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2023-06-11

第一篇:中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在新時代實踐中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我們今天的生活是三年以前抉擇的,我們三年以后的生活是今天抉擇的。那么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于思想宣傳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思想宣傳范文】一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鄭重指出:“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在對改革開放偉大成就進行總結后,他又特別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不斷走向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歷經創立、發展而走向完善,主要源于改革開放所提供的強大動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中國共產黨就開始了獨立自主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艱辛歷程,為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式開創,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之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重新認識,也就不可能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鄧小平理論的創立,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接力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巨大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穩中求進,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的全面深化改革,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啃下了不少硬骨頭,闖過了不少激流險灘,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總體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

改革開放的實踐推進到哪一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也就推進到哪一步。我們要強化問題意識、時代意識、戰略意識,用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國際視野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內在聯系,緊密跟蹤億萬人民的創造性實踐,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回答時代和實踐給我們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向完善的歷史過程,將是完善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并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過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和發展,是我們黨引領人民砥礪奮進、開拓創新的歷史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實現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也必將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前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后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里所說的“后半程”,實質上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走向完善的歷史過程。

早在1992年發表的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同志就說過:“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中,從2020年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包括了“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要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包括了“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顯然,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密切相關??側蝿盏耐瓿蛇^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向完善的過程,同時也就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獲得實現的過程。

在總結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勢。”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交互作用構成的矛盾運動推動著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時代走向完善的過程,之所以在根本上離不開制度建設,是因為只有扭住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個關鍵,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和利益固化藩籬,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為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永葆黨和國家生機活力提供有力保證,為實現黨的長期執政、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根本保障。

3、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向完善,需要站在更高起點、以更大決心和信心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黨的十六大作出本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大判斷。黨的十九大報告又指出:“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

回顧過去,改革開放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展望未來,改革開放必定還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我們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然后在此基礎上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發,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站在新時代的更高起點,我們應該以更大的決心和信心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向完善,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強大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順應歷史潮流,把握發展大勢,奮發有為,銳意進取,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

【思想宣傳范文】二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全面回顧了改革開放“偉大革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飛躍”的歷史進程,并鮮明指出:“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一個深刻體會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發展起來的,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引領,改革開放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1.新的偉大社會革命的推進同新的偉大道路的開辟相伴而生、相互貫通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期。40年改革開放,使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成就,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黨和國家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

改革開放伊始,我們黨就鮮明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新的重大命題,并反復強調作為一場新的革命,改革開放是為了興利除弊,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決不是也不允許否定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這就使改革開放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厮?0年改革開放歷史進程,從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到回答“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到回答“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再到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回答時代之問、實踐之問、人民之問中實現了改革開放事業的偉大飛躍。

一部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發展和完善的歷史;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史,就是一部在改革開放中不斷賦予其鮮明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的歷史。新的偉大社會革命的推進同新的偉大道路的開辟相互貫通,筑就了當代中國發展的非凡歷程和偉大成就。

2.全面深化改革新布局和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確立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勝法寶、鮮明特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開創性事業,也是一篇不斷續寫的大文章。改革開放就是這一開創性事業的強大引擎,也是譜寫這篇大文章的如椽巨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統籌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兩個偉大革命”,以巨大政治勇氣和高超政治智慧推動改革開放,譜寫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新布局和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確立,就是一系列啃硬骨頭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的實施。

更為重要的是,在帶領人民進行新的偉大斗爭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富有時代特點和創新價值的關于改革開放的思想觀點。這些思想觀點,涵蓋改革開放的歷史地位、方向目標、重要任務、方式方法和組織領導等多個方面,涉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深度調整,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更為我們立足新時代、在改革開放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科學指南。

3.以改革開放新創造新突破匯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動力、新優勢

社會主義是不斷進行改革和發展的,偉大夢想“是拼出來、干出來的”。進入新時代,要求我們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切實做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到哪里、改革開放就推進到哪里,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第一,以更高站位和追求審視改革開放。如果說40年前的改革開放是不得已而為之,不改革開放就有被時代拋棄的危險,那么,今天的改革開放更多體現的是一種自信、自覺和自強的使命追求。因此,對于新時代的改革開放,更要同中國的命運、科學社會主義的命運、馬克思主義的命運聯系起來去考量,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聯系起來去謀劃。

第二,以更強的定力和自信把握改革開放。我國發展仍處于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但這個歷史機遇期又同我國經濟社會的深刻轉型、利益關系的深度調整相交織,同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變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疊加。特別是一些國家不愿看到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壯大,對中國進行政治誤導、戰略遏制、全面施壓的力度不斷升級。在這樣的復雜背景下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筑牢信仰、信念、信心,把握好改什么、怎么改的根本尺度,把握好改革方向的定義權、改革舉措的主導權,防止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

第三,以更寬視野和思路推進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更寬領域、更高水平推進,同改革開放向更大范圍、更深程度展開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全面深化改革工程極為宏大,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深化改革開放,就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更加注重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把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同其他各領域的改革更好結合起來,把深化改革同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更好結合起來,用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發展,更好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需要。

【思想宣傳范文】三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做好經濟工作至關重要。我們要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落實黨中央部署的七項重點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客觀評價了2018年經濟工作成果,深度分析了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發展環境和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確定了2019年中國經濟發展總基調和主要任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駕馭發展大局、把握規律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我們要深入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并貫徹落實到做好經濟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

重要判斷: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同生并存,這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這一觀點是以戰略思維和世界眼光對我國重要戰略機遇期作出的準確判斷,是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表現,對我國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們可以從內外兩個方面來認識重要戰略機遇。從國際環境看,盡管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造成深度沖擊,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貿易摩擦和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仍是時代潮流,隨著參與全球治理能力的增強,我國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地位明顯提高。從國內發展條件看,盡管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但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國內市場潛力巨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步伐加快,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存在的基本條件和我國發展機遇大于挑戰的基本面,并沒有發生根本變化。

經濟形勢: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歷史經驗表明,黨的事業成功來自于對形勢的準確判斷和深刻分析。會議強調,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這是時隔4年重提“經濟下行壓力”。2014年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今年是“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周期性因素。從全球看,世界經濟由較快增長轉為平穩增長。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研究發現,世界經濟每隔50—60年就有長周期波動。在本輪危機之前,世界經濟經歷了長達20—30年的持續增長,危機后,全球經濟將進入平穩增長周期。根據國際經驗,從低收入向高收入邁進階段,經濟增速從高到中再到低是普遍規律,從長遠看是好事。二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長態勢分化因素。2017年世界經濟呈現同步復蘇跡象,主要經濟體均加速增長。今年以來,各經濟體表現卻有所分化,發達國家制造業PMI普遍維持在53以上,而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僅略高于50的榮枯分界線。由于歐元區經濟增速放緩和新興市場經濟動蕩加劇,世界經濟增長動能出現邊際性減弱。2019年,這種分化會加強。三是貿易摩擦因素。持續升溫的貿易摩擦威脅全球貿易穩定增長,世界貿易組織預計,2019年全球貿易量增速將由2018年的3.9%回落至3.7%,連續兩年下滑。

