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名人描寫魯迅的文章

2022-10-03

第一篇:名人描寫魯迅的文章

魯迅的名人名言

魯迅經典語錄 魯迅資料: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后改名周樹人,“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中國翻譯文學的開拓者。毛澤東曾評價他:“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魯迅的主要成就包括雜文、短中篇小說、文學、思想和社會評論、古代典籍??迸c研究、散文、現代散文詩、舊體詩、外國文學與學術翻譯作品等。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產生了一定的的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名言賞析:

1、(中國歷史上只有)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而創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燈下漫筆》

普及指數:★★★★

深刻指數:★★★★★★

千百年來,無數的的哲學家、思想家、史學家窮盡一生苦苦探索人類歷史的規律,答案可以說五花八門。然而魯迅獨辟蹊徑,指出了人類歷史其實只存在三個時代,就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和沒有奴隸的時代。而過去的中國實際上只有前面兩個時代,第三樣時代則需要現代的青年去努力奮斗。魯迅對歷史的這一概括,可以稱得上是簡單明了的天才創造。那么今天,我們生活在哪個時代呢?我們青年人都在做些什么呢?

憑借超出五星級的深刻指數,位列榜首。

2、救救孩子!——《狂人日記》

普及指數:★★★★★

沉痛指數:★★★★★

《狂人日記》揭示了中國數千年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凡是讀過這篇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不記得這樣一個情節:狂人在翻開歷史的時候,見到每頁都寫滿“仁義道德”幾個字,可是研究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到滿本都寫著“吃人”二字。中國人從一出生時起就要接受所謂的“仁義道德”的教育的,其實,不過是在教授著如何吃人罷了。然而,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魯迅通過狂人的嘴巴喊出了:

“救救孩子!”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紀念劉和珍君》

普及指數:★★★★★

悲壯指數:★★★★★

1 三一八慘案發生后,魯迅為他遇害的學生寫了一篇悼念文章《紀念劉和珍君》。在這句句是血,字字帶淚的千古名文中,魯迅歌頌牲者為“真的猛士”,而蔑稱自己是“茍活者”。魯迅稱他們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哀痛者,即為自己的民族的貧弱而哀痛;幸福者,即為自己能夠獻身民族的獨立富強而幸福。魯迅的這篇文章,保存了那個時代一幅全新的婦女的影像。

“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4、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紀念劉和珍君》

普及指數:★★★★★

激憤指數:★★★★★

一場死亡47人,傷200多人的大屠殺已經令人慘不忍睹了,一些流言家們還要撰文對手無寸鐵的請愿者進行無端誣蔑。魯迅為此激憤的說道:“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然而魯迅在此提出了他的預言:沉默過后,不是爆發就是滅亡。魯迅的預言其實也是忠告??墒?,專制制度是一種容易讓人上癮的制度,多少人明白了魯迅的忠告,又多少人在意了魯迅的忠告。

所以,民眾在政府門前喋血的事總在不斷發生。

5、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

普及指數:★★★★★

鮮明指數:★★★★★

這是高度概括魯迅一生的詩句。柏楊說魯迅只有戰斗性,而缺乏包容性,該罰他背誦這句詩一萬遍。其實戰斗性和包容性并不矛盾,只是實施對象不同罷了。一個人只知愛,不知恨,那是沒有是非的濫愛;一個人只有恨,沒有愛,那就已經走上了反人類的邪路了。鮮明的愛憎,正是魯迅豐富性的體現。

據說現在青少年學生最恨的就是魯迅,冤哉,魯迅最愛的就是你們啊!

6、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

普及指數:★★★★★

哲理指數:★★★★

《故鄉》中,“我”希望將來宏兒和水生不要再像“我”和閏土那樣相互隔膜起來。然而這希望又是那樣的茫遠。但是,如果人人都有這樣的希望,是不是也會變成現實呢?魯迅在文末用路來作比喻告訴我們答案。

其實地上本沒有民主,追求的人多了,也便„„

7、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死》

普及指數:★★★

決絕指數:★★★★★

2

魯迅死前,希望愛人“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希望兒子長大后“莫做空頭文學家”,希望朋友“不要做任何關于紀念的事情”。但是對于怨敵,魯迅則強硬的指出:“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呵呵,魯迅最為“正人君子”所詬病的正是這句話。其實,我發現所有人都沒有明白這句話中的“也”字的含義。魯迅的潛在意思是說,如果我死了,他們就沒有怨恨了,那么我也可以寬恕他們。

但魯迅對人性的了解是很深的,他知道自己死后怨敵必然鞭尸不斷。如果現在表示了寬恕他們,死后他們就心安理得的鞭尸了。不如,給他們留點骨鯁,讓他們鞭尸時不那么舒服自在。果然,魯迅死后,怨敵們提到他時往往吞吞吐吐,既想鞭尸,又想立一座客觀公正的牌坊,搞得渾身不自在,正是這句話的威力。

死諸葛嚇跑活司馬,魯迅輩也!

8、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普及指數:★★★

激勵指數:★★★★★

很多人說,魯迅老是把中國人罵得一文不值,好像中國人是低等民族一樣。其實實在是冤枉。魯迅是民族的精神醫生,當然主要的任務是指出我們民族的精神出什么了毛病。如果我患了癌癥去看醫生,醫生卻告訴我我的手還能活動,腳還能走路,嘴巴還可以吃飯,沒事,回家睡覺去吧。砰!這樣的醫生我死前首先把要他給槍斃掉。魯迅是不是認為我們中國人一文不值呢,《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是很好的答案。

“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9、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秋夜》

普及指數:★★★★★

爭議指數:★★★★

其實這是一句很平常的句子,在過去很長時間都沒有人提起。直到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把魯迅拉下神壇成為一種潮流時,好像首先是一位語文老師發難,拿出這句作為例子,說明魯迅的文章也有病句。從此,關于這句是否病句就一直爭論不斷,而這么一句很平常的句子,也搖身一變成為婦孺皆知的經典名句。

魯迅在地下竊笑:在我的身后,可以看見兩個爭論不休的傻子,一個不知道我寫了什么,還有一個也不知道我寫了什么。

10、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門外文談》

普及指數:★★★★

哲理指數:★★★

魯迅不是哲學家,魯迅帶有一定哲理的句子其實都不算很深奧,這句也是。但是因為比喻得 3 很恰當,很貼切,所以流傳很廣,引用很多。魯迅說這句話,原是批評漢字難寫難學,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但聯想到魯迅一生,他確實也深受浪費時間之害。很多青年作家熱愛魯迅,經常把稿子寄給他。但是有些人總是寫得很潦草,讓他看著吃力;有些把初稿給他,讓他改得吃力;有些要求把稿子發表出去,魯迅不僅要幫他改稿,還要把稿子謄抄好。魯迅為了扶持青年作家,常常不顧有病在身,默默的忍受了。

