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俄羅斯的大國戰略

2022-07-09

第一篇:俄羅斯的大國戰略

俄羅斯潛在大國分析

摘要:近年來, 俄羅斯發展勢頭強勁, 引起舉世熱議,不少國際問題專家斷言“俄羅斯正在崛起為世界強國”。在對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客觀分析的基礎上,本文認為俄羅斯具有重新崛起為“世界強國”的前景。

關鍵詞:俄羅斯潛在大國

引言

俄羅斯聯邦簡稱為俄羅斯,俄羅斯位于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領土包括歐洲的東部和亞洲的北部,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作為前蘇聯的主要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聯邦是一個十分有影響力的大國,特別是在由10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的獨聯體組織內。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蘇聯,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對安理會議案擁有否決權。雖然蘇聯解體后,其綜合國力有所削弱,但俄羅斯現在仍然保留著作為一個世界大國的基本條件,更具備重新崛起、成為世界強國的巨大潛力。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來闡述俄羅斯成為潛在大國的有利條件。

俄羅斯成為潛在大國的條件

政治條件:

一、橫跨歐亞大陸的遼闊疆域,獨特的地緣政治優勢。俄國土面積為1707.54萬平方公里,雄踞世界第一,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國土規模愈大,它所擁有的資源的品種和數量就會越多,它可選擇的資源匹配和利用方式就越多,它能獲得的整體效益就越大,因而它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力就越強。

二、俄羅斯東西相距9000公里,南北最寬4000公里,東接亞太,西連中東歐,將歐盟、北美和東亞三大板塊連在一起,成為歐亞大陸的交通樞紐。向西,俄羅斯可以借鑒西方國家成熟的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從太平洋彼岸的美國那里,可以吸引到大量投資,從而能夠大大縮短俄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差距;向東,東亞地區作為成功實現經濟騰飛的樣板,可向俄提供經濟轉軌和對外開放等方面的寶貴經驗,而且作為世界經濟發展最迅速、最富有朝氣的區域,其巨大的市場、物美價廉的商品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正好與俄羅斯形成互補。俄專家稱,遼闊的土地和縱深的地緣優勢是俄羅斯“巨大力量的永久源泉”。

經濟條件:

一、俄羅斯經濟基礎雄厚,部門齊全,潛力巨大。俄羅斯2010年按匯率計算,GDP總量為14769億美元,人均GDP10521美元。盡管俄羅斯經濟規模僅僅位居世界第九,但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可以作為對西方國家、獨聯體國家施加影響的有力武器;盡管俄羅斯的國際貿易規模遠小于中國,但實際收益率遠大于中國。俄羅斯擁有豐富的高素質人才資源,加上巨大的資源優勢,隨著俄羅斯的經濟體制改革,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二、豐富的資源為俄羅斯工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后盾。俄重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部門發達。近年來俄羅斯的電子計算機工業、宇航航空工業、高科技產業迅速崛起。特別提出的是俄羅斯的國防工業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獨特的地位,實力雄厚,其武器產品出口到全球各地。俄農牧業并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

軍事條件:

一、俄羅斯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其軍事工業規模龐大、生產能力強,是除美國外唯一能自行研制和生產各種戰略武器和常規武器的國家。軍事力量是目前俄羅斯大國實力中最明顯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雖然俄羅斯的軍事實力自蘇聯解體來就一直再走下坡路,但是不論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如何下降,他仍然是今天唯一一個可以摧毀美國的國家。按照簡氏防務的說法,俄羅斯的戰術核彈頭到多于美國,這就意味著俄羅斯可以將核武器賦予更多的將進攻方式,這足以彌補在戰略核彈頭上的劣勢,但總體來說,俄羅斯的軍力還是穩居世界第二。

二、是擁有強大的軍事工業基礎和素質較高、裝備精良的軍隊。作為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在軍事工業方面有著雄厚的實力,是當今世界惟一能與美抗衡的國家。俄近年來武器出口位列世界第二,軍品出口成為俄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

資源條件:

一、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俄科學院社會政治研究所今年發表了題為《俄羅斯:復興之路》的報告,稱俄是世界資源大國,已經探明的資源儲量占世界資源總量的21%;在世界各國綜合國力評估中,俄的資源實力排名第一。天然氣已探明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氣儲量的45%,石油探明儲量65億噸,占世界的13%,煤炭儲量占世界的23%。森林覆蓋面積8. 67億公頃,占國土面積50. 7%,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積量807億立方米。水力資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核能發電量為1310億千瓦/小時。核電占俄電力的10%。煤蘊藏量2000億噸,居世界第二位。鋁蘊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鐵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鈾蘊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黃金儲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豐富的自然資源將在今后很長一個時期內成為俄羅斯重振經濟的堅實后盾。

二、俄羅斯自然資源的豐富還表現在:它擁有原蘇聯90%以上的森林面積和水能資驚,70%的煤炭,80%的天然氣,100%的磷灰石,60%的鉀鹽和大部分鐵 礦石。 西伯利亞和遠東是全世界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這里的森林面積達5.03億公頃,木材積蓄量達600多億立方米。還有大量的各種金屬礦藏,如鐵、銅、鎳、 鋅、錫、鋁、霞石、金剛石、水銀、鎂、云母、鋁、鎢、金、銀等。西伯利亞擁有大量的各種珍貴皮毛動物和價值較高的藥用植物。遠東海域生物資源豐富,總量為 2850萬噸,其中魚類資源2300萬噸。豐富的自然資源不僅是俄羅斯經濟崛起的重要支撐,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俄羅斯在當今國際環境中的經濟安全和獨立,同時也是俄羅斯與歐美等強國進行較量的重要依靠。

科學技術條件:20世紀,蘇聯的科學發現和發明占全球1/3。目前,每1萬人中有37名科學家和工程師,這一比例與美國平分秋色。長期的基礎研究積累使得俄在科學理論和實踐中居于世界領先地位。俄專家估計,只要科技政策得力,到2010年,俄科技產品出口將增加到804億美元,2015可達到1440億到1800億美元。俄羅斯在航空航天工業、核工業等方面位居世界一流。計算機軟硬件開發、生物工程、基礎科學研究、自動化技術化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等國,許多方面甚至強于歐盟。俄羅斯總體科技實力世界第二。20世紀,蘇聯的科學發現和發明占全球1/3。目前,俄羅斯的科學家數量占全世界的12%,每1萬人中有37名科學家和工程師,這一比例與美國平分秋色。長期的基礎研究積累使得俄在科學理論和實踐中居于世界領先地位。

體制條件:國際專家認為,俄羅斯初步建立了按照市場經濟要求構筑的立法、執法和司法體制,不僅為俄經濟持續發展奠定了綜合性基礎,也使俄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消除了體制障礙。以普京為首的新一代領導人吸取了葉利欽時代的深刻教訓,將民主自由價值觀和俄羅斯傳統的國家主義、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等價值觀嫁接,實行強總統、小政府和弱議會的強人治國模式,基本符合俄國情民意。

民族氣節:歷史上,俄羅斯曾歷經磨難,先后遭受蒙古、法國、德國等國的入侵和占領,但最后都能絕處逢生,重新崛起。俄民族有很強的忍耐力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國際政治學大師漢斯·摩根索曾指出,即使俄發生徹底的變革,也不能影響俄民族性格中的“基本力量和堅韌性”。

國際條件:羅斯繼承了前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地位,是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否決權。在前蘇聯加盟國家地區,東歐地區,俄羅斯的強大影響力依然存在。而從目前的情況看,俄羅斯以大國姿態高調參與國際事務,外交運籌更加獨立自主;大聲譴責霸權主

義、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強力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改造;在反導、軍控、核不擴散等重大安全問題上與美歐針鋒相對,在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與日本領土爭端等熱點問題上與美歐爭吵不休;戰略轟炸機恢復全球飛行,戰略核潛艇恢復各大洋巡航,航母編隊重新駛入大洋。力圖守住中東歐戰略緩沖帶;大力打造“能源超級大國”,以能源為武器強化地緣戰略地位;堅持“主權民主”和“可控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強硬回應西方對俄“民主、人權倒退”的指責??梢哉f,在大國關系中,處處都能感受到俄羅斯因素的存在及其重大影響。此外,俄羅斯是“使命感”和大國意識極強、對國際地位看得極重、外交運籌經驗豐富的世界大國。隨著近年來俄羅斯國家經濟和社會的進步,俄羅斯影響大國關系的能力日益增強。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這種戰略機遇只有世界上少數幾個國家具備,如果將之充分利用,俄成為世界強國只是時間問題。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俄羅斯各項改革和建設的進行,憑借俄羅斯深厚的硬實力和軟實力,抓住有利的發展機遇,俄羅斯重新成為世界頂級大國將是毋庸置疑的。

參考文獻:

(1)《世界地理》楊青山,丁四保 主編

(2)[俄]謝·科爾圖諾夫.俄羅斯值得謀求大國地位嗎[M].俄羅斯新聞社,2006

(3)姚雨杉.俄財長稱10 年趕超美國[N].環球時報,2006

(4)趙華勝 .俄羅斯走向“地區化”[J] 國際展望 1993.

