注意(ABCD )。 (多選 ) A轉變發展理念和價值觀B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的轉型C傳統能源也要“綠化”D從低碳經濟到低碳社會

20. Z作為基本公共服務的內容之一,環保公共服務應具有( ABCD)的屬性特征。 (多選 ) A公平性B保障性C廣覆蓋D普惠性 1 2 3 4 1994年我國對資源稅進行調整。其征稅對象為開采應稅礦產品和生產鹽的單位和個人,列入征稅范圍的有( ABCD)。 A原油B天然氣C煤炭PM2.5中可溶性粒子,如( ABCD)等具有強吸水性,它們與水蒸氣結合在一起,使天空瞬間變得灰蒙蒙,形成霧霾天氣。A硫酸鹽B硝酸鹽C按污染源釋放的有害物質種類分類, 水體廢氣物的來源可以分為(ABC )。A物理性污染源B化學性污染源C生物性污染源D人文性污染源 不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甚至造成環境的嚴重污染和退化,則不只與我們發展生產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會危害社會主義現代化D鹽 P42 銨鹽D有機酸鹽P71 建設本身。這是由于:( ABCD)。A自然資源的退化和破壞將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障礙B生態環境污染嚴重將會引起尖銳的矛盾,影響人的生產積極性C現代化的生產裝備需要一個清潔的環境D搞不好生態環境保護也就難于實現現代化生產P46 5 6 7 8 9 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領域包括( ABCD)等。A煤炭洗選B循環流化床鍋爐C煤的氣化和液化D轉爐煉鋼收塵P60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ABCD)。A配套經濟發展模式不完善B環境資源法律體系尚不健全、環境經濟政策缺乏C生態文明的環當前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形勢依然嚴峻,“十二五”及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將迎來( ABD)高峰。A總人口B勞動年齡人口C新出生人口D老低碳經濟的核心是( ABCD),它是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經濟形態新出現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A低碳產業B低碳低碳經濟的基礎是( BC)。 (多選 ) A能源的再生B能源的清潔開發C能源的高效利用D以上都不對 境倫理價值觀尚未真正建立D公眾環境保護和參與意識較弱 P16 年人口P27 能源C低碳技術D低碳消費P90 10 低碳飲食,就是對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進行嚴格限制,同時穩步提高( B)和( C)的 攝入量。A. 糖分 B. 蛋白質 C. 維生素 D. 水分 11 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要使人類的財富持續增長,就必須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實行循環經濟,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實現“( ABC)”。 (多選 ) 2 A污染排放最小化 B廢棄物資源化 C廢棄物無害化 D廢棄物有害化

12 二次氣溶膠顆粒的形成方式主要可分為( ABC)。A直接由氣體形成氣溶膠粒子B新粒子通過碰撞、聚集形成更大的粒子C通過凝結等方式形成粒徑更大的粒子D直接由液體形成氣溶膠粒子P71 13 二次污染物是指在大氣中一次污染物之間或一次污染物與大氣正常成分之間發生化學作用生成的污染物,例如( ABCD)。ASO3 BNO2 C酸類D酮類P58 14 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途徑, 從資源流動的組織層面來看, 主要是從(ABC )等幾個層面來展開。 (多選 ) A企業小循環B區域中循環C社會大循環D以上都不是

15 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途徑,從資源利用的技術層面來看,主要是從哪個層面來展開?(BCD)A以上不是B資源的高效利用C資源的循環利用D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

16 根據十八大報告,生態文明制度包括( ABCD)等。A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B水資源管理制度C生態補償制度D環境損害賠償制度P118 17 構建生態補償機制的理論基礎包括( AC)。 (多選 ) A公平理論 B平等理論 C公共物品理論 D私人物品理論 18 固態環境污染按其來源不同,主要分為( ABCD)。(多選 ) A工業廢棄物 B農業廢棄物 C礦業廢棄物 D城市垃圾

19 關于環境權的刑事保障,集中在我國刑法“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一節中對( ABCD)等方面犯罪的規定及其落實,還遠遠不能滿足保障公民環境權的需要。A危險廢棄物管理B森林破壞C水生生物保護D瀕危物種保護P123 20 國土資源包括(ACD)A海洋 B天空C礦產D土地

21 過量施用化肥與農藥造成( ABC)。A土壤板結B水體富營養化C抗藥性害蟲種類與數量增加D農、林、牧、副、漁業的總產量增加P25 22 環保公共服務的范圍包括( BCD)。 (多選 ) A環境資源服務B環境政策服務C環境信息服務D環境教育服務

23 環境財政”重點支持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推動礦山生態恢復與土地整理相結合,實現(BD )開發的良性循環。 A.生態保護 B.生態治理C.礦山資源D.土地資源

24 環境經濟政策具有( ABCD)等優點。A促進環保技術創新B增強市場競爭力C降低環境治理成本D降低行政監控成本P17 25 環境權作為一項人權已為一系列國際法文件所肯定,如( ABC)都對環境權作了闡述。A《人類環境宣言》B《內羅畢宣言》C《社會進步和發展宣言》D《共產黨宣言》P122 26 積極促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由單純控制人口數量向統籌解決人口問題轉變,要( ABCD)。A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B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C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D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P29 27 堅持(AC )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A、保護環境B、保護資源C、節約資源D、提高效率 28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促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思路與工作方法的轉變,要( ABC)。A創新工作理念B改進工作方法C完善工作體系D

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P30 29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就是要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 ,( ABD),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 ,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 實現可持續發展。 (多選 ) A以環境承載力為基礎B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準則C以環境友好為目標D以綠色科技為動力 30 建設生態文明,要樹立( ABC)的理念。 (多選 ) 10 A尊重自然 B順應自然 C保護自然 D征服自然

31 建設生態文明,有助于( ABCD)。A喚醒全民族的生態憂患意識B認清生態環境問題的復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C持之以恒地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D盡最大可能地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P12 32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舉措有( ABCD)。 (多選 ) A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經濟體系 B推進適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體制和機制創新 C大力開展科技創新 D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33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就要在社會(ABCD )的各個領域,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多選 ) ABCD 34 A生產 B建設 C流通 D消費

34 建議制定關于生態補償的行政法規, 使參與生態補償工作的執法者的行為和行政執法過程受法律約束, 這樣不僅有利于實現生態補償的(AC ), 還有利于提高政府補償的效率。 (多選 ) A程序化B透明化C法制化D公開化

35 健全制度以促進資源節約,要求制定嚴格的產品標準,它包括(AC )。 (多選 ) A提高產品的質量標準B加強法律法規C強化資源約束和環境保護標準D以上都不是

36 健全制度以促進資源節約應該( ABCD)。A運用市場機制淘汰資源低效利用的生產方式B制定嚴格的產品標準C形成節儉的消費風尚D調動企業、單位和個人參與建設的積極性P43-44 37 緊密聯系,構成了生態文明系統的三大要素。(ABC) (多選 ) A人口均衡 B資源節約 C環境友好 D生態平衡 38 就共時態來看,社會文明包括( ABCD)。A物質文明B精神文明C制度文明D人的文明 P6 39 美麗的自然需要細心地呵護,需要人類確立(AD )的生態文明理念,進行生態文明實踐。 (多選 ) A尊重自然 D保護自然 40 目前關于公平的爭論,主要形成了幾種不同的公平觀:( ABC)A起點公平B過程公平C結果公平D立法公平P127 41 目前我國資源、環境上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體制與機制的不適應造成的,如政府職能的( ABD),造成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不適應。 (多選 ) A“越位”B“錯位”C“倒位”D“不到位”

