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維吾爾族舞蹈藝術風格論文

2022-04-29

要寫好一篇邏輯清晰的論文,離不開文獻資料的查閱,小編為大家找來了《維吾爾族舞蹈藝術風格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菊克囆g風格是區分不同藝術作品之間最為顯著的標志,也是二度創作者重要的表現對象。但是長期以來,在舞蹈表演中,很多表現者雖能較為熟練和流暢的將整個舞蹈進行展示,但是卻難以表現出作品的藝術風格,從而使整體的表演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鑒于此,本文從舞蹈表演中藝術風格把握和表現的不足談起,并就提升的途徑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維吾爾族舞蹈藝術風格論文 篇1:

河北拉花舞蹈的編創研究

摘 要:河北拉花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濃郁的本土特色,長期以來以深沉、剛健的藝術風格,富有表現力的舞蹈動作,深受群眾喜愛。河北拉花編創研究以文化學、舞蹈學、心理學作為理論支撐,通過訪談法對拉花的本土特征進行分析與研究??偨Y舞蹈作品編創的技術方法與手段,并與其有機結合起來,力求為河北拉花舞蹈創作實踐提供借鑒。對河北拉花的選材、音樂特征、道具、動律與動作特征進行較為系統地分析,其目的是通過課題研究,幫助舞蹈編創者在河北拉花的舞蹈作品編創中準確把握拉花的風格特征。旨在為更好地激發想象力與創造性思維尋找更多的途徑,為編創出更具河北拉花本土文化內涵的舞蹈作品提供豐富的方法與手段。

關鍵詞:河北拉花;編創手法;分析討論;結論建議

拉花是河北省特有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它源于民間節日、廟會、慶典、拜神之時的街頭廣場花會,是當地人民最喜愛的民間舞蹈。新中國成立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許多文化工作者與舞蹈編創者開始對拉花進行挖掘、整理,使得拉花這種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頻繁出現在國內外各級民間舞蹈大賽和各種文藝演出的舞臺上,并受到廣泛地贊賞與好評。本研究通過對拉花的本土特征進行分析與研究,總結舞蹈作品編創的技術方法與手段,旨在為創作出更具河北拉花本土文化內涵的舞蹈作品提供豐富的方法與手段。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檢索、整理21篇權威性的有關文獻和相關的學術論文,并對其進行仔細地閱讀和分析,認真研究探討,從而較系統地掌握河北拉花的傳承和發展情況。

對于相關資料的整理研究后總結而出,本篇論文主要依靠以下理論作為理論支撐:

舞蹈學——該學科中的舞蹈基礎理論、舞蹈應用理論中的舞蹈編導理論、舞蹈形態學理論、舞蹈鑒賞理論都是研究舞蹈本體的重要理論,對本文的理論架構有巨大的幫助。

心理學——這里主要涉及的是與舞蹈創作心理學相關的基本理論。舞蹈藝術的創作過程,是一個包括舞蹈編導自己的需求、欲望、感覺、知覺、思維、情感、注意、記憶、直覺、想象等心理功能在內的極其復雜的過程。因此,心理學可以幫助筆者探尋河北拉花舞蹈作品的創作源泉。

文化學——由靠演員的身體所表現出來的作品,是創作者對客觀世界的感知,是文化環境刺激的結果,不同的時代、不同地域擁有不同的文化環境,而生活在此時此地的創作者也會有不同的感知,因此,對于河北拉花舞蹈作品創作的剖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理論支撐。

(二)訪談法

研究過程中實地訪談了相關專家和河北拉花的老藝人,針對河北拉花的起源和傳承等問題進行交流,獲得了寶貴的資料,以確保本課題的研究意義及可行性。

二、分析與討論

(一)河北拉花舞蹈創作體現本土化特征的分析

本土化特征就是指舞蹈藝術中表現出的具有本民族特定生活氣息和風格氣質的符號表現體系。具體來說,就是一個民族和地區人民群眾的政治地位、經濟生活、居住環境、語言系屬、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日?;顒拥任幕瘋鹘y及生活習性。

1.河北拉花本土化的藝術特征

河北拉花與眾多植根于民俗人文主義的民間舞蹈一樣,具有自身獨有的文化特征與審美價值,并在千百年來豐富多彩的民間舞蹈活動中得以不斷傳承、豐富和發展,從而在現代藝術的共同體中獨樹一幟,成為新時代民間舞蹈的新風尚。

一方面,拉花是一種且歌且舞、歌舞并重的表演藝術。從拉花的動作形態特征來看,演員手執道具,各具象征,以抖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腳等動作為主要舞蹈語匯,形成剛柔并濟,粗獷含蓄的藝術風格,并以“花瓶”“花傘”“彩扇”“霸王鞭”“太平板”等為主要表演道具,加之以自制樂器“管子”的獨特音色,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特征。

另一方面,音樂是拉花的重要組成部分,拉花的音樂由器樂曲和歌曲兩部分組成。以器樂曲為主,歌唱次之。常用曲牌有《小二番》《萬年歡》等多首,以及民間小調《臘梅花》《摘椒譜》等十余首。樂器由大管子、小管子、膜笛、笙、云鑼等組成。其中以大管子為主奏樂器,演奏形式多樣,傳統拉花以“坐樂”和“行樂”為主。拉花的音樂給人以淳樸堅毅的美感,具有獨特的風格。

