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精神衛生范文

2023-09-19

精神衛生范文第1篇

雖然在考研期間對于政治的學習中對自然辯證法有一點點了解,但那時候沒有時間也沒那個心境去對這個有更加深入的學習,只知道這是一門教我們怎么去正確去看待世界萬物和處理我們現實生活中一些問題的一種方法,是我們無產階級的兩位偉大的領袖提出來的。開始了研究生的學習之后學校開設了這門課程,幾節課的學習下來我感覺自然辨證法離我好像沒那么遠,這跟我們老師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講課方式肯定離不開。

自然辯證法首先要涉及的一個概念就是自然觀,所謂的自然觀就是一個人對自然界的總得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是不依賴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物質世界。唯心主義認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產物。辨證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是處在永恒運動、變化、發展中的物質世界:自然界一切現象都是對立統一的,它們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自然界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人對自然界認識的基礎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所以不管是什么時候它都是科學技術與馬克思主義理論連接的橋梁。理解了自然辨證法的定義自然就清楚了學習它的重要性了,首先學習自然辯證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當前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技術化、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更加緊密,在這中情況下,我們要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并通過它來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社會同步,就必須深入研究科技發展的內在規律。就必須將科學技術置于社會大系統中,因而研究自然辯證法具有特別突出的現實意義。其次,是科技工作者探索自然界奧秘的需要。研究自然辯證法有助于科技工作者創新意識的樹立和能力的培養,能夠使我們在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上,提高科技工作者的整體素質,有助于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人才培養。

我曾認為科學技術活動就是用前人已經總結好的理論去從事解決難題的活動,通過對科學技術發展歷程中的一些代表性人物、代表性事件、代表性思想的學習和深入了解,我進一步意識到所謂科學并不僅僅是靜態的知識體系,它更是一個充滿了創造性的探索過程。教材中的知識并非是科技工作者一蹴而就的,而是無數前人經過艱苦探索,在批判和繼承前人理論成果的基礎之上,經歷一次次創新、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完善而成就的。歷史上的科學家之所以能對科學發展做出卓越功勛,不是因為他們有超越于常人的智力,而是因為他們在認識自然界、解決問題時始終保持了一種不甘于因循守舊、積極求新的精神狀態,他們擁有難以滿足的好奇心、尋根究底的懷疑精神、永無止境的求知欲望、不盲從的獨立品格、求新冒險的意識和靈敏多變的思維等科學創新精神。伽利略對比薩大教堂吊燈的擺動感到好奇,由此研究出單擺的等時性原理;道爾頓為母親買襪子,對顏色的判斷感覺到親奇,由此開創了色盲癥的研究;哥白尼大膽質疑權威的“地心說”,提出“日心說”,從而掀起了一場近代自然科學的哥白尼革命;塞爾維特不迷信教會支持的蓋侖血液理論,堅持獨立思考、獨立研究,提出血液循環的思想,并為捍衛這一思想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加深了我對質疑、積極求新精神的理解,讓我明白科學的每一次進步和發展都要沿著前人足跡繼續積極探索、勇于開創,而不是墨守成規、照搬照套。

創新離不開科學方法,確立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是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而自然辯證法本身就是廣義的科學方法論,學習、研究自然辯證法,正是牢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本途徑。從某種意思上說,科學技術哲學也是這一當代的自然辯證法,作為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科學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人們提供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自然科學發展中最先進的方法論。因此,高校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無論是從事自然科學研究還是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都應該關注自然辯證法的發展變化,正確了解和把握自然辯證法與創新精神的關系,通過對當代自然辯證法的學習和研究,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克服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種種偏見,牢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從思維方法上不斷加強自身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

精神衛生范文第2篇

食物中毒是指攝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質當作食品攝入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這是一類經常發生的疾病,會對人體健康和生命造成嚴重損害。同學們正處于身體生長發育階段,因此,預防食物中毒,保證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種類。食物中毒主要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動物性食物中毒。

(一)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細菌污染的食物:肉、魚、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燒、鹵肉類,涼菜、剩余飯菜等。霉變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麥、霉變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動物組織中毒,如河豚、貝類及魚類引起的組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毒蕈、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離棉酚等中毒。

(三)化學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屬、亞硝酸鹽及農藥中毒等。被農藥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類污染的海產貝類等。

