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涉稅風險范文

2024-04-03

涉稅風險范文第1篇

[摘要]通過企業涉稅風險管理的界定,從企業涉稅風險客觀存在和企業忽視涉稅風險管理論述了必要性,同時在涉稅風險管理理念發展、建立涉稅風險管理制度和涉稅風險管理方面闡述了企業涉稅風險管理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加強涉稅風險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涉稅風險管理;涉稅風險監控;經營全過程涉稅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9160

1企業涉稅風險管理界定

在企業運營過程中,各種主客觀因素可能導致企業進行交易核算與稅收政策不一致,形成涉稅風險。涉稅風險使企業遭受現實或者未來利益損失,其結果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企業少交了稅,存在觸犯稅法而受到懲戒或者處罰的風險;二是企業未享受到應該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多繳納稅款的風險。

根據《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對稅務風險管理的解釋,可將企業涉稅風險管理定義為:企業運用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制定各種業務運作程序,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涉稅業務進行控制,達到規范企業納稅行為,規避企業稅收風險,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一種經營管理活動。

2企業涉稅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2.1企業涉稅風險客觀存在

第一,企業會計準則與稅法存在差異。由于會計和稅法根本目標不同,企業會計準則和現行的稅法之間必然存在差異,主要體現在收入確認、費用扣除和資產項目處理差異等方面。另外,在固定資產折舊計提中也存在差異。然而對于二者差異進行調整的過程正是涉稅風險產生的重要時間節點,一方面需要財務人員有較高的業務水平,準確運用會計準則、精確理解稅法;另一方面對企業會計管理制度的設計存在要求。如果未設置“輔助賬”對稅法和會計差異進行序時記錄,會導致企業納稅申報無準確的數據來源,進而產生涉稅風險。

第二,稅法層次較多且不斷變化?,F階段,我國稅收法律、法規層次較多,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文件、通知眾多,企業面臨國稅地稅兩套征管系統完成納稅義務;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稅收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也處于不斷調整、變化中,這些都會給納稅人員正確劃分業務種類、準確運用稅法帶來難度。此外,稅法自身界定模糊、矛盾也偶有發生,使得納稅人與稅務機關對同一稅法理解不同。這些都會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

2.2企業忽視涉稅風險管理

目前大部分企業管理層對涉稅風險管理重要性認識不足,對于納稅申報是應付或不得已為之。納稅意識缺乏和風險意識不科學,使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缺乏稅務風險管理,在生產經營過程各個環節中缺乏對涉稅風險的通盤考慮,各個業務部門又缺乏統籌成體系的涉稅風險監控,增加了企業的涉稅風險。企業涉稅事項只是由財務人員完成,不能對稅收的風險要素、風險環節、風險來源進行梳理和鑒別。因此無法對生產經營各流程進行監控和調整,更無法對各經營環節進行有效的參與控制,不能進行涉稅風險的預測和分析,導致企業涉稅風險。由于涉稅風險存在的客觀性,加之企業管理層對其重視不足,也就給企業現實或者未來利益損失帶來了巨大風險,導致企業遭受法律制裁、財務損失、聲譽損害,由此說明企業進行稅務風險管理迫在眉睫。

3企業涉稅風險管理的可行性

3.1涉稅風險管理理念發展

目前,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和很多國家的稅務機關都對稅務風險及其管理高度關注,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研究和實踐。從稅收征收者的角度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稅務管理領域經歷了快速的革新,幾乎每10年在管理模式上都會有新的創新,呈現出新的管理特征。稅務管理模式的創新有助于倒逼企業涉稅風險管理理念的發展。

一些大企業已經意識到涉稅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紛紛設立稅務風險管理機構,加強內部控制。例如,通用電氣于2008年啟動了公司內部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并在2009年開展了有針對性的風險評估和內部自查,稅務風險管理日益被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這也在市場經濟運行的大環境中,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證明涉稅業務風險是可以管理的。

3.2政府積極引導企業建立涉稅風險管理制度

企業加強涉稅風險管理離不開政府的推動。2009年發布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充分參考了國外風險控制規范和稅務風險管理的經驗,并吸收了四大國際會計公司的合理建議,給所有企業提供了一個行動指南。指引著重強調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對推動企業建立、改進和完善內控和風險管理體系有著重要意義,它有助于解決大企業稅務管理面臨矛盾,落實大企業新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是彌補現有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框架不足的有益嘗試,是幫助企業減少納稅遵從成本和控制稅務風險的重要手段。政府的積極引導為企業建立涉稅風險管理制度提供了有利的宏觀環境和發展方向。

3.3涉稅風險管理能夠創造價值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涉稅風險管理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這與企業的發展目標是相輔相成的。企業涉稅管理所創造的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有形價值,二是無形價值。例如,華潤集團于2006年在集團財務部下設立了稅務管理部,在一、二、三級利潤中心都設有稅務經理及專業稅務人員,雖然因此多增設了崗位,但近兩年集團的稅務風險明顯減小,稅務成本控制也有明顯成效。只要能夠摸清涉稅風險的規律,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涉稅風險就能夠被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企業因此受益無窮。

