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

2023-06-25

第一篇: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

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的經過。

2.了解中國人民尤其是中國軍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和長沙會戰,了解國民黨軍隊中的愛國軍人在國家危難之時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認識到日本對華戰爭是一場殘酷的侵略戰爭,了解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野蠻侵略行徑,激發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樹立為人類和平、民主、進步事業而奮斗的精神。

2.國民黨軍隊英勇抗戰、流血犧牲、激發學生保家衛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

正面戰場中國軍隊失敗的原因。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播放《血戰臺兒莊》視頻,這部影片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華日軍企圖打通京浦路,攻占戰略重鎮徐州。著名愛國將領李宗仁沉著冷靜地指揮愛國官兵在山西臺兒莊浴血奮戰,殲滅日寇一萬余人,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他們用血肉之軀譜寫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愛國詩篇。

一、臺兒莊戰役

1.日軍占領南京后,為打通南北戰場,沿津浦路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徐州。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與日軍展開激戰。

1 2.1938年3月,北路日軍孤軍南下,向臺兒莊發起攻擊,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在中國軍隊內外夾擊下,日軍被迫撤退,中國軍隊乘勝追擊。

3.臺兒莊戰役共殲敵1萬余人,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

二、保衛大武漢

1.1938年6月,日軍集結40多萬兵力進攻武漢,為了保衛大武漢,中國軍隊共部署100多萬人參戰,消滅日軍9 000余人。

2.但是,整個戰場形勢對中國不利。為避免損失,中國軍隊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漢。武漢會戰歷時4個多月。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

3.武漢保衛戰后期,日本乘廣州兵力空虛之機,占領廣州。在優勢日軍的瘋狂進攻下,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節節敗退,華北、華中和華南大片領土淪入敵手。

4.廣州、武漢失陷后,日軍的兵力已嚴重不足,物力財力都感覺困難,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三、第三次長沙會戰

1.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先后發動兩次長沙會戰,企圖占領長沙,均未得逞。1941年12月,日軍調集10余萬兵力,以空軍為掩護,對長沙發動第三次進攻,中國軍隊調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殲滅大批日軍,獲得會戰勝利。

2.第三次長沙會戰時,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這次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

3.抗日戰爭后期,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1944年初, 日軍向國民黨正面戰場發動了大規模的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丟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

【探究一】臺兒莊戰役的意義。

結論:(1)臺兒莊戰役的結局,是日軍戰役進攻中的一次敗退。這對于日軍侵華戰爭以來尚屬首次。對日軍來說,這不僅是在兵力數量上的損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敗。“大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

(2)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在政治上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鼓舞了抗日軍隊的士氣,用勝利的事實證明了“亡國論”是沒有根據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師弱旅戰勝驕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強敵,更說明了只要眾志成城、精誠團結、拼死抵抗、艱苦奮戰,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3)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改變了國際上對中日戰爭前途的看法??箲鸨l以來,國際上對中國抗戰的前途大多抱悲觀的看法。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并為爭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條件。

2 【探究二】如何評價國民黨在抗戰初期正面戰場的抗戰?

結論: 1937年7月,日軍進攻宛平城和盧溝橋,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全國的抗日戰爭由此開始。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初期抗戰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仍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國民黨正面戰場是抗日的主力。國民政府組織了一系列的大規模會戰。如淞滬戰役、、徐州和武漢的戰役,都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是中國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戰場的頑強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在3個月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和“速戰速決”的方針。消耗了日本的軍事、經濟實力,使其陷入長期戰爭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軍兵力分散,戰線延長,為戰略相持階段的到來,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敵后戰場的開辟,為敵后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四,國民黨中愛國官兵的抗戰英雄事跡,振奮了民族精神,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促進了全國的團結和進步,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念;

第五,“喚起了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擴大了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第六,掩護了西南抗戰基地的營建,為領導機構和沿江、沿海工廠、學校、科研機構的內遷爭取了時間,為中國長期抗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板書設計

