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認知功能障礙的新進展

2023-03-25

第一篇:認知功能障礙的新進展

術后瞻望POD和認知功能障礙POCD

術后譫妄及認知障礙 pocd是老年外科患者的一個特別重要的課題。他們之間的關系尚未完全闡明,是獨立的現象。盡管不僅僅局限于老年人,但其發生及影響,在老年人身上顯得尤為精奧。譫妄導致更長的住院時間及更昂貴的住院費用,導致6個月內或在術后規范化治療中的死亡率將更高。pocd導致死亡率增加使勞動力市場面臨著“未成熟化”的威脅。導致轉嫁在社會支付的依賴性增加。(這句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意思)在此,我們審視它們的定義及病因,并在非心臟手術的老年人的范疇來討論其治療及預防。好的基礎護理,要求能甄別出處于危險的患者,以及在日常圍手術期能加大風險的因素,簡單的預防性干預措施能正確認識疾病的狀態,給予有嚴重表現的患者基本的治療。

術后瞻望POD和認知功能障礙POCD

他們是獨立的實體,其關系尚未完全POCD是在老年手術人群中的具有特殊重要性的議題。闡明。雖然不局限于老年患者,兩者的發病率和影響在老年患者中更深刻。譫妄已被證明是更長和更昂貴的住院期間和在6個月或術后制度化內死亡的可能性較高。POCD與死亡率上升,過早離開了勞動力市場的風險,以及對社會轉移支付的依賴相關聯。在這里,我們審查他們的定義和病因,并討論發生重大非心臟手術的老年患者的治療和預防。良好的基本服務需求確定處于危險的患者,圍手術期常見的加重因素的認識,簡單的預防干預措施,認識到疾病狀態,而對于嚴重的多動癥表現患者的基本治療。 過度活躍表現的

關鍵詞:年齡因素;麻醉,老年,腦,并發癥

定義

譫妄是定義明確的并在第四版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中描述.(DSM- IV腦屏障。

雖然譫妄的機制尚未闡明,已經有顯著的相關說明病人的危險因素。其中有些可能被認為是預先存在的,也就是說,現有的漏洞,和其他沉淀,那就是,有害受傷。

(年紀大 >70歲,病人本身有認知功能的損害,癡呆,)

年齡大于70,既存認知功能障礙,術前使用毒品或苯二氮卓類,以前的歷史的

等誘發風險因素包括POD和selfreported酒精減值健康都密切與POD的發展。視力障礙,嚴重疾病,認知障礙,血清尿素氮:18或greater.19血管危險因素的肌酐也已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譫妄(煙草使用和血管外科手術),雖然它是目前還不清楚是否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增加負擔或手術本身。降低腦

灌注作為POD危險因素是由支持最近的一項研究,其中相關的低術前區域血氧飽和度測量腦oximeter.35術前執行低分數和抑郁癥狀,由幾個不同的儀器測量,已被發現,識別風險的POD患者。POD也是與既存注意赤字在非癡呆的誘發因素patients.30包括:使用身體約束,營養不良,更三種藥物補充比發病前的24 -譫妄,膀胱導管的使用,和醫源性事件,包括電解質和流體異常。具體的圍手術期的風險因素包括大術中出血,術后輸血,術后血細胞比容,30%0.32嚴重急性無論疼痛的鎮痛方法(阿片類藥物的類型,相關的方法,劑量)的POD。 雖然誘人的推測從這些意見的機制,協會可能不能推斷因果關系。某些類型傷害,尤其是髖部骨折,嚴重的疾病,需要重癥監護也與高發病譫妄。

術后認知功能減退的病因也不清楚。已經假定了幾種機制。這些包括圍術期低氧血癥和心肌缺血。然而,這些變量作為測量脈搏血氧飽和度和動脈壓力都沒有發現重大ISPOCD組。這個令人吃驚的結果可能成為在未來的研究涉及更容易理解一些腦血氧飽和度。雖然已經實驗室研究表明,一般麻醉劑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毒性作用,這種效果是不太明顯臨床研究。有趣的是,麻醉的選擇(一般與區域)一直沒有找到要顯著。然而,大手術,似乎是一個原則的罪魁禍首,而全身麻醉和門診手術沒有。增加炎癥活動可能在早期POCD的發揮作用。高架C -反應蛋白與受損的老年髖部骨折的精神狀態患者。

類似的POD文獻,更被形容有關風險因素,比POCD的協會機制本身。年歲已發現的風險對于POCD的因素雖然已輕微下降在年輕患者以及描述。術前的認知和物理障礙和認知障礙住院期間相關較差的術后在2和12個月的結果。然而,ε-4ApoE基因,這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等位基因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發展,是沒有關聯POCD的發展。POD也有被與術后早期功能不全(7天);然而,長期認知功能的關聯目前還不太清楚??赡艽_實是有關聯POD和POCD的,但之間的關系尚未待進一步研究。 ISPOCD1研究并未發現開發譫妄的患者是相同的患者誰開發POCD的。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過氧化物或POCD的;在未來,旨在研究評估這兩個病人的人口和審視自己協會可以增強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圍手術期病人的危險因素及圍手術期的觸發器POD和POCD的相關總結表1和表2分別。

發病率

POD的研究之間的發病率范圍從5%到15%。在一定的高風險群體,如髖部骨折患者,其范圍是16-62%與35%的平均。POCD的是更復雜的描述,作為真正的發病率可以屏蔽最壞的情況下的消耗。此外,POCD的改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發病率必須在手術后的一個特定的時間間隔。目前,它似乎的老年患者最初的惡化的發病率是很高的,與逐步在2-10天(25%)分辨率(在3個月的10%,5%在6個月和1%1年)。在1年中,認知能力的下降是沒有區別的從匹配的對照。但是,沒有研究已經占到上述減員。

