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遲浩田1955年授予軍銜

2023-06-30

第一篇:遲浩田1955年授予軍銜

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軍官在1955年的軍銜

1988年的少將1955年軍銜蒲德生 198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恢復軍銜制,在授予少將軍銜的軍官中,有許多人在1955年9月至1965年6月間都沒獲得過軍銜。這里僅發獲軍銜的部分軍官...

王志毅1955年授上尉、58年晉大尉、1964年晉少校,

1988年授少將。

王海云1955年授大尉,1988年授少將。

王錫友1955年授少尉、56年晉中尉、1964年晉大尉,

1988年授少將。

寧文煙1955年授中尉,1988年授少將。

巖1955年授中尉、1963年晉大尉,1988年授少將。

劉慶方1955年授中尉,1988年授少將。

呂鳳鳴1955年授大尉,1988年授少將。

楊發勛1955年授大尉、后晉少校、中校,1988年授少將。

張立清1955年授上尉、59年晉大尉、63年晉少校,1988年授少將。

張鐘明1955年授大尉,1988年授少將。

宋文中1955年授少校、1962年晉中校,1988年授少將。

陳輝亭1955年授少尉、1962年晉中尉、63年晉上尉,

1988年授空軍少將。

空1955年授中尉、后晉上尉、大尉,1988年授少將。

高愛讀1960年6月授準尉、1960年11月晉少尉、63年晉中尉,

1988年授少將。

韓德彩1955年授空軍上尉、64年晉空軍少校,1988年授空軍少將。

蔡仁山1955年授大尉,1988年授少將。

第二篇:1955年評軍銜讓銜和爭功的都是誰

盡管大家都知道十大元帥多出自四川,大將、上將、中將多出自湖南、湖北,并且江西是第一將軍大省其中少將占高比例,但未必知道評軍銜的細節。小學同學“禿尾巴彼得”的親屬參加過1955年軍銜評級工作,本博主將他傳文進行了反復編輯整理并對文中評級的三項標準有異議,因為“軍功”是不好比的。禿尾巴也談到了解放初期因經濟條件所限發不出更多的工資出現“惜授”的現象(見文尾)。

早在1948年黨內就開始醞釀關于軍隊內部的等級問題,解放后的1950年12月30日中央收到解放軍總干部部的報告,準備把1951年的首要任務定為給軍隊評定軍銜。江山打下來以后,眾家將領的心思就都在論功行賞上面了。毛澤東不是不知道,所以很快就指派彭德懷、羅榮桓為軍銜評定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因為當時軍隊主持日常工作的就是彭德懷,再有羅榮桓是總政治部主任和總干部部部長,是正管。同時,羅榮桓是軍內公認的“好婆婆”,為人正直公道。其他成員有總干部部的副部長徐立清和蕭華、王宗槐、宋任窮、賴傳珠幾個人。

最初的軍銜在1952年11月定為六等十二級。但是,這個方案遭到當時的蘇聯顧問卡蘇林的反對,他借口蘇軍中沒有準上將和準尉為理由,同時他還反對中國的準將制度,莫斯科也發來電報支持卡蘇林的意見,中方最終妥協。時隔兩年多以后于1955年終于定下標準,就是后來授銜時的定制。

一共六等十九級: 1.大元帥、國家元帥。 2.大將、上將、中將、少將。 3.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4.大尉、上尉、中尉、少尉、準尉 (此職務專門為副排級干部設立)

5.上士、中士、下士。 6.上等兵、列兵。

由于毛澤東拒絕出任大元帥,所以其實就是十八級。

按照中央的規定,大將以上可算作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將以上可稱為高級將領,少將以上的軍銜評定交由彭德懷等人處理,元帥由中共中央書記處(就是五大書記)提名。軍銜評定的參考標準分為三項: 1.軍功

2.資歷

3.任職

最初,元帥提名除了十大以外,還有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大將有譚震林、張鼎丞、鄧子恢、李先念。但是他們都一致表示:不要給自己評了!元帥中年紀最小的是林彪,時年49歲;大將中年紀最小的是許光達,時年47歲;上將年紀最小的是蕭華,時年39歲;中將年紀最小的是劉西元、謝有法、張池明,都是38歲;少將年紀最小的是吳忠,時年34歲。

雖然在戰爭年代大家都能和舟共濟,有時盡管因為個別問題鬧一下,但是最終也沒有撕開臉面,而1955年的軍銜評定過程中,有些現象的出現就很讓人覺得不那么來勁了。毛澤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評級時。”的確說出了一些實情,功名利祿面前,英雄也要為之氣短的。但是也有那么幾個人表現出中國共產黨人早期樸素的民本思想即個人進退不縈于懷,是值得推崇的。