工作總基調:堅持穩中求進。近年來,黨中央確定的工作總基調都是穩中求進,這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之所以強調穩中求進,其一,國際環境有諸多不確定因素,維持中國經濟穩定以應對這些不確定因素,是理所當然的。其二,明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堅持穩中求進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必然選擇。其三,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穩”是大局,其重點要放在穩住經濟運行上;“進”是在“穩”的前提下,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

經濟工作主線: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十三五”乃至更長時間內,都是中國經濟工作的主線,矛盾的解決需要長期努力。會議指出,“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在具體方法上,會議強調要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一是鞏固現有“三去一降一補”成果。近年來,通過去產能,企業經營狀況得到了好轉。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5%,利潤同比增長86%。二是增強企業微觀活力。近年來,我國通過“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在世界銀行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的排名上升32位到全球第46位,首次進入世界排名前50的經濟體之列。三是提升科技創新發展的動力。近年來,中國堅持創新發展,以5G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正穩步引領式發展,科技創新釋放的產業聚集、規模效應正逐步成型。四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一方面,現代市場體系是現代經濟的血管,因此要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另一方面,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因此要提高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以達到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宏觀政策:強化逆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認真學習2016年到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可以領會到,宏觀政策既有一以貫之的堅持,又有與時俱進的調整。今年的表述有三點需要高度重視:一是在宏觀調控方式上強調要強化逆周期調節。這是對經濟周期中的系統性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對沖和緩釋。經濟擴張時要運用有效政策工具防止投資過熱、經濟過熱,經濟收縮時要采取有效舉措防止投資萎縮、經濟下行,以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二是貨幣政策從保持中性到松緊適度。在貨幣政策方面,2016年強調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2017年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2018年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這意味著,由于降杠桿初見成效,金融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再加上經濟下行壓力,可以通過多種政策工具組合使用,發揮穩健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作用,確保金融體系擁有與實體經濟發展相匹配的充足流動性。三是財政政策從積極有效到加力提效。在財政政策方面,2016年強調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2017年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2018年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紤]到我國在減稅降費方面還有較大空間,因而將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據財政部估算,2018年,我國減稅降費規模將達1.3萬億元,遠遠超出年初確定的目標。2019年,我國增值稅稅率仍然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所得稅也可結構性降低,例如,對高科技企業,可結構性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與此同時,將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從而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發展經濟的行為,有針對性地精準增加政府開支。

三大攻堅戰:針對突出問題,打好重點戰役。打贏三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跨越的關口。會議確定了三大攻堅戰需要打好的幾個重點戰役。一是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方面,要“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到堅定、可控、有序、適度。二是在精準脫貧方面,有四個重點戰役:其一,重點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其二,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力度。“三區三州”位于西藏、新疆、甘肅、四川和云南,是國家層面的深度貧困地區。主要還是要在既有的扶貧框架下加大力度。比如,搬遷移民扶貧、產業扶貧、基礎設施建設扶貧、生產補償扶貧。其三,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因病返貧是貧困人口返貧的最主要原因,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場重要戰役。其四,研究解決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三是在污染防治方面,重點要聚焦做好打贏藍天保衛戰,幫助企業制定環境治理解決方案。

工作部署:“五個堅持”“六個穩”“七項任務”。圍繞關鍵之年的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五個堅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會議要求做到“六個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在“六個穩”中,穩預期是牛鼻子,具有決定性意義。預期穩則金融穩,金融穩則人心穩,人心穩則為我國經濟持續改革開放贏得寶貴時間。會議部署了明年七項重點工作任務。七項重點工作任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認識:其一,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入手,減少對國外技術和市場的依賴。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從供給側方面提高中國創新能力,解決核心技術問題,以提升中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和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則是從需求側建立龐大的市場規模以應對貿易摩擦。其二,從主要矛盾著手,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核心是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重點是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則是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其三,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強調側重于“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即,各領域能打通關節、疏通堵點、激活全盤,對整個領域改革起到牽引、支撐作用的重點舉措。會議強調,要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完善金融基礎設施;等等。

做好經濟工作,必須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要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發揮掌舵領航作用,并把這一條作為五個規律性認識之首。我們要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不動搖,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思想宣傳范文】四

內容提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創造,是我國取得舉世矚目發展成就的經濟體制基礎。我們經過深入理論研究和艱辛實踐探索證明,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上可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其前提是將公有的生產資料經營權委托給企業,讓企業擁有產品所有權。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重點和難點是讓國有企業成為市場主體。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這方面已經走出一條卓有成效的改革創新之路。新時代,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習近平同志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這一重要論述高度概括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偉大成就和創新成果?;仡?0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的艱辛探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創造,是我們取得舉世矚目發展成就的經濟體制基礎。深刻認識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理論邏輯和實踐創新,有利于在新時代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在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條件下可以發展市場經濟

西方主流經濟學認為,發展市場經濟有兩個前提:一是社會分工,二是財產私有。如果沒有社會分工,企業生產的產品都相同,就用不著交換。如果財產不是私有,就沒有辦法進行商品交換。這一理論邏輯根深蒂固,導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都認為市場經濟與公有制是不可兼容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進行經濟建設、推動經濟發展,就要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理論和實踐都已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那么,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條件下能否發展市場經濟呢?改革開放之初,理論界圍繞這個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1992年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明確指出,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表明,我們黨在解決公有制與市場經濟能否結合、怎樣結合問題上邁出了決定性步伐,逐漸搞清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理論邏輯。

首先,商品交換的制度前提并不是生產資料所有權,而是產品所有權。馬克思雖然說過“私有權是流通的前提”,但他所說的私有權并非生產資料私有權,而是商品私有權。馬克思指出,“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場去,不能自己去交換。因此,我們必須找尋它的監護人,商品所有者。”“對于那種還要進入流通的商品的所有權,就表現為直接從商品占有者的勞動中產生的所有權”。這就是說,商品生產者即便沒有生產資料所有權,但如果擁有產品所有權,就可以進行市場交換。比如,在封建社會后期,西歐一些國家的貨幣地租逐漸發展起來,沒有土地(生產資料)所有權的佃戶可以向地主租賃土地,生產出的產品可以歸佃戶所有,并且可以到市場出售。

