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

2023-05-28

第一篇: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

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

西固二小 劉玉娟

良好的心理品質是人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少老師和家長卻忽視了小學生正常的心理需求。由于小學階段的兒童尚未形成對自己的穩定的評價,因而外界的批評和表揚,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著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賞識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是一條培養學生心理品質的可能的途徑。

美國心理學家特爾曼曾經說:“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學歷等,而在于是否具備有自信心、進取心、意志力等健康的心理品質。”在某種意義上說,健康的心理品質是現代人的重要素質,也是21世紀創新型人才的通行證。但是在我國目前聲勢浩大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問題并未取得足夠的重視與關注。而且當前學生的心理素質狀況更是頗令人擔憂。

小學生是尚未成熟,有待發展和成熟的人。在以獨身子女居多的家庭結構條件下,中國的家長們太愛自己的孩子了,但更多的家長卻不懂得如何愛孩子。有的家庭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注重在物質上不斷滿足。結果過分的寵愛,無休止的滿足,漸漸使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蕩不羈的性格。當孩子犯錯時,“棍棒下面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扎根在腦中的傳統思想又會影響家長們去采取極端的方法解決問題。而當今升學就業的壓力,更是使上學前個個都有“自己是好孩子”感覺的學生們,被“壞孩子”的自我感覺所取代,那些亮晶晶的眼睛變得暗淡無光了。

良好的心理品質是人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事實上在生活中我們卻忽視了對兒童無形生命的關愛。我們在主觀上想給兒童幸福,但卻因為未發現兒童,不了解兒童,而使這份愛在客觀上變成了一種束縛。所以說教育沒有愛不行,僅有愛不夠。

“賞識教育”是近年來在國內出現的一個新的教育理念。其前提是關注和關愛,表現為對學生積極、正面的肯定,是一種永遠相信孩子“行”的教育方式。在國外部分國家“賞識教育”的教育理念已深入到了每一個教育者的心里,貫徹到教育活動的每一個細節中,作為一種有效的培養學生心理品質的教育方式,它開始受到極大的關注。實踐證明,賞識教育能通過心理暗示,不斷培養兒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使學生不僅有勇于進取的信心,更有不斷進取的動力,能讓學生在希望中成長。

在 學校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英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滿臉稚氣的孩童,是所有學生中最渴望被賞識的一個群體。在小學中,我經常發現老師無意中的贊揚,對于孩子來說卻是無比的榮耀。貼在額頭的小紅花、布告欄中的小紅星都是榮譽的象征,孩子總會無比驕傲地向父母炫耀。于是,他們會努力做得更好,以期得到老師、家長甚至是其他同學的贊揚。他們在不斷的激勵中完善自己的行為,成熟自己的心智。如果說,古代的教育的戒尺是用來鞭策、激勵學生的話,那么賞識教育更是一把無形無影懸掛在心靈上的戒尺。教師賞識學生就是要用滿腔的熱愛來尊重學生、欣賞學生,打開學生心靈壓抑的鎖。 1.善于傾聽,加強學生自律意識

人們經常說:“當學生對你說悄悄話的時候,你的教育就真的成功了。”事實上只有把學生當成知己、朋友,真誠的賞識他們,學生才回向你傾吐心中的沉悶和不快。

小學生正處于尚不成熟的成長階段,好奇、貪玩、任性又是他們的缺點,所以難免會犯錯誤,不經意間就成了教師辦公室的?????墒俏野l現有些學生受到老師批評與指責時總是喜歡爭辯,而老師認為這是學生不愿意接受教育的表現,于是更是聲色俱厲地壓制學生。學生表面上接受了教育,其實內心仍忿忿不平。本來教師想通過嚴厲的教育來喚醒學生,這種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這樣做做錯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心理壓力較大,自卑、自責、不知所措不懂得如何與人溝通。這時,他所需要的就是老師的傾聽。賞識教育的本質是看得起,也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學生,而傾聽就是尊重學生效果奇佳的一種方法。老師可以讓學生盡情地傾訴,在傾聽的同時,發現學生問題的癥結,尋找解決的突破口。等學生宣泄完了,內心也平靜多了,這時再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的錯誤所在,給予及時的指導。在理解學生的同時,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增強自控能力,養成嚴于律己的優秀品質。同時真誠的表揚學生在自我挑戰中所取得的每一點滴進步,相信他們一定會做的更好,在鼓勵聲中強化學生好的行為習慣。