(四)在某一特定環境下能產生有毒物質的食品:發芽的馬鈴薯;霉變的甘蔗;未加熱煮透的豆漿、蕓豆角、杏仁、木薯、鮮黃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細菌性食物中毒多見。另外,菜豆中毒、豆漿中毒和因誤食有毒有害物質引起的中毒也時有發生。

二、食物中毒的特點

1、中毒者在相近時間內均食用過某種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發生中毒,停止食用該食物后,發病很快停止。

2、潛伏期較短,發病急劇,病程亦較短。

3、一般無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染。

4、所有中毒者的臨床表現基本相似,一般表現為急性胃腸炎癥狀,如腹痛、腹瀉、嘔吐等。

三、為什么會出現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首先應有中毒的食物,并且該食物中帶有足夠劑量的致病因子,具備了這兩條,即可引起食物中毒。經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見的有十大因素:

1、不適當地冷藏食物(冷藏溫度不夠);

2、在室溫下貯藏食物(室溫在危險溫度帶范圍內);

3、過早地準備食物(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

4、不適當地冷卻食物(冷卻時間過長);

5、不適當地加熱食物(加熱不徹底或低溫長時間加熱);

6、內務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衛生制度不健全,個人衛生習慣不良);

8、不適當地解凍食物(在室溫條件下解凍);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員有感染并且有不良衛生習慣;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四、那么怎樣預防食物中毒呢?

針對年齡特點,同學們應該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個人衛生習慣會把 致病菌從人體帶到食物上去。比如說,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會進入消化道,就會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從而引起腹瀉。

2、選擇新鮮和安全的食品。購買食品時,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狀,是否有腐敗變質。尤其是對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綠綠的外表誘人,要查看其生產日期、保質期,是否有廠名、廠址、生產許可證號(QS號)等標識。不能買過期食品和沒有廠名廠址的產品。否則,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無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徹底清潔。生吃瓜果要洗凈。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干凈,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需加熱的食物要加熱徹底。如菜豆和豆漿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徹底加熱會引起中毒。

4、盡量不吃剩飯菜。如需食用,應徹底加熱。剩飯菜,剩的甜點心、牛奶等都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不徹底加熱會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變的糧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點),其中的霉菌毒素會引起中毒。

6、警惕誤食有毒有害物質引起中毒。裝有消毒劑、殺蟲劑或鼠藥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處理,防止用來喝水或誤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沒有衛生許可證的小攤販處購買食物。

8、飲用符合衛生要求的飲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潔凈的水。最好是喝白開水。

精神衛生范文第3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

上半年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縣衛生局正確領導下,全院干部職工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農村防疫保健工作為重點,積極探索和逐步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積極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村衛生室規范化建設,強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及醫療救治體系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加強內部管理和人才培養,促進全鎮衛生工作全面發展,現將我院上半年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 基本情況

衛生院位于團結工委所在地,于1972年2月成立,占地面積8125.25平方米其中業務用房面積758.75平方米(危房181.56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門診樓、住院樓、和住宿?,F有編制13名,實有在職職工6人,缺編7人(其中借調衛生局1人)有鄉村醫生編制24人,實有24人,鄉鎮執業助理醫師2人,護士1人,其他衛生技術人員5人,管理人員1人,工勤人員0人,聘用臨時工7人,三支一扶2人,大學??埔陨?人,中專6人?,F開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預防保健、B超、檢驗等臨床科室,編制病床15張。設有12個村衛生室。主要設備有黑白B超機、婦、產床等。

二、 院內各項工作情況

衛生院承擔著巖帥鎮團結片區近1.5萬余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婦幼保健、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工作;

1、實行院長負責制,重大決策由院務會和職工大會討論決定執行。

1) 每周組織職工集中學習一次,內容包括政治、業行風等,重要文件精神及時組織學習。加強行風建設,成立專門領導小組,提高隊伍素質建設。

2) 進一步加強各科室建設,繼續“醫院管理年”活動,從提高醫護質量抓起,建設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德、能、勤、績”為標準的考核管理制度,實行績效工資與工作質量、工作風險程度及成績掛鉤,當月核算按季度兌現獎懲。

3) 繼續抓好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專項工作,藥品采購一直按全縣集中網上采購平臺采購,且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做到鄉村藥價統一。

