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數字媒體下藝術設計論文

2022-04-30

小伙伴們反映都在為論文煩惱,小編為大家精選了《數字媒體下藝術設計論文(精選3篇)》的相關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摘要: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教育改革步伐就從來沒有停歇,“產教融合”就是全新的培養模式,更符合現代化專業人才的培養計劃,也是與時俱進的一種培養模式。

數字媒體下藝術設計論文 篇1:

“職教二十條”背景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摘 要】本文論述“職教二十條”背景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以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為例,分析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突破地域限制,對接業內龍頭,尋找校企合作的紐帶和切入點,創新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內容與形式等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職教二十條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校外實訓基地

一、研究背景

2019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職教二十條”,其中的第十一條明確指出打造一批“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案咚健笔顷P鍵詞,明確了實訓基地從盲目的數量擴張到質量提升的轉變。首先,與職業院校共建校外實訓基地的企業在行業內應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其次,職業院校和企業的合作不應流于表面,而是深度合作,對實訓的學生人數、形式、內容等,均有一定的要求;再次,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主體應是各級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多方共同參與。

高職院校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和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一樣,都是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在功能側重、建設方式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一般說來,校外實訓基地主要滿足以下方面的實訓教學內容:行業認知,畢業設計,頂崗實習,專業技能訓練,多方位的素質教育。在傳統的高職教育體系中,校外實訓基地是校內實訓基地的補充。近年來,校外實訓基地的重要性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并且在高職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具有校內實訓基地無法替代的作用。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能夠熟練地掌握和操作攝影機、攝像機、直播、航拍等設備,能夠完成數字影像編導、攝制與傳播等工作任務,面向數字內容服務、互聯網及其相關服務行業的界面設計、影像合成與特效等職業群,能夠從事影視制作、界面設計、交互設計、新媒體設計與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長期以來,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管理一直是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的薄弱環節。

二、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在“職教二十條”的背景下,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團隊就如何建設校外實訓基地,適應新時期的專業人才培養需求開展了調研。本次調研對象分為三個群體,分別是企業、學校和學生。教學團隊調研了中影華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影培訓基地)、北京火星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火星時代教育)、南寧潤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南寧優藝視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調研了南寧師范大學和賀州學院,其中賀州學院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而南寧師范大學的相關專業也偏向應用型;還調研了應屆畢業生和歷屆畢業生,并利用應屆畢業生返校的時機開展座談會,另外實地走訪歷屆畢業生。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專業教學團隊在調研結果中發現,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未實現深度合作。雖然此前簽訂了一定數量的校外實訓基地,但合作基本上流于表面,對照實訓學生數量、實訓內容、形式、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均未達標。在對應屆畢業生和歷屆畢業生的調研中發現,學生對校外實訓基地的成效也并不滿意。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未能滿足學生專項技能訓練、畢業設計、多方位素質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二是未實現“高水平”的要求。以往的校外實訓基地盲目追求數量,忽略了質量提升,所合作的企業在業界缺乏權威性和代表性。而南寧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與中影華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影培訓基地)進行合作,賀州學院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則與鳳凰傳媒深度合作,實現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中影培訓基地掛靠我國最大、最先進的“國家中影數字制作基地”,鳳凰傳媒則是中國優秀的出版發行企業,在行業中均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專業未能實現“職教二十條”中所提出的“高水平實訓基地”,概括起來有以下方面的原因:一是本地經濟體量有限,缺乏真正意義上的龍頭企業,共建校外實訓基地就無從談起。二是沒有良好的利益激勵機制。在之前校外實訓基地的共建中,合作常常是校內專任教師刷“人情卡”,合作企業則是被動接受。合作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訓條件,但學校卻很難對其有利益上的反饋,缺乏利益驅動,導致校企合作很難形成長效機制。有了合理的利益驅動,企業才會在校企合作中由被動變為主動。三是校企合作沒有合作紐帶和切入點。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必須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找到良好的合作紐帶和切入點。專業教學團隊應充分調動各種關系資源,通過各種社會團體、兄弟院校的關系,搭建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紐帶。同時,專業還應與合作企業找到共同的利益點,如為企業輸送專業的技術人才,為企業的后續發展提供必要支持。