2.承認差異,幫助學生找回自信

俗語說:十個手指都會有長短。學生之間自然也有差異,作為老師在面對那些學習積極,一點就通的的學生的同時,也必須面對另一部分人,他們學習并沒有那么主動但卻特別調皮,常常要花費2~3倍的時間卻不一定有效果,這就是許多人認為的“后進生”。為了避免打擾其他同學,一些后進生更是被分到靠墻角的座位,同學們都戲稱是被遺忘的角落。老師對此無能為力,同學投來淡漠的眼神,漸漸地他們真的被溫暖的集體所遺忘。 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適得其反。

其實對于后進生而言,單純的說教,常規的嚴格管理,甚至是無休止的補課或加大作業量已無益于改變現狀。美國心理學、教育學家羅杰斯就認為,教師必須保持對學生的“無條件關懷”,因為兒童得到人際關系中的如溫暖、熱愛、同情、關心、尊敬等方面的關懷對其自我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這里包涵了教師對學生無條件的愛心和教師對學生高度的寬容。所謂“無條件的愛心”,就是不管什么學生、不論學得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關懷和愛心,而不是拋棄和冷漠;所謂“寬容”,就是學生有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或錯誤,教師都要給予寬容,耐心地期待和幫助他們反思、進步。按照崔學鴻老師的說法,教育好后進生,一定要有從了解到理解的過程,以心換心。只有尋找閃光點,賞識他們,讓他們走出自卑,建立自信,才能真正轉化他們。李博是我班的一位學生,由于長期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加上又有些自閉在班級中根本沒有朋友,在大家眼里是個十足的怪人??墒?,他會積極主動的把老師批改的作業本分發到同學手中,還不忘要叮囑一聲“這寫錯了,要趕快訂正。”后來老師主動讓他負責分發本子,并在班會課上對他認真負責的工作給予了表揚,大家第一次給了他熱烈的掌聲。雖然他的成績還不是很理想,但從此他開始有了朋友,慢慢地融入到集體之中。仔細回想,原來當初他種種叛逆的行為,其實是感受不到大家的愛,渴望用對立的行為掩飾自己的自卑,引起大家的注意。

同樣一份賞識,如果對于優秀學生是1的話,對于后進生的價值則為100,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欣賞的話語,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促進其進步的強大動力。賞識的力量就在于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自己,找回自信,邁向成功。 3.注重技巧,表揚與批評相結合

有的教師認為,只有嚴厲才能對學生起作用,把“嚴格”理解為態度生硬,對學生一味的進行責罵和訓斥,把嚴格與鼓勵、贊美截然對立起來了。我們強調正面教育,給學生更多的鼓勵、賞識,并不意味著只是一味的贊揚,沒有批評而且放低對學生的要求。賞識教育同樣需要學生能規范自己的行為,服從學校的管理。只是與傳統教育相比,賞識教育在以“賞”為前提的同時更重在“識”,即代表著教育者對兒童主觀的認識和客觀的行為,它相對“賞”來說是變化和多元化的。 ,“愛”與“嚴”好比兩支船槳,只有通力配合,才能促使學生的人生之舟在正確的航道上平穩地行進。我們應該以寬容的心情對待學生的每一次過失,用期待的心態去看待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目光關注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喜悅的心情贊賞他人的每一份成功,唯有做到寬嚴適度,嚴愛統一,方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愛中有嚴,嚴中滲愛

第二篇:用欣賞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優點和缺點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優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缺點。這是我校近年來的育人原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次锸沁@樣,看人又何嘗不是這樣?作為一個富有靈氣、生動活潑的成長中的學生,在他們的身上,值得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的方面有很多很多。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他們也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然而,作為教師,要用欣賞者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的優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的缺點,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懷、愛護和肯定。

培根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萁?,叢山荒蕪。”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馨香,一種溝通與理解,一種信賴與祝福。當學生感受到你在欣賞他時,他會很容易被打動,使他更具價值感,更具成功感。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是對學生的肯定,也是教師博大胸懷的一種表現。欣賞學生也是一種境界和美德,是一種沙里淘金發現綠洲的快樂。像陶行知先生說的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就一定會發現我們的學生也是非??蓯鄣?

