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藝復興時期外國文學

2023-04-20

第一篇:文藝復興時期外國文學

外國文學之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時期

人文主義文學的基本內容

1、 以人為中心,贊美人的美好,反對神的權威?!豆防滋亍?/p>

2、 宣揚個人解放,反對禁欲主義,追求人生幸福?!兜谑埂?/p>

3、 追求自由平等,反對等級觀念?!督K成眷屬》《十日談》只有品德使生時平等的我們發生了貴賤之分

4、 崇尚理性,反對蒙昧。知識就是力量?!毒奕藗鳌贰短眉X德》 人文主義思想的出發點是人性論

反封建更偏重倫理道德與生活,而不是推翻封建主義,后者是啟蒙文學的目的。 反宗教是在承認宗教的前提下,偏于揭露教會的腐敗與黑暗 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地位

是歐洲近代文學的開端,也是希臘文化之后歐洲文學是的有一個高峰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特點

1、 這一時期的文學具有反封建反宗教的特色

2、 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上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具體表現為形象的夸張,抒情的氣氛,對烏托邦未來的向往。

3、 這一時期是歐洲主要國家文學誕生的時期 這一時期現實主義的特征

1、 反映廣闊的社會現實

2、 忠于現實的同時又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主要表現為形象的夸張,抒情的氣氛和對烏托邦的向往

3、 在人物塑造上達到新的高度,塑造了許多典型的形象,如堂吉訶德,哈姆雷特。

悲喜劇混合: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首創,突破了古希臘、羅馬戲劇悲劇喜劇的嚴格界限。在一出戲里,悲劇喜劇因素結合。有意大利劇作家瓜里尼首創的田園詩體悲喜劇混雜劇。這是新劇種對美學的戲劇范疇的發展。

悲喜劇因素混雜在一起,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力,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莎士比亞喜劇為悲喜劇提供了范例?!锻崴股倘恕贰读_密歐與朱麗葉》

流浪漢小說:商業化的產物,地理大發現和世界旅行的直接后果?!缎≠囎印?人性概念的發展

人性是有價值判斷的,有人性美,也有人性丑。并非說到人性都是好的。這是對作品評價的一個尺度。

人性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它為社會文化條件所決定,隨著科學、哲學、歷史的發展而不斷流動變遷。

《十日談》描寫的某些人性在當時曾對社會的發展起進步作用,具有歷史的合理性,發展到今天則走向自己的反面,成為腐朽沒落的東西。比如縱欲的渲染和損人利己的肯定。 意大利

美術三杰: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 文學巨星:薄伽丘,彼特拉克,但丁 彼特拉克:十四行詩,主要描寫愛情 薄伽丘:《但丁論》

《十日談》

1、自然性:肯定情欲,歌頌愛情

2、社會性:要求平等,維護尊嚴

3、階級性:肯定享樂,宣揚利己

4、個性:贊美聰明,歌頌進取

1

文藝復興

10*10結構,追求形式美。

歐洲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發展了中古短篇小說,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礎。開創了歐洲近代短篇小說的先河。 法國文學 七星詩社:是16世紀法國文藝復興的詩歌流派。由7個人文主義者組成的,代表人物沙龍,具有貴族傾向,他們的詩歌肯定現實生活,歌頌自然和愛情。

《保衛和發揚法蘭西語言》七星詩社宣言書,法國文學史第一部文學批評著作。 七星詩社主要的貢獻是詩詞語言改革和詩歌理論的進步主張。 在語言方面提出要統一民族語言,保衛民族語言

在詩歌創作理論方面,提出要建立民族文學,創作大型史詩。 《巨人傳》

故事來源:小說根據民間故事創作。龐大固埃是民間故事里的海鬼,傳說當人們熟睡之際,他把鹽撒進他們喉嚨里,讓人們醒來口渴難當。拉伯雷把海鬼改寫成一個巨人國王,出生時,從母親肚子里跑出68匹騾子,背上馱著海鹽。表明他的來歷。

小說內容:小說共有5部分,描寫巨人家族三代國王高朗古杰、高康大、龐大固埃一代勝過一代,最后龐大固埃和朋友巴奴日遠涉重洋,尋訪神瓶。神瓶的啟示是“喝”。即到智慧之泉,暢飲知識,暢飲真理,暢飲愛情。這是全書的精神總結。這三個暢飲,被稱作“龐大固埃主義”。

1、 體魄描寫

2、 吃喝描寫

3、 說笑描寫(廣場語言,詼諧粗獷,諷刺教會)

4、 知識描寫 西班牙

維伽

維伽(1562-1635), 戲劇家,西班牙民族戲劇之父。代表作《羊泉村》(1609-1613),描寫農民反對貴族,殺死欺負民女的騎士團隊長。全村團結一致不招供,國王被迫免于追兇。這是西方文學史最早描寫農民起義的作品。

主要戲劇特點是情節生動,悲劇因素與喜劇因素融合在一起。

塞萬提斯《唐吉坷德》反對騎士小說

《堂吉訶德》是塞萬提斯的代表作,它的出版標志歐洲長篇小說創作進入一個新階段。小說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個窮鄉紳,因看騎士小說入迷,自命為騎士,騎著一匹瘦馬,帶著他的侍從桑丘,外出游俠。一路懲惡揚善,干了無數可笑的蠢事。臨終前醒悟,告誡親人不要讀騎士小說。

16世紀騎士制度已經沒落。西班牙騎士小說編造離奇荒謬的故事,給讀者帶來很大的危害。

塞萬提斯為了反對騎士小說,模仿騎士小說寫作《堂吉訶德》。將騎士道的有害性放大給人看,讓讀者在笑聲中與騎士小說告別。

《堂吉訶德》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一個千古不朽的喜劇形象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是一個十分矛盾復雜的人物。在他身上既有落后的舊觀念,又有文藝復興時代的新思想。因愛看騎士小說,患有“游俠狂”。當他不接觸騎士小說時,他的思想清醒,見解高明,一接觸到騎士道,就行動瘋癲,鬧出很多笑話。性格的內在矛盾是形成他的喜劇性格的根源。

仆人桑丘是一個農民,堂吉訶德的鄰居。他的性格與堂吉訶德相反,講求實際,聰明能干,性格樂觀。他既是堂吉訶德的陪襯人物,又是小說的另一主人公。桑丘的樸實厚道顯出一股子傻勁,在小說中被人看作一個傻子。

主人的瘋,配上仆人的傻,形成主觀與客觀的對照,獲得強烈的喜劇效果和思想意義。

2

文藝復興

堂吉訶德的喜劇性格在桑丘的對照下,突出了脫離實際的性格特征,具有深刻的諷刺意義。馬和意中

堂吉訶德的馬是一匹瘦得皮包骨頭的老馬。堂吉訶德給它取了一個高貴的名字“駑骍難得”,意思是希世難得。

堂吉訶德模仿騎士,把鄰村的養豬姑娘選為自己的意中人,取名叫杜爾西內婭,把她當天下第一美人來崇拜。游俠中,要他所救助的人去向他的美人兒杜爾西內婭請安。

喜劇性動作

作者采用諧摹的手法刻畫堂吉訶德喜劇性的外部動作。取得喜劇性的諷刺效果和娛樂作用。

比如堂吉訶德用硬紙板做面甲,又模仿騎士動作拔出劍來砍紙面甲,然后戴在頭上舍不得取下。以至不能低頭吃飯,得別人把東西送到他嘴里。 模擬騎士封授儀式,跪在客店主面前授封,把妓女當貴婦人,為他掛劍套馬刺。 深山修道倒豎蜻蜓。

這些喜劇性動作諷刺了騎士道。 喜劇性語言

主仆二人按照各自的思想邏輯去對話,對同一問題的理解互相抵觸,形成沖突性的喜劇對話,幽默,有哲理。

與幻覺的喜劇沖突

這種沖突是堂吉訶德一連串的發瘋胡鬧。把風車當巨人,客店當堡壘,羊群當軍隊,酒袋當巨人,磨坊當城堡。道具當敵人等。單槍匹馬,亂砍亂殺。

堂吉訶德形象分析

生活在幻覺中的喜劇人物

堂吉訶德是一個生活在幻覺中的喜劇人物,他的喜劇性具有反諷意義。他本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夢想家,但又不合時宜地成為一個實行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使他受到自己的內在嘲弄,把自己變得荒唐可笑。

堂吉訶德對自己的理想有執著的追求和堅強的道德觀念,具有英勇無畏、忘我斗爭的品德,他是一個不易打敗的思想巨人。

從這里,堂吉訶德顯示出他的英雄性,追求理想的孤獨性。他生活在孤獨中,孤獨地追求,不為人們理解。

堂吉訶德是西方文學史上第一個成功的正面喜劇形象。在他身上存在主觀與客觀相分裂,理論與實際相脫離的矛盾,由此形成了 他的獨特的帶有悲劇意味的喜劇性格。

他概括了各個時代強調主觀動機,忽視客觀效果,脫離實際的人的特征。他給人的啟迪是,凡事要從實際出發,反對脫離實際的主觀唯心主義。

內在的人性悲劇,堂吉訶德的悲劇是一種內在人性的悲劇,世界的荒謬和人們的輕視,使他的獻身行動成為一種受苦難的悲劇。

堂吉訶德的現代意義,由奧爾森·威爾斯導演的《堂吉訶德》突出堂吉訶德的理想主義.為正義斗爭的執著精神是一種跨越時代的堂吉訶德精神,他表現了人類為真理斗爭的無私無畏,勇往直前的犧牲精神和崇高境界。這是堂吉訶德的現代意義。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文學人物,阿Q是中國文學人物。他們分別表現了中西文化的特點。

堂吉訶德精神是一種理想主義,阿Q精神是一種精神勝利法。這兩種精神都反映了人的精神狀態和精神追求。

英國文學 喬叟(喬叟用倫敦方言進行創作,首創英國詩歌雙韻體(每兩行一押韻 ,2行一押韻 ),成為英國詩歌的主要形式。)