(1)讓銜

第一個提出讓銜的是徐向前,他的理由主要是既然革命已經成功,當不當元帥無所謂,他給毛澤東專門寫過信,但是沒有任何理由可以不評這個軍內山頭最大的同志為元帥,而徐向前的讓銜有小部分原因也是避嫌。

下一個讓銜的是主持評定工作的羅榮桓,他不同意自己出任元帥,因為自覺無尺寸軍功,然而,毛澤東堅持羅榮桓上選,他說:“羅榮桓同志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典范,他是秋收起義以后上了井岡山的老同志,幾十年從不為個人名利爭短長,他協助林彪同志在解放戰爭中指揮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這也是有目共睹的。”于是羅榮桓當選。

再有就是許光達,許光達是接見蘇軍代表團后,被周恩來通知他將被評為大將,他很激動--不是因為自己的當選而激動,而是他自覺不應該當選,他連夜給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寫信,要求降低標準,只評上將。他還說過這樣一段話:“要是周逸群、柳直荀、段德昌這些同志不死,他們才應該是大將。”周恩來讓賀龍做了他的工作,許光達仍然要求把自己的行政級別降低為五級。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軍委關于評定軍銜工作的會議上為許光達讓銜一事做了激動并明顯帶有感情色彩的講話:“同志們,今天我要向你們介紹一位甘心把自己的級別降低的人,他就是許光達同志。這是一面鏡子!一面共產黨員毫不為己、不謀私利的鏡子!他將始終成為我黨、我軍上下的一面很好的鏡子!五百年前,明朝有一個大將叫做徐達,他平定中原,威震天下,如今五百年后,我們人民軍隊中也有一位大將,他就是許光達,他是以他的高風亮節而名震天下的!”接著,下面的掌聲雷動。

比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967年文革中,這位被毛澤東夸獎的最年輕的大將因牽連在賀龍一案中備受凌辱,平均一個月審問高達79次!專案組成員都曼林、黨志壁對許光達公開爆打,許光達當場被打傷多處,肋骨骨折、口鼻鮮血橫流!重病期間,專案組仍然堅持突擊審訊,許光達說:“你們誣陷我說我幫助賀龍上臺,說當什么總參謀長,真是太小看我了,我現在就是國防部副部長,搞了一次兵變也才撈到一個總長,不值得啊!”1969年6月3日晚,許光達慘死于馬桶之上。至今關于許光達的死因都沒有做出正式結論,成為黨內軍內的一大謎案。許光達為人磊落,1965年他發現了雷鋒式的人物王杰,但是總政治部主任蕭華貪天之功竊為己有,然而許光達毫不介意??上?,此人不得善終。

大將中還有一個讓銜的就是徐海東,徐海東一生兩次讓賢,第一次就是因為程子華是上面指定下來的,徐海東絲毫沒有怨言,主動提出自己做副軍長好了,把趕來專門做他工作的鄂豫皖省委書記徐寶珊感動得夠嗆。第二次,他提出自己在1940年以后幾乎沒有再工作過,所以,不適合當選如此之高的軍銜,他推薦了王震、蕭克。有意思的是許光達向中央推薦的也是這兩個人。徐海東在讓銜的時候曾說:“想起徐寶珊、吳煥先同志功勞都在我之上,卻過早地為革命犧牲了,我何以能夠當得起大將呢?(禿尾巴彼得注:徐海東、吳煥先、徐寶珊號稱四方面軍的劉關張,是關系非常好的,也是前后三任鄂豫皖省委書記)

中將里讓銜的是徐立清和孫毅。徐立清完全有資格評為上將,而且,按照中共中央軍委規定的條件,正兵團級現役軍隊高級干部一般都要授予上將軍銜。徐立清完全符合授予上將軍銜條件。彭德懷幾次找他談話,但是他堅決要求中央把自己降低為中將,彭德懷苦笑地說:“別人都說我是犟脾氣,我看你比我還犟!”彭德懷在軍委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提到這件事時說:“徐立清我了解他,人很好,沒有名利思想,而且言必行,行必果。”毛澤東接著說:“不簡單哪,金錢、地位和榮譽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和品格,古來如此!”在授銜儀式舉行的前一天,周恩來又專門打電話邀請徐立清同志到中南海面談。周說:“主席說許光達是一面明鏡,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我說你徐立清也是一面鏡,是難得的一位好同志嘛。”此后,周恩來把攝影師叫來,在他的書房里和徐立清合影留念。劉少奇對徐立清說:“你是一名應該授上將而沒授上將軍銜的中將。”徐立清死前是成都軍區第一政委,軍委主席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楊勇的治喪報告上批示:“要把徐立清同志的治喪同楊勇同志的治喪通盤考慮安排。”并說他要親自參加徐立清同志的遺體告別儀式。他對全體參加追悼會的人說:“立清是我的老部下、老戰友,他是一個好同志。立清同志政治思想強,忍辱負重、不以個人地位高低為意,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徐立清是當時讓銜唯一成功的一位。