表1術前危險因素 譫妄

癡呆 抑郁

年齡0.70

術前使用毒品或苯二氮卓 自我報告的使用酒精 以前的歷史譫妄 視力障礙 重病

BUN/肌酐比值0.18 煙草使用

血管外科手術 抑郁癥狀 注意力赤字

認知功能減退

老年

術前認知功能障礙 術前身體損傷 認知減值期間 住院 譫妄

表2圍術期譫妄:觸發器 急性疼痛 使用身體約束 營養不良

除了在24-48 h的三個或更多的藥物 膀胱導管的使用 貧血

電解質和液體的異常

大的手術失血,術中輸血更大

表3治療的POD

避免已知的圍手術期的觸發器 譫妄的干預方案

氟哌啶醇對難治性多動癥的癥狀

治療和預防

POD是可以預防的,在一些患者譫妄的預防/干預方案已會見了一些成功。咨詢獨自一個積極的老人已被證明是顯著降低了POD的發病率。成功干預方案,包括醫院長老生命計劃。這個方案的重點是協議驅動管理的6個危險因素譫妄:視覺和聽力障礙,認知障礙,睡眠剝奪,萬馬齊喑,脫水。研究的患者有顯著減少的數量和期限情節譫妄。具體的干預措施包括:突出定向信息的介紹,例如,醫院工作人員的日期,時間,名稱,認知刺激活動,運動,攝食和流體的援助,并 非藥物睡眠艾滋病(例如輕松的音樂和按摩)。藥理預防的企圖會見了混合的結果。雖然我們已排除心臟手術的病人,從我們的討論,有趣的是要注意,單劑量的氯胺酮(0.5毫克kg21)給定后,感應與降低血清C -反應蛋白和譫妄的發病率較低的水平在這個人口。作者推測,包括興奮性預防氯胺酮的神經保護作用 損傷和凋亡,其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炎癥響應可能會負責。應該指出單劑量的氯胺酮已報道有深刻,對難治性患者2周影響抑郁癥。心臟手術的患者有針對性的另一項研究與減少膽堿能傳輸譫妄與卡巴拉汀,膽堿酯酶抑制劑。這研究未發現與預防,譫妄的發生率下降,雖然研究發現譫妄率比預期并降低整體因此,動力不足,其主要成果。一個氟哌啶醇預防與非藥物相結合的研究譫妄的預防戰略也有類似的方法上的困難,并沒有表現出差異譫妄的發生率。然而,患者誰收到譫妄的預防與氟哌啶醇確實有一個顯著譫妄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與減少相關的減少在醫院逗留時間。

POD的治療一直保持不變 - 確定潛在的醫療問題,優化環境和疼痛控制和藥物治療難治性病例。重要的是強調,藥物治療是不是第一道防線。然而,可能有必要時,攪拌使病人和護理人員受到傷害的危險或妨礙正常的術后護理。的首選藥物仍然氟哌啶醇。這是一個抗精神病藥物D2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和管理在0.5-1毫克靜脈注射的劑量每次10-15分鐘,直到是控制的行為。 I.M.劑量是盡可能不錯,但不太理想。劑量為2-10毫克和滴定間隔是60-90分鐘。仔細滴定 重要的是避免oversedation和長期影響中學其長期(72小時)的半衰期。較新的抗精神病藥物已被證明是有效地在急性激越當管理作為i.m.針劑,但尚未在醫療和手術的患者進行測試。身體約束是不可取的,除非在最嚴重的情況,然后 只是作為一項臨時措施,而藥理和其他干預措施都失敗了。 POD的治療總結 在表3。

來的方向

高品質的老年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是社會和金融的必要性。增長最快的人口群體之一是65歲以上的個人。譫妄立即昂貴,增加醫院住院時間和更陰險的關聯死亡率和認知能力下降。POCD的可以刪除個人過早地從工人或以前要求獨立的個體,以尋求幫助日常生活或輔助保健設施的活動。有風險的個人識別是可能的,給予現有的文獻。創建“卓越中心”過程措施的落實和風險調整探索的成果可能會允許我們確定戰略優化護理。已經有證據表明這是可能的的和有益的。然而,沒有足夠的老年病學貶謫的老人圍手術期護理專家。圍術期老年病人照顧必要性必須是一個多學科的努力。

譫妄預防Cochrane評價住院老年患者發現,有一個缺乏高質量的研究譫妄的預防。原因包括與檢測的困難,并進行研究這些體弱和衰弱的病人,以及混雜醫療問題的因素,預先已有的認知赤字和流失,我們曾提到以前。一個理想的研究將側重于長期和短期的成果,包括死亡率和物理認知/心理發病率。

POCD的,而作為診斷實體的建立,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其病因。這將有助于今后的研究中,有關治療和預防。在最低限度,更大規模的研究,使用一個標準的定義和細致的后續可能提高我們的認識這個圍手術期的現象。一個什么樣的測試和程度的變化協議定義了一個臨床上顯著認知障礙,將有利于整個研究其發病率的干預措施的療效的研究比較。機械理解尊重POCD的,如腦血氧飽和度和炎癥表明承諾的血清標志物檢測的新方式。

結論

作為社會和從業人員的圍手術期醫學的成員,我們在卓越的老年護理的未來投資。在臨床上,更多的認識和故意護理計劃是要落實那些已知的干預措施,減少或減輕對POD的發病率。關于預防這些戰略的護理團隊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老年醫學專家參與其中,可能是有益的,但良好的基礎護理的本質是處于危險的個人,認識常見的圍手術期的加重刑罰的因素,簡單的預防干預措施,認識到疾病狀態,當它發生時,和基本的治療重癥患者的識別多動癥的表現。

與MCI手術前的臨床大軍正在進行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非心臟手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未來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潛在的生化或物理的侮辱,這可能會導致我們能夠更好地指示預防性治療。

資助

J.H.S.補助AG029656和030141公司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支持。