42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涵蓋了( ABCD)等多個方面。A經濟B政治C文化D可持續發展P13 43 人口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面臨的重大問題,我們應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礎上,著力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促進人口與( ABCD)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和人的全面進步。A經濟B社會C資源D環境P25 44 人口均衡發展,是指( ABCD),人口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A人口總量適度B人口素質全面提升C人口結構優化D人口分布合理P26 45 人類必須有這樣的生態精神:履行生態道德義務和責任,( BCD),保護地球,維護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 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道德準則,人類的發展應以保護和促進生物多樣性為前提。A尊重生態B尊重自然C順應自然D善待自然 46 人類生態學包括的方向有( ACD)。A地理學B自然學C社會學D文化學

47 人為污染源包括( ABC)。A工業污染源B生活污染源C農業污染源D生物污染源P60 48 森林具有( ABCD)等多方面的作用。A涵養水分B保持水土C防風固沙D調節氣候P25 49 森林在生態平衡中的作用包括(ABC )。 (多選 ) A涵養水源B防風固沙C保護環境

50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僅體現在生產力的發展上,而且體現在(ABCD )等社會文明的諸多方面。 (多選 ) A公平公正B共同富裕C道德進步D社會和諧

51 生態保護的主要目標包括( ABCD)。A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B城鄉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C重金屬污染得到有效控制D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水平得到提升P49 52 生態和諧社會的構建的論述中,生態社會和諧包括(ABCD )。 (多選 ) A社會生態和諧B自然生態和諧C社會與自然的生態和諧D以上都√

53 生態價值是指生態系統的價值,包括自然價值、 功能價值、經濟價值、 文化價值等。要確立( ABC)的理念,進行科學的生態核算, 采取合理的生態補償,體現綠色發展、 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全面發展。 (多選 ) A生態有價B環境有價C資源有價D自然有價

54 生態經濟是( ABCD)法制經濟、多元化市場主體經濟,同時以宏觀調控為輔、市場調節為主的內生動力經濟。 (多選 ) A環保經濟B低碳經濟C綠色經濟D循環經濟

55 生態旅游商品的特點包括(ABCD )。 (多選 ) A地方性B環保性C實用性D方便性

56 生態農業是生態產業的基礎產業,體現在(ABC )。A農業與自然生態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B農業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C農業是其他產業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D以上都不是

57 生態社會和諧包括(ABC )。 (多選 ) A社會生態和諧B自然生態和諧C社會與自然的生態和諧D人與自然的生態和諧

58 生態文化創新是生態文明時代全人類的共同使命。 通過(ABCD ), 才能達到全人類共同繁榮和持續發展的目的。 (多選 ) A共生B共容C

創新D整合

59 生態文化是人類適應生態環境而創造的文化,它包括(ABCD )、生態工程及與之相關的生態制度等。 (多選 ) A生態意識B生態美學C生態旅游D生態教育

60 生態文明( )。 (多選 ) ABCD 11 A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 B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 C倡導人際關系和諧 D強調人格的平等

61 生態文明的核心要素是( ABCD)。A公正B高效C和諧D人文發展P10 62 生態文明的一大特點就是尋求和諧,是( ABC)的和諧。 (多選 ) 10 A人與人 B人與自然 C人與社會 D以上都不對

63 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的必要性中指出,和諧社會要求社會( ABCD)。A依照既定的規則有序運行B尊重人權C崇尚法治D反對無序的狀態 P140 64 生態問題包括(ABCD )等。A生態失衡B環境污染C能源枯竭C人口膨脹

65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對人和其他生命的生存有價值,( AC),是人和其他生命生存的基礎。 (多選 ) A保持生態系統整體性穩態B維護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C維護生態平衡D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議制定關于生態補償的行政法規,使參與生態補償工作的執法者的行為和行政執法過程受法律約束,這樣不僅有利于實現生態補償的( AC),還有利于提高政府補償的效率。 (多選 ) A程序化 B透明化C法制化D公開化 66 生物圈包括( ABC)。A生物有機體B無機環境C生物有機體的生存環境D生態系統P3 67 生物圈的結構和功能具有(AB )的性質,使自然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保持動態平衡。A自動調節B自動控制C自動破壞D自動損耗P3 68 十八大所理解和規劃的生態文明,上升到(CD )的現代化發展高度,并且體現為工作部署、發展目標、制度設計,預示著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生態文明浪潮到來。A節能減排B節約資源C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D提升社會文明水平 P8 69 是對污染環境實施修復最為重要的技術之一,是正在發展中的技術,是生態修復的基礎。( AC) A生物修復B物理與化學修復C植物修復D技術修復P51 70 是生態社會的基本特征。( ABCD) A遵循程序B優化發展C生態和諧D自我完善P157 71 屬于二次能源的有( CD)。A小水電B太陽能C燃料電池D氫能P91 72 屬于有機無毒物的有( ABD)。A蛋白質B脂肪C苯酚D碳水化合物P60 73 屬于有機有毒物的有( BD)。A重金屬B多環芳烴C脂肪D苯酚P60 74 私人物品具有( AC)。A競爭性B非競爭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P127 75 提高生態文明水平,關鍵是在環境保護上取得突破性進展。遵循( ABCD)的基本要求。 (多選 ) A代價小 B效益好 C排放低 D可持續 76 通過√處理(ACD )同自然環境資源的關系,把生活水平由量的增長到質的增長的轉變, 嚴格控制物質資料再生產和人口的再生產規模, 把人的再生產及人類生活資料的再生產建立在對自然的改造與自然的修復能力平衡的基礎上。 (多選 ) A生產B交換C消費D人的需求

77 通過建立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網絡信息系統,對危險廢物采取集中收集和集中處理,實現生活垃圾的(A B C ),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A減量化 B資源化 C無害化 D清潔化

78 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AD )。 A. 實施農村“以獎促治”政策 B. 鼓勵農村“城市化”進程 C. 發展農村特色產業 D. 完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

79 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途徑包括(AB )。 (多選 ) A制定生態文明發展的總體規劃B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C轉變政府職能 D以上都不對生態精神是(AD )的強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種理性的、具有生態智慧的信念。 (多選 ) A尊重自然B敬畏自然C平衡生態D保護生態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 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BC )。 (多選 ) A勞動者質量的提高 B勞動者素質的提高C人力資本的積累D自然資本的積累盡管美學趣味千差萬別,但( BCD)的全球化語境下的美學境界是可以被奉為人類高尚的審美境界的。 (多選 ) A美己之美B美人之美C各美其美D美美與共

80 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需要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要( ABCD)。A加快我國的環境立法B在法律法規上落實生態補償機制C完善我國的環境法律法規D完善地方的環境立法P120-121 81 推進適應資源節約型 、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體制和機制創新中提到, 污染控制和環境質量改善受制于污染(AC )總體調控。 (多選 ) A區域性B方位性C流域性D空間性

