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三歷史習題課教案

2022-09-07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歷史習題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高三歷史習題課教案

高三歷史上冊第4課《洋務運動》教案華東師大版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高三歷史上冊 第4課《洋務運動》教

案 華東師大版

一、教學目標和重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及洋務派的主張;知道總理衙門的設立;知道典型的洋務企業名稱;知道京師同文館和派遣留學生

理解洋務運動的結果和影響

2、過程與方法:

從時代背景說明洋務運動興起的目的

從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和結果平析其歷史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洋務運動是中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實質起步,它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洋務運動的目的和內容表明:它對當時中國的政治體制未做根本性的改革,涉及的內容有限,因而所起的歷史作用也必然有限。

(二)教學重點:

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及歷史作用

二、教學設計

一、洋務運動的背景:

1、 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

2、 總理衙門的設立

1) 外交機構(近代外交的開始) 2) 洋務機構

3、 鎮壓太平天國

二、概況

1、 時間:19世紀60年代——19世紀90年代

2、 口號:自強、求富

3、 主張:中體西用

4、 目的:(1)直接:改變軍事上落后西方的狀態,鎮壓太平天國 (2)根本: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

5、代表人物:

(1) 中央:奕訢

(2)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崇厚

6、內容:

(1) 中心內容:練兵制器 (2) 具體內容: a、 創辦軍事工業:

1861年曾國藩創辦安慶軍械所,第一個軍事工業 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制造總局,最大的軍事工業 b、 創辦民用工業:

1 直接目的:為軍事工業解決資金問題

企業:19世紀70年代李鴻章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第一個民用工業。 c、 培養人才:

1)創辦新式學堂

1862年, 奕訢設同文館,北京 1863年, 李鴻章設廣方言館,上海 專門軍事工藝學堂 2)派遣留學生

1872年曾國藩派遣四批,美國 詹天佑,京張鐵路 d、 創辦近代海軍

三、洋務運動的結果和影響

三、課堂練習

(一)填空

1、1860年代 運動興起,代表人物在朝廷有 、 ,地方有 、 、 。洋務派主張 ,以“自強”“求富”為兩大口號。

2、1861年曾國藩創辦第一個軍事企業 ,1865年,李鴻章在 創辦最大一個軍事企業 ;1863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第一個民用企業 ,1862年,在奕訢主持下設立 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1872年曾國藩派 率領首批30名幼童赴 國留學。

3、洋務運動沒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推動了中國 的產生和發展,是中國 的開端,其根本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統治,其“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是其失敗的根源。

(二)選擇題

1、下列各項中,與洋務運動無關的是

A.引進西方一些先進生產技術 B.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發展 C.建立了近代化的國家政治制度 D.對外國經濟侵略作了些抵制

2、洋務運動欲“自強而不強”的結局,從根本上說是因為

A.沒有堅決反對西方列強的侵略 B、創辦的企業生產技術落后 C.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生產關系 D.西方列強極力阻撓破壞

3、“中國內江外流多利,幾被洋人占盡,——必須勸民自置,無事可以運官糧客貨,有事可以載援兵軍火,借商民之困而作自強。”以上主張屬于

A、頑固派 B.資產階級革命派 C、洋務派 D.資產階級維新派

4、日本明治維新時期,中國正處于

A.太平天國革命時期 B、洋務運動時期 C.邊疆危機時期 D.戊戌變法時期

5、“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個觀點出自

A.頑固派 B.洋務派 C、資產階級維新派 D、資產階級革命派

6、鴉片戰爭爆發前,文人汪仲洋認為:西方人長腿不能彎曲,不能奔跑和跳躍,碧藍的眼睛畏懼陽光,甚至在中午不能睜開。林則徐也認為;洋人嗜食牛羊肉,若無從我國進口的大黃、茶葉以輔食,將會消化不良而死。這種認識基于清朝的 A、閉關鎖國 B、文字獄 C、重農抑商 D、吏治腐敗

7、1862年,京師同文館設立。該館先后開設外語、化學、物理、各國史略、航海測算、國富策、萬國公法等課程。據此判斷,同文館

A、標志著西學東漸進程開始 B、致力于“變科舉”“改官制” C、為洋務運動培養新式人才 D、旨在宣傳“德先生”“賽先生”

8、“海輪船招商局創后三年內,外輪就損失1300萬兩白銀。湖北官辦織布局開辦后,江南海關每年洋布進口減少十萬批”。這說明洋務運動興辦的民用企業

A、增加清政府的財政收入 B、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侵略 D、促使中國富強起來

9、李鴻章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近年來,爭議頗多。某課題小組收集到如下材料,最有價值的材料是 A. 長篇歷史小說《李鴻章》 B.“文革”中出版《李鴻章反動言論》 C.關于李鴻章的史學論著 D.部分李鴻章奏折、書信的影印件

10.李鴻章說:“自秦政變而敗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為心傳。自商鞅、王安石變法而誅絕,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悅。今各國一變再變而蒸蒸日上,獨中土以守法為兢兢,即敗亡滅絕而不悔。”這表明李鴻章主張

A.改變傳統的守舊思想 B.學習西方的變法圖強

C.為人臣必須取悅龍顏 D.堅持中國的守法傳統

11、李鴻章說:“我朝處數千年未有之奇局,„„今地球東西南朔九萬里之遙胥聚于中國,此三千年一大變局也。”這里所說的“奇局、大變局”是指

A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革命形勢 B英法等國進攻中國的堅船利炮 C資本主義征服世界的歷史潮流 D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民族危機

12、中國具有實踐性的近代化探索始于

A、鴉片戰爭 B、洋務運動 C、太平天國 D、改革開放

13、有學者說:“洋務運動是在西方挑戰引起的危機感下由沿海的地方大員開始的,”其中“西方挑戰引起的危機感”是指

A、天主教傳入 B、鴉片輸入 C、兩次鴉片戰爭 D、太平天國

14、真正由議論發展為實務,寄托曾國藩“防募譚思之士,智巧之匠,演習試造,以勤遠略”意愿的是以下哪一個企業的創辦

A、安慶軍械所 B、江南制造總局 C、輪船招商局 D、同文館

15、李鴻章說:“必先富而后能強,尤必富在民生而國本仍可益固。”洋務運動中哪一項措施符合上述思想?

A、創辦江南制造總局 B、成立三支海軍 C、創辦輪船招商局 D創辦京師同文館

三、簡釋題

1、帝國的救贖

材料一 在中世紀與近代之交,林則徐觀念大變,既表現了御侮的民族勇氣,又表現了接納新知識的開明,兩者具有同樣的光彩。、、、、、、盡管林則徐的新知中仍然參雜著種種偏見,但他是從傳統的華夷觀念中探出頭來認識西方的人。而后才有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題以及一整套兵械火器、養兵之法的議論,作為一種時代思想,它又啟迪了20年以后的

3 洋務運動。

——陳旭麓《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

1)、用史實說明林則徐“既表現了御侮的民族勇氣,又表現了接納新知識的開明,兩者具有同樣的光彩”。

2)、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命題在當時有沒有被重視并付諸實踐?它的時代價值體現在哪里?

