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安然公司破產案例解析

2022-12-18

第一篇:安然公司破產案例解析

安然公司破產案例解析(推薦)

安然公司破產案例解析

引言

企業破產法是指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嚴重虧損,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依法宣告破產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規定在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時,法院強制對其全部財產進行清算分配,公平清償給債權人,或通過債務人與債權人會議達成的和解協議清償債務或進行企業重整,避免債務人破產。破產是商品經濟中必然出現的現象,也是市場運行的一種必要的機制。

破產法是集實體與程序內容合一的綜合性法律,其調整范圍一般限于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的特殊情況,解決的主要是如何公平清償債務,即執行問題,對當事人間夫人實體權利、義務爭議則應在破產程序之外通過民事訴訟、仲裁等方式解決。因為破產法不具備解決民事權利義務爭議時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各項制度。

破產法的基本制度主要源于民事債權和民事執行制度,并根據破產程序的特點、原則加以變更,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予以必要的擴張或限制,同時兼顧對社會利益的維護。由于破產法社會涉及面甚廣,不僅民法訴訟法與之相關,企

1 業法、公司法、勞動法、社會保障法乃至刑法、行政法等都與之有密切聯系,破產法的實施要依靠這些相關法律及配套制度的保障。實踐已經證明,單靠一步破產法是難以廣泛實施并發揮其相應有社會調整功能的。本文就以安然公司的破產為例,簡介一下安然公司的破產原因和其深層次的原因。

案例

——安然公司概述

安然公司是由肯尼斯•雷于1985年兼并了實力超過自己一籌的競爭對手——Inter North 公司后為公司取名為安然公司的,在成立之初,公司的主業是石油氣和天然氣生產及傳輸??夏崴?bull;雷領導公司一邊生產天然氣,一邊依托其與業界及華盛頓的良好關系大力宣傳天然氣是未來能源的理論,并鋪設管道至客戶端。當安然在全美天然氣供應商中僅列第13位的時候,就已建起美國最大的天然氣管道輸送系統,輸送量達到全美消費總量的1/5,形成其后能源輸送業務的雛形。

隨著美國政府在80年代后期解除對能源市場的管制,構成了能源期貨與期權交易勃興的契機。安然于1992年成立了“安然資本公司”,成為這一新市場的開拓者和霸主。安然也開始了國際化的道路于1991年在英國建立第一家海外發電

2 廠。到1995年,安然的收入有22%來自安然資本公司,12%來自國際項目。

為進一步實現從“全美最大能源公司”變成“全球最大能源公司”這一目標,安然公司繼續在印度、菲律賓和其它國家擴張。在北美的業務也從原來的天然氣、石油的開發與運輸 擴展到包括發電和供電的各項能源產品與服務業。在另一面,安然創造市場的能力遠遠地擴展到能源證券之外,他們似乎越來越相信,為任何一種大宗商品創造衍生證券市場都是可能,于是,在2000年安然開創了帶寬交易市場,這也是他們最后一個大的行動。

——安然公司的金融創新

安然最主要的創新成就來自對金融工具的創造性“應用”。通過新金融工具使能源商品“流通”起來,為能源產品開辟期貨、期權其他復雜的衍生金融工具,以期貨、期權市場和衍生金融合同把這些能源商品“金融化”。在世界各國的能源證券交易中,安然占據著壟斷地位。

——Enron Gas Services 和運作思路

這一創新的能源交易模式使得安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并確定了其美國能源交易領域的霸主地位。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里根政府開始大力推行自由市場

3 經濟,并由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開始解除管制的改革,不但放開能源價格管制,而且允許能源用戶可以長期簽訂長期能源供應合同。這些宏觀政策的改革大大加劇了美國能源市場的競爭程度,使能源市場上的價格大幅波動,這種變化在初期確實給存有大量天然氣資源儲備的安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安然雖然遭遇了風險,但其卻從中看到了商機:能源用戶為了規避風險,迫切需要套期保值的服務,但當時不存在這樣一個市場,安然的機會就此產生。安然在實際運作當中積累了風險管理的初步經驗。隨后安然確立了公司戰略轉型的雛形:在受管制的管道業務之外涉足非管制的領域。公司由此涉足“能源+金融”的能源期貨期權業務,Enron Gas Services由此產生。

把能源交易和金融工具相結合,依賴其豐富的天然氣儲備和跨州的輸送管道,把握能源價格變動趨勢,通過能源銀行這種商業模式的平臺,交易天然氣輸送何用—能源期貨和期權交易,使消費者在日益波動的能源市場規避價格風險,同時還為生產商提供融資服務。

供應商開發機構的主要工作是與供應商以固定的價格簽訂長期供貨合同,當然,由于市場價格的波動很大,以固定的價格和安然簽訂合同對供應商來說也有潛在的損失,安然采取的辦法是給供貨商提供資金支持,幫助他們進行天然氣

4 的生產,以此為條件得到長期的固定價格的天然氣。同時他還通過對瀕臨破產的能源企業注入資金從而獲得直接的合法的儲備天然氣能源的權利,因而使得其面臨的風險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轉移。

市場開發機構的主要工作是講以固定價格購得的天然氣在數量或價格上做些調整后賣給消費者。當然,安然提供了諸如互換等金融交易工具來使消費者能夠得以規避價格變動所帶來的風險。

集體化的后勤和風險管理機構的主要任務是對公司的金融期貨期權業務進行風險管理。他所采用的方法是講和其他公司簽訂的合同所暴露出的風險分為五個賬簿進行管理。分別是:天然氣價格賬簿、來源賬簿、指數賬簿、運輸賬簿和選擇權賬簿。

安然研制出的這一套為能源衍生證券定價與風險管理的系統,構成了它的核心競爭力。這些定價技術、風險控制技術以及財力資源上的優勢,使安然壟斷了能源交易市場。

同時由于安然是這個能源交易市場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此這一個市場的幾乎所有游戲規則都將由安然來制定,這就相當于安然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其對這個市場的壟斷地位的形成也就在理所當然之中了。

——安然迅速崛起的原因

1、通過戰略聯盟建立了功能強大的戰略行資產網絡,從而使公司能夠以更強的適應性和更快的速度為客戶提供范圍廣泛的最有解決方案。

2、擁有較強的流動性和“造市”能力,從而相應獲得價格和服務優勢。

3、創新的風險管理技能使公司能夠為客戶提供可信賴的價格及交付。

4、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使客戶能夠以較低的成本交易商品和服務。

但這都避免安然公司最后破產。2001年底,安然公司因虛報近6億美元的盈余和掩蓋10億多美元的巨額債務的問題暴露出來。12月2日,安然公司根據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規定,向紐約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創下美國歷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產案記錄。

案例思考:試分析美國安然公司崩塌破產的原因。

案例結論:

——安然破產的原因分析

安然崩潰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由于其通過一系列方式操縱

6 公司財務報表,欺騙投資者,以維持所謂的高增長。當其手段被揭穿后,投資者發現了安然的財務黑洞和欺詐行為,引爆了安然這一建立在沙灘上的大廈。市場的力量最終懲罰了安然??v觀安然的花招來看,安然的破產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至于在2001年11月份因不能償還到期的幾十億美元的債務而導致申請破產,只是說是安然倒塌的導火索而已了!