其實,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們要學會發掘、欣賞他們的美。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和贊賞,教師的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表場就如同一場知時節的好雨,賦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長的力量。被人欣賞特別是被老師欣賞,無疑是一種幸福,是一種被點燃的信任。欣賞猶如一盞高懸的智慧明燈,不僅照亮學生,也照亮師者。

孔子說有教無類,對學生要因材施教。作為教師,從內心里要堅信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好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育方法要因人而異,要樹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學生觀,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缺點。如果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學生,用同一個方法去教育所有的學生,用靜態的目光看待學生,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尊重,那么就會有許多學生只顯現他的“差”。學生的“善”的方面得不到發掘、培養,他的優點就會萎縮以至消失,就必定成為所謂的“差生”。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優點,讓他們得到充足的信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缺點,讓他們獲得足夠的空間。教師的關愛、信任、包容的眼光、正確的教導會使我們的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看清前進的道路,促使他們健康成長。那么,就讓我們以欣賞者的身份,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的優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的缺點,相信你會發現每個學生都是那么優秀。

學會用欣賞和發展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學生時,你會感覺快樂很多!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隨筆: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班主任工作日志

班主任工作隨筆: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

在我參加工作第四年的開始——去年8月,我開始擔任班主任,接手的是新一屆高一的(16)班——入校學習基礎最差的兩個班級之一。第一次擔任班主任,滿懷熱情;但是由于經驗的缺乏及其他的一些因素,我也知道我的班主任工作不會一帆風順,會困難重重。

因為入學基礎比其他班級差很多,所以很多學生在剛進入高中的時候就覺得似乎比別的班級的學生要矮一截,自信心受到了打擊。同時,由于新課程改革后高一的學生負擔反而比以前加重,難度有所提高,對于基礎相對較差的我們班的同學來說更加不利,遇到許多的困難:如課堂知識難以消化、作業來不及做、不會做等等,他們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時難以改變,成績上升更難,這使得他們很可能對學習產生厭倦的情緒,使他們的成績進一步下降,很可能造成惡性循環。而在學生上找不到精神上的安慰的情況下,學生就很有可能從其他方面去尋找精神安慰,于是就可能導致違紀、早戀等現象的滋生,最終使得高中三年虛度,并給老師及其他的同學造成不良的影響。

為了讓學生避免惡性循環,進入良性循環。我十分真誠地去對待我們班的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們,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優秀的,并以更優秀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學生不是完美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有點,也都有自己的缺點,不良的習慣。我們總希望學生能夠聽話些,能好好配合老師,好好學習,但是總是會有那么一部分學生會不斷惹出這樣那樣的麻煩,為班級增添了不少亂子。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經常容易失去耐心,認為這是扶不起的阿斗,于是態度開始轉變,看到這樣的學生就感到討厭,他們犯錯誤的時候往往會簡單地以教訓為主。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很有可能讓此類學生認為自己的確很差,并且會“破罐子破摔”,放棄自己!

其實我們不應該用過分苛刻的要求去要求學生,人無完人,成人都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更何況是正處于成長階段的學生呢?學生有缺點是正常的,如果學生沒有了缺點那還需要我們老師做什么呢?還需要班主任做什么呢?(班主任工作)我們應該把學生看成是一塊塊造型各異的樹根,需要我們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點精心地去雕琢,這樣才能使他們成為精美的藝術品。

我們班的學生有許多的優點,也同樣有不少的缺點。但是從接手高一(16)班開始,我就給自己確立的這樣的理念:他們都是我要去幫助的孩子!

為了讓我的學生們往好的方向不斷成長,我覺得首要的是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們。我始終覺得“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比較容易迷惘,開始獨立思考各種問題,思想卻又尚未完全成熟。他們有的時候并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在這樣的時候,如果老師、家長因為他們的頑皮、成績的不理想而經常去批評他們、否定他們,他們的潛意識里會形成這樣一種觀念:“我是個壞孩子、壞學生,他們都不喜歡我。”于是開始自卑、自暴自棄,開始憤世嫉俗,與老師、家長的距離越來越遠;而如果老師、家長、周圍的人都能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們,認同他們,表揚他們,對于他們的缺點與不足進行開導與誠懇的提醒,他們在潛意識里形成的觀念便是這樣的:“我是個好學生、好孩子,大家都很尊重我,支持我,我一定要好好努力!”于是進入良性循環。

