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設施栽培范文

2023-10-04

設施栽培范文第1篇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設施種植、設施養殖的農產品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為設施農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入世以后國外設施的生產、經營企業將紛紛進入國內市場以占有一席之地,國內外設施農業相關企業的有序競爭,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的介入必將促進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隨著農產品的社會需求

朝著無公害產品方向迅速發展,為減少農藥危害和殘留,高品質的農產品迫切要求良好的栽培環境。因此設施栽培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中心任務。

本項目地點設在金灣區農業科技園,根據蔬菜設施栽培的基礎及市的具體情況開展研究及應用推廣。

一、珠江三角洲設施農業發展情況

1979~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區曾掀起一場引進洋溫室的熱潮,但由于能源消耗大,對引進設備缺乏進一步的研究,品種與設施不配套,最終不能維持,有的被拆除,有的另作它用。

當前,珠江三角洲設施農業的面積6萬公頃左右,農業設施的類型以遮蔭棚為主,占39%;其次是日光溫室(廣東半封閉式的溫室),占31%,其中進口溫室占16%,國產溫室占29%,還有51%的農戶使用簡易日光溫室,4%的農戶使用改造成的、有知識產權的新型溫室;簡易大棚占23%;加溫溫室占7%。日光溫室和加溫溫室主要栽培越夏度冬的名優花卉為主。簡易大棚、遮蔭棚的用途主要以栽培綠化苗木和觀葉盆栽為主,近兩年用于蔬菜育苗和栽培的面積發展很快,比例已超過50%,特別是遮陽網應用面積超過5萬公頃。珠江三角洲蔬菜設施栽培面積約7萬公頃,市約為0.1萬公頃,大多數用于蔬菜育苗,而全國以蔬菜栽培為主體的設施園藝面積超過250萬公頃。

使用壽命:由于建造的材質及使用強度的不同,各類園藝設施的使用年限差異很大。一般來說,加溫溫室的結構可以使用30~50年,日光溫室結構可以使用10~20年,遮蔭棚一般可以使用3~5年。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天氣冷熱更迭,高溫、高溫、強光使塑料薄膜容易產生軟化、粘連、老化等現象;在臺風季節塑料薄膜、蔭棚還會受到強風的吹刮和磨損,當前59%的溫室、大棚進入修繕期。

二、市發展蔬菜設施栽培的比較優勢

1、地區優勢:市位于廣東省南部,珠江出??谖靼?,處于北緯21°48至22°27,東經113°3至114°18之間。瀕臨南海,東與深圳、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陸路相通,海、陸、空交通便利,有利于產品的進出口和技術的交流及推廣。

2、氣候優勢:地處低緯的南亞熱帶季風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太陽輻射量大,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夏少酷熱,冬少嚴寒,低溫期短,無霜期長,熱量豐富,季風明顯,熱帶氣旋暴雨多,降雨量大而集中,干濕季節明顯,冬季干燥,春夏潮濕。農業生長的光、溫、水資源充足,是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之一。

(1)、光照

由于市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太陽光每年直射地面兩次,太陽輻射角度大,所獲得的太陽輻射熱量豐富。歷年來,平均日照市區為1946小時,西區(含金灣區、斗門區)為1842小時,分別占全年可照時數44%和42%,根據多年平均值顯示,本市年太陽輻射總量市區為492.2千焦/平方厘米,西區為(含金灣區、斗門區)454.1千焦/平方厘米。

(2)、熱量

市平均氣溫較高,加上陸地分布在沿海,海島星羅棋布,直接受海洋氣候調節,所處的地理位置與環境致使自然氣候季節全年分配不均,夏季長,冬季短,熱量豐富,年平均氣候為21.6—23.3度,全年平均無霜期為358天。全年各地平均氣溫在13度以上,全市大于或等于10度全年有324天,積溫可達7628度。

(3)、降水

市面向海洋,地處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區,雨量充沛,水熱同季,因季風的影響降水的特點是:分布不均,出現地方季節性,年際變化大,降雨強度大,且相對集中,夏季有洪澇,冬春有干旱。年降雨量在1700至上2300毫米之間。

