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綱要

2023-03-16

第一篇: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綱要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

實施工作會議紀要

(二○○八年五月十三日) 4月24日上午,《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以下簡稱《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鄧楠同志主持會議,承擔綱要實施任務的23個部門的有關負責同志出席了會議。會議聽取了關于《全民科學素質工作2007年工作總結和2008年工作要點》、《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2008-2010-2015年)》以及《〈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機制》的匯報。

據匯報,自2006年國務院頒布《全民科學素質綱要》以來,在國務院和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各部門、各地區按照“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工作方針,以“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為主題,共同努力、扎實工作,組織機構和工作制度初步建立,大聯合、大協作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

會議認為,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性工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近年來在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兩年來的實踐證明,堅持政府推動的工作方針和聯合協作的工作機制是貫徹落

— 1 — 實《全民科學素質綱要》的重要保障。按照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的要求,最近國務院印發了《關于議事協調機構設置的通知》,不再保留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工作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承擔。經請示國務院同意,由國務院分管領導每年聽取《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匯報,協調解決實施中有關重大問題,會后印發紀要。地方各級政府應結合各地實際,繼續負責領導當地《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這表明,國務院負責領導《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和地方各級政府領導當地實施工作的格局沒有變;《全民科學素質綱要》中明確的工作目標、任務和要求沒有變;過去領導小組的功能和形成的工作機制仍然要繼續發揮作用,各項任務的牽頭部門和責任部門的職責也沒有變。

會議強調,今后要在國務院的領導下,進一步做好《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一是要繼續堅持聯合協作的工作機制。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內容多、涉及面廣,不是哪一個部門能夠單獨承擔,也不是在短時期內就能完成的。要繼續堅持并不斷完善已形成的工作機制,各部門和各地方要通力協作、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地推動《全民科學素質綱要》的實施和各項任務的完成。二是要加強資源共建共享,完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共服務體系。通過推進實施《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和中國數字科技館項目等,拓展現有科普設施的功能,搭建科普資源共建共享的平臺。積極推動各部門將現有科普資源充實到平臺中來,充分發揮各類科普資源的功效,為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三是要繼續推動地方的《全民科學 — 2 — 素質綱要》實施工作。目前,各地已初步建立起實施《全民科學素質綱要》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但基層的工作和條件相對比較薄弱、滯后,各地要繼續堅持在地方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開展工作。各部門要通過各自的工作系統加強對地方工作的指導,切實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落實到學校、農村、企業、社區等基層。

會議議定以下事項:

一、原則同意《全民科學素質工作2007年工作總結和2008年工作要點》(審議稿),根據會議討論的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印發各部門。各地各部門要繼續圍繞“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工作主題開展工作,通過堅持不懈的教育和宣傳,使“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的觀念深入人心,成為公眾的自覺行動。九項任務的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要按照分工繼續完成好各項重點任務,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原則同意《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2008-2010-2015年)》(審議稿)。根據會議提出的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后,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中國科協盡快按有關程序報批聯合下發實施。

三、同意《〈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機制》。由中國科協會同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牽頭,召集有關部門每年召開一次《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例會。盡快成立《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以辦公室名義抓緊印發《全民科學素質工作2008

— 3 — 年工作要點》。

四、就《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向國務院分管領導作專題匯報。

出席:中組部王爾乘、王之盈,中宣部董俊山,國家發展改革委馬力強、胡立玲,教育部高洪、張東燕,科技部王志學、李普,國家民委吳仕民、俸蘭,財政部項賢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謝軍,環境保護部魏曉琳,農業部危朝安、楊雄年,衛生部王錦倩,廣電總局雷元亮、李宗達,安全監管總局王浩、周北駒,林業局張建龍、張永利,中科院李靜海、田洺,社科院武寅、張國春,工程院杜祥琬、董慶九,氣象局宇如聰、李慧,自然科學基金會王杰、董爾丹,全國總工會倪健民、劉淑萍,共青團中央爾肯江•吐拉洪、袁民,全國婦聯崔郁、劉慶華,中國科協鄧楠、齊讓、程東紅、鮑紅、王可、王延祜。

— 4 —

第二篇: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

(2006—2010—2020年)

(國務院2006年2月6日發布)

根據黨的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發[2005]44號),制定并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

一、前言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對于增強公民獲取和運用科技知識的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實現全面發展,對于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有關調查,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學素質的城鄉差距十分明顯,勞動適齡人口科學素質不高;大多數公民對于基本科學知識了解程度較低,在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等方面更為欠缺,一些不科學的觀念和行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區較為盛行。公民科學素質水平低下,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瓶頸之一。

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基礎性社會工程,是政府引導實施、全民廣泛參與的社會行動。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來,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但仍存在許多問題。人均接受正規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學生科學素質結構存在明顯缺陷;社會教育、成人教育的發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終身教育的機會??破臻L效運行機制尚未形成;科普設施、隊伍、經費等資源不足;大眾傳媒科技傳播力度不夠、質量不高。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共服務未能有效滿足社會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學素質的主動性尚未充分調動。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旨在全面推動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盡快使全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實現到本世紀中葉我國成年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長遠目標。本《科學素質綱要》提出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在“十一五”期間的主要目標、任務與措施和到2020年的階段性目標。

二、方針和目標 指導方針: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大力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國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打下雄厚的人力資源基礎。

今后15年,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的方針是“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

政府推動——各級政府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工作,加強領導。各級政府將《科學素質綱要》納入有關規劃計劃,制定政策法規,加大公共投入,推動《科學素質綱要》的實施。社會各界各負其責,加強協作。

全民參與——公民是科學素質建設的參與主體和受益者,要充分調動全體公民參與實施《科學素質綱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

提升素質——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是《科學素質綱要》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實施《科學素質綱要》,推動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促進和諧——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實現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等公共服務的公平普惠,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 目標:

到2020年,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長足發展,形成比較完善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實施、基礎設施、條件保障、監測評估等體系,公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的提高,達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21世紀初的水平。

到2010年,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較大發展,公民科學素質明顯提高,達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圍繞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最關鍵、最具基礎性的問題,實現以下目標:

——促進科學發展觀在全社會的樹立和落實。重點宣傳普及節約資源、保護生態、改善環境、安全生產、應急避險、健康生活、合理消費、循環經濟等觀念和知識,倡導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未成年人對科學的興趣明顯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較大增強;農民和城鎮勞動人口的科學素質有顯著提高,城鄉居民科學素質水平差距逐步縮小;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在各類職業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學教育與培訓、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科普基礎設施等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基礎得到加強,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機會與途徑明顯增多。

三、主要行動

根據指導方針和目標,在“十一五”期間實施以下主要行動:

(一)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 任務:

——宣傳科學發展觀,重點宣傳我國人口眾多、資源有限、人均占有資源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國情,使未成年人從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完善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提高學??茖W教育質量,使中小學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學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與方法,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普及農村義務教育,切實提高農村中小學科學教育質量。為農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參與科普活動的機會,培養改善生存狀況、提高生活質量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增強未成年人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初步認識科學的本質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培養社會責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措施:

——通過實施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推進新科學課程的全面實施。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注重課程的綜合性與連貫性;開展學齡前科學啟蒙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廣義務教育階段綜合性科學課程,逐步推進高中科學課程改革;深化中小學科學課程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改革科學教育評價制度,定期監測科學教育質量。

——提高農村未成年人科學教育水平和質量。結合農村實際,加強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的科學教育資源建設,發展針對農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規教育,開展生活能力和生產技能培訓等科普活動。 ——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普及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險等知識。加強“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和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的宣傳教育。發揮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區科普宣傳中對成年人的獨特影響作用。

——通過“大手拉小手科技傳播行動”、科技專家進校園(社區、科普基地)、中學生進科研院所(實驗室)等活動,組織科技工作者與未成年人開展面對面的科普活動。 ——提高母親的科學素質,重視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中的重要作用。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化等機構和團體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傳播力度,用優秀、有益、生動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整合校外科學教育資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動場所與學??茖W課程相銜接的有效機制。利用科技類博物館、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資源,為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服務;加強現有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綜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條件的地區建設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等專門的科普活動場所。發揮社區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二)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任務:

——面向農民宣傳科學發展觀,重點開展保護生態環境、節約水資源、保護耕地、防災減災,倡導健康衛生、移風易俗和反對愚昧迷信、陳規陋習等內容的宣傳教育,促進在廣大農村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圍繞科學生產和增效增收,激發廣大農民參與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增強科技意識,提高獲取科技知識和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發展生產和改善生活質量的能力,并將推廣實用技術與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結合起來,著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提高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的能力。

——提高農村婦女及西部欠發達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革命老區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措施:

——逐步建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適應需求的農村科學教育、宣傳和培訓體系。制定《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體系建設規劃》和《中國農民科學素質教育大綱》,指導面向農民的各類科學教育活動。 ——大力開展農民科技培訓。結合實施全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農村黨員基層干部適用技術和市場經濟知識培訓計劃、綠色證書工程、星火科技培訓專項行動、雙學雙比、巾幗科技致富工程等,開展針對性強、務實有效、通俗易懂的農業科技培訓,多渠道加大培訓力度。使參加綠色證書培訓達1000萬人;重點培育100萬個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2000萬個農戶。發揮好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農業科教與網絡聯盟、有關大中專院校和其他農村成人教育機構在農村科技培訓中的作用。

——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下鄉和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科普活動。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活動,總結推廣科技特派員、科技入戶、科技

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專家大院、科技咨詢服務站、科技大王下鄉、科教興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員與農民互動的科技咨詢服務長效機制。 ——開展農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動,建立和完善示范體系。深入開展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市(縣、區)和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鄉(鎮)、村、戶等建設活動,大力發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發揮好它們的示范作用。

——開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科技培訓。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機制,按照《2003-2010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劃》要求,積極開展農民工的引導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崗位培訓。

——建立健全農村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服務組織網絡和人才隊伍。發展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重點扶持1萬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組織專家咨詢服務和志愿者隊伍,形成動員科技人員為“三農”服務的有效機制;培養農民技術員隊伍,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傳播能力。

——加強農村基層科普能力建設。依托農村中小學、村黨員活動室、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文化站和有條件的鄉鎮企業、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農民合作組織,發展鄉村科普活動場所。推動鄉村科普櫥窗、宣傳欄等建設,開發和充實適應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內容。加強民族地區科普工作隊建設,提高西部地區特別是邊疆民族地區基層的科普能力。

(三)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 任務:

——在廣大城鎮宣傳科學發展觀,重點倡導和普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能降耗、安全生產、健康生活等觀念和知識,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圍繞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需求,以學習能力、職業技能和技術創新能力為重點,提高第

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科學素質,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和自身發展的要求。

——圍繞城鎮化進程的要求,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和適應城市生活的能力。

——提高失業人員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強對勞動者科技教育培訓的宏觀管理,進行專門的規劃、組織和監督實施。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的關系,合理分工、加強合作。

——將勞動人口應具備的基本科學素質內容納入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課程內容和培訓教材,將有關科學素質的要求納入國家職業標準,作為各類職業培訓、考核和鑒定的內容。

——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預備制培訓、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農民工培訓和各類從業人員的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城鎮職工在職培訓達到2.5億人次,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1500萬人,農民工培訓2億人。使新增勞動力接受勞動預備制培訓的比例由目前的70%提高到90%。

——在企業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技能培訓和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等活動,著力加強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教育,提高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鼓勵群眾性技術創新和發明活動。充分發揮企業科協、職工技協、研發中心等組織和機構的作用。 ——建立企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帶薪學習制度,鼓勵職工在職學習,形成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共同投資職業培訓的機制。在職業培訓中,加大有關科學知識的內容。 ——優化整合各種教育培訓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廣覆蓋、多層次的教育培訓網絡,為勞動者提高科學素質提供更多機會和途徑。

——以城鎮社區為依托,通過社區科普活動室、科普學校、科普畫廊等機構和設施,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建設學習型社區,發揮社區在提高勞動者科學素質方面的作用。

(四)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任務:

——在面向領導干部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突出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講究科學方法,增強領導干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科學決策的能力。 ——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學習型機關,調動公務員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終身學習和科學管理的能力。 措施:

——將提高科學素質列為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負責人培訓教育規劃和相關計劃的重要內容。

——各級機關在創建學習型機關中,其學習培訓制度應體現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的要求。

——各級行政院校和干部學院將提高學員科學素質列入教學計劃,采取切實措施加以落實。

——舉辦講座、報告會等科普活動,編輯出版相關的科普讀物,向領導干部和公務員介紹現代科技知識及發展趨勢,傳播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組織公務員參與科普活動。

——報刊、電臺、電視臺和各級政府網站創辦有關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的欄目和節目。

——在公務員錄用考試大綱及題庫中,列入與科學素質要求有關的具體內容。

四、基礎工程

配合上述行動計劃,“十一五”期間重點實施以下基礎工程。

(一)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 任務: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勝任各類科學教育與培訓的教師隊伍。

——加強教材建設,改革教學方法,形成適應不同對象需求、滿足科學教育與培訓要求的教材教法。

——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培訓場所、基地,配備必要的教學儀器和設備,為開展科學教育與培訓提供基礎條件支持。 措施:

——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采取多種途徑,開展中小學和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茖W教育教師培訓工作,尤其重視縣及縣以下中小學科學教育教師的培訓,提高學歷層次和實施科學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鼓勵師范院校設置科學教育專業,培養具有較高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的科學教育教師。

——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動科學教育發展的有效機制。動員組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專家參與中小學科學課程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改革和科學教師培訓。 ——加強科學教育與培訓志愿者隊伍建設。發揮老科技工作者協會、老教授協會的作用,動員組織離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務員和企業事業單位管理者參與科學教育與培訓。發展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提高輔導員的素質和能力。

——加強科學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礎性、發展性的要求,促進科學課程的完善與發展,更新課程內容,提高中小學科學課程的教材質量,改進教學方法。以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加強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各類培訓中科學教育的教材建設。根據農民、城鎮勞動人口、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特點和需求,以科學發展觀、先進適用技術、職業技能、現代科技知識為主要內容編寫教材。重視少數民族文字的教材編寫和音像類教材的開發制作。

——加強中小學特別是農村中小學科學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根據科學課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實驗室、圖書室,充實實驗儀器、教具、音像設備、計算機等教學器材,并面向社會提供服務。

——增強行政院校和干部學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職業學校、函授學校、廣播電視學校等機構的科學教育和培訓功能。

——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科學教育和培訓。鼓勵和支持科技館等科普場館、社區學校、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等開展科學教育與培訓。構建不同職業、不同工種、布局合理的職業技能培訓基地。

(二)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 任務:

——引導、鼓勵和支持科普產品和信息資源的開發,繁榮科普創作。圍繞宣傳落實科學發展觀,創作出一批緊扣時代發展脈搏、適應市場需求、公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并推向國際市場,改變目前科普作品“單向引進”的局面。

——集成國內外科普信息資源,建立全國科普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流平臺,為社會和公眾提供資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務。 措施:

——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促進原創性科普作品的創作。以評獎、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對優秀原創科普作品的扶持、獎勵力度,吸引和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科普作品創作;調動科技工作者科普創作的積極性,把科普作品納入業績考核范圍;建立將科學技術研究開發的新成果及時轉化為科學教育、傳播與普及資源的機制;鼓勵和支持科普創作、科技傳播專業團體發揮作用;制定優惠政策和相關規范,鼓勵和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科普資源開發。

——加強合作與交流。推動科普、科技、教育、傳媒界的有效合作,引進國外優秀作品,借鑒國際先進創作理念和方法,促進我國科普創作整體水平的提高。

——集成國內外現有科普圖書、期刊、掛圖、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藝作品以及圖片、科普志愿者等各類科普信息,建成數字化科普信息資源庫和共享交流平臺,通過互聯網為社會和公眾提供資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務。

——開展優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動,擴大科普信息資源的共享范圍。針對公眾生產生活的實際需求,組織編制簡明生動的科普資料,以公眾易于獲得的方式送達基層。

——制定相關法規、規章和標準,充分保護知識產權,創造公共科普信息資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環境。

(三)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 任務:

——加大各類媒體的科技傳播力度。電視臺、廣播電臺科技節目的播出時間,各類科普出版物的品種和發行量,綜合性報紙科技專欄的數目和版面,科普網站和門戶網站的科技專欄等大幅度增加。

——打造科技傳播媒體品牌。提高科技頻道、專欄制作傳播質量,培育一批讀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綜合性報紙科技專欄、專版和科普圖書、報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形成一批在業內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科普出版機構。

——發揮互聯網等新型媒體的科技傳播功能,培育、扶持若干對網民有較強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網站和虛擬博物館、科技館。 措施:

——鼓勵、支持“科技博覽”、“科技之光”、“科普大篷車”等電視科技欄目進一步提高質量,使其成為有廣泛影響的媒體精品。擇優扶持若干有特色、覆蓋率高的知名科普網站。

——制定優惠政策和相關規范,積極培育市場,推動科普文化產業發展。 ——建立與市場、公眾需求相適應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樹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引進現代營銷模式與先進編創技術,注重市場調研,提高播出和編輯出版質量。 ——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科普出版物發行渠道,加強網點建設,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農村和邊遠地區、民族地區的發行工作。

——提高各類媒體對于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指導公眾以科學的行為和方式應對突發事件。

——研究開發網絡科普的新技術和新形式。開辟具有實時、動態、交互等特點的網絡科普新途徑, 開發一批內容健康、形式活潑的科普教育、游戲軟件。

(四)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任務:

——拓展和完善現有基礎設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對現有科普設施進行機制改革和更新改造,充實內容、改進服務、激發活力,滿足公眾參與科普活動的需求。整合利用社會相關資源,充分發揮科研基礎設施的資源優勢,發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多渠道籌集資金,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前提下,新建一批科技館、自然博物館等科技類博物館。各直轄市和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至少擁有1座大中型科技館,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至少擁有1座科技類博物館,全國科技類博物館的接待能力有顯著增長。

——發展基層科普設施。在城鄉社區建設科普畫廊、科普活動室、運用網絡進行遠程科普宣傳教育的終端設備等設施;增強綜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有條件的市(地)和縣(市、區)可建設科技館等專門科普場館;在一些市(州、盟和縣)配備科普大篷車,以“流動科技館”的形式為城鄉社區、學校特別是貧困、邊遠地區提供科普服務。 措施:

——突出社會公益性,加強對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宏觀指導。制定科普設施的發展規劃、建設標準、認定辦法和管理條例,規范科普設施的建設與管理。

——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總體規劃及基本建設計劃,加大對公益性科普設施建設和運行經費的公共投入。

——對科普教育功能薄弱的設施進行更新改造,完善基層科普設施的功能;引進和開發適應公眾需求的活動項目,創新活動方式,增強吸引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增強社區科普設施為老年人服務的功能,為他們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提供條件和機會。落實科普場館對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優惠措施。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落實有關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各界對公益性科普設施建設提供捐贈、資助;吸引境內外資本投資興建和參與經營科普場館;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事業單位根據自身特點建立專業科普場館;落實有關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

——國家級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總數由目前的300余座增加至500座,省部級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總數由目前的1000余座增加至2000座,定期對公眾免費或優惠開放。有條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類團體向公眾開放實驗室、陳列室和其他場地設施;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對公眾開放研發機構和生產車間。

——培育科普展覽、展品市場,推動設計制作社會化;制定技術規范和設計制作機構的資質認定辦法;擇優扶持一批設計制作機構,提高設計制作水平。

五、保障條件

(一)政策法規

完善有關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政策法規,明確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及公民個人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對現有政策法規進行修訂、補充和調整。

——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有關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的法律法規中,體現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目標和要求。

——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實施細則。

——制定鼓勵和吸引境內外機構、個人獨資或合作興辦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機構的政策。

——制定表彰和獎勵政策。

(二)經費投入

采取多種措施,加大政府和社會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機制,為《科學素質綱要》的實施提供資金保障。

——加大財政保障力度。切實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有關規定,各級政府根據財力情況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發展的實際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經費的增長速度,并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科學素質綱要》的順利實施。中央財政根據財力狀況,逐步加大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各級政府要從中央財政的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中安排一定的經費用于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落實各相關部門實施經費。各有關黨政部門、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根據承擔的《科學素質綱要》實施任務,按照國家預算管理的規定和現行資金渠道,統籌考慮和落實所需經費。

——鼓勵捐贈,廣辟社會資金投入渠道。進一步完善捐贈公益性科普事業個人所得稅減免政策和相關實施辦法,廣泛吸納境內外機構、個人的資金支持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三)隊伍建設