3 鞏固練習

1.“對于中國來說,日本是我們最近的鄰邦。‘一衣帶水’這個詞幾乎成了我們形容日本必不可少的詞匯。然而,在地球上現有國家中,日本卻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個。”以下史實可以證明日本離我們‘最遠’的是( B ) ①南昌起義 ②九一八事變 ③盧溝橋事變 ④平津戰役 ⑤臺兒莊戰役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2.李宗仁將軍曾說:“我們在內戰中攪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敗雖不足恥勝亦不足武?,F在真是天如人愿,讓我們這些人這輩子有個抗日救國的機會。”李宗仁將軍踐行“救國機會”的最突出表現是( D ) A.盧溝橋事變 B.九一八事變 C.百團大戰 D.臺兒莊戰役 3.國民黨軍隊在豫湘桂戰場大潰退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國民政府執行片面抗戰政策 B.國統區在經濟上面臨崩潰 C.作戰雙方的力量對比懸殊 D.國民黨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策 4.抗日戰爭中,國民黨對日作戰犧牲的將領共有115人,其中上將8人,中將42人,少將65人。這些數字主要說明( C ) A.正面戰場抗擊了絕大部分日軍 B.國民黨參戰是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 C.國民黨軍隊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大犧牲 D.軍人英勇殺敵與政府消極抵抗形成鮮明對照

5.

后,標志著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C ) 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武漢會戰 D.徐州會戰

6.廣州、武漢失陷后,抗日戰爭進入

階段。 (B ) A.防御 B.相持 C.反攻 D.進攻

知識點三 第三次長沙會戰

7.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國軍隊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消滅日軍數萬人,取得大捷。此次戰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盟軍與日軍交戰取得的首場勝利,引起了當時世界媒體的廣泛關注,美國總統羅斯福也稱:“盟軍的勝利,全賴華軍長沙大捷。”此次“長沙大捷”(A ) A.提高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國際影響 B.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戰略計劃 C.表明中國戰場是抗擊日寇的主戰場

4 D.扭轉了抗日戰爭的戰局

8.國民黨豫湘桂戰役大潰敗的主要原因是(C ) A.缺乏美軍援助 B.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 D.日本改變侵華方針

9.全民族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多次會戰,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B ) A.消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侵略計劃 C.取得了抗戰以來最大的勝利 D.掌握了抗日戰爭的主動權

10.著名戲劇家田漢在1938年中國軍隊取得某次戰役的重大勝利后,寫下了這樣的祝捷歌詞:“將士的喊聲,震動了南部山東,榴彈擲處血光紅,敵人如鼠我如龍。”這一戰役是(C ) A.賀勝橋戰役 C.臺兒莊戰役 教學反思 B.平型關大捷 D.百團大戰

第二篇:抗爭時期正面戰場的認識

抗爭時期正面戰場的認識 馮冰(通信工程)

摘要:1937年7月-1938年10月的戰略防御階段,國民黨正面戰場是中國抗戰的主戰場,它對粉碎日軍“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起了決定性作用。1938-1943年的戰略相持階段,雖然日本的侵華政策有了變化,但其軍事進攻的重點仍然放在正面戰場,因而,正面戰場仍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敵后戰場逐漸上升為中國抗戰的主戰場。從1944年起,中國戰場的大反攻,主要是敵后戰場的大反攻。

關鍵詞:抗日戰爭 正面戰場 作用和認識

中國抗日戰爭是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的特殊形式下進行的。正面與敵后兩個戰場,各自獨立而又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在為爭取中華民族獨立的斗爭中,它們分別發揮了特殊作用,功不可沒。在八年抗戰中, 國民黨戰場始終存在著, 承擔著正面戰場的作用。國民黨正面戰場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但又由于國民黨的錯誤指導,使其發揮的作用不盡人意。因此,我們要客觀而真實的去認識正面戰場應該按照抗爭不同時期的特點來評論!