《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1387-1400)是喬叟的代表作。作品由一個

3

文藝復興

總序和23個短篇故事組成,絕大部分是詩體。故事講一群香客從倫敦到坎特伯雷朝圣,路上講述故事。主要內容是描寫愛情,反對禁欲主義。風格是幽默諷刺,富有喜劇性。藝術結構模仿《十日談》,但故事的敘述者有鮮明的個性。

莫爾

代表作《烏托邦》(Utopia,1561),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空想社會主義小說,描寫一個旅行家的奇遇。他在海上發現一個海島烏托邦,那里的居民過著共產主義式的和平生活,享有完全的平等。這是西方文學關于”理想國”的描寫。“烏托邦” 一詞,取古希臘文“烏有之鄉”之意。作品語言優美,想象豐富,表達了作者對社會改革的理想。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 哲學家,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英國論說文的創始人,對文學的貢獻是《論說文集》,共58篇,都是十分雋永的隨筆。

斯賓塞(Edmund Spenser,1552-1599) 英國詩人,長詩《仙后》(The Faeric Queene,1589,1596),描寫宮廷騎士的冒險故事和對伊麗莎白女王的歌頌。英國資產階級的民族史詩。

斯賓塞的詩富于感性描寫,創造9行詩節,稱“斯賓塞詩體”,韻律是抑揚格。對19世紀浪漫主義詩人影響特別大,雪萊、拜倫都采用斯賓塞詩行寫詩。

格律:

格律是輕重音在詩中有規律的安排

大學才子: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流派,他們是一批受過大學教育的劇作家,被稱為“大學才子”。代表劇作家有約翰·李利、托瑪斯·基德、羅伯特·格林、馬洛。他們是莎士比亞的先驅劇作家,為莎士比亞的成就準備了條件。他們從語言、風格、情節方面影響了莎士比亞。

馬洛

大學才子中最有才氣的劇作家是馬洛(1564-1593)。他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劇》(1589)根據中世紀的游方術士浮士德的傳說改編,塑造為一個人文主義學者形象,影響了18世紀歌德創作《浮士德》。

莎士比亞 創作時期

1.歷史劇喜劇時期

(1590-1600)

? 伊麗莎白女王統治的盛年。王權鞏固,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安定。

?

莎士比亞的創作特征是樂觀主義,追求歡樂生活,反對禁欲主義。

?

主要成就:十四行詩154首,歷史劇9部,喜劇10部, 悲劇3部。 ? 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1592~1593)和《魯克麗絲受辱記》(1593~1594)均取材于羅馬詩人維奧維德的著作,主題分別是是描寫愛情不可抗拒以及譴責違背“榮譽”觀念的獸行。

? 14行詩(1592~1598)多采用連續性的組詩形式,主題是歌頌友誼和愛情。其主要成就是戲劇

4

第二篇:第三章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

一、填空題

1、人文主義的最基本特征,是以?????????為中心,反對以??????????為中心。

2、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不僅僅是古希臘、羅馬文藝和學術的復興,更是___________文化的崛起。

3、被譽為文藝復興時期“文學三杰”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彼特拉克的抒情名作??????????????主要表達以??????????????為中心的人文主義精神,形式以??????????????為主。

5、“我不想變成上帝„„于人的那種光榮對我來說就夠了。這是我所企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這是______________曾說過的話,他被法國史學家勒南稱為“第一個近代人的呼聲”。

6、法國人文主義文學的兩種傾向是以_______________為代表的平民傾向,和以_______________為代表的貴族傾向。

7、薄伽丘的代表作是??????????????,它開創了歐洲??????????????的樣式。

8、拉伯雷著名的長篇小說是??????????????,其中的父子巨人是??????????????和??????????????,小說里展現作者烏托邦式社會理想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其院規是“_______________”。

9、西班牙最著名的流浪漢小說是??????????????。

10、????????的劇作奠定了西班牙民族戲劇的基礎,他在其最優秀的劇本?????????中描寫了西班牙農民的抗暴斗爭。

11、《堂吉訶德》是塞萬提斯最重要的作品,其矛頭指向??????????????和??????????????。

12、歐洲最早表現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作品是英國??????????????的??????????????。

13、喬叟的代表作是??????????????,其中故事絕大部分用??????????????體寫成。

14、英國“大學才子派”中最有才華、成就最大的劇作家是??????????????,其代表作是??????????????。

15、被稱為莎士比亞的“詩的遺囑”的是??????????????劇??????????????。

16、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是??????????????、??????????????、??????????????和??????????????。

17、莎士比亞悲劇代表作《哈姆萊特》中,??????????????與??????????????的矛盾沖突是主要情節線索。

18、福斯塔夫這個形象出現在莎士比亞的歷史劇《_______________》和喜劇《_______________》中。

19、莎士比亞戲劇中最復雜的三大人物典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0、莎士比亞歷史劇、喜劇、傳奇劇、悲劇的代表作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附:第三章填空題答案

1、人;神

2、資產階級

3、塞萬提斯;莎士比亞;拉伯雷

4、《歌集》;以個人愛情幸福;十四行詩

5、彼特拉克

6、拉伯雷;龍沙

7、《十日談》;短篇小說

8、《十日談》;卡岡都亞;龐大固埃;德廉美修道院;“做你所愿意做的事”

9、《小癩子》

10、維加;《羊泉村》

11、騎士制度;騎士小說

12、托馬斯·莫爾;《烏托邦》

13、《坎特伯雷故事集》;詩

14、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劇》

15、傳奇;《暴風雨》

16、《奧塞羅》;《哈姆萊特》;《李爾王》;《麥克白斯》

17、哈姆萊特;克勞狄斯

18、《亨利四世》;《溫莎的風流娘兒們》

19、夏洛克;哈姆萊特;福斯塔夫 20、《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暴風雨》;《哈姆萊特》

二、選擇題

1、( )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

A、英國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法國

2、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的主潮是( )。

A、英雄史詩 B、教會文學 C、騎士文學 D、人文主義文學

3、彼特拉克的《歌集》的主要形式是( )。 A、溫柔的新體 B、十四行詩 C、無韻詩 D、韻詩

4、“英國詩歌之父”是( )。

A、莎士比亞 B、喬叟 C、斯賓塞 D、勃朗寧夫人

5、龍沙屬于( ) A、七星詩社 B、貢哥拉詩派 C、大學才子派 D、玄學派

6、《十日談》是一部( )。

A、民間故事集 B、長篇傳奇 C、框形結構的短篇小說集 D、詩歌集

7、文藝復興時期的名著《十日談》的核心思想是( )。 A、反對個人主義 B、宣揚“幸福在人間” C、倡導英雄主義 D、宣揚封建迷信

8、西班牙劇作家維加的戲劇《羊泉村》表現的是( )。 A、人民反抗封建暴行斗爭最后取得勝利的故事 B.、封建地主巧取豪奪,農民流離失所的故事 C、 教會神職人員偽善墮落被揭穿的故事 D、 仆人機智勇敢保護新娘貞潔的故事

9、塞萬提斯的代表作是( )。

A、《小癩子》 B、《湯姆•瓊斯》C、《堂•吉訶德》 D、《巨人傳》

10、構成堂吉訶德性格喜劇性的主要因素是( )。

A、他對社會的冷嘲熱諷 B、他立志鏟除人間罪惡卻屢遭失敗 C、他企圖恢復過時的騎士精神 D、他對封建神學思想的猛烈抨擊

11、莎士比亞劇作中,有一段關于“金子”的名言,馬克思在《資本論》里曾引用它說明貨幣的本質。這段名言出自劇本( )。

A、《李爾王》 B、《暴風雨》 C、《雅典的泰門》 D、《威尼斯商人》

12、莎士比亞在《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中塑造的理想君主的形象是( )。

A、哈利王子 B、亨利五世 C、亨利四世 D、亞瑟王

13、莎士比亞早期創作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是( )。 A、一出陰沉的喜劇B、一出樂觀的喜劇 C、一出樂觀的悲劇D、一出陰沉的悲劇

14、莎士比亞悲劇中最富喜劇色彩的一部作品是( )。 A、《雅典的泰門》 B、《羅密歐與朱麗葉》 C、《李爾王》 D、《威尼斯商人》

15、莎士比亞悲劇中的麥克白殺死國王,目的是( )。

A、報殺父之仇 B、伸張正義 C、滿足權欲和野心 D、雪奪妻之恨

16、“脆弱啊,你的名字就叫女人”,這句話出自莎士比亞的( )。 A、《溫莎的風流娘兒們》 B、《威尼斯商人》 C、《哈姆雷特》 D、《羅密歐與朱麗葉》

17、信奉猶太教的高利貸者夏洛克憑借契約,堅持要在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心臟附近割“一磅肉”,雖有多人勸說,雖被許諾數倍償還那3000塊錢也動搖不了他的決心。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猶太人與基督徒之間的民族仇恨

B、基督徒在商業買賣中對猶太商人的歧視和排斥 C、夏洛克的女兒與一個基督徒私奔加劇了夏洛克的仇恨 D、安東尼奧借錢給人不取利息妨礙了夏洛克放高利貸

18、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悲劇《哈姆萊特》最根本的戲劇沖突是( ) A、人與自然的矛盾

B、人的獨立意志與不可抗拒的命運之間的矛盾 C、人文主義的美好理想與充滿罪惡的現實之間的矛盾 D、民族解放的要求與腐敗的封建統治之間的矛盾

19、福斯塔夫這個形象最早出現在莎士比亞的劇作( )中。

A、《亨利五世》 B、《溫莎的風流娘兒們》C、《亨利四世》 D、《第十二夜》 20、最早提出“莎士比亞化”這個命題的是( )。

A、馬克思 B、恩格斯 C、列寧 D、毛澤東

21、“知識就是力量”是( )的名言。

A、拉伯雷 B、培根 C、馬洛 D、笛卡爾

22、塞萬提斯的“在監獄里誕生的孩子”指的是( )。

A、《伽拉苔亞》B、《堂·吉訶德》C、《懲惡揚善故事集》、D、《奴曼西亞》

23、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是一部( )。

A、寫實小說 B、田園小說C、幻想小說 D、流浪漢小說

24、莎士比亞的《雅典的泰門》是一出( )。 A、具有強烈反封建意識的愛情悲劇 B、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的悲劇 C、氣氛最陰暗、可怖的悲劇 D、揭露資本主義金錢作用的悲劇