參考文獻

第二篇:性功能障礙的自我檢查的方法和障礙處理

1、陰莖勃起障礙:包括陽病、陰莖勃起不堅、陰莖異常勃起等。

2、射精障礙:包括早泄、遺精、不射精、逆行射精、射精疼痛、血精等。

3、性生活障礙:包括性生活昏厥、性生活失語、性生活癔病、性生活猝死、性生活恐懼癥、雞精癥等。

4、性欲障礙:包括性冷淡、性厭惡、性欲亢進等。

5、盡管有上面所說四個方面,可以單獨出現,亦可多個同時出現,稱為混合性性功能障礙,由于有共同的致病原因。

很多男性有勃起功能障礙發生時,都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專家表示,男性有此癥狀產生時,一定要樹立信心,女方更不能進行語言上的打擊,要積極幫助男方進行治療,才能最好最快的康復。

長城男科性功能障礙科室是第一個專業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為特色的診療中心,引進的男性性功能檢測康復系統、多參數陰莖勃起硬度定量分析系統、偉力夜間陰莖勃起測定記錄儀、全自動精液采集分析系統、智能型尿流率檢查儀等系列化先進的檢測診斷評估設備,精確查找病因,并將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有機結合,在精準分型的基礎上辯證施治,數萬例性功能障礙患者重獲康復。

長城男科醫院祝你早日康復

第三篇: 第二章 聽覺障礙兒童的認知與教育

第一節 聽覺障礙兒童的感知活動與教育

一、聽覺障礙兒童的感知活動的特點

(一) 感知活動受到局限

1、 聽覺障礙影響了知覺的完整性

2、 縮小了感知的范圍

3、 不能利用聲音識別物體的某些特性

(二) 不能利用聲音進行定向

(三) 聽覺障礙使視覺發生明顯的變化

1、 視覺反應時

2、 對物體的視覺認知

3、 視覺補償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

4、 視覺表象更清晰、更完整、更接近實物。

(四) 觸覺、振動覺和言語動覺更具重要性

1、 觸覺和振動覺部分地代償聽覺功能

2、 言語動覺對聽覺障礙兒童學習口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聽覺障礙兒童觀察力的培養

(一) 聽覺障礙兒童觀察力的特點

1、 自覺性差

2、 缺乏選擇性

3、 整體性不強

(二) 聽覺障礙兒童觀察力的培養

1、 明確觀察的目的任務

2、 激發學生觀察的積極性

3、 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4、 盡可能讓多種感覺器官參與感知和觀察活動

5、 應注意直觀形象和語言的及時結合

6、 科學地運用“觀察教學”,對學生進行觀察訓練。

第二節 聽覺障礙兒童的注意與教育

一、聽覺障礙兒童的注意

(一) 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來自視覺對象

(二) 無意注意其主動作用,有意注意發展遲緩

(三) 注意的穩定性較差

(四) 注意的分配更加困難,較多地用注意的轉換代替追的分配

(五) 注意難以隨任務的變化而適時轉移

(六) 有意后注意發展水平較低

二、注意規律在聾校教學中的運用

(一) 從師生雙向活動的角度,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

1、 喚起學生的期待心理迎接上課

2、 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

3、 優化教學環境

(二) 正確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1、 教室環境要整潔、淡雅、物品放置有序

2、 教師著裝要講究,課上課下有別

3、 教學內容的難度要適應

4、 教學方法應靈活多樣

5、 教師的語言要規范化、形象化

(三) 運用有意注意規律組織教學

1、 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任務

2、 嚴格要求,形成良好的教學常規

3、 課堂組織要緊湊

4、 防止疲勞產生

(四) 利用兩種注意轉換的規律組織教學

第三節 聽覺障礙兒童的記憶與教育

一、聽覺障礙兒童的記憶

1、 從記憶所依賴的分析器來看,聽覺障礙兒童的視覺記憶優于動覺記憶

2、 詞語——邏輯記憶薄弱

(1) 對語音的感知困難

(2) 言語聽覺與言語動覺的神經聯系不復存在 (3) 與聽覺張障礙兒童掌握語言的程度有關 (4) 與聽覺障礙兒童對語言材料的理解程度有關 (5) 與強化的機會太少有關 (6) 與語言的個體保存方式有關

二、教育對策

(一) 打好口語基礎多種感官協同參與識記活動

(二) 充分利用無意識記

1、 教學內容要符合聽覺障礙學生的實際需要

2、 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

3、 創設情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 努力培養有意識記

1、 及時向他們提出識記的目的任務

2、 要提出較遠的識記任務

3、 培養學生善于自覺地提出識記任務

(四) 把意義記憶與機械記憶有機結合起來

1、 及時復習

2、 邊復習邊回憶

3、 復習方式多樣化

(五) 運用科學的復習方法防止過多過早的遺忘

第四節 聽覺障礙兒童的想象與教育

一、聽覺障礙兒童的想象

(一) 無意性較強,有意識相對薄弱

(二) 想象富于形象性、直觀性、邏輯性、概括性相對膚淺

(三) 想象富于再創造,創造性成分不多

二、教育對策

(一) 發展聽覺障礙兒童的語言能力

(二) 豐富表象、積累想象的素材

1、 運用直觀教學,注重親身體驗

2、 因地制宜,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參觀、游覽、實驗,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目的觀察事物,進行實際操作,豐富活動經驗。

3、 抓住時機,捕捉景象,豐富表象

(三) 講究方法,引導學生想象陶冶學生的情感,激發想象的動力

1、 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

2、 巧設疑難,誘發想象

3、 讓學生跳起來摘果子

(四)陶冶學生的情感,激發想象的動力

第五節 聽覺障礙兒童的思維與教育

一、聽覺障礙兒童的思維

(一) 聽覺障礙兒童思維發展的總趨勢

(二) 聽覺障礙兒童思維的具體形象性

(三) 聽覺障礙兒童抽象思維的發展

1、 時間更長

2、 抽象思維發展的同時,仍表現出很大的具體形象性

3、 兩種思維呈現出均勢狀態

(四) 聽覺障礙兒童的思維過程及思維形式

1、 分析與綜合

2、 比較

3、 抽象與概括

4、 聽覺障礙兒童掌握概念的特點

二、教育對策

(一) 把發展學生的思維放在教學的首位

(二) 提倡啟發式教學,形成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教學氣氛

(三) 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是發展聽覺障礙兒童思維的關鍵

1、 抓好“詞——概念”的教學

2、 合理運用各種語言形式發展學生的思維

3、 在發展學生外部言語的同時發展學生的內部言語

(四)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發展思維的最終目的

第四篇: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的新進展

(2011年11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 人民日報 》( 2011年11月17日 23 版)

