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智能家居實訓總結范文

2023-07-15

智能家居實訓總結范文第1篇

被納入教育部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評估的范圍, 實際是對學校實踐教學的建設提出了新標準。近年來, 我國對高等教育的政策和支持不斷加大力度, 新建本科院校給我國很多企業的進步培養了一批技能高, 素質高的人才, 很大程度上加快我國經濟結構轉型。我國為了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 為提高院校經濟發展和現國際代產業建設的能力, 投入定量專項資金。同時, 新建本科院校中的實訓中心則成了校企間關鍵的橋梁, 在一定條件下, 能對學校、企業和社會產生一定經濟效益。更加快速推動學生的職業技能。

隨著國家智能化、自動化建設的逐步深入, 對新建本科院校的學生進行先進裝備系統及設計、制造理論及實踐的教學不僅是可行的, 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一) 智能制造實訓中心的發展

20世紀中期,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投入一種新型高等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然而英國則建設在繼續教育學院承擔職業教育功能的四大學院——地方院線、區域院校、地區學院和高級工程技術學院;在美國成立了人才培養的高等院校智能實訓中心, 是由多種專業類型實訓室構成的集培訓、教學、職業技能鑒定為一體的教學綜合體。

然而隨著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 全國高等院線的規模的不斷擴大, 原本按專業分散管理的體制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今社會的發展要求。為適應高等院線的整體發展規劃, 在各專業實驗室的基礎上就迎來了智能實訓中心的發展浪潮。實訓中心則成了新建本科高等院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 智能實訓中心的建設

實訓中心是整個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的保證, 本著高標準高起點的初衷, 為了適應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學特點, 產學一體, 實訓一體。其主要的功能有:教學、實踐訓練和生產實習、相關職業技術技能的鑒定等。作為一個對外進行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的窗口, 更加突顯新建本科院校的文化內涵和教學的實力形象, 其建設的優劣程度在當下影響著社會對新建本科院校的認識?;A實訓室、擴展實訓室、仿真實訓室、生產實訓室共同構成新建本科院校的實訓中心。實訓中心涵蓋機械、電氣、計算機、管理等多個學科領域, 包含車間管控、智能倉儲、智慧調度、五軸數控機床操作、機電一體化、PLC、單片機、信息物理融合等教學軟件和設備, 數控機床、特種加工設備等普通設備, 工業機器人、智能機床、自動生產線、三坐標測量儀等高端智能設備, 真正讓實訓中心做到從教學到生產, 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連接。

二、建設智能制造實訓中心的探索

(一) 智能實訓中心與人才培養的體系探索

在智能實訓中心與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中, 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最終的目的。根據“分層培養、層層遞進、逐步提高”的步驟, 構建:能力的基本培養、核心課程實驗、技能專業訓練、專業的設計、拓展和創新, 五大模塊構成了實訓中心內容重要體系。根據特定的人才培養原則, 建立通識要求平臺 (校級) , 針對新建本科院校要求學生的基本技能要求, 明確教學方案就是同時要求平臺。設置2周技能實訓環節。將職業資格證書認證與實訓中心相結合, 規劃實訓測評方案, 設定重要認證課程, 優化人才培訓方案, 培養創新人才, 引領人才培養和實訓教學的探索, 加強對于學生技術能力的實訓。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因此課外與課堂教學相呼應, 相互滲透、相互促進, 更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智能實訓中心與實踐教學的改革創新