25、《威尼斯商人》中的鮑西婭是一個( )。 A、具有叛逆精神的藝術典型 B、人文主義的新女性 C、具有積極進取精神的代表 D酷愛自由、純潔善良的女性

附:第三章選擇題答案

1、C

2、D

3、B

4、B

5、A

6、A

7、B

8、A

9、C

10、C

11、C

12、B

13、C

14、B

15、C

16、C

17、D

18、C

19、C 20、A

21、B

22、B

23、C

24、D

25、B

三、名詞解釋題

1、七星詩社

16世紀中葉出現在法國的以龍沙為首的貴族派人文主義詩人社團。由龍沙等六位人文主義作家和他們的老師希臘語學者多拉七人組成,因號稱七星而得名?!侗Pl與發揚法蘭西語言》是七星詩社的宣言。其成員的創作具有明顯的脫離實際、輕視民間文學、迎合宮廷趣味的貴族傾向,但在詩歌理論和詩歌語言改革方面,對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

2、流浪漢小說

流浪漢小說是16世紀中葉產生在西班牙的一種新型小說。這種小說以流浪漢等下層人物為主人公,多采用自傳體的形式寫成。作品通過主人公不幸流浪謀生的經歷廣泛反映社會現實,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文主義思想,具有反封建反教會的意義?!缎“]子》是這種小說的代表作品。西班牙的流浪漢小說在刻劃人物、反映現實和結構藝術上,對歐洲小說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大學才子派

大學才子派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一批戲劇家。他們出身于中產階級,受過大學教育,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養和進步的人文主義思想傾向。他們的戲劇創作不僅繼承了前人的成果,而且在內容和藝術形式上頗有創新,促進了伊麗莎白時代戲劇的發展和繁榮,為莎士比亞的戲劇成就奠定了基礎。這派戲劇作家的代表是馬洛。

4、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是恩格斯在給拉薩爾的信中提出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亞在《亨利四世》和《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個破落的騎士,在封建制度沒落時期由貴族社會跌落平民社會,上與太子關系親密,下與強盜、小偷、流氓、妓女為伍。通過他的活動,莎士比亞展示了上至宮廷,下到酒店、妓院等廣闊的社會背景,再現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會”,為塑造人物和展開戲劇沖突提供了廣闊、生動、豐富的社會背景。這是莎士比亞現實主義藝術的重要成就。恩格斯稱贊這種背景,是希望作家們以莎士比亞為榜樣,在廣闊復雜的社會背景中塑造典型、再現生活。

5、莎士比亞化

“莎士比亞化”是馬克思所提出的莎士比亞戲劇創作中的現實主義美學原則。即要求作家善于從現實生活出發,展示廣闊的社會背景,給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提供真實而富有特點的典型環境;正確處理事件、人物和環境的關系,通過豐富、真實而具體的情節描寫,塑造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廣泛而深刻地反應現實關系,注意反映演變和發展著的歷史內容,同時強調把作者的傾向、見解,在情節和人物的描述中隱蔽而自然地流露出來,要求做到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悲劇與喜劇的巧妙結合。

6、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14世紀至17世紀初期歐洲新興資產階級發動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它是封建制度開始解體、資本主義關系形成過程中的產物,首先出現在意大利。在文藝復興運動中,資產階級借用古希臘、羅馬文化中的人文主義和現世思想,來反對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以建立適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意識形態。文藝復興運動以人文主義作為思想武器,在意識形態和文化科學領域取得了空前偉大的成就,是人類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對歐洲和世界文學藝術以及自然科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7、烏托邦

意譯為“烏有之鄉”、“極樂島”、“仙鄉”、“樂土”。指不存在的地方或虛構的國家。16世紀英國思想家托馬斯·莫爾在名為《關于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簡稱《烏托邦》)的著作中,虛構了一個烏托邦島上的理想國,描寫了依靠“人類的良心”而建立起來的理想的社會制度。后來,人們就用烏托邦來稱呼那些沒有現實基礎的理想社會制度的空想學說。

8、十四行詩

音譯為“商籟體”,是歐洲的一種格律嚴謹的詩體。最初流行于民間,后為文人所采用。最初興起于意大利,以后流行于英、法、德諸國。彼特拉克是最早的十四行詩的作者,并使這種詩體臻于完善,稱為“意大利體”或“彼特拉克體”,由兩個4行和兩個3行構成。16世紀初,英國詩人魏阿特和薩利把這種詩體移植到了英國,改為3節4行1節2行對句,其韻腳排列又有多種變化。莎士比亞是英國十四行詩中成就最大者,被后人稱為“莎士比亞體”或“伊麗莎白體”。19世紀初,俄國詩人普希金在詩體小說《葉普蓋尼·奧涅金》中創造了十四行詩四音步抑揚格的“奧涅金詩節”,使十四行詩由抒情變為敘事。

四、簡答題

1、簡析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

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它并非是為了復活古代的奴隸制舊文化,而是為了擺脫中世紀封建神學的束縛,借用古典文化遺產,加以批判繼承,建立資產階級新文化,以適應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導演出歷史新場面的需要。也就是說,古典文化僅僅是資產階級新文化的借鑒,是流而非源。新文化的社會淵源只能是新興資產階級生產關系的產生和發展,是這一時期的階級抗爭和科學實踐的反映。18世紀中期法國啟蒙運動的精神領袖伏爾泰正式把“文藝復興”作為一個新文化運動,第一次對文藝復興予以深刻的說明:“文藝復興的重大意義不在復古,而在于創造。”

2、人文主義思想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資產階級思想體系,其基本內容是: 以人權反對神權,以人性反對神性,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認為主宰宇宙的是人而不是神。

以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以現世幸福反對來世思想,認為人人可以追求財富和幸福,提倡愛情、婚姻自由。

以理性反對蒙昧主義,認為“知識就是力量”,提倡發展人的聰明才智。 以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希望強大的王權消除封建貴族和國家的統一。

3、堂吉訶德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義?

堂吉訶德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形象,其性格特征是喜劇性格與悲劇性格的奇妙結合。作為喜劇性格,他脫離實際,把幻想當作現實,企圖憑借已被歷史淘汰的騎士精神去弘揚社會正義和社會平等,結果只能被現實所嘲弄與拋棄。作為悲劇性格,他具有為實現人類的正義理想而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卓越精神,他對理想社會的執著向往和對社會罪惡的深刻批判,都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光輝。

性格的矛盾性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它是處于新舊交替時代的西班牙現實社會矛盾的反映;也是西班牙人文主義者處于既有崇高的社會理想,又無實現這一理想的現實手段的矛盾狀態的反映。因此,堂吉訶德是西班牙人文主義者的典型。

4、簡述桑丘·潘沙的形象。

桑丘·潘沙的形象與堂吉訶德既對立又補充。這是西班牙農民的典型形象:勤勞、善良、機智;又有小生產者狹隘自私的一面:目光短淺、貪圖小利。他的游俠并非建立什么功勛,只為發一筆意外之財,一改變自己的處境。他本性善良,同情那些與他地位相仿因而備受欺凌的人,與堂吉訶德接近。在海島當“總督”時:斷案如神、執法無私,愛憎分明,光明磊落。公爵本想愚弄這個普通農民,不料卻使他得以施展才智,證明了自己的高貴。堂吉訶德為之奮斗一生沒有做到的,桑丘做到了。后來桑丘由于受不了貴族們的捉弄離了職。他說:“我赤條條來,又赤條條去,既沒有吃虧,也沒有占便宜,這是我同其他總督不同的地方。”桑丘非常實在。堂吉訶德所取的成語是“干什么事,成什么人”這樣抽象的正義或真理。桑丘所取的成語是“一個人有多少錢,值多少價。”他求的衣食,做官只為發財,發財是為老婆兒女打算,也就是為一身和一家人的生活。他會不錯失時機,“如果誰給你一頭小母牛,快拿了栓牛的繩子趕去。”他跟堂吉訶德主仆一場,雖然挨揍挨餓,畢竟也發了幾注小財;雖然只做得幾天官,也夠他一輩子吹賣的。他回家見了老婆第一句話是“老婆,我帶錢回來了,這是大事!”堂吉訶德是個失敗者,桑丘是個成功者。桑丘的成功也許是僥幸,堂吉訶德的失敗卻具有必然性。

5、《十日談》的基本主題是什么?

《十日談》中的主要人物是商人、手工業者、農民、詩人和藝術家,與但丁筆下的帝王、教皇、騎士、圣者有異。其主要主題:

一、反教會,揭示教會僧侶的虛偽性與欺騙性。第一天故事二“揚諾勸教”有提綱挈領之效,突出了全書主題的基調。巴黎真正商人揚諾,其友亞伯拉罕,猶太人,同樣忠實信誠,信奉猶太教。揚諾唯恐友之靈魂以后將墮地獄。故力勸棄猶太教,改奉天主教??鄤裰麓饝L羅馬教廷。所見所聞無一利之。教皇、紅衣主教、神職人員,均貪色淫亂之徒。甚者反人道、眈溺男風,外則貪吃貪財,買賣圣位、圣體。至巴黎,亞答:教廷里均一班無惡不作之壞東西,羅馬則為容納罪惡之火爐。然基督教居然不但未被推翻,反而日漸強大。其中定有神靈保佑。故覺得其可能是真神圣、遂求儀式洗禮。

二、肯定愛情自由。第四天故事一,美滿可愛的姑娘莉莎貝達與兄弟經營的店鋪里一個叫羅倫佐的小伙子暗中相愛。后被發現,三兄弟設計殺之,埋坑里,莉日夜思念。夢見羅,明示。翌日,郊外見尸體,割頭,用布包好,埋在花盆中?;ǖ脺I水與香水澆灌,長得枝葉茂盛。兄弟們奪花盆,后莉日夜哭泣,哀慟而死。

三、提倡人欲的天然合理性。第四天開頭,敘述一故事。一心信奉天主教的腓力,喪偶后帶著不滿兩歲的幼兒上山修行,多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他的兒子除了父親外,沒見過第二個人。18歲時,腓力見他平時侍奉天主十分殷勤,料想帶他去浮華世界走一遭,大致也不會迷失其本性。父子倆遂下山來到佛羅倫薩,可巧遇到一位衣著華麗、年輕漂亮的姑娘。兒子頗為好奇,立問:“這是個什么東西?”“我的孩子”,腓力回答:“快低下頭,眼睛盯著地面,別去看它們,它們全都是禍水。”又說:“她們是綠鵝。”兒子不留念那眾多的新鮮事物:皇宮、宅邸、母牛、馬匹,卻冷不防對老子說:“親爸爸,讓我帶一只綠鵝回去吧。”一個青年本能認為,他進程這天所接觸的許多新鮮事物中,最美最迷人的就是“綠鵝”。腓力恍然大悟,原來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誨要強大得多,深悔自己不該帶兒子進城。作者議論:“誰要是想阻擋人類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兒拿點本領出來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對不可,那只怕枉費心機,到頭來還要弄得頭破血流。”

6、《烏托邦》是一部什么樣的作品?