——安然的花招

90年代后半期開始,為實現其成為世界領先公司的野心,安然進入快速縱深擴張階段,在全球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業務和投資擴張,由于這些投資在短期內無法產生滿意的收益和現金流,而安然又堅信這些投資在長期會獲得較好的收益,從而給安然的財務報表造成巨大的現實壓力。安然迫切需要低成本增量資金來支撐其“高增長”的態勢。

安然把目光投向了愿意參與安然融資安排的外部投資者。為了維持較高的信用評級及“高增長”的態勢,從而降低融資成本,安然的資產負債表上不能有過多債務,還必須保持收入的快速增長。為了實現這樣的母的,安然需要一個特殊的金融工具,以便在持續獲得外部低成本資金的同事又能對其增量債務進行資產負債表外的會計處理。

循著這一思路,在許多種可能的選擇中,安然以其“過度追求金融創新”的一貫風格選擇了一條危險的道路:在會

7 計處理上玩弄花招,利用金融工具進行大量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利用或濫用會計準則的漏洞少報或隱藏債務,通過關聯交易和激進、大膽的會計處理夸大收入及利潤。

——SPE體系

在特定情況下,美國的會計準則允許SPE的發起公司可以不將其合并報表。因此,這些在發起公司和SPE之間進行的交易將產生收益或損失,且可確認為發起公司的現金流。

熟悉金融技巧的安然正好利用了對SPE不合并報表的會計處理漏洞,在華爾街金融機構的幫助下,安然以股票、債券等資產作為權益投資,創建并實質控制了包含3000多個SPE在內的復雜的運作體系,構成其迷宮般的脈絡,以達成其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夸大收入和利潤以及獲取稅收優惠的目的。

——安然運作SPE的主要方式

1、安然將股票托管給一家由其安全有用的信托投資公司;

2、這些股票用于為一個安然搭建的SPE提供抵押擔保;

3、SPE從外部投資人那里獲得少量的現金資本投資(實際上很多安然SPE的外部投資人都是安然的高級管理人員,實質控制著SPE);

4、SPE通過發行有安然股票作擔保的企業債券籌集大量

8 現金(在發行公告中一般有一旦安然的股票降至一定點位或安然的債券跌至投資級以下時,安然必須立即無條件地償還SPE的債務約束性條款,一般要求安然以發行新股的方式支付);

5、SPE投資與安然建立一家合資公司,并占有50%的權益;

6、為取得合資公司的另外50%的權益,安然將其資產與SPE的50%權益進行置換。此外,置換給SPE的相應資產由已被安然安全控制的合資公司管理。這樣,安然就達到了表外融資且掌握已出售資產的控制權的雙重目的。

7、通過上述運作,安然就可以利用SPE通過發行債券籌集以投資合資公司的資金來償還債務或進行新興業務的擴張,調整和優化自身的資產結構。

——安然的崩潰

通過運作SPE,當任何季度的利潤達不到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時,安然總可以通過增減項目資產的出售達到或超過預期利潤額。

2001年3月5日,《財富》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安然股價是否高估?》的文章,首次指出安然的財務有“黑箱”。從此安然的黑洞被媒體一個個揭開,盡管這期間安然的高層不斷否認自己的財務問題,但畢竟“紙是包不住火的”,隨著安

9 然股票價格的一路狂跌,2001年12月2日,安然正式向法庭申請破產。

——安然破產的深層次原因

第一,從公司內部的管理體制上來看:現代管理制度采取管理權和所有權的分離。公司的大部分所有者—股東,并不直接參與經營和管理。公司外部的股東保護自身的利益不受內部管理者的侵犯的惟一有效途徑來自于有效的公司內部制度。安然事件發生的核心原因應該歸咎于這種內控制度的失效。高層的管理者對錯誤的會計處理聽之任之;某些個人通過與會計公司私下交易獲得利潤;董事會沒有有效地監督好高層管理者;一些反對意見被隱藏等等。

第二,從審計行為上看:Anderson公司的以為經理人在事發后承認其在審查安然公司報表中的一個有關負債項目時犯下了一個“判斷錯誤”,導致了安然公司在1997年至2000年間的利潤高估了60億美元。

事實上,在這一失誤背后,隱藏的是一種商業利益的因素。美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在經營審計業務的同時,也可兼做其客戶的咨詢業務。安然公司Anderson公司的第二大客戶,Anderson公司在2001年從安然公司收取了2500萬美元的審計費,而咨詢費用則更高!

第三,從市場監督的作用看:事實上,直到公司宣布破

10 產前的那一刻,分析師們一直建議客戶買入安然的股票。安然事件至少可以揭示出證券分析師工作上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多來自于投資銀行內部的利益關系。越來越多的分析師開始幫助他們融資部的同事開展公司融資業務。那些敢于對自己公司的潛在客戶作出負面評價的分析師發現很難受到上司的賞識,甚至有些投資銀行要求分析師提出的報告必須先提交融資部門審核,因此,分析師極少提出“賣出”建議。

第四,從信用評級上看:美國的眾多證券評級機構雖然一直以來都沒有給安然很高的信譽級別,但是對其內部的危機也缺乏足夠的認識,降低其評級的反應顯得過慢。甚至連美國著名的標準普爾評級公司也沒有為這一事件發出預警。事后很多人認為,如果他們仔細閱讀安然公司報表中“特別條款”的附注并對此深入調查的話,是應該可以發現端倪的。

安然事件對我國的啟示:

1、要警惕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

2、要在公司內部建立起有效的內控機制。

3、要在內部建立起一個獨立于管理層的審計委員會,直接對股東大會負責,對公司財務有獨立解釋權。

4、正確看待“500強情結”。

5、證券公司的研究部門應該有更大的獨立性。

11

第二篇:案例與討論十一--安然公司破產原因.

案例與討論十一

案例內容:安然公司破產的原因 指導教師:曹文芳適用班級:工管05301 案例: 安然公司是由肯尼斯·雷于1985年策劃兼并了實力超過自己一籌的競爭對手——Inter North公司后為公司取名為安然公司的。在成立之初,公司的主業是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及傳輸??夏崴?middot;雷領導公司一邊生產天然氣,一邊依托其與業界及華盛頓的良好關系大力宣傳天然氣是未來能源的理論,并鋪設管道至客戶端。當安然在全美天然氣供應商中僅列第13位的時候,就已建起美國最大的天然氣管道輸送系統,輸送量達到全美消費總量的1/5,形成其后能源輸送業務的雛形。

隨著美國政府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解除對能源市場的管制,一方面,天然氣價與油價的波動給人們制造了交易的商機,另一方面也因此增加了許多能源消費商對控制能源價格風險的需求。這兩種因素構成了能源期貨與期權交易勃興的契機。安然于1992年成立了“安然資本公司”,成為這一新市場的開拓者和霸主。在此期間,安然也開始了國際化的道路,于1991年在英國建立第一家海外發電廠。到1995年,安然的收入有22%來自安然資本公司, 12%來自國際項目。