4)、如何理解“60年代,這一概念已被賦予新的意義”?

答案

一、填空:

第二篇:高三歷史上冊第1課《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教案華東師大版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高三歷史上冊 第1課《鴉片戰爭與南

京條約》教案 華東師大版

一、教學目標和重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虎門硝煙,準確說出《南京條約》的內容

了解戰前中、英的基本國情;分析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歸納、評判鴉片戰爭的結果對當時中國社會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戰前中英社會對比,明白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及雙方勝敗的原因,理解“落后挨打”的道理。

通過對《南京條約》內容的研讀,理解鴉片戰爭的性質

從社會性質、社會矛盾、歷史任務、歷史分期、社會思潮等多方面,綜合分析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林則徐等愛國將士的壯舉,維護民族尊嚴,反應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值得后人尊敬。 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自強的道理,領會愛國救國的歷史責任感,進而確定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使命感和人生觀

(二)教學重點:

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二、教學設計

一、19世紀40年代以前的中國與世界(B)

1、中國:康乾盛世后,走向衰落 1)政治:封建專制統治

2)經濟:自然經濟占主題地位,資本主義微弱 3)思想:天朝上國、盲目自大 4)對外:閉關鎖國 、、、、

2、世界:資本主義發展迅速

1)政治: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完成,近代民主體制確立 2)經濟:工業革命完成,工業資本主義時代 3)對外:殖民掠奪 、、、、

分析歸納:

1、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英國想要打開中國的市場

2、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的必然性。

3、認識:落后挨打、閉關鎖國的危害

二、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

1、過程:略

2、意義:把禁煙運動推向高潮,表現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堅強決心

三、《南京條約》

1、時間、性質:1842年、中——英、

2、主要內容:(B)

1)割地:香港島——領土主權破壞 2)賠款:2100萬元

3)五口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貿易主權喪失 4)協定關稅——關稅主權喪失

3、性質: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4、影響:(C)見鴉片戰爭的影響

四、鴉片戰爭的影響

1、政治: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遭到嚴重破壞

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解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概念)

2、經濟:使中國傳統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創造了某些客觀條件。(辨析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資本主義觀點)

3、社會矛盾和革命任務:

4、思想觀念:中國人睜眼看世界,學習西方。 1)林則徐: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海國圖志》,“師夷長技以制夷”

三、課堂練習

(一)填空

1、1840年,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后為打開 ,發動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簽定 條約,是中國歷史上 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 社會。鴉片戰后,受西方堅船利炮刺激,中國有識之士從天朝上國迷夢中驚醒,睜眼看世界,代表人物是 和 。魏源著 一書,提出 的主張。

2、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規定中國割讓 給英國;賠款 ;開放 、廈門、福州、寧波、 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在華進出口貨物的關稅,須“秉公議定則例”,即 條款。

3、鴉片戰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演化為 和 的矛盾、 和 的矛盾。其中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各種矛盾中 的矛盾。

(二)、選擇題:

1、一部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災難史,也是一部民族抗爭史。右圖反映的是 A、 馮子材守鎮南關 B、李秀成打洋槍隊 C、鄧世昌黃海大戰 D、林則徐虎門銷煙

2、以下條約內容最能反映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意圖的是 A.割香港島 B.獲得大量的賠款 C、協定關稅 D.謀得領事裁判權

3、清朝乾隆皇帝曾說:“夭朝物產富饒,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這段話反

2 映了

A.乾隆皇帝壯志滿懷 B、中國經濟獲得發展 C.自然經濟下的心態 D、天朝上國地大物博

4.鴉片戰爭以后初期,英國商品仍未能在中國暢銷的主要原因是 A.開放的通商口岸少 B.中國居民缺乏購買力 C.英國產品價格過高 D.中國自然經濟的抵制

5、鴉片戰爭中,中國失敗的最重要原因是清政府 A.武器裝備落后 B.政治制度腐朽 C.社會經濟落后 D.臨戰妥協投降

8、鴉片戰爭作為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最主要依據是

A、中國獨立自主地位被破壞 B.中國領土完整被破壞

C.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 D.中國閉關狀態被打破

9、判斷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的主要根據是 A.清王朝開始變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B.中國政治經濟各項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 C.中國經濟開始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 D.中國人民在反封建的同時還要反侵略

10.稱林則徐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為他

A、認識到鴉片泛濫的危害 B、指出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 C、邁出師夷長技的笫—步 D.領導虎門銷煙有功于國家

11、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對中國而言最嚴重的后果是 A.外國列強的多次入侵 B.中國開始卷入資本主義市場 C、封建自然經濟解體 D、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權力

12、鴉片戰爭中萌發的新思潮的核心和實質是

A.睜眼觀察世界,了解國外情況 B、學習西方長技,抵御列強入侵 C、仿制西洋武器,振興清朝統治 D.啟迪國人覺悟,掙脫鎖國牢籠

13、鴉片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B.禁煙運動打擊了英國商人 C.中國處于封建落后狀態 D.英國要打開中國市場

14、在(南京條約)的下列條款中,對中國民族經濟危害最大的是 A.割占香港島給英國 B.賠款2100萬元

C.開五口通商口岸 D.英商進出口關稅雙方協定

15、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這里的“轉折”不包括

A、社會性質B、社會主要矛盾 C、中國革命性質的改變D、中國國內主要階級地位的改變

16、“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幅員遼闊的帝國、、、、、、不顧時事,仍然安于現狀,、、、、、終于要在這樣一場殊死的決斗中死去,在這場決斗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義原則,而現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貴賣賤買的特權——這的確是一種悲劇。”馬克思這段話評

3 論的是

A、鴉片戰爭 B、抗日戰爭 C、普法戰爭 D一戰 17.“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該條約損害了中國什么主權?

A.領土主權 B.貿易主權 C.司法主權 D.關稅主權

(三)簡釋題

1、天朝的危機

材料一 英國的大炮破壞了中國皇帝的威權,迫使天朝帝國與地上世界接觸,與外界完全隔絕是保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而當這種隔絕狀態通過英國而為暴力所打破的時候,接踵而來的必然是解體的過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閉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觸新鮮空氣便必然解題一樣。

——馬克思《中國社會和歐洲革命》

1)、清政府采用什么手段使自己處于“與外界完全隔絕”狀態?

2) “英國的大炮破壞了中國皇帝的威權”指的是什么?