記得我在大學時,為了系里的刊物給系主任寫了一份報告,主任很快回復了,可是見到那份回復時我羞愧難當:主任的回復比我的報告還長,但是全是一筆一劃寫的正楷字,工工整整;而附在后面的我的報告卻潦草不堪,有些字連我看了都還要再遲疑一下,有些語病主任還幫我改了。哎,我想,我不知道浪費了主任多少時間來看我的“書法”,他卻不愿意讓我多花一分鐘時間看他的回復。

其實,浪費別人時間的人,雖然謀了別人的財害了別人的命,自己卻往往一無所獲。

結語:老魚剛要恢復寫博,這十景病立刻又犯了。魯迅是譏諷過國人的十景病的,老魚作為魯迅的粉絲,居然把他老人家的話當做耳邊風,也算是造他老人家的反。以前搞什么《十大天才文人》、《十大狂狷文人》還好,這次竟然還拿他的作品來開涮。呵呵,他老人家要沒病死,今天也非給老魚氣死不可„„哎喲,快閃,魯老爺子的磚頭已經拍到„„(來源:攜酒與魚_新浪博客)

魯迅名言精選:

1、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后決擇而入于自己所愛的較專的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崐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2、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3、敵人是不足懼的,最可怕的是自己營壘里的蛀蟲,許多事情都敗在他們手里。

31、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寶貴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

4、我們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脫掉衣服,但上陣要穿甲。

5、說過的話不算數,是中國人的大毛病。

6、在行進時,也時時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頹唐,有人叛變,然而只要無礙于進行,則越到后來,這隊伍也就越成為純粹、精銳的隊伍了。

7、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8、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9、上人生的旅途罷。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10、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11、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2、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13、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14、從來如此,便對嗎?

15、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

16、只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

1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18、父母對于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19、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

20、搞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21、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22、幼稚對于老成,有如孩子對于老人,決沒有什么恥辱的,作品也一樣,起初幼稚,不算恥辱的。

23、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24、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25、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恒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難,固然能使人無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無結果。

26、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

27、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

魯迅詩集選讀

前言

在中國革命和現代文學史上記錄著這樣一位偉人的名字,他就是馳名中外的現代文壇巨匠,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魯迅先生以他如椽的巨筆在近半個世紀的革命生涯中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振興而謳歌、吶喊、戰斗,貢獻了光輝的一生,為中國新文學寶庫留下了極為寶貴的遺產。這里編輯整理出版的《魯迅詩釋讀》,正是魯迅先生寶貴文學遺產的一部分。它如同魯迅先生的其他文學作品一樣,如實地記錄了魯迅從事革命文學活動的光輝歷程,使我們從又一個側面深刻地了解魯迅,學習魯迅,從中得到人生的啟迪和教益,更加煥發起對這位文學偉人的景仰而永遠銘記他在中國革命和現代文學史上所創建的偉跡。

魯迅生活的時代,是中國人民災難深重的時代,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運動風起云涌的時代。他目睹了中國人民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重壓下的極端困苦和封建思想長期毒害而麻木了的民族意識,深切認識到要拯救祖國,振興祖國,首先必須喚醒人民大眾,振作精神,艱苦奮斗,創造出自己的新國家,使她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于是,他從舊營壘中沖殺出來,用高昂的熱情和百折不回的毅力,以文學為武器,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在“五四”前后至二十年代中期,他不僅寫作出版了《吶喊》、《墳》、《熱風》《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雜文集和小說集,同時還創作了許多既具有戰斗風格又頗具藝術特色的膾炙人口的詩歌作品。這些詩歌也同他的雜文和小說一樣,有的是擲向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其走狗們的鋒利匕首和投槍,有的是對廣大勞苦群眾寄予的深切同情,而對他們麻木不仁的精神狀態表示憤激之情,所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從而吶喊、呼號。魯迅以他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經驗,在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掘出震動人心的社會問題,其筆觸涉及范圍十分廣泛;政治、經濟、文化、兒童、青年、家庭、社會教育、社會心理、道德、風習、讀書、語言文字、歷史等等,可謂包羅萬象。由于他知識淵博,功底深厚,在詩歌創作中也表現了很高的藝術才能,行文造句,從無枯燥的抽象推理,而是通過活用典故和形象生動的語言,來進行論辯、駁難,寓情于理,寓理于情,情理交融,相得益彰,因而形成濃郁的藝術特色。常常寥寥數語,便刻劃得精辟透徹,入木三分。同時又不為某一種固定格式所束縛,依據不同內容,靈活使用不同手法,使詩文形式豐富多采。有的義正詞嚴,氣勢凜然;有的峭拔犀利,清新雋永,可謂喜笑怒罵 5 皆成文章,往往在幽默輕松中便繳了論敵的械,弘揚了正氣。

魯迅青年時期由于研讀了嚴復譯述的赫胥黎《天演論》,受到生物進化的思想影響,在相當長一段時期,他是以 “進化論”作為思想武器,來觀察社會,進行戰斗的,這在早期的詩章中表現得較為突出。但至一九二七年“四·一二”政變后,他在廣州目睹了大批工人、革命 知識分子慘遭殺害,腥風血雨的恐怖情景,使他思想發生突變,于是他認真研究馬列主義,堅決拋棄了進化論而完全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他后來回憶此時的思想說: “我一向是相信進化論的,總以為將來必勝于過去,青年必勝于老年..然而后來我明白我倒是錯了。” “我在廣東,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兩大陣營,或則投書告密,或則助官捕人的事實,我的思路因此轟毀。”他的終于成為共產主義者,固然有多方面的客觀因素,但從主觀方面看,則是他青少年時代就樹立了牢固的為祖國而獻身的志原,在生命歷程中始終貫串著 “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精神。因此,他在解剖社會的同時,也嚴于解剖自己。當發現自己的弱點、缺點和不足之處的時候,就毫無保留地予以克服糾正,棄舊圖新。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六年間,是魯迅由一個舊式的民主主義革命者向新式的民主主義革命者和共產主義者轉變而最終成為一名共產主義者的時期。他撰寫和出版《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偽自由書》《、南腔北調集》《、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以及他在這一時期所創作的詩歌作品,在政治思想、文學思想方面都產生了質的飛躍,文章在思想高度和色調上都與 “五四”時期和二十年代中期迥然不同,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刻分析各種社會問題。這一時期的詩歌和他的其他文學作品一樣,表現了高瞻遠矚的政治見解與極為鮮明的愛憎感情。對于敵人,主張要 “無毒不丈夫”,連白眼也不給;對人民大眾及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則表示深摯的熱愛,充分體現了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魯迅的一生,是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無私貢獻的一生。他不但寫下了光照千秋的不朽著作,還積極培養青年,介紹外國進步作品,同時對發掘整理祖國文化遺產,也作出了極為寶貴的貢獻。當然,他的主要精力放在雜文及其他研究方面,至于詩歌作品,確乎為數不多。他在《集外集序言》中說; “我其實是不 喜歡做新詩的——但也不喜歡做古詩 ——只因為那時詩壇寂寞,所以打打邊鼓,湊些熱鬧。待到稱為詩人的一出現,就洗手不作了。”這盡管是實話,但也包含著自謙。詩的數量雖不多,但其質量卻很高,決非僅僅是打打邊鼓、湊湊熱鬧而已。從思想高度看,每首詩都飽含著堅韌的戰斗精神,都飽含著對民族解放,對社會歷史和現實的深沉思考。盡管早期的個別詩文不具備這種戰斗性,但也蘊藏著豐富的感情和積極進取精神。由于魯迅生活見識極為廣泛,學識極為淵博,所以他的詩,含蓄凝煉,意境深遠,形成了極富個性的藝術特色,讀著這些詩,不禁令人遐想聯翩,熱血奔涌。從中可以使我們從又一個側面了解魯迅作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戰斗的一生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又能使我們從中了解到舊中國社會的腐敗、黑暗以及中國革命成功來之不易的坎坷歷程。讀魯迅詩就如讀中國革命史,不僅能滿足審美要求,還能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一個作家的作品,總是反映他的思想、觀點、道德、品質、情操的。古人有云 “:文如其人”。讀著魯迅的詩篇,一個活生生的中國偉大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就如在眼前。這本詩集,是編著者搜集魯迅自一九○○年至逝世前所作,包括舊體詩六十三首,新體詩(民歌體在內)十二首編纂而成。為便于閱讀,除在每首詩后面詳加注釋和解析外,并用現代漢語詞匯對舊體詩作了對譯,以幫助讀者加深理解。魯迅的時代,是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時代,到處充滿著壓迫和反抗。今天,時代不同了,然而魯迅為中國人民解放而刻苦學習的精神,愛憎分明、堅韌戰斗、嚴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卻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本詩集的編輯出版,大概會給廣大讀者一些啟迪的吧。

