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臨床輸血過程記錄單

2022-09-28

第一篇:臨床輸血過程記錄單

臨床輸血過程記錄單

井陘縣中醫院 臨床輸血過程記錄單

記錄人:

復核人:

記錄時間:

受血者姓名____________ 性別____ 年齡____ 科別____ 床號______病案號____________

血型:A 、B 、O 、AB

Rh(D)血型:陽性、陰性

(選用請打√)

輸血性質

□常規

□緊急

□火急

□大量

□特殊 供血者條碼號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型:A、B、O、AB

Rh(D)血型:陽性、陰性 血液成分:

血量_____________

□懸浮紅細胞(去除白細胞)

□懸浮紅細胞(Rh陰性、去除白細胞) □洗滌紅細胞(MAP) □洗滌紅細胞(鹽水) □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Rh陰性、去除白細胞) □單采少白細胞血小板 □單采冰凍血小板 □普通冰凍血漿

□普通冰凍血漿(去除白細胞) □新鮮冰凍血漿(去除白細胞) □普通冰凍血漿(病毒滅活) □新鮮冰凍血漿(病毒滅活) □冷沉淀凝血因子 □冷沉淀凝血因子(病毒滅活) 交叉配血實驗結果:□無溶血 □無凝集 觀察監護:

開始輸血時間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_日________時_________分

前15min輸血速度______ml/min或ml/(kg·h)輸血不良反應

□有

□無 15min后輸注速度_______ml/min或ml/(kg·h)輸血不良反應

□有

□無 輸血過程每小時監測

輸血不良反應

□有

□無 輸血完畢時間_______日________時________分

輸血結束后4h監測

輸血不良反應

□有

□無 輸血不良反應類型及描述:

處理情況:

提示:常規輸去白懸浮紅細胞1U 30─60min輸完。

常規輸血漿一般5─15ml/min。 備注:此單記錄完畢,保存于病歷。是醫生書寫輸血病歷的依據。

第二篇:輸血護理記錄單

患者

性別

住院號

血型

型、Rh 性;因需輸血,遵醫囑給予輸

。 1. 供血者

、血型

型、Rh

性、血袋號為

; 2. 供血者

、血型

型、Rh

性、血袋號為

;

3. 供血者

、血型

型、Rh

性、血袋號為

。

交叉配血結果(有/無)凝集(有/無)溶血;血液外觀(有/無)異常;儲血裝置(完好/破損);血液(在/超出)有效期內。輸血前經

共同核對無誤。于

日( )時

分開始給受血者輸注

,于

分輸血完畢,輸注后(有/無)不良反應。

(執行人

)

輸血交接班

交班:詳細情況如上所述,請下一班繼續觀察輸血情況。 (供血者

、血型

型、Rh 性、血袋號為

)

(交班人

)

接班:于

分接班,患者輸血情況已明確,同意交接。

(接班人

)

第三篇:2016年臨床輸血管理制度及實施細則培訓記錄

時間:2016年6月8日 地點:8樓會議室 人員:全體醫務人員 主持人:唐洪乾 內容

臨床輸血管理制度

一、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

由分管院長、醫務科、輸血科、臨床科室主任及專家組成。負責臨床用血的規范管理和技術指導,協調處理臨床輸血工作,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每年至少開展臨床合理、科學用血的教育和培訓1次,使醫護人員臨床合理用血知曉率達95%以上,確保新進人員培訓率達100%,由醫務科備案。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醫院輸血管理會議2次。

二、輸血規范和科學合理輸血

1. 輸血前必須完整填寫《臨床輸血申請單》,由醫療組長或科主任核準并簽字,連同受血者血樣于預定輸血日前送交輸血科備血?!杜R床輸血申請單》復印件由科主任負責保存,每月末送醫務科備案。 2.決定輸血治療前,醫患雙方共同簽署《輸血治療同意書》,患者或授權人應寫明“我已經了解輸血的風險性及并發癥,同意接受輸血治療”并簽名,存入病歷。

3.臨床輸血一次用血、備血量超過2000毫升時需經輸血科醫師會診同意報醫務科批準后才可用血。急診用血事后2個工作日內按照以上要求補辦手續。

4.患者輸血前必須進行乙肝兩對半、丙肝抗體、梅毒抗體、艾滋病抗體檢測,結果存入病歷。

5.各科主任、組長、主治(管)醫師應根據部頒《臨床輸血技術規范》,掌握各類成分輸血指征,科學合理用血,不得浪費和濫用血液,每年用血量納入科室及醫療小組目標考核。

三、血液貯存發放和輸血質量管理

1.輸血科在血液入庫前要認真核對驗收。經辦人要簽名,有關登記資料齊全,保存至少10年。禁止接收不合格血液入庫。

2.按A、B、O、AB 血型將全血、血液成分分別貯存于血庫專用冰箱不同層內或不同專用保存箱內,并有明顯的標識。

3.血液成分保存溫度和保存期按照部頒《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要求。 4.貯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內空氣培養每月一次。