一、從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到1938年1O月武漢廣州失守的戰略防御階段: 國民黨政府和平解決中日戰爭的希望破滅,蔣介石的反動統治受到嚴重威脅以及日軍的大舉進攻和全民族抗戰熱情的高漲,于是國民黨政策的重心是反對日本侵略者,在正面戰場上積極迎戰日軍,努力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進攻??谷諔馉幊跗诘膰顸h戰場, 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牽制和殲滅了日軍的主力, 打亂了日寇侵華的戰略計劃, 對抗日戰爭戰略防御起了重要的作用。

這期間,日本侵略者把國民黨當作主要作戰對象,中日雙方先后進行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臺兒莊和徐州戰役、武漢戰役等較大規模的戰役。從七七事變到武漢失守,歷時一年零四個月,國民黨軍共斃傷俘日軍25萬余人,牽制日軍70萬人以上,同時也付出了重大犧 牲,其正規軍損失達104·4萬余人。①參見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版,附表

2、 在抗戰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這些戰役中,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廣大國民黨官兵,在全國人民的支持與鼓舞下,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抗戰熱情。英勇殺敵、為國捐軀者不僅有一般的士兵, 而且有高級的將領。徐州戰役中, 七十九軍軍長張自忠表示“ 戰而死, 雖死亦生不戰而死, 雖生猶死” , 表達了國民黨軍隊中愛國將士為民族獨立而獻身的堅強決心。 如淞滬會戰中守護四行倉庫的“淞滬八百將士”;保衛寶山縣城,與敵巷戰肉搏,最后全部壯烈犧牲的五百勇士;在他們身上無不體現出中華兒女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和可貴精神。

從抗戰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日活動,我們可以認識到其積極的意義和不可忽視的歷 史作用: 首先,國民黨的抗戰,標志著全國性抗戰的開始。它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

囂張氣焰,牽制和殲滅了日軍主力,打亂了日寇侵華的戰略計劃。由于這時期國民黨政府政策的重心是反對日本侵略,而且對日作戰比較努力,因此,“比較順利地形成了全國軍民抗日戰爭的高潮,一時出現了生氣勃勃的新氣象”。①《論聯合政府》.《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938頁。

其次,國民黨正面戰場的積極抗戰以及其中涌現出的愛國官兵為國捐軀的動人事跡,振奮

了民族精神,進一步鼓舞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積極性和信心。

再者,抗戰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吸引了日軍主力,為我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挺進敵后、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和發展敵后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眾多抗日根據地,使之成為堅持抗戰的堅強基地和中心支柱,為爭取抗戰最后勝利奠定了極其重要的基礎。澤東同志曾說:“沒有正面主力軍的英勇抗戰,便無從順利地開展敵人后方的游擊戰爭„„”。“八路軍的將士應該感謝直接間接配合作戰的友軍。尤其應該感謝給予自己各種善意援助與忠忱鼓勵的友軍將士。’,②

另外,抗戰初期的國民黨正面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部份,國民黨軍隊對日抵抗,捆住了日本侵略者的手腳,打亂了日本“北進”的計劃,粉碎了德日夾擊蘇聯的陰謀,有力地支援了蘇聯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但是在肯定抗戰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積極抗日的主流及其歷史作用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由于國民黨在政治上實行片面抗戰路線,在軍事指揮上采取消極防御的戰針,且敵強我弱,使正面戰場在短短十五個月時間里喪失了華北、華中、華南的大部分國土。

二、1938-1943年的戰略相持階段: 蔣介石國民黨的政策雖發生了重大變化,但仍以聯共抗日為主??谷諔馉幭喑蛛A段到來后,日本帝國主義為急于解決中國問題.在對國民黨加緊誘降活動的同時,對中國正面戰場的華南和華中地區實行了多次的戰役性進攻,以加強軍事壓力。由于日本帝國主義滅亡中國的政策沒有改變,國民黨對抗日也并沒有放棄,因此.對日軍在正面戰場發動的進攻,國民黨軍隊繼續進行了抵抗。正面戰場是中國抗戰的主要戰場之一,廣大愛國官兵的對日作戰是比較努力的。從1935年到1943年國民黨正面戰場同日軍進行了十幾次較大的作戰戰。國民黨正面戰場進行了部分抵抗,基本上守住了西南、西北戰線,牽制了日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的堅持和發展,客觀上起了支援和配合作用。保證了全面抗戰的局勢。