實踐教學的改革和智能實訓中心的探索切密切相關, 在注重實踐環節、專業基礎實踐環節和專業實踐環節三個層次專業教學的優化, 突顯應用能力的培訓。創新實訓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 實訓中心應轉變教育教學理念, 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實習實訓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實訓服務, 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比如, 實訓中心應摒棄傳承知識的教育理念, 樹立創新能力培養的教育目標, 將認知、驗證為主的實踐教學轉變為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體系, 將單一課程設置實驗模式轉變為綜合性的踐教學體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訓, 將學生參加開放試訓并取得必要條件納入部分專業, 特別是理工科專業的培養計劃中, 增長學生結合智能實訓中心的操作練習、強化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智能制造實訓中心建設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實訓中心屬于校級重點實驗中心, 建制比較獨立和自主。實訓中心分為院系兩級管理, 主要負責學院內相關專業課程的實訓中心教學工作。, 學院提供其建設、正常運轉和維修的經費, 系部則負責中心的具體教學任務, 。新建本科院校的智能實訓中心除需要積極開展實踐教學的課程安排、內容和技術方法、手段的研究, 負責人員培訓并提供開放式的服務外, 還承擔學院各類專業教學工作。實訓中心對外服務的收入可作為其運行經費的補貼, 實訓中心向學院內可免費使用, 同時開放實訓中心, 投入先進的實踐教學軟硬件環境, 建設智能實訓中心獨立網站網頁, 方便學生預習與復習實訓操作的重點及規范性的操作, 方便師生在課外的進行深層次溝通與交流。

(一) 產教融合是智能制造實訓中心的建設目標

新建本科院校的智能制造實訓中心一定要堅持“立足高新、依托高新、融入高新、服務高新”的辦學宗旨, 響應國家“中國制造2025”行動, 彰顯“雙元培養、產教融合”的號召實現辦學特色, 圍繞國家高新建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的宏偉目標, 依高新科技產業轉型升級, 面向高新制造業智能化方向發展, 構建“教育教學-科技研發-技術服務-技能培訓-定崗生產-素質陶冶-創業孵化”于一體的產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實訓中心。建成國內一流, 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產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公共開放型實訓中心是建設目標與愿景, 產教的深度融合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具有引領與示范效應。

(二) 實驗實訓資源的項目設置必須重視理論與實踐能力的結合

承擔檢驗學生所學知識和應用能力培養的作用, 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合理有效的實驗實訓項目設計不但可以彌補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足, 還有利于提升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對于新建本科院校來說, 實驗實訓項目的設計不能固守之前偏重理論驗證、脫離實際需要的老路子, 必須跟上時代發展步伐, 根據不同專業的特性有所側重, 利用實驗實訓資源的開放機制, 將實習實訓項目融入人才培養方案, 堅持合理布局、校企合作的思路, 展開跨學科、交叉性的實習實訓項目設置。

四、結論

智能制造實訓中心已是新建本科高等院校的發展趨勢, 也是產教深度合作的產物、更是建設世界級強國的必經之路。隨著中國新型制造業的轉型, 在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下, 急需一批計算機網絡、信息、控制與機電一體化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軌道交通控制及應用電子等相結合的高技能技術復合型尖端人才, 高等智能實訓中心的建設與發展勢在必行。

隨著被高等院校越來越被重視, 實訓基地建設也略顯成效。當然, 成果的取得需要有一定的條件作為保障, 更要借助政府支持, 將基地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 立足為學院、為市、省乃至全國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實訓基地建設方案。建立獎勵機制, 每年評選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等, 并給予一定獎勵, 及其他配套資金的支持。只要本著滿足企業人才需求為宗旨的理念, 就一定能夠為高等院校開辟一條捷徑, 最終達到校企雙贏的目的。

摘要:進入新世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迅速發展, 出現了一批新建本科院校。該類高校改建后即被納入教育部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評估的范圍, 實際是對學校實踐教學的建設提出了新標準。實訓中心是本科實訓教學的重要場所, 是衡量一所學校辦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 對做好專業建設, 提高學校教學、科研水平, 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 本文主要對新建本科高校的教學實訓中心建設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 以適應本科層次人才培養目標。本文的探索與研究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

關鍵詞:新建本科,實訓中心,專業建設,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 常杰.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高等院校物流實訓中心建設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 2012.

[2] 林艷華.中職衛生學校實訓中心管理現狀、問題及對策——以吉林市某衛生學校為例[J].中國衛生產業.

[3] 崔立群.產教融合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時代金融, 2015 (8X) :189-190.

[4] 徐暢.高職院校智能制造實訓中心建設探討[J].輕工科技, 2018 (1) :156-157.