3)19世紀40至50年代的“解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案

一、填空:

第三篇:高三化學習題課評課

關于XX老師的課,我就不按評課的小分類來一一評說了,就分成優缺點兩大塊來說吧。

優點:作為一名高三的新手,總的來說這節課還是不錯的。教態大方,普通話標準,聲音洪亮,衣著得體,板書漂亮,與學生的互動也很是有幽默感。

缺點:

1、目標不明確。作為高三的復習,無論是哪一輪的復習,在本節課開始就應跟學生講明涉及本節課考綱的要求,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有目標的去學習這節課。更讓學生明白自己已有知識與考綱的差距,這樣做更有利于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效率。

2、課堂容量小。作為高三的二輪復習,我覺得一節課講7道題真的太少了。其實這里不在于說講的題越多越好,也不盡然,而是方法的問題。如何提高課堂的容量對一名新老師來講確實是個問題。一節課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能力也擺在那里,我就得好好思考一下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就以阿伏伽德羅的應用為例吧,不錯正如有些老師講的這塊的知識瑣碎,但是再多再瑣碎也是可以總結出一些東西的,我們可以把近五年的關于阿伏伽德羅應用的題目拿在一起比較一下,無非就是關于氣體摩爾體積的,關于某方程式 得失電子的,關于一些微粒的計算(如質子,電子,中子等等)之類一些問題。要善于分類、總結。所以如何提高課堂容量是老師成長必須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那么其他的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3、不能為了講題而講題。最基本的我們要跟學生一起探討這個題目考查的知識點是什么,當然一道題目我們也可以延伸出許多的東西,比如出題者的意圖,我們可以怎樣創新這道題目,我們可以怎么對這道題目舉一反三。所以一道題目不只是一道題目,夸張點說是一道題目是一個課題。

4、語言的準確性。語言準確規范這是老師最基本的素養,特別是理科老師更要注意。有一道題目謝利老師是這樣說的,“碳酸氫鈉不能電離出來碳酸根”。當然作為那一道題目問題解決了,但是我覺得要這樣說的話會給學生的認識帶來誤解,不恰當。

第四篇: 高三數學習題課的教學設計

(陽谷三中 劉廣禮)

高考實行“3+X”后,數學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數學復習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考生高考的成敗,因此搞好高三數學的復習至關重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戰場,我們應該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有效地進行復習,提高課堂復習的效益。下面結合我在成都市高三數學分科會上的一堂示范課——《三角函數的值域(最值)的常用求法

(一)》,談談如何進行高三數學習題課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

三角函數的值域(最值)問題是學生感到困難的一個內容,求它們的方法多種多樣,一節課不可能一一列舉。這節課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靈活選用代數與三角兩種工具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轉化”及“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體現“三角變換”的工具性。雖然求函數的值域(最值)在《函數》單元已經復習過,但復習不等于重復,復習也不等于單純的解題訓練,而應該溫故知新、溫故求新。所以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考慮了以下原則: 1. 強化“三基”的原則

“三基”是發展數學能力的基礎,是高考重點考查的內容。1999年教育部頒發的《中學數學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調整意見》已成為高考命題的重要依據??荚囌f明明確指出,反對死記,注重對公式和定理的理解、運用,以減少考生因識記錯誤而導致解題錯誤的過失性失分,提高區分度和效度。所以在復習中,要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的能力,并能準確轉換這三種語言;培養學生清晰、簡明、合乎邏輯的書寫;培養學生合理選擇算理進行熟練而準確運算的能力„„。因此,在該課我設計了學生口述解題思路、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課堂練習的解題過程、請幾位學生板書他們的解答等環節,加強對“三基”的鞏固落實。 2.貫徹“雙主”的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復習資料(教材)是學習的依據。在學生、教師、資料(教材)這些對象中,應該以學生為主。學生有大腦、有手,教師不要代替學生思維,代替學生解題,而應該創造條件,給學生充分的時空和豐富的材料,使他們動手動腦,解習題、講見解、議問題、作總結,從中發展思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要達到這個目標,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加強,使主導作用更趨智力化、概括化、合理化,并防止“主導=主講”,“主體=自學”的錯誤傾向,廢止“滿堂灌”的陳舊教法,以及無秩序、無調控的放羊似混亂課堂。因此,在該課設計中,我既考慮了如何放手讓學生進行個別交流、小組討論,有考慮了如何進行調控,使學生的活動有序開展,課堂生動活潑,有條不紊。 3.堅持精講精練的原則

數學復習教學重在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教師必須把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成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催化劑”。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解題是能力的標志。所以數學習題課要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目標,突出“練”字。然而,“練”不等于是搞題海戰術,而是要練精選的、有代表性的習題。因為不加選擇的胡練一氣,只能使學生身心疲憊,對數學產生厭倦感。所以,在

該課的設計中,我精選了兩個基礎練習題和兩個發散練習題,它們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彼此聯系,互相滲透。采用講練結合,講以導練,精講精練的方式,教師只是在學生易錯、易漏、不嚴謹、欠規范等要害處加以啟發、指導、點撥,并及時作出評價,幫助學生認識各種思路的優劣,解法的長短,和學生一起探求最優解法,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使學生在練習中,在老師的點撥中,在成功與失敗中,鞏固知識,提升能力。 4.培養發散思維的原則

高三數學總復習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點;既要加強基礎,又要提高能力、發展智力。在該課的設計中,我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嘗試錯誤等形式,充分發揮題目的效益,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練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我從選擇題1和填空題2出發,引申出發散思維題

3、4,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作到循序漸進。在解法上,從三角變換聯系到代數式的運算,進而發散到與幾何知識和復數知識的聯系。在要求上,立足通法,著眼于基礎,解決學生“無米之炊”的急所;尋求巧法,著眼于提高,使學生“錦上添花”;警示誤法,著眼于修正,給學生提供“反面教材”。 5.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原則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精髓,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具有普遍的應用意義。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它能指導我們揭示問題的本質,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為了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序而科學的發展,必須在課堂教學中滲透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能站在理性的高度思考問題,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在該課的選題上注意了互相聯系,循序漸進,后面的問題可以通過數學變換轉化成前面的問題解決,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化新為舊、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能力;在問題的解決方法上,挖掘三角函數式(代數式)的幾何特征,溝通代數與幾何的聯系,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總體上本節課采用類比的方法,運用演繹思維方式,從特殊問題引申到一般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第五篇:七年級歷史第12課練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1、實施什么措施才可以使社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

(

) A、“以德化民”

B、提倡節儉

C、以身作則

D、抗擊匈奴

2、西漢重視“以德化民”,這是在

(

) A、景帝后期

B、文景時期

C、文帝前期

D、武帝時期

3、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 ,接受的是誰的建議

(

)

A、李斯

B、主父偃

C、董仲舒

D趙高

4、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

(

)

A、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

B、將地方的鑄幣權收歸中央

C、派衛青、霍去病奪去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區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5、西漢統治者對農民實行政策中可以改變經濟蕭條的措施是

(

)

A、增加兵役

B、增加徭役

C、休養生息

D、大修露臺

6、漢初統治者實行實行的措施中正確的是

(

)

A、秦始皇實行高度集權措施

B、漢高祖實行“馬上知天下”

C、文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訓

D、漢武帝推行大一統

7、西漢時完成大一統者劉徹,他就是歷史上的

(

)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

8、漢武帝采取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的“儒術”是指

(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兵家

9、漢武帝采取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的“百家”是指

(

) A、除儒家以外的百家

B、諸子百家

C、道家和墨家

D、法家和兵家

10、假如你是漢朝時期的學生,你應該讀的書是

(

)