為進一步實現從“全美最大能源公司”變成“全球最大能源公司”這一目標,安然公司繼續在印度、菲律賓和其它國家擴張。在北美的業務也從原來的天然氣、石油的開發與運輸擴展到包括發電和供電的各項能源產品與服務業。在另一面,安然創造市場的能力遠遠地擴展到能源、證券之外,他們似乎越來越相信,為任何一種大宗商品創造衍生證券市場都是可能的,于是,在2000年,安然開創了帶寬交易市場,這也是他們最后一個大的行動。

1.安然公司的金融創新

安然最主要的創新成就來自對金融工具的創造性“運用”。通過新金融工具使能源商品“流通”起來,為能源產品(包括天然氣、電力和各類石油產品開辟期貨、期權和其他復雜的衍生金融工具,以期貨、期權市場和衍生金融合同把這些能源商品“金融化”。在世界各國的能源證券交易中,安然占據著壟斷地位。這一創新的能源交易模式使得安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并確立了其美國能源交易領域的霸主地位。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里根政府開始大力推行自由市場經濟,并由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開始解除管制的改革,不但放開能源價格管制,而且允許能源用戶可以長期簽訂長期能源供應合同。這些宏觀政策的改革大大加劇了美國能源市場的競爭程度,使能源市場上的價格大幅波動,這種變化在初期確實給存有大量天然氣資源儲備的安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安然雖然遭遇到了風險,但其卻從中看到了商機,能源用戶為了規避風險,迫切需要套期保值的服務,但當時還不存在這樣一個市場,安然的機會就此產生。

2.Enron Gas Services運作思路

把能源交易和金融工具相結合,依賴其豐富的天然氣儲備和跨州的輸送管道,把握能源價格變動趨勢,通過能源銀行(“gas bank”這種商業模式的平臺,交易天然氣輸送合同——能源期貨和期權交易,使消費者在日益波動的能源市場規避價格風險,同時還為生產商提供融資服務。

供應商開發機構(Supply Origination Units的主要工作是與供應商以固定的價格簽訂長期供貨合同,當然,由于市場價格的波動很大,以固定的價格和安然簽訂合同對供貨商來說也許意味著會有潛在的損失,安然采取的辦法是給供貨商提供資金支持,幫助他們進行天然氣的生產,以此為條件得到長期的固定價格的天然氣。同時他還通過對瀕臨破產的能源企業注入資金從而獲得直接的合法的儲備天然氣能源的權利,因而使得其面臨的風險得到一

定程度上的轉移。

市場開發機構(Market Origination Units的主要工作是將以固定價格購得的天然氣在數量或價格上做些調整后賣給消費者。當然,安然提供了諸如互換等金融交易工具來使消費者能夠得以規避價格變動所帶來的風險。

集中化的后勤和風險管理機構(Centralized Logistics and Management的主要任務是對公司的金融期貨期權業務進行風險管理。他所采用的方法是將和其他公司簽訂的合同所暴露出的風險分為五個賬簿(Book進行管理。天然氣價格賬簿(Gas Price book主要管理安然以固定價格購買和銷售天然氣所暴露出的風險;來源賬簿(Basis Book主要管理不同地點的天然氣的價格差異所帶來的風險;指數賬簿(Index Book主要管理安然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天然氣來滿足到期對各個地區的交付這一風險;運輸和選擇權賬簿(The Transport and OMICRON Book,運輸賬簿包含著一個數據庫,儲存有在合同規定的任意時間內滿足天然氣支付的管道運輸能力的數據,以便隨時進行調整和管理。選擇權賬簿包含著一個安然給消費者的可選擇的購買數量的列表,也就是說可以按照浮動價格多購買一定數量的天然氣,安然通過該賬簿對這種意外的數量風險進行管理。

安然研制出的這一套為能源衍生證券定價與風險管理的系統,構成了它的核心的競爭力。這些定價技術、風險控制技術以及財力資源上的優勢,使安然壟斷了能源交易市場。同時由于安然是這個能源交易市場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此這一個市場的幾乎所有游戲規則都將由安然來制定,這就相當于安然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其對這個市場的壟斷地位的形成也就在理所當然之中了。

3.安然迅速崛起的原因

(1通過戰略聯盟建立了功能強大的戰略性資產網絡,從而使公司能夠以更強的適應性和更快的速度為客戶提供范圍廣泛的最優解決方案。

(2擁有較強的流動性和“造市”能力,從而相應獲得價格和服務優勢。 (3創新的風險管理技能使公司能夠為客戶提供可信賴的價格及交付。 (4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使客戶能夠以較低的成本交易商品和服務。

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開始,為實現其成為世界領先公司的野心,安然進入快速縱深擴張階段,在全球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業務和投資擴張,但是快速擴張需要巨額的資本投資,由于這些投資在短期內無法產生滿意的收益和現金流,而安然又堅信這些投資在長期會獲得較好的收益,從而給安然的財務報表造成巨大的現實壓力。安然迫切需要低成本增量資金來支撐其“高增長”的態勢。

安然把目光投向了愿意參與安然融資安排的外部投資者。為了維持較高的信用評級及“高增長”的態勢,從而降低融資成本,安然的資產負債表上不能有過多債務,還必須保持收入的快速增長。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安然需要一個特殊的金融工具,以便在持續獲得外部低成本資金的同時又能對其增量債務進行資產負債表外的會計處理。

循著這一思路,在許多種可能的選擇中,安然以其“過度追求金融創新”的一貫風格選擇了一條危險的道路:在會計處理上玩弄花招,利用金融工具進行大量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利用或濫用會計準則的漏洞少報或隱藏債務,通過關聯交易和激進、大膽的會計處理夸大收入及利潤。

4.安然運作SPE的主要方式

在特定情況下,美國的會計準則允許SPE的發起公司可以不將其報表合并。因此,這些在發起公司和SPE之間進行的交易將產生收益或損失,且可確認為發起公司的現金流。

熟悉金融技巧的安然正好利用了對SPE不合并報表的會計處理漏洞,在華爾街金融機構的幫助下,安然以股票、債權(如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等等資產作為權益投資,創建并實質控制了包含3000多個SPE在內的復雜的運作體系,構成其迷宮般的脈絡,以達成其資產

負債表外融資、夸大收入和利潤以及獲取稅收優惠的目的。 (1安然將股票托管給一家由其完全所有的信托投資公司;