拉花經過數百年的流傳,清末民初,已發展到成熟階段,有多種流派沿傳,表現形式內容豐富多樣,樂隊配置,服裝、化妝都存在不同之處,因此,其風格特征也略有不同。

2.本土化特征在舞蹈創作中的意義

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舞蹈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區的風俗和傳統習慣等本土特征。在舞蹈編創中突出本土文化特色,把本土的優秀文化傳統融入舞蹈藝術作品中,通過舞蹈藝術作品來影響民眾,傳承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從而使舞蹈作品更具本土氣息,風格屬性更加濃郁、純正。

例如,拉花教學舞蹈《小放?!?,舞蹈通過“放?!边@種生活體驗,成功地把切身的生活感受轉化為舞蹈小品,向我們展示了河北拉花特有的本土文化,使此舞蹈更具本土氣息。由河北省藝術職業學院表演的舞蹈作品《花舞情》,該作品通過表達了一群女孩對拉花的喜愛之情,舞蹈通過擬人化的手段給觀賞者勾勒出一幅幅拉花姑娘們的美麗畫面?;ㄊ枪媚?、姑娘既是花,一群少女用扇子舞出了歡快、舞出了情。她們舞姿優美,動作嫻熟,風格性強。編導把拉花這一素材搬上舞臺,不僅向我們展示了河北特有的秧歌文化,更主要的是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本土文化特征。

這些傳統民間舞蹈匯入教學舞蹈以及舞臺作品,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而且對于繼承和發揚本土的文化特征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另外,最主要的是在拉花舞臺化的過程中不失濃郁的風格,使其更加純正。

(二)河北拉花舞蹈創作的重要環節分析

舞蹈創作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蹈的創作環節大致可分為構思和編舞兩部分,由于不同的生活經歷使得不同的編舞者對生活有著不同的感受與主體意識。他們都會根據自己的主體意識進行選擇題材、編舞等一系列創作實踐活動。

1.河北拉花舞蹈創作的選材

題材就是可以構成藝術作品的原始材料,是客觀社會的或歷史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現象,是作者對生活素材,經過選擇、集中、提煉加工而成的,而編導如何選擇和處理題材是受他的世界觀、創作意圖和社會實踐的約束的。

拉花所表現的內容非常廣泛,題材眾多,拉花在抒發情感上大多具有質樸、直接、坦率、舒暢的特征。此類情感的表達大多是激動、奮進、精力充沛、意氣風發,強烈地傳達著人物形象內心的真情實感,如反映青年男女戀愛、婚姻的題材多是抒發一種對現實生活的直接感受以及對理想的向往與大膽追求。

其中,生活題材主要以反映家庭生活、生產勞動、男女情感為主要內容,例如,反映青年男女戀愛,婚姻的繡荷包,賣貨郎,盼五更等;歷史題材主要以反映歷史故事的表一表三國眾弟兄,表一表梁山好漢們等;民俗類題材主要以反映十二屬相、唱四季、鮮花的二十四月歌、臘梅花等。這些題材在舞蹈編創中成為表達作品情感、詠物寄情的重要載體。

2.河北拉花舞蹈創作的動律及動作特征

舞蹈動律及動作特征是身體部位在運動中所形成的內在韻律和特點,民族民間舞蹈的核心就是風格性,而保持風格性最重要的就是把握舞蹈中的動律及動作特征。

在拉花舞蹈中,第一個動作特征就是肩的使用,其中包括擰、壓、頂、聳一系列的動作流和手臂的拉、摳、翻、點、提。下身以膝部連貫的屈伸形成既剛猛有力,又含蓄細膩的獨特美感,從而突出表現了拉花的動作特征;第二個動作特征是上肢與步伐的有機結合,肩、臂腕、手、頭、胸腹、腰胯、腿膝、腳等各部位,配合以豐富多變的步伐,使身體各部位協調統一,動作流暢;第三個是河北拉花的動律特征就是拉花特有的屈、伸、擰、晃的動律性要素,這些要素集中展現了拉花動作的擺動大、韌性強、變化快、協調統一等動律特點??梢哉f,河北拉花的風格特征使得拉花更具表演性。與此同時,拉花的舞蹈風格受到本土的生活環境及民俗民風的影響,形成了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特點,將拉花舞蹈藝術的精神風貌與文化內涵發揮到了極致,使得人的內心情感與情感外化出的動作完美地展現出來。簡言之,只有在動作編創的過程中緊緊把握拉花舞蹈的典型性動律與動作特征,才能編創出極具拉花風格的舞蹈作品。