目錄

前言

一、扶貧開發的政策和實施

二、扶貧開發的成就

三、專項扶貧

四、行業扶貧

五、社會扶貧

六、國際合作

結束語

前言

貧困是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促進發展,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發展基礎差、底子薄,不平衡現象突出。特別是農村貧困人口多,解決貧困問題的難度很大。中國的減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決農村的貧困問題。

中國政府始終將減緩貧困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目標和任務,堅持以人為本,努力使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政府開始有 組織、有計劃、大規模地開展農村扶貧開發,先后制定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 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等減貧規劃,使扶貧減貧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中國的農村扶貧開發,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和公 平正義,推動了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減貧是人類社會的共同事業,中國的扶貧開發是全球減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目標,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2001年,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的農村扶貧開發》白皮書,介紹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的有關情況。這里,就近十年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取得的進展再作一介紹。

一、扶貧開發的政策和實施

十年來,中國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這一進程中,國家把扶貧開發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制定和實施有利于農村貧困地區發 展的政策措施,把扶貧投入作為公共財政預算安排的優先領域,把貧困地區作為公共財政支持的重點區域,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切實提高扶貧政策的執 行力。

農村政策。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多,貧困現象突出。實行有利于減貧的農村政策,對于消除農村貧困問題十分重要。十 年來,國家實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略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與“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全面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使貧困地區和農村貧困人 口普遍受益。國家相繼取消牧業稅、生豬屠宰稅和農林特產稅,特別是取消了在中國存在2600多年的農業稅,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讓中國廣大農民徹底告別 了繳納農業稅的歷史。全面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推進農村飲水、電力、道路、 沼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使農民真正擁有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發展林下經濟和森林旅游,增加 農民收入。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和扶貧開發的投入力度,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從2003年的2144.2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10年的8579.7 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21.9%,公共財政覆蓋農村步伐明顯加快。國家的一些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率先在貧困地區實行。其中,免征農業稅試點、農村義務教育 “兩免一補”政策(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免書本費、免雜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對國家新安排的公益性基本建設項目減少或取消縣及縣以下配套, 率先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行。一些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中央財政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 險的制度安排上,對中西部地區給予較大支持。2010年,民政部門資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615.4萬人次,資助資金14億元人民幣,人均資助 30.3元人民幣。

區域政策。20世紀末,中國政府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國的西部地區,自然條件相對惡劣,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 后,貧困人口比較集中。十多年來,西部大開發安排的水利、退耕還林、資源開發等項目,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在貧困地區布局;公路建設加快向貧困地區延伸,把貧 困地區的縣城與國道、省道干線連接起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盡量使用貧困地區的勞動力,增加貧困人口的現金收入。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區域發展政策,促進西藏 和四川、云南、甘肅、青海四省藏區以及新疆、廣西、重慶、寧夏、甘肅、內蒙古、云南等地經濟社會發展,并把農村扶貧開發作為政策重點加以推進。

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為貧困人口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是穩定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最基礎手段。2007年,國家決定在全國農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將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于規定標準的所有農村居民納入保障范圍,穩定、持久、有效地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縣級以上地方政 府按照能夠維持當地農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飯、穿衣、用水、用電等費用確定。截至2010年底,全國農村低保覆蓋2528.7萬戶、5214萬 人;2010年全年共發放農村低保資金445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央補助資金269億元人民幣;全國農村低保平均標準為117元人民幣/人、月,月人均補助 水平為74元人民幣。國家對農村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沒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殘農民實行五保供養,即在吃、穿、住、醫、葬等方面給予生活照顧和物質幫 助。十年間,五保供養逐步實現了由集體福利事業轉型為現代社會保障制度,所需資金由農民分攤轉由國家財政負擔。到2010年底,全國農村得到五保供養的人 數為534萬戶、556.3萬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全國各級財政共發放農村五保供養資金96.4億元人民幣。2009年,國家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 保險試點工作,到2011年7月已覆蓋全國60%的農村地區,共有493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納入試點,覆蓋率達到83%。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 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方式,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結合的待遇支付方式,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按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給予全額 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2010年,中央財政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補貼111億元人民幣,地方財政補助資金116億元人民幣。 2004年,國家出臺了規范的最低工資制度,對保障以農民工為主體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權益發揮了積極作用。

提高扶貧政策執行力。政策實 施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執行。中國政府把建立工作責任制、加強干部隊伍和機構建設作為保障扶貧政策執行力的關鍵,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扶貧政策的落實。按照“省 負總責、縣抓落實、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要求,實行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到省、任務到省、資金到省、權力到省。把扶貧開發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政府的 中心任務,由縣負責把扶貧開發的政策措施落實到貧困村和貧困戶。實行扶貧工作黨政“一把手”負責制,把扶貧開發的效果作為考核這些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政績 的重要依據。加強貧困地區干部隊伍建設,將貧困地區縣級領導干部和縣以上扶貧部門干部的培訓納入各級黨政干部培訓規劃,采取掛職鍛煉、干部交流等方式充實 和加強貧困地區干部隊伍。加強扶貧開發統計監測,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加強貧困地區基層組織建設,改進基層干部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 理,維護貧困地區社會穩定。充實和加強各級扶貧開發的工作機構,穩定人員,改善條件,提高素質,增強扶貧開發的組織領導和協調管理能力。國務院有關部門把 扶貧開發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結合各自職能,認真貫徹落實扶貧政策。

