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新準則下會計處理論文

2022-04-26

近日小編精心整理了《新準則下會計處理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摘要:我國于2017年頒布了新政府補助準則,修訂后的準則與舊準則相比,對于政府補助范圍界定、確認方式、計量方式都有了新的規定,充分體現了我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準則相趨同的原則,也體現了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但是新政府補助準則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新政府補助準則加以研究,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此提升會計信息質量。

新準則下會計處理論文 篇1:

跨期攤提費用在新會計準則下的會計處理

【摘要】準則修訂前設置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賬戶的目的是:按權責發生制原則,嚴格劃分費用的受益期間,正確計算各個會計期間的成本和盈虧,換句話說就是“誰受益,誰負擔費用”。新會計準則取消了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科目,在準則和準則指南中都沒有說明跨期攤提費用怎么進行賬務處理。本文對該問題作一探討。

一、待攤費用在新會計準則下的會計處理

(一)按新準則規定,“待攤費用”科目中一些內容已不在該科目中核算。

1.經營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

經營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應通過“長期待攤費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采用合理的方法進行攤銷。

2.固定資產修理費

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不再采用待攤或預提方式,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企業生產和行政管理部門等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借記“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企業發生的與專設銷售機構相關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借記“銷售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3.預付經營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

超過一年以上攤銷的固定資產租賃費用,應在“長期待攤費用”賬戶核算。

4.低值易耗品攤銷、出租出借包裝物攤銷

采用一次轉銷法的,領用時應按其賬面價值,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貸記“周轉材料”。

采用其他攤銷法的,領用時應按其賬面價值,借記“周轉材料(在用)”,貸記“周轉材料(在庫)”;攤銷時應按攤銷額,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貸記“周轉材料(攤銷)”。

(二)除上述幾項業務外,還有一些需要在“待攤費用”科目中核算的業務。比如:預付保險費、預付報刊訂閱費、預付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的租金以及一次購買印花稅票和一次交納印花稅額較大需分攤的數額等。但是新發布的會計科目表中,刪去了“待攤費用”科目,資產負債表中也刪去了“待攤費用”項目。這幾項業務如何處理,有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 支出發生時一次計入損益。

這種觀點認為,待攤費用是企業已經支付但應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負擔的攤銷期在一年以內(包括一年)的費用,支出發生時一次計入損益與分期攤銷計入損益對全年的損益影響是一樣的。但筆者認為,這樣處理不符合權責發生制的核算基礎,沒有嚴格劃分費用的受益期間,不能正確計算各個會計期間的成本和盈虧,不能體現“誰受益,誰負擔費用”。比如:2007年12月支付2008年的報刊雜志費,是不能計入2007年損益的。

第二種觀點:設置“待攤費用”科目核算。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可以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自行增設、分拆、合并會計科目。因此,企業如有預付保險費、預付報刊訂閱費、預付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的租金以及一次購買印花稅票等業務,可以增設“待攤費用”科目。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流動資產”中反映。

例1:假定某企業10月份通過銀行預付第4季度保險費12600元。其中基本生產車間6900元,輔助生產車間1800元,企業行政管理部門2700元,專設的銷售機構1200元。

支付時的會計分錄為:

借:待攤費用——預付保險費 12600

貸:銀行存款12600

10月份該企業要編制待攤費用分配表(略),然后,根據待攤費用分配表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制造費用——保險費2900

管理費用——保險費900

營業費用——保險費400

貸:待攤費用——待攤保險費 4200

該企業11、12月份再做與10月份相同的會計分錄即可。

第三種觀點:不增設“待攤費用”科目。

企業預付保險費、預付報刊訂閱費、預付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的租金以及一次購買印花稅票時,在“預付賬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的“預付款項”項目中反映。

例2:假定某企業2007年1月1日租入管理用辦公設備一批,每月租金7000元,每季初支付租金。1月1日支付租金時:

借:預付賬款——預付租金 21000

貸:銀行存款21000

2007年1~3月份攤銷時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設備租金 7000

貸:預付賬款——預付租金 7000

例3:假定某企業2007年12月預付2008年上半年報刊雜志費12000元,會計分錄為:

借:預付賬款——預付報刊雜志費12000

貸:銀行存款 12000

2007年12月31日,“預付賬款”的借方余額12000元列示在資產負債表的“預付款項”項目中。

2008年1~6月份攤銷時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報刊雜志費 2000

貸:預付賬款——預付報刊雜志費 2000

例4:假定某企業10月份通過銀行預付第4季度保險費12600元。其中基本生產車間6900元,輔助生產車間1800元,企業行政管理部門2700元,專設的銷售機構1200元。

支付時的會計分錄為:

借:預付賬款——預付保險費12600

貸:銀行存款12600

10月份該企業要編制待攤費用分配表(略),然后,根據待攤費用分配表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制造費用——保險費 2900

管理費用——保險費 900

營業費用——保險費 400

貸:預付賬款——預付保險費 4200

該企業11、12月份再做與10月份相同的會計分錄即可。

二、預提費用在新會計準則下的會計處理

(一)按照新準則,預提的租金和短期借款利息已不在本科目核算。

1.預提短期借款利息

按照新準則,企業預提的短期借款利息在“應付利息”科目中核算。預提利息時,借記“財務費用”,貸記“應付利息”;支付利息時,借記“應付利息”,貸記“銀行存款”。

2.預付固定資產租金

按照新準則,企業應付租入固定資產租金在“其他應付款”科目核算。

例5:甲公司從2007年1月1日起,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管理用辦公設備一批,每月租金8000元,按季支付。3月31日,甲公司以銀行存款支付應付租金。甲公司的有關會計處理如下:

(1)1月31日計提應付經營租入固定資產租金:

借:管理費用8000

貸:其他應付款 8000

2月底會計處理同上。

(2)3月31日支付租金:

借:管理費用 8000

其他應付款16000

貸:銀行存款24000

(二)除上述兩項業務外,還有一些業務需要在“預提費用”科目核算。比如:預提保險費等。但是新發布的會計科目表中,刪去了“預提費用”科目,資產負債表中也刪去了“預提費用”項目。這幾項業務如何處理,也有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不預提,支出發生時一次計入損益。

比如:6月末支付前半年的保險費,全部計入6月份的成本費用中。筆者認為,這樣處理不符合權責發生制的核算基礎。

第二種觀點:設置“預提費用”科目核算,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流動負債”中反映。

第三種觀點:不增設“預提費用”科目。

企業預提保險費等時,在“其他應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應付款”項目中反映。

例6:甲企業與保險公司簽訂合同,3月末支付一季度的保險費,則1月末、2月末預提保險費時,借記有關成本費用科目,貸記“其他應付款”,3月末支付保險費時,借記“其他應付款”等,貸記“銀行存款”。

新會計準則取消了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科目,資產負債表中取消了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項目,筆者傾向于第三種觀點,即不增設“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科目。企業預提保險費等時,在“其他應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應付款”項目中列示。企業預付保險費、預付報刊訂閱費、預付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的租金以及一次購買印花稅票時,在“預付賬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的“預付款項”項目中列示。

作者:劉秋玲

新準則下會計處理論文 篇2:

新政府補助準則下會計處理探析

摘 要:我國于2017年頒布了新政府補助準則,修訂后的準則與舊準則相比,對于政府補助范圍界定、確認方式、計量方式都有了新的規定,充分體現了我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準則相趨同的原則,也體現了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但是新政府補助準則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新政府補助準則加以研究,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此提升會計信息質量。

關鍵詞:新政府補助準則;會計處理;財務信息質量

一、準則的主要變化

(一)細化政府補助特征

新政府補助準則規定,政府補助首先是要求來源于政府的經濟資源。政府在此過程中充當的是資源的供給方,就算沒有直接提供補助由其他方代收代付的也算政府來源,確認為政府補助。其次政府補助的相關資源具有無償性,在獲得政府補助時,不需要支付資金或者貨物等對價。新準則規定了政府補助的范圍,減少政府補助確認難題,通過無償性的確定能夠清晰使政府補助得到確認。

(二)核算方法有所調整

舊準則下限制企業僅能通過總額法核算政府補助,國企準則允許使用凈額法核算,新政府補助準則也允許采用凈額法核算,使企業能夠根據實際狀況使用最為合適的核算方式。第一,在政府補助中對于與資產相關的,可確認為遞延收益,還可以沖減資產賬面價值。確認為遞延收益的,若在使用壽命結束前提前報廢的資產,遞延收益中未攤銷完的部分計入當期損益。第二,補助中與收益相關的,若用于彌補費用或虧損,可確認當期損益的也可沖減收益相關的成本。