3.河北拉花舞蹈創作的音樂特征

舞蹈是一種綜合藝術,舞蹈創作是離不開音樂的。舞蹈動作是借助音樂的旋律、節奏來體現,不同的音樂也反映出不同舞蹈的風格特征,從而產生不同的情緒。

我國著名音樂家吳祖強說:“就舞蹈本身而言,它是聽不見的,是屬于視覺藝術范疇;就獨立的音樂來說,它是看不見的,是屬于聽覺藝術范疇?!彼哉f,有樂而無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見;有舞而無樂,如啞者會意而不能言。樂舞合節,謂之中和??梢哉f,舞蹈動作的連續、節奏的變化、情緒的表現都有賴于音樂。將音樂的聽覺感受和舞蹈的肢體表達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充分表現出舞蹈的藝術之美。

拉花的音樂古樸優美,聲調抑揚頓挫,多用具有中國特色五聲調式中的宮、徵、羽調??炻嘟Y合的節奏抒發了舞蹈的剛勁、豪放的情懷。拉花音樂的詠唱方法也很豐富,這使得拉花舞蹈的表達方式多姿多彩,舞動中其節奏一般為兩拍一個動作,四拍完成一個動作流組合。在音樂強拍時,舞蹈動作力度強,速度較快。弱拍時,動作力度柔,而幅度大。拉花舞蹈動作與音樂的有機結合,使視聽達到的完美統一,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

另一方面,拉花音樂略帶一份蒼涼與悲憫,它的主奏樂器由管、笙、笛、大小镲、鼓、嗩吶、云鑼而構成。民間的傳統樂隊多以大管為主,并伴隨小管與曲笛兩種樂器的特殊演奏技巧。從整體上欣賞,音樂淳樸、厚重、粗獷、悲涼,帶有很強的歷史感,并由此形成該樂種特有的藝術魅力及濃郁的鄉土氣息。這些音樂上的處理,是為了更好地抒發舞蹈感情。相對應的,舞蹈主要是以擰肩、扭臂、翻腕、吸腿、蹩腳等動作為主要舞蹈語言,通過音樂的情緒表現了一種悲壯堅毅,愛戀與不舍的情感??廴诵南业臉氛{,使得樂與舞相融、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珠聯璧合、渾然一體,形成風格鮮明的音樂特征。

4.河北拉花舞蹈創作中道具的運用

舞蹈道具是舞蹈作品中傳情達意的物件,是舞蹈情感的載體。舞蹈借助道具營造意境,刻畫形象,轉換時空?;蛞孕嗡?,或以意通,給人以聯想的空間和視覺的感染力。舞蹈道具是因舞而產生,它融入舞蹈之中,成為舞蹈作品的組成部分。舞蹈道具來源多種多樣,許多生活物件在編創時都可以作為舞蹈道具使用,如,手絹、扇子、傘、花腰帶等;有的樂器亦可以成為舞蹈道具,如,鮮族的長鼓、苗族的蘆笙、維吾爾族的手鼓等。

道具是體現舞蹈風格和特點的外在因素,拉花道具更是拉花必不可少的標志和象征。傳統拉花道具繁雜,常見的舞具有傘、鞭、扇、弓,等等。并且他們各有寓意,如,彩傘象征風調雨順,包袱象征豐衣足食,花瓶象征平安美滿,太平板象征著四季平安,霸王鞭象征文治武功等。另一方面,不同村子的拉花均有自己的故事,不同的道具表現手段也就各有不同。根據不同的內容舞者所持道具也就不同。例如,《逃亡》打著傘,《盼五更》端著燈,《賣絨線》舉著貨郎架,《小賣藝》打著八角鼓,《下關東》背著包袱等。從內容表達上來看,拉花舞者使用的道具也可按照故事需要而定。

可以看出,拉花的舞蹈道具不論在烘托氛圍還是在表達特定的情感內容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都是拉花最具代表性的道具,在舞蹈編創中有效地運用這些道具,不僅豐富了舞蹈編創的手段,而且還起到了輔助表達舞蹈主題的作用。同時也非常符合舞蹈作品中傳情達意,營造意境的功能要求與審美要求。

(三)河北拉花舞蹈編創中形象塑造的分析

1.舞蹈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由于藝術品種的不同,各自的表現手段也就不盡相同,舞蹈作品中的形象是運用人體動作創造出一種能夠反映對象本質特征的舞蹈形象。換言之,舞蹈是肢體動作的藝術,他的主要手段是通過身體的動作、姿態來表現內容,塑造人物形象。因此,一部舞蹈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與其塑造的藝術形象是否鮮明、生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鮮明生動的舞蹈形象應當具有典型性、直觀動態性、情感性和審美性等特點。它可以是一個特征鮮明的動作和姿態,也可以是一個以主題動作為核心的動態系統,甚至也可以指以舞蹈語言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在舞蹈形象塑造的過程中,選擇、運用細節時要考慮具有舞蹈藝術的特點,簡單來說,就是要有典型性的動作。另外,細節的選擇是編導對人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對人物的行為進行分析的結果,因為人物行為是細節的主體,而細節又表現在人物的行為之中。運用細節的目的是通過描寫人物的行為來表達人物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不僅表現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現在他怎么做”,人物在作品中“做什么、怎么做”總是要通過特定的行為來體現、來描寫,才能更形象地展示人物的行為。