(4)、災害性天氣

市農業氣候災害性天氣主要是熱帶氣旋、寒露風、暴雨、低溫陰雨、春旱、秋旱,其中以熱帶氣旋帶來的暴風雨對作物生產產生的威脅最大。

(5)、水資源

在水量方面,市地處南亞帶海洋性溫熱季風氣候區,雨量相當充沛,全市年平均逕流總量為15.7億立方米。

市是發展蔬菜設施栽培栽培設施的良好地區之一,無論從抗低溫的溫室、地膜,還是抗風、擋雨、降溫的遮陰棚,都極具發展潛力。

3、農業發展優勢:改革開放以來,市農村經濟的發展進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新階段,現代農業迫切要求加速農業從資源依附型向知識依附型轉變。

三、蔬菜設施栽培研究技術可行性分析

設施栽培范文第2篇

1 蓮藕類型概述

蓮藕以栽培目的進行劃分, 蓮藕可以分為藕蓮、籽蓮和花蓮3種, 花蓮是主要以觀賞為目的, 采收蓮子的為籽蓮, 以收獲肥大的藕身為目的, 稱之為藕蓮, 或蓮菜、藕等[1]。以栽培水深為劃分依據, 可以將蓮藕分為深水藕和淺水藕, 淺水藕主要是指蓮藕生長水深在5~50cm的品種;深水藕是指栽培水深在50~100 cm的品種。同時, 蓮藕還可以根據成熟度進行劃分。

1.1 藕蓮

藕蓮主要是以食用為目的, 蓮藕呈花白色或者粉紅色, 根莖肥大, 以收獲肥大的根莖為主要目的。藕蓮不結種子或者種子較少, 藕肥大, 食用味美。

1.2 籽蓮

一般生長在深水環境, 但是成熟期較晚, 也不會產生隆起現象, 結出的果實較大, 蓮子較大, 蓮藕由于自身根莖較小, 所以收獲的根莖不夠肥大, 品質較差, 在市場上銷售量一般, 種植面積較少。

1.3 花蓮

花蓮是一種觀賞性的蓮藕, 盛開的蓮花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多用在觀賞用途和藥用, 這種蓮藕很少結果實, 藕細小, 品質較差, 不適合食用, 多用在一些景觀區內觀賞用, 或將其曬干做成藥引[2]。

2 蓮藕主要品種特征

由于我國蓮藕培育歷史較為久遠, 所以發展至今已經出現眾多的品種, 其中可以按照蓮藕內部淀粉含量多少劃分為粉質和黏質2種, 粉質藕的淀粉含量較高, 適宜熟食;黏質蓮藕淀粉含量較少, 生食、熟食均可, 按照蓮藕生長水位高低劃分為淺水藕和深水藕。

2.1 淺水藕

淺水藕生長水位在50 cm以下, 水深不能超過1m, 此類蓮藕屬于早熟成品。

‘鄂蓮1號’, 早熟, 花少, 根系生長較淺, 蓮藕在6~8節, 蓮藕長度為110~130 cm, 每支蓮藕質量約5 kg, 適宜熟食用。每年7月上旬能收獲青荷藕1 000 kg, 9-10月能收獲老荷藕2 500 kg左右。蘇州花藕, 成熟較早, 且藕身圓整, 開花少, 內部淀粉含量較低, 干脆甜美, 適合生食。杭州白花藕, 成熟較早, 藕節粗短不一, 藕皮呈褐色, 藕身肥大, 含水分較多, 適合生食[3]。

2.2 滲水藕

深水藕水位在50~100 cm, 夏季水深在120~140 cm仍然可以栽種, 入土較深, 非常適合池塘或者深水湖養殖。鄂蓮4號, 成熟期適中, 藕身呈花白色, 藕身5~8節, 每支質量在6~7 kg, 生食干脆甜美, 熟食可以用作熬湯, 同樣可以炒食。每年7月中下旬收獲青荷藕, 667m2產量800~1 200 kg, 9月可以收割老熟藕, 667 m2產量可以收獲2 800 kg左右。