[5] 魏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實驗實訓資源整合利用探索[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8, v.38;169 (03) :134-135.

[6] 譚海林, 張治坤, 王范.高職院校智能制造實訓中心建設探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8, 297 (17) :13-15.

[7] 盛永華, 鄺衛華.基于高職院校的智能裝備制造公共實訓中心平臺建設[J].機電工程技術, 2017 (12) :17-20.

[8] 王雅麗.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訓中心的功能定位與建設[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8 (5) .

智能家居實訓總結范文第2篇

一、實訓基地功能要求

(一) 滿足基本教學功能

現代職業教育簡單地說就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增強崗位適應性為目標的教育, 要實現職業崗位需求及零距離上崗的目標, 只有不斷地加強和完善實訓基地的建設, 使學校與企業和社會接軌, 才能真正培育出具備“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實訓基地的建設必須是在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的基礎上, 開展專業實踐活動從而達到職業技能訓練的目的。職業技能訓練主要包括一般性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和綜合技能訓練三個方面。實訓基地適用于學生能夠學習系統化的理論知識、考核專業化的崗位技能、培訓虛擬化的仿真互動, 達到全面提升學生實訓能力的目的。通過多種途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將“工匠精神”的教育貫穿于教學過程始終, 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習慣。

(二) 滿足培養雙師型教師功能

具有“工匠精神”素養的師資隊伍擔任著培育祖國下一代人才的重擔, 是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關鍵。在指導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競賽的過程中, 教師本身也得到了鍛煉, 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都得到了顯著提高, 逐步發展成為知識淵博、精于技藝、用心育人的“雙師型”教師, 將學生養成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良好習慣, 從中進行工匠精神的滲透與培養。因此, 積極探索和實踐具有高職教學特色的實訓基地在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和“雙師型”師資隊伍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滿足社會培訓服務要求

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與社會服務能力建設至關重要, 高職教育要想提升內涵、實現中長期發展目標, 提升社會服務能力、開展社會服務已成為必然要求。實訓基地在滿足校內學生實訓任務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基礎上, 也可以實現對外輻射職能, 即承擔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的培訓、考核、鑒定工作, 提升實訓基地服務產業的能力。

二、實訓基地整體建設框架

實訓基地依托智能產品開發專業和物聯網應用技術兩個專業進行建設, 以技能訓練為核心, 突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按照學生職業崗位能力從初學到熟練的成長過程, 由淺入深進行教學設計。實訓基地的基本單元就是理實一體化實訓室, 實訓室的功能排布是按照由單一到綜合的原則, 將實訓基地建設設置為三個層級:專業基礎實訓室、基礎進階實訓室、綜合運用實訓室, 最終實現培養學生綜合職能能力、創新創造能力和“工匠精神”傳承的目的。各個層級的實訓室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專業基礎實訓室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更直接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提供支撐;基礎進階實訓室是專業基礎模塊的加深和綜合, 把典型生產任務、真實產品進行實踐操作或仿真, 用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綜合應用實訓室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應用能力、信息收集處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專業基礎實訓室主要是能夠滿足中級工段和初級工段的教學需求, 能夠因材施教, 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按照學校課程設計思路, 由理論知識體系, 結合實驗性設備, 以碎片化教學整合出模塊化教學, 從橫向理論結合縱向動手實踐打造立體, 交互式教學模式, 從而讓學生定位學習發展方向上清晰明確。一個實訓室對應1~2門一體化課程, 主要包括傳感器實訓室、EDA與嵌入式實訓室、電子技能實訓室、電子技術實訓室、電子產品設計實訓室、PLC實訓室、物聯網技術實訓室、電機及電器技術實訓室、計算機應用綜合實訓室、專業機房等。

