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維生素A的免疫學研究

2024-05-06

維生素A的免疫學研究(精選10篇)

維生素A的免疫學研究 第1篇

1 維生素A缺乏的流行現狀

在世界衛生組織 (WHO)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 和維生素A顧問組 (IVACG) 的努力下, 目前全球嚴重的VAD基本得到控制[7,8]。但是在許多國家, 特別是發展中國家, VAD仍然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9]。目前至少有100萬5歲以下兒童患有VAD, 而重度維生素A缺乏可造成失明, 并大大增加兒童死于麻疹、腹瀉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風險[10]。根據2002年WHO的報道, 全球有80萬兒童 (1.4%) 死于VAD, 1.8%的消耗性疾病也是由于VAD所造成的[11]。調查顯示, 接近一半的VAD和干眼癥發生在非洲、南亞和東南亞地區[10]。

2000年南非的調查發現, 有1/3的0~4歲兒童患VAD, 在同年調查3 000名死亡兒童中發現, 28%的兒童死于因VAD導致的腹瀉, 23%死于因VAD導致的麻疹, 21%死于因VAD導致的瘧疾[12]。VAD是該地區極其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2006年朝鮮光州調查顯示, 2.4%的兒童患VAD, 42.3%患輕度VAD[13]。印度于2007年進行的全國調查顯示, 每年有52 000名兒童因VAD而導致失明[14]。

2006年中國疾病控制中心調查顯示, 我國6歲以下兒童VAD的發生率是12.2%, 嚴重VAD占0.5%, 1歲以上兒童發病率最高的西部地區占17.4%[15]。2007年談藏文等對我國西部邊遠地區 (廣西、青海、內蒙、新疆、云南、貴州) 的調查發現, VAD發病率遠遠大于10%;廣西血清維生素A水平最低, 只有 (0.82±0.29) μmol/L。邊遠貧困農村缺乏最嚴重。

近幾年來, 國內的其他省份也先后對維生素A缺乏做了相關調查, 5歲以下兒童VAD檢出率福建省為6.3%, 江蘇省為l6.5%, 浙江省為10.36%, 安徽省為6.8%[15,17,18,19]。

2 VAD干預的研究現狀

2.1 維生素A制劑補充

在確定維生素A缺乏是公共衛生問題的地區, 國際上采用普遍服用大劑量維生素A膠囊的方法。2001年國際維生素A研討會對VAD人群補充維生素A劑量的方案如下:0~5個月嬰兒為5萬IU/次, 共3次, 每次至少間隔1個月, 可在出生后6, 10, 14 周計劃免疫時給予;6~11個月嬰兒每4~6個月給予1次, 10萬IU/次 , 可在任何時機給予 (在麻疹計劃免疫時給予最佳) ;>12個月齡兒童每4~6個月給予1次, 20萬IU/次, 可在任何時機給予。產后婦女給予20萬IU/次, 共2次, 至少間隔1 d, 盡可能在產后立即給予或不超過6周, 之后6個月內再給予口服1萬IU/d或2.5萬IU/周[7]。

同時WHO推薦懷孕期給予孕婦1萬IU/d, 或2.5萬IU/周, 分娩后給予20萬IU, 以保證嬰兒攝入充足的維生素A[20]。但由于孕期尤其孕早期 (妊娠3個月以內) 服用大劑量維生素A 可能導致嬰兒畸形, 因此孕期每日攝入維生素A不宜超過1萬IU。孕晚期 (距分娩8周以內) 或哺乳早期可以服用維生素A 20萬IU。另外兒童大劑量服用維生素A可能出現惡心、頭痛、嘔吐, 但副作用時間短暫, 一般不超過24 h。

目前, 很多國家定期給兒童和孕婦補充維生素A。干預結果表明, 給嬰兒和母親補充維生素A越早, 兒童傳染病發病率越低[21]。在戛那、印度、秘魯, 由于母親在產后18~42 d服用60 mg維生素A, 嬰兒在第6周、10周、14周分別3次服用7.5 mg維生素A, 所以母親在2個月內乳汁中維生素A含量都很高, 很少有嬰兒維生素A缺乏;印度的隊列研究更充分說明此點, 而在第9個月母親補充卻沒有相應的作用。建議6~9個月的嬰兒采取額外的方法補充維生素A[22]。

我國也已在40個貧困縣對6~36月兒童采用大劑量維生素A補充,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且未發現明顯的副作用[23]。

2004年調查發現, 有1.9億0~6歲兒童給予大劑量維生素A補充, 全球覆蓋率達68%, 發達國家達到了75%, 但仍有很多地區不能達到推薦的每年2次大劑量補充的要求;被調查的103個先行國家只有26個達到有效水平[22]。Semba等[24]及Bahl等[25]的研究表明, 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及注射麻疹疫苗的同時補充維生素A制劑, 不會影響疫苗的血清轉化。

2.2 維生素A強化食品

在發達國家, 強化食品早已成為人們接受的提高包括維生素A在內的微量營養素成分的策略。對食物強化維生素A是一種直接、有效、低廉防治VAD的方法, 如將維生素A加入食糖、味精、大米、面粉、脫脂牛奶、人造黃油、食用油、配方奶粉等[26]。將維生素A強化食品廣泛應用于發展中國家和農村地區, 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27]。這種措施的突出優點在于選擇作為強化食品的食物是大多數經常食用的食物, 并且沒有因大量食用這種食物而造成劑量過大的危險, 不需要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 節省衛生工作者的人力, 而且成本低廉, 能夠在大面積人群中得到推廣, 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良好改善效果。所以, 維生素A營養強化食品在許多國家得到廣泛的應用[27]。

美國和加勒比海的食品工業比較發達, 所以在可行的政策范圍內大規模發展維生素A食品強化, 如糖、奶油、食用油等。同時也在免疫接種日給予大劑量維生素A, 從而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同時滿足高危人群長期的需要。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小組將維生素A與鐵和碘制成混合制劑加入食鹽中, 既保證了維生素A 的穩定性, 又增強了維生素A 的效果[28]。

2000年后, 維生素A強化食品出現在亞洲東部和太平洋地區國家, 如馬來群島和菲律賓;在朝鮮、印尼、泰國、越南也實行了一些強化政策。南亞的8個國家在1999-2004年實施的維生素A補充計劃, 但由于覆蓋面積很小, 所以政府決定擴大實施強化奶油和其他食用油的計劃[22]。

我國衛生部也在1994年頒布了《食品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 (GB 14880-94) , 而且隨著近年營養學理論和實踐的發展, 對這個標準的內容進行不斷補充、修訂和完善。我國允許在食品中強化維生素A已有10 a以上的歷史, 要求芝麻油、色拉油和人造奶油中維生素A的強化量為 (4~8) mg/kg, 嬰幼兒食品、乳制品為 (3~9) mg/kg, 乳及乳飲料為 (0.6~1) mg/kg[29]。

2000年天津學者吳蘊棠等[30]在某幼兒園兒童中給予強化糕點 (含鋅、鐵、維生素D、維生素A) , 干預后維生素A缺乏檢出率明顯下降, 身高和體重增長也高于未干預組。李廷玉等[31]用維生素A強化餅干來改善學齡前兒童維生素A狀況, 也取得良好的效果。2006年我國的一項研究給予兒童食用維生素A強化食用油, 兒童血清維生素A水平顯著提高。說明了該項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兒童的維生素A營養缺乏狀況, 減少了兒童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 縮短了某些疾病的患病時間, 進而提高了兒童的身體素質[32]。另外我國在西部農村地區的面粉中強化維生素A, 以改善邊遠地區維生素A缺乏狀況[30]。

2.3 服用保健食品或營養補充劑

營養補充劑目前屬于保健品范疇[33]。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保健品消費的國家。1999-2002年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中心 (NHANES) 調查了兒童保健品的食用情況, 結果顯示, 31.8%的兒童食用保健品, 小于1歲嬰兒食用率為11.9%, 4~8歲為48.5%, 14~18歲為25.7%, 食用的保健品中復合礦物質和維生素占18.3%, 維生素A補充劑占25.8%[34]。食用兒童的維生素A狀況和全身營養狀況優于未食用者[34]。

2.4 平衡膳食

膳食中充足的維生素A是改善VAD最有效的途徑, 可以通過營養教育途徑, 提倡母乳喂養, 增加深綠蔬菜、胡蘿卜、豬肝、蛋黃等富含維生素A食品的攝入, 來改善兒童維生素A缺乏狀況。

動物性食物中維生素A含量最高的是肝臟, 如羊肝、牛肝, 每100 g含維生素A約5萬IU, 奶類、黃油、奶酪和蛋類維生素A含量中等, 牛肉、羊肉、豬肉中維生素A含量較低[35]。植物性食物中富含β-胡蘿卜素的蔬菜和水果有南瓜、胡蘿卜、深綠葉蔬菜、馬鈴薯、芒果、杏、西紅柿等[36], 而β-胡蘿卜素在體內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 而且不易出現維生素A過多癥。棕櫚油中類胡蘿卜素含量也很高, 每100 g含500~700 mg類胡蘿卜素, 有很高的利用價值。

由于動物肝中維生素A含量高, 有的地區提倡每周給孩子吃1次肝, 對預防VAD及缺鐵性貧血有重要作用, 且肝中鐵的含量也較高, 維生素A和鐵還可以相互促進吸收和利用[23]。有調查顯示, 1周內兒童食用奶、肉、魚蝦、蛋、肝臟、蔬菜6類食物及服用魚肝油4個月的, 血中維生素A含量高于未食用兒童, 維生素A缺乏率明顯低于未食用兒童[37]。另外在貧困農村地區預防維生素A缺乏可以考慮發展庭院種植, 鼓勵種植富含β-胡蘿卜素的植物。孟加拉國的局部地區種植富含維生素A原的蔬菜和水果, 來提供群體維生素A的需要量[36]。英國農村也結合宣傳教育干預發展的庭院經濟, 有效地降低了維生素A缺乏率[38]。非洲南部地區農業研究理事會發展特殊的季節性的深綠色和黃色桔黃色蔬菜, 增加了食物的多樣化, 克服了維生素A利用的低效率。

