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羅非魚稻田養殖技術論文

2022-04-30

評職稱或畢業的時候,都會遇到論文的煩惱,為此精選了《羅非魚稻田養殖技術論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水稻栽培相對效益較低,稻農增收有限,如何大幅提高稻田的經濟效益,是許多稻農的企盼。

羅非魚稻田養殖技術論文 篇1:

發酵生物有機肥營養成分的測定分析及對稻田養殖羅非魚生長的影響

摘要:對稻田養殖羅非魚的四種飼養方式進行了比較。對專門配制的發酵有機肥進行營養成分檢測,發酵生物肥磷含量高于果園施用發酵有機肥,達3.74%。礦物質鎂、錳、鈉、鐵和鋅含量較高,分別為2545.00 mg/kg、330.00 mg/kg、1210.00 mg/kg、475.00 mg/kg、122.00 mg/kg。游離態氨基酸檢測出17種、脂肪酸則檢測出18種,其中飽和脂肪酸7種,不飽和脂肪酸11種。特定生長率結果為,發酵生物肥&飼料(3.32%)>發酵生物肥(3.20%)>飼料(3.09%)>米糠(3.07%)飼養的最高,肥滿度飼料(5.23%)>發酵生物肥&飼料(4.90%)>發酵生物肥(4.87%)>米糠(4.82%)。綜合生長指標以發酵生物肥+飼料和發酵生物肥兩種飼養模式較好。

關鍵詞:發酵生物有機肥;營養成分;稻田養殖;羅非魚;生長

我國稻田養魚歷史悠久,早在1700多年三國《魏武四時食制》就有記載。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在三江縣十分普遍。通過走訪鄉間發現,鄉村里的畜禽糞肥較為豐富,但農戶常簡單堆漚就進行使用,利用發酵有機肥進行稻田養魚的尚少。而咨詢多家發酵有機肥生物制作公司發現生產的有機肥料均用于植物施肥,并不適用于魚類飼養。開展發酵有機肥結合稻田養魚模式進行推廣,對農村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再次循環利用,推動農村產業化的進程有重要意義。本試驗嘗試利用雞糞添加設定材料,通過高溫發酵后首次應用于三江稻田養魚試驗,探討這種發酵有機肥對羅非魚的生長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本次試驗于三江縣仁塘村的試驗田進行,由廣西水產引育種中心提供魚種,每畝分別投放100尾羅非魚和200尾鯉魚。因鯉魚需留過冬,試驗用魚選取羅非魚,投放時平均體重1.99 g,平均體長3.63 cm,2020年5月30日投放,養殖至10月24日,歷時146天。除投喂餌料不同外其余種養條件相同,分為4種餌料喂養方式:專門配制的發酵生物有機肥(簡稱發酵生物肥)、發酵生物肥&漁用飼料(簡稱飼料)、飼料、米糠。

發酵生物肥委托廣西大發雁莊循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制作提供養殖魚用,以種雞糞為基礎原料加入米糠、玉米、魚粉等材料,用專屬飼料發酵劑進行高溫發酵(60℃以上)21天。發酵后有機肥使用量按魚體重計算后投放到試驗田里。

1.2  方法

1.2.1  發酵生物肥的測定

一般營養成分測定:水分采用常壓恒溫干燥法,灰分采用馬弗爐煅燒法,粗蛋白質采用凱氏定氮法,粗脂肪采用索氏抽提法測定。其他營養成分測定委托海南威爾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進行檢測。大腸桿菌群及蛔蟲卵死亡率檢測參照生物有機肥國家標準NY884-2012。

1.2.2  試驗魚生長指標及計算公式

試驗前和試驗結束時隨機抽樣30尾,測量體重和體長。特定生長率(specific growth rate,SDR, %)和肥滿度(condition factor,CF,%)按以下公式計算:

wt為收獲時魚體重,w0為投放時魚體重,t為飼養天數,L為收獲時魚體長。

1.3  數據處理

實驗數據采用Excel、SPSS.18.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發酵有機肥的成分

2.1.1  一般成分及礦物質含量

發酵有機肥的一般成分及礦物質含量(見表1和表2)。從表1可知,兩種發酵有機肥的水分、pH值、重金屬(鎘、鉻、砷、鉛及總汞)、大腸桿菌群及蛔蟲卵死亡率符合NY884-2012的標準。發酵生物肥全氮(1.25%),鉀(2.25%)略低于用于果園的發酵有機肥,水分較高,含量為28.9%,而磷含量高于果園施用發酵有機肥,達3.74%。重金屬除鎘較高于果園施用發酵有機肥外,鉻、砷、鉛和總汞均較果園施用發酵有機肥低。表2的礦物質鎂、錳、鈉、鐵和鋅含量較高,分別為2545.00 mg/kg、330.00 mg/kg、1210.00 mg/kg、475.00 mg/kg、122.00 mg/kg。