培養專業化人才,發掘兼職人才,建立志愿者隊伍,加強理論研究,為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和進修活動,加強業務學習,全面提升在職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人員的科學素質和業務水平。

——通過高等院校和有關研究機構培養大批科學技術傳播與普及專門人才;改革文博專業課程內容,為不同類型科普場館培養適應性廣泛的專業人才。

——建立有效機制和相應激勵措施,充分調動在職科技工作者、大學生、研究生和離退休科技、教育、傳媒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參加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專業和技術特長,形成一支規模宏大、素質較高的兼職人才隊伍和志愿者隊伍。對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組織予以表彰和獎勵。

——增強科技界的責任感,支持科技專家主動參與科學教育、傳播與普及,促進科學前沿知識的傳播。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理論研究,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把握基本規律和國際發展趨勢,為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實踐提供指導。

六、組織實施

(一)組織領導

——國務院負責領導《科學素質綱要》的實施工作,成立《科學素質綱要》實施領導小組,進行統一動員部署和檢查監督。各有關部門、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按照《科學素質綱要》的要求,將有關任務納入相應工作規劃和計劃,充分履行相關工作職責,發揮各自優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實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地方各級政府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計劃,將《科學素質綱要》的實施納入政府的議事日程,納入業績考核。

——建立和完善實施《科學素質綱要》的工作機制?!犊茖W素質綱要》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并定期向領導小組匯報。

(二)監測評估

——制定《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根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結合我國國情,借鑒國外相關經驗和成果,圍繞公民生活和工作的實際需求,提出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科學素質內容,為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導,并為《科學素質綱要》的實施和監測評估提供依據。

——建立公民科學素質狀況和《科學素質綱要》實施的監測指標體系,并納入國家社會發展指標體系。

——委托有關監測評估機構對公民科學素質狀況和《科學素質綱要》實施情況進行監測評估,并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 知識長廊

從恐龍滅絕看“性比例失調” 葉清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鄭重提出:“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梢?,出生人口性別比例失調問題,已經引起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嚴重關切。據有關新聞媒體報道,我國有些地方新生兒男女性比例甚至達到130:100。據廈門市統計局公布的最新統計資料,廈門市少兒男女比例為121.9:100。(《廈門日報》2007.3.24)而這種新生兒男女性比例失調狀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假如這種不正?,F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后果是十分嚴重的,勢必在20年后,100多位男人中就有20-30位將找不到老婆。

這不禁讓我想到恐龍的滅絕??铸?,從地質年代晚三迭世開始至晚白堊世,在地球上足足生活一億三千萬年,尤其是侏羅紀、白堊紀,恐龍類動物統治地球水、陸、空三界,地球表面真正成為“恐龍的天下”(如圖)。但是,這種曾經主宰地球長達一億多年的巨無霸生物,為何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突然從地球上消失?一直是科學界一個未解之謎。一個世紀來,科學家對恐龍的滅絕的原因提出過多種學術觀點,主要有:火山爆發說、氣候變化說、“盛極而衰”說、小行星撞擊說、中毒說等等„„

二、三十年來最流行的觀點就是“小行星撞擊說”。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一顆直徑10千米、重達127000億噸的小天體(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地球被撞擊所產生的塵埃所籠罩,帶來地球的“核冬天”,光合作用停止了,大量植物死亡,地球上三分之二生物絕種,導致恐龍缺少食物而滅絕,從此在地球上銷聲匿跡。有力的證據是科學家在墨西哥灣尤卡坦半島近海海底發現直徑60千米、坑底深1000米的巨大隕石坑,在隕石坑底部為高溫融化形成的角礫巖。另一證據是,地質學家在恐龍滅絕的中生代末與新生代之交的沉積巖中,發現銥和其他重金屬含量出奇的高,而銥并非地球造巖元素,而它卻是典型的隕石元素。

另一種觀點認為,白堊紀末地球的地殼運動劇烈,引起全球性火山大爆發,造成自然地理環境發生急劇變化,氣候惡劣,體態碩大的恐龍不能適應這種突變,便滅絕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由于恐龍大量繁殖,不但數量大、種類多,形體也十分巨大,必然消耗掉大量地球生物資源。如食草類恐龍的梁龍、雷龍,身長可達26米、體重可達100多噸,需要大量食物;食肉恐龍的霸王龍高5-6米、長10余米,張開有20厘米長利牙的血盆大口,可以吞下一頭活牛。由于地球生物資源急劇減少,導致恐龍缺少食物而滅絕。這就是著名的“盛極而衰”理論,常常用來比喻企業過分擴張而導致破產的“恐龍現象”。

最近,美國科學家從研究鱷魚生育過程中發現恐龍滅絕的新原因:性比例失調。眾所周知,人類及脊椎動物的性別是由染色體決定的,也就是說生兒生女在受精一剎那由父母雙方染色體決定的,如果一條X染色體遇到一條Y染色體,那么下一代性別就是雄性的;如果兩條X染色體相遇,那么下一代性別則為雌性。因此,無論人類或脊椎動物生兒生女的機遇是相同的,性別比基本平衡,保證他們(或它們)綿延不斷的繁衍生息。

但是,某些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則不同,它們下一代的性別是由巢溫決定的,典型的代表是海龜和鱷魚。這些動物在同一巢穴中生下上下兩層蛋,由于溫度不同,孵出的幼體性別也不同。海龜孵化溫度越高雌性越多,當溫度超過29。C,孵化出來的小海龜都是雌性,當“產房”溫度低于27。C,則生“男孩”。而鱷魚則相反,當孵化溫度為26-30。C時,新生兒全為“女孩”;在30-34。C時,新生兒“有男有女”;在34-36。C時,新生兒全為“男孩”。如果溫度過高或過低,它們的蛋全成“死蛋”。美國科學家認為恐龍是鱷魚的遠親,恐龍滅絕正是因為“男女性比例失調”引起的。因為在中生代末隨著冰川時代的來臨,全球氣溫驟降,恐龍產的蛋要么成死蛋,要么孵化出來的是雌性恐龍,最先消失的是雄性恐龍,導致整個種族無法繁衍后代,恐龍家族便隨著全球氣溫下降而滅絕了。 從“性比例失調”導致恐龍滅絕,筆者聯想到這樣的問題,倘若人類違反自然規律,毫無節制制造人為“性比例失調”,最后將影響到人類本身正常的繁衍生息,甚至導致滅絕,這恐怕不是危言聳聽或天方夜譚了。因此,人類社會要發展,人類本身需要健康、正常繁衍生息,一定要尊重科學、遵循科學規律,讓人類性比例自然達到平衡,不應該人為破壞這種自然規律。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新型的郵政匯款方式--電子匯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郵政匯兌業務有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國家郵政局2000年6月提出建立中國郵政電子匯兌系統,從而使一種新型的郵政匯款方式--電子匯兌業務應運而生。它的建立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郵政匯兌業務,改觀郵政匯兌在市場經濟競爭中的不利局面,同時作為一項全新的郵政事業,它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為此我們將郵政電子匯兌介紹給大家。

匯兌業務是由于人們在各種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在個人與個人、個人與機關、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經濟往來時需要進行結算和貨幣收付等活動,由于受到空間、時間以及攜帶貨幣和安全條件的限制,貨幣收付活動不能當面進行而產生的。郵政匯兌業務是郵政企業利用其分支機構(郵電局或郵電所)接收匯款人的委托,在收到委托人的匯款后,經過其分支機構(郵電局或郵電所),將匯款穩妥兌付給收款人的一種貨幣收付活動,是郵政經辦的一種金融業務。銀行與郵政都可以辦理匯兌業務,兩者的主要區別是銀行以工商企業匯兌業務為主,郵政主要以個人匯兌業務為主。目前,我國郵政辦理的匯兌業務有國內郵政匯兌業務和國際郵政匯兌業務兩種。

北京郵政自1998年起在北京市各個郵政局、郵電所開始對窗口營業、內部生產作業等開始使用計算機,現已基本實現了對郵政基本數據的采集計算機化,但各支局間、支局與各專業局間、全國各省局間還沒有做到數據通訊及數據共享,因此郵政匯款的傳遞還是以實物為主,即匯款人匯款時填寫郵政匯款單,將錢與匯款單交給郵局的營業員,營業員按此匯款單的收款人名址、匯款人名址填寫匯票后,交給后臺的復核員,復核員還要對開出的匯票進行檢查,經查無誤后將匯款單進行登記、封袋等,然后交郵政運輸部門,運輸部門在運輸過程中,每經轉一次,都要重復上述工作,最后將匯票及匯款單送達收款所在地的郵局,投遞員將匯款單投遞給收款人,收款人只能在指定郵政領取匯款。從郵政匯款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郵政內部作業處理的手續相當繁雜,因此處理時限相對較長,一般一筆匯款從匯款人匯出到收款人收到匯款單大約需3~5天時間。 在以電子化、網絡化為特征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大支柱的今天,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使金融業已經實現了業務處理、交易活動、資金運作和信息處理電子化。而郵政匯兌卻還在采用傳統方式--手工進行,不能滿足用戶的需要,影響了郵政業務的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求信息的傳遞速度越來越快,由此也促使新型的郵政匯款方式--電子匯兌應運而生。

電子匯兌,顧名思義就是將用戶所寄的匯款通過電子信息傳送到兌付局進行兌付,而沒有實物的傳遞。在開發局,用戶將匯款單交給營業員,營業員將用戶信息錄入到計算機中,復核員進行審核后,匯票信息通過網絡的傳遞,在短時間內就可傳遞到兌付局,兌付局在打印好通知單后,由投遞員交給用戶。兌付時,用戶憑取款通知單可以在全市內所有電子匯兌聯網的郵政局、所進行兌付。電子匯兌的產生,改變了傳統匯票傳遞方式,縮短了匯兌業務時限,大大方便了用戶,滿足了用戶對業務的時效性和多樣性的要求,能夠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業務服務。

目前開辦的電子匯款有普通與電子匯款兩個種類,一般的電子匯款從柜臺受理到兌付局的時限為24小時。今后還將陸續開辦加急和特急匯款,受理方式也將由目前柜臺受理增加電話受理、網上受理等。

在使用郵政電子匯兌時,要認真填寫郵政匯款單,其中收款人姓名、地址及匯款人姓名地址要填寫詳細,收款人郵編填寫詳細、準確。 選擇好匯款種類,匯款金額填寫清楚。 在使用郵政電子匯款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填寫匯款單時,收款人名、匯款人名目前只能是15個漢字(2個數字代表一個漢字),收款人地址、匯款人地址目前只能是20個漢字。 2.收款人郵編一定要準確,否則將影響時限。 3.附言不能超過30個漢字。

4.在交寄后,一定要仔細驗證打印收據是否正確。

平板電視相關基礎知識全接觸

今年,平板電視的發展可真是迅猛,相信有很多近期沒有購買平板電視的網友對“平板電視”這個詞,也很熟悉了。不過不時的還有很多網友問小編--平板電視到底是什么?液晶電視和平板電視到底有什么區別?平板電視現在價格真的很便宜嗎?等等這些問題。 對于平板電視業內人士來說,這些問題應該是屬于常識性了。但仔細想想,這類問題確實能使從來沒有接觸過平板電視的網友,對其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呵呵,今天的稿子有的寫了,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平板電視的相關內容吧。 什么是平板電視?

在說平板電視前,先簡單給網友說說目前用得最多的傳統電視,簡稱CRT電視,用的是顯像管技術,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到目前為止是最成熟、性價比最好的顯示器技術,不足在于它的厚、重、X射線輻射和能耗相對較高。有了數字電視以后,觀眾不僅能看到DVD般清晰的圖像,享受到家庭影院般的音響效果,電視頻道從幾十套增加到幾百套,聽上數字廣播,還能自行選擇多樣化、專業化、個性化的多媒體服務。 平板電視專指外觀板狀可掛在墻上的電視,目前主要有液晶和等離子兩種。等離子電視用的是厚膜顯像技術,液晶則是薄膜顯像技術。前者成本低,通常在42寸以上的平板電視中應用;后者精度高,多用于40寸以下平板電視,隨著第七代屏、八代屏的投產,也逐漸向40英寸以上大屏幕進軍了。數碼光顯背投電視實際上是背投電視的一種,以前老的背投電視體積較大,而這種新一代背投電視采用數字技術,外形也更為輕巧,其后部一塊特殊的晶片形成影像,比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的屏幕都更簡單。

平板顯示(FPD)已經成為未來電視的主流是大勢所趨,但目前在國際上尚沒有嚴格的定義,一般這種顯示屏厚度較薄,看上去就像一款平板,平板顯示的種類很多,按顯示媒質和工作原理分,有液晶顯示(LCD)、等離子顯示(PDP)、電致發光顯示(ELD)、有機電致發光顯示(OLED)、場發射顯示(FED)、投影顯示等。 什么是數字電視?

數字電視(DTV)是數字電視系統的簡稱,是音頻、視頻和數據信號從信源編碼、信道編碼和調制、接受和處理等均采用數字技術的電視系統。數字電視系統的電視信號由編輯、發送、傳輸到接收等整個過程,都以數字信號形式進行處理。

數字電視通常按圖像質量、圖像格式分,有標準清晰度電視(SDTV)、和高清晰度電視(HDTV)兩種。數字電視的具體傳輸過程是:由電視臺送出的圖像及聲音信號,經數字壓縮和數字調制后,形成數字電視信號,經過衛星、地面無線廣播或有線電纜等方式傳送,由數字電視接收后,通過數字解調和數字視音頻解碼處理還原出原來的圖像及伴音。因為全過程均采用數字技術處理,因此,信號損失小,接收效果好。 什么是高清電視?

隨著我國高清電視標準的出臺,“高清電視”也被彩電廠商炒得越來越火,也成為了目前電視機領域的一個熱點,雖然幾乎所有的電視機都打著高清的幌子,但其中的很多都是“偽”高清。哪些產品才是高清電視呢?目前在在我國家電市場上有三種產品:HDTV顯示器、HDTC機頂盒、高清晰度電視接收機(HDTV顯示器+HDTV機頂盒,俗稱數字電視一體機)。

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微顯背投電視這些新型的電視產品在市場上往往都被促銷員們描述成高清電視產品,這是一個誤解。高清電視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首先高清電視的物理分辨率,即屏幕上象素點的數目,要達到或者超過顯示內容的分辨率,目前高清標準中有720p和1080i兩種,要滿足高清電視條件,其垂直方向上的分辨率必須要超過720,因此無論是等離子電視、液晶電視還是微顯背投,其垂直分辨率都要超過720(例如1024×76

8、1280×76

8、1366×76

8、1920×1080等)才能滿足高清電視的要求,目前國內市場上價格在1萬元左右的等離子電視的物理分辨率大都是852×480,只是標清電視,還不能成為高清電視。

其次高清標準要求電視屏幕的長寬比為16:9,傳統的4:3比例的電視雖然可以顯示16:9內容,但圖像要經過壓縮調整,不能成為高清電視。

真正的高清電視需要內置高清數字調諧器,不過目前國內由于相關標準還沒有確定,不能對此提出要求,市場上的高清電視產品還無法內置高清數字調諧器。

最后高清電視要顯示高清內容必須配備DVI或者HDMI數字多媒體接口,才能接駁高清視頻播放設備。 什么叫數字電視一體機?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數字電視,從嚴格意義上講,不是數字電視,而是數字電視信號顯示器(HDTVREADY),因為這樣的數字電視并不能直接收看數字電視節目,還需要再接上一個機頂盒,接收并轉換信號格式才行,如果沒有機頂盒,你的數字電視分辨率再高也沒有用。

但是,數字電視一體機就無需機頂盒,所以,數字電視一體機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電視”,代表了未來數字電視發展方向,而通過機頂盒收看數字電視是一種過渡性措施,是國家機卡分離政策,或者說國家數字電視標準沒有出臺前的臨時性措施。中國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白為民女士也認為:未來數字電視發展方向就是數字電視一體機,機頂盒是過渡性產品。 什么是液晶電視?

液晶電視,又稱LCD(LiquidCrystalDisplay)電視,是利用液晶的光學各向異性的特性,在電場作用下對外界光進行調制而實現信息顯示的一種顯示技術,采用彩色濾色器,液晶顯示易于實現彩色顯示。彩色薄膜液晶顯示器(TFT-LCD)具有分辨率高,工作電壓低等特點,可以做成各種大小尺寸的屏幕。 液晶電視的優點:

一、圖像清晰度高,一般來說都能達到1024×768像素,完全符合未來高清數字電視要求。

二、機身輕薄,厚度在4厘米以內,僅有等離子電視的1/2~1/3,是普通CRT電視厚度的1/10左右。

三、外觀時尚美觀,十分吻合當代人們的審美情趣,尤其受到年輕一代的追捧。

四、使用壽命長,一般達到50000小時以上,按一天使用8小時計算,可使用17年,比普通CRT彩電使用壽命還長。

五、環保節能,液晶電視采用逐行掃描與點陣成像,圖像無閃爍,不會對人眼造成傷害。21英寸液晶電視功率為40瓦,30英寸為120瓦,比普通CRT彩電省電。 什么是等離子電視?

等離子電視,又稱PDP(PlasmaDisplayPanel)電視,是利用惰性氣體在一定電壓的作用下產生氣體放電,形成等離子體,發射真空紫外線進而激發三基色光致發光熒光粉而發射可見光的一種主動發光型平板顯示器件。 等離子電視的優點:

一.機身輕薄一部32寸的電視機機身厚度約為20寸,一部60寸的等離子電視厚度約為5寸,還可以壁掛,重量也是傳統電視的一半。

二.超大屏幕傳統的電視畫面最大可達到40寸左右,而等離子電視畫面可達到63寸(現時的技術還可以更大)。

三.超寬視角等離子電視的視角為160度,可以容納更多的人觀看。

四.純平面無失真等離子完全是純平面顯示,且各個發光單元的結構相同,因此不會出現顯像管常見的梯形失真,線性失真和枕形失真等圖像幾何失真現象。

五.不受電磁干擾等離子電視本身沒有電磁結構,所以不會受電磁的干擾,喇叭、高壓電、甚至磁場都不會對其產生任何干擾,因此會獲得更穩定的畫質。

六.亮度均勻傳統的CRT技術有熱暈問題,即畫面正中與四角邊位出現亮度不均勻,由于等離子顯示器中每一個象素皆可獨立發光,非常均勻,沒有亮區和暗區,所以不會有上述的問題。 七.無電磁輻射等離子顯示器和CRT不同,不是使用掃描的方式,所以不會出現閃爍,加上無電磁輻射,長時間使用不會造成傷害。

八.高亮度及對比度相比CRT和投影機,擁有高亮度和對比度,就算在戶外強光下,也有非常清晰的畫面,適合戶外顯示屏用。

九.全數碼顯示現時大部分品牌已經支持DVI(DigitalVideoInterface),可減少因模擬信號所帶來的失真現象。

十.耐用性大等離子顯示屏世界各廠家均以約5萬小時左右為目標開發該技術。一般估計實際的壽命約在3萬小時左右。按每天觀看8小時計算,使用可達10年以上。

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比較

性能:在家庭影院效果方面,等離體電視效果強于液晶電視。我們的視頻專家,高級編輯DavidKatzmaier解釋說,因為液晶電視通常無法顯示等離體電視那種黑度。所以,液晶電視難以顯示更多的細節,視頻玩家也會感覺圖像的“立體”感不太好。 雖然總體來說液晶和等離子體電視的圖象質量年年都有改善,但各個廠家的產品性能則相差甚遠。請在購買前到cnet.com上去看看CNET的評論。我們雜志上的評論對性能是比較挑剔的(這是我們的工作嘛),如果你要添置一套家庭影院就請多多關注。但如果你只是為廚房或臥室買一臺小屏幕的液晶電視(26英寸以下),那就別太難為自己了。

壽命:在這一點上液晶電視比等離子體電視優勢明顯。雖然等離子體電視的壽命各有差異,但降低到一半亮度大約要花2萬小時,而液晶可以在5萬小時后才降低到半亮度。 燒屏和海拔問題:“燒屏”是等離子體電視的問題,如果屏幕上長時間保持一幅靜止圖像,則屏幕上會留下該圖像的“鬼影”。如果股價跑馬燈或新聞滾動條長時間顯示在電視下方,或者你經常在寬屏幕上看標準幅面的電視節目,屏幕的上下或兩側會出現影像側邊的影子。雖然制造商采取各種手段盡力解決這一問題,但最好還是自己使用中注意,比如不要長時間在屏幕上播放靜止圖像,以及將對比度設定到50%以下等。 液晶電視沒有燒屏的問題,并且在高海拔地區也不會出現問題,而海拔不同的氣壓差會使等離子體電視發出一種難聽的嗡嗡聲。雖然有些廠家有專門的型號,據說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但如果你住在高海拔地區,我們仍不推薦等離子體電視。