衡陽師范學院

《世界地理》論文

題目:俄羅斯潛在大國分析所在系:資源環境與旅游管理系 專業:地理科學 學號:08160128 姓名:譚芳

2011年6月6日

第二篇:大國崛起之俄羅斯感言

在觀看《大國崛起》的記錄片之后,俄羅斯的崛起給了我很深的感觸。

大國在歷史上教育、文化、政治、經濟、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均具有一定高度與強度,并有全球性影響的國家。而我認為在這些主導因素中,文化與教育尤為重要。從歷史中,我們不難看出:俄羅斯之所以要攻打土耳其國家,就是希望掃除與西歐國家先進文化接軌的障礙。

就在此次戰役中,俄羅斯投入了大量的兵力,然而事與愿違,不得不在兵力極少的土耳其國家面前俯首稱臣。雖然戰敗,但是俄羅斯善于總結經驗,尋找不足,改善國策,尤其對教育領域實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六年后,俄羅斯再次揮師攻打該國,很快就把這個國家占領,達到了其直接與西方交流目的。勾踐臥薪嘗膽尚需十年,然而俄羅斯只用了六年便可轉敗為勝,其中的緣由我們不得不去深思。我們不難發現,文化在大國崛起中發揮了重大的意義。

站在歷史的高度回望俄羅斯崛起的歷程,俄國著名思想家別林斯基的話:“俄國的歷史紀實一部不同于西歐國家的歷史,也是一部不同于東方國家的歷史。它是一部在東西方之間探尋,徘徊以及東西文化在俄國斗爭融合的歷史。”給了我們指出了一條思想可以溯回的路。

當時的俄羅斯是一個封建落后的國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雖有長足發展但與西方相比差距仍然極大,農奴制嚴重制約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專制統治下的社會矛盾極為尖銳的狀態。

而中國此時也正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略,逐漸淪為殖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于清朝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自享天朝上國的美夢,夜郎自大,而忘忽世界其他國家正在逐漸發展,壯大。„

然而在經歷了第一二次工業大革命之后,西方許多國家卻逐漸崛起 。

從地理因素方面看,俄國雖然為內陸國家,但卻身處歐洲中部,處于東西方文化交匯帶上,這為西歐先進文明的傳入提供了便利條件。加上弗拉基米爾大公、彼得一世以及后繼者一直在為“出??诙鴳?rdquo;,最終使俄國成為瀕海的國家,使俄國有了眺望西方的窗口,這些因素都有利于西方文化的引進和傳播。

從西方文化的借鑒和傳播者方面分析,俄國統治階級和革命者在內心深處都存有對西方文化的原始認同感。俄國的統治階級的很多人從小就接受過西方文明的熏陶,在心理上大都依屬西方文化,當俄羅斯國家出現危機或他們個人的統治出現危機時,他們便自然地到西方文化中去尋找出路。弗拉基米爾大公引進基督教,在精神上統一俄羅斯;彼得一世學習西方,推行改革;葉卡特琳娜二世接受啟蒙思想,倡導開明專制;亞歷山大一世標榜民主,自稱為“自由主義者”,都是巧妙地把西方思想、文化變成適應俄國專制統治的理論工具。但也在客觀上,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西方先進文化在俄國的傳播。俄羅斯的先進知識分子多接受過正統的西方教育,很多人又都曾長期旅居歐洲,親身體驗了西方文明和民主的氣氛,他們懷著對專制制度的無比憎恨,對自由生活的極度渴望,把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作為啟迪民智和反對專制制度及農奴制的有力武器。他們是俄羅斯新文化的創造者,也是俄國現代化的主要推動者。

從俄羅斯文化形成的特點和結構方面看,俄羅斯文化易于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俄羅斯文化本身是在融合多民族文化基礎上形成的,是東、西方文化的匯合體,結構多元并具有較強的兼容性,而西方文化又曾經是俄羅斯文化的母體之一,因此后者自然對前者擁有內在的親合力。西方文化在俄國的傳播,實際上也是西方文化與俄羅斯文化兩種文化形態的沖突及融合過程。俄國的先進分子在傳播西方文化的同時,也在從事另一項偉大的歷史性事業,即改造舊文化,建構新文化。

在俄國現代化的進程中,西方先進文化對俄羅斯歷史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西方文化是俄國現代化發展的制動器和催化劑。因為傳統文化在成為歷史發展的阻礙時便表現出一種巨大的惰力,人們的思想要想從已成定勢的舊體制中掙脫出來,即需要來自主體內部的自省自識,更需要來自外界客觀的沖擊和震蕩,西方先進文化在俄國歷史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中起到的正是這一作用。

列寧指出:“俄國在半個世紀里,經受了聞所未聞的痛苦和犧牲,表現了空前未有的革命英雄氣概,以難以置信的毅力和舍身忘我的精神去探索,學習和實驗,經過了失望,進行了驗證,參照歐洲經驗,真是飽經苦難才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這個唯一正確的革命理論。”

我們中國雖然沒有抓住時代所賦予的機遇,但是在新時代深受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影響的中華民族在依舊中庸的觀念慢慢吸融西學,在時代提出新的挑戰時,積極應對,也開始走教育強國的道路。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探索中,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崛起已啟程。

第三篇:中國東北振興戰略與俄羅斯開發遠東戰略的

聯動趨勢

周延麗、史春陽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俄關系逐級深化,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內容不斷豐富。在這樣的背景下,中俄毗鄰地區的經貿合作在兩國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顯現。中國振興東北戰略和俄羅斯開發遠東西伯利亞地區戰略的同步實施,進一步提升了中俄毗鄰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水平。聯動是新時期中俄區域經濟合作的必然趨勢,其主題是攜手共進。

一 中俄毗鄰地區經貿合作強化的背景

(一)中俄關系不斷深化

近年來,中俄邊界的最后勘定、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簽訂、兩國貿易額的快速攀升、大 規模的投資活動啟動、包括石油在內的一系列大項目的落實及互辦國家年等活動的相繼展開標志著中俄關系的不斷深化。首先是中俄國界全線劃定成為中俄關系史上最為重大、最具積極意義的關鍵事件,它解決了有可能影響雙邊關系發展的重大政治問題,為兩國提供了安全保障。2001年《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簽署,將兩國和兩國人民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將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推向更加鞏固更為成熟的新階段。