4企業提高涉稅風險管理水平的建議

4.1提高涉稅風險意識

企業管理層首先必須認識到依法納稅是企業應盡的義務,同時應該牢固樹立涉稅風險意識。例如,在對交易活動進行調查和合同簽訂時,要重點關注對方的納稅主體資格,嚴格審查對方納稅資信情況,認真推敲合同條款,盡量化解涉稅風險。

4.2提高企業涉稅管理人員素質

隨著依法治國理念的推進,稅收政策的不斷完善,對企業的涉稅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稅管理人員的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涉稅管理的水平。因此,企業需要積極引導相關管理人員自覺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加強稅收政策的學習,強化終身學習的理念。

4.3實施企業經營全過程涉稅管理

稅務事項幾乎貫穿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涉及人、財、物、技術等各個要素,稅務風險的源頭很可能就潛伏在決策層及各個業務部門。因此,涉稅管理必須從一項經濟行為的決策開始,貫穿于經濟合同的簽定、經濟事項的履行以及該項經濟活動最終的財務核算。

5結論

綜上所述,企業涉稅風險管理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又有實施的可能性。指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企業涉稅風險管理的全面鋪開。企業只有不斷加強管理,防范和規避涉稅風險,才能有效地防范可能遇到的風險和損失。

參考文獻:

[1]陳潔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案頭分析[J].稅務研究,2015(3)

[2]彭佳企業涉稅風險管理探析[J].新經濟,2015(3)

[3]李碩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4.

[4]張雁“營改增”后企業運費涉稅問題探討[J].中國市場,2015(3)

涉稅風險范文第2篇

一、營改增物流企業范圍及有關概念:

物流企業是指從事物流活動的經濟組織,是獨立于生產領域之外,專門從事與商品流通有關的各種經濟活動的企業,是在商品市場上依法進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具有法人資格的經營單位。具體來講,物流企業是以物流為主體功能,同時伴隨有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此次“營改增”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在現行增值稅17%和13%的兩檔稅率基礎上,新增11%和6%兩檔低稅率。根據物流企業所涉及到的不同方式,其應納稅率可分為11%、6%和17%三個不同的稅率檔,一般納稅人的物流企業采用抵扣制度,即用于生產經營的外購燃料、外購設備和外購勞務等取得的進項稅額允許抵減銷項稅額,企業“應納稅增值額=應稅銷售額×稅率-抵扣額”。小規模納稅人,即采用“應納增值稅額=應稅服務的銷售額×3%”的公式計算應納增值稅。

二、“營改增”后物流企業存在的涉稅風險:

(一)少計收入少繳稅款,違法現象有所抬頭。

調查中發現:國稅政策與貨運物流企業的實際情況存很大的差距,如:企業不能完全做到“車輛統一調度”,不能完全做到“全部收支統一核算”,僅僅就開票部分申報收入,物流企業有利用部分散客不需要貨運發票的機會,在財務核算時少計經營收入、少計應繳稅款。存在漏報應稅勞務收入,漏繳申報稅款現象。企業有補稅:100%,滯納金:每日0.5‰罰款:50%~500% 的稅收風險?;鶎訃惒块T面臨被檢察機關追究失職瀆職風險。

(二)人為提前或推遲收入,引發行業管理隱患。

物流企業簽訂定期運輸合同所約定的服務期限通常是跨會計年度的,因此這就要求在會計核算時應依照會計制度的規定正確劃分勞務收入所屬的會計期間,即在同一會計年度內開始并完成的勞務,應當在完成時確認收入;若勞務的開始和完成時間分屬于不同的會計年度,在勞務交易的結果能夠可靠估計的情況下,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完工進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確認相關的勞務收入。然而在這次納稅評估中,我們發現:有些物流企業人為提前或推遲計稅收入。僅以當期開具發票的金額確認當期實現的勞務收入,不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收入,存在提前或推遲計稅收入的涉稅風險。

(三)企業經濟行為復雜,會計核算、納稅申報有待提高。

現有稅法大都采取屬地征收的原則,即納稅人在經營行為發生地繳納應納稅款;但就物流企業從事運輸業務的納稅人而言,其應當向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很明顯,這一規定禁止了經營性貨運車輛的異地開票行為,忽視了經營性貨運車輛在返程途中可能產生的經濟效益。比方說,機

2 構所在地為長沙的某物流企業承攬了從長沙至上海的單程貨運業務,將貨物運抵目的地后,為了降低車輛空駛率,通常會在當地貨運市場承接返程貨運業務,此時,該物流企業作為承運人因其不能開具發票而會給托運人造成損失,但如果承運人愿意提供一定價格上的優惠并能與托運人達成協議,就可以選擇以現金方式進行價款結算,從而獲得賬外收入。目前,在物流業多以現金方式進行款項結算就是很好的佐證。物流企業將其返程途中產生的經營收入置于賬外,而相關成本卻在賬內核算,這種財務核算方法使企業不但逃避了增值稅及附加稅(費),而且偷逃了企業所得稅。