孫毅也是提出讓銜的一位老紅軍,此公素有名將孫胡子之稱??墒?956年中國破獲了一起臺灣特務的間諜案,案卷中居然把這位孫毅列成策反的對象,并說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效果。據孫毅自己說,當年國慶節上天安門觀禮臺,身為公安部長的羅瑞卿一共朝著孫毅瞪了九回眼睛,他說直到80年代以后他才知道這件事。80年代以后,鄧小平號召軍隊的老干部以身作則,帶動干部隊伍年輕化,可是,這幫人沒幾個動彈的,只有孫毅主動要求退居二線,感動得總長楊得志直沖他敬禮。小平后來批示給予孫毅大軍區正職。

(2)爭功

和讓銜相反的就是爭功。這也難怪,按照當時中央的有關規定:元帥是行政三級,享受政治局委員待遇;大將是行政四級,享受國務院副總理待遇,大將以上可算作黨和國家領導人;上將是行政五級,享受國務院秘書長待遇;中將是行政六級,享受部長級待遇;少將是行政七級,享受部長級醫療待遇。而且中將以上可以配備警衛秘書和保健醫生、廚師、勤務員。的確相差很多。于是就有一些人出來爭一下了。有名的是二王,就是新四軍的王必成、王近山。(禿尾巴注:王必成是《紅日》里沈振新的原型)

王必成在紅軍時期是四方面軍的干部,長征以前的最后職務是紅三十軍89師副師長,抗戰的時候是新四軍第六師副師長,和上將劉震等人是平級,解放戰爭時是第七兵團副司令。(禿尾巴注:孟良崮戰役時,王必成為華東野戰軍簡稱華野即后來的三野六縱司令員)王近山是鐵桿兒的紅四軍出身,長征以前的最后職務是紅三十一軍93師師長,和陳賡平級,抗戰時任太岳縱隊副司令,解放戰爭任二野三兵團副司令兼12軍軍長和政委。王必成是譚震林的老部下就去找譚震林說了,譚震林不但答應幫助他還真反映了,讓上邊一頓批評。王必成知道以后,還專門找譚震林道歉。羅榮桓找了譚震林談話。譚震林絲毫不怪罪王必成,還說自己沒面子。譚震林這個人,他的很多部下都說,譚老板人是左一些,但是,對部下是真夠意思。歷史上,因為漣水戰役,王必成被譚震林罵得狗血噴頭,可是到頭來,譚震林發現自己錯怪了王必成,還給王必成道歉,這回還主動幫著王必成呼吁軍銜。

王近山也喊過幾嗓子,被鄧小平嚴肅地批評了一頓,不敢了。(禿尾巴注:王近山在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時,因熱戀小姨子被撤職,到部隊農場當場長直到文革后。但鄧小平還念及這位老部下,給他恢復了待遇,大軍區副職,仍相當于中將)

說實話,那時候我黨高級將領的素質還是很高的,所謂爭功也就是按照正常的渠道反映一下,最多發發牢騷,像少將白志文,當年最紅的時候,連楊尚昆都是他的部下,才評他為少將,有人就建議他去爭一下,白志文說:“有什么好爭的?多少人連命都沒了,我們命大活下來了,評一個少將就應該知足了。你們想想鄧萍同志(博主注:紅三軍團參謀長,后犧牲,年不足三十),知足吧。”

唯一兇一點的是能打仗的鐘偉,他公開說他的少將肩章是帶到狗尾巴上去了!鐘偉在紅軍的最高職務是師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中提拔得很快,他是四野的12縱隊司令,和黃永勝平級,后來的四野49軍軍長和梁興初平級,怎么也該是中將,所以他覺得評低了,就罵了人,毛澤東都知道了。林彪氣得把鐘偉叫去問鐘偉還是不是共產黨員?可是,鐘偉真是一個耿直的好人,廬山會議結束,批斗所謂的軍事俱樂部,鐘偉為彭德懷喊冤叫屈,還公開說他自己也算是俱樂部成員,被蕭華當場派人給押出了會議室。四野的老人們都說,這個鐘偉真是敢說敢干。

其實關于鐘偉的軍銜評定過低,毛澤東也是清楚的,所以鐘偉的使用一直是按照中將甚至是上將的標準的,他擔任北京軍區參謀長就是毛澤東點的名--大軍區副職、正兵團級。(禿尾巴注:北京軍區為一級軍區,正兵團級。軍區參謀長是準兵團級,多數是少將)后來鐘偉被革去軍職,下放到安徽只當了農業廳副廳長,從行政五級(禿尾巴注:應該是行政七級)變為行政十級。鐘偉還笑呵呵地說:“我這回和洪學智一個級別了,都是上將!”(禿尾巴注:洪學智因為彭德懷一案被下放到吉林省重工業廳當廳長,所以鐘偉才這么說。巧合的是洪學智當年下放的地方如今是他兒子洪虎發跡之處)