A、法家著作

B、儒家著作

C、道家著作

D、墨家

11、史書記載,董仲舒死后漢武帝經過他的墓地時,特意下馬,漢武帝為什么這樣尊重他

(

) A、建立了漢朝

B、完成出使西域的使命

C、推動實現大一統

D、幫助實行削弱諸侯國勢力

12、漢武帝頒布“推恩令”主要是指對西漢前期出現的

(

)

A、貨幣不統一的問題

B、國家困難問題

C、諸侯國強大的問題

D、思想混亂的問題

13、假如你是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官員,你可能會看到下列情況

(

)

(1)、車同軌,書同文

(2)、頒布“推恩令”(3)、焚書坑儒

(4)、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A、(1)(2)

B、(2)(3)

C(3)(4)

D、(2)(4)

14、東漢的建立者

(

)

A、劉邦

B、劉徹

C、劉秀

D、劉恒

15、東漢的都城在

(

)

A、鎬京

B、長安

C、洛陽

D、咸陽

16、“光武中興”指的是

(

) A、漢高祖劉邦時期

B、漢武帝劉秀時期

C、文帝景帝時期

D、光武帝劉秀時期

17、東漢后期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現是

(

)

A、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升級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強 C、皇帝昏庸不理朝政

D、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二、連線題(補充完整)

1、通過楚漢之爭建立漢朝的是----------------

2、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

3、實行“擺出百家,獨尊儒術 ”思想的是---------------------

4、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的是------------------------

5、為削弱諸侯國的勢力 ,允許諸侯將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親屬,建立較小的侯國的是--------------------

6、“愿殿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也。”提出這個建議的是---------------------------

7、“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這是誰的建議--------------------- 請用一句話概括其觀點--------------------

8、 “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是指哪家學說-----------------

三、材料分析題

材料

一、漢景帝說“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漢書》 材料

二、夫農,天下之本也。--------漢武帝 請回答;

1、以上材料的相同思想是什么 ?。(都重視農業生產發展) 、為實踐這種思想采取的措施是? (西漢時;文帝、景帝的措施---------)

(東漢時;光武帝的措施------------)(都以課本知識為主)

10、11課練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1、有一個商人在秦朝統一后到楚國經商,他應該帶的錢幣是

(

) A、貝殼

B、刀形幣

C、圓形方孔銅錢

D、鏟形幣

2、秦朝還統一了文字,這中文字稱為規范文字

(

)

A、甲骨文

B、隸書

C、小篆

D、大篆

3、一位老人要看望她的修長城兒子,他的兒子在起點工作, 他應該到

(

)

A、遼東

B、臨洮

C、北京

D、長安

4、他是我國杰出的政治家,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他是

(

)

A、嬴政

B、劉邦

C、項羽

D韓信

5、中原與嶺南的經濟和文化得以交流是因為靈渠溝通了

(

)

A、長江和黃河

B、珠江和黃河

C岷江和珠江

D長江和珠江

6、秦朝的暴政中不包括

(

)

A、繁重的徭役

B將收獲的三分之二上繳國家 C、賦稅也很重

D、殘酷的刑罰

7、老師在講完陳勝吳廣起義后要求,對起義進行評價,其中有一項不符合歷史事實 (

)

A、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B、動搖了秦朝的統治

C、作為統治著要輕徭薄賦才能維護社會安定

D、起義沒有失敗,因為他的余部項羽和劉邦推翻了秦朝

8、陳勝吳廣起義的時間是

(

)

A公元前207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207年

D 公元209年

9、推翻秦朝統治起決定戰役是

(

)

A、城濮大戰

B、巨鹿之戰

C、桂陵之戰

D、馬陵之戰

10、在巨鹿之戰中出現一個成語,這個成語是

(

) A、指鹿為馬

B破釜沉舟

C、四面楚歌

D、霸王別姬

11、“約法三章”是誰對他的士兵的要求

(

)

A、項羽

B、劉徹

C、劉邦

D、劉秀

12、秦朝統一之后,有一個修長城的年輕人收到一封家書,這封信的字體應該是

(

)

A、甲骨文

B、銘文

C、小篆

D、楷書

13、秦始皇建立了我國 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施行的行政體制稱為

(

)

A、分封制

B、世襲制

C、禪讓制

D、中央集權制

14、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

)

A、項羽

B、劉秀

C、劉邦

D、劉邦和項羽

二、連線題(補充完整)

1、行政----------------

2、軍事----------------

3、監察----------

4、楚漢之爭--------------

5、在“陳”建立政權---------------

三、材料分析題 材料一;“不到長城非好漢”。

------------毛澤東

材料二;秦修長城始于公元前214年有大將蒙恬主持,據統計,當初每年服徭役的人約有 七十多萬,后來增加到三百萬人。 材料三;公元前209年九百多個貧窮農民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到大澤鄉時遇上大雨,,連日的大雨沖毀了道路,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朝的法律,誤期者要被處死。陳勝吳廣殺死了押送軍官,領導大家舉行起義。 根據材料請回答

1、長城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答: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世界奇跡。

2、材料二說明了什么? 答:徭役繁重。

3、如何正確看待秦始皇修筑長城?

答:秦修萬里長城,是為了抵御匈奴的進攻。但是加重了人民負擔,給農業生產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4、根據材料三,“有人認為,如果在前往漁陽戍邊的途中,沒有遇到大雨,秦末農民戰爭就不會爆發。你認為對嗎?為什么?

答:不對。遇雨誤期是秦末農民起義的直接原因,起義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繁重的徭役、繁重的賦稅和殘酷的刑罰)。(沒有遇雨也會爆發農民起義的人 第

一、二單元復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1、元謀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約

(

)

A、160萬年

B、170萬年

C、70----20萬年

D、3萬年

2、北京人可以稱為人的原因是

(

) A、他們會使用火

B、它們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C、他們和現代人沒有什么區別了

D、他們會使用簡單的語言

3、北京周口店遺址中的原始人類就有

(

)

(1)河姆渡人

(2)北京人

(3)半坡人

(4)山頂洞人 A、(1)(2)

B(2)(3)

C、(2)(4)

D、(3)(4)

4、住干欄式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

)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5、半坡遺址在我國的

(

)

A、北京

B、鄭州

C、西安

D、洛陽

6、商朝時遷都的原因是

(

)

A、有少是民族的干擾

B、統治者勢力越來越小 C、政治**和水患

D、統治者的迷信思想

7、商朝時遷都在位的王是

(

)

A、商湯

B、商紂

C、姜子牙

D、商王盤庚

8、西周時期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禪讓制

C、世襲制

D、君主專制

9、春秋爭霸中首先稱霸的是

(

) A、桓公

B越王勾踐齊

C秦孝公

D 、吳王闔閭

10、春秋爭霸中與臥薪嘗膽這個成語有關的霸主是 上題中的

(

)

11、春秋爭霸中沒有稱霸的是 9題中的

(

)

