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本科財務管理論文范文

2023-03-11

本科財務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非金融專業金融教學;教學內容改革;教材建設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現代經濟可稱為金融經濟時代,因此金融學課程在財經類院校本科教學的培養方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非金融類經管專業本科生一般都會開設金融學相關課程,有的稱為《貨幣銀行學》,有的稱為《金融學》,并且在其培養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當前非金融專業的金融學教學在教材選擇和教學內容設計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探究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是當前非金融類經管專業金融學教學的當務之急。本文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

1.教材選取和教學內容編排不夠合理。目前國內多數院校都選擇《貨幣銀行學》作為財經類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的唯一課程。國內比較這方面的經典教材是黃達老先生主編的全國優秀教材《貨幣銀行學》(2003年改版以后更名為《金融學》),其他各校自編教材從內容上看基本也秉承該教材的體系。這些教材基本都偏重于宏觀金融,而對于微觀金融則關注不夠。而且全國同類教材結構體系過于趨同,缺少針對不同培養目標、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特色教材。從各高?!敦泿陪y行學》或《金融學》的教學大綱來看,教學內容基本可以分為五大板塊:一是金融基礎理論,包括貨幣、信用和利率等內容;二是金融市場和機構介紹,包括對不同金融子市場的簡介、對不同金融中介機構的簡介;三是貨幣理論和政策,包括貨幣需求、貨幣供給、貨幣政策和通貨膨脹等相關理論和政策;四是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關問題,包括金融抑制、金融創新、金融監管等內容;五是與國際金融相關的內容,包括外匯和匯率、國際收支平衡等內容。這樣的內容設計看似面面俱到,但正因為內容過于龐雜,而非金融專業對金融學課程的課時安排一般只有一學期36課時或54課時,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就是走馬觀花式的簡單介紹,難以突出重點和專業特色,學生學后可能就是記住一些專業名詞,對整個金融體系的運行特征和規律還是摸不著頭腦,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2.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的組織未體現不同專業的專業特點。目前國內高校非金融專業和金融專業本科生使用的《金融學》教材基本是相同的。對于金融專業本科生而言,《金融學》只是其專業基礎課,在學習完這門專業基礎課后,還將進一步學習金融學專業的不同分支學科課程,如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學、國際金融學、證券投資學、公司理財等,會對在貨幣銀行學中所學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和拓展。而對于非金融專業本科普及金融知識式教學而言,由于缺乏后續課程對相關內容進行拓展和深化,因而需要在這一門課內使其對金融運行規律和機制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對社會上的金融現象基本可以做出較為正確的解讀,并且對于其本專業的學習可以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而從目前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的組織和設計來看,顯然難以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和效果。此外,授課教師基本來自于金融系或金融學院的專業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根據各個專業的特點有所側重,而是采用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沒有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3.教學內容改革沒有跟上金融實踐的發展。高校教學改革是年年在談,年年在研究,但往往談得較多的是教學方法、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而對教學內容本身的改革卻談得不夠。特別對于金融學教學而言,教學內容改革顯然落后于我國金融實踐的發展。一方面是我國的金融改革實踐如火如荼、日新月異,另一方面卻是金融學教學內容十幾年沒有太大的改變。這些金融實踐的發展,需要在金融學教學中加以體現和解讀,而如果沿用傳統教材的內容體系,過于強調貨幣發展、銀行運行和貨幣政策等內容,忽視對微觀金融運行機理的分析,則會使學生因所學內容與實踐脫節而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達不到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

二、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存在問題的原因剖析

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在教學內容方面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其原因其多方面的,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既有體制上的原因,也有認識上的原因。

1.新教材的建設因循滯后,缺乏前瞻性。從金融學教材建設來看,一方面過于注重教材在內容和體系上的延續性,沒有根據我國金融實踐的發展大膽進行內容設計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國內社科領域的研究大多重務虛而輕務實,亦即重宏觀而輕微觀,致使在教材內容選擇和設計上還是偏重貨幣均衡、貨幣政策、通貨膨脹、金融發展等宏觀內容。而我國多層次金融市場發展以后,對于非金融專業學生感興趣的有關內容,金融中介理論等微觀金融方面的知識卻沒有在教材中得到應有體現。國內難以編出適合多種需要的優秀教材,而國際上一些優秀的金融學教材由于各種原因難以直接作為非金融專業學生的教學用書。因此,作為金融學教科書,教學內容設計應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學生學習后能基本掌握金融的運行邏輯和規律,不致投身社會后面對各種紛繁復雜的金融現象而手足無措。

2.缺乏激勵教師進行教學內容設計創新的有效機制。實際上,即使在教材沒有更新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根據金融實踐的發展和各個專業的特點,對現有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更新和重新組合,從而達到教學內容改革的目的。但從教師目前的現狀來看,一方面自身知識結構沒有隨我國金融實踐的發展進行及時追蹤和更新;另一方面也缺乏主動進行大規模教學內容調整的動力和激情。