高清晰:大多數等離子體電視和液晶電視都能顯示高清晰度信號。但需注意的是:要欣賞到真正完整的HDTV,顯示分辨率至少要達到1280×720。只有很少的42英寸可以達到這種分辨率,大多數50英寸等離子體電視和幾乎所有大于26英寸的液晶電視都沒有問題。當然,一臺小于42英寸的電視上與真正的高清晰電視相比,除非你坐在屏幕前面仔細看,一般不會注意到兩者有什么太大的區別。例如,雖然松下的TH-42PA20U型號的42英寸等離子體電視只提供到增強清晰度的分辨率(EDTV,852×480),但用它接收HDTV的效果仍然很好,考慮到價格因素(網上可低至3389美元一臺),它可能是性價比最好的42英寸等離子體電視。

計算機與視頻游戲:大多數等離子體電視和液晶電視都可以用作電腦顯示器,很多電視甚至還提供DVI接口,可以獲得更好的顯示性能。兩種電視接游戲機都毫無問題。那么哪個更適于玩游戲呢?單從性能上來看,很難對兩種技術作一個裁決,但考慮到等離子體電視有燒屏的可能性,因此液晶電視是一種比較安全的選擇。 關注健康

心源性猝死到底能不能預見

6月23日下午,我國著名相聲演員侯耀文突然猝死,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隨后記者從慈銘體檢了解到,咨詢心腦血管電話約增了一成,三成現場客人咨詢有沒有防猝死體檢。

廣東清遠市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心血管內科夏明凱教授介紹說,心源性猝死即已知有心臟病者,或可能尚不知有心臟病的人,出現急性癥狀,突然意識喪失、發生迅速的、不能預料的、自然的死亡,這3個限制成分,是心源性猝死定義的關鍵要素。

那么,目前在我國這種病的發病率究竟如何?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避免和預防這種疾病呢? 中老年人發病率高

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30—60歲男性心電圖異常占22.7%,指標高出普通人群12.4%。慈銘體檢抽取北京7家分院和上海慈銘體檢、金華慈銘體檢共166075名30歲以上男性健康數據作為主體樣本,并結合了慈銘體檢全國22家分院的年度健康匯總報告分析發現,血脂異常的男性占總樣本的34.0%,血壓增高占27.5%,血糖增高占2.5%,超重或肥胖占44.9%,心電圖異常占20.7%。其中,血脂異常、血壓增高和心電圖異常的男性占總樣本比例,分別比普通人群高出11.9%、15.4%和12.4%。

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健康管理與醫師保險專業委員會委員、留德醫學博士韓小紅女士認為,人的動脈硬化其實從嬰兒期已經開始,在出生后6個月后或45歲—75歲之間,都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峰,中老年人占心源性猝死的幾率高達80%—90%。有的男性血脂異常、高血壓和心電圖異常比普通人群(所有體檢者)更嚴重,與此類人群工作和生活壓力大、應酬多,平時忽略自身健康有關。

韓小紅指出,不過動脈粥樣硬化本身并不會直接導致心腦血管事件,但在粥樣硬化的基礎上,如果出現動脈粥樣斑塊的突然破裂和血栓形成,就會導致心梗等急性事件的發生。最可怕的是血栓形成前,患者通常沒有明顯癥狀,動脈內血栓形成只需要幾秒鐘就可以導致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她指出,平時壓力大、應酬多的中年男性,進行預測性檢查非常重要。但簡單的常規體檢有時檢測不出這類隱蔽性很強的疾病,這也是個別人體檢不久就突發心梗猝死的原因。 九成心??煽茖W預防

專家認為,科學預防,九成急性心肌梗死可控制,定期體檢是預防心臟病最重要的手段。韓小紅指出,猝死大體可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兩類。其中心源性原因導致的猝死占絕大多數,一旦發生,存活機會甚低,如不及時救治,3—5分鐘后就將死亡,它是直接危及人類生命的一大殺手。高血壓、高血脂、便秘、肥胖、勞累、情緒壓抑等是誘發急性心肌梗塞、導致心臟驟停的危險因素。40歲以上的人是高發人群。 對此,韓小紅建議,中老年人在常規體檢時發現高血壓、心界增大、心電圖異常等,需要有針對性地增加化驗血流變、心臟彩超和動脈檢測等深度體檢項目,以明確病因及時治療。目前慈銘2007版新體檢套餐已推出針對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的銀發族等套餐和模塊,下一步將結合現今社會常見病特別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病(包括心梗)特點,推出和開發包括此類專門預防心梗猝死的套餐。 日常預防與正確救護

心源性猝死的發生固然有其基礎病因,但還結合以下觸發因素:心電圖不穩定、血小板聚集、冠狀動脈痙攣、電解質紊亂、過度勞累、情緒壓抑等。目前醫學對具體的病人發生心源性猝死尚無準確的預測方法。但是有部分病人可能出現猝死前癥狀的變化,如胸痛加重、呼吸困難明顯、極度疲勞、甚至出現暈厥。這些病人應及時住院,加強監護。只要看到病人意識突然喪失伴以大動脈(如頸動脈和股動脈)搏動消失,有這兩個征象的存在,則心跳驟停的診斷即可成立。 對此,韓小紅建議,關心家人和自己的健康,預防疾病關鍵在于通過早期檢查,診測疾病隱患。在飲食方面,少吃蛋黃、動物脂肪和內臟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少吃甜食,多吃蔬菜水果;在日常生活中,適當體育鍛煉,經常散步等以增強體質,但要避免劇烈運動;此外,家人還應設法保持患者心情舒暢,避免其情緒緊張;老年人盡量避免獨居。同時提醒心臟病患者,平時應隨身攜帶急救盒,家里備好氧氣袋,發病后立即吸氧,含化硝酸甘油,并立即呼救。

對于心源性猝死早期出現的癥狀和體征更應重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治療。大約一半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以前發作過心絞痛或有過度疲勞感,典型癥狀是出現持續嚴重的心前區憋悶、疼痛,沒有明顯原因的氣喘,突然不能平臥、脈搏過快過慢或心律不齊、血壓下降、出汗、四肢發冷等。簡單而有效的救治方法是心肺復蘇術,即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如能及時救治,部分患者可成功復蘇。

一旦有梗死前兆,家屬不能忙于搬運,而應讓病人就地安臥,不要翻身,不要讓其說話和走動,更不要搖晃病人。如患者身邊有急救藥物,應及時幫助其服用,并迅速撥打“120”,請求急救人員來處理。

醫學研究發現六成慢性病是生活方式病

醫學研究發現,在慢性病的誘因中,遺傳因素只占15%,社會因素占10%,氣候因素占7%,醫療條件占8%,而個人的生活方式占60%。這說明,許多慢性病實際上是生活方式病。

那么,哪些生活方式及行為與慢性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呢?

一、A型行為:指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病的行為習慣。其特征為易生氣、好激動、追求完美。有A型行為的人,其血中、尿中的兒茶酚胺含量較一般人高,可引起高血壓、心腦血管硬化、冠心病,其心梗發生率較一般人也高3倍-4倍。

二、C型行為:指易患癌瘤的行為類型。其特征為性格克制、壓抑,好生悶氣,有孤獨感或失助感。C型行為易導致免疫力降低。

三、致胖行為:指引起肥胖的行為習慣。其特征有:飲食結構不合理,熱量高,消耗少于吸收,運動少;緊張時以多吃飯來補償。最近衛生部調查,64%的離退休老人超重。肥胖人易產生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高血脂、動脈硬化、氣管食道阻塞綜合征、糖尿病等。

四、高鹽行為: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成人每日食鹽量應在6克以下,超過此標準為高鹽行為。高鹽易導致高血壓,引發腦卒中。

五、吸煙行為: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煙草消費國,煙草消費量每年以5.3%的速度上升,成人中有60%人吸煙,第一次吸煙的年齡提前。吸煙與很多種疾病有關,如肺癌、心腦血管病等。

六、酗酒行為:腦、肝是人體代謝最旺盛的器官,受酒的危害也最大。慢性酒精中毒可導致心理、行為嚴重異常,還可產生脂肪肝、肝硬化、肝癌。

此外,“多吃、少動”會導致能量過剩,使人體代謝功能紊亂,出現體重超重、肥胖、未老先衰等。例如,血液內脂肪多了就是高血脂;膽固醇堆積,血管硬化變窄,血栓形成;腦血管堵塞就形成腦梗塞,腦血管破裂就形成腦出血,就是中風;心臟血管受堵產生嚴重的心臟病、心肌梗塞等。

因此可以預測,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如果不能養成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各種慢性病的患病率還會上升。

對號入座你有生活方式病嗎

通常,王先生的一天是這樣的。早晨八點多起床,有時間就匆忙吃兩口早餐(冰箱里的面包和牛奶),時間來不及就省了。開半個多小時的車去公司,在文件和電腦前度過上午的幾小時,中餐是一頓工作餐或是宴請客戶。下午又在辦公桌前坐上幾個小時,晚餐大多數時候是一些應酬,推杯換盞之后帶幾分醉意去歌廳或是酒吧,歸去時往往已是深夜。

王是一家外企的部門經理,像許多成功的白領一樣,每天置身于工作的壓力和忙碌之中。他們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節奏決定了他們的生活方式,而且他們也越來越習慣于這樣,誰也沒注意到一種不可忽視的危險正悄悄走近。

這是一個年輕的成功男士的聚會。在談完生意談完妻子女友之后,開始談論自己的身體狀況。32歲的那一位有脂肪肝,34歲的那位高血脂,剛剛30歲的那位血液粘稠„„一不留神間,啤酒肚長上了,肝也出現問題,缺少鍛煉的身體有了心血管疾病,天天開車上下班坐電梯上下樓的腿偶爾爬幾層樓就開始氣喘,頸椎和肩也開始發痛,種種亞健康癥狀出現„„

在一家單位的例行體檢報告中有這樣的總結:從體檢表中發現35-45歲之間的員工過早出現心電圖不正常,脂肪肝并伴有肝功不正常。另有一部分人血糖過高,甚至出現了高血壓、糖尿病等。

著名健康教育家李楨博士指出,誘人的香煙、豐盛的飲食、高級的轎車蘊藏著危險。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各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正在侵擾年輕男士。由于這些病大多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所以,又稱生活方式病。男人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導致這種病的最主要原因。

那么,究竟哪些生活方式是不良之列?記者走訪了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劉立教授。據劉教授介紹,吸煙、少動、膳食不平衡、酗酒、生活不規律等是導致生活方式病的罪魁。 不規律的生活,繁忙的工作以及社交應酬,使得白領男士們很難有固定的回家時間。并且,對現在的許多男人而言,下班就回家像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所以他們中的許多人更愿意在酒吧或是戀歌房里度過夜晚的時間。既然晚歸是常事,保障充足的睡眠就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了。人體是一架極精密的機器,按生物鐘有規律地運行。人為地違反生物鐘,無疑又使自己向不健康邁了一大步。

缺少體育和體力活動。長時間的伏案工作,不是在文件就是在電腦前度過近十個小時,忙碌得甚至連抬一下頭的時間都沒有。肌肉饑餓是現代人面臨的一大危害。按鈕式生產、久坐式工作、久臥式生活,易導致骨質疏松和其他疾病。緊張的腦力勞動可使神經體液調節失常,導致脂類代謝紊亂,血膽固醇升高。

吸煙。煙是許多男士忠實的伙伴,在煙霧里思考,在煙霧里休息和放松,在煙霧里驅趕疲勞。雖然無數媒介都在宣傳吸煙有害,但我國的煙民還是不斷壯大。大量臨床案例表明,吸煙與肺、口腔、咽、食道等癌癥有關,與人與己無半點好處。

酗酒。無酒不成宴,尤其是在應酬場合,仿佛喝酒的多少代表著你的誠意,有時甚至意味著你能簽下多少單。在愿與不愿之間,一杯杯的酒悄悄侵害著肌體。

不健康的飲食。飯店里的飯縱然上檔次,卻不是理想的飲食搭配。酒多了,飯菜就只是象征性的了。至于均衡的營養,更談不上。不吃早餐或吃得不好、食鹽過多、優質蛋白質(如牛奶等)進食少都會破壞健康。

針對不健康生活方式帶來的種種弊端,有關專家建議:

1.爭取規律的生活,保證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身體好”是一句老得不能再老的話,但卻并不過時。

2.持續的、適當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將對你有益。心血來潮式的鍛煉對改變肌肉饑餓狀況幫助不大,所以堅持日常運動。 3.遠離煙酒。吸煙是最大的、人為的、可以控制的危險因素,戒煙是對自己未來健康的投資。少量飲酒對人體有益,但切切不可過量。每天的正常飲酒量是:白酒不超過1兩,葡萄酒不超過2兩,啤酒不超過350毫升。長期過量飲酒也是得生活方式病的原因之一,酗酒則更易使人產生酒精依賴。如果你想減少飲酒量卻力不從心,就要向醫生求救了,此時的心理治療和戒酒藥會對你有幫助。要記住,酒是別人的,身體是自己的。 4.注意飲食的營養均衡。各種天然食物和均衡的膳食結構會對身體有益。

夏季飲食七忌

忌腐爛變質——夏天氣溫高,細菌繁殖快,買回的魚肉、蔬菜、瓜果等,若保存不當,容易變質,即使煮沸也不能殺滅其中的致病菌,應當棄而不食。倘勉強吃下,必將引起腸道疾病。

忌洗滌不凈——如今,化肥和農藥極為普遍,蔬菜、瓜果和糧食等,均不同程度沾有化肥和農藥的殘余物質。所以,食用蔬菜、糧食之前,應清洗干凈,消除上面的殘留物質,對于直接入口的瓜果,則應洗凈后削皮再吃,以免中毒。

忌包裝污染——人們在食用油條、包子時,店主常用聚氯乙烯袋裝好食品遞給“食客”,“食客”一邊吃一邊去上學或上班。須知,這種塑料袋本身就含有毒性,而且出廠時也不可能進行消毒,可以說,它們內外都達不到衛生標準,用它包裝食物自然會污染食品,危害人體健康。

忌飲料代替開水——夏天易出汗,故飲水較多。而有的人特別是小孩,不喜歡喝白開水,總是用飲料代替白開水,如汽水、果汁、可口可樂等等,其實,這些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會對胃部產生不良刺激,過多的飲用會影響胃部的消化和食欲。所以說,飲料不如開水“養人”。

忌色素添加劑——食品廠商為了使食品的顏色“好看”,吊起食客的胃口,喜歡在食品和飲料中加些色素“著色”,如許多兒童食品和飲料都被加入了濃濃的色素,看起來很美。但是,香精、糖精及各種色素添加劑會損害人的肝、腎及大腦,特別是對兒童危害更大,應當拒食為妙。

忌錢幣污染——經科學檢驗,每張錢幣攜有少則3萬多達8億個病菌,皺巴巴的舊鈔帶菌更多。而有的食品店主,往往一手收錢,一手出售直接入口的食品。有的食客自己也是這樣:伸手付錢之后,又用這只手接過食品大口吃起來。這樣,他就把食品和病菌同時吃下,極易引發疾病。

忌飲食清淡——有的人認為,夏天應當吃得清淡一些,以保平安。最近有營養學專家提出新的論點:夏天飲食不能太清淡。這是因為:夏天氣溫高,人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的清耗相對比較多,如果單單進食一些清淡的食物,就很難對付每天的能量消耗。所以,除了多食各種素菜之外,還應當多吃一些諸如魚、肉、蛋等富含脂肪、蛋白質類的食物,以保持自身的“收支平衡”。

生活小百科

銀首飾變黑怎么清洗

銀飾的最佳保養方法是天天佩戴,因人體油脂可使產生自然溫潤的光澤。含精致及立體做成雕塑之銀飾,避免刻意擦拭光亮。若發現銀飾有變黃的跡象,應先用珠寶小刷清潔銀飾品的細縫,然后用拭銀布輕拭表面,即可讓銀飾恢復原本的銀白與光亮。在此建議各位:若使用拭銀布能夠恢復約八成的銀白狀況,就無需使用拭銀乳和洗銀水了。拭銀布含有銀保養成份,不可水洗。如果平時在佩戴之后沒有對銀飾進行處理和收藏,就極有可能使銀飾變黑。這時應使用珠寶小刷清潔飾品的細縫,然后將拭銀乳滴一滴在面紙上,將銀飾表面黑色氧化物拭去,再用拭銀布恢復飾品原本的光亮。之后就要記住做好日常的一般保養了,避免銀飾再次變黑,銀飾在多次變黑之后就很難擦白了 簡單處理有電鍍的銀飾品方法如下: 1.先至附近的中藥房或藥局購買一包明礬;

2.再將您所佩戴的銀飾品以<水10:明礬1>的比例用水煮過(水一定要沸騰); 3.取出銀飾品放進冷水以軟刷(如:牙刷)沾上牙膏或洗衣乳或色拉脫清洗; 4.以吹風機吹干,再以麂皮擦拭即可亮麗如新

銀的化學性質也是較穩定的,抗腐蝕能力也較強。但空氣和其它自然介質中的硫、硝酸和氧化物對銀都有著一定的腐蝕作用。銀首飾戴的時間長了,硫與銀化合就會在銀首飾表面形成一層黑色的硫化銀膜,開始表現為一些細小的斑點,爾后擴散成片,形成入們通常所說的銀垢或銀霉,變成為黑色,嚴重影響到銀首飾的表面顏色和光澤,當銀首飾已嚴重發黑變烏序可用如下的幾種方法處理: (1):用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溶液浸滁再在首飾下加幾塊碎鋁片,一起加熱,即可去除黑斑,回復本色。原因是鋁與碳酸氫鈉反應放出氫氣,而氫氣可很快使硫化黑斑還原為金屬銀并放出硫。

(2):買一包洗相片用的顯影粉,摻入1千克清水攪拌成溶液,將銀首飾泡浸5分鐘,然后用清水洗凈,用軟布擦千。

(3):用1%的熱肥皂水溶液洗,再用硫代硫酸鈉溶液潤濕表面,然后用絨布擦,可使銀飾潔凈。

(4):用氨水溶液作為清洗液,這在傳統首飾行中應用頗為廣泛,但效果略遜于磷酸清洗液。

保養銀首飾的要訣有哪些? 銀首飾做工精美,價格適中,為大多數入所喜愛。但由于銀飾品極易氧化,佩戴久了會變黑發烏,失去光澤。因此,銀首飾的保養十分重要。 對于銀首飾的保養,有如下的--些要決: (l)新的銀首飾

對于新買的銀首飾,可在表面涂一層極薄的透明度高的無色或極淡色的指甲油,這對增加它的光澤和延緩發黑均有裨益。如要去除這層指甲油,可用香蕉水浸泡,而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即可。

(2)色澤輕微變化的處理

對于銀色有輕微變化的銀首飾可用去污粉或牙膏進行拋光;或用碳酸氫納(即小蘇打)溶液浸泡后再用軟刷刷干凈進行拋光;也可用含肥皂素、生物堿的皂莢去皮碎瓤后用開水沖泡而成的溶液,對首飾進行浸泡,再用清水洗凈;或用中藥桔梗,志遠等煎液浸泡銀首飾,而后用清水洗凈;還可用50%以下濃度的草酸液浸泡。所有這些方法的運用,都可以去除銀首飾表面輕微變化了的色澤,使其變得光亮如新、銀光閃閃。 (3)有斑跡的銀首飾

對于受潮后發生斑跡的銀首飾,可用溫熱的食醋、用軟布蘸取擦去,再用清水洗干凈即可。還可用去污粉、牙膏或牙粉擦試,以進行拋光。

平時,可每隔10天左右往銀首飾上涂一層無色指甲亂以使其保持光澤,延緩變色。銀首飾的佩戴要注意防汗、防油污、防潮濕。

一般在市面上所賣的純銀飾皆為925銀,而非999純銀,因為925銀是添加其它金屬所成的合金銀,這樣的925銀在國際上也被成承認為純銀,其比例為7.5%的合金與92.5%的銀,這樣的純銀鍛出的飾品較堅固也較不易磨損與變形,真正的999純銀是與純金一樣非常的軟,添加過合金的純銀做出來的飾品才會兼顧耐用,不至于戴沒幾天就變形且表面磨損太厲害而需要不斷的拋光。如何保養純銀飾品?會導致銀器氧化的最大原因就是空氣中氧氣,所以阻隔空氣就是最好的保養方式,例如將銀飾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再放入珠寶盒內,阻隔空氣與銀器的接觸,當銀氧化時可用洗銀水或擦銀布來擦亮銀飾,但洗銀水的殺傷力較強,所以非到不得已請盡量用擦銀布擦拭即可,如使用洗銀水洗亮后要馬上拿起沖水并柔搓,并將表面的化學物質清干凈,并用吹風機吹干不然水中的氧氣更會加速銀器氧化喔!另外,在90度的酒精里浸泡12小時,擦凈之后把它吹干;或將牙膏擠在干布上直接擦試,效果也很好。

(一)什么叫925銀?

