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特色化體育文化論文

2022-05-08

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了關于《特色化體育文化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摘要:闡述了體育特色小鎮與特色小鎮、體育產業之間的關系,并簡要分析了當前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數量(建多少)、分布(在哪里建)與類型(建什么樣的),重點對當前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模式(怎么建)進行分類研究。研究發現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模式主要有省地共建模式、“體育+”模式和PPP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對PPP+L模式進行了初步探索。

特色化體育文化論文 篇1:

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研究

摘 要:以浙江、上海、江蘇、安徽、黑龍江、貴州的體育特色小鎮作為重點研究對象,對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理念、建設特點、建設目的、建設成效進行研究,認為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存在發展模式同質化或過于強調“特色”;推進主體單一,建設與管理成本較高;體制機制約束依然較大,活力激發不夠;政府觀念沒有實現根本轉變,社區營造相對滯后等問題。要推進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發展,必須夯實產業基礎,加快培育主導產業,構筑堅實平臺;堅持政府引領,強化市場主導,優化資源配置;不斷進行機制體制建設,創新制度供給,做好科學規劃;理清發展理念,厘定發展主體權責,重視社區功能建構。

關 鍵 詞:體育特色小鎮;體育旅游;運動休閑

Key words: sport featured small town;sports tourism;sports leisure

在國家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快小城鎮的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充滿魅力的小城鎮”。2016年7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房建設部3部委共同下發了《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力爭打造1 000個具有示范效應、特色明顯的小鎮;2017年,特色小鎮第一次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特色小鎮成為我國國家發展戰略[1]。以此為契機,地方各級政府紛紛跟進,結合地方特點,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勵特色小鎮的發展,一批旅游特色小鎮、工業特色小鎮、文化特色小鎮應運而生。在體育領域,2016年底,國家旅游局、國家體育總局在《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將在全國建成100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目的地,建成100家國家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等,并在2017年7月公布了首批96個國家級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名單。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在申報和建設過程中做出了很多重要的探索與嘗試,取得了很多經驗,但是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本研究按照2016年全國人均經濟排名并考慮到地域特點,選擇了浙江、上海、江蘇、安徽、黑龍江、貴州的體育特色小鎮作為重點調研對象,總結體育健康特色小鎮的建設成效及存在問題,提出發展策略。

1 我國體育特色體育小鎮建設成效

1.1 體育與社會發展相融合的建設理念不斷推進

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在建設理念方面與傳統的體育強縣、傳統體育基地等不同,傳統理念往往關注的是體育的發展,對于其它領域的關注是很少的。體育特色小鎮則是利用體育這一優勢載體,把體育與社會發展相互融合,推進體育與其它產業的互相促進,利用體育這一基點撬動社會資源,比如“體育+旅游”“體育+文化”“體育+科技”等。例如浙江杭州市淳安縣石林港灣運動小鎮提出了以創新、協調為基本原則,以綠色發展為基本思路,加快體育與其它產業的融合發展。蘇州市太倉市田鏡胡電競小鎮提出在關注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的基礎上,要積極融合信息、環境保護、旅游、體育競賽等新興產業,促進小鎮的整體發展。上海崇明區陳家鎮體育旅游特色小鎮提出不僅要在行政體制方面突破現有的行政建制,在發展方面也要突破傳統的旅游發展模式,充分發揮體育特色行政的統籌功能,以產城融合為突破點,以體育文化為根脈,以古鎮風光為依托,逐步建成旅游、體驗、休閑、運動于一體的體育特色小鎮[2]??傊?,各體育特色小鎮根據自身優勢,在準確進行產業定位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統籌規劃,挖掘地方特色、體育文化底蘊和運動休閑稟賦,逐步形成體育與社會融合發展的建設理念。

1.2 突出以體育為特色的建設特點逐步形成

從現有的體育特色小鎮看,都突出以體育為特色的建設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強調獨特的定位。如吉林梅河口市進化鎮中醫藥健康旅游特色小鎮,把中醫藥健康旅游作為主攻的特色產業,特別突出旅游與中醫藥產業的結合;揚州市儀征棗林灣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把體育制造作為產業主攻方向,突出校園體育裝備的制造與發展。雖然各個小鎮都把體育產業發展作為特色,但是不同小鎮的差異定位是非常明顯的,不同小鎮對發展區域進行了明確細分,實行錯位發展,仍然具有明顯的獨特性。二是強調融合的社會功能。體育特色小鎮不是運動、休閑和特色小鎮的疊加,而是運動、休閑與特色小鎮的功能有機融合。從宏觀層面看,體育特色小鎮一般強調四大功能,即產業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社區功能。無論走進任何一個體育特色小鎮,都不是傳統的高樓大廈和工廠林立,而是山水、人文、運動、休閑的景象融合。每一個體育特色小鎮都有自己的文化內核,都有自己鮮明的體育文化標識。體育產業在這里再不是傳統的粗放式發展,而是與小鎮文化緊密結合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依托獨特的體育文化特色和體育產業特色,帶動旅游的發展,推進公共體育服務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實現體育特色小鎮的社區功能。三是突出精致的建設風格。體育特色小鎮一般在建設方面都突出精致,從建設面積看,體育特色小鎮面積一般在3~5平方公里,在建設中一般都是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特色進行規劃設計,根據功能定位進行建筑風格的設計,既突出運動特色功能,又強調自然與人文的結合。無論是南方江蘇南通市通州區開沙島旅游度假區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貴州三岔河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還是北方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無不體現了這種特色。

1.3 依托體育發展促進小鎮全面發展的建設目的日益清晰

各級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推動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以體育產業和運動休閑為抓手,依托不同地域的山水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引領休閑運動的可持續發展,進而為小鎮的社會發展、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各地在建設過程中,也基本都遵循這一建設目標,推進特色小鎮的發展。一是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體育產業。如江蘇省揚州棗林灣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沿運動競賽產業和康體健身產業發展方向建成了紅山體育公園、江揚天樂湖等一批康體健身產業項目,同時借助中國芍藥節、車馬文化旅游節為平臺,連續舉辦江蘇省青馬車寨、青少年自行車錦標賽、中國圍棋甲級聯賽、龍舟公開賽等體育賽事與活動。2018年江蘇省第19屆運動會自行車項目、2018年江蘇省園藝博覽會、202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等體育賽事與活動也將在這里舉辦。浙江省金華市經開區蘇夢鄉汽車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著力打造“兩軸一帶”的汽車運動產業。其中“橫軸”是利用金華新能源汽車原有的產業基礎,發展運動汽車產業園,形成運動汽車體驗、制造、改裝的產業集群,為特色小鎮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動力。二是對一批小鎮原有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F有的體育特色小鎮中有很多原來都是以體育裝備制造為主業,隨著市場的發展,出現了產能過剩、效率低下、效益不高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很多地方政府利用體育特色小鎮建設對原來的產業結構進行了優化調整,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路子[3]。福建泉州市安溪縣龍門鎮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原來以運動鞋為主產業,曾為小鎮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最近幾年受國內和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僅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且企業效益直線下滑,全鎮47%的企業在2015年出現虧損。借助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龍門鎮積極實施“體育+”行動計劃,整合原有的體育企業,優化形成新的戶外休閑生產企業聯盟,并撬動社會資源,吸引更多休閑裝備企業落戶。三是積極營造創業生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體育特色小鎮積極營造創業生態,吸引了大批人才。各特色小鎮都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優惠的政策,保證了相關企業在用地、融資、人才引進等方面的需求。四是打造宜居環境。體育特色小鎮借助良好的自然生態,打造宜居之地。幾乎所有的體育特色小鎮在區位上都介于城市和鄉村之間,交通便捷,不僅利于市場主體的生產發展,同時完善的生活配套功能與美麗的自然環境結合,非常符合公眾現代生產生活追求??傊?,體育特色小鎮在建設中都非常重視“產、城、人、文”的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新型的生存發展空間,既能滿足人們創新發展的需求,也能滿足人們對美好環境、美好生活的需求。

