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殘聯深化改革調研報告

2022-12-28

很多人對于寫報告感到頭疼,不了解報告的內容與格式,該怎么寫出格式正確、內容合理的報告呢?今天小編給大家找來了《殘聯深化改革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篇:殘聯深化改革調研報告

**縣深化改革加快國有林場發展的調研報告|深化改革是什么

***縣深化改革加快國有林場發展的

調 研 報 告

一、國有林場基本情況

***林場是***縣僅有的一處國有林場,始建于1959年,位于魯西南黃泛平原,是風沙危害嚴重地區,自然災害較頻繁。林場總面積214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46公頃,活立木蓄積量為5000立方米,屬特用型生態公益林場。主要是由白榆、刺槐、毛白楊、黑楊等一大批優良樹種匯集形成的特種用途林,林場的存在與發展對保證樹種遺傳改良的可持續性,維護樹種和遺傳的多樣性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對于樹種開發,提高綠化質量,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截止到2002年底,林場在職職工32人,離退休職工16人,總人口170人。其中管理人員4人,后勤人員4人,林業生產職工24人;

有技術職稱的職工7人;

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5人,初小學歷的27人。在職職工全部參加了養老保險。林場目前有房屋總面積2000平方米,電力設施落后,全場沒有柏油路面,農機具嚴重老化,個別設備已經癱瘓,缺少通訊工具。84年以來,因地方財政緊缺,林場改為事業單位,實行企業管理,自收自支。近幾年來,隨著公益型特種用途林建設的步伐加快,目前公益林已占全場林地總面積的80%,場內原從事其它經營的土地逐年減少,很難開展多種經營,沒有穩定收入,加之實行分類經營后應給予的政策性補貼沒有到位,更增加了林場開展正常經營活動的難度。目前,職工年工資總額為26萬元,實發13萬元。林場固定資產現值160萬元,債務余額50萬元。在林場生產經營困難的情況下,各級干部職工同心協力,連續兩期完成了部、省下達的良種基地建設任務,取得了13項科研成果,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好評,1998年被劃定為特用型生態公益林場。

二、制約國有林場發展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1、***林場位于***縣西南部,靠近邊界,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又屬于黃泛區,立地條件差,林地鹽堿低洼,生產力低下,發展門路窄,難以找到合適的經營項目,不能形成規模項目,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由于經濟困難,房屋年久失修,無力建造新房,電力設施不能配套,沒有林場公路,交通極不便利,下雨天無法進行生產,通訊工具、農機具得不到配備更新。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林場的發展,完全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

2、機制僵化。分配制度不完善,不同崗位間、同崗位間,工作的質和量與職工的收益掛鉤不直接,職工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出來。沒有形成較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環境,沒能充分發揮職工的勞動潛能,過多地強化了壯大國有經濟成分,忽視了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國有資產閑置,造成浪費。

3、國有林場的包袱重。林場總面積有214公頃,可用林地有160余公頃,特用型生態公益林占130余公頃,多數是匯集的良種基因,基本沒有可采伐利用的林地資源,剩余的30余公頃土地,雖然林場配備了有能力、有管理經驗的領導集體,但因剩余土地太少,無法開展大規模的多種經營項目,只能進行小面積單一的育苗,來維持林場的生產經營。

加之多年來林場一直負債經營,離退休人員多,成為了林場的一項沉重負擔。

4、林業政策發展滯后。***縣***林場屬特用型生態公益林場,國有林場分類經營政策沒有落實,相應的專項資金和差補費沒有到位,縣財政困難,97年以來,也沒有資金或具體措施進行脫貧扶持,而且林場在生產經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每年還要拿出大量資金用于特用型生態公益林的培育和管護,直接影響到對發展其它多種經營的投入,使林場陷入惡性循環中,無法進行有規模、有秩序的生產經營活動,嚴重影響了林場的發展。

三、深化改革,加快國有林場發展的主要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促進林場發展。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清形勢,加強思想學習和業務學習,不斷提高林場職工的整體素質和文化水平,增強林場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經常聘用專家來單位講課,選派優秀人員到外地學習,提高干部職工的技術水平。積極和大專院校、科研部門聯姻,引進智力和技術,依靠科技,增加效益。進一步完善以崗位生產責任制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崗位的目標管理體系和監督考核辦法,調動全體干部職工的生產積極性。

2、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國有林場的投入。投入不足是制約國有林場經濟發展的瓶頸。要重點投資建設國有林場的基礎設施,大力改善營林生產條件和職工生活條件,使國有林場路、水、電、通訊等設施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和提高。同時,加大扶持國有林場發展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的項目力度,以此帶動林場每家每戶的大發展,努力促進國有林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

3、優化國有林場外部環境。一要切實維護國有林場的合法權益。依法嚴肅查處各類侵犯國有林場合法權益的案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打擊一起,決不姑息,絕不能讓侵犯國有林場合法權益者逍遙法外。二要改善國有林場周邊環境。要以政令形式發布通告,嚴禁周邊鄉(鎮)、村及有關部門巧立名目向國有林場亂攤派、亂集資或卡、拿、要,努力營造有利于國有林場發展的周邊環境。三要實行優惠的稅收政策。國有林場在沒有實現脫貧解困之前,建議政府應對其實行免稅政策。

4、加快國有林場分類經營和管理。***林場為社會公益性事業單位,實行事業管理。要盡快落實林場分類經營政策,及時落實相應的專項資金和差補費。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核心,積極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強特用型生態公益林的培育和管護,建立健全森林生態補償制度,列入公共財政預算。

5、加強職工隊伍建設。沒有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國有林場不可能實現加快發展的目標。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林業主管部門應加強國有林場領導班子建設,把一批市場經濟意識強、具有開拓精神,懂經營、善管理的優秀干部和骨干選拔充實到國有林場的班子中去。教育廣大干部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振奮精神,愛場如家,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頑強拼搏,加快發展。

第二篇:深化教學改革調研報告

深化教學改革 打造特色學院

3月12日,根據中央和省委、市委有關會議和文件的精神,我院召開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動員大會,并發布了我院《關于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實施意見》,這預示著一場聲勢浩大,深入人心的學習實踐活動拉開了帷幕,為我院的發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自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來,各黨支部科學謀劃,合理安排,以促進工作為中心,把如何開創學院各項事業科學發展新局面作為學習實踐活動的重要工作,扎扎實實的開展了一系列的理論學習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為調研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調研階段,我們緊緊圍繞我院“科學管理上水平,突出特色求發展”這一實踐載體,主要針對深化教學改革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調研。在調研過程中,深入系部廣泛聽取師生員工的意見,注重發揮團隊作用,取得了明顯的成效?,F將調研結果匯報如下:

一、深化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教學中心地位,切實把學校工作重心轉移到內涵建設上來,加大教學投入,強化教學管理,發揮科研優勢,打造辦學特色,增強辦學實力,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深化教學改革的建設目標:通過三年努力,樹立以人為本,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理念;切實加強以重點特色專業為核心的專業建設,形成省、市、校級重點專業體系;積極探索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研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強化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改革,探索“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改革,形成省、市、校級精品課程體系,組織編寫出版一批體現“工學結合”要求的特色教材;以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為核心,培養一批省、市級專業(學科)帶頭人、優秀教學團隊和專業骨干教師,努力提高教師實踐能力;持續加大投入,加強實驗實訓條件建設,高標準建設農類種養殖技術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和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進一步完善院系兩級教學管理,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順利通過省政府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

三、深化教學改革的建設內容:

1、樹立高職教育理念 通過外請專家來院作報告、外出參觀考察、專題研討等形式,認真學習領會上級有關高等職業教育建設、改革、發展的一系列指導性文件的精神,進一步明確學院辦學指導思想、辦學定位和服務面向。進一步熟悉教育部及省教育廳關于新一輪人才培養工作評估、重點專業建設、精品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建設等指標內涵和要求,在教育教學管理、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面有新的認識和提高。建立高職教育研究所,切實加強教育教學、辦學特色和學院發展戰略研究。

2、專業設置規劃與重點(特色)專業建設

主動適應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緊密依托***地方優勢產業,優化專業設置,科學制定專業設置規劃。農類專業要努力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辦出特色,做出品牌;非農類各專業要充分結合***經濟模式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的特點和要求,做優做強。各系部要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制訂專業建設規劃,著力打造特色專業和專業特色。開展專業建設校內自評,推動專業建設與改革向縱深發展。

3、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

加快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和實踐,切實做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工作。充分發揮農業科研優勢,開展研學結合實踐,努力將科研和社會服務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大膽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發揮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加大企業參與人才培養過程的力度,不斷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徑和方法。探索建立創業創新實驗班,積極開展創業教育。主動確立一批重大教學改革課題,開展人才培養領域的研究和實踐。

4、精品課程建設

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按照“直接、必需”和“夠用、實用”的原則,依據技術領域、職業崗位和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構建以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逐步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要求。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推進“教、學、做”一體的教學形式,加強課程實踐教學環節。

5、特色教材建設

制定激勵政策,大力支持教師跟蹤學科研究前沿,鼓勵教師與行業企業專家合作開發實訓教材,積極組織各級各類高職教材和校本教材的編寫工作。編寫一批體現工學結合要求的特色教材。

6、實訓基地建設

根據學院總體建設發展規劃,持續加大投入,科學制訂實驗實訓基地建設規劃。依托浙南作物選育種省級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充分發揮在培養農類專業學生技能和實踐教學中的作用。確保實驗實訓開出率,增加開放時間,提高實訓室利用率,完善實踐教學管理。

7、實踐教學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積極探索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和考核標準,認真制訂各專業技能訓練大綱。實踐教學要及時吸收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實踐教學內容,增加工藝性、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實訓。

大力推行“雙證書”制度,把職業資格證書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將證書課程考試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相銜接,強化學生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業能力,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使具有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人數達到90%以上,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累計通過率要高于同類學校。

發揮學生社團作用,重視和加強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創業活動、科技競賽、技能競賽的組織管理。各系部要組建技能集訓隊,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訓練,落實各項鼓勵性措施,大力表彰獲得市級及以上競賽榮譽的學生和指導老師。

8、教學團隊與骨干教師隊伍建設

制定制度措施,開展優秀專業教學團隊、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教壇新秀等的評選,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制定《教學建設與改革成果獎勵辦法》,大力表彰在教學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教師。進一步完善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的制度,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注重雙師結構,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多形式聘請行業企業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

9、教學管理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嚴格教師教學工作業績考核,落實相應獎懲措施。認真組織期初、期中、期末教學檢查和教學專項檢查,定期召開師生座談會了解教學情況,做好學生對教學情況和教師教學的測評工作。學院領導、各級教學管理人員要經常深入課堂第一線,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完善院系兩級教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落實院系兩級管理職責,學校教學職能部門側重于目標管理和宏觀管理,系(部)側重于過程管理和微觀管理。進一步加強院系兩級教學督導隊伍建設,建立多元化質量監控制度,不斷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10、人才培養工作評估

根據教育部、省教育廳關于新一輪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要求,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方針,把握新評估方案的核心和內涵,建立評估建設辦公室,分解指標,落實責任,確保順利通過省政府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建立《狀態數據采集平臺》的管理和獎懲制度,各系部要將此項工作納入到日常教學管理中,要有專人負責,即時采集、及時匯總《狀態數據采集平臺》信息。

第三篇: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活動調研報告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科學民主的干部選用體制機制,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任務。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結合本職工作,就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工作進行了調研思考。

一、干部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縣委把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堅持擴大干部選用工