中國扶貧開發政策有以下特征:

——堅持開發式扶貧 和社會保障相結合。引導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經濟結構,開發當地資源,發展商品生產,提高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注重綜合開發、全面發 展,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注重可持續發展,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建立健全農 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五保供養水平,不斷完善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體系,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為貧困人口提 供基本生存保障。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推進扶貧開發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銜接試點,努力使各項政策覆蓋所有貧困人口。

——堅持專項扶 貧和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相結合。以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為工作對象,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為主要資源,以實現貧困人口基本生存和發展為目標,編制專項扶貧開發 規劃,分年實施。充分發揮各行業部門職責,將貧困地區作為本部門本行業發展重點,積極促進貧困地區水利、交通、電力、國土資源、教育、衛生、科技、文化、 人口和計劃生育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通過多種方式支持貧困地區開發建設。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定點扶貧,東西扶貧協作,軍隊和武警部隊 支援,社會各界參與,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扶貧方式,推動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民收入。

——堅持外部支持與自力更生相結合。通過專 項扶貧資金、財政轉移支付、部門項目建設、社會各界捐助、引進利用外資等途徑,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資金投入。不斷探索參與式整村推進、小額信貸、貧困村 互助資金等多種扶貧模式。尊重貧困地區廣大干部群眾在農村扶貧開發中的主體地位,廣泛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廣大干部群眾自強不息,不等不 靠,苦干實干,積極參與決策、投工投勞,依靠自身力量改變貧困落后面貌。

二、扶貧開發的成就

十年來,中國農村居民的生存和溫飽問題得到基本解決,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社會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生態惡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農村居民的生存和溫飽問題基本解決。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和物價指數的變化,將全國農村扶貧標準從2000年的865元人民幣逐步提高到 2010年的1274元人民幣。以此標準衡量的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從2000年底的9422萬人減少到2010年底的2688萬人;農村貧困人口占農村人 口的比重從2000年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2.8%。

貧困地區經濟全面發展。貧困地區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特色優勢產業快速 發展,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從2001年至2010年,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2658元人民幣增加到11170元人民 幣,年均增長17%;人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從123元人民幣增加到559元人民幣,年均增長18.3%。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1年的1276元人民 幣,增加到2010年的3273元人民幣,年均增長11%(未扣除物價因素)。上述數據的增幅,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貧困地區生產生活 條件明顯改善。國家不斷加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全面改善這些地方的生產生活條件。從2002年至2010年,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新增 基本農田5245.6萬畝,新建及改擴建公路里程95.2萬公里,新增教育衛生用房3506.1萬平方米,解決了5675.7萬人、4999.3萬頭大牲 畜的飲水困難。到2010年底,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飲用自來水、深水井農戶達到60.9%,自然村通公路比例為88.1%、通電比例為98%、通 電話比例為92.9%,農戶人均住房面積24.9平方米,農戶使用旱廁和水沖式廁所比重達88.4%。貧困地區農村面貌發生明顯變化。

貧困地區社會事業不斷進步。農村義務教育得到加強,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到2010年底,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7至15歲學齡兒童入學率達 到97.7%,接近全國平均水平;青壯年文盲率為7%,比2002年下降5.4個百分點,青壯年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8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 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到2010年底,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參加新農合的農戶比例達到93.3%,有病能及時就醫的比重達到 91.4%,鄉鄉建有衛生院,絕大多數行政村設有衛生室。貧困地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得到加強。

貧困地區生 態惡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從2002年至2010年,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施退耕還林還草14923.5萬畝,新增經濟林22643.4萬畝。國家扶 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飲用水水源受污染的農戶比例從2002年的15.5%下降到2010年的5.1%,獲取燃料困難的農戶比例從45%下降到31.4%。

三、專項扶貧

中國政府把收入在扶貧標準以下的人口作為扶貧對象,把貧困人口集中的中西部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特困地區作為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在這些 地區確定了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給予重點扶持。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編制專項規劃,安排專項資金,集中資源改善這些地區基礎設施,發展特色優勢產 業,完善社會服務體系,增強人口素質。東部以及中西部其他地區的貧困縣、鄉、村,主要由地方政府負責扶持。

十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 不斷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加大對扶貧的財政投入,財政投入從2001年的127.5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10年的349.3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 11.9%,十年累計投入2043.8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央財政安排的扶貧資金投入,從100.02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22.7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 9.3%,十年累計投入1440.4億元人民幣。財政扶貧資金分配體現了重點傾斜原則,十年累計投向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各省自行確定的扶貧開發工作 重點縣1457.2億元人民幣,占總投入的71.3%,縣均投入1.36億元人民幣;十年共在22個省(區、市)安排中央財政扶貧資金1356.2億元人 民幣,其中西部12個省(區、市)877億元人民幣。

實行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為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2001年國家在全國確 定了14.8萬個貧困村,逐村制定包括基本農田、人畜飲水、道路、貧困農戶收入、社會事業等內容的扶貧規劃,整合各類支農惠農資金和扶貧專項資金,統籌安 排,分組織實施,力爭實現貧困群眾增收、基礎設施提升、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的目標。截至2010年底,已在12.6萬個貧困村實 施整村推進,其中,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的革命老區、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和邊境一線地區貧困村的整村推進已基本完成。

加強勞動力培 訓。人力資源開發是提高發展能力的有效手段。2004年以來,中央政府累計安排財政扶貧資金30億元人民幣,實施以勞動力轉移為主要內容的“雨露計劃”, 對貧困家庭勞動力開展務工技能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到2010年,培訓貧困家庭勞動力超過400萬人次,其中80%以上實現轉移就業。抽樣調查顯示,接受 培訓的勞動力比沒有接受培訓的勞動力月工資可提高300至400元人民幣。勞動力培訓在幫助貧困地區勞動力實現就業和增加收入的同時,也使他們學到新技 術,接觸新觀念,開闊了視野,增強了信心。從2010年開始,國家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開展了對貧困家庭的初高中畢業生參加職業教育給予直接補助的工作試 點。