基礎進階實訓室主要是滿足高級工階段的教學需求, 能夠使學生在學校實訓室中即可以親身感受到現代物聯網技術所呈現的科技力量, 激發學生興趣點, 讓學生完成專業核心課程的綜合訓練, 教學設備可以集中布置, 一個實訓可以對應多門一體化課程。主要包括單片機實訓室、智能識別與控制實訓室、3D打印實訓室、服務機器人裝調實訓室、智能平臺自動化實訓室、控制系統仿真實訓室、物聯網控制應用實訓室、智能控制小車實訓室等實訓室。

綜合運用實訓室主要是滿足技師階段的教學需求, 主要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 系統整合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主要包括維修電工 (技師) 實訓室、智能家居實訓室、物聯網多功能實訓室、創新工作室, 可以承擔教學、科研、競賽及培訓項目, 與社會企業緊密, 培養企業技術技能型人才, 提出企業級解決方案等, 讓教學設備做到可利用最大化。

三、實訓基地的布局要求

實訓基地的布局主要從設備布局及文化布局兩個方面來考慮。實訓設備的科學布局可以構建適合教育教學模式的專業教學環境, 開展項目式的教學活動,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內涵豐富的文化布局可以營造合適的學習意境和氛圍, 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推動專業教育教學向前發展。

設備布局:針對不同的專業課實訓項目, 可以采用流水線型、多邊形、U型等布局形式。例如:在《電子線路制圖與制版》這門課程中, 電路板的制板需要的設備包括鉆孔機、貼膜機、曝光機、顯影機、蝕刻機等多種設備, 因此采用流水線型的布局方式更為合適。在《智能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課程中, 需要集思廣益、團隊合作, 因此更適合采用多邊形或U型布局方式。

文化布局:實訓室文化建設滲透企業文化與管理是一項綜合型的工程, 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參照企業標準制定實訓實施計劃、質量管理制度、設備管理制度、實訓設備標識、安全設施及警示標識、企業 (專業) 文化表達語等。

四、結論

高職院校應依托產教聯動、校企合作, 充分發揮實訓基地作為“工匠精神”培養平臺的作用, 為我國實現經濟結構轉型, 輸送“工匠精神”下的創造性人才。

摘要:“工匠精神”的培育, 首先是教育的結果, 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建設為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證。以智能產品開發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為例, 從實訓基地建設的功能要求、整體架構、布置要求三個層面探索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實訓基地建設。

關鍵詞: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工匠精神

參考文獻

[1] 許紅, 張明明, 趙紅梅.“工匠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建設——產學協同創新塑造學生“工匠精神”[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8 (15) :253-254.

[2] 耿聰慧, 劉澤華, 呂永霞.職業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工匠精神的缺失研究[J].納稅, 2019 (2) :31-32.

[3] 章克明.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和實訓中心建設淺見[J].民營科技, 2017 (10) :124-125.

智能家居實訓總結范文第3篇

專業:會計電算化 班級:財

56、財57 指導老師:張銀芳 郭淑魁 李欣如 嚴維 馮斌(畢業生) 實訓時間:2018年9月3日—2018年9月8日

實訓目的

讓學生通過實訓感知財會工作的具體內容,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加深對財會專業的認知。從實訓中認識和學習ERP系統及在企業運營中的重要性,了解真實企業的運營過程,身臨其境的進行操作,真正感受一個企業經營者直面的市場競爭的精彩與殘酷,承擔經營風險與責任。在實驗過程中體會領悟企業經營管理的關鍵,了解ERP對企業管理的重要作用。通過實訓,培養小組成員間的實踐能力,提高素養,加強未來就業實踐的基礎,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協調溝通,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總結實訓經驗,概括實驗成果,分析實驗當中能夠的不足,整理模擬實驗數據,撰寫實驗報告,提高自身的模擬研究水平。

實訓內容

本次實訓以沙盤模擬的形式,將財

56、財57班82名學生分成20個虛擬企業,每個企業由4-5人組成,分別扮演企業的總經理、銷售總監、生產總監、財務總監、運營總監、采購總監等角色,模擬演練6年企業經營的全過程。課程涉及整體戰略、產品研發、設備投資改造、生產能力規劃與排程、物料需求計劃、資金需求計劃、市場與銷售、財務經濟指標分析、團隊溝通與建設等多個方面。