另外段蘇權也是評定過低的一位,他也是和鐘偉一樣耿直不愿意給彭德懷落井下石因而被蕭華整下了課的老資格。段蘇權是紅軍時期的獨立師政委,解放戰爭時期熱河軍區司令員、四野8縱隊司令。此人一向口碑很好。只是在東北的時候連續得罪林彪、高崗等人以致于長年得不到重用。

(1)關于元帥的評定:

除了林彪,元帥無一例外地都要加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的字眼,說明他們對軍隊的貢獻實在是無與倫比,這就是劉邦所說的“功人”而非“功狗”可比!原來評定軍銜的時候,陳毅的名次在賀龍之前,但毛澤東親筆把賀龍的名字勾到前面,陳毅表示理解(博主注:賀龍是二方面軍的,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是我軍重要的締造者之一)。林彪排在朱德、彭德懷之后的第三位,不僅是軍功的問題,更是當時他的職務比較靠前(中央政治局委員)。至于羅榮桓何以能夠評上元帥,我在上面已經做了說明,這里再補充幾句,羅榮桓(禿尾巴注:秋收起義時毛的警衛連長,資格比林彪還早)是最早追隨毛澤東在井岡山的嫡系人物,他為人平和、公道,善于團結各派勢力,在山東根據地的時候,他和朱瑞、陳光一道完成了對老根據地的完善和鞏固(當時羅是115師政委,陳光是師長),特別是他在處理湖西肅反時的冷靜客觀、實事求是的態度和作風更贏得了黨內外的信任。

此外,十大元帥中除了朱德、劉伯承、羅榮桓以外,其他人都是各自擁有一個相當規模的“山頭”,像徐向前、葉劍英、林彪、賀龍等人的山頭都是不同時期的政治標志。(禿尾巴注:這種說法靠不住。劉伯承也有山頭,那就是二野。因為二野的老底子是紅四方面軍,這個山頭不僅最大,還和徐向前,四方面軍總指揮重疊。羅榮桓的山頭是“老井岡”,即紅一方面軍的紅一軍團,后來的八路軍115師。而羅最直接的山頭是四野,“羅婆婆”在四野的人緣比林彪好)

(2)關于大將的評定:

十大將中唯一享受行政三級(元帥級)的是張云逸。

張云逸早在1910年初就在廣州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第九次武裝起義;同年4月27日又參加了第十次武裝起義,即著名的黃花崗起義。1917年他在孫中山的大元帥府參謀處任上校參謀,曾與蔣介石同事;1924年他在粵軍許崇智部任少將旅長。1925年廣州革命政府所屬部隊統一整編為國民革命軍,張云逸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旅參謀長,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戰役;1926年,他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25師參謀長,隨軍北伐,參加了著名的汀泗橋、賀勝橋之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張云逸作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25師參謀長,積極支持和掩護25師政治部主任共產黨員李碩勛和73團團長周士第率部參加“八一”南昌起義。1929年張云逸作為主要領導人之一發起了著名的百色起義,創建了紅七軍和右江革命根據地;他參加了二至五次反“圍剿”和長征;在抗日戰爭時期,他是新四軍的創立人之一并一直擔任主要領導工作;在解放戰爭中,他與我軍其他著名將領一道指揮了許多戰役。

大將中論及能力、軍功以及在軍內的威望無人可比粟裕,此人無論謀略還是指揮在軍內都是第一流的,被毛澤東倚為長城,特別是他的勁氣內斂的軍事指揮風格素為兵家所推崇。徐海東大將的事情已經說過,不作更多的解釋了。至于陳賡,主要是他在解放戰爭初期的奮戰中原與陳粟、劉鄧形成對蔣管區的三面夾擊的戰略完成深受毛澤東的贊許。如果單獨從軍功和職務來說,陳賡并不在一些上將之上。

王樹聲是四方面軍徐向前的助手,代表著一個龐大的山頭,許光達也是二方面軍的一個牌子,有人提出蕭克不是紅二方面軍的副總指揮嗎?但是熟知軍史的都應該知道,二方面軍是

二、六軍團共同組成的,而真正的底子是在湘鄂西的時候打下的,也就是紅三軍的基礎上形成的(禿尾巴注:許光達當過紅三軍第八師師長)。加上許光達作為軍隊的五大軍兵種之一的軍事主官(禿尾巴注:裝甲兵司令員)沒理由不評大將。