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具有廣泛影響的宣傳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杰作,分為上下兩部。用作者和航海家兩人對話的形式寫成。上部莫爾以自己親身的見聞,揭露了當時英國君主統治下社會的黑暗,對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英國農民的悲慘生活,尤其是“圈地運動”所造成的“羊吃人”的慘狀進行了深刻的描繪,以激起讀者的憤慨和同情。下部借航海家之口,暢談一個為外人所不知的烏托邦海島上的理想生活。作者所描寫的“烏托邦”海島,是個沒有暴政、法律、戰爭和宗教狂熱的社會,這在人類思想史上是第一部描繪空想社會主義理想的小說。作為文學名著,《烏托邦》語言優美,諷刺深刻,情節奇妙,想象豐富。

7、簡述莎士比亞喜劇的特點。

喜劇題材:雖然只有個別來源于英國現實,但是全部喜劇都蘊含著豐富的現實內容,“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永遠是„„快樂的英國”。

喜劇主題:歌頌愛情與友誼,贊揚個性解放,支持婚姻自主和爭取個人幸福的權利。表現了人文主義的理想;肯定人生,激發起人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為之奮斗的決心,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對封建階級的道德觀念與偏見的勝利。

喜劇的主人公:多為男女青年,以女主人公的形象最為突出,最為鮮明。女性是莎士比亞喜劇中幸福與秩序的動因,因此他們的作用極其重要。女性不僅起決定作用,在數量上也比其他類型的戲劇多。那些絕妙的女性人物全都是天生麗質、光彩照人,她們感情崇高,才智非凡,心地善良,意志堅強。她們顯然是作者理想的化身。與《十日談》、《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女性放蕩縱欲不同,莎翁筆下女性貞潔、忠貞,甚至連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也不例外。

喜劇情節結構:往往形成“一見鐘情——好事多磨——終成眷屬”的模式,常常采用誤會、巧合、圈套、女扮男裝(或相反)等表現手段,增強了劇本的喜劇效果。

喜劇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洋溢著明朗、歡快的抒情氣氛,是一種浪漫抒情喜劇。

8、簡述莎士比亞悲劇的特點。

第一,悲劇的基本主題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及理想的破滅。人文主義的理想與現實社會中邪惡勢力之間的矛盾構成戲劇的主要沖突。

第二,劇本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嚴峻的社會批評意義。描寫了新舊交替時代的社會現實,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社會問題;批評的鋒芒既指向封建勢力,也指向資產階級的罪惡。

第三,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義思想的正面人物,描寫他們所代表的弱小的先進力量與強大的邪惡勢力所進行的悲劇性斗爭,以及他們的毀滅和他們道義上的力量。

第四,矛盾沖突激烈,既有悲劇主人公與其對立面的沖突,也有悲劇主人公內心的沖突。

第五,情節集中,結構嚴謹,情雕悲憤沉郁,語言優美、凝煉、準確。

9、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藝術特色有那些?

莎士比亞戲劇創作藝術精湛,特色鮮明,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1)情節的生動性與豐富性。莎士比亞的戲劇往往是多重情節線索?!豆啡R特》有三條為父復仇的線索,哈姆萊特為主,雷歐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為副。場面豐富、五光十色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增添了情節的豐富生動。

2)塑造了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亞筆下的人物性格多具有多面性和復雜性,如著名的三大復雜形象哈姆萊特、福斯塔夫和夏洛克。莎士比亞善于運用對比、獨白等手段來展現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動狀態。

3)莎士比亞的語言豐富而富于形象性。他的戲劇語詞豐富,表達方式多樣,人物語言個性化。他還善于運用比喻和隱喻,寓意深刻而又形象、生動。

10、《威尼斯商人》的基本主題是什么?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喜劇的代表作,其基本主題是通過安東尼奧同夏洛克的沖突以及巴薩尼奧同鮑西婭的愛情糾葛,揭露和譴責了高利貸者夏洛克的貪婪、吝嗇、冷酷和慘無人道,歌頌了人文主義者的仁愛原則和青年人為爭取愛情自由而斗爭的行為及男女之間真誠的愛情、無私的友誼,展示了慷慨、無私、真誠、仁愛同吝嗇、貪婪、嫉妒、仇恨、殘酷之間的斗爭。由于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這個高利貸者的形象,因此這部喜劇帶有更深刻的社會意義。作品還通過沖突雙方都利用法律為自己服務的事,客觀上暴露了資產階級法律的本質。

11、莎士比亞歷史劇《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福斯塔夫雖然是歷史劇中的人物,卻很少有哪個喜劇人物能與之媲美。莎士比亞喜劇中的喜劇效果多半靠手段(巧合)和氣氛獲得,而福斯塔夫的喜劇效果卻由于性格本身的魅力所致。列夫·托爾斯泰說過:“福斯塔夫或許是莎士比亞唯一自然而典型的人物形象。”這是一個英國封建社會解體時期沒落的騎士階層的典型形象。吹牛說謊、招搖撞騙、欺詐搶劫、好吃好色,不受任何道德約束,集一切惡行于一身。生性幽默,愛開玩笑,并以能為人們提供笑料而自豪。構成他生活主要內容的是酒與女人。普希金:“他的主要特征是縱情聲色。大概從青年時代起,以粗野和低級的方式追求女性,就是他最關心的事情„„他所需要的是強烈的西班牙葡萄酒、豐富的午餐,以及供養情婦用的金錢。”但福斯塔夫并非一個簡單的小丑,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普通民眾的情緒,對王權和財富集中的不滿。作者以這一形象為中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五光十色的平民社會”,以史實詩般的廣闊規模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英國當時的社會現實。——“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12、簡述莎士比亞悲劇作品的野心家形象。

與前期喜劇男女形象與小丑形象相比,悲劇中出現了形形色色的野心家形象。如克勞狄斯(《哈姆萊特》)、伊阿古(《奧塞羅》)、麥克白夫人(《麥克白》)、愛德蒙(《李爾王》)。他們均是極端的利己主義者,為了個人私欲,使用任何狠毒卑鄙手段,踐踏人性的美德,他們是過渡時代的產物。伊阿古只是為了私利才離間奧/苔的關系;愛德蒙殺兄、奪父財產,爬入上流社會;麥克白夫人是惡的化身:“只要我想要,我就不說我不敢”。莎翁通過他們深刻揭露了新舊交替時代社會的罪惡。這些野心家是悲劇的重要根源,說明“善人”面對新的社會惡勢力,靠人文主義者顯然永遠不能解決。悲劇的結局是悲壯而非悲傷,他贊揚人性的勝利,譴責人性的倫喪,雖然找不到改造社會的方案,但不失改造社會的勇氣。

13、為什么說哈姆萊特是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形象?

哈姆萊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形象。理由是:(1)在人文主義中心威登堡大學讀書,受人文主義熏陶,形成了對人類、人生、愛情、友誼等的人文主義觀點。(2)他肯定人的價值和力量,認為“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3)以平等真誠的愛與友誼取代尊卑貴賤的封建等級觀念。(4)為人正直,多才多藝。奧菲莉婭說他是“朝臣的眼睛„„時流的明鏡,人倫的雅范,舉世注目的中心。”可見,哈姆萊特從儀表、神態到思想、才能都符合人文主義的理想。

14、簡述《奧塞羅》中的野心家伊阿古形象。

伊阿古是資本原始積累時期極端利己主義的冒險家野心家的典型。他利用奧塞羅輕信的弱點,以極其狡詐的手段使奧塞羅相信凱/苔奸情。一箭雙貂??梢詩Z取凱之職,又可毀掉奧塞羅的事業前程和幸福生活,是歐洲文學兩面派的祖先。伊阿古這種極端利己主義的思想,奸詐欺騙的手段和冒險的精神,正是資產階級發展初期掠奪時代的產物。這是一種新的社會罪惡,奧、苔在爭取愛情自由、反對封建勢力的斗爭中能夠挺身而出、取得勝利,然而在伊阿古這種新型冒險家的手中卻失去了自己的識別能力,遭到毀滅,說明資產階級極端利己主義對于生活中美好事物更是一種可怕的力量,更具有破壞性。