12、商鞅變法是在

(

) A、西周時期

B、商朝時期

C、戰國時期

D、春秋時期

13、商鞅的變法得到了----------的支持

(

)

A、齊桓公

B越王勾踐齊

C秦孝公

D 、吳王闔閭

14、是我國農業史上的一次革命指的是

(

)

A、青銅農具的出現 B、鐵農具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

D、興修水利

15、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是因為

(

)

(1)青銅農具的出現(2)、鐵農具的使用

(3)、牛耕的使用

(4)、興修水利 A、(1)(2)

B、(2)(3)

C、(3)(4)

D (2)(4)

16、都江堰的修建者

(

)

A、李冰

B商鞅

C蒙恬

D、李斯

17、商鞅變法是在

(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356年

C、公元前365年

D、公元365年

18、商鞅變法中不包括

(

)

A、獎勵耕戰

B國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C、獎勵沒有軍功的舊貴族 D、建立縣制

19、《道德經》認為,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又相互聯系,這一思想屬于

(

)

A改革派的思想

B、儒家思想

C、樸素的辯證關系

D、迷信思想

20、儒家學派戰國時期的代表

(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莊子

二、將后邊的內容補充完整(人物)

1、都江堰--

2、望聞問切四診法---------------------

3、論語-----

4、春秋-----

5、《離騷》------------------------------

6、《孫子兵法》-----------------------

三、材料分析題

材料一;“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已所不欲,忽施于人。” 材料二;“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材料三;“廉相愛,交相利”。 材料四;“依法為本”。 材料五;“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請回答:

1、這五則材料分別是誰的主張?分別代表哪五種學派?

2、哪一種人的思想后來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

3、這種學術上的爭論被稱為什么? 第

八、 九課練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2、人們把文字刻寫在獸骨和龜甲上,這種文字被稱作

(

)

A、鐘鼎文

B甲骨文

C銘文

D、大篆

3、古書中“(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鄭”的記載。記載的是

(

)

A、日偏食

B、日全食

C月食

D、月全食

4、戰國時期,歷法上的重大成就是

(

) A、夏朝的厲法

B、逐漸完備的歷法

C、一年分為十二個月D、定出一年二十四節氣

5、扁鵲為我國的醫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主要表現在

(

)

(1)麻醉劑“麻沸散”(2)“望、聞、問、切”四診法(3)著有《傷寒雜病論》(4)用針刺、按摩、藥湯治療疾病。 A、(1)、(2)

B、(2)、(3)

C、(1)、(3)

D、(2)、(4)

6、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定為世界文化名人,他生活在

(

)

A、戰國初期

B、 春秋初期

C、戰國末期

D、春秋末期

7、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定為世界文化名人,他生活在

(

)

A、齊國

B楚國

C燕國

D、秦國

8、根據魯國的歷史材料編寫的《春秋》 ,作者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莊子

9、記載孔子言論的書 是

(

) A、《離騷》

B《春秋》

C、《論語》

D、《禮記》

10、孟子的思想中不包括

(

)

A、用“仁政”治國

B、籠統地反對一切戰爭

C、主張改革,反對空談

D、不要過分捕撈魚蝦,按時令進山伐樹

11、<孫子兵法>一書的作者是

(

)

A、孫臏

B、孫武

C、龐涓

D、鬼谷子

12、此書

14、<孫子兵法》的軍事格言是

(

)

A、戰爭是流血的政治

B、軍食未熟,將不言饑。 C、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

D、制法而自犯 ,何以帥下

二、改錯

商周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意見,并相互爭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儒家創始人孟子提出“春秋無義戰”。墨家創始人老子主張“兼愛,”“非攻”。道家戰國時期的代表韓非提出“無為而治”。法家代表人物莊子主張改革,提倡法治。

(1)錯誤--------------------;糾正----------------------

(2)錯誤--------------------;糾正----------------------

(3)錯誤--------------------;糾正----------------------

(4)錯誤--------------------;糾正----------------------

(5)錯誤--------------------;糾正---------------------- 三;簡答

1、簡要描述甲骨文。

答:商朝人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

2、簡述我國古代文字的變化過程。

答:商朝時稱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商周時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稱“金文”或“銘文”。西周晚期將文字整理成一種樣式,稱為“大篆”。戰國時期,人們用毛筆蘸墨,在竹簡或絲帛上書寫。

3、有關屈原的歷史史料。

答:屈原生活在戰國末期的楚國,他吸收民歌精華,采用楚國方言創造出新體詩歌。他的代表作《離騷》,是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被翻譯成多種外國文字。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定為世界文化名人?!峨x騷》中的名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第七課

大變革時代 識記

一、農業生產的發展

1、鐵農具;春秋時期,開始出現鐵農具,戰國時期鐵農具適用范圍擴大。

2、牛耕的使用;春秋末期已經使用牛耕,戰國時牛耕進一步推廣。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

3、水利工程;戰國時,秦國,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防洪灌溉水利工程。

二、各國的變法運動

1、春秋以來,由于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大量的荒地被開墾出來,一些奴隸主將新開墾出來的田地變成私產并出租,他們轉化為封建地主,租種地主土地的人變成農民。

2、戰國時期,新興的地主階級為了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先后在各國掀起了變法運動。

3、結果;戰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

4、商鞅變法; (1)、時間;公元前356年。地點;秦國。支持者;秦孝公。

(2)內容;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 測試題

一、選擇題

1、鐵農具使用范圍擴大是在

(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戰國

2、春秋末年已使用的耕作方式是

(

)

A、耒耜

B、二牛抬杠

C、牛耕

D、青銅工具

3、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

)

A、青銅農具

B、鐵制農具

C、牛耕

D、二牛抬杠

4、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迅速推廣的原因不包括是

(D )

A、材料交易得到

B、冶鐵場規模較大

C、鐵農具鋒利堅硬

D各國政府大力推廣

5、鐵農具和牛耕使用的影響不包括

( C ) A、促進了土地私有化

B、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

C、強化了周王朝的統治

D、引發了改革時代的風潮

6、都江堰是防洪灌溉水利工程,他使那一地區成為“天府之國”

(

) A四川盆地

B長江中下游

C成都平原

D、華北平原

7、商鞅在變法之前采用“徒木為信”的辦法,其目的是

(

)

A、重賞之下發現勇夫

B、秦孝公的命令

C、樹立威信,為變法而準備

D、戲弄百姓

8、《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這主要是因為商鞅變法

(

) A、獎勵耕戰,

B、承認土地私有,

C、允許自由買賣

D、根據軍功大小受爵位和田宅

9、商鞅變法措施中最能反映中央集權思想的措施是

(

)

A、獎勵耕戰

B、土地私有

C、建立縣制

D、獎勵耕織

10、一個人因生產糧食布帛多而免除了徭役應該是在

(

)

A、公元前653年以后

B、公元前563年以后

C、公元356年以后

D、公元前356年以后

11、商鞅變法措施中是秦國國富兵強的是

(

) (1)土地制度的改革

(2)重農抑商

(3)獎勵軍功

(4)建立縣制 A、(1)、(2)

B、(2)、(3)

C、(1)、(3)

D、(2)、(4)

二、材料分析題

(一)

1、材料一

生產工具中有;石器工具、青銅工具、骨制耒耜和鐵農具

2、材料二

有一故事這樣說道;大力士王拉牛的尾巴,怎么拉都拉不動牛,牛尾巴拉斷了牛也沒有動一下。有一頑童牽著牛鼻環,牛乖乖地跟著他走了。 根據材料回答; (1)按生產工具出現的先后時間順序排列。

答: 石器工具------骨制耒耜---------青銅農具----------鐵制農具。

(2)鐵農具與其他農具相比有哪些優越性?