(四)企業稅收遵從度低,混淆不同稅率較普遍。

“營改增”政策對提供運輸服務和物流輔助服務規定了不同的稅目稅率?!稇惙辗秶⑨尅访鞔_,貨物運輸業務屬于交通運輸業,適用11%增值稅稅率;貨運代理、倉儲、裝卸搬運、港口碼頭服務等物流業務屬于物流輔助業,適用6%增值稅稅率。兩者的稅負存在差異,而物流企業在核算應稅收入時,也樂于用低稅率應稅所得。如我們在這次對物流行業納稅評估中大多數企業都存在實為交通運輸服務。不按貨運交通運輸業11%征稅,而按運輸代理業6%征稅,引發涉稅風險。就我們這次評估對8家企業就此問題企業補交稅款達300多萬。在評估中還發現物流企業運輸主業和輔助難以區分,政策執行難度較大。運輸服務和倉儲裝卸服務在本質上緊密相連的,人為劃分不僅不適應運輸行業一體化運作的需要,而且增加稅收管理的難度。

(五)“低征高扣”引發“騙稅”,財稅改革有待持續推進。 “營改增”后物流企業爭相攀比,都想適用低稅率,有些企業還花很大力氣在經營上作調整,并做一些稅收籌劃,申報按物流輔助業的貨物運輸代

3 理服務,適用6%低檔稅率,而抵扣稅款接受受托運輸企業開過來11%的專票,形成了低征高扣的現象,實際上這種操作不規范。如果企業確實為貨物運輸代理服務,存在虛抵進項的風險,受托運輸企業提供交通運輸服務應對委托運輸企業開具11%稅率的貨運專票,而不是對貨代企業開具11%稅率的貨運專票。其次我們還在這次調查中發現個別企業因采購物資和設備都是17%的稅率,這意味著企業在進項上抵扣的稅多,而在銷項上征收的稅少。這種“低征高扣”的情況,導致一些企業形成大量留待抵扣的進項稅,自己的“抵扣指標”用不完,有些企業就會借此對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讓“下家”企業進行抵扣,從而產生稅收漏洞,造成國家稅款流失。低征高扣現象的存在,也造成了不公平抵扣,使環環相扣的增值稅鏈條不完整、不科學,留下了騙稅的空間,必須加以封堵。

(六)企業所得稅隱患凸顯,稅收管理壓力加大。

“營業稅”改為 “增值稅”后,物流企業的會計核算相對更加復雜。企業的會計人員素質一時難以適應新的政策要求,從稅收管理上,物流企業的運營模式、開票方式與稅收政策規定存在沖突,國稅部門難以了解企業運營業務收入的真實性。物流企業費用支出方式主要是現金,費用支出不規范,難以按照現代貨運物流企業財務規定,準確核算每輛汽車運輸的噸公里成本、費用和利潤。大量現金支付費用,成本費用不實,國稅部門無法核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出現收入與利潤不匹配現象。據對 “營改增”后2015年區局國、地稅23戶共管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稅負測算,企業所得稅貢獻率僅為千分之零點三。行業利潤率僅為百分之零點一二,遠低于正常的行業利潤率。

(七)代開虛開現象增加,發票違章隱患較普遍。

一是物流企業營改增后,部分企業由于稅負提高,便千方百計地取得沒有實際業務的扣稅憑證,達到少繳或不繳稅款的目的。例如某一企業2014年增值稅進項稅額50多萬元,全部是品名為成品油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方為某市石油公司,經詢問,該企業運輸線路很少經過某市,明顯存在買票抵扣嫌疑。二是物流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時,填寫的要素填寫不全,漏填或者誤填,不按照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填寫要求予以填寫,有些符合自開票納稅人基本認定條件的物流企業,不顧自開票納稅人在“未提供貨物運輸勞務、非貨物運輸勞務及由其他納稅人(包括承包人、承租人及掛靠人)提供貨物運輸勞務”三種情況下不得開具貨物運輸業發票的規定,為其他納稅人開具貨運發票。有的不法分子利用低征高扣政策虛開發票,有的借即征即退、營業稅差額扣除等優惠政策騙取稅款,有的為騙取財政補貼資金虛開發票,這些都需要提前預防。

(八)經營模式雜亂隱蔽,財務核算不夠健全。

物流企業業具有分散性、流動性和隱蔽性特點,掛靠經營普遍,實際車主和名義車主往往不一致;車籍所在地、企業注冊地和實際經營地也往往不一致。受人員素質等制約,很少有納稅人按規定全面、準確核算。運輸企業對掛靠車輛的經營難以全面掌控管理,無法做到按實核算收入和成本。營業稅的征管相對落后,而增值稅征收方式和手段都比較先進,采用發達的“金稅工程”信息系統和嚴密的專用發票管理辦法。在具體的稅務實踐中,物流企業提高會計核算水平,完善賬務資料,加強信息化建設,避免稅務風險也是國稅部門面臨的工作難點。

三、對策與建議:

(一)強化對“營改增”物流企業會計人員的辦稅輔導。

“營改增”物流企業原來由于核算簡單,營業稅大都按差額征收,會計大多是兼職做帳,“營改增”后企業會計核算有較大變化,特別是增值稅進銷項核算,辦稅流程也有很大不同,建議企業加強企業會計人員的會計核算和辦稅流程、納稅申報的培訓,逐戶過關、一戶不漏。