答:現在說的銀飾一般都是925銀。925純銀飾品其實并不是含銀量100%,那是因為在純銀中加入的7.5%的補口(低檔產品通常選用銅做補口,而高檔產品基本采用比銅貴很多的合金配料),讓銀的光澤、亮度和硬度都有所改善。而且自從1851年蒂芬妮推出第一套含銀量千分之925的銀飾品后,925銀便開始流行,所以目前在市面上的銀飾都以925作為鑒定是否為純銀的標準。925銀首飾經過拋光后呈現出極漂亮的金屬光澤,而且也具有了一定的硬度,能夠鑲嵌寶石,做成中高檔首飾。

(二)銀飾變黑了怎辦?

答:無論佩戴與否,銀首飾在一段時間后,容易氧化發烏、失去光澤。發生這種情況后,你可以把它拿到首飾店去清洗拋光,銀首飾就能煥然一新了;如果它氧化得不是很嚴重,你也可以自己在家里打理:最簡單的方法用擦銀布將發烏部分擦亮,或者用牙膏搓洗首飾表面;如果是柔軟的項鏈或有鏤空的雕花首飾,也可以用洗銀水浸泡,三秒種就可以變白。

(三)帶銀飾會過敏么?

答:低檔銀飾品基本上還是采用合金飾品的電鍍工藝,其重要的金屬是鎳,因此會引起皮膚過敏的。目前高檔產品全部選用鈀銠金進行表面處理,不含鎳,因此不會引起皮膚過敏可放心佩戴,小攤上的廉價銀飾品,要么是用假銀代替,要么采用低劣和粗糙的工藝處理,因此往往含有有害的金屬物質,建議用戶不要購買,防止引起皮膚發炎。

(四)如何佩戴銀飾品:

•一般平常戴首飾舉手投足要斯文些。

•在做家務或重活,以及晚上睡覺時,最好能將首飾取下,以免首飾因重壓或拉力而變形、斷脫。

•長發梳頭要小心項鏈,最好除下來再梳,以免弄斷、變形項鏈。 •佩帶時要注意少接觸化妝品、香水,酸堿性物質、硫化物。銀飾碰到以上物質易變黑。 •戴過后的首飾不再配戴時,首飾要清洗吹干,擦拭干凈再密封放好。否則易氧化變灰變黑。

•首飾要定期清洗。鑲嵌飾品要注意寶石底部的清潔。在清洗時,先將首飾放入加有清潔劑的清水中浸泡,用軟毛刷輕擦寶石,然后用清水沖洗,再用軟布吸干。清洗時用溫水更妙。平常的洗潔精也可用作清洗劑,但最后一定要沖洗干凈。清洗干凈后可以擦銀布輕擦,可以使銀飾更亮。

•銀飾輕度變灰變黑的,經上面所述清洗后,用擦銀布可使其變白變亮。嚴重的得回廠翻新。

•銀飾最怕大力碰撞,會變成坑坑洼洼,很難看。

•純銀較軟,爪鑲的經大力碰撞,鑲嵌的寶石很易松動,掉石。 •洗手、洗澡、游泳最好不要帶銀飾。 •擦銀布不能用水洗,那樣會失去作用的。

怎樣睡覺才科學

如果以每天睡眠八小時計算,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的好壞,與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睡眠有四要素,對睡眠的質量影響很大。 睡眠的用具

無論是南方的床,還是北方的炕,在安放或修造時,都應南北順向,人睡時頭北腳南,使機體不受地磁的干擾。鋪的硬度宜適中,過硬的鋪會使人因受其刺激而不得不時常翻身,難以安睡,睡后周身酸痛;枕高一般以睡者的一肩(約10厘米)為宜,過低易造成頸椎生理骨刺。在夏季,枕頭要經常翻曬,免讓病菌進入口鼻,肺系疾病增多。 睡眠的姿勢

有心臟疾患的人,最好多右側臥,以免造成心臟受壓而增加發病機率;腦部因血壓高而疼痛者,應適當墊高枕位;肺系病人除墊高枕外,還要經常改換睡側,以利痰涎排出,胃見脹滿和肝膽系疾病者,以右側位睡眠為宜;四肢有疼痛處者,應力避壓迫痛處而臥??傊?,選擇舒適、有利于病情的睡位,有助于安睡。 睡眠的時間

睡眠時間一般應維持7至8小時,但不一定強求,應視個體差異而定。入睡快而睡眠深、一般無夢或少夢者,睡上6小時即可完全恢復精力;入睡慢而淺睡眼多、常多夢惡夢者,即使睡上10小時,仍難精神清爽,應通過各種治療,以獲得有效睡眠,只是延長睡眠時間對身體有害。由于每個人有不同的生理節奏,在睡眠早晚的安排上要因人而異!事實上,不同生理節奏使睡眠出現兩種情況,即“夜貓子”和“百靈鳥”。順應這種生理節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反之,則對健康不利。 睡眠的環境

睡眠的好壞,與睡眠環境關系密切。在15至24度的溫度中,可獲得安睡。冬季關門閉窗后吸煙留下的煙霧,以及逸漏的燃燒不全的煤氣,也會使人不能安睡。在發射高頻電離電磁幅射源附近居住、長期睡眠不好而非自身疾病所致者,最好遷徙遠處居住。綜上所述,人們若能掌握科學睡眠的四要素,則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質量,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茖W睡眠,是現代生活對人們提出的新更求。

六種食物幫你排毒

由于各種農藥的大量使用,人體內往往聚集不少的有毒物質,一旦這些有毒物質達到一定的數量,就會造成對人體的損害,我們如果在日常飲食中注意食用一些解毒食物,就能保證身體的健康。下面介紹幾種日常生活中的解毒物質。 綠豆

祖國醫學認為,綠豆性味甘寒,解金石、砒霜、草木諸毒。對重金屬、農藥中毒以及其他各種食物中毒均有防治作用。加速有毒物質在體內的代謝轉化向外排泄,綠豆湯是最好的解毒水劑。經常接觸鉛、砷、鎘、化肥、農藥等有害物質者,在日常飲食中應多吃些綠豆湯、綠豆粥、綠豆芽。 豬血

我國傳統醫學認為,豬血有利腸通便、清除腸垢之功效?,F代醫學證實,豬血中的血漿蛋白被人體內的胃酸分解后,能產生一種解毒、清腸的分解物,這種物質能與侵入人體內的粉塵、有害金屬微粒發生生化反應,然后從消化道排出體外。 海帶

中醫認為海帶性寒、味咸,功能軟堅散結、清熱利水、去脂降壓?,F代醫學認為海帶中的褐藻酸能減慢放射性元素鍶被腸道吸收,并能排出體外,因而海帶有預防白血病(血癌)的作用,對進入體內的鎘也有排泄作用。 茶葉

茶葉的解毒作用,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F代醫學認為,茶葉具有加快體內有毒物質排泄的作用,這與其所含茶多酚、多糖和維生素C的綜合作用是分不開的。 無花果

為水果中之佳品,富含有機酸和多種酶,具有清熱潤腸、助消化、保肝解毒功效。 胡蘿卜

胡蘿卜也是有效的解毒食物。不僅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食后能增加人體維生素A,而且含有大量的果膠,這種物質與汞結合,能有效地降低血液中汞離子的濃度,加速體內汞離子的排除。

現代人的10種裝修病

1、倉促上馬一些人有了新居后,急于入住。他們便匆匆忙忙找了一個裝飾公司,要求對方在十天半月就要交工。至于房間的設計、裝飾材料的選用,這些戶主心里并沒有仔細考慮。由此可能出現不能令人滿意的裝修,因此在裝修之前,不要太匆忙,要留出一段時間好好考慮房間的設計和裝飾材料的選擇,以及用一段時間去選擇一家合格的裝飾公司。

2、胸無全局在裝修之前,應該對房間的裝飾風格、所使用的裝飾材料、家具的選擇和大致的擺放位置以及裝修的預算等心里有數。切忌對這些沒有考慮、全憑一時好惡,對于房間裝飾沒有通盤考慮,這樣往往會出現家具與裝飾風格不相符合。

3、“一刀切”式的統一雖然說一套住宅應該統一在一種裝飾風格下,但每個房間都有不同的功用,居住者也不一樣。所以切忌在所有的房間中都采用一種裝飾風格,使用同樣的裝飾材料。這樣做只能使房間顯得缺少情趣和變化。

4、表面的“涂脂抹粉”從目前的建筑格局來講,并非所有的格局都很合理,所以切忌依賴房間原有的格局,只做房間的“表面文章”,這樣只能給使用者帶來更多的不方便。從美學角度考慮,矩形的房間并不理想。

5、不分主次有些人在裝修中不分主次,對于所有空間“一視同仁”。這樣裝修不僅花費過多,而且往往“事倍功半”。其實整套房間中某些空間的裝修可以簡潔一些,憑家具和裝飾品來點綴空間。

6、脫離文化背景照搬畫冊的裝飾手法,往往只能“畫虎不成反類犬”,所以切忌脫離文化背景。如果房間里都是西式風格,卻擺設了太師椅,就很不諧調。

7、脫離外部環境如果您的居室外邊十分嘈雜、紛亂,內部裝修就要簡潔一些;如果房間在陰面,裝修時就忌用深顏色。

8、“無人參與”有些消費者把裝修的全過程都交給裝飾公司,自己不參與一點意見。這樣裝修出來的房間沒有一點主人愛好和性格的體現。

9、“一步到位”目前大部分都希望裝修“一步到位”,其實家也在“生長”,裝修也要隨之做小的調整。例如孩子大了,兒童間的裝修和家具就要隨之改換。

10、生搬硬套所有的裝飾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生搬硬套和硬性拼湊只能給人凌亂的感覺。尤其是在裝修之前,有些人喜歡去別人家“取經”,結果自己家的裝修風格凌亂,不成體系。

第三篇:鎮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科學發展,組織實施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認真貫徹“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指導方針,突出“科學發展、發揮優勢、自主創新、社會和諧”的原則,全面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推動全鎮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

一、任務及責任

1.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

牽頭部門:鎮文教衛生服務中心、團委

責任單位:鎮宣傳部門、社會事務辦、廣電站、環保、婦聯、科協

2.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牽頭部門:鎮農業服務中心、各村站

責任單位:鎮組織部門、宣傳部門、社會事務辦、林業站、廣電站、文教衛生服務中心、國土資源所、團委、婦聯、科協

3.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 牽頭部門:社會事務辦、工會

責任單位:鎮宣傳部門、環保、文教衛生服務中心、廣電站、工會、團委、婦聯、科協 4.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牽頭部門:鎮組織部門

責任單位:鎮宣傳部門、環保、村鎮規劃與建設服務中心、國土資源所、團委、婦聯、科協

5.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

牽頭部門:文教衛生服務中心、計生辦

責任單位:鎮組織部門、宣傳部門、農業服務中心、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社會事務辦、林業站、國土資源所、環保、計生、團委、婦聯、科協

6.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 牽頭部門:鎮科協

責任單位:鎮宣傳部門、經濟發展服務中心、農業服務中心、林業站、文教服務中心、廣電站、村鎮規劃與建設服務中心、國土資源所

7.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 牽頭單位:鎮宣傳部門

責任單位:農業服務中心、文教服務中心、廣電站、團委、婦聯、科協

8.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牽頭部門:鎮科協、各村站

責任部門:鎮組織部門、農業服務中心、林業站、文教衛生服務中心、村鎮規劃與建設服務中心、國土資源所、團委、婦聯

9.政策法規、隊伍建設與檢測評估 牽頭部門:鎮科協

責任單位:鎮組織部門、宣傳部門、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社會事務辦、農業服務中心、文教衛生服務中心、團委、婦聯

二、工作進度

2010-2015年期間,實施《科學素質綱要》工作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安排如下:

(一)啟動實施階段(2010年[2-4]季度)

——建立領導機構及工作制度; ——進行社會動員和開展宣傳;

——明確職責任務,制定工作計劃和年度工作要點,確定工作主題并組織實施;

——制定科普工作規劃,推動和指導各單位、各部門制定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

——研究政策、投入、隊伍等相關保障措施。

(二)全面推進階段(2011年-2014年)

——推動主要行動和基礎工程,針對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提出并落實相關措施;

——落實政策、投入、隊伍等相關保障條件; ——探索、研究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工作模式和機制,總結經驗教訓,指導各地各部門推進實施工作;

——開展中期評估。

(三)評估延展階段(2015年) ——繼續推進實施工作;

——2010-2015期間實施工作的階段目標、任務和措施。

第四篇: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

(2011—2015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國發[2006]7號,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為實現全民科學素質工作2020年的目標,進一步安排“十二五”期間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階段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等,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義

自2006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科學素質綱要》以來,各地區各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聯合協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較好地實現了“十一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目標,為“十二五”開局和實現2020年長遠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了積極貢獻。2010年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3. 27%,比2005年的1.6%提高了1.67個百分點;對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等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措施的穩步推進,帶動了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科學教育和科普活動廣泛開展、科普設施不斷完善、科普資源逐步豐富、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顯著增強,使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共服務能力得到較大提升;聯合協作工作機制的建立,為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但是,也應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發展還不平衡,不能滿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主要表現在:面向農民、社區居民、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的全民科學素質工作亟待強化;科普資源整合力度仍然不夠,科普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科普事業投入不足,科普產業培育和發展仍在起步階段;科學基礎教育需要進一步推進,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調動。“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進一步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對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二、方針和目標

指導方針: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方針,圍繞“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的工作主題,面向基層、關注民生,完善機制、提升能力,加強領導、開拓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不斷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目標:

到2015年,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顯著發展,基本形成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實施、基礎設施、條件保障、監測評估等體系,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5%。

——促進科學發展觀在全社會的深入貫徹落實。突出工作主題,更加關注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宣傳普及低碳生活、創新創造、公共安全、身心健康等觀念和知識,倡導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入與自然和諧相處,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以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持續提升。未成年人對科學的興趣明顯增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決策水平不斷提高,農民、城鎮勞動者、社區居民的科學素質顯著提升,城鄉居民之間、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居民之間科學素質差距逐步縮小。

——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茖W教育與培訓體系逐步完善,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和科普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科普資源更加豐富,科普人才隊伍發展壯大,促進基本科普服務的公平普惠,公民提高科學素質的機會與途徑顯著增多。

——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機制不斷創新。資源共享機制逐步完善,資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強,公益性科普事業與經營性科普產業并舉的體制初步建立。動員激勵機制不斷完善,社會各方面參加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明顯提高,社會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破展ぷ髋c科研、教育、文化等事業緊密結合,聯合協作機制不斷完善,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合力不斷增強。

三、重點任務

根據指導方針和目標,“十二五’’時期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實施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

任務:

——宣傳科學發展觀,結合我國國情,重點宣傳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等內容,使未成年人不斷提高科學認知水平,從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完善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提高學??茖W教育質量,著力提升中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中小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研究活動的過程,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與興趣。

——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提高農村中小學科學教育質量,為農村未成年人特別是女童和留守兒童提供更多接受科學教育和參加科普活動的機會,培養他們獨立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引導未成年人形成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樹立科學意識、崇尚科學精神,養成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

措施:

——在幼兒園日常教育中融入科學啟蒙教育。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通過游戲、活動等方式激發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究欲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推進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偨Y完善義務教育階段素質教育改革經驗,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程體系和評價、考試制度,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實施科學等課程標準,提高科學課程和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加強數字技能學習教育,培養學生運用互聯網學習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進一步推廣“做中學”活動的經驗和成果,創新科學教育方法,鼓勵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實踐和動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學素質。

——推進高中階段的科學教育。鼓勵普通高中開設科學教育選修課,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鼓勵開設通用技術課程,支持開展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逐步實施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免費勞動預備制培訓。

——豐富校外和課外科學教育活動。動員科技和教育工作者開展與青少年面對面的科技交流活動。發揮科技場館等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開展大手拉小手科技傳播行動、科技專家進校園(社區)、走進科學殿堂等活動。鼓勵學生進實驗室、動手做科研、參加科學調查體驗。辦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等活動,提高各類科技競賽的質量。積極鼓勵地方和民間公益組織開展普及性科技活動,擴大參與面和影響力。面向鄉村學生、農民工子女組織開展學業輔導、親情陪伴、感受城市、自護教育等各類志愿服務,幫助他們提高科學素質、豐富生活閱歷、增長見識。 ——營造崇尚科學的校園文化氛圍。在創建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活動中,普及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險自救等知識,加強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和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的宣傳教育。開展學??萍脊?、科技周等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小制作、小發明、小創造,組織開展防災避險應急演練,設立科普教育長廊、板報,營造師生自由討論的文化氛圍。

——建立完善校外科技活動與學??茖W課程的銜接機制??偨Y推廣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場所科普教育共建共享試點工作經驗,逐步擴大試點范圍。開展科技館活動進校園、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等工作,鼓勵中小學校利用科技館、青少年官、兒童活動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資源,開展科學教育和科普活動。

——發揮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中的作用。鼓勵中小學校利用家長會、家校聯系會議等形式,對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育兒觀念、方法給予指導,提高其科學育兒水平。鼓勵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為未成年人進行科學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引導其廣泛接觸自然、社會,培養親近自然的情感。

分工:由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牽頭,中央宣傳部、科技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衛生部、廣電總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氣象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全國婦聯、中國科協參加。

(二)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任務:

——面向農民宣傳科學發展觀,重點開展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保護耕地、發展循環農業、建設生態家園等內容的宣傳教育,推動廣大農村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提高農民運用先進適用技術發展生產、增產增收致富的能力,引導農民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將普及實用技術與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結合起來,著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

——提高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以及適應現代科學文明生活的能力。

——提高農村婦女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西部欠發達地區、貧困地區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措施:

——建立農村科學教育培訓體系。落實《農民科學素質教育大綱》,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農村成人文化教育機構、農業科教與網絡聯盟、普通高校、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等在農村科技培訓中的作用,面向農民大力開展科學教育活動。 ——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民科技培訓。結合農民創業培訓、綠色證書培訓、星火科技培訓、雙學雙比、技能競賽、巾幗科技致富工程、百萬新型女農民教育培訓等活動,開展針對性強、務實有效、通俗易懂的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的創業、創新和創造能力。

——繼續實施農業從業人員培訓。面向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人員和農村社會管理人員,開展技能培訓,提高農民職業技能水平。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和企業崗位實際要求,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開展訂單式培訓或定崗培訓,使其掌握初級以上職業技能或達到上崗要求。鼓勵農村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參加1—2個學期的勞動預備制培訓,提升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組織有技術、資金和創業意愿的農民開展創業培訓,加強項目開發、開業指導、小額貸款、后續扶持等“一條龍”服務,幫助其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支持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參與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開展進城務工人員、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農村科普活動。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活動,總結推廣科技特派員、科技入戶、科技

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專家大院、科技咨詢服務站、科技專家和致富能手下鄉、科教興村、科技之光青年專家服務團、“三農”網絡書屋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工作者“常下鄉,常在鄉”的長效機制。繼續實施千鄉萬村環??破招袆?,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開展節約資源和綜合利用農業廢棄物等宣傳,開展反對封建迷信等科普活動。

——加強農村科普示范體系建設。繼續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項目、農村清潔工程、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等惠農工程。加強農村基層科普隊伍和科普能力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工作隊等示范帶動作用,探索建立科普服務“三農”的長效機制。深入開展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市(縣)和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鄉(鎮)、村等創建活動,推廣農民科學素質行動的先進經驗。

——健全農村科普公共服務體系。完善農村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服務組織網絡。依托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鄉鎮企業等發展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對農村黨員、基層干部、骨干農民、科技示范戶、農民合作組織負責人以及農村各類實用人才開展科普工作培訓,重點加強對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機構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培訓。發揮鄉鎮科協、村科普小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機構在農技服務中的作用,發揮科技特派員、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志愿者的科普宣傳、科技咨詢服務作用,組織專家咨詢服務和志愿者隊伍,形成動員科技人員為“三農”服務的有效機制。

