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醫醫院的臨床中藥學論文

2022-04-17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中醫醫院的臨床中藥學論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摘要]臨床中藥學是指在傳統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以患者為主體,研究中藥或其制劑在人體內的作用及機制與臨床用藥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評價及應用規律的綜合性學科。臨床中藥學作為一個新興學科,其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均處于摸索階段。

中醫醫院的臨床中藥學論文 篇1:

滋陰益腎活血湯在糖尿病早期腎病中的應用

【摘 要】 目的 觀察滋陰益腎活血湯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證屬氣陰兩虛、絡脈瘀阻型的臨床療效,深入了解其作用機理,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該病的新思路。方法 將臨床診斷為早期糖尿病腎病屬氣陰兩虛、絡脈瘀阻型的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予以滋陰益腎活血湯配合依那普利治療;對照組40例,予以依那普利治療,4周為一個療程,連續兩個療程。結果 臨床觀察發現,滋陰益腎活血湯治療組在改善本病癥狀和體征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在改善尿蛋白方面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少,臨床用藥安全,值得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 滋陰益腎活血湯;早期糖尿病腎??;臨床研究

1 研究對象

1.1 診斷標準 早期糖尿病腎病診斷:(1)有糖尿病病史,以持續性微量白蛋白為標志,3個月內2次查UAE為20-200UG/MIN或30-300MG/24H,病理檢查CBM增厚及系膜基質增寬明顯,小動脈壁出現玻璃樣變[1]。(2)中醫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消渴?。ㄌ悄虿。┑呐R床研究指導原則》的相關內容,結合臨床辨證屬氣陰兩虛、絡脈瘀阻型,規定如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五心煩熱、口咽干燥,兩目干澀、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小便量多,唇舌暗淡或有瘀斑,苔少或白,脈細澀。

1.2 實驗病例標準 納入病例標準:符合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中醫辨證屬氣陰兩虛、絡脈瘀阻者。年齡18-70歲的成年患者,對藥物的主要藥理特性和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基本了解的患者。按規定服用藥物,并積極配合做各項檢查的患者。病例排除標準:排除年齡小于18歲或大于70歲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婦女。近期內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HHS、及嚴重感染的患者。合并有心腦血管和造血系統和精神疾病的患者。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來源 本研究納入病例來源于泗水縣中醫醫院內分泌科門診及住院病人。病例采集時間為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凡符合納入治療標準的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80例,隨機分組:治療組、對照組各計40例。臨床治療方案:兩組病例均給予常規綜合治療,包括(糖尿病教育,合理飲食、戒煙限酒、規律運動等),優質蛋白飲食(0.8G/KG.D),口服降糖藥物或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對照組服用依那普利10MG,一次/日;治療組在服用依那普利的基礎上,每日加服滋陰益腎活血湯(藥物組成:黃芪30G,生地15G,炒山藥30G,山萸肉20G,茯苓10G,當歸12G,丹參30G,黨參20G,懷牛膝20G,玄參12G,三七6G,枸杞子12G,五味子6G),煎藥機煎煮藥物后,將藥液濃縮分裝2袋,每袋150ML,一袋/次,兩次/日,28天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

2.2 觀察指標及方法 療效觀察:觀察治療前后兩組臨床癥狀體征、尿微量白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總療效及血壓降低的水平。安全觀察:一般體格檢查:T、P、R、BP、心電圖等。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治療前后各查1次。腎功、肝功、4周查1次,尿微量白蛋白2周查1次??崭寡?周查一次。

2.3 療效判定標準 參考國家衛生體制定的新藥審批要求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并結合臨床制定療效評定標準。療效標準:顯效:(1期癥狀體征消失,尿微量白蛋白或24H尿蛋白定量降到正常。2期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24H尿蛋白定量較治療前下降>40%。)有效:治療后癥狀體征明顯改善,尿微量白蛋白或24H尿蛋白較治療前下降≤4O%。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尿微量白蛋白或24H尿蛋白較治療前下降無變化或增高。