82 危險固體廢棄物通常具有( ABCD)等,對其管理不當會引起人類身體損害和環境的重大污染。 (多選 ) A毒性 B傳染性 C放射性污染 D核污染

83 我國( ABCD)已經成為我國國土空間開發的主軸線。A沿海發展軸B長江發展軸C隴海蘭新發展軸D京廣京哈發展軸P42 84 我國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淡薄表現在方方面面,例如( ABCD)等等。A垃圾投放不分類甚至亂丟亂棄B水資源的浪費使用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D鋪張浪費的餐飲習慣P137 85 我國已建立的國內環境、災害、氣象信息共享的數據資源的基礎主要有( ABC)。A. 有利于信息共享的社會環境 B.信息共享的軟硬件環境和管理經驗C.環境、災害防方面的信息系統或數據庫D.信息技術發達 86 無機環境包括( ABC)。A大氣圈B水圈C巖石圈D微生物P3 87 霧霾的危害有(ABCD )。 (多選 ) 73 A對居民健康造成重大影響 B影響交通安全 C破壞電力系統 D危害農業生產

88 系統的機制化動態均衡發展規律是宇宙發展演化的根本規律, 包括(ABCD )等。 (多選 ) A自然生態和諧發展規律B人類社會和諧生態發展規律C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規律D以上說法都正確

89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CD)。A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和關鍵是發展B建設生態文明要抓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一核心C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建設生態文明的終極價值追求D生態文明是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P8-12 90 現有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和標準的相關研究主要分為以下哪些項?(ABCD)A認為除了有形的公共產品之外的、政府為民眾提供的無形的消費服務就是公共服務B認為除了經濟調控,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之外的工作就是公共服務C認為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是同義不同表達D認為政府所有的工作都是公共服務

91 新可再生能源,包括( ABCD)。A小水電B太陽能C風能D海洋能P91 92 要建立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 ABCD)。A完備的環境管理和執法監督體系B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體系C健全的環境質量評價體系D完善的環境保護法規政策和科技標準體系(多選 ) 93 要樹立寬廣的世界眼光,統籌國內國際可持續發展的兩個大局,堅持( ABC),自覺承擔國際環境責任,以自身的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A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B各自能力原則C公平原則D共同責任原則P22 94 要樹立新的人口意識,共同為實現(ABC)創造良好的環境。A生育文明B家庭幸福C人與自然和諧相處D家庭文明 95 以下哪些屬于生態系統的特性?( ABCD)A. 整體性B.動態性C.自組織性D.多樣性

96 以下屬于按人類生產方式的變遷來劃分的文明的是(ABD )。A游牧文明B生態文明C社會主義文明D工業文明 97 以下屬于生物有機體生存環境的是(ABCD )。 (多選 ) A日光B水分C溫度D大氣

98 以下屬于物種種群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的有(ABCD )。 (多選 ) A中性作用B競爭作用C抗生作用D捕食作用 99 優化國土布局包括(ABCD)A編制發展規劃B規劃主體功能區C轉變發展布局D合理開發海洋

100 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的基本思路包括(ABCD )。A.集中發展,多極化協同集聚B.集約發展,高效利用國土空間C.因地制宜,不同區域采用不同的開發模式D.人口與GDP相匹配,產業集中和人口集中相同步

101 與全球化有內在的聯系。 ( BD)(多選 ) A環境污染B環境惡化C生態失衡D生態破壞

102 運用市場機制淘汰資源低效利用的生產方式中的完善約束機制,可以( ABCD)。A健全相關法律,明確規定資源節約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內容B通過明晰產權,促進市場主體自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C完善信用體系,使誠實守信的市場主體節約交易成本D及時披露企業的資源耗費信息,加強社會監督 P43-44 103 在傳統工業文明時代,科技指向(ABD )的資源范圍。 (多選 ) A稀缺 B污染 C清潔 D不可持續 104 在傳統工業文明時代,科技指向(ABD )的資源范圍。A稀缺B污染C清潔D不可持續P6 105 在傳統空氣環境中,人類活動對其影響較弱,大氣中的顆粒物主要來自自然環境,如( ABC)等。A地面揚土B海洋表面吹入大氣液滴C突發性劇烈自然運動D機動車尾氣P70 106 在生產方式上,實行雙資源優化組合,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節約利用物質資源,形成在科技進步基礎上的(BD)并重的產業結構。 A環境友好型 B勞動密集型C市場導向型D資本密集型

107 在實踐中,要求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保護地球上基本生態過程和生命維持系統,保護以下哪些選項的的多樣性?(ABD ) (多選 ) A生物物種B生物遺傳物質C生物資源

108 正確處理加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要( ABCD)。A在加快發展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B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中加快發展C根據人類對自然界的逐步認識來調節我們制定的目標D通過適應性的變化和調整來達到最佳狀態P9 109 政府將規劃相關信息( BD),并通過聽證會、討論會、問卷調查等形式讓公民參與到整個建設項目的立項、環境影響測評報告的制作過程中,達到充分行使環境監督的權力。 (多選 ) A程序化B透明化C法制化D公開化

110 治理大氣污染的對策中,構筑大氣污染治理法律法規防線,需要( ABCD)。A認真貫徹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法》B強化地方政府對主要大氣污染物的減排責任C加大監控力度D加大違法行為處罰力度P58-59 11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 ABCD)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A經濟建設B政治建設C文化建設D社會建設P141 112 自然資源主要包括( ABCD)。A土地資源B水資源C礦產資源D生物資源P52 113 綜合運用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政策、 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是( AD)的根本途徑。 (多選 ) A統籌解決人口問題B統籌解決發展問題C促進經濟發展D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14 走好低碳發展之路,要注意( ABCD)。A轉變發展理念和價值觀B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的轉型C傳統能源也要“綠化D從低碳經濟到低碳社會P94 115 走向生態文明時代要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要掌握其( ABCD)。A系統性B邏輯性C科學性D整體性P153 116 作為基本公共服務的內容之一,環保公共服務應具有(ABCD)的屬性特征。A公平性B保障性C廣覆蓋D普惠性P64

B 不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甚至造成環境的嚴重污染和退化,則不只與我們發展生產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會危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本

身。這是由于:(ABCD)。A自然資源的退化和破壞將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障礙B生態環境污染嚴重將會引起尖銳的矛盾,影響人的生產積極性C現代化的生產裝備需要一個清潔的環境D搞不好生態環境保護也就難于實現現代化生產

D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ABCD )。A配套經濟發展模式不完善B環境資源法律體系尚不健全、環境經濟政策缺乏C生態文明的環境倫理價值觀尚未真正建立D公眾環境保護和參與意識較弱 對生態文明的理解,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E 二次氣溶膠顆粒的形成方式主要可分為(ABC)。A直接由氣體形成氣溶膠粒子B新粒子通過碰撞、聚集形成更大的粒子C通過凝結等方式形成粒徑更大的粒子

G 關于環境權的刑事保障,集中在我國刑法“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一節中對(ABCD )等方面犯罪的規定及其落實,還遠遠不能滿足保障公民環境權的需要。A危險廢棄物管理B森林破壞C水生生物保護D瀕危物種保護

固態環境污染,主要分為(ABCD)等幾大類。 A工業廢棄物B礦業廢棄物C放射性廢棄物D城市垃圾

H 環境經濟政策具有(ABCD )等優點。 A促進環保技術創新B增強市場競爭力C降低環境治理成本D降低行政監控成本

環境權作為一項人權已為一系列國際法文件所肯定,如(ABC )都對環境權作了闡述。A《人類環境宣言》B《內羅畢宣言》C《社會進步和發展宣言》

J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舉措有(ABCD )。 (多選 ) A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經濟體系B推進適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體制和機制創新C大力開展科技創新D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建設生態文明,要樹立(ABC )的理念。A尊重自然B順應自然C保護自然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對我國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有利于保護環境,提高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三)符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保障。