‘鄂蓮5號’, 可早熟也可中熟, 藕身5~7節, 藕身肥大、厚實, 且孔洞較小, 呈白色。7月中下旬667 m2產量可以收獲青荷藕600~850 kg。鄂蓮5號具有較良好的的生長勢頭, 無論是生吃還是熟食都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且味道甜美、清脆, 在南方市場銷售情況較好, 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歡迎。

3 鄂蓮5號的栽培技術

鄂蓮5號是當前蓮藕種植較為常見品種, 產量較高, 在選址方面, 主要是選擇陽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區, 建造667 m2藕池。鄂蓮5號種植前, 需要將玉米秸稈及雜草鋪設在藕池底部, 施加土雜肥5 000 kg、磷酸二銨50 kg及硫酸鉀50 kg, 同蓋土混合均勻后攤鋪在秸稈上, 厚度大概15 cm[4]。

鄂蓮5號種植時, 多選擇臨栽前挖出, 選擇合適的藕種, 保持藕朝著同一個方向生長。種藕第2節后2 cm處切斷, 需要用鐮刀切割, 如果用手掰斷的話, 可能會造成泥土灌入藕孔中, 致使藕出現腐爛現象。排藕多是在清明和谷雨期間收割, 如果排藕過早不利于蓮藕種子萌發, 太晚則會造成蓮藕種子發芽太長, 出現損傷。藕種大概在300 kg, 行距1.5 m, 株距0.8 m。

田間管理需要做好除草、摘葉和折花, 如果低下早藕開始坐藕, 則停止除草活動, 防止對藕身產生傷害;在蓮藕生長期間追肥2次, 667 m2施肥1 200 kg, 每次追肥在晴天作業, 施肥前放淺水, 促使土壤能夠充分吸收肥料;蓮藕生長旺盛期, 當卷葉距離池邊1 m左右時, 將池塘邊的藕梢撥轉到池內, 促使蓮藕成長均勻;病蟲害防治是必不可少的, 主要是防治腐敗病, 土壤中的細菌侵襲而導致的, 采用石灰進行消毒, 預防腐敗病發生, 并且能夠有效抑制水草生長, 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

4 結論

不同品種的蓮藕生長要求不同, 栽培技術存在一定差異, 鄂蓮5號相較于其他蓮藕品種, 具有更為突出的特點, 產量高、藕身肥大, 可生食、可熟食, 引進鄂蓮5號蓮藕品種, 能夠顯著提高蓮藕產量, 增加農民收入, 促使蓮藕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摘要:蓮藕是一種根莖植物, 具有十分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 主要是在我國的江蘇、浙江及河南等地種植。蓮藕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決定了其良好的市場前景, 當前市場上經常能夠看到蓮藕出售, 并且價格較為合理, 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種植蓮藕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按照生態類型可以將蓮藕分為深水藕和淺水藕, 不同種類的蓮藕對生長環境和栽培技術要求不同, 不同蓮藕有著相配套的栽培技術。由此, 主要就蓮藕品種和栽培技術進行分析, 結合實際情況, 客觀闡述蓮藕的種植要求, 包括蓮藕生長環境的選擇、栽培技術的選擇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 以求為相關研究以及實際種植者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蓮藕,栽培類型,鄂蓮5號,栽培技術

參考文獻

[1] 鄭寨生, 張尚法, 吳樟義, 等.蓮藕新品種東河早藕栽培技術及經濟效益探析[J].園藝與種苗, 2013 (4) :30-32.

[2] 喻忠剛, 陳振東, 韋啟光, 等.雙季蓮藕新品種柳白玉藕及其配套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 2015 (9) :101-103.

[3] 周澤秀, 喻忠剛, 車江旅.蓮藕新品種“柳白玉藕”引種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 2015, 25 (10) :34-35.