其次,生產資料所有權與經營權可以分離,因而生產資料所有權與產品所有權也可以分離。在歷史上,借貸經濟的出現推動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以銀行為例。銀行信貸資金主要來自儲戶存款,信貸資金的所有權歸儲戶,而銀行通過支付利息從儲戶那里獲得資金的經營權。這樣,信貸資金貸放給誰、收益如何分享、呆壞賬怎樣處置等皆由銀行決定,無需征得儲戶同意。如此一來,所有權與經營權就分離了。生產資料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必然帶來生產資料所有權與產品所有權的分離。企業只要擁有了產品所有權,就能成為市場交換主體。因此,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上可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其前提是將公有的生產資料經營權委托給企業,讓企業擁有產品所有權。

這兩點充分證明,“如果財產不是私有,就沒有辦法進行商品交換”的西方經濟學理論邏輯是不正確的,在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條件下可以發展市場經濟。

國有企業改革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和難點

我國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解決許多極其復雜的問題,其中的重點和難點是讓國有企業成為市場主體。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確立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方針,強調以擴大企業自主權為主要形式,調整國家與企業之間的生產管理權限與利益分配關系,在企業內部建立各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這一時期改革的主要舉措是“放權讓利”,先是實行國有企業利潤留成制度。1981年實行“利潤包干制”,企業按核定的利潤目標向國家承包,超過的部分歸企業留用,完不成的部分由企業自行補齊。此后又實行了“利改稅”,把國有企業上繳利潤改為繳納稅金,稅后利潤全部留歸企業。

1984年,中央明確提出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后,國有企業開始推行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企業有自主選擇和安排產供銷活動的權利,有權擁有和支配自留資金。1992年,中央頒布《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明確規定企業享有生產經營決策權、產品銷售權、資產處置權等經營自主權。事實上,這一時期國有企業已逐步擁有了產品所有權,基本確立了市場主體地位。

從1993年到2002年,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國有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這一時期國有企業改革從政策調整進入到制度創新階段,國有企業開始推行公司制改革。1993年,中央提出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1999年,進一步明確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要求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到20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已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此后,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繼續深化。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在這個框架下,中央又正式提出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按照這一思路,國有企業不斷深化公司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同時,分類分層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提升國有資本經營效率和效益。

由此可見,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也是生產資料所有權與產品所有權科學分離的過程。如果說在早期放權讓利階段企業尚不擁有獨立的產品所有權,那么,到了承包經營制階段,經營權與產品所有權就都下放給了企業。后來的股份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推動了生產資料所有權與產品所有權分離。今天,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說,經過40年改革創新,我國國有企業已經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重點是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市場化改革絕不是要把國有資本私有化,也不是要削弱國有經濟,而是通過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調整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充分釋放國有經濟的潛力和活力,借助市場機制實現國有資產增值,從而不斷發展壯大國有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鼓勵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降低制度性成本,激發企業創造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市場監管體制,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優化宏觀調控的目標和手段,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宏觀環境。同時,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促進消費業態創新發展,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以市場需求引導投資向能創造最優產出的領域流動。

深化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統籌調配財政資金,科學配置各級政府財力,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通過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不斷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

【思想宣傳范文】五

內容提要: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這是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一條寶貴經驗。黨的領導之所以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具有強大戰略定力、強大思想活力、強大組織動員能力、強大制度建設能力,為這場前無古人的偉大變革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科學理論、注入了強大動力、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新時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堅定不移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必須堅持和運用好這一寶貴經驗。

習近平同志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入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第一條就是“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v觀人類社會發展史,我國改革開放無疑是迄今為止最復雜、最偉大、最成功的現代化歷程,而黨的領導是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歷史性成就的根本保證。習近平同志指出:“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才能有力應變局、平風波、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才能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領導之所以成為改革開放成功的根本保證,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具有強大戰略定力、強大思想活力、強大組織動員能力、強大制度建設能力,從而為這場前無古人的偉大變革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科學理論、注入了強大動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以強大戰略定力為改革開放指明正確方向

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方向包括時代大勢、民心所向、規律指向。實現偉大變革,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方向,不斷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保持發展的正確方向始終是根本性、決定性的。當今世界,一些國家的改革探索、發展努力,正是因為失去了正確方向,才陷入停滯乃至倒退。

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在方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應當看到,正確方向、正確道路不是從天上自動掉下來的、從地上自然長出來的。改革開放前特別是“”10年,我國國民經濟陷入嚴重困難,表明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難以使我們過上富裕生活;一些發展中國家深陷發展陷阱,經濟停滯不前、社會問題交織甚至陷入戰亂之中,證明“華盛頓共識”絕非普世良方。正是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找到正確方向以后,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需要強大戰略定力。改革開放之初、蘇東劇變之后,一些人曾對中國應該走什么路、向何處去有過不同看法。任何一點動搖猶豫,任何一次錯誤偏差,都可能讓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深陷泥沼、倒退混亂。40年來,中國共產黨以一以貫之的強大戰略定力,堅持改革開放,帶領中國人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40年來,我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奮斗、不懈探索,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守住了根本,激發了活力,打開了事業發展空間,不僅逐步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而且日益在世界上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以強大思想活力為改革開放提供科學理論

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政黨,是具有強大思想創新活力、理論創造能力的政黨。改革開放40年來,黨和國家歷經重重困難考驗,解決了許多前人從未遇到過或者從未有效解決的問題,靠的就是科學理論的指導。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我們黨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正確思想路線。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正確思想路線的重要作用。其次,我們黨始終堅持根據實踐的發展和下一階段更高水平實踐的需要,與時俱進推進理論創新、思想飛躍。再次,我們黨始終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形成了“摸著石頭過河”“先行先試、由點到面、全面推廣”“先富帶動后富”等一系列方法論的重大創新。第四,我們黨始終堅持圍繞改革開放展開科學理論建構,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改革理論。最為重要的是,在創造性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改革開放提供了科學的指導思想和強大的精神力量。

以強大組織動員能力為改革開放注入強大動力

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推進改革開放,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和平發展,用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其復雜性、艱巨性是亙古未見的,離不開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一些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就是在議而不決、決而難行中慢下來、停下來的,一些國家就是因為難以凝聚共識、集中力量、調動資源而在國際競爭中處處陷于被動的。

中國共產黨是有嚴肅組織原則、嚴格組織紀律、嚴密組織體系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具有其他政黨所不具備的強大組織動員能力。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始終注重組織動員方法、資源調配方式的不斷創新、不斷強化、不斷發展。一是始終堅持處理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既確保中央權威,使黨中央始終能夠在重大問題、關鍵問題上一錘定音,又充分調動地方推動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二是始終堅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既注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孕育強大發展動能;又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優勢,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整合資源、統籌調配力量。三是始終堅持處理好黨的組織動員與人民群眾首創精神的關系。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是改革開放的動力源泉和根本力量所在,能否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是改革成敗的關鍵。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因此,我們黨鼓勵地方、基層、群眾解放思想、積極探索,鼓勵不同區域進行差別化試點,善于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黨的組織動員與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相互促進、高度統一。