4) 嚴格執行財務制度、財經紀律、堅持原則,按上級分配辦法要求,搞好核算,一年內向職工公布政務、財務4次、收費標準公開,并嚴格按物價部門核定的標準執行。

5) 藥政工作,嚴格執行國家物價部門的收費標準,對毒、麻及精神藥品實行五項專管,其它藥品加強質量管理,禁止使用過期、失效及偽劣藥品。購進藥品認真填寫購進記錄,藥房、庫房由專人管理。

2、診療工作;

(1)今年(2013年)1——9月份門診就診人次13112人,(其中村級7609人次,鎮、工委級5503人次)。

(2)住院人數:262人其中治愈262人,治愈率100%,死亡人數無。

3、防疫工作; (1)巖帥鎮團結片去0——7歲兒童1098人,今年出生189人,實建卡189人,建卡率100%,乙肝及時接種189人,及時接種率100%,卡介苗接種189人。

(2)半年冷鏈運轉7次,已基本按計劃完成。 (3)0——15歲兒童水痘疫苗補接種760人

(4)基本疫苗單項接種率99%,強化免疫率98%。 2)病癥監控工作

年內團結工委片區法定傳染病5人,其中結核5例、瘧疾0例、痢疾0例。今年來無傳染病暴發流行病例。

3)健康教育宣傳

根據我片區常見病、多發病出版相關疾病的預防知識、傳染病防治知識、慢性病防治重點、養生保健要點等群眾需要并希望了解的健康知識內容,每月定期更換一次板報內容。截止2013年8月30日出版健康教育宣傳欄8期32版,各村出版墻報4期44版。

4、婦幼保健工作(2013.01—2013.09)

1)、婦女活產數189人,孕產婦187人,產檢187人,孕產婦保健覆蓋率100%系統管理187人,系統管理率100%,高危孕產婦13人,篩查率為100%,高危孕產婦管理率100%,住院分娩187人,住院分娩率100%。

2)兒童保健

7歲以下兒童1098人,5歲以下942人,3歲以下578人,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578人,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100%,無新生兒破傷風死亡。

為加強艾滋病的防治,防止母嬰傳播,給187名孕產婦做了HIV篩查,查出HIV感染4人,乙肝表面抗原監測187人,陽性0人,梅毒監測187人,陽性1人。

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開展情況

在鎮、工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及縣農合辦的全力支持下,我鎮工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順利實施。2013年,應參合人數14776人實際參合人數13579人,參合率92%;參合群眾切實享受到了新農合帶來的好處,到目前為止2014年新農合籌資7萬余元、籌資工作還在進行中。

6、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情況

截止2013年1-8月底,我院共為十一個村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檔案紙質檔案14057份,并把紙質居民健康檔案完善合格錄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11227份。其中普通人群10987份,老年人1050份,高血壓病 508份,糖尿病 308份,兒童955份,孕產婦192 份,重性精神病57份。

2、建立健康檔案的同時對不同人群進行了健康教育及指導,對存在慢性病危險因素的居民進行了干預。居民健康檔案分村、分類進行規范化管理。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雖然我院經過多方努力,業務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醫院形象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還存在不少問題:

1)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為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就醫需求,衛生院需加大了各種軟硬件設施的投入,望政府及有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

2)我院醫務人員偏少,尚缺乏一批醫術精湛的專業技術人員,有待進一步分配及培養。由于人員缺乏,工作崗位均一人多崗,導致個別同志形象不佳,生、冷、服務態度欠佳問題不同程度存在。

3)衛生院化驗設備落后,沒有血液細胞分析儀、心電圖、心電監護儀、X光機或DR機、醫療救護車等等,黑白B超機子、高倍鏡等老化,故障頻出,影響醫療工作的正常開展,為滿足臨床及老百姓的就醫需求,急需更新這些設備。 4)由于衛生院基礎差、底子薄弱,醫療質量、醫療服務以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仍存在薄弱環節和不足。

5)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以來,在基層部分廉價且療效好的藥物沒有,給患者和醫務人員帶來了一些困難。

6)部分醫務人員對于國家的新醫改大政方針政策理解不透徹,未能很好地領會國家實行新醫改的根本目的及任務,對新醫改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實施略有一些情緒,思想觀念尚未完全轉變,急需加強學習,進一步轉變觀點,從根本上認識到國家新醫改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7)職工住宿房屋緊張,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認真執行中央、省、市、縣和黨委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認真學習并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的各項新醫改政策,轉變思想觀念及服務意識,真抓實干,為新醫改的順利推進貢獻自身的力量。