——加強對少數民族群眾和民族地區的科普工作。探索開展科普富民興邊行動,提高少數民族群眾和民族地區農牧民的科學素質。落實國家民委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見》。扶持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科普宣傳品的翻譯出版,加強雙語科普工作。加強民族地區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開展面向少數民族群眾的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進一步發展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組建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科普志愿者隊伍,支持其發揮作用。結合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內容豐富的科普宣傳活動。

分工:由農業部、中國科協牽頭,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國家民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衛生部、廣電總局、安全監管總局、林業局、中科院、工程院、氣象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參加。

(三)實施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行動。

任務:

——宣傳科學發展觀,重點普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安全生產、健康生活等知識,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圍繞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需求,以學習能力、職業技能和技術創新能力為重點,提高第

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科學素質,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和自身發展的要求。

——圍繞城鎮化進程的要求,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和適應城市生活的能力。

——提高失業人員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強對城鎮勞動者科技教育培訓的宏觀管理。將科學素質內容納入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課程及培訓教材,將有關科學素質的要求納入國家職業標準,作為各類職業培訓、考核和鑒定的內容。促進用人單位加強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建立健全從業人員帶薪學習制度,鼓勵職工在職學習。

——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健全以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為主要內容的職業培訓制度。開展創業培訓、創業指導和創業小額貸款工作,提高勞動者創業能力。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勞動者的就業需求,組織訂單式、定向式培訓,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實施青工技能振興計劃,開展青年崗位能手活動、中國青年就業創業行動,推進進城務工青年訂單式技能培訓,組織青年技能訓練營,鼓勵青年積極參加職業技能競賽。深入實施全國婦女巾幗建功活動,廣泛開展婦女崗位培訓和創業技能培訓,激勵婦女在工作崗位建功成才。

——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實施新的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舉辦專業技術人員高級研修班,建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開展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特殊培養工作,推進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法制建設,促進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水平和科學素質的全面提升。充分發揮科技社團在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幫助專業技術人員開展技術攻關、解決技術難題,參加跨行業、跨學科的學術研討和技術交流活動。

——開展日常性職工科普教育活動。繼續深入推進“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講理想、比貢獻”等活動,著力打造一批學習型、創新型、技能型團隊。充分發揮企業科協、職工技協、研發中心等組織和機構的作用,舉辦面向職工的專題講座,組織職工技能競賽和同業技術交流,廣泛開展小革新、小發明、小創造等群眾性技術革新活動,組織專家團隊深入鄉鎮企業和國有大型企業開展技術咨詢服務等活動。在企業內部刊物、廣播、閉路電視、局域網絡上開辦科普專欄,設立科普櫥窗、職工書屋等,充分利用有關實驗室、產品陳列室等建設科普宣傳陣地。加大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知識科普宣傳,組織開展健康講座、心理培訓等宣傳教育活動。關注進城務工青年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問題,著力加強對務工青年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分工: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安全監管總局牽頭,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衛生部、廣電總局、中科院、工程院、氣象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參加。

(四)實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任務: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將提高科學素質貫穿于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選拔錄用、教育培訓、綜合評價全過程,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講究科學方法,增強領導干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科學執政的能力,增強公務員終身學習和科學管理的能力,使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在各類職業人群中位居前列。

措施:

——加強規劃,把提高科學素質作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長期任務。按照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部署,落實各級各類干部培訓規劃,將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講究科學方法作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培訓的重要內容。重點培訓市縣黨政領導、地方和部門各級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機構負責人和國有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技術負責人等科技管理人員。

——以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為載體,加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學習。在黨委(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中,將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等戰略思想以及我國科技發展規劃作為重要內容。在組織培訓、自主選學和在職自學中,強化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學習。組織開展院士專家西部行等活動,開展關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內容的宣傳教育。

——在領導干部和公務員選拔錄用、綜合評價中體現科學素質的要求。建立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在黨政領導干部、國有企業負責人選拔任用考試大綱和題庫中,強化與科學素質要求有關的具體內容。在公務員錄用考試中,強化科學素質有關內容。研究制訂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監測、評估標準。

——依托各類干部培訓院校,加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的培訓。將科學素質教育納入各級各類干部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學計劃中。在全國干部培訓教材建設中,加強科普內容的編寫和使用。

——開展各類科普活動,向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普及現代科技知識。繼續辦好院士專家科技講座、科普報告和專題科普講座等各類科技知識講座和報告。有計劃地組織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到科研場所實地參觀學習。針對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編輯出版科普讀物。

——加大宣傳力度,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提高科學素質營造良好氛圍。推出一批注重科學素養、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講究科學方法的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典型,宣傳其好做法、好經驗。落實中央宣傳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科技宣傳工作的意見》,大力傳播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

分工: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牽頭,中央宣傳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衛生部、中科院、社科院、氣象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參加。

(五)實施社區居民科學素質行動。

任務:

——宣傳科學發展觀,普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健康生活等知識,促進社區居民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升社區居民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改善生活質量、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激發社區居民提高科學素質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圍繞建設文明和諧的學習型社區,提升社區科普服務能力,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

措施:

——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科普宣傳和教育活動。圍繞安全健康、節能環保、防災減災等內容,開展科教進社區、衛生科技進社區、全民健康科技行動、社區科普大講堂、節能減排家庭行動、心理健康咨詢等活動。發揮社區教育在提高勞動者科學素質、服務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婦女、少年兒童開展科學、安全、健康生活等宣傳和教育活動。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絡資源,獲得有益知識,拒絕不良信息。面向農民工開展提升自身素質、適應城市生活的宣傳和教育活動。

——提升社區科普能力。實施社區科普益民計劃。充分依托社區公共服務場所和設施,建立完善社區科普活動室、科普圖書室、科普畫廊等基礎設施,發揮其科普功能。結合社區信息化建設,發揮互聯網、移動通信、移動電視等新型傳媒的科普宣傳功能。健全街道科協、科普協會和社區科普小組等網絡組織。建立社區科普宣傳員和科普志愿者隊伍。開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區、樓宇、家庭等創建活動。

——搭建社會化的社區科普工作格局。整合社區及周邊科普資源,建立共建共享機制,鼓勵學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社團、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和部隊積極參與社區科普活動。

分工:由中國科協、全國婦聯牽頭,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國家民委、環境保護部、衛生部、廣電總局、安全監管總局、中科院、社科院、氣象局參加。

(六)實施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

任務:

——加強教師的科學素質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科學素質和水平。

——加強教材建設,改進教學方法,適應不同對象需求,滿足科學教育與培訓要求。

——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培訓場所、基地,根據需要建設新的科學教育基礎設施,配備必要的教學儀器和設備,為開展科學教育與培訓提供基礎條件支持。

措施:

——大力提高教師的科學素質。鼓勵高等師范院校和有關高校增設科學教育相關專業,著力培養科學教育的專門師資。在職教師培訓增加科學教育內容,推進中小學教師科學素質與課程實施能力建設,廣泛開展中小學科學教師之間的業務交流,提高實施科學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縣及縣以下幼兒園、中小學科學教育教師培訓為重點,加強科學教育骨干教師培訓。逐步完善科學教育教師職稱評價標準和辦法。

——建立健全科技與教育結合、共同推動科學教育的有效模式。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專家參與中小學科學課程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改革和科學教師培訓。繼續實施科教合作共建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項目。推動有條件的中學科學教師到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重點實驗室參與科研實踐。

——提高科學教育與培訓的教材質量。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標準,進一步提高科學課程教材的質量和水平,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直觀性和吸引力。將科普工作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將科普內容納入各級各類教育培訓教材和教學計劃。根據農民、城鎮勞動者、社區居民、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特點和需求,加強各類人群科學教育培訓的教材建設。重視少數民族文字的教材編寫和音像類教材的開發制作。

——改進科學教育與培訓的教學方法。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廣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先進教學理念,增強教育教學效果。針對不同人群開展科學教育培訓,改革與探索成人教育教學方式,提高培訓效果。

——加強科學教育與培訓的基礎條件建設。逐步實現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邊遠農村地區中小學科學儀器、教具、圖書等基本達標,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繼續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網絡資源建設,支持和鼓勵現有科學教育網站擴大科學教育資源。加強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的科學教育資源建設。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動員大學、科研院所、科技館、職業學校、成人文化教育機構、社區學校等公共機構對公眾進行分類教育和培訓。

分工:由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牽頭,中央宣傳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農業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氣象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參加。

(七)實施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

任務:

——繁榮科普創作。圍繞宣傳落實科學發展觀,緊扣時代發展脈搏,適應國家、社會和公眾的需要,注重科學與藝術、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結合,創作開發一批優秀科普作品。

——集成國內外科普資源及信息,建立共享交流平臺,為社會和公眾提供基本科普資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務。

——促進科普資源開發、集散和服務的社會化,發揮市場機制引導作用,積極推動科普產業發展。

措施:

——促進原創性科普作品的創作。以評獎、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對優秀原創科普作品的扶持、獎勵力度,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科普作品創作。推出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掛圖、圖書、展覽、影視作品、文藝節目等科普資源,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的認知度。推動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制作的優秀科普電影、電視節目在基層播放。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國外優秀科普產品,帶動我國科普創作整體水平的提高。激發科技、教育、傳媒工作者的科普創作熱情,把科普作品納入業績考核范圍。

——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科普資源。促進各類科研項目成果的傳播和普及工作,提高公眾對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科技計劃項目和科技重大專項產生的創新成果的關注度和知曉率。積極探索將學術交流與科普活動緊密結合的新途徑,充分發揮科技社團聯系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創作團隊的作用,選擇適宜向公眾傳播的科技成果,探索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科普資源的機制。鼓勵和支持科研項目承擔單位和負責人將科研成果向社會公眾傳播。

——加強科普資源的開發、集成與共享。開展主題科普展覽巡回展出活動,推動展覽和展品在各類科普場館、設施、服務機構之間交流。推動科普資源包開發,集成各種科普展覽、教育和活動資源,供廣大青少年宮、活動中心、圖書館、文化館、科普活動站等場所和學校、農村、城鎮社區等基層單位共享使用,為其開展科普工作提供公共指導和服務。促進科普展教活動與學??茖W課程教學、綜合實踐和研究性學習相銜接。加強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展教資源的支援力度。建立應急科普資源開發與服務機制。

——制定科普資源開發共享的相關標準和規范。加強科普資源開發和共享的指導和規劃,不斷優化科普資源的內容和結構。探索科普產品的新形式,開發適用于電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需要的新型科普資源。

——建立全國科普資源及信息的共享交流平臺。以中國數字科技館等優秀科普網站為平臺,建立動員激勵機制,通過分散存儲、集中服務等形式,推動全社會優質科普資源集成共享。

——推動科普產業發展。以公眾科普需求為導向,發揮市場的引導、優化和調節作用,推動科普產品的研發、生產、集散和服務。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研究制定科普產品技術規范和設計制作機構資質認定辦法等,促進科普產業的良性發展。舉辦科普產品博覽會、交易會,及時發布科普場館建設和科普活動信息,為企業及其他社會機構搭建交流和服務平臺。推動科普出版、科普旅游館(園)、科普展覽展品開發制作、科普玩具、科普教育與科普游戲軟件、營利性科普網絡等科普產業發展,逐步建立公益性科普事業與經營性科普產業并舉的體制。

分工:由中國科協、科技部牽頭,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民委、環境保護部、農業部、衛生部、廣電總局、安全監管總局、林業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氣象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參加。

(八)實施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 任務:

——加大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科技傳播力度。 ——發揮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在科技傳播中的積極作用。 ——提升大眾傳媒的科技傳播質量。

措施:

——制定鼓勵大眾傳媒開展科技傳播的政策措施。推動電視臺、廣播電臺制作更多喜聞樂見的科技節目并增加播出時間,出版單位增加各類科普出版物的品種和發行量,綜合性報紙增加科技專欄的數目和版面,科普網站和門戶網站建設科技專欄。中央主要新聞媒體確定專人負責科技宣傳工作,設立科技宣傳專門機構。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扶持科技宣傳報道做大做強。推動各類大眾傳媒機構參與科普產品的開發和制作。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等科普產品在農村和邊遠地區、民族地區的發行和使用工作。充分發揮科技宣傳聯席制度的作用,統籌協調科技宣傳工作,組織指導中央和地方媒體開展科技宣傳,做好科技領域熱點敏感問題、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提升大眾傳媒從業者的科學素質與科技傳播能力。各媒體配備一定數量的科技記者,專門負責科技宣傳報道。吸收自然科學類專業畢業生充實科技宣傳報道隊伍。加強科技宣傳報道人員業務培訓,定期組織科技宣傳報道編輯記者集中學習培訓。組建科技宣傳專家庫。推動科技社團與媒體交流互動,定期舉辦科學家與媒體交流活動,提高媒體從業者客觀準確報道最新科技創新成果、具有科技背景的社會熱點話題以及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打造科技傳播媒體品牌。推動形成一批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科普出版機構。中央主要新聞媒體開辟科技宣傳專欄或專題節目,定期進行科技宣傳報道。各地各類新聞媒體參照中央媒體做法,開設專題、專欄或專版,加大科技宣傳報道力度。

——發揮互聯網、移動通信、移動電視等新興媒體在科技傳播中的積極作用。研究開發網絡科普的新技術和新形式。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開設科技宣傳專欄。培育、扶持若干有較強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網站和虛擬博物館、科技館。開辟具有實時、動態、交互等特點的網絡科普新途徑,開發一批內容健康、形式活潑的科普教育、游戲軟件。發揮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科普聯盟的作用,促進網站之間開展科技傳播的交流與合作。

分工:由中央宣傳部牽頭,教育部、科技部、農業部、廣電總局、中科院、社科院、氣象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參加。

(九)實施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任務:

——大幅度增強科普基礎設施的整體服務能力,增加公眾提高科學素質的機會與途徑。

——優化科普資源配置,增加科普基礎設施總量,形成較為合理的全國整體布局。

——完善科普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的保障體系。

措施:

——加強對科普基礎設施發展的宏觀指導。落實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 2008-2010-2015年)》。研究制定科普基礎設施的建設標準、認定辦法、管理條例及監測評估體系,定期開展監測評估,發布科普基礎設施發展報告。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各地基本建設計劃,加大對公益性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經費的公共投入。

——積極發展科技館。按照《科學技術館建設標準》,對不具備展教功能或不能充分發揮科普作用的科技館進行必要的更新改造。積極推動科技館在全國的合理布局,重點在市(地)和有條件的縣(市)發展主題、專題及其他具有特色的科技館。創新理念,加強展覽和教育活動的設計策劃,增強科技館的教育功能,提高各級各類科技館的重復參觀率。加強對科技館運行的規范管理,開展科技館評級和績效評價。

——建設各類專業科技博物館。鼓勵和推動有條件的研究機構、大學、企業和具有重要資源的城市,因地制宜建設和發展一批專業或產業科技博物館。充分利用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或企業閑置淘汰的生產設施,建設富有特色的科技博物館。積極推動科技博物館合理布局。

——推進科普基地建設。發展國家級和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到2015年底,使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總數達到1 000個左右,省級科普教育基地總數達到3000個左右。建設不同功能的行業科普基地,不斷完善運行機制,納入國家整體布局。進一步推動科研機構和大學開展科普活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向公眾開放研發機構、生產設施(流程)或展覽館,建設專門科普場所。推動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婦女培訓基地、文化官等增加科普教育功能。引導海洋館、野生動物園、主題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動植物園等強化科普教育功能。

——發展基層科普設施。依托現有社會設施,推動在全國所有的縣(市、區)建設具備科普教育、培訓和展示等功能的縣級綜合性科普活動場所。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到201 5年底,在全國60%的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動站(室),60%的社區(行政村)建有科普畫廊(宣傳欄),宣傳內容每年更新1 0次以上。加大科普大篷車配發工作力度,擴大服務范圍,更新展品展項,增強為基層群眾服務能力。鼓勵有條件的農村職業學校、成人教育機構、中小學、青少年宮利用現有場所建立青少年科學工作室。

分工:由中國科協、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牽頭,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衛生部、林業局、中科院、氣象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參加。

(十)實施科普人才建設工程。

任務:

——提升科普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培養和造就,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的科普人才隊伍。

——優化科普人才隊伍結構。穩定專職科普人才隊伍,逐步建立一支專業化科普管理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兼職科普人才隊伍,積極發展科普志愿者隊伍。大力培養面向基層的科普人才。

——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創作與設計、科普研究與開發、科普活動策劃與組織、科普傳媒、科普產業經營與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措施:

——加強農村實用科普人才培養。依托農村黨員、基層干部、基層科普組織人員、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業務骨干、農村科技帶頭人和基層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離退休人員,積極發展科普員隊伍,向群眾傳遞科技信息,組織群眾參與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活動。利用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等,采取培訓、示范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養農村實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務能力。發揮農村科普示范戶、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骨干等農村科普帶頭人的示范作用。加強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科普人才建設,充分發揮少數民族科普人才特別是雙語科普人才在科普宣傳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社區科普人才隊伍。結合科教進社區、衛生科技進社區、全民健康科技行動、社區科普大講堂等活動以及社區科普益民計劃,建立社區科普宣傳員隊伍。依托大學、科研機構、科普組織、科普場館、科技社團、社區科普大學等,建設社區科普人才培養培訓基地。鼓勵學校、科研機構、企業、科技社團、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等企業事業單位和部隊的專業人才積極參與社區科普活動,建立社區科普人才隊伍交流協作機制。

——發展企業科普人才隊伍。充分發揮企業科協、企業團委、職工技協、研發中心等組織和機構的作用,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等,培養和造就企業實用科普人才。

——積極發展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結合中小學科學課程和課外科普活動,重點在中小學、科普場館、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青少年宮等建立專職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依托科技專家、大學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職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加強對青少年科技輔導員的培訓,提高其開展科學技術教育、組織策劃科普活動的能力。

——大力發展科普志愿者隊伍。推動建立科普志愿者協會、科普志愿者服務站等組織,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務平臺。鼓勵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師生、中學生、在職科研人員、傳媒從業者參加科普志愿者隊伍。在大型主題科普活動和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動中,充分發揮科普志愿者的作用,為其提供參與科普實踐的機會。

——加快高端和專門科普人才培養。辦好科技傳播和相關專業,建設一批科普專門人才培訓:和實踐.基地,培養大批科普創作與設計、科普研究與開發、科普傳媒、科普產業經營、科普活動組織策劃等專門人才。

分工:由科技部、中國科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牽頭,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民委、環境保護部、農業部、衛生部、廣電總局、安全監管總局、林業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氣象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參加。

(十一)完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長效機制。

任務:建立健全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加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機制。

措施:

——完善人才培養和動員機制。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建設好專職和兼職科普工作隊伍。通過學校培養、在職培訓、國外進修、國際交流、實踐鍛煉等,培養適應我國科技館、科普傳媒等事業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制定專職科普工作者的評價標準。完善科普人才評價政策,提高科普人員和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標中所占比重。研究制定激勵措施,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科普創作,傳播科學知識和科技成果。

——建立科研與科普密切結合機制。研究制定在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中相應增加科普任務的措施與辦法。將科普工作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創新任務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不涉及保密的情況下,使公眾能夠及時了解最新科技發現和創新成果。推動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科技計劃項目和科技重大專項在立項時增加相應科普任務,驗收時對科普效果進行評價。推動承擔國家科技項目的科研團隊、企業、高校和廣大科技專家在科研與科普工作的結合上發揮示范和帶頭作用,為廣大科技工作者作出表率。

——強化科普投入和產業發展保障機制。逐步加大對科技場館等公益性科普設施的投入,保障基本建設、維護良性運轉。落實完善捐贈公益性事業稅收政策,廣泛吸納民間資金投入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推動各類科普平臺的整合共享,提高科普資源使用效益。落實和完善有利于科普產業發展的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科普產業相關技術標準、規范,推動科普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健全監測評估體系和考核激勵機制。制定《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建立《科學素質綱要》實施的監測指標體系,定期開展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和全國科普統計工作,為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導,為《科學素質綱要》的實施和監測評估提供依據。探索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納入業績考核,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對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 獎勵和表彰,大力宣傳先進人物和典型經驗。

分工:由科技部、財政部、中央宣傳部牽頭,中央組織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國家民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衛生部、廣電總局、安全監管總局、林業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氣象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參加。