2.4 疾病綜合總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體征總積分值下降≥70%,實驗室指標檢查基本恢復正常,或較治療前改善30%以上。有效:30%≤臨床癥狀體征總積分值下降<70%,實驗室指標檢查有一定改善,或較治療前改善10%-29%。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總積分值下降<30%,實驗室指標檢查無改善,或較治療前改善不足10%

2.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數據以 X±S(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及治療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有顯著差異性。

3 一般資料分析

所有80例患者均來自于泗水縣中醫院內分泌科門診及病房, 隨機分組:治療組、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18-75歲,平均53.2±2.9歲;糖尿病病程5-17年,平均6.8±1.8年;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51.5±3.7歲;糖尿病病程5-19年,平均7.2±1.1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4 治療結果

療效觀察 中醫癥狀體征療效觀察(見表1)

對安全性觀察 在臨床觀察治療期間,對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均作了血、尿、大便三大常規、肝功、電解質等檢測,未發現異常情況,在臨床表現中未過敏等不良反應。

5 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造成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最常見原因。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輕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逐步發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終發生腎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或腎移植[2]。在糖尿病腎病的早期階段通過嚴格控制血糖和血壓,可防止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展[3]。祖國醫學文獻中記載的消渴患者后期所出現的水腫、尿濁、下消、腎消、關格等病與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表現十分相似。消渴病是一種病及多個臟腑的疾病,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且陰虛內熱,耗傷津液,則血行不暢而致血脈瘀滯。氣陰兩虛又使血液生化乏源、運行無力,亦生瘀血[4]。通過辨證求因,擬定了“滋陰益腎活血湯”的治療方法。方中黃芪、枸杞子、丹參重用為君藥。黃芪為補氣要藥,枸杞子甘平質潤,為滋補腎陰之良藥,丹參能通行血脈,專入血分,為祛瘀生新之品,三藥共為君藥,共奏益氣滋陰、活血補腎之功。懷牛膝、黨參、炒山藥、山萸肉、當歸共為臣藥。山藥為治氣虛或氣陰兩虛之佳品。山萸肉為補陰之冠,懷牛膝補肝腎、活血,黨參補氣養血,當歸養血活血共為臣藥,以加強君藥益氣養陰、滋腎活血的功效。玄參、生地、三七、茯苓、五味子、共為佐使藥;以加強滋陰益腎活血的作用,并能減輕黃芪的燥熱之性。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滋陰益腎活血湯中的藥物多具有較好的降血壓、調節糖、脂代謝紊亂、抗血小板聚集、擴張外周血管、改善血液粘稠度、抗氧化、調節免疫功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保護腎功能等作用[4]。 通過臨床觀察看出,治療組總有效率92.5%,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未發現不良反應。更好的體現了中藥復方的優點,療效穩定,不良反應少,從而反映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早期腎病在整體調節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09:36.

[2] 王吉耀.全國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內科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1:584.

[3] 石志蕓,施賽珠,陳劍秋,等.中醫血瘀證與血栓相關分子標志物的研究[J].中醫研究,2003,16 (6):21-23.

[4]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中藥學專業知識(一)[S].2007:04.

作者:步運慧

中醫醫院的臨床中藥學論文 篇2:

臨床中藥學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

[摘要] 臨床中藥學是指在傳統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以患者為主體,研究中藥或其制劑在人體內的作用及機制與臨床用藥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評價及應用規律的綜合性學科。臨床中藥學作為一個新興學科,其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均處于摸索階段。本單位于2015年成立臨床中藥學碩士招生點,且于當年成功招生,現對該學科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的方案及經驗做一歸納總結,以供同仁參考引智。

[關鍵詞] 臨床中藥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研究生

[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y of Chinese medicin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Graduate student

臨床中藥學是指在傳統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以患者為主體,研究中藥或其制劑在人體內的作用及機制與臨床用藥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評價及應用規律的綜合性學科。近年來,隨著西藥臨床藥學在各醫療機構的深入,臨床藥學在不良反應監測、合理用藥及作用機制研究等多方面顯示出獨特的優勢。但是,由于中藥與西藥在結構、配伍、功能主治等各個方面的巨大差異,西藥臨床藥學在中成藥、中草藥方劑方面的應用捉襟見肘,故以傳統中醫藥理論與臨床藥學為背景的臨床中藥學應運而生[1-3]。臨床中藥學作為一個新興學科,其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均處于摸索階段,本單位于2015年成立臨床中藥學碩士招生點,且于當年成功招生,現對該學科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的方案及經驗做一歸納總結,以供同仁參考引智。