2004年10月中俄兩國元首批準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實施綱要(2005~2008年)》。這實際上是發展兩國關系的中期合作規劃,以制度的形式規定了中俄各領域和部門間合作的內容。2004年中俄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200億美元,2005年為291億美元。200億美元相對于兩國對外貿易總額都不是很大的數字,但卻曾經是一個很高的心理預期。除2002年增長13%外,2000~2005年中俄貿易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這種良好的發展勢頭還將保持,雙方提出的共同目標,即到201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600億~800億美元有望實現。中俄大規模相互投資合作開始進入啟動階段。2004年9月中俄總理第9次會晤期間,溫家寶總理提出中俄經濟合作的6項任務,并計劃在未來15年,即到2020年前,中國將向俄羅斯累計投資120億美元。從2004年首次舉行中俄遠東投資促進會議開始,每年都舉辦中俄有關投資的專題會議,先后啟動了像“波羅的海明珠”綜合社區項目和“華銘園”中國貿易中心這樣標志性的投資項目。石油管線、天然氣管道、輸電與核能等能源領域的一系列大項目的簽署和實施標志著中俄經濟合作進入更務實的階段。2006年和2007年互辦中俄國家年活動從更廣闊的層面上促進了中俄關系的發展。2006年3月中俄兩國元首出席了中國“俄羅斯年”開幕式,由此開啟了互辦國家年的一系列活動。同時,中俄雙方簽署了22個合作文件,涉及政治、外交、能源、金融等領域。促進兩國地方及毗鄰地區的合作是深化中俄合作的重點之一。

(二)中俄毗鄰地區經濟合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1.順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潮流,提升中俄毗鄰地區經濟合作的地位和作用。東北亞是世界三大區域經濟一體化中心之一,作為歐亞大國的俄羅斯在無望加入歐盟的時候選擇參與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是明智而現實的決定。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以其地緣優勢、資源優勢和市場容量優勢成為俄參與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最佳選項。中俄同為東北亞主要成員國,積極推進該地區經濟一體化 進程是雙方的共同訴求,符合雙方的國家利益。中國是東北亞地區經濟成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俄羅斯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就是搭上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高速列車,并行駛入經濟增長的快車道。中俄毗鄰地區自然成為兩國經濟合作的優先地帶,引起各界廣泛重視。

2.國內各地區協調發展是加強中俄毗鄰地區經濟合作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呈現區域化趨勢,國家相繼推出“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及“中部崛起”等大型發展戰略,表明今后一定時期內,區域經濟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將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之一。雖然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在兩 國中屬于相對落后地區,但是,彼此利用比較優勢進行資源整合從成本收益角度來說是雙贏的?;诖?中國已經開始著手編制東北振興總體規劃,研究提出東北地區進一步發展的整體定位。在對外開放方面,東北地區加強同俄羅斯的經貿合作是勢在必行的選擇。有識之士已經提出俄羅斯的繁榮有賴于遠東西伯利亞,遠東西伯利亞的繁榮有賴于同中國的合作這樣的觀點。同樣的道理,中國的振興寄希望于東北,東北的振興寄希望于同俄羅斯的合作。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的觀點強烈地表現在中俄兩國毗鄰地區的經濟合作中,并得到了中俄雙方人士的普遍認同。東北東部鐵路和哈大客運專線的建設以及遼寧“五點一線”新的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將在能源、交通、物流及旅游等多方面使東北形成合力,極大地提升整個東北對俄經貿合作的能力。

3.毗鄰地區的經濟合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改變俄羅斯單純依賴能源原材料出口的經濟增長模式,優化中俄商品貿易結構。目前,俄羅斯石油的生產和出口是其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參與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也主要以石油為外交杠桿,中俄貿易的重頭戲也是石油等能源原材料貿易。雖然石油等能源原材料是俄羅斯手中的王牌,但俄羅斯并不想長期維持資源型經濟結構模式,充當周邊國家的原料供應國。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是由資源型經濟向發展型經濟轉變,而中俄毗鄰地區的經濟合作將有助于這一轉變進程。其根據是:中俄毗鄰地區的經濟合作是在能源設備制造、高科技、信息技術、金融、交通、核能、航天領域、汽車制造、黑色和有色金屬制造、森林工業及其他工業領域的深度合作,它們與投資合作、科技合作緊密結合。在多領域的合作中,能源合作仍然具有重要意義,但其比重將會相應縮小。這不僅對優化中俄貿易結構有積極作用,而且對轉變俄經濟增長方式有促進作用。

4.地方合作是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重 要組成部分。2005年胡錦濤主席訪問俄西伯利亞地區時表示,加強地方合作是兩國元首會談的重要議題之一。雙方一致認為,地方合作是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地方合作,有利于鞏固中俄關系的基礎、豐富互利合作的內容、拓展雙方合作的空間。中國東北與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從地緣上說注定是中俄經貿全面合作的試驗場,是兩國邊境互市貿易區的擴大版,是中俄自由貿易區的縮小版,換句話說,是向中俄兩國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過渡,是兩國向自由貿易區模式發展的探索過程。

5.文化交流與滲透將增加民間的理解和信 任。隨著中俄兩國互辦國家年活動的展開,兩國毗鄰地區的文化交流活動更加活躍。文化交流與經濟合作的交織是經濟活動中的普遍現象,通過經常性的文化交流,可以增進兩國人民對對方文化和藝術的欣賞和景仰,從而進一步促進民間的理解和互信。

(三)中俄振興戰略的同步實施

2003年,中國正式提出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2002年俄羅斯政府重新修訂和實施了《1996~2005年和至2010年遠東與外貝加爾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聯邦專項綱要》,在此基礎上,2005年又制定了《政府和實業界建立伙伴關系,實現社會穩定和持續發展的西伯利亞發展戰略》。俄羅斯開發遠東西伯利亞的戰略與中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具有緊密的互動合作關系,是中俄毗鄰地區經濟合作的支撐和平臺。2004年和2005年中俄總理兩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都強調,支持中國企業參與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開發,鼓勵俄企業參與中國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05]36)和東北三省有關文件,都把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列為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特別是“走出去”的重要地區,都把能源、木材加工業、科學技術等領域作為主要合作領域,而俄遠東各州和邊疆區都把對華經貿合作列為優先發展方向。新的西伯利亞發展戰略從經濟和政治發生的實際變化出發,拋棄幻想,致力于與亞太地區國家首先是中國的一體化關系,把中國視為絕對的戰略伙伴,把相互投資合作視為符合雙方利益的事情。在俄羅斯開發遠東和中國振興東北戰略同步實施的條件下,中俄兩國毗鄰地區的互動合作進入了全面經濟合作的新階段。為進一步密切各領域的相互投資合作和促進貿易的發展,目前中俄兩國正在共同制定中國東北地區與俄遠東地區合作規劃。2006年3月22日,胡錦濤主席和普京總統在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上的演講,再一次強調了中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與俄開發遠東西伯利亞地區戰略的互動合作。

二 攜手共進的主題在中俄毗鄰地區的經濟合作中日益鮮明

(一)“攜手共進需求”日益強烈

攜手共進是中國“俄羅斯年”的主題。從這個主題所蘊涵的意義看,它也完全適合用來做中俄毗鄰區域經濟合作的主題。

毗鄰地區的經濟合作是全方位多領域的全面合作。從政府到企業,從規劃到項目,每個層面、每個環節都要合作聯動,都需要雙方共同掃除合作的障礙,這關系到雙方的共同利益。毗鄰地區的協調聯動是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然態勢,單邊的經濟發展和利益獲取是事倍功半,而雙邊聯動則將是事半功倍。中俄經貿合作中存在很多問題需要中俄學者共同研究。2005年中俄兩個學術和智囊機構共同參與了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委托課題《2006~2010年中俄經貿合作發展規劃》的起草制定工作,為中俄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區域經濟合作追求的目標不僅僅是雙邊進出口總額、相互投資額,而應該是綜合目標,如相鄰地區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程度、文明程度及社會環境的安定祥和等。相鄰區域的和諧則是兩國長期可持續合作的基礎。

中俄經貿發端于邊貿,以邊境口岸為基點的相鄰地區的貿易活動是區域經濟合作的雛形。十多年來,兩國邊貿形式上從單一的易貨貿易擴大到資源開發、工程承包等經濟技術和投資合作,并逐步建立起跨境生產加工基地、科技成果產業化園區,從地域上延展至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及西伯利亞地區。毗鄰地區合作范圍的擴大和領域的擴展必然對兩國經濟聯動產生巨大的內在需求。