(五)保障國家安全和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舉措。

(六)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就共時態來看,社會文明包括(ABCD )。A物質文明B精神文明C制度文明D人的文明

M 目前關于公平的爭論,主要形成了幾種不同的公平觀:(ABC )。A起點公平B過程公平C結果公平

Q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涵蓋了(ABCD)等多個方面。A經濟B政治C文化D可持續發展

R 人口均衡發展,是指(ABCD ),人口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 A人口總量適度B人口素質全面提升C人口結構優化D人口分布合理

人口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面臨的重大問題,我們應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礎上,著力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促進人口與(ABCD )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和人的全面進步。A經濟B社會C資源D環境

人口問題,“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不僅(ABCD ),而且( )。A惠民生B促發展C打基礎D立長遠 人為污染源包括( )。A工業污染源B生活污染源C農業污染源 人口發展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一是人口總量持續增長。二是人口健康素質和教育水平仍然不高。 三是人口結構性矛盾的影響日益顯現。四是流動遷移人口持續增加。 五是在生殖健康服務方面還存在未滿足的需要。

S 生態保護的主要目標包括(ABCD )。 A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B城鄉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C重金屬污染得到有效控制D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水平得到提升

生態文明建設,要加快制度建設,要( ABCD)。A健全環境管理制度B不斷完善生態補償制度C積極穩步推進環境管理市場化改革D建立環境保護科技支撐機制

生態文明的一大特點就是尋求和諧,是(ABC )的和諧。A人與人B人與自然C人與社會 生態文明的核心要素是(ABCD)。A公正B高效C和諧D人文發展

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的必要性。

(一)生態文明法制建設,是生態發展的客觀要求。

(二)生態文明法制建設,是實現生態和諧的重要手段。

(三)生態文明法制建設,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四)生態文明法制建設,是實現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內容。

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的基本要求。

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的必要性中指出,和諧社會要求社會( )。A依照既定的規則有序運行B尊重人權C崇尚法治D反對無序的狀態 生物圈包括(ABC )。A生物有機體B無機環境C生物有機體的生存環境

霧霾的危害有(ABCD)。A對居民健康造成重大影響B影響交通安全C破壞電力系統D危害農業生產

W 無機環境包括(ABC)。A大氣圈B水圈C巖石圈

X 新可再生能源,包括(ABCD )。A小水電B太陽能C風能D海洋能

Y

影響霧霾的因素有很多,起主要作用的有哪些?

運用市場機制淘汰資源低效利用的生產方式中的完善約束機制,可以( ABCD)。A健全相關法律,明確規定資源節約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內容B通過明晰產權,促進市場主體自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C完善信用體系,使誠實守信的市場主體節約交易成本D及時披露企業的資源耗費信息,加強社會監督

Z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ABCD)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 A經濟建設B政治建設C文化建設D社會建設 走向生態文明時代要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要掌握其(ABCD )。A系統性B邏輯性C科學性D整體性

走好低碳發展之路,要注意(ABCD )。 A轉變發展理念和價值觀B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的轉型C傳統能源也要“綠化”D從低碳經濟到低碳社會 自然資源主要包括(ABCD)。A土地資源B水資源C礦產資源D生物資源

正確處理加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要(ABCD)。A在加快發展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B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中加快發展C根據人類對自然界的逐步認識來調節我們制定的目標D通過適應性的變化和調整來達到最佳狀態 在傳統工業文明時代,科技指向(ABD )的資源范圍。A稀缺B污染D不可持續

在生產方式上,實行雙資源優化組合,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節約利用物質資源,形成在科技進步基礎上的(AB )并重的產業結構。A資本密集型B勞動密集型 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環境保護法》更多傾向于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問題,對于環境污染防治規定較少。× P16 1984到1986年主要采取累進稅率,以銷售收入為稅基,以銷售利潤率為累進依據,后改為從量定額方法征收。√P42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都開始研究新能源,在風電、太陽能光伏與光熱、生物質能發電、潮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PM2.5 通常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由于它顆粒比較細小,可以直接吸入到肺泡中,所以對人的危害非常的直接。(對) 把環境財政作為公共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財政轉移支付中生態補償的力度。√

保護生態環境不必依靠制度。×P18 不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使浪費之風橫行,這也直接導致了資源的枯竭,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P137 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時間超出正常范圍,勢必對今后人口的性別結構和婚姻、家庭關系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到社會的穩定。√ P24 傳統經濟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循環使用資源,創造傳統旅游業是文化性的經濟事業,生態旅游業在傳統旅游業的基礎上強調了生態性,是兼有經濟性、文化性和生態性的事業。√ P108 從公平觀的角度來看,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是在生態保護者和生態受益者之間尋求一種結果的平衡。 (判斷 ) √ 127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建設生態文明的終極價值追求。 (判斷 ) √ 大量固體廢棄物不僅占用大量農田且破壞當地的生態系統。√ P55 當生態系統內部要素出現變化,如由于某個物種的數量急劇減少,可能使生態系統的內部穩定或平衡狀態被打破。√ P2 黨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確立的目標基礎上從增強發展協調性、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強文化建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建設生態文明等5個方

15 具備了產業化的條件。√ P91 良性的社會財富。×P96

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對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等作出了重大部署?!?times;】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低碳經濟已成為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過渡的主要特征,成為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P90 對大部分陸地來說,水分(降雨量)是生態系統劃分為森林、草原或荒漠等類型的主導因子或限制因子。 (√) 對生態資源的無償使用與“搭便車”行為經濟制約不足,刺激了惡意的“掠奪性”生態資源利用。√P126 發展生產給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生態系統所帶來的影響,不能超過某一個限度。√ P46 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是我國一項開創性事業,要在不斷探索和創新中推進。√ P89 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途徑,從資源流動的組織層面來看,主要是從企業小循環、區域中循環和社會大循環三個層面來展開;從資源利用的技法治,是通過調節各種社會關系而調節利益沖突,解決矛盾,實現最終和諧的重要手段。√P140 非政府組織通過與政府平等對話,與其他強勢資本對話,使公民各項基本權利包括公民環境權這種特殊的權利得到重視與維護。√P125 各種可再生資源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特別顯著。√ P53 根據是否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經濟學上將物品劃分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判斷 ) √

工業廢棄物堆積量大、成分復雜,性質也是多樣的,而且許多都含有有毒成分,對環境污染很大,甚至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危害。√

P55 工業固體廢棄物主要是來自工業部門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廢棄物。 (判斷 ) √

公民環境權的存在,要求人們必須對環境資源的價值進行多元考慮,合理分配不同利益團體對環境資源的價值需求。在行政規劃中要確立以固體廢棄物的管理是指控制其污染和實行資源化?!?times;】按其來源不同,主要分為工業廢物、礦業廢物、農業廢物、城市垃圾、放射性廢物和貫徹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 文化建設、社會建設, 促國土資源信息系統是促進國土資源高效管理、科學決策、依法行政和政務公開的唯一手段。(×) 環保產業是一個跨產業、 跨領域、 跨地域, 與其他經濟部門相互交叉、 相互滲透的綜合性新興產業。 (判斷 ) √