3.缺乏鼓勵教學內容設計創新的教學管理體制。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的改革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工作,要想取得理想的成效,還需要其他各個教學環節的密切配合,如大綱修訂、課時安排、考核方式等各個方面都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F在許多高校為管理方便,往往規定教授同一門課的老師必須有統一的教學大綱、進行統一制卷、考試、閱卷,這就極大束縛了教師的創造性活動。因為如果教師根據不同專業特點進行教學,就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選取和編排,這樣就難以做到整齊劃一,而創新又會冒一定的風險,有可能影響學生的評教結果,因此許多教師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在落后的教學管理體制下沿襲傳統的教材和教學模式。

三、解決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的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對于我國非金融專業金融學的教學內容改革,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設計要體現不同專業的專業特色。首先,要選編適合非金融專業學生的優秀教材??梢越M織專家專門編寫適合非金融專業的金融學教材,條件許可的要盡量選用英文原版教材的中譯本或直接采用原版教材,因為我國現代金融理論基本都是舶來品,選用國外知名教材的好處是讓學生直接接觸到理論前沿,相對我國金融發展實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次,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內容龐雜的金融學內容可以進行適當取舍和調整,對于與西方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重復的內容,如貨幣的起源和發展、通貨膨脹、國際收支等,應該略講或讓學生自學;對于無法在其他課程學到而又不像金融專業學生有后續課程深化拓展的金融基礎理論和運行原理,則應精講。再次,非金融專業的金融學教學應該在傳授基礎金融理論和金融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結合不同專業的專業特點有所側重地進行內容設計和調整。不同專業的學生對金融知識有不同的應用需求,比如,企業管理專業需要強調投資和風險管理以及銀行管理理論,而會計專業更需要掌握銀行等金融中介的運行原理,財務管理專業則需要側重公司財務和投融資決策,而國際貿易專業則對外匯和匯率問題、國際收支和國際金融體系有更高要求——這樣的內容設計,既能達到傳授基本金融原理的目的,又反映了社會和市場的需求,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增強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和實踐性。金融學是一門既有較強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用性的學科,對于非金融專業的學生而言,在使其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論和運行規律的同時,更應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對內容進行精選精講外,還應結合實際,大量使用案例教學法,使學生能用所學金融理論分析現實中的金融現象。比如,講貨幣政策,可以結合我國歷次對法定存款準備金的調整;講貨幣政策目標、貨幣政策工具、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貨幣政策效應等相關內容,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分析能力;講股票市場,可以結合我國股票市場的變化講解投資理財知識、風險管理理論等,這樣雖然帶有一定的功利心理,但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將來出身社會的應對能力,還是十分有幫助的。

3.建立有利于教學內容改革的相關機制。教學內容改革的主體在于教師,因此應建立相關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積極進行教學內容改革方面的探索。首先就是要改變當前的教學科研評價機制,使教師在教學研究方面付出的努力也能得到至少與科研方面相似的回報。當然教學研究和改革方面的評價可能不像發了多少篇什么級別的論文、拿到什么級別的課題那么好衡量,但只要管理機構有決心,也是可以通過設定指標進行評價的。其次,在具體教學環節,教學管理部門應對進行金融學教學內容改革大開“綠燈”,允許相關教師在內容設計、課程考核、教學方式上進行大膽的探索,為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改革營造較為寬松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鄒曉平.“研究型”與“教學型”院校的主要分類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2]何運信.非金融專業學科教學平臺中“金融學”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07,(12).

[3]徐穎.教學型大學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09,(1).

[4]張紹云,張家勝,陳會榮.《貨幣銀行學》課程教學方法創新的幾點思考[J].湖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09,(2).

[5]陳曉群.新形勢下金融學本科教學改革初探[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7,(10).

基金項目:本文為安徽財經大學教學研究項目(ACJYYB201111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蔣少華(1972-),安徽安慶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理論與政策,從事金融學和金融市場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本科財務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管理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再走向全球經濟,宣告了中國企業家依賴權利管理企業歷史的結束。而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擴張也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從表面上看,國外公司能夠成功憑借的是先進的技術,雄厚的資金、暢通的渠道等等,實際上,完善先進的管理模式是他們制勝的核心競爭力。管理對于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了普遍認可。這一宏觀環境的變化,對各大專院校開設管理學課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F在,管理學作為一門經濟學和管理學科的基礎性課程,普遍成為經貿、金融、會計、工商管理類等各專業的必修課程。

一、大學本科管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

盡管管理在企業經營和組織發展中的重要性已被各界人士廣泛認同,但具體到大學的教學中卻存在很多問題。管理學通常被定位為公共專業課程,只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大一學生從心理和思想上都還沒有達到學習管理學應具備的成熟程度。大多數學生都認為管理與自己的生活相距太遠,即使畢業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也都是被管理者,因此,管理學的學習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所以在學生消極學習態度下,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并最終取得滿意的學習效果。

2.教材內容通常是繁雜且理論性過強

管理學具有鮮明的課程特點,一方面,管理學課程是對管理學科理論知識的高度凝練,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理論性和知識性,同時作為實踐性、應用性強的交叉學科,管理學理論體系十分龐大,需要講授的內容多且比較零散,沒有十分清晰的邏輯關系,剛剛接觸這門學科的學生常??嘤诓恢獜暮蜗率?采用何種方法掌握如此多的繁雜、差異性強的知識點。另一方面,《管理學》課程本身不是操作性課程,教材完全以理論講解為主,如果在教學中還是照本宣科,以純粹理論講解為主,那么整個教學過程將會是一場催眠的過程,無法達到讓學生通過學習具備一定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學時壓縮,課程結構設計不合理