作民主,強化干部監督有效作用,大力培養選拔年輕干部,探索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有效機制,干部制度改革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一)堅持在三個環節上下功夫,擴大干部選用工作的民主。一是在民主推薦環節做到“三公開四不準”。從擴大提名環節的民主出發,讓各級黨政組織、黨員干部、離(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人民群眾都可以參與向縣委推薦提名干部,使選人用人視野更寬、參與面更大,為選好人、用好人創造了前提條件。并制定了“三公開四不準”,即:公開提名人與被提名人姓名、公開提名職位、公開提名理由,不準夸大事實和隱瞞真相、不準降低標準和條件推薦干部、不準憑個人好惡及關系親疏推薦干部、不準搞權錢交易,保證推薦提名人行使好自己的權力;建立《干部選拔任用推薦提名制度》,規定推薦提名人的提名權一律平等, 推薦提名干部時必須填寫登記表,寫清提名人與被提名人之間的關系、提名理由等,拒絕口頭提名,確保做到內容記載詳實、責任主體明確,提高了被推薦提名人選整體質量,使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組織視野。在此基礎上,對縣直重要部門和崗位人選由縣四大班子成員、縣中層干部參與無記名投票推薦。近年來,縣政府辦公室主任、財政局局長等重要崗位人選,都經過縣四大班子成員、縣中層干部無記名投票推薦,所提拔任用人選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一致認可,體現了縣委重民主、重公論、重實績的選人用人觀。二是在干部考察環節做到“一個細化、兩個征求、三個延伸”。“一個細化”是細化了干部考察民主測評票的內容。除了對干部“德、能、勤、績、廉”情況和工作職務勝任程度進行民主測評,還將尊老愛幼、歷史表現、家庭和諧等列為考察內容,全面深入地了解干部。“兩個征求”是在考察中征求執紀執法部門和考察人選原上級領導的意見。通過征求紀檢監察、司法、信訪、計劃生育、審計等執紀執法部門的意見,了解考察對象遵紀守法等情況;通過征求原上級領導的意見,了解考察對象的歷史及過去的工作表現,較為科學、客觀的了解識別干部。“三個延伸”是在考察中把談話范圍延伸到服務對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考察對象的生活交際圈。從考察人選的服務對象中了解考察人選的業務能力、工作作風、服務態度等情況;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了解考察人選社會形象、群眾意見、對干部的評價等情況;在考察人選的生活交際圈中了解考察對象的生活情趣、尊老愛幼、人情來往等,盡可能把干部“八小時”之外的形象考實考準,防止干部“兩面性”的存在和“帶病提拔”現象發生。2007年以來,有1名人選因考察談話時群眾滿意率低被取消任職,有1名人選因征求意見時執紀執法部門提出其存在問題,經查屬實而被取消任職資格。三是在討論決定環節做到“三不上會”。在上會討論決定前,注重充分醞釀,征求縣四大班子成員、上級業務部門及縣級離(退)休老干部的意見。在此基礎上, 做到“三不上會”,即:未按規定程序提名、推薦、考察、醞釀的干部不上會;意見和分歧較大的干部不上會;未經市委組織部審核同意的干部不上會。在討論決定后,嚴格執行提拔任職干部公示制度,對在公示期間有反映的干部,認真調查核實,確有影響提拔任職問題的,堅決不予提拔。2007年以來,有2名干部因公示期間出現問題不予提拔,有1名干部暫緩任職。

(二)實行干部監督“三項制度”,確保選用干部正確履職。一是實行選用干部跟蹤問效制度。干部任職試用期過后,通過座談、民主測評等形式,了解干部的適應能力、工作水平、崗位勝任程度等,并詳細記載干部表現情況,為干部的長期培養和使用奠定基礎。幾年來,共對43名提拔任職的干部進行了跟蹤問效,95%以上的干部都能較快地進入角色,勝任本職工作。二是實行目標責任承諾管理。采取科學制定目標、陽光操作的辦法,對全縣8個鄉(鎮)和79個縣直部門的目標責任承諾進行綜合評定,使目標承諾內容既有業務量化指標,又有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指標。年初,由各單位主要負責人通過縣電視臺向社會公開承諾,接受監督。平時工作中,縣目標責任承諾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對每個單位跟蹤督辦、情況核查和輿論監督,確保目標責任承諾落到實處。年終通過考核評定,對考核成績在90分以上的單位進行表彰獎勵,激勵了干部隊伍責任意識和爭先創優意識,干部干事創業的氛圍空前濃厚,推進了全縣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在此基礎上,將目標承諾管理延伸到村(屯),對村“兩委”班子成員根據工作職責進行目標承諾管理,實行年初承諾、年內踐諾和年底兌諾的績效考評, 激勵村級干部清政廉政,奮

第四篇:政府深化改革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年工作的回顧

xxxx年是實現“”計劃目標的關鍵一年,也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的重要一年。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精神,在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經受住了非典疫情、持續高溫等諸多不利因素的考驗,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搶抓機遇,扎實工作,積極參與并配合洋山深水港、臨港新城的前期建設,保持了全區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發展。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90.9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7.1億元,比上年增長116.7%;完成財政收入37.0億元,比上年增長43.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9億元,比上年增長53.4%;城鎮職工平均工資20119元,比上年增長12.2%,農民人均年純收入6482元,比上年增長6.8%。

(一)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抓住“兩港一城”建設的機遇,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實現經濟增長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

工業經濟持續增長。去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473.5億元,比上年增長24.1%,實現工業利潤12.1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到126.6,比上年提高4.9點。工業區整合力度加大,“1+9”市、區兩級工業區為全區工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同時強化工業區的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實現了各大園區形象開發和功能開發的同步推進,努力招引大項目、大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加快,傳統產業技術能級提高,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占全區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有新提高。與此同時,新興的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初具雛型,發展態勢良好。

第三產業平穩增長。年,全區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66億元,比上年增長17%。房地產、旅游、商貿等行業繼續成為推動三產增長的新增長點。全區房地產業增長強勁,對全區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斷增強。旅游業通過合理引導,抓住“黃金周”假日消費和舉辦桃花節這兩大契機,帶動全區旅游業實現新的增長。與此同時,通過加大引進力度,深化內部改革,進一步優化全區商業業態結構和布局,促進商業有新的發展。去年,全區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到169.6億元,比上年增長1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8.7億元,比上年增長18.2%。信息化建設有新進展,信息技術在一些行業得到初步應用。此外,交通運輸業、中介服務、現代物流、金融業等也有了新的發展。

農業的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36.3億元,比上年增長3.1%。圍繞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都市型農業、確保農民增收的目標,農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糧食與經濟作物的比例調整為23:77。林業建設持續快速發展,全區完成成片造林2.85萬畝,超額完成全年指標,森林覆蓋率達到18%。農業基礎投入和農業招商引資的力度不斷加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新經濟組織不斷壯大,農產品品牌整合和農業組織化建設有新的提高。農業科技致富工程進展順利,并大力推行農業生產“零稅率”政策,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此外,通過大力推進農業區域化布局、規?;洜I、鼓勵扶持異地經營,加大農業集中的力度。

二、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

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積極利用“兩港一城”優勢開展招商引資,并通過采取不斷改善投資軟環境等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提高全區對內對外開放的水平。