1.4 通過體育特色小鎮建設促進小鎮全面發展成效逐步彰顯

體育特色小鎮名單雖然是2017年3月公布,但各地的建設早已開始,例如江蘇從2016年就開始建設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一是通過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強大動力。體育特色小鎮要獲得發展,離不開體育產業的支持,各地體育特色小鎮基本都有特色的體育產業。以江蘇省為例,體育特色小鎮不僅強調產業的“特”,而且強調形態的“高”。徐州市賈汪區大泉街道體育健康小鎮明確提出,體育健康產業不是修健身場館,進行簡單的運營,而是要必須形成自身的健康文化品牌,通過品牌創造價值,通過價值獲取利潤。2016年健康產業為小鎮帶來就業機會1 214個,利稅1.016 4億元。蘇州市太倉市天境湖電競小鎮規劃5年投入25億元,引進省級創新平臺4個,省級以上眾創空間2個,舉辦電競賽事600場,引進知名俱樂部10家,培養電競產業人才4 000人,到2020年,電競產業稅收貢獻度占到科教新城新興產業的65%以上,為特色小鎮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二是通過體育特色小鎮發展全面改善環境及公共服務設施。我國體育特色小鎮中,大部分都提出要把體育與旅游結合,不僅打造出特色產業的集聚區,同時要把小鎮打造成宜居寶地。在這一發展理念的引導下,各級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通過體育特色小鎮建設,對小鎮環境和公共服務設施進行了全面改善。如安徽六安市金寨縣天堂寨大象傳統運動養生小鎮,以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為契機,鎮政府提出“路要修起來,垃圾要裝起來,環境要美起來,服務要好起來”,成立了政府、體育管理部門、社區、公眾的4級聯動機制,很快完善了公共服務設施,全面改善了小鎮環境。儀征市棗林灣生態園為了突出體育、旅游、養老、度假的發展特色,不僅強調自然環境的改善,對于小鎮的發展定位等不斷加大宣傳力度,為體育特色小鎮創造良好的人文和社會發展環境,同時在服務環境方面下大功夫,積極推進“便捷服務你、我、他(她)”行動。通過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建設,各城鎮在環境建設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三是提升了政府服務意識,促進了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化探索。特色小鎮重在特色,要實現這一目標,政府必須在政策、環境、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多下功夫,吸引社會主體和市場主體的參與,這就要求政府要改變傳統開發區發展模式中政府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問題,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務上,這在無形之中提高了政府的服務意識。同時,體育特色小鎮打破了原有的行政區劃范疇,要求不同政府之間、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之間、政府和市場之間等要真正互通互融,這對于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化與探索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2 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體育產業或者體育旅游等發展模式同質化或過于強調“特色”

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在發展模式方面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同質化問題。我國很多體育特色小鎮在功能上同構現象比較突出,缺乏突出的主導功能。對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功能進行分類發現,突出體育旅游功能的超過了40%。通過對比安徽和貴州的體育特色小鎮可以發現,雖然在具體的體育旅游項目開發方面有所差異,但基本都是以露營、瑜伽、垂釣、攀巖、徒步、水上游樂場、自行車和觀光旅游這些休閑體驗項目為主。體育旅游和其他旅游產業一樣,其發展的可持續性與消費密切相關,與經濟的發展周期存在很大的關聯,其發展的可持續性有待進一步驗證。從國外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經驗看,要想保證可持續發展,必須推進產業的多元融合,能夠為小鎮的發展提供多種模式,為創業者、公眾提供多元化的個性選擇,在經濟學中稱之為空間要素的優化聚集,這一點對于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至關重要,但目前我國體育特色小鎮能夠做到的并不多。二是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嚴重不平衡,我國很多中西部體育特色小鎮并沒有很多的發展資源,不僅面臨沒有完善的體育產業基礎、完備的公共體育服務基礎,而且還面臨建設資金的缺乏等很多問題,很難凝聚出鮮明的特色。例如安徽阜陽姜尚體育休閑小鎮,希望通過100億元的資金投入,打造出全國知名的垂釣小鎮,但由于地方政府資金有限,受到區位限制吸引投資的能力有限,一直無法很好地解決資金問題,這也是我國很多經濟欠發達地區體育特色小鎮選擇體育旅游作為主導功能的原因。各級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應該認識到,追求特色不是體育特色小鎮的目的,特色化是為了提高小城鎮文化建設內涵,促進小城鎮社會經濟的發展才是目的。這就要求我們沒有必要一定把發展聚焦在特色凝聚上,更多的要以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為突破口,促進小鎮的精細化、優質化發展,為小鎮發展帶來新觀念、新技術,吸引優質的社會資源和市場資源,為小鎮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體育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作為推進主體,導致力量不足及建設和管理成本較高

在社會發展中,成本選擇、市場規律以及要素聚集密切相連,對于特色小鎮的發展來說,同樣遵循這一理論。社會主體、市場主體會根據先行者的選擇,比較參與特色小鎮建設的成本要素,在合適的條件下完成要素聚集,實現特色小鎮產業及其它領域的集群發展。換句話說,體育特色小鎮的最佳推動主體應該是市場,這是體育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但是目前的情況是,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是唯一推動主體,無論是整體規劃、景觀設計、產業政策制定、公共服務供給等都是在政府主導下完成,各地政府一般都在政策支持的同時提出了很多的約束與限制,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管理成本偏高,不利于調動市場和社會參與的積極性,在人才引進、資金吸引等方面帶來障礙。例如江蘇無錫江陰市新橋鎮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建設,企業希望集中精力發展馬術項目,而地方政府則希望企業在發展馬術項目的同時通過投資帶動其他體育休閑產業,否則就可能減少政府在公共服務方面的投資,影響了企業的投資積極性。從德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經驗看,政府一般不重視管理功能,或者說力求從管理功能中解放出來,把主要精力用在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市場和社會主體運用專業化手段進行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避免推動主體的單一化[4]。從我國特色小鎮的行政體制看,各級政府就是要對傳統弊端進行改革,打破官僚制行政體制,并通過制度設計激發社會和市場潛力,優化組合小鎮發展的多種力量,但由于政府成了唯一的推動主體,必然影響特色小鎮的發展效率,無法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中引進良性競爭和充分調動社會主體、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導致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與管理成本偏高。

2.3 行政管理體制尤其是體育管理體制機制活力激發不夠

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具有非常明顯的聚集性,以大城市為代表的核心區域負責整個行政區域的管轄,這就造成大城市活動的資源遠遠超過小城鎮,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土地財政的發展,在建設用地等資源分配中大城市優勢越來越明顯,形成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向心化”資源聚集態勢,這直接導致了我國在城市和城鎮發展中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5]。從我國小城鎮的發展經驗可以看出,在現有行政管理體制下,小城鎮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都會到達一個瓶頸,想獲得進一步發展,必須在行政級別中升級,就是通常說的“鎮改市”,鎮改市從行政意義的表面看,是管理權限的完善,從發展要素看,則會獲得更多的政策優勢和資源優勢。體育特色小鎮與其它特色小鎮相比較,面積一般都稍大,多位于郊區,土地性質更多屬于集體用地,《中國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這也導致未來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受到這些法律條文的約束較大。所以由于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不存在所謂的行政級別的,未來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融資活動,都勢必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另外,體育特色小鎮是對我國城鎮化改革在體育領域的嘗試,也是不同政府之間、政府與體育管理部門之間協同治理的過程,社會與市場之間、市場與政府之間、社會與政府之間、甚至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之間都存在復雜的利益博弈,目前的行政體制無法很好地協調這些利益沖突。例如國家體育總局在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中希望推進村鎮融合,但大部分地方政府關注點都在市鎮不在村鎮,因為村鎮無論是產業基礎還是公共服務設施都比較差,需要投入更多資金進行完善。這就要求體育特色小鎮建設要與國家總體戰略一致,通過政策疏解,要求體育管理部門與地方政府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為創業者提供完善的服務,把產業轉型發展、體育文化傳承與城鄉治理合流,但目前在這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沒有解決[6]。