2.1.2  氨基酸組成

氨基酸成分含量(見表3),檢測出17種游離態氨基酸,氨基酸總量為2.605 mg/100 g。

2.1.3  肪酸含量

脂肪酸則檢測出18種(見表4),其中飽和脂肪酸7種,不飽和脂肪酸11種。其中不飽和脂肪酸中肉豆蔻烯酸C14∶1n5含量最高,為26.600%,其次是油酸C18∶1n9c(15.400%),棕櫚亞酸C16∶1n7(8.505%),亞油酸C18∶2n6c(8.165%),飽和脂肪酸以棕櫚酸C16∶0最高,為19.700%,其次是硬脂酸C18∶0(6.120%)。

2.2  生長對比

從表5可以看出以發酵生物肥&飼料的生長指標(體重258.60 g、體長17.36 cm及特定生長率3.32%)最高,其次是發酵生物肥的生長指標(體重215.78 g、體長16.37 cm及特定生長率3.20%)。兩種飼養方式的生長指標均高于飼料(體重184.78 g、體長15.21 cm及特定生長率3.09%)和米糠(體重175.33 g、體長15.37 cm及特定生長率3.07%)飼養的生長指標。肥滿度以飼料養殖的最高,為5.23%。

3  討論

稻田套養羅非魚和鯉魚,利用羅非魚攝食雜草,鯉魚攪動底泥,排泄的糞便給水稻提供養料,稻花落入田中又成為魚的餌料,使得稻田形成生態良性循環。這種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在三江縣高山地區得到了廣泛應用 [1-3]。目前三江縣稻田養魚以投喂魚飼料或不投餌料或僅投玉米粉麥糠等3種方式飼養,這些方式在給稻田施用簡單堆漚畜禽糞便或者化肥均有可能造成水體惡化,滋生害蟲。

專門配制的發酵有機肥中的飼料發酵劑含有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解淀粉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等10幾種有益菌,堆肥發酵能達到60℃以上,能夠殺死糞肥中的寄生蟲、病菌以及蟲卵, 有效降解有機分子和重金屬,改善稻田中的微生物環境,防止通過施用肥料給魚類和水稻帶來的病害[4,5],有利于稻田綜合種養增產增效。

通過發酵生物肥的營養成分檢測,發現其全氮及重金屬含量與果園施用有機肥比,有所降低,有機分子和重金屬均有效被降解。礦物質鈣含量較低外,鎂、錳、鈉、鐵、銅、硒、鋅均高于SC/T1025-2004羅非魚配合飼料的行業標準,脂肪酸組成亞油酸(8.165%)也高于該行業標準。發酵生物肥的氨基酸含量也較為豐富,獲得17種氨基酸。該肥料可以作為稻田養魚的高效餌料補充。

通過生長指標的對比,發酵生物肥與飼料聯合使用,能夠有效提高羅非魚的生長率。單用發酵生物肥特定生長率也較為突出,說明發酵生物肥作為補充餌料的可行性。從肥滿度的比較來看飼料>發酵生物肥&飼料>發酵生物肥>米糠,飼料飼養的羅非魚較肥圓,有可能會增加魚脂肪肝的風險,容易降低魚體免疫機能,增加染病的風險。

綜上所述,本次試驗專門配制發酵的有機肥適合在稻田養魚中應用,并為養殖戶進行無害化處理畜禽糞便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黃宗林.農家之友. 2016,(11):21.

[2]李華,陳子桂,何金釗,等. 羅非魚稻田養殖試驗.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29(5):99-100.

[3]滕云,何金釗,盧飛麟,等. 高寒山區稻田羅非魚不同投喂養殖模式及營養分析研究.水產養殖. 2020,11(5):43-47.

[4]魯洪娟,馬友華,樊霆,等. 有機肥中重金屬特征及其控制技術研究進展. 生態環境學報. 2014,23( 12) :2022-2030.

[5]楊克俊.生物有機肥作用的研究與進展.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1,(2):70-71.