目前多數大學本科教學都存在一個學時壓縮的現狀,按照以往的教學大綱已經無法按時、按需授完所有的教材內容,所以教學中要避免將有限的課時平均分配,過多地強調學科的完整性,講授大量的理論知識,沒有突出的重點,同時缺少深度。

4.教學方法單一,難以適應大學本科教育的需要

傳統的教學方法常常采取單一講解法。90分鐘的課程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被動的聽,時間久了難免造成注意力分散,學習效率下降的結果。

另外,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不應是簡單的由板書轉換為PPT表達,而是教學內容、方式的綜合改變。

案例教學更是目前比較時髦的教學方法,很多教師在談到教學手段改革時,言必稱引入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云云,但實際上卻是案例多多,含糊不清。管理的應用極其廣泛,可用案例隨處可見。如果不加刪減,則會內容過多,重點不突出,使得課堂效果大打折扣。

二、大學本科管理學教學中常見問題的應對方法

1.從學生需求出發,實現教學和學生學習目標的統一

作為教師應該讓自己的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學習目標有機的統一起來,首先通過了解學生的需求,正確引導他們的需要,來尋找二者之間的切合點。只有讓學生認識到管理學學習對他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現實性和有用性都是學生對一門課程是否感興趣的重要前提?,F在社會上有一種觀點普遍認為大學課程的開設要么與現實脫節,要么徒有時髦的稱呼,教學內容理論繁雜,缺乏對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這種觀念,雖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然值得我們反思。

首先,需要讓學生了解到盡管他們在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大多數從事的可能是被管理工作,作為被管理者,了解管理者的思維方式,管理方法,對于他們將來的發展益處多多,考慮問題已經是站在高起點,能夠全面分析問題。這是一種能力的提高,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夠贏在出發點。

其次,管理學同許多學科如經濟科學、技術科學、心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等相關聯,吸收和運用與之有關的研究成果。因此,它也是一門廣泛吸收多學科知識的邊緣科學,同時它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如果能夠幫助學生對《管理學》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將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初步實現學生嘗試性地運用理論去解決生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最后,要修正學生錯誤的人生價值觀,教會他們如何做人。教師講授《管理學》的直接目的是使學生認識到管理學的重要性,正確認識課程的性質、任務及其研究對象,掌握管理學的基本職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學科發展的新理論與新思想。緊密聯系實際,學會案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把學科理論的學習融入對經濟活動實踐的研究和認識之中,切實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間接的通過在教學中融入人生價值觀的教育,既可在根本上促進《管理學》課程的吸收,又可實現學生健康人品的塑造。

2.根據現有教材調整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

現有大學本科的管理學教材多是按照管理職能為線索編制章節,由于課程本身特點,內容繁雜,概念理論之間關系缺乏邏輯性。加之,現在各大學教學課時都在壓縮的現狀,要求教師在授課時突出重點,明確各章節之間的聯系,通過互動式教學方法改善課程內容理論性強,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提高的問題。

3.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大學本科教育應以思維能力培養為首位。教師應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意識,進而提高實際應用能力和個人素質。

常用的教學手段包括日常的面授輔導應著重于重點的歸納、難點的剖析以及作業講解。課堂教學以PPT為主,有助于在有限的時間內系統、全面、準確地闡述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實務,在原理的闡述和案例的列舉中要多聯系實際,使之既忠實于學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增加案例教學的比重,內容可以來自網絡、新聞、以及各種音像材料。選擇案例后不能只講故事不講因果,學生可能非常有興趣的看完了相關的故事與影視內容,卻不知道老師讓了解學習的是什么。案例只是開始,分析才是重點,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多給學生接觸實際、動手分析的機會。

互動式、參與式學習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老師作為教學規則的提出者,可以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了解要討論的公司的遠景、戰略、組織結構、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及其優缺點,引導學生自己開動大腦,運用頭腦風暴法進行課堂討論,會非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學習效果。

三、結論

教學過程中只有讓教育的重心由老師“教”轉向學生“學”,學生由消極被動的傾聽者、接受者轉向積極主動的思考者、探索者,教師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習引導者、管理者,讓學生從自我的角度來感知世界,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這也是我們進行管理學教學最希望達到的一個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鐵艷:淺談會計教學. 今日科苑. 2009年.7月. 14期. 北京:今日科苑雜志社,2009年

[2] 潘建林.管理學教學之我見. http://jpkc.ywu.cn:80. 2007年.4月.18日.