魯迅的詩詞賞析

(1)慣于長夜過春時①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6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注釋:

這首詩原作于一九三一年二月,從《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中錄出。原詩無題,用詩的首句為題。②婦:妻子。將,音jiāng,帶領 。雛:音chú,是幼鳥、小鳥的意思,這里是指孩子。鬢有絲:兩鬢有了白發。③依?。耗D:?。慈母淚:當時作者的母親在北京聽說作者已經被捕的謠傳,因憂慮焦急而掉淚。④變幻:變化,變換。大王:指當時的國民黨新軍閥和地方實力派的頭子。 “城頭變幻大王旗”是指國民黨南京政府和地方實力派之間的軍閥混戰。忍:不忍,豈忍的者文。朋輩,指青年作家李偉森、柔石、胡也頻、馮鏗、般夫等五人。⑤成新鬼: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李偉森,柔石等五烈士被國民黨當局殺害于上海龍華。刀叢:指當時的白色恐怖。原作 “刀邊”,后改。(6)無寫處:沒有地方可把所吟的詩寫下來,指在白色恐怖下沒有言論自由。緇衣:音zī,黑色的衣服。

淺析: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柔石、殷夫等五位左翼作家被國民黨當局逮捕,二月七日深夜,在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里被秘密槍殺。國民黨反動派在 “文化圍剿”失敗之后,以流氓、偵探、劊子手來對付左翼作家。這種徑“一面固然在證明他們是在滅亡中的黑暗的動物,行,一面也在證實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陣營的力量(”?!抖募?middot;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柔石等被捕以后,國民黨反動派準備逮捕魯迅,魯迅于一月二十日遷居于花園莊公寓。五個青年左翼作家被害的消息傳來后,魯迅寫了這首詩。他在《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一文中說到寫這首詩時的心境: “在一個深夜里,我站在客棧的院子中,周圍是堆著的破爛的什物,人們都睡覺了,連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國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憤中沉靜下去了,然而積習卻從沉靜中抬起頭來,湊成了這樣的幾句:慣于長夜..”。這首詩,正是在這種悲憤的心境下,抒發了作者對革命青年犧牲的沉痛感情和在漫漫長夜里多年生活積累起來的深沉感慨,表達了他對國民黨腐朽政權的仇恨和頑強不屈的戰斗精神。 “慣于長夜過春時”,在國民黨統治的白色恐怖下,長夜難明,這種黑暗生活,他已經過慣了:一面是母親的憂慮焦急,婦雛的流離顛沛,朋輩的犧牲,自己鬢上的白發;一面是反動軍閥更相替代的統治,“禁錮得比罐頭還嚴密”的文網。 “慣于”二字,說明長夜漫漫,黑暗統治的長久,也是魯迅對黑暗的舊社會憎惡到極點的話;而就在這種過慣了的黑暗生活中,又有新的革命青年犧牲了。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魯迅化悲痛為力量,以頑強勇敢的戰斗來回擊敵人,追悼戰友。全詩,可以用魯迅同期寫的《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二心集》)中的一段話來概括 “:我們現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銘記,紀念我們的戰死者,也就是要牢記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歷史的第一頁,是同志的鮮血所記錄,永遠在顯示敵人的卑劣的兇暴和啟示我們的不斷斗爭。”這首詩鮮明地表現了他的大無畏的戰斗風格。

釋義:

白色恐怖就像是長夜漫漫,久而久之我早已過得習慣, 年過半百雙鬢上絲發斑白,還帶著愛人孩子外出避難。

年老的母親為我擔憂受驚,我在夢中似見她淚痕斑斑。 新舊軍閥到處在你征我伐,城頭上強盜旗號時時變換。

年輕的戰友慘遭敵人殺害,痛定思痛我肝腸寸寸辟斷; 寫首小詩表示血淚的控訴,滿腔怒火怕什么火海刀山!

低頭尋思這詩文無處可登,堂堂中國密封得像只鐵罐;

7 面對夜空只感到四周悲涼,黑衣照映著月光一片清寒! (2)答客誚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于菟? 注釋:

①這首詩作于一九三一年冬。魯迅很愛他的孩子,有人就這一點同他開玩笑,他作了這首詩作為回答。

請:音qiào,譏諷。憐: 愛?!稇饑?middot;趙策》記載:觸詟( zhé)假意要求趙太后給他的小兒子一個王 宮衛士的

職務。趙太后問:“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這里反用這個典故,說愛兒子的怎么算不得丈夫呢?(2)丈夫:男子。③興風狂嘯者:指老虎。嘯:虎叫。 ④眸(móu):眼珠。時:不時地。小于莬:小老虎。于莬:音wū tù,虎的別稱。

淺析:

這首詩,不僅是魯迅回答別人對他愛孩子的譏諷,表現他對孩子深厚的感情,而且應該看做魯迅對革

命后代的殷切期望。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于菟”。正是希望革命后代也能如自己那樣勇猛,