作者:黃彩林 陳詔 陳子桂 李華 趙何勇 覃定彪 廖愚 張志新 曹壽雄 何金釗

羅非魚稻田養殖技術論文 篇2:

稻田羅非魚立體種養技術要點

水稻栽培相對效益較低,稻農增收有限,如何大幅提高稻田的經濟效益,是許多稻農的企盼。羅非魚生長快,肉質鮮美,食性廣而雜,適應性強,易養殖,套養于稻田,可取食稻田中的雜草、害蟲和浮游生物等,其糞便又是上佳的有機肥,為生產無公害或有機稻米創造條件,水稻還能增產10%~15%,同時每畝可產羅非魚250~300千克,實現稻魚生態種養互促共贏和雙增產、雙增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一、養魚稻田的選擇和田間建設

1. 養魚稻田的選擇

選擇稻田養魚以每塊3~5畝、平整、不易受旱、不會出現水淹、保水性好、光照充足和有灌溉水源保證的稻田,其節本、利管、高效,最適合養殖羅非魚。湖邊、庫區等爛泥稻田,只要搞好田間建設,也可養殖。沙壤稻田;蛇和食魚鳥多、無法人為防護的稻田;田塊過小,管理較困難、養殖成本高的稻田,都不宜養魚。

2. 養魚稻田田間建設

一般在冬季,選擇雨水少、稻田較干爽、用工有保證時段,開始建設養魚稻田。通常采用小型挖掘機筑埂挖溝,其速度快且節約成本,注意保證質量。

田埂四周挖寬50~60厘米、深40~50厘米的魚溝;田中根據情況開挖與魚凼相通的 “井”字形或“十”字形深40厘米、寬50厘米的魚溝。開挖魚溝和魚凼的土用于筑建高60~70厘米、寬50厘米的田??;田埂土要層層夯實,以防滲漏、塌陷。

在稻田進水口或田中央開挖深1~1.2米深的魚凼。魚凼占稻田總面積的5%~6%,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等均可。

進水口和出水口應建于稻田的對應角,大小以方便進、排水為適。進、排水口用磚和水泥搭建并留插攔魚柵槽。

選用鋼筋或鋼絲網做魚柵,孔隙大小根據放養魚的大小來定,防魚逃逸。攔魚柵插入硬泥中25~30厘米深,高與田埂齊平或高出15~20厘米。

養魚稻田建好后,可長年使用,每年冬季根據情況修整一次田埂、魚溝等,以利于來年稻魚種養地進行。

二、水稻豐產、優質栽培技術要點

1. 良種選用、稻田翻耙

①良種選用

養魚的稻田應選栽高產、優質、高抗、稈粗葉厚、植株高、穗長粒多的雜交稻或超級稻。雙季稻用工多、成本高、對魚驚擾較頻繁,總體產量和效益并不高,不宜選用。一季中稻省工、節本、生育期長、產量高、米質好,且對稻田魚的生長有利,魚的產量較高,養殖效益會更好。

②稻田翻耙

稻田在拋秧和直播前2~3天翻耙,也可在進水放魚種前提前翻耙。養魚稻田可用小型農機翻耙。稻田翻耙前,中等肥力的田塊每畝撒施充分腐熟的豬牛糞600~700千克、三元復合肥20千克、硅酸鈉3~4千克,翻耙1次即可。稻田應整平如鏡,以利水稻返青和日后的水分管理。

2. 拋秧、直播及返青期管理

①拋秧

拋秧前排去部分田間水,排水量以剛露出田面為宜,選無風或微風的早、晚拋秧。秧苗苗齡30~35天、葉4~5片、株高15厘米左右可拋栽,以拋高2~3米為適。先拋秧苗總數的70%,后補拋留下的30%。每平方米稻田適宜的拋秧量為20~25蔸,每蔸有秧苗2~3株,每畝拋秧13 340~16 675蔸(因品種不同而異)。拋秧后,如田中有直徑超過30厘米的空隙,應從過密處勻苗補拋。

②直播

水稻直播省工、省力、節本,很適合稻田養魚的一季中稻。直播常規稻每畝播種3~4千克,雜交稻或超級稻每畝播種1.5~1.7千克。為使稻種播后早出苗、出全苗和出齊苗,稻種應浸種催芽至剛破肚時直播。直播前排去部分田間水,排水量以剛露出田面為好。先撒播總稻種的70%,后補播余下的30%。為便于均勻播種,應分畦或分區播種,播后用木板輕拍稻種,將稻種壓于表泥中。

③返青期管理

為讓所拋秧盡快返青和使根扎于泥中,拋秧后4~5天不可灌水沒田面,始終保持田面土濕潤。拋秧返青立苗后,灌田面水深2~3厘米護苗,以促根系深扎和分蘗。

直播稻苗3葉前灌水不可沒過田面,始終保持田面濕潤即可;稻苗3葉后可灌水至田面深2~3厘米,以促根系深扎和分蘗。

3. 大田肥水管理

①追肥

水稻分蘗始期,每畝根據情況撒施或深施尿素8~10千克、氯化鉀6~7千克。水稻孕穗始期,每畝撒施或深施尿素7~8千克、氯化鉀10千克。水稻抽穗揚花期,每畝撒施三元復合肥13~15千克。