作者簡介:

李楠 (1970.8---) 女,畢業于澳大利亞科廷科技大學,會計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本科財務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一、開設財務管理案例課程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一)開設財務管理案例課程的可能性一般認為進行案例學習的學生應當具備一定的實踐知識。由于MBA學生來源于企業,具有實踐知識,所以在MBA課程教學中能夠大量采用案例教學法或者開設案例課程。而本科學生由于缺乏實踐方面的知識,學習財務管理案例課程超出了其認知能力,對本科生開設案例課程有比較大的難度。本次案例課程選擇和編寫了8個財務管理案例進行教學。問卷調查表明,學生對完成本次案例課程學習任務的總體感受是任務量適中,對案例難度的總體感受是比較難但能接受。這說明本科學生雖然缺乏實踐知識,但只要能提供適合他們學習的案例,教師對案例課程進行有效的組織,他們還是有能力完成案例課程的學習任務。

事實上,由于案例課程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不同于其它課程,能給學生一種全新的感受,所以大部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感興趣。在學習興趣的驅動下,選課學生在課后都能自覺地對案例進行研究。根據問卷調查,學生課后花在每個案例上的研究時間平均為5至6小時。本科學生對財務管理案例課程的學習熱情部分地彌補了其在實踐知識方面的不足。這也是本科學生能完成財務管理案例課程學習任務的主要動力。

(二)開設財務管理案例課程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高校對本科學生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把知識點講清楚。在教師的影響下,學生一般也只注重知識點的學習。這樣對某一學科的認識往往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缺乏全局性。在本科階段,我國學生特別是經濟管理類本科生的學習工具主要是教材,吸收理論知識也主要是來源于教材。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情況缺乏感性認識,綜合運用能力比較差,因此大部分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情況希望能有一定的了解,并提高自己的綜合運用能力。

教學案例一般以企業實際發生的事件為背景編寫,比較大的案例往往還包含了不同課程、不同學科的內容,反映的知識具有綜合性。因此從學習內容上看,通過對這類案例的學習,學生能對已學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情況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認識,也能提高已學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表2是對學習財務管理案例課程收獲內容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該項問卷統計表明:通過對財務管理案例課程的學習,確實可以達到上述目的。除此以外,也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演講能力。

由于財務管理案例課程能彌補現階段本科課程體系存在的缺陷,學生可以學到現有課程體系不能學到的知識。因此選修財務管理案例課程的絕大部分同學認為,學習財務管理案例課程有比較大的收益,在本科階段有必要開設財務管理案例課程。

二、財務管理教學案例的編寫與選擇

給本科學生開設財務管理案例課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編寫、選擇多大難度、什么類型的案例作為教學案例。因為如果案例內容太少,難度太低,無異于讓同學做比較復雜的思考題和計算題。從而失去了開設財務管理案例課程的意義。而如果案例內容太多,難度太高,學生不能完成案例的學習,也難以達到開設財務管理案例課程的目的。

(一)本次案例課程使用案例介紹本次案例課程教學編寫和選擇了8個案例。案例1:青鳥天橋財務管理目標案例;案例2:東方汽車制造公司籌資決策案例;案例3:武鋼股份增發新股收購鋼鐵主業籌資方案案例;案例4:HN集團放棄新建廠戰略規劃案例;案例5:WK大學新校區建設可行性研究案例;案例6:WG(集團)公司利潤分配管理案例;案例7:武鋼(集團)公司集團出售資產評估案例;案例8:案例設計。案例1、案例2、案例4來源于王化成教授編寫的《財務管理教學案例》教材,這些案例的內容與對學生的要求參見該教材(王化成,2001)。案例3、案例5、案例6、案例7是專門為本次課程開發的案例。案例3是以武鋼股份2004增發新股方案為基礎編寫的,要求學生總結該籌資方案的特點以及包含的資本運作方式(與寶鋼股份、TCL發行股票籌資相比較)。案例5是基于某大學建設新校區的全套可行性研究報告,在該案例中只是將現金流量表和財務評價指標的計算過程與計算結果刪去,要求學生根據案例提供的資料編寫出現金流量表和計算出評價指標,并對該校區建設的可行性進行評價。案例6是以WG(集團)公司2004年制定的利潤分配管理制度為基礎編寫的,要求學生根據目前的法規以及已學的財務管理知識對制度進行修訂、完善。案例7是根據武鋼(集團)公司集團2004年出售資產給武鋼股份時的資產評估報告編寫的,案例要求學生根據案例背景材料總結資產評估方法。案例8要求學生上網查閱上市公司資料,或者利用有關新聞信息資料編寫一個財務管理案例。

就上述案例的學習難度來說,問卷統計結果表明,選修這門課的大部分同學認為,從總體上看案例比較難,但能理解、接受,部分同學認為案例難度適中。而對學習這門課程任務量的看法是大部分同學認為學習任務量適中或者比較重。

在上述8個案例中,問卷統計結果表明,難度最大的案例是案例5,其次是案例3,對案例難度的看法。而就學生的收獲程度來說,難度最大的案例5、案例3也是學生收獲最大的2個案例,然后依次是案例6、案例7、案例1和案例2。

(二)對案例選擇、編寫問題的討論 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案例類型問題。案例可以分為示例型案例與研討型案例,全局性案例與局部性案例。涉及全局性和研討型案例適合于有豐富管理經驗的MBA學生,但可能不適合缺乏財務管理經驗和行業知識的普通本科學生。相反,示例型和僅涉及局部財務問題的案例教學對本科學生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胡志勇、邵國良,2003)。但是,局部性案例由于反映的是局部實際問題,只涉及局部理論知識,難以反映財務知識的綜合運用情況。學生對這類案例的學習,不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相反,那些信息量大、能反映財務管理等知識在企業管理中綜合運用的全局性案例,更容易達到上述教學目的。學生通過對這類案例的學習,收獲更大,教學效果也會更好。如與其它案例相比較,案例3、案例5的信息容量大,綜合性強,而學生學習這兩個案例的收獲也