環保公共服務的普惠性, 是指環保公共服務供給的基本目的在于為公民提供健康安全的基本生存環境,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環境條件。 (判環境產品提供是政府的職責,基本的環境質量是一種公共產品,是政府必須確保的公共服務?!?radic;】 環境法應當是我國公民環境權實現的基本法。√ P124 環境權應該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現代法治國家公民的人權。√ P122 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監管不利的問題,對已經運行的項目沒有跟蹤監管,最終造成環境破壞的時候,只是罰款了事,單純的罰款不具備震懾作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指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采取法律、 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性措施,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既要適度調控人口增長,又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統籌處理好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關系。√

P28 加強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建立流動人口優質服務體制機制,使流動人口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形成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一盤價值雖然是由個體生命體現的,但又超越了個體生命,它出現于一種內在性和獨立性的相互作用之中。 (判斷 ) √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 (判斷 √)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自然規律為基礎,以環境承載力為準則,以綠色科技為動力,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 (對) 建設資源節約型、 環境友好型社會, 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保護環境和生態, 才能促進我國健全公民的環境知情權,建立強有力的行政領導,實現環境行政的統一高效管理,積極解決行政主體權限爭議和不作為。 (判斷 ) √ 近年頒布的《環境影響評價法》才有較明確的公民參與和監督的規定。√ P138 近年來,人口問題開始出現新的轉型,已迎來一個自身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進入了一個承前啟后的轉折階段。√P26 經常會出現,早上或夜間相對濕度較小時,形成霧;白天氣溫上升、濕度上升時,逐漸轉化成霾。× P69 科學發展觀是構建生態和諧社會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實現人類社會自身和人對自然控制的根本指導思想、理論依據和核心靈魂。 (判斷 ) √ 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不要以犧牲 后代人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利益的發展。 (對)

16 術層面來看,主要是從資源的高效利用、循環利用和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三條技術路徑去實現。√ P97 預防為主、持續發展的觀念,促成政府與公民間的平等交流,構建現代公共治理服務理念。 (判斷 ) √

傳染性的廢物等幾大類。

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

斷 ) √

用,只有法律在項目全過程逐一約束,才是防患于未然的關鍵。√P136 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 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判斷 √

棋”格局。√P29 明,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判斷 ) √

經濟社會平穩較快持續發展。 (判斷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可再生能源的工業化導致人與自然失衡。(×) 歷代思想家對“天人合一”的解釋不同,但其中的要義就是把人和自然看成一個整體,重視“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社會生產力持續發展和人們生存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基礎。√P152 兩型社會”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人”,必須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兩型社會”建設的最終目標。 (對) 綠色發展” 被明確寫入“十一五”規劃并獨立成篇,表明我國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判斷 ) × 霾的日變化明顯,空氣相對濕度也大,空氣團較不穩定,其持續時間長。×

P69 美麗中國”必然是一個文化強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四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美麗中國”體現著中國人民的生活美和當代中國的藝術美。√ 美麗中國”體現著自然美、生態美、 環境美。 (判斷 ) √

面對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生態危機的挑戰,更加需要倡導和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態文明,從根本上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判目前,對新能源及其技術開發和應用的主要制約因素仍是其成本太高,投入太大。√ P93 目前我國大多數人對于環境問題的客觀現狀缺乏一個清醒的認識,還有相當一部分的社會公民不愿意主動地去獲取環境知識。√ P123 目前我國生態恢復的基本思路是,根據地帶性規律、生態演替及生態位原理選擇適宜的植物,構造種群和生態系統,實行土壤、植被與生物目前我國有關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環境經濟政策如生態稅、生態補償、綠色信貸等亟待加強,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排污權收費等運用廣農業一體化就是把農業部分生產經營活動納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中。 (判斷 ) × 企業、 生產基地等經濟實體是經濟發展的微觀主體, 是經濟活動的最小細胞。√

氣候變化是發展中出現的環境問題,需要通過發展來解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最佳途徑。 (對) 氣體廢棄物從組成形式上看,分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P58 清潔生產實質上就是在工業中進行生態化生產。 (判斷 ) √

全球變化尤其氣候變暖是典型的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它關系到全球經濟和人類社會持續發展與平衡穩定的全局。(對) 群眾路線是“發動群眾出主意想辦法”,公眾參與則強調公眾的權利及政府對此權利的保護√P21 人口、資源、環境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國情,三者的協調發展是生態文明的主要標志。√P26 人口問題始終是制約我國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因素,離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資源環境的壓力和矛盾就會更加突出。√ P26 人類對自然的開發和利用,不僅要考慮有利于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且要考慮有利于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其他物種的繁榮。√P31 人類中心主義是近代以來在科技發展、人道主義思想勃興、啟蒙思想振起的背景下形成的,將人視為自然界的主人,自然界被看成是可以任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 (判斷 ) √

儒家生態觀念中的天人合一, 一般是指人與自然為一體,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判斷 ) √

森林具有涵養水分、 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供應資源、平衡生態等多方面的作用。 (判斷 ) √ 生態安全,不像其他安全那樣,一旦被侵犯會馬上看到后果,生態的破壞往往是個長期的結果。√P136

生態工業的發展理念,是新的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關系,是一種既滿足環境保護和人類健康要求,又最大限度地發展工業生產的最優化生態工業的指標,是工業生產過程并不是孤立的經濟發展過程,而是和自然界發展過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與相互作用的。 (判斷 ) √ 生態關懷與人文關懷具有內在一致性,共同代表著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人文關懷的核心是關懷人和社會;生態關懷的核心則是關懷生態生態理性觀認為,有機體是否有理性或其作出的判斷和決策是否合理,應該用現實的外在標準來判斷,只有當與環境的現實要求結合起來考生態立法應以保證人類社會的永續生存和發展,保持生物圈的完善和健康為最高準則。√P144 生態旅游將造成不可逆轉的干擾和破壞。 (判斷 ) ×

生態旅游業是以生態旅游資源為憑借,以旅游設施為基礎,為生態旅游活動創造便利條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務的綜合性行業。 (判斷 ) √

生態旅游業是以生態旅游資源為憑借,以旅游設施為基礎,為生態旅游活動創造便利條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務的綜合性行業。√ P107 生態文化價值取向在于始終保持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系處于一種全面、和諧、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狀態。 (判斷 ) √

生態文明的法治建設,在于形成一個良好的法治新秩序,用法律的武器保障生態文明的實現,是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和根本保

17 和諧”。 √ P31 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斷 ) √ 31

同步分級恢復,以逐步使生態系統恢復到一定的功能水平。√

P51 泛。×P17 意政府改造的對象。√

模式。√

系統的和諧與平衡,也就是關懷人、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察,才能找到評判理性的合理標準。 (判斷 ) √

障。√

P143 91 92 93 94 P6 95 96 97 98 99 生態文明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核心內涵就是生態文化理念。 (判斷 ) × 生態文明新形態的形成取決于思想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對) 生態文明要求拋棄一切科技形式,采取與自然和諧的科技形式,開辟更豐裕、更和諧的時代。× P6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必不可少的制度支持, 它的實施將帶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 (判斷 ) √