實訓流程

9月3日下午:由張銀芳老師對所有學生進行沙盤模擬概況講解,并將具體操作規則進行詳細說明。分發資料,讓學生熟悉市場規則。學生自行組隊,確定好隊員及各自角色,為沙盤模擬實訓做好充分準備。

9月3日晚:由張銀芳、郭淑魁、李欣如等財會專業教師及沙盤模擬國賽選手馮斌指導學生進行企業運營預算。

9月4日:學生在各教師指導下有序進行沙盤模擬的具體操作,主要內容如下:

1、預算表的精細填寫;

2、開始點盤;

3、提交廣告費用,搶訂單;

4、根據訂單生產,交貨; 4.生產規模的決策;

5.市場的拓展,和產品的研發; 6.資金的運作;

7、報表的填寫。

9月5日-9月7日:在經歷了錯誤決策導致破產之后,絕大部分學生已經對沙盤模擬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將數據還原之后進行新一輪的訓練。

9月8日:進行沙盤模擬的最后比拼,并公布比賽結果,由學生自行進行總結與反思,并撰寫實訓報告。

實訓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為期一周的實訓總體有序進行,各指導教師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大部分學生也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參實訓,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1、部分學生學習態度較差,全程開小差;

2、學生預測能力及預算習慣尚未養成,在做預算表時不夠細心與耐心;

3、團隊協作能力較弱,部分組別全程只有兩三位組員參與;

4、抗壓能力差,在經歷破產之后,部分學生表現較為消極。 實訓總結

通過為期一周的實訓,師生間建立了較為深厚的感情,同學間也加深了彼此間的了解。在此期間,財會教研室組長張銀芳老師不辭辛苦,每天穿梭于課堂與實訓室間,早上7:30到晚上9:30,其身影隨處可見,雖早已口干舌燥、聲音嘶啞,但張老師仍然堅持為學生耐心指導,為新進年輕教師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實訓期間,郭淑魁、李欣如兩位班主任全程參與,保證了實訓期間的良好秩序,嚴維老師也多次抽空參加指導。優秀畢業生、沙盤模擬國賽選手馮斌同學更是在實訓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耐心講解為同學們打開了沙盤思路,同時,他的國賽歷程也給了同學們極大的鼓舞,為學弟學妹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同時,他返校輔導學弟學妹的奉獻精神,對老師心的感恩之心,也給學弟學妹上了非常生動的一課。

智能家居實訓總結范文第4篇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5月19日,備受矚目的《中國制造2025》正式對外公布,標志著我國在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征途中邁出了關鍵性一步,中國制造也再次站到了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的風口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5年~2013年,我國制造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0%左右,2012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為2.08 萬億美元,在全球制造業占比約20%,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

我國工業如今在全球競爭中的優勢更多地體現為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條。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數據,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的國家,形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同樣是來自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數據,目前,中國工業競爭力指數在136個國家中排名第七位,制造業凈出口居世界第一位。

按照國際標準工業分類,在22個大類中,中國在7個大類中名列第一,鋼鐵、水泥、汽車等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我國裝備制造業產值規模突破20萬億元,占全球比重超過1/3;2013年,發電設備產量達1.2億千瓦,約占全球總量的60%;造船完工量達4534萬載重噸,占全球比重的41%;汽車產量達2211.7萬輛,占全球比重的25%;機床產量達95.9萬臺,占全球比重的38%,我國制造業占世界的1/3強。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制造業面臨產能過剩、大而不強的困局,轉型升級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梢哉f,現在我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強大的制造強國戰略。因為“中國制造”在世界上成了“低端廉價”的代名詞,技術含量較低,加上中國的人口紅利優勢即將消失,現在制造企業的利潤率普遍只有10%左右,有的甚至更低,大量中小制造企業苦苦掙扎在死亡線上。