三、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策略

(一)突破地域限制,對接業內龍頭

廣西地偏一隅,而數字媒體專業屬于“高精尖”專業,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需要突破地域的限制。教學團隊通過調研走訪發現,該專業畢業生在本地的專業對口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都不高,但在一線城市和沿海發達城市,畢業生對口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有所提升。數字媒體屬于第三產業中的文化服務產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實體經濟越發達的地區,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機會越多。賀州學院雖地處偏遠,但其數字媒體專業通過與鳳凰傳媒深度合作,打破了地域局限。鳳凰傳媒派出企業員工,作為教師介入該專業的校內課程教學。不僅如此,該專業學生在大四還將前往鳳凰傳媒總部所在的江蘇南通,開展為期兩個月的畢業實習。這種打破地域局限的校企深度合作,對學生就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經過充分調研,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團隊選擇了中影培訓基地作為第一家深度合作企業,共建校外實訓基地,這也是該專業第一家區外實訓基地。中影培訓基地和鳳凰傳媒均已同本地院校建立校企合作,有合作基礎,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團隊之所以選擇中影培訓基地作為深度合作單位,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首先是平臺優勢。中影培訓基地依托“國家中影數字制作基地”的平臺優勢,實訓的平臺資源有保障。其次是地緣優勢。北京是首都,也是中國電影工業的中心,將專業綜合實訓基地定在北京,不但實訓的平臺資源有保障,將來的就業機會相對較多,就業質量也相對較好。再次是企業屬性與專業核心能力的契合度。成立于2009年的中影培訓基地側重于數字制作,掛靠“國家中影數字制作基地”,而數字媒體專業的核心能力正是視頻制作能力。

(二)尋找校企合作的紐帶和切入點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與中影培訓基地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有著天然的優勢。中影培訓基地集影視人才培養、招募與儲備中心為一體,是中國電影集團總公司“中國影才計劃”首批執行理事單位?!爸袊安庞媱潯笔怯芍袊娪凹瘓F總公司主辦的電影人才計劃,涵蓋四大部分:中影數字藝術聯合培養基地、中國影才數據交流平臺(庫)、中國影視短片創作大賽和中國數字影視藝術行業職業水平認證。其中,中影數字藝術聯合培養基地、中國影才數據交流平臺(庫)與中影培訓基地大有關聯。中影培訓基地也在積極尋求與全國各大高校的合作,與各大院校數字藝術、影視傳媒、多媒體等專業開展人才聯合培養,為相關專業學生實訓提供平臺,為其就業提供推薦機會,打通國內各大院校影視專業與各大影視機構的人才輸送渠道。這與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需求不謀而合。

(三)創新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內容與形式

賀州學院數字媒體專業與鳳凰傳媒深度合作,牽涉資金分配問題,其中包括學生大一到大三在校學習期間鳳凰傳媒的培訓經費,以及學生大四期間在鳳凰傳媒總部畢業實訓的費用。如果在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初期就牽涉大筆資金分配的問題,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專業來說可操作性并不大,因為這是一場從下到上的教學改革,牽涉的面過廣,會加大改革的阻力,應該選擇較小的切入點,尋求突破。而南寧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與中影培訓基地的合作方式依然是傳統模式,即中影培訓基地為其提供參觀和講座資源,學生未能真正開展專業技能實訓。身為一家追求社會效益的企業,中影培訓基地在接受學生實訓這個問題上,可以做適當的彈性處理,最長可以對學生開展為期兩周的免費項目培訓。這樣一來,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與中影培訓基地的深度合作便找到了突破口。

經過反復推敲,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將畢業班專業綜合實訓安排到中影培訓基地,共72個課時,最大化利用中影培訓基地兩周的免費培訓。之所以排大三的專業綜合實訓,主要基于以下兩點:大三畢業生的專業知識體系相對完備,開展專業集訓的效果更突出;中影培訓基地有人才招募任務,在集訓結束后,考核優秀的學員能夠直接得到就業機會。