(二)加強衛生院領導班子建設及黨風廉政建設,切實做到履好職、負好責,廉潔自律。

(三)繼續加強醫療護理質量、醫德醫風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建設,為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回顧近年來的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縣衛生局正確領導下,在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是,我們清醒的認識到我與其他單位還有一定差距,相信在衛生局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我院將繼續深化改革,努力向著一流的衛生院目標全力奮進。

精神衛生范文第4篇

醫院坐落于貢井區青杠林,占地40余畝,規劃面積55. 8畝,總建筑面積39100平方米,綠化面積約占總面積的70% ,環境質量十分優越。醫院現有職工620余人,其中享受國家政府津貼專家1人,省衛生廳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自貢市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瀘州醫學院碩士生導師1人,四川省名中醫1人,高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1人,中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17人。目前編制床位850張,開放床位1287張。設職能科室21個、臨床科室21個、醫技科室7個,其中臨床科室設有精神科重癥加強治療病房( PICU) 1個、慢性精神科病房1個、普通精神科病房4個、老年科病房7個、心身疾病科病房2個及普內科、神內科、外科、婦科、中醫科病房各1個。醫院擁有0. 5T核磁共振、飛利浦CT、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口彩超、CR、經顱磁刺激儀、腦漲落圖儀、全自動血球計數儀、視頻腦電圖、動態腦電圖、眼動檢測儀、經顱多普勒、MECT治療儀、心理CT、電子內窺鏡、 腹腔鏡、C臂、婦科LEEP刀、多導睡眠監測系統等設備及神經康復診療系統、理療等康復設備。

醫院擔負著自貢市四區兩縣和川南七地市以及云南、貴州、重慶毗鄰地區的精神病防治任務, 年門診量10萬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萬余人次。醫院在對各種精神疾病診斷和治療上具有獨特而顯著的優勢,主要收治各種睡眠障礙、心理障礙、精神疾病、老年病等患者,同時開設內科、 外科、婦科等綜合科系。醫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四川省民事、刑事精神醫學司法鑒定醫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遠程會診、教學定點醫院,四川瀘州醫學院本科教學醫院,四川正泰精神醫學司法鑒定所也掛靠在我院。

精神衛生范文第5篇

1 我國精神衛生問題現狀

1.1 流行情況

1982年, 全國12個地區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各類嚴重精神疾病的終生患病率為12.96‰, 到1993年上升為13.47‰[2,3], 據估計全國有嚴重精神疾病患者約1600萬人。2004年河北省各類精神疾病的時點患病率為162.4‰, 終生患病率為185.1‰;除精神發育遲滯和癡呆外, 各類精神疾病的總時點患病率為140.5‰, 終生患病率為163.2‰[4]。北京市16個區縣調查顯示[5], 精神分裂癥總患病率7.21‰, 神經癥患病率35.18‰, 酒依賴為14.30‰, 藥物依賴為2.18‰。抑郁癥的終生患病率在男性約為12%, 女性約為25%[6]。

中國兒童精神健康問題檢出率高達7.03%~14.89%[7]。精神發育遲滯是兒童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患病率為1.2%[8];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導致兒童學習困難的重要原因, 學齡兒童患病率為4.31%~5.83%[6];孤獨癥是學齡前兒童的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 患病率為0.028%[9]。

65歲以上老年人癡呆的患病率為7.2%, 其中Alzheimer病 (AD) 為4.2%[10]。據此估計, 我國癡呆的患病人數已超過600萬, 其中AD患病人數達350萬。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快, 老年期癡呆的患病人數將逐年增加。

1.2 精神疾病負擔

1993年, WHO引入了傷殘調整生命年 (DALY) 來量化疾病負擔, 這一新的評估方法能更好地比較不同疾病在人群健康水平中的相對重要性。我國的精神疾病負擔見表1[11]與表2[12]。表1顯示當前我國最重要的精神疾病類型。表2顯示精神疾病和自殺 (通常為精神疾病的結果) 是中國最重要的一類疾病, 占疾病總負擔的1/5, 在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

(有些病種的DALYs%未單列)