生態系統的各個部分——生物與非生物、生物群落與環境,可以看做是處在相互作用中的因素,而在成熟的生態系統中,這些因素接近于平生態文明法律制度正是基于調整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所產生的法律制度體系,體現為具體的生態權利和生態義務,并通過法律的強制執行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問題就是在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通過改變現有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通過調整物質利生態文明建設是在把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地、能動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建立新型的生生態文明是基于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科學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支撐的物質、精神、制度方面積極成果的總和。√實現。 (判斷 ) √

益關系,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構建生態和諧社會√P139 態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其中遇到的一切問題都要靠發展來解決。√ P8 衡狀態,整個系統通過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維持。 (判斷 ) √

P1 100 生態系統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判斷 ) √ 101 生態系統演化是生態系統各項因素變化的綜合結果。√

102 十八大報告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

103 十八大報告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的“四位一體”,使生態文明建設提審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和高度,標志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邁入了一個社會主義神態文明的新時代。×

104 十七大報告在界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時以“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來涵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P150

105 適宜人類發展的地區應加快發展,集聚更多的產業和人口;不適宜人類發展的地區應加強保護,逐步減少產業和人口,維護生態脆弱地區的生態功能。√P41 106 適宜人類發展的地區應加強保護, 逐步減少產業和人口,以保護環境。 (判斷 ) ×

107 雖然霧是一種自然天氣現象,但形成霧的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在此條件下大氣中顆粒物等污染物能夠迅速得以累積,進而造成空氣污染。√ P70 108 隨著人類社會的日益生態化, 人類文明不斷向生態文明邁進,生態文化必將不可抗拒地發展成為可持續發展社會的主流文化。 (判斷 ) √ 109 所有的自然資源之間的關系都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判斷 ) √

110 天人合一”是中華文明的自然觀。這個“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觀規律。 (判斷 ) √ 111 天人合一是道家生態思想的核心。 (判斷 ) ×

112 添加劑已經成為我們食品安全問題的一種風險因素。(對) 113 土壤是進行農、林、牧、副、 漁業生產活動的地殼表層。 (判斷 ) ×

114 我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而樸素的生態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代表了中華民族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精神境界。√P15 115 我國的環境資源法律體系并不平衡,長期以來輕污染防治、重資源保護的理念使得我國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方面的立法和研究相對薄弱,對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不夠重視。√P16 116 我國的生態立法要運用生態學的觀點,將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作為一個有機體來加以考慮,保護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各類災害,進而構建一個標本兼治的大環境立法體系。√P121 117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沿海為重點的國土空間開發支撐了全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提升√P40 118 我國公民環境知情權的規定上缺乏強制性和具體性,對公民環境決策參與權的規定不夠完善,以及現行法律對環境請求權規定存在缺陷。√ P123 119 我國生態保護的立法雖然比較豐富,但是在具體操作上卻達不到相應的效果。√P135 120 我國生態脆弱區域面積廣大,中度以上生態脆弱區域占全國國土空間的一半以上。√ P40 121 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一直以行政起主導作用,這是由執法活動的優勢、生態環境的特點、生態環境的復雜性決定的。 (判斷 ) √ 122 我國是擁有九億農民的農業大國,農業的快速發展,是中華民族振興的戰略大計。√P87 123 我國于1973年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改革開放后,環境保護被確立為基本國策。√ P9 124 我們必須充分認識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中的基礎地位和戰略意義,更加自覺地統籌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P27

125 我們要向西方國家學習,借鑒他們的經驗,用立法的方式,嚴格規范我國引進外資項目的關口,細化條例,讓每一種項目的引進都有法可依,以切實維護國家的利益。√ P140 126 霧和霾都是懸浮在大氣中的粒子,都會使能見度下降,兩者的組成和形成過程相同。×P69 127 狹義的生態文明,是在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社會文明形態,包括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等方面,強調共生共存、全面的和諧。 (判斷 ) √

128 狹義生態文化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所創造的反映人與自然關系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即生態文化是以人為主體,與自然密切相關的文化。×

129 相關法律法規的協調性差嚴重制約了生態文明法制建設的良性發展。√ P136 130 新能源革命是以不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 131 新能源行業十分倚重政府資金和政策扶持,其自身競爭力往往難以承受市場考驗,而經濟壓力又讓政府補貼不可能長久進行下去。 (判斷 ) √

132 形成霧時空氣相對濕度可達到或者接近100%,且霧隨空氣濕度日常變化而出現早晚有或輕,白天無或重的現象。×P69 133 循環經濟就是以最少的溫室氣體排放來獲取社會經濟的最大產出。(× ) 134 循環型社會的“循環”概念中,包含著自然的物質循環和循環經濟這兩層意思。 (×) 135 沿江沿海地區的一些小的化工廠的排放,不容易引起一些環境污染事件 (×) 136 研究表明:相對濕度在40-70%間有利于霧霾天氣出現,尤以50-60%時出現概率最高。 (判斷 ) √

137 要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P42 138 要堅持從源頭預防,把環境保護貫穿于規劃、建設、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P49 139 要堅持以人為本,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判斷 ) √

140 要實現生態文明轉向,就必須從兩個方面進行變革,首先是倫理價值觀的轉變,改變人們對自然存在的認識;其次是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改變工業文明時期資源浪費型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P6 141 一般系統論創始人貝塔朗菲指出,系統是“處于相互作用中的要素的復合體”。 √

P153 142 一些比較脆弱的生態系統,其韌性機制較差,一旦瓦解以后就很難恢復。√P2

143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P135

144 陰陽五行說”以整體觀、聯系觀和動態觀來觀察和解釋世界。(對) 145 由于人類的濫采亂捕和掠奪式的利用,造成了許多物種的單一化和一些生物的滅絕。√

P32 146 由于社會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取決于發展的協調性,因而,應當把人與自然的和諧作為一種根本的和長遠的價值取向。√P32 147 由于土壤中的污染物超標,從而引發了糧食中污染物超標。(對) 148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是指將環境保護的重點放在事前防止環境污染和自然破壞之上,同時也要積極治理和恢復現有的環境污染和自然破壞,以保護生態系統的安全和人類的健康及其財產安全.√P141 149 在《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八大自訴范圍里有關于環境污染破壞可自訴的相關規定。×P123 150 在把太陽能轉變為生物能的綠色植物中,森林是種類最多、適應性最強覆蓋面最大、周轉速度最快的可更新資源。 (判斷 ) ×

151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使用公共管網供水以及自備水源向城市排水設施排放污水、廢水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繳納城市污水處理費。( ) (判斷 ) √ 152 在十八大上, 胡錦濤在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增強發展協調性、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強文化建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建設生態文明。 (判斷 ) √

153 在水土流失區域內修建鐵路、公路、水工程,開辦礦山、電力、建材和其他大中型工業企業的,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中,必須有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 ) (判斷 ) √

154 造成水體水質、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體底泥質量惡化的各種有害物質(或能量)都可叫做水體污染物。

√ P60 155 真正的和真實意義上的公平乃是所有法律的精神和靈魂。實在法由它解釋,理性法由它產生。√ P127 156 執法、司法是法治建設的重要環節,是實現以德治國的重要保障。 (判斷 ) ×

157 種植業是農業結構的基礎結構,它的優化處于優先地位,是生態農業的基礎。 (判斷 ) √ 158 資源法應當是我國公民環境權實現的基本法。 (×)

159 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中國最早提出來的。(×) 160 資源節約型社會就是全社會都采取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 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建立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關系。反過來,良好的環境也會促進生產、 改善生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判斷 ) ×