(二)構建聯動機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目前所形成的關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理論基本上是以市場經濟國家為研究對象的,如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等,并據此提出衡量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六種形式,以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開放性、排他性、廣泛性、競爭性、多層次性和不平衡性等特點。在不同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形式中有相應的經濟合作規則和政策,形成不同程度的貿易創造、貿易轉移和貿易擴大效應。目前,中俄兩國各推出一個地區與對方進行經濟合作,未來目標是實現該地區的經濟一體化。但是,從現有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中難以尋求現成可循的原則和規范。中俄毗鄰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對中俄兩國來說都是新的時空條件下的全新模式。

中俄是世界經濟體系中互為鄰邦的大國,同屬經濟轉型國家,存在巨大的經濟互補性,這是中俄毗鄰地區的特點。在具有這樣特點的地區 建立何種經濟合作模式和機制需要深層次探討,需要進行理論創新,并以此確定該地區經濟合作的水平和發展方向。從提高地區競爭力和目前中俄毗鄰地區經濟合作的實際情況來考量,適宜建立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模式,需要構建聯動機制來滿足“攜手共進需求”,中俄雙方急需構建中俄聯動機制。在兩國同步運營的相鄰地區出現跨國共營的形式需要共同管理、規劃,與雙邊高速增長的貿易和投資密切相關的司法、稅收、銀行等方面的制度和規則需要一致和協商,跨境的自然資源如河流、森林、生物、動物等需要共同治理和保護。毗鄰地區在基礎設施、能源、旅游及科技等多領域展開的全面合作都迫切需要中俄雙方能夠共同規劃,協同推進。

目前,中俄邊境已經開通的陸運和水運口岸共22個,經國務院和當地政府批準設立的中俄互市貿易區共有12個。其中帶有自由貿易區性質的東寧中俄互市貿易區、綏芬河中俄互市貿易區和黑河中俄互市貿易區已經啟動。

如何構建中俄互市貿易區的聯動機制不僅關系到中俄互市貿易區的有效運作,而且將對未來中俄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具有示范影響。

(三)地方政府對毗鄰地區經濟合作意愿上升

近年來,在促進地區發展方面俄羅斯的政策思路有較大調整。地方政府在獲得更多的自 主權的同時,也獲得了發揮創新能力的動力,他們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優勢和特點積極自主地發展經濟。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政府主要官員對華經貿合作積極性明顯提高,不再提“中國威脅論”,而是紛紛制定和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同中國毗鄰地區經濟合作的力度。

20世紀90年代中國率先在中俄邊境對應口岸城市建立起了邊境互市貿易區,這一舉動起初是不被俄方理解的,也沒有得到俄方積極的互動。自2000年以來,俄濱海邊疆區政府對此積極性增強并高度重視,綏芬河—波格拉尼奇內、東寧—波爾塔夫卡和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中俄邊境經貿綜合體相繼開通,出現了一種在兩國邊境地區對應建立跨境共營區域和同步運營的新型邊境經貿合作形式,它不同于以往的互市貿易區,而是集商品展示、商品交易、經貿洽談、保稅儲存、生產加工、信息交流、旅游觀光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經濟合作區,對地區經濟的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力。

總之,中俄毗鄰地區經濟合作的聯動趨勢是中俄兩個經濟轉軌國家經濟市場化的必然選擇,既順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潮流,又符合經濟學資源配置的理論,還可以降低跨國經濟合作的交易成本。為進一步密切各領域的相互投資合作和促進貿易的發展,目前中俄兩國正在共同制定中國東北地區與俄遠東地區合作規劃。很顯然,這兩個地區從地域上聯合為一個整體被列入兩國的經濟發展戰略中,說明兩國政府越來越意識到加強毗鄰地區的經濟合作對本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為了使這兩個地區從經濟、貿易、文化、社會等多層面上逐漸彌合為一個整體,需要中俄雙方特別是毗鄰地區的合作伙伴構建以了解信任、理解互助、依賴融合、攜手共進為基礎的聯動機制來逐步推進。

中俄毗鄰地區的合作是囊括商品貿易、大項目及投資的全面合作,這一區域是未來提升中俄整體合作水平的中堅力量,是促進中俄關系不斷深化的先行者。在這一區域內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終實現經濟一體化是雙方共同的目標。

(責任編輯:高曉慧)

(作者分別為遼寧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和助理研究員。)

[本文為2006年遼寧省教育廳A類課題(編號05W169)的階段性成果。] 《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6年第12期

第四篇:俄羅斯的能源戰略和中俄合作

俄羅斯的能源戰略和中俄合作 2014-05-25 石油觀察

文|劉乾

中國石油大學 ( 北京 ) 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

2014年1月23日,俄羅斯能源部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2035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基本規定)》(以下簡稱《2035戰略》)。該文件分為“對2030年前能源戰略的修改”、“2035年前能源戰略的主要目標”、“對外能源政策的戰略任務”等幾個主要部分,對《2030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以下簡稱《2030戰略》)的落實情況進行了總結,提出了對俄羅斯能源戰略主要內容進行修改的建

1 議,確定了未來20年俄羅斯能源工業發展和對外能源政策的戰略目標。

一、俄羅斯修改能源戰略的背景

《2030戰略》是在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繼續發展和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開采量爆發性增長之前研究制定的。5年以來,國際經濟和世界能源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俄羅斯國內宏觀經濟環境和能源工業的發展也面臨新的形勢。2013年,俄羅斯政府指出,國家的能源戰略經過5年就需要調整,因此將修改《2030戰略》,并將其期限順延到2035年。

俄羅斯能源部公布的《2035戰略》指出,由于一些能源進口大國轉向能源自給,世界能源市場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俄羅斯國內,經濟發展速度有所減緩,對于能源行業而言,最重要的不再是生產規模和數量的增長,而是質量上的提高和現代化。

1. 外部環境

過去5年,國際能源市場的發展以及俄羅斯在國際能源市場上地位的變化是俄羅斯修改能源戰略的外部因素?!?035戰略》指出,主要的能源消費大國正在致力于通過提高能效、發展非常規油氣和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自給,同時擴大能源進口渠道,實現能源消費多元化,能源出口國正致力于擴大出口規模并進入新市場,這導致俄羅斯所受到的外部風險顯著增加。

在2009年以來的“頁巖氣革命”驅動下,美國的天然氣產量大幅增長,美國已經連續幾年取代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

2 國,并逐步降低了天然氣進口量。在這種情況下,原本面向美國市場的中東LNG開始流向歐洲和亞太市場,俄羅斯也因此關閉了針對美國市場的什托克曼項目。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美國將在2020年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到2035年實現能源自給。

在亞太地區,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仍保持積極增長的勢頭,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加劇了日本對進口能源的需求。但是,俄羅斯目前對亞太地區的油氣供應仍處于較低水平:石油出口僅占其出口總量的20%;天然氣則只有薩哈林2號一個LNG項目,每年出口量為1000萬噸。

全球經濟危機和債務問題影響了歐洲的經濟發展及其對能源的需求。歐洲是俄羅斯天然氣的最大出口市場,但目前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仍未恢復到2008年經濟危機前的水平。在俄烏2009年出現天然氣爭端后,歐洲國家積極尋求中東和里海地區的天然氣供應來源,俄羅斯在歐洲的天然氣市場份額呈現持續降低的趨勢。

因“頁巖氣革命”而產生的連鎖反應,以及LNG對傳統天然氣儲存和運輸瓶頸的突破,使得全球天然氣市場正在從幾個區域性市場向統一的全球化市場轉變,天然氣的定價機制和貿易規則也在發生變化。對數十年來習慣于按照“照付不議”原則簽署長期合約的俄羅斯來說,在定價方式和商業模式上正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2009年以來,俄羅斯已經多次降低了供應歐洲客戶的天然氣價格并放寬了“照付不議”條件。