設施栽培范文第3篇

【摘 要】介紹了生姜特性及對環境要求,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地整地、選種培芽、合理密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貯藏等技術特點,為相同行業提供參考,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選種培芽;合理密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

生姜既是鮮食蔬菜,又是調味佳品,還有很好的藥用價值。以姜為原料制成的食品,不僅營養豐富、風味獨特,而且有祛痰、健胃、驅寒、解毒的功效。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生姜多功能、多用途的不斷開發利用,生姜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倍受消費者的青睞。生姜是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主要經濟作物之一,采取先進的生姜栽培技術,極大地提高了生姜的產量和品質, 生姜是喜溫暖、耐陰濕、怕高熱的作物, 萊蕪氣候非常適合姜的生長,生姜產量高,種植成本低,經濟效益客觀,是農業結構調整的有效種植模式,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現將生姜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生姜特性及對環境要求

1.1生姜特征

生姜根系不發達,入土淺,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范圍內。莖為肉質根狀莖,腋芽不斷分生可發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莖,叢生密集成塊狀,一般苗數愈多,姜塊愈大,產量愈高。地上莖是葉鞘抱合成的假莖,高70~100厘米,直立不分枝。葉披針形.具葉鞘,綠色,葉互生,排列兩行。姜在熱帶能開花,花黃綠色或紅色,很少結果,以根莖繁殖。

1.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2.1溫度

姜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條件,不耐低溫霜凍,根莖(姜塊)生長需要較高的溫度。在16~18℃以上才能發芽,在20~27℃時姜塊發育迅速,月均溫為24~29℃最適宜根莖分生,在15℃以下停止生長,達40℃時發芽仍無妨礙。但低于10℃以下,姜塊容易腐爛。萊蕪市氣候適宜,溫度對生姜的生長非常適宜,產量也相對較高。

1.2.2光照

姜喜弱光,不耐強光,在強光下,葉片容易枯萎,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故栽培時應搭蔭棚或利用間作物適當遮蔭,避免強烈陽光的照射。

1.2.3水分

姜的根系不發達,耐旱抗澇性能差,故對于水分的要求格外講究。在生長期間土壤過干或過濕對生姜的生長膨大均不利,受旱則莖葉枯萎,生長不良,高溫高濕,排水不良易致病害。

1.2.4土壤營養

姜喜肥沃疏松、富含有機質、排灌方便的微酸性土壤為好。在粘重潮濕的低洼地栽種生長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長也不好。姜對鉀肥的需要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2.栽培技術

2.1選地整地

生姜要求陰濕而溫暖,較弱光照,適宜溫度為25~32℃,田間土壤濕度以70%~80%為宜,常積水,排水不良,易感病枯死。根據這些特性,種姜時應選擇地勢較高、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肥沃壤土,深耕20~30cm,耙細,整平,做畦,畦寬75cm,每畦開溝2行種植,并備足土糞,以便蓋種。以中性或弱酸性為佳,生姜不宜連作,選地時注意避免選擇前作是姜、煙草等作物的地塊,以防止姜瘟病的發生。需輪作3年以上,可與水稻或與芋頭、瓜類、豆類等輪作、間作。3月底至4月初,選擇晴天播種。由于生姜的根系不發達、分布土層較淺,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因此播種前15天左右時間,先深翻20cm左右,臨播種時充分耙碎、整平,東西向起畦,畦寬132~165cm,高19.8~23.1cm,畦溝寬約30cm,四周開通排水溝, 并施足基肥,施優質農家肥30t/hm2加過磷酸鈣750kg/hm2。 把已催芽的姜塊掰成50~70g大小的種塊,每個種塊留1~2個壯芽,姜塊傷口處可蘸上草木灰,以減少病菌侵入。為防止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危害,可用毒死蜱顆粒劑30kg/hm2拌細土撒入播種溝內,然后用準備好的干土糞蓋在種姜上,再覆土整平。為減少雜草,在覆膜前用乙草胺1.5L/hm2對水600kg噴在畦面上,然后用寬1m的地膜覆蓋,并將兩邊壓緊。