161 資源節約型社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 它包括資源節約觀念、資源節約型主體、資源節約型制度、資源節約型體制、資源節約型機制、資源節約型體系等。 (判斷 ) √

162 資源稅屬于地方稅,資源稅稅負較高,地方所獲收益較明顯×P43 163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嚴重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 √P29 164 自然創造的財富主要指自然資源和環境質量。 (判斷 ) √

165 自然及其規律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和意志而獨自存在的,但只有人才有意識,才能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 (判斷 ) √ 166 自然界的價值包括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 (判斷 ) √

167 自然資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不均衡性。 (判斷 ) √

168 遵守法律是社會主義國家保證法被公正、 √貫徹執行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保證。× 169 作為公共產品的生態產品,由于消費中的非競爭性往往導致“公地的悲劇”,即過度使用,資源耗竭。√

P127 170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人口與資源、環境關系緊張的狀況將長期存在。√P28 1. 2. 3. 4. 5. 6. 7. 8. 9. B不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使浪費之風橫行,這也直接導致了資源的枯竭,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判斷 ) 正確 D對生態資源的無償使用與“搭便車”行為經濟制約不足,刺激了惡意的“掠奪性”生態資源利用。 (判斷 ) 正確

F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途徑,從資源流動的組織層面來看,主要是從企業小循環、區域中循環和社會大循環三個層面來展開;從資源利用的技術層面來看,主要是從資源的高效利用、循環利用和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三條技術路徑去實現。 (判斷 ) 正確 F法治,是通過調節各種社會關系而調節利益沖突,解決矛盾,實現最終和諧的重要手段。 (判斷 ) 正確 H環境法應當是我國公民環境權實現的基本法。 (判斷 ) 正確 H環境法應當是我國公民環境權實現的基本法。 (判斷 ) 正確

J經常會出現,早上或夜間相對濕度較小時,形成霧;白天氣溫上升、濕度上升時,逐漸轉化成霾。 (判斷 ) 錯誤

M目前我國有關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環境經濟政策如生態稅、生態補償、綠色信貸等亟待加強,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排污權收費等運用廣泛。 (判斷 ) 錯誤

Q群眾路線是“發動群眾出主意想辦法”,公眾參與則強調公眾的權利及政府對此權利的保護。 (判斷 ) 正確

10. R人口問題始終是制約我國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因素,離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資源環境的壓力和矛盾就會更加突出。 (判斷 ) 正確 11. R人與自然共同生息,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共贏,關鍵在于人的主動性。 (判斷 ) 正確

12. S生態安全,不像其他安全那樣,一旦被侵犯會馬上看到后果,生態的破壞往往是個長期的結果。 (判斷 ) 正確

13. S生態平衡的最明顯表現就是系統中的物種數量和種群規模相對平穩。它是一種動態平衡,表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和維持平衡狀態的能力。 (判斷 ) 正確

14. S雖然霧是一種自然天氣現象,但形成霧的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在此條件下大氣中顆粒物等污染物能夠迅速得以累積,進而造成空氣污染。 (判斷 ) 正確

15. W我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而樸素的生態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代表了中華民族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精神境界。 (判斷 ) 正確

16. W我國的環境資源法律體系并不平衡,長期以來輕污染防治、重資源保護的理念使得我國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方面的立法和研究相對薄弱,對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不夠重視。 (判斷 ) 錯誤

17. W我國資源相對不足,水、耕地、電、石油等短缺、人均資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資源占有量。 (判斷 ) 正確 18. Y要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判斷 ) 正確

19. Y要實現生態文明轉向,就必須從兩個方面進行變革,首先是倫理價值觀的轉變,改變人們對自然存在的認識;其次是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改變工業文明時期資源浪費型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 (判斷 ) 正確

20. Y一些比較脆弱的生態系統,其韌性機制較差,一旦瓦解以后就很難恢復。 (判斷 ) 正確 21. Y與傳統的行政手段“內部約束”相比,環境經濟政策是一種“外在約束”力量。 (判斷 ) 錯誤

22. Z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人口與資源、環境關系緊張的狀況將長期存在。 (判斷 ) 正確

23. B 24. 不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使浪費之風橫行,這也直接導致了資源的枯竭,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對) 25. 必須在繼續挖掘人口數量紅利的同時,進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培養適應產業結構變化的勞動力隊伍,不斷提升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對)

26. C 27. 從水體來看,地下水硬度增高,水位下降已成為大城市具有普遍性的現象。 (對) 28. 從公平觀的角度來看,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是在生態保護者和生態受益者之間尋求一種結果的平衡。(對) 29. 傳統旅游業是文化性的經濟事業,生態旅游業在傳統旅游業的基礎上強調了生態性,是兼有經濟性、文化性和生態性的事業。(對) 30. 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時間超出正常范圍,勢必對今后人口的性別結構和婚姻、家庭關系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對)

31. F 32. 非政府組織通過與政府平等對話,與其他強勢資本對話,使公民各項基本權利包括公民環境權這種特殊的權利得到重視與維護。(√)

33. 發展生產給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生態系統所帶來的影響,不能超過某一個限度。(√)

34. G

35. 工業廢棄物堆積量大、成分復雜,性質也是多樣的,而且許多都含有有毒成分,對環境污染很大,甚至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危害。 (√) 36. 各種可再生資源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特別顯著。(√)

37. H 38. 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監管不利的問題,對已經運行的項目沒有跟蹤監管,最終造成環境破壞的時候,只是罰款了事,單純的罰款不具備震懾作用,只有法律在項目全過程逐一約束,才是防患于未然的關鍵。(√)

39. J 40. 堅持以人為本,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要見物也要見人”。 (對) 41. 經常會出現,早上或夜間相對濕度較小時,形成霧;白天氣溫上升、濕度上升時,逐漸轉化成霾。(錯) 42. 加強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建立流動人口優質服務體制機制,使流動人口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形成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一盤棋”格局。(對) 43. 近年頒布的《環境影響評價法》才有較明確的公民參與和監督的規定。(對) 44.

45. L 46.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社會生產力持續發展和人們生存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基礎。 (對)

47. M 48. 目前我國有關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環境經濟政策如生態稅、生態補償、綠色信貸等亟待加強,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排污權收費等運用廣泛。(錯) 49. 目前我國生態恢復的基本思路是,根據地帶性規律、生態演替及生態位原理選擇適宜的植物,構造種群和生態系統,實行土壤、植被與生物同步分級恢復,以逐步使生態系統恢復到一定的功能水平。(對)

50. 面對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生態危機的挑戰,更加需要倡導和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態文明,從根本上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 51. 霾的日變化明顯,空氣相對濕度也大,空氣團較不穩定,其持續時間長。 (錯) 52.

53. Q 54. 群眾路線是“發動群眾出主意想辦法”,公眾參與則強調公眾的權利及政府對此權利的保護。(√) 55.

56. R

57. 人口問題始終是制約我國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因素,離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資源環境的壓力和矛盾就會更加突出。(√) 58. 人口、資源、環境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國情,三者的協調發展是生態文明的主要標志。(√) 59. 人與自然共同生息,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共贏,關鍵在于人的主動性。 (對) 60.