那樣 “興風狂嘯”,像一只小老虎。魯迅的一生,是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買辦階級進行殊死

斗爭的一生。早年,他喊出“救救孩子”的口號,堅決反對 “一代不如一代”的謬論。他在一九一九年所作《隨感錄 ·六十三(》《熱風》)中引了一篇小說里的話,希望后代 “剛強勇猛”: “走罷!勇猛著!幼者啊!這固然是受了進化論的影響,但他那種對舊世界的強烈憎恨和把未來的希望寄于青年一代的熱情,至今還給我們以鼓舞。一九二五年他在《華蓋集題記》中又寫道: “我早就希望中國的青年站出來,對于中國的社會文明,都毫無忌憚地加以批評..”在《燈下漫筆》中說: “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他看到青年中有的被殺戮,有的卻為虎作倀, “或則投書告密,或則助官捕人”,鑒于這樣的事實,又學習了馬列主義的理論,作者的世界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用階級論代替了進化論。從此,他以階級的分析方法看待青年,用了很大的精力去培養革命的青年。一九三○年

他又滿腔熱情地大聲疾呼: “我們應當造出大群的新的戰士。”《答客誚》這首詩直抒胸臆,即表達了魯迅與反動派浴血奮戰, “興風狂嘯”式的氣勢和豪情,又以 “回眸時看”四字表達了他對革命后代、革命青少年的熱情關注和殷切希望,希望他們趕快成長起來,投入戰斗,也能“興風狂嘯”,把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因此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于菟”這兩句詩,與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釋義:

冷酷無情未必就是真正的好漢,疼愛孩子的為什么不是大丈夫! 你可知道山中的猛虎興風狂嘯,尚且頻頻回顧它心愛的小老虎?

(3)無題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英雄多故謀夫病,淚灑崇陵噪暮鴉。 注釋:

①這首詩作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三日。②沃:灌溉。中原:這里泛指中國。勁草:

8 《后漢書 ·王霸傳》: “ 疾風知勁草”。這里指在艱苦環

境中不屈不撓地堅持斗爭的革命力量。 ③凝:凝固,凍結。華:同花,春華就是春 花。④“英雄”:這里是反話,指國民黨新軍閥。多故:多事。謀夫:指國民黨政客。 ⑤崇:高。崇陵即高大的陵墓,這里指南京中山陵。噪:音zo à吵嚷。噪暮鴉暗指國民常政權內部

爭吵。 淺析:

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后,蔣介石在南京建立了獨裁政權,革命力量遭到嚴重的摧殘。在這 中國革命的緊急關頭,黨和毛澤東親自領導了秋收起義,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武裝斗爭的烈火熊熊燃燒起來了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戰斗了,他們高舉起革命的大旗,舉行了武裝的抵抗,在中國的廣大區域內,組織了人民的政府,實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創造了人民的軍隊——中國紅軍,保存了和發展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力量。 ”到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土地革命已取得輝煌的勝利,根據地軍民已先后三次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軍事 “圍剿”。同時,以魯迅為代表的革命作家,也拿起筆,作刀槍,英勇不屈地反擊國民黨當局的 “文化圍剿“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

華”。這兩句詩用極大的藝術力量概括了當時的革命形勢。在烈士的鮮血灌溉下,革命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像疾風中的勁草一樣經受了考驗,英勇地戰斗。在國民黨反動派制造的白色恐怖之中,革命文化仍然顯出了旺盛的生機,像春花萌發一般,沖破了雪壓冰封的寒冬,報告著春天的消息。這兩句詩,既是對流血犧牲的革命烈士的追悼紀念,又是對繼承烈士遺志,勇往直前的革命戰友的贊揚鼓舞。和革命力量的發展壯大形成強烈的對照的,是反動陣營的矛盾重重。 “英雄多故謀夫病,淚灑崇陵噪暮鴉”兩句,就是諷刺,嘲笑國民黨政權內部的各種勾心斗角的丑劇. 釋義:

盡管反動派的炮火連天燃燒,烈士的鮮血滋潤著原野勁草; 大地冰封白雪紛飛朔風怒號,嚴寒深處卻煥發著灼灼紅桃。

南京小朝廷狗咬狗正在爭吵,托故出走裝病避開多少花招; 中山陵有人把傷心淚珠彈拋,正是群鴉喧囂襯著一抹殘照。 (4)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注釋:

①這首詩作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嘲:是開玩笑的意思。華蓋:星名。根據迷信的說法,華蓋星照在俗人頭上,這人就要倒霉。魯迅在《華蓋集·題記》里說“:我平生沒有學過算命,不過聽老年人說,人是有時要交華蓋運的..,這運,在和尚是好運:頂有華蓋,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華蓋在上,就要給罩住了,只好碰釘子。 ”欲何求:還想求什么呢?③顏:臉。④中流:河流中間。⑤千夫指:指當時各種反動勢力對魯迅的圍攻,謾罵。俯首:低頭。孺子牛:《左傳》里記載齊景公經常自己裝作牛,口里銜著繩子,讓兒子騎著玩。孺子原指小孩子,但作者在這里把孺子比作人民,給 了“孺子牛”這個典故以新的生命。成一統:有了一個統一的小天下。這兩句話是說不管外面是什么氣候,即不管環境變的如何險惡,作者始終在自己的戰斗崗位上以文藝作武器,堅持戰斗。

淺析:

這首詩集中反映了作者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戰斗毅力以及愛憎分明的無產階級感情,是作者最著名的詩篇。

毛澤東曾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從這首詩里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這樣的評價是當之無愧的。在國民黨黑暗統治下,作者沒有言論自由,所以用冷嘲熱諷的雜文形式作戰。他的雜文如匕首,如投槍,對這樣一個英勇的戰士,國民黨當局想盡種種方法進行迫害 “。運交華蓋欲何求,末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四句,選擇幾個典型的生活片斷,形象而概括地描繪了作者的處境;國民黨政權統治下白色恐怖的險惡,圍攻魯迅的各種勢力的猖狂,鬧市的污濁討厭,生活的動蕩不安,簡直無法擺脫,就像交了華蓋運一樣。這四句表達了魯迅對黑暗社會和反動勢力的憎惡、輕蔑的心情和不妥協的態度。無論處境多么險惡,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也好,來自其他方面的謾罵也好,都不能使作者后退一步。他 “橫眉冷對千夫指”,同形形色色的敵人作了針鋒相對的斗爭,毫無畏懼,英勇不屈,一往無前,表現出無產階級戰士的革命戰斗風格。在表示了對敵人的強烈憎恨的同時,他又滿懷熱情地表示自己甘心情愿做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牛”,作者對人民大眾感情是何等的真誠啊!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 “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千夫’在這里就是敵人,對于無論什么兇惡的敵人,我們決不屈服。‘孺子’在這里就是說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學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 ‘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譯文】