2019年,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2017級畢業生赴中影培訓基地開展專業綜合實訓,這也是專業有史以來深度實踐校企合作育人的第一屆。學生按視聽語言、剪輯、包裝、三維MAYA、平面設計等方向分組開展實訓,實訓項目均為企業真實項目。在為期兩周的實訓里,中影培訓基地針對公司人才儲備需要,安排產業一線技術人員帶領實習生開展項目實訓活動,提供畢業設計指導,豐富其畢業設計課題內容和項目實戰經驗,提升畢業生的對口就業能力。實習結束后,合格學員將獲得由中影華龍制作、總監簽發的《中影培訓實習生職業評估報告》,優秀學員還可以得到直接就業的機會。

總之,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與中影培訓基地深度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第一次打破地域限制,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水準,迎來了專業建設和發展上的新突破。

【參考文獻】

[1]俞仲文,劉守義,朱方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責編 丁 夢)

作者:潘小樓

數字媒體下藝術設計論文 篇2:

產教融合背景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改革思考

摘 要: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教育改革步伐就從來沒有停歇,“產教融合”就是全新的培養模式,更符合現代化專業人才的培養計劃,也是與時俱進的一種培養模式。在時代發展的背景之下,數字技術也實現了快速發展,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作為一個融合了現代化、時代感和多學科共同融合的綜合類專業,所以想要實現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協同創新,就應該實現產教結合,與企業發展有效結合在一起,在不斷融合的過程中認識到當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尋合適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之下促進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長遠發展,也能讓每一位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并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之中。

關鍵詞:產教融合;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協同創新

產教融合作為一種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對于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這一教學方式在當下技術類高校中被廣泛應用。在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之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依托互聯網技術成為新興專業,社會上對于這一新興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面對這一現狀更需要進行創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實現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能擁有良好的理論基礎還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促進這一行業的健康發展。

1 產教融合中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協同的重要性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是一門跨學科、跨專業,實現多個專業相互融合的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所以也使得這一門學科的教學理念與其他學科相比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想要學好這一學科就要實現技術性、藝術性以及人文性的并重,只有這樣才能將技術與載體以及藝術和媒介之間的學科精髓綜合起來,從而實現數字媒體技術與視覺表達藝術的有機結合,從而呈現出藝術化、數字化以及立體化的傳播學科,能更大程度的滿足大眾的需求。在對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進行分析后發現,這一學科主要有三個特點,分別是:實踐性、針對性和時代性。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提升,教育觀念、教育模式也在發生了變化,將市場化作為連接教育與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特殊媒介,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在進行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過程教學內容要進行相關的調整,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進行有效的結合,實現產教融合的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為企業能注入新鮮的血液,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也就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產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相互協同發展,進行創新人才的培養,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方式的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當下社會市場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所以也能為學校進行人才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2 產教融合背景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的方式

2.1 與企業協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作為綜合性較強的現代性學科,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之下想要進行人才的創新培養就要與當地的有著一定實力的數字媒體企業展開深入的合作,從而通過產教融合的方式采用專業培養模式進行人才的培養,從而實現教育領域中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也可以實現在產教融合和過程中學校和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實現整個團隊的發展。對于廣大高校的學生而言,每一個學生都是存在差異性的,所以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抵御外界的誘惑能力都是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的,面對這一情況想要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加強人才的創新性培養就要在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差異化進行因材施教,從而能實現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對于企業的專業技術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比如,在進行3D拍攝以及后期制作的過程中,首先學??梢韵冗M行理論教學,使得學生對于3D拍攝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并且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組成專業的教學團隊對于電影的相關數據進行全方位的搜集,從中能分析出3D拍攝的發展以及在當下所擁有的群眾基礎,從而能為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制定方向。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現在3D拍攝技術在數字媒體行業中被廣泛應用,市場對于3D拍攝和后期制作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存在著巨大的人才缺口,所以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之下,根據學生的特點,在進行人才培養的時候可以與廣大企業之中3D技術發展迅速并且在行業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展開合作,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還有隨著科技的進步,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智能手機的不斷興起使得交互設計也出現在大眾生活之中。學校之中也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實現學校與互聯網的緊密結合,然后在與企業進行結合,所以也可以實現移動端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從而實現人才的培養向著精細化的方向發展。