5月13日,在中國工程院、工信部和中科院主辦的“2015智能制造國際會議”上,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兩院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榮譽理事長路甬祥在主旨報告中稱,2014年中國裝備制造產值占全球比重1/3,機電產品進出口額2.16萬億美元,占進出口總額55.7%,已成為全球制造大國。整體而言,發展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低成本優勢,付出了沉重的資源與環境代價,仍處于價值鏈的低中段,還不是制造強國。

的確,中國制造業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以企業為主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不完善;產品檔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問題較為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高端裝備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信息化水平不高,與工業化融合深度不夠;產業國際化程度不高,企業全球化經營能力不足。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重塑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加速推進新一輪全球貿易投資新格局。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加快謀劃和布局,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再分工,承接產業及資本轉移,拓展國際市場空間。“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我國制造業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雙向擠壓”的嚴峻挑戰。

沒有強大的制造業,我國很難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也無法從大國走向強國。建設制造強國,必須緊緊抓住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加強統籌規劃,突出創新驅動,制定特殊政策,發揮制度優勢,以我為主,跨越發展。

《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第一次從國家戰略層面描繪建設制造強國的宏偉藍圖,確立了發展世界制造業強國的戰略目標,同時提出兩個實施階段、三步走戰略目標、五項重大工程、九大戰略任務和十個重點領域。

中德制造業戰略殊途同歸

“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都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針對制造業發展提出的重要戰略舉措,具有相同的戰略使命和核心理念。戰略使命方面,兩國新戰略都是為了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在理念層面,兩國新戰略都是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德國工業4.0著眼于高端裝備,提出建設信息物理系統,并積極布局智能工廠,推進智能生產?!吨袊圃?025》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構建信息化條件下的產業生態體系和新型制造模式。

從不同點來看,中德兩國新戰略無論是發展基礎、產業階段還是戰略任務都具有各自特點。在發展基礎方面,德國制造業具有強大的技術基礎,在兩化(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互聯網+”方面都具有優勢,而且德國是世界制造業強國和領先的工業制成品出口大國,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超過美國和日本 ,樹立了德國制造的品牌形象。中國是制造大國,但還不是制造強國,依然處于產業鏈“微笑曲線”的中間,核心技術和品牌價值薄弱。

在產業階段方面,德國工業4.0是在順利完成工業1.0、工業2.0,基本完成工業3.0之后,提出的發展戰略,是自然的串聯式發展。中國制造業尚處于工業2.0和工業3.0并行發展的階段,必須走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4.0示范的并聯式發展道路,不僅要兼顧自己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還要實現在高端領域的跨越式發展,所以我國的任務就比德國實現工業4.0更加復雜、更加艱巨。

在戰略任務方面,德國工業4.0就是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主要聚焦制造業的高端產業和高端環節?!吨袊圃?025》不是專門為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制定的規劃,是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整體謀劃,不僅要提出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的路徑和措施,還要加大對量大面廣的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力度,同時還要解決制造業創新能力、產品質量、工業基礎、節能環保等一系列階段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根據德勤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013年調研200家制造企業所發布的首份中國智造現狀及前景報告顯示,中國智能制造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同樣也是大部分處于研發階段,僅16%的企業進入智能制造應用階段;從智能制造的經濟效益來看,52%的企業其智能制造收入貢獻率低于10%,60%的企業其智能制造利潤貢獻低于10%。

而90%的中小企業智能制造實現程度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級成本抑制了企業需求,其中缺乏融資渠道影響最大。德勤的調研顯示,年收入小于5億元人民幣的企業中,50%的企業在智能化升級過程中采用自有資金,25%為政府補貼,銀行貸款和資本市場融資各占11%。而企業收入規模大于50億元人民幣的企業,其智能化升級資金來源中自有資金占67%,銀行貸款占比25%。整體而言,中小微型企業的銀行貸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業,占企業數量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只能依靠自有資金進行智能化改造。

所以,《中國制造2025》明確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并在保障措施中提出要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和中小微企業政策,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包括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制造業重大項目建設、企業技術改造和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貫穿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個環節,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優化自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等功能的先進制造過程、系統與模式的總稱。具有以智能工廠為載體,以關鍵制造環節智能化為核心,以端到端數據流為基礎、以網絡互聯為支撐等特征,可有效縮短產品研制周期、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降低資源能源消耗。