所以,對于我們班學生的優點,哪怕是很小的優點,我都會在全班表揚,讓大家鼓掌!有的時候學生撿到5毛錢我也會跑一趟政教處,專門去要一張表揚卡,然后在全般把表揚卡讀給大家聽;對于我們班學生的缺點,我從不當眾批評,而是單獨開導。跟學生聊天的時候,我會要求學生坐下談,或者一起站著談;學生參加各種比賽,我會盡可能地去“捧場”,并拍下照片留念;路上遇到學生的時候,我會主動打招呼;與學生家長聯系的時候,我一般不會只講學生的問題,也會適當地表揚學生,肯定學生;看待學生的時候,我會用真誠的眼光,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知道,他們能夠體會到。

一年班主任工作下來,我的工作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我繼續學著去解決,但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工作得到了全班同學的支持與認同。評教的時候只有一個同學給我評了“較滿意”,其他的全部評了“滿意”;對于自己的所想所感,他們會在周記里與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對于我工作的不足和班級中存在的問題,他們會給我真誠的意見和建議;對于班級遇到挫折,我心情郁悶的時候,他們會在周記里安慰我……有這么懂事的學生,我哪能不努力地工作呢!

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我相信學生會越來越成長為值得我們欣賞的人!

第四篇:用正確的眼光看待學生的錯誤

三年級數學

王莎莎

用正確的的眼光看待學生的錯誤

內容摘要:學生學活動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在傳統意義上,教師看到的錯誤消極方面教多,甚至有許多教師把學生的錯誤當成洪水猛獸,避之不及。而實際上,學生的課堂錯誤正是教學的巨大資源。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分析、思考交流探究出錯誤的根源,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并訂正錯誤,更要使學生經歷了這樣的數學活動過程,讓思維在錯誤與正確之間進行激烈交鋒,創造能碰撞出璀璨的思想火花的學習情景,讓孩子取得愉悅的學習心理,讓“錯誤”成為學生的“樂學”的助跑器。

關鍵詞:課堂教學錯誤思維

一位從美國考察回來的老師曾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老師讓學生畫理想中的蘋果,大多數同學都能按照生活中蘋果的本來面目精心創作,可有一位同學居然畫了一個“四四方方”的東西。老師先是很驚喜地贊揚該同學的作品很有個性,接著請他談談自己的想法。“我們家經常買蘋果,但我討厭那些圓圓的家伙,因為它們老是要從茶幾上滾下來,我不得不爬到桌子、柜子底下去撿,太麻煩了,要是有方蘋果„„”“很好,還有沒有別的理由呢?”“方蘋果比圓蘋果削起來方便多了!”“說得太好了,還有呢?”“圓蘋果裝在箱子里很占地方,要是有方蘋果,箱子可以裝得更多!”“好極了,你的設想很有創意,希望你好好學習,將來能培育出自己理想的方蘋果來,到時候我們一定來為你慶賀!”

這真是一只勝利的金蘋果!它之所以可貴,就在于它是“學生自己的蘋果”而不是“老師的蘋果”。就現實生活來看,“方蘋果”顯然是個“怪胎”,但經過老師“妥善處理”,它終于成了最理想的“幸運兒”。沒有尊重和寬容,沒有鼓勵和贊賞,學生的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事實上,在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也常遇到學生出錯的事。課余時間經常會聽見老師們這樣的議論 “我們班的學生真沒用,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都會答錯。”

“是啊,是啊!”其他老師隨聲附和:“一個很簡單的算式也會算錯,不知怎么搞的?”對待錯誤,許多老師視為洪水猛獸,惟恐避之不及,或“快刀斬亂麻”,以一個“錯”字堵上學生的嘴,接二連三提問學生,直至得出“正確答案”或“親自上陣”把答案“雙手奉上”或“堵”或“送”,都是置學生的實際于不顧。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學生,更不必去追求學生的絕對正確。錯誤其實是學生真實的流露,是學生個性的張揚。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們要以平和的心態寬容錯誤的存在,更要善于挖掘錯誤,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也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人們常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如果我們能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待“錯誤”,那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境界呢?