隨著我國新準則的制定,在政府補助核算方法方面我國也與世界趨同。首先,企業對政府補助的選擇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最為恰當的方式,為報表使用者反映更為真實的信息。其次,與國際會計的趨同有助于減少國際對于我國企業在國外開展不正當競爭的爭議,緩解貿易爭端。

(三)新增“其他收益”科目

新準則通過“其他收益”科目改變了舊準則將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的狀況,若相關的補助與日?;顒佑嘘P,計入其他收益或沖減成本,與日?;顒訜o關的計入營業外收入。新準則將補助將是否和企業日?;顒酉嚓P進行了劃分,更加關注經濟業務的實質,體現了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

二、現行準則的問題

(一)“遞延收益”有待改進

在新準則執行之前,同樣可以將補助先計入遞延收益。遞延收益作為過渡性科目,待條件滿足后轉入其他科目,遞延收益體現了財務報告框架追求的“內在一致性”原則。在確認一項收益時,應確認一項資產或終止一項負債。遞延收益的科目應用,體現了對資產負債的重視,也體現了資產與負債匹配的思想。但是企業如果收到政府補助時確認遞延收益,政府補助的內涵與負債不相符,在會計上負債定義為因為過去的實現發生未來經濟資源轉移的現時義務,但是政府補助反而會增加企業的權益。同時政府補助作為遞延收益,僅有過渡過渡性作用,無法將其理解為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因此確認為遞延收益存在操作上的理解困難。

(二)凈額法應用有待完善

新準則中引入了凈額法,在核算方法的選擇上可能會存在隨意性的問題。若一家企業的政府補助金額較大,那么選擇何種會計處理方式將對其財務報表帶來較大影響,若其選擇凈額法,那么政府補助中與資產相關的部分沖減了資產賬面價值,與收益相關的部分沖減了資產成本。若使用總額法核算,通過遞延收益科目結轉政府補助。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造成一些財務指標結果差異較大,因此若企業的政府補助金額較大,企業可能通過核算方式的選擇來調整財務報表的相關數據,甚至對財務報表進行美化,無法提升會計信息的質量,還增加了會計操作的可能性,損害了財務報表使用者的知情權。

(三)“其他收益”操作中容易引發爭議

舊準則要求將政府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新準則允許將部分與日常相關的政府補助通過其他收益處理,體現了注重經濟實質的原則,讓會計人員通過經濟業務實質選擇合適的核算方式來處理政府補助,對于政府補助要區分其是否與經營活動相關,但是在操作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對于政府補助而言,除了關注交易事項是否和經營活動相關,還應該關注金額大小及發生頻率,但新準則僅通過是否與經營活動相關來確認是計入其他收益或營業外收入,導致非經常性損益與經常性損益確定出現模糊,在此過程中企業可能會根據自身的需求來操作,降低了會計信息的質量。

另一方面,監管指標對于經常性損益和非經常性損益的劃分密切相關,政府補助給企業帶來了經常性損益相關的操作空間,使得監管指標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還可能導致企業和政府聯合對抗監管體系。例如,證監會關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后是否能夠進行IPO,是否被ST等,如果被ST的企業是當地政府需要重點扶持的企業,那么當地政府可能會提供巨額的政府補助讓企業確認為其他收益,從而讓企業避免被ST,可能存在當地的政府和企業聯合利用漏洞,因此其他收益的引入不能體現財務報告推崇的實質重于形式。新政府補助準則希望經企業反映經濟實質,但操作中反而會讓相應的科目流于形式,帶來盈余操作的空間,降低了財務信息的可靠性,甚至會誤導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決策。

三、對新政府補助準則的優化建議

(一)“遞延收益”的優化

當企業收到政府補助時不是先確認為遞延收益,而是確認為其他綜合收益,滿足政府補助的確認條件后再從該科目轉出,計入損益或沖減成本。把內在一致性作為首要原則,既無必要也無法實現,會計準則應該更加關注會計的可理解性與可靠性,企業收到政府補助增加所有者權益是符合常識的方法,也利于財務報表使用者對相應信息的理解。