3 《2030戰略》曾指出,俄羅斯不僅將保持世界能源市場上最大供應者的地位,其供應范圍也將發生變化。這表明俄羅斯不僅希望保持對傳統市場的影響力,還將進入新的市場。但從現實的情況看,對俄羅斯具有戰略意義的能源出口所面臨的外部風險顯著增加,這既包括傳統的西方(歐洲)市場的疲軟,也包括新興的東方(亞太)市場上俄羅斯地位的缺失。

從長期看,由于新的大型供應者的出現(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東非等),以及非常規油氣產量的增加,國際能源市場上的競爭將會日趨激烈,搶占傳統和新興能源市場的份額將成為俄羅斯面臨的最重要的長期挑戰。

2. 內部因素

俄羅斯經濟和能源工業發展的現實狀況是俄羅斯能源戰略實施調整的內部條件。世界經濟危機導致俄羅斯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并趨于停滯。2000-2008年,俄羅斯經濟的平均年增長率達到6.9%;受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2009年俄羅斯經濟下滑7.9%。2010-2012年,俄羅斯經濟短暫回穩,經濟增長率分別是4.3%、4.3%和3.4%,2013年俄羅斯經濟增長率下降較多,僅為1.3%。

《2035戰略》指出,考慮到上述經濟增長變緩的趨勢,根據俄羅斯聯邦2030年前長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預測,在基本的創新情景中確定的2013-2035年間俄羅斯經濟年增長率為3.8%,在保守的風險情景中采用的增長率預測數字僅為2.8%。

4 在過去5年里,盡管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的能源項目(包括建成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北流天然氣管道,萬科爾油氣田和亞馬爾凝析氣田投產,以及薩哈林2號項目LNG投產等),但俄羅斯能源行業中存在的根本性問題,即設備損耗高、能效低、投資效率低、易受國際能源市場價格波動影響等問題不僅未得到改善,反而顯得更加突出。

同時,在提高采收率和石油深加工率方面沒有取得進展,在提高伴生氣利用率和實施東部天然氣計劃方面也未能達到既定目標。2009-2012年,從能源在俄羅斯出口、聯邦預算收入和投資中所占的份額來判斷,俄羅斯經濟對能源行業的依賴程度還在進一步增加,2009-2012年,能源出口額占俄羅斯出口總額的70%、聯邦預算收入的50%和投資的40%,均比經濟危機前有所提高。

因此,俄羅斯面臨提高能效、發展節能和創新技術、降低經濟對能源行業的依賴程度等問題,需要采取措施實現俄羅斯能源行業的現代化,改善基礎設施和固定資產磨損程度,提高高附加值產品(例如輕質油品、氣體燃料、油氣化工產品)的生產等??傊?,這些涉及提高俄羅斯能源行業發展質量的任務,都需要在新版的能源戰略中得到體現。

二、能源戰略修改的主要內容

與《2030戰略》相比,《2035戰略》延續了原有的大部分內容,也存在諸多不同之處。

1. 文本結構變化

5 《2035戰略》在“俄羅斯能源需求前景”一章中,增加了“對俄羅斯能源的挑戰”一節;增加了新的一章“第4章俄羅斯能源2035年前的目標愿景”,該章包括以下幾節:“2035年前能源戰略的目標和任務”、“主要戰略方向”、“實現能源戰略的原則、機制和階段”;

在“國家能源政策”一章中增加了“能源領域稅收和關稅政策”、“能源領域的生態政策”兩節,“能源領域的社會政策”一節被擴充為“能源領域的社會政策和人力資本開發”;在“燃料動力綜合體行業的發展前景”一章中增加了“碳氫原料深加工(油氣化學產品)”一節;在“預期成果和實施本戰略的體系”一章中增加了“實現戰略的主要風險”一節。

2. 對經濟和能源狀況的評估

《2030戰略》對俄羅斯經濟發展持樂觀態度,但《2035戰略》認為,全球經濟危機不僅導致了俄羅斯經濟增長的暫時下降,而且隨著長期的體制性和結構性約束的加強,俄羅斯中期經濟增長速度將會放緩,因此,新的能源戰略大幅調低了俄羅斯經濟增長和國內能源需求的水平。對于世界經濟和國際能源市場的預測,《2035戰略》的觀點比《2030戰略》相對謹慎和保守。

《2035戰略》在充分盤點后經濟危機時期內世界能源市場發生的變化的基礎上,降低了對全球能源需求增長率的預測,從《2030戰略》的預計年增長率1.5%調低至1.2%。

6 《2035戰略》指出,全球的能源需求正加速轉移到發展中市場,而俄羅斯在這些發展中國家的能源市場上份額偏低。相反,在俄羅斯長期處于優勢的傳統市場上,能源需求將長期受到抑制。

同時,出現了一些新的能源供應國,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重要性有所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加速,這使得世界主要能源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035戰略》對俄羅斯的外部能源需求前景進行了分析,并考慮了主要能源進口國和生產國的能源戰略因素。

除了傳統的對俄羅斯能源出口的數量估計外,《2035戰略》還考慮了技術進步、定價機制演進以及世界能源市場調控所產生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新版能源戰略提高了未來25年俄羅斯能源出口的平均增長率預測值,從《2030戰略》中評估2005-2030年的年平均增長0.5%提高到2010-2035年的年平均增長0.7%。新舊兩版能源戰略相比,在調低全球能源消費需求增長率預測的情況下,俄羅斯調高了能源出口的增長率預測,這意味著俄羅斯將在保持傳統市場上份額的同時,大幅提高在新市場中的份額。

3. 能源戰略的目標、任務、中心思想和戰略方向

《2035戰略》延續了《2030戰略》的目標,但進行了擴充和細化,增加了關于發展國內能源基礎設施的內容,目的在于使國內和對外能源基礎設施平衡發展,改變長期以來出口設施建設居于優先地位的情況;增加了提高能源產品和服務的可獲取性及其質量的內容;增加了關于深化能源公司管理和可持續發展,以及國家調控能源發展的原則。

7 《2030戰略》的中心思想是能源行業應該成為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動力,能源行業是俄羅斯工業和相關行業所生產原料、設備、產品和服務的最大用戶,應該為國家經濟創新發展提供所必須的投資支持。而《2035戰略》提出將能源行業由“資源-原料”發展模式轉變為“資源-創新”發展模式。

因此,能源行業在國家經濟中的角色將由“發展的動力”變成“促進經濟發展的基礎”,為俄羅斯經濟發展創造條件,包括經濟發展多元化、技術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減少基礎設施的制約等。

《2030戰略》提出了俄羅斯能源戰略的“能源安全”、“能源效率”、“能源的預算效率”和“能源的生態安全”四個戰略目標?!?035戰略》擴充了俄羅斯能源安全學說的相應指標;調整了“能源效率”中“節能”的涵義;將“能源的預算效率”擴展為“經濟效率”,并制定了新的指標體系;將“能源的生態安全”擴展為“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能源戰略在社會責任、生態安全和創新發展中的要求。

4. 國家能源政策

總體上,《2035戰略》在國家能源政策的所有方面都延續了《2030戰略》中的規定,但是,國家能源政策的部分目標和措施得到了擴大和完善,其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在“地下資源使用”方面:將制定新的儲量分類方法,使儲量分類不再建立在技術指標上,而是建立在油氣生產的經濟指標上,并使分類方法與國際通行的儲量分類方法相協調。

8 2)在“稅收和關稅政策”方面:從征收自然資源開采稅轉變為征收額外所得稅,或征收在開采油氣資源時所得的超額利潤稅。

3)在“國家調控國內能源市場”方面:制定和完善各種能源品種的外匯交易市場機制;根據國內交易價格創建石油和成品油的國內價格體系,以及在反壟斷監管中相應指標的使用體系。

4)在“能源的科學技術政策”方面:鼓勵重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實驗設計方案-試制樣本-生產”的全過程循環。