最大。

二是案例難度問題。從學習效果方面考慮,用于案例課程教學的案例應該要有一定的難度,即學生只有通過努力才能完成案例的學習任務。因為,案例涉及的大部分理論知識學生在其它課程中都已經學過,如果案例比較簡單,僅僅地重復已經學過的知識,沒有一定的難度,就不能吸引學生深入地探索、研究案例內含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只有當案例有一定難度時,才能吸引學生去研究它,在案例研究過程中,達到案例課程的學習目的。學生對本次開設的財務管理案例課程在難度方面的主要看法是比較難、但能理解、接受,而在收獲方面的主要看法是有比較大的收獲,從而印證了上述觀點。就個別案例而言,案例5、案例3難度最大,但學生的收獲也最大。個別案例難度與收獲的關系也印證了上述觀點。

三是案例內容問題。本次案例課程用于教學的案例1至案例7包含了財務管理目標、籌資、投資、利潤分配管理、資產評估等方面內容,這些內容屬于財務管理范疇。通過案例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作為為財務管理專業本科學生開設的財務管理案例課程的教學內容不能僅僅只包含財務管理這門課程的內容,而應該更廣泛地反映財務管理專業主要課程體系的內容。對學生的問卷表明,財務管理案例還應該包含高級財務管理、財務分析、成本管理、管理會計等方面的內容。

三、財務管理案例課程的教學模式

案例教學的基本程序如下:一是案例討論前的準備,包括教師為學生準備案例資料,學生認真閱讀案例;二是案例分析與討論,包括小組案例分析與討論,小組代表在班級公開發言與公開討論;三是案例討論后的總結(楊宗昌、趙紅,2002)。在本次案例課程教學中也采用了與上述程序相似的步驟。第一步,教師簡要介紹案例背景。如案例企業的組織結構、產品特點、生產工藝流程等,案例分析過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規等知識。第二步,學生分小組討論事先布置的討論題目,根據討論結果,寫出小組討論總結。第三步,對案例進行班級公開討論。首先各小組代表介紹本小組的觀點,然后針對不同的觀點進行討論。公開討論后,學生寫出案例研究報告。

從案例課程教學步驟來看,案例課程教學方式不同于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是以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聽課方式來組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一般是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案例教學是以教師引導學生研究案例的方式來組織教學。對于長期習慣于傳統教學方式的本科生來說,能否適應、認同這種教學方式,對此,此次問卷調查結論是:50%的學生認為本學期財務管理案例課程的教學模式及方法適合本課程的特點,44.7%的學生認為基本適合本課程的特點但需要改進,5.3%的學生認為不適合本課程的特點。從調查結論來看,大部分本科學生能適應、認同該案例教學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表中有44.7%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需要改進,這是在未來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編輯 熊年春)

本科財務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經濟管理專業;項目管理;教學改革;實踐教學

作者簡介:洪巍(1983-),男,安徽滁州人,江南大學商學院,講師。(江蘇 無錫 214122)

在當今社會中,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項目猶如雨后春筍,不斷地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如蘇通大橋項目、杭州灣大橋項目、港珠澳大橋項目、神州飛船項目等。這些著名的建設、科研項目在改善社會生活、推動國家經濟與科技發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梢?,項目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而項目的發展,則需要投入大量的科技、資金以及人才等資源。其中,人才是推動項目發展的核心資源。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需求,全國各大高校在相關院系中開設了項目管理學課程,涉及土木工程專業、經濟管理專業、軟件工程專業等多個專業。在不同的學科專業中,項目管理學課程教學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鑒于此,通過分析項目管理以及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教育的特點,針對傳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項目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為提高項目管理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具有現代項目管理學知識的優秀人才提供理論支撐。

一、項目管理的特點

一般來說,項目管理是指為了滿足特定的目標、要求或期望,運用各種相關的知識、技能、方法與工具,所開展的各種計劃、組織、決策、領導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動,簡而言之,就是指為了實現既定目標而開展的項目計劃、組織、決策、領導和控制等管理活動。[1]美國項目管理專業資質認證委員會主席Paul Grace指出,“在當今社會中,一切都是項目,一切也將成為項目”。Paul Grace的話表明,從廣義的視角看,在當今的人類活動中,只要是以項目的方式運作的事情,都可以運用項目及項目管理的知識給予指導??梢?,項目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它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項目管理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特征。項目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延伸與發展,項目的類型也在不斷拓展。在現代社會中,一般意義上的項目不僅包括建設工程項目,還包括軟件開發項目、社會公益項目、科學研究項目、國防項目等。雖然不同類型的項目在某些方面或層次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它們也具有各自的領域或行業特征,在活動內容、組織方式以及涉及的知識、技能、方法等方面有所差異。因此,項目管理需要提煉項目開展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具有一定的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性特征。此外,在特定的項目中,項目管理也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綜合性特征。例如在大型工程項目中,由于投資規模大、實施周期長、技術復合度高、建設環境復雜多變,在項目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在特定的自然、社會、政治、法律、市場環境下綜合考慮工程的質量、成本、工期、環保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因此,大型工程項目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領域、多學科的知識,其綜合性顯而易見。