招商引資的質量有新提高。利用“1+9”工業園區整合的契機,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并通過“兩港”投資環境推介會的舉辦以及“百日招商”競賽活動的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去年,全區共批準外資項目167個,總投資達6.6億美元,合同外資5.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8%。繼續強化吸引內資工作,全年引進內資企業工商注冊5682戶,比上年增長8.7%,新增注冊資本94.7億元,比上年增長42.7%。其中,“兩港”投資環境推介會共簽約項目55個,總投資達到157億元。通過一年的努力,吸引了臺灣正隆、河南神火等內外資大項目增資擴股和落戶。

外貿出口平穩增長。積極實施促進外貿出口的政策措施,堅持外貿出口多元化和以質取勝的戰略,努力培育外貿出口新增長點,全區外貿出口增長平穩。去年,全區出口創匯達到6.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4%。

三、各項改革不斷深入

以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繼續深化各項改革,為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內在動力和體制保障。

加快企業改革步伐。認真貫徹落實《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機制,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的有效監管辦法。進一步加大國有資產監管力度。加快全區國有、集體企業改革步伐,積極穩妥地推進供銷合作總社、匯侖公司、工業總公司等企業的改制工作,全年完成國有、區屬集體企業改制90多家。大力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非公經濟總量占全區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75.8%。同時進一步規范鎮級區劃調整及撤制村、組的資產處置,積極推行村務、組務公開。區級機關行政用房清理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調整鎮域行政區劃。在去年調整的基礎上,鎮級行政區劃由19個調整為14個,進一步精簡了機構人員,實現了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

切實推進“鎮保”工作。按照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總體思路,認真組織實施《市小城鎮社會保險暫行辦法》,各鎮和園區相繼建立工作班子,切實落實工作責任制,強化輿論宣傳,確保小城鎮社會保險工作的有序推進。通過強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促進就業的責任制,加大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力度。大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重點解決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對農村富余勞動力實施與城鎮勞動力相同的就業服務和就業優惠政策,積極推進非農就業。全年新增就業崗位2.9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努力創新投融資體制。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并吸收各種社會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資格局,從而促進了全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的建設。

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

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規劃理念,區域生態環境和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

重點區域建設有新進展。臨港新城總體規劃和新城建設正式啟動。作為城市主要景觀的滴水湖建設已完成蓄水,大堤、道路、綠化以及供電、供水、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有序推進??平虉@區正在抓緊思博和工商外國語學院二期工程以及中國太平洋保險學院一期工程的建設,電力學院、工商外國語學院的產權成功實施轉讓??禈蚬I區在確保區內已落戶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正在抓緊編制工業區二期開發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中科大研究院已完成主體工程和各項配套設施的建設,中國電信信息園正在著手開展動拆遷工作。工業園區在加快啟動原有已落戶項目的基礎上,正在著手編制和完善二期開發規劃。國際醫學園區已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園區規劃方案的調整和項目招商工作正在抓緊進行。與此同時,祝橋空港工業區、現代農業園區等其他園區也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績。

城市化進程有序推進,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按照規劃決策、執行監督分離的原則,加強對城鎮的規劃管理,認真組織實施新城、中心鎮和一般集鎮的總體規劃編制和報批工作?;菽湘倴|西門大街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周浦老鎮改造規模繼續擴大,航頭、大團城鎮建設拉開序幕,新場古鎮保護完成調查摸底工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成滬蘆高速公路、郊區環線段改建高速公路以及中油管工程的前期工作和惠南鎮人民西路延伸段的前期準備工作,完成30座鄉村公路危橋和60座農橋的改造任務,南蘆公路路燈工程于11月份完工,同時軌道交通R3線規劃方案正在進一步優化。綠化和景觀建設力度繼續加大。完成外環線400米林帶段建設任務,完成惠南、六灶等鎮五塊公共綠地建設和滬南公路航頭段景觀綠化包裝工程。農村水網改造工作順利推進。完成40個村的水網建設和1.5萬戶居民的水表改造任務。與此同時,還完成了一批事關人民生活的實事工程項目。進一步加強城鎮管理。繼續完善城鎮管理體制,確保城鎮的長效管理。創新物業管理機制,加快物業市場化運作步伐。強化以建筑業管理為重點的行業管理,不斷提高工程質量。

(五)社會穩定工作落到實處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大開發、大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們把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來抓。

重視和加強對人民群眾來信來訪的接待和處理,切實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同時各鎮、各部門也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

以城鄉低保工作為重點,切實抓好各項救助政策的落實。扶貧幫困送溫暖工作做到制度化、經?;?,從資金、日常生活等多方面關心和幫助困難群體。

進一步落實維護穩定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確保了全區的政治穩定和社會繁榮。不斷加強勤政廉政建設,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工作不斷深化,進一步解決了發生在老百姓身邊、嚴重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深入實施政務、村務和廠務公開工作。推進社區建設示范活動,平穩開展居委會的換屆選舉工作。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教育,全區干部群眾的法制意識不斷增強。

重視做好人大代表書面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1件,書面意見130件,政協委員提案231件。

(六)社會事業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績

今年以來,全區開展了以“塑造新精神、展示文明新形象”為主題的學習宣傳活動,廣泛開展“兩港建設與新一輪發展大討論”,形成共識并提煉成為“匯聚百川、服務兩港、創新開拓、勇立潮頭”的精神,全區進一步形成了心齊、氣順、勁足的良好氛圍。積極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加強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全年啟動建設村文化活動服務中心項目30個,不僅改善了村文明形態,也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創造了條件。深入開展文明鎮村、文明小區、文明單位、文明機關和文明標志示范區的創建,提高了全區文明創建的水平。

積極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加快科技發展,積極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成果。民營科技企業快速發展,去年全區共引進民營科技企業860家,注冊資金達到20億元。深入推進農業科技致富工程,完成推廣30項農業“四新”技術。推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全面完成中小學達標建設工程,寄宿制高級中學建設工作已經啟動。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初步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各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辦學格局。高質量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區教育也得到較快發展。繼續做好衛生工作。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編制印發了《區區域衛生規劃》、《區區域衛生規劃三年行動計劃》和《區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防范非典為契機,全面落實各項公共衛生監督工作。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穩步提高合作醫療投保率,推動全國中醫二期先進區創建工作,進一步深化“三醫”聯動改革。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完成市級衛生鎮和衛生村的創建任務。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區文化中心竣工,成功舉辦了區首屆文化藝術節,扎實有效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進一步繁榮全區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體育中心建設不斷加快。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素質不斷提高,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績。全面啟動第二批三峽移民安置工作,同時完成第二批老年養老設施建設的“星光計劃”。此外,民防、宗教、臺灣事務、僑務等其他各項事業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七)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