由于改善膳食的習慣相當困難, 因此需要衛生管理部門多方面宣傳平衡膳食, 鼓勵兒童尤其是維生素A缺乏地區兒童進食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2.5 植物育種, 遺傳修飾

遺傳修飾指通過傳統方式如雜交、回交、自交等獲得, 而且對所涉及的生物體間的關系或者能夠被合并或重新合并的基因來加上確切的限定??茖W家們早先致力于大米的遺傳修飾研究。2000年第一代“金大米”問世, 但因其β-胡蘿卜素含量低而遭到質疑;2005年培育出第二代“金大米”, 新品種金大米每克含β-胡蘿卜素最多可達37 mg, 可足夠提供每日推薦劑量的維生素A, 但目前還沒有對人群使用后進行效果評價[39]。

同時, 2003年以來國際半干旱熱地區作物研究院 (ICRISAT) 一直致力于開發富含維生素A的轉基因花生。該研究認為, 花生比大米更具有優勢, 目標是讓每克花生含有的β-胡蘿卜素達到500~600 μg。因為采用同樣的策略, 已經培育出β-胡蘿卜素含量高的植物品種——維生素A芥茉油[40]。

近來新研究的遺傳修飾已經應用于高含類胡蘿卜素的植物上以控制維生素A的缺乏, 有一定的應用前景, 但有待于動物實驗和相關驗證后投入維生素A缺乏地區食用。

總之, VAD是兒童中廣泛存在的嚴重營養缺乏性疾病, 是急需解決的健康問題。要加強維生素A缺乏的干預措施, 采取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 加大對民眾的宣傳力度, 普及科學的營養知識, 改善兒童的膳食結構和習慣, 因地制宜地補充維生素A或食用強化食品、保健品等, 糾正和防止維生素A缺乏病, 以減少各種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保障兒童的生長和發育。

方舟子:維生素A的是非 第2篇

中國古人也很早就發現了吃肝臟可以治療夜盲癥。不過在這方面中國古人比西方古人更有想象力,他們想象出這是因為“肝主目”“肝開竅于目”,眼睛能看到東西,有賴于肝氣疏泄和肝血滋養,吃什么補什么,吃肝補肝,也就能明目了。直到現在,有的中國父母在鼓勵小孩吃雞肝、豬肝時,還會教育說:“吃肝明目?!?/p>

我們現在知道,夜盲癥的病因是由于體內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A的活性形態叫視黃醇,視黃醇能變成視黃醛,視黃醛與視網膜感光細胞中的感光蛋白結合,形成感光色素。如果缺乏視黃醇,就會影響到感受弱光的色素視紫紅質的再生,導致夜盲癥。吃肝臟能治療夜盲癥,是因為動物的肝臟碰巧是儲存幾種維生素的地方,其中一種是維生素A。一個動物肝臟儲存的維生素A,足夠滿足其一兩年的需求。所以吃肝臟能治療夜盲癥,不是因為“肝主目”,而是因為它富含維生素A。如果體內不缺乏維生素A,吃再多的肝臟也不會讓你的眼睛變得更明亮。

維生素A參與了人體諸多生理功能,除了正常視力,對骨骼生長、生殖、細胞分裂、細胞分化和免疫功能也很重要。所以缺乏維生素A除了夜盲,還有其他的癥狀,例如皮膚干燥。如果因為吃肝臟能夠治療夜盲癥就說“肝主目”“吃肝明目”,那么是不是還要說“肝主皮膚”“吃肝潤膚”寧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除了肝臟,還有奶制品,是不是也要說“奶主目”“吃奶明目”呢?

維生素A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如果缺乏它的話,甚至會死亡。但是吃得過多也會有不良反應,甚至引起急性中毒、死亡。歷史上,就有北極探險家因為吃了北極熊的肝臟導致維生素A中毒差點死掉的記載。那么,一天攝入多少維生素A合適呢?推薦量是男性每天900微克,女性每天700微克,安全量的上限是每天3000微克,超過了這個量,就有導致肝中毒、畸胎和中樞神經系統紊亂等不良反應的危險。

對準備生育的婦女或孕婦來說。尤其要注意避免攝入過量維生素A導致胎兒畸形。吃動物肝臟很容易就導致維生素A攝入過量。100克熟豬肝的維生素A含量是5400微克,是女性推薦量的8倍、安全上限的2倍。此外,由于肝臟是解毒器官,重金屬、農藥、獸藥會在肝臟中積蒂,并不是健康食品,孕婦應該避免吃肝臟。國內有的醫生給孕婦開肝精補血素口服液“補血”。這種中成藥的主要成分是“肝精膏”,是用大量的動物肝臟制成的。每1000毫升肝精補血素口服液用到了1300克鮮肝,共含84500微克維生素A(每100克鮮豬肝含6500微克維生素A),每天劑量是口服40毫升,那就有3380微克維生素A。是推薦量的4倍(孕婦的推薦量是每天770微克)。所以給孕婦開這種藥,不是無知就是無良。

維生素A缺乏癥在發展中國家仍然很常見。據估計,全世界5歲以下的兒童大約三分之一患有維生素A缺乏癥。每年有幾十萬名兒童由于維生素A缺乏癥而失明、死亡。所以也不能因為擔心維生素A中毒而忽視了補充維生素A。要補充維生素A,有比吃肝臟更安全的方式,例如雞蛋、牛奶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A,但是量又不至于高得離譜。此外,植物中的胡蘿卜素在人體內能轉化成維生素A。胡蘿卜素有幾種,其中轉化成維生素A效率最高的是β-胡蘿卜素,在油脂中每2微克β-胡蘿卜素相當于1微克維生素A。日常飲食中β-胡蘿卜素通常不是溶在油里吃的,所以吸收效率較差,但也不像有人說的吸收不了,而是12微克β-胡蘿卜素相當于1微克維生素A。這么算下來,吃100克生胡蘿卜攝入的β-胡蘿卜素的量,相當于841微克,足以滿足一天的需求了。而且吃胡蘿卜素是不用擔心過量的。這是因為人體對胡蘿卜素轉化成維生素A存在負反饋控制,如果維生素A的量夠了,就不再轉化了。所以吃胡蘿卜素,是不用擔心會導致維生素A中毒的,如果吃得實在太多,也只是讓皮膚暫時變黃色而已,并無害處。

除了胡蘿卜,還有甘薯、南瓜、菠菜、哈密瓜等蔬菜瓜果也富含胡蘿卜素。不幸的是,大米不含胡蘿卜素,所以以大米為主食的貧困地區的人口容易得維生素A缺乏癥。為解決這個問題,國際上有個人道主義項目,通過轉基因技術讓大米也能生產胡蘿卜素,這樣的大米從白色變成了金黃色,稱為金大米。吃金大米,即使不吃別的食物,也足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A的需求,如果推廣開去,可以消滅維生素A缺乏癥,挽救無數兒童的生命了。

奶牛維生素A缺乏癥的研究進展 第3篇

維生素A是奶牛調節基因表達、促進胚胎發育、增強機體免疫、維持正常視覺及上皮細胞完整性所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同時可提高繁殖性能。隨著遺傳育種、營養與飼料科學的發展及先進技術的應用,奶牛生產性能不斷提高,隨之而引起抗應激能力的下降,因而對日糧中維生素A的需求量也不斷提高。因此,科學補加維生素A對保證奶牛的維生素A需求非常重要。

1 維生素 A 與奶牛健康關系的研究

1.1維生素A與生產性能維生素A對反芻動物生產性能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其對反芻動物泌乳量、乳品質、肉品質及繁殖性能等方面的影響。有研究表明,維生素A能夠有效的促進泌乳性能的提高,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降低乳中體細胞數量(SCC)。Oldham E R等[3]研究指出,奶牛分娩前60 d至分娩后42 d,每天飼喂17萬IU的維生素A組比每天飼喂5萬IU維生素A組的產奶量顯著提高。并且有研究指出高維生素A添加水平導致血液中的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含量升高,其均有助于產奶量的提升。趙國琦等[4]在對泌乳期荷斯坦奶牛維生素A需要量的研究中也指出維生素A適宜添加量是12.5萬IU/d,在此劑量下產奶量最高,并且血和奶中維生素A含量也顯著上升。

1.2維生素A與繁殖性能維生素A是維持反芻動物正常繁殖機能必不可少的營養成分。機體維生素A缺乏會導致繁殖機能障礙,導致母牛不發情或發情不規律、受胎率低、胎兒發育異常,如畸形、瞎眼、胎衣不下、死胎、流產等。

國外對維生素A與繁殖性能關系研究較早,1995年Shaw等[5]通過研究添加維生素A對于超數排卵的奶牛的排卵率、胚胎存活率和胚胎品質的影響。發現維生素A可以顯著提高高質量胚胎的平均數量,同時維生素A可以對卵細胞胞漿的成熟產生刺激作用。Hidalgo等[6]研究表明加入濃度5 nmol/L的9-順式視黃酸在卵細胞體外成熟培養液中,可以加快胚泡的發育,提高卵母細胞人工受精后的孵化率。結果與體內視黃酸促進胚泡發育的試驗結果相一致。曹杰等[7]在對屢配不孕奶牛血清維生素A、E及銅、錳、鋅水平的檢測分析中發現,屢配不孕奶牛的血清鋅、維生素A和維生素E含量與正常奶牛相比差異顯著(P<0.05)。此外,適當補充維生素A對提高母牛性控胚胎利用率有顯著的效果。Kawashima C等[8]研究表明奶牛產前血漿中的β-胡蘿卜素較低時會影響產后第一個卵泡波與排卵。Aoki M等[9]在研究中提出奶牛在分娩早期應用抗氧化劑對卵巢的機能恢復十分有利。