2.2 在實際工作中進行人才培養方案制訂

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之下進行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應該在實際工作之中開展。首先是以行業的需求為基礎進行專業能力的培養。對于廣大高校而言進行學生的培養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個是專業能力的培養,另外一個是職業能力的培養,只有實現二者的共同發展才能在學生未來的發展中更好地展現自身的價值。比如,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實現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協同創新的時候,不僅僅只針對學生進行3D拍攝技術和后期剪輯的學習更應該向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UI設計、ps設計等,從而能實現長遠的發展,也正是因為如此可以進一步拓寬學校與企業綜合進行人才培養的專業種類不斷增加,也可以實現學生掌握多種類型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技術,學校和企業可以根據學生的技能進行更方位的職業規劃,當其進入社會的時候擁有更強的競爭實力。

其次要根據工作的崗位對人才專業技能的培養。產教融合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滿足企業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而且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也可以實現對于崗位專業技能的分析,從而根據崗位需求進行課程體系的完善,能更好地實現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從而更適合崗位的需求。還是以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中需求較大的3D設計師為例進行分析,將3D設計師進行更詳細的區分,有3D攝影師、3D后期剪輯師等,所以要根據更詳細的崗位劃分形成更具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計劃。

最后是在產教融合和的背景之下構建全新的課程體系模式促進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要綜合考慮課程的系統性、發展性和動態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是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對于課程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在調整的過程中要秉承科學、合理的原則,從而使得課程結構和培訓的內容更符合當下市場的需求。還有就是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要在崗位對于專業技術人員需求的條件下開展,要明確當下社會和企業對于各類工作崗位的需求,根據需求進行課程結構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校培養的人才和企業需要的人才缺口更好的對接,避免出現供過于求或者是供不應求的現象出現。

2.3 搭建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的實訓基地進行人才培養

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之下,想要實現對于人才的創新培養,就應該秉承“校企合作育人就業”的路線進行發展,在這一過程中為了促進專業人才的創新培養就要與時俱進搭建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的實訓基地,通過項目合作的方式進行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正是在這一基礎之上,實現企業與學校二者之間能形成一個長效的人才培養機制。比如:在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的時候以項目合作的方式共同進行電影3D的制作,使得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進行實際操作,從而實現學生理論與實踐并重,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 產教融合背景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的注重點

3.1 秉承學校、企業和學生共贏的教學機制

想要進行創新人才的培養,就應該從根本出發構建學校、企業和學生實現三方共贏的教學機制。實現學校與企業二者之間的長期合作關系,從而能使得企業從學校以及學生之間不同的層面之中獲取很多的利益,也能為學生帶來更具有針對性的就業機會,學校也能為社會發展輸送更多的有用人才。所以作為學校要與企業之間實現相關人才培養信息的互通有無,并且在有效的時間內能建立具有可實施性的項目,促進學生的發展,對于企業而言也為了能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實現技能的提升可以在項目之中采用項目獎金的方式,給予參與該項目的學生、導師和工作人員根據完成的進度和質量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更高質量項目的完成。

3.2 依托實際項目進行產教結合的共同培養

想要培養高素質、好技術的專業人才,就要做好企業與學校二者之間的聯動,進行優勢資源和優勢人才兩方面的互補,從而實現協同發展,也將產教融合的目標更好的展現出來。在進行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中,想要進行人才的培養就應該促進企業依托實際項目開展人才培養計劃,以企業承擔的工作項目為基礎,根據項目完成的時間以及學生的學制制定合理的工作進度,并且以擁有豐富的項目工作實踐經驗的工作人員或者是導師作為整個項目的指揮者,學生作為整個項目的實施人員之一,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進行實際操作能實現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也能使得學生對于市場的發展規則也有一定的認識,為以后真正地踏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更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3.3 教師要對于專業技術與理論有全面掌握

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所以想要促進學生的發展就要加強教師對于專業技術與相關理論的全面掌握,只有實現與時俱進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好地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也可以在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與市場需求動態金進行結合。所以在學校與企業的支持之下,作為教師要加強對于自身技能和素質的提升,能積極地參與到項目的制作之中,使得自身能緊跟社會對于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需求進行自身技術的更新,也能對于市場的需求具有更精準的把控力,從而能為學生提供更具有指導性的意見,對于教育的發展也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4 結語