但由于戰局的變化,特別是由于蔣介石國民黨一些政策的制約,正面戰場的作用日趨下降。國民黨軍隊搞了些反共磨擦,甚至制造了像皖南事變那樣十分嚴重的反共事件。而國民黨始終堅持兩面政策,既抗日又妥協,既聯共又反共,并日益向反共方面傾斜,但就總的來說,聯共抗日仍是國民黨的主要政策。但就整體而言,正面戰場和迅猛發展的敵后戰場的地位逐漸相近,是中國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

三、從1944年起戰略反攻階段:

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戰場舉行獨具中國特色的戰略反攻形態。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反攻作戰缺乏主動性、全面性,只局限于西南一小隅。中國戰場的大反攻,實際上即解放區戰場的全面反攻。

整個八年抗戰,國民黨正面戰場先后進行大戰役22次,重要

戰斗1117次,小戰斗3·89萬余次,斃傷日軍85·9萬余人,自己付 出322萬多人的重大傷亡。·47·①參見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版,附表

2、3。特別值得肯定的是,國民黨軍隊的

廣大愛國官兵,曾經在前線與日本侵略者奮勇作戰,不怕流血犧 牲,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涌現出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 郝夢齡、戴安瀾等為國捐軀的高級將領。一切與日本侵略者浴血 奮戰的愛國官兵,都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貢獻了力量,同樣都是 值得全民族尊敬與紀念的。

并因此蜚聲中外。

在抗戰中、后期正面戰場進行的多數戰役中,中國軍隊都進行了英勇的抵抗,經過了激烈

的戰斗,有無數愛國官兵為國捐軀,其中包括許多抗日名將。他們以身殉國的事跡不僅得到了國民黨政府的表彰,也曾受到中國共產黨的贊譽.他們與在抗戰中壯烈犧牲的無數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一樣,都應受到祟敬和紀念。我們在肯定抗戰中、后期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地位與作用的同時,也不可否認其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并沒有起到它應有的更大的作用。特別是由于抗戰后期國民黨的消極抗戰和軍政的腐敗,導致了1944年豫、湘、桂戰場的大潰敗,使中國抗戰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因此,我們在肯定正面戰場的地位與作用時,要防止對其無限抬高的現象.同時不容忽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敵后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抗擊了大部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偽軍,進行了空前英勇的可歌可泣的人民戰爭,成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砒柱,為爭取抗戰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所以,我們應當充分肯定,國民黨領導的正而戰場在全民族抗 戰中作出的重大貢獻。但也應看到.在戰略防御階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深入敵后,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和建立抗日根據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正面戰場。敵軍占領廣州、武漢后,其戰線漫長與兵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吸引和鉗制了大量日軍,使敵軍難于向正而戰場發動新的大規模的進攻,被迫將其戰略重心轉向敵后,以保守其占領區

域。

論抗戰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作用 李淑麗

談抗戰中后期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地位與作用 張大軍

抗戰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述評 文,】沂 ,

第三篇:敵后戰場的抗戰_教案1(范文)

敵后戰場的抗戰

【教學目標】

1.知道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的史實及意義,體會中國軍民在敵后戰場堅持抗戰、不怕犧牲的精神。

2.掌握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的措施和作用。 3.正確評價敵后戰場的抗戰。

【教學重點】

知道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的史實及意義,體會中國軍民在敵后戰場堅持抗戰、不怕犧牲的精神。

【教學難點】

掌握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的措施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全民族抗戰爆發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放手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抗擊日本侵略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的抗戰取得了怎樣的戰績,抗日根據地是如何壯大起來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8課:敵后戰場的抗戰。

二、新課講授

(一)平型關大捷

1.教師講述:1937年9月,日軍向太原的重要門戶——平型關進發,一場伏擊戰即將開始。

2.教師引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有關平型關大捷的敘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學生回答:時間——1937年9月;領導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長林彪;結果——經過一天的激戰,將日軍1000多人全殲。

3.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根據上述內容討論平型關大捷的影響。 學生回答

4.教師過渡:中國共產黨在積極領導抗戰的同時,還積極深入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

(二)抗日戰爭的主戰場

1.教師展示:《抗日根據地示意圖》,找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有哪些?