(2這些股票用于為一個安然搭建的SPE提供抵押擔保; (3SPE從外部投資人(有限合伙人那里獲得少量的現金資本投資(按照會計準則,應該是至少占SPE注冊資本3%的比例且為獨立第三方投資,而實際上很多安然SPE的外部投資人都是安然的高級管理人員,實質控制著SPE; (4SPE通過發行有安然股票作擔保的企業債券籌集大量現金(在發行公告中一般有一旦安然的股票降至一定點位或安然的債券跌至投資級以下時,安然必須立即無條件地償還SPE的債務的約束性條款,一般要求安然以發行新股的方式支付; (5SPE投資與安然建立一家合資公司,并占有50%的權益; (6為取得合資公司的另外50%的權益,安然將其資產(如子公司的股權或發電廠等,很多是經營不好、負債累累的海外投資項目與SPE的50%權益進行置換(這實質上是典型的關聯交易,單是其資產的評估作價就有很大的暗箱操作的可能。此外,置換給SPE的相應資產由已被安然完全控股的合資公司管理。這樣,安然就達到了表外融資且掌握已出售資產的控制權的雙重目的。

(7通過上述運作,安然就可以利用SPE通過發行債券籌集以投資合資公司的資金來償還債務或進行新興業務的擴張,調整和優化自身的資產結構。

通過運作SPE ,當任何季度的利潤達不到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時,安然總可以通過增減項目資產的出售來達到或超過預期利潤額。

2001年3月5日,《財富》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安然股價是否高估?》的文章,首次指出安然的財務有“黑箱”。從此安然的黑洞被媒體一個個揭開,盡管這期間安然的高層不斷否認自己的財務問題,但畢竟“紙是包不住火的”,隨著安然股票價格的一路狂跌,2001年12月2日,安然正式向法庭申請破產。

要求: 1. 安然公司破產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

2.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目的是什么? 2.應在公司內部建立起怎樣的內部控制機制? 3.如果在上市公司內部建立起一個獨立于管理層的審計委員會,直接對股東大會負責,對公司財務有獨立解釋權,能防范安然的倒閉嗎? 4.如何看待證券公司研究部門的獨立性?

第三篇:美國安然公司破產案

來源:中國破產法網 作者:佚名 日期:08-10-17 安然公司(ENRON)是美國能源業巨頭,成立于1985年,總部設在得克薩斯州的休斯頓。該公司曾經不僅是全美最大的電力和天然氣銷售和交易商,而且也提供各種能源產品、寬頻服務,以及金融和風險管理服務,擁有近七百億美元資產,經營據點橫布全世界。擁有兩萬五千英里位在美國的天然氣管線,范圍從德州跨及加州、中西部和佛羅里達州;電力工廠則遍及印度、加勒比亞、拉丁美洲、大陸、土耳其、義大利及波蘭;一萬八千英里寬頻光纖網路除了鋪設在美國各大城市,還遍及歐洲及東京。 每年經營收入超過千億美元(2001年前9個月的經營收入就達到1396.9億美元),全球員工逾2萬人,屬于當之無愧的能源巨人。

安然公司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交易代碼:ENE),在2001年10月15日之前,安然公司普通股的52周最高價是84.88美元每股,最低價也有25美元/股。在“9.11”之后,雖然美國股市一度大幅下跌,但因為安然公司是大型能源公司,屬于投資者心目中風險較小的防御型股票,在“9.11”后安然公司的股價不僅沒有受到大盤的拖累,相反卻從每股25美元左右低位一路走高,到2001年10月中上旬每股35到40美元左右的水平。因此,在安然事件發生之前,安然公司非但沒有象大多數公司那樣受到“9.11”影響,而且屬于少數能夠逆市上揚,受到投資

者青睞的避險類股票。

但是,安然公司事件的發生使得情況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2001年10月16日股市收盤之后,安然公司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雖然該季度的經營收入較上一年第三季度增長了59%,達到了476億美元,但是令投資者大跌眼鏡的是,安然公司居然一次性沖銷了高達10.1億美元的稅后投資壞帳,這筆巨額的壞帳沖銷不僅抵銷了安然公司在該季度的所有經營盈利,而且造成了6.18億美元的凈損失(折合0.84美元/股)。更令投資者震驚的是,在這筆壞帳沖銷中有3500萬美元是由安然公司與兩家名為“LJM CAYMAN LP”和“LJM2 CO-INVESTMENT LP”的有限合伙(下稱“LJM合伙”)之間的套期交易所造成的,而這兩家LJM合伙直到今年7月一直是由安然公司公司的首席財務官法斯特(Andrew S. Fastow)所經營和控制的。在稍后舉行的與證券分析師討論季度財務報告的電話會議上,面對證券分析師們的質詢,安然公司又進一步承認,由于法斯特先生的LJM合伙所投資的一家結構融資實體與安然公司之間所進行的一系列復雜交易,公司回購了5500萬普通股股票,因此股東權益減少了1

2億美元。

2001年10月17日,美國證監會致函安然公司,開始就可能存在的關聯交易問題進行非正式的查詢。10月18日,《華爾街日報》獲得了一份由法斯特先生作為一般合伙人簽署的LJM合伙內部財務文件,并據此在頭版刊登獨家文章,披露法斯特先生所經營和控制的LJM合伙在2000年實現的利潤超過700萬美元,資本權益增長約400萬美元。LJM合伙的主要業務就是與安然公司進行各種涉及安然公司公司資產和股票的復雜套期交易,法斯特先生和其它幾家投資人(包括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和通用電子資本公司等)在1999年12月創辦LJM合伙時最初投資不到300萬美元。同日,安然公司董事會召開緊急會議,就美國證監會的查詢進行討論。

2001年10月22日,安然公司向投資者公開承認,美國證監會已經和安然公司進行了接觸,開始著手調查安然公司所存在的關聯交易問題,特別是安然公司與安然公司的首席財務官法斯特先生所經營和控制的LJM合伙之間的關聯交易。安然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先生(Kenneth Lay)宣布,安然公司將全力配合證監會的調查以盡快消除投資者對關聯交易問題的疑慮。消息發布之后,安然公司股價應聲下挫20%,當天損失近40億美元的市值。

2001年10月23日,安然公司的財務主任承認公司將出售一部分資產并有可能被迫發行股票。安然公司所控制的一系列投資工具向投資者出售了約33億美元的商業票據,如果這些投資工具出現壞帳,這些票據將在未來20個月內陸續到期。盡管安然公司目前相信自己有能力償還價值這些商業票據,但并不能完全排除屆時需要發行額外的股票來籌集資金的可能性。 2001年10月24日,安然公司的股價又下跌了17%,跌到16.41美元/股,一周以來股價已經下跌超過50%。在當天股市收盤之后,安然公司宣布首席財務官易人,接替法斯特先生的是年僅40歲的工業市場部主管麥克馬洪先生(Jeffrey McMahon) 。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先生依然堅持法斯特先生并無過錯,但他承認撤換首席財務官為了重建投資者和金融界對安然公司的信

心。

2001年10月25日,安然公司動用了約30億美元銀行信用額度,以提高公司的財務水平和增強流動性。據稱安然公司將用其中一部分來回購價值18.5億美元的短期商業票據。同時,信用評級機構也就安然公司事件做出反映,FITCH宣布將重新評估安然公司的信用等級并有可能做出降級決定,而標準普爾則宣布將安然公司的信用前景從“穩定”調低至“負面”。對安然公司來說,一旦信用等級降到可投資級別以下,會立即造成數十億美元債務提前到期。 2001年10月28日,安然公司的發言人承認公司正在與銀行進行接觸,尋求獲得10到20億美元的額外信用額度支持。10月29日,穆迪(MOODY‘S)宣布將安然公司的長期債信等級降低一級(從“Baa1”降至“Baa2”),并且表示不排除進一步的降級。同時,有消息稱美國證監會已經將對安然公司的調查從其在德克薩斯州的地區辦公室移交到華盛頓總部進行。在雙重壞消息的打擊下,安然公司的股票當天又下跌超過10%,跌破了14美元/股。