交了倒霉運怎還會想有順心事,躺在床上連身都不敢翻一下倒把頭給碰到墻上。因此,上大街低低壓下破帽遮住臉,唯恐被人看見,招來不測的橫禍,我就像酒裝在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轉,隨時有被江水吞沒的危險,逃不脫的晦氣啊!我這人不招人喜歡,許多人指斥我,罵我,詛咒我,本該沒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橫著眉毛一動也不動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钪?,真夠不知羞的;自己也知道自己既無大志也沒什么能耐,而甘心在家扮老牛讓孩子牽著跑,逗孩子玩,也實在是個窩囊廢。然而,咒罵任人咒罵,窩囊我自窩囊,只要自己還有能夠安身的小樓,躲進小樓成為一統天下,樓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

【賞析】

這是一首人們熟知并傳誦的名詩。毛澤東同志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千夫’在這里就是說敵人,對于無論什么兇惡的敵人我們決不屈服。‘孺子’,在這里就是說無產階級人民大眾。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習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極其精當地闡述了詩中這一聯的正面意蘊,也畫龍點睛地揭示了全詩的主題。這對于我們正確深刻地理解魯迅詩中表達的思想無疑很重要。

詩的題目叫“自嘲”,離開了“嘲”的藝術特點而直接闡釋此詩,那就會讓讀者把本詩理解成一首豪言壯語式的明志詩。“嘲”的藝術常規武器是反語,這首詩整個來說是說反話。反話自然應做正話解,但首先要從反話來鑒賞,才能領略到魯迅在本詩中體現的他那種特有的犀利、辛辣、樂觀的幽默風格,對人民無限愛對敵人無比憎的情感,從而得到藝術的美的享受。

詩中的“橫眉”兩句成為傳誦的名言,“橫眉”、“俯首”形象地寫出了革命戰士對待敵人和對待人民兩種絕然不同的態度。這兩句不僅意義深長而且形象鮮明。郭沫若同志在 10 《魯迅詩稿序》里贊美這一聯道:“雖寥寥十四字,對方生與垂死之力量,愛憎分明;將團結與斗爭之精神,表現具足。此真可謂前無古人,后啟來者。”“千夫指”的出處,本于《漢書·王嘉傳》:“里諺曰:‘千人所指,無病而死。’”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眾。但魯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說:“今幸無事,可釋遠念。然而三告投杼,賢母生疑。千夫所指,無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來日如何耳。”魯迅在這里給予新義,這個“千夫”不指群眾,指敵人,指各式各樣的敵人。這同《無題》“一枝清采采湘靈”里的“無奈終輸蕭艾密”一樣,“蕭艾密”指敵的眾多,跟“千夫”的指敵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對“千夫指”,不是冷對群眾所指責的獨夫,是冷對眾多敵人的指點,毛主席說“‘千夫’在這里就是說敵人”,是極正確的。

釋義:

既然交上了惡運,還能有什么要求?未敢翻身動一動,卻已經碰到了頭。 我只好把破帽壓得低低的穿過鬧市,就像漏船行駛急流中,還裝載著酒。 我對敵人始終怒目而視,毫不寬宥,而對人民我卻甘愿做一頭勤勞的牛。 還是躲進小樓吧,那里有個小一統,管他外面寒來暑往是什么樣的氣候! (5)自題小像

作者:魯迅

朝代:近代

體裁:七言絕句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注釋】

①寒星:宋玉《九辯》:“愿寄言夫流星兮,”②靈臺:(書面語)心靈。神矢,愛神的箭。全句是把自己的祖國比作戀人③故園:故鄉。④荃不察:化用《離騷》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隱喻國君。察,體察。中,內心。⑤薦:獻,進獻祭品。⑥軒轅:黃帝,上古帝王,中華民族的始祖,代指中華民族。

【譯文】

我的愛國之心猶如被愛神之箭所射一般無計可逃,祖國正在風雨飄搖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給人民,然而人民卻難以察覺,我愿意把我畢生的精力托付給我的祖國。

【賞析】

許壽裳在《懷舊》一文中,對《自題小像》這首詩的內容有極其精煉的概括,“首句說留學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寫遙 望故原風雨飄搖之狀,三述同胞未醒、不勝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懷抱,是一句畢生實踐的格言。”這首詩的創作緣起是剪辮 子。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對“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的“清國留學生” 進行了辛辣的諷刺,這可視為魯迅毅然剪辮的形象注腳。而魯迅斷發并且題詩于小照背后贈送給摯友,則顯然是借以明志。 可以說“剪辮”是青年魯迅與封建思想訣裂、自覺接受民主思想的鮮明標志。魯迅后來在《〈吶喊〉自序》中敘述了“寫起小 說來”之前的幾個思想發展階段,其“棄醫從文”志向的確立便發生在他寫《自題小像》之后。魯迅“棄醫從文”確立了他一生的奮斗目標,其源概出于“我以我血薦軒轅”所表露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我以我血薦軒轅”是《自題小像》詩的愛國主義感情的升華,也是青年魯迅鴻鵲之志的寫照,更是魯迅先生矢志不渝、畢生實踐的人生格言。

第二篇:魯迅先生的文章特點

魯迅先生雜文特點

魯迅的雜文是有極強烈的戰斗性的,這種戰斗性借助于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藝術魅力而表現出來,它是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通過具體材料的和諧統一。魯迅說,雜文必須“生動,潑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①又說:雜文必須“是匕首,是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但自然,它也能給人愉快和休息”②。魯迅總是在首先強調雜文的思想性、戰斗性的同時,也強調它的藝術感染力,強調它必須通過生活的形象和語言的魅力給讀者以藝術的享受。自然,它給人的愉快和休息,決不是撫慰和麻痹,而“是休養,是勞作和戰斗之前的準備”,它是統一于戰斗也是為了戰斗的。所以這跟藝術至上主義者強調的所謂藝術,存在著根本的區別。魯迅對雜文提出了卓越的觀點,這是他長期的創作實踐的概括,他的全部雜文完美地體現了這些觀點。下面,我們將著重分析魯迅雜文的藝術特色和表現方法。

雜文是政論的一種藝術的表現,它要求一種邏輯力量。但魯迅的雜文卻具有高度的說服力,長篇的論證嚴密,短篇的一針見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說得清楚、充分、深刻。這是因為它總是在最要害的地方揭示問題的本質,表現出鮮明、肯定、無可反駁的邏輯力量。這是魯迅雜文的一個首要的特征。