摘自世界衛生組織 (WHO) 1996年版《全球疾病負擔》 本表未包括13類次要的疾病

2 精神衛生服務資源

2.1 財政投入

我國是中等偏下收入國家, 衛生預算占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5.5%, 人均衛生總費用224美元, 人均政府支出83美元, 對精神衛生的投入占整個衛生預算的2.35%[13], 這與占疾病總負擔的1/5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對精神衛生的投入顯然不足??陀^上精神病醫院承擔著大量的公共衛生任務, 對所治療的患者收費低廉, 而在經費投入上, 精神病醫院沒有進入公共衛生機構序列, 且撥款比例很小。有的醫院甚至沒有財政撥款。

2.2 精神衛生專業人員與床位設置

據2007年中國衛生統計提要, 2005年精神科醫師為19130人, 占醫師總數的1.2%;精神科床位數135558張, 占總床位數5.3%[14]。我國目前精神科床位每萬人口1.06張, 精神科醫師每10萬人口1.29人[15]。與WHO公布的《2001年全球精神衛生資源》比較[16], 我國的??拼参?、醫師、護士分別為全球平均數的1/4、1/3和1/5。

朱紫青等調查發現, 我國精神科床位總體不足、地區間分布和發展不平衡, 床位平均使用率僅為75.2%[17]。何燕玲等對中國精神科專業人員的現狀調查, 醫師中60.8%的人沒有本科學歷, 中專生占18.3%, 有41.3%的人并非一開始就從事精神科, 專業隊伍結構不合理, 學歷教育與繼續醫學教育有待加強[18]。

2.3 綜合醫院精神衛生服務

近年來, 綜合醫院的精神衛生服務也成為研究熱點之一[19]。20世紀90年代WHO組織全世界15個國家和地區同時進行一項關于綜合性醫院就診患者心理障礙的多中心調查研究, 結果顯示心理障礙的平均患病率為24.2%[20]。許多心理疾病或功能性精神障礙都具有軀體性癥狀, 由于社會大眾缺乏應有的心理衛生知識, 或存在對??漆t院的誤解, 大多數患者首選到綜合醫院就診。然而, 對上海綜合性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調查發現, 內科醫生對心理障礙的識別率為15.9%, 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 (48.9%) , 而且即使是對已識別的心理問題, 其總治療率也很低[20]。作為大眾就醫常首選的綜合醫院絕大多數沒有設置精神科室, 以處理日益增加的心理疾患和軀體疾病伴發的精神衛生問題[21]。

3 存在問題

3.1 資源不足與浪費并存

我國的精神疾病防治機構由于經費投入不足, 醫療設備陳舊, 專業技術人員短缺, 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 足以說明其資源十分有限。但是, 目前不少精神病??漆t院床位閑置, 甚至難以為繼。究其原因:一是精神病人及其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看不起病, 住不起院;二是部分地區存在亂辦醫、亂行醫現象, 不少基層精神衛生機構系由街道或鄉鎮衛生院改建而成, 技術力量薄弱;三是一些重要的精神衛生問題未被識別;四是由于社會對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偏見或歧視, 不少患者和家屬寧愿諱疾忌醫或尋求偏方、迷信, 也不愿冒被視為“精神病”的危險去精神病醫院診治。

在我國不少地方, 精神疾病患者半數以上未得到任何治療, 不到10%的病人接受過精神病醫院正規治療[22]。心境障礙患者到精神科的就診率僅為2.13%[23]。

3.2 社區精神衛生服務發展不平衡

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和經費投入, 社區精神衛生服務體系發展緩慢[22]。社區精神衛生服務人員極度匱乏, 常身兼數職, 地方政府不重視, 沒有認識到社區精神衛生服務的重要性[24]。全國許多地區缺乏以社區為基礎的、讓精神疾病患者可支付得起的精神衛生服務機構[11]。

3.3 專業人才缺乏

精神科專業地位不高, 很少醫學畢業生愿意從事這個專業;很多專業人員又因收入比其他醫療領域人員低得多而陸續轉行, 精神病醫院的床日收費水平約為綜合性醫院收費水平的1/5[25]。目前我國還沒有專職的精神病學社會工作者, 而且幾乎無專職的臨床心理學家。

據調查, 人才流失現象很嚴重。北京安定醫院2001年至2004年流失醫生30人, 占全部醫生的1/5, 北京回龍觀醫院近年流失醫務人員112人。而在其他一些地區, 精神??漆t師流失現象更為嚴重。齊齊哈爾醫學院心理衛生系畢業生只有1/4從事本專業, 其余均已轉做其他專業[26]。