通過教育開展扶貧。十年來,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使大批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接受職業教育掌握了就業技能,在城鎮穩定就業,幫助 家庭擺脫或緩解了貧困現象。2001年至2010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學生4289萬人,其中大部分畢業生來自農村家庭和城市經濟困難家庭。不斷健全 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減輕困難學生家庭經濟負擔。建設移民學校,推動生態移民。

推進產業化扶 貧。結合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和科技扶貧,扶持貧困農戶,建設產業化基地,扶持設施農業,發展農村合作經濟,推動貧困地區產業開發規?;?、集約化和專業 化。十年來,為貧困地區重點培育了馬鈴薯、經濟林果、草地畜牧業、棉花等主導產業。其中,馬鈴薯產業已經成為貧困地區保障糧食安全、抗旱避災、脫貧致富的 特色優勢產業。產業扶貧有效帶動貧困農戶實現了脫貧致富。

實施以工代賑。以工代賑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實施的一項農村扶貧政策,重 點用于與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相關的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縣鄉村公路、農田水利、人畜飲水、基本農田、草場建設、小流域治理等。 2001年至2010年,中央政府累計投入以工代賑資金550多億元人民幣,有效改善了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

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在 堅持群眾自愿的前提下,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自然資源貧乏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搬遷,是改善他們生存環境和發展條件的重要途徑。截至2010年, 中國政府對770余萬貧困人口實行了扶貧搬遷,有效改善了這些群眾的居住、交通、用電等生活條件。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中,一些貧困地區把扶貧搬遷 與縣城、中心鎮、工業園區建設和退耕還林還草、生態移民、撤鄉并鎮、防災避災等項目相結合,在促進貧困農民轉移就業的同時,改善了這些群眾獲得公共服務的 條件。

開展金融扶貧。資金短缺一直是制約貧困人口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從2006年開始,國家在全國1.36萬個貧困村開展了貧困村 互助資金試點,每個試點村安排財政扶貧資金15萬元人民幣,按照“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轉使用、滾動發展”的方式支持村民發展生產,建立起財政扶貧 資金使用長效機制。開展扶貧貸款財政貼息改革,引導和撬動金融機構擴大貼息貸款投放規模,從2001年至2010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扶貧貸款財政貼息資 金54.15億元人民幣、發放扶貧貸款近2000億元人民幣。特別是2008年國家對扶貧貸款管理體制進行全面改革,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擴大扶貧貸款 機構經營權限、下放貼息資金管理權限等,進一步調動了地方和金融機構開展扶貧開發的積極性,有效改善了貧困群眾貸款難問題。

開展特殊地 區扶貧試點。為了解決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突出問題,中國政府在一些特殊類型的困難地區開展了符合當地特點的扶貧開發工作。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蘭縣、巴馬 縣、鳳山縣,集中力量開展了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會戰。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開展了扶貧開發與綜合防治大骨節病相結合的試點。在貴州省晴隆縣開展 了石漠化地區的扶貧開發與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的試點。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阿合奇縣開展了邊境扶貧的試點。對云南省的布朗族及瑤族山瑤支系開展全面扶貧。 在汶川、玉樹地震災區,把貧困地區的防災減災與災后恢復重建有機結合,全面推進災后恢復重建。通過這些試點,為因地制宜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探索了道路,積累 了經驗。

四、行業扶貧

貧困問題是歷史、經濟、地理、自然等諸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中國政府從貧困地區實際情況出發,堅持綜合治理原則,發揮政府各相關部門優勢,積極開展行業扶貧工作。

推廣農業技術。圍繞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采用科技承包、技物結合、典型示范等方式,推廣各類先進實用技術,提高種養業生產效率。以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為 重點對象,大規模培養種植養殖能手、致富帶頭人、農牧民技術員、手工藝制作人才和農業產業化急需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農民合作組織帶頭人和農村經紀人。

改善貧困地區交通條件。積極推進鄉(鎮)和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建設,滿足貧困群眾的基本出行需求。加強農村公路危橋改造和安保工程建設,改善農村公 路網絡狀況,提高農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整體服務能力。推進鄉鎮客運站建設,加強口岸公路、紅色旅游公路建設,支持重要水運通道和便民內河水運設施建設。

加強貧困地區水利建設。著力解決貧困地區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問題,積極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推進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因地制宜開展小水窖、小水 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在有條件的地區,實施跨區域水資源調配工程,解決貧困地區干旱缺水問題。加強防洪工程建設,加快病險 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和水毀災毀水利工程修復。加強水源保護及水污染防治。

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組織實施一二期農村電網改造工 程、中西部地區農網完善工程、戶戶通電工程、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和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工程,提高農村電網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能力。 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解決不通電行政村、自然村用電問題。推進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加強可再生能源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推進沼氣、節能 灶、小水電代燃料等農村生態能源建設。

開展農村危房改造。2008年起,以解決農村困難群眾基本住房安全問題為目標,組織開展了農村危 房改造試點。三年來,國家累計安排補助資金117億元人民幣,支持203.4萬貧困農戶開展危房改造。2010年,已覆蓋全國陸地邊境縣、西部地區縣、國 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務院確定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的縣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團場。

開展科技扶貧。組織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作為依托單 位,派遣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和中青年知識分子組成科技開發團,并向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派駐科技副縣長,幫助研究和制定科技扶貧規劃,篩選科技開發項目、引進 先進實用技術、組織技術培訓,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問題,提高貧困地區產業開發的技術水平。在貧困地區推進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鼓勵科技人員 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開展創業和服務,引導科技、信息、資本、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向貧困地區集聚,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

發展貧困地區社會事業。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減輕貧困地區教育負擔。實施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 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和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加強宿舍、食堂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促進城鄉 和地區之間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加強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建設。組織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 培養項目,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及以下的醫療衛生機構培養衛生人才。加大培養合格鄉村醫生和接生員的力度,鼓勵醫療衛生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工作。進 一步加大政府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費用的資助力度。建立健全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全面實行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加快推進西部地區計劃生育 “少生快富”工程。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著力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組織開展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送書下鄉工程,開展廣播電視“村村通”工 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工程。