一、 接納“錯誤”——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布魯納語)。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的教育秘訣之一,就是寬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錯誤”。這一點,特級教師于永正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他經常外出上示范課,每每告訴那些陌生的學生:“于老師上課最喜歡發言說錯的學生,我要給他發特等獎„„”其實,這不僅僅是調動學生的發言積極性,還在于老師一個清晰的教育理念:錯誤,也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

因此,我們要寬容、理性地對待學生的錯誤。不要輕易否定,要肯定學生的積極參與,用鼓勵的語言去評判。只有接納學生的錯誤,學生才會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實踐自己的設想;師生間就會有認識上的溝通,心靈的對話。

1、找準錯誤,尋找起點

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分析:由于學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認知水平的限制,出錯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本來就應該是在不斷的探索中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現偏差和錯誤是很正常的。

作為教師,當學生有了錯誤,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錯誤,糾正錯誤。應把它作為教學的真正起點,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順應”

他們的認知,掌握其錯誤思想運行的軌跡,摸清其錯誤源頭,然后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2、將錯就錯,因勢利導

錯誤并不是一文不值的,它反映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反映了學生的真實想法,它其中總會包含著合理的成分。教師應該善于挖掘錯誤,善于發現錯誤背后隱藏的教育價值,引領學生從錯中求知,從錯中探究,讓學生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如應用題“桃樹有45棵,比梨樹的3倍多6棵,梨樹有多少棵?”學生列出的算式有:①3×()+6=45;②3×45-6;③(45+6)÷3;④(45-6)÷3;⑤45÷3-6;⑥45×3+6„„解法很多,究竟誰對誰錯?通過學生合作,結合線段圖,學生很快“統一”了答案,①、④是正確的。這時,教師“將錯就錯”,因勢利導:如果是其他算式,你能改變原題中的條件,改編出應用題嗎?學生的思維打開了,針對其他算式改編出應用題。

一個普普通通的錯誤,只要巧妙的將以利用,挖掘錯誤的“閃光點”,就能成為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資源。像上面例子這樣的“將錯就錯”,利用錯誤,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己觀察、實驗、驗證、歸納、分析、整理,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審視條件、問題、結論之間的內在聯系,舉一反三,既豐富了知識,又拓展了思路,學生求異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這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辦法。

二、 透視錯誤——促使教師實踐反思

一些教師由于自身知識上的缺乏、能力上的不足,觀念上的陳舊,在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地暴露自己的弱點,也會引發一些“錯誤”。

現象一:學生課上“出錯”時,教師沒有及時捕捉并因勢利導。從而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一位老師在講完例題后,請同學們練習投影儀上的練習題,老師叫了一位坐在角落的女生。

“老師,我看不清楚。”被叫的女生怯怯地回答。

“那就到投影儀前面來。”教師說道。結果,女生起身到投影儀前,回答了問題,可是答錯了。教室里響起了一片嘲笑的聲音,女孩的臉羞得通紅。

“剛才聽課沒用心吧!請下一位同學回答。”老師不滿意地說。

臨下課時,老師問誰還有不懂的問題,那位女生舉起了手,可惜老師沒看見。臨出教室時,女生眼角掛著晶瑩的淚花。

現象二:學生有“別出心裁”的解法時,教師由于個體思維的限制,不能馬上“心領神會”,反而不屑一顧,甚至簡單否定。這種“錯誤”的教法,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

如:教師出示一個長方形(長3分米,寬2分米),讓學生想辦法求出它的周長。兩為學生分別用“3×2+2×2”、“(3+2)×2”的方法算出周長后,另一位學生站起來說:“我的方法和他們的都不一樣:3×4=12(分米),再減去長方形的寬12-2=10(分米)也能算出長方形的周長。”教師簡單的一句:“這種方法我不明白”就把學生給打發了。

課堂上如此的“意外”多了,教師遭遇的“尷尬”多了,隨之而來的缺憾也就多了。其實,教師不是“神”,偶爾犯錯在所難免,只有夯實自己的底子,打開心胸,認真透視這些錯誤,教師才能在錯誤中成長,在反思中成熟,逐漸達到“少錯”的境地。

三、 妙設“錯誤陷阱”——引導學生辨別理解

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回答問題或板演,有些教師總是想方設法使之不出一點差錯,即使是一些容易產生典型錯誤的稍難問題,教者也有“高招”使學生按教師設計的正確方法去解決。這樣就掩蓋了錯誤的暴露以及糾錯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若能有的放矢地造編一些頗具迷惑性的題目,在易錯的節骨眼上布設“陷阱”,借以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以錯誤陷阱這種嘗誤訓練,可充分暴露學生思維的薄弱環節,并引導學生自我診治,深刻辨析,從“陷阱”中掙扎出來,走出誤區,吃一塹長一智,思維品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力的錘練與提高。

社會心理學家曾指出:“我們期望學生犯錯誤,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便可爭取明天的成功。”作為新世紀的新型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僅要用一顆 “平等心”、“寬容心”去正確對待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利用“錯”這一教育資源,使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最終讓錯誤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成為學生樂學的助跑器,為數學教學添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制訂《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陳丹.關于如何對待數學學習錯誤的思考[M].《教育探索》,2006. 1.