答: 鋒利、耐用。

(3)材料二的故事說明了什么?

答: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掌握牛的習性為利用牲畜代替人力勞動創造了條件。最終被人類利用,出現了牛耕。

(4)春秋戰國時期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進步產生了哪些影響?

答: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開墾的荒地越來越多,引起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有奴隸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 材料分析題

(二)

1、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

2、材料二

韓非說:“七國之雄,秦為首強,皆賴商鞅” 根據材料回答

(1)管仲是任何輔助齊桓公稱霸的嗎?

答:積極改革內政,注重發展生產,改軍制,建立強大的軍隊;一“尊王攘夷”為口號擴疆界。

(2)韓非為什么給商鞅這么高的評價?

答:秦國經過商鞅的變法,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為強大的國家。

(3)請你分析一下當時新興的地主階級、奴隸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對商鞅的變法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站在新興的地主階級、奴隸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立場上分析)并說明理由。

答:新興地主階級;支持變法。因為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保證了地主階級的利益,獎勵軍工可以得到以前奴隸主貴族所享受的特權和官職。

奴隸主貴族;反對變法。因為變法中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不能享受世襲特權,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農民階級;支持變法。因為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調動了農民的生產勞動積極性,也可以因軍工授爵位。

(4)上面的材料對你有什么啟示?

答:改革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是國富兵強的重要措施。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識記

一、東周的開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二、春秋爭霸

1、概況;

(1)、齊桓公:齊桓公任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改革軍制組織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土,使齊國國富兵強。成為春秋時期中原的第一個霸主。

(2)晉文公:在城濮大戰中取勝,成為中原第二個霸主。

(3)楚莊王:百年之后楚國大敗晉國,楚莊王成為中原第三個霸主。

2、爭霸戰爭的影響; (1)、給社會帶來了種種災難。

(2)在爭霸戰爭中大國兼并小國,呈現統一的趨勢。

三、戰國七雄

1、七雄并立 (1)、晉國卿大夫中的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 (2)、后齊國大夫田氏代替了齊,叫田氏代齊。 (3)、七雄并立:齊、楚、秦、燕、趙、魏、韓。

2、秦國的強大:

(1)、戰國末期,秦國不斷兼并東方六國的土地。 (2)、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秦軍大敗趙軍。從此東方六國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長平之戰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基礎。 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1、東周分兩半,這里的兩半是指

(

) A、夏朝后期和商朝前期

B、商朝后期和西周前期 C西周后期和春秋時期

D、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

2、公元前770年東周開始,定都洛。下邊關于東周的敘述有一項是錯誤的 (

) A、開始于公元前770年

B、分為春秋和戰國 C天子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D、都成在今天的洛陽

3、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擴充疆界的是

(

) A、楚莊王

B晉文公

C管仲

D 齊桓公

4、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指誰霸諸侯

(

) A越王勾踐

B晉文公

C齊桓公

D楚莊王

5、歷代明君都重用人才,輔佐與齊桓公、進行改革、成就霸業的是

(

) A、伊尹

B、姜尚

C李悝

D管仲

6、從這次戰役之后東方六國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這次的戰役是

(

)

A、馬陵之戰

B、桂陵之戰

C、城濮之戰

D長平之戰

7、使晉文公成為霸主地位的戰爭是

( )

A、逐鹿之戰

B、牧野之戰

C城濮之戰

D、長平之戰

8、成語“臥薪嘗膽”說的是那個霸主

(

) A、齊桓公

B晉文公

C、楚莊王

D、越王勾踐

9、“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反映的是那個時期的歷史

(

) A、春秋

B、戰國

C、西周

D、秦國

10、“可憐趙軍做坑魂,自此群雄不敢西”。這兩句話與下列哪件事件有關 (

) A逐鹿之戰

B、牧野之戰

C、城濮之戰

D、長平之戰

11、對春秋爭霸戰爭評價中正確的是

1、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2、小國被滅,出現了一些大國,有利于國家走向統一。

3、爭霸過程中都實行改革,加強了自身的力量。4爭霸戰爭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了解,促進民族融合。

A、

1、

2、

3、4

B、

1、

2、3

C、

2、3

D、

1、

2、4

12、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都存在的一個國家是

(

) A、秦國

B、楚國

C、齊國

D、燕國

二、以課本P33的戰國形勢圖請回答

1、就課本P33戰國形勢圖中說出河南境內的兩個諸侯國 (1)

(2)

2、說說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諸侯國的名稱以及都城(1)東

(2)西

(3)南

(4)北

三、列舉題

1、請列舉春秋五霸的名稱

2、請列舉戰國七雄的名稱

3、請列舉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戰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化 識記

一、手工業

1、青銅制造業;

(1)原始社會末期,出現青銅器。 (2)夏朝時期,逐漸增多。

(3)商朝時期,青銅文化燦爛時期,代表作:巨大的“司母戊鼎”,奇特的“四羊方尊”

(4)商周同期,引起中外人士矚目的、舉世聞名的,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代表作“青銅面具、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

2、陶瓷業;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3、玉器制造業;興盛、雕刻藝術水平高。

二、農業;是社會的主要產業。

1、商周時期,“五谷”已經齊備。

2、已知道選種,施肥,治病蟲害。

3、西周時已經有一定數量的青銅農具,進行生產勞動。

三、畜牧業;

1、今天的家畜商朝時就有了。

2、商王室和貴族有專門的牧場。

四、奴隸的生活

沒有人身自由、處境悲慘。 檢測題

一、選擇題 1我國青銅器出現在

(

)

A、商朝

B、夏朝

C、原始社會末期

D、原始社會中期

2、我國的青銅燦爛時期是在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3、奇特的四羊方尊和巨大的司母戊鼎制作與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4、夏、商、西周時期手工業包括

(

)

(1)、制瓷

(2)、青銅制造

(

3)、玉器雕刻

(4)造紙 A、(1)、(2)(3)

B、(2)、(3)、(4)、

C、(3)(4)(1)

D、(4)(1)(2)

5、三星堆文化包括

(

)

1、四羊方尊

2、青銅立人像

3、司母戊鼎

4、青銅神樹

A、

1、2

B、

2、3

C、

1、3

D、

2、4

6、我國的青銅時代包括

(

)

1、夏朝

2、商朝

3、西周

4、東周

A 、

1、

2、3

B、

2、

3、4

C 、

3、

4、

1、

D 、

4、

1、

2、

7、我國農業中的“五谷”何時就已具備

(

) A、夏朝時期

B 商朝時期

C商周時期

D 西周時期

8、關于夏商西周時期的農業、畜牧業的發展,錯誤的一項是

(

) A、農牧業已經相當發達

B、今天的家畜商朝時已經有了 C、農業已經會選中、施肥、治蟲害

D、西周時已經大量使用青銅器

9、我國哪個朝代就有瓷窯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大汶口

二、判斷改錯

當學完燦爛的青銅文明這一課后,小明同學立馬寫下課程記錄,但是因為馬虎寫錯了兩處,你能判斷出來嗎?