智能制造需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促進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在企業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改造提升中國制造業。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中國制造2025》對經濟向“雙中高”(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具有重要意義,互聯網將幫助中國推進智能制造,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提升制造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

4月23日,由浪潮聯合20多家機構發起的“中國智能制造信息化推進聯盟”在北京成立。該聯盟致力于打造協同創新平臺與成果轉化應用推廣聯合體,共同推動國家智能制造產業相關標準制定和推廣工作。聯盟首批成員包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江南造船、山東常林、北京神舟航天軟件等20多家機構,其中也包括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賽迪顧問等咨詢機構。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在會上表示,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正在加快,智能制造成為當前熱點,這也是中國從制造大國通往制造強國的必由之路。

為推進智能制造發展,2015年3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于開展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的通知》,并下發了《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決定自2015年啟動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以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進程。

根據《實施方案》,將分類開展流程制造、離散制造、智能裝備和產品、智能制造新業態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務等6方面試點示范專項行動。

第一,針對生產過程的智能化,主要涉及流程制造和離散制造。根據《實施方案》,在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紡織、食品等流程制造領域,選擇有條件的企業,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融合創新,開展智能工廠、數字礦山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全面提升企業的資源配置優化、實時在線優化、生產管理精細化和智能決策科學化水平;在機械、汽車、航空、船舶、輕工、家用電器及電子信息等離散制造領域,組織開展數字化車間試點示范項目建設,推進裝備智能化升級、工藝流程改造、基礎數據共享等試點應用。

第二,針對裝備和產品的智能化。也就是把芯片、傳感器、儀表、軟件系統等信息技術嵌入到裝備和產品中去,使得裝備和產品具備動態感知、存儲、處理和反饋能力,實現產品的可追溯、可識別、可定位?!秾嵤┓桨浮诽岢?,加快推進高端芯片、新型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與控制系統、工業軟件、機器人等智能裝置的集成應用,提升工業軟硬件產品的自主可控能力,在高檔數控機床、工程機械、大氣污染與水治理裝備、文物保護裝備等領域開展智能裝備的試點示范,開展3D打印、智能網聯汽車、可穿戴設備、智能家用電器等智能產品的試點示范。

第三,針對制造業中的新業態新模式的智能化,即工業互聯網方向。根據《實施方案》,在家用電器、汽車等與消費相關的行業,開展個性化定制試點示范;在電力裝備、航空裝備等行業,開展異地協同開發、云制造試點示范;在鋼鐵、石化、建材、服裝、家用電器、食品、藥品、稀土、危險化學品等行業,開展電子商務及產品信息追溯試點示范。

第四,針對管理的智能化。在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慧化上推進智能化管理試點,從而將信息技術與現代管理理念融入企業管理。物流信息化試點示范,主要是指加快無線射頻識別(RFID)、自動導引運輸車(AGV)等新型傳感、識別技術的推廣應用。

第五,針對服務的智能化。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開放、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思維已經潛移默化到各行各業,用戶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根據《實施方案》,在工程機械、輸變電、印染、家用電器等行業,開展在線監測、遠程診斷、云服務及系統解決方案試點示范。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安筱鵬認為,服務的智能化,既體現為企業如何高效、準確、及時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并實時響應,也體現為產品交付后對產品實現線上線下(O2O)服務,實現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兩股力量在服務的智能化方面相向而行,一股力量是傳統的制造企業不斷拓展服務業務,一股力量是互聯網企業從消費互聯網進入到產業互聯網。

前者的案例有海爾,2012年底,海爾集團進入了網絡化發展戰略階段,并致力于由傳統企業向平臺型企業轉型。在這樣的戰略指導下,海爾服務也在積極轉型,時刻以用戶為中心不斷演進與升級,從單純的售后服務轉型為打造全流程的用戶最佳體驗。