5)在“地方能源政策”方面:制定監測國家和各個地區能源安全情況的方法,以及確定俄羅斯能源安全法則實現的進程。

6)在“能源行業的社會政策以及人的潛力發展”方面:在能源行業的人力資本發展方面采取一整套措施。

7)在“俄羅斯對外能源政策”方面:使俄羅斯在燃料能源資源市場上的政策逐漸適應發展趨勢和變化;推動歐亞經濟空間內統一能源市場的形成。

5. 能源消費和出口結構

在俄羅斯經濟發展放緩、國際能源市場轉變的情況下,《2035戰略》在能源消費結構方面的指標與《2030戰略》相比發生了變化。

首先,降低了俄羅斯國內對一次能源和電力的需求增速預測。這主要是由于俄羅斯經濟發展預測發生變化,與目前經濟增長前景走低的情況有關。

其次,《2030戰略》認為,天然氣在能源需求中的份額將會減少,煤炭的份額將會增加;而《2035戰略》認為,天然氣在能源消

9 費中的份額將會保持穩定,煤炭在能源總需求中所占份額減少。這是在過去5年俄羅斯能源消費結構的現實基礎上進行的修訂,事實證明,過去對煤炭的需求被高估了。

在《2035戰略》中,煉油工業的規模增速比《2030戰略》預測的增速更慢,成品油出口的增速預測也進一步降低。新戰略還降低了俄羅斯國內對汽車燃料需求的增長速度,在《2035戰略》中保留了要顯著提高煉油深度的方針。

《2035戰略》顯著提高了亞太地區在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出口中的份額的預測值,也提高了液化天然氣在天然氣出口中所占份額的預測值。這些變化與世界經濟和能源發展關鍵趨勢和方向改變有關。

新戰略強調,亞太地區將是最有前景的能源出口市場。與此同時,全球液化天然氣產能將大量增加,一些新的大型市場參與者的出現,會在全球市場特別是亞太地區與傳統能源供應國形成激烈競爭。因此,占據新的能源市場,首先是亞太地區,并在充滿激烈競爭的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上鞏固自己的地位,對俄羅斯來說有著重大的意義。

6. 戰略建議

《2035戰略》提出的建議目標總體上延續了《2030戰略》中的內容,包括俄羅斯東部油氣工業的發展、俄羅斯北部地區和大陸架的油氣資源開發、能源基礎設施的發展、節能等問題。但新戰略更加明確了目標和任務,對戰略建議做了一些修改。

10 其中,“發展節能”的戰略建議被明確調整為“發展節能技術”,“發展出口基礎設施,促進出口基礎設施多樣化”的戰略建議調整為“發展國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俄羅斯能源戰略的戰略目標與措施

《2035戰略》提出了能源安全、能源效率、經濟效率和能源可持續發展四個戰略目標,并提出了達到這些目標的具體措施。

1. 能源安全

《2035戰略》認為,保障俄羅斯能源安全的最重要方向是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的合理化。文件預計,2010-2035年,俄羅斯一次能源產量和需求量將增加26%~27%,其結構將發生以下變化。

1)在穩定石油開采和加工規模的情況下,石油和凝析油在一次能源生產中的份額從39%減少到32%~33%;天然氣和伴生氣在一次能源產量中所占比例從41%提升至47%;煤炭在一次燃料生產中所占份額保持約11%~12%;非化石燃料在一次能源生產中所占比例從7%提高至9%。電力行業將加速發展,核電所占比例從16%增加到22%~23%。

2)在俄羅斯國內一次能源需求結構保持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能源出口結構將發生變化,天然氣(首先是指液化天然氣)的份額將增加,原油和成品油的出口將減少。

3)為了實現上述能源結構變化,將推進一系列項目的實施,包括在俄羅斯東部地區形成石油天然氣綜合體(即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儲運和加工的綜合體系);開發北極地區和俄羅斯北部大陸架的

11 資源潛力;發展工藝節能;發展國內能源基礎設施。在發展能源基礎設施方面,開發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電力,尤其是水電項目應當引起重視。

2. 能源效率

在《2035戰略》中,提高能源效率被認為是提高國家經濟效率的主要方式。文件預計,與2010年的水平相比,2035年之前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的單位電力消耗將下降40%,單位能耗將下降50%,否則能源行業無疑會制約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

為此,俄羅斯必須建立和完善鼓勵發展節能技術的體系和機制。國家能源政策在這一領域的主要措施包括:發展能源服務合同機制、在能效和節能領域發展國家擔保項目機制、給予能效和節能領域利率補貼和稅收激勵(加速折舊、稅收抵免、減免財產稅)。

同時,完善和更新能源管理領域的法規、程序和標準,完善建筑標準與規程,修訂最佳可用技術清單,總結節能方面有推廣價值的典型工程的經驗,以及這些經驗實施和運用的最佳案例;政府還需要支持節能和提高能效、節能試點項目、組織機構(企業)進行定期審計等幾個領域內的地區發展項目;實施特別措施以提高住房和公用設施(國內能源的最大消費者)的能源效率也具有重大的意義。

3. 經濟效率

在提高能源行業的經濟效益方面,《2035戰略》的主要目標是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為此應該建設完整和靈活的能源政策體系,這一體系的基本要素包括:

12 1)形成國內高效的能源市場,該市場的壟斷程度低、競爭水平高、擁有發達的內部價格形成機制,并且與國內能源基礎設施和調控體系的發展相結合;

2)形成穩定的能源行業稅收機制,將通過能源行業運行所得到的長期經濟效益最大化;

3)平衡關稅和消費稅,通過關稅和消費稅的刺激來提高對高質量、深加工能源產品的生產投資;

4)完善國家在自然壟斷領域中的價格(稅率)監管,監管既要考慮消費者的優先利益,也要考慮自然壟斷投資項目融資的必要性;

5)形成規范的法律基礎,保護投資者權益和發展競爭,消除不合理的行政壁壘;

6)創建鼓勵企業使用先進技術和發展技術節能的體系,在能源領域創建穩定的國家創新體系;

7)穩定與俄羅斯能源傳統出口對象之間的關系,并在新的能源市場上建立穩定的關系;

8)完成歐亞經濟空間統一能源市場的創建工作,使該市場有共同的能源調控原則,促進能源資源、技術和投資的自由流動。

4. 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2035戰略》指出,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既包括社會責任和環境效益,也包括能源企業的創新發展。要發展能源領域中人的潛能,實現教育的發展和投資,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能源企業預防疾病和 13 工傷綜合體系及健康恢復體系;在煤炭工業安全領域內制定規范性文件的新版本,制定社會標準,建立采煤企業工作人員的強制保險制度。

從能源行業的社會效益來看,要制定和貫徹能源行業提供公共服務的規則,必須更全面地限定公共資源提供者、公共服務執行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從能源行業的環境效益來看,要加強環保的監管力度,使俄羅斯和國際通行的環保立法規范相協調,發展適用于各種所有制形式企業的環境審計體系,貫徹強制的高風險環境保險條例。

四、俄羅斯的對外能源政策

對外能源政策在俄羅斯戰略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俄羅斯對外能源政策的戰略目標是在提高俄羅斯能源競爭力、促使出口地域和產品多元化以及提高出口產品質量的基礎上,鞏固俄羅斯在國外能源市場上的地位?!?035戰略》提出,俄羅斯對外能源政策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5個方面。

1. 加快進入亞太地區市場

文件規定,在2035年之前,亞太地區市場在俄羅斯原油和成品油出口總量中的份額將從12%增長到23%(其中原油增長到32%),天然氣從6%增加到31%。歐洲和獨聯體的能源市場仍將是俄羅斯能源出口的主要市場,但是2015年后其出口規模將會下降,2035年前的出口規模僅相當于2010年水平的95%。

2. 出口產品多樣化

14 目前,俄羅斯能源出口中占統治地位的原油和油品,到2035年時的份額將減少30%,天然氣特別是液化天然氣以及電力的份額將增長40%~50%。到2035年,燃料油的出口將從2010年的5700萬噸下降到2000萬噸,汽油將從4400萬噸增長到5800萬噸,由于煉油工藝的提高,燃料油和汽油的質量將得到極大提高。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的出口量將在2020年達到3000萬噸,到2035年達到1億噸。