如上所述,舞蹈形象是構成一部舞蹈作品的核心,是作品中最具有藝術個性的部分,是舞蹈審美活動的主要對象,同樣是最具代表性的動態形象。

2.拉花舞蹈的形象塑造

拉花的表演形式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感染力。傳統拉花常見的人物形象一般分為六種。有左手持擎傘、右手持扇子的老翁形象,亦稱“公傘”。有身背包袱、右手持扇子的彩婆形象,亦稱“背包”,她與“公傘”為一對;有雙手各持兩塊竹板(也叫做“太平板”或“四塊瓦”)的青年男子形象。有左手執霸王鞭,右手執手絹的青年女子形象,他與青年男子又為一對;亦有一對少男、少女的形象,均稱作“挑瓶”,因他們皆左肩扛花瓶,右手執扇而得名。拉花舞蹈的形象塑造可以將這些形象素材進行加工,再創造,編創出作品中鮮活的、典型性的舞蹈人物形象。

如上所述,舞蹈形象是構成舞蹈作品的核心要素,是舞蹈審美活動的主要對象。舞蹈作品《書癡》就是以形象塑造作為作品的切入點,巧妙地運用了河北拉花的動作特征,刻畫了一位對書法癡狂的民間書法愛好者的舞蹈形象。而且通過人物形象的刻畫,突出了“癡狂”這一人物性格。在動作編排上,緊緊圍繞這一生動的形象和癡狂的人物性格,將拉花的動作素材與書法有機結合起來。如,舞蹈中充分運用了拉花手腕動作的點、翻、扣、挑和擰腰的動作特征,并將其與書法中點、提、撇、捺的動作形態巧妙結合在一起。這種動作的有機結合既體現了拉花的特點和風格,又強化了舞蹈中“書”這一主題與“癡”這一人物性格,充分詮釋了該作品形象的生動鮮明、風趣俏皮。作品將一個對生命的熱愛寄情于書法的人物形象鮮活地展現出來。

一方面,舞蹈《書癡》所塑造不為名與利的形象,無疑是對當今社會中浮躁的環境和浮躁的人們為名與利誘惑和屈服的有力批判。從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編導對于“癡”那種執著精神的贊揚。用拉花的形式表達這樣的情懷,更是對那些為舞蹈癡迷的民間老藝人的敬佩與尊重。這部以拉花為素材的舞蹈作品也成功地印證了表演形式與形象的完美融合。

三、結論與建議

1.河北拉花的表演且歌且舞、歌舞并重,演奏形式多樣,以“坐樂”和“行樂”為主

河北拉花的樂隊配置、道具等都體現出濃厚的本土化藝術特征,若我們在河北拉花舞蹈的表現上不注重對本土文化的學習研究和展示,來談河北拉花舞蹈的創新發展,技法再高再新,那也將是盲目的。缺乏本土文化意識,與民族審美心理極不相稱的作品,也只能是創作者個人情感宣泄的作品,所以在河北拉花在舞蹈編創中要突出本土文化的特色,把民間的本土文化與編舞技法相融合,從而使河北拉花獨特的藝術風格更加濃郁、清晰、準確,更具特色。

2.選擇題材是編創者主觀意愿的體現,帶有強烈的個性色彩

河北拉花的創作要根據編創者的主體意識進行選擇題材、編舞等一系列創作實踐活動。建議在河北拉花舞蹈編創的環節中注意編創的選材,抓住動律及動作特征,把握音樂特征和道具的運用。盡可能多地掌握河北拉花各個方面的素材,巧妙運用舞蹈編創手段,將其有效地外化成舞蹈作品。

3.舞蹈形象是舞蹈作品的核心

舞蹈形象是舞蹈審美活動的主要對象,鮮明生動的舞蹈形象應當具有典型性、直觀動態性、情感性、審美感染性。而傳統拉花常見的人物形象一般分“公傘”“背包”“挑瓶”等為六種,建議拉花舞蹈的形象塑造中將這些形象素材進行加工,再創造,編創出作品中鮮活的、典型性的舞蹈人物形象,使舞蹈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更具新意。

參考文獻:

[1]吳曉邦.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河北卷[M].中國舞蹈出版社,1989-12.

[2]資華筠.說舞:舞蹈學研究文萃.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

[3]馮愛云.拉花的起源與變遷[J].舞蹈,2003(9):17-18.

[4]馮愛云,馮國群.河北民間舞蹈的文化意象及社會功能分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0(1):16-18.

[5]趙詠梅.河北民間舞井陘拉花與現代舞的比較研究[J].大舞臺,2009(1):44-45.

[6]石慧.樂舞拉花的形態藝術特征和功能意義[J].藝術空間,2013(3):231-232.

[7]張小霜,陳彩虹.淺談井陘拉花的音樂特點[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報,2008(5):35-36.

[8]郝媛媛.河北井陘拉花調查與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3:16-22.