[3] 余馬東.小學生學習數學常見的思維錯誤[M].《黑龍江教育》,2005.11.

[4] 駱玲芳.數學教學新視角[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

[5] 周玲棣.課堂,因“錯誤”而精彩[M]. 《中小學數學(小學版)》, 2005.1.

[6] 駱伯巍.教育心理學原理[M].浙江大學出版社,1996.

第五篇:《用單純的眼光看待人生》讀后感

人生總有太多期待一直失望,總有太多夢想一直落空,總有太多言語無人可訴。其實有些事輕輕放下未必不是輕松,有些人深深記住未必不是幸福,有些痛淡淡看開未必不是歷練??部缆吠窘o身邊一份溫暖,風雨人生給自己一個微笑,生活就是把快樂裝在心中,然后靜靜融化慢慢擴散! 有些事看似是在強求自己其實更是在為難別人,有些人看似簡單無心計實則內里雜念叢生,用笨拙可笑的想象力把你弄臟,而另外一些人貌似荊棘密布卻枝干離離,清晰直白思維復雜心性單純,為了交流的愉悅和內心的清澈,我寧愿和后者交往。選擇決定命運,環境造就人生,有時懂得如何避開問題的人勝過知道怎樣解決問題的人,很多時候當我們不知道怎么辦的時候,請選擇隨順因緣,也許這就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每個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誰都有勇氣表達出來,漸漸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種何等的強大!因為生活,一些人消積地選擇了哭泣,因為生活,一些人卻積極地選擇了微笑,其實生活的本身充滿苦澀,蘊藏著不同的酸甜苦辣,但生活并沒有拖欠我們什么,至少它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生存的空間。所以沒有必要總苦著臉,只有懂得微笑的人,才能緊緊牽住生活的手,微笑著走在輪回的路上。 老天是公平的,它一邊給你苦難一邊讓你快樂,生活的苦與樂總在更迭,沒有誰的命運是完美的,有時殘缺也是一種美,快樂是精華能讓我們信心十足,痛苦是良藥能讓我們頑強支撐,別為難自己,別苛求自己,心寬了煩惱自然就少了,日子自然就順了,人生也就圓融自在了。一首歌可以撩起一段記憶,一杯茶可以味染一份心情,當我們讀懂了時光,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原來千般跋涉萬種找尋要的不過是一顆平常心,識得寬容懂得放下以平常心對待生活,生活將無處不是勝境,識得進退懂得回歸以平常心對待人生,人生將無處不是坦途。

走過的路長了,遇見的人多了,經歷的事雜了,不經意間我們會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頭腦的睿智與清醒。人生最奢侈的是擁有一顆不老的童心,一個生生不息的信念,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永遠牽手的愛人,一個自由的心態,一份喜歡的工作,一份安穩的睡眠,一份享受生活的美麗心情。小時候我們就是孫悟空:調皮搗蛋、大吵大鬧;青年時我們就是豬八戒:敢愛敢恨;壯年時我們就是沙和尚:工作勤懇、老實忠厚;老年時我們就是唐僧:啰啰嗦嗦、麻里麻煩。最美好的狀態就是,看過了世界的黑暗與痛苦,卻依然相信它的單純與美好,希望那時候我們都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用單純的眼光看待人生,你將少掉許多莫名的煩惱,用幸福的腳印丈量生活,你的步履會輕盈灑脫,用感恩的心去面對幫你的人,你會發現人間真的有許多無私與美好,用寬容的心去面對傷你的人,你會覺得他們其實也都不容易。人生總有許多溝坎要跨越,歲月總有許多遺憾要彌補,生命總有許多迷茫要領悟。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銀行信貸業務管理制度下一篇:優秀團支部評選演講稿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