1.3維生素A與免疫性能及疾病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與反芻動物免疫有著密切的關系。適量的維生素A具有免疫促進作用,過量和不足都會引起免疫抑制。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對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水平的提高均有一定的影響。Bruns等[10]研究表明反芻動物維生素A缺乏組血液中的Ig G濃度顯著低于正常組。Tjoelker等[11]研究表明,日糧中同時添加適量的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不但有助于增強血液中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并且可以降低乳中體細胞(SCC)的數量。李嵩等[12]在研究飼喂不同水平維生素A對圍產期奶牛免疫性能的影響指出,飼喂220 IU/kg BW的維生素A可以更好的提高圍產期奶牛的免疫力。鮑宏云[13]研究提出日糧中過瘤胃保護維生素A的添加量(220 IU/kg BW)可使血清Ig G、Ig M和Ig A含量、血清IL-1、TNF–α含量和可溶性CD4含量顯著增加(P<0.05),可溶性CD8含量顯著降低,CD4/CD8上升(P<0.05),增強奶牛的免疫機能。Jukola等[14]也指出只有當血清β-胡蘿卜素含量低于3.0 mg/L時,添加β-胡蘿卜素才會對乳腺及機體的健康狀況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也有一些報道指出維生素A及β-胡蘿卜素對于反芻動物免疫機能及乳腺的健康無明顯的影響。試驗結果的不同可能是由于試驗開始時,試驗動物機體的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水平不同而引起的。De K等[15]研究表明在圍產期期間給奶牛飼喂維生素A可以顯著增加血液嗜中性粒細胞的體外吞噬活性和減少牛奶中SCC的數量(P<0.05)。

奶牛在圍產期期間如果干物質攝入不足將會導致能量負平衡,在此代謝狀態下會增加活性氧產生的可能,隨后產生氧化應激[16]。β-胡蘿卜素是奶牛維生素A(視黃醇)主要膳食前體,并有強ROS-清除屬性,增強奶牛對傳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尤其是乳腺炎[17]。Rizzo A等[18]研究結果證實了抗氧化劑在奶牛產后早期的功效,且猜測過量的抗氧化劑給藥可以增加活性氧自由基(ROS)的生成。Rizzo A等[19]研究指出在奶牛牛奶中SCC>40萬/m L時機體存在更高的活性氧濃度,維生素A等抗氧化物質可以用來抵抗氧化損傷。但董淑慧等[20]在研究牛乳中體細胞數與奶牛血清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相關性時發現維生素A與體細胞數不存在相關性。這可能是由于維生素A含量不同,所以得出的結果不一致。林俊等[21]在對蹄病患牛血清維生素A、D含量的檢測分析后得患蹄病牛血清中維生素A、D水平均極顯著低于臨床健康組(P<0.01)。此結果表明蹄病的發生可能與維生素A、D的缺乏有關。

2 維生素 A 缺乏的診斷標準

在NRC(1989)中規定生長奶牛維生素A的需要量為42 IU/kg BW,泌乳牛各階段的維生素A的需要量為76 IU/kg BW[22]。2001年NRC將生長奶牛維生素A的需要量提高至80 IU/kg BW,泌乳奶牛各階段維生素A的需要量提高至110 IU/kg BW,并且認為為了維護健康和免疫功能的需要,圍產期奶牛血漿α-生育酚的含量應達到3.0 mg/L[23]。若低于此值,可認為已存在缺乏癥。世界著名的獸醫經典著作——《牛病學:疾病與管理》[(英)安德魯斯AH等主編,韓博等主譯]認為,奶牛血漿中維生素A的正常值為250μg/L,低于100μg/L為缺乏;何晶晶等[24]提出,正常情況下血漿中維生素A含量生理值為100μg/L以上,血漿維生素E平均濃度為10 mg/L左右;阿爾孜古麗等[25]、任修宇等[26]、何京等[27,28],在文章中均提出奶牛血漿中維生素A的水平低于200μg/L,即可確診為維生素A缺乏;何開兵等[29]在對新疆石河子奶牛維生素A、E營養狀況調查中提出維生素A<100μg/L,即為缺乏;維生素A水平為100~200μg/L,即為可疑缺乏;維生素A>200μg/L、維生素E>10.00 mg/L為正常。因此判斷奶牛是否發生維生素缺乏的臨界值還需根據情況具體分析。

3 維生素 A 缺乏的預防

過瘤胃技術,就是將營養物質經過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處理后,減少其在反芻動物瘤胃內發酵、降解,使其進入小腸后再被消化吸收,從而達到提高飼料利用率的目的。有研究指出瘤胃對維生素A的破壞作用很大,外源添加的維生素A只有30%~60%到達小腸,其余部分均在瘤胃中被降解。同時,Weiss WP等[30]研究表明,不同日糧精粗比條件下,維生素A在瘤胃內的降解率不同,高精料條件下的降解率更高,約70%以上。雖然奶牛是以粗飼料為主的反芻動物,但隨著奶牛業的快速發展,產奶性能日趨上升,日糧中的非纖維性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逐漸增加;尤其在奶牛產奶前期高達60%以上,是典型的高精料型日糧,因而可能造成大部分維生素A在瘤胃內破壞,使小腸吸收的維生素A減少,這不僅造成了維生素A的浪費,而且可能引起奶牛維生素A的缺乏或營養狀況低下。

張力莉[31]研究表明,經過過瘤胃保護處理的維生素A可以顯著的降低其在瘤胃內的降解率。喬良[32]的試驗結果表明,過瘤胃保護維生素A微膠囊較未處理的維生素A在瘤胃內有較高的穩定性,不但可以改善奶牛的維生素A營養狀況,而且還可以使奶牛日產奶量、乳中維生素A濃度增加,使機體的免疫機能和抗氧化功能增強。金鹿等[33]對包被維生素A對奶牛瘤胃發酵特性及營養物質表觀消化率的影響的研究中得出,在NRC(2001)推薦量(110 IU/kgBW)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包被維生素A水平到220IU/kg BW,對奶牛瘤胃發酵功能無顯著的影響,但可促進奶牛對粗脂肪的消化,增加瘤胃液中維生素A含量和丙酸的濃度。

為預防維生素A缺乏的發生,飼料要搭配合理、營養全價,保證維生素A、胡蘿卜素的含量。特別是在青綠飼料缺乏的冬春季節,應盡量增加各種維生素,并達到安全的供給劑量。奶牛血漿中維生素A的含量一般在每年10月份開始減少,3月份最少,肝臟中維生素A的貯存量也是在3~4月份最少。因此,該季節在飼養上應加強對牛群青綠飼料或維生素A的供給。特別是對初乳或全乳喂量不足的犢牛、飼喂以玉米青貯為基礎飼料而精料含胡蘿卜素低的日糧的奶牛應預防性補飼維生素A[34]。

飼料生產、加工和貯藏飼料中維生素A或胡蘿卜素長期缺乏或不足是原發性(外源性)病因,在棉籽、亞麻籽、蘿卜、干豆、干谷、馬鈴薯、甜菜根及其谷物加工副產品(麥麩、米糠、粕餅等)中,幾乎不含胡蘿卜素。奶牛攝取維生素A主要通過采食飼料獲得,石河子是新疆主要產棉區,飼草較為缺乏,而棉粕、棉殼等副產品豐富,奶牛長年飼喂棉殼,據檢測,石河子棉殼中游離棉酚的含量較高,從而導致奶牛日糧中游離棉酚含量較高。游離棉酚會損傷奶牛的生殖系統和上皮細胞,這些功能的修復需要有維生素A、維生素E的參與,從而會增加奶牛對維生素A、維生素E的需要量[29]。因此,預防奶牛維生素A的缺乏需要結合地域、季節等綜合因素制定計劃。

4 小結

目前,隨著對奶牛維生素A缺乏的深入研究及維生素A對奶牛健康研究的重視,預防奶牛維生素A缺乏,制定一套早期監測及預防體系是一項重大而有意義的工作,也是今后研究的重點。

摘要:維生素A是奶牛體內重要的微量營養素之一,維生素A對于奶牛的生產性能、繁殖性能和機體免疫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集約化的飼養方式使得日糧中青綠飼料的比例逐漸下降,導致奶牛出現臨床維生素A缺乏癥狀的可能性增加。這使得人們對反芻動物維生素A營養的研究逐漸深入。本文從維生素A的生理功能、維生素A缺乏的診斷指標和預防幾個方面綜述奶牛維生素A缺乏癥的進展,為奶牛維生素A缺乏癥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奶水牛維生素A缺乏癥的成因與防治 第4篇

一、奶水牛維生素A缺乏癥成因

維生素A缺乏癥是由于維生素A或其前體胡蘿卜素缺乏或不足引起的一種營養代謝疾病,臨床上是以水牛生長緩慢、上皮角化、夜盲癥、繁殖機能障礙以及機體免疫力低下等為特征的疾病。

1.外源性維生素A缺乏癥。由于維生素A完全依靠外源供給,牛所需要的維生素A主要是從飼料中獲得。當發生外源性維生素A缺乏癥時,多是由于飼料中維生素A、胡蘿卜素長期缺乏或攝入不足引起,或牛對維生素A需要量增加,引起的維生素A相對缺乏。常見的原因有:飼料收割、加工、儲存不當或飼料放置時間過長,使其中的胡蘿卜素受到破壞;旱地里種植的飼料,因缺乏水利澆灌條件,導致植物中胡蘿卜素含量低下;冬季缺乏青綠飼料,又長期不補充維生素A;犢牛因素,首先是犢牛不能從飼料中攝取胡蘿卜素,需從初乳或母乳中獲得,如果初乳或母乳中維生素A含量低下,以及斷奶過早,也會引起維生素A缺乏癥;另一方面是其母牛所產的奶主要用于商品加工,而目前還沒有工業標準生產的代乳料。

2.內源性維生素A缺乏癥。在臨床上發生此類維生素A缺乏癥,主要是由于水牛機體對維生素A或胡蘿卜素的吸收、轉化、儲存、利用發生障礙引起。常見的原因有:當水牛體內缺乏維生素D3時,就會出現維生素A或胡蘿卜素的吸收、轉化、儲存、利用發生障礙;水?;嘉改c道或肝臟疾病致維生素A的吸收障礙,胡蘿卜素的轉化受阻,儲存能力下降;飼料中缺乏脂肪,也會影響維生素A或胡蘿卜素在腸中的溶解和吸收;飼料中缺乏蛋白質,會使腸黏膜的酶失去活性,影響運輸維生素A的載體蛋白形成;某些物質,如無機磷、維生素C和維生素E、微量元素鈷和錳的缺乏或不足,也會影響體內胡蘿卜素的轉化和維生素A的儲存;長期腹瀉、患熱性疾病的畜禽,維生素A的排出和消耗增多。