5.受血者血樣要求標簽清晰,血樣在密閉容器中運送。

6.由醫護人員或經培訓人員運送血樣到輸血科,雙方逐項核對輸血申請單并登記。

7.受血者配血標本要求3天之內,血液發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樣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

8.配血前對每批檢試劑實施質量監控。復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規檢查受血者Rh(D)血型和抗體篩查,正確無誤后方可進行交叉配血。

9.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要有兩人復核。一人值班時,操作完畢后自己復核。

10.由醫護人員到輸血科(血庫)取血。取血與發血的雙方共同核對患者信息、血型、有效期及配血試驗結果、血液外觀質量等,準確無誤后,雙方共同簽字后方可發出。

11、提取的(出庫)血液成分要求盡快輸注。不得自行貯血。血液內不得加入其他藥物。

12.輸血前由兩名醫護人員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外觀是否正常。準確無誤方可輸血。輸血時,由兩名醫護人員帶病歷,再次床邊核對后輸血。嚴格無菌操作。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后快,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 13.輸血過程患者出現異常情況應按《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及時處理,并保留殘留血液以備復查。醫護人員應逐項填寫輸血反應回報單,并返還輸血科(血庫)保存。輸血科(血庫)每月統計上報醫務科。 14.輸血完畢后,醫護人員將交叉配血報告單等貼在病歷中,如有輸血反應應將詳細情況記入病歷,并將輸完的血袋送回輸血科(血庫)2~8℃至少保存一天。 臨床輸血管理實施細

一、輸血前申請

1、進行輸血前檢查:輸血前應先做血型鑒定、輸血前經血液傳播性疾病指標檢查;對已查過血型或輸過血的患者,應在《血型與配血報告單》上注明ABO血型和Rh血型。

2、輸血申請時要嚴格掌握輸血適應癥:

3、輸血治療前,主治醫師應向患者或其近親屬說明輸血的目的、方式和風險,并簽署《臨床輸血治療知情同意書》?!遁斞委熗鈺啡氩v。無家屬簽字或無自主意識的患者緊急輸血,應報醫院醫務科或主管領導同意、備案,并入病歷。

4、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成分由于不能保存,一旦出庫不能再退,請慎重申請。主要包括以下成分:各型血漿、冷沉淀、血小板、洗滌紅細胞、新鮮全血。

二、輸血申請

用血申請制度

血量

中級以上 上級醫師 科主任 醫務科

《800ml 申請 核準簽發

800-1600ml 申請 審核 核準簽發

.>1600ml 申請

核準簽發

批準

1、由經治醫師根據患者情況結合相關檢查評估患者的輸血需求,確定輸血后,備血量《800ml的,應由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醫師提出申請,并由上級醫師核準簽發,備血量800-1600ml的,由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醫師提出申請,并由上級醫師審核

,科主任核準簽發,備血量.>1600ml的,由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醫師提出申請,科主任核準簽發,報醫務科批準后,連同受血者血樣于預定輸血日前交血庫備血;急診及特殊輸血除外(緊急用血的患者可先用血后補辦報批手續)。

2、臨床輸血申請單應包括以下內容:

① 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科別、床號。

臨床診斷、輸血目的、既往輸血史、預定輸血史、預定輸血量。

③ 相關檢驗:ABO及Rh(D)血型、血紅蛋白、HCT、血小板、乙肝表面抗原、抗丙肝抗體、抗HIV抗體、梅毒抗體等。

④ 申請日期、輸血日期、申請醫師,上級醫師或科主任及醫務處簽字。 。

4、手術中或急診病人需要緊急用血時,應當遵照下表順序說明以下內容,血庫將作記錄并保存,備查。血庫人員見到血樣應立即進行交叉配血,并及時通知用血科室取血。用血科室事后應按照要求及時補開《臨床輸血申請單》,送血庫保存。

病人姓名

住院號 申請科室 血型 成份 血量 申請時間 申請人(全名) 受理人

三、受血者血樣的采集和送檢

1、確定輸血后,護理人員遵照醫囑由抽血護士持貼好病人信息的試管,至需要輸血患者床前,當面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病房、床號和診斷,如果患者意識清醒,要求患者自己回答姓名以及其他適當的問題確認其身份。如果患者意識不清,通過詢問患者的親屬或其他工作人員,確認患者的身份。

2、確認正確后采集2-3ml抗凝血樣,血樣采集時注意以下事項:

①采集血液時不要直接從輸液管內放血或從正在輸液的一側肢體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釋,降低抗體滴度而引起配血錯誤。 ②防止標本溶血,有溶血時必須重新采集。

③應在患者應用肝素等抗凝劑治療前采取血樣,如患者已用肝素等抗凝劑治療,應及時通知血庫。

④如患者需應用右旋糖酐或(和)白蛋白或(和)脂肪乳劑等藥物治療時,應在輸注藥物前采集血樣備用。倘若輸注后采集的血標本,應及時通知血庫。

3、血液采集后,由病區醫護人員或指定專門負責人員將受血者血樣和申請單送血庫。

4、為避免或減少差錯的發生,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的血樣不能同時抽取和用同一標本。確定輸血后應至少提前一天做血型鑒定,臨床醫生在接到血型報告單后將血型填寫在血型與配血報告單和臨床輸血申請單上。交叉配血血樣另行抽取,急診和緊急情況除外。