1 培養對象及培養目標

與西藥臨床藥學類似,臨床中藥學是以向醫療機構提供具有臨床及科研能力的臨床中藥師為最終目標的學科,而為滿足臨床的需求,臨床中藥師需具有中醫學、中藥學及科研等多重教育背景及能力,故臨床中藥學的培養對象需至少具有中醫學或中藥學的本科教育背景,在培養過程中,需掌握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經濟、合理化用藥的方法與手段,并以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中藥問題、解決問題為最終培養目標[4-6]。

2 培養模式及培養方案

2.1 培養時限及安排

本學科的培養時限為3年(6學期),第1學期于校本部完成理論課的學習,第2學期至第5學期于本單位著重進行臨床實踐及科研,第6學期完成學位論文及答辯,即“1+4+1”的培養模式。

2.2 培養方式

本學科由研究生導師、醫院藥學部門及行內專家組成導師組,對研究生進行指導及培養。自研究生入學始,導師組根據培養方案、課題背景及個人特點討論并制定培養方案,并于研究生完成理論課學習后開始實施。研究生需定期向導師組匯報學習及課題進展情況,導師組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或糾正,并組織專家進行開題、中期匯報、答辯等環節。

2.3 理論課培養方案

本學科的理論學習目標旨在思想政治端正的前提下,擁有基本的科研思路及專業理論知識,故將課程分為3種類型: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及專業選修課,見表1。公共必修課進行政治思想、自然辯證法及英語的學習;專業必修課進行科研思路及科研統計方法的培養;專業選修課則是根據研究方向的需求及個人興趣,個性化地進行專業知識的儲備(至少選修3門)。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臨床中藥學正處于萌芽階段,其課程類型并不豐富,無法滿足各個研究方向對理論知識的攝取,故允許研究生于其他教育部直屬院校修習相關專業選修課,成績合格后,學分亦予以承認。此舉不僅滿足了各研究方向對理論知識的要求,更能促進該學科的迅速發展與完善。

2.4 臨床實踐培養方案

2.4.1 總體要求與目標 臨床中藥學是與臨床醫學密不可分的學科,故需本專業研究生親身融入到臨床工作中去,這是整個培養歷程中的重頭戲,故臨床實踐的總學程為24個月(4學期),并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且著重實踐的原則,以研究生畢業后具備臨床中藥學實踐技能及自主解決中藥學問題的能力為總體目標,參照西藥的《住院藥師規范化培訓標準》進行臨床實踐培養,由導師及輪轉科室的臨床教師對研究生進行臨床實踐培養[7-9]。

2.4.2 實踐內容與安排 本學科臨床實踐主要分為2個階段,各階段學程均為12個月。

(1)通科實踐階段 該階段需研究生在醫院藥學部門各崗位輪轉完成,其包括門診藥房、中草藥房、病房藥房、藥庫、藥檢室、制劑室等部門,旨在通過實踐,熟悉并掌握臨床中藥師的主要職業技能。①門診藥房培養方案 研究生于該崗位需掌握處方審核、調配及發藥的基本技能;需熟悉藥品不良反應呈報方法及流程與“精、麻、毒、放”等特殊藥品的管理辦法與流程;需了解“藥品管理法”、“處方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文件,中成藥的用藥特點及用藥原則,特殊人群用藥特點及用藥原則。于該崗位實習約3個月,見表2。②中草藥房培養方案 研究生于該崗位需掌握中草藥處方審核、調配及發藥的基本技能;熟悉至少100種常用中藥飲片的鑒別特點,特殊飲片的管理方法與流程;了解煎藥規程、操作及設施維護,煎藥成品的質量控制技術。于該崗位實習約3個月,見表3。③病房藥房培養方案 研究生于該崗位需掌握常用中成藥的名稱、功能主治、規格、用法用量、適應證、禁忌證、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與審核醫囑、調配及發藥的基本技能,“麻、精、毒、放”等特殊藥品的管理辦法;需熟悉藥品不良反應關聯性評價方法,特殊人群用藥特點及用藥原則,藥房自動化設備的使用及維護,需了解病區基數藥品的管理辦法。于該崗位實習約3個月,見表4。④藥庫培養方案 研究生于該崗位需掌握中藥飲片的鑒別與保管方法,中成藥采購、貯存工作流程和要求,特殊藥品的貯存方法;需熟悉藥品價格信息管理,醫院藥事制度及藥品采購管理規程;需了解藥物經濟學基本知識。于該崗位實習約1個月,見表5。