2.4 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觀念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實現根本轉變

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是我國行政體制和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一次嶄新嘗試,在建設過程中,各級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吸收了開發區模式的經驗和教訓,在發展觀念方面轉變非常明顯,明確提出市場主導,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就是做好各類服務及基礎設施建設。但在實際工作中,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觀念并沒有實現根本轉變,幾乎所有的體育特色小鎮在建設過程中都顯現出開發區模式的印記。受現有評價體系的影響,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個人,其政績都需要數據支撐,服務評價的可操作性仍然不強,所以從政府層面更多關注的是體育產業的發展、是企業的利稅;從體育管理部門看,關注的是體育服務設施、體育旅游基地的數量[7]。在招商引資方面,很多地方仍然采取開發區模式,大幅度地提高土地使用及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對產業集群關注的不夠,導致很多地方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出現了同質化的競爭,影響了小鎮的可持續發展。另外,地方政府重資金引入,輕服務配套、人才配套的趨向非常明顯,很少關注如何提高消費、如何實現成果共享等問題,甚至有部分地方政府簡單把體育特色小鎮理解為體育加旅游,在觀念方面并沒有實現根本轉變。例如淮安市淮安區施河鎮素有蘇北“小溫州”之稱,全鎮擁有教育、體育企業近246家,其中生產型企業131家,從事體育裝備生產的企業17家,從事體育裝備銷售貿易的企業60余家,2015年體育生產型企業實現銷售收入超30億元,占全鎮GDP的15%,但體育產業鏈并沒有形成,體育企業各自為陣的現象非常突出,無法形成合力,影響了體育特色小鎮的綜合競爭力。

體育特色小鎮的“非鎮非區”的特點,決定了小鎮的發展管理必須依托社區營造,這也是發達國家特色小鎮建設中成功的經驗。沒有成熟的社區,體育特色小鎮就無法充分發揮生活功能和社會功能,就無法吸引人才,勢必會降低小鎮對市場的吸引力。我國在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時,很多地方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也都紛紛提出要重視它的社會功能,但大部分僅僅為了申報成功而進行了一系列的公共服務建設,很多體育特色小鎮的休閑廣場、慢跑道、自行車道等都是一種被動的環境營造,并沒有真正形成一種互融性的社群關系,更沒有實現通過體育小鎮發展形成內聚成核、外聯成網的小鎮生態系統,這對于體育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3 推進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的策略

3.1 夯實產業基礎,加快培育主導產業,構筑堅實平臺

體育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特色體育產業,體育產業的發展不應另起爐灶,要盡量以原有的產業為基礎,通過體育特色小鎮建設,加大投入,把產業基礎做大坐實,在打下堅實基礎的前提下,凝練區域特色,確定體育特色小鎮的產業主攻方向。在發展特色體育產業的過程中,要注意產業鏈的發展,不同的企業不要相互之間惡性競爭,要盡量互相補位,錯位競爭[8]。要充分利用體育的特殊作用,拓展產業和文化發展空間,不同的體育特色小鎮,要努力尋求差異化的定位,一方面考慮到優勢,另一方面要考慮到價值,通過價值和優勢的有機結合,實現產業的創新發展。當前體育特色小鎮應該積極探索體育與養生、體育與養老、體育與教育的結合,通過多功能的融合提高體育特色小鎮的核心競爭力,形成“特色小鎮+”的品牌,培育出符合區域特色的主導體育產業,以主導體育產業為龍頭,凝聚關聯業態,實現體育特色小鎮的功能融合,推進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為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構筑堅實平臺。

3.2 堅持政府引領,強化市場主導,優化資源配置

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和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一次嘗試,對于我國小城鎮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政府作為發動者和推動者,要發揮引領作用,確立改革的指導思想、特色小鎮規劃的基本原則等問題,通過宣傳等手段不斷發揮特色小鎮的示范作用。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傳統開發區發展中政府一家獨大的投入模式,要不斷強化市場的主導地位,要改變原來開發區招商引資的模式,要使市場主體從體育特色小鎮的規劃、設計、建設到評估全面參與,使體育特色小鎮不僅能夠滿足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的要求,還要能夠滿足市場的各種需求,保證市場在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中的主體第位[9]。優化資源配置需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考慮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二是要考慮民生工程的不斷發展。但這兩個方面不是對立的,作為政府和市場,應該相互協作,把公眾需求與產業發展對接起來,引導市場資本進入公共體育服務領域,讓市場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3.3 不斷進行機制體制建設,創新制度供給,做好科學規劃

在體育特色小鎮體制機制建設中,首先要實行職能分流,經濟職能、社會職能仍然由政府負責,管理職能應該由體育管理部門和政府部門共同負責。作為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主要任務是做好公共服務,在利益協調、資源配置等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為市場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堅持“小城鎮、大服務”改革方向,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在具體的管理中要把“社會化”落到實處,基礎設施的管理等工作盡量由社會負責,減輕政府壓力。對于體育特色小鎮環境、衛生等方面的治理,要不斷推進公眾和市場的第三方參與,充分利用智庫等多種形式,為小鎮質量主體的多元化發展提供策略選擇??紤]到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很難在短期內有大的突破,當前比較可行的辦法是成立體育特色小鎮發展領導小組,對體育特色小鎮的管理進行整體協調,小鎮成員構成不僅要包括政府部門和體育管理部門,還需要國土資源、宣傳、財政、旅游、文化等部門人員,領導小組要建成聯席會議制度,傾聽各方需求,協調各方利益,根據體育特色小鎮的特點和實際需求,創新制度供給,盡快制定出體育特色小鎮發展需要的各種標準與政策。在規劃設計中,要堅持科學性和前瞻性,在明確體育特色小鎮內涵的基礎上,準確定位,切實解決存在的各種難題,保證體育特色小鎮特色化、科學性、差異化發展,實現體育特色小鎮旅游功能、產業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的有機融合[10]。

3.4 理清發展理念,厘定發展主體權責,重視社區功能建構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開發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開發區模式影響到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但開發區模式也帶來了發展效率低下、土地閑置較多、推進主體單一等很多問題。所以在特色小鎮建設中,必須進行理念創新,一是要突出“特而強”,避免“大而全”,這種強可以是體育產業的強,也可以是社會服務功能的強、文化傳承的強。對于體育產業較弱、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功能較強的小鎮要通過資金投入、稅收、土地等方面進行重點支持;二是在功能體系構建中強調“聚而合”避免“散而弱”,力爭把體育特色小鎮建成宜居的小鎮、創業的小鎮、旅游的小鎮;三是在形態方面要把體育與地域特色緊密結合,力爭“精而美”,避免“大而廣”,充分展示出我國不同地域的體育文化特色;四是制度設計要力求“活而新”,避免“老而僵”,把體育特色小鎮作為我國體育管理體制和社會經濟改革的實驗區,大膽創新,促進制度供給的“個性化”發展。