第二,項目管理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征。項目是指人類組織在一定環境條件的約束下,通過有效利用特定資源,實現某個特定目標的實踐活動。項目實施的過程是一個“造物”過程,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項目活動所造之物可以是一個實物,如橋梁建設項目所建造出來的橋梁;也可以是虛擬的,如形成的計算機軟件程序、新的知識體系等。然而,不論項目的結果是不是實物,項目開展過程中的人類活動都是客觀存在的,且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實踐活動。而項目管理是關于人類如何開展實踐活動的知識,包括實踐活動的計劃、組織、決策、領導、控制等。此外,項目具有創新性特征,除了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項目管理更關注實踐,并以實踐活動中所遇到的新問題為研究對象??梢?,項目的自身特點決定了項目管理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征。

第三,項目管理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隨著人類活動的快速發展,項目的種類不斷豐富,復雜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加之項目具有一次性、獨特性、創新性特征,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新的問題。通過對新問題的研究及解決,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得以拓展,這將進一步促進項目活動的發展。因此,項目管理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它來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并與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二、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教育的特點

一般來說,本科生教育擔負著為社會培養高水平的專業人才的任務。[2]因此,經濟管理專業的本科生教育的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具備一定經濟管理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它具有如下幾方面的特點:

第一,大學本科生一般是高中畢業之后,直接進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存在顯著的差異。高中教育是基礎知識的教學,課程數目較少,在三年時間內學習固定的幾門課程;而大學教育課程數目較多,往往在一個學期內需要完成數門課程的教學,相關課程的學習周期變短,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發生較大的改變。

第二,大學教育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高考以基礎理論測試為主,高中教育所關注的重點是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雖然近年來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但對高中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還有待加強。大學教育則有所不同。在大學教育中,理論知識教學必不可少,但除此之外,還需要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經濟管理專業的本科生教育,更注重對學生實際管理能力的培養以及管理經驗的積累。

第三,與土木工程等專業性較強的專業不同,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項目管理的教學更側重管理理念與方法。土木工程、軟件工程等專業性較強的專業在進行項目管理授課時,更多的是從相關專業領域出發,重點介紹具有自身專業特征的項目管理理論與方法。而經濟管理專業涵蓋面較廣,其專業性與土木工程等專業相比較弱,因此該專業的項目管理課程更注重一般性理論知識與方法的教學,更關注知識體系的全面性以及學生知識面的拓寬。

三、傳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人類社會不斷發展、人類活動的廣度與深度不斷延伸的今天,項目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重要性日益顯現。項目管理是研究項目活動中統籌規劃和系統管理的學科,是高等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然而,由于認識上的欠缺以及現實條件的制約,傳統的項目管理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致使該課程教學實踐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具體表現為:

第一,教學內容以基礎理論與基礎方法為主,缺乏對典型案例的分析講解。在項目管理課程教學中,如果只一味地講授基礎理論知識與方法,一方面由于學生剛完成高中階段的學習,對項目管理方面的基本專業知識掌握有限,且缺乏實踐經驗,而大學課程與高中課程相比進度較快,因此難以很好地接受與消化相關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由于理論知識比較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聽課熱情,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從而影響課程教學的效果。

第二,教學多采用理論加舉例的方式,缺乏實踐教學環節。[3]一方面由于認識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客觀條件的約束,項目管理的課程教學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然而,項目管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學生無法在課堂的理論教學中培養實際管理能力,積累實戰經驗。而以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是講理論頭頭是道,一遇到現實問題便束手無策,嚴重偏離現實情況。

第三,缺乏對具體行業或領域相關項目管理知識的介紹,忽視項目管理理論的新發展。雖然經濟管理專業涉及面較廣,但在教學過程中若只講解項目管理的一般性知識,而不以具體的行業或領域為背景,泛泛而談,那么講授的知識將過于空泛,學生也難以了解實際行業或領域中的具體管理方法。此外,項目管理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若忽視項目管理理論發展前沿的介紹,將不利于學生對項目管理理論發展脈絡的整體把握。

四、項目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項目管理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應用性以及開放性特點,針對傳統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結合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教育的特點,提出如下教學改革建議:

1.在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融合經典案例

從現象學的觀點看,課堂教學應懸置既往的教學理論與教學假設,回歸課堂教學事實本身,而案例教學就是有效途徑之一。[4]針對項目管理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如項目成本管理、項目組織管理、項目質量管理等,搜尋與設計相契合的案例,在理論教學過程中穿插案例的講解。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將教學內容分成三個部分,即基礎理論、典型案例分析、隨堂問題。其中,通過基礎理論的介紹,讓學生了解項目管理相關環節的基本概念、內涵特征、管理方法等知識;通過具體典型案例分析與講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相關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通過隨堂問題,檢驗學生對一些重點、難點知識的掌握,并進一步加深他們對相關知識的記憶與理解。上述三個部分教學內容可以根據具體的課堂情況進行靈活安排:既可以以基礎理論知識講解開始,也可以以用隨堂問題引出基礎理論知識,更可以用經典案例引出后面的基礎理論知識等內容。