智能家居實訓總結范文第5篇

一、實習教學

合理安排教學工作,積極開拓教學新思路,聯系生產企業開展校企結合的新的實訓教學模式,使廣大在教學實訓過程中能充分認識到所學知識的用途。

廣開教學的節約之路。積極主動帶領全體實訓老師,挖潛節能,變實訓的純消耗為部分消耗,在產教結合的教學過程成中,變學生的實訓作品為產品,使學生在參與生產的過程中及得到技能鍛煉同時也節約了教學成本。

認真總結過往的實訓教學經驗,完善了各工種的實訓教學指導書,統一了實訓教學的內容和計劃;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實訓教學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統一了各位實訓老師的認識和思想。嚴格了實訓的管理的考核制度并得到了各位實訓老師的大力支持。

二、產教結合

教學生產化和在生產過程中學習和鍛煉技能是我校職業教學實訓的一個新形式。實訓中心本年度積極開展產教結合的教學方式,本年度先后從事了一系列的生產任務。具體內容如下:

1、南玻玻璃集裝架的制作項目

共計完成合同總量178T產品的制作,合同造價218584元,參與生產實習的學生108人,持續時間75天,項目盈余約85000元,節約實訓教學投入約70000元。

2、DKG組合鋼結構平臺制作項目

共計完成實際總量約80T的加工制作任務,協議造價約95000元,參與學生55人,持續時間55天,項目盈余約15000元,節約實訓教學投入約40000元。

3、校內防盜監視系統的安裝項目

投入電氣實訓班一個,歷時10天完成監視系統的安裝。

4、校操場改造項目護欄制作安裝

配合學校操場的改造,組織暑期三個高級鉗工的實訓學生參與防護欄的制作安裝項目,共計完成總長410M的護欄制作安裝。

5、校垃圾箱和露天車間制作安裝

組織冷作工和焊工學生制作垃圾箱一臺(1.5T,預測產值10000元)和360平方米綜合實訓露天車間鋼結構的制作安裝(300000元預測產值)

6、配電箱組裝

與德陽興盛電氣設備廠和圣大電氣設備有限公司聯合,代加工組裝電控箱,到目前已完成大小數千臺的裝配任務。目前任在繼續該項工作。

7、其他項目

24個大型不銹鋼補償器的試壓和調整工作;組織20名學生在帶隊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東汽新廠房建設的通風管道制作1500平方。

8、完善和維修校大型設備,恢復其使用性能

主要維修了6*2000機械式剪板機一臺,Z36臺式鉆床一臺,19*2000卷板機電氣控制系統的修復。13*2000機械式剪板機的修復等。

三、節約與發展

本年度通過廣泛開展產教結合的活動,使實訓教學工作變作品制作為產品制作,即提高了教學效果使學生學到了實際的操作技能,同時也降低了實習教學成本。

1、節約

本年度攻擊節約實訓教學投入20萬元(相對上年度同期實訓教學投入)。其原因是通過生產教學的模式,使學生的技能提升從課堂走向了生產,變作品為產品。主要減低的實訓開支在材料方面。

2、本年度通過產教相結合,為了滿足生產和教學的需要,投資添置了部分教學生產設備,及10T電動葫蘆一臺、Z40搖臂鉆一臺、32MM磁座鉆兩臺,各種及機具若干。在學校的支持下,自行設計和修建模擬現場的綜合露天實訓車間,該車間具備鉗工、電工、起重工的安裝實訓功能。

3、加強實訓隊伍建設。通過考察引進5名具有豐富實際經驗的實習教師,分別是鉗工3名,電工1名,冷作工1名。根據學校的實際和職業教育的要求,目前我部門還需引進部分相關工種的具有較強現場經驗的高技能人員充實實習教學隊伍,滿足學校的發展需求。在實訓教師能力的培養方面,配合校人事部門采用請進來送出去進行實習教師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能力和教學水平。同時加強隊伍的思想教育,增加集體觀念,完善實訓教學計劃,統一教學內容,并結合生產項目適當調整教學任務,使實訓教學更接近現場。

上一篇:建筑預算實訓總結下一篇:管理會計實訓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