對于廣大高校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發展而言,就要緊扣時代發展脈搏與時代發展的需求,以企業的實體項目為基礎,不斷加深產教融合的深度和廣度,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更具有針對性的產教融合教學方式,實現學校、企業和學校的共同發展,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強對于政府相關方面政策的關注,加強政府對于新興專業的扶持力度,在政府的推動之下實現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實現相互協同創新發展,實現二者之間的共同進步,為長期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也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在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培養更多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促進該行業向著專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枝.產教融合背景下基于校企工作室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建設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3):203-204.

[2]秦燕妮,夏文秀,顧敏.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產教融合機制研究[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03):39-41.

[3]朱雪.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項目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以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藝術科技,2019,32(12):22-23+42.

[4]丁璐.產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創新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1(01):30-33.

[5]路娟.高職“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應用與重構——以數媒藝術設計專業試點班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07):189-190.

[6]史寶莉.高職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改革探討[J].傳播力研究,2020,4(21):172-173.

[7]姬燦.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20,40(11):122-124.

[8]王師琪.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民族博覽,2018(10):21-24.

作者簡介:顧哲宇(1985— ),男,漢族,碩士,講師,江蘇淮安人,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課程教學。

作者:顧哲宇

數字媒體下藝術設計論文 篇3:

數字媒體技術影響下的藝術設計教學

摘要:以互聯網、數字通信技術作為傳播媒介的數字媒體技術正驚人的速度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生產甚至是思維,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現今社會,人類正步入數字時代,而適應社會快速發展起來的藝術設計與數字媒體技術的結合和延伸發展所形成的新領域也備受關注,給如今的藝術設計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構建新的教學模式來適應社會的需要,培養出能面向社會、滿足市場需要的現代設計人才。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教學

科技的蓬勃發展將人們帶入了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創新發展,以此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數字媒體也為人們的相互溝通提供了更豐富的傳播載體和表現形式,人們的溝通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現代藝術設計領域中,數字媒體技術的優勢也對藝術設計表現形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對現代藝術設計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構建新的教學模式來適應社會的需要,培養出能面向社會、滿足市場需要的現代設計人才。

1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與影響

伴隨著計算機技術、互聯網絡技術、無線數字通信技術的成熟發展、相互融合與及快速普及,使數字媒體技術快速興起,逐步成為主流,為人們提供高速、海量的信息和交流平臺,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以驚人的速度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生產甚至是思維,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類正步入數字時代,如今,傳統計算機、新興數字家電以及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新型便攜數碼產品或利用傳統網線或利用無線數字通信技術接入了互聯網絡實現了相互連接,使這些終端設備能將文本、圖像、視頻、聲音等多元化交互式信息高效、快速、直觀的傳遞給用戶,創造了全新的互動性強、方便快捷、彰顯個性、更具人性化的交流方式。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數碼設備更是受到人們的追捧,用戶能夠隨時隨地的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源,無論是日常辦公、信息查詢、交流互動或是娛樂休閑,都能通過各種視聽效果進行展現,表達直觀明了而且富有人性化,在人們獲取所需信息的同時也極大的滿足了感官上的需求。

數字媒體已將傳統的平面印刷媒體、廣播電視、電子出版、數字網絡等各種媒體進行了融合,時代的發展也對藝術設計提出了新要求,傳統的通過紙質來表現的圖文信息逐漸轉變成數字文件在各種電子設備上進行表現,人流密集區域出現的各種多媒體電子顯示屏、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車載多媒體設備、各家各戶的數字化家電設備、人們手中的便攜數碼設備等都是新的交流平臺。目前,傳統平面印刷媒體仍然還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但是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數字媒體帶來的沖擊和影響,也紛紛為自己旗下的產品發行了適合網絡傳播或適合在各類型電子設備上閱讀的電子版產品以增強競爭力,比如,美國知名雜志《新聞周刊》(Newsweek)于2012年12月31日推出它的最后一期印刷版,從2013年開始,《新聞周刊》將只發行數字版,新型的數字版雜志將基于用戶訂購的模式,通過便攜式移動設備和網頁的電子閱讀工具進行發布,來服務于廣大讀者,《新聞周刊》于1933年2月17日開始發行,有著80年的印刷歷史,然而,隨著互聯網絡及數字媒體逐漸成為大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大量的美國傳統報紙和雜志都受到了沖擊和影響,影響力大不如前,印刷出版和發行行業正面臨著時代發展帶來的挑戰。