在評定大將軍銜的時候,林彪從青島寫信給毛澤東,他強調說:“必須特別突出井岡山建軍的重要涵義,必須要讓大家懂得只有在毛主席的正確領導下,在毛主席的古田會議精神的指引下,紅軍才能夠從勝利走向勝利。”此信被毛澤東轉給中央書記處成員傳閱,剛剛受過高、饒事件教育的劉少奇、周恩來誰敢說不同意呢?所以,林彪的確很會取巧。大將中,井岡山下來的占有五個,就是粟裕、羅瑞卿、黃克誠、蕭勁光、譚政。紅一方面軍占有相當大的優勢。這里面蕭勁光、羅瑞卿、譚政在通過討論的時候,有一些爭議,但很快被排除了。蕭勁光1930年才從蘇聯回國(博主注:由于蕭勁光在蔣介石1933年第五次的圍剿中寡不敵眾撤出黎川城,1934年,瑞金最高臨時軍事裁判法庭召開公審大會,以“右傾逃跑主義”罪公審蕭勁光,開除黨籍,判處五年徒刑,無權上訴。后李德等人起草槍斃肖勁光之報告,毛澤東聞之勃然大怒,曰:“打擊肖勁光就是打擊我,是殺雞給猴看。”蕭勁光由此而幸免于難),此事是毛澤東唯一一次在會議上和最高三人團的太上皇李德拍桌子。1967年,李作鵬策劃打倒蕭勁光的時候,毛澤東把蕭勁光召回北京對他說:“你不要管那么多事,誰要奪權就讓他奪,你的任務是把身體養好,工作以后有你做的,有人要打倒你,其實是想打倒我。因為海軍的批示都是我做的。”此話一出,眾人都鴉雀無聲了。延安時,蕭勁光任陜甘寧留守兵團司令,毛澤東當著大家的面說:“有了勁光同志,我們都可以把腦袋放到枕頭上了。”可見對其信任程度之高。蕭勁光也是大將中幾個受沖擊最少的一位,而且他最后居然又在人大做了一回副委員長,晚年比較幸福,只是這軍中的二蕭(禿尾巴:蕭勁光、蕭華都是毛的寵臣)都患有嚴重的寡人之疾,蕭勁光晚年的特別荒唐已經成為老干部的笑柄。

羅瑞卿不用細說了,他的忠心耿耿于毛澤東也是很少見的,只是被多疑的毛澤東認為和胡喬木一樣準備投靠劉少奇,才于文革開始被狠整并被奪走軍權,以致于連一條腿都斷送了。譚政當知道自己將榮膺大將軍銜的時候連連說:“我不夠格啊,不夠格。”其實,關于譚政的提升,毛澤東向與會者做了解釋,譚政就是作為軍隊的政治工作的代表人物入選的,而且,譚政在解放戰爭中就協助羅榮桓主持軍隊的政治工作,建國后又是總政排名第一的副主任,所以評為大將軍銜。最重要的是,譚政從井岡山的時候就是毛澤東的大秘書(紅四軍軍委秘書長)。黃克誠就比較清楚了,老資格。(博主注:可參考《黃克誠自述》)

(3)關于上將的評定:

上將就不能不說一下蕭華、王震。蕭華和上將周桓一樣都是1930年入黨的,資格很淺,但他們被毛澤東稱為軍中才子??匆幌率捜A的簡歷就知道,蕭華13歲參加紅軍,18歲任少共國際師政委,此后除了個別的如115師政治部副主任、總政副主任、軍委副秘書長以外,其他的都是正職,和韓先楚的一生幾乎都是副職形成鮮明的對比。王震論資格應該和蕭克一樣,但是,他這個人真是很會察言觀色,他是軍隊將領中最早提出軍轉民的高級將領,深受毛澤東的贊許,多次表揚他是常山趙子龍。公平地說,王震是很左,但是王震在反右等事件中對待落難的人如丁玲、艾青等一大批知識分子態度相當好。鄧小平、陳毅被批斗、批判的時候,只有王震還敢登這兩家的門,這也是王震后來能夠復起以致于官高爵顯的主要原因。王震和蕭克的歷史恩怨因已有文章做過介紹就不多說了。

李聚奎和王建安是19

58、1956年補授的軍銜,因為當時總干部正在調查李聚奎在西路軍的歷史問題,王建安的問題是四方面軍的幾次他經手的事件的復核取證,所以給耽擱了。再有就是傅鐘。傅鐘資格非常老,他是中共1921年的黨員,是我黨旅歐支部的發起人之一,鄂豫皖的領導人之一,四方面軍的頭幾號人物(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傅鐘、周純全、黃超、李特),四方面軍的唯一根據地川陜邊省委書記。建國以后,長期不得志,竟然做過全國文聯副主席!