以強大制度建設能力為改革開放提供制度保障

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做到既始終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框架、四梁八柱堅強有力,又及時破除制約發展的障礙和桎梏,推進制度和體制機制創新,從制度上確保黨和國家始終充滿改革動力、發展活力、創新能力。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不僅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而且高度關注黨和國家制度建設,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從而為改革開放提供了有效制度保障。一是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毫不動搖、決不妥協,筑牢改革開放的堅強政治根基。二是堅持問題導向,不斷破除制約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制度創新,為改革開放提供強大動力和根本保障。三是堅持實事求是,根據發展階段推進制度建設,不斷將改革發展成果以制度形式鞏固下來,確保改革成果不會得而復失。四是著眼長遠推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們黨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國家治理問題,強調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不斷推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偉大成就,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和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根本保證;充分證明今后無論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確保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證明將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極端重要性。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需要進一步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有效應對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要運用好“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這一寶貴經驗,在前進道路上增強“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貫徹和體現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領域,在新的偉大斗爭中不斷取得新的更大勝利。

第二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特色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從歷史發展、時代品格、主體歸屬、內容體系和指導價值上對這一思想進行了科學概括和準確定位,揭示了其思想內容和實踐方略,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思想指南和理論指導。研究和探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特色,有助于從科學角度把握這一思想的理論特征和理論品質,深化對這一重大思想的理論認識和價值判斷,從而更好地把握其理論價值和精神實質,為更好地踐行這一思想奠定思想認識基礎。本文從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理論源與流、理論的結構與功能、理論產生的時空環境與理論本身的價值的關系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特色進行分析。

科學性與革命性的有機統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它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優秀理論品質,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有機統一。

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由于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而獲得了高度的科學性,成為人們認識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科學手段和理論工具。所謂科學性,是馬克思主義作為現代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所包含的對自然世界和人類社會認識的真理性??茖W性強調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揭示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卓越見識,是其思想深邃性和理論洞見力的具體表征。所謂革命性,是馬克思主義作為現代科學社會主義和世界各文明國家工人運動的綱領所具有的實踐指導性。革命性強調其應用于革命實踐并指導革命實踐,只有在革命實踐中才能獲得思想魅力和理論活力的一面。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有機統一,科學性是革命性的前提,而革命性則是科學性的驗證??茖W性與革命性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得馬克思主義展現了真理的魅力和卓越的力量,成為無產階級最強有力且始終不可背棄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正如列寧所指出的,“馬克思的學說所以萬能,就是因為它正確。它給予人們一個決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動勢力、任何為資產階級壓迫所作的辯護相妥協的完整世界觀”,“嚴格的無產階級世界觀只有一個,就是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和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基于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著重揭示了在中國的情境中社會發展的規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和黨的建設的規律,并就這些方面在治國理政實踐中提出了一系列與中國國情和實際相結合的路線與方略,是科學邏輯和實踐邏輯的現實結合,也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有機統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強調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要求黨的各級干部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論,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各項工作始終有科學的遵循,有科學思想的指引和科學方法論的指導。

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為了準確把握其科學性,運用馬克思主義則是要發揮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和實踐性。在總書記看來,“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按照這樣的邏輯理解,從科學性和革命性有機統一的角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無疑就是新時代科學思想與革命實踐的有機統一。從科學性上看,它堅持貫徹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從革命性上看,它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鮮活實踐,同時又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以實踐為本、實踐為基的。它的革命性體現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針對性和恒定性上。因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社會革命和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綱領性指導。其本身不僅包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而且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

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了科學的理論分析和正確的政策指導,不僅體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際問題的科學判斷和科學把握,而且構成嚴整的有邏輯的科學理論體系;不僅展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革命精神,而且發揚了新時代科學理論的革命意志。正是由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科學性和革命性融為一體的優秀品質,才使得它成為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和全國人民的理論瑰寶和精神財富,成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南和理論指導。

繼承性和創造性的緊密結合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科學理論,它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是繼承性和創造性的緊密結合。馬克思本人曾經說過:“新思潮的優點就恰恰在于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恩格斯也指出:“每一個時代的哲學作為分工的一個特定的領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驅傳給它而它便由此出發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為前提。”馬克思主義繼承了十九世紀最先進國家的進步思潮,對它們進行了科學揚棄并結合時代與社會發展進行了創造,形成了既有思想根基又有思想新見的科學理論體系。因此,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并不是空穴來風,它既不是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也不是墨守成規、因循守舊的。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時代命題,總書記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價值,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并沒有窮盡真理,而是不斷為尋求真理和發展真理開辟道路。今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深化改革,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各種困難與風險,都會提出新的課題,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上作出新的科學回答。我們要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從繼承的角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傳承,它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和真品質,既沿著馬克思主義所開辟的主題、道路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理路和線索前進,也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從創造的角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代表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它發揚了馬克思主義所內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品格,結合著時代問題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情況進行了創造和革新,作出了具有時代特點的重大判斷,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提出了眾多符合時代特點、著眼現實和未來的發展戰略,書寫了該思想“體現針對性、把握規律性和富于創造性”的理論品格。由此,可以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前期理論成果基礎上,立足于新時代的思想創造和理論躍升,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堅持中的發展,也是對社會主義思想在繼承中的創造,是繼承和創造的緊密結合。

體系性與針對性的高度融匯

馬克思主義是包含著鮮明的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觀的思想理論體系,具有邏輯的嚴密性和體系的整體性。從其組織結構來看,馬克思主義的各個組成部分既直接針對某一或指向某幾方面的現實問題,反映了對于自然界、人類社會發展中所存在問題的思考,同時各部分之間又不是彼此隔離、互不相關的,而是有著不可隔離的緊密聯系。因此,體系性展示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邏輯,針對性表明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意識。針對性是指馬克思主義的所有基本思想、觀點和立場,所有方法都針對的是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世界中的現實問題,這些問題所包含的矛盾需要用馬克思主義所提供的方法來解釋和解決。這種針對性恰恰是針對各種問題而言的,針對性表明了馬克思主義旨在解釋和解決具體的問題。體系性與針對性高度融匯,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既來自于現實問題,又超越了現實問題;既注重了現實關懷,又上升為哲學智慧;既可以用于指導具體問題的解決,又具有普遍的方法論價值和思想精華的價值。馬克思主義體系性與針對性的高度融匯,表明馬克思主義無論在其理論形態還是其實踐形態上都是“一塊整鋼”,而不是可以被孤立、被肢解、被割裂的對象。換言之,在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的體系性不容割裂,其針對性也不容忽視。