水稻灌漿期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1~2次,每次每畝噴灑60千克,每次間隔13~15天。

追肥根據土壤肥力、基肥施用量和水稻長勢等靈活確定,水稻長勢欠佳或表現脫肥時,追肥量可適當增加,反之應適當減少。長勢過旺的稻田,應控制追肥次數和每次追肥量。適量增施鉀肥,可提高水稻抗病蟲能力。

②水分管理

除返青期外,養羅非魚的稻田灌水應比普通稻田深。稻田有效分蘗達到80%~90%時排水曬田,排水量以露出田表土2~3厘米為宜,曬田3~4天后再灌水2~3厘米深,過5~6天后再曬田1次,保持5~10厘米水層。水稻收割前4~5天,排水露出田面曬田,以利收割水稻。水稻收割后盡快灌較深的水,以便魚活動和攝食。

4. 病蟲草害防控

羅非魚食性雜,稻田中的浮游生物、昆蟲和雜草等都是它的餌料。由于魚在稻株間不斷地運動和取食,稻田的通透性變好,病蟲害比普通稻田少而輕。養魚稻田發生輕微的病蟲害,可不用藥物防治或進行挑治。在養魚稻田發生病蟲害時,不可用對魚有毒性的農藥防治,要用無毒或低毒的微生物農藥等防治。水稻分蘗、孕穗、抽穗揚花和灌漿期,是用藥防治病蟲害的關鍵期。稻田中的雜草,一般剛發芽就會被羅非魚等吃掉或被魚游動時折斷,不用擔心草害。

①主要病害防治

水稻發生稻瘟病、紋枯病和菌核病等,發病初期噴灑40%稻瘟凈乳油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900~1 000倍液,或50%異稻瘟凈乳油700~800倍液1~2次,每次每畝噴藥液50~60千克,每次間隔10~13天。

②主要蟲害防治

水稻發生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稻縱卷葉螟和稻苞蟲等,于害蟲卵孵化盛期或初齡幼蟲期每畝用蘇云金桿菌100億活芽孢/克可濕性粉劑200~300克,或每畝用殺螟桿菌100億活芽孢/克可濕性粉劑100克等,對水50千克,在早晨露水未干或雨后噴灑。

水稻發生稻飛虱和稻葉蟬時,于若蟲期每畝用白僵菌70億活孢子/克可濕性粉劑500克,對水50千克,在早晨露水未干或雨后噴灑。

三、稻田養羅非魚技術

1. 魚種放養前的稻田消毒、培肥水質和水草栽培

①魚種放養前的稻田消毒

冬季稻田田間建設完工后,或田埂、魚凼等修整后,田中不可急于灌水,應排盡田中水曬田。魚種放養前15~20天,每畝干田或帶水田撒生石灰粉70~100千克消毒。

②培肥水質

魚種放養前在田間施用腐熟有機肥,可培肥水質,加快水中浮游動植物的繁殖和生長,為后續魚種投放提供豐富的餌料。稻田消毒6~7天后,每畝魚溝和魚凼撒施腐熟豬牛糞等300~400千克、鈣鎂磷肥15千克,過7~10天再放養魚種。

③水草栽培

水草可為羅非魚等提供源源不斷的青綠餌料,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又能凈化水質,改善稻田的生態環境,也是魚的理想棲息處。4~5月,可在30%的魚溝和魚凼中栽植輪葉黑藻、苦草等,同時每畝水面放養10~20千克浮萍。

此外,在田埂上栽培墨西哥玉米、空心菜、籽粒莧等,能為稻田魚補充大量青綠餌料,有不錯的降本增效作用。

2. 魚種消毒和放養

①魚種消毒

魚種應健壯、活力強、個體大小均勻、無傷病。運送魚種的水與稻田水溫差不可超過3℃,以提高放養后魚種的成活率。用于消毒魚種的藥液水溫與運輸魚種和稻田水溫差不可超過3℃,魚種隨消毒隨放養,不可超時將魚種浸泡于消毒液中,以防魚中毒死亡。

每立方米水(水溫10~15℃)中加入8克硫酸銅和10克漂白粉,充分溶解混合均勻,將魚種放入藥液中浸泡消毒 20~25分鐘,可很好防治赤皮病、細菌性爛鰓病和鞭毛蟲等。