夏、商、西周時期我國的青銅器有很大的發展,制瓷業也很發達,引起中外人士矚目的的“三星堆”文化出現于成都平原,曾出土有四羊方尊、青銅神樹很青銅面具。說明西周時期已經使用一定數量的鐵制農具。

判斷(1)錯誤--------------------------改正---------------------------

(2)錯誤--------------------------改正---------------------------- 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識記

一、夏朝

1、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2、統治中心:陽城。

3、政治:(1)、世襲制:禹死后啟繼承父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2)、奴隸制國家機構的建立。建立政府機構,組建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

4、滅亡:夏桀推行暴政,(暴政內容略)。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戰勝夏桀,夏朝滅亡。

二、商朝:

1、建立:約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湯,伊尹做大臣,商朝很快強大起來。

2、政治:盤庚遷都到殷(原因是:政治dongkuan和水患。)統治區域不斷擴大。

3、滅亡:商紂推行暴政(暴政內容略)。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三、西周:

1、建立

(1)背景:周文王重視農業生產,用姜尚,國力逐漸強大。

(2)經過: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與商紂在牧野大戰,商朝軍隊陣前倒戈,商滅亡。周朝開始,建立者周武王,都成鎬京,史稱西周。

2、政治:實行分封制(1)目的:鞏固統治。

(2)內容:周天子、、、、、、(略)。

(3)作用:開發了、、、、、、(略)。(要求背會)

3、滅亡:西周后期,政局混亂,發生了國人暴動,于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1、孔子在《禮記。禮運》中描述他理想中的“大同”社會:“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種制度是

(

)

A、世襲制

B、禪讓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

2、上題中的那種制度打破了這種理想的社會

(

)

3、我國原始社會的禪讓制變為世襲制,下列哪位人物開了歷史先河

(

)

A、禹

B、啟

C、湯

D、紂

4、夏朝的統治中心在

(

)

(1)河南

(2)河北

(3)山西

(4)山東 A 、

1、2

B、

2、3

C、

1、3

D、

3、4

5、輔佐與商湯的大臣是

(

)

A伊尹

B、伯益

C、管仲

D、姜尚

6、商朝因水患和政治dongkuan遷都到殷,這與那位君主有關

(

)

A、盤庚

B、商湯

C、周武王

D、周文王 7:、成語“酒池肉林”原指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那么、這一成語與下列哪個商朝君主有關

(

)

A湯

B桀

C啟

D紂

8、討伐商朝的王是

(

)

A周文王

B 周武王

C周幽王

D周厲王

9、西周后期的國人暴動趕走的王是

(

)

A周幽王

B周武王

C周文王

D周厲王

10、按順序排列

(

)

(1)商超的建立

(2)夏朝的建立

(3)堯舜禹的傳說

(4)西周的建立

A

1、

2、

3、4

B

3、

2、

1、4

C

2、

1、

3、4

D

4、

3、

2、1

二、列舉題

列舉夏商西周的

1、國家名稱;

2、建立時間;

3、都城;

4、建立者;

5、滅亡之君;

三、判斷改錯

有一個學生在學習了中國古代史后,對原始社會有這樣的描述:約公元前2010年禹建立了夏朝,于公元前1600年商和夏在牧野大戰,商朝建立。約公元前1600年世襲制開始了。 這一段話中有三處錯誤

1錯誤------------------;正確-------------- 2錯誤------------------;正確-------------- 3錯誤------------------;正確---------------

第三課

華夏之祖測試題

一、單項選擇

1、把“距今約四五千年”和“黃河流域”兩個要素結合在一起,應該是下列那些人物

(

) (1)黃帝

(2)炎帝

(3)北京人

(4)禹

A、(1)(2)

B、(1)(3)

C、(3)(4)

D、(2)(3)

2、華夏族的主體是

(

) (1)炎帝部落(2)黃帝部落(3)蚩尤部落(4)堯部落 A、(1)(2)

B、(2)(3)

C、(3) (4)

D、(1)(4)

3、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的第一章內容應該是

(

) A、北京人

B、元謀人

C、黃帝

D、河姆渡

4、

漢族的前身是

(

) A、蚩尤族

B、華夏族

C、鮮卑族

D、戎族

5、蚩尤部落勇猛異常但在逐鹿一戰之后被戰敗,它的名稱應該是

(

)

A、黃帝戰蚩尤

B炎帝戰蚩尤

C、華夏族的誕生

D、炎黃戰蚩尤

6、 學習歷史要注意培養正確的學史能力。下列屬于逐鹿之戰進行評價的是(

)

A、逐鹿之戰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B、逐鹿之戰的主戰場在逐鹿 C、逐鹿之戰中持有被戰敗

D 逐鹿之戰發生在距今約四五千年

7、“戰爭十分激烈,蚩尤請來了風伯,雨師施展法術,突然間風雨大作,、、、、、、黃帝命令部下制造指南車,辨別了方向才打敗了蚩尤。以下敘述正確的一組是

(

)

(1)材料描寫的是逐鹿之戰(2)這次交戰的雙方是炎黃部落和蚩尤部落 (3)材料的敘述帶有神話色彩(4)材料的敘述是真實的寫照 A、(1)(2)(3)

B、(1)(2)(4)

C、(2)(3)(4)

D、(1)(3)(4)

8、2010年5月,”2010中國品牌節會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摘取2010年最具國際影響力祭拜大典獎項,因為黃帝為中華大地早期物質文明 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他被人們稱為

(

)

A、中華祖先

B、人文初祖

C、人文鼻祖

D、史實記載

9、在河南、山西、浙江等地 發現了數千年的水井遺址、蠶繭、和絹布。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一下這些驗證屬于

(

) A歷史遺跡

B、史實記載

C、考古實物

D、傳說故事

10、《禮記》所謂“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社會局面反映的是

(

)

A、堯舜禹時期

B、夏朝建立后

C、山頂洞人時期

D、半坡農耕時期

11、按順序排列

(1)生產力的發展

(2)私有制的出現

(3)夏朝的建立 (4)

? (

) A、奴隸社會的開始

B、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出現 C、第一個封建國家出現

D、華夏文明出現

二、連線題

A、會用骨針縫制衣服

1、半坡原始居民

B、生活簡樸,克己愛民

2、堯 C、寬厚待人以身作則

3、舜 D、能制造色彩絢麗的彩陶

4、禹

E、制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5 、山頂洞人

F 、領導人民治水有功

6、 河姆渡原始居民

三、問答題

1、堯和舜有哪些高尚的品質?