總書記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落到研究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來,落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有效辦法上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著鮮明的問題意識,也構成了比較完備的理論體系。這一思想植根于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實際,致力于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地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

問題是時代的呼聲,代表和反映著時代發展和社會演進過程中根本的、重大的命題的聲音。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時代命題和根本問題,恰恰蘊含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主題。這是當代中國最大的問題,也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現時代、在當代中國所面臨的最大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針對性集中表現為:這一理論成果回答的是中國如何走向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中國如何順應時代潮流和世界發展大勢,為人類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的問題。這充分展現了其直面宏大時代命題的精神與勇氣。

與此同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目標,以推進制度化改革為突破口,搭建了由政策到制度、由思想到理論、由理念到方略、由目標到步驟、由問題到出路的觀念體系和理論系統,構筑了一個包含理論要素、理論邏輯、理論模型和理論基礎的整體化的理論體系。就其要點而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論是總的理論,是蘊含了發展目標和實踐目的的理論;其他一系列具體的理論,如關于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理論、關于社會治理理論、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關于中國特色強軍理論、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關于從嚴治黨的理論等重要的理論內容,構成了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的理論單元;在這些理論單元之下,又有更多的具體的政策化的理論分支和戰略方案,比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創新型國家、鄉村振興、“一帶一路”倡議、“健康中國”等等,是理論化的策略形態。由此,由各種層級的理論元素結合起來,共同組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形態。在這一理論形態中,體系性的“四梁八柱”與針對性的“中國問題”高度融匯,使得該理論成為了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燈塔。

時空維度與價值尺度的有效貫通

所有的思想理論都是在既定的時間和空間中產生和存在著的,馬克思主義也不例外。馬克思主義是真理,它的產生所依賴的時空因素必然是劃時代的、里程碑式的。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資本主義發展到特定時代和特定階段、資本主義剝削和資產階級階級壓迫在西歐國家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和客觀事實后應運而生的。產生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馬克思主義,正是最大限度地彰顯了其賦予受到奴役與剝削的廣大無產階級和勞動者的價值關懷,而成為無產階級解放的理論指導。時間和空間鎖定的是馬克思主義產生與存在的時空維度,對受到剝削和壓迫的勞動者的關懷體現的則是馬克思主義存在和發展的價值尺度。馬克思主義越是被運用得充分和到位,它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對無產階級和勞動者的解放就越是充分和到位。換言之,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科學。它在哪里扎根,所存在的時空維度就與所呈現的對無產階級解放賦予的價值尺度有效的貫通并融合在一起。從歷史上看,馬克思主義存在的時空維度與其得以產生的價值尺度恰恰是得到了有效的貫通,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之源,也是其發展的動力所在。否則,馬克思主義就會成為純粹形而上的理論,會被擱置起來而遭到廢棄,也會因為不關心那個時代那個空間內存在主體的價值訴求而被拋棄。在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特定時間空間中扎根,就需要并且必須解決好中國的問題,反映中國人民的意志,體現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價值訴求。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生于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這一命題在新時代的集中理論展現。從時間和空間上看,這一思想需要而且也只能產生于當代中國,產生于經歷多年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實踐之后、當中國逐步進入到發展起來的狀態、中國人民逐漸由貧窮走向富裕的時代。然而,任何有意義的時代都不是“主體空場”和“主體缺位”的時代,相反都需要時代主體的參與和彰顯,也都不能忽略主體的實踐意愿和價值訴求。黨的十九大在描述新時代時,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和發展的目標是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無疑是對社會發展前景和目標的預設,是對新時空維度中社會進步狀態的描述。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新時代應與中國和世界人民發展與生活的價值意愿貫通起來。新時代可以理解為是調動中華兒女積極參與、共同創造各族人民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在超越了中國而進入世界視野,在更加廣闊的世界時空中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馬克思曾說過:“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毫無疑問,要成為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的哲學,絕不能是“主體空場”的哲學,也不能是價值尺度太過狹隘、價值關懷過于低下的哲學,相反必須要扣緊時代脈搏、反映時代主體的根本價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反映的是時代精神的訴求,指引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方向,體現的是對中華民族、中國人民與世界各民族、各國人民共同命運的關懷,表達的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追問和價值關切。因此,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考量中,對中國和世界、中華民族與世界人民的關懷在廣闊的時空維度和未來生存價值尺度上得到了有效貫通。這無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價值層面的又一理論特色。

第三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奮勇開拓中前進的,必定隨著形勢和條件的變化而不斷向前發展??倳浿赋觯?ldquo;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一重大政治論斷,賦予黨的歷史使命、理論遵循、目標任務以新的時代內涵,為我們深刻把握當代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新特征,科學制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供了時代坐標和基本依據。

新時代標示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時代的發展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量變中蘊含和孕育著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同時又開啟新的量變?;仡欬h領導人民的奮斗歷程,革命也好,建設也好,改革也好,都經歷了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不同發展階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把握時代特點、直面時代課題,在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中不斷展現蓬勃的生機活力。

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們黨在科學把握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基礎上,作出的一項關系全局的重大戰略考量,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共產黨與時代共同進步的先進性本色,體現了把握歷史規律和歷史趨勢的高度自覺和高度自信。

從發展階段看,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黨的理論創新實現了新飛躍,黨的執政方式和執政方略有重大創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有重大轉變,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有重大變化,發展水平和發展要求變得更高。從社會主要矛盾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歷史性變化,對發展全局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從奮斗目標看,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從國際地位看,當代中國正處在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關鍵時期,已不再是國際秩序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建設者、引領者。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從未像今天這樣廣泛、深切、聚焦;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深刻、長遠。這些重大變化,都需要從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時代坐標來科學認識和全面把握。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創光明未來的必然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這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這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這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1.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不是別的什么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既同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一脈相承,又體現了很多與時俱進的新特征,內涵豐富、意蘊深遠。

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我們黨帶領人民成功開創、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一個個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在新時代,我們黨治國理政第一位的任務,就是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要求,接力探索,接續奮斗,讓社會主義在中國展現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這個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在新時代,要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部署,確保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并在此基礎上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

這個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在新時代,要時刻不忘初心,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最高標準,不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使全體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著力在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新進展。

這個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新中國的成立,為民族復興奠定堅實基礎。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為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生機活力。在新時代,凝聚起全體中華兒女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牢記使命、奮發有為、砥礪前行,就一定能夠到達民族復興的光輝彼岸。

這個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中國人民歷來把自己的前途命運同各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在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空前緊密,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強大力量。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

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政治論斷,反映了我國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指明了解決當代中國發展主要問題的根本著力點,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矛盾的學說。