3.維生素A相對缺乏癥的發生。奶水牛機體對維生素A的需要量增多,可引起維生素A的相對缺乏。如妊娠和哺乳期的母水牛以及生長發育快速的幼畜,對維生素A的需要量增加,一般飼料中難以滿足此時的營養需要。

4.飼養環境條件差引發的維生素A缺乏癥。如飼養管理條件不良,畜舍污穢不潔、寒冷、潮濕、通風不良、過度擁擠,缺乏運動以及陽光照射不足等因素都可誘導發病。

二、臨床癥狀

犢奶水牛:犢牛對維生素A缺乏癥的易感性較高,初期癥狀是夜盲癥,眼睛對光線過敏,引起角膜干燥癥、流淚、角膜逐漸增生渾濁。同時犢?;季S生素A缺乏癥后,發育明顯遲緩,被毛粗糲,大多易患皮膚??;骨組織發育異常,包裹軟組織的頭蓋骨和脊髓腔特別明顯,出現神經癥狀,瞳孔擴大、失明、運動失調、驚厥和步態蹣跚等。

青年奶水牛:當缺乏維生素A時,青年牛癥狀發展迅速,由于細菌和繼發感染而失明。而隨著腎臟的尿細管上皮細胞角化脫落,極易引起尿結石。

妊娠母奶水牛:妊娠母牛往往出現流產、死產或產出體弱犢?;蛳忍煨允鞯臓倥?、受胎率下降等反應。

育肥奶水牛:育肥牛除上述癥狀外,呈全身性浮腫,特別明顯的是前軀和前腿,同時還可能出現跛行。

三、防治措施

1.治療:首先對患此病的牛要及時查明病因,及早治療原發病,同時調整日糧組成,飼喂富含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的飼料。治療時可采用魚肝油和維生素A制劑的藥物治療方法。維生素A膠丸:每公斤體重的牛500國際單位。魚肝油:成年牛20~60毫升,犢牛1~2毫升。代乳料中添加維生素A,犢牛每公斤飼料添加1200國際單位,但應注意維生素A劑量過大或應用時間過長會引起中毒。

2.預防:做好全年飼草料的儲備工作,備足富含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的飼草料,如苜蓿、優質干草和多汁飼料胡蘿卜等。奶水牛體重在500公斤,飼喂的青綠飼草每天不能少于3~4公斤。冬季胡蘿卜素奇缺時,務必補飼維生素A添加劑或魚肝油制劑。同時加強犢牛和育成牛群的飼養,對初生牛犢及時供應初乳,保證足夠的喂乳量和哺乳期,不要過早斷奶。在飼喂代乳品時,要保證質量和足夠的維生素A含量。

維生素A的免疫學研究 第5篇

1 肉仔雞對銅的需要量

銅屬于畜禽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 在機體造血功能方面、新陳代謝方面和增強抵抗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缺銅會引起貧血癥狀、骨質疏松、生產性能下降等負面作用。

近年來其已作為家禽類的抗菌藥來應用, 但關于肉仔雞對銅的確切需要量目前還不多。張艷云研究發現, 在玉米-豆粕基礎日糧中添加125毫克/千克左右為宜;周桂蓮研究發現, 銅在肉仔雞日糧中添加量為10毫克/千克左右;張春善研究表明, 銅在肉仔雞日糧前期的添加量為8毫克/千克, 然而后期銅的添加量為0~8毫克/千克;常新耀研究表明, 日糧中銅的添加量為8毫克/千克左右。但在過去里, 肉仔雞日糧中銅的水平已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

高銅能否改善肉仔雞的飼料利用率和促進生長發育, 不同研究存在很大的差異。Johnson研究發現, 在雞日糧中添加125毫克/千克左右的銅不能提高生產性能?;魡⒐庋芯堪l現, 在200左右毫克/千克的硫酸銅不能提高肉仔雞生產性能。Ledous研究發現, 當補銅水平為300毫克/千克左右時, 生產性能會明顯下降。石寶明研究發現, 在日糧中添加180毫克/千克銅不能促進肉仔雞生長。而Fisher等研究表明, 添加225~250毫克/千克銅具有顯著的促生長作用。然而, 也有研究者的研究得出相反的結論, Smith研究發現, 在日糧中補銅100毫克/千克可提高肉仔雞生長速度;周文卿研究發現, 高銅在75~150毫克/千克范圍內對肉仔雞有顯著的增重效果, 可顯然高銅對肉仔雞生產性能的影響還需進一步探討。

2 肉仔雞對維生素A的需要量

維生素A是人和動物機體必需的維生素之一。維生素A具有維持動物正常視覺、繁殖和提高免疫與抗應激的功能。缺乏維生素A表現為食欲不振、分化紊亂, 嚴重缺乏維生素A常引起水平衡的破壞。肉仔雞日糧中關于維生素A添加量的各種研究結論各不相同。Richther等研究發現, 維生素A超過750國際單位/千克左右就不會出現缺乏癥。黃俊純研究發現, 肉仔雞日糧中添加不同水平維生素A, 添加750國際單位/千克組增重與期末體重最低, 賈春燕研究發現, 維生素A在1500國際單位/千克的生產性能比較好。前人在這方面的研究較多, 各自的研究結果范圍差異太大, 總的來說, 家禽日糧中維生素A的適宜添加量還需進一步研究。

3 銅和維生素A的相互作用

Sundaresan研究發現, 對大鼠來說, 銅與維生素A間的互作效應顯著影響血清膽固醇濃度 (P<0.05) , 顯著影響肝臟和腎臟中銅的水平;Moore研究發現, 在綿羊的慢性銅中毒, 視黃醇與銅之間存在復雜的互作效應。Barber研究發現, 13-碳視網膜酸或視黃酯醋酸鹽可誘導大鼠血清銅蘭蛋白氧化酶的合成;Vandenburg研究表明, 額外添加少量維生素A可顯著提高大鼠血漿銅水平;Root研究發現, 婦女攝取較低視黃醇, 血漿視黃醇與血漿銅相關性顯著。Rachman研究發現, 銅缺乏時, 大鼠肝臟維生素A濃度升高。

4 小結

維生素A的免疫學研究 第6篇

關鍵詞:社會人口統計學,兒童,維生素A缺乏,相關性研究

維生素A缺乏為一種由維生素A攝入量不足而引發的全身性疾病[1]。目前維生素A缺乏已經成為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維生素A缺乏將直接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尤其易導致嚴重的視覺損傷,嚴重者可能致盲[2]。另外,維生素A缺乏還易增加兒童嚴重感染性疾病的發生風險,是致死的重要誘因[3]。2008年,WHO將維生素A缺乏列入四大營養不良性疾病之一,維生素A缺乏多發于東南亞及非洲地區,以懷孕女性和兒童為主要發病人群[4]。社會人口統計學指標與膳食營養攝入具有密切相關性[5],研究和探討兒童維生素A缺乏與社會人口統計學指標的相關性對于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四川省3~12歲城鄉兒童為研究對象,通過健康普查獲得血液樣本和血清維生素A檢測數據。受試兒童共1500例,包括男824例,女676例;兒童來源四川省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排除父母資料不全者。

1.2 方法

對全部受試兒童留取靜脈血樣,并進行維生素A水平檢測,血清維生素A濃度低于200μg/d L為維生素A判定標準[6,7]。對受試兒童的性別、年齡、家庭人口、收入情況、父母教育程度、居住地城市化程度等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并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維生素A缺乏與社會人口統計學指標的相關性研究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受試兒童社會人口統計學指標單因素分析

受試1500例兒童中共114例檢出維生素A缺乏,檢出率7.6%。男性和女性兒童的維生素A缺乏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受試兒童在年齡、家庭人口數量、收入情況、父母教育程度及居住地城市化程度方面比較維生素A缺乏比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受試兒童社會人口統計學指標Logistic回歸分析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兒童年齡和居住地城市化程度與維生素A缺乏比例具有相關性(P<0.01),3~5歲兒童的維生素A缺乏比例顯著高于6~12歲,農村兒童維生素A缺乏比例顯著高于城鎮兒童。見表2。

3 討論

3.1 維生素A的生理作用與影響因素

維生素A又被稱為“視黃醇”,屬于脂溶性維生素的一種,對視力影響很大,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1)維生素A是視覺細胞內感光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視網膜桿狀細胞內視紫紅質的合成與生理機制,視紫紅素合成不足易造成弱光環境下視覺缺陷,誘發夜盲癥;(2)維生素A可保持上皮細胞的完整性,當機體缺乏維生素A時,易發生汗腺、皮脂腺萎縮、上皮細胞角化脫屑、指甲、頭發易碎等,致機體抵抗力下降;(3)維生素A可促進機體軟骨素的合成,對骨骼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4)維生素A對人體免疫系統具有重要影響,一方面通過保持上皮組織生理完整性來形成抗感染機制,另一方面可增強免疫應答,提高機體免疫力;(5)維生素A有促進機體內鐵元素吸收、轉運和分布作用,因而對人體的造血功能存在影響作用[8,9,10]。

維生素A的影響因素有幾方面:(1)慢性的感染性疾病易引發機體長期損失維生素A;(2)營養不良的干預不利對兒童維生素A攝入產生影響;(3)衛生服務與社區醫療的重視程度不足影響維生素A缺乏兒童的早期干預和治療。