魯迅雜文的論辯的過程,它的達到結論的過程,常常是集中力量揭露事物本身的內在矛盾,使問題得到異常徹底的解決。毛澤東同志說:“分析的方法就是辯證的方法。所謂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①魯迅正是擅長這種分析的高手,因此他的論辯就能制強敵于死命。如梁實秋曾經狡稱自己不知道“主子是誰”,說他不是資本家的走狗。魯迅從階級論的思想出發,深刻地認識走狗行為的實質,是為整個階級效勞的,而不是為個別的資本家,所以梁實秋不知“主子是誰”的哀鳴,正是一個可以抓取的要害。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正是‘資本家的走狗’的活寫真。凡走狗,雖或為一個資本家所豢養,其實是屬于所有的資本家的,所以他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即使無人豢養,餓得精瘦,„„但還是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的,不過這時他就愈不明白誰是主子了。”梁實秋既然不知道“主子是誰”,那是屬于“喪家的”“資本家的走狗”了。魯迅思想的深刻性,還在于他發現梁實秋這條“文藝”走狗,在論戰中已經理屈詞窮,只能借國民黨的反動暴力,以濟其“文藝批評”之窮,所以,“就還得在‘走狗’之上,加上一個形容字:‘乏’。”②又如,有人曾比較“這一個學生或是那一個學生”和“此生或彼生”兩個句子,證明文言簡明“省力”,優于白話。魯迅即以同一例子反駁說:此生或彼生“至少還可以有兩種解釋:一,這一個秀才或是那一個秀才(生員);二,這一世或是未來的別一世。”因此白話雖然用字較多,但意思準確,一看就清楚,“其省力為何如?”① 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時它就是一種生活現象,為人們所耳聞目見,但不為人們所重視。魯迅善于捕捉這種現象,加以點染、剖析,使它格外鮮明,引人注意。比方,有這么一種人,天天口里說著白話,運用自如,并不覺得鄙俗可笑,現在卻以“白話鄙俚淺陋,不值識者一曬”為理由,來反對白話文。這本來就是一種矛盾的現象,魯迅把它寫出來,加以描繪,提高,立刻顯出這種人的真面目:“現在的屠殺者”。因為他們不要現在,卻抱住僵尸呻吟。有些人對國民黨的不抵抗主義不置一詞,卻拼命在少年刊物上宣傳岳飛、文天祥的故事。魯迅抓住這個矛盾,尖銳地指出,這兩位對于少年未免迂遠一點,因為大敵正當頭。“我疑心那些故事,原是為辦給大人老爺們看的刊物而作的文字,不知怎么一來,卻錯登在少年讀物上面了”②。并以“登錯的文章”作為題目,有力地諷刺了這種現象。 矛盾的社會現象,有時并不集中在一個事物上,而是以分散的形式表現出來,很容易為人們所忽視,這就特別需要作家的集中和概括。魯迅善于發現這種現象,從它們的對照中來揭露社會生活的矛盾。在《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里,他概括了兩種對立的現象。一方面是統治者在宣揚孔教,演奏孔子聽了“三月不知肉味”的韶樂,意在粉飾升平;另一方面則是干旱成災,鄉民爭汲井水,有人竟遭毆斃。魯迅抓住了這兩種現象,對它進行了深刻的剖析:“聞韶,是一個世界,口渴,是一個世界。食肉而不知味,是一個世界,口渴而爭水,又是一個世界。自然,這中間大有君子小人之分,但‘非小人,無以養君子’,到底還不可任憑他們互相打死,渴死的。”這就深刻地揭露了階級壓迫的殘酷現實,有力地撕下了統治者粉飾升平的幕布。在前節提到的《新秋雜識

(二)》里,魯迅也抓住了當時社會不救活人救鬼魂,不救國土救月亮的怪現象,深刻地揭露產生這種矛盾的根源,是國民黨反動派不準人民抗日救國。由于作者所抓取的是尖銳對立的現象,在表現方法上又特別強調它的對立面,這就賦予它以十分鮮明、強烈的邏輯力量,使讀者感到由衷的信服。

揭露事物矛盾,是邏輯思維的重要任務,也是有關雜文說服力的關鍵問題。魯迅在這方面的勞動是十分辛勤的,他揭露矛盾的方法多種多樣,莫不隨對象的不同而變化。對于一些隱秘而復雜的矛盾,他有時并不急于作出結論,而是經過細致的思考、分析、描述來達到結論;有時則用層層深入地解剖事物真象的方法,讓讀者從論辯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領會到一個結論,而自己并不在字面上明白寫出。如《論秦理齋夫人事》一文,論述自殺者為什么自殺,就是后一種情況的例子。 魯迅前期的雜文,具有樸素的辯證法。當他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以后,情況就不同了。毛澤東同志說:“魯迅后期的雜文最深刻有力,并沒有片面性,就是因為這時候他學會了辯證法。”①這是魯迅后期雜文精髓之所在。比如,關于舊形式的采用,這是一個曾經多次討論過的問題,但卻聚訟紛紜,莫衷一是。魯迅是主張采用,主張推陳出新的。他說:“舊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刪除,既有刪除,必有所增益,這結果是新形式的出現,也就是變革。”這“恰如吃用牛羊,棄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養及發達新的生體,決不因此就會‘類乎’牛羊的。”②這反對了兩種片面性,即全盤否定和全盤照搬,而堅持了唯物辯證法——從新舊形式的對立統一中,來科學地闡明問題。上面舉過的“此生或彼生”等例子,同樣是辯證法的勝利,它有力地反駁了片面性的觀點。

魯迅的運用邏輯思維來揭露事物的矛盾時,經常通過藝術形象來表現。正像毛澤東同志所說的:他用那枝又潑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筆,去畫出了黑暗勢力的鬼臉,他簡直是一個高等畫家。毛澤東同志在贊揚魯迅雜文的戰斗性的同時,也精確地指出它的形象性的特點。盡管他寫的是一時一地的事情,畫的是一人一物的面貌,但卻具有普遍的意義,這是由于他“砭錮弊常取類型”,他所描繪的形象,不僅生動、鮮明,而且概括性強。這是魯迅雜文的另一特色。 比起其他文學形式來,雜文的形象創造不是通過行動和對話來刻畫完整的人物性格,它“所寫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它的方法是多樣化的,可以利用比喻、故事,也可以根據對象特點直接描繪。魯迅在這方面的筆力,就像名畫師的速寫,寥寥幾筆,然而逼真,傳神。他抓住對象特點描繪出來的形象,經常給予讀者以永不磨滅的印象。例如他根據幫閑文人的行徑,維妙維肖地勾畫了二丑的嘴臉。這是一種扮演公子的拳師或清客的角色。“他有點上等人模樣,„„倚靠的是權門,凌蔑的是百姓,有誰被壓迫了,他就來冷笑幾聲,暢快一下,有誰被陷害了,他又去嚇唬一下,吆喝幾聲。不過他„„一面又回過臉來,向臺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點,搖著頭裝起鬼臉道:你看這家伙,這回可要倒楣哩!”①魯迅還深刻地指出,這最末的一手,是二丑的特色。這是一種勾魂攝魄的藝術,不僅鮮明、深刻,而且具有典型的意義?!杜篮妥病访枥L了這樣的形象:人們在拚命地往上爬,然而爬的人多,擁擠不堪,于是就“撞”——投機冒險。撞好了,自己就發財顯貴。撞不好,至多不過摔在地上,仍舊可以爬。這樣,爬了來撞,撞不好再爬。魯迅就是這樣以活靈活現的形象,概括了當時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概括了某些人的全部人生哲學和經歷。他描繪“西崽相”,是“倚徙華洋之間,往來主奴之界”,刻畫生在階級社會里而要做超階級的作家,是“用自己的手拔著頭發,要離開地球一樣”,都是形象逼真,語言凝煉而幽默。