在體育特色小鎮建設中,要明確政府與市場職能邊界的劃定,政府層面主要負責公共服務的保障、公共物品的供給、公共政策的制定,為特色體育小鎮的要素聚集和體育產業的特色形成發展提供制度支持和物資基礎。市場主要職能是通過分工合作為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人才支持,通過特色體育產業為小鎮的發展提供內生動力,不斷提高小鎮的發展效率,創新小鎮發展活力[11]。應該注意的是,政府和市場存在職能邊界的劃定,但二者不是分離的,而是協同發展的關系,政府的職能雖然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務領域,但需要通過市場機制,加強競爭,吸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公共服務的發展。在私人領域,雖然是市場主導,同樣需要政府參與,通過制度創新或者政策支持,排除利益集團壟斷和傳統體制帶來的不利影響,為小鎮體育產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另外,體育特色小鎮非鎮非區的特點決定了小鎮要穩定、和諧發展,地方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不僅要關注體育產業,同時要注重社區功能的構建,明確社區治理的主體,構建治理目標,政府要對市場、社會、公眾進行賦權,架構出符合體育特色小鎮需求的主體關系,使政府、體育管理部門和社區形成新型合作伙伴關系,充分發揮體育特色小鎮的社區功能,為小鎮創造出良好的發展環境。

體育特色小鎮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我國社會、經濟、體育領域改革的一次重要嘗試,取得了很多重要經驗,但是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促進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快速穩定發展,要做好科學規劃,不斷進行制度創新和政策支持,吸引市場、社會積極參與,形成發展合力,實現體育特色小鎮的功能融合。

參考文獻:

[1] 姚尚建. 城鄉一體中的治理合流——基于“特色小鎮”的政策議題[J]. 社會科學研究,2017(1):55-58.

[2] 江蘇省推進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建設,力求小而美、高顏值[EB/OL]. [2017-11-22]. http://www.chinanews.com/ty/2017/04-22/8206429.shtml.

[3] 段學慧,侯為波. 不能照搬“諾瑟姆曲線”來研究中國的城鎮化問題[J].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2(4):6-9.

[4] 閔學勤. 精準治理視角下的特色小鎮及其創建路徑[J].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43-47.

[5] 石憶邵. 德國均衡城鎮化模式與中國小城鎮發展的體制瓶頸[J]. 經濟地理,2015(11):3-7.

[6] 楊強. 體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機制與重構模式研究[J]. 體育科學,2015,35(7):3-9.

[7] 蘇斯彬,張旭亮. 浙江特色小鎮在新型城鎮化中的實踐模式探析[J]. 宏觀經濟管理,2016(1):11-17.

[8] 曾江,慈鋒.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特色小鎮建設[J].宏觀經濟管理,2016(12):51-56.

[9] 賈康,馮俏彬. 新供給:創構新動力——“十三五”時期“供給管理”的思路與建議[J]. 稅務研究,2016(1):3-9.

[10] 于立,彭建東. 中國小城鎮發展和管理中的現存問題及對策探討[J]. 國際城市規劃,2014(1):32-36.

[11] 張鴻雁. 論特色小鎮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創新[J].中國名城,2017(1):23-26.

作者:崔建國

特色化體育文化論文 篇2:

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模式研究

摘要:闡述了體育特色小鎮與特色小鎮、體育產業之間的關系,并簡要分析了當前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數量(建多少)、分布(在哪里建)與類型(建什么樣的),重點對當前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模式(怎么建)進行分類研究。研究發現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模式主要有省地共建模式、“體育+”模式和PPP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對PPP+L模式進行了初步探索。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存在的問題:建設周期長,投資額度高,社會資本進入門檻高;地產化趨勢顯現,體育成色不足;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跟風與盲目行為普遍;體育特色小鎮的文化修養不夠。

關鍵詞:體育特色小鎮;體育產業;建設模式

Construction mode of sport characteristic town in China

YAO Li-song

(Offic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210014, Jiangsu, China)

Key words:sport characteristic town; sports industry; construction mode

收稿日期:2018-03-20

作者簡介:姚利松(1990-),碩士,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體育產業。1體育特色小鎮概述

體育特色小鎮是特色小鎮的衍生,既具有特色小鎮的本質屬性,又具有深深的體育烙印——體育元素、體育功能等。盡管特色小鎮的功能具有多重性,且各功能間相生相成、協調構成特色小鎮這一新型綜合體,但毫無爭議,其經濟效益與產業價值是驅動其繁榮發展的最主要動力,社會各界更是將特色小鎮作為新的產業形態來看待,將其列為新經濟社會產業的一種。而體育特色小鎮的產業價值當歸屬體育產業序列,是融合了體育、旅游、文化、健康等多行業為一體的復合型體育產業,可以說體育特色小鎮是我國特色小鎮建設與體育產業發展相交相融的產物?;仡櫸覈厣℃偱c體育產業的發展歷程,特色小鎮的概念首次于2014年10月提出,同期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全面開啟了我國體育產業高速發展的新時期,體育特色小鎮的形成可謂是我國經濟社會與體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體育特色小鎮一方面豐富了我國特色小鎮的種類體系,另一方面也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人們日益增長、多元化的體育需求,體驗式旅游、文化和健康等項目元素開始融入體育產業,無論是對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還是滿足群眾體育需求,體育特色小鎮都有著無限的發展潛力。

2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現狀

2.1數量迅速增加

自2014年體育特色小鎮的緣起至今,體育特色小鎮在我國經歷了由探索到醞釀,經過近三年的時間,已經成為我國特色小鎮建設中可圈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賽迪顧問調查顯示,2014年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僅有21個;隨后在2015年數量迅速上升,達到47個;2016年7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同年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數量增長到81個,而截至2017年4月,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數量達到了150個。

2.2區域分布漸趨平衡

與傳統新興產業項目不同,體育特色小鎮的區域分布盡管受制于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但也呈現出一定的區域平衡。在特色小鎮的先發地——江浙一帶,體育特色小鎮的數量與建設進程都走在全國前列,但在體育資源稟賦豐富的中西部地區,體育特色小鎮大有后來居上的勢頭,如西南云貴川渝地區,這說明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既需要當地經濟的強力支撐,又需要以特色體育文化為內涵。

山東體育科技第40卷總第174期2018年第3期姚利松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模式研究No.3 20182.3類型基本確定

任何體育特色小鎮建設啟動之前都有其明確的建設藍圖,即建設什么樣的體育特色小鎮。通過對當前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統計分析發現,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類型已基本確定,即產業型體育特色小鎮、休閑型體育特色小鎮、康體型體育特色小鎮、賽事型體育特色小鎮四種類型。

3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模式

在明確了當前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建多少、在哪里建、建什么樣的體育特色小鎮問題后,如何建設體育特色小鎮,即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模式成為社會各方關心的問題。建設模式是指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所總結出的具有指導意義的行為方式,是指導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成熟體系。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積極借鑒現有的成熟模式,創新發展新模式,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進程??偟膩碚f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共有三種較成熟的建設模式可供借鑒,即省地共建模式、“體育+”模式和PPP模式。

3.1省地共建模式

中國體育特色小鎮的省地共建模式,即通過一定程序遴選具有一定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的小鎮,由省級行政單位(一般為省體育局或省體育局聯合有關部門)與小鎮所在的縣級行政單位(縣、區、市)簽訂共建協議,共同參與小鎮的建設與管理。

省地共建目標的實現要求省地兩級行政單位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同建設要求省地兩級政府在小鎮建設所需的人、財、物等要素資源方面予以統籌協調,做到既能滿足小鎮建設的需要,又能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共同管理要求省地兩級政府能夠形成由上而下的兩級管理與監督機制,確保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有序推進和良性運營。

省地共建目標的實現要求省地兩級行政單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省地共建體育特色小鎮對兩級政府的崗位職責與要求不盡相同,省地兩級政府在確保通力合作的基礎上,還需進行合理分工、各司其職,避免政出多門、相互推諉。整體而言,省地共建體育特色小鎮應以“地”為主,“省”則更多地為小鎮建設做宏觀上的謀劃。