3.2 我國兒童維生素A缺乏現狀

在我國,維生素A缺乏以兒童為敏感人群,尤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兒童維生素A缺乏的發生比例尤其高[11]。有研究表明,對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攝入量不足是兒童維生素A缺乏發生的主要原因[12],當然,食物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經濟因素制約。有報道顯示,在6~59個月齡兒童中,約7.5%死亡原因與維生素A缺乏相關[13]。也有調查結果顯示,6歲以下兒童維生素A缺乏比例約為11.7%,可疑比例約為39.2%[14]。本組中受試的1500例兒童中,有114例檢查出維生素A缺乏,發生率為7.6%,較相關報道結果低,可能與近些年來人們健康意義增強、人們文化知識水平提高、城鎮人口數量增多等因素有關。

維生素A缺乏的診斷標準為:患者臨床表現出明顯的眼部不良癥狀,比如結膜和角膜干澀,部分患者已出現角膜軟化或穿孔,對黑暗適應能力差,實驗室指標血清維生素A濃度在200μg/L以內者,認為存在維生素A缺乏[15]。

3.3 兒童維生素A缺乏與社會人口統計學指標的相關性研究

社會人口統計學為社會經濟指標中的重要組成成分,是對某一特定人群的特征進行統計分析,比如性別、年齡、收入、教育程度、居住地、就業情況等,是對人群分布、趨勢發展等的數量化研究成果。因此,研究疾病相關的社會人口統計學指標對于了解疾病分布特征、發展趨勢等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指導疾病治療的關鍵方法。

本組研究對本省1500例3~12歲城鄉兒童進行維生素A缺乏的社會人口統計學指標研究,并分別對受試兒童年齡、性別、家庭人口、家庭收入情況、父母教育情況及居住地城市化程度6項指標進行分析比較,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除性別外,年齡、家庭人口數量、家庭收入情況、父母教育情況和居住地城市化程度均存在統計學差異,低齡、家庭人口數多、家庭低收入、父母教育程度低、農村兒童的維生素A缺乏比例較高。將相關數據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家庭人口數量、家庭收入情況和父母教育情況無顯著性,但兒童年齡和居住地城市化程度兩項指標具有顯著性,3~5歲兒童維生素A缺乏比例顯著高于6~12歲,農村兒童維生素A缺乏比例顯著高于城鎮兒童。低齡兒童生長發育尚處于早期,機體攝入能力和抵抗力較中高齡兒童要差,飲食結構也比較單一,一旦攝入不足則極易發生維生素A缺乏。而農村的生活條件相對于城鎮要差,經濟水平落后,食物種類單一,是影響農村兒童維生素A攝入的重要因素。

維生素A的免疫學研究 第7篇

1 維生素A高效液相色譜測定

1.1 樣品制備

近幾年以來高效液相色譜法在奶粉、牛奶等乳制品中維生素A檢測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在檢測過程中樣品處理為關鍵環節, 現階段乳制品樣品處理過程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1) 溶解均化。即對樣品進行充分溶解, 混合均勻, 以便更加完全的進行萃取。 (2) 蛋白質沉淀。由于樣品中混有蛋白質會對檢測結果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因此應采取極性有機溶液降低蛋白質的溶解性, 使其產生沉淀而達到分離的效果。常用的溶劑包括有丙酮、乙腈、甲醇以及乙醇等, 溶劑的用量視具體情況而定,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應盡量避免采取酸溶液。 (3) 維生素A的分離。在生乳中維生素A的存在形式為酯化, 在乳脂肪中分布, 因此在分離過程中多數會選擇皂化處理, 不但能夠促進維生素A與脂肪發生脫離, 而且能夠將維生素A的酯轉變成視黃醇。曾有研究指出, 在對樣品處理過程中可以采用脂肪酶處理, 能夠對皂化處理予以替代, 將酯轉化成視黃醇。 (4) 維生素A的萃取?,F階段常用的萃取方法主要包括有:液液萃取、加壓溶劑萃取、固相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等。

1.2 色譜分離

高效液相色譜法具有分離和定量分析功能, 為檢測乳制品中維生素A含量的一種常用手段, 高效液相色譜分正相色譜和反相色譜兩種形式。

1.2.1 正相色譜

對于正相色譜而言其固定性為極性物質, 常用的有硅膠或經極性基團改性的硅膠, 而洗脫液則是采用非極性溶劑, 譬如說正己烷等, 在進行洗脫的過程中, 也可在洗脫液中加入少量的極性調節溶液, 譬如說異丙醇或者是氯仿等。研究證實正相色譜對流動相的變化具有較高的敏感性, 因此采取梯度洗脫時耗時較長, 此為正相色譜的不足之處, 因此在乳制品檢測中比較少用。

1.2.2 反相色譜

反相色譜是利用在流動相與和極性洗脫液之間待分離物質的相分配實現的。一般情況下反相色譜的固定相為C18或C8, 而洗脫液則是采取極性溶劑, 譬如說水、甲醇、乙腈等, 也可以是幾種溶劑的混合溶劑。大量實驗證實, 反相色譜的穩定性較正相色譜高, 因此在含量測定等方面的應用更加廣泛?,F階段對于乳制品中維生素A的測定基本均采取反相色譜法。

1.3 檢測

在維生素A經過色譜柱進行分離后需要接受定量檢測, 根據檢測物質的結構與性質, 現階段較為常用的檢測器包括有紫外檢測儀、二極管陣列、用電化學法、熒光檢測儀、質譜檢測等。對于紫外檢測而言, 由于維生素A中存在多個共軛體系, 因此能夠對300nm-400nm范圍內的紫外光產生較強吸收, 一般情況吸收波長在325nm左右, 現階段在分析過程中紫外檢測器的應用最為廣泛, 然近階段有研究顯示, 二極管陣列的應用率正在逐漸增加, 因其能夠更加準確的對檢測物質進行定性, 并且可同時檢測多種物質。

1.4 定性與定量

現階段常用的定量法為內標法, 其能夠有效提高準確度與精度, 然在檢測維生素A時具有應用價值的內標物相對較少, 所以一般較少應用, 并且現階段市面上的維生素A的標準樣純度較高, 并且色譜儀器的精密度也十分理想, 因此外標法能夠對分析要求予以充分的滿足, 在維生素A檢測中多數采取外標法進行定量。

2 存在的問題

由于經濟的發展, 科技水平不斷提高, 使得分析儀器以及分析方法不斷進行改進, 近幾年分析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對乳制品中維生素A含量的檢測技術也已經日趨成熟。然而依舊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在諸多問題中, 最為顯著的便是對維生素A的各種異構體進行檢測, 盡管曾有相關的實驗嘗試對各種異構體的檢測進行合理解決, 然而還不夠成熟。經分析研究得知, 主要存在以下兩種障礙:對各種異構體的標準樣品比較缺乏;樣品中各種異構體純度不夠, 并且會在短時間內發生相互轉化, 穩定性較差含量測定無法得到準確結果。

結語

綜上所述, 現階段對于乳制品中維生素A的檢測主要依賴高效液相色譜法, 且多數采用反相色譜法, 在檢測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 做好樣品處理工作, 對檢測器、流動相、固定相以及定量分析方法等進行合理的選擇, 從而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并應繼續展開維生素A異構體檢測的研究, 使分析方法能夠得到完善, 更好的為改善乳制品質量水平提供保障。

摘要:維生素A為一種重要的脂溶性物質, 現階段對該物質的含量測定方法主要有:薄層色譜法、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等, 高效液相色譜法為一種操作簡單、快速、靈敏、準確的測定維生素A的方法, 本文從樣品處理、色譜分離以及檢測等幾個方面對高效液相色譜色譜法測定牛奶及乳制品中維生素A的研究進行綜述。

關鍵詞:維生素A,高效液相色譜法,脂溶性

參考文獻

[1]顏景超, 湯水平, 彭燦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快速測定嬰兒配方乳粉中的維生素A酯類化合物[J].食品科學, 2010, 31 (08) :154-157.

[2]劉波, 郎昭濱, 殷曉紅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乳粉中維生素A, D[J].中國乳品工業, 2009, 23 (02) :192-194.

[3]張戈, 張虹, 馬麗英.乳粉維生素A、D、E的高效液相色譜測定[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 2008, 23 (02) :478-479.

[4]豐培金.高效液相色譜在乳品安全分析中的應用[J].食品工業科技, 2010, 15 (04) :265-266.

[5]陳治明, 洪亮.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牛奶中的維生素C含量[J].現代食品科技, 2011, 26 (06) :784-785.

[6]甘露, 黃明元.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乳制品中的膽固醇和維生素A[J].科技信息, 2010, 16 (22) :721-722.

維生素A的免疫學研究 第8篇

微量元素在動物體內發揮作用, 不僅由某一個元素的生物活性來決定, 而且它的生物學作用的正常發揮還受到其他微量元素的協同和拮抗作用的制約。微量元素的作用是多種微量元素作用的綜合結果, 它們之間存在著動態平衡, 這種平衡還受到常量元素、生物配體, 以及其他營養物質的影響和制約。

1 雞對營養物質的需要量

為了保證家禽能夠獲得最快的生長速度和最佳的生產性能, 日糧中必須供給一定量的鐵、銅元素和維生素A, 同時注意其他營養物質的補充, 使它們能夠達到最佳的吸收利用率。

雞對鐵、銅元素和維生素A的需要量[1,2]見表1, 美國NRC (1994年) 建議來航產蛋雞對鐵、銅元素和維生素A的每天需要量[2]見表2。

1.1 鐵的需要量

飼養標準中, 雞對鐵的需要量為45~80 mg/kg, 且隨著其年齡的增長, 需要量下降。但對于產蛋雞, 除了要供應維持需要的鐵量外, 還應考慮蛋中沉積的鐵量。正常雞蛋中鐵的含量為1 mg/只, 所以產蛋高峰期的雞, 為滿足其產蛋需要, 每周應供給5~6 mg的鐵。天然飼料中的鐵含量豐富, 常規基礎日糧中含鐵60~80 mg/kg, 因此在正常情況下, 鐵處于正平衡狀態, 不需另外補充。