61. S 62. 十七大報告在界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時以“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來涵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 63. 生態平衡的最明顯表現就是系統中的物種數量和種群規模相對平穩。它是一種動態平衡,表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和維持平衡狀態的能力。(√) 64. 生態系統的各個部分——生物與非生物、生物群落與環境,可以看做是處在相互作用中的因素,而在成熟的生態系統中,這些因素接近于平衡狀態,整個系統通過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維持。(√) 65. 生態文明法律制度正是基于調整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所產生的法律制度體系,體現為具體的生態權利和生態義務,并通過法律的強制執行來實現。(√) 66.67.

68. W 69.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沿海為重點的國土空間開發支撐了全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 70. 我國生態脆弱區域面積廣大,中度以上生態脆弱區域占全國國土空間的一半以上。(√) 71. 我國的生態立法要運用生態學的觀點,將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作為一個有機體來加以考慮,保護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各類災害,進而構建一個標本兼治的大環境立法體系。(√)

21

72. 我國公民環境知情權的規定上缺乏強制性和具體性,對公民環境決策參與權的規定不夠完善,以及現行法律對環境請求權規定存在缺陷。(√) 73.

74.

75. X

76. 新能源行業十分倚重政府資金和政策扶持,其自身競爭力往往難以承受市場考驗,而經濟壓力又讓政府補貼不可能長久進行下去。 (√) 77. 形成霧時空氣相對濕度可達到或者接近100%,且霧隨空氣濕度日常變化而出現早晚有或輕,白天無或重的現象。(錯) 78. 相關法律法規的協調性差嚴重制約了生態文明法制建設的良性發展。(√) 79.

80. Y 81. 由于社會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取決于發展的協調性,因而,應當把人與自然的和諧作為一種根本的和長遠的價值取向。(對)

82. 要實現生態文明轉向,就必須從兩個方面進行變革,首先是倫理價值觀的轉變,改變人們對自然存在的認識;其次是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改變工業文明時期資源浪費型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 (對) 83. 要堅持從源頭預防,把環境保護貫穿于規劃、建設、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對) 84. 要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對)

85.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是指將環境保護的重點放在事前防止環境污染和自然破壞之上,同時也要積極治理和恢復現有的環境污染和自然破壞,以保護生態系統的安全和人類的健康及其財產安全。(對) 86.

87. Z 88. 造成水體水質、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體底泥質量惡化的各種有害物質(或能量)都可叫做水體污染物。 (√) 89.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人口與資源、環境關系緊張的狀況將長期存在。(√) 90. 資源稅稅負較高,地方所獲受益明顯。(錯) 91. 作為公共產品的生態產品,由于消費中的非競爭性往往導致“公地的悲劇”,即過度使用,資源耗竭。(√) 填空題

1環境質量和自然資源具有(經濟價值),應實行生態資源的有償使用。P2 2(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全社會都采取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建立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關系。P34 3《(環境保護)法》是環保的基本法。P135 4(生態保護)的內容,包括“保護自然環境”與“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兩個方面。P46 5(生態補償)機制是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目的,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生態保護成本、發展機會成本,綜合運用行政和市場手段,調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相關各方之間利益關系的環境經濟政策。 P126 6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和物質循環在沒有受到外力的劇烈干擾的情況下總是平穩地進行著,生態系統的結構也保持相對的穩定狀態,這就是(生態平衡)。P3 7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證,它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規范和監督、約束力量。P118 8( 生態文明)是指人們在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同時,不斷克服改造過程中的負面效應,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總和。P1 9(生態系統),指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存在狀態。P1 10早在(2005)年,召開的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胡錦濤就使用了“生態文明”這一術語。P150 11人口均衡、(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緊密聯系,構成了生態文明系統的三大要素。 P26 12人口(均衡發展),是指人口總量適度、人口素質全面提升、人口結構優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協調平衡發展,并且人口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P26 13(植物修復)這一概念大約是20世紀80年代前期提出來的,其最初的思想是利用超累積植物的的超量富集作用來去除污染環境中多余的重金屬。P52 14科學發展觀是一個系統整體,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P153 15(霧)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km的天氣現象,記為“≡”。 P69 16公民(環境權)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壞的環境中生存及利用環境資源的權利。P121 17公共產品自身很難排除他人染指其產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在公共產品使用過程中容易產生兩個問題:公地的悲劇和(“搭便車”)問題。P127 18地球上的物質和能量交換產生生物,生物又對地球上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起反作用,這樣便產生豐富多彩的(生物圈),形成生態系統不斷發展的

22

過程。P3 19在西方,(“文明”)一詞來源于拉丁文“civil”、“civilis”,原意指在城市享有合法權利的公民。P5 20(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采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性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社會。P34 21(自然資源)是指人類可以直接從自然界獲得,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與能量,它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P52 22非固態環境污染,包括(氣體)廢棄物污染和水體廢棄物污染,其成分復雜,污染頻發,治理難度大,直接威脅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P58 23(循環經濟)就是在物質的循環、再生、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是一種建立在資源回收和循環再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P95 24根據是否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經濟學上將物品劃分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P127 25 所謂( 生態修復)是指對生態系統停止人為干擾,以減輕負荷壓力,依靠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與自組織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進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態系統的這種自我恢復能力,輔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或使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P50 26綠色農業的發展目標概括地講是“三個確保、一個提高”,即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確保生態環境安全;確保生物資源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 P87 27構建生態補償機制的理論基礎有(公平理論)、公共物品理論。P127 28我國環境立法理念開始轉變,從“末端治理”轉向“( 源頭預防)”。 P136 29城市群、發展軸與經濟區的耦合,將形成以“城市群為核心、(發展軸)為主線、經濟區合作為重點”的國土空間開發組織模式。 P42 30低碳經濟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會帶來許多重大投資機會,高能效的(電力)、交通、建筑、工業和綠色基礎設施建設這五個方面將會產生重大投資機會。P91 簡答題

一、循環經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P95 答:

1、在資源開采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

2、在資源消耗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3、在廢棄物產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4、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

5、在社會消費環節,要大力提倡綠色消費。

循環經濟的基本特征

循環經濟即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傳統經濟是“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直線過程,創造的財富越多,消耗的資源和產生的廢棄物就越多,對環境資源的負面影響也就越大。循環經濟則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而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因此,循環經濟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模式的根本變革。其基本特征是:在資源開采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在資源消耗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廢棄物產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在社會消費環節,要大力提倡綠色消費。

二、簡述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的基本要求。 P141-143答1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2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3堅持經濟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原則。3堅持明確責任歸責的原則。5堅持從實際出發、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的原則。

三、影響霧霾的因素有很多,起主要作用的有哪些? P72-73答1大氣相對濕度2風速3溫差4氣壓5降水6日照強度7大氣運動8地理位置

四、簡述生態和諧的內涵。 (簡答 )

五、建立健全生態文明法律制度的重點任務有哪些? (簡答 )P143-147

六、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經驗有哪些? (簡答 )

七、簡述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對我國的重要意義。 (簡答 )P35-36

八、人口發展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簡答 )P24 1是人口總量持續增長2是人口健康素質和教育水平仍然不高3是人口結構性矛盾的影響日益顯現4是流動遷移人口持續增加5是生殖健康服務方面還存在未被滿足的需要,尤其是未婚人群、青少年、流動人口等弱勢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務方面,差距較大。

九、簡述低碳經濟的概念。 (簡答 )P90

23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木門銷售技巧和話術下一篇:門面租賃合同簡易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