四、組織實施

(一)組織領導。

——國務院負責領導《科學素質綱要》的實施工作。各有關部門按照《科學素質綱要》的要求,將有關任務納入相應工作規劃和計劃,充分履行工作職責,發揮各自優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中國科協要發揮綜合協調作用,會同有關方面共同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地方各級政府負責領導當地的《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要把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作為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實施《科學素質綱要》的重點任務列入工作計劃,納入目標管理考核。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十二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實施方案。要繼續完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工作機制和制度,制定具體政策措施,加大投入,為實施《科學素質綱要》提供保障。

——加強《科學素質綱要》實施的督促檢查,推動工作任務的落實。

(二)保障條件。

——政策法規。在國家和地方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關專項規劃以及有關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的法律法規中,體現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目標和要求。完善促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政策法規,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對現有政策法規進行修訂、補充和調整,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實施條例和地方科普條例的研究制定工作,落實有關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科普稅收優惠等相關政策,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提供政策保障。

——經費投入。各級政府根據財力情況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發展的實際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經費的投入水平,并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科學素質綱要》的順利實施。中央財政根據財政狀況,逐步加大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地方各級政府安排一定的經費用于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各有關部門根據承擔的《科學素質綱要》實施任務,按照國家預算管理的規定和現行資金渠道,統籌考慮和落實所需經費。落實完善捐贈公益性科普事業稅收政策,廣泛吸納境內外機構、個人的資金支持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三)進度安排。

——啟動實施。201 1年,推動和指導各地制定本地“十二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實施方案并啟動實施工作。組織制定本實施方案中11項重點任務的具體實施方案。做好“十二五”《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動員和宣傳工作。

——深入實施。2012-2014年,繼續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監測評估,針對薄弱環節,解決突出問題,全面推進各項重點任務的實施。

——總結評估。2015年,組織開展督查,對“十二五”期間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進行總結和評估,繼續推進組織實施工作。

第五篇:《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方案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為組織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十一五”期間目標

到2010年,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較大發展,公民科學素質明顯提高,達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圍繞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最關鍵、最具基礎性的問題,實現以下目標:

——促進科學發展觀在全社會的樹立和落實。重點宣傳普及節約資源、保護生態、改善環境、安全生產、應急避險、健康生活、合理消費、循環經濟等觀念和知識,倡導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未成年人對科學的興趣明顯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較大增強;農民和城鎮勞動人口的科學素質有顯著提高,城鄉居民科學素質水平差距逐步縮小;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在各類職業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學教育與培訓、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科普基礎設施等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基礎得到加強,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機會與途徑明顯增多。

二、實施組織

成立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領導《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陳至立國務委員任組長,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鄧楠同志任副組長,國務院辦公廳、中組部、中宣部、

1 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人事部、農業部、勞動保障部、廣電總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會、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等相關部門的領導為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中國科協,設主任一名、常務副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辦公室主任由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齊讓同志兼任,常務副主任由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程東紅同志擔任,副主任由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相關司局負責同志擔任。辦公室成員由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相關司局負責同志擔任。辦公室設聯絡組,由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相關部門有關處室負責同志組成。

地方政府負責本地區的組織領導和具體實施。

三、任務及責任

對《科學素質綱要》的主要任務及職責分解如下: 1.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 牽頭部門:教育部、共青團中央

責任單位:中國科協、中宣部、全國婦聯、科技部、勞動保障部、廣電總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會。

2.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牽頭部門:農業部、中國科協

責任單位: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勞動保障部、廣電總局、工程院、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

3.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 牽頭部門:勞動保障部、全國總工會

責任單位: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廣電總局、中科院、工程院、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

4.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牽頭部門:中組部、人事部

2 責任單位:中宣部、科技部、中科院、社科院、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

5.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 牽頭部門:教育部、人事部

責任單位:中組部、中宣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農業部、勞動保障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會、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

6.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 牽頭部門:中國科協、科技部

責任單位:教育部、農業部、廣電總局、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會。

7.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 牽頭部門:中宣部

責任單位:廣電總局、教育部、科技部、農業部、中科院、社科院、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

8.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牽頭部門:中國科協

責任部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農業部、中組部、中科院、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

9.政策法規、隊伍建設與監測評估。 牽頭部門:科技部

責任單位:中組部、中宣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農業部、勞動保障部、廣電總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會、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

四、工作方式與機制

《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范圍廣,工作量大,難度高。實施的關鍵在政府推動,核心在全民參與。

3 1.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堅持以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抓住科學教育這個關鍵環節,加強校內外資源整合力度;充分發揮大眾傳媒作用;加強科普資源建設與共享,努力形成社會化大科普格局。針對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共性問題,每年確定一個工作主題,圍繞主題開展工作。

2.加強領導,密切協作。國務院負責領導綱要的實施工作,進行統一動員部署和檢查監督。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能范圍積極開展工作。牽頭部門按照本方案提出的主要任務和職責分工,會同責任單位研究制定可操作的具體工作方案。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以外的有關部門,也要結合本部門實際,積極參與實施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領導和統籌安排本地區的實施工作,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之中。

3.加大投入,健全隊伍。結合制定《科普法》實施細則,出臺具體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工作隊伍。

4.廣泛動員,全民參與。以全體公民為科學素質建設主體,發動全民參與綱要實施。廣泛開展宣傳和社會動員,每年圍繞主題系統設計全民參與的科普活動。由領導小組辦公室擬訂工作方案,多種方式動員全民參與。

5.溝通協調,形成合力。加強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間的溝通與聯系。建立部際聯絡員制度、情況通報制度等工作制度,及時反饋和溝通實施工作進展情況。各成員單位間既分工明確,又協同配合,形成整體合力。搭建社會化工作平臺,加強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與社會各方面的協調,充分整合、利用現有各類資源。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的實施工作,與國家整體實施工作保持一致,加強所屬各部門、單位和團體之間的橫向聯合,形成上下聯通、左右協同的工作格局。

6.檢查監督,推動落實。加強督促檢查和監測評估,建立動態4 協調機制。領導小組負責對各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實施工作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各級地方政府對本地區實施工作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并將檢查監督情況及時報告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年根據各地各部門的實際,研究并提出工作要點的建議,2006年工作要點另發。

五、工作進度

‚十一五?期間,實施《科學素質綱要》工作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安排如下:

2006年:

——組織落實,建立工作制度;

——明確職責任務,制定工作要點,確定工作主題,系統設計全民參與的科普活動并組織實施;

——推動和指導各地制定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 2007年-2009年:

——推進主要行動和基礎工程,針對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提出并落實相關措施;

——落實政策、投入、隊伍等相關保障條件;

——探索、研究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工作模式和機制,總結經驗教訓,指導各地各部門推進實施工作;

——開展中期評估。 2010年:

——繼續推進實施工作;

——對‚十一五?期間實施工作進行總結和評估; ——研究制定‚十二五?實施工作的階段目標、任務和措施。

5 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

按照《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方案》和《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2006年工作要點》的安排,‚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由教育部和共青團中央擔任牽頭部門,中國科協、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科技部、勞動保障部、農業部、民政部、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國家禁毒辦、安全監管總局、全國婦聯、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會等部門為責任單位。為做好該項行動的實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落實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的任務和要求,推動學??茖W教育的發展,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內外科普教育活動,增強未成年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水平。

二、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推動學??茖W教育的發展,提高基礎教育階段學??茖W教育的質量

1.修訂基礎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教育部、中國科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會)

2.推動學齡前兒童科學啟蒙教育,推進‚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的實施。(教育部、中國科協)

(二)廣泛開展課外科技活動,促進課外科技活動與學??茖W教育的有效銜接

1.頒布實施《2006—2010中國青少年科學技術普及活動指導綱要》。(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

6 2.圍繞主題和對未成年人具有重要意義的主題開展宣傳和科學體驗活動。

——圍繞綱要主題開展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 (教育部、中國科協、中宣部、廣電總局、共青團中央) ——開展‚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宣傳教育活動。 (教育部、中宣部、國家禁毒委、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 ——開展未成年人心理生理健康的知識宣傳和教育活動。 (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廣電總局) ——在重大環保節日開展青少年生態環保體驗和實踐活動。 (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

——以‚文明習慣帶回家?為主題在農村青少年中開展‚村容整潔?實踐活動。(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

——在全國安全生產月(每年6月)期間開展青少年安全知識主題活動和體驗活動。(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安全監管總局)

3.充分發揮科技工作者和科研院所的作用,開展‚大手拉小手科技傳播行動?、科技專家進校園(社區、科普基地)、‚走進科學殿堂?等活動,組織科學家與青少年面對面的科技交流活動。

(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共青團中央、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會)

4.開展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發現和培養我國科技人才后備力量。(教育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共青團中央、自然科學基金會)

(三)提高農村科學教育水平,為農村未成年人參加科普活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渠道

7 1.提高農村中小學科學教育水平。(教育部)

2.開展農村未成年人的職業教育和非正規教育,提高農村未成年人的生活能力和生產技能。

——實施農村未成年人群英計劃,為農村未成年人參加科普活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渠道。開發和集成活動資源,開展針對農村未成年人的科普活動。(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農業部)

——推動農村未成年人的職業教育和非正規教育,針對農村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不能繼續升學的未成年人開展科普教育活動,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和生產技能,使他們成為農村致富的帶頭人、農村科普新的生力軍和城市務工的技術骨干。(教育部、農業部、中國科協、勞動保障部、共青團中央)

3.加強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的科學教育資源建設。(教育部)

(四)充分發揮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的作用

——組織開展‚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工作,開發和集成與學??茖W課程相銜接的科技活動資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動場所與學??茖W課程相銜接的有效機制。(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央文明辦)

——為提升科技類博物館、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科普教育功能做好服務工作。(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中科院、工程院、 自然科學基金會)

——加強現有青少年宮、科技館、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等綜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全國婦聯、科技部)

(五)創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整合社區資源,充分發揮社區在未成年人科普教育中的作8 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民政部)

——重視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家長和兒童的科學素質。(全國婦聯、教育部、中國科協)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化等機構和團體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傳播力度,用優秀、有益、生動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中宣部、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等)

三、2007年重點工作

(一)加強學??茖W教育

組織科學家參與基礎教育科學課程標準的修訂。(教育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會)

(二)開展課外科技活動

1.2007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教育部、中宣部、廣電總局、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

2.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共青團中央、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會)

3.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和心理咨詢、心理指導等各種教育活動。(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廣電總局)

4.科技競賽和國際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動。(教育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共青團中央、自然科學基金會)

5.青少年環保體驗活動。(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

6.青少年安全知識宣傳和體驗活動。(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國家安全監管總局)

(三)針對農村青少年開展科普活動

啟動農村未成年人群英計劃,為農村未成年人參加科普活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渠道。

(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農業部)

(四)加強校外活動場所的科普功能 1.‚科技館活動進校園?試點工作。 (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央文明辦) 2.繼續命名一批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

(五)創造良好氛圍

——培訓一批社區科普教育工作者,開展社區科普教育活動。(中央文明辦、教育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民政部)

——通過開展‚雙合格?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發展家長學校、培訓家庭教育骨干、表彰先進典型等,大力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科學知識,提高家長和兒童的科學素質。

(全國婦聯、教育部、中國科協)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化等機構和團體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傳播力度。

(中宣部、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等)

四、工作要求

(一)將實施‚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列入工作職責,納入工作計劃,落實工作經費。加強溝通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

(二)各相關單位確定具體責任部門和聯系人,負責日常工作的聯絡和協調。

(三)拓展各部門科普資源的服務功能,加強學校的科學教育,10 重視農村未成年人的科學教育,探索校外科技活動場所與學??茖W課程相銜接的有效機制。

11 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頒布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根據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精神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方案》的要求,特制定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工作方案。

一、主要任務

農民科學素質行動緊密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任務,大力開展農民科學技術教育、培訓和科普宣傳,努力培養有文化、懂科技、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全面提高農民的科學素質。主要任務是:

1.幫助廣大農民樹立科學發展觀和現代意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生產、經營管理意識;樹立崇尚科學、移風易俗、遵紀守法、反對愚昧的新風氣;推動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

2.提高廣大農民科學生產和生活能力。提高農村公眾了解科學文化常識、適應現代文明生活的能力;提高農民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發展循環農業、建設生態家園的能力;提高農民掌握和運用先進適用技術發展生產、增產增收致富、改善生活質量的能力;提高農村富余勞動力向第

二、三產業和城鎮轉產轉崗就業的能力。

3.建立適應建設新農村和培養新型農民的要求,符合我國‚三農?實際、具有時代特點的提高農民科學素質體系和機制;搭建農民教育培訓的社會化服務平臺,整合、開發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的公共服務資源并實現共享利用。

二、組織實施

根據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的安排,農業部、中國科協為農民科學素質行動的牽頭部門;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12 勞動保障部、廣電總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工程院等部門為責任單位。

為推進農民科學素質行動的實施,成立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協調小組,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和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程東紅任組長,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陳鳳秀和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高勘為副組長,各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的相關司局負責同志任協調小組成員,各司局確定有關處室的負責同志任協調小組聯絡員。協調小組每年召開1~2次碰頭會議,研究協調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形成會議紀要,由相關部門落實。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農業部科技教育司,負責農民科學素質行動日常聯系,處理日常工作。

三、2006年工作安排

2006年,由協調小組統一組織、各部門共同開展以下工作: 1.6月初,提交各部門討論、修改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工作實施方案。各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制定具體工作措施,推進工作實施,并于今年底完成各自工作任務。

2.‚七一?前后,配合‚節約能源?主題,舉行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啟動儀式及相關科普活動。

3.下半年,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依靠廣大專家,開展工作調研,撰寫調研報告,并在此基礎上組織編寫《農民科學素質教育大綱》。

4.10月份,舉辦農民科學素質與新農村建設論壇,交流經驗,探討思路,提出下一步推動農民科學素質行動的意見。

5.總結地方開展農民科學素質行動的成功做法,向社會推薦提高農民科學素質、促進農民科學生產和文明生活的有效模式。

四、2006年各部門工作要點

2006年,各部門在共同組織開展農民科學素質行動總體工作的基礎上,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農業部

13 1.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組織廣大農業科技人員,通過科技下鄉、技術服務、科技直通車、農民科技書屋、農業廣播電視等方式,向農民廣泛開展科技培訓和技術服務,全年培訓農民爭取達到1億人次以上。

2.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和綠色證書培訓。在全國有關縣實施以農業科技和經營管理知識為培訓重點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在全國大范圍開展綠色證書培訓,培訓骨干農民1000萬人。

3.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以陽光工程為載體,對農村有轉移就業意愿的農民開展轉崗就業培訓。通過中央財政扶持,對350萬農民開展短期職業技能示范培訓,對1000萬農民開展引導性培訓,提高農民遵守法紀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4.實施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以科技示范戶能力培養為核心, 全年在200個縣培養20萬個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400萬戶。

5.組織實施生態家園富民行動。對400萬新增沼氣用戶開展沼氣使用和沼氣綜合利用知識培訓;對全國1800萬沼氣用戶開展安全生產和節能教育;新培訓和鑒定沼氣生產工4萬人。

6.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百萬中專生計劃,今年培養具有中專學歷的農村實用人才10萬人;加大農業職業技能開發力度,引導農民參加農業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

7.實施鄉鎮企業藍色證書培訓工程,開展鄉鎮企業崗前培訓、在崗培訓、管理人員和企業家培訓,全年培訓100萬人。

8.建設農民科技書屋。以革命老區為主,在1000個村建設1000個農民科技書屋,向每個科技書屋無償贈送400冊科技圖書和100張光盤。編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系列宣傳掛圖和《現代農業科技知識》、《農民實用法律和政策常識》、《農村生產經營常識》、《村莊規劃與建設》等4個培養新農民系列讀本。

(二)中國科協

14 1.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通過轉移支付項目資助支持100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100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10個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和100名農村科普帶頭人,引導、鼓勵和幫助他們在農民科學素質行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2.組織開展‚百名科技大王進儀隴?和‚百名科技大王進井岡山?等科技致富能手下鄉活動。

3.修訂《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標準》,增加實施《科學素質綱要》的有關內容。開展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十佳示范案例評選活動;開展第三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創建單位培訓工作。

4.通過示范引導、經驗交流等方式,指導基層開展‚一站(科普活動站)一欄(科普宣傳欄)一員(鄉村科普員)?建設。

5.協調組織農村科普產品和信息資源的開發、整合和共享利用工作。

(三)中組部

1.認真開展全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加快現代遠程教育站點建設步伐,為開展農村黨員干部經常性教育培訓創造條件;大力加強教學資源建設,增強農村黨員干部教育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切實加強教學組織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的綜合素質;繼續加強骨干隊伍建設,為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持;認真解決試點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為在全國推開創造和積累經驗。

2.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

(四)中宣部

1.組織協調中央重點新聞媒體,面向農村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教育,傳播科學知識,推廣介紹農村適用技術。

2.舉行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為廣大農村送文化、科 15 技、衛生知識。

3.資助中、西部地區建設1500個村級圖書室,為每個圖書室贈送包括農業科技、生活科普知識在內的農村實用圖書3000冊、光盤200張。

4.開展向農民工送文化科技活動。為廣大農民工送去科技類圖書及音像資料,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

(五)科技部

1.支持以省為單位繼續開展‚百萬農民科技培訓?。全年共培訓農民1000萬人次以上。其中,重點培訓活動包括:以農民企業家、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為重點的科技培訓,5萬人次;開展青年星火帶頭人培訓,15萬人次;開展農村技術‚二傳手?培訓,4萬人次。

2.推進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以科技特派員、專家大院、農技110為重點,推廣一批農村科技服務創新機制和新模式;以專業技術協會和農村區域成果轉化中心為重點,培育一批農村科技服務中介,引導支持一批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健康發展;把以大學和科研院所為主體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重點,建設一批農村科技服務示范體系。今年將選擇5個左右的大學和院所進一步開展試點示范工作。

3.開展農村科普活動和科技進步示范市(縣、區)建設。聯合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好‚科技活動周?、‚科技列車延安行?、科技下鄉等科普活動;加強‚《星火科技30分》電視節目千縣聯播?等農村科普載體建設;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發展好一批科技進步示范市(縣、區)和科普示范基地。

(六)教育部

1.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采取有力措施,確保今年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招生規模達到500萬人。改善辦學條件,加強(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建設和職業學校)實驗實習設施建設,加強教師隊伍,特別16 是專業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培養培訓能力;廣泛開展城鄉合作辦學和東西部合作辦學,擴大農村學生接受優質職教資源的規模和比例;加大對農村家庭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使更多的農村學生能夠接受職業教育。

2.廣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積極參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的組織實施工作,繼續實施‚教育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爭取教育系統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農民工培訓每年達到3000萬人次以上,其中技能培訓達到1000萬人次以上;動員組織城市職業學校和成人學校,面向已進城農民工,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活動,幫助農民工提高轉移就業的質量和收益。

3.大力加強農村成人的實用技術培訓。繼續實施‚教育部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計劃?,面向留在農村的勞動力積極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積極參與實施‚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依托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利用廣播、電視、衛星、互聯網等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手段,擴大廣播電視教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試點工作;結合‚農村遠程教育網絡?的建設和應用,利用‚全國農科技網聯?和中央農廣校、中央電大燎原學校的力量,發揮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普通中小學以及其他培訓機構的作用,大力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活動,爭取年培訓規模超過5000萬人次。

4.積極開展對農村成人的文化生活教育,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

5.加強調查研究,總結、推廣一批典型經驗,帶動面上工作。

(七)人事部

1.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三支一扶?計劃),從2006年開始連續5年,每年招募2萬名高校畢業生。

2.今年5月至9月,組織開展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情況調研 17 工作,摸清農村基層人才隊伍現狀,對各類人才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查匯總。

3.配合中組部開展農村實用人才調研,起草相關政策文件。 4.在適當時候,聯合有關部門共同開展優秀農村實用人才表彰活動。

(八)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1.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培訓800萬人,提高農村勞動力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

2.與國務院扶貧辦共同選擇部分市、縣啟動技能扶貧工程試點工作,提高貧困地區勞動力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

3.組織實施‚2006年春風行動?,加強對農民工就業服務和宣傳,提高農民工就業能力、維權能力和城市生存發展能力。

(九)廣電總局

1.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的優勢,大力宣傳各地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的工作,為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2.積極配合中央有關部門,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的宣傳工作,搞好‚培訓—就業—增收?的典型報道。

3.大力宣傳各級各類培訓和技術服務機構、培訓教師、科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農民培訓工作的典型。