15、簡述《麥克白》中麥克白的形象特征。

《麥克白》(1605),取材于荷林西德的《編年史》,寫麥克白篡奪王位的故事。是莎翁最陰暗的一部,也是譴責人性倫喪的悲劇,是一部“犯罪心理學史”,是莎翁心理描寫的杰作。悲劇的主題是譴責統治者個人野心的罪惡。麥克白在全劇中經歷了四個階段:(1)勝利的麥克白;(2)轉變的麥克白;(3)罪惡的麥克白;(4)孤立的麥克白。一開始,麥克白是一武藝高強,忠于君主的將領,是國家的棟梁、民族的英雄,此時,在其精神世界中,正面品德(善)占主導地位。但當他的奪取最高權位的野心勃發之后,便開始走上墮落的道路。莎翁以心理描寫巨匠的手筆,深刻地刻畫了麥克白內心善與惡的激烈搏斗。麥克白并非一天生的惡魔,當他犯下弒君的罪行,他身上原有的道德感便使他處在極度的精神痛苦之中。他不斷感到內疚,不斷譴責自己。不過他無力自拔:“以不義開始的事情,必須用罪惡使它鞏固”。如此逐步失去天良,手段越來越殘忍,內心也變得越來越冷酷,越來越空虛,越來越絕望,全無一點支撐自己的力量。個人野心終于使一個具有英雄品格的人物變成了殺人的魔王,最后完全孤立,眾叛親離,受到應有懲罰。

16、哈姆萊特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劇根源是什么? 哈姆萊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典型形象。他的一個性格特征是憂郁。哈姆萊特回到丹麥后,一系列意外事故的出現,打破了他的幻想,人文主義者視為珍寶的生活理想化為泡影,使他變得憂郁、苦悶,但憂郁不是哈姆萊特的天性,而是理想與現實矛盾、理想破滅產生的一種精神狀態。

哈姆萊特另一個性格特征是猶豫。他把報父仇同拯救國家結合起來,按照人文主義的理想來改造現實。然而在強大的邪惡勢力面前,盡管他不斷探索尋找途徑,卻始終處在決定行動而不知如何行動的矛盾之中,這就形成了他行動上的猶豫延宕。

其悲劇根源是:客觀上,反動勢力過于強大。哈姆萊特是封建社會內部出現的少數先進人物的代表,他與克勞狄斯的斗爭,反映了先進人物同社會惡勢力的斗爭。但是處于萌芽狀態的先進力量同強大的封建邪惡勢力抗爭,必然導致悲劇結局。主觀上,是哈姆萊特所代表的人文主義者的局限所致。他同情人民的苦難,人民也對他有好感。但他既不相信暴力,又不相信群眾,孤軍奮戰,而且不能擺脫宿命論等舊思想的殘余。因此,哈姆萊特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也是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17、堂·吉訶德是個可笑、可愛、可敬又可悲的藝術典型,試論這一形象的矛盾性。

堂·吉訶德是個滿腦子騎士幻想而又具有人文主義思想特征的可笑而又可敬的矛盾復雜形象。

他是個滿腦子騎士幻想的不切買際的幻想家的典型。理想與現實脫節,主觀與客觀分離是其主要特征。受流行的騎士小說的毒害,他迷上了騎士道,試圖恢復過時的騎士道。因而,雖然動機良好,但行為卻極其荒唐,效果也極壞。吃盡了苦頭。出夠了洋相。

同時,他還是一個具有人文主義特征的可敬的人物。他有淵博的學識,崇高的理想,有為真理和正義而獻身的精神。他打起仗來勇往直前,無所畏懼。且道德高尚,誠實守信。他心目中的騎士道實際上也是他的人文主義理想的載體和寄托。

當時的西班牙社會沒有提供實現其理想的土壤,因而造就了這個可笑而又可敬的矛盾形象。

這個形象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他,既諷刺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家,也表達和寄托了人文主義理想,同時.還表達了對當時西班牙社會的苦澀理解。

五、論述題

1、試述文藝復興時期西歐文學藝術繁榮的原因。

1)歐洲人自己發現是個“人”,促進了人的智識與情感的解放。

中世紀社會組織比較簡單,羅馬帝國皇帝儼然為歐洲元首,教皇則為全歐洲精神上的主宰。教權高于一切,教皇大權獨攬,凡是社會上一切重大事情和婚喪喜慶等小事,教會都可干涉,人們必須絕對服從。一個人與教會的意見稍有出入,即為大逆不道,必受嚴刑重罰,異教徒或被焚,或終身監禁,或受烙刑,或遭鞭笞,或削鼻割耳,其慘狀景象,達到極致。宗教組織提倡“無知乃信仰之母”,因而禁止人們對天文、地理、物理、文學、醫學、教育等學問自由研究,否則生命不保。圖書館被焚,異教文明銷聲匿跡,生活沉滯萎靡,凄涼之情亙古未見。有思想的人們,在這樣教權暴虐的勢力下,勢必尋求對生活態度革命的方法。那時恰好來了機會,即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滅亡。君士坦丁堡本是承繼希臘學術自由研究精神的唯一地點,一旦陷入土耳其人手中,居住在那里的希臘學者不得不避難到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他們在佛城開設私塾,授希臘古學,借以維持生活,不料其結果竟然促成了歐洲人民生活上的自覺。故而,當歐洲人發現了自己也該有作為“人”的要求與欲望,不該為希伯萊思想所束縛時,群體便覺醒了,自覺實現“古學復興”,于是被埋藏多年的希臘思想漸漸印入人們眼簾,乃至風靡一時。

2)歐洲人擴大了世界,發現了更大更新的世界。

當時的環境使人們于“人類的發現”之外,還發現了“新的世界”——新大陸。這也是資本原始積累過程,對黃金欲望的升騰引發人們的冒險精神,探索東方的新航路,這一過程為當時出現的小說家、藝術家開擴了眼界,增加了知識,開啟了智慧,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

3)教權逐漸衰落,強大的世俗政權的建立,刺激人們對文藝的要求。 原先各國政權頗受教皇牽制,到了那時,商業逐漸發達,人們自己有能力組織有力的國家。而宗教改革運動漸次醞釀。事實上,教皇無法統攬政權,日耳曼民族已建成英、法、德等強大的世俗政府,各有統治者治理。新的世界讓人們憧憬。

當然,人的靈魂的解放要依靠宗教改革(德之馬丁·路德);自文藝復興運動浩浩蕩蕩地開放了各種新學識、新思想和新機會的門戶后,人人要求著從上帝(教會)的束縛中自由解放出來,實行信仰自由(新教)。歐洲自從文藝復興以后,羅馬教皇在公眾的信仰上,已被懷疑,甚至動搖,宗教改革后,教皇的權威被路德等人徹底打倒。這一舉動真使歐洲人重見天日,大方光明。假如沒有路德,那近代的科學和民主思想,恐怕不易產生。我們謳歌近代文明,不能不歸功于宗教改革,對文學史影響甚眾。

4)各國特有的表達自己個性的言語與文字,成為繼承古代文化遺產以創建民族文學的必要手段。

新的事物、制度、科學發現和形成,使一般有思想的學者或人民因著生活的習慣與需要,創造了各個國家特有的言語與文字,以表現他們自己的個性。加之人們對教皇不滿,勢必追溯到前賢的思想與創造,于是誕生了復興希臘文化的信念。

5)中國發明創造的傳入西方,成為文藝復興運動迅速發展的必要前提。 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經過阿拉伯人西傳,在西歐各國廣泛使用推動了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與發展。馬克思說:“火藥、羅盤、印刷術——這是預兆資本主義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鹚幇羊T士階層炸得粉碎,羅盤打開了世界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說變成科學復興的物質手段,變成了創造精神發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推動力。”也就是說,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等技術發明改變了歐洲的歷史,引發了那里的“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商業革命”,從而使歐洲率先進入資本主義時期,并飛速向前發展。

2、試述莎士比亞戲劇創作三個時期的基本特征。

第一時期(1590-1600)是莎士比亞人文主義思想和獨特創作風格形成期。由于作者第一次從鄉村到倫敦,進入了有著高度文明、生氣勃勃的大都市,內心喚起了從未有過的新奇、憧憬與興奮的感覺,產生了進取、奮斗的力量。再由于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國內高漲的愛國情緒的感染,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王權鞏固,其心情自然是愉快、新鮮向上的。對一切事物的看法是美好的、天真的,到處都是春天、陽光、詩意的和諧。這種對生活有著朦朧向往的樂觀主義氣氛和情緒,是他這時期的創作基調,也是他的喜劇和歷史劇多產的原因,即使他這時期創作的悲劇,也滲透著樂觀精神。本時期劇作有:歷史劇9部、喜劇10部、悲劇3部。歷史劇代表作《亨利四世》(上下)。

第二時期(1601-1607)是莎士比亞創作最輝煌的時期。正值伊麗莎白統治的最后幾年,詹姆斯一世接位初期。封建貴族與市民之間的對立,政治斗爭日益激化,尚未消亡的舊世界的邪惡與新興資產階級的損人利己相互交織,社會生活大大逆轉,正義進步的力量受到壓抑,面對人民貧困與社會不平,莎士比亞的人生感受不同了,人文主義理想產生了危機。所以作品深刻反映出這種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的矛盾,反映作者內心經歷的痛苦與悲哀。此變化除了社會原因外,還有作者個人的原因。如年齡增長,個人的遭遇與藝術的成熟等因素,十年生活的閱歷和觀察,作者更敏感,思想更成熟,感情更深刻,認識更深化,站得更高,現實主義創造方法也更加完善。揭示社會黑暗與人性的陰暗面,成為本時期創作的基本主題。悲憤與陰郁成為主要基調。主要作品是悲?。核拇蟊瘎 豆啡R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以及《雅典的泰門》等。3部喜劇也帶有悲劇性質《特羅伊羅斯和克瑞西達》、《終成眷屬》、《一報還一報》。

第三時期(1608-1613)。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富于童話式的想象,充滿對未來的憧憬,遠離現實生活,最大程度地表現了分離、流亡,團圓、和好,與原諒的浪漫情節,具有傳奇性質,故名傳奇劇。它們把我們從陰暗悲慘的血腥的悲劇世界,一下子帶進了陽關燦爛、春光明媚的神話般的天地世界里去。作者仿佛有恢復了年輕時候的心情,精心描繪著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到處是美滿與幸福。這一變化正反映了作者人文主義理想與現實之間不可彌合的距離。他無法解決生活中尖銳復雜的矛盾,只得用浪漫主義的象征手法,把自己的向往化為美麗的幻想,以寄托自己的希望,并給人類遠景描繪一幅美麗的圖畫。這是莎士比亞對人類前途充滿信心的表現,相信年輕一代會過上一種全新的、人們從沒有過上的美滿幸福生活。主要左右是傳奇劇《辛百林》《冬天的故事》《暴風雨》(“詩的遺囑”)。劇情往往發生在一個幻想的神奇的環境中,主人公先遭難后幸福,解決矛盾的方法往往是一些偶然的因素,甚至是魔法的力量。最后,敵對雙方互相寬恕,互相和解,大團圓結局告終。