人類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不斷向前發展的,社會主要矛盾是各種社會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會矛盾運動中居于主導地位。抓住主要矛盾帶動全局工作,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也是我們黨一貫倡導和堅持的方法。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必須找準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提法,一九五六年黨的八大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個論斷,是符合當時我國實際的。但是后來發生“左”的錯誤,背離了黨的八大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判斷。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在對歷史經驗和我國國情作出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對黨的八大關于社會主要矛盾的提法作了進一步概括,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我們黨根據這一論斷制定和堅持了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面發展不夠平衡,存在“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失衡現象,制約了整體發展水平提升。發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區、一些領域、一些方面還存在發展不足的問題,發展的任務仍然很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發展是動態過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遠存在的,平衡是相對的,但當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時,就必須下功夫去認識它、解決它,否則就會制約發展全局。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既不落后于時代,也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

今天,我們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開新局于偉大的社會革命,強體魄于偉大的自我革命,在廣袤國土上繼續書寫近十四億中國人民偉大奮斗的歷史新篇章。

第四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思想

——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報告全文32000多字,共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報告第一部分),回顧過去五年工作,總結成就和經驗;第二板塊(報告第二至第四部分),確立中國共產黨的新使命和新時代新思想;第三板塊(報告第五至第十三部分),提出新時代新思想指引下的工作部署和任務要求。

十九大報告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重要文獻和重大成果,也是我們進入新時代的政治宣言書。習近平同志在報告中莊嚴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們黨‚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開創了新時代和新思想——一個全新的時代和全新的思想。

因此,十九大報告的主線主題和核心靈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一、新時代新思想的堅實基礎

(一)為新時代奠定的基礎

十九大報告指出:‚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十九大報告對五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作了十個方面的概括和總結,而這十大成就為中國進入新時代奠定了七大基礎。

1.經濟物質基礎

五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長率在6.5%-7%,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鐵、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2000億斤。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農民轉為城鎮居民,提高城鎮化率。在過去五年,已有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方面,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南海島礁建設積極推進。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建全,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穩居世界前列。

2.政治與法治基礎

五年來,我國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建設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不斷發展,黨內民主更加廣泛,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全面展開,愛國統一戰線鞏固發展,民族宗教工作創新推進??茖W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取得實效,行政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建設有效實施。

3.思想文化基礎

五年來,我們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扎實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文藝創作持續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互聯網建設管理運用不斷完善,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

4.社會民生基礎

五年來,我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其中,這6000多萬人的穩定脫貧意味著他們不會再度返貧。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國家安全全面加強。

關于貧困人口脫貧問題,我再強調一下,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國非常注重改善民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前,所有貧困人口都要脫貧摘帽。2014年,全國有國家級貧困縣592個,貧困人口7017萬。到2016年底,中國的貧困人口還有4000多萬。習近平同志曾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他還曾強調,要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習近平同志講過‚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里說的‚老鄉?,指的就是農村的農民。如果農村貧困人口沒有辦法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無法實現。

5.生態文明基礎

五年來,我國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主體功能區制度逐步健全。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積極推進。全面節約資源有效推進,能源資源消耗強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森林覆蓋率持續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環境狀況得到改善。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6.國防和軍隊基礎

五年來,我國著眼于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制定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全力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1929年召開的古田會議在我軍建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2014年,我們又在古田召開了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恢復和發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人民軍隊政治生態得到有效治理。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人民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加強練兵備戰,有效遂行海上維權、反恐維穩、搶險救災、國際維和、亞丁灣護航、人道主義救援等重大任務,武器裝備加快發展,軍事斗爭準備取得重大進展。人民軍隊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邁出堅定步伐。

十八大以來,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深化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優化軍隊規模結構,調整改善軍兵種比例、官兵比例、部隊與機關比例,減少非戰斗機構和人員;推進軍隊政策制度調整改革;健全軍費管理制度;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此次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特點:第一,突出軍事化。將七大軍區改為東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五大戰區,體現了去行政化。第二,突出打仗。按照‚能打仗、打勝仗?目標,對軍兵種進行改革,以應對現代戰爭的新形勢?,F在,我國有六大軍種‚陸??栈饝鹇?,‚陸?是陸軍、‚海?是海軍、‚空?是空軍、‚火?是火箭軍、‚戰?是戰略資源部隊、‚聯?是聯勤保障部隊。第三,陸軍集團軍由18個調整為13個,并啟用新番號,分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

一、七十

二、七十

三、七十

四、七十

五、七十

六、七十

七、七十

八、七十

九、八

十、八十

一、八十二和八十三集團軍。未來,我們還將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7.全面從嚴治黨基礎

五年來,我們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堅決改變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推動全黨尊崇黨章,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

中統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層層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堅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全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性更加堅強。貫徹新時期好干部標準,選人用人狀況和風氣明顯好轉。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深入推進,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把紀律挺在前面,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政基礎威脅最大的突出問題。這一突出問題是什么?就是腐敗問題。十八大以來,我們掀起了一場反腐‚風暴?,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

五年來,我們審查省軍級以上黨員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43人,中央紀委委員9人。我們紀律處分廳局級干部8900余人,處分縣處級干部6.3萬人。處分基層黨員干部27.8萬人。努力推進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五年來,追回外逃人員3453名。我們還發布紅色通緝令,到目前為止,‚百名紅通人員?已經有48人落網。十八大以來的五年,為新時代到來奠定了基礎。

(二)為新思想奠定的基礎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也為新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礎。十九大報告指出,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五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這一段話概括的非常好,大家注意一下這里面有 ‚四個一系列?和 ‚兩個許多?,涉及到了思想理論問題,比如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重大方針政策、重大舉措,為新思想的孕育誕生做了充分準備,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1.形成五大發展新理念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習近平同志提出了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之一。‚五大發展?來源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綜合平衡、統籌兼顧的發展方針;來源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發展才是硬道理?,規劃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提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來源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和新世紀以來形成的強調全面、協調、可持

續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五大發展?的每一個方面在繼承基礎上都體現了時代特質和新內容。

2.形成治國理政新理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命題,形成了治國理政新理論。習近平同志曾經在2014年出版了一本專著,書名叫做《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不但有中文版還出版了21個語種、24個版本在全球發行?!读暯秸勚螄碚穱@治國理政發表了大量講話,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集中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治國理念和執政方略。

3.形成‚四個全面?新戰略

習近平同志2014年12月

13、14日在江蘇考察調研時明確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和宏觀布局和頂層設計的氣勢。

4.形成‚兩個布局?的方針舉措

2016年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深入貫徹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協力、苦干實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兩個布局?構成所有工作的重大方針政策。

二、新時代新思想的豐富內涵

(一)新時代的內涵實質 1.新時代到來的標志

十九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發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從那時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個論述非常清楚地表明:新時代來了!