傅作義之所以沒被評為上將,主要是毛澤東說:這對宜生先生不是光榮,而是委屈。周恩來奉命對傅作義作出解釋。傅作義的女兒曾經有一個回憶文章說到此事:由于傅作義的起義,才有了后來的湖南、綏遠、新疆等地的和平解放,而董其武、陳明仁等原本就是傅作義的后輩,傅作義本來就是行政四級,按照副總理待遇來的,如果評為上將也才五級。

再有就是劉亞樓的評定,很多人以為他應該評上大將,其實不然,劉亞樓在紅軍長征之前是紅一軍團的二師師長,抗戰期間去蘇聯學習,沒有參加,解放戰爭中才以參謀長的身份漸漸受到重視。劉亞樓如果不是死的早,很有可能陷入林彪一伙,因為毛澤東在1972年10月的講話里提到劉亞樓說:“劉亞樓在空軍的工作是辜負了黨中央對他的信任。”

(4)關于中將、少將的評定:

中將中比較火爆的就是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皮定鈞、秦基偉、張震、余秋里等幾個人,有的居然進了政治局,后來又被當成反革命集團的主犯處理,比較具有戲劇性。據說皮定均原本授銜少將的,毛澤東在報告上批示:“皮有功,少改中。”也有說毛澤東批示:“定均功勞重,應有少改中。”按資歷,皮定均確實年輕,但在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原突圍中,起了很大作用,將幾千人的隊伍從蔣介石10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中成建制帶了出來。少將是最有意思的了,1360名少將中產生了三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二位副主席,這是只有元帥中才有的現象(朱德、林彪、葉劍英),少將中的李德生、汪東興都曾經是中央副主席、劉華清做過常委,夠可以的。

禿尾巴彼得說:“我覺得網上說法多有偏頗之處,我把我所了解的一些情況提供給你。

1955年的授銜標準主要是“職務”,“資歷”和“軍功”只是在同級別里決定排序先后。為了更明白一點兒,我先把軍政對應級別和軍銜的關系列一張表:

行政級別

軍隊級別

軍內職務

3級

正野戰軍級

野戰軍司令員、政委或等同

4級

副野戰軍級

野戰軍副司令員、副政委

5級

正兵團級

兵團司令員、政委

6級

副兵團級

兵團副司令員、副政委

7級

準兵團級

兵團參謀長、政治部主任

8級

正軍級

軍長、政委

9級

副軍級

副軍長,副政委

10級

準軍級

相應軍銜

元帥

大將

上將

中將

中將、少將

少將

少將、大校

大校

軍參謀長、軍政治部主任

(略)越往下軍銜的參差差異越大。營以下沒有準級,因為營級就沒有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了。

十個元帥里除了朱德是全軍總司令外包括彭德懷在內都是各野戰軍的正職領導:彭德懷,軍委副主席,原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初期是西北軍區司令員;林彪,軍委副主席,原第四野戰軍司令員,解放初期是中南軍區司令員;賀龍,軍委副主席,原西北軍區司令員,解放初期是西南軍區司令員;劉伯承,原第二野戰軍司令員,解放初期是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陳毅,軍委副主席,原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初期是華東軍區司令員;羅榮桓,原第四野戰軍第一政治委員,解放初期是中南軍區第一政治委員;聶榮臻,軍委副主席,原華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初期是華北軍區司令員;徐向前,軍委副主席,原華北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解放初期是解放軍總參謀長;葉劍英,原解放軍參謀長,解放初期是中南軍區代司令員。東北、華北、西北、西南、中南、華東六個軍區都是野戰軍級,后來隨各大行政區的撤銷而撤銷。以后的一級軍區(北京、沈陽、蘭州、成都、武漢、廣州、南京、濟南)都是正兵團級,二級軍區{新疆、西藏、福州}是副兵團級。

只有十個大將,名額是太少了,這是為什么,沒人解釋。我認為這是反映了我黨我軍對榮譽的一貫惜授。這種現象也反映在設置大校銜上。大校的設置不是出于需要,而是要減少將軍的數量。國際上一般師長就是少將了,或是準將,都是一星將軍。我軍則是大校。我黨對于榮譽惜授還反映在“死后封神”,人不死,很難得到殊榮。由于名額少,大將的評定只好犧牲不少人。大將本來是副野戰軍級,結果很多夠條件的都沒評上,例如張宗遜,原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只授予上將銜。我想惜授大概和保持艱苦樸素作風,限制對名利的追逐有關。也可能是國家那時太窮,將軍多了發不起工資(應該說是增加國家負擔)。

對于一支超過四百萬兵員的龐大軍隊來講,十個元帥和十個大將確實太少,和外軍比,將軍也少得可憐,這勢必引起軍銜評定的困難和尷尬。蘇聯在軍銜等級設置上要大方得多,僅元帥就有四級:大元帥,蘇聯元帥,軍種元帥,兵種元帥。被授予元帥銜的先后共一百余人,將軍就更多了。如果我國不是惜授榮譽,而是夠標準就授予,不加數量限制,也就用不著費神費力去搞什么評定。這一點在評級中起的作用很大,不應忽視。