加強貧困地區生態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完善補助政策,延長補助期限。實施退牧還草工程, 采取封山育草、禁牧等措施,保護天然草原植被。在西藏等地開展草原生態獎勵補助試點。組織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在項目區大力發展生態特色產業,實現生 態建設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實施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通過封山育林育草、人工植樹種草、發展草食畜牧業、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實現石漠化綜 合治理與產業發展、扶貧開發結合。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通過退耕還草、生態移民、鼠害防治、人工增雨等措施,加強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發源地的生 態保護。加快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天然林保護、濕地保護與恢復、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力度,維護生物多樣性。

國家把對少數 民族、婦女、殘疾人的扶貧開發納入規劃,統一組織,同步實施,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組織實施興邊富民專項行動,支持邊境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 展,幫助邊境群眾增收致富,扶持范圍覆蓋全國所有陸地邊境縣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邊境團場,2000年至2010年共投入興邊富民資金22.1億元人民幣。 對全國人口在10萬人以下的22個人口較少民族實行專項扶持,編制并實施《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05—2010年)》,對人口較少民族及其聚居 區投入各項扶持資金37.51億元人民幣,集中力量幫助這些民族加快發展步伐。組織實施《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年)》,把緩解婦女貧困程 度、減少貧困婦女數量放在優先位置,加大對貧困婦女扶持力度,幫助、支持貧困婦女實施扶貧項目,鼓勵、支持以婦女為主的扶貧經濟實體的發展。2009年以 來,還組織實施了小額擔保貼息貸款項目,截至2011年7月底,累計發放貸款409.93億元人民幣,其中農村婦女獲得貸款259.23億元人民幣,使貧 困婦女成為扶貧資源的獲得者和扶貧成果的直接受益者。組織實施《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計劃(2001—2010年)》,因地制宜選擇符合殘疾人特點的扶貧項 目和方式,著力解決貧困殘疾人溫飽問題,縮小殘疾人生活水平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

五、社會扶貧

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政府始終注重發揚這一優良傳統,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共同推進減貧事業發展。

為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的扶持力度,國家大力開展定點扶貧工作。國家確定的定點幫扶單位主要包括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各單 位、人民團體、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國有大型骨干企業、國有控股金融機構、各民主黨派中央及全國工商聯、國家重點科研院校等,定點幫扶對象為國家 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多年來,定點幫扶單位采取干部掛職、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化扶貧、勞務培訓和輸出、文化教育扶貧、科技扶貧、引資扶貧、生態建設扶貧、 醫療衛生扶貧、救災送溫暖等多樣化措施開展定點幫扶。目前,參與此項工作的單位達到272個,受到幫扶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達到481個,占國家扶貧 開發工作重點縣總數的81.25%。從2002年至2010年,定點幫扶單位派出掛職干部3559人次,直接投入資金(含物資折款)90.9億元人民幣, 幫助引進資金339.1億元人民幣,培訓各類人員168.4萬人次。中國各民主黨派中央及全國工商聯,積極發揮各自人力資源、資金動員、信息知識等方面的 優勢,與貧困地區建立結對幫扶機制,有效開展扶貧工作。

東部發達省市與西部貧困地區結對開展扶貧協作,是國家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作出的 一項制度性安排。自1996年開始,中國政府作出部署,安排東部15個經濟較發達省、市與西部11個省(區、市)開展東西扶貧協作工作。東西扶貧協作形式 多樣,形成了政府援助、企業合作、社會幫扶、人才支持為主的基本工作框架。從2003年到2010年,東部到西部掛職的干部2592人次,西部到東部掛職 的干部3610人次;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提供政府援助資金44.4億元人民幣、協作企業5684個,實際投資2497.6億元人民幣、社會捐助14.2億 元人民幣,培訓專業技術人才22.6萬人次、組織勞務輸出467.2萬人次。

軍隊和武警部隊是中國社會扶貧的一支重要力量。十年來,軍隊和武警部隊根據國家和駐地扶貧開發總體規劃,發揮優勢,主動作為,積極參與實施定點扶貧和整村推進扶貧,支援農田水利、鄉村道路、小流域治理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捐資助學、科技服務和醫療幫扶等活動。

各類人民團體、社會組織、民營企業和廣大公眾積極參與扶貧開發,針對特殊困難地區和群眾脫貧致富的要求,通過定點幫扶、結對幫扶、實施專項扶貧工程、參 與具體扶貧活動等多種形式,支持產業發展,援建基礎設施,發展教育衛生,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開展生態環境建設。各類組織有效動員有專業技術且致力于扶貧等 公益事業的有識之士,積極開展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志愿者活動。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捐助資金、招聘勞力、建立產業和培訓基地等多種方式參與 扶貧開發。

六、國際合作

中國政府致力于依靠自身的力量解決貧困問題,并注意借鑒國際社會先進的減貧理念和成果,積極與國際社會分享中國在扶貧開發領域的經驗和做法,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就開始利用外資進行扶貧。先后與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和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以及國外民間 組織在扶貧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減貧項目合作。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扶貧領域共利用各類外資14億美元,加上國內配套資金,直接投資總額近 200億元人民幣,共實施110個外資扶貧項目,覆蓋了中國中西部地區的20個省(區、市)300多個縣,使近2000萬貧困人口受益。

外資扶貧作為中國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國際上一些先進的減貧理念和方法,例如參與式扶貧、小額信貸、項目評估和管理、貧困監測評價等,逐步應用于中國扶貧實踐中,在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提高扶貧工作水平、開發扶貧隊伍人力資源等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