3. 與傳統和新興的能源市場建立穩定關系

在西方,消除與歐洲在天然氣關系上的危機,包括需求下降、競爭加劇、定價模式轉變、歐盟第三次能源改革方案的不利監管環境,以及天然氣市場目標模式、司法沖突等。必須在考慮俄羅斯利益的基礎上完善監管體系,使監管體系適應現代市場發展趨勢,其主要途徑是在不破壞長期合同基礎原則的情況下,提高長期合同的靈活性。在東方,必須完成與中國的天然氣供應談判,發展同亞洲各國的能源對話和能源關系體系。

4. 促進俄羅斯公司融入國際能源商業體系

擴大與跨國公司的能源資產置換,包括在高風險和復雜環境下的國際合作,俄羅斯將為國內能源和服務公司的運營尋求良好的非歧視性制度。促使俄羅斯進入新的能源市場、保障俄羅斯出口安全的基礎設施以實現出口路線的多元化,首先是“南流”和“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的建設以及其他的出口項目,占首位的是亞洲方向的出口 15 項目,同時還有促進液化天然氣出口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北極航路的發展。

北極航路的發展有助于北極大陸架和俄羅斯北方地區資源潛力的發展,彌補俄羅斯傳統油氣開采區開采量的下降。預計到2035年,北極大陸架在俄羅斯石油開采中的份額將占5%,天然氣占10%。俄羅斯能源政策的特殊方向(指在俄羅斯能源政策中具有特殊意義的)是形成歐亞經濟空間的統一能源市場(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煤炭和電力),這個市場應該有統一的調控原則,保障能源資源、服務和技術的自由流通,保障能源領域的投資。

5. 維護俄羅斯在世界能源市場體系中的利益

俄羅斯認為,在世界能源體系中,不僅要保護消費者的能源安全利益,也要保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生產項目的投資回報,同時應保障能源運輸的安全。俄羅斯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不是從出口國的狹窄視角、只追求短期收入最大化的角度來理解對外能源政策,而是將能源政策看作解決國家和世界問題的手段。與此同時,俄羅斯反對單邊歧視性措施,并且要求發展全球能源對話,使各方利益得到均衡。

《2035戰略》認為,上述措施能使俄羅斯能源領域減少受歐洲能源出口單獨控制的風險,并且在一次能源出口規模沒有實質性提高的情況下,使俄羅斯公司的國際化運營增加收入、提高效益。

五、俄羅斯能源戰略調整對中俄合作的影響

發展對華合作是俄羅斯對外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版能源戰略明確提出了“完成與中國的天然氣供應談判”、“加快進入亞太

16 市場”的任務,為中俄深化能源合作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同時,在俄羅斯國內能源行業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條件下,中俄兩國有望出現新的能源合作方式和領域。

1. 俄羅斯能源戰略調整為中俄合作創造了良好環境

從上文的論述中可以看到,俄羅斯能源行業發展面臨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和國際市場競爭加劇兩方面的風險,在此基礎上,俄羅斯提出了“東向”戰略,加快進入亞太市場的戰略任務。在亞太市場,中國在加強同俄羅斯的能源合作上擁有一系列優勢,包括便利的地理位置、巨大的市場容量、高度的政治互信和已有的合作基礎等。發展同中國的能源合作,特別是擴大對中國的油氣出口,是俄羅斯降低外部風險、為國內經濟發展獲取資金和資源的重要途徑。

2013年,中俄能源合作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在上游以及原油和天然氣貿易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展。中國石油(CNPC)與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簡稱“俄油”)簽署開發北極大陸架和陸上油氣田的合作備忘錄,中國石油成功參股諾瓦泰克公司的亞馬爾LNG項目;俄油將增加對中國的管道原油供應,并計劃每年向中國石化供應1000萬噸原油,中國石油還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署了經東線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框架協議,規定了供氣量、供氣條件、照付不議比例等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商務條款,之后又商定了供氣價格公式,為2014年簽署供氣合同奠定了基礎。

中俄能源合作具有長期性和戰略性,對兩國的政治互信、經貿合作、商務往來和民間交流都具有促進作用。新版能源戰略的出臺,特

17 別是強調“加快進入亞太市場”,并明確提出提高亞太在俄羅斯油氣出口總額中的比例,為兩國合作的進一步擴大指明了方向。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對能源的需求還將進一步增長,中國市場的巨大容量無疑是俄羅斯實現能源戰略目標的重要保障。

2. 俄羅斯開發北極、東部油氣區和建設能源基礎設施為擴大中俄合作開辟了新領域

俄羅斯新版能源戰略中明確提出了在俄羅斯東部地區形成石油天然氣綜合體、開發北極地區和俄羅斯北部大陸架的資源潛力、發展國內能源基礎設施,特別是開發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水電資源的目標。

2013年,俄羅斯與多家跨國油氣公司簽署了一系列勘探合同和戰略合作協議,加強在北極大陸架、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合作,其合作方包括??松梨?、殼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日本INPEX和中國石油。由于勘探風險高、投資巨大和技術要求高,俄羅斯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大與跨國公司的合作,中方應該抓住這一機遇。

需要指出的是,中方曾在中俄油氣合作中提出“上下游一體化”的建議,2013年中國進入俄羅斯上游領域取得的突破表明,這一建議已經得到俄方的認可并在逐步落實。未來中俄兩國還可以組建財團參與第三國境內的油氣開發,并可以參照俄羅斯與西方油氣公司的合作模式,進行油氣項目的資產置換,以實現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

18 在開發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的電力和水電項目方面,2013年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俄羅斯統一電力國際公司簽署了《關于開展擴大中俄電力合作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協議》,中國的多家電力公司有意在俄投資建設水電站,這都為兩國進一步發展電力合作開辟了新的前景。

3. 俄羅斯能源行業現代化為深化中俄合作增添了新途徑 《2035戰略》中提出,俄羅斯能源行業應該由“資源-原料”發展模式轉變為“資源-創新”發展模式,使其成為俄羅斯經濟創新發展的基礎。與《2030戰略》相比,這一修改意味著俄羅斯正在放棄之前單純將能源行業作為經濟發展和國家預算的資金來源的做法,轉向注重俄羅斯能源行業效率的提高,發展節能技術、新能源技術并提高能效;由稅收效率向經濟效率過渡,通過體制性的改革來促進能源經濟的發展,完善能源市場體制,促進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能源行業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實際上,中國目前的能源行業改革和發展也面臨相似的局面。過去幾年,中國的能源結構繼續向低碳清潔化發展,新能源(例如風能、光伏等)技術繼續發展。中國也在進行能源價格市場化改革,深化油氣行業市場化改革,健全能源行業的財稅政策。

同時,中國也在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提高能源企業的社會責任??梢钥闯?,俄羅斯與中國的能源發展政策具有大量的相似之處,完全可以在能源領域的技術研發、產品生產等方面進行合作,并在能源發展政策上進行相互交流和借鑒。

4. 俄羅斯維護本國能源利益促使中俄合作更加制度化和規范化

19 維護本國能源利益是俄羅斯對外能源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035戰略》指出,在全球能源體系中,不僅要保護消費者的能源安全利益,也要保證生產國在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生產項目上的投資回報,同時應保障能源運輸的安全。

因此,俄羅斯希望對外能源合作能夠保證其經濟效益和政治利益,這不僅是俄羅斯同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多次發生天然氣爭端的原因,也是中俄兩國在長期油氣談判的過程中價格問題始終是談判的核心和主要障礙的重要原因。

必須認識到,由于缺乏長期和規范化的能源合作機制,俄羅斯與一些國家在天然氣價格、運費、供求關系、運輸基礎設施維護的處理上較為隨意;或者有法不依,優先考慮政治利益,忽視商業規則。這是發生天然氣爭端的重要因素。

中國在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中,應該充分考慮到上述因素,通過政府間、企業間簽署的具有法律效率的文件,使能源合作機制化、規范化,并建立分歧解決機制,將雙方可能出現的利益沖突降低到最小。