作者:李昂 姚遠

維吾爾族舞蹈藝術風格論文 篇2:

舞蹈表演中藝術風格的把握與表現

【摘要】藝術風格是區分不同藝術作品之間最為顯著的標志,也是二度創作者重要的表現對象。但是長期以來,在舞蹈表演中,很多表現者雖能較為熟練和流暢的將整個舞蹈進行展示,但是卻難以表現出作品的藝術風格,從而使整體的表演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鑒于此,本文從舞蹈表演中藝術風格把握和表現的不足談起,并就提升的途徑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舞蹈表演;藝術風格;把握和表現

一、舞蹈表演中藝術風格把握和表現的不足

舞蹈表演是一種集技術和藝術為一身的藝術創造活動,要求表演者以扎實和全面的舞蹈技巧為基礎,對舞蹈作品進行二度創作,最終收獲與觀眾的情感共鳴。從當下舞蹈表演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舞蹈者都有著全面和扎實的舞蹈技巧,能夠較為流暢的表現作品。但是表演結束后,卻給人以干巴巴的味道,有一種意猶未盡之感。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舞蹈者沒有把握和表現出作品的藝術風格,所以使舞蹈表演缺少了靈魂,而成了單純地技巧展示。這樣的表演自然是難有藝術感染力可言的。所以在舞蹈表演中把握和表現作品的藝術風格,不但是提升表演質量的關鍵所在,更是整個舞蹈表演的靈魂。

二、舞蹈表演中藝術風格的把握與表現

(一)深入體驗作品

前文中提到,舞蹈表演是一門二度創作的藝術,需要表演者對作品進行全面而深刻地表現。另一方面,從作品本身來說,每一部舞蹈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個文化綜合體,正是在這些文化元素的作用下,才使作品表現出了鮮明的藝術風格。比如藏族舞蹈和維吾爾族舞蹈,就因為民族文化的差異而有著不同的藝術風格。但是在舞蹈表演中,多數舞蹈者都對此沒有正確地認識,在面對一部舞蹈作品時,一開始就是對其進行技術上的分析,然后進行模仿和表現,從而使表演成了單純地技術展示。所以要想真正把握和表現作品的藝術風格,首要做的就是對作品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具體來說,整個過程可以分為文本分析、情感體驗和嘗試表現三個方面。文本分析是指對作品的時代背景、誕生地域、創作者的個人信息、作品主要表現的內容以及主要技巧運用等,進行全面的了解,由此獲得對作品最初的認識。情感體驗是指舞蹈者要化身為作品的主人公,對作品的情感表現進行全程體驗。比如張繼剛創作的《一個扭秧歌的人》,就要求表演者將自己想象成為這個扭秧歌的老漢,感受他對于秧歌的熱愛。嘗試表現是指將文本分析和情感體驗融入動作中,嘗試著表現作品,經過多次練習之后形成個性化的表現方式。以上述三個階段為基礎的舞蹈表演,才能真正表現出作品的藝術風格。所以舞蹈表演者要真正認識到作品分析的重要性,舞蹈技術只是表現作品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深入了解作品,表現出作品的藝術風格,才能稱得上是高質量的表演。

(二)夯實舞蹈基本功

舞蹈藝術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古今中外的每一個地區和民族,幾乎都有其代表性的舞蹈藝術,并已然成了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即便是水平再高的舞蹈表演者,也不可能掌握所有舞蹈的技巧。那么既要熟練的進行表演,又要表現出舞蹈的藝術風格,對技術體系有著怎樣的要求呢?其實并不需要進行過于廣泛地學習,只要勤練舞蹈基本功,以扎實的基本功作為基礎即可。無論是面對何種形式、何種風格的作品,都能夠在短時間內予以快速的把握。這一點在一些舞蹈家身上也有著鮮明的體現。一些舞蹈家無論是表演何種類型的舞蹈,都能給人以恰如其分之感。原因就在于他們平時十分注重對舞蹈基本功的練習,使自己始終保持著一個良好的舞蹈狀態,在面對不同的表演需要時,僅需要做出有針對性地調整即可。所以要想把握和表現出作品的藝術風格,就必須以扎實的舞蹈基本功為基礎。

首先是樹立對舞蹈基本功的正確認識。舞蹈表演者要真正認識到基本功的重要性,無論當下的技術水平如何,都要制定出一個基本功的訓練計劃,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并將其貫穿于自己表演生涯的始終。其次是學會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基本功練習。多數舞蹈者都認為舞蹈基本功的練習是枯燥和乏味的,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從藝術的視角來看待,其實基本功練習也是一種舞蹈表演,融入了表演色彩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反之,如果在一種不情愿的狀態下進行枯燥而乏味的練習,自然就會產生厭煩之感。所以表演者應該對基本功的重要性有充分地重視,只有以扎實的舞蹈基本功為基礎,才能從容地面對各種類型的舞蹈,并在此基礎上表現出作品的藝術風格。

(三)重點表現典型動作

舞蹈動作并不是機械的肢體運動,而是飽含著創作者的藝術構思和情感,更是作品藝術風格的外在表現。特別是對于觀眾來說,他們只能憑借舞蹈動作特點去辨別和感受作品的風格,特別是一些典型動作,更是該舞蹈作品的代表。