2.通過多種形式加強項目管理的實踐教學

雖然實踐教學成本高,實施難度大,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但是可以轉變思路,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展開項目管理的實踐教學。首先,可以通過模擬教學的形式來彌補實踐教學的欠缺,如運用ERP沙盤模擬的形式開展工程項目管理的實踐教學。其次,可以利用學生生產實習的機會開展實踐教學。在此過程中,授課教師需要在學生生產實習之前做好實踐教學的準備工作,如依據教學大綱,設計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框架,規定實踐教學的內容、目的、具體實施步驟、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等,以確保實踐教學達到預期效果。此外,可以鼓勵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一方面科研項目是項目的一種,可以借此機會讓學生在整個科研活動中加深對項目管理的理解,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項目管理經驗。

3.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與土木工程、軟件工程等專業的本科生相比,經濟管理專業的本科生所學習的課程覆蓋面較廣,知識較“軟”,畢業后就業的選擇范圍較廣,因此知識面的拓寬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在項目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知識體系的全面性,適當介紹不同領域與行業的項目管理理論與方法,并根據學生的知識背景及接受能力增加對項目管理理論新發展的介紹。如在項目管理的教學過程中增加對大型工程項目復雜性管理理論——綜合集成管理理論的介紹,以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還要注意知識的系統性與專業性,以某類項目為主,系統介紹該類項目管理的相關理論與方法。

五、結束語

項目已成為社會經濟建設過程中的內在推動力,項目管理課程在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教育過程中舉足輕重。本文分析了項目管理以及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教育的特點,并針對傳統項目管理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教學改革的建議。然而,教學改革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斷地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不斷地推進教學改革前進的步伐。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而為社會經濟建設輸送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戚安邦.項目管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5-16.

[2]葉超.南京大學本科生教育目標與期望的研究——基于SERU的問卷調查[D].南京:南京大學,2013:15.

[3]盧永琴,熊偉.工程項目管理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

2008,17(4):119-121.

[4]周彬.課堂現象學論綱——兼論課堂教學研究的路徑選擇[J].教育研究,2012,(5):95-100.

(責任編輯:王意琴)

本科財務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公共事業(教育)管理 本科生 專業認同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于1998年設立,1999年開始招生,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設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作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一個方向,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然而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公眾認知度,以及專業定位不明確等原因,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越來越低。學生的專業認同度直接關乎專業的發展、人才的培養質量乃至社會的穩定。本文擬通過對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度低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提高學生專業認同感的意見和建議,這對促進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促進專業發展服務公共事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專業認同度低的原因分析

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的現狀令人堪憂,專業認知度、師資力量等方面的不足直接導致了學生專業學習興趣的缺乏,專業人才培養也不盡如人意,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度明顯偏低。

1.專業認知度低

公共事業管理作為一個設立時間不長發展還不夠成熟的專業,在社會中承認度較差是必然的。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在社會上知道的不多,社會了解度、認知度低。這種尷尬的境地使得其就業的前景很差,很多用人單位都不知道有這個專業。除了社會認知度低以外,學生對專業的認識程度也很低,有些學生對于專業的學習內容和具體的學科框架都不甚理解,也不明白自己要學習什么,畢業之后要干什么,往往停留在高年級學生或者畢業學生所評價的“學不到東西,找不到工作,混混就能畢業”的心理狀態。根據對該專業本科生的調查,了解到高招報考時大部分學生并非愿意報考此專業,就讀此專業本科的學生基本上都是調劑錄取的,因此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在一開始就使得學生表現出不喜愛的情況。進入大學以后,能夠真正去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也很少。

2.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以S校為例,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從2008年錄取74人到2012年錄取41人,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少,學生人數的減少也必然導致教師人數的減少。除此之外,在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的學生培養當中,給本科生上課的都是年輕的教師或者新錄用的博士,教授給本科生上的課基本停留在1~2門課程。在教師隊伍的專業化上,一方面是專任教師隊伍中教育管理相關專業畢業的老師很少,很多教師都是高等教育學、教育學等專業畢業的博士,這也導致了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方面的人才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很多該專業專任教師都是半路出家。另一方面,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專任教師以理論見長的很多,以實踐見長的較少,很多教師都是邊教邊琢磨,缺乏對該專業的整體了解與認識,缺乏實際的專業實踐技能和務實經驗。

3.重理論知識輕實踐能力培養

目前,高校在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培養上依然沒有擺脫課堂的束縛。對學生的培養依然停留在教師“一言堂”的講述理論知識上,且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更不用談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上,學?;旧峡繉I實習來完成。以江西師范大學為例,學生的實習主要以師范生頂崗為主要形式,基本擔任的是中小學的任課教師,但真正走進教育管理部門或者學校行政管理層去實踐學習的機會幾乎沒有。對于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講,這怎么能算是專業實習呢,跟自己的專業又有多大關系呢。在這種實踐下,學生們獲得的是教學能力而非教育管理能力,這種不對稱必然導致學生認同感的降低。