每立方米水中加入高錳酸鉀20克,充分溶解混勻,水溫10~20℃時,放入魚種浸泡消毒20~30分鐘;水溫20~25℃時,魚種浸泡消毒15~20分鐘,可防治魚真菌和細菌性等病害。

將魚種浸泡于3%鹽水中10~15分鐘,同樣可防治多種魚病。

②魚種放養

3~4月稻田水溫還未達到穩定在15℃以上,不能放養羅非魚,但此時的水溫對鯉魚等搭配混養魚無影響,可先放養這些魚種,以提高混養魚的生長期和養殖效益。晴天中午或陰雨天不可放養魚種,魚種宜在晴天上午放養。

羅非魚品種有奧利亞羅非魚、尼羅羅非魚、奧尼羅非魚和莫桑比克羅非魚等,稻田宜養個體大、生長快、品質優、適應性和抗逆性強的品種,可供選用的品種有尼羅羅非魚和奧尼羅非魚等。

稻田水溫穩定達到15℃以上時放養羅非魚。每畝稻田放養單尾重50~60克羅非魚種350~400尾,同時搭配混養大致相同規格的鯉魚、鰱魚、草魚等草食性濾食性或雜食性魚類200~250尾(鰱魚30~40尾、鯉魚50~60尾、草魚20~30尾、彭澤鯽等70~90尾),以利用稻田水中不同的餌料,實現魚與魚之間的互促多贏。

3. 投餌和水質調節

①投餌

羅非魚適宜生長的水溫是20~33℃,水溫低于15℃或高于40℃,魚停食或少食。每天投餌2次,做到定點、定時、定量,投餌量為魚總體重3%~5%。水溫適宜時,投餌量可稍增加。高溫、悶熱和陰雨天,應少投餌或停止投餌。羅非魚單尾體重長到170~200克時,投餌量要降到魚體重的2%~3%。羅非魚單尾體重長到300克以上時,投餌量降到魚體重的1.5%~2%。每次投餌量,以魚在2小時內吃完為適。稻田中每天應投飼1次切碎的空心菜、西瓜皮、南瓜等青綠餌料,投餌量為魚總體重的 3%~4%。餌料各營養元素要充足、平衡,有條件的可購買部分羅非魚專用全價飼料投飼,條件不允許的可自配全價料,參考配比為魚粉20%、肉骨粉12%、米糠18%、麥麩13%、玉米粉18%、酵母粉10%、麥芽粉5%、多種礦物質2%、大豆油1%、多種維生素1%。

②水質調節

稻田中的水質、水溫可通過提高或降低水位及換注新水來調節。水質偏瘦時,適量施用腐熟豬牛糞等有機肥;水質過肥,注入適量新水調節。平時保持稻田中水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透明度超過30厘米,及時施適量腐熟有機肥;水透明度低于25厘米,及時注入適量新水調節。溫度超過35℃時,每周換注水1次,每次換水量為田間總水量的20%~30%。

平時應經常到田間巡視,發現田鼠洞或鱔魚洞等及時堵塞,以防漏水和魚逃逸。春、夏季每當有大暴雨時,需巡查田埂,及時排水或加固田埂。

4. 魚病防治和羅非魚的取捕

①魚病防治

稻田生態條件好,魚、稻雙向調節水質,由于有稻株的遮蔽,田中水溫相對穩定,有利羅非魚等生長,魚病也將大大減少。

稻田水溫超過30℃以上,每隔20~30天用生石灰粉消毒1次,每次每畝用生石灰粉15千克對水全田潑灑,對防病和防寄生蟲有好的作用。

4~10月是魚易發病時期,為防發生細菌和真菌性病害,每隔15天對水潑灑1次漂白粉,按每立方米田間水用漂白粉1克的用量使用。

為防稻田魚發生中華鳋、錨頭鳋和三代蟲等寄生蟲,每月或每2個月潑灑1次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按每立方米田間水用硫酸銅0.5克、硫酸亞鐵0.2克的用量使用。

購買上述藥不便的農戶,可就地取材,用大蒜頭、鐵莧菜和水辣蓼等中草藥防治魚腸炎病等。按100千克魚用大蒜頭0.5千克的用量使用,將大蒜頭切細碎或用打漿機打碎,加入食鹽150~200克,拌當天投餌料的一半投喂,每天1次,連用3天;水辣蓼和鐵莧菜按100千克魚用干品0.5千克的用量使用,將2種材料混合研成粉,混拌晾干的浮萍等青綠飼料當天投喂,1天1次,連用3天。