四、交叉配血

1、由血庫工作人員對送到血庫的申請單和血樣進行審核,當用血申請單或患者血樣標識不充分,或者發現有細節不符時,血庫工作人員應拒絕接收,以保證遵循正確的程序以確保臨床輸血安全。

2、由于供者紅細胞的免疫性刺激,機體可迅速產生抗體,為確?;颊呤冀K接受配合的血液,新鮮的血樣非常有必要。交叉配血的血樣不能超過3天,對下列之一者血液交叉匹配試驗的血標本必須是輸血前24小時的。 ① 有輸血史 ②有妊娠史

③ 抗體篩選與鑒定陽性 ④

大量輸血患者等

3、交叉配血時,血庫工作人員再次逐項核對申請單、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樣,復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血型,正確無誤后方可進行交叉配血。

4、配血操作按規范進行,血液交叉配血試驗除鹽水介質外,至少一種檢查IgG血型抗體特殊介質交叉試驗(如聚凝胺法、微珠法等)。確定病人體內存在冷抗體時,交叉配血試驗應在37℃進行。

5、配血相合時正確填寫交叉配血報告單,按復查程序自檢后手寫簽字。血液交叉配血單保存10年。

6、第一時間通知輸血科室馬上到血庫取血。

五、臨床取血

1、臨床科室接到取血電話或自己詢問得到可以取血的答復后,由經過培訓的醫護人員或科室指定專門人員持臨床輸血取血單到血庫取血。

2、取血與發血的雙方必須共同查對患者姓名、性別、住院號、床號、血型、供血者血袋標簽(血站的名稱,條碼編號、血型,血液品種及數量,采血日期及時間,或制備日期及時間,有效期及時間)、配血實驗結果以及血液的外觀等,準確無誤時,雙方共同簽字并注明取血時間后方可發出。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發血: ①標簽破損、字跡不清; ②血袋有破損、漏血; ③血液中有明顯凝快; ④血漿呈乳糜狀或暗灰色;

⑤血漿有明顯氣泡、絮狀物或粗大顆粒;

⑥未搖動時血漿層與紅細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現溶血; ⑦紅細胞層呈紫紅色; ⑧過期或其他須查證的地方。

4、血液發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樣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對輸血不良反應追查原因。

六、輸血前核對和貯存

1、取回的血應盡快輸用,若因故暫時不能輸注時,應根據各種血液不同貯存條件進行正確貯存。紅細胞應貯存在2-6℃的冰箱,血漿融化后2-6℃可保存24小時,否則應棄用,冷沉淀溶化后6小時內應輸注完畢,血小板不得自行貯存,應及時聯系血庫送回于血小板恒溫震蕩儀中保存(20-24℃)。

2、血液取回后由兩名護士或醫務人員再次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上的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外觀質量是否異常。血液制劑顏色是否正常等,準確無誤方可輸血。如發現任何不符的地方,或者血袋有任何異常,血液不得用于輸注,并立即通知血庫。

3、發現有下列情況時,血液不得使用

① 血液在冰箱外或者可能曾經在冰箱外超過30分鐘。 ②有跡象表明血袋有滲漏或血袋被打開過。 ③ 血漿為粉紅色或者紅色。

④紅細胞顏色看起來為紫色或黑色。

4、輸血前應告知患者或(和)親屬一旦出現寒顫、顏面潮熱、呼吸短促、疼痛或煩躁不安等癥狀,立即通知醫護人員。發熱患者需要輸血時應將體溫降至38℃以下方能實施輸血。

5、輸血前將血袋內的成分輕輕混勻,避免劇烈震蕩。血液內不得加入其他藥物。

七、臨床輸血

1、

輸血時再核對:由兩名護士(其中至少一名注冊護士)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科室、床號、血型等,確認與配血報告相符,再次核對血液制品袋血型與編碼、有效期無誤后全名簽字才能進行輸血。

2、如病人意識清楚時,應要求病人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齡或其他相關內容;如病人意識不清,請病人親屬說明病人的身份,再次確認其身份。

3、應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輸血前后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連續輸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時(尤其是紅細胞制劑),前一袋血輸盡后,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器,再接下袋繼續輸注。

4、除用生理鹽水沖洗輸液器管道外,嚴禁在血袋中添加任何藥物。

5、輸血時應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則,一般情況下輸血速度為5ml/min,輸血開始前15分鐘要慢(2ml/min),并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若無不良反應再根據失血量、貧血程度、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急性大量失血需快速輸血時,輸血速度可達50-100ml/min。一個單位的紅細胞或200ml的全血必須在兩小時內輸注結束。