張春善等人[3]研究報道, 通過對生產性能、免疫功能及酶活性指標的綜合評定, 常規日糧中鐵含量可以滿足肉仔雞對鐵量的營養需要。

姜俊芳等人[4]的試驗也表明, 在常規日糧中添加鐵對肉仔雞生產性能影響不顯著, 且鐵添加水平0 mg/kg組的生產性能較高。

Ruiz等人[5]也曾報道, 去除肉仔雞日糧中添加的鐵元素 (基礎日糧含鐵159 mg/kg) 對生產性能影響不顯著。這說明常規日糧中鐵含量能滿足肉仔雞生長的需要量, 常規日糧中不需額外補充鐵。只有當飼料中鐵含量低于15 mg/kg時, 雞才會出現鐵缺乏癥。

吳建設[6]采用半純合日糧來研究鐵添加水平對肉仔雞生產性能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 鐵缺乏顯著降低生產性能。

Cao[7]研究表明, 日糧添加鐵400, 600, 800 mg/kg (基礎日糧含鐵159 mg/kg) 時, 顯著降低肉仔雞體增質量, 說明鐵過量會顯著降低生產性能。

宋金昌等人[8]通過對蛋雞主要微量元素適宜添加量的研究表明, 育雛期 (0~6周齡) 日糧鐵和銅的適宜添加量分別為42.0 mg/kg和5.5 mg/kg, 育成期分別為36.5 mg/kg和5.5 mg/kg, 產蛋期分別為40.0~42.0 mg/kg和9.0~10.0 mg/kg。此報道中鐵的添加量隨著雞年齡的增加而降低, 這說明隨著產蛋的開始, 鐵的吸收率提高。

事實上, 雞日糧中鐵缺乏或過量都不利于生產。雞鐵缺乏會發生缺鐵性貧血, 鐵過量會導致其腹瀉、腹痛、死亡, 生產性能下降等。影響鐵吸收利用的因素很多, 如動物自身因素, 飼料中的抑制劑、促進劑、鐵的狀態等。家禽日糧中添加鐵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目前, 認為家禽對日糧鐵的耐受量為1 000~1 500 mg/kg。但最大耐受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至今沒有比較可靠的數據, 如日糧中鐵的生理有效性, 以及與鐵營養有關的促進劑或抑制因子的存在程度等。

1.2 銅的需要量

有關家禽對銅的確切需要量目前尚無定論。我國雞的飼養標準 (1986年) 的銅推薦量為6.0~8.0 mg/kg, 美國NRC (1994年) 對未成年來航蛋雞的銅推薦量為4.0~5.0 mg/kg, 而對產蛋雞則沒有規定其需要量。一般植物性飼料中的銅含量較高, 家禽混合飼料中的銅含量為10~20 mg/kg, 在實際生產中很少有銅缺乏癥的報道。因此, 一般情況下家禽日糧中不補充銅, 也不會發生銅缺乏癥。

高劑量銅 (200~250 mg/kg, Cu SO4形式) 具有促生長作用, 首先是英國科學家Braude于1955年從豬身上發現的。在豬日糧中添加高銅可以明顯提高豬的生產性能。此后, 高銅作為一種高效廉價的促生長劑在養豬業中廣泛應用。高銅的促生長效應其后在生長雞和蛋雞上也觀察到, 但目前對高銅的促生長機理還未闡明。值得一提的是, 高銅作為雞飼料促生長劑的作用效果并不明顯。

周桂蓮等人[9]報道了肉仔雞對銅需要量的研究結果, 推薦銅需要量:1~2周齡為9 mg/kg, 3~6周齡為9 mg/kg, 7~8周齡為10mg/kg。

易厚生等人[10]研究發現, 在雞日糧中添加500 mg/kg的銅, 其毒性作用尚不顯著。如, 用含銅1 176 mg/kg的日糧飼喂生長雞70 d, 可使51%的雞體質量下降;給成年母雞喂800~1 600 mg/kg的醋酸銅, 會引起其貧血、體質量下降, 有33%的雞死亡。吳建設等人[11]報道, 日糧中添加440 mg/kg的銅時, 艾維茵肉仔雞的生長受到抑制, 免疫器官萎縮。

郭榮富等人[12]研究表明, 添加銅水平為150, 300, 450 mg/kg時, 銅的添加并未顯著改善肉公雛雞的生長, 添加450 mg/kg銅也未降低其飼料采食量, 不產生中毒。事實上, 銅中毒劑量并無固定, 它取決于飼料日糧中銅的化學狀態, 以及鈣、鉬、硫、鐵、蛋白質及抗氧化劑的含量。

齊廣海等人[13]報道, 在含銅5~8mg/kg的玉米—豆粕—棉仁粕型基礎日糧中添加6~30mg/kg的銅, 即能滿足蛋雞的最佳生產性能和飼料效率;添加銅后, 蛋雞的生產性能、雞蛋品質等指標均得到改善。試驗表明, 有機銅 (檸檬酸飼) 與無機銅 (硫酸銅) 相比, 對蛋殼品質有改善作用, 對生產性能的影響無顯著差異, 在降低雞蛋和肝臟膽固醇方面表現出良好效果。

萬雙秀等人[14]研究報道, 在蛋雞日糧中添加60 mg/kg的銅, 可提高蛋雞的產蛋率、日產蛋質量、蛋殼厚度, 降低料蛋比。

耿果霞等人[15]研究結果表明, 日糧中添加750 mg/kg銅 (硫酸銅形式) 飼喂蛋雞, 飼喂60 d后的血紅蛋白含量下降, 出現異常紅細胞, 并在紅細胞中發現Heinz小體;飼喂75 d后的血液學指標發生明顯變化, 出現溶血現象, 血紅蛋白含量顯著降低。

滑靜等人[16]也報道, 日糧中銅的水平對產蛋雞血液生理生化指標影響顯著。添加60, 125 mg/kg的無機銅 (硫酸銅) , 使血漿總蛋白含量明顯升高, 總膽固醇含量顯著降低。不同劑量的有機銅 (檸檬酸銅形式, 添加量為30, 60, 125 mg/kg) 對血漿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顯著好于硫酸銅。

何欣等人[17]試驗結果表明, 向玉米—雜粕型基礎日糧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銅 (0, 6, 15, 30, 60, 125 mg/kg的硫酸銅) , 隨著添加水平的增加, 雞的肝臟、血液、肌肉中銅含量都有所增加, 尤以肝銅含量增加顯著。

何欣等人[18]試驗表明, 所有硫酸銅添加組的產蛋率及料蛋比均高于對照組, 其中6 mg/kg組的產蛋率達最高峰, 比對照組提高4.82%, 差異極顯著 (P<0.01) ;60 mg/kg組產蛋率比對照組提高3.36%, 同時此組料蛋比最低。從蛋質量指標看, 各處理組間差異不顯著。從蛋殼質量來看, 添加硫酸銅各組的蛋殼強度均好于對照組, 且差異顯著;添加6, 15, 30, 60 mg/kg硫酸銅各組的蛋殼厚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而添加125 mg/kg硫酸銅組則顯著降低了蛋殼強度和厚度;125 mg/kg加銅組的產蛋率、平均蛋質量、料蛋比在所有加銅組中最低。從提高蛋雞的免疫性能指標考慮, 硫酸銅的適宜添加量為15~30 mg/kg。

Robbins等人[19,20]指出, 日糧中添加高銅對蛋雞生產性能產生負面影響的原因是, 高銅增加了雞對含硫氨基酸的需要量, 而蛋氨酸又是蛋雞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它與蛋雞的產蛋性能有著密切關系。由此可以說明, 高水平銅對蛋雞生產性能的正常發揮是不利的。

1.3 維生素A的需要量

眾所周知, 飼養標準中的維生素A需要量只是接近于防止出現臨床缺乏癥的最低需要量, 而不是發揮畜禽最佳生產性能的需要量。畜禽生產的目標是最佳的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 需要量可能較高, 且許多因素可能影響它的利用, 從而要進一步提高其需要量。在現代集約化生產條件下, 增加了動物應激與疾病的發生概率, 使得動物對維生素A的需要量亦發生相應的改變。許多學者認為, 實際生產中的維生素A的添加量應比標準中的推薦量要高。也有少數人提出相反的觀點, 認為生產中維生素A的添加量應比標準低。

閆素梅[21]研究報道, 日糧中的VA水平為3000IU/mg時, 即可滿足肉仔雞的需要;日糧中的VA水平為12000IU/mg時, 提示有過量的可能。日糧中添加不同水平VA (3 000, 6000IU/mg) 對肉仔雞體質量和飼料效率的影響不顯著, 但當VA添加水平增至12000IU/mg時, 肉仔雞體質量有下降趨勢。

張春善等人[3]研究報道, VA添加水平為750~1 500 IU/kg, 對肉仔雞生產性能影響不顯著;VA在750, 1 500, 2 700 IU/kg添加水平中, 以2 700IU/kg時的生產性能、免疫功能和CAT酶活性均較佳。

姜俊芳等人[4]研究表明, VA對前后期肉仔雞體增質量和日采食量的影響均不顯著, 日糧VA添加水平1 500 IU/kg組的體增質量較高, 但對料質量比影響接近顯著;日糧VA添加水平2 700 IU/kg組的料質量比較低。

郝正里等人[22]研究報道, 血清VA、蛋黃VA和肝臟VA隨著日糧VA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提高, 血清VA、蛋黃VA分別以8 000, 10 000 IU/kg添加組的增幅最大;肝臟VA含量與添加水平呈強相關, R=0.9922 (P<0.01) 。

Richer等人[23]飼喂蛋雞VA含量0~10 000 IU/kg的飼糧, 查明產蛋雞肝臟VA含量與飼糧添加水平顯著相關。

目前, 維生素使用中最大的問題是超量添加。研究結果表明[24], 高水平VA (20 000 IU/kg) 對雛雞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2 三種營養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

2.1 鐵與銅的相互作用

鐵在機體內參與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合成, 并與一些酶的活性有關。而銅與機體的造血有密切關系, 通過影響鐵的吸收、釋放、轉運和利用來參與造血過程。不但鐵對銅有較強的拮抗作用, 而且銅對鐵的利用也起關鍵作用。缺銅將嚴重影響機體對鐵的利用, 即使鐵的水平較高都可能使畜禽發生缺鐵性貧血。這是由于缺銅阻止了鐵從貯藏器官向組織的轉運。