②羅非魚的取捕

水溫低于15℃,羅非魚會停止攝食;水溫低于13℃,羅非魚會呈休眠狀態;水溫低于10℃,羅非魚將會凍傷。當稻田水溫低于15℃時,應取捕羅非魚。取捕羅非魚時,排干稻田魚溝和魚凼中的水,迅速將羅非魚撈取,留下其他魚繼續注水飼養,待春節價格較高時再取捕上市。

(作者聯系地址:敖禮林 江西省奉新縣畜牧水產局郵編:330700;鄢用亮 江西省奉新縣農業農村局 郵編:330700;吳陽 江西省樟樹市昌付鎮長蘭陳家村委吳家村民小組 郵編:331213;鄒春平 江西省高安市獨城鎮人民政府 郵編:330813)

作者:敖禮林 鄢用亮 吳陽 鄒春平

羅非魚稻田養殖技術論文 篇3:

近10年來我國水產品供求變化及趨勢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漁業生產發展迅速,水產品種類日益豐富,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水產品是優質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對水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水產品消費占食品消費的比重逐年加大。同時,水產品也是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自2001年以來連續12年居國內大宗農產品出口首位,我國水產品出口額約占世界水產品出口總額的14%,居全球首位。

我國水產品供給形勢

(一)水產品產量實現持續穩定快速增長

我國是世界水產品第一生產大國,產量連續23年居世界首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產品生產保持了快速增長,產量從1978年的465萬噸增加到2011年的5603萬噸,增加了11倍,年均增長率為7.83%。1978-2011年間,除1998年產量略有下降之外,其他年份都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

(二)近十年淡水產品產量增幅大于海水產品

1996年以前,淡水和海水水產品保持同步增長,1996年以后,海水水產品產量增長相對緩慢,而淡水水產品的產量仍保持高速增長。最近十年,淡水產品產量增長要快于海水產品。1978-2011年間,淡水水產品產量從105.9萬噸增加到2695.2萬噸,海水水產品產量從359.5萬噸增加到2908.0萬噸,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6%和3.9%。

(三)人工養殖技術的普及推廣是水產品產量穩步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隨著天然漁業資源的逐漸減少,全球水產品生產逐漸從天然捕撈向人工養殖方向發展。我國較早就確立了漁業發展“以養為主”的方針,改革開放以后,我國人工養殖水產品的產量占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持續上升。1978年,人工養殖比例僅為26.0%,水產品主要通過天然捕撈獲取。1993年開始,我國人工養殖產量超過天然捕撈產量,隨后幾年人工養殖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2011年,我國人工養殖水產品的產量達到了4023.2萬噸,占水產品產量的比例達到了71.8%。我國已成功實現了“以捕為主”向“以養為主”的歷史轉變。

(四)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人工養殖中海水養殖面積快速增長

我國的水產養殖主要以淡水為主,但隨著市場上對海水產品尤其是海水魚、蝦和貝類的需求增加,海水養殖近年來增長迅速。1978年,海水養殖面積僅為100.6千公頃,到2011年,海水養殖面積增長到2106.4千公頃,所占比例也由1978年的3.6%增加到2011年的26.9%。人工養殖中海水養殖比重逐年增加。

(五)水產養殖仍以粗養為主,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所占比重不大

我國水產養殖主要以粗養和池塘精養為主,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比例不高。從海水養殖來看,主要方式有池塘、網箱、筏式、吊籠、底播和工廠化養殖,不同的養殖方式產量不同,適合不同的水產品種。2011年,海水養殖中底播和筏式養殖的產量較多,均超過了400萬噸,而網箱和工廠化等集約化養殖方式所占比重不高。淡水養殖主要包括池塘、湖泊、水庫等水域粗養和圍欄、網箱、工廠化等高密度精養。其中,池塘養殖最為普遍,池塘養殖水產品產量占水產品養殖總量的70%左右。而圍欄、網箱和工廠化等高密度精養的產量不足10%。

國內居民水產品消費及變化

(一)水產品消費總量呈波動增長趨勢

2000-2011年間,我國居民水產品消費量總體上呈現波動增長,2000年國內居民水產品消費量為1766.8萬噸,到2011年增加到2980萬噸,增長了40.71%,年均增長率為4.87%。十年間,除2004和2008年消費量出現下降之外,其他年份都是增長趨勢。其中2008年水產品消費下降幅度較大,2009年消費量回升,2010年消費量持續增加,超過了2007年的消費水平。2004年和2008年的消費量下降主要是由于當年水產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上升所導致。2008年水產品消費者市場價格較2007年上升了14.2%,2004年水產品消費者市場價格較2003年上升了12.7%。

(二)城鄉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快速增長

從人均消費量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水產品的消費量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都呈現較快增長。1985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分別為7.8公斤/人和1.6公斤/人,2000年則分別達到11.7公斤/人和3.9公斤/人,到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量達到了14.6公斤/人,農村居民也增加到了5.4公斤/人。