6、通常在輸血速度不快的情況下血液制劑不需要加溫,如遇下列情況可進行血液制劑加溫

① 大量快速輸血,成人>50ml/(kg.h),兒童>15ml/(kg.h) ② 新生兒與嬰幼兒換血

③ 患者體內存在具有臨床意義的冷抗體 ④加溫時水溫應控制在35-38℃左右

加溫后的血液制劑必須盡快輸注,不得再保存

7、輸血過程中的監測和記錄:醫護人員在輸血開始前、輸血開始時、輸血后15分鐘以及輸血過程中每30分鐘1次、輸血結束時、輸血結束后每30分鐘1次連續2次對患者一般表現、脈搏、血壓、呼吸頻率、液體出入量等進行監測記錄,并需記錄輸注血液制劑種類和數量。

8、輸血過程中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如出現寒戰、顏面潮熱、呼吸短促、疼痛或煩躁不安等輸血反應癥狀時應立即減慢或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立即通知值班醫師和血庫值班人員,及時檢查、治療和搶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詳細記錄。

八、輸血完畢

1、臨床輸血記錄單(血液交叉配血試驗結果報告單)隨病歷永久保存備查。

2、醫護人員對有或無輸血反應與相關性疾病的患者均應在病歷中描述。

3、有輸血反應與相關性疾病,醫護人員在病歷中描述必須包括:血液制劑種類和數量、輸血時間、發生輸血反應時間、癥狀與體征、診斷與治療等;再一式兩份逐項填寫“輸血不良反應回報單”,一份隨病歷保存,一份返還血庫保存,并由血庫每月統計上報醫務處。

3、輸血完畢后,輸血器材毀形消毒后進行無害化處理,并有相關記錄。血袋及時送回血庫,至少在2-6℃冰箱中保存24小時,放在專用醫療垃圾焚燒袋內封存,由相關部門統一進行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醫療廢物交接時必須有簽收記錄,記錄結果保存備查。

4、輸血治療后病程記錄中要對輸注效果進行及時評價,如果輸注無效,要分析原因,必要時請血庫或其他相關科室協助查找。

九、輸血不良反應與相關性疾病處理

1、輸血過程中出現輸血不良反應時應及時處理:立即減慢或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立即通知值班醫師、上級醫師和血庫值班人員與醫院相關部門,患者必須及時檢查、治療和搶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詳細記錄。

2、疑診患者輸血不良反應進行以下核對檢查

(1)ABO與Rh(D)血型溶血性輸血反應:1)2名或以上醫護人員共同核對病人《臨床輸血申請單》、《臨床輸血記錄單》、血袋標簽、交叉配血試驗記錄及病史各項內容;2)血庫兩名工作人員共同核對病人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各自單獨應用保存于冰箱中的病人與供血者血樣、新采集的病人血樣、血袋中血樣,重新檢測ABO血型、Rh(D)血型、不規則抗體篩選及交叉配血試驗(包括鹽水相和非鹽水相試驗);3)立即抽取病人血液加肝素抗凝劑,分離血漿,觀察血漿顏色,測定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病人血液,檢測血清間接膽紅素含量、血漿結合珠蛋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并檢測相關抗體效價,如發現特殊抗體,應作進一步鑒定;嚴密觀察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變化情況。 5)記錄患者出入尿量,嚴密觀察尿色變化,盡早檢測血常規、尿常規及尿血紅蛋白;

6)必要時,溶血反應發生后5~7小時測血清膽紅素含量。

(2)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 1)由血庫通知供血機構;

2)在病人或/和直系親屬、醫院、供血機構三方共同在場的情況下,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細菌學檢驗;

3)每半小時一次共2次,抽取病人血液做細菌學檢測。

十、自體輸血

1、對于擇期手術患者,可動員患者親友無償獻血,無償獻血應當到煙臺血站履行相關手續。

如果患者體質符合標準,要動員患者進行自身儲血,術前自體采血由血庫或輸血科室負責采血和貯血,經治醫師負責采血、輸血過程的醫療監護。

2、采集血液后工作人員必須在血袋立即注明病人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科室、床號、采血量、采血日期、采血者。 病人意識清楚時,病人在采集血液的血袋上全名簽字;病人意識不清楚時,直系親屬與相關陪同人員在采集血液的血袋上全名簽字。

3、手術室內的自身輸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釋、術野自身血回輸及術中控制性低血壓等醫療技術由麻醉科醫師負責實施。

十一、特殊輸血

1、新鮮全血申請

臨床需要新鮮全血時,需提前2天向血庫提出申請,血庫見到申請單后同煙臺市中心血站聯系。

2、RH陰性病人用血時,應當提前3-5天向血庫申請,以便于中心血站能夠有足夠的時間調集相合的血液。

3、特殊情況下,進行不相合血液輸血時必須履行下列程序: 病人意識清楚時,經治醫師與血庫必須共同告知病人與直系親屬血液制品不相合性輸注利弊;病人意識不清楚時,必須告知直系親屬與相關陪同人員。在征得病人或/和直系親屬同意在輸血治療同意書上詳細說明并簽字,上報醫院醫務科備案簽署同意后方可實施。