3.4 社會歧視和偏見

精神疾病患者遭遇到的歧視突出表現在與個人基本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工作、婚姻和人際交往三個方面[27]。據調查, 50%以上的人不愿與精神疾病患者為鄰, 40%以上的人不愿住在精神疾病康復設施附近, 更多的人認為精神疾病患者“有破壞性”、“容易危害他人”[6]。病人和家屬擔心“家丑外揚”, 拒絕去??漆t院治療, 在一些不發達地區, 精神病患者成為迷信活動的犧牲品。

3.5 現有的??品漳J讲贿m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在我國, 許多精神??漆t院基本上還是“醫院精神病學”的格局, 以住院為主要服務內容, 以精神分裂癥患者為主要服務對象, 采取封閉式管理, 幾十年來變化甚微[28]。約半數以上的??漆t院未設防治科或社區服務科[29], 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工作多由精神科醫生兼職。

4 建 議

4.1 普及精神衛生知識, 消除社會偏見

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見, 由來已久, 消除這種社會偏見是政府的一項長期任務, 針對公眾對精神疾病患者偏見的危害性及嚴重性, WHO2001年精神衛生日提出“消除偏見, 勇于關愛”的口號。只有普及精神衛生知識, 消除社會偏見, 精神疾病患者才能得到及時、更好的治療。我國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發展指導綱要 (2008年和2015年) 工作指標與目標之一是;提高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 到2010年達到50%, 2015年達到80%[30]。

4.2 加快精神衛生立法進程

我國《精神衛生法》的立法調研和起草工作從1985年起已歷時20余年, 已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梢灶A期, 精神衛生法的頒布, 將有力地推動我國的精神衛生服務, 我們應努力推進立法進程。

4.3 加強精神衛生專業人才建設和培養

重視精神衛生專業人才建設和培養, 政府應充分考慮精神衛生??漆t院的工作性質、工作狀況, 對工作人員給予合理有效的補償, 為其生存發展提供較為寬松的空間和條件。

4.4 大力發展社區精神衛生服務

WHO提出, 精神衛生應該以社區為單位, 在社區的基礎上為所需要的人提供服務[31]。讓每一個精神病患者入院治療不可能也不現實;而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礙如各類神經癥和大部分抑郁癥及多數慢性精神病最好也是在社區治療和接受康復服務。不僅能大大減輕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 而且利于患者改善生活質量, 恢復社會功能[22]。因此, 如何盡快發展我國社區精神衛生服務是當前緊急而又重要的任務。

沈漁提出, 現在需要緊急呼吁在全國建立社區精神衛生服務, 以防治精神疾病[32]。楊德森認為, 優先與大力發展社區精神衛生工作是長遠與正確的方針, 必須堅定不移, 有計劃、有步驟去操作[33]。而社區精神衛生服務工作需要多學科、多部門、多方面的協作[34]。

4.5 發展綜合醫院的精神科

我國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綜合醫院, 尤其是教學性綜合醫院組建精神科, 但至今有精神科的綜合醫院依然屈指可數。時至今日, 發達國家大型綜合醫院幾乎都設有精神科[16]。綜合性醫院中精神衛生的范疇非常廣泛, 存在著巨大的精神衛生服務需求[35], 精神疾病患者愿意到綜合醫院診治, 這是全世界共同的情況[16]。因此, 發展綜合醫院精神科是當代精神科改革的方向之一。

5 展 望

近年來, 我國切實加強了精神衛生工作。2002年衛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和中國殘聯聯合發布了《中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 (2002-2010年) 》, 提出了精神衛生工作的目標;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7部委聯合簽署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 要求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資的模式, 加強重點精神疾病的治療與康復; 2006年國務院批準建立“精神衛生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 辦公室設在衛生部;2008年2月出臺了《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發展指導綱要 (2008年-2015年) 》。

我國的精神衛生工作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國內和國際大環境都有利于精神衛生的發展;同時, 也面對著巨大挑戰, 既有傳統的偏見與歧視的固有障礙, 又有社會需求和衛生改革提出的新問題, 隨著我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的實施, 必將全面推動精神衛生事業的發展。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國精神衛生服務現狀及存在問題。指出我國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 精神疾病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精神衛生資源配置短缺和不平衡, 政府投入嚴重不足。建議加大精神衛生知識宣傳力度;加快我國精神衛生立法進程;加強精神衛生專業人才建設;大力發展社區精神衛生服務并在綜合性醫院開設精神科。

上一篇:醫療衛生下一篇:農業稅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