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減貧事業,致力于構建國際減貧交流合作平臺,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共享減貧經驗,共同發展進步。2004年中國政府與世界銀行在上 海共同召開全球扶貧大會,并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機構聯合成立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從2007年開始,中國政府和聯合國駐華系統在每年10月17日“國 際消除貧困日”期間聯合組織舉辦“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探討國際減貧的形勢和問題。中國政府還組織舉辦了“中國—東盟社會發展與減貧論壇”,推動了中國 與東盟地區的減貧合作,加快減貧進程,促進區域的發展、穩定與繁榮。2010年,中國政府與有關國家和國際機構共同舉辦了“中非減貧與發展會議”,強調通 過“在變革中求發展”的方式削減貧窮,推動千年發展目標在非洲的進程。近年來,中國政府共完成了40多項國內外扶貧理論與政策研究,培訓了91個發展中國 家的720名中高級官員,舉辦了上百次減貧方面的高層對話會、研討會、名人論壇和雙邊互訪減貧交流,與墨西哥、阿根廷、秘魯、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坦桑尼 亞、莫桑比克等發展中國家簽訂減貧合作協議或共建減貧合作中心,在扶貧領域的交流逐步深化。

結束語

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開展扶貧開發,其難度世所罕見。中國為解決貧困問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取得了重大進展。

中國政府清醒地意識到,雖然中國的綜合國力有了顯著增強,但中國仍然是一個人均收入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縮小城鄉、區域、貧富的差距始終是國家發展面 臨的重大挑戰。當前,制約中國貧困地區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諸如扶貧對象規模大、相對貧困問題凸顯、返貧現象時有發生、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發展相 對滯后。扶貧開發是中國政府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政府將堅持科學發展觀,把扶貧開發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把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作為新的政策目標,大力推進扶貧開發事業的深入發展。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將繼續履行與自身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國際義務,積極參與國際減貧事業,共享先進減貧理念和經驗,深化扶貧開發的交流與合作。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為創造一個沒有貧困、共同富裕的美好世界而不懈努力。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

第五篇:過程裝備制造技術的新進展(范文模版)

過程裝備制造技術的新進展

班級:裝控11-

52014年3月

摘要 當前隨著化工、石油、能源、制藥等工業的迅速發展, 過程裝備制造技術也得到了相應發展。在21世紀的今天,過程裝備制造技術的應用已經得到普及。

關鍵詞過程裝備制造技術發展

1 裝備制造業早期存在的問題

裝備制造業作為“工業的心臟”和制造業的核心要件,不僅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技術裝備的物質生產部門,還是維護國家安全和提高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戰略產業。我國已經成為裝備制造業大國,但產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基礎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復建設、自主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困難等問題依然突出。振興裝備制造業是我國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的一項重大產業政策,對裝備制造業先進水平的實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2過程裝備制造方法的發展

近年來過程裝備朝著大型化發展的趨勢日趨明顯, 為了適應壓力容器向大型化的發展, 其制造方法也都得到了迅速發展。過程裝備的制造方法除了傳統的鍛造式、卷焊式、包扎式、熱套式等方法外, 蒂森公司在1981年埃森國際焊接博覽會上首次提出了容器的焊接成型技術, 采用多絲埋弧焊法制造壓力容器筒體。

3 過程裝備用材的發展

過程裝備的發展離不開高性能、高水準的金屬材料, 目前過程裝備新金屬材料的開發在于對傳統材料的改進, 其技術核心是在金屬中添加所需的合金元素和改善發展新的制備工藝。復合材料具有重量輕、

比強度高、機械性能可設計性好等普通材料不具有的顯著特點, 其既保持了組成材料的特性又具有復合后的新性能, 并且有些性能往往大于組成材料的性能總和, 是過程裝備材料選擇的主要趨勢。當前復合材料的發展趨勢為由宏觀復合向微觀復合發展, 由雙元復雜混合向多元混雜和超混雜方向發展, 由結構材料為主向與功能復合材料并重的局面發展[。納米科學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末剛剛誕生并正在崛起的新技術, 鑒于納米材料的諸多優勢, 與納米相關的技術也逐漸運用于過程裝備中, 如粉體設備技術是化工機械技術的主要分支, 而納米粉體的制備技術則是其前沿技術。目前中國首創的超重力反應沉淀法(簡稱超重力法) 合成納米粉體技術已經完成工業化試驗。 4 過程強化技術

隨著過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 如何能使過程設備朝著越來越節能、高效、優質的方向發展, 一直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課題。因此, 對于過程裝備而言過程強化技術依然是當前過程裝備技術的重要研究內容。過程強化是指能顯著減小工廠和設備體積、高效節能、清潔、可持續發展的過程新技術 , 它主要包括傳熱、傳質強化以及物理強化等方面, 其目的在于通過高效的傳熱、傳質技術減小傳統設備的龐大體積或者極大地提高設備的生產能力, 顯著地提升其能量利用率, 大量地減少廢物排放。

結束語

21 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信息經濟的時代,,經濟增長更多地依賴于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傳播和使用。過程裝備制造技術未來的重要技術

應該適應不斷加快的全球化進程的發展、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適應用戶不斷增長的需求。展望未來, 過程裝備制造技術的發展將在新能源技術和節能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與生物化工計算機計算技術、環境技術等領域中體現他們的重要性和預見性。

參考文獻

[1] 朱獻鐳.過程裝備技術的新近展[J].輕工機械,2005,

3:11-14.

[2] 伍廣.過程裝備技術的發展[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4,25(6):16-17.

[3] 黃仲濤, 李雪輝, 王樂夫. 21 世紀化工發展趨勢[J]. 化工進展, 2001, 20(4): 1-5.

[4] 涂善東, 王正東, 顧伯勤. 新世紀的化工機械技術展望[J]. 化工進展, 2003, 22(3): 258-265

[5] 徐濱士,劉世參.發展裝備再制造工程促進循環經濟建

設[J].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06,01:51-55

[6]吳亞東. 化工時刊, 2002, ( 11): 18~ 22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設備管理安全生產職責下一篇:設備安裝工程驗收規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