⑤藥檢室培養方案 研究生于該崗位需掌握藥品的質量管理方法及常用醫院制劑檢驗方法;需熟悉藥品質量控制工作的內容及流程,“藥品管理法”及《中國藥典》中關于藥品質量檢測的相關內容,需了解藥品質量問題追蹤流程與評估報告。于該崗位實習約1個月,見表6。⑥ 制劑室培養方案 研究生于該崗位需熟悉中藥煮提操作方法,中藥前處理、提取、精制、制劑成型等技術;需了解中藥材炮制方法,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于該崗位實習約1個月,需至少完成10個批次的制劑配制,需至少進行1次日常設配的維護。

(2)??茖嵺`階段 該階段分別在臨床中藥學室與各臨床科室完成,研究生通過在臨床中藥學室的學習,掌握臨床中藥師的基本工作流程與技能,再根據各導師的研究方向及課題背景,選擇某個臨床科室,進行較為深入的臨床中藥學??茖嵺`。在導師與臨床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參與日常醫療活動,培養臨床思維及處理臨床中藥問題的能力。①臨床中藥學室培養方案 研究生于該崗位需掌握審核醫囑及干預技能,治療藥物監測數據分析與評估,提供個體化用藥建議,中藥的治療原則或治療指南,藥物信息檢索和評估,藥物咨詢,患者教育,藥歷書寫,與醫護患的溝通技能;需熟悉藥學監護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方案,特殊人群用藥特點及用藥原則,臨床中藥學室工作內容和流程;需了解藥學查房,臨床會診及病例討論。于該崗位實習約6個月,見表7。② 臨床科室培養方案 根據導師的研究方向或臨床需要,將研究生派往相關臨床科室,通過與醫生、護士、患者的交流,發現及解決臨床中的中藥問題,在具體的臨床實踐中提高對臨床中藥學知識與技能的運用能力,同時通過專業化中藥學服務,規范臨床用藥,促進醫生與患者安全、有效、經濟、合理地用藥。

2.5 科研培養方案

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研究方向及課題背景,自主查閱文獻資料,結合臨床中藥問題,確定選題,撰寫開題報告及文獻綜述。于第三至第四學期在學院內進行開題考核,考核專家小組主要就研究課題的科學性、可行性及臨床實用價值三方面進行評議。

根據考核專家小組的意見,進一步修改選題內容并制定詳細的科研計劃后,深入基層現場和中藥學工作第一線,圍繞中藥臨床應用研究與評價、個體化用藥與實踐、藥物安全性與用藥安全等方面展開研究,最終獲得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和一定實際參考價值的結論或解決方案,并撰寫畢業論文。

3 思考與設想

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之間的關系相輔相成,它們均以“人”作為主體,學科建設的最終目的即為培養人才,培養出的人才更能推動該學科的迅猛發展[10-12],對于臨床中藥學這一新興學科更是如此。該學科的建設始終是以向醫療機構提供臨床中藥師作為出發點及最終目標,只有專業人才的輸出與配置,才能真正規范臨床合理用藥,而臨床中藥師在臨床實踐及對研究生的“幫、傳、帶”中,又可促進該學科向規范化、合理化發展。就本單位對該學科的建設方案,提出以下幾點思考與設想。