省地共建目標的實現要求省地兩級行政單位有效對接、協同創新。有效對接是指省地兩級政府在政策制定與實施、組織機構的建立與完善等方面實現上下對接;協同創新是在有效對接形成“協同”局面的基礎上,整合資源創新小鎮建設路徑,實現“1+1>2”的效益。

3.2“體育+”模式

體育產業是體育特色小鎮的核心,以“體育+”的模式積極引導小鎮發展體育產業,是建設體育特色小鎮的核心任務。依托體育特色小鎮既有的產業基礎與資源稟賦,科學合理地選擇“體育+”對象,發展不同屬性的體育產業,培育不同類型的體育特色小鎮。因此在體育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運用“體育+”模式,將小鎮現有資源整合成適合未來體育產業發展的體育資源,是建成體育特色小鎮的關鍵環節。從當前國內外體育特色小鎮建設與發展的現狀來看,“體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亞類型。

一是“體育+用品制造”模式,產業型體育特色小鎮是“體育+用品制造”模式發展的藍圖。作為制造業大國,我國有眾多以用品加工制造業為主導產業的小鎮,但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轉變,以及群眾體育的大力發展所激發出人們對體育用品器材設施的巨大需求,使得小鎮原有的加工制造企業紛紛向體育用品業轉型,而原有的小鎮主導產業逐漸向體育用品業轉變,最終形成今天的產業型體育特色小鎮。

二是“體育+休閑娛樂”模式,休閑型體育特色小鎮是“體育+休閑娛樂”模式的發展藍圖。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大大提高,人們的閑暇時間有了明顯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在工作之余投入到休閑娛樂活動中去。而在諸多休閑娛樂中,回歸自然、回歸鄉野成為人們放松自我、體驗生活的絕佳選擇,這就逐漸在都市圈周邊的小城鎮形成了別具特色的休閑型體育特色小鎮。

三是“體育+健康養生”模式,康體型體育特色小鎮是“體育+健康養生”模式的發展藍圖。社會經濟的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帶給我們更多閑暇時間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如都市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加大所誘發的一系列疾病,環境惡化對人類產生的危害等。人類歷史上從未像今天如此關注自己的健康、熱衷于養生,這就使得田園小鎮成為人們健康養生的首選之地。運動有益于健康這毋庸置疑,但健康養生僅僅有體育還不夠,還需要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和一定的醫療救護保障體系?!绑w育+健康養生”模式對體育特色小鎮自身的要求較高,但這也是當前我國體育特色小鎮所稀缺的資源稟賦。

四是“體育+競賽”模式,賽事型體育特色小鎮是“體育+競賽”模式的發展藍圖。體育競賽是體育活動中最具活力的核心組成部分,具有社會關注度高、影響力大等特點。一項成熟的體育賽事不但可直接為舉辦方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還可大大提高賽事舉辦地的知名度以及基礎設施、駐地人口素質的改善。盡管與城市相比,小鎮舉辦體育賽事無論是在賽事運營還是相關配套設施服務上都有所欠缺,但小鎮特定的區位優勢與獨特的資源稟賦對于舉辦“大眾參與型”的體育賽事仍具有很大的優勢。

3.3“PPP”模式

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與培育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尤其是對小鎮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配套服務設施的完善,所需投資數額巨大,這對于多數地方政府財政而言都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盡管省地共建會給予體育特色小鎮建設一定的財政撥款,但完全依靠財政輸血來建設體育特色小鎮顯然不現實。彌補小鎮建設資金的不足,還需借助社會資本,引進民營企業建設體育特色小鎮,即PPP模式。

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中運用非常成熟的融資模式,以政府參與全過程經營的特點廣受關注,其本質是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形成的一種伙伴式的合作關系。PPP模式將部分政府責任以特許經營權方式轉移給社會主體(企業),政府與社會主體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系,達到政府的財政負擔減輕、社會主體投資風險減小雙贏的目標。PPP模式在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建設過程中有著巨大的優勢,且已被政府與社會各界所認可。

在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歷史上,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也面臨著與今天體育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資金短缺同樣的問題,而正是通過運用PPP模式化解了融資難的問題,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甚至可以說體育場館是PPP模式的最佳應用案例。我國的體育特色小鎮建設與體育場館建設有著諸多共性:一是建設成本投入大;二是投資回收期長;三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體;四是既具有公共服務屬性又可以開展市場經營。因此,在體育特色小鎮建設領域,借鑒PPP模式在體育場館建設融資過程中的有益經驗,復制PPP模式在體育場館建設融資過程中的應用,是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克服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的突破點。

盡管PPP模式運作已十分成熟,且在多領域社會經濟建設中尤其是在體育場館建設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體育特色小鎮建設不同于傳統的公共基礎設施領域,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對當地居民的利益聯系更加緊密。首先,體育特色小鎮建設與當地民眾生活在地理空間上交織交融;其次當地民眾的生活形態、鄉風民俗是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內容之一;再次,當地民眾是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環境改變的直接受影響者;最后,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目的就是為小鎮再創新的產業、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當地民眾既是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參與者、投資人,也是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受益者、經營者。因此各地區在運用PPP模式來建設體育特色小鎮的過程中,除強調政府與社會資本兩大參與主體的合作外,還應注重體育特色小鎮當地民眾的投資、參與、受益的利益訴求,即PPP模式的升級——PPP+L(Local People)模式。PPP+L模式是一種結合融資、統籌、管理、運營為一體的綜合型融資參與模式,其在保留原有PPP模式原有優勢的基礎上,協調當地民眾參與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訴求和受益點,以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為契機,穩步推進精準扶貧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工作,將當地民眾居住條件的改善、生活環境的優化、收入就業的增加、精神素養的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當做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內容,構建政府、企業與當地民眾間更加和諧的三方發展關系[1]。

4體育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4.1建設周期長,投資額度高,社會資本進入門檻高

與國外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路徑不同,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多是以規劃設計為先,明確其定位、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然后順勢打造體育IP[2]。在諸多利好政策推動下,以及居高不下的行業熱度下,體育產業一直備受資本市場的青睞,而作為體育產業的新秀——體育特色小鎮更是令資本市場追捧。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工程,其中更是包括大量基礎設施的興建,其建設周期一般為2~5年甚至更長,其所需投資更是高達30~50億元。巨額的投資與較長的投資回報期致使諸多社會資本望而卻步,這一方面使得當前體育特色小鎮為融資難而踟躕不前,另一方面又將眾多的社會資本拒之門外。對體育特色小鎮而言,沒有資本加持,將如履薄冰,負重越大,下沉也就越快。

4.2地產化趨勢顯現,體育成色不足

在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歷程中,離不開房地產業的投資,可以說房地產業對推動我國體育市場化、職業化、產業化發展都有著莫大的幫助。時至今日,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也可以看到諸多房地產企業的巨額投資,對此我們首先要對房地產業的積極參與表示歡迎,另一方面也要有所警惕。自從體育特色小鎮火熱伊始,有關這是體育故事還是地產生意的質疑就從未停止。在國家各方嚴厲限制土地開發而大力扶持體育特色小鎮建設之際,警惕房地產業在“禁止-支持”政策轉換之間“夾縫求生”的意圖似有必然。由于體育特色小鎮的土地使用面積普遍較大,且在體育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與生活配套設施建設任務,因此,當體育特色小鎮的熱度不再,已獲得體育特色小鎮建設土地使用權的地產公司或體育公司會不會將體育放在一邊,而“專心”賣房子,是當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最為擔心的問題所在。而該類擔心并未在有關政策中予以明確消除,即體育特色小鎮需要用多少地、建多少房子,顯然不能“一刀切”,但是與當前體育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大興土木相比,體育成色明顯不足。