2001年10月30日,隨著安然公司股價下跌到近幾年的最低水平,市場上開始有傳言安然公司可能會成為被并購的對象,傳言中的潛在買主包括通用電子、億萬富豪巴菲特和殼牌石油等。10月31日,安然公司承認美國證監會已經決定將對安然公司的調查升級為正式調查,這意味著證監會的執行部將組建一個五人調查委員會而且在調查中可以使用正式的傳訊權。安然公司同時宣布任命德克薩斯大學法學院院長鮑爾斯教授為安然公司公司董事會成員,并且負責領導董事會下一個四人特別委員會對關聯交易等問題進行內部調查。當日安然公司股價在連續第十天下跌后

首次反彈,漲幅超過20%。

2001年11月1日,安然公司宣布,JP摩根和花旗銀行已經承諾提供1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安然公司將用其中2.5億美元來償還即將到期的債務,余下的7.5億美元將用于提高公司的短期流動性。不過為了獲得這筆信貸承諾,安然公司需要將其最優良的資產之一的天然氣管道作為抵押。盡管如此,標準普爾還是宣布將安然公司的長期債信等級從“BBB+”調低到“BBB” ,將短期債

信等級從“A-2” 調低到“A-3” 。

2001年11月4日,又一起可能存在問題的關聯交易被媒體曝光:安然公司在2001年3月時曾經向一家名為Chewco Investment 的有限合伙(“Chewco合伙”) 支付了3500萬美元。據稱安然公司支付這筆款項是為了進行一系列極其復雜的衍生交易,而通過這些交易使得安然公司可以在過去3年中把數億美元的債務不列入其資產負債表。經營和控制這家Chewco合伙的考佩先生(Michael Kopper) ,在2001年7月離開安然公司之前任北美業務部的主管,而且他曾經和前首席財務官法斯特先生一起創辦和經營LJM合伙。

2001年11月5日,FITCH宣布將安然公司的債信等級從“BBB+”降至“BBB-”,離垃圾債券的等級只有一步之遙。隨著其財務危機的進一步加深,安然公司開始與私人投資機構和同行業的能源交易公司進行接觸,以尋求至少20億美元的注資。據稱,包括殼牌石油、迪奈基電力公司(DYNEGY)和杜克能源等幾家同業競爭對手可能會有興趣對安然公司進行注資甚至收購。 2001年11月6日,安然公司的前任首席執行官斯科林先生被傳訊到美國證監會作證。有消息稱安然公司準備終止其在亞洲的所有寬頻業務,并且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業務重整。另外有報道稱安然公司的核心業務--能源交易已經受到此次事件的相當影響,市場份額開始下降。當天安

然公司的股價跌破10美元。

2001年11月7日,標準普爾宣布將安然公司信托的商業票據信用等級從“BBB+”降級到“BBB”,而且持“負面觀望”。在此消息打擊下,安然公司的股價大幅下降27%,盤中一度跌至7美元/股,是1991年5月以來的最低價。不過,安然公司的股價在下午曾短暫地有所回升,因為《華爾街日報》和CNBC都報道了安然公司正在和迪奈基公司開始討論由迪奈基公司向安然公司注資20億美元或者由迪奈基并購安然公司的可能性。

2001年11月8日,安然公司在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一份報告中承認自己在過去三年中的財務報告多有不實之處,從1997年到2001年第三季度的所有財務報告都需要重做。根據初步的重新計算結果,從1997年到2000年,安然公司的實際盈利比原先的數目減少了5.86億美元(20%),而實際債務上升了6.28億美元(6%),而股東權益實際上減少了22億美元(19%)而非安然公司在10月16日所宣布的12億美元。安然公司在這份報告中同時宣布解雇公司財務主任和公司北美業務的首席法律顧問。另外,安然公司和迪奈基公司也承認兩家公司正在就合并進行磋商。據《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的消息來源稱,如果雙方達成協議,迪奈基公司將通過價值70到80億美元的股票互換來并購安然公司,而且迪奈基公司的最大股東ChevronTexaco公司將進行注資以避免安然公司倒閉。當日安然公司股價收盤于8.41美元/股,正好差不多是其52周最

高價的十分之一。

2001年11月9日,穆迪再次宣布將安然公司的債信等級調降一級,距垃圾債券的等級只有一步之遙,不過當天市場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安然公司和迪奈基之間的并購談判,當日安然公司的收盤價較前一天上漲22美分,收于8.63美元。在股市收盤之后,迪奈基正式宣布已經與安然公司達成協議,由迪奈基通過價值約70億美元的股票互換來并購安然公司,而迪奈基公司的最大股東ChevronTexaco公司將即時向安然公司注資15億美元,并在并購完成時再向安然公司注資10億美元。如果此項并購能夠通過司法部的反壟斷審批,并購后的新公司將成為全美最大的

能源交易商。

2001年11月20日,安然公司承認其核心業務--能源交易受到此次事件的沖擊,第四季度的盈利很可能出現大幅下滑。隨后幾天安然公司的股價一路下滑,從每股6-7美元下跌到

4美元左右。

2001年11月28日上午,考慮到產生安然公司90%盈利的核心業務--能源交易出現下降,以及安然公司所面臨的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的法律責任,標準普爾宣布將安然公司的長期債信等級從“BBB-”降至“B-”的垃圾債券等級。安然公司的股價應聲下跌超過70%,跌到1.20美元/股。11月28日下午,迪奈基公司宣布中止與安然公司的并購協議,因為標準普爾對安然公司降級構成迪奈基與安然公司的并購協議中所規定的具有“重大負面影響”(MaterialAdverseEffect)的事件。安然公司隨后宣布關閉除核心業務以外的其他所有業務,以便盡量減少開支,保持手中的現金持有量。結果當天安然公司的股票收盤于0.65美元/股,當

天跌幅超過85%。

這樣,從2001年10月16日開始,安然公司的股價幾乎象自由落體一樣下跌,跌幅超過70%,幾乎將安然公司在整個90年代的增長徹底抹去。

評論

在安然黔驢技窮之前,助紂為虐的機構中遭人詬病最多的當屬安達信公司。在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中叨陪末座的安達信,在能源領域審計中可謂一枝獨秀。在未替安然公司驗賬之前,安達信便已在石油、天然氣領域開拓經年,維系了一大批客戶。攀上安然這一高枝后,安達信更是效盡鞍前馬后之勞,在休斯敦的100多名安達信員工對安然幾乎是有求必應,要知道,安達信每年要從安然身上賺取5000萬美元以上的審計及咨詢服務費,而且安達信還要用安然這塊牌子去敲別人的門、去套更多的狼。