4.大力宣傳各地加強農民培訓工作、創新培訓模式、規范項目實施、提高培訓質量的好做法和好經驗。

(十)全國總工會

1.啟動‚為農民工送文化行動?。安排1000萬元資金,聯合教育部、勞動部、文化部、廣電總局,在全國建立200多個流動電影放映隊和31所農民工業余學校。

2.進一步加強農民工素質教育工作。每一所農民工業余學校每18 年至少完成5000到10000名農民工的培訓任務。

3.積極籌備建立全國工會數字電影院線。通過數字電影的播放,使為農民工送電影活動成為有影響的工會工作品牌,為農民工提供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

(十一)共青團中央

1.開發農村青年人才資源。聯合農業部等部門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聯合科技部做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培養青年星火帶頭人,配合科技部門開展‚星火計劃和科技扶貧20周年活動?;評選表彰第十一屆中國杰出青年農民和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召開中國青年鄉鎮企業家第七屆會員大會。

2.提升農村青年就業創業技能。開展技能培養、政策宣講等活動;召開現場觀摩會,命名表彰一批優秀農村青年培訓基地、中介組織和就業創業帶頭人;啟動‚農村青年發展基金?項目,成立‚農村青年創業導師團?和‚農村青年創業項目庫?,以小額貸款、項目援助、技術指導等方式,為創業青年提供切實幫助。

3.開發優勢農產品市場。參與舉辦中國(溫州)特色農業博覽會;舉辦‚新農村 新青年?中國青年農產品經紀人發展論壇。

4.提高農村青年組織化程度。加強農村青年基層組織建設,以項目建設、隊伍建設和機制建設為重點,強勢推進農村青年中心全面建設,促進農村各類青年協會社團蓬勃發展;在農村青年中心成立青年科普協會,培育發展農村基層各類青年專業技術協會、市場中介組織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村青年組織化程度及當地農村青年科學素質提升的互助能力。

(十二)全國婦聯

1.全面部署、動員組織廣大婦女參與新農村建設。召開全國省區婦聯主席工作會議,下發全國婦聯《關于動員組織廣大婦女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

19 2.加強農村婦女科學教育培訓。實施‚5123?培訓計劃,重點開展女科技致富帶頭人、女經紀人、龍頭企業帶頭人等婦女骨干培訓和西部地區農村婦女科技知識培訓;依托陜西楊凌農林科技大學,培訓200名農產品女經紀人;依托10萬所農村婦女學校,開展農村婦女生產技能培訓;重點確定50個婦女勞動力轉移項目縣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和訂單培訓。

3.抓點示范,引導農村婦女依靠科技發展現代農業。計劃用三年時間在全國創建200個國家級‚巾幗示范村?,2006年首批試點‚巾幗示范村?62個。大力扶持‚婦?字號龍頭企業和示范基地;大力發展一批女能人協會、女經紀人協會和各類婦女專業經濟合作組織。

4.開展‚科技牽手、資金牽手、項目牽手?行動。重點開展‚科技牽手?,深化‚巾幗科技致富工程?,推動科技志愿者與女能人、女能人與婦女牽手,促進農村婦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在三峽庫區啟動100萬婦女創業循環金項目,組織‚女企業家三峽行、虎林行?活動,為三峽庫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帶訂單、帶項目、帶資金。

5.開展女農民轉移就業服務工作。組織農村婦女富余勞動力參加培訓以及為女農民工提供服務,營造關心女農民工的良好氛圍。

6.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以文明家庭創建活動為依托,以巾幗科普隊、巾幗文明隊、農村文化中心戶、文化大院等為載體,開展喜聞樂見的科普知識進農村家庭活動。

7.深化‚巾幗文明生態庭院?創建活動,引領農村婦女建立科學生產生活方式。

(十三)中國工程院

1.組織院士和知名專家參與有關部門開展的深入基層、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的活動。

2.與有關方面聯合開展農民培訓方面的高層次學術研討。 3.針對農業教育、科研、推廣工作者和行政干部開展建設新農20 村科普知識講座。

五、有關要求

農民科學素質行動涉及范圍廣、工作量大、任務艱巨,為使農民科學素質行動順利開展并取得成效,一要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各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本部門職能工作。二要密切聯系,加強交流。各部門要經常溝通工作進展情況,相互之間積極配合,協調開展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三要動員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積極做好農民素質行動的宣傳、監督、評價工作。四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激發廣大農民的參與意識,自覺參加到農民科學素質行動中,形成上下聯通互動的局面,切實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21 2006—2007城鎮勞動人口提高科學素質行動方案

為落實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要求,提高城鎮勞動人口的科學素質,服務于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如下行動方案。

一、目標任務

(一)在廣大城鎮宣傳科學發展觀,重點倡導和普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能降耗、安全生產、健康生活等觀念和知識,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二)圍繞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需求,以學習能力、職業技能和技術創新能力為重點,提高第

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科學素質,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和自身發展的要求。

(三)圍繞城鎮化進程的要求,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和適應城市生活的能力。

(四)提高失業人員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二、實施內容

(一)加強對勞動者科技教育培訓的宏觀管理,進行專門的規劃、組織和監督實施。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的關系,合理分工、加強合作,共同推進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的開展。

(二)將勞動人口應具備的基本科學素質內容納入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課程和培訓教材,將有關科學素質的要求納入國家職業標準,作為各類職業培訓、考核和鑒定的內容。

(三)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預備制培訓、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培訓和各類從業人員的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全面提升城鎮勞動者的科學素質。

(四)在企業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技能培訓和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等活動,著力加強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教育,提高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自我發展與創新能力。鼓勵群眾性技22 術創新和發明創造。充分發揮各級科協、技協、職教協會、培訓中心及研發中心等社團、機構的作用。

(五)在企業事業單位建立帶薪學習制度,鼓勵職工在職學習,形成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共同投資的職業培訓機制,培養職工的學習能力和自覺提升科學素質的意識。

(六)優化整合各種教育培訓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廣覆蓋、多層次的教育培訓網絡,為勞動者提高科學素質提供更多機會和途徑。

(七)以城鎮社區為依托,通過社區科普活動室、科普學校、科普畫廊等機構和設施,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建設學習型社區,發揮社區在提高勞動者科學素質方面的作用。

三、主題活動

2006—2007年的活動主題為節約能源和安全生產。2006年以節約能源為主,適時啟動安全生產,2007年以安全生產為主。2008至2010年的活動主題,根據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確定。

(一)行動宗旨。將節約能源和安全生產的知識與能力培養作為職業培訓的重要內容,并在城鎮勞動人口就業前培訓、企業職工崗位培訓和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培訓中強化節約能源、安全生產知識與能力培養方面的教育培訓內容。

(二)行動目標。使大多數城鎮勞動者了解節約能源的知識、技術與方法,了解國家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掌握本崗位安全生產基本規程和常用技術方法,樹立起節約能源光榮和安全生產第一的意識,做到自覺節能降耗和按照崗位操作規程安全生產。

(三)主要活動形式。分為節約能源主題活動和安全生產主題活動。

1.節約能源主題活動方面,配合全國科學素質領導小組統一安排,設計如下內容:

——將‚節約能源?的觀念、知識和方法列入科學技術教育和培

23 訓課程,作為面向城鎮勞動人口開展科學素質教育、培訓和考核的重要內容。

——加大宣傳,利用各種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以節約能源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培養城鎮勞動者節約能源意識,形成自覺節約能源的習慣。

——倡導和推動職業院校和企業積極開展科學素質主題活動,建立科學素質主題教室或主題角。鼓勵各類企業、行業協會及培訓機構開展知識競賽及評選節約型班組和節約型個人的活動。

2.安全生產主題活動方面,將緊密配合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啟動的全民安全素質工程進行:

——宣傳普及安全生產法規和安全知識。倡導和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價值觀,營造‚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輿論氛圍,使社會公眾自覺遵法守法,人人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每年在全國范圍內搞一兩次集中活動,形成強大聲勢,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觀念。

——在職業標準、職業培訓教材和職業技能鑒定內容中,強化安全生產規程與防護技術的內容。

——廣泛開展安全培訓和教育。企業必須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要求,對企業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班組長和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高危行業從業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培訓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作業。在其他人群的培訓中,如城鎮勞動人口就業前培訓、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培訓和下崗失業人員培訓,都要普遍開設安全生產知識課程或模塊,使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人員都能夠學到相關的科學知識。

——加強安全生產學科教育,倡導和推動職業教育院校和企業培訓中心建立以安全生產為主題的科學素質主題教室或主題角,作為宣傳、普及安全生產知識的平臺。

——配合安全生產主題活動,開發和指定一批教材和宣傳冊。 ——加強宣傳。以安全生產為主題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廣泛開展知24 識宣講、技能競賽、櫥窗陳列等活動;鼓勵新聞媒體開設專欄、專題、專版,拍攝影視專題片、廣播劇等,宣傳介紹安全生產方面的政策法規和新技術新方法及先進企業和先進個人的事跡。在各類培訓機構和生產現場的顯著位臵,都要張貼有關安全生產的宣傳畫和重要規程。

——在企業文化的建設中,進一步強化企業安全文化的內容,把安全文化建設落實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中。

四、組織實施

此項行動的關鍵在于政府推動,行業、企業、培訓機構、社區的積極參與。為此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建立部際聯席會議,負責協調推動行動方案的貫徹落實。 牽頭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參與安全生產主題行動)

責任單位: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廣電總局、中科院、工程院、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

(二)建立地方聯席會議制度,負責地方工作的協調落實。 在省級以下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參照部際聯席會議的工作模式,建立由勞動保障部門、工會和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牽頭的,由多個部門參加的城鎮勞動人口提高科學素質行動聯席會議制度,并逐級制定行動方案加以落實。各部門要分工負責,抓好本系統的工作,做到責任落實到人,經費有保障。

(三)明確職責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部委共同制定城鎮勞動人口提高科學素質行動方案,并組織協調方案的落實;指導職業院校和企業建立科學素質主題教室(或主題角);開展并推動安全培訓活動;開發和指定一批培訓宣傳所需的教材和宣傳資料;組織、協調開展相關表彰活動。

全國總工會:與勞動保障部配合共同牽頭制定行動方案;依托各級工會組織開展節約能源、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活動,開展與安全生產相關的技術比武和技能競賽活動。

25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參與城鎮勞動人口提高科學素質行動安全生產主題活動的指導和推動工作。

中宣部:協調指導以節約能源、安全生產為主題的宣傳活動。 教育部:協調指導院校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并在相關課程中增設節約能源與職業安全與防護方面的內容;引導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節約能源和安全生產的宣講活動。

廣電總局:利用影視媒體和廣播開展以節約能源、安全生產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并做好相關內容的公益廣告制作、播出工作。

科技部:將節約能源、安全生產等內容納入相應科技計劃;向公眾推介與此相關的成熟技術和知識。

人事部:指導協調對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的工勤人員進行節約能源和安全生產方面的教育培訓和宣傳。

共青團中央:依托各級共青團組織,組織形式多樣的以節約能源和安全生產為主題的培訓、宣傳活動,提高青年勞動者的科學意識。

全國婦聯:依托各級婦聯組織,開展以節約能源和安全生產為主題的實用技術培訓,以及宣傳教育進社區進家庭活動,提高婦女的科學意識和健康生活意識。

中科院、工程院和中國科協:組織編寫針對城鎮勞動人口的科普讀物,組織有經驗的專家學者組成宣講團,深入廠礦、工地、學校等進行科學技術知識的宣講活動。

(四)評估檢查

1.各地應定期上報工作開展情況和相關信息。

2.勞動保障部門、工會組織、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及相關責任部門共同對所管轄區域內的單位、部門在該行動中的開展情況,進行專項評估檢查。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1.將安全生產培訓納入城鄉勞動者各項職業培訓計劃中。 2.將安全生產知識和能力作為職業技能鑒定的重要內容,對于26 國家規定的實施就業準入的職業和工種,勞動者必需持證上崗。

3.在國家有關勞動者培訓補貼的項目中,將安全生產培訓納入其中。

4.國家制定獎勵政策,對安全生產培訓成效顯著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二)人員保障

1.聘請企業及相關機構專業人員和安全員作為安全生產知識培訓的兼職教師和輔導員。

2.在國家開展的企業培訓師職業資格培訓中,強化安全生產方面的培訓,不斷壯大安全生產培訓師資隊伍。

(三)經費保障

1.地方各級政府應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對科學素質主題教室或主題角的建設給予適當補貼,對先進集體和個人給予獎勵,對城鎮從業人員和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安全素質教育給予補貼。

2.各有關黨政部門、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根據承擔的任務,按照國家預算管理的規定和現行資金渠道,統籌考慮和落實所需經費。對重點教材、宣傳資料的開發,重點研究課題和大型活動給予經費支持。

27 2006年-2010年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實施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推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的貫徹落實,根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方案》要求,結合工作實際,現就實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制定如下方案。

一、主要目標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講究科學方法,努力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著力提高其科學決策和科學管理的能力,以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的提高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

二、任務與分工

根據工作目標,結合相關部門工作實際,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把提高科學素質作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規劃的重要內容

1.在研究制定《2006—2010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2006—2010年政府公務員培訓綱要》以及《2006—2010年全國團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全國婦聯干部教育培訓‚十一五?規劃》時,認真貫徹落實《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的有關要求,將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講究科學方法作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責任單位:中組部、人事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

2.按照《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就地和縣級黨政分管領導、地方和部門各級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機構負責人和國有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技術負責人等科技管理人員提高科28 學素質工作,制定專項教育培訓計劃并抓好落實。(責任單位:中組部、科技部)

(二)在學習型機關建設中注重培養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

3.要求各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將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等戰略思想以及我國科技發展規劃等,作為理論學習的重要內容。(責任單位:中宣部、中組部)

4.指導干部所在單位開展自主培訓時,注意對領導干部和公務員進行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教育培訓。(責任單位:中組部、中宣部、人事部)

5.組織開展‚院士專家西部行?、‚科學與中國?等活動,面向中西部地區公務員開展關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學習型機關等內容的宣傳教育。(責任單位:中宣部、中組部、人事部、中科院、社科院)

(三)各類干部培訓院校切實加強對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的培訓

6.要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浦東、井岡山、延安干部學院和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等各級各類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將科學素質教育的內容列入教學計劃,并根據科技發展狀況和干部培訓需要不斷加以改進。(責任單位:中組部、人事部)

7.組織編寫面向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的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和專業教材,指導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加強這方面知識的課程體系建設。(責任單位:中組部、人事部、科技部)

(四)舉辦面向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各類科普活動

8.遴選一批適合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參觀學習的科研場所,組織他們實地參觀。(責任單位:人事部、中科院)

9.以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為目標,面向社會開展征 29 文活動,對優秀選題進行資助,并向社會推介優秀作品。 (責任單位:人事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

(五)在選拔錄用、綜合評價工作中體現對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的要求

10.在黨政領導干部、國有企業負責人公開選拔考試大綱和題庫中,進一步豐富與提高科學素質要求有關的具體內容。 (責任單位:中組部)

11.在公務員錄用考試中,強化對科學素質的測查。(責任單位:人事部)

12.適時啟動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監測、評估標準制定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監測、評估體系。(責任單位:人事部、科技部、中國科協)

(六)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提高科學素質營造良好氛圍 13.推動報刊、電臺、電視臺、政府網站等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創辦有關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的專題、專版、專欄,在相關人群中傳播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責任單位:中宣部)

14.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推出一批注重科學素養、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講究科學方法的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典型。(責任單位:中宣部、人事部)

三、組織協調

1.成立組織協調機構。由中組部、人事部牽頭,中宣部、科技部、中科院、社科院、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為成員單位成立‚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協調小組。組長由中組部干教局分管負責同志擔任,副組長由人事部公務員管理司和中國科協科普部分管負責同志擔任,其他各成員單位相關司局負責同志擔任協調員,并確定一名處長作為具體聯絡員。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中組部干部教育局綜合處,負責協調日常工作。

30 2.堅持分工負責制。各成員單位分工負責,按照職能分工切實抓好方案的組織實施。牽頭單位要認真負責地履行整體謀劃、協調服務、督促檢查等職能。

3.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根據工作需要,各成員單位之間要加強聯系,互通信息,以促進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將不定期舉行聯席會議,交流情況,研究工作,推動各項任務的落實。

31 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實施方案

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培訓是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主渠道,其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貫徹落實,必須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實施。按照《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方案》等有關安排,‚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由教育部和人事部擔任牽頭部門,中組部、中宣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農業部、勞動保障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等為責任單位。為做好該項工程的實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工作內容與目標

1.進一步推進科學課程改革,提高中小學科學教育質量 通過政策導向、經費投入、組織包括科學家、工程師參與在內的專業支持等系列措施,改變小學科學課程普遍未得到應有重視的局面,提高小學科學教育的質量,同時大力推進初中綜合科學課程實驗,促進課程綜合化發展。

2.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資源和基礎條件建設,保障科學教育改革的基本條件

建立健全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室。‚十一五?期間,使全國中小學尤其是邊遠農村地區中小學實驗室及其儀器設備的數量和質量,基本達到能夠滿足中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的需要。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使科學教育實驗室建設及其軟硬件資源的配臵與開發體現‚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改革理念,為實現科學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提供有效的實驗資源、設備條件保障。

32 在‚十一五?期間,要扭轉我國中小學特別是邊遠農村中小學圖書館規模偏小和科技、科普類圖書數量嚴重不足的現狀。支持和鼓勵為中小學科學教育提供高質量服務的網站建設,加快國家數字科技館的開發力度,使中小學科學教師和中小學生能方便快捷地從網絡、圖書館獲得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

3.加強中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建設

要將提高中小學科學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臵,‚十一五?期間,逐步建設起一支專業化程度較高的中小學科學教師隊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中小學科學教師學歷層次,按照《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和中小學科學教育有關《課程標準》的要求,加強科學教育專業建設,提高中小學科學教師培養質量;組建強有力的科學教育專業支持隊伍,深入基層,引導并推動中小學校開展科學教育教學研究,組織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教師研修、科普講座等活動,幫助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專業水平,提高科學教育的質量。將科學教育納入‚十一五?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制定相關政策,并采取網絡等多種有效途徑開展科學教育師資培訓活動。

4.促進科學教育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為中小學科學教育奠定可持續發展基礎

科學教育研究及其高層次人才培養,是科學教育的學術基礎,是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持續發展的需要。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勵高校和有研究基礎的科研院所成立相關研究機構,組建研究人員團隊,積極開展面向中小學科學教育的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鼓勵全國高等師范類院校開設科學教育類專業,有條件的師范院校開設科普專業選修課程。‚十一五?期間,初步建立起一支能承擔國家科學教育及其研究

33 重大項目的專業人員隊伍。

二、實施途徑

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的實施,主要通過專題項目的方式進行。通過設立國家科學教育發展專項,或按國家各部委的專項基金的要求遴選優秀項目,組織優秀專業團隊實施,按項目形式管理,確保取得預期成效。‚十一五?期間,主要實施如下項目:

1.‚中小學教師科學素質與課程實施能力發展?項目

組織多學科、多層次的科學教育專業隊伍,深入中小學校,發現、研究和解決科學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通過組織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舉辦科普講座等多種活動方式,開展科學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通過現代遠程教育手段,開展農村科學教育師資培訓。經過三年左右的項目周期,在全國范圍內不同地域形成200所科學教育特色學校,培養2000名中小學科學骨干教師,使其對中小學科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起到輻射、示范作用。

2.‚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條件建設示范工程?項目

在現有的‚綜合實踐活動基地?中選擇100個左右條件較成熟的單位,通過規劃指導、人員培訓以及配備適當的軟、硬件資源和開發指導等方式,增加科學教育實踐的功能,使其承擔當地科學教育實踐基地的作用,并為其他地區‚綜合實踐活動基地?開展科學教育起示范作用。

在200所科學教育特色學校,建設低成本高教育價值的探究型實驗室,保障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改革的實施,成為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室建設改革發展的示范工程。

3.‚促進中小學科學教育研究及其人才培養?項目

34 激勵現有從事科學教育研究和科學教育方向研究生教育(含教育碩士專業學位)且實力較強的高?;蚩蒲袡C構,通過整合和擴大研究力量、組建專門研究機構、承接科學教育研究與培訓項目等方式,培育和提升服務中小學科學教育實踐的能力,示范和帶動更多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科學教育基礎研究并將研究重心下移至中小學科學教育實踐,使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更貼近中小學科學教育的需要。研究制訂中小學科學教育師資標準。

4.‚促進中小學科學教育網絡資源建設?項目

組織專家對現有科學教育類網站進行評審,選擇思想性、科學性、教育性和資源的豐富性均達到一定水準的網站,通過國家表彰獎勵、委以網絡培訓任務、資源開發任務等方式,支持和鼓勵其擴大科學教育資源的容量,提高資源的水平和質量,并吸引更多更好的網站加入科學教育網絡資源建設和提供的行列。