1 / 2 學生回答:主要有晉察冀、晉綏、晉冀豫、山東、蘇南、陜甘寧等抗日根據地。 教師強調: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 2.教師講述:為了鞏固抗日根據地,抗擊日本侵略者,根據地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展開群眾性的人民游擊戰爭,打擊日軍,取得了巨大成就。

3.教師講解: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

(三)百團大戰

教師講解:經過發展,抗日根據地迅速擴大,有力地打擊了日軍在占領區的統治。為了消滅抗日根據地,他們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實行“三光”政策。日軍實行“囚籠政策”,1940年8月至12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發動百團大戰。

1.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找出有關百團大戰的相關信息 學生回答

2.教師展示史料:

在百團大戰中,八路軍作戰1800余次,擊斃日偽軍2.5萬多人,破壞鐵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橋梁和隧道260多個,一度恢復縣城四五十個,并繳獲大量武器。

請結合上述內容討論一下百團大戰的意義? 學生討論后回答:

回答一: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回答二: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 回答三:百團大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鍛煉了軍隊。

回答四:百團大戰鼓舞了全國人民奪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振奮了抗日的信心。 回答五:百團大戰給國民政府消極抗日妥協投降活動以沉重打擊。

2 / 2

第四篇:如何評價國民黨在正面戰場

縱觀國共關系史:1924—1927年的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第一次國民大革命(主要是北伐戰爭)的蓬勃發展,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為后來中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1927—1937年,國共十年內戰,造成國家分裂,外敵乘機入侵,給后來中國第二抗戰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后果;1937—1945年,國共第二次合作,使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終使中國一越為世界五大國之一;1946—1949年,國共三年內戰,使得大陸與臺灣分離至今。歷史經驗證明:國共兩黨合則國家興旺;分則民族元氣大傷。因此,第三次國共合作的實現必將有利于中華民族的進一步繁榮昌盛!

抗戰期間,國民黨正面戰場雖有諸多失誤,特別是相持階段時期,隨著日本侵華方針的改變,國民黨在正面戰場采取消極對敵,避戰觀戰的態度,而對共產黨則確立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針,建立了“防共委員會”,運用一切手段限制八路軍、新四軍的發展,甚至于后來調動大量軍隊對付中共軍隊,相繼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并限制全國抗日民主力量的發展,由于實際上的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方針,正面戰場形勢嚴重惡化,以至于出現像豫湘桂那樣的大潰敗。但是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巨大貢獻不會因為這些反面因素而被磨滅的。

一、國民黨正面戰場是抗日的主力。國民黨政府組織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會戰,如凇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極大地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給日本帝國主義以沉重打擊,是中國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忻口、太原會戰,中國軍民(主要是國民黨軍隊)共斃傷日軍2萬余人,戰績顯著;凇滬會戰,中國軍隊以劣勢裝備與有優勢裝備的敵人拼搏,斃傷日軍4萬多人;隨棗會戰斃傷日軍1.3萬余人,日軍遺尸5000余具;第一次長沙會戰日軍傷亡2萬余人;第三次長沙會戰共斃傷敵5萬余人,俘日軍139人。如果忽略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作用,很顯然僅憑中共當時的三四萬人來抵御百萬日軍,那是不可想象的。

二、由于正面戰場的頑強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和“速戰速決”的狂妄企圖,極大地消耗了日本軍事、經濟實力,使其長期陷入中國戰場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延綿數千里的戰線上,國民黨始終堅持著抗戰,使日軍兵力分散,戰線延長,為相持階段的到來,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三、國民黨正面戰場支援了中共領導的敵后根據地戰場的開辟和發展,為敵后有機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箲鸪跗谧圆挥谜f,國民黨積極主動抗戰吸引了日軍主力,無疑是極大地促進了敵后根據地的開辟和發展。即使在相持階段,國民黨軍隊雖無多大作為,但數千里戰線上的數百萬國民黨軍隊的存在,牽制了大量日軍,并使敵人受到一定消耗,在客觀上配合了敵后戰場的堅持和發展,減輕了敵后戰場的壓力。

四、國民黨中愛國抗戰官兵的英雄事跡,振奮了民族精神,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促進了全國人民的團結和進步,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念。國民黨軍隊中很多人都叛國了,國民黨軍隊的素質也不高,但是絕大多數國民黨官兵是愛國的,這點毋庸置疑。“中國軍人的楷模”張自忠,西北王馮玉祥,第五戰區總司令李宗仁,東北軍總司令張學良,哪個不是熱血男兒?還有那數不盡的未知名的國民黨官兵„„