4.3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跟風與盲目行為普遍

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市場對政府的意向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尤其是中國經濟在歷經長期的計劃經濟時代向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無論是政府還是市場在思想上都留有深深的計劃經濟惰性。這就使得在中央政府發布一系列政策扶持文件后,地方政府與企業投入熱情高漲,而忽視了其內在的經濟規律,以致于部分地方政府將體育特色小鎮當作政治任務或面子工程來做。因此在規劃設計沒有充分論證、市場調查不充分、小鎮駐地體育資源稟賦未深入調研的情況下而匆匆上馬體育特色小鎮項目,這無形中大大增加了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成本,更為致命的是小鎮的定位模糊,特色不突出,只是模仿建設現有的體育特色小鎮,這就為其今后的運營埋下了隱患。更有甚者,有些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不考慮當地經濟發展實際與市場需求,耗費大量資金一味追求“大而全”,多元特色一起建設,致使其特色產品在同類產品中缺少突出的競爭優勢,從而在不慍不火中銷聲匿跡。

4.4體育特色小鎮的文化修養不夠

無論是何種類型的體育特色小鎮,游客消費的都是體驗式服務產品,吸引游客的是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而當前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還停留在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層面,而對其軟件——文化內涵的培育鮮有問津。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關鍵在于其“特色”的培養,而小鎮的特色的載體不在于精致的樓閣,不在于高標準的體育設施,濃厚的地域文化才是孕育獨特體育文化的母體。當前國內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非但沒有將“文化修養”放在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首位,更有甚者因開展體育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而將小鎮原有的文化風貌、文化載體予以破壞。文化是體育特色小鎮長盛不衰的內在驅動力,文化修養事關體育特色小鎮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建設體育特色小鎮對文化修養的訴求,要求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在建設與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挖掘小鎮既有的民俗文化與地域特色,另一方面要積極培育小鎮的體育文化與項目特色。民俗文化與地域特色是體育特色小鎮文化的根,是體育特色小鎮千百年來衍變過程中留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的民俗文化與鮮明的地域特色,不但可以豐富體育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內容,增添多樣化的消費體驗,也為體育特色小鎮未來的運營發展預留了開發空間,促進體育特色小鎮產業鏈的完善。而體育文化與項目特色是體育特色小鎮文化的魂,是體育特色小鎮未來發展過程中核心競爭力的意識形態體現。

5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5.1創新體制改革,服務小鎮建設

穩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現政府職能由管理為主向服務為重的轉變。創新行政管理體制,建立適宜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發展政府管理機制,為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松綁。建立新型產權制度,兼顧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鼓勵以公私合營的模式建設體育特色小鎮。改革創新財稅體制,破解現有政策壁壘,對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給予適當財政補貼,對體育特色小鎮的經營予以減稅或免稅的扶持。改革創新金融體制,降低體育特色小鎮投融資門檻,設立專門投資基金與融資平臺,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資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落實《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根本地位的基礎上,改革創新土地管理使用辦法,加快放寬土地經營權,為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用地留出足夠政策空間。

5.2完善政策體系,加強政策落實

各地各級政府依據各地社會經濟發展實際,遵循國家有關部委對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指導精神,制訂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扶持政策。積極尋求與相關部委間的合作,研究出臺推動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稅費價格、土地使用、投融資等政策措施,不斷完善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政策體系,為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掃清制度性障礙、爭取有利的政策性扶持,切實將國家對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指導意見落到實處。

5.3構建評價體系,引導小鎮建設

注重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成效,構建符合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實際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體系在小鎮建設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對當下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內容進行歸納提煉,總結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所共有的要點,整合為我國體育特色小鎮評價指標。針對每一體育特色小鎮的不同特性,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樹立科學的評價觀,堅持以評促建、評建結合指導方針,讓評價引導體育特色小鎮建設。落實評價意見反饋制,杜絕評價結果紙面化,讓評價體系真正成為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指揮棒。5.4重視人才培養,強化智力支撐

認真落實《全國體育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科學研判體育特色小鎮建設、運營所需人才的能力結構,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的智庫作用,加強同相關院校間的合作,為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定向培育相關專業型、復合型體育人才。依托現有的“體育產業人才發展服務中心”,協助企業、高校與體育特色小鎮之間的有效對接,推動“校企鎮”之間的協同發展。重視對現有從業人員的再培訓工作,不斷提升體育特色小鎮工作人員的業務素養與服務水平。完善體育特色小鎮人力資源的培育、管理、激勵機制,支持具有從事體育活動經歷的社會人員投身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為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提供智力保障與支撐。

5.5加強行業管理,監督行業發展

完善體育特色小鎮的多方管理機制,全方位監督行業的有序發展。結合體育產業、特色小鎮發展的有關政策,制定體育特色小鎮行業完善的法律法規,加強對體育特色小鎮的宏觀管理。倡導部門間的合作與信息共享,構建體育特色小鎮的多方管理機制,共同監督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與發展。推行體育特色小鎮的自我管理,鼓勵體育特色小鎮成立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規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體育特色小鎮發展中的作用。加強體育特色小鎮的產業統計,結合評價體系,對體育特色小鎮的相關指標進行有效監測,定期發布體育特色小鎮的相關統計數據。

參考文獻:

[1]綠維創景.PPP模式升級方向——PPP+L模式創新[EB/OL].[2015-10-28].http://www.lwcj.com/w/ 1445331604

19861.html.

[2]體育產業生態圈.首批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公布:故事VS生意?[EB/OL].[2017-08-11]http://www.sohu.c om/a/163791363_415197.第40卷第3期 Vol.40 No.3山 東 體 育 科 技Shandong Sports Science & Technology2018年6月June 2018

作者:姚利松

特色化體育文化論文 篇3:

“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現實困境與紓解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對“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發現目前存在:“一校一品”認知片面化,體育特色學校建設不夠“深”;“一校一品”體育特色教材研發同質化,體育特色學校建設不夠“特”;“一校一品”宣傳方式傳統化,體育特色學校建設主體不夠“多”;“一校一品”專項資源欠缺,體育特色學校建設動力不夠“足”的困境。提出:通過深化“一校一品”目標認知:提高體育特色學校建設水平;因“?!敝埔耍杭哟蟆耙恍R黄贰斌w育特色教材研發力度;加大“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宣傳力度: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完善“一校一品”建設:構建一體化建設體系的紓解建議。

關鍵詞: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建設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6.005

1 研究目的

近年來,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學校作為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中的最重要的一環,學校體育課程教學卻長期存在著繁(項目繁多)、淺(蜻蜓點水)、偏(缺乏系統)和斷(學段脫節)等現象,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育部鼓勵學校形成“一校一品”體育特色教學模式[1]?!耙恍R黄贰斌w育特色即地區或學校因地制宜,依托本地教學資源,突出專項體育教學。讓每個學生在學習期間至少學會兩項體育技能,形成了“一校一品”即每一所學校在體育課中單獨設立專項體育教學內容,如足球、籃球、武術等,要求所有學生都掌握該項運動技能,并將其延伸到大課間活動,組織校內聯賽等的體育特色形式[2]。教育部還提出了要以培育“一校一品”“一校數品”為目標,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3]。為探索和建立體育課程質量監測機制,強化體育課集體備課,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學模式,近年來已建設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7059所、校園籃球特色學校6500所、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1036所;下一步計劃建設校園排球特色學校2000所;還將整合原有的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體育特色校學校[4]。一些學校在“一校一品”教學模式的推行下提高了學校的聲譽、推動了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5];學生心肺功能增強了,體質提升了,體質測評達標率達到了 97.2%[6]。在過去,學校重文化科目主抓學生成績,輕視體育學科,存在體育學科經常被文化類學科占用的情況?,F今,“雙減”政策的出臺,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以及學科類的培訓負擔,學生有了更多的課余時間。在此種情況下,學生開展體育鍛煉的時間增多了,這為學?!耙恍R黄贰斌w育特色項目建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7]。此外,家長對學校體育活動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建設“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顯得尤為重要。文章通過分析研究我國目前“一校一品”體育特色校建設存在的現實困境,希望能為“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以后的發展提供一些改進思路。