3、結合作品內容分析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形象。

李爾從一個最高統治者變成一個卑賤的流浪者,地位在變,性格也雜變。莎翁正是通過李爾的改過自新,體現一種人性復歸的思想。

李爾王,從一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專橫暴君,到無家可歸的貧民,以后又成了階下囚,直至心碎而死。其思想情感經過了多次劇變,才完成了“李爾否定李爾”的全過程。

第一次劇變:不認三女兒(身居高位,剛愎自用)及驅逐肯特(忠言逆耳),專橫任性到失去理智(理智上最愛三女兒,也知肯特為忠臣)——暴君的父親

第二次劇變:詛咒大、二女兒,首次跌下最高權位,使他無法忍受,產生“復仇”心理——復仇的父親

第三次劇變:由可憐自己(雷電頌)進而可憐別人進而同情“窮人”,批判自己,產生質的變化——自省的父親

第四次劇變:因流浪發瘋而清醒,進而批判強權。質變完成,已由暴君變成一具有人文主義思想的人——人文主義者的父親

第五次劇變:跪向三女兒,向她懺悔、求她寬恕——贖罪的父親

第一次到第四次劇變是從自己與“窮人”關系上反省,第五次劇變則是從倫理關系上否定自己的過去,經過兩次“否定”。他既否定了作為暴君的過去,又否定了作為家長制代表的過去,從而完成了“李爾否定李爾”的全過程。但李爾得出了“人”是可憐的兩腳動物的結論,說明對人生是悲觀的。三女兒死,萬念俱灰,心碎而死,這最后一次思想劇變,可見他仍然是一個失敗者。

李爾的悲劇(非死不可):內因在于他專橫,以自我為中心,后又陷入虛無主義,所謂“咎由自取”。外因在于惡勢力造成,而“餡媚”是置他于死地的毒藥,他最后失去三女兒,即使、失去贖罪的機會,失去生活與精神的支柱。李爾之所以是悲劇形象,意即,等到他明白要自我否定,重新做人時,條件已不許可,大勢已去。

4、試述《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亞對夏洛克形象的塑造。

夏洛克與哈姆萊特、福斯塔夫一起被評價家認為是莎翁戲劇人物中最為復雜的三大典型。據有關資料介紹,在莎士比亞時代,居住在英國的猶太人并不多,這一民族矛盾并不太激化。當時居住在倫敦的猶太人過著相當舒服的生活。1594年洛佩茲事件,引發人們的反猶情緒。馬洛的劇作《馬耳他的猶太人》(1592)中,主人公便是一個惡毒的猶太人,名叫巴拉巴斯,他在米飯里放進毒藥,企圖把女修道院中的人全毒死。此劇恰好迎合了當時的公眾情緒。于是再度拿來上演。1594年便上演十五場。莎劇可能受此影響。

關于夏洛克形象的常規理解:一方面是個高利貸者,吝嗇、貪婪,心狠手辣,另一方面又是受侮辱的猶太人,敏捷機警,果斷沉穩,其反對種族壓迫和宗教歧視,是堅決積極的。

作者對此人物的態度,既同情又批判。作為嗜財成性,利欲熏心,伺機報復的高利貸者,莎翁是批判的,這是主要傾向。作為受種族壓迫和宗教歧視的猶太人,莎翁又是同情他的,不贊同安東尼奧對夏洛克的粗暴行為。莎士比亞突出了同時代人的種族偏見與宗教偏見,這是一大進步。

夏洛克又被稱為歐洲文學四大吝嗇鬼之一(阿巴貢、葛朗臺、潑留希金)。相比之下,夏性格富有立體感。他吝嗇,貪欲(狠毒),不過不虛偽、比較直率。他的哲學是:“只要不是偷竊,會打算盤總是好事。”追求的是“象母羊生小羊一樣地快快生利息。”他之所以恨安東尼奧,因為后者借錢不取利息,影響了他的放債收入。他之所以堅決割肉,置安于死地,因為在他看來,“只要威尼斯沒有他,生意買賣全憑我一句話了。”他的仆人吃不飽,受不了他的虐待,要找新的主人(巴薩尼奧)。女兒因他的吝嗇貪心,不愿呆在地獄般的家里,跟情人私奔了。三幕一場,杜伯爾去熱那亞打聽他女兒的下落,回來向他報告時,使他痛心的,主要不是因為失去了女兒,而是他的女兒帶走了他的錢財珠寶,還要為尋找她而花費更多的錢財。當聽說自己女兒在熱那亞一晚花去80塊錢時,心疼得發了瘋:“那一顆金剛鉆就是兩千塊錢,還有別的貴重的珠寶。我希望我的女兒死在我的腳下,那些珠寶都掛在她的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腳下入土安葬,那些銀錢都放在她的棺材里!”(三幕一場)。

5、有人說,堂·吉訶德是一個“崇高的瘋子”,你是如何理解的?試做闡述。 堂吉訶德是一個異常豐滿而又復雜矛盾的藝術形象。他身上既有幽默可笑的言行,又有嚴肅認真的思考;既荒謬絕倫,又崇高偉大;既有悲劇性又有喜劇性;既是個瘋子,又是個理想主義者。是一個“崇高的瘋子”,可笑、可敬匯于一身。

一方面,他是個脫離實際、眈于幻想、瘋瘋癲癲的騎士?,F實世界在他頭腦里均被幻想代替而失去了真面目。不管碰到什么樣的假想對手(酒囊、羊群、風車),均學習騎士單槍匹馬地亂砍亂殺,從不計較雙方的力量對比,敢打敢拼,毫不怯懦。但無情的現實使他折斷骨頭,摔壞牙床,鬧出無數笑話。而又從來不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認為這是妖人所施的魔法,不讓他有立功的機會??梢娺@既是騎士小說的毒害,也展示了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關鍵就在于采取了錯誤的方法,妄想在16世紀封建社會已趨衰亡的時候,恢復過時的騎士制度,以游俠騎士單槍匹馬打天下的辦法去解救人民,決定其行動往往出于善良的動機,遭致可笑的甚至有害的結果,自己成了一個受人嘲笑的滑稽古怪的人物。

另一方面,從堂吉訶德的主觀動機來看,他又是一個動機純真善良、疾惡如仇、勇于犧牲的無私無畏的社會改革者。這是可敬的一面。他所理解的騎士道,除了為心上人服務等荒唐的東西外,就是要掃除一切罪惡,使人間重歸公正與和諧。他的同情心是在那些手壓迫、受欺負者一邊的。因此,在他的騎士道精神的外衣下,包含著許多人文主義的思想內容。這是因為作家在此形象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有時甚至借他的嘴來發表議論,批判西班牙封建社會的種種不合理現象。況且,堂吉訶德清醒時是一個談吐高明,見識淵博的學者,一個熱情的人文主義思想的傳遍者。即其社會理想是建立在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太平盛世。其清醒時,對社會的批判、對法律、道德、文學藝術的遠見卓識,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作家所追求的理想。

總之,堂吉訶德就是這樣一個復雜的藝術典型。他可笑、可悲,又可愛、可敬。既是一個眈于幻想、行動盲目的喜劇性人物,又是一個理想與現實脫節,高尚的動機而做出無益的行動的悲劇性人物。

6、人文主義文學在藝術上有哪些主要特色?

人文主義文學藝術上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在文藝與現實的關系上,人文主義文學主張文藝必須反映現實生活,反對把文藝當作宣傳宗教教義的工具。莎士比亞認為,“最好的戲劇不過是人生的一個縮影”。戲劇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彼特拉克、薄迦丘、拉伯雷、塞萬提斯、莎士比亞等人文主義作家的創作,體現了現實主義原則。

第二,在文藝的社會功用方面,反對和駁斥封建教會給世俗文藝強加的兩大罪名;說慌、傷風敗俗。強調繼承賀拉斯“寓教于樂”的傳統。

第三,在題材和語言上,提倡大力創新,要求語言生動活潑。要喲最能反映社會生活的小說來代替夢幻小說,以抒情詩代替贊美詩,以民族戲劇來代替宗教劇、神秘劇,提倡悲喜劇結合,語言上要用人民喜聞樂見的各地方言(民族語言)來代替官方的拉丁語寫作。

第四,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注意運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在矛盾的沖突和發展中塑造人物,并注意個性和共性的結合,使人物形象生動、具體、鮮明。拉伯雷筆下的巨人形象,塞萬提斯筆下的吉訶德先生和桑丘,莎士比亞筆下的人物形象系列,都是最好的說明。

第五,在藝術表現上,人文主義作家在自己的作品加進了豐富的幻想成分、夸張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因素,這方面,拉伯雷《巨人傳》、塞萬提斯《堂·吉訶德》以及莎劇中均有鮮明體現。

7、以《羅密歐與朱麗葉》與《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例,比較中西古典愛情悲劇的異同。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莎士比亞的悲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古典悲劇。兩者都是愛情悲劇,展現的都是情投意合的戀人之間的美好感情被外部強大勢力毀滅的悲劇,兩者雖同為愛情悲劇,但卻有很多不同之處。

從中西方文化差異來看,在處理人與自然,人與家庭的關系上,中國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家庭為本位,注重個人職責和義務,屬于依附人格;西方強調征服自然,個人本位,注重個人自由和權利。熱情奔放,大膽追求世俗生活,注重享受生命,愛情至上。具獨立人格。文化上的差異帶來中西人在處理愛情問題上諸多不同點。