5.‚一流科普資源進校園、進社區?項目

組織專家對科學教育類圖書、掛圖、軟件、音像制品等進行評審,選擇思想性、科學性、教育性均佳的作品,形成國家公民科學素養推薦讀物目錄,向中小學、社區和校外教育陣地、社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等機構推薦,作為中小學圖書館及校外教育陣地等機構的基本配備圖書資料。對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學,由國家免費發放。組織專家科學設計科技館等校外教育場所的科技教育活動方案,選擇趣味性、科學性、教育性均佳的活動,向中小學推薦,采取送進校園或在校外場所開展活動的方式為中小學生參加科學活動提供更多的機會。

三、2007工作重點

1.開始各項目的前期工作,通過廣泛宣傳、發動,組織項目申

35 報。

2.先期啟動‚促進中小學科學教育網絡資源建設?和‚一流科普資源進校園、進社區?項目,2007年年底前完成主要工作。

3.啟動200所科學教育特色學校的選定,開展科學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試點工作。

4.啟動‚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條件建設示范工程?項目,2007年底以前確定參與項目單位,并制訂項目工作規劃和組織人員培訓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1.加強政府對科學教育與培訓的領導和協調

科學教育與培訓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的工程,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強對科學教育與培訓的領導,組織制定適應當地實際情況的實施方案,并要有專項經費保障。各級政府部門要協調各方面的力量,盡快落實,認真執行,切實抓好科學教育與培訓工作。支持共青團組織在中小學校廣泛開展科技創造活動(各級政府部門、共青團中央)。

2.加大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培訓的投入

中小學科學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高素質科學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都需要相當數量的經費作為支撐,所以必須加大對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培訓的投入(各級政府部門)。

3.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動科學教育發展的有效機制 組織科技專家為中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不斷完善提供咨詢服務,確保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教材合乎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目標;推動科技培訓教材質量的提高(教育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科院、工36 程院、社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

實施《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組織科學家參與中學科學教師的培訓工作,探索新型的教師培訓方式,有效提高科學教師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和科技創新活動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青少年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每年培訓高中科學教師300名左右(中國科協)。

鼓勵和支持科技專家和科研院所利用自身特有優勢,有計劃地、持續不斷地為教材資源開發人員和教師培訓人員舉辦研修活動,從而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和實施探究式科學教育的能力(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

4.建立中小學科學教育質量的評估體系

定期對中小學科學教育質量進行評估,重點關注在中小學科學教育中對學生終身發展有重要影響的能力與素質,幫助各地區了解中小學生在這些方面的發展狀況,分析其影響因素,診斷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并且提出改進的策略;同時省級教育部門可以了解本地區中小學科學教育的質量,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教育部、中國科協、科技部)。

37 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實施方案

按照《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方案》和《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2006年工作要點》的安排,‚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由中國科協和科技部擔任牽頭部門,教育部、農業部、廣電總局、林業局、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會等部門為責任單位。為了做好該項工程的實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落實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的任務和要求,引導、鼓勵和支持科普產品和信息資源的開發,集成國內外科普信息資源,建立全國科普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流平臺,為社會和公眾提供公共科普服務。通過實施‚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基礎建設,為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人口、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等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務。

二、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繁榮科普創作,引導、鼓勵和支持科普產品和信息資源的開發

1.制定重點科普創作選題規劃。對部分優秀選題進行重點扶持或資助。以推介、倡導等方式,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支持重點選題的創作。(各成員單位)

2.加大獎勵和扶持優秀原創科普作品力度。研究優秀科普作品獎的有關工作,擴大國家科技進步獎中科普獎項范圍。(中國科協、科技部)

3.根據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需要,開發一批公共科普資源。支持從事科普編創、科技傳播等專業機構、團體和人員參與科普產品和信息資源的開發。加強科技、教育界與媒體合作,扶持科普類廣播、影視內容的開發和制作。(各成員單位)

38 4.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交流和進修活動,提升科普書報刊編輯、科普場館展教人員、展教品開發人員等專職科普工作者的科學素質和業務水平。(各成員單位)

(二)以中國數字科技館為龍頭,建設科普信息資源共享交流平臺,探索科普產品資源服務公眾的有效模式

1.組織實施中國數字科技館建設項目,以該項目作為面向公眾、基層科普組織和社會有關力量提供科普資源服務的平臺,實現優質科普資源共享。中國數字科技館建設包括A館(博覽館)、B館(體驗館)、C館(資源館)和網絡信息服務平臺等內容。(科技部、中國科協、教育部、中科院)

A館以構建面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科普教育資源展示平臺為目的,集成整合已有的科技類博物館、科普欄目數字資源,建成30個主題虛擬博物館、20個科普專欄,供公眾網上瀏覽和學習。虛擬博物館以學科領域為背景,以數字化展品為基礎,向公眾介紹科技發展歷程,傳播專業科學知識??破諏谥貍鬟f科技發展的前沿動態、深入剖析科技事件背后的科學內涵及其對人們生活產生的重大影響和指導意義,促進公眾對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科技決策和重大工程的了解。(教育部、中國科協、中科院)

B館以構建面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提供數字虛擬科學樂園為目的,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互動特性,綜合運用虛擬現實、遠程控制等現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建成科學內涵豐富、體驗形式多樣、結構層次清晰的觀察體驗、探索樂園、實驗制作和科學探險四個系列共40個科學體驗區,使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在網上虛擬環境中檢驗自己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并獲得科學體驗。(中科院、中國科協、教育部)

C館以構建面向基層科普組織和為社會有關力量提供科普資源信息服務與交流平臺為目的,集成社會已有科普作品和科普信息資源, 39 形成科普圖庫、專題科普展覽庫、科普動漫作品庫、科普音像庫、科普報告庫、科普研究資料庫、科普教育基地庫、科技館展品庫和科技博物館藏品庫等若干類科普資源數據庫。為基層科普作品開發和創作者提供不同層次、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共享科普資源信息服務。(中國科協、中科院、教育部)

2.有效整合現有優質科普資源,發揮各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科技類博物館發展快、門類全、館藏精、水平高、規模大、品種全的優勢,探索科技類博物館資源有效服務公眾的模式。(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農業部、林業局、中科院)

3.發揮全國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遠程教育系統、中國農業信息網、中國林業信息網、中國科協科普共享資源網等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流平臺的作用,將農業和農村科普多媒體課件提供給廣大農民,實現農村和農業科普資源的社會共享。(農業部、林業局、中國科協)

4.發揮網絡科普聯盟、央視國際網絡等媒體網站互動性強的優勢,以強化互動促進科技類內容的宣傳,為公眾提供普及和交流科技知識的園地。(中國科協、廣電總局)

(三)營造有利于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的政策環境

1.制定推動科學技術研究、開發的新成果及時轉化為科普資源的政策。(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會)

2.制定相關法規、規章和標準,充分保護各類科普資源知識產權,創造公共科普信息資源公平使用的社會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配臵科普資源中的作用,鼓勵各種機構和媒體有選擇地釋放自有科學教育資源的版權,支持公益性科普活動。(各成員單位)

三、2006—2007年重點工作

(一)以‚節約能源?為重點,開展科普資源開發和服務 1.開發科普掛圖、音像制品、展覽、科普大篷車車載展品等科普資源,在中國科技館和部分省級科技館舉辦‚節約能源?主題展覽;40 開發‚愛護資源環境、節約使用能源?科普展覽在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植物園、博物館和相關研究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展出;在各地的科技館和適宜展出的場所組織實施‚建設節約型社會?科普展覽巡展工作。(中國科協、中科院、國家發展改革委、林業局)

2.編創節能科普節目或欄目,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刊物和報紙等媒體宣傳節能知識;及時準確報道相關的新聞和信息,制作專題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并推出系列科教節目和紀錄片。(中國科協、中科院、廣電總局)

(二)結合實際,切實推進科普資源建設工作

1.制定重點科普創作選題規劃;組織實施面向社會科普專項資助;向社會推介優秀科普作品和選題;設立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中國科協、科技部)

2.實施中國數字科技館建設項目,并通過互聯網向公眾開放博覽館、體驗館和資源館的部分內容。進行科普資源狀況調查,研究制定科普資源集成與共享辦法。(科技部、中國科協、教育部、中科院)

3.在中國科技館設立科普展品交流共享中心,以巡展、交換、重點支持等方式,為地方科技館提供科普展品、展覽;以中國科協聲像中心為基礎設立科普資源中心,對科協系統科普資源進行整合并向社會提供共享服務。(中國科協)

4.編制發行《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科普連環畫冊》和《農民科學普及叢書》;編印發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系列宣傳掛圖和《現代農業科技知識》、《農民實用法律和政策常識》、《農村生產經營常識》和《村莊規劃與建設》等培養新農民科普系列讀本;開發制作農業和農村科普光盤;利用中國農業信息網和手機短信移動學習平臺為農民發送農業和農村科普信息。(農業部)

5.積極支持原創科普圖書的編寫及出版,每年支持5—6本優秀科普著作的編寫;充分利用中科院科技創新資源和科學傳播資源,加 41 強與電影電視媒體合作,拍攝大型科技教育專題片。(中科院)

6.編輯出版有關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沙塵災害、濕地保護等內容的科普宣傳掛圖、圖書、展板。開展林業科普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和資源共享機制建立工作。(林業局)

7.舉辦《2006年國家最高科技獎論壇》、《2006科技盛典》、《2006年世界防治艾滋病日特別節目》、《第二屆全國公眾科學素質大賽》、《可可西里大型科考行動》等大型活動和電視節目。(廣電總局等)

8.在央視國際網站增設互動論壇;組織系列主題網上科普活動帶動對科技的宣傳;對‚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動進行全面深入報道。(廣電總局)

(三)推進政策保障措施的實施工作。(科技部)

四、工作要求

(一)將實施‚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列入工作職責,納入工作計劃,落實工作經費。加強溝通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

(二)各相關單位確定具體責任部門和聯系人,負責日常工作的聯絡和協調。

(三)拓展各部門科普資源的服務功能,擴大科普展覽、展教品、遠程教育課件、培訓教材等現有資源的服務范圍,探索建立有效的方式和途徑,使財政投入產生的公共科普產品迅速送達基層,服務公眾。

42 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提高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促進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根據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方案》要求,特制定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1、加大各類媒體科技傳播力度。電視臺、廣播電臺科技節目的播出時間,各類科普出版物的品種和發行量,綜合性報紙科技專欄的數目和版面,科普網站和門戶網站的科技專欄等大幅度增加。

2、打造科技傳播媒體品牌。提高科技頻道、專欄制作傳播質量,培育一批讀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綜合性報紙科技專欄、專版和科普圖書、報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形成一批在業內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科普新聞出版機構。

3、發揮互聯網、移動通訊等新型媒體的科技傳播功能。培育、扶持若干對于網民有較強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網站和虛擬博物館、科技館。

二、實施措施

1、鼓勵、支持‚科技博覽?、‚走進科學?、‚科技之光?、‚科普大篷車?、‚農廣天地?等電視廣播科技欄目、報刊科技專欄專題進一步提高質量,使其成為有廣泛影響的媒體精品。擇優扶持若干有特色、覆蓋率高的知名科普網站。

2、制定優惠政策和相關規范,積極培育市場,推動科普文化產業發展。

3、建立與市場、公眾需求相適應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樹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引進現代營銷模式與先進編創技術,注 43 重市場調研,提高播出和編輯出版質量。

4、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科普讀物出版發行渠道,按照中辦、國辦《關于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重視服務‚三農?科普圖書出版工作;加強網點建設,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農村和邊遠地區、民族地區的發行工作,加強農家書屋建設。

5、提高各類媒體對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指導公眾以科學的行為和方式應對突發事件。

6、研究開發網絡科普的新技術和新形式。開辟具有實時、動態、交互等特點的網絡科普新途徑,開發一批內容健康、形式活潑的科普教育、游戲軟件。

三、責任分工

根據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精神,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實施工作由中宣部牽頭,教育部、科技部、農業部、廣電總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中科院、社科院為責任單位。各單位工作職責和工作計劃要點如下:

中宣部:協調指導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實施中的重大問題。

教育部:推動在高校建設大眾傳媒科技傳播學科、人才培養基地。

科技部:在組織開展‚科技活動周?、‚科技下鄉?等科普活動中推動各類媒體發揮作用,積極支持科技日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中國科普網及各類科技期刊等大眾媒體加強對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成果的宣傳,擴大科技傳播范圍,加強‚《星火科技30分》電視節目千縣聯播?等科普載體建設。

農業部:推動農民日報、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農村雜志、中央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農業部信息中心等單位拓展發行傳播渠道,健全農業科技圖書和電子出版物發行網絡,擴大選題范圍,提高制作質44 量,運用專題、專欄、專版和圖書加大科技傳播力度,充分發揮農廣校衛星遠程教育網絡的作用,指導做好服務‚三農?科普圖書、音像出版工作。

廣電總局:推動中央電臺、中央電視臺、國際電臺充分發揮優勢,在新聞節目中及時準確報道科技動態,通過專題節目詳盡深入挖掘科技主題,策劃組織大型專題活動全方位展現科技進步,以強化互動和主題活動帶動網絡科技宣傳。

全國總工會:推動工人日報、中國工人出版社、全總網站以及各地工人報刊、出版社、網站等媒體增加科普內容,擴大傳播范圍,新建農民工電影放映隊宣傳科學思想和科技知識,指導各級工會將科學思想、方法和技術融入技術改造創新、技術競賽等活動中,提高職工科學素養。

共青團中央:推動中國青年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增加科普圖書、音像和電子出版物的品種數量,拓展科普出版物發行渠道和網點,推動中國青年報、中青網打造有影響的科技傳播品牌欄目,組織實施‚西部鄉村流動圖書車項目?。

全國婦聯:推動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雜志、婚姻與家庭雜志,農家女百事通雜志、中國婦女出版社、中國婦女網采取多種方式開展科普宣傳和科技服務,通過‚美德在農家?、‚綠色家庭?、‚節約型家庭?、‚‘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等活動倡導科學生活方式,提高母親的科學素質和未成年人科學素質。

中國科協:建設中國數字科技館,辦好‚科普大篷車?等科技電視欄目,組織‚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科普聯盟?成員網站積極開展網絡科普工作,支持科協所屬科普期刊發展,研究建立科普宣傳應急機制,聯合各類媒體開展專題科普活動。

中科院:充分建設并運營好院屬科普網站、期刊,新建專業科普網站,辦好《科學與社會系列報告》,推動拍攝優秀科普影視作品 45 和大型科技教育專題片,支持原創科普讀物的編寫和出版,承制若干科技電視欄目。

社科院:組織研究媒體與科技界溝通、實現最優傳播效果、針對不同對象發揮媒體優勢、不同媒體之間取長補短等課題。

四、工作要求

1、明確分工,各盡其責。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涉及范圍廣、工作量大、任務艱巨,各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本部門職能工作。

2、密切聯系,加強溝通。各部門經常開展交流,及時反饋和溝通實施工作進展情況,相互積極配合,協調開展工作。

3、廣泛動員,形成合力。要動員激發媒體、科技界、教育界、普通群眾等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形成上下聯通的局面,切實提高工作實效。

46

科普基礎設施工程實施方案

按照《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方案》和《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2006年工作要點》的安排,‚科普基礎設施工程?由中國科協擔任牽頭部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農業部、中組部、勞動保障部、國家林業局、中科院、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為責任單位。為了做好該項工程的實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根據‚科普基礎設施工程?的任務和要求,拓展和完善現有各類基礎設施的科普教育功能;有計劃地推進科普設施的建設與發展,新建一批科技類博物館,發展基層科普設施。通過實施科普基礎設施工程,加強我國科普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為公眾提供科普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滿足公眾利用科普設施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需求。

二、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制定《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

制定《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提出科普設施的發展目標、功能定位、分布與規模等,加強對各類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宏觀指導。(中國科協、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牽頭,各成員單位參與)

(二)制定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標準、認定辦法和管理條例 1.制定《科學技術館建設標準》等科普設施專用的國家標準,指導各地科技館等科普設施的建設規模、選址用地、總體布局、建筑設計、室內環境、運營管理、改造更新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協)

2.制訂科普設施的認定辦法和管理條例,規范和推動科技場館及基層科普設施的建設與發展;制定科普展覽、展品、科普大篷車等產品的技術標準。(科技部、中國科協)

47 3.制定婦聯系統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科普設施的建設標準、認定辦法和管理條例。(全國婦聯)

(三)突出社會公益性,拓展和完善現有基礎設施的科普教育功能

1.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6]4號)和中國科協、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建設部《關于加強科技館等科普設施建設的若干意見》(科協發普字[2003]30號)等相關政策,堅持科普設施的公益性原則,對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盡快恢復挪作它用的科普設施的科普功能。(各成員單位)

2.發揮科普設施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方面的作用。 ——推動各類科普設施與學??茖W教育的銜接。組織開展‚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工作。將在科技館等科普場所內進行的科普活動送到學校,同時也將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場所拓展到科技館等科普場所,使科技館資源與學校教育特別是科學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相銜接。(中央文明辦、教育部、中國科協)

——進一步發揮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基層科普設施的作用,改善設施硬件水平,提高服務水平,為廣大青少年開展科普活動創造條件。(中國科協、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

3.豐富科普設施的活動內容,提高展教水平,增強吸引力。 ——提高科普展覽、展品設計制作水平和能力。擇優扶持一批設計制作機構,推動設計制作社會化,提高科普產品的設計制作水平。加強交流與合作,培育適合我國國情的科普展覽、展品市場。(中國科協)

——推進各類科普教育基地實行定期對公眾免費或優惠開放,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中國科協、科技部、教育部、國家林業局、共青團中央)

48 ——組織開展各類科普設施的人員培訓,加強不同類型設施間使用和管理的經驗交流,提高利用設施開展科普活動的水平;加強展品、展示內容和活動形式的研究開發。(各成員單位)

4.增加各類公共基礎設施和專業設施的科普功能,發揮它們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的作用。

——科研機構、大學等以不同方式面向公眾開展科普活動。(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中國科協)

——發揮中科院系統的資源優勢,建設約30個科學傳播基地;在有條件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植物園、博物館、可開放天文臺(站)、可開放實驗室增設互動科普設施,增強科普能力。(中科院、國家林業局)

——拓展和完善各類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的科普教育功能,不斷開發滿足青少年參與需求的科普活動項目,完善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科普教育設施;發揮科普類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婦聯)

——增強技工院校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科普教育功能,將有關節約能源和安全生產為重點的科學素質內容納入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內容,促進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的提高。(勞動保障部)

——增強職工學校、文化宮、俱樂部等企業文化場所的科普教育功能。逐步對全國總工會系統的1000余所職工學校、3200多個文化宮或俱樂部進行設施的提升與改造,并組織開展各種科普活動,吸引職工參與科普活動,使它們作為企業科普活動的重要陣地,滿足全國兩億多職工群眾獲得科普教育、提升科學素質的需要。(全國總工會)

——完善婦聯系統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科普設施功能。引進和開發適合廣大婦女、兒童科普需求的活動項目,創新活動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積極創建國家級、省部級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主題活動,強化婦女活動中心實踐 49 育人功能。(全國婦聯)

——發揮全國30多萬所各類家長學校(包括孕婦學校、新婚夫婦學校、社區家長學校、農村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以及設立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的家長學校)在宣傳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廣大家長科學素質的提高。(全國婦聯)

(四)加大基層科普設施建設力度,滿足公眾參與科普活動的需求

1.將基層科普設施建設納入文明城市評比和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要求的考核內容,推動基層科普設施的建設。(中央文明辦、中國科協)

2.加強農村和城市社區科普設施建設,在城鄉社區和有條件的企業建設科普畫廊(宣傳欄)、科普活動室(站);建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推進‚農民科技書屋?建設;加強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解決部分村級黨組織無活動場所問題。(中國科協、中組部、農業部、全國總工會)

3.在一些市(州、盟和縣)配備科普大篷車,深化‚西部鄉村流動圖書車項目?,為西部特別是貧困、邊遠地區提供科普服務。(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

(五)制定、完善有關政策措施,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科普設施建設

1.研究制定有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事業單位根據自身特點建立專業科普場館的政策和措施。(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協)

2.研究制定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類團體向公眾開放實驗室、陳列室和其他場地設施的政策和措施。(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中國科協)

3.推進科普稅收優惠政策到期延長和修訂工作。(科技部、財政部)

50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期末考試全科試卷分析下一篇:全面從嚴治黨學習心得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