(二)對“凈額法”的主觀隨意性問題

企業應對凈額法的應用有明確的了解,明確在什么方式下采用凈額法核算,確保核算的嚴肅性,在確認核算方式之后不得隨意變更,這能夠提升會計處理方法的可靠性,也能夠提升會計信息的質量,降低人為操作的可能性,降低資產管理的難度,提升會計信息縱向的可比性。同時,企業應該披露選擇何種方法的原因以及為何變動所采用的方法,變動是否可能對財務信息造成影響。

(三)對“其他收益”實際操作中的問題

企業在判斷政府補助計入其他收益與營業外收入時,應該正確理解經常性損益與非經常性損益的區別,要進行經常性損益與非經常性損益的劃分,還應關注補助金額的大小,以及是否能夠持續獲得并控制相應的補助,并判斷該政府補助款是否為企業經營所必須。在監管方面很多監管指標都與經常性損益、非經常性損益密切聯系。政府補助僅通過是否和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相關進行劃分的做法不合適,應該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判斷計入其他收益是否能夠反映經濟實質,是否能夠有利于監管。

(四)監管方對各項監管指標重新設定

監管方需要對監管指標進行有效設定,例如在設置經常性損益指標時,應關注是否包含大額的政府補助,判斷計入其他收益是否合理;判斷將非持續的大額政府補助移出經常性損益后能否符合監管要求,防止企業與政府合謀的現象發生。

(五)會計準則制定遵循的原則

新準則實現了和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增強了會計的可操作性,進一步明確了企業需要反映政府補助的實質,體現財務報告中“決策有用”目標。新政府補助準則中存在的弊端也導致財務報告使用者的信息會有一定的影響,在特定情況下也不利于企業的管理,容易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與政府補助準則制定的目標相背離。相關機構在制定準則時,要判斷準則的可操作性與會計信息的質量,盡可能減少企業進行盈余操作的空間,避免因為盲目追求可操作而忽略了企業會計信息應反映經濟業務的實質。

四、結語

隨著新政府補助準則的實施,企業對新政府補助準則也在進行研究,但是新政府補助準則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加強對新政府補助準則下會計處理的研究,從而為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提供參考性建議。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財會〔2017〕15 號).

[2]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財會〔2006〕3 號).

[3]顧恒 , 劉勝強.對新政府補助準則的理解與建議[J].財會通訊 ,2018(22):101-103.

[4]宋建波,蘇子豪.政府補貼會計準則與實務處理問題探討[J]. 國際商務財會 ,2017(2).

作者:張鳳欣

新準則下會計處理論文 篇3:

新準則下商譽的會計處理

【摘要】 商譽是現代企業一種重要的資產,由于它的不可辨認性,新準則將其從無形資產中分離而獨立確認為一項資產并進行合理的計量,在資產負債表非流動資產項目下以凈額列示,筆者就新準則中商譽的具體處理作一分析,以更好地反映企業購并資產潛在的經濟價值,進而真實地反映企業會計信息。

商譽是現代企業一種重要的資產。隨著當今企業拓寬生產經營渠道、開拓新的市場,作為企業實現迅速發展壯大途徑之一的合并活動在經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合并商譽是一種越來越重大的經濟資源,在企業全部資產中所占比重不斷加大,發揮的作用也在不斷加強,越來越為企業內外部關系人所矚目。但由于商譽所具有的特殊性質,其會計處理一直是會計理論與實務中研究的熱點。2006年2月15日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對于不可辨認的資產——商譽的會計處理有了明確的規范和重大變化。

一、商譽的確認

新準則規定:無形資產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據此,商譽由于它的不可辨認性,新準則將其從無形資產中分離而獨立確認為一項資產。

從理論上講,只要企業有獲得超額收益的能力,即可確認商譽的存在,并且可將其創立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支出作為成本入賬。然而這種確定商譽存在的方法及對它作出的會計計量實施起來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商譽是由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沒有任何一筆支出能夠確認是專為創造商譽而支出的。因此,也難決定該筆支出創造了多少商譽,這些支出的受益期是多少,因而在會計實務中,一般只對企業外購商譽即合并商譽加以確認入賬,自行創造的商譽不予入賬。按照我國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涉及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首先應區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對于在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新準則規定采用權益集合法,相關資產和負債按照在被合并方的原賬面價值入賬,合并溢價只能調整資本公積和留存收益,并不確認商譽。在新準則體系下,只有對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采用購買法,才涉及商譽的會計處理,確認商譽,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在控股合并和吸收合并時確認商譽又稍有不同??毓珊喜⒅挟a生的商譽體現在購買日編制的合并資產負債表中,吸收合并中產生的商譽則作為購買方賬簿和個別報表中的資產列示。