2.2選種培芽

生姜選種培芽一般在往年收獲期時選擇肥壯、芽頭飽滿、色澤鮮亮、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大小均勻的姜塊作種姜。播種前1個月左右,從窖中取出種姜,洗去姜塊上的泥土, 洗后用20%的草木灰液浸種30min或用1.0∶1.5∶120.0的波爾多液浸種20min進行消毒,以防治姜腐病。然后催芽, 把已消毒的種姜曬2~3d, 白天平鋪在室外干凈地面上或草席上晾曬,晾曬要適度,以免種姜失水過多,姜塊干縮,出芽細弱。夜間收進室內,以防受凍, 再堆放室內,蓋上草簾,即“困姜”,3~4d后即可催芽。待姜塊表面水分消失和附著的泥土脫落后進行堆放,用稻草或麻袋覆蓋保濕催芽, 一般采用的催芽方式多為溫床催芽,即在避風向陽處建溫床, 當姜芽長1cm左右時或已出了3~4cm的須根時即可種植。

2.3合理密植

灌溉條件好,氣溫高,且不催芽,在驚蟄節令播種;無灌溉條件及氣溫低,且需要催芽,在清明前后或谷雨節令播種。種植時要做好合理密植,適當密植能提高生姜產量,將經催芽后的種姜掰成小塊,每塊重50~100g,每塊留1~2個壯芽。播種實行條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溝深10—20厘米,每畝用種500公斤左右。畝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復合肥作種肥,將肥料放入溝內與土壤混勻。每畦種2行,要求行距10~15cm,株距20~25cm。播前1小時左右澆底水,使土壤濕潤,放種時,姜芽應朝同一方向排列, 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并用手輕輕按入泥中,便于以后回收種姜。種植以后,用細土壓緊姜芽,然后覆蓋稻草或芒萁草,最后再覆上1層細土,以利遮蔭、保溫、保濕、防草、防凍。

2.4田間管理

當幼芽出土后,待苗與地膜接觸時及時劃膜放苗,5月下旬可撤去地膜。生姜不耐強光和高溫,5月下旬撤去地膜后要進行遮蔭,一般用木竹搭1.2~1.5m高平棚架,再搭上樹枝或作物秸稈,也可采用遮陽網遮蔭,遮蔭率在60%~70%較適宜,到8月下旬可拆去遮蔭物。姜很耐肥,且由于根莖是逐漸分生膨大,因此除了施足基肥,還應多次追肥,追肥做到少量多次。生姜出苗后,可根據不同土質分次中耕,防止土壤板結。苗期以薄肥為主,在生姜迅速膨大的中后期適當增加施肥量。齊苗后追施第一次肥,可用腐熟的人畜糞水或尿素對水淋施;當苗長出有1~2個分枝時(苗高約30cm時),追施第2次肥以壯苗;進入旺盛生長期后,生長速度加快,應及時追施,施花生麩1500kg/hm2加復合肥225kg/hm2。高溫多雨天氣不宜追肥。在追肥過程中結合中耕除草。施肥后,要進行培土,培土分次進行,不要一次培得太多。生姜喜溫怕熱,根系不發達,對土壤水分的要求極嚴格,生長期間土壤過于干旱或過于潮濕均不利于其生長發育。一般在播種后保持土面比較干燥,出苗后至收獲前應保持土壤濕潤,特別是生長旺盛期,遇到干旱時還應在早、晚及時灌跑馬水,避免姜地漬水引起病害。

2.5病蟲害防治

生姜主要病蟲害有腐爛病和斑點病。腐爛病一般在7月始發,8~9月為發病盛期,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挖去帶病菌土,在病穴內撒施石灰,用干凈無菌土填埋。斑點病發病初期噴灑50%百菌清800倍液,隔7~10天噴1次。蟲害主要有姜螟、姜蛆,用敵百蟲或辛硫磷進行葉面噴灑防治。

2.6采購儲藏

嫩姜在八月底可采集上市,老姜宜在莖葉開始枯萎時采摘收獲,一般從十月至翌年的一月中旬均可,寒冷地區宜早收,以霜降至立冬或大雪時,選擇晴天及時收獲,出售或加工。生姜的收獲應按產品用途不同而分別進行,以保證經濟效益的發揮。 如需貯藏,應放入地窖、山穴、地洞,用細土或沙蓋上,或用沙堆于陰涼處,貯藏期間溫度應保持在12-15℃,相對于濕度以80-90%為宜,冬季窖口必須蓋嚴,防止窖溫過低,貯藏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剔除爛姜。

【參考文獻】

[1]王鳳英,陳志明.無公害生姜栽培技術[J].山東蔬菜,2007(02).