2.新時代的五大涵義

十九大報告指出,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

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五個是?,就是新時代的五個方面涵義,可歸納為,偉大勝利的時代、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共同富裕的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我們走近了世界舞臺中央,不單要為我們自己的國家作出貢獻,也要不斷地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3.新時代的必然性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

這句話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不是隨隨便便地就來了,而是我們在長期的發展進程特別是在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進程中,經過了千辛萬苦的奮斗,以巨大的代價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才迎來了新時代。我們要想理解新時代的必然性,就必須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搞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若干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致經歷了以下五個發展階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萌發階段。我們知道,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因為沒有經驗,當時搞社會主義建設我們是學蘇聯的。后來毛澤東同志發現照搬照抄蘇聯的經驗不行,就在1956年的《論十大關系》中提出要獨立自主地走我們自己的路,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毛澤東同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者,也是倡導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一個階段。1978年也就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在1982年召開的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同志在開幕詞當中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說,鄧小平同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二個階段。從1989年開始,江澤民同志作為黨的總書記領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三個階段。從2002年開始,胡錦濤同志作為黨的總書記繼續領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新世紀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向前推進。

現在,我們進入了新時代和新階段,從2012年習近平同志當選為總書記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所以說,這么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近40年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醞釀開始到逐

步發展不斷向前推進,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具有必然性。

4.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分析是一個全新的、重要的提法。必須充分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

‚社會主要矛盾?的四次變化

第一次變化,1956年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了社會主義社會。因此,黨的八大對社會主要矛盾進行分析,并提出‚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梢哉f,黨的八大對當時的社會主要矛盾的分析是非常正確的。

第二次變化,1969年黨的九大提出,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這個歷史階段中,始終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這就使階級斗爭成為社會主要矛盾。

第三次變化,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和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提出,‚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第四次變化,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提法有兩大新意:一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愈加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這是一個顯著的變化,從過去對某一個方面的要求變成了現在對多方面的要求。二是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因此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就成為更加突出的問題,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非??茖W的,也是實事求是的。這一提法既遵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也符合我國發展的實際。

5.新時代的歷史意義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這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歷史意義?。

首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意義。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第一次飛躍是‚站起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澤東同志宣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人民飽受屈辱;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們挺直了腰桿做主人。這就叫‚站起來?。第二次飛躍是‚富起來?,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國家還比較窮。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第三次飛躍是‚強起來?,也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強,體現在什么方面?比如,在經濟總量上,我國穩居世界第二。再比如,我國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截至2016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占世界高鐵運營總里程6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此外,我國不僅經濟實力要強起來,在軍事、文化等方面也要成為世界強國。

其次,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意義。社會主義已有500多年歷史。

1516年,《烏托邦》的出版標志著空想社會主義的誕生。那么,《烏托邦》中描述的社會主義是什么樣?財產公有、按需分配、人人勞動、大家都過著美好的生活??障肷鐣髁x者提出了社會主義的理想社會,那么如何實現?問題就來了。形象地說,空想社會主義者主張去求兩種人:一是有權人,比如國家的統治者,勸說他們放棄舊制度,實行新制度;二是有錢人,說服他們把錢捐給社會。但實際上,要想說服有權人和有錢人把權力和財產交出來,建設社會主義,基本不可能。因此,空想社會主義根本沒有辦法實現。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的《共產黨宣言》中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會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這是第一次飛躍,也就是從空想社會主義到科學社會主義的飛躍,具有劃時代意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國際的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主張的所謂‚資本主義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觀點,相當于埋葬了社會主義。列寧對此進行過尖銳地批評,提出了不發達國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并于1917年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是第二次飛躍,也就是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進入了現實社會主義時代。

前蘇聯雖然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但其社會主義發展有很大弊端,就是‚蘇聯模式?體制僵化,生產發展很慢。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此后,社會主義出現了很大危機,

也就是在這一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崛起,并克服‚蘇聯模式?的弊端,使社會主義得到了新生。那么,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再次,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意義。到目前為止人類一共進行和發生了五個社會形態或者是說五個社會制度。首先是原始社會。在原始社會里,人人平等,人人也自由,但生產力極為低下,食不果腹、衣不御寒。從原始社會向前發展進入到了奴隸社會。奴隸社會的生產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發展還是不足的,這樣就產生了階級,即奴隸主階級統治與奴隸階級,奴隸毫無人身自由的。從奴隸社會后來又發展到了封建社會。封建社會的農民是有一定自由的,社會生產也發展了,但是形成了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專制統治。之后,人類社會又進入到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比起封建社會來說,生產力更是發展,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也得到了一些權利,但從根本上說受到了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在資本主義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提出了要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社會制度要實現全人類的解放,我們要建立的是‚自由人的聯合體?。

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社會在1917年的蘇聯就已經建立來了,為什么我們今天還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呢?因為,1917年建

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這當然很有意義,但從社會主義理論變成了社會現實后,在生產力方面、體制方面以及社會生活各方面,社會主義沒有顯示出相對于資本主義的優越性。這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大問題。今天我們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正發揮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開始形成了對資本主義的優勢,開始超越資本主義。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上確實是具有重大的意義。這是我們分析的新時代的內涵實質。

(二)新思想的內涵實質 1.新思想的形成

十九大報告指出,圍繞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段話清楚表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現在形成了。

2.新思想的定位

如何看待新思想?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 這段話是對新思想的定位。這個定位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繼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之后我們黨的又一個新的指導思想。

3.新思想的‚八個明確?

對于新思想,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八個明確?。新思想的結構就是由這八個方面組成的。第一,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二,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第三,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

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五,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第六,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第七,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第八,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4.新思想的‚十四條堅持?

新思想總共有‚十四條堅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以上十四條構成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5.新思想的‚四個偉大?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的宏偉目標,我們稱之為中國夢,也就是偉大夢想。我們要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十九大報告用偉大夢想將其他三個偉大串在一起,進行分析闡述。

——偉大斗爭。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講到斗爭,不是所有的斗爭都是偉大的,之所以稱其為偉大斗爭,就是因為我們要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這些斗爭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

——偉大工程。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這個偉大工程就是我們黨正在深入推進的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偉大事業。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偉大事業。這個偉大事業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我們只有推進這個偉大事業,才能夠實現我們的偉大夢想。

——偉大夢想。這個就是我們剛剛說的目標問題。在十八大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后,習近平同志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體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在發表講話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

夢想?。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句話就告訴我們,我們一是更接近了這個目標,再一個是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對于‚四個偉大?應該把它們當作一個統一的整體來看待,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什么說偉大工程起決定性作用?道理也很簡單,因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如果離開了黨,離開了這個偉大工程,其他三個偉大都會落空,根本不可能實現。

6.新思想的主旨核心是‚四個自信?