4.畢業生難以找到專業對口工作

在當前的社會經濟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前景不佳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相對于其他專業,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最大的問題是難以找到對口的工作。在基層的教育管理部門中,往往從學校的專任教師隊伍中選拔管理人員,很少吸收本科生,真正意義上招錄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單位也僅只有教育輔導機構,但輔導機構的不穩定性往往讓畢業生敬而遠之。在當前社會還未真正從“大政府,小社會”到“小政府,大社會”轉型的情況下,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畢業生要想謀得一份對口的工作猶如“大海撈針”。以S校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2012屆畢業生為例,截至2013年7月,畢業后找到對口工作或考上相關專業研究生的4人,占當年該專業畢業生總人數的7%,考上公務員、村官的11人,所占比率為19%。如果說公務員、村官也勉強算可以施展自己的教育管理專業才華的話,那么就還有接近74%的畢業生從事著與教育管理毫無關系的工作。

二、對高校提高該專業本科生認同的建議

要提高學生對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的認同度,就必須解決專業認識度低、師資力量薄弱、重理論輕實踐、就業前景堪憂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有賴于“2+1+1”人才培養模式的開展與實施。“2+1+1”模式即先在大學修讀兩年的專業課程,提高專業認識和認同,將遇到的問題撰寫成畢業論文,升華專業水平。

1.明確專業相關介紹,引領學生“認識”自己的專業

在高招時,學校應做到把專業的相關情況給考生進行詳細介紹,要讓考生明白專業無冷熱,吸引有興趣和有志向從事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工作的學生報考此專業,從源頭提高學生對此專業的認識。學院要通過專業介紹會、院系網站等向學生介紹專業的發展歷史沿革、專業的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培養目標、就業形勢等信息,解答學生的困惑;要多重積極地引導學生客觀、完整、全面地認識專業的各項情況,盡量避免學生因信息不準確、不完整而形成對專業的誤解和不良評價。通過讓學生對專業的充分理解,提高學生對專業未來的信心與激情。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引領學生“認同”自己的專業

專業教師在學生眼中就是他們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和學習的榜樣,要讓學生對專業產生認同感,首先必須讓他們認同該專業的教師。從根本上來說,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在于學生實踐能力較弱以及師資力量薄弱。要解決這一難題,首要的就是必須加強該專業的教師隊伍建設。鑒于高學歷的教師已基本飽和,在當前的專業教學當中,缺乏的是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才,因此高??梢酝ㄟ^聘請教育管理部門以及中小學中具有較強專業知識能力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來擔任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相關專業課的授課,或者邀請他們舉辦相關專題講座。通過這些舉措來充實專業教師隊伍,高校也可以推薦高學歷理論水平較高的教師到教育管理崗位上兼職,提升其實踐經驗,有利于更好地教育好學生,也有利于促進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只有學生認同了自己的專業,才能從內心深處接受它,喜愛它。依靠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加強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建設,打造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特色。

3.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引領學生“實踐”自己的專業

學校要注重學生實習崗位的選擇,要讓學生真正走上教育管理崗位進行專業實習,使學生學會發現當前教育事業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學會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并學會在實踐中如何去處理這些問題。在學生大三的實習期間,要認真指導好學生開展實習工作,定期查看學生的實習日志,了解學生的工作現狀,對學生在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指導。如高??梢宰屧搶I學生到中小學去擔任校長助理或者教導主任助理,親身體驗基礎教育管理工作,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針對專業的特殊性,高校也可以實施學校機關部門領導與學生結對活動,讓學生了解機關領導干部教育教學管理中的實際現狀,讓學生不用走出校園也可實踐自己的專業知識。

4.推行導師幫扶制度,引領學生“提升”自己的專業

通過讓學生認識、認同、實踐自己的專業,學生對自己專業的認同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我們不能滿足于此。在大四我們要讓學生回歸大學校園,帶著實踐過程中的疑惑進一步加深自己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實踐回歸理論,讓學生充分了解專業理論知識的魅力。此外,在學生畢業論文和就業選擇的過程中,學校要安排導師進行幫扶。在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時,導師要指導學生從自己的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知識和進行相關的實證調研,去真正了解問題的現狀,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使學生的專業水平得到質的提升。在就業選擇方面,面對專業的就業前景的不甚樂觀,導師要加強專業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形成對專業的正確認識和評價,讓學生明白只要自己有足夠的實力,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緩解學生就業時的心理壓力。導師還要鼓勵學生考“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生,通過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總之,認同程度的提升不能僅靠學?;蛘邔W生,應該系統地看待兩者之間的關系。因此只有學校加強培養,學生自身力求進步,才能實現使學生沿著“認知專業——認同專業——實踐專業——提升專業”的方向發展,才能真正使學生對專業滿意,使學校完成培養合格大學畢業生的目標。隨著專業認同度的提高,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也必然得到提高,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也必將實現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李欣閱.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育管理方向)學生專業態度問題分析及建議[J].高教研究與實踐,2008,(9):11-15.

[2]王培章,陳傳萬,陳燕玲.師范類本科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建設的思考[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6):25-28.

[3]關小克.地方高校公共事業管理本科生專業認知定位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6):102-103.

[4]孔春梅.對國內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發展現狀的思考[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5,(6):72-73.

[5]閏建璋,惠圣,賈云鵬.論地方高等師范院校教育學院(系)辦學模式改革[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5):62-67.

[6]柳葉.教育經濟與管理碩士研究生的專業認同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本文系江西師范大學研究生境內外訪學項目?!?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劉偉林

上一篇:本科會計專業論文下一篇:財務管理本科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