我覺得所謂“照顧山頭”的說法太偏激。共產黨不是國民黨。當時毛周朱在軍內的絕對權威不容置疑。蔣介石在軍內的權威就小多了,所以才靠拉山頭維持。如果軍功和資歷是重要條件的話,那么有些人評銜過低就不好解釋了。谷景生是1932年參加革命,1955年授銜時如果是防空兵副司令員可能是正軍級,只能授少將銜。

“資歷”不起作用或少起作用的例子還有:熊伯濤,1926年入黨,1931年參加“寧都兵暴”,長征前就是師參謀長,可是,55年評銜時,所擔任的職務是北京衛戍區副司令員,是副軍級,因為他是紅軍時期的干部,按規定可以授予少將銜。趙炳倫,1928年16歲時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參加紅軍,1933年入黨,抗戰時已經是新四軍五師團長,后因遺棄妻子被降級,1955年授銜時,任湖北荊州軍分區司令員,正師級,只能授大校銜,1961年任青海省軍區副司令員時才晉升少將,省軍區是正軍級單位,副司令員是副軍級,因其是紅軍時期干部,按規定晉升少將。另外的例子還有:李震,1937年七七事變后入黨,同年在八路軍里當連指導員,但在1955年授銜時,其職務是軍政治委員,正軍級,所以授少將銜。史進前,1936入黨,55年授銜時任總政保衛部處長,正師級,授大校銜,1961年任保衛部副部長,按其是紅軍時期干部(以1937年7月7日為界,之前為紅軍干部,之后為抗戰干部),晉升為少將。

“軍功”幾乎沒有可比性,如果以軍功作為評定標準,工作的難度就會極其復雜甚至陷入僵局,弄不好還會搞成“兩桃殺三士”。如果過分考慮資歷,那么很多職務低的人就會得到較高軍銜,部隊又當如何指揮?例如:賀慶積在紅軍里當排長的時候,梁興初在他的排里當班長,1948年遼沈戰役打黑山阻擊戰時,梁是四野十一縱司令員(縱隊相當于軍),而賀慶積是十一縱28師師長。1955年,賀慶積任遼寧省軍區司令員,正軍級,受少將銜。梁興初任海南軍區司令員(當時的二級軍區,副兵團級),授中將銜。如果按資歷,賀在梁上,豈不是賀應是中將,梁應是少將了?(電影《黑山阻擊戰》里有一個情節就是描寫他們兩人職務倒易)這就是我在前面說的,主要是以職務評定,軍功和資歷只作為參考和調整。

少將的評定以七級八級為主,七級里,資歷深,戰功高的可以評中將。九級里,紅軍時期的定少將,抗戰時期的定大校。例外的也有,那是極個別極特殊的。”

第三篇:首次軍銜授予辦法

一、初始級別都為學員級別,符合下列其中一個條件的享有晉升上一級軍銜資格

1、期中班級成績前20名學生有晉級為一級士官的資格;

2、期中考試比月考成績進步3個名次或3個名次以上的有晉升為一級士官資格;

二、10月16日---今 有下列現象之一的取消晉升上一級軍銜資格

1、擅自不打掃衛生或打掃衛生明顯不合格的;

2、有買零食現象的或發型明顯不合格的;

3、有在樓道追趕、推打、大喊大叫現象的;

4、有在校內騎車現象的;

5、上課有睡覺、桌上趴著、說閑話、看課外書、玩手機、打鬧、不按要求坐、擅自離桌位等不專注現象的;

6、課堂“三寶”檢查不齊全的;

7、損壞學?;虬嗉壒锏?

8、上學或上課遲到的或與老師頂撞的;

9、有校內外有抽煙和到網吧上網現象的;

三、

四、以后晉級嚴格按照制度執行。

第四篇:我軍首次授予大校軍銜的軍官簡歷38

6、辛國治

386.

辛國治(1921—2013.07.22) 上海警備區政治部主任

河北省新海(今黃驊)縣人。1937年參加本地抗日救國會。 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谷諔馉帟r期,任黃驊縣抗日救國會第11分會秘書,八路軍第115師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第6支隊連政治指導員、支隊政治處宣教股股長,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6旅政治部宣教科科長、組織科科長,1944年任渤海軍區第2軍分區政治處副主任、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渤海軍區第2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渤海軍區第2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山東兵團渤??v隊第,11師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戰軍第33軍99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第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33軍99師副政治委員,華東軍區公安部隊第16師政治委員,華東軍區公安部隊政治部副主任,上海警備區政治部主任,1959年任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青年部部長,1968年任北海艦隊政治部主任,北海艦隊副政治委員,南海艦隊副政治委員。(正兵團職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4月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章。因病醫治無效,于7月22日在青島逝世,享年92歲。