[2]顧大路,趙秉軍.生姜露地高產栽培技術[J].江西農業學報,2007(01).

[3]鐘廣瑞,徐文堅.生姜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01).

[4]張樂吉.淺談生姜高產種植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1(12).

設施栽培范文第4篇

一、比空坐水播種

種2壟空1壟,把3壟的苗種在2壟上,空1壟通風透光,其本身就是行之有效的增產措施。2比空坐水種不但比壟壟坐水種增產,而且坐水種進度提高30%。一般39厘米、42.6厘米,46厘米的壟實行2比空種,玉米株距分別為33厘米、29厘米,26厘米,每畝保苗3300-3600株。2比空坐水種十分適合地膜覆蓋栽培,覆膜具有保墑增溫、暄土壯苗效果,增產增收十分顯著。

二、機播帶水

適宜機播地塊采用帶水播種,能節約用水,加快進度。機播種子均勻,覆土一致,深淺適宜,可以做到隨播隨壓不失墑而提墑,容易出苗。

三、掏墑深種淺覆土

地表有6-9厘米干土層底墑較好,可以采取雙犁開溝掏墑播種,踩好格子。覆土6厘米,多壓磙子,保墑提墑。

四、濕播種

地溫回升后,采用種濕(浸種催芽)、糞濕(干糞拌水)、土濕(添水補墑)方法播種,可增快播種進度,提高保苗效果。

五、應用新技術增強抗旱性

設施栽培范文第5篇

注:2.試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計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20分) 1.冬小麥 2.作物的拔節期 3.葉面積指數 4.套作

5.收獲指數(經濟系數) 6.稻米的整精米率 7.作物的適應性 8.源和庫 9.雙低油菜 10.有效分蘗

二、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作物栽培學是研究、、三者關系的一門學科。

2.按植物學分類,小麥屬科,棉花屬科。

3.作物生產上所說的“種子”包括、、三類材料。

4.種子休眠原因有、、。

第1頁共3頁

5.喜氮作物有、等,喜鉀作物有、等。

6.評價稻米外觀品質的指標主要有、、、等。

7.甜玉米的性狀由隱性基因控制,種植時應,以免受其它花粉干擾。

三、單項選擇:每個1分,共10分

1.禾谷類作物稻、麥的收獲指數大致為()左右。

A、0.1B、0.5C、0.9D、0.8

2.千粒重25-30克的農作物為()。

A、玉米B、水稻C、小麥D、油菜

3.水稻早中、晚稻群劃分的主要依據為對()的反應。

A、日照長度B、水分C、溫度D、養分

4.二氧化碳補償點較低的作物為()。

A、水稻B、玉米C、小麥D、大麥

5.玉米起源于()起源中心。

A、印度B、中亞C、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D、南美

6.屬于異花授粉的作物是()。

A、白菜型油菜B、棉花C、小麥D、大豆

7.玉米的種植密度一般為()株/畝。

A、1千左右B、2萬左右C、1萬左右D、4千左右

8.我省主要秈型稻米直鏈淀粉含量在()左右。

A、10%B、20%C、30%D、50%

9.通常年平均氣溫在12-16℃的復種制度為()。

A、一年一熟B、一年二熟C、一年三熟D、二年三熟

10.如要求基本苗為15萬,種子千粒重為45克,發芽率及田間出苗率均為90%,則每畝需播種子()千克左右。

A、6B、8C、10D、1

2四、問答題(26分)

1.影響作物品質的因素有哪些?(10分)

2.根據種子萌發過程和發芽的條件,試述播種前的種子處理技術。(8分)

3.簡述水稻旱育秧技術。(8分)

五、論述題(12分)

以一種作物為例,論述其產量形成過程,以及為爭取高產在其生育階段應采取的措施。

六、分析設計題(12)