通過研究鐵和銅在機體內的代謝, 可知鐵和銅的代謝通過血漿銅藍蛋白聯系起來, 在體內相互作用?,F在, 關于銅在鐵代謝中的作用已經基本清楚, 即吸收進入血漿的銅與血漿白蛋白或氨基酸松弛結合, 隨血液進入肝臟, 在肝臟中合成血漿銅藍蛋白。銅藍蛋白將銅由肝臟運輸到肝外組織的同時, 將亞鐵氧化成高鐵, 所以銅藍蛋白具有亞鐵氧化酶的功能, 而鐵的運輸載體——運鐵蛋白中結合的都是三價鐵。

Underwood[25]在總結眾多研究的基礎上指出, 銅通過與鐵競爭吸收結合位點而抑制鐵的吸收。

Johnson[26]和Yu[27]都報道, 高鐵日糧降低銅的吸收利用率。

Crowe等人[28]用大鼠研究了高銅日糧對鐵的吸收和組織中鐵沉積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 高銅降低鐵的吸收率, 同時也使腦和肝臟中的鐵含量下降。但周桂蓮等人[29]報道, 向純合日糧中添加高銅 (250 mg/kg) , 對大鼠鐵的吸收影響不顯著, 但對其體內鐵的耗竭影響顯著。

周明[30]通過日糧銅水平對鐵、鋅生物學效價影響的研究得出結論, 即日糧高銅阻礙鐵、鋅的吸收利用, 三者在吸收水平上存在著拮抗的可能機制為:它們在吸收時共用一個載體系統, 相互競爭。

何欣等人[17]研究發現, 高銅 (60~125 mg/kg) 在蛋雞肝、血液、肌肉中都會明顯阻礙鐵、鋅的吸收利用;銅添加量為15~30 mg/kg, 雖可減少鐵、鋅在組織中的含量, 但差異不顯著, 這說明銅、鐵、鋅之間的相互作用存在著數值界線。

因此在生產中, 如果采用高銅日糧, 必須適當提高日糧鐵的供給量, 以避免鐵元素缺乏。值得關注的是, 任何一種微量元素的過量添加都會破壞微量元素之間的平衡, 其他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也會相應發生變化。

何欣等人[17]指出, 考慮微量元素銅、鐵、鋅之間的復雜關系, 為了不影響鐵、鋅的吸收利用, 產蛋雞銅的添加量應以6 mg/kg為宜;蛋雞體內微量元素銅、鐵、鋅之間的相互作用以6 mg/kg加銅量為界線。加銅量6 mg/kg以內, 有利于鐵、鋅的吸收利用;加銅量超過6 mg/kg, 對鐵、鋅吸收有明顯的拮抗作用, 且隨銅添加量的增加, 拮抗作用更明顯。

2.2 鐵與維生素A的相互作用

關于Fe與VA互作效應的研究報道較多。

Rosales等人[31]的試驗結果表明, 低鐵抑制肝臟VA動員, 鐵缺乏時, VA的運轉是不正常的。鐵可促進肝臟VA的動員, 促進VA的利用。

張春善等人[32]和姜俊芳等人[33]也報道, 鐵對肉仔雞動員肝臟VA入血有重要作用, 隨著日糧鐵添加水平的增加, 肝臟VA濃度顯著降低, 血清VA濃度顯著增加。

Munoz[34]試驗表明, 鐵可促進VA運載蛋白的合成, 添加鐵使人血清視黃醇、視黃醇結合蛋白、甲狀腺素運載蛋白顯著增加。鐵通過促進VA運載蛋白的合成而促進了VA的動員利用。

姜俊芳等人[33]研究表明, 低鐵 (0 mg/kg) 、高VA (2 700 IU/kg) 組的肝VA濃度較高;低鐵 (0 mg/kg) 、低VA (1 500 IU/kg) 組的血清VA濃度較低, 在交互作用中仍表現出低鐵不利于肝臟VA動員到外周血液。

洪赤波等人[35]報道, Fe與VA存在一定的互補作用, VA通過控制轉鐵蛋白的合成, 可促進鐵的吸收, 促進鐵由肝臟動員到外周血液。

張春善等人[3]報道, 鐵和VA在對肉仔雞生產性能、免疫功能、血清CAT活性及胰島素濃度的影響中存在互作效應。

從以上的研究報道可以看出, Fe與VA如果一方缺乏時, 另一方的利用必將受阻。Fe與VA的交互作用不僅影響它們各自的代謝, 而且影響其他營養物質的代謝。

姜俊芳等人[4]研究表明, Fe與VA的交互作用對5~7周齡的肉仔雞的銅表觀存留率的影響顯著, 日糧添加Fe (0mg/kg) 和VA (2700IU/kg) 組的銅的表觀存留率最高;當日糧Fe水平較低而VA水平較高時, 銅的表觀存留率較高。

2.3 銅與維生素A的相互作用

有關銅與維生素A之間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報道比較少。

王鋒等人[36]研究報道, 日糧VA水平對肉仔雞銅的表觀存留率影響不顯著, 5~7周齡肉仔雞銅Cu (0 mg/kg) 和VA (5 000 IU/kg) 組的銅的表觀存留率最高;銅與維生素A交互作用極顯著地影響粗蛋白、鐵的表觀存留率。

3 有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3.1 高銅的促生長作用

高銅的促生長作用盡管研究報道很多, 但對于家禽特別是蛋雞方面尚無定論, 需要系統全面地研究。

3.2 微量元素之間的平衡問題

微量元素在體內不是孤立地發揮作用, 而是受到其他元素、生物配體和各種營養物質的影響和制約, 呈現出極其復雜的互作效應。當某一種或幾種微量元素缺乏或過量, 都會破壞機體微量元素的平衡, 導致疾病的發生。在研究微量元素的最適量或微量元素的平衡時, 不能單純地考慮每天供給多少是最適的。

摘要: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是家禽體內代謝過程中必需的重要微量營養物質。主要綜述蛋雞對鐵 (Fe) 、銅 (Cu) 和維生素A (VA) 的需要量, 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補充維生素A 口服最有效 第9篇

相關資料表明:秋冬季節兒童體內缺乏維生素A是患呼吸道疾病的一大誘因。因為維生素A缺乏,會降低人體的抗體反應,導致免疫功能下降。

研究發現:維生素A缺乏的兒童,其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比正常兒童高兩倍、腹瀉的發生率高3倍,并且體格營養狀況正常而維生素A缺乏的兒童,其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明顯高于體格營養比較差但維生素A正常的兒童。

臨床研究發現:在治療兒童支氣管肺炎時,在抗感染、對癥治療的基礎上適當補充維生素A,不僅能加速患兒癥狀的緩解,而且能減少兒童以后呼吸道感染的發生。

醫學家通過對200例兒童患病狀況的研究顯示:增加食用含維生素A的食品,可使兒童相關疾病發病率降低75%。因此,有關專家指出:特別是患有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的兒童,因吸收障礙而容易引起維生素A的缺乏,這時(秋冬季)補充維生素A更是十分必要。

維生素A又稱抗干眼醇,屬于脂溶性維生素,是保持身體內部及外部皮膚健康所必需的一種營養物質。它能維持眼睛在黑暗情況下的視力,促進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還能增進上皮組織的健康,增強身體免疫功能(主要是有助于提高巨噬細胞、T細胞的生理功能和抗體的產生),提高對感染和傳染病的抵抗力,避免或減少感冒、支氣管炎、哮喘、凍瘡等兒童在秋冬季的常見病、多發病,甚至能夠預防多種形式的癌癥。

維生素A缺乏時,則會使人患夜盲癥(在夜間或光線昏暗的環境下視物不清,行動困難),可導致生殖發育不良,骨骼成長及生長發育受阻。長期缺乏維生素A,容易引起皮膚、粘膜的上皮細胞萎縮、角質化或壞死(如皮膚彈性下降,干燥粗糙,失去光澤,甚至脫皮等),還會使機體的抵抗力減弱而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機會,于是給兒童的身體健康及正常生長帶來極大的危害。

那么,如何給兒童有效地補充維生素A呢?最簡便的方法是口服維生素A(因維生素A為脂溶性,口服易吸收)。常見的維生素A制劑有:魚肝油、濃魚肝油、維生素AD膠丸、濃維生素AD膠丸等。但要注意的是,服用這些制劑時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聽從醫囑正確服用,不能擅自隨便亂服,更非多多益善,否則超量可引起毒副作用,其早期主要表現為煩躁不安、食欲減退或嗜睡、嘔吐,以及多汗、脫發等。這應引起廣大家長及相關監護人的高度重視。

兒童保健專家指出:“藥補不如食補”。也就是說,平時能有意識地經常給孩子吃一些含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比臨時用任何維生素A制劑補充要來得既實惠又安全。維生素A在動物的肝、腎以及肉類、乳類、魚類、蛋類中含量較多,能夠直接被人體吸收和利用。

植物中雖不含維生素A,但它所含的β-胡蘿卜素在人和動物的肝臟與腸壁中胡蘿卜素酶的作用下,能轉變成維生素A。富含β-胡蘿卜素的植物有:胡蘿卜、蕃茄、油菜、薺菜、卷心菜、紅心甜薯、南瓜、莧菜、菠菜、韭菜等紅、黃、綠色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芒果、柿子等)。因此,家長在日常中讓孩子適當多吃些上述食物,同樣可以起到補充維生素A而達到良好的預防保健作用。

因為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所以最好將含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的食物用油類烹調食用,或是和豬肉等肉類同煨,以促進機體對它們充分的消化、吸收與利用。

小貼士:

呼吸道疾病是兒童時期的多發病,以秋冬季節和氣溫突變時發病率最高,已成為兒童就診的第一位病因,常占門診病人的60~70%,流行季節甚至高達90%。年齡愈小,病情愈重,并發癥也愈多。為了防止或減少兒童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關鍵是要做好以下兩點:

一、增加抗病能力:在講究平衡膳食的前提下,適當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和C的食物;適時供給充足的水分,促進正常的新陳代謝,保證機體內環境的穩定。幫助小兒常到戶外活動,讓孩子多接觸陽光和呼吸新鮮空氣,以增強體質及對氣溫變化的適應性,從而提高防御呼吸道疾病的能力。適時給3歲前的兒童接種流感及肺炎等疫苗,使機體產生能抵抗相應呼吸道疾病的抗體。

二、減少感染機會:搞好居室環境衛生,定時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勤給孩子洗手,常消毒玩具及餐具,常晾曬被褥。根據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尤其是要加強對體弱兒的防寒保暖護理。在呼吸道疾病的發病季節,盡量少帶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更不能到有病人的家里串門,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維生素A的免疫學研究 第10篇

吉林大學畜牧獸醫學院藥理實驗室首次從西藏胡黃連的根莖中分離鑒定得到其單體, 即E-咖啡?;?6- (4-O-β-D-吡喃葡萄糖基) -E-咖啡?;?O-β-D-吡喃葡萄糖苷, 命名為胡黃連單體A (Scrocaffeside A, SA) 。為了研究SA的免疫調節活性, 試驗以MTT法為基礎, 運用SA單獨給藥及協同Con A或LPS作用于小鼠脾淋巴細胞檢測其增殖程度, 以此作為一個評價SA是否具有免疫活性, 能否促進機體的特異性免疫應答反應的指標;再用MTT法測定SA單獨給藥對腹腔巨噬細胞 (PMΦ) 能量代謝水平及自然殺傷 (NK) 細胞對靶細胞——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細胞 (K562細胞) 的殺傷活性, 以此評價SA對NK細胞和PMΦ非特異性免疫應答的免疫調節作用, 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動物

健康Balb/c小鼠, SPF級, 雄性, 6~8周齡, 體重 (20±2) g, 購于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

1.1.2 主要試劑

刀豆蛋白A (ConA) 、LPS 、噻唑藍 (MTT) 、臺盼藍, Sigma公司產品;RPMI-1640培養基, Gibco公司產品。

1.1.3 待測藥物的提取

取干燥后的胡黃連根莖 (由沈陽藥科大學孫啟時教授鑒定為西藏胡黃連) 粉末 (3.0 kg) 用90%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次, 每次2 h;減壓濃縮、回收溶劑, 得浸膏1 600 g;醇提浸膏用5 000 mL水混懸后分別用同體積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在60~90 ℃條件下萃取數遍, 減壓濃縮、回收溶劑;正丁醇層經負壓濃縮收集得到500 g黏稠物質, 用2 L水溶解配成濃度為25 g/mL的溶液, 上D-101型大孔樹脂柱層析;再用水及不同濃度的乙醇梯度洗脫, 50%醇洗部位經真空脫水得到殘留物140 g;對該部分進行反復硅膠柱層析、凝膠柱層析及HPLC純化, 用氯仿-甲醇梯度洗脫共得到8層;取第3層 (43.0 g) 通過硅膠柱層析, 將得到的產物用葡聚糖凝膠LH-20進一步純化;之后用HPLC反復純化, 再用氯仿-甲醇 (57∶43和44∶56) 洗脫, 得到的單體通過比較測定的光譜數據與報道的數據鑒定為SA (38.7 mg) , 純度為98.0%。

1.2 方法

1.2.1 制備小鼠脾淋巴細胞懸液

無菌取Balb/c小鼠脾臟, 于無血清的RPMI-1640培養液中吹出細胞;收集細胞懸液, 用Tris-NH4Cl去除紅細胞, 再用RPMI-1640完全培養液重懸細胞沉淀;臺盼藍染色計數活細胞達95%以上時調整細胞密度為5×109個/L, 制成脾細胞懸液。

1.2.2 小鼠脾淋巴細胞給藥

將按上述方法制備的脾淋巴細胞懸液加入96孔細胞培養板, 每孔100 μL。然后每孔分別加入100 μL含不同濃度SA的RPMI-1 640完全培養液, 使SA終濃度分別為5, 25, 125 mg/L (單藥組) , 或每孔加入100 μL不同濃度SA (5, 25, 125 mg/L) 和ConA (5 mg/L) 或LPS (20 mg/L) 的混合液 (組合SA組) , 同時設定陰性對照組 (無SA組) 和空白對照組 (無細胞, 培養液組) , 每組設4個重復孔。

1.2.3 脾淋巴細胞的培養及測定

將細胞培養板置37 ℃、5%CO2培養箱中, 連續培養44 h后加入MTT液, 繼續培養4 h后棄上清液;再加入DMSO, 振蕩至形成的紫色結晶完全溶解;用酶標儀于570 nm處測定吸光度 (OD) 值, 結果用刺激指數 (SI) 反映小鼠脾淋巴細胞的增殖率, SI = 藥物刺激孔吸光度值/陰性對照孔吸光度值。

1.2.4 小鼠PMΦ的制備與純化

脫頸處死Balb/c小鼠, 撕開皮膚暴露腹膜, 用無菌注射器吸取無血清RPMI-1640培養液充分沖洗腹腔;收集細胞懸液, 離心, 棄上清液, 用RPMI-1640完全培養液重懸;臺盼藍染色計數活細胞95%以上, 調整細胞密度為5×109個/L;將細胞移入96孔細胞培養板, 每孔100 μL, 將細胞培養板置5% CO2培養箱中培養2 h;清洗細胞培養板 (1次) , 棄上清液, 每孔再加入100 μL的 RPMI-1640完全培養液, 細胞培養板孔內貼壁細胞即為純化后的小鼠PMΦ。

1.2.5 小鼠PMΦ給藥

PMΦ純化后, 每孔分別加入100 μL含不同濃度SA的RPMI-1640完全培養液, 使SA終濃度分別為5, 25, 125 mg/L (單藥組) , 同時設定陰性對照組 (無SA組) 和空白對照組 (無細胞, 培養液組) , 每組均設4個重復孔。

1.2.6 PM?的培養及測定

將上述細胞置37 ℃、5% CO2培養箱中培養20 h后加入MTT液, 繼續培養4 h, 棄上清液;再加入DMSO, 振蕩10 min;用酶標儀于570 nm處測定吸光度值, 結果以OD570值表示PMΦ能量代謝水平。

1.2.7 NK細胞活性的檢測

(1) 效應細胞的制備。

取1.2.1中制備的細胞懸液, 放于無菌皮氏培養皿中, 置CO2培養箱中培養2 h;用RPMI-1640完全培養液重懸吸附細胞, 計數, 制成密度為5×109個/L的淋巴細胞懸液;加到96孔培養板, 每孔100 μL;再每孔加入含不同濃度SA的RPMI-1640完全培養液100 μL, 使SA終濃度分別為5, 25, 125 mg /L, 同時設定陰性對照組 (無SA組) 和空白對照組 (無細胞, 培養液組) , 每組設4個重復孔, 于37 ℃、5% CO2培養箱中培養24 h。

(2) 靶細胞的制備。

取處于對數生長期的K562細胞 (由吉林大學畜牧獸醫學院藥理實驗室提供) 制成密度為2×108個/L的靶細胞懸液, 調整效靶比為50∶1;于37 ℃、5% CO2培養箱中培養20 h后加入MTT液, 繼續培養4 h后棄上清液;再加入DMSD振蕩10 min;用酶標儀于570 nm處測定吸光度值。結果用NK細胞活性表示, NK細胞活性={1-[試驗孔 (效+靶) 吸光度值-效應細胞陰性對照孔吸光度值]/靶細胞陰性對照孔吸光度值}×100% 。

1.2.8 統計學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中的多重比較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SA對小鼠脾淋巴細胞增殖的影響 (見圖1)

注:與無SA組相比, *表示差異顯著 (P<0.05) , **表示差異極顯著 (P<0.01) 。

由圖1可知:SA單藥組在低濃度 (5 mg/mL) 時對小鼠脾淋巴細胞的增殖率無增強作用;在中、高濃度 (25, 125 mg/mL) 時對小鼠脾淋巴細胞的增殖率有極顯著增強作用 (P<0.01) , 且有明顯的量效關系。SA協同LPS刺激B淋巴細胞, 在中、高濃度時對B淋巴細胞的增殖率均有極顯著增強作用 (P<0.01) ;SA協同ConA刺激T淋巴細胞, 低濃度時有顯著增強作用 (P<0.05) , 在中、高濃度時均有極顯著增強作用 (P<0.01) 。

2.2 SA對小鼠PMΦ能量代謝水平的影響 (見圖2)

注:與無SA組相比, **表示差異極顯著 (P<0.01) 。

由圖2可知, SA在中、高濃度時可極顯著提高PMΦ的增殖 (P<0.01) , 低濃度時不顯著。

2.3 SA對小鼠NK細胞的影響 (見圖3)

注:與無SA組相比, **表示差異極顯著 (P<0.01) 。

由圖3可知, SA在3個劑量下對小鼠NK細胞活性均有極顯著促進作用 (P<0.01) 。

3 討論

SA是從西藏胡黃連中經多次提純得到的新化合物, 該化合物在其他中藥或植物中不曾被發現。有研究證實, 中藥內起免疫調節作用的物質主要為苷類成分或多糖成分。SA是一種糖苷, 具有多個糖苷鍵。許多研究已經表明, 多糖或苷類物質發揮免疫調節作用主要依靠糖苷鍵, 因此試驗推測該化合物可能具有調節免疫功能。

淋巴細胞轉化試驗結果顯示, SA單藥或協同LPS、ConA對小鼠脾淋巴細胞的激活作用顯著。一般認為, ConA主要作用于T淋巴細胞, 介導機體特異性細胞免疫應答;而LPS主要作用于B淋巴細胞, 介導機體的特異性體液免疫應答, 結果說明SA對機體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正向調節作用。另外試驗還證實, SA濃度高于125 mg/L時對免疫活性細胞的增殖作用減弱, 濃度過高 (150 mg/L) 即便有效也沒有實際意義。

上一篇:出租工作犬下一篇:興趣愛好精心設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