答:堯關心愛護他的人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

2、能說出禹治水取得成功的原因嗎?

答:總結失敗的經驗,采取正確的方法,親自參與,態度堅決。

3、堯舜禹在品質上有哪些共同點? 答:都具有崇高的品質。

4、他們傳位的方法是什么?這種制度的表現是什么? 答:“禪讓”。通過部落聯盟會議民主推選出新的首領,而且,被推選出的首領沒有特權。

第三課

華夏之祖 識記

一、炎黃戰蚩尤

1、相傳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聯合,在逐鹿一戰中打敗蚩尤部落。

2、此后、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

二、黃帝--------“人文初祖”

1、相傳,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發明舟車。

2、嫘祖發明養蠶繅絲,倉頡發明文字,伶倫編出樂譜。

3、黃帝被后人稱------“人文初祖”。

三、堯、舜、禹的“禪讓”

1、禪讓制:原始社會末期,有部落聯盟中各部落首領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

2、原始社會結束 (1)、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有財產不斷增多,貧富分化現象出現。 (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有部落和部落聯盟轉變成國家,禹從部落聯盟首領轉變成國王。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 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習題 第二課原始的農耕生活習題

一、單項選擇

1、你認為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應當是

(

) A 、語言產生

B、群居生活

C、使用工具

D、制造工具

2、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2010年博物館日宣傳的主題是“博物館致力于社會和諧,”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圍繞這一主題積極開展活動,推出了為“原始人”征集宣傳大使的活動。這一“原始人”最有可能指的是

(

) A、元謀人

B、半坡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3、韓非子描述遠古自然環境時,寫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因此最需要的是

(

)

A、學會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過群居生活

4、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把一些貝殼、石珠、骨塊穿聯在一起,做成美麗的項鏈,這件手工藝品應該屬于

(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人

5、氏族是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集體,最早進入氏族階段的遠古居民是

(

) A、北京人

B、元謀人

C、山頂洞人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6、《韓非子》載:“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鉆木取火,以化腥臊。”最早懂得鉆木取火的的我國遠古居民是

(

)

A、山頂洞人

B、元謀人

C、北京人

D、半坡原始居民

7、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這些遺址處于長江流域的是 (

)

A、元謀人遺址、

B、河姆渡遺址 、半坡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

8、“民以食為天”,從野食充饑到農耕種植是人類生活史上的飛躍。我國原始農耕時期遺址包括

(

)

(1)北京人遺址、(2)半坡遺址、(3)元謀人遺址、(4)河姆渡遺址 A、(1)、(2)

B、(2)(4)

C、(3)(4)

D、(1)(3)

9、在河姆渡遺址發現了骨耜,請說出它距今約

(

) A、170萬年

B、30000年

C、7000年

D、6000年

10、原始農耕時期我國境內的原始居民對世界文化貢獻是他們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植物。

(

)

A、麥、水稻

B、粟、玉米

C、水稻、粟

D、麥、玉米

11、“神農時,民方食谷。推測一下,文中的谷(粟)最有可能是誰培養 (

) A、山頂洞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2小王同學家有一仿制的魚紋彩陶盆,如果是真品,他最早可能出現在

(

)

A、北京人遺址

B、元謀人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半坡遺址

二、材料分析

材料一: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耕。

-------------《白虎通》

材料二:1973年考古學家在浙江余姚發現某原始農耕遺址出土了成堆的稻谷,谷稈以及用水牛等動物的肩胛骨制成的骨耜。 材料三:有一圖(省略)半坡遺址的男子復原圖。 請回答:

(1)材料一:神農為什么要“教民農耕”?材料一又反應了我國原始社會的什么現象?

答:食物不充足;原始農業的出現。

(2)材料二:反映的是那一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此地的原始居民是怎樣進行農業生產的?

答:反映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他們用骨耜耕地,種植水稻。 (3)請你為材料三的半坡男子配上一段話,介紹一下他一天活動情況。

答:用磨制石器進行生產勞動,用木制的耒耜等開土地,用石刀收割莊稼,用骨質箭頭打獵,捕魚等。飼養豬狗等動物,種植粟和蔬菜,制彩陶,住半地穴式的房屋等等。

(4)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原始農耕遺址分別代表了我國那些地區的原始農耕生活?這些地區的自然環境有何共同的特點? 答:材料二代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農耕生活。材料三代表黃河流域的原始農耕生活;

共同之處在于:大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發祥地,長江與黃河都是中華文明的搖籃。 三:分析說明題 材料一:“上古皆穴處,有圣人出,教之巢居,今南方巢居,北方穴處,古之遺址也。”

---------------項崚《始學編》

材料二“南方建筑為棚,多敞口;北方建筑為窩,多封閉。前者原出巢居,后者來自穴處。”

---------------陳從周《說國》 結合學過的知識回答:

(1)請說出“上古皆穴處”的遠古居民。 答:北京人、山頂洞人。 (2)說明“巢居”“穴處”的房屋建筑樣式分別指的是什么? 答:“巢居”指的是干欄式建筑,“巢居”遺址代表是河姆渡遺址。“穴處”指的是半地穴式房屋。“穴處”遺址代表是半坡遺址。

(3)請結合所學知識,縫隙一下南北方建筑樣式的不同對于當今社會如何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有何啟示?

答:啟示:人類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順應自然中要科學合理,協調兼顧。 (4)在高樓大廈林立的今天你還能找到“巢居”、“穴處”的人房屋建筑樣式的影子嗎?

答:四川、云南等地的少數民族居住的吊腳樓就屬于干欄式房屋建筑。山西、陜西的窯洞就近似于半地穴式的房屋建筑。 第二課原始的農耕生活 識記

一、河姆渡的原始農耕

1、時間:距今約7千年。

2、地點:(位于長江流域)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

3、生產活動:(1)、生產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2)、農耕;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3)、制作;會制造陶器,制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4、生活:住干欄式房屋,過定居生活。會挖井,飲水方便。

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

1、時間:距今約

5、6千年。

2、地點:陜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位于黃河流域)。

3、生產活動:(1)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木制的耒耜等開墾土地,用石刀收割莊稼。

(2)農耕: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很早種植蔬菜。

(3)飼養:飼養豬、狗等動物。

(4)制作:能制造色彩絢麗的彩陶,上繪還出現一些刻畫符號。有各式各樣的美麗圖案。

4、生活情況:住半地穴式房屋,房內有灶炕,供飲煮和取暖用。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識記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1、時間:距今約170萬年。

2、地點:云南省元謀縣。

3、生活與生產:一會使用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

1、時間:距今約70-----20萬年。

2、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

3、身體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

4、生產:制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會保存火種。

5、生活:過群居生活。

三:山頂洞人

1、時間:距今約3萬年。

2、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

3、生產: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會人工取火,用骨針縫制衣服。

4、生活:按血緣關系組成氏族,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典型。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公司企業招聘計劃書下一篇:觀神十成功發射后感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