第五篇:1955年,將帥讓銜的動人故事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9月27日,授銜典禮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這次評銜,很大程度上是對一個革命軍人的歷史性評價,不但事關此后的待遇,更是對既往貢獻的認可。然而,得知自己要被授予軍銜后,不少元帥、將軍面對榮譽淡然處之,不為名利爭短長,演繹了讓銜的一段段佳話。

元帥讓銜:元帥應該是他們的

在元帥中,徐向前、羅榮桓、葉劍英等就提出讓銜。徐向前讓銜的理由是:既然革命已經成功,當不當元帥無所謂。他還為此專門給毛澤東寫過信。但是,毛澤東認為,作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鄂豫皖根據地的總指揮,他應當被授予元帥銜。

徐向前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性格內向,從不夸夸其談。正因為此,時任校長的蔣介石給他的評語是“資質平平”。但讓蔣介石沒想到的是,正是這位平時沉默寡言的學生,在國共合作破裂后的作戰中,給他領導下的軍隊屢屢造成損失。從參加廣州起義,到領導創建鄂豫皖根據地,打破國民黨三次“會剿”;再到長征中三過草地,帶領部隊血戰河西走廊,徐向前的功勞有目共睹。但是在榮譽面前,他卻不止一次說過:“許多同志犧牲了,如果他們還活著,元帥、將軍應該是他們的。”

同徐向前一樣,羅榮桓也提出讓銜。他的理由是,自己是做政治工作出身的,沒有什么戰功,而且入伍晚、貢獻小。但是,毛澤東沒有同意他的請求。毛澤東說:“羅榮桓同志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典范,是參加過秋收起義的老同志,幾十年從不為個人名利爭短長;至于戰功,他協助林彪在解放戰爭中指揮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這也是有目共睹的。”作為老戰友,毛澤東很看重羅榮桓對黨的團結起到的作用,認為“羅榮桓同志原則性強,表里如一,對黨忠誠,對黨的團結起了很大的作用。黨內有各色各樣的人,要團結多數,不許秘密搞鬼”。羅榮桓1963年去世時,毛澤東親自參加追悼會,并且寫了一首“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的悼詞。

另外,葉劍英也提出讓銜。授銜之時,他因正在準備遼東半島抗登陸戰役演習,所以沒有參加授銜典禮。但得知要被授予元帥軍銜后,他誠懇請求:“我最多擺在大將的軍銜上,這是歷史的定評。”他的理由是,自己長期擔任參謀長職位,多是在后方工作,因此,應該把榮譽讓給其他長期在一線指揮作戰的同志,是他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把天下打下來的。但是黨中央也沒有同意他的請求。

大將讓銜:共產黨人的一面明鏡

除元帥外,在此次被授予大將軍銜的老一代革命家中,也有不少提出讓銜的,徐海東、許光達就是其中的代表。

十位大將中唯一沒能出席授銜典禮的就是徐海東,他當時正在大連養病。得知自己被提名大將軍銜后,他向周恩來提出:我長期養病,為黨工作太少,“聽說中央準備授我大將軍銜,感到有愧。我請求將我的軍銜降低一些”。但周恩來卻說:“考慮到你為革命作出的重大貢獻,授你大將軍銜,不高也不低,正合適。”

徐海東雖是窯工出身,但作戰很勇猛。他曾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說,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一度視他為眼中釘,曾經用飛機在蘇區散發過傳單,上面寫“凡擊斃彭德懷或徐海東者,當賞洋十萬”。和懸賞彭德懷的金額一樣,可見徐海東的分量。作為張國燾的老部下,他顧全大局,在張國燾分裂黨中央的關鍵時刻,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難能可貴。因此,毛澤東稱贊他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但就是這么一位對革命有大功的人,在名譽面前也提出讓銜。

另外,許光達也提出讓銜。得知自己擬被授予大將軍銜后,他對賀龍說:“毛主席、中央軍委對我的信任,我衷心感謝。但與其他幾位大將比,無論德、才、資,我均不如。請求賀總把我的意見反映到中央軍委,改授我上將銜。”后來,許光達還給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寫了一封“降銜申請”。信中說:“我捫心自問:論德才資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靜嗎?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地說,是微不足道的……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我上將銜。另授功勛卓著者以大將。”毛澤東看了“降銜申請”后很感慨,在中央軍委擴大會上對朱德、彭德懷、賀龍等軍委領導說,這是一面明鏡,共產黨人的明鏡啊!當然,考慮到許光達為革命作出的重要貢獻,黨中央沒有同意他的“降銜申請”,仍然授予他大將軍銜。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紅色影視觀后感3000字下一篇:初中600字作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