安達信不僅涉嫌違反財務準則做假賬,更嚴重的是其雇員毀壞了部分有關安然公司的重要材料,其中包括電腦文件、書信、審計報告、存檔文件等。美國證監會首席會計師特納指出:“我無法想象審計師毀壞資料。這使人懷疑他們是否已構成犯罪或故意妨礙司法調查。”安達信欲蓋彌彰的拙劣行徑引得天怨人怒,公司高層也不得不過河拆橋、揮淚斬馬謖。1月15日,安達信公司休斯敦首席合伙人大衛·鄧肯除名,指責他對銷毀有關安然公司的數千封電子郵件和其它文件負有責任。安達信首席執行官約瑟夫· 貝拉爾迪諾指出:“這是一個痛苦的決定,但這是必須要做的正確的事情。我們將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維持公司整體的信心。”安達信和安然公司總部人士是否在毀滅文件中上下其手,至今仍是一團迷霧。鄧肯的律師目前拒絕回答問題。

第四篇: “安然破產”挑戰公司財務經營理念

[摘要]安然公司破產的教訓可以歸納為投資者輕信、制度失靈、過度負債、投資分散化、財務賬目混亂等。安然事件是我們理性分析美國公司制度建設、財務管理、投資戰略、經營理念的典型案例,對于我們致力于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競爭力諸多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關鍵字]控制董事會;現金導向;集團化經營

安然(Enron)公司令人瞠目的終結了,由此引發的問題。帶給我們的思考應該是剛剛開始。人們有必要對美國公司制度、會計制度、證監會、會計師事務所、投資銀行、媒體在美國資本市場中的作用以及它們對公眾的責任重新審視與思考。本文僅就安然破產給公司內部財務經營、決策管理理念帶來的反思發表看法。

一、治理結構:董事會控制還是控制董事會?

安然破產的罪魁禍首當屬該公司的管理層,包括董事會、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有道是:一切問題都是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需要制度來規范。美國公司堅持的是“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這一基本模式。董事會是監督公司經理及財務報告過程的主體,集最高決策機構與監督機構于一身。而且這一結構中,CEO(首席執行官)個人處于一種對公司的支配地位。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公司治理結構的形成機理,主要是基于這樣的假設前提:①由于股權分散,個體法人持股比例較小,而且在資本結構中負債率也較低,債權人能發揮的作用也十分有限?;谥斏餍惺铝x務和誠信義務,董事們會強調維護股東權益,并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②股東寄希望于資本市場的完美無缺和長期穩定,能夠利用對稱信息,可以通過“用腳投票”表達自己的不滿或實現

自己的權力;③董事會由執行董事和獨立董事共同組成,并設置多個委員會,獨立董事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進行有效的監控。

但是,安然公司董事會的所作所為令人發指:安然的高層對于公司運營中出現的問題非常了解,但長期以來熟視無睹甚至有意隱瞞;包括首席執行官斯基林在內的許多董事會成員一方面不斷宣稱安然的股票會不斷走高,一方面卻在秘密拋售公司股票,而按照美國法律規定,公司董事會成員非經證監會批準,不能買賣本公司股票;至于獨立董事,要么正在與安然進行交易,要么供職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機構,對安然的種種劣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到了2001年第二季度,公司突然虧損,而且虧損額巨大,一直隱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開始露出水面,經過調查,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層官員所控制,并從中牟取私利,他們面臨的指控包括疏于職守、虛報賬目、誤導投資人以及牟取私利等。

在安然破產事件中,損失最慘重的當屬投資者,尤其是仍然掌握大量安然股票的普通投資者。按照美國法律,在申請破產保護之后,安然的資產將優先繳納稅款、償還銀行借款、發放員工薪資等,價值已經趨零的公司再經這么一折騰,普通投資者肯定是血本無歸。在此事件中,安然的客戶和債權人也不可能幸免于難。據統計,在安然破產案中,杜克(Duke)集團損失了1億美元,在財團中,損失比較慘重的是J.P摩根和花旗集團。僅J.P摩根對安然的無擔保貸款就高達5億美元,安然的債主還包括德意志銀行、日本三家大銀行等。不少退休基金也損失幾十億美元,多家與安然有牽連的銀行的信用評級大跌。

坦率地說,美國的資本市場是最為成熟的市場,安然的問題暴露出美國公司治理賴以存在的假設前提遭到破壞:①美國公司對董事的勤勉、誠信等道德約束受到極大挑戰,將“謹慎”、“誠信”作為公司經營的惟一原則是不可取的。惟有健全的制度才能消除“道德約束”的不足,有效消除“信任”可能帶來的消

極后果;②信息不對稱仍然是美國資本市場不斷發展的頑癥;③美國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缺陷:治理結構中股東監督蒼白、外部市場體系對董事的監管脆弱與滯后。試圖在公司內部尋求制衡各相關利益主體權責利機制,并強化對董事會的監控成為美國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的焦點。

二、公司實力與價值:收入、利潤標準還是現金標準?

《財富》雜志的全球500強企業排序歷來被全球公認為是世界各公司實力強弱狀況的一個晴雨表。這個排序看來受到挑戰,首先這個排序的依據是截至某年某月某日的會計統計數據;其次它利用單一經濟指標,如營業額、利潤、資產總額、成長性等指標。2000年安然總收入高達1000億美元,名列《財富》雜志“美國500強”中的第七。過去10年來,它一直是美國乃至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在其最輝煌的年代,掌控著美國20%的電能、天然氣交易。安然在整個航運業衍生出來的能源市場上約占1/2的市場份額。而就是這樣的公司似乎瞬間從頂峰墜落,這種現象也決不可能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對此,我們除了要剖析這些“巨人公司”墜落自身原因外,還要反思《財富》所采用的排隊方法的弊病??梢钥隙ǖ卣f,《財富》所列示的500“強”充其量是500“大”。“強”和“大”決不能同日而語,因為“強”是一個綜合性的結論,它不可以僅僅用某一財務統計指標簡單排列。另外,由于單一指標的局限性,企業對《財富》500強中排列名次的追求會異化公司的決策,極易導致公司“虛胖”,而經不起市場的風吹雨打。這一點對于把擠入“500強”作為戰略目標的中國公司來說,切莫忽視這種戰略的潛在風險。

安然等一大批“巨星”的墜落都是從“巨額收入、利潤”開始的。做“假賬”肯定要受制裁。但是有些帳務處理按理不能歸為“假賬”之列,比如,安然的大多數業務是基于“未來市場”的合同,雖然簽訂的合同收入將計入公司現時財務報表,但在合同履行之前并不能給安然帶來任何現金,合同簽訂得越多,賬面