其一,表達愛情的方式不同。中國人含蓄、隱蔽,常常“借物抒情”“借景抒情”?!读骸分杏幸粋€著名情節——“十八里相送”,祝英臺用了6個比喻暗示梁自己是個女人,但是梁山伯就是不明白祝英臺的意思,這是多么可笑,兩人同窗三年,情投意合,可在兩人分手的時候,還沒有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以致錯過了求婚時機。西方人則熾熱、明確,《羅》中,羅密歐在舞會上遇見朱麗葉,馬上被其吸引,羅密歐邀請朱麗葉跳舞,兩人情投意合,晚上羅密歐又爬墻到朱麗葉的窗前傾訴衷腸,于是兩人決定一起爭取自己的幸福。

其二,相愛的過程不同。中國人清醒、理智,先相知再相愛,梁祝同窗三年,引為知己,后來知道祝英臺是女人遂生愛情,中國人把人為壓抑自己的愛視為美德;西方人狂熱、無顧忌,先相愛再相知,羅朱兩人是一見鐘情,對雙方的為人并不了解。

其三,爭取愛情的態度不同。中國人被動、無力的。梁祝兩人自覺不自覺地承認封建倫理道德,他們也認為私定終身是不對的,需要明媒正娶。父母之命也是不能違抗的,所以他們在知道祝英臺訂婚給太守之子之后,別無辦法,根本沒有抱著反抗的意思,只能聽天由命。西方人則主動、毫不妥協地,羅密歐殺死表兄,第二天就到教堂私自結婚,根本沒有經過家長的允許。

其四,悲劇成因不同?!读荷讲c祝英臺》是社會悲劇。他們肯定傳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地婚姻制度,最終雙雙徇情?!读_密歐與朱麗葉》是個人悲劇。羅密歐的急躁性格,偶然事故產生了悲劇,如果神父的信能順利到達羅密歐的手中,如果羅密歐沒有自殺,等到愛人醒來,悲劇就不會發生。

其五,結局不同?!读荷讲c祝英臺》結尾是大團圓,梁?;?,雖死猶生,這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但有違悲劇的本質精神;《羅密歐與朱麗葉》結尾是徹底毀滅,真正意義上地悲劇。

8、比較哈姆雷特和堂•吉訶德的思想性格

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生活在同一時代,他們筆下創造出的兩個人物——哈姆雷特和堂.吉訶德,他們是同一時代的產兒,他們的思想性格有許多相似之處。

他們都是人文主義的思想典范。年輕的哈姆雷特曾在德國人文主義中心威登堡求學,人文主義的教育使他認識到人的偉大,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他平等待人,追求真正的愛情,當他遭受一連串的打擊后,他的思想更深邃了,他不停思考,他看到社會的黑暗,他的復仇不僅僅是個人恩怨,更是要建立起一個符合人文主義理想的社會。堂吉訶德雖然不善于思考,但卻以自己瘋狂的舉動實踐自己拯救乾坤的思想。“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恩不能被打敗”。勇敢面對失敗,不失人的尊嚴,這種對人性的高度贊揚正是人文主義的要義,他有美好而崇高的信念——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正是與中世紀騎士的區別所在。另外,他清醒時是一個談吐高雅、學識淵博的學者和人文主義的熱情傳播者。

兩者在同社會斗爭時,在某一時期都采用了瘋癲的方式,這是歷史的必然。莎士比亞創作《哈姆雷特》正處于伊麗莎白女王統治時期,英國從“快樂英國”的“黃金時代”筆直墮入“黑鐵時代”。人際關系冷漠,金錢成了聯系人際關系的紐帶,而此時的西班牙統治階級奢侈荒淫,盤剝人民,用宗教鉗制人民的思想。

他們變革的思想超越了時代,周圍的人無法理解他們,哈姆雷特是孤獨的,他只能獨白、自語,黑暗的現實壓得他透不過氣,他只好以發瘋的形式傾吐心聲。堂吉訶德的周圍的人都是愛他的,但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他。 兩者的行動都以失敗告終,他們的失敗說明人文主義理想的虛幻。

第三篇: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和文學藝術成就

文藝復興時期(14-16世紀)始于十三世紀末期的意大利,粗略指涉歐洲從中世紀到近代之間所經歷的這四百多年時間。文藝復興一詞意指重生或復活,通??梢院W洲由野蠻的黑暗時代演進到一個在各個領域都有新發展的時代,而這些領域的成就均超越了偉大的古文明。

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精神是當時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社會思潮;其性質是一場資產階級文化運動。文藝復興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要求復興古希臘及羅馬的文化,提倡理性。其本質是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在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運動。

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的思想核心,提倡以人為中心,反對以神為中心。提倡個性解放,意志自由,認為人在世界上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追求知識,重視實驗科學,主張探索自然,用科學方法了解自然; 否認教皇和教會的絕對權威,揭露教會的腐敗,嘲笑僧侶的無知。另外,人文主義肯定人的價值,認為人生來就是平等的,反對以出身、門第來決定個人社會地位的封建等級制度。人文主義者追求文學藝術的復興,認為文學的根本價值在于能塑造人的靈魂。

人文主義的積極意義在于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成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和觀念的更新,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等級制度。但是,人文主義本身也有其時代和階段的局限性。它過分強調個人,容易造成主觀隨意性或極端個人主義。人文主義運動是顯貴家族支持的豪華運動,是意大利享樂主義和古典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它本身是貴族式的,根本與人民大眾無緣。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的主流是人文主義文學。人文主義文學是表達人文主義思想的世俗文學。它以人的塵世生活為中心,以市民生活為重要描寫對象。人文主義文學摒棄中世紀夢幻、象征的創作方法,自覺地運用現實主義方法,真實描寫現實生活。人文主義文學常常采用方言俗語進行寫作,為各國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學的形成樹立了典范。

文藝復興運動是一場規模巨大的文化創造運動,他在復興古典文化的旗幟下,出現了文學藝術的繁榮和近代哲學與自然科學的興起,涌現了一批在人類文化史上永遠閃光的巨人。文藝復興前期,在意大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稱為“文學三杰”,他們寫下了很多的文學巨著,響應復興古典文化的號召,反對宗教神學對人的束縛,強調信仰自由?!渡袂肥堑〉拇碜?,在《神曲》中但丁表達了他對教會腐敗的鞭撻和對古典文化的崇尚,具有人文主義思想的萌芽,被恩格斯稱為中世紀最后的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彼特拉克首先提出“人學”與“神學”是兩個對立的概念,因此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他的筆下是現實生活中的美麗情感和喜怒哀樂,追求的是一種現實的幸福生活,表現出強烈的人文主義精神?!妒照劇肥潜≠で鸬拇碜?,其通過現實主義的描寫,猛烈抨擊教會的腐敗和黑暗,具有強烈的世俗主義色彩,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作品的杰出代表。

16世紀是文藝復興的末期,而意大利的藝術卻空前繁榮起來,出現了意大利晚期文藝復興“藝術三杰”——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的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麗莎》,《蒙娜麗莎》是一幅少婦肖像畫,精華在于她的微笑令人產生無窮的遐想。這幅畫以大自然為背景,以自然美來烘托女性美,產生一種更理想的效果。拉斐爾擅長于畫圣母像,他筆下的圣母不再是過去宗教畫中那種呆板而神秘的圣母,而是美麗溫柔和充滿母愛的世俗女性,但圣母的眼神略顯哀愁,似乎預感到基督坎坷悲慘的命運。米開朗基羅善于雕刻和繪畫,及有代表性的有雕像《大衛》和《摩西》、壁畫《創世紀》和《最后的審判》。他的雕刻和繪畫作品展示了人體美與內心美,歌頌了人的力量與偉大,充滿人文主義精神,具有反封建的意義。

當然由文藝復興涌現出來的文人藝術家遠不止“文學三杰”與“藝術三杰”,當時還出現了對人類文明史有重大意義的科學家哥白尼、伽利略、布魯諾等。文藝復興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一次有重大意義的思想解放運動,其人文主義精神及文學藝術成就對后市都具有深遠影響。

第四篇: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

一、課題: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作品的特點,從而領略文藝復興時期的審美觀念。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使學生理解雕塑的藝術語言,并能夠感受作者通過雕塑所表達的內心情感,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欣賞水平。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作品的內容及特點。

難點:通過對米開朗基羅雕塑作品的分析,體會米開朗基羅雕塑作品中獨有的藝術魅力和人格魅力。

四、教學方法:觀察法、講述法、提問法、討論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等。

五、教學過程

1. 新課導入

提問:上節我們欣賞了古希臘的雕塑藝術,誰能說一說古希臘雕塑的總體風格是什么? 引入:繼古希臘之后,西方美術史上出現了又一個輝煌的高峰,以意大利為中心的歐洲出現了空前的藝術繁榮,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今天我們就來講

一講“文藝復興時 ——引出教學內容。

一、導入

二、講授新課

1、簡介“文藝復興”的社會背景提問:我們曾在歷史課中學到文藝復興,誰能夠說一說文藝復興發起的時間和地點,你能不能說出文藝復興時期大師的名字?教師簡介: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和中心是在意大利,最早發起時間是公元14世紀,至

15、16世紀推廣到歐洲。這個時期是歐洲封建社會的晚期,也是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時期,新興的資產階級思想的核心是爭取個人在現實世界中的地位和發展,歷史學家們稱之為“人文主義”。為與基督神學進行斗爭,新興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終于認識到飽含現實主義精神和科學理性的古希臘、古羅馬的思想文化,重新認識到他們的價值,掀起了如醉如狂的搜求,學習和研究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熱潮,使意大利乃至歐洲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藝術繁榮,被史學家們稱之為“文藝復興”。它標志著資產階級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人文主義的要求。

2、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所具有的藝術風格①欣賞一系列作品(錄像)②總結:在文藝復興時期,許多美術家敢于沖破中世紀宗教神學的束縛,用人文主義思想去破舊立新,開始用世俗的思想感情和寫實技巧來描繪人物,并且開始以自然景色為背景,代替中世紀長期以來的用金色或藍色作背景的舊習,使畫面增添了生氣。“文藝復興”并不是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簡單復興,而是借用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語言唱出新文化的贊歌,特別是雕塑飽滿地贊頌了人的內在力量與智慧,表現了巨大的信心與宏偉的氣魄。