3.1 整合教學資源,擴大培養規模

誠然,臨床中藥學這一學科現階段正處于摸索階段,缺乏公認的、規范化的人才培養流程,故在本階段的第一要務即為整合現有的全部臨床、教學、科研資源,努力為研究生提供一個豐富、正規、嚴謹的培養環境,供其在學有所專、學有所長的基礎上,開拓眼界,無縫接軌臨床。第二方面,各醫科院校應開設臨床中藥學專業,擴大招生份額,使本專業的人才數量呈梯度增長,以免出現人才斷層。第三方面,應加速學科帶頭人的選拔與培養,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在個別單位形成優勢學科,迅速推動該學科的建設。

3.2 政策適度支持,規范培養模式

作為一個新興學科,沒有政府衛生部門及各醫療單位的支持會舉步維艱,而臨床中藥學能夠促進臨床安全、有效、經濟、合理用藥是有目共睹的,故望決策者們加大對該學科的建設,以促進其快速發展[13-15]。另一方面,臨床中藥學應參照西藥臨床藥學的培養模式,于較有專業實力的三甲醫院設立臨床中藥師培訓基地,選拔各基層單位的中藥師進行為期1年的規范化培訓,結業后對考核合格者頒發臨床中藥師證書,以規范各單位的臨床中藥學工作。此外,還應大力開展各種在職培訓及繼續教育,這一方面可以迅速擴大臨床中藥學的培訓范圍,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各單位中藥師的技能提高及專業延伸。

3.3 吸納多學科知識經驗,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

臨床中藥學本屬一交叉學科,是中醫學、中藥學、西藥臨床藥學、循證醫學及臨床科研等多學科結合的產物,故該學科的建設不應僅局限在現有師資的教學上,應根據不同研究方向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充分汲取其他學科優勢,同時也豐富了本學科的內容與深度,本單位的理論課跨校選課即是在此方面的一大突破!

當然,臨床中藥學的立身之本乃傳統中醫藥理論,故在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方面不能完全套用西藥臨床藥學的培養模式,該學科必須依據傳統中醫藥理論,發揮中醫藥的特點,圍繞中成藥配伍、中西藥復方制劑與中西藥配伍、中草藥劑量與煎服法、不良反應監測、臨床用藥咨詢及中藥宣傳與教育等方面開展工作,并以臨床用藥咨詢、中成藥處方點評為切入點,規范醫護患安全、有效、經濟、合理地使用中藥。

3.4 結語

誠然,本單位于2015年剛剛開展臨床中藥學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其各個方面的建設均在摸索,恰恰與臨床中藥學在國內的現狀相一致,但我們相信,通過大家不斷的探索、挑戰與嘗試,最終會摸索出一條適合臨床中藥學快速發展的特色之路;臨床中藥師也會隨著在臨床的發光發熱得到醫生、護士、患者的信賴與支持!望同仁們共同努力,共鑄臨床中藥學明日之輝煌!

[參考文獻]

[1] 趙宇昊,唐燕,李書珍,等.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臨床中藥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 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12):1891-1892.

[2] 張敬璋. 臨床中藥學的發展方向[J]. 中醫臨床研究,2012, 4(15):115-117.

[3] 高小明,姜春梅,夏淑霞,等. 淺議臨床中藥學學科內涵建設[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11):139-140.

[4] 鄧永建. 臨床中藥學的實踐及思考[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22):4709-4711.

[5] 王建. 基于中藥學專業《臨床中藥學》課程的教與學思考[J]. 中藥與臨床,2015,6(4):37-39.

[6] 劉宇,張一昕,韓雪,等. 臨床中藥學案例分析教學法的應用[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8):113-114.

[7] 周蓓,吳燕春. 臨床中藥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2015,1(8):138-139.

[8] 胡小勤,曾學文. 提高《臨床中藥學》學科教師興趣激發能力的方法[J]. 醫學研究與教育,2012,29(3):61-63.

[9] 王安香. 臨床中藥學與中藥師作用研究[J]. 亞太傳統醫藥,2014,10(19):128 -129.

[10] 顧曉玲,朱江,陳麗華. 中醫醫院開展臨床中藥學工作初探[J]. 中國執業藥師,2014,11(10):54-56.

[11] 王安香. 論臨床中藥學及其學科界定[J]. 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5):37.