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號召全黨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這‚四個自信?也是新思想的主旨核心。

道路自信就是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能夠走下去,并最終能夠取得勝利。這個自信是非常重要的,為什么

呢?因為我們現在碰到很多問題,有的人要我們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有的人鼓吹改旗易幟的邪路。因此,我們要做到道路自信排除‚左?和右的干擾,堅定不移地走我們自己的路。

理論自信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要有自信。習近平同志很形象地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因此,我們必須強調理論自信。

制度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的制度。對于這個制度,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曾經做了一個分析,‚恐怕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我們現在進行的制度建設是按照鄧小平同志1992年提出來的時間表進行的,也就是在2020年前后我們要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我們要有這樣的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在習近平同志看來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因為文化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一種自信。中華民族有5000年多文明發展歷史,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在中華優秀文化中,我們講的是‚大同世界?‚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這是中國文化的基因。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如果不講文化傳統,離開了深厚積淀,就沒有土壤,那只能淪為膚淺。

三、新時代新思想的前進征程

新時代開啟新發展,新思想引領新征程。而這一新征程主要分兩個時期推進。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表

十九大報告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也就是說,還有三年時間,我們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我們的任務。

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八大報告和‚十三五?規劃提出了五項要求:

第一,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且持續健康發展。到2020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41.30萬億元,到2020年要翻一番達到80萬億元,而我們現在已達到80萬億元。

第二,人民民主不斷擴大,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第三,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第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這有一個具體指標,就是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0年全國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過萬元,到2020年要倍增超過兩萬元。而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已達23821元。

第五,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時期 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時期時間表

十九大報告指出:‚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時期,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共有30年,分為兩個階段推進。

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第一個階段 十九大報告指出,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

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3.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第二階段

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綜上,這兩個階段是一個整體,中心內容都是實現現代化,第一階段是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階段是要‚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者在成熟程度上所有區別。

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的不懈追求。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的認識和闡釋自上世紀中葉以來延續了近70年。1960年初,毛澤東同志提出‚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的‚四個現代化?國家。1964年第三屆全

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周恩來同志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宣布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任務,即‚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同時,毛澤東同志也明確提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被理論界稱為‚第五化?。

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的不懈追求,一方面體現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出,另一方面體現在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表述。

4.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涵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這五個詞匯,就是五個規定,構成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涵。富強是指經濟強盛;民主是指政治進步;文明包含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和諧是指國家、社會、人民團結一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是指生態建設,綠水青山,環境優美宜居。這五個規定,總體上對應的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內涵的演進發展。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努力把我國逐步建設成為一個具

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1982年黨的十二大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改革放開初期,我們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規定只有兩個。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這里增加了一個規定——‚富強?。2007年十七大進一步提出,要‚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也就是說,到黨的十七大又增加了一個規定——‚和諧???偠灾?,黨的十九大之前,我們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有四個方面的規定。那么,黨的十九大在這四個規定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美麗?,強調生態方面的資源和環境問題。由此,我們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規定就變為五個。

以上就是我圍繞新時代新思想這一主題主線解讀的十九大報告內容。謝謝大家!

第五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征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新時代合格公民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范文大全

(可編輯)

1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征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新時代合格公民

山 課 件 5 k J.om 7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征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新時代合格公民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不斷繼承和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形成的科學的、合理的、符合我國歷史國情的重要論斷,是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思想的高度凝練與概括,通過不斷完善、不斷修正,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為我們完成新的歷史使命,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南。做新時代合格公民,要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工作實踐,通過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并通過學以致用,確保精神入腦入心。

2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一、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核心是領會精神實質把握精準要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它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明確了我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明確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等基本內容,進一步明晰了我國新時期發展方向。

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質,就要真正將精神學深學透,弄懂弄透。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學習領會兩會精神,學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及時觀看黨政理論專題宣傳片、歷史文獻紀錄片,增強對黨組織、國家的認同感和榮譽感。

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重點是準確理解基本內涵加深基本認識

在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礎上,更要深刻理解精神的基本內涵,加深對精神的基本認識,通過系列學習活動,學習先進典型,傳承榜樣力量,從榜樣身上領會精神,通過學習學出3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覺悟、學出使命,學出擔當。

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識,可以從榜樣身上學習他們立場堅定、銳意進取的精神品質,汲取他們砥礪前行的奮斗力量。從一心為民“當家人”陜西省黃陵縣索洛灣村黨支部書記、基層干部柯小海身上學習振興鄉村建設的奉獻精神,從復旦大學教授鐘楊身上學習為黨的革命事業奮斗終身、埋頭一線的敬業精神;從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澤山身上學習不畏艱苦,投身火藥實驗,治學態度嚴謹,求是創新的為國精神。從榜樣身上汲取力量,有利于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神內涵,投身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識,要通過深入學習,不斷提高自身使命擔當。堅定理想信念,堅定責任使命,以榜樣力量引領自身發展,以精神實質引領工作發展,踏實工作,堅定理想信念,做新時代合格公民。

三、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關鍵是積極實踐強化落實

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還需要學以致用,積極實踐,與工作、學習相結合,加強理論武裝頭腦,加強思想指導實踐,在實踐中領會思想,在學習中強化工作落實。確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頭腦、進思想、進心靈。

積極參加學習實踐活動。與工作實際相結合,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積極進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積極學習《習4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近平談治國理政》系列圖書內容、領會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研讀黨的十九大報告內容,并撰寫學習心得體會,把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具體行動,強化學習效果,提高自身政治素養。

積極進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研究。結合自身工作實際,進行學習專題研究,將思想弄通弄透,自覺查擺不足,全面把握內涵,通過談認識、談體會,集中討論學習,撰寫研究報告,形成科學認識,如在十九大召開期間撰寫十九大精神學習交流材料,將學習十九大心得體會及時上報;在兩會召開期間進行集中學習,進行專題研究,交流學習經驗,增強學習實效。

積極參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訓活動。對單位、社區開展的思想培訓活動、專家學者講座報告等內容認真聆聽,及時記錄,加強學習,領會內涵;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公德等內容的培訓,對單位開展學習的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式選擇及時獻言獻策,確?;顒娱_展既新穎又具吸引力。

多渠道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學習、領會的基礎上,還要積極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形式,在群眾中采取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方法開展宣傳活動;在社區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社區、進基層,形成人人了解、人人學習的濃厚輿論氛圍。

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指出,我們要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加滿油,把穩舵,鼓足勁,讓承載著135

更多精彩范文點擊主頁搜索

億多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中華巨輪繼續劈波斬浪、揚帆遠航,勝利駛向充滿希望的明天。對于新時代公民來說,更應以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與時代的發展同步伐,堅定信心,奮發有為,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為祖國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共同迎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春天的到來。

山 課 件 5 k J.om 7

6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作文階梯式訓練七步法下一篇:植物保護技術活動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