(三)農村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增速快于城鎮居民,但消費量仍遠遠低于城鎮居民

城鄉二元結構在水產品的人均消費上也有明顯的體現,城鎮居民的人均水產品消費量遠遠高于農村居民。但是農村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的增長速度卻大大快于城鎮居民。1985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產品7.8公斤,到2011年增長到14.6公斤,年均增長5.86%;農村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從1.6公斤增長到5.4公斤,年均增長11.69%,遠遠高于城鎮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的增長速度。

(四)城鎮居民水產品消費支出數量及其在肉類消費支出中的比重穩定增長

從人均水產品消費支出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居民水產品支出幾乎保持逐年增長。1996-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水產品支出增長相對穩定,2005年以后,我國水產品支出增長迅速,年均增長率均在7%以上。2011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支出達到了354.0元/人,與1996年的131.9元/人相比,增長了1.7倍。

同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身體健康的日益重視,城鎮居民肉類消費結構也正在發生變化。由于水產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多食不會像豬肉等其他肉類那樣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因此,在城鎮居民的肉類消費支出中,水產品的支出比重日益提升。2008年城鎮居民肉類消費結構中人均水產品消費量所占比重達到10.5%,豬肉人均消費量則由2000年的30.2千克/人下降為2008年的25.7千克/人。

我國水產品出口現狀

(一)水產品居國內大宗農產品出口首位

我國是水產品出口大國,改革開放以后,水產品的出口數量幾乎逐年增加。1980年,水產品出口數量為11.2萬噸,1990年,增加到35.8萬噸,2000年,我國水產品出口數量為120萬噸,2011年,我國水產品出口數量再創新高,達到了288萬噸,同比增長18.5%。

在出口量逐年增加的同時,出口額也較快增長,尤其是2004年出口額達到69.7億美元,同比增長27%。2007年,我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繼續保持穩步增長,但出口增長勢頭減緩。當年水產品出口額達97.3億美元,同比增長4%。2009年水產品出口額107億美元,同比增長1%,貿易順差54.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億美元,水產品占農產品出口總額(395.9億美元)的27%,較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2011年,我國水產品出口額達到了178億美元,連續12年居國內大宗農產品出口首位。

(二)對蝦、貝類和部分魚類為主要出口品種

我國水產品一般貿易養殖出口的主要品種有對蝦、貝類、鰻魚、羅非魚、大黃魚、小龍蝦、斑點叉尾鮰。2011年上述品種出口額之和占一般貿易出口總額的50.15%。其中,對蝦出口額所占比例最大,達到了15.14%,其次是貝類,13.75%。

(三)出口區域主要分布在山東、福建、廣東和遼寧等沿海省份

山東、福建、廣東、遼寧、浙江、海南、江蘇、廣西等沿海省份仍是主要出口省份,出口額之和占全國水產品出口總額的94.6%。其中,山東省繼續穩居我國水產品出口第一大省位置。福建省出口額同比增長54.5%,繼2010年后繼續位居我國第二大出口省份。山東和福建兩省出口額之和占全國水產品出口總額的近一半。

我國水產品加工概況

水產品加工的發展,可有效解決鮮活水產品集中上市與均衡消費的矛盾,為水產養殖進一步挖掘潛力、增加產量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與畜禽產品相比,我國水產品加工率不高,加工的水產品主要為海水產品。目前水產品整體加工比例占產量的比重不到30%,這與世界水產品70%以上的加工率相比有較大差距。

(一)水產加工品總量平穩增長

2000年,我國水產品加工量為615噸,2004年,突破1000萬噸,2010年,達到1500萬噸,到2011年,我國水產品加工品總量達到1783萬噸,同比增長9.2%。其中海水加工產品1478萬噸,同比增長9.4%,淡水加工產品305萬噸,同比增長8.1%。

(二)加工水產品中以海水加工品為主

在加工比例上,我海水加工品總量占水產加工總量的80%以上,占主導地位;淡水加工品所占比例保持上升趨勢。2005年,我國淡水加工品總量所占比例不到10%,2009年,所占比例突破了15%,2011年,我國淡水加工品總量所占比例達到17%左右。

(三)水產品加工類型以簡單冷凍加工為主

水產品加工品主要有冷凍水產品,魚糜、干腌制品,藻類加工品,罐制品,魚粉,魚油制品等,其中水產冷凍品為主。2011年,我國水產冷凍品產量達到了1103.7萬噸,占全國水產加工品總量的61.9%,其次是魚糜、干腌制品和魚粉,所占比例均超過了10%。值得注意的是,魚粉和魚油制品增長較快,同比增長率均在20%以上。