數字和實際現金收入之間的差距就越大。這就讓我們必須思考相關的一個問題:我們的價值導向、經營標桿是否過分依賴賬面利潤指標了。安然倒閉再一次提醒我們:以歷史信息和單一會計盈利數字為重心的財務報告模式的弊端越來越顯現。由于經營業務的不確定性和金融工具的多元化,在現有的會計原則下,賬面利潤的人為可控性因素實在太多,職業判斷的空間很大。何況安然還有不少虛假收入和利潤。我們不得不懷疑虛假收入、虛假利潤的頻繁出現與收入、利潤導向的相關性。為此應該淡化利潤性指標對公司價值判斷的影響,大力提倡“經營性現金流量”、“自由現金流量”指標。無論是信息披露,還是投資者決策都要大力強化“現金至尊(CASH IS KING)”理念。這一點在財務理念上要明確的是:投資者投資的是一個公司的未來,而不是現在,更不是過去;公司內含價值的基本決策變量決不是賬面盈余,而是公司未來獲取自由現金流量的規模和速度??磥碡攧绽砟钤趦r值導向、信息披露上運用的遲緩是一種客觀事實。價值導向的失誤或偏差必然出現無效運用資源以及各種尋租行為??梢哉f缺乏現金支撐的賬面收入、會計利潤是“劣質商品”,而通過虛假記錄出現的收入、盈余是“假冒商品”。無論是“劣質”還是“假冒”都不能提升公司價值,而且資本市場上的“劣質、假冒”比商品市場的“劣質、假冒”更應該受到關注和譴責,受到的懲罰也應該是毀滅性的。公司實實在在的獲取現金能力是價值評價的基礎,也是資本風險回報的前提。筆者的觀點是“現金導向”會極大抑制“利潤操縱”問題,也使公司決策層、經營者著力為股東、社會創造實實在在的財富。

三、投資戰略定位:專業化還是多元化?

安然在投資領域、戰略發展上定位于“分散化”。其首席執行官(CEO)杰夫瑞·斯基林曾認為,隨著企業業務的重新整合、自由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中介費用的進一步降低,傳統型企業那種綜合集成的模式將被迅速瓦解,公司的戰略定位決不是要做資產龐大的傳統能源公司,相反,是要成為世界各個商品市

場推廣“分散化”的先鋒。安然這種分散化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產業與產品領域的分散。為了保住其自封的“世界領先公司”地位,其業務不斷擴張,不僅包括傳統的天然氣和電力業務,還包括風力、水力、投資、木材、煤、化學藥品、廣告、紙業、木材和保險等等,經營的產品超過了1500種,該公司在美國控制著長達32000英里的煤氣輸送管道,并且提供有關能源輸送的咨詢、建筑工程等服務。2000年寬帶業務盛極一時,安然又投資了寬帶業務。二是經營在地域上遍及全球,它擁有2.5萬英里長的天然氣輸送管道,從美國得克薩斯通到佛羅里達、中西部各州以及加利福尼亞。在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波多黎各和委內瑞拉也擁有輸送管道;安然的電廠遍布大半個世界,在拉美、加勒比許多國家以及印度、中國、土耳其、意大利和波蘭獨資或合資經營電廠;安然也是電信業的巨擎,光纜長達1.8萬英里,向美國大部分城市、歐洲一些城市以及日本東京提供寬帶和電信服務。

安然公司分散投資經營戰略,在經營范圍、投資領域不斷盲目擴張,不斷涉足對自己而言是陌生的領域,這種“東方不亮西方亮”或“亮了東方還要亮西方”的經營理念導致的結果是,不僅沒有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在各行業競爭局面不斷加劇的情況下,企業經營的多元化尤其是不相關多元化的盲目擴大不僅帶來管理成本的提高、資金分散,也將加大企業的經營風險。分散化、多元化決不是企業風險“防火墻”,恰好是風險的“導火線”。換言之,專業化經營、致力于培植公司的核心競爭能力是公司戰略、投資安排的惟一正確的選擇。

四、公司決策:集權體制還是分權體制?

集權體制與分權體制是現代公司管理中最大“盲點”,“一統就死,一放就亂”似乎成為決策體制選擇的兩種必然結果。但是這兩種結果在現實中絕對有輕重之別。“創新想法的可行性不應由管理層來決定”曾經是安然董事會一條重要的經驗。安然金

融服務公司首席執行官曾經說過:“共同遠大抱負的集體領導意味著,我無須老是去過問每個下屬有多少工作,也無須總要告訴他們應該做些什么??梢宰屛医饷摮鰜硭伎枷乱淮翁魬鸷拖乱粋€領域的問題。”外界多少人曾對安然公司內部決策權最大限度的下放大加贊賞?,F在看來,經驗恰好變成了教訓:在分權體制下,拿著“奶酪”的人很多時候不是外部人,而是自己的部下或子公司。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一個公司好比一個球場,領隊、教練員、運動員和裁判員必須分工明確,不能越位。一個公司包括集團公司也必須清晰決策層、管理層、作業層、監督層的各自的權限和責任。在這個基礎上決策權尤其是財務、戰略安排的決策權和控制權是不宜放權的,決策權的下放必然導致諸侯現象、控制失靈,決策權上的集中體制是公司制度下的理性選擇。

五、集團化經營:是“利益紐帶”還是“多米諾骨牌”?

從理論上分析,集團經營區別于非集團經營的最大特點是:業務上的關聯交易和財務上的“金字塔”型財務結構。這些特點有利于實現集團的規模經營,增進成員企業的“團隊作業”,降低營業成本和總體稅負:“金字塔”層層連鎖控股使其可依據同樣的股權資本、不動產等取得不同的借款,從而對其控制的資產和收益發揮很大的杠桿作用,并因有限責任制度決定了任何單一子公司的財務危機都難以對控股集團造成致命的打擊。但是我們決不能低估集團化經營取得效率的條件和由此潛在的巨大風險。從財務杠桿的角度看,只有控股公司多層控股并能夠利用負債融資,控股公司才能得到高的期望回報率,同時也承擔了很高的財務風險。所以控股集團在業務上的關聯交易和財務上的高財務杠桿是“既能載舟也能覆舟”的。

安然公司是一個典型的“金字塔”式關聯企業集團,共包括了3000多家關聯企業。通過這些關聯企業的“對倒”交易創造

了神奇的收入和利潤。由于安然子公司之間繁雜的關聯交易使他們“緊密連接”,其突然隕落必然引起巨大的連鎖反應,安然總部4000名雇員失業,分布在北美、南美、歐洲、亞洲的子公司也紛紛倒閉,在短時間里出現“多米諾骨牌”現象。其破產前的資產規模為498億美元,并有312億的沉重債務,過度膨脹的快速發展使其無法應對經濟環境的逆轉,導致經營運作狀況的惡化,以破產結束企業。

從這方面分析,安然破產是控股集團的經營風險(過渡膨脹的資產規模提高了公司的經營杠桿)、財務風險(其負債規模過于龐大,債務結構也異常錯綜復雜,極大地提高了財務杠桿)和管理風險(數量繁多的子公司、錯綜復雜的關聯交易使集團的賬目不清、監控失靈)的綜合結果。這種綜合結果使控股集團公司的總風險一旦市場稍有波動就必然迅速放大。安然事件告誡人們:內部組織結構和管理環境決定著公司的風險,而且無論何時財務體制也絕不容許有絲毫漏洞。

六、財務的首要功能:是確保穩健經營還是大膽財務創新?