2 “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現實困境

2.1 “一校一品”認知片面化,體育特色學校建設不夠“深”

建設一所具有體育特色的學校,學校領導要對“一校一品”概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特色有準確的把握,有堅定的建設目標。從各學校開展的體育特色內容來看,一些學校對“一校一品”的理解還不夠清晰:認為建設“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就是開展大課間活動,組織學生們入場、退場變換多種隊列隊形,以博眼球,花費了大量時間,而學生并沒有學會什么運動技能;認為“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建設,就是建設一支能拿獎牌的運動隊,將體育特色目標定為拿獎牌。學校只有名為體育特色項目的訓練隊,沒有常規的特色體育項目體育課,學校體育特色建設培養的學生也只有特色項目訓練隊的隊員們;也有學校將“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建設視為獲得一個“xx特色體育學?!钡姆Q號,只在評選期間花費大量精力做特色項目的評選材料、開展體育活動,而評選一過,體育教學又回到評選前;在體育特色項目的選擇上,一些學校只考慮一時,沒有從長遠考慮,較少考慮周邊其他學校的特色項目情況,導致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不暢?!耙恍R黄贰辈皇且髮W校體育課只能教一項運動技能,而是說應該每周拿出一節體育課來專門教體育特色項目,其余不變[8]。體育課作為學校體育特色建設的主陣地,將體育特色課上好,才是實現學生運動技能上升和學生體質增強的主路徑。

2.2 “一校一品”體育特色教材研發同質化,體育特色學校建設不夠“特”

研發體育特色教材是“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必經之路,對于學校體育特色未來發展必不可少?!耙恍R黄贰斌w育特色教材研發的本質就是個性化,對學生來說就是張揚學生的個性;對教師來說,就是促進教師的個性化發展;對于學校來說,更是凸顯學校的體育特色[9]。通過文獻分析發現7所南京市秦淮區特色小學僅2所學校創編了特色體育教材,有5所學校沒有開發適合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但都納入了學校校本課程的范疇[10]。北京市的38所“一校一品”體育特色項目試點學校中,大部分學校沒有研發屬于本校的體育特色項目教材,只有少數幾所學校創編了屬于自己本校的體育特色項目教材[11]。一些學校有教材,但教材多是摘抄拼接而成,無法與本校特色課余內容密切銜接,用它作為學校老師的特色體育教材,并指導學生特色體育項目鍛煉,其效果一定不佳。而等全國統一教材,也是困難的,因為每個地區、每所學校、每一位學生都是不同的,研發教材的專家并不能知道每一個地區學生的現狀,所以他們研發的教材就不具有更強的普適性。因此由誰來研發適合本校學生的體育特色教材,這是在“一校一品”建設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2.3 “一校一品”宣傳方式傳統化,體育特色學校建設主體不夠“多”

有效的宣傳能促進“一校一品”特色學校建設。目前一些學校在宣傳“一校一品”特色學校建設中仍沿用傳統的宣傳方式,還沒有全面普及新媒體的宣傳方式,學校體育在網絡宣傳這塊還存在發掘的空間。例如湖南省岳陽市城區的兩所籃球特色學校,這兩所學校對籃球特色學校的宣傳方式就比較傳統,學生們了解學校特色籃球項目的途徑僅通過學校老師的教、學校宣傳欄、運動會等,而通過其他形式,例如校公眾號等新媒體方式幾乎沒有[12]。從受眾群體來看,通過合理有效的宣傳,家長們有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的需求,獲得家長們的關注,再逐漸使“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獲得社會的認可,對“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的發展有一定的助力。正因為宣傳方式的傳統化,“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過程中,盡管學校積極倡導,但效果還是不佳,仍有部分師生沒有參與到學校體育特色的建設中來,對學校的倡導不關注、不參與[13],這勢必會影響“一校一品”體育特色校建設全校覆蓋。一些學校,家長對學生體育成績的了解,也只是期末在孩子成績單上看到一個等級(A、B、C、D),看不到孩子具體的體育數據。每年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一些學校沒有發給家長們,導致家長對孩子體育學習情況了解甚少,無法配合學校進行體育教育。從學校對“一校一品”的宣傳來看,學校在這方面做得是不夠的。只有將體育特色學校建設宣傳到位,做到家、校、社全面聯動,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成果才能更快地得以展現,學生的身體素質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2.4 “一校一品”專項資源欠缺,體育特色學校建設動力不夠“足”

開展學校體育工作,必須要具備一定的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這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物質保證[14]。在學校體育特色建設過程中,完備的體育特色項目所需的場地、器材對于有效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鍛煉意識定能起到很大的影響。教育部對中小學場地器材也有著嚴格的規定,而現實中我們看到的部分學校體育器材還不符合標準,如小學籃板不應有尖銳的棱角,中學籃板應成矩形[15]。其次對體育場地設施、器材質量也有著嚴格把控,但仍有玩忽職守之人,將不符合質量標準的有害的體育場地設施、器材引進學校,所帶來的影響如“毒跑道”事件一樣[16]。沒有完備的場地器材設施,運動的興趣和鍛煉的積極性必將減弱。在河南省的一些縣域省級示范學校中,在學校場地資源的配置中: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這些場地的配備是100%的配備了的,而對于像網球場、健美操室、乒乓球室等場地的配置并不理想;學校體育特色建設專項經費一方面來自財政的撥款,另一方面來源于專項資金的建立,這部分資金來自學校的自籌,而有50%以上的學校沒有設立體育特色專項的活動資金;在體育特色專項經費發放力度這塊,經費在1~10萬元之間,而在1萬元以下的學校占到了學??倲档拇蟀?在開展了“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建設的學校,師生對場地器材的配置滿意度也較低,認為無法滿足教學和練習使用[17]。在體育特色學校的建設過程中,部分學校有長期有效的規劃制度,而一些學校沒有這樣的建設規劃體系。在體育師資的配置上,擁有學校體育特色建設項目的專項老師不均衡,有的學校全校就只有一位體育特色項目的專業體育教師,而有的學校則不止一位。特色體育項目資源配置的欠缺,導致體育特色建設時動力不足。

3 “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的紓解對策

3.1 深化“一校一品”目標認知:提高體育特色學校建設水平

各地在推行“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建設時目標各不相同。建設成果好的學校,他們均以推行學校體育教育、促進學生運動技能掌握、增強學生體質獲得健康體魄或為國家培養體育人才、為孩子成才鋪一條體育之路為目標。而不是圖學校私利,為特色而特色。深化“一校一品”目標認知,設立正確的體育特色學校建設目標,為“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建設指引方向。

3.2 因“?!敝埔耍杭哟蟆耙恍R黄贰斌w育特色教材研發力度

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校在保證國家課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應關注不同地區、學校和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從實際出發選編適宜的教學內容[27]。新的體育課程標準為學校編寫“一校一品”體育特色教材提供了依據,學??赏ㄟ^聘請體育專家或教育教學相關的專家[28],還可由學校體育組的老師們共同編寫體育特色教材。編寫時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劃分學習水平,保證教材能適合各年級學生的特點,并確定可操作和可觀測的學習目標,便于在課程實踐過程中,檢驗目標設置的合理性。體育特色教材編寫后,體育教師們可根據教材內容積極備課,從而保證上課的效率,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技術動作[29]。在使用由本校體育教師編寫而成的特色體育教材時,體育教師在特色教材的實踐中,若發現問題還可及時記錄及時修正教材內容。根據項目的發展,適時增加教學內容。這些特色教材,能讓非“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專項教師明確教學方向,編寫教材的體育教師專業素養得到精進,學生們能更好地掌握體育特色項目學習的技能。