4、手術預約時間改變、輸血反應或患者搶救無效死亡,均應及時通知血庫,以便調整備血數量和時間及統計輸血反應。

5、血液發出后不得退回。對已做完交叉配血而因故暫時不輸,可在血庫儲血冰箱暫時保存,待輸血條件恢復后再取回輸注。血液一經開封,則不能保存。

十二、其他

本細則未盡事宜,請參照《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85號)》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執行。

第四篇:輸血科防范臨床輸血糾紛措施

隨著社會進步,普法工作的廣泛開展,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步增強,臨床輸血引起的醫療用血糾紛尤其是輸血傳播性疾病醫療糾紛越來越多。因此輸血科在防范臨床輸血糾紛、維護醫院的合法權益中,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規范醫療行為,嚴格依法辦事

輸血科要配合醫院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抓好《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的落實,參與臨床用血規范管理與監督,主要有:

1、要與患者或其家屬解釋血液來源的特點,即臨床用血來源為輸血科,輸血科血液取自當地血站。并了解患者或其直系親屬有無無償獻血經歷,并統計上報獻血辦。

2、經治醫師了解并掌握輸血適應癥,且工作中掌握適度,按醫院規定履行申報手續。

3、經治醫師在實行輸血治療前與患者或其家屬談話,醫患雙方共同簽署輸血治療同意書或用血志愿書;輸血前留取患者標本進行相關傳染病的檢測。

4、輸血時由兩名醫護人員認真核對,準確無誤后方可輸血,輸血嚴格依規程操作。

5、認真收集臨床醫護人員填寫的輸血反應回報單,每月統計報醫務處(科)。

6、實行無償獻血后,有些患者對輸血收費不理解,要對用血過程中遇到的經濟問題依當地政府有關規定予以解釋,以免誤會。

二、強化質量意識,抓好內部管理

輸血科房屋設施須符合衛生學要求,結構與布局合理,儀器設備滿足日常工作需要。工作人員素質高,責任心強,經過了崗位培訓。在做好這些基礎工作的同時,還應加強管理,做好:

1、嚴把血液入庫關。全血、血液成分入庫前要認真核對驗收,認真做好血液出入庫、核對、領發的登記。

2、貯血冰箱依規程進行消毒、檢測,全血、血液成分分別貯于血庫專用冰箱不同層內或不同專用冰箱內,且標識明顯。

3、交叉配備操作正規、結果準確、報告及時。

4、大力宣傳無償獻血,努力推廣成分用血,積極開展自體輸血、互助輸血、光量子用血療法等多項服務。

三、在輸血糾紛中輸血科免責情形

1、血源方面:

1)由于供血輻射范圍及運輸方式上的變化,為及時到達;或由于供血數量不足而出現的“血荒”,以致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后果的。

2)血站過錯如血站的合法性、血站獻血員檔案缺失、血站采集未經檢測的血液、血站使用試劑不合格、獻血者化驗檢測與采血間隔超過安全時限等。 3)輸血所具有的客觀危險因素如血液檢測的“窗口期”,由于試劑和儀器性能限制引起的客觀存在的“漏檢”等。

4)輸血過程中發生的同種異體抗原引起的輸血反應。

2、臨床方面

1)醫護人員未按要求操作,如查對錯誤、血液污染等。

2)受血者在輸血前和輸血后未留取標本進行輸血傳播性疾病檢測的。 3)輸血記錄缺失或“用血治療同意書”無患者或其親屬簽字。 4)血液來源非法,未經血庫發放等。

3、受血者方面

1)超過訴訟的時效。據《民法通則》規定,若確診輸血傳播性疾病時間距來訪時間已超過一年,同時又無訴訟時效終止、中斷情形,以不接待為妥。若醫患雙方爭議為20年前的,則更應不接待。 2)所患疾病并不是輸血傳播性疾病。

3)非輸血途徑感染的輸血傳播性疾病如吸毒、不潔注射等。

第五篇:臨床輸血與護理

一、輸血相關的法律、法規: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2. 《血站管理辦法(暫行)》 3. 《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 4. 《臨床輸血技術規范》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6.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7. 《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

二、申請輸血的流程:

輸血流程:

1.輸血申請的一般要求

輸血申請審批要求:輸血申請單應有主治(以上)醫師審核、簽字。

輸血知情同意要求:必須進行知情談話并由患者或其親屬簽署《輸血治療同意書》。

輸血申請單填寫要求:專用申請單;不得缺項(除急診搶救外,應填寫所有輸血前檢查項目的結果)。 2.輸血流程:輸血申請De特殊要求

輸血前檢查:“輸血前四項”、肝功、凝血功能、血常規等檢驗。 血型鑒定:只要有輸血可能(擇期手術、創傷急診搶救等),應盡早做血型鑒定以確定患者血型是否屬稀有血型——醫生調整治療策略,血庫提前聯系血站備血。