[12] 陳曉陽,李晟,劉平安,等. 《臨床中藥學》教材編寫的思考與建議[J]. 中醫藥導報,2014,20(2):151-153.

[13] 李潔,張虹. 加強醫院臨床中藥學學科建設的幾點建議[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21(10):1048-1049.

[14] 呂麗華. 對臨床中藥學發展的探討[J]. 中國實用醫藥,2013,8(26):266.

[15] 張冰,金銳,吳嘉瑞. 基于現代中藥師知識框架構建臨床中藥學課程[J]. 藥學教育,2011,27(5):23-25.

(收稿日期:2015-12-15)

作者:趙奎 君續暢 王秀娟

中醫醫院的臨床中藥學論文 篇3:

瀉白湯加減方治療卒中相關性肺炎療效觀察

摘要:目的探討瀉白湯加減方治療痰熱壅肺型卒中相關性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重癥監護室(ICU)2016年3月—2017年9月間收治的73例痰熱壅肺型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和觀察組36例,2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抗感染、化痰、營養支持等基礎治療,觀察組在上述基礎治療的同時予以瀉白湯加減方,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評分)比較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在白細胞計數(WBC)、C反應蛋白水平(CRP)相關炎性指標比較無顯著差異。結論瀉白湯加減方治療痰熱壅肺型卒中相關性肺炎,可以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炎性指標,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瀉白湯加減方;痰熱壅肺型;卒中相關性肺炎

卒中相關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最早于2003年由Hiker等人提出[1],并將其分為早發性肺炎(腦卒中后72h內發生)和晚發性肺炎(72h以后發生)。據近年來流行病學資料統計,卒中相關性肺炎可使卒中病人死亡風險增大3倍,具有較高的病殘率和病死率[2],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卒中相關性肺炎就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近年來,中醫藥在抗病毒、殺菌等方面經現代醫學證實療效可靠,在卒中相關性肺炎的防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本科運用瀉白湯加減方治療痰熱壅肺型卒中相關性肺炎,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6年3月—2017年9月期間本院ICU收治的 73例痰熱壅肺型卒中相關性肺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36例,對照組37例。觀察組男25例,女11例;年齡61~93歲,平均(7803±776)歲,患病時間1~48月,平均(1388±1181)月。對照組男26例,女11例,年齡60~89歲,平均(7614±875)歲,患病時間1~38月,平均(1207±957)月。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西醫診斷參照SAP診治中國專家共識[3]。中醫證候診斷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編著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一輯)》(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3出版)[4]。

1.2.1西醫診斷標準①發熱,體溫升高>38°C;②新近出現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癥狀,或原有的呼吸道癥狀加重;③肺部可聞及濕啰音或呼吸音減弱、肺實變體征;④血象改變,外周血白細胞計數>10×107/L或<4×107/L,分類中性粒細胞>80%,PCT>05ng/L或CPR>5mg/L;⑤胸部影像學檢查顯示肺部新出現的或進展性的浸潤性征象;⑥痰培養有致病菌生長。以上情況中的任意2項即可診斷,但如果僅有①、④兩項時,需通過其他相關檢查進行鑒別診斷。

1.2.2.中醫診斷標準主癥:發熱,咳嗽,咳黃痰。次癥:咳喘胸痛,氣息短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粘色黃,或有腥味,難咯,胸脅脹滿,咳時引痛,或食欲不振,乏力。舌脈:舌紅苔黃或膩,脈滑數。具備以上主證2項,或者具備1項主癥,2項次癥,可診斷本證?;颊吲R床辨證及中藥湯劑組成的確定由兩名中級以上職稱的中醫醫師完成,達成共識后方可應用。

1.3.治療方法2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抗感染、化痰、營養支持等基礎治療,觀察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給予瀉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為主方,辨證加減(兼肝郁者,加柴胡、郁金疏肝理氣;兼血瘀者,加桃仁、紅花活血化瘀改善胃腸瘀血;兼氣喘者,加厚樸、杏仁等降氣平喘;兼黃膿痰者,加瓜蔞、貝母、桔梗以清熱、祛痰、排膿等)。中藥均來自昌吉州中醫醫院中藥房,由煎藥室統一煎制,每袋150 mL,每次1袋,1日2次,早晚飯后30~60 min溫服。7 d為1療程。