五、國民黨正面戰場喚起了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擴大了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中國軍隊以重大民族犧牲,粉碎了日本法西斯與德國法西斯會師,使得盟軍有可能

騰出手來集中解決歐洲事件,換來了國際尊重,各國領導人曾先后高度評價過中國戰場。因此,美英等國先后放棄了租界等一切在華特權,基本取得了國際關系的平等地位,終止了晚清以來的外交屈辱狀況。

六、掩護了西南抗戰基地的營建,為領導機構和沿海、沿江工廠、學校、科研機構的內遷爭取了時間,為中國長期抗戰創造了有利條件。毛主席曾經說過戰爭之偉力在于人民,但我認為抗日戰爭勝利之關鍵在于持久戰,而持久戰的關鍵在于工業,特別是軍事國防工業??箲鹎?,中國工業大部分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區。“一-二八事變“后,集中在東部沿海的工業受到嚴重威脅。若以上海為中心的工業基地落入敵手,中國將何以持久抗戰?凇滬會戰歷時三個月,內遷僅民營企業一項就達146家,機器材料共14600余萬噸,技術工廠250家。武漢會戰期間,從武漢遷往內地的廠礦企業達304家,機件重量達5萬余噸。從戰役本身來說凇滬會戰、武漢保衛戰都失利了,但就這點而言兩次會戰的貢獻絕不亞于一次大戰役的勝利。雖然工廠數量不多,但這些工廠都是民族工業的精華,沒有這些工廠中國的持久戰將無從談起,不敢說中國抗戰必敗,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抗戰必將來得更困難、更嚴峻、更殘酷、更持久„„

從國民黨全黨來看,雖有妥協投降的賣國行為,卻始終能夠堅持抗戰;從國民黨局部來看雖有幾十萬國民黨軍隊賣國投降,卻更有數百萬國民黨軍隊在猛烈地打擊著可惡的侵略者。因此只能說國民黨成分比較復雜,黨務沒有干好,卻并非是一個投降的黨,其比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何止強千百倍。

從整個抗戰過程來看,雖然國民黨在后期消極抗戰,積極反共,但國民黨的基本利益和本民族的利益總體來說是一致的,因此她始終堅持抗日的方針,沒有妥協投降,從而保證了抗戰的最后勝利。最值得一提的是,英法美等國綏靖政策甚囂塵上的時候,國民黨有過投降么?抗戰初期,英法美非但沒有給中國援助,還妄圖犧牲中國的利益來保持既得利益,慫恿日本進攻蘇聯,幫助日本勸降中國。也就是說國民黨在如此嚴峻的國際形勢下仍是堅持抗戰的,沒有投降。

8年抗戰,國民黨正面戰場共進行過22次重大戰役,殲滅日軍100余萬,國民黨傷亡321萬,這是血的數字,鐵的貢獻,不可抹殺。國民黨軍隊的廣大愛國官兵曾經在前線與日本侵略者奮勇作戰,不怕流血犧牲,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值得全民族尊敬與紀念的。

英魂常駐,精神永生。15個月(抗戰初期)鮮血飛濺,上百萬將士的血染沙場,含笑九泉。中國大地是紅的,天空是紅的,太多的血寫就的歷史難免悲壯„„

人們并沒有忘記他們——為民族而作出犧牲的人們。

毛澤東在總結抗戰時曾客觀地評價道:“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這一時期國民黨對日作戰是比較努力的。“

抗戰四十周年時,聶帥在為“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作序時曾指出:“許多為民族獨立而英勇殉國的國民黨愛國將士的精神與在抗戰期間為抗擊日本侵略軍而壯烈犧牲的我軍將士和人民群眾一樣,仍然令人崇敬不已。”這本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本從肯定角度評價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書,引起海內外的轟動。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大會上,胡錦濤肯定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巨大貢獻。

描寫當年國民黨政府抗擊日本侵略的圖書“國殤”暢銷,電影“鐵血”熱映,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眾對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歷史貢獻也是比較認可的。