水產品供求趨勢分析

(一)未來水產品供給將主要依賴于淡水人工養殖

隨著水產養殖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先進技術的逐漸普及,再加上受出口和國內消費需求日益增長的雙重拉動,未來一段時期我國水產品產量仍將保持持續穩定增長。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的“到2015年,我國海水產品產量穩定在3000萬噸左右,海水養殖面積穩定在220萬公頃左右,其中海上養殖面積控制在115萬公頃以內”的發展目標,可以預見,未來我國水產品產量增長主要依賴于淡水產品的產量增加,尤其是淡水人工養殖規模的擴大和產量增長。

(二)淡水產品產量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從可能性來看,我國淡水產品產量的增長還是有較大空間。首先,目前淡水養殖主要以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種、完善依靠天然餌料的粗養和池塘的簡單精養為主,像網箱、工廠化養殖等集約養殖方式所占比例仍然較低,通過擴大集約化高密度精養面積可以保證淡水產品產量的穩定增加。其次,隨著漁業科技的發展,通過品種改良和對中低產池塘進行標準化改造,水產品的單產也將逐漸提高,這也為總產增加提供了可能。

(三)國內水產品消費和出口將保持較快增長,出口品種變化不大

從國內需求來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的調整,再加上水產品的營養價值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重視,國內居民對畜禽肉類消費的比例將會逐漸下降,對水產品的需求將會快速增長,根據FAO對全球水產品的需求預測,2003年全球人均水產品消費量是16.5公斤,到2030年將增長到19-21公斤。而我國居民家庭水產品人均消費潛力更大,要達到2030年世界平均水平,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水產品消費還需要分別增長60%和354%。此外,餐飲行業的蓬勃發展更是進一步提升了水產品的在外消費總量。同時,漁業養殖技術的進步促使大量的水產品能夠以低廉的成本規?;B殖,持續穩定的供應,刺激了消費需求。

從出口來看,近十年我國水產品出口也以較快的速度增加,未來出口仍將保持增長態勢。出口品種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仍然將以蝦和貝類為主;這將與國內的消費形成互補,我國水產品國內消費主要以魚類為主,蝦蟹為輔。

政策建議

根據前述分析,未來保障我國水產品供需均衡,主要應當從擴大水產養殖規模和提高養殖產量上著手,通過調整養殖結構、推進標準化健康養殖、加強疫病防控等來提高淡水養殖產品產量,切實保障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

(一)拓展人工養殖面積,加強養殖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基本養殖水域的保護措施和漁業水域灘涂占用補償機制。合理控制、科學規劃近海、江河、湖泊、水庫等大中型水域養殖容量。穩定池塘養殖面積,進一步挖掘池塘養殖潛力。積極擴展深水大網箱等海洋離岸養殖,大力支持和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等高密度精養。加大低洼鹽堿地、稻田等宜漁資源的開發力度。加快推進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加強循環水工廠化、網箱養殖等設施漁業裝備建設。推進水產養殖機械化、自動化,加快提高水產養殖業裝備水平。

(二)普及推廣優良水產品種

針對當前水產養殖中良種覆蓋率低的現狀,大力普及推廣優良水產品種,發展各地區的特色魚、優質魚,打造知名水產品牌,拓展水產品市場。加大對漁業新品種培育的投入力度,開展名優水產品市場推廣活動。積極開展養殖技術培訓,提高人工養殖管理和技術水平。

(三)加大水產養殖的資金投入,加快科技創新

加強對現代漁業建設的財政支持,爭取財政投入增幅不低于大農業投入的增幅水平。調動社會投入漁業的積極性,加大對水產養殖小額信貸的支持,探索養殖權抵押質押及流轉方式,增加對水產養殖戶的信貸支持,促進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漁業投融資格局。擴大漁機補貼的產品種類和支持力度。加強漁業科技領軍人才和骨干人才培養,建立跨學科、跨領域的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圍繞品種培育、疫病防控、飼料營養、質量安全和資源養護等關鍵環節開展聯合攻關、技術集成,加快成果轉化應用。

(四)做好水產養殖的防災防病工作,保障水產品安全

建立并完善與氣象、疫病和海洋等部門的漁業防災減災協調合作機制,提高災害預警預報和防御,及時、準確和實效地救助水產養殖過程中的事故險情。加強漁民安全生產的技能培訓,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防控并舉,努力實現科學防災、主動避災和有效救災。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理能力。

作者:孫煒琳 劉佩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SMW工法隧道工程論文下一篇:離去與歸來電影藝術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