3、介紹文藝復興時期杰出的雕塑巨匠----米開朗基羅和他的作品①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波那羅蒂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他是雕塑家、畫家、建筑師和詩人。他十分關心祖國的命運,在藝術上有堅強的毅力和雄偉的氣魄,他的雕塑充滿著激越的熱情,其強大的力量和夸張的動態,鮮明地反映著他反對教會和貴族的復辟,從而被人們稱為“市

第五篇: 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像藝術

在整個西方美術傳統中,古希臘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方美術崇尚的典范模式,莊重的藝術品格和嚴謹的寫實精神,可以說都是從古希臘開始的。多年來,這種藝術精髓曾滋潤著西方美術生生不息。古希臘悠久的神話傳說是古希臘雕塑藝術的源泉。希臘神話是希臘人對自然與社會的美麗幻想,他們相信神與人具有同樣的形體與性格,因此,古希臘雕塑參照人的形象來塑造神的形象,并賦予其更為理想更為完美的藝術形式。 古希臘雕塑的特點: 總體特征:希臘藝術是理想主義的、簡樸的、強調共性的、典雅精致的,一句話概括是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 古希臘雕塑的主要發展階段:

(一)邁錫尼工藝雕塑 :邁錫尼城位于希臘半島南端的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東部。發生于這個 地區的文化因邁錫尼城而得名,史稱“邁錫尼文化”,成為克里特文化之后的又一重要文化。

在荷馬史詩的記載中,荷馬常用“多金的”這個詞來形容邁錫尼。其實它并不盛產黃金,但是金銀工藝制品相當發達,這是由于邁錫尼人同產金國,尤其是埃及人直接貿易所形成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金面具、金酒器等。當今考古發現除獅門有裝飾雕刻外,雕塑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金銀工藝制品上??死锾貧v經盛衰,特洛伊戰爭使特洛伊毀滅,邁錫尼衰落,一幫野蠻的游牧民族阿提卡人南下,一代古老文明便在鐵蹄下變為一片廢墟。但就在這文明的廢墟上滋生出了古希臘文明。

(二)希臘雕塑藝術: 由于北方蠻族南下毀滅了克里特和邁錫尼的文明,希臘人被迫重新創造自己的文明。希臘文明主要表現在希臘神話、建筑和雕刻上。

希臘雕塑分4個時期,即荷馬時期(公元前12世紀—8世紀),因荷馬史詩是這一時期唯一的文字史料而得名;古風時期(公元前750年—6世紀末),因這時期的雕刻藝術呈古樸稚拙的風格而得名;古典時期(公元前5世紀下半期—334年),指希波戰爭結束至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

1、開始東侵;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34年—30年),指羅馬滅亡埃及托勒密王朝這一歷史時期。荷馬時期•希臘神話——古希臘雕塑的源泉:荷馬時期的開始,是以多利亞人從希臘半島北半部南下為標志的,約在公元前12世紀末到11世紀。這個時期是氏族部落社會,已進入鐵器時代,它改變了荷馬時期的社會面貌:產生了私有財產和階級分化,進入奴隸社會,這時期政治上盛行原始民主制。到荷馬時期末已由部落的管理機構開始向國家統治機關過渡。

2、古風時期的雕塑: 公元前8世紀到6世紀,希臘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部落首領的權力完全消失,原始公社瓦解,奴隸制度在希臘形成,開始建立了奴隸制的城邦國家。由于陸地貧瘠,城邦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導致海上擴張和殖民統治。這兩個方面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使希臘在政治上與經濟上很快成為地中海世界的一支強大的力量。

在荷馬時期,雕刻藝術僅是一些小雕像。真正古希臘雕刻史的首頁應從古風時期開始。因為古希臘雕刻中最突出的人體雕刻就是在這一時期奠定基礎的。

法國美術史家丹納曾說:希臘人表現人體還有一種全民性的藝術,更適合風俗習慣與民族精神的藝術,或許也是更普遍更完美的藝術,這就是雕塑。人體雕刻藝術是古希臘雕刻藝術之冠。

3、希臘過渡時期雕塑:

在希臘藝術發展進程中,由古風發展到古典時期中間有一個過渡時期,指公元前5世紀前半期。在這段時期里希臘經歷了一場反抗波斯入侵的著名的希波戰爭。著名的馬拉松戰役就在這個時期。

4、希臘古典時期的雕塑藝術:

歷時半個世紀的希波戰爭,最終以希臘的勝利而告結束。在希波戰爭中,雅典是希臘各城邦的盟主,城市雖然遭到戰爭的破壞,但是戰爭勝利而繳獲的大量財富,又使希臘的經濟繁榮起來。作為城邦盟主的雅典,對外以霸主身份發展自己的勢力,對內實行民主政治,給人民以更多的富足與自由,從而使雅典成為當時歐洲最美麗繁榮的城市,也使雅典自公元前5世紀中葉進入了“伯里克利斯的繁榮新時代”。

古希臘雕刻進入古典時期后出現了新的繁榮,雕刻家們進行新的探索和創造,突破古風程式,試圖在人體直立的基礎上將人體的重心移至一足,使另一足自然地表現出一些動態,以表現現實生活中人物的各種運動感。這是古代藝術家美學觀的新發展,意味著雕刻家對人與人體美的認識的提高。這時期創造的作品更接近現實的完美人體。

5、希臘化時期雕塑藝術:

希臘化時期一般指公元前334—30年,又稱希臘主義時期。這一時期從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東征波斯,到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滅亡埃及托勒密王朝,前后共300余年。

1、菲狄亞斯 (公元前5世紀初—431年): 古代希臘藝術可以用一個人的名字來象征,那就是菲狄亞斯。 古代學者認為菲狄亞斯的藝術風格是姿態寧靜而高貴,表情肅穆而溫雅。對此,后人稱為“神明的靜穆”。菲狄亞斯正是理想化的巨擘,在他的生前死后,古典風格的特性一直支配著希臘雕塑藝術。

2、伯利克里托斯 (活動于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 伯利克里托斯是與菲狄亞斯同時代的阿戈斯地方的雕塑家,他自成一派,故稱他為阿戈斯派雕塑家。人們只知道他最擅長表現青年運動員的形象,所使用材料都是青銅,現在看到的是大理石復制品。

3、普拉克西特列斯: 戰爭給希臘帶來極大的破壞,國家再無財力興建神廟和裝飾。大型裝飾雕刻逐漸減少,單獨的圓雕開始增多;敬神的雕像少了,安慰人們不安心靈的和平女神、愛神、酒神多了。 人們在評論希臘雕刻時,往往把巴特農神廟的雕刻比作壯麗的史詩,而對普拉克西特列斯所雕作的那些男女裸體雕像則喻為迷人的抒情詩。在他所有迷人的作品中審美價值最高、最迷人的是維納斯雕像,其中最杰出的是《克尼多斯維納斯》。

4、利西普斯 利西普斯是古典時期最后一位重要雕刻家,擅長青銅雕刻,是西庫翁學派的代表。他是馬其頓亞歷山大的宮廷雕刻家,藝術活動于公元前370—312年間,傳說他生平創作了1500余件作品,但沒留下一件原作,后世復制的也不多。他承繼了波里克列托斯的傳統。 利西普斯是位大膽的革新者,善于處理空間,精于掌握瞬息變化的運動姿態,表達人物的個性。他首創了有鮮明空間和著重長寬高三方面的雕像結構和表現復雜動作的方法。他加1的規范,在審美觀上傾向于靈巧深了對人體的研究,測定了新的人體比例標準,創作了8∶纖長,人體有細長輕捷之感,具有新的審美理想。他的名作有《刮汗污的運動員》,這件作品人們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都十分完美,所以是公認的古希臘雕刻中第一件真正的圓雕。還有《競技優勝者》和《休息的赫剌克勒斯》。

古希臘雕塑的代表作品

古希臘雕塑中的好幾項都位列世界十大雕塑中,如:

1、《擲鐵餅者》 (作者:米?。?/p>

米隆的《擲鐵餅者》 高約152 厘米,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為青銅,米隆作于約公元前450 年。原作已佚,現為復制品。雕像選取運動員投擲鐵餅過程中的瞬間動作,這正是鐵餅出手前一系列瞬間萬變動作中的暫時恒定狀態,運動員右手握鐵餅擺到最高點,全身重心落在右腳上,左腳趾反貼地面,膝部彎曲成鈍角,整個形體有產生一種緊張的爆發力和彈力的感覺。形體造型是緊張的,然而在整體結構處理上,以及頭部的表情上,卻給人以沉著平穩的印象,這正是古典主義風格所追求的。

2、《維納斯》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稱《米洛斯的維納斯》、《斷臂的維納斯》、《維納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 亞力山德羅斯創作于約公元前150年左右,現收藏于法國巴黎盧浮宮。 從雕像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這尊雕像還是盧浮宮的三大鎮館之寶。

3、《雅典娜神像》(作者:菲狄亞斯)

雅典娜為雅典城的守護神,也是代表智慧的女神。原作為巴底農神廟大殿的主像,全身高達13米,用銀白色大理石雕成,局部鑲嵌著象牙與黃金,可惜已在拜占庭帝國時代被毀壞。這里介紹的是大理石小型摹制品。在這件女神雕像中,她頭戴戰盔,身著希臘式連衣長裙,護胸和甲胄上裝飾有蛇形飾邊和人頭像;她裸露雙臂,透過薄衣裙可隱見豐艷健美而有力量的身體;衣裙褶紋和飾物造成橫豎線條的疏密變化美;她的手勢動作可能是執長矛和托物,整個形象富有女性的溫柔和充滿生命,更多的是人性,絕少神性,這表明希臘化時期藝術已走向世俗化。

古希臘雕塑以其恢弘而博大的崇高感,體現了人對美的理想范式及美好生活的尋求,它是積極、健康而鼓舞人心的藝術。盡管它產生于那么久遠的年代,但作為典范,無論是藝術還是精神,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物業電梯管理制度免費下一篇:文學社新學期工作計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