六、結論

俄羅斯能源戰略的調整是在其國內經濟和國際能源市場發生深刻變化的條件下做出的。從舊版能源戰略的落實情況和新版能源戰略的修改可以看出,俄羅斯能源行業的決策者認識到,過去幾年,俄羅斯已經落后于世界能源的發展趨勢,戰略調整不可避免。

對此,俄羅斯提出了實現能源行業現代化、開發北極大陸架和東部油氣區、對外能源合作向東轉移、鞏固在全球能源市場上的地位等

20 戰略目標。這些目標和政策的落實仍存在不確定性,還將受到國際能源市場局勢變化、俄羅斯經濟發展和能源行業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響。

在這種條件下,我們應該一方面關注俄羅斯能源戰略的調整,特別是在《2035戰略》仍處于討論和修訂期間;另一方面,抓住俄羅斯能源戰略調整的機遇,利用其中的有利條件,順勢而行,促進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共贏。(原載《國際石油經濟》)

21

第五篇:獨家︱大國戰略下的海南自貿區、自貿港發展分析

(二)

原創 2018-04-17 劉杰武 張寶婧 博看文旅上一節重點分析了在大國戰略轉型的背景下,中國為什么要設立海南自貿區、自由港,下面將分析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在明面的定位,以及它隱藏的定位。海南定位是什么?

《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給予海南的明面上的定位有四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

其中全面深化開放試驗區以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是踐行生態文明、改革開放繼往開來的深化定位。國家旅游消費中心,是對于2010年國務院推進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升級,使之形成國家旅游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是新增的,也是最重要的,它就是針對大國戰略轉型來的,在這一定位中事實上暗藏了其他新的定位,根據其內容可以分為以下隱藏的定位:01南海離島服務中心從海南島本身的位置來看,海南島隱含定位就是南海諸島以及東南亞各國的離島服務中心。從整個區位上看,珠三角城市群是海南最大的經濟后臺,有足夠的實力來支撐海南做離島服務中心,但是珠三角本身卻很難做這個離島中心,因為從區位上來看,珠三角城市群距離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都太遠,鞭長莫及,而且珠三角本身國際化程度高,再做南海離島服務中心也力不從心。海南的位置則是最好的選擇,距離西沙群島非常近,中沙群島與東沙群島也遠近適中,南部的南沙群島及曾母暗沙也只有海南距離最短。同時海南島又擁有足夠的陸域面積,能夠支撐離島中心的各項基礎建設,擁有足夠的腹地,能夠有源源不斷的支持。未來將通過旅游、物流等民用領域以及軍事領域。將海南建成離島服務中心后,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及南沙群島能夠得到明確而有力的支持與整合,形成南海內部的有序化海疆體系。之前三沙市的設立就是這一體系化布局的先手。圖4 以海南島為中心的離島中心體系02南海貿易中心與物流中心中國通過海南以貿易的形式,將重新構建東南亞灣區的貿易結構。海南背靠著巨大的中國市場,成為一個巨大的洗盤,能夠容納下東南亞巨大的生產,同時中國國內的先進產能也能夠通過海南,源源不斷的向東南亞各國進行出口。這是一件這與東南亞國家來說互惠互利的事情,對中國而言,是另一個相當于半個中國的大市場,對雙方來說都是巨大收益的。同時這是一個海運為主體的市場,它需要的基礎設施成本,比公路、鐵路更加低廉,可操作性更強。短期而言,海南雙自貿區港的設立,中國甚至還會讓渡利益,率先激活這個市場,因此進口貿易會成為近期的主流。貿易必然帶來大量物流,尤其是現在東南亞對中國以農業出口為主,大宗物流的產生必定催生一個世界級的物流中心。圖5 以海南島為中心的東南亞貿易體系03東南亞海上戰略中心根據2016年統計數據,東盟共同體人口超過6.35億,總面積450萬平方公里,GDP總量達2.5萬億??傮w而言,除了經濟總量略遜,大致相當于半個中國,而且該區域多數國家GDP年均增長在4-6%之間,未來潛力巨大。對應整個國家的戰略片區的劃分,昆明、南寧成為了東南亞陸上戰略中心,南寧已經是東盟博覽會、東盟商務區等已經形成規模,南寧與東盟的陸上貿易渠道已經發展壯大。而昆明則是中國東南亞高鐵的起點,成為中國與東南亞聯系的重要一環。中國與東南亞的西側陸上聯系在有條不紊的推進。圖6中國高鐵東南亞計劃而中國與東南亞的西、南、東側卻是茫茫大海,與越南、泰國、馬拉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文萊等國家的聯系在海上更為便捷,而且在中國南海及泰國灣、巴士海等共同形成的區域,島嶼星羅棋布,國家特色多樣,最能對標的就是美國佛羅里達州及其面向的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海南作為面向東南亞的海上戰略中心,如果能夠引導區域內國家穩定發展,將能夠成為中國臨邊最具活力的區域。4月13日,國務院同意設立廣西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就是在側方位繼續補強與東南亞的海陸交流的重要體現。海南與昆明、南寧一起組成面向東南亞的戰略中心,確保在陸地與海洋都能夠實現聯動,構成海、陸、空三位一體的交流格局。圖7 佛羅里達州與海南的區位比較圖8.內外兼修的東南亞戰略中心系統海南通過海上通道,能夠充分的與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新加坡、馬拉西亞、菲律賓、文萊、印度尼西亞等諸多國家建立緊密的海貿聯系,在陸上東南亞高鐵推進遲緩的情況下,海上渠道成為了目前除空中線路外最通達的線路。與離島中服務中心體系結合,就是整個海南戰略中心的全圖了,即“內穩海疆,外聯東盟”,形成綜合體系。04南部航天海洋裝備中心海南發展要“深度融入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等重大戰略,全面加強支撐保障能力建設”,其中與海南息息相關的就是航天裝備以及海洋裝備。海南本身已經是重要的衛星發射基地,航天產業的配套勢在必行。同時海南也是航母港口、軍艦港口所在,未來我國海疆在南部的拓展將更加自如,這種情況下就近的海洋裝備研發生產中心就很有必要。因此從定位中可以看到未來中國南部航海洋裝備中心的影子。圖9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與三亞航母基地(圖片來自百度)05南??萍贾行呐c國際教育中心要能成為東南亞海上戰略中心,成為南海、泰國海、巴士海等圍合空間中的科技中心就非常重要了。目前整個東南亞地區或多或少產業都為歐美轉移產業,自身區域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大大制約了這一地區的發展。本地區雖然有新加坡這一發達地區,但它本身市場狹小,應用型研究能力與成果轉換能力弱,不足以引領東南亞。未來的海南在基礎教育提升的基礎上積極,完全能夠就本區域特色工業,例如生物技術、現代農業,國際先進技術,例如互聯網產業、金融產業等實現教育與應用的雙促進。同時海南教育與科技的提升,能耐大大節省東南亞地區人才提升的成本,未來的諸多東南亞人才將由此得到提升。未來的海南還將成為科技與國際教育的雙中心,都是區域提升的重要中心。06低空產業應用中心與郵輪中心海南要成為離島服務中心,勢必有個前提就是南海諸島礁的深入開發,不論是旅游開發還是其他產業開發,通行于各島礁的基本是兩條路徑:空運與海運。根據美國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經驗,空運而言,低空產業將成為首選,而海運方面,郵輪旅游作為串聯諸島的有利工具將被優先選擇。而這兩個選擇都將帶動相關產業,因此未來海南成為低空產業運用中心與郵輪中心是題內之議。因此,在海南明確定位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的基礎上,未來海南實際還不至于此,它還將是“南海離島服務中心、南海貿易中心與物流中心、東南亞海上戰略中心、南部航天海洋裝備中心、南??萍贾行呐c國際教育中心、低空產業應用中心與郵輪中心”。作者:劉杰武 陳宥蔓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兒科主任先進事跡下一篇:單證員工作流程圖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