第五篇:第18課 全民族抗戰的興起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教學活動,學生能夠閱讀并口頭簡述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的史實,知道中國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學生能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讓學生觀看歷史圖片、歷史地圖等教學方式,初步掌握能夠自己運用有關的歷史資料或親自動手收集歷史資料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與他人交流學習心得,學會合作和分享,培養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盧溝橋事變中愛國將領和軍民英勇抗戰的事跡,激發學生的愛國感情,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珍惜今天來自不易的和平生活。

2、通過了解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暴行,認識法西斯反人類、反社會的反動本質,以及侵略戰爭的罪惡。

3、了解抗日戰爭的前期,國共兩黨合作、配合作戰,推動了抗日形勢的發展,認識民族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盧溝橋事變。

教學難點 講清國共兩黨團結抗戰,共赴國難是如何形成的。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上教材

本課是本單元中更能充分認識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本質的一課,同時也能看到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步步入侵,全民族掀起了救亡運動的高潮,中國的抗戰進入了全面抗戰時期。 學情分析

學生應對日本的入侵東三省有所了解,才能在本課中看到日軍侵華范圍的擴大,同時了解一些相關地名所處的位置,如盧溝橋,最好能看電影《南京大屠殺》、《東京審判》。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人們常說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在20世紀30~40年代的中國有一段歷史是作為每一位中國人都必須銘記在心中的,同學們你們知道是哪一段歷史嗎?

學生:抗日戰爭。

教師:對,就是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當時的中國人民用鮮血換來的。今天我們將學習第18課《全民族抗戰的興起》,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回到1937年的中國去了解這一段悲壯的歷史。 講授新課:

設計表演:

報童(邊跑邊喊):“號外,號外,日本鬼子打過來了,華北危急,平津危急,中華民族危急” 教師:有哪一位同學能告訴老師,究竟發生了什么事使華北危急,平津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呢? 學生:盧溝橋事變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盧溝橋事變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盧溝橋事變。

一、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教師:首先請同學們觀看一段有關盧溝橋事變的電影片段,請同學們注意盧溝橋事變的時間、地點和發動者。(播放《盧溝橋事變》片段)

學生:(看電影)

教師:相信同學們對盧溝橋事變都有了一定的認識,請同學們一起告訴老師盧溝橋事變的時間? 學生:1937年7月7日 展示:

一、盧溝橋事變

1、時間:1937年7月7日

教師:那么,盧溝橋事變又稱為什么事變呢? 學生:七七事變 教師:地點呢? 學生:北平西南的盧溝橋 展示: 地點:北平西南的盧溝橋

課件展示:《盧溝橋事變形勢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形勢圖》

教師:日軍為什么要進攻盧溝橋?(盧溝橋地理位置重要,它位于平漢、平綏和平津三大鐵路的交匯處。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從東、南、北三面包圍了北平,盧溝橋成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如日軍占領盧溝橋,可截斷平漢鐵路,使北平陷入四面包圍的形勢,然后以平津作為后方,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所以盧溝橋就成為中日在軍事上的必爭之地。)

學生: 復述盧溝橋事變并概括盧溝橋事變的要點 (時間,地點,影響)

教師總結并簡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并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竟開始攻擊中國駐軍,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宛平城的槍聲掀開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教師:盧溝橋事變的發生是偶然的嗎?誰能舉例說明日本早就有侵略中國的野心? 學生: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還有九一八事變

教師:面對日軍的突然襲擊,當時駐守在盧溝橋的中國守軍能坐以待斃嗎?下面請同學們閱讀P92小字部分,然后想一想:佟麟閣的話體現了怎樣的民族精神?