血型復核:交叉配血前用重新采集的血樣復核血型,是減少血型報告錯誤、預防輸血差錯的重要措施。 3.輸血流程:提前申請

稀有血型:AB血型和Rh陰性血型的全血和血液成分,應提前申請、預訂。

血液成分:洗滌紅細胞、血小板、冷沉淀、輻照血等應提前申請、預訂。

重大手術:預計輸血量超過 1000 ml 提前申請;建議所有重大手術提前通知血庫備血。 4.輸血流程:緊急申請 情況——

術中輸血:(麻醉)醫師電話申請,立即填寫輸血申請單并送往血庫,術后補記賬。

搶救輸血:醫師電話申請,搶救告一段落后補寫輸血申請單、補記賬。 要求——

如果血庫沒有受血者血樣,應立即抽血、和輸血申請單一起送往血庫。

護士不能申請輸血;如屬轉述醫囑,應準確陳述醫囑、告知醫師和本人身份。

三、輸血護理的基本要求

1.臨床輸血的護理工作

輸血前查對:確認受血者,查對供血者和受血者相關信息,檢查血液品種、質量。

輸血操作:嚴格執行輸血操作技術規范。

輸血監護與記錄:觀察并記錄受血者體征、異常癥狀,輸血不良反應處理。

輸血后巡查:繼續監測輸血不良反應。 輸血用品處理:按醫療廢物處理。 2.輸血前的血樣采集 目 的:輸血前檢驗

血型鑒定

交叉配血

要 求:按照一般靜脈抽血操作要求

認真查對,防止抽血和標識錯誤 不合格:嚴重溶血、乳糜

放置時間太久

標簽缺少或與輸血申請單不符 3.輸血過程的血樣采集

目 的:輸血1000 ml 以上,重新采血樣交叉配血 要 求:在輸血、輸液的對側肢體抽血

多為大出血搶救,立即送往血庫

申請單、標簽正確無誤 4.冷鏈管理—取血

1、由醫務人員持“取血單”“取血箱”到血庫取血,雙方必須共同核實無誤后登記簽名。(非臨床醫務人員取血應拒絕發血);

2、血液制品發出后一律不得退回;

3、供、受血者標本應4℃保存至少7天;

4、信息登記、內容符合規范要求,可追溯性,所有相關資料保存十年。

5.冷鏈管理—取血流程 臨床取血工作流程圖 6.輸血前查對

輸血前應當由二名護士或一名護士和一名醫生進

行認真查對;查對無誤,兩人簽名;

查對后立即執行輸注操作;若放置或暫停輸注,

輸注前應重新查對; 7.輸血前查對要點

床邊當面確認受血者;

查對受血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床號、

血型是否正確;

查對《輸血報告單》上血型、血液編碼、數量是否與血袋標識一致;

檢查血袋包裝是否完好、標識是否清晰; 檢查血液外觀、有效期是否符合質量要求。 8.靜脈輸血基本操作步驟

準備輸血用品(輸血器、輸液器、注射用生理鹽水、消毒用品等)

輸血前查對。確定無誤后,將血袋中血液輕輕搖勻并掛在輸液架上,檢查、記錄病人基礎生命體征

按靜脈輸液技術操作,穿刺成功后先輸入少量生理鹽水,待滴注順暢后再開始輸血

輸注不同供血者血液、輸血完成后,應該用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

9.臨床輸血護理:一般要求 注意心理護理,減輕病人心理負擔

血液出庫后應盡快輸注,在臨床放置≤30min,以免變質、污染

開始輸血15 min、輸血結束后應記錄病人基礎生命體征

病人體溫≥38.5℃時,應暫緩輸血

開始輸血時應密切觀察體征和異常癥狀,輸血過程中和輸血結束后應注意巡查 10.禁止向血液中添加藥物

要求:除注射用生理鹽水外,禁止向血液中添加任何藥物。 原因:有些藥物可能改變血液pH、離子濃度、滲透壓,導致血液細胞發生凝集、溶血和血液成分凝聚、失活(如葡萄糖液可引起紅細胞凝集)。 11.掌握輸血速度

一般情況下,輸血速度為5~10 ml/min。

年老體弱者、嬰幼兒以及有心肺功能障礙者,輸血速度宜慢,1~2 ml/min。

急性大出血需快速輸血時,輸血速度可達50~100 ml/min。 輸血速度應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則,輸血開始的前15 min控制在2 ml/min,并嚴密觀察,無不良反應再調整輸血速度。 血小板等成分輸注速度有特殊要求。

四、血液成分輸血與護理

紅細胞懸液的輸注:

1. 輸注前需將血袋反復顛倒數次,使紅細胞與添加劑充分混勻。必要時在輸注過程中也要不時輕輕搖動血袋使紅細胞懸起,以避免出現越輸越慢的現象。

2. 用輸血器輸注,不應與其它藥物混合輸用。

3. 如果血袋內有凝塊,阻塞輸血器,將血袋顛倒數次,用止血鉗夾住凝塊,可以繼續輸注。 洗滌紅細胞的輸注

1. 如果采用的是開放性制備,故應盡快輸注; 2. 因故未能及時輸注只能在4℃ 條件下保存24小時; 3. 紅細胞制品內不能加任何藥物,特別是乳酸格林氏液、

以防發生凝集或溶血反應(原因:生理鹽水懸浮,而不是

CPDA)