二、商譽的初始計量和賬務處理

(一)商譽的初始計量

根據第20號準則,合并商譽=企業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若合并成本大于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則應當將其差額確認為商譽;而若前者小于后者,則將其差額計入合并當期營業外收入,并在報表附注中說明)。其中,合并成本應包括以下四項內容:1.一次交換交易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2.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每一單項交易成本之和;3.為進行企業合并而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也應當計入企業合并成本;4.在合并合同或協議中對可能影響企業合并成本的未來事項作出約定的,購買日如果估計未來事項很可能發生并且對合并成本的影響金額能夠可靠計量的,購買方應當將其計入合并成本。

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是指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資產公允價值減去負債及或有負債公允價值后的余額。

(二)賬務處理

1.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該合并方式下,購買方一般應于購買日編制合并資產負債表,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應以其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計量,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體現為合并財務報表中的商譽;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計入合并當期損益,因購買日不需要編制合并利潤表,該差額體現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上,應調整合并資產負債表的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2.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購買方在購買日應當將合并中取得的符合確認條件的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按其公允價值確認為本企業的資產和負債;作為合并對價的有關非貨幣性資產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應作為資產處置損益計入合并當期的利潤表;確定的企業合并成本與所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視情況分別確認為商譽或是計入企業合并當期的損益。

值得說明的是,(1)企業合并中取得的有關資產、負債由于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不同產生所得稅的暫時性差異,要調整商譽的價值。(2)商譽確認后,由于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所形成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不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

三、商譽的后續確認和計量

新準則規定商譽確認后,持有期間不再攤銷。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資產減值》的要求,企業如果擁有因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商譽的,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由于商譽不能獨立產生現金流量,因此其減值測試應當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這些相關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應當是能夠從企業合并的協同效應中受益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但不應當大于按照分部報告準則所確定的報告分部。為此,新準則要求企業應當自合并日起將合并產生的商譽按合理的方法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難以分攤至相關資產組的,應當將其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組合。

在實際的減值測試過程中,當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存在減值跡象時,對于商譽減值的確定應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先對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計算可收回金額,并與相關賬面價值相比較,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第二步,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比較這些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賬面價值(包括所分攤的商譽的賬面價值部分)與其可收回金額,如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就其差額確認減值損失。在做賬務處理時,減值損失的金額首先應抵減分攤至資產組或組合中的商譽賬面價值;不足抵減時,再根據資產組或組合中除商譽外的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比重,按比例抵減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資產減值測試的處理一樣,以上資產賬面價值的抵減,也都應當作為各單項資產(包括商譽)的減值損失處理,計入當期損益。抵減后的各資產的賬面價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該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和零。因此而導致的未能分攤的減值損失金額,應當按照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中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所占比重進行分攤。如果因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商譽是母公司根據其在子公司所擁有的權益確認的商譽,在這種情況下,子公司中歸屬于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并沒有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確認。因此,在對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和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時,由于其可收回金額的預計包括歸屬于少數股東的商譽價值部分,因此為了使減值測試建立在一致的基礎上,企業應當將歸屬于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調整增加資產組的賬面價值,然后根據調整后的資產組的賬面價值與其可收回金額進行比較,以確定資產組(包括商譽)是否發生了減值。

四、商譽的列報

資產負債表中非流動資產項目下商譽以凈額列示,即商譽的賬面余額減商譽減值準備。報表附注中應披露商譽的金額及其確定方法、分攤到某資產組的商譽的賬面價值等。

通過以上的會計處理,能合理公允地處理和披露企業合并商譽,更好地反映企業購并資產潛在的經濟價值,揭示購并資產的變動情況,進而真實地反映企業會計信息,更好地滿足財務報表分析者、使用者和企業管理層評估購并企業未來盈利能力及其現金流量的需要。

作者:喬 敏 申進軍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國有資產績效管理論文下一篇:客運通信系統設計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