(二)加大對“營改增”物流企業的法制宣傳。

物流行業稅收難征易漏的根源之一是從業人員不知法,對有關物流行業稅收政策不理解,被動納稅。如何才能讓物流行業的業戶由被動納稅轉變為主動納稅?根本的一條路子就是把稅法宣傳輔導工作做到經?;?、精細化,讓物流行業的業戶真正地懂法,提高企業稅收納稅遵從度,稅務機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幫助企業管控風險至關重要”。

(三)清楚增值稅優惠前提,避免稅務風險。

“營改增”后,物流企業可能會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可能是減免增值稅,也可能是享有一定的優惠政策,不管哪種方式,必須要弄清楚享受這些優惠政策的前提條件,只有弄清楚這些前提條件,才能避免稅務風險。首先,物流企業要比照規定的具體內容,看看自己是否符合稅收優惠的范疇和情形,如果不符合的話,企業為了享受稅收優惠采取的一些靠近政策性規定的做法,可能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政策風險。其次,如果物流企業符合增值稅優惠的范疇,企業就應該按照主管稅務機關的規定和業務流程履行必要的程序和備案手續。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對于享受免征增值稅優惠政策的項目,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四)嚴厲打擊虛開發票。

6 “營改增”給物流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涉稅風險。首先,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這是“營改增”之后對物流企業的財務日常管理帶來的新要求,因為專用發票在增值稅征納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這給企業帶來不容忽視的涉稅風險。在平時管理中,要加強對上述可能存在代開虛開的納稅人進行責任提醒,對“以身試法者”進行法律嚴懲,堅決打擊虛開貨運增值稅專用發票,騙取政府獎勵的違法行為,保證貨運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

(五)統一物流業各環節增值稅稅率。

建議將“貨物運輸服務”和“物流輔助服務”統一執行6%的稅率。此舉不僅符合國務院“物流國九條”基本精神,有利于物流業一體化運作,體現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導向;而且符合“營改增”試點中“改革試點行業總體稅負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指導思想,有效解決了試點中交通運輸業稅負大幅增加的問題;同時,減少了操作層面的麻煩,有利于降低征管成本,適應物流業一體化運作、網絡化經營的特點。建議設立“綜合物流服務”稅目,對運輸、倉儲、貨代、配送等物流業務各環節實行統一稅率、統一發票。

(六)把握關鍵,強化會計核算。

貨運業物流企業一般納稅人應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設置各類賬簿,加強憑證管理,確保準確核算收入、成本費用。貨運企業收入、成本費用以完成單個合同(作業項目)為單位核算,分別填制會計憑證,并將相關票據附在會計憑證后。收入、成本費用以一臺車輛(單車)為單位設立收入、成本費用明細賬。尚未實現收入的成本費用按月分車核算。成本費用必須是該車實際發生,并與該車取得運輸收入的行車路線一致。大額運輸款項和油卡購油、大宗購油、大宗購氣等采購業務應使用向稅務機關備案的金融機構賬 7 戶轉賬結算。發票應按規定時限如實填開,屬于自有營運車輛或租賃車輛發生業務的,按自有營運車輛或租賃車輛車牌號碼填開;屬于轉包運輸業務的,應備注轉包運輸字樣。票面內容應填寫詳實,“起運地、經由、到達地”、“車號”等項目必須填寫齊全。

(七)加大稅務征管信息軟件的研發力度。

飛速發展的電子商務與步履姍姍的稅務征管之間的不適應,不僅僅體現在物流一個行業,而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與稅務征管科技之間的矛盾??萍己吭絹碓礁叩奈锪鹘洕刑N涵的稅源,亟待需要有相應科技含量的稅收征管手段來保證。

(八)強化分析,加強評估稽查。

涉稅風險范文第3篇

于大部份營銷者來說,網站再定向(onsite retargeting)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營銷手段,所謂網站再定向的意思是對曾訪問您網站的用戶進行宣傳,在他們瀏覽網絡時向其展示廣告。此手段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第一次接觸中真正轉化為購買的只占2%,而沒有產生購買就離開網站的人群體高達98%。網站再定向的威力在于它能夠幫助你吸引很多的潛在客戶,由于這些用戶之前已經訪問了您的網站一次,這意味著他們確實對您的產品和服務感興趣。當你不斷向這些用戶顯示相關的廣告,將能夠吸引他們回訪并完成購買。理論上,網站再定向技術聽起來完美,但執行起來,卻可能讓很多廣告主走入死胡同,因為它只能夠覆蓋到舊有的訪客,而無法接觸新訪客。對于廣告主來說,網站再定向是一把雙刃刀,它雖然能帶來絕佳的ROI,卻由于覆蓋度不足,會在無形中扼殺銷售機會。

其實無論是廣告數據或購買行為數據,網絡都能記錄下來,而網絡的實時記錄特性,讓它成為當下廣告主實現定位營銷的不二之選。隨著技術不斷革新,廣告主精細化定位的需求也不斷得到滿足。在隨后的篇幅中,我們會簡單地對比幾大定位技術,并通過電商案例分析來討論如何讓這些數據技術協同起來,促成客戶從瀏覽廣告到掏錢購買的轉化,實現廣告主的收益最大化。