魯迅還經常運用書本或自己創造的故事來構成形象,表達思想。由于不是虛假的杜撰,而是從真實的生活感受出發,故事里滲透著個人深切的體驗,所以莫不栩栩如生,發人深思?!读⒄摗发诶锩鑼懸粋€人家生了男孩,滿月時請客,有人說這孩子將來是要發財、做官的,有人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說要死的必然,說富貴的許謊。但說謊的得好報,說必然的遭打。這故事內容很簡單,似乎是個笑話,它是這么生動、有趣,但卻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要“既不謊人,也不遭打”,該說些什么呢?這正是一個戰斗的現實主義作家的隱痛,因為在自欺欺人的舊社會里,確實是難于說真話的。

運用譬喻等手法,造成鮮明的形象,用形象來說明問題,這是雜文的評論性所決定的。魯迅的雜文有許多這類成功的范例。如對保存“國粹”的批判,他先解釋“國粹”,必是一國獨有,他國所無的事物了,但這未必就是好。接著就說:“譬如一個人,臉上長了一個瘤,額上腫出一顆瘡,的確是與眾不同,顯出他特別的樣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據我看來,還不如將這‘粹’割去了,同別人一樣的好。”①有擬之于蟲獸的,如叭兒狗,“雖然是狗,又很像貓,折中,公允,調和,平正之狀可掬,悠悠然擺出別個無不偏激,惟獨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臉來。”②這個形象,由于它的高度概括性,已經走入生活,成為人們喜歡采用的普通名詞。此外如把脫離社會培養的天才,比作離開泥土的一碟子綠豆芽,把封建社會比作僵尸等,都是富有表現力的確切的譬喻。

這種形象化手法,被用來表現復雜而深刻的思想,特別能夠顯示它的強大生命力,顯示魯迅的藝術創造性。在《朋友》里,作者為我們講述這樣兩件事:小朋友最喜歡看變戲法,待到自己學會時,便索然無味;類似的情況是看電影,等到明白了影片的制造法,知道千丈懸崖者,其實離地不過幾尺,從此便不以電影為神奇,處處留心它的破綻,自己感到無聊,反而后悔去看說明隱秘的書。這是十分平常、簡單的事,作者讓你思索它的含義,接著便把你引導去面向當時的一個生活真理:“暴露者揭發種種隱秘,自以為有益于人們,然而無聊的人,為消遣無聊計,是甘于受欺,并且安于自欺的,否則就更無聊賴。”這樣一個道理,如果要用概念推理的辦法來寫,那真不知要說多少話,恐怕也難于說清楚,現在從生活出發,只寫了那么兩件事,互相印證說明,讀者便完全給說服了。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燈下漫筆》。作者從鈔票貶值折價換成現銀,反而沾沾自喜的心情,一下子聯想到人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以后,還萬分喜歡,從而反映了有關中國人民歷史命運的一個大主題。這種表現方法平易近人,它使一個抽象深奧的思想,十分容易地為讀者所接受。

魯迅的形象化手法,都表現了貼切、平易、新鮮的特點。他的無論那一個形象,總是十分切合事物的真象,一絲也不走樣。貼切是形象化的生命,不貼切就失去了形象存在的價值。而且他又善于就近取譬,使讀者感到親切。如所周知,一切形象譬喻,都必須以淺近的、讀者熟知的事物來喻深遠的、讀者不易了解的東西。但是淺近而熟知的事物,如果處理不好,則容易成為陳詞濫調,引不起讀者的興趣。這就必須從新穎的角度去運用它,發現前人未曾發現的意境,使形象別具新意,不落俗套。這才能使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既平易而又新鮮,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 形象的力量,是訴之于情,從而喻之于理。所以有人認為:形象是感情的發酵素。魯迅善于把敘述和評論形象化,也善于寓感情于形象之中。他的強烈的愛憎分明的感情,總是含蓄于字里行間,借形象而扣打人們的心靈。濃厚的感情色彩,不僅突出地表現在他的一部分抒情散文里,而且也表現在他的許多偏重于敘述和評論的篇章中??傊?,與形象而俱在,魯迅的雜文表現了濃烈的感情色彩的特點。

魯迅的雜文,有一部分是抒情散文。在這些文章中,作者經常借形象以抒情,鮮明的形象與真切的情思合而為一,強烈地吸引著讀者,激動著讀者。如《夜頌》這樣描寫了黑夜和白天:“夜是造化所織的幽玄的天衣,普復一切人,使他們溫暖,安心,不知不覺的自己漸漸脫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條條地裹在這無邊際的黑絮似的大塊里。„„現在的光天化日,熙來攘往,就是這黑暗的裝飾,是人肉醬缸上的金蓋,是鬼臉上的雪花膏。只有夜還算是誠實的。”這兩幅形象,寄托著作者深刻的感觸,他對比黑夜和白天,憎惡光天化日之下的“真的大黑暗”,憎惡一切人造的面具和衣裳。在一些紀念文章里,作者也經常運用這種手法來表達對于死者的感情,如《憶劉半農君》,寫“五四”時期劉半農的戰績時,提到當時有些人批評他“淺”,但作者卻贊美這“淺”:“他的淺,卻如一條清溪,澄徹見底,縱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體的清。倘使裝的是爛泥,一時就看不出它的深淺來了;如果是爛泥的深淵呢,那就更不如淺一點的好。”最后又說:“我愛十年前的半農,而憎惡他的近幾年。„„我愿以憤火照出他的戰績,免使一群陷沙鬼將他先前的光榮和死尸一同拖入爛泥的深淵。”在這里,形象的描寫,真摯的友情,嚴正的歷史評判,取得了和諧的統一,給予讀者以回味無窮的感受。

魯迅表達感情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并不限于形象和譬喻。他善于運用排比等修辭手法,反復詠嘆,以宣泄一種不可抑止的感情?!队浤顒⒑驼渚访枋鰟⒑驼涞葼奚氖聦嵵?,寫道:“但段政府就有令,說他們是‘暴徒’!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種排比復沓的句式,有力地傾吐了作者的翻江倒海的激情,強烈地激起了讀者對于反動派的仇恨。在《友邦驚詫論》等政治評論文章里,作者也經常運用這種手法來揭露反動派,表達鮮明的階級感情。

魯迅雜文的抒情,有時并不借助于比喻、排比等手法,他只是按照事物的真象加以白描,在樸素無華的文辭中,寄托著一種真切的感情。如關于柔石的一段描寫:“柔石自己沒有錢,他借了二百多塊錢來做印本。除買紙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雜務都是歸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圖、校字之類??墒峭蝗缫?,說起來皺著眉頭。„„他相信人們是好的。我有時談到人會怎樣的騙人,怎樣的賣友,怎樣的吮血,他就前額亮晶晶的,驚疑地圓睜了近視的眼睛,抗議道,‘會這樣的么?——不至于此罷?’„„”①在這里,作者由衷的敬仰和懷念的感情,不是跟柔石的純潔、善良、勤勞的品質同時寫出,一樣地感動著我們么?