案例:某種子公司為華南某地區繁育了一批感光性很強的水稻品種的種子,這批種子在華南沒有售完,余下部分在四川一地區(緯度22°,海拔約700米)銷售給農民,農民種后該水稻營養生長很好,但遲遲不能進入生殖生長,幾乎沒有收成。

1.根據作物溫光反應特性理論,對上述案例中所發生的問題進行分析。(5分)

2.將上述水稻品種引來四川種植,必須進行試驗,請設計一個小實驗,看它在本地的生長情況,用2-3個指標反映。(7分)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20分)

1.冬小麥:秋冬季播種的小麥。

2.作物的拔節期:50%的植株第一節間伸長0.5-2cm的時期。

3.葉面積指數:葉面積指數=總綠葉面積/土地面積。

4.套作: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間播種或移栽后作物的種植方式。

5.收獲指數(經濟系數):收獲指數=經濟產量/生物產量。

6.稻米的整精米率:單位重量稻谷加工出來的精米重量。

7.作物的適應性:作物適應環境的特性,是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結果。

8.源和庫:源是指生產和輸出光合產物的葉片。庫是產品器官的容積和接納營養物質的能力。

9.雙低油菜:指低芥酸(1%以下)、低硫代葡萄糖苷(每克菜子餅含30umol以上)。

10.有效分蘗:能形成有效穗的分蘗。

二、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 作物、環境、措施

2. 禾本科、錦葵科

3. 胚珠發育而成的種子、子房發育而成的果實、無性繁殖材料

4. 胚的后熟、硬實、發芽的抑制物質

5. 水稻、小麥等;甘薯、煙草等

6. 堊白米率、堊白度、透明度、粒形

7. 隔離

三、單項選擇:每個1分,共10分

1.B、2.B 3.A 4.B 5.C 6.A 7.D 8.B 9.B 10.B

四、問答題(26分)

1.影響作物品質的因素有哪些?(10分)

答:影響因素及改良途徑:(1)遺傳因素。(2)環境因素。(3)栽培技術。(4)病蟲害。

(5)加工。

2.根據種子萌發過程和發芽的條件,試述播種前的種子處理技術。(8分)

答:(1)種子萌發過程:吸脹、萌動和萌發;(2)種子萌發條件:種子本身的活力、溫度、空氣和水分;(3)種子處理技術:選種、曬種、浸種、催芽。

3.簡述水稻旱育秧技術。(8分)

答:(1)苗床地選擇;(2)床土培肥;(3)苗床調酸;(4)苗床施肥與整地;(5)苗床澆水與消毒;(6)播量播期;(8)苗床管理。

五、論述題(12分)

答:作物產量包括生物產量和經濟產量,通常指的產量是指經濟產量,產量是指單位面積上作物群體的產量,可見群體產量是由個體產量組成的,不同作物產量構成因素不同。一般禾谷類作物的產量構成因素即:產量=穗數×單穗穎花數×結實率×粒重。

作物產量因素構成的特點:①作物產量因素的形成是在整個生育過程中的不同生育時期依序而重疊進行的;②作物產量構成因素在形成過程中有自動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群體間的補償效應。

可以利用產量因素間的自動調節作用加以調控:①協調好個體和群體間的關系,就必須有適宜的密度,使群體產量達到最高,發揮最大補償效應因素的作用;②在一定時期加以適當的水肥管理;③產量構成與干物質的形成與光合產物積累有關。

六、分析設計題(12)

1. 根據作物溫光反應特性理論,對上述案例中所發生的問題進行分析。(5分)

答:水稻品種的感光性、感溫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性是決定水稻生長發育的重要特性。 該品種適宜于華南種植,為強感光性品種。

引種來四川,不能滿足其發育的條件,故生育期推遲。

2.將上述水稻品種引來四川種植,必須進行試驗,請設計一個小實驗,看它在本地的生長情況,用2-3個指標反映。(7分)

答:選擇對照。

設置生產實驗。

上一篇:花卉栽培技術下一篇:栽培基質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