網絡營銷的精細化定位潛力只有在大數據的支持下才能完全發揮出來。圖中的數據金字塔劃分出了數據的四個層級。最底層是廣告表現數據,是關于廣告位置和其表現的信息。具體而言,就是廣告位的尺寸、在網頁的位置、以往的點擊率、可見曝光(viewable impression)等指標。

再上一層就是受眾分類數據。如今,市場上的數據提供商可以通過用戶的線上和線下的行為,來收集到廣告受眾的興趣、需求等數據。這些不會涉及個人真實身份的信息會被分析,并劃分為不同的群組,例如性價比追求者、網購達人等。有了受眾分類數據,廣告主可以在互聯網上按自己的需求和品牌的特性來投放。受眾分類數據的針對性更強,也能帶來比單純依賴廣告表現數據更好的點擊率與轉換率,因為它提供了消費者行為和偏好等寶貴信息。

第三層是搜索動機數據。搜索再定向是個用于發掘新客戶的技術。它的出現讓我們能夠發掘出那些很可能會購物的用戶,因為他們已經開始搜索與廣告主產品相關的信息了。那些具有高商業價值的數據可以進一步被篩選出來,廣告主可以將具有高購買意愿的人們再定向到自己的產品信息上來。

而位居數據金字塔頂端的是站內客戶數據,這指的是用戶在廣告主網站上的用戶行為數據,包括了用戶瀏覽的頁面,下載的信息,以及加入購物車的商品等數據。網站用戶通常是那些已經了解過品牌并且對公司也熟悉的一群人。

對于廣告主來說,金字塔四層的數據都獨具價值。舉例而言,廣告表現數據是每個廣告主都首先會關注的信息,因為這些信息在大多數廣告管理平臺和廣告交易平臺都能輕易獲得的。同時,那些與用戶需求和偏好相關的數據,能夠助力廣告主更好地實現精細化營銷。因此,要想針對性地影響消費者購買路徑的每個過程,我們就需要把這四層的數據分析整合,才能制定一個更全面的營銷方案。

以下,我們將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讓廣告主明白應當如何打通各層數據,制定覆蓋消費者購買路徑的精準定位的營銷方案。

案例分享

背景:愛點擊的客戶,國內最知名的電子商務網站之一,希望能提高ROI(投資回報率)和線上交易數量

挑戰:客戶已經使用了網站再定向技術來實現一個較好的ROI,但是,從再站內定向所帶動的交易數量開始有下降的趨勢。

優化策略︰利用多重數據的整合,提升轉化漏斗每一階段的人群數目,以提升總轉化量

第一步:網站再定向

廣告主會發現網站內再定向帶來的購買轉化量有限,這是因為大部份廣告主只會再定向曾經將商品加入購物車的訪客。要想提升網站再定向的效果,最優的方法是根據用戶瀏覽過的頁面進行屬性分類,并呈現具有針對性的內容。具體參考下圖:

有了全面的追蹤和分類,再定向受眾數量的基數大幅增加。在短短兩個星期內,交易數量顯著提升,尤其是來自老訪客的成交量更是大幅提升44%。

第二步:搜索再定向(search retargeting)及購買第三方受眾分類數據

一方面,再定向可以有效地召回老訪客,增大重復進入網站及購買的可能性。但同時,廣告主還應該考慮怎么能增加新訪客,以保證轉化漏斗有足夠的新增流量。

首先,我們利用搜索關鍵詞捕捉有興趣的用戶,然后儲存有關的用戶數據,最后,在交易平臺上將合適的廣告呈現給該用戶。此外,我們還會關注第三方受眾分類數據中那些有著同樣行為特征的用戶信息,整合在一起進行精準投放。

在進行搜索再定向及購買受眾數據后,新客戶所帶來的成交大幅度上升254%,廣告效果花費CPA下降29%,同時增加該網站整體的瀏覽量。

第三步:利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進一步擴大客戶的數量

用戶來進行定位廣告投放。XMO的算法可以對比客戶的CRM消費者數據與第三方受眾數據,并預測出哪些網絡用戶會有特定的購買傾向。在這個案例中,XMO能通過機器學習來不斷產生新的受眾,平均每周能夠細分出一個有著230萬樣本的人群。通過將廣告投放到我們已有的目標受眾群和由機器學習鎖定的新目標受眾,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喜人的廣告效果,雖然CPA輕微上升14%,但新客戶成交量大幅增長26%說明了機器學習能有效地為廣告主發掘新客戶。

什么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摘自維基百科Wikipedia) 機器學習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根據數據或以往的經驗,通過設計算法來模擬背后機制和預測行為,并獲取新的數據。這是一個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結構使之不斷改善自身性能的過程。研究者可以

通過機器學習來抓取現有數據的特征來預測未知的概率分布,找到新的具有相同特征的數據并加入庫中。機器學習中最關鍵的就是開發出能智能識別復雜模式并能智能化決策的算法。

觀點總結

多渠道數據的整合可以在兩方面幫助廣告主提高廣告表現。

涉稅風險范文第4篇

根據《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三條無形資產的定義 (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可以看出, 無形資產是企業資產的組成部分, 具有資產所具有的特質, 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有助于優化企業資產結構;不具有物理性的實物形態、但可以持續地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無形資產的范圍不斷地擴大, 除了傳統的專利權、非專利技術、版權、土地使用權、商標、商譽等之外, 還增加了各種管理體系論證、公司互聯網的域名、環保標志的使用權、人力資源等新形式的無形資產。