魯迅雜文的感情力量,特別表現在諷刺上。他認為:“‘諷刺’的生命是真實;不必是曾有的實事,但必須是會有的實情。”“它所寫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見的”,但卻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惡。”諷刺作者的本領,就是偏要提出這種“誰都不以為奇”的事,“而且加以精煉,甚至于夸張”②。比如,上面所舉的爬和撞的形象,《立論》中的故事,都屬于這一類,都具有明顯的諷刺性,包含著作者的善意和熱情,讓讀者在不禁發笑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對于敵人,魯迅也經常燃起諷刺的憤火,但為的是要把他們燒毀。比如《“有名無實”的反駁》,從報上引述一位國民黨排長的話,同現實生活相對照,進行無情的鞭撻,幾乎通篇全用反語寫成,造成十分強烈的諷刺效果。魯迅說:自己“好用反語,每遇辯論,輒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頭一擊”①。好用反語,是魯迅雜文諷刺藝術的一大特點。在與論敵筆戰中,尤其是這樣。

總之,魯迅的雜文,形式豐富多彩,手法不拘一格,莫不清新獨創,給予讀者以雋永的藝術享受。這除了思想內容的先進、深刻,有助于他在藝術上的發現以外,還因為他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有一座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此外,他在寫作過程中的認真構思和錘煉,也是十分重要的條件。“就算三五百字的短評,也不是攤開紙就動筆”。他曾這樣說:“人家說這些短文就值得如許花邊,殊不知我這些文章雖然很短,是絞了許多腦汁,把它鍛煉成極精銳的一擊,又看過了許多書,這些購置參考書的物力,和自己的精力加起來,是并不隨便的。”①這種艱苦勞動、精益求精的態度,是非常值得學習的。讓我們認真地學習魯迅雜文的戰斗性和藝術表現力,更好地發揮雜文打擊敵人、教育人民的作用吧。

第三篇:主要內容(寫魯迅的文章)

《懷魯迅》

作者郁達夫在南臺的宴會席上,忽而聽到了魯迅的死。第二天他就匆匆跳上了開往上海的輪船。這不是尋常的喪事,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這正象是大地震要來,或黎時將到時充塞在天地之間的一瞬間的寂靜。 生死,肉體,靈魂,眼淚,悲嘆,這些問題與感覺,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魯迅的死的彼岸,還照耀著一道更偉大,更猛烈的寂光。作者目視著魯迅的靈柩,直到下葬。

《有的人》

本文通過對魯迅先生和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也體現了作者對魯迅的敬佩之情。

《回憶魯迅先生》

此文是蕭紅對她所知道的魯迅先生的一些生活中的小事的描寫,借以向世人展現一個與人們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藹,更隨和的,更真實的魯迅。并借此來抒發自己對魯迅先生的懷念之情

第四篇:魯迅的文章該刪嗎?

上中學時,曾聽見過這樣一句話:“學習語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從這句順口溜可以看出,魯迅的文章難以理解。所以有人呼吁,把魯迅的文章從中學的課本里刪除。

對于從中學課本里刪除魯迅的文章這一觀點,有不少人表示贊同。首先,他們認為從語言的角度來說,由于時代的原因,,魯迅文章的語言多是半文言半白話,這與現代漢語是不同的。而且從現代漢語語法的角度看,其作品還存在錯別字、病句等語法錯誤。這對推廣普通話和規范使用現代漢語是沒有促進作用的。其次,從其作品的內容上來說,魯迅的作品有些過時和落伍,與當代人的思想觀念有些不符。有人認為,如今是知識經濟時代,老談當時中國國人的愚昧無知等國民性問題不如讓大家多學些科學文化知識。加之魯迅先生的文章又比較深奧,對于中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會有些難度。如果老是讓大家讀些難以理解的文章,不僅意義不大,而且會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降。最后,由于魯迅先生選入中學課本的文章較多,加之難以理解,所以學生學習花費的時間會比較多。如果把魯迅先生的文章換成其他優秀作家的優秀作品,會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領略更多優秀作家的風采。

對于魯迅先生的文章該不該刪,我認為應該辯證的來看待。雖然魯迅先生的文章語言多是半文言半白話的,不符合當今我們說話的習慣,并且還有些語法錯誤。這是魯迅先生生活時代的語言習慣所決定的。由于當時的中國處于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一方面沒有完全拋棄之乎者也等文言用語,另一方面是當時在倡導使用白話文,所以造就了魯迅文章的半文言半白話的特點。這應該是其文章的獨特之處,是很有特點的。關于這樣是否會影響普通話的推廣和現代漢語的規范使用,我認為這是不用擔心的。我們既沒有生活在那樣的語言環境中,所接收的語法知識也是規范的,也不倡導那樣的用語。所以學生基本是不會受影響的。

魯迅先生文章的內容是沒有落后和過時的。他所思考的國民性問題是一直都有意義的,任何時候,當國家遭遇危難,這個國家的國民都應該主動的站出來,喚醒更多的人去抵抗外敵,而不是愚昧,懦弱,麻木不仁。他的思想并未與這個時代脫節,在和平年代,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很重要,保持一顆愛國的心,則更為重要。只有祖國獨立強大,人民才能更好地學習工作生活。閱讀魯迅的文章,對于培養我們的愛國熱情來說,有很大的啟示??赡芪恼聲行╇y以理解,但好的作品難道不應該反復去閱讀去理解嗎?多幾次的閱讀和理解,我們就更會發現魯迅先生文章的好。

我們應該有選擇性的把魯迅先生的文章選入中學教材,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容易理解的文章。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文章,我們可以選擇到更高層次的時候去閱讀。同時騰出一部分空間,插入其他優秀作家的優秀作品。讓學生感受更多優秀作家的風采。

魯迅先生是一位有才氣,有思想的作家,其作品教會我們認識與思考,對我們當今及以后有很大的價值。他的文章進步意義更為重大,我們需要學習理解體會。

第五篇:有關魯迅的文章之目錄

關于魯迅其他文章目錄

1. 關于魯迅

2. |近訪魯迅博物館 3. |李澤厚論魯迅 4. |魯迅研究現狀 5. |魯迅與電影| 6. 魯迅與朱安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名人勵志演講稿大全下一篇:秘書的知識能力素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