如旋轉,這是維吾爾族舞蹈中最為常見的動作,而且形式十分多樣。其并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與其背后的風土人情有著密切的關系。新疆被稱為是歌舞之鄉,對于歌唱和舞蹈有著幾乎本能的熱愛,而且維吾爾族又是一個熱情好客,喜歡熱鬧的民族,各種慶典、聚會等,自然少不了歌舞的參與。當普通的動作和姿態難以表現出自己的熱情時,旋轉這一較為激烈的動作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只有通過快速、高難度的旋轉,才能使自己的心情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又如藏族舞蹈中,有著“欲動必先屈”的特點,體現在作品中,就是膝蓋經常彎曲,小腿動作非常多。這同樣也不是一種偶然現象,而是和西藏地區的氣候特點緊密相關的。西藏地區海拔較高,氣溫終年偏低,人們不得不穿上厚重的皮袍來抵御風寒,這樣一來,全身上下就只有小腿部分比較靈活,所以小腿部的動作較多,并經常出現坐跨和松腰的姿態。所以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應該對一些代表性動作格外重視,并對其來由、表現特點進行深入的研究,把握好這些動作,也就把握住了作品的精髓,作品藝術風格的表現也自然是水到渠成。

(四)豐富修養和實踐

前文中提到,每一部舞蹈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個文化的綜合體。所以表演者的文化修養越豐厚,對作品的了解就越深入,對作品藝術風格的把握和表現也就越充分。

這一點也是針對當下舞蹈者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的現實情況來說的。多數舞蹈者都是自幼學習舞蹈,然而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拿出大量時間學習舞蹈的同時,自然會使文化課學習受到影響,所以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實。需要舞蹈表演者正視這一現實,樹立起一種主動學習的意識,凡是和舞蹈藝術相關的,如音樂、美術、戲劇、文學、歷史等,都要有所涉獵和研究,并學會從大文化的視角重新解讀舞蹈作品。比如傣族具有代表性的孔雀舞,為什么是孔雀舞而不是其他?怎樣表演才能體現出作品的風格?這就需要以一定的歷史和地理知識為基礎。云南省的傣族受到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多信仰小乘佛教,而孔雀則是小乘佛教中的圣物,所以傣族人民喜歡孔雀,尊重孔雀。在孔雀舞的表演中,要懷著一顆虔誠和敬畏之心,方能表現出這種唯美而靈動的風格。其次是豐富自身的表演經歷。在舞臺上公開表演,是舞蹈的基本屬性?,F實中,一些表演者在臺下的練習中多有著良好的發揮。但是一到了臺上,就會出現緊張等狀況,從而使表演效果受到了不良的影響。所以表演者應該主動參加各種類型的舞臺實踐,積累大量的舞臺表演經驗,能夠在任何場合的表演中從容不迫,游刃有余,由此才能為藝術風格的表現打下最為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作為舞蹈表演來說,其屬于二度創作,即利用自身的舞蹈技巧對作品予以再創造。而作品本身是有著鮮明藝術風格的,所以在舞蹈表演中也應突出這種風格性,這將是決定表演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本文結合實際,就幾種藝術風格的把握和表現方法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之用,給更多的表演者和舞蹈教師以啟示和借鑒,為當代舞蹈表演質量的提升貢獻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林乃楨.情動于中而形于外——淺議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J].藝苑,2009(04).

[2]饒開芹,蔡昕宇.舞蹈表演“情”之解[J].大舞臺,2010(11).

[3]顏娟.論中國舞蹈表演的審美要求[J].成功(教育),2011(07).

[4]祁玉東.論舞蹈表演中的三要素[J].新世紀劇壇,2011(01).

作者:吾斯曼江?依拉吉

維吾爾族舞蹈藝術風格論文 篇3:

維吾爾歌舞藝術的文化內涵初探

摘 要: 自古以來,西域就是古絲綢之路。新疆交匯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孕育了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維吾爾族。維吾爾族舞蹈繼承古代鄂爾渾河流域和天山回鶻族的樂舞傳統,吸收古西域樂舞的精華,經長期發展和演變,形成具有特殊風格的舞蹈藝術。比如,節奏強調強拍弱化、弱拍強化。動律特點就是使用“微顫”;體態特點就是打響指、移頸、翻腕;講究腰肢扭動的技巧,等等。所有藝術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維吾爾族信奉多種宗教,比如薩滿、摩尼、佛、伊斯蘭等。在這片土地孕育出來的維吾爾族舞蹈,自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比如“賽乃姆”、“多郎舞”、“薩瑪舞”,在不同層面蘊含維吾爾族舞蹈的文化內涵,體現維吾爾族特有的民俗風情。

關鍵詞: 維吾爾歌舞 文化內涵 起源 分類

我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每一種民族舞蹈都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和智慧。維吾爾族是地處我國西北邊陲之地的少數民族,但是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大膽吸收、借鑒外來文化,并且融會貫通,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滲透在藝術文化中,便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維吾爾族舞蹈。

一、維吾爾族舞蹈的起源和分類

1.維吾爾族舞蹈的起源

維吾爾族,以前曾翻譯為“韋紇”、“烏紇”、“袁紇”、“回紇”、“回鶻”、“畏兀兒”,后來才改為“維吾爾”,含義是“聯合”、“團結”之意。維吾爾族是一個多源民族,最主要的來源有兩支:一支是來自蒙古草原的回紇人,另一支是南疆綠洲上的土著居民。這兩支在公元840年大規模匯集,至16世紀初真正實現完全融合。自古以來,西域就是交通要塞,是古絲綢的必經之路。因此,新疆交匯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孕育了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維吾爾族。維吾爾族舞蹈繼承古代鄂爾渾河流域和天山回鶻族的樂舞傳統,吸收古西域樂舞的精華,經長期發展和演變,形成具有多種形式和特殊風格的舞蹈藝術,廣泛流傳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地。