學生1: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 學生2:為國捐軀的英勇獻身精神。

教師:把個人的生死榮辱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的民族精神 。

過渡:保衛盧溝橋的戰斗十分激烈,中國軍人英勇奮戰,但是由于日軍早就做好了戰爭的準備,來勢兇猛,經過雙方反復爭奪之后,盧溝橋最終失守了。但是盧溝橋的炮聲也吹響了全民族抗日的號角。

教師:下面我們來看看對盧溝橋事變的評價是什么? 學生:(回答問題)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 展示:

3、標志:全國性抗日戰爭的爆發 教師:(指導學生對比九一八事變,討論為什么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面抗戰的爆發?) 學生討論回答(在七七事變之后,日本開始了東北以外的大規模侵華行動,直接影響到國民政府的利益,所以在規模上標志著侵華行動的進一步擴大,在中國各處發起了侵華行動。在七七事變之后,國民政府和中共也發表了抗日通電,從此抗日戰爭成為了中國和日本帝國主義的正面沖突,所以七七事變標志著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

教師:盧溝橋事變后,日本調集大批軍隊,向北平、天津、上海等地發動大規模進攻企圖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過渡:日本帝國主義為擺脫經濟危機,從1931年起就加快了侵略中國的步伐。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了中國首都南京,為迫使國民黨投降,在日華中派遣軍司令長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師團長谷壽夫的指揮下,在全城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

二、南京大屠殺

教師:播放視頻南京大屠殺。

教師:南京大屠殺,是日軍攻進南京城后進行的屠殺;屠殺的是無辜的平民,是已經放下武器、沒有抵抗能力的軍人和軍警。

教師:日軍為什么要制造南京大屠殺?(請同學們閱讀93 ~ 94頁小字部分的內容,找出日軍制造南京大屠殺的目的;指導學生觀察閱讀課本兩幅圖片資料。)

學生:“耀揚國威”,滅亡中國。 教師:日軍屠殺南京居民有多少人? 學生: 略

教師:那么,日軍的暴行有哪些呢?下面請同學們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圖片。 學生:講述圖片。指出暴行:集體槍殺、焚燒、活埋、砍頭、軍犬嘶咬。 教師:看到日軍的滔天罪行后,你有何感想? 學生1:日軍太殘酷,太殘忍了。 學生2:我意識到落后就要挨打。

學生3:應該堅決反對戰爭,熱愛和平。......

但是,對于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政府卻總是閃爍其詞不敢面對。而且隨著右翼勢力(右翼指的是保守派;一般代表著舊階級的退步保守思想)的興起,日本國內不斷出現否定其侵略的歷史,引起了亞洲各國人民的強烈不滿。①南京大屠殺給人類留下了怎樣的啟示?②當今某些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抹殺這一人間慘劇真相的目的是什么?③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同學們可以就以上問題展開討論。

(①反對戰爭,珍愛和平;②掩蓋其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法西斯沉渣泛起的表現。③我們應該時時警惕法西斯勢力的復活,盡力地去維護和平。“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日本必須正視歷史,反省過去。我們必須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現在的日本政府并沒有深刻地反省這段歷史,并沒有真誠地向亞洲各受害國人民,尤其是向中國人民道歉!我們學生要牢記國恥,奮發圖強。(但要區分日本政府與日本人民的態度,樹立反對戰爭、爭取和平的信念。)

過渡:盧溝橋畔的隆隆炮聲震驚了世界,也喚醒了一個民族。國難當頭,國民黨和共產黨一致對外。9月下旬,國民黨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谷彰褡褰y一戰線形成。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共赴國難,開始了一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全民族的抗戰從此開始了!

三、共赴國難

請同學們閱讀P94頁共赴國難的內容,看一下國共合作后兩黨在戰場上都做了哪些安排? 學生:(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教師:至此,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他們都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了巨大貢獻,這就為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課堂小結

日本帝國主義經長期準備之后,繼把東北變成它的殖民地的九一八事變后,尋釁發動了全面進攻中國的“七七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它滅亡中國、稱霸亞洲乃至世界的狂妄計劃。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國共兩黨捐棄前嫌,攜手合作,開始了中華民族的全面抗戰,日本對在侵華戰爭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須予以承認,其侵略行徑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而南京大屠殺僅僅是這無窮災難中的一個典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必須時刻警惕法西斯幽靈和軍國主義的復活,揭露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掩蓋歷史真相,抹殺侵略事實的險惡用心。 課堂練習及作業:(略) 〖教案點評〗

本課是一節常規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思考中,形成問題意識,并以討論問題的方式,激發其學習歷史的熱情和興趣。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第16課抗日戰爭的教案下一篇:保安部12月份工作計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