二、無形資產投資

無形資產投資是指投資人以擁有的商標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專利權等作為投資, 應按雙方同意接受的數額確定其價值 (還應有必要的文件作為處理依據) 。

根據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公司法》的決定, 第二十七條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 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 核實財產, 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 從其規定。

本次修改刪去原《公司法》第二十七條第三款“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修改后可以看出以無形資產出資成立公司可成為現實, 解決了一些有非專利技術技術 (專利) 背景的創業人士, 不再為拿技術出資但是局限于需要配套百分之三十的貨幣資金而在設立公司上為難的處境。

三、無形資產涉及的有關稅種

根據我國稅法有關規定, 無形資產在其取得、處置、攤銷過程中會涉及的稅種主要列舉如下, 因現行稅收法規等政策有很大的稅收籌劃空間可對各稅種進行合理避稅, 本文主要分析所得稅稅收籌劃。

(1) 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因提供轉讓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等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企業所得中其他所得的一部分。

(2) 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項目的第六項為: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

(3) 印花稅。對合同、書據等由兩方或兩方以上當事人共同書立的憑證 (包括無形資產中的技術合同和產權轉讓書據) , 其當事人各方都是納稅人, 各自就所持憑證的金額納稅。

(4) 土地增值稅、契稅。轉讓土地使用權 (作為無形資產時) , 涉及這兩個稅種。

(5) 附加稅。如果企業要繳納增值稅, 那么就要繳交附加稅, 包括城市維護建設稅、地方教育費附加和教育費附加。

四、無形資產會計處理中的稅務風險及所得稅稅收籌劃分析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七條規定, 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 準予扣除。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 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 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很多會計人員根據這項規定, 將入股的無形資產按照評估價值入賬進行了會計攤銷處理, 在稅前作為費用列支。理論上是正確的, 但是忽略了一個本質的問題, 即任何要列支的成本費用, 都需要有合規的票據, 因此入股時如果沒有繳納相關的稅金, 尤其是個人所得稅, 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有稅務風險。下面以一個案例進行闡述:

(一) 個人所得稅分析

高博士以其持有的一項非專利技術經具有資質的機構評估作價500萬元的無形資產, 入股到一家公司, 取得30%的股份。假設高博士為此非專利技術花費了100萬元 (實務中很難界定) , 且持有合規的票據。

對于高博士作為自然人來說, 根據財稅[2015]41號第一、第二、第三條前三條規定, 無形資產出資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按評估價值減去成本稅費后的余額按20%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如果金額大一次繳納有困難, 可以向主管稅局申請分5年繳納。

高博士應在非專利技術轉讓且取得被投資企業股權時, 確認收入的實現, 確認財產轉讓所得400萬元 (500萬-100萬) , 應納個人所得稅400*20%=80萬元, 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非貨幣性資產投資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備案表》, 假設高博士同時申請遞延納稅, 即前四年交0元, 最后一年交8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 在高博士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前, 企業攤銷的無形資產要做納稅調整, 計提遞延所得稅資產。

雖然財稅[2015]41號文規定了可以往后遞延5年, 給予了分期納稅的優惠, 而且對于每期繳納的稅額也沒有強制性的定額規定, 實質上可以延遲至最后一年繳納絕大部分個人所得稅稅款。如果五年內實現了利潤且分紅遠遠超過稅款, 那么對企業發展和個人創業都是極有利的, 但若五年內企業發展不好, 沒有分紅或者股權轉讓利潤, 那么這筆個人所得稅對于高博士來說可謂是一筆巨大負擔, 這將大大損傷高博士的創業熱情。

但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完善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有關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101號文規定:選擇技術成果投資入股遞延納稅政策的, 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 投資入股當期可暫不納稅, 允許遞延至轉讓股權時, 按股權轉讓收入減去技術成果原值和合理稅費后的差額計算繳納所得稅, 那么高博士以非專利技術出資的應繳的個人所得稅就可以遞延到股權轉讓之日了, 這個規定突破了財稅[2015]41號文規定的五年期限。但是對企業而言, 財稅[2015]41號文和財稅[2016]101號文都是一樣的, 在高博士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前, 企業攤銷的無形資產都要做納稅調整。

(二) 企業所得稅分析

假設高博士以非專利技術投資入股, 并按規定繳交了個人所得稅, 那么對企業所得稅的綜合影響分析如下:

評估作價入股500萬元的非專利技術, 作為公司的無形資產, 會計和稅法都按10年攤銷 (無須納稅調整) , 每年攤銷50萬, 這筆費用作為稅前扣除, 按25%稅率計算, 可以幫企業每年節省50*25%=12.5萬元企業所得稅, 共計節省了12.5*10=125萬元企業所得稅。實務中, 關于高博士以非專利技術投資入股應承擔的個人所得稅80萬, 一般會在投資協議中規定由企業產生的利潤支付, 實際稅負承擔轉移給企業。假設公司通過以獎金的形式發給高博士彌補這部分稅負, 按照20%稅率來計算, 公司應發100萬獎金給高博士 (稅后80萬) , 同時企業的這筆獎金支出可抵減企業所得稅25萬 (100*25%=25萬) , 由此可見, 企業在持續不斷盈利狀態下, 綜合成本可節約稅金50萬 (125+25-100) 。

如果是高新技術企業, 上述假設不變的情況下, 按15%稅率算的話, 綜合成本將超支10萬 (50*15%*10+100*15%-100) , 但肯定了高博士的技術, 鼓勵了他的創業, 從經營角度這可算是人力資本投資。

綜上, 企業應該每年未進行資產測試, 確定一個合理的時間點來實際承擔高博士的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 已不再是僅僅停留在賬面的時候操作, 而應融合在業務中, 同樣的, 企業在業務開展和商務安排, 應充分理解現有稅收法律法規進行稅收籌劃。

五、結語

知識經濟時代, 無形資產的價值越來越重要, 對具有技術人才創業越來支持, 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 對他們做好稅收籌劃, 促進他們的積極性, 真正讓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服務。

摘要:近期華為“孟晚舟事件”揭示了無形資產對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我國一直積極倡導無形資產研發與投資, 并于2016年12月30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86號) 》。在知識經濟時代, 無形資產對企業的發展極其重要, 也是企業維持利潤和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本文將重點分析探索無形資產投資的會計和涉稅處理風險, 為企業納稅人無形資產投資提供稅務籌劃方案。

涉稅風險范文第5篇

(一) 會計核算特點

1、采用分級核算方式。

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一般有集權和分權兩種。集權式管理的企業財務為本部集中管理, 所有會計核算都在同一套賬目中, 由企業直接編制財務報表;分權式管理的企業在管理上和財務核算上都是分成一個個相互獨立的模塊, 各模塊獨立開設賬套進行會計處理, 編制會計報表, 最終由總部匯總編制報表。因為施工企業的施工現場一般都是分散的, 且施工周期長, 資金占用大, 再加上施工現場一般都比較偏遠, 人員在崗的不穩定, 建筑施工企業的上述生產經營特點決定了其管理模式為分權管理。為了使施工企業的管理與會計核算相互匹配, 且能準確反應各項目的經濟利益和會計利潤, 為配合企業項目管理的分級, 會計核算也采用分級核算的方法, 避免分級管理、集中核算造成脫節而給企業帶來損失, 也能更加如實地反映出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 起到財務部門核算、監督、反映的職能。

2、單獨核算工程項目的成本。

一般而言, 一個企業不會只承擔一個工程, 他們一般會承包多個工程, 或者一個工程由很多個單獨的項目組成, 這樣在確定整個工程造價的時候就要確定出每個單獨的工程的造價才能對整個工程進行評估。所以就必須采用“訂單計算法”的方法來分項核算工程的成本, 這樣才能更好地對整個單位的成本進行核算與分析, 這也是由企業的施工活動的多樣性和單件性決定的。

3、采用分階段進行成本核算和價款結算方式。

施工建筑企業的項目合同金額一般都很高, 而且工期比較長, 如果只是等工程竣工后才辦理結算的話, 企業的流動資金將嚴重不足, 造成資金周轉困難, 這樣反而會延長工期, 從而對會計核算的進度產生影響, 針對這種情況, 建筑企業對于工期長的項目采用邊施工邊辦理結算的分階段成本核算方式, 保證企業資金的流轉和工程項目的正常運行, 而對于工期較短的項目則可以采用一次性付清的會計核算方式。

(二) 會計核算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會計核算實現方式較為落后。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普遍應用, 企業的財務記賬核算已從傳統的手工記賬變成了計算機輔助記賬, 但電算化程度因各種原因各企業間還是有很大差異, 尤其是建筑施工企業, 一般都還依賴傳統的核算途徑, 沒有完成會計核算的信息化。從而企業就會出現核算不準確或者核算不及時的現象, 不能保證工程的現場施工進度和會計核算同步, 導致工程的成本核算和實際成本出現嚴重的偏差。此外, 一個工程項目的會計核算涉及到很多部門和很多人員, 一旦會計核算所依賴的實現方式落后而不及時的話, 就會對會計核算的真實性產生影響, 進而影響到企業長久發展的戰略規劃, 對企業的發展將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2、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脫鉤。

施工企業在簽訂承包合同時, 由技術部門負責成本核算并參與合同簽訂, 但在施工過程中, 缺乏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體系, 財務也不參與其中。工程項目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 分權管理, 權力下放, 但卻沒有相應的財務監督, 不能從全局進行成本控制, 財務只起到了核算的只能, 沒有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3、會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隨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17年4月提出“十三五”期間建筑業發展目標“建筑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建筑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5%”, 建筑施工企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契機, 建筑企業對相關財務人員的需求量不斷增大, 同時對財稅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從目前財稅從業人員的整體實際情況來看, 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都仍然較低, 缺少相關專業知識、技能、職業素養的再培訓和教育。