2.維吾爾族舞蹈的分類

根據舞蹈的功能,維吾爾族舞蹈可以簡要地劃分成三大類別:第一種是自娛自樂性質;第二種是禮節風俗性質;第三種是自覺表演性質。

第一種是自娛自樂性質的舞蹈。在重大節日、喜慶的日子里,維吾爾族常常聚集在一起,載歌載舞,表達歡快之情。這是一種自娛自樂性質的舞蹈,由民眾即興創造,不以表演為目的。維吾爾族最具自娛自樂的舞蹈是“賽乃姆”舞蹈。在維吾爾族語里,“賽乃姆”就是“美好”、“女神”、“偶像”之意?!百惸四贰蔽璧妇褪且再惸四芬魳窞榘樽?,沒有任何程式化的舞步,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化,給人一種歡快的氣氛。

第二種是禮節風俗性質的舞蹈。維吾爾族受到多種宗教信仰的影響,不僅信奉印度教、佛教,而且信奉薩滿教、伊斯蘭教。因此,維吾爾族舞蹈自然受到宗教的極大影響,自然產生禮節風俗性質的舞蹈,比如薩滿舞。薩滿教是維吾爾族人信奉的原始宗教,原始的薩滿舞就是一種巫舞,與薩滿跳神活動有關,后來便發揚光大,每逢肉孜節等重大活動,維吾爾族的男子就在廣場上表演薩滿舞。

第三種是自覺表演性質的舞蹈。自覺表演性質的舞蹈就是指出舞蹈家為了表演需要,有意識、自覺地在原有舞蹈風格的基礎上,加以創造而進行編排的舞蹈。這類舞蹈往往具有較高的技巧性、欣賞性和藝術性。比如,維吾爾族著名舞蹈家康巴爾汗,就是現代維吾爾族舞蹈的集大成者,《盤子舞》、《林帕特》就是她成功的杰作。

二、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特點

1.節奏特點

節奏是音樂的一個基礎單位,舞蹈節奏則是舞蹈音樂的靈魂。在舞蹈音樂伴奏方面上,維吾爾族舞蹈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強拍弱化、弱拍強化。維吾爾族舞蹈充分地運用舞蹈動作的力度、快慢速度、大小幅度,采用繞腕、三步一抬等動作,對強拍子進行弱化再配合舞蹈伴奏音樂的節奏,形成獨具一格的藝術風格。維吾爾族舞蹈伴奏音樂,通常運用附點、切分音來打破原本中規中矩的節奏,讓音樂風格更有民族風韻。

2.動律特點

顧名思義,動律的含義就是有規律地跳動。運用到舞蹈動作上,就是指舞蹈者通過身體有規律的動作來表達音樂節奏??梢?,動律能夠有助于舞蹈動作更加自然流暢,展現舞蹈的內在性格和品味。比如,“微顫”是維吾爾族舞蹈的典型的動作,變換動作之前經常使用“微顫”讓舞蹈動作銜接得更加自然。

3.體態特點

所謂“舞蹈”,就是舞蹈者調動人體的姿態動作來表達藝術情感。維吾爾族舞蹈就是充分運用身體的每一個部位,比如手、肩膀、手腕、腰等,并且加以一點裝飾性動作,比如打響指、移頸、翻腕等,構成維吾爾族舞蹈的典型動作。這些體態動作,讓維吾爾族舞蹈獨具特色,自成風格。

4.技巧特點

維吾爾族舞蹈非常講究腰肢扭動的技巧。由于維吾爾族受到西域文化的影響,在舞蹈上自然也接受西域舞蹈追求舞姿輕盈、腰部柔軟的要求,因此,維吾爾族舞蹈同樣要求腰部扭動,呈現柔軟的特點。與此同時,維吾爾族舞蹈偏向于舞步的旋轉,在不斷變化的旋轉舞步中,不斷改變舞蹈造型,不斷地將舞蹈推向高潮,并且在快速旋轉中戛然而止。這些旋轉無不需要高超舞蹈技巧。

5.服飾特點

維吾爾族個性好客熱情,在服飾穿著上講究寬松、灑脫,因此,維吾爾族的民族服侍都是色彩鮮艷,喜歡穿皮靴,喜戴四楞小花帽。維吾爾族姑娘以長發為美,把長發梳成十幾條甚至更多的細辮,舞蹈旋轉時隨寬大的裙擺飄揚,十分嫵媚迷人、活潑熱情。