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我們凝聚全區人民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力做好防非的各項工作。積極做好非典防范和控制工作。認真貫徹市政府關于防非的各項通知、通告精神,建立非典防治工作區、鎮、村三級防范網絡,成立防非專家組,在20多天內建立了祝橋光明醫院隔離病區,設立31個監測點密切監測疫情動態,制訂了應急預案。穩妥處置突發事件。針對中僑學院、老港鎮、泥城鎮出現的三例疑似病例,我們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妥善做好了密切接觸對象的醫學隔離。強化防非投入,區級財政共安排防非資金1500萬元,用于全區的防非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大力普及防非知識。在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抗擊非典斗爭取得了階段性重大勝利。防治工作轉入常態長效管理以后,繼續保持高度警惕,堅持思想、工作和措施三個不放松,堅決防范疫情再次發生。

(八)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

根據大開發、大建設的新形勢,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形成政府工作合力。

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手續,鞏固完善并聯審批制,強化“一門式”服務,探索告知承諾、企業年檢的改革。

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分階段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綜合執法工作,完善執法方式和手段,改進行政執法作風。加大政府自身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和工作規范,把行政行為逐步納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通過建章立制、完善獎懲機制、強化培訓等方式來規范公務員的行政行為,不斷提高公務員隊伍的素質,改進服務質量。

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根據市公務網建設的總體部署,積極啟動區電子政務“三網一庫兩應用”建設工程,逐步推進政務網上公開,不斷提高辦事效率和政府透明度。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深深感到,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離不開歷屆縣委、縣政府和區委、區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礎,離不開區人大、區政協的支持和監督。特別是在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全區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顧全大局、守望相助,涌現了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跡,充分展示和體現了全新的精神;在推進經濟建設和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中,全區人民知難而上、迎難而進、齊心協力、勇于開拓,在大開發、大建設的進程中邁出了新的步伐。在這里,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體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謝!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以及駐的解放軍、武警部隊,表示誠摯的感謝!

各位代表,新一輪發展的序幕已經拉開,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還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為:一是經濟綜合競爭力不強,產業集聚度不高,上規模的企業不多;二是改革發展穩定中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矛盾,就業不夠充分,農民向非農轉移的速度不快,社會矛盾的化解工作還不夠及時有效;三是投入不足,管理欠缺,影響了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四是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完全到位,政府機構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還需要進一步深化,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效率還要進一步改進。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抓緊研究解決。

二、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的重要一年。新的一年里,深水港和浦東國際機場的建設將進一步深入,臨港新城產業區也將有實質性啟動,在新一輪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更加突出,這一切都為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持久的驅動力。

新的一年里,政府工作的總體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重要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和區委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大力實施“科教興區”、“以港興區”、“三個集中”戰略,服從、服務、參與和融入“兩港一城”的建設,堅持以提升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為目標,在“一核三圈三帶”經濟布局的基礎上,有序推進以臨港新城為核心的“五個板塊”的組團式發展,堅持

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積極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努力推進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創新,加強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維護社會穩定,不斷推進的城市化、現代化、國際化進程,為把建設成為美麗的園林城區打下堅實的基礎。

今年全區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0%以上;出口創匯增長25%以上;合同外資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35%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以上;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增長6.5%以上;新增就業崗位2.6萬個。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做到六個堅持:

一要堅持“科教興區、以港興區、三個集中”戰略。把“科教興區”戰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管理創新等全方位創新,不斷增強持續創新能力,在更高起點上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的跨越。同時要積極依托“兩港一城”的開發,積極培育一批適應港口發展的新興產業,進一步優化全區的產業結構,提升產業能級,不斷增強經濟的綜合競爭力。通過大力推進“三個集中”,進一步提高全區城市化、現代化的水平。

二要堅持

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貫徹“

二、

三、一”產業發展序列,在不斷穩固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主要依靠

二、三產業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工業要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提升產業能級來帶動全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第三產業要以房地產業、旅游業發展為龍頭,加快商業改革和發展的步伐,積極培育新興三產行業,實現增速領先、結構優化、比重提高的目標。

三要堅持服從、服務、參與和融入“兩港一城”的開發建設。“兩港一城”開發是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托,在服從和服務“兩港一城”開發這一大局的前提下,更要參與和融入“兩港一城”的開發和建設,依托“兩港一城”開發來實施產業布局、產業結構和城鎮體系的優化調整,在服從、服務、參與和融入“兩港一城”開發的過程中加快自身發展。

四要堅持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深化改革來突破和消除各種體制和機制瓶頸,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關系,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

五要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相協調。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既要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又要在改革中切實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通過發展經濟,不斷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以改革促進發展,以發展保穩定。

六要堅持當前與長遠相結合。在重點推進當前工作的同時,結合“”后兩年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深入研究影響長遠發展的戰略問題、全局問題,明確“”后兩年和“十一五”發展的方向和思路,為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要在加快全區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按照建設園林城區的目標,加強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改善全區的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今年重點要做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提升綜合競爭力

要繼續加快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努力形成

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不斷提升全區經濟運行的整體質量。

進一步優化區域經濟布局。按照“一核三圈三帶”的區域經濟布局思路,加快區域經濟布局優化調整。全力推進臨港新城和惠南新城區的建設,以新城的建設來帶動人口的集聚和產業的發展。臨港新城要緊緊依托深水港和臨港新城產業區的開發和建設,加快以行政中心為主的標志性建筑的建設和城區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初步樹立開發形象?;菽闲鲁菂^要在進一步完善科教園區開發的同時,加快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和太平洋保險學院以及體育中心的建設,提升新城區的服務功能。全力推進中部、西北部、東北部、東南部和西南部五大經濟板塊的建設,形成既互補互動又相對集中的五大經濟發展組團。中部以惠南新城區為核心,加快發展科教產業、商貿業和都市型工業,形成以科教為特色的經濟發展板塊。西北部以周康地區為核心,加快發展以高科技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為特色的綜合經濟板塊。東北部以祝橋鎮為核心,加快發展以臨空加工和臨空服務為特色的臨空經濟板塊。東南部以臨港新城為核心,加快發展以現代物流業和現代裝備制造業為特色的海港經濟板塊。西南部以航頭、新場地區為核心,加快發展以生產生活資料流通業和旅游業為特色的商旅經濟板塊。整合后的“1+9”工業園區要在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通過大項目的帶動培育新的產業鏈,積極形成相互滲透、相互合作、互動互補、同步推進的產業集群格局。