目前,國內規定在2-6℃保存,自制備時起, 24h內輸用,運輸時溫度應在2-10℃。但是,國內也有人推薦洗滌后6h內輸用,在2-6℃保存不超過12h??傊?,從安全和療效的角度,洗滌紅細胞在洗滌后應盡快輸注。

特殊紅細胞的輸入

1. 少白細胞的紅細胞: 過濾去除白細胞的紅細胞懸液 2. 冰凍紅細胞: 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 3. 年輕紅細胞: 攜氧能力比一般紅細胞強 4. 輻照紅細胞: 滅活免疫活性淋巴細胞核的DNA

4℃ 條件下保存,原則是盡快輸注 血小板的輸注

1. 治療性血小板輸注:通過輸注血小板,替代補充有止血功能的血小板,起到止血作用;

2. 預防性血小板輸注:通過輸注血小板,替代補充有止血功能的血小板,起到預防出血作用; 3.

相對禁忌證:

(1)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 由于體內存在血小板自身抗體,輸注療效差。盲目和多次輸注,則可導致產生血小板同種抗體。 相對禁忌證:

(2)脾功能亢進和菌血癥引起的血小板減少; 輸注血小板指征從嚴,不主張預防性輸注。原因是輸注的血小板大量滯留在脾內或很快被破壞??赡芷鸩坏教岣哐“逵嫈?,而且增加發生同種免疫及其他輸血不良反應的風險。 相對禁忌證:

(3)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是一種罕見的出血性疾病。盡管TTP患者血小板計數很底并伴有嚴重出血,但不能輸血小板,因為是輸注后可促進微血栓形成,加重微血管血栓塞和出血。 血小板的輸注要求

1、輸注前要輕輕搖動血袋使血小板懸起,切忌粗魯搖動,以防血小板不可逆的聚集或破壞。

2、搖勻時出現云霧狀為合格,如有細小的凝塊可用手指隔袋輕輕捏散。

3、血小板功能隨保存時間的延長而降低,從血庫取來的血小板應盡快輸用。

4、輸注速率以患者可以耐受為準,一般輸注速率越快越好,以達到止血高峰(80~100滴/min,一次輸注時間不超過半小時);

5、在22±2℃振蕩條件下可保存5天;切忌4℃保存。 新鮮冰凍血漿 適應證:

(1) 單個凝血因子缺乏的補充;

(2) 肝病患者獲得性凝血功能障礙; (3) 大量輸血并發的凝血功能障礙;

(4) 口服抗凝劑過量引起的出血;

(5) 抗凝血酶Ⅲ缺乏;

(6) 免疫缺陷綜合征;

(7)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早已明確規定了新鮮冰凍血漿(FFP)的臨床適應證,把FFP當成凝血因子制劑使用才是合理的。

不主張用血漿補充血容量和營養,原因:

? 血漿未常規滅活病毒;

? 血漿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 晶體液、血漿代用品和白蛋白“擴容”更安全;

? 血漿當營養品使用要冒不必要的風險;

? 腸胃外營養療法既科學又安全。 新鮮冰凍血漿輸注

1、ABO同型輸注或相容輸注,一般速度5~10ml /min;

2、需在35℃~37℃水浴中融化,不能在室溫下自然融化或用來水融化,以免有大量纖維蛋白析出;

3、融化后的FFP應盡快輸用;在室溫放置不超過2小時,

不可重復冰凍,如在4℃暫時存放,應于24小時內輸注

4、不宜用于補充血容量和營養;

5、輸注前肉眼檢查應為淡黃色、半透明液體;如發現顏

色異?;蛴心龎K,不可輸注;

6、血漿冰凍后塑料袋脆性大,易破裂,應輕拿輕放; 冷沉淀 主要成分:

1、豐富的因子Ⅷ(約100IU);

2、豐富的纖維蛋白原(200-300mg);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4、纖維結合蛋白;

5、因子XⅢ。 冷沉淀的輸注

1、與受血者ABO血型同型輸注;

2、融化后的冷沉淀應在2小時內輸完,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輸注,因故不能及時輸注,不應再次凍存;

3、冷沉淀在室溫下放置過久也可使因子Ⅷ活性喪失,故融化后必須盡快輸注;

4、冷沉淀容量僅有20ml~25ml,成人一般多袋聯用,輸注時護士應注意隨時更換血袋; 輸血護理原則 安全輸血護理的必然性

輸血是由血液中心、血庫、臨床科室共同完成的治療任務,而護士是輸血治療實施過程中最后一步的具體執行者。如果輸血護理工作制度嚴密,操作程序規范化,可以起到為患者安全輸血的最后把關作用。 安全輸血護理的必然性

對于負責執行輸血的護士。除要求有熟練的業務技術(掌握血液成分的性質、特點、輸用方法、適應癥、禁忌癥、各種輸血反應及搶救措施)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責任意識,應自覺地,一絲不茍執行輸血護理的常規工作。