三、維吾爾族舞蹈藝術的文化底蘊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和所有民族民間舞蹈一樣,維吾爾族舞蹈也是源自生活,吸取了維吾爾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維吾爾族信奉多種宗教,比如薩滿、摩尼、佛、伊斯蘭等,融匯不同宗教文化的精華。維吾爾族祖祖輩輩生活在新疆一帶,曾經是古代西域名騷一時“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繁忙的絲綢之路貫通中西方,不僅給維吾爾族這一片土地帶來堅實的物質基礎,而且留下豐富的文化財富。在這片土地孕育出來的維吾爾族舞蹈,自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下面分別以“賽乃姆”、“多郎舞”、“薩瑪舞”為例,揭示維吾爾族舞蹈的文化內涵。

1.“賽乃姆”的文化內涵

“賽乃姆”的原名是“賽蘭木”。根據《突厥語大辭典》對“賽蘭木”的解釋,是“地名,在今中亞一帶”?!百愄m木”這個地方是古代西域舞蹈“康國樂”“安國樂”的故鄉。早在16世紀,“賽蘭木”這個地方的居民便移居到新疆車庫,自然而然地也把原來的舞蹈(比如“胡旋舞”、“拓枝舞”)帶來了,于是人們就把這種舞蹈以地名為名,稱之為“賽蘭木”,也就是“賽乃姆”?!百惸四贰笔且环N自娛自樂的民間舞蹈,在維吾爾族廣為流傳?!百惸四贰钡暮x,即“神像”、“美女”之意?!百惸四贰钡男纬煽芍^是源遠流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在文化大融合、宗教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中潛移默化而來的。其中,西域樂舞對賽乃姆舞的形成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除了西域樂舞之外,龜茲樂舞對“賽乃姆”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龜茲,就是今天新疆庫車。龜茲壁畫直觀形象地展示龜茲樂舞,其特點就是彈指、搖頭、弄目、移頸、蹺腳等。這些特征恰是維吾爾族舞蹈獨樹一幟的典型形象。

2.“多郎舞”的文化內涵

“多郎”是維吾爾語的音譯,也可以記為“刀郎”、“多蘭”、“朵蘭”、“多浪”、“都蘭”等。直到今天,在麥蓋提、莎車、阿瓦提、巴楚這一帶的維吾爾族人民,仍然自稱為“多郎人”。早在公元13世紀,成吉思汗西征,在到達塔里木盆地之后,有某些部落留下來,與當地居民雜居融合,便形成“多郎人”。經過幾個世紀的交流融合后,古代蒙古部落的民眾開始慢慢改變了游牧的習慣,轉向定居的農耕生活,并且慢慢廢棄各自使用的語言與文字,逐漸使用共同語言——維吾爾語,對薩滿教的自然崇拜也慢慢轉為信奉伊斯蘭教。

多郎人聚集在沙漠邊緣,經常有野獸出沒,為了生存,多郎人不得不和風沙、干旱抗爭,對付兇猛的野獸。因此,多郎人性粗獷,多郎人的舞蹈自然是豪邁有力,多郎舞展現的都是多郎人與大自然作斗爭的內容。大約在公元16世紀,便形成具有禮節民俗性質的民間舞蹈——多郎舞。多郎舞保留了西域舞蹈的因素,并且把多郎人的生活動態和堅毅的性格融匯到舞蹈語言中。

3.“薩瑪舞”的文化內涵

“薩瑪舞”中的“薩瑪”有兩個意思,第一是代表一種宗教名稱,即薩滿教;第二是代表薩滿教的專職司祭者?!八_瑪舞”屬于一種禮節風俗性質的民間舞蹈。一般在重大節日時候,維吾爾族民眾集中起來,共同歡快地跳這種集體舞,動作樸實有力。伊斯蘭教盛行時期,統治者也利用了“薩瑪”這一民間舞蹈形式進行宗教活動。直到現在,“薩瑪舞”仍然流行在南疆喀什、莎車一帶,不過這種祭祀活動逐漸演變成群眾的集體娛樂活動,轉變為雄健有力又歡快而有凝聚力的獨特舞蹈形式。

著名的舞蹈家賈作光曾說:“民族舞蹈藝術要在挖掘、繼承和積累的基礎上創新,要注重在生活中捕捉舞蹈形象,完善技法,再以現代的觀念對民族舞蹈加以關照。但是,即使是在發展過程中,創新也應萬變不離其宗,創新的根本是民風、民俗、民味、民神和民族語言?!币虼?,我們必須加大力氣,在保存維吾爾族舞蹈文化的基礎上,堅持自我特色,兼容并蓄各種舞蹈的精華,讓維吾爾族舞蹈再次走向輝煌。

參考文獻:

[1]安元忠.淺談維吾爾族舞蹈的風格特征與美學意義[J].才智,2011(14).

[2]王強,蔡水蓮.淺析維吾爾族舞蹈的文化特征及社會功能[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8,4.

[3]楊津津.試析少數民族民間舞蹈與傳統體育的共同發展[J].貴州民族研究,2002(1).

[4]周建國.新疆民族歌舞四十年[J]新疆藝術,1996(5).

[5]蒙小燕.淺議維吾爾族舞蹈的美學價值[J].寧夏大學學報,2006(3).

[6]姑麗娜扎爾·亞生.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征和社會文化功能[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0(7).

作者:李鑫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情商培養本科工商管理論文下一篇:國外民法中形成權探究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