3.3 加大“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宣傳力度: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在學校體育特色建設過程中,積極宣傳一方面可以向學生和家長傳播體育知識,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另一面學校也將通過宣傳的反饋了解到外界的支持或質疑。有了外界的關注,學校在建設體育特色學校時會更加用心,家長和學生也能更好地配合和參與到“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建設中來。宣傳可分校內和校外,校內可通過積極開展“一校一品”體育活動,通過活動進行“一校一品”的宣傳,如:體育課、課間操、課余體育訓練、體育節等;還可通過學校宣傳欄展示學生體育課的照片、比賽的照片、課余鍛煉的照片,同時也可展示學生與體育相關的作文、繪畫作品[30]。校外可通過學校公眾號、網絡直播、家長朋友圈等渠道及時宣傳校內“一校一品”特色活動。通過邀請家長參加“一校一品”親子活動,觀看“一校一品”大課間、體育節等體育活動。校內、校外共同宣傳下形成校內外合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為共同建設體育特色學校,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成長助力。

3.4 完善“一校一品”建設:構建一體化建設體系

學校在進行“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建設過程中,首先要做好建設的方案,完善體育特色項目教學工作的頂層規劃,明確工作任務、人員配備、責任分工、經費投入、推進實施等[31]。其次要保障課時數量,體育課是助力學生“學會”體育特色項目的最主要途徑,針對特色項目,學校要保證每周每班至少有一節體育特色項目體育課。最后還要強化“一校一品”師資建設,配齊配足體育老師,每位體育教師每年要參加不少于一次的體育特色專項的培訓活動。通過這樣的培訓活動逐漸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推動“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建設。

除了教學管理,學校還要優先開發與管理與“一校一品”體育特色項目相關的場地和器材,以保障特色項目的體育教學需要。同時,也需開發出多樣化的“一校一品”教學模式,如實行體教結合,由體育局派教練員到學校擔任體育特色項目的訓練任務;與校外俱樂部結合,每學期利用固定時間去專業俱樂部上課,可有效解決特色項目上課的場地與師資問題;還可以引進專業體育師資力量,聘請專業運動員來學校擔任特色項目的體育教師[32]。

構建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也是“一校一品”一體化建設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學校要贏得家長的配合,家校共同促進學生體質健康。

4 結語

隨著“一校一品”體育特色概念的提出,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籌建“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在建設“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的過程中,學生的體質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由于對“一校一品”體育特色校建設認知片面化、體育特色教材研發同質化、宣傳方式傳統化、體育特色專項資源欠缺等問題,影響了“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的建設、制約了學生體質的提升。通過深化建設主體對“一校一品”的認知,提高體育特色學校的辦校水平;因校制宜,加大體育特色教材的研發力度;加大“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學校宣傳力度,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完善“一校一品”建設,構建一體化建設體系。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EB/OL].(2021-06-30)[2021-08-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2107/t20210721_545885.html.

[2]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報送“一校一品”體育特色建設情況的函[EB/OL].(2014-01-30)[2021-8-30].http:www.moe.gov.cn/s78/A17/tongzhi/201402/t20140 225_164577.html.

[3]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貫徹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座談會精神進一步強化學校體育工作的通知[EB/OL].(2017-12-01 )[2021-8-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712/t20171228_323267.html.

[4] 教育部.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1750號(教育類135號)提案答復的函[EB/OL].(2020-10-12)[2021-08-30].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twys/202011/t20201110_499182.html.[JP]

[5] 肖磊.蘇州工業園區“一校一品”體育特色發展現狀與對策[D].蘇州:蘇州大學,2015.

[6] 陸超武.蘇州工業園區中小學“體教結合、一校一品”的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

[7] 教育部.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07-24)[2021-08-30].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8] 王登峰.推動“一校一品”有效開展 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J]. 中國學校體育,2014,(06):2-3.

[9] 趙麗.基于校本課程開發創建特色學校的個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10] 李云亮.南京市“一校一品”體育特色項目發展現狀和優化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體育學院,2021.

[11] 劉烜昕.北京市首批38所“一校一品”體育教學改革項目試點校特色與經驗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21.

[12] 何優.岳陽市城區小學“一校一品”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1.

[13] 楊帥.“一校一品”建設背景下榆樹市五中體操項目發展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14] 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5.

[15] 教育部辦公廳.《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國家標準[EB/OL].(2005-11-03)[2021-08-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0511/t20051103_80786.html.

[16] 教育部.教育部獨家回應“毒跑道”事件立即停用問題場地 明確跑道質量標準[EB/OL].(2015-11-13)[2021-08-3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511/t20151113_218863.html.

[17] 趙明龍.河南省縣域省級示范性高中“一校一品”特色體育建設現狀調查[D].開封:河南大學,2018.

[18] 國家體育總局.落實體教融合,探索校園體育新模式——廣西體育運動學校舉行后備人才實訓基地揭牌儀式[EB/OL].(2021-05-11)[2021-08-30].http:www.sport.gov.cn/n316/n338/c989236/content.html.

[19] 國家體育總局.寧夏體教融合試點工作穩步推進[EB/OL].(2021-04-02)[2021-08-30].http:www.sport.gov.cn/n14471/n14501/n14537/c983883/content.html.

[20] 國家體育總局.湖北省校內校外 資源共享[EB/OL].(2020-11-09)[2021-08-30].http:www.sport. gov.cn/n321/n374/c968971/content.html.

[21] 國家體育總局.內蒙古構建青少年體育三大體系 [EB/OL].(2021-05-12)[2021-08-30].http:www.sport.gov.cn/n321/n374/c989293/content.html.

[22] 國家體育總局.重慶市因地制宜 特色鮮明 [EB/OL].(2020-11-09)[2021-08-30].http:www.sport.gov.cn/n321/n374/c968968/content.html.

[23] 國家體育總局.體彩公益金給江西萍鄉麻田中心學校帶來巨變--深山小學變身熱門體育活動場所 [EB/OL].(2020-10-30)[2021-08-30].http:www.sport.gov.cn/n319/n14740/c967928/content.html.

[24] 國家體育總局.夯實青少年體育發展基石 推動體教融合發展——訪江蘇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少軍 [EB/OL].(2020-10-16)[2021-08-30].http:www.sport.gov.cn/n321/n374/c966158/content.html.

[25] 國家體育總局.云南體育宣傳周巡禮 積極推進體教融合,走出獨具云南特色的體教融合之路 [EB/OL].(2020-10-26)[2021-08-30].http:www.sport.gov.cn/n316/n338/c967191/content.html.

[26] 國家體育總局.十年砥礪 持續前行 山東體教融合走出特色路——專訪山東省體育局黨組成員、省體育總會專職常務副主席隋擁軍 [EB/OL].(2020-12-08)[2021-08-30].http:www.sport.gov.cn/n14442/c972177/content.html.

[2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5.

[28] 許云鴻.重慶市X區城區小學體育“一校一特色”項目實施現狀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

[29] 趙炎.天津市和平區小學“一校一品”建設現狀與案例分析研究[D].天津:天津體育學院,2020.

[30] 趙艷.學校體育品牌建設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3.

[31]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EB/OL].(2021-06-30)[2021-08-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2107/t20210721_545885.html.

[32] 洪霞.蘇州工業園區中小學“體教結合、一校一品”特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3.

作者:趙晶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產學研動畫專業論文下一篇:社會醫學生德育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