努力形成

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加快第二產業結構升級。繼續加快汽車組裝及零部件加工、精細化工等已成熟產業的技術改造步伐,提升產業能級,充分發揮對工業的支撐作用。配合臨港新城產業區的啟動,引導以現代裝備制造業為核心的相關產業向園區集聚,圍繞重大項目形成產業鏈,同時抓緊研究制訂產業園區和東部四鎮聯動發展規劃。加快發展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的主導地位,盡快形成產業規模。采取積極的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支持和鼓勵各類要素向優勢產業集聚,突出發展優勢產業。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依托“兩港一城”的開發和建設,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全區物流業的發展規劃,加快泥城物流園區、祝橋臨空物流園區、老港產品分撥物流園和現代農業園區物流中心的建設,積極培育和發展現代物流業。繼續推進商業布局結構和經營業態的調整,加快引進大型連鎖超市和品牌專營店等新型商業業態,增強現代商業的集聚和輻射能力。加強土地一級市場的宏觀調控,繼續推進房地產開發結構調整,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推進完成區內公交資源的整合工作,引導公交客運企業以資產為紐帶,加快重組和整合的步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加快發展以知識要素、專業人才為支撐的中介組織,完善中介服務體系,使中介服務業盡快做大、做強、做精。認真組織實施年桃花節,進一步豐富旅游內容,提升旅游的品位。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豐富都市旅游產品,提升旅游業競爭力。

進一步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繼續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和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不斷優化和調整農業結構,實施種植業結構、林業內部結構的優化調整和畜禽業的調減與優化。繼續抓好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和組織化建設,努力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加快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大力實施農業科技致富工程,加大對農民的科技扶持力度,不斷提高科學種田的水平,為增加農民收入打下堅實的基礎。

全力以赴推進“三個集中”。按照全市郊區城鎮建設用地、農業用地、生態綠地與林地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進一步優化人口布局、產業布局和城鎮布局。突出重點,積極有序推進城鎮體系建設,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歸并農村自然村落和居民點,促進人口向新城和小城鎮集中。以“1+9”工業園區為載體,進一步實施政策聚焦,推進工業向產業基地和重點園區集聚。繼續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不斷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加快農民向非農化轉移。大力推進農業向規模經營集中。繼續加大農村稅費改革的力度,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同幅同步增長。

(二)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充分利用“兩港一城”開發的機遇,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擴大開放,全面提高開放水平。

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不斷健全招商信息平臺,完善各個層次招商信息網絡的建設,重點要加強對重大項目信息的捕捉和跟蹤。結合“1+9”工業園區的開發和建設,引導內外資項目向“1+9”工業園區集聚,同時結合全區城市功能的提升,吸引外資向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農業等領域拓展。不斷創新招商方式。通過園區整體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外引外招商、網上招商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引資能力。不斷調整和完善招商引資激勵政策,切實使激勵政策向引外、引大、引實和引高方向聚焦。堅持開展全面招商和開展專業招商相結合,堅持考核招商效率和考核產出效益相結合,開創全區招商引資工作新局面。不斷完善市、區、海外三個層次的招商信息網絡,從源頭上捕捉招商信息,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快“一門式”辦證辦照服務窗口硬件建設,努力降低商務成本,不斷改進政府服務,全力創造利用內外資的綜合優勢。

積極拓展對外貿易發展空間。加快出口產品結構的調整,在穩定紡織服裝、五金機電等傳統產品出口的基礎上,擴大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的出口規模。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積極推動服務貿易出口。積極培育出口主體,大力促進“三資”企業的出口。

(三)以規劃為先導,加快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

以網絡化和功能性的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繼續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生態環境建設,構筑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推進城市化進程。

以“三個集中”思想為指導,加快城市化進程。充分發揮規劃的引導和綜合調控作用,以新城、中心鎮和一般鎮總體規劃為依據,加快編制分區規劃、控制性單元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啟動區域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營造整體環境優美、風貌特色明顯的城鎮新景觀。依托交通條件、產業支撐等優勢,大力推進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和土地的集約利用,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加快臨港新城主城區的建設。要加快水、電、燃氣、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建設區行政中心、海事大學、港城展示中心、一期湖濱景觀帶等功能項目,力爭到年底基本形成港城一期建設的形態框架。

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實施大東公路、周鄧公路、人民東路、人民西路延伸段等道路建設,配合市有關部門做好滬蘆高速公路、A30改建高速公路等工程的建設。抓緊做好城市軌道交通R3線建設的各項前期準備,爭取盡早開工建設。以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和重點地區為突破口,加快推進第二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促進生態環境建設再上一個新臺階。大力推進農村水、電、路和通信網絡的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的整體環境。繼續實施惠南、周浦的老鎮改造和新場水鄉古鎮的保護與開發,周浦老鎮改造要在面貌上出新形象,新場水鄉古鎮的保護與開發要在細化和完善規劃的基礎上,啟動核心區域的開發。繼續加強公共綠化和生態林的建設,不斷提高全區的綠化覆蓋率。與此同時,還要努力完成好一批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事工程項目的建設。

加強土地管理,促進全區有序發展。要堅持“政府調控、市場供應、規范運作、依法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完善土地儲備制度。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土地的供應方式,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創新城鎮管理機制,提升城鎮管理水平。不斷完善城鎮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區、鎮兩級管理監控網絡,對城鎮管理中矛盾最突出的違章建筑、亂設攤等問題進行重點整治。加快城鎮管理機構改革,實行政企分開,管養分開。強化城鎮管理經費的投入,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從城鎮管理的體制、機制、法制、隊伍等問題上入手,初步建立城鎮綜合管理體系。

(四)努力推進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加快推進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注入新的活力。

深化國資和企業改革。按照“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權利、責任、義務相統一”的原則,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國有資產收益管理和國有資產產權轉讓管理,切實維護出資人權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大企業改轉制力度,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以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為核心的國有、區屬集體企業改制步伐。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不斷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授權經營制度,逐步建立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度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積極推進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建立社會化、多元化的社會事業投融資體制。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機制。