1.4.觀察指標

1.4.1.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評分)SAP發生后治療前、治療7天后分別記錄體溫、氣道分泌物、血白細胞計數、氧合指數、胸部x線片等情況,計算CPIS分值;

1.4.2.炎癥性指標檢測記錄SAP發生后治療前、治療7 d后血白細胞(WBC)、C反應蛋白(CRP)指標變化情況。

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A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2.1.2組治療前后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評分)比較見表1。2組治療前CPI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治療7 d后,觀察組與對照組CPIS評分較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降低,說明2種治療方法均有效;2組治療后CPIS評分比較差異顯著,說明加用瀉白湯加減方對治療痰熱壅肺型卒中相關性肺炎較單純西藥治療對改善患者臨床相關臨床癥狀方面更具優勢。

2.2.2組治療前后炎癥性指標血白細胞計數(WBC)、C反應蛋白(CRP)變化比較見表2、表3。從下表可以看出2組在治療前血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治療7天后,觀察組與對照組血白細胞計數較治療前顯著降低,說明兩種治療方法均有效,2組治療后比較無統計學差異,說明加用中藥湯劑對血白細胞計數影響不大;觀察組治療前后C反應蛋白比較無顯著差異、對照組治療前后C反應蛋白比較差異顯著、治療7 d后2組C反應蛋白比較也無顯著差異。說明瀉白湯加減方在改善炎癥相關指標方面無明顯優勢。

3 討論

祖國醫學中并無與卒中相關性肺炎相匹配的中醫病名,因其臨床表現多與肺系病證有關,將其歸屬于中醫“咳嗽”、“喘證”、“肺熱病”等范疇。本次研究納入的病例均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具有氣血不足、臟腑虛損的生理特點,所以治療時應做到寓攻于補,攻補兼施。本次研究根據臨床卒中相關性肺炎“邪熱蘊肺,痰熱互結”的病機特點,以瀉白湯(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為主方辨證加減。方中桑白皮甘寒入肺,清瀉肺熱,止咳平喘,又因其不剛不燥,而不傷嬌臟,為君藥;地骨皮甘淡而寒,入肺、腎經,既能直入陰分助君藥瀉肺中伏火,又能清瀉腎中虛熱以退蒸,為臣藥;君臣相合,清肺火以復肺氣之肅降,瀉腎熱則虛火不致犯肺;甘草味甘,增強補益脾氣之力,調和諸藥。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5]:地骨皮中含有甜菜堿、亞油酸、亞麻酸、肽類、苷類等成分,具有較強的解熱、免疫調節作用及一定的抗菌作用;桑白皮中含有桑皮素、桑色烯、還桑素等多種黃酮類化合物及桑色呋喃等成分,具有明顯的鎮咳、祛痰、平喘作用;甘草中含有150多種黃酮類物質、數個皂苷元類物質、甘草多糖及甘草次酸、甘草酸銨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抗炎、抗病毒、抗變態反應等作用。由此可見本方具有解熱、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祛痰、鎮咳、平喘作用。

總之,瀉白湯加減方在治療卒中相關性肺炎方面療效確切,尤其在改善相關臨床癥狀上具有顯著優勢。因此,廣大醫務工作者在臨床診治卒中相關性肺炎時,應充分利用中醫藥治療優勢,不斷探索研究,實現該病治療的新突破。

參考文獻:

[1]Hilker R,Poetter C,Findeisen N,et alNosocomial pneumonia after acute stroke:implications for 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medicine[J].Stroke,2003,34(4):975-981

[2]程立山,高朋杰,陳晶,等腦梗死后并發肺部感染對病情演變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4):39-401

[3]卒中相關性肺炎診治中國專家共識組卒中相關性肺炎診治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志,2010,49(12):1075-1078

[4]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56-162

[5]祁公任,陳濤現代實用臨床中藥學[M].化學工業出版社生物·醫藥出版分社,2010:135-480

作者:趙彥萍 吳玲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高職實踐教學醫學檢驗論文下一篇:麻醉藥物基因組學研究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