五、輸血不良反應處理

常見的輸血反應

即 發 反 應

遲 發 反 應

發熱反應

溶血反應 疫

過敏反應

移植物抗宿主病 性

溶血反應

輸血后紫癜 反

輸血相關的

血細胞或血漿蛋白 應

急性肺損傷

同種異體免疫

細菌污染反應

含鐵血黃素沉著癥 免

循環超負荷

血栓性靜脈炎 疫

空氣栓塞

出血傾向

輸血相關性疾病 反

枸櫞酸中毒 應

非免疫性溶血反應

電解質紊亂

肺微血管栓塞 輸血反應的觀察

輸血前患者的體溫、脈率、血壓及呼吸頻率,輸血

后5~15min,護士應留在床邊,觀察患者情況; 輸血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經常監視患者的情況并記 錄觀察結果;

輸血后24h內所排尿液進行測量,要求患者觀察尿有無變色現象;

輸血反應的處理程序

發生輸血不良反應,特別是溶血反應和細菌污染反應,應立即對癥治療和調查分析原因,二者同時進行。按下列步驟進行:

1、立即停止輸血,同時觀察剩余血外觀;

2、采病人血及血袋中剩余血(最好和血袋一起)送血庫檢測;

3、留取反應后第一次尿送檢(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屬血管內溶血,尿中有血紅蛋白);

4、血庫收到輸血反應的樣本后,應立即做以下檢查: 檢查:

1. 復核用血申請單、血袋標簽、配血試驗記錄及輸血報告單; 2. 復查患者ABO血型(輸血前的標本及反應后采集的標本); 3. 復查獻血者血標本及血袋中剩余血的ABO血型; 4. 患者輸血前、后血標本與血袋中剩余血作交叉配血試驗,采用鹽水法與凝聚胺法,最好采用抗球蛋白法配血; 5. 輸血前患者的血標本作Rh血型(尤其是D、E)檢定; 6. 反應后要及時采血做直接抗球蛋白試驗和抗體篩選試驗; 7. 懷疑是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應取血袋血直接作涂片或離心后涂片鏡檢找細菌,取血袋血和反應后病人血液,分別在4℃、22℃和37℃作需氧菌和厭氧菌細菌培養。

六、輸血差錯預防和處理 血型的復核--安全輸血De要求

血型鑒定的誤差:國際上ABO血型鑒定試驗最低誤差發生率為2 ‰(技術方法學原因);

技術原因:紅細胞抗原太弱,高效價冷凝集素,前帶現象,獲得性免疫性疾病,試劑與操作等;

其他原因:抽錯標本,貼錯標識,報告錯誤等;

防止血型不合輸血:嚴格執行操作規程與查對制度;醫護人員不能僅憑自己印象或患者主訴記錄、填寫血型,要求所有輸血的患者都要進行血型初檢與復核; 輸血錯誤的后果嚴重 據統計

在美國,輸血時受血者確認錯誤的發生率約為1/12萬~1/19萬,因受血者確認錯誤導致死亡的約為1/60萬~ 1/80萬(發生次數/輸血次數); 在英國,每輸注1次/16400 U RBC,發生上述錯誤;

1999~2000年,英國報告了57例誤輸ABO血型不相容紅細胞的事例,4個受血者死亡; 發生輸血錯誤的可能原因 輸血申請單錯誤 受血者血液樣本錯誤 血型報告錯誤 血庫發血錯誤 受血者確認錯誤 血液標識錯誤(血站)

七、輸血不良反應防范處理 輸血不良反應的預防

合理用血,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 嚴格控制血液質量 嚴格執行輸血操作規程 嚴格執行輸血過程的監護 發現輸血反應,及時、正確處理 密切觀察患者體征和異常癥狀 輸血開始前,觀察并記錄基礎體征

輸血開始15分鐘內,密切觀察病人基礎體征和異常癥狀 輸血過程中,觀察并關注病人自述

輸血過程病人應注意保暖,以免出現畏寒現象而誤認為輸血反應

不鼓勵在夜間進行選擇性輸血 控制輸血速度

全血、紅細胞成分開始輸注時,速度宜慢,密切觀察;然后根據年齡、病情調整速度 及時發現異常

及時發現 —— 病人主訴+觀察發現 異常 —— 發熱、寒顫、心悸、呼吸困難等 果斷決定是否立即停止輸血

1、如果發生與輸血有關的任何反應(局部蕁麻疹除外),必須立即停止輸血

2、以注射用生理鹽水保持靜脈通道 立即呼叫醫生,再次確認病人

3、醫生應該即刻到達現場

4、護士必須立即再次確認病人,首先確定是否輸錯了血液——輸入血型不相容的血液

(特別是紅細胞成分,即使只有少量)可能導致嚴重損傷甚至發生生命危險!!! 緊急處置和救護,進一步查對

再次檢查血液質量,必要時向血庫人員咨詢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控煙禁煙禁止性規定下一篇:林場副場長述職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