堅定不移地引導和支持非公經濟的發展。努力幫助解決非公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積極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確保非公有資本安全有效地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投資領域。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的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做強做大。同時要依法加強對非公經濟的監督和管理。

不斷規范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繼續抓好關系人民生活的消費市場的建設,重點整治食品、藥品市場,壓縮生豬屠宰場,建立廢品回收網絡。同時,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市場管理的制度化和經?;?。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的監察力度,防止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積極培育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利用的特色和優勢,建立一批具有一定區域范圍知名度的行業協會,促進相關產業的行業聯合和企業誠信體系的形成。

深化投融資機制的改革。進一步推進開發建設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充分發揮市、區、鎮三級政府的財力投入和政策性資金的杠桿效應,建立新型的投融資機制,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積極探索實行以項目經營主體自行籌資為主的市場化投融資模式。

深化為臨港產業區配套服務的研究。以臨港新城產業區的啟動為契機,依托重大工業項目的引進與落戶,積極研究產業鏈形成、上下游產業延伸、配套產業服務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壯大產業規模。

(五)千方百計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夯實社會穩定的基礎

建立良好的社會保障機制是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事,要充分重視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切實落實各項保障措施,努力營造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繼續加強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認真組織實施萬人就業項目,重點幫助本區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就業。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努力增加就業崗位,年內力爭新增就業崗位2.6萬個。通過政府引導,廣泛開辟就業渠道,積極倡導勞動者自主就業和政府扶持就業。努力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繼續舉辦各類就業和創業洽談會,強化促進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促進小企業、非正規勞動組織的發展。通過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等方式,不斷增強企業的吸勞能力。通過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進一步提高勞動者的勞動技能,促進就業困難人員的再就業。

完善各項保障措施。全面推進“鎮保”工作,加快構建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改革養老金計發辦法。規范社會保險基金征繳、使用和管理,加強社會監督,確?;疬\營安全。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建立補充保險,積極發展商業養老、醫療保險。穩妥推進小城鎮社會保險制度,落實相關配套政策。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過實施救助期限制等措施,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時,鼓勵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對象主動就業。堅持基本醫療?;镜脑瓌t,積極推進“三醫”聯動改革,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規范基本醫療服務。繼續做好幫困救助工作,確保困難群體的正常生活。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加大“四五”普法力度,努力增強全區干部群眾的法制觀念。不斷強化社區基層管理,加強對群眾自治組織的引導。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重視和加強人民群眾的來信來訪工作,切實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積極完善人民調解工作機制,認真妥善地處理好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實際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依法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確保社會穩定。

(六)加強社會事業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前提下,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實現兩個文明建設的同步提高。

繼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結合“塑造新精神,展示文明新形象”主題宣傳活動的深入開展,大力弘揚和實踐新精神,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引導群眾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克服行為陋習,提高文明素質。圍繞到2010年創建文明城區的工作目標,實施鎮區、社區、景區、園區、校區文明創建,深化文明鎮村、文明行業(窗口)、文明示范標志區(文明路段)的創建工作,扎實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我區精神文明創建管理水平。

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創業中心,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積極實施農業科技致富工程,加快科技興農步伐。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繼續完善科教園區建設,推動產、學、研一體化進程。完成寄宿制高級中學的建設。加快全區教育資源的整合,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積極實施優教工程,推進二期課程教材改革。深入開展繼續教育,建設學習型社區。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理順鎮村衛生機構管理體制,推進一體化建設。加快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公共衛生體系的應急控制系統等七大系統建設,全面提高我區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繼續重視預防保健工作,重點加強冬春非典的預防和各種傳染病的控制工作,進一步規范公共衛生行為。全力推進國際醫學園區建設,加快動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國內外招商力度,吸引國際知名醫療機構、醫學教育機構和醫療器械企業落戶園區。大力推進文化事業發展。加快推進“區有中心、鎮有廣場、村有場所”的文化設施網絡建設,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時要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中心等公益性設施的作用。廣泛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快體育健身苑和體育中心的建設,為人民群眾的健身活動提供良好的場所。繼續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完善以現居住地為主管理的制度,穩定低生育水平。實施好婦女、兒童發展規劃,依法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大力推進信息化進程,初步形成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區域的信息化應用體系框架。另外,還要積極推進民政、民防、宗教、臺灣事務、僑務等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

加快人才高地建設。繼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重視人才、吸納人才、培養人才的機制,做到人盡其材。大力優化人才資源結構,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大力引進緊缺人才,努力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加強重點部門、重點地區人才隊伍的建設,形成優秀人才向重點部門和地區集聚的優勢,進一步加快重點地區和部門的發展。不斷完善人才選拔、考核和激勵機制,努力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氛圍。加強我區人才培訓和就業指導的基地建設,做好培訓服務,不斷滿足各行各業對各類人才的需求。

(七)加強依法行政和政府自身建設,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以《行政許可法》的實施為契機,進一步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努力建設一個憂民所憂、樂民所樂的服務政府,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責任政府,依法行政、公正嚴明的法治政府。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把實現群眾的愿望、滿足群眾的需要、維護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牢記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群眾的疾苦急于一切、群眾的呼聲先于一切,時刻把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放在心上,充滿感情、全力以赴地去解決,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大力推進依法行政。要認真學習《行政許可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依法辦事、嚴格執法。積極推進勤政廉政建設,做到決策、執行和監督相協調,加快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堅持依法辦事、依法決策、依法處理問題,使政府各項行政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在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上的同時,更加重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繼續深化政務公開工作,重點完善“事權、財權、人事權” 公開的制度。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在政府網站上公布行政許可事項,提高政務透明度、辦事效率和市民的滿意度。繼續深化機構改革,完善內部機構設置,優化人員結構。繼續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重點推進告知承諾制和備案制,全面清理現有的行政審批和企業年檢事項以及各類收費項目,逐步建立規范的行政審批制度。繼續拓展和深化糾風工作渠道,不斷解決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風問題。繼續加大行政監察工作力度,不斷提高廉政監察、執法監察和效能監察的水平。

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培育高素質的公務員。嚴格公務員隊伍管理,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和法制紀律教育,改進對公務員的考核,重視考核結果的運用。切實加強行政效能監察,落實崗位責任制和行政責任追究制度,拓寬群眾監督渠道,努力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積極推進民主建設,依法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高度重視政協和各民主黨派、社會各界參政議政的作用,充分發揮工青婦等群眾團體的作用。

各位代表:

“兩港一城”開發的大好形勢催人奮進,大發展的機遇千載難逢。我們要在區委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 精神,站在更高的起點上,以更高昂的精神狀態、更足的干勁,抓住機遇,團結奮斗,扎實工作,乘勢而上,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和推進,為實現新的跨越作出新的貢獻!