載體的變化是單一媒體到多媒體的跨越和延伸,未來甚至會出現更具互動性的交互式廣告,使用戶更能直觀的了解、體驗商品,這需要設計人員掌握多種學科知識,甚至需要涉及到傳統藝術設計沒有涉及的一些知識層面,并能對不同的知識進行融合及交叉運用,因此,社會的需要也推進了專業教學的不斷改革,以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

2數字媒體技術與藝術設計教學

計算機軟硬件的普及和發展為傳統的藝術設計提供了許多便捷,也拓展了設計師的創意思維,在給藝術設計的發展帶來革新的同時也在藝術與科技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在這個階段,藝術設計的教學體系也隨之發生了革新,到如今,數字媒體技術的運用范圍正日趨增大,它所帶來的視覺表現手段和形式也更新穎、更具想象力和創造力,未來可能出現的交互式廣告等設計展現方式,為藝術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需要數字媒體技術與藝術設計融合發展,這也對藝術設計教學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數字媒體藝術領域所需的人才不僅需要熟悉各類設計學科知識,還需要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2.1現階段藝術設計教學的狀態

我所在的賀州學院藝術設計本科專業開設的時間相對較短,在辦學過程中,面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一直都在進行不斷的改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在不斷的完善,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商業化、市場化的專業就業環境,我院一直強調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強調藝術與技術相統一的特色教學模式。在教學方面,為避免“重藝輕技”,一方面在校內注重學生的傳統動手能力培養和專業設計軟件的學習訓練,一方面通過參加比賽、舉辦設計交流活動、充分利用各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就業基地資源,進行設計實戰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能力。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一方面通過專業進修、選拔優秀青年教師到廣告公司鍛煉來加強實踐能力,以保證教師隊伍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始終與社會需求接軌,一方面探索利用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教學理念,不定期邀請企業專業設計師到校開展講座、授課等方式進行交流,以增強人才的社會競爭力。然而,在面對數字媒體領域對藝術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教學探索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需要解決。

2.2數字媒體技術影響下的藝術設計教學探索

未來的用戶更多的是進行交互式互動體驗,要應對未來設計市場的需求,需要數字媒體技術與藝術設計進行相互融合,交叉互補,然而現有教學體系中,各個院系作為基本教學單位,相互之間的聯系與合作都比較缺乏,雖然軟件工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生開設有藝術基礎課程,藝術專業的學生也開設有計算機基礎課程,但都是淺接觸,效果仍然不夠理想,還算不上優勢互補。

現代設計教育從“包豪斯”開始就一直強調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如今的“技術”已不再是單一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能,藝術設計教學理念需要通過創新來適應數字媒體藝術這一新領域、新學科的發展,藝術設計教學所需要的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藝術設計素養,還要能運用數字媒體技術知識,這也決定了只有積極探索交叉學科發展、加強校企互補、建立復合型教師團隊開展科研的產學研教學模式,才有可能使傳統藝術設計教學呈現出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特色,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3結語

未來的設計創意產業更多的是轉化為虛擬的數字信息通過網絡進行表現,面對數字化、信息化時代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各高校積極探索新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利用各種優勢與特色進行互補教學。數字媒體技術與藝術設計的溝通融合是必然之勢。

參考文獻:

[1] 靳埭強.視覺傳達設計實踐[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

[2] 李四達.數字媒體藝術概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 李四達.媒介與符號——數字媒體藝術理論探索[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1(2).

[4] 王萬良等.軟件與藝術融合的數字媒體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09(3).

作者:何鑫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馬克思邏輯分配研究論文下一篇:計算機防御網絡安全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