(三) 完善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的有效對策

1、創新企業管理理念, 重視會計核算。

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發展趨勢, 對企業的未來有著決定性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文明的進步, 企業的管理理念也要隨著發展, 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從而更好地推動企業的全面發展, 創新企業管理理念, 要對企業的會計核算引起足夠的重視, 特別對于成本核算和控制, 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它關乎到企業發展的命脈, 是企業生生不息的動力。一個好的企業一定要對管理理念進行創新, 對企業會計核算引起重視,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對企業日常的施工動態及成本核算進行準確的記錄, 以此來提高會計核算的準確性。

2、建立健全會計核算體系, 選擇合理的會計核算實現方式, 將會計電算化和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核算中。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 社會現代化成為時代的潮流, 智能化已廣泛地應用到各行各業中, 隨著企業的發展, 電算化應該代替傳統的人工算法, 這樣不僅能提高核算的效率, 也能提高合算的準確率, 當然企業必須在此同時培養員工的基本素養, 明確分工, 制定具體的工作任務, 完善考核與獎罰制度, 使電算化更好地服務于會計核算領域。

3、加強企業會計人員的培訓, 提升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

首先建筑施工企業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管理, 建立健全人才激勵制度, 提高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其次, 企業要組織會計核算人員的定期培訓和定期考核, 培養員工的學習熱情和專業素養。同時, 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 重視實踐練習, 讓會計核算人員到親臨施工現場, 使他們接觸到工程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流程, 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在實踐中發現問題, 從而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舉一反三, 提高個人專業知識, 進而提高會計核算的質量。同時, 加強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教育, 增進現代化企業的管理思想, 與時俱進, 不斷創新, 提升整個企業的會計團隊的綜合素質, 從而確保企業會計核算質量。

二、建筑施工企業涉稅風險

建筑企業涉及到稅務的地方很多, 與此同時產生的稅務風險也就越大, 下面列舉幾點建筑企業可能出現的涉稅風險:

(一) 不符合規定的簡易計稅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可選擇適用簡易計稅的有清包工、甲供材及一些建筑工程老項目, 除此之外的一些項目就不能按照簡易項目的標準進行計稅。同時, 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式, 需要按照稅法規定辦理備案。

(二) 差額計稅或差額預繳不符合規定

1、預繳或申報時差額扣除了從分包方取得的材料發票。

2、預繳增值稅款時未按規定報送資料。

3、同一地級行政區內, 收到預收款, 未在機構所在地預繳增值稅。

4、差額預繳時, 未按工程項目分別扣除預繳稅款。

5、對違法轉包、分包進行了差額征稅。

(三) 發票等原始憑證不合規、不完整、不規范引起的涉稅風險

1、個人抬頭的發票 (比如手機話費、汽油費等) 報銷, 存在企業所得稅前不能扣除、個人并入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風險。

2、未取得防偽稅控系統開具的商品明細清單。品名為“貨物一批, 詳見清單”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未取得用防偽稅控系統開具的商品明細清單, 經比對, 購銷雙方的明細清單不符, 存在讓他人為自己虛開 (為自己虛開) 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風險。

3、以其他發票代替實際經濟業務。

4、白條或收據入賬。

(四) 收入確認滯后, 達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確認的條件后, 掛賬不處理, 不申報繳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

建筑業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并收訖銷售款項 (納稅人銷售服務過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到款項) 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 (書面合同確定的付款日期;未簽訂書面合同或者書面合同未確定付款日期的, 為服務完成的當天) 。先開具發票的, 為開具發票的當天。簽訂了書面合同且書面合同約定了付款日期的, 應按照書面合同確認的付款期的當天確認納稅義務發生;采取預收款方式的, 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

三、結論與風險應對

建筑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企業應該理性分析, 完善內部控制、內外部監督機制, 正確對待, 從而更好地應對出現的問題。對于涉稅風險, 企業完善內部控制和管理規定, 構建稅務風險預測系統, 制定較好的保障措施實時控制稅務風險, 同時, 也可借助外部專業力量 (比如聘請有經驗的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擔任常年稅務顧問或會計顧問) , 合理規避稅務風險, 保證企業的良好運行與穩健發展。

摘要:隨著營改增的全面實施、金稅三期全面上線、互聯網+稅務行動開啟, 大數據時代來臨, 企業面臨的會計核算難度、稅務風險均在增加, 而建筑施工項目一般周期長, 會計核算與稅收政策相差較大, 財務人員對施工的各階段處理把握不好, 就會出現少交或多交稅的情形, 本文從建筑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角度分析稅務處理及其規定, 提出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使企業既能有效降低稅收成本, 又能有效規避稅收風險, 實現企業價值提升。

關鍵詞:會計核算,稅務問題,涉稅風險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0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91號) , 2017.

[3] 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 (財稅〔2016〕36號) .

[4]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簡化建筑服務增值稅簡易計稅方法備案事項的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43號) .

[5] 薛玉玲.“營改增”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分析[J].商業經濟, 2013 (06) :95-96.

[6] 吳明輝.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稅收的影響[J].現代商業, 2012 (15) :236-237.

上一篇:康復教育下一篇:市場規劃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