第五篇:深化改革加快林場發展的調研報告

海子灘林場副場長xxx

一、林場基本情況:

1、自然地理概況

海子灘林場始建于1973年,位于縣境北部,騰格里沙漠南緣,海子灘鎮北側,屬古浪縣東部平原流域區,該區屬溫帶干旱氣候,日照充足,降水稀少,氣候干燥,年均氣溫7.6℃,≥10℃的有效積溫2985.4℃,年均降雨量200毫米左右,蒸發量2000毫米以上,無霜期164天,主要自然災害有干旱、霜凍、干熱風、低溫、沙塵暴等,土壤從南到北呈山地粟鈣土——灰鈣土——綠洲灌淤土——風沙土的垂直分布,平均厚度>50厘米,主要以風沙土為主,土壤疏松,有機質含量低,養分呈氮少磷缺鉀豐富狀況。

2、資源存儲狀況

林場現有經營面積13萬畝,其中:耕地1295畝,林地78017畝(有林地1017畝,灌木林地77000畝),苗圃地238畝,其他用地450畝。止目前已累計完成防風固沙造林8000畝,封沙育林(草)4000畝,農田防護林260畝,退耕還林(草)467.3畝,生態公益林59504畝。

3、機構及人員狀況

林場下設譚家井、馬昌井、西灣子三個生產作業站,譚家井、馬昌井、紅沙灘三個植被管護站,內設生產管理站、生態管理站、辦公室及財務室等四個職能站(室),現有正式職工52名,其中干部6名,工人46名,黨員11名,現有職工中管理人員10名,護林人員11名,生產人員10名,內部退休

1人員14人,男職工31名,女職工20名。

3、生產經營情況

自建場以來,林場就始終以綠化苗木引進、馴化及培育為重點,現已建成苗圃基地500畝,建成樹木引種園一處,培育圓柏、側柏、云杉、榆葉梅等各種苗木品種50多個,年產各類苗木300多萬株,除場部引種園外,其余三個作業站承包種植各類農作物及經濟作物。

4、基礎設施情況

林場共有機井10眼,渠道12公里,道路12公里,圍墻8公里,辦公用房、宿舍及庫房89間(3000多平方米),其中場部用房44間,潭家井用房21間,馬昌井用房16間,西灣子用房8間。

二、制約林場發展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1、供水問題急需進一步解決

機井供水不足是目前我場面臨的最大、最迫切的問題,雖然共有機井9眼,但都存在水量小、水流間斷等現象,據調查:有5眼機井出水量不足3寸,有4眼機井出水量不足2寸,澆水灌溉每畝耕地用時7-8小時,甚至9-10小時左右。嚴重的缺水一方面導致了棄耕現象的嚴重發生,三個作業站共有耕地2074畝,現已有680畝耕地被棄耕;另一方面林帶樹木干枯死亡嚴重,現有近1000株林帶樹木已枯死,個別站還存在飲用水取水困難的嚴重跡象。

2、辦公設施需進一步配備

辦公設施差也是制約今后我場發展的問題之一,主要表現在:辦公用房破舊,辦公設備短缺。除場部用房外,三個作業站用房破舊,馬昌井及西灣子兩站的部分辦公用房已成危房,倒塌、漏水現象時有發生;馬昌井站照明

線路不完整,導致斷電、停電現象發生;三個作業站辦公桌椅、辦公設備基本沒有,場部辦公設施老化。

3、渠道設施需進一步增修

三個作業站普遍存在渠道少,尤其是暢通的水泥渠道少的問題,導致井水灌溉滲漏嚴重,用1-2眼井灌溉,由于長距離流水,不斷滲漏,水流止步不前,澆水困難。

三、深化改革,加快國有林場發展的主要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促進林場發展。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清形勢,加強思想學習和業務學習,不斷提高林場職工的整體素質和文化水平,增強林場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經常聘用專家來單位講課,選派優秀人員到外地學習,提高干部職工的技術水平。積極和大專院校、科研部門聯姻,引進智力和技術,依靠科技,增加效益。進一步完善以崗位生產責任制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崗位的目標管理體系和監督考核辦法,調動全體干部職工的生產積極性。

2、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國有林場的投入。投入不足是制約我場經濟發展的瓶頸。要重點投資建設國有林場的基礎設施,大力改善營林生產條件和職工生活條件,使國有林場路、水、電、通訊等設施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和提高。同時,加大扶持國有林場發展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的項目力度,以此帶動林場每家每戶的大發展,努力促進國有林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

3、加大宣傳力度增加科技含量

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林場林木品種、林場經營理念等,積極向外銷售苗木,創造品牌,擴大市場。采取請專家引技術的辦法,積極采用林業新材料、新品種、新技術,加大科技應用及推廣力度,增加林木種苗及林副產品的科技附加值,以林業科技推動林場的競爭力。

4、加大苗木培育力度,拓展苗木市場

針對近幾年苗木價格低、苗木出圃難的實際狀況,林場將通過爭取育畝任務、借助三葉公司向外銷售、對接市場培育適銷對路的苗木品種等辦法,確保苗木及時銷售。

5、爭取項目增加動力

在林業局、總場的幫助下,積極爭取相關項目,以項目帶動林場發展,增強農業發展優勢,尤其是在新品種引進及訂單農業方面加大爭取力度,引導職工發展育苗、特色種植等新型農產品。

6、進一步提高職工素質

一方面爭取大中專林學專業畢業生入場,優化科技隊伍;另一方面鼓勵職工參加學歷教育,提高自身水平;再一方面采取“請進來講授,送出去學習”的辦法,積極學習外面的先進技術并加以利用;最后加大對職工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實際操作技能。

二00八年七月七日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長隆旅游度假區導游詞下一篇:倉庫管理系統分析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