有人說美國文化是善于創新的文化。安然的財務以創新為主體特色,它最主要的創新成就來自于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創造性運用。安然不僅使用了期權、期貨等,也使用了最復雜的金融工具和其他資產負債表表外融資。根據現行規則,提供融資的公司可以保持這些資產和負債不進入公司財務報表,盡管這些資產和負債包含了大部分相關的風險和報酬。安然是能源交易這項新的金融業務的創造者和最大使用者,該種生意是建構在信用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能源供應者及消費者以安然為媒介達成合約,承諾在幾個月或幾年之后履行合約義務。安然利用這種“中間人”的身份,經營業績迅速上升。另外,安然還是大膽推行資產證券化的高手,即通過某種信托基金或資產管理公司,將一系列不動產打包抵押對外發行流通性證券或債券,使不動產“流動”起來。從理論上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的產生源于規避風

險,事實上它們經常是制造風險的“罪魁禍首”。即使在美國,駕馭衍生金融工具的能力還是有限的,這種工具“不好玩”。

安然的財務不僅是不斷“創新”的,也是特別激進的,具體體現在這些年來公司的業務發展速度不是以“百分數”增長的,而是以“倍數”高速增進,而且這種大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大借債。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安然的債務額與日俱增。安然公布的債務超過310億美元,另外還有數十億尚未報告的賬外債務。據報道,這次“出事”的導火線是有30億美元的到期債務,而安然手中拿不出現金擔保,無法得到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制度的支援,又沒有公司愿資助安然渡過危機。

看來,穩健經營是公司經營永恒不變的法則,財務創新和高風險金融工具的運用必須以一定的現金能力作后盾,并牢記“有理、有利、有節”。公司的負債規模一定要由其自有資本、還款可能性和提供的擔保決定。恰當的決擇、處理債務問題是公司財務的首要責任。正如《財富》雜志最近指出,如果投資者不能從安然破產案的一團亂麻中汲取其他教訓,其中一條必須謹記在心:不管華爾街多么寵愛某家公司,如果這家公司不能正確的處理自己的債務問題,那必然走向失敗。

小結:正如美國9.11事件是恐怖主義對全人類生存權力的挑釁。安然破產、安達信面臨訴訟是全球經濟發展和整個會計職業的悲劇。我們應該也必須做的是理性提煉悲劇發生的緣由、認真梳理本案中的啟示。平心而論,安然事件決不能動搖我們的基本判斷:美國的資本市場和公司治理還是比較成熟的。綜合全文觀點,在全球化、國際化的浪潮中,任何一種模式下的公司治理、戰略決策、組織結構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五篇:安然破產對中國的警示

2001年年底,美國能源業巨頭安然公司?穴ENRON?雪虛報近6億美元的盈余和掩蓋10億多美元的巨額債務的問題暴露出來。12月2日,安然公司根據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規定,向紐約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創下美國歷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產案記錄。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總部設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休斯敦。該公司擁有資產498億美元,雇員達2萬多人,其業務遍布歐洲、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它還從事紙漿、紙張、塑料、金屬交易以及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金融和風險管理服務。

安然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交易商和最大的電力交易商,鼎盛時期其年收入達1000億美元,在美國公司500強中名列第七。其股價最高達到每股90美元,市價約700億美元。

安然發明了一套復雜的財務系統,使得華爾街的專家們也難以了解,但由于其股票增值,收獲豐厚,便沒人去深究,素以嚴管聞名的美國證監會也幾乎沒有察覺。

安然通過由自己人掌握的合伙企業,降低其財務中的負債額,欺騙公眾。安然管理層上述的做法已經違反了他們承諾遵守的價值公理,沒有內心對價值公理的謙卑,就會放縱個人對權謀和地位的迷戀,以為可以靠高超的騙術或權術來創造奇跡,結果便是自我毀滅。

我們正在進入以WTO規則為標志的國際化平臺,這不僅是一個國際化的經營平臺,同時也是一個國際化的管理平臺。加入WTO將是中國企業家依賴權力管理企業的終結,同時也是依靠制度和發掘智力管理企業的開始。這個平臺對那些習慣權謀,習慣制造概念在股市或市場創造奇跡,習慣自己是絕對權威的中國企業家來說,安然的倒下可以說是一個提醒。

為什么國有企業的經營者對權術比對管理更熱衷?原因是由于我們大部分身居管理位置的領導者,是從行政權力的機制下選拔出來的,規則含糊的權力選拔必然會賦予雙方太多的權術思想。從文化層面上講,我們的文化傳統中缺乏一種建立在邏輯分析基礎上的管理思維,這才是對目前中國企業家內在素質的最大制約。

管理是一種對事物運行規律把握的技術,而權術是對人際關系進行把握的技巧。管理無疑需要某種權術來增加綜合協調能力,但權術卻會將企業運行變成個人利益的游戲。管理的出發點是事的順序,而權術的出發點是人的服從。

安然是美國那樣一個制度嚴密的環境中的“英雄”,安然的倒下其實是正常的,而中國無數的“安然”是在制度不夠嚴密的環境中造就的,由于制度完善需要時間和過程,問題可能一時還未暴露,但可以肯定我們一定會從安然的倒下中獲得很多啟示。

隨著美國安然公司破產案調查的不斷深入,帶給世人越來越多的警示和思考,曾被市場奉若神明的信用評級行業也受到了質疑。這對于我國剛剛起步的信用評級事業來說是福還是禍?

動蕩的市場經濟中,投資者需要一個理性的標尺,來判斷投資的風險有多大。信用評級機構正好可以滿足人們的這一需求,為投資者提供一個規避風險的參考值。大的信用評級機構一個業務聲明,就可以引發股市地震,讓評估對象遭受重大損失,經營突陷困境。眾多的投資者如此依賴信用評級,以至于把自己對未來的判斷權、決定權放心徹底地交給別人,這實在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安然公司破產案中,標準普爾和穆迪兩家信用評級機構被懷疑,是由于他們在安然公司提出破產保護申請前不久還對其保持著較好的信用評價。這也許怨不得標準普爾和穆迪,因為他們是依據安然公司公開發布的資料對它做出評價的,而法律規定,發布者對這些資料的準確性承擔法律責任。如果企業公布的信息資料本身就是虛假的,信用評級除了誤導投資外,還有什么價值呢?

近年來,接二連三的上市公司丑聞,使我國企業以及為他們進行財務審計的會計機構信譽一落千丈,投資者普遍感到迷惘。這對新興的國內信用評級行業來說是個大好機會,可能會有更多的投資者把信賴的目光投向有限的幾家信用評級機構,至少,人們相信這些機構分析更全面,判斷更專業。

同時,投資者也應當認識到,信用評級不是保險箱,而只是給投資提供了一個參考值,風險最終還是要投資者承擔的。弄清這個基本道理,投資就會多一分理性。(德 威)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安全質監半年工作總結下一